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ICC置管后静脉炎预防及护理新进展论文

PICC置管后静脉炎预防及护理新进展论文

PICC置管后静脉炎预防及护理新进展论文
PICC置管后静脉炎预防及护理新进展论文

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的新进展

【摘要】从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分析、静脉炎的分级判定标准、静脉炎的预防及治疗护理措施等方面综述了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护理措施的新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关键词】picc;静脉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57-01

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安全输液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中心静脉的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等特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于需要静脉营养、化疗、高渗液输入静脉的患者。但由于picc导管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长期留在体内,在留置期间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最常见的是静脉炎,现将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综述如下。

1 picc置管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

1.1 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适宜:静脉炎的出现与血管的粗细有关。血管越细,发生率越高。这是因为在操作过程中若出现送管困难容易出现对血管内皮的损伤而引起机械性静脉炎。【1】1.2 反复穿刺或多次置管,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

1.3 置管术中无菌手套上附有的滑石粉进入血管,刺激血管发生静脉炎。【2】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分级(INS)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1、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择前臂掌侧静脉,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避开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首先操作者操作前认真洗净双手,检查静脉留置针及透明敷料贴,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在8cm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量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损害。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贴固定,每72小时更换1次,

纱布辅料48小时更换1次,如遇敷贴不粘或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性静脉压炎的发生。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96小时。 3、合理输入液体和药物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值、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首先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液体量调节输液速度。当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大量补液时应选择粗大静脉,速度不宜太快,如输入脂肪乳、甘露醇时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氯化钠溶液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这样可以防止液体外漏对血管壁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文献报道:滴注甘露醇时应加热至35℃,使用套管针静脉滴注,可减轻对血管壁的损害。在输液顺序上应先输高渗液或刺激性较强的液体后输等渗液或刺激性较小的液体,输入血制品前后应用氯化钠溶液冲管,以减少有效成分得附着,避免损害性药物残留血管内造成损害,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合理使用封管液抽吸5ml至10ml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采取边退针边推注的正压封管方法(参考书: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考试指导用书《护士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60)。 5、做好健康宣教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一定要与患者沟通,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取得患者配合。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指导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避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阻塞导管,睡眠时不要压穿刺血管,如有渗漏立即拔管,更换穿刺部位。对于使用可能造成静脉炎的药物应对患者采取

PICC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PICC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导致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针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能够显着减少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结论在进行外中心静脉置管时,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勤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在临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和实施。 【关键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护理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穿刺技术[1]。不管男女老少,均可应用此技术,并且该技术不受疾病种类的限制,可用于病人输液、肿瘤化疗等多个方面[2]。现在该技术凭借着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等优势在临床实践得到普遍应用。但PICC做为一种临床穿刺技术,在穿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导管相关感染 (cathctcr-rclatcdinfcction,CRI)是一种因长期置管而引发的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相关资料显示,PICC置管感染率最高,大约是其他并发症的40%。 [3],接下来,本人将对引发导管感染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逐一阐释,而后就如何降低导管感染率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1导管感染的途径 一般来讲,皮肤穿刺点最容易遭受病原菌入侵[4],在PICC导管置于人体48H之后,疏松的纤维蛋白原会围聚于血管周缘,并产生蛋白纤维鞘,而该物质在细菌繁殖中扮演着培养基的角色,故病原微生物可于导管附近处进行繁殖,轻者往往会出现局部感染的现象,如引发静脉炎。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败血症甚至威胁生命。对于免疫力低下和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而言,导管内血栓形成,导致导管堵塞,这些都是造成导管感染的诱发因素,容易造成血行感染。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途径 PICC导管感染[5]通常是因皮肤受到细菌侵害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病原微生物穿透皮肤进入皮下组织并于导管附近处汇聚、繁殖,以此引发感染,其常见病原菌主要包括枸盐酸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等。同时患者平时接触的床头柜、输液架、板凳、桌椅等公共环境中的物体表面也存在各种病原菌,因此外源性感染源是导致感染的最主要的原因。 药物因素PICC置管的患者是需要长期大量输液的病情比较危重的病人,大多都是靠药物维持治疗,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如高渗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以及各种油剂类药物在输液时并不能完全输入患者体内,导管内会有残留。而这些残留在导管内的药物就是病原菌的培养基,一旦输入其他有污染的药物时,病原菌就会在导管内生长繁殖,同时由于PICC是长期留置,在患者体内的留置时间较长,加之这些病人在接受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抵抗力下降,病原菌就难以通过患者的自身免疫完全清除,又很难被抗菌药物杀死,因此就会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 在药物的配置过程中多次反复加药,消毒不彻底;输液过程中,环境中存在的

picc置管术的护理[资料]

picc 置管术的护理[ 资料] PICC置管术的护理 一、概述 :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u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 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 , 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 [1]. 从 90 年代开始引进我 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 [2]. 类似于临床上面经常使用的套管针。但是导管出口直到上 腔静脉。现在多用于需要长期化疗的血液病病人。 二、PICC(经皮外周静脉插管)的作用1、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 2 、减少渗漏、感染 3、减少穿刺的痛苦。 三、PICC的置管 1、静脉的选择 : 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肘部粗大血管。 2、进针点的定位:肘关节下方1,2CM长度为肘关节到对侧胸锁关节,约 40,43CM. 3、置管配合:嘱其将头部偏向静脉穿刺的一侧,防伤及颈外静脉。 4、注意事项:操作中注意无菌原则?四、置管后的护理 1、观察:第一个 24小时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等。 2、敷料的更换时间:第一个24小时、每周(无菌原则:用碘酒酒精消毒针口,更换敷料及肝素锁,同时观察伤口情况。) 3、特殊情况的处理:如脱出或缩进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处理, 不可擅自插入 ; 如渗血渗液,感染、出血倾向,应遵医嘱拔除 ; 五、PICC的冲管方法

1、目的: 防止血块黏附在管壁,减少阻塞。 2 、原则:1)治疗结束,给药后用10ML以上的生理盐水冲管 2)抽血,输血后用20ML以上的生理盐水冲管。3)须弃去2,3ML的血后再采血标本六、冲管的方法 1、冲管时最后0.5ML要边推边退针。 2、用脉冲式冲管法,力度适中。 七、导管阻塞的处理 1 、外部因素 : 是否打折,扭曲、体位等。 2 、内部因素 : 1)导管定位是否正确 2)血栓形成,可用10ML注射器轻柔回抽或遵医嘱使用尿激酶。 3)不可使用暴力、导丝来清除血凝块,这将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血凝块栓塞。 八、病人的指导 1、置管的上肢勿负重(举重,提重物等)。避免游泳,水上作业等水中运动,尤其第一个 24小时不湿水。 2、冲凉时用薄膜包好,勿弄湿敷料,如有及时更换。 3、学会自我观察针口情况,如有红肿热痛及时就诊。 4、每周更换敷料和肝素锁一次,并用 20ML以上生理盐水做脉冲式冲管一次。 5、导管维护和使用须由医护人员完成。 PICC置管术的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为降 低其导管堵管率、感染率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我科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3 方法:经肘部静脉穿刺 (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正中静脉、头静脉 ),将 PICC 导管经插管鞘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按预先测量的长度修剪导管并妥善固定,

PICC 护理要点

PICC的维持与护理 冲洗导管 ?操作步骤: –三升大袋滴完后 –消毒肝素帽 –用20 ml注射器抽好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把注射器的针头插入肝素帽,用脉冲方式冲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后 –正压封管:配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肝素钠注射液1250u,用10 ml注射器抽6 ml上述配好的肝素钠溶液封管,在注射最后 0.5 ml时,边注射边向后拔针 – 注意: ?生理盐水用量:输注TPN、脂肪乳后:20ml 注射器的选择小于5cm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的压力,如遇导管阻塞可导致导管破裂,在不能保证导管通畅的前提下,严禁使用小规格注射器,常规使用10ml注射器冲管。 肝素钠溶液浓度的选择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肝素钠1250u(1支) 更换肝素帽 ?何时更换: –每7天一次 –肝素帽可能发生损坏时 –发现肝素帽内有陈旧血迹 –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后 ?预充10ml生理盐水备用 ?使用无菌技术打开肝素帽的包装,用生理盐水预充一下肝素帽 ?把原来的肝素帽去掉 ?消毒路厄氏接头的外面 ?连接新的肝素帽 ?依据标准方式用1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牢固固定肝素帽和连接处 更换敷料 ?目的:预防感染 频率: –每7天两次

–敷料松动或潮湿时随时更换 ?自下向上拆除原有敷料 ?检查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 ?戴好无菌手套 ?用碘伏消毒皮肤三次,直径达20cm ?贴好新的贴膜 注意: 1.旧敷贴应由下向针眼方向撕开,以免导管移位。并观察局部渗血情况、针眼处有无红肿疼痛、局部皮肤有无搔痒、以及导观外露长度。如果导 管有滑出,切勿向内插入已脱出的导管。 2.注意碘酒、酒精均不能触及PICC软管,以防PICC管老化。 3.妥善固定PICC延长管,使病人舒适,注意勿将胶布固定于导管上, 注明敷贴更换日期。 4.手臂外展90,位于肩肘之间测量上臂周径,如果增加2cm或以上,是 发生血栓的早期表现,应密切观察并汇报医生。 5.在任何时候注射部位下如果出现水肿,而这种水肿不是由于衣服或固 定胶带过紧产生的“止血带效应”则应考虑是导管相对静脉较大导致静 脉回流受影响所造成的,应该是拔掉导管的指征。 记录记录皮肤穿刺点导管外露长度(如“0”刻度线或“0”刻度线上1cm)、敷料更换时间、局部观察情况记上臂周径。 首次护理记录:经左(右)侧贵要(肘正中或头)静脉置入ARROW中心静脉导管约xx cm,置管过程顺利,导管固定良好通畅,敷料清洁固定。肘上15cm上臂周径xx cm。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ICC 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 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 (一)导管堵塞 1. 原因 (1)未按时冲管或冲管方法不当。 (2)输注特殊药物如:乳剂、甘露醇、化疗药物、使用配伍禁忌药物致药物沉淀阻塞导管。 (3)采血后未及时冲管。 (4)输液速度过慢、导管扭曲、打折、接头松动、脱落 (5)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 2. 预防 (1)保持PICC 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以“ S”型,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3)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20ML 注射器抽 吸10ML 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 净。 (4)输液 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 用中冲管3次/日间歇期 1 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3. 处理方法 ( 1)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 2)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 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 次,见回血后抽3~5ml 血,使导管畅通。如三次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二)静脉炎,穿刺点感染 1.原因以肘正中静脉置管与头静脉置管出现静脉炎最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置管后2~3 天内出现静 脉炎,少数患者在置管后l5 天左右出现。临床表现主要是沿穿刺点向上出现局部红肿。PICC 置管后 静脉炎与穿刺点感染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 护理操作、病人体质、免疫力等个体差异。 (2) 对导管材质过敏,被穿刺静脉小,导管型号大或材料过硬。 (3) 置管初期术肢剧烈运动导致导管与血管壁产生机械摩擦、感染等。 (4) 置管后血液流速减慢,血栓形成。 (5) 导管、药物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病人紧张致使血管收缩痉挛,造成上肢肿痛、疼痛而发生静脉炎。 (6) 敷料不透气,穿刺部位皮肤潮湿。 (7) 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等。 2 .预防 (1)置管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静 脉瓣少,血管粗)。 ( 2)血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血管

静脉炎预防方法及护理

静脉炎预防方法及护理 静脉炎是指发生于皮下浅表静脉的静脉壁因不同原因引起的炎性反应,进而血栓形成及管腔粘连闭塞,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 一、静脉炎的症状 静脉炎症状主要是有:1、浅层静脉炎,多发于四肢或胸部的浅表静脉,沿浅静脉出现硬条索状肿痛,短2―5公分,长的如柳条,压痛明显,沿静脉周围有的伴发红肿灼热炎症反应,约2―4周后,急性症状逐渐减退,可与皮肤呈条状粘连,或条状灰褐色素沉着。一般患肢无水肿,全身无症状。 (一)静脉炎的观察与处理: 可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所进食物应含高蛋白,高维生素。贫血者,轻者可进食含铁量高的食品,重者应间断输血。若口服硫酸锌,可为伤口提供所需的微量锌,促进伤口愈合。给予钙剂也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 1.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应依据静脉输液协会制订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护理人员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二、静脉炎的预防 患者不宜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多次穿刺。穿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准

PICC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PICC 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导致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针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法能够显著减少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结论在进行外中心静脉置管时,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勤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在临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和实施。 【关键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护理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 PICC) 是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穿刺技术[1]。不管男女老少,均可应用此技术,并且该技术不受疾病种类的限制,可用于病人输液、肿瘤化疗等多个方面[2]。现在该技术凭借着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等优势在临床实践得到普遍应用。但 PICC 做为一种临床穿刺技术,在穿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导管相关感染(cathctcr-rclatcd infcction,CRI)是一种因长期置管而引发的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相关资料显示,PICC 置管感染率最高,大约是其他并发症的40%。[3],接下来,本人将对引发导管感染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逐一阐释,而后就如何降低导管感染率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1 导管感染的途径 一般来讲,皮肤穿刺点最容易遭受病原菌入侵[4],在PICC 导管置于人体48H 之后,疏松的纤维蛋白原会围聚于血管周缘,并产生蛋白纤维鞘,而该物质在细菌繁殖中扮演着培养基的角色,故病原微生物可于导管附近处进行繁殖,轻者往往会出现局部感染的现象,如引发静脉炎。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败血症甚至威胁生命。对于免疫力低下和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而言,导管内血栓形成,导致导管堵塞,这些都是造成导管感染的诱发因素,容易造成血行感染。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1.1外源性感染途径 1.1.1主要原因PICC导管感染[5]通常是因皮肤受到细菌侵害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病原微生物穿透皮肤进入皮下组织并于导管附近处汇聚、繁殖,以此引发感染,其常见病原菌主要包括枸盐酸杆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等。同时患者平时接触的床头柜、输液架、板凳、桌椅等公共环境中的物体表面也存在各种病原菌,因此外源性感染源是导致感染的最主要的原因。 1.1.2药物因素PICC置管的患者是需要长期大量输液的病情比较危重的病人,大多都是靠药物维持治疗,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如高渗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以及各种油剂类药物在输液时并不能完全输入患者体内,导管内会有残留。而这些残留在导管内的药物就是病原菌的培养基,一旦输入其他有污染的药物时,病原菌就会在导管内生长繁殖,同时由于PICC是长期留置,在患者体内的留置时间较长,加之这些病人在接受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抵抗力下降,病原菌就难以通过患者的自身免疫完全清除,又很难被抗菌药物杀死,因此就会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 处理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 (一)导管堵塞 1.原因 (1)未按时冲管或冲管方法不当。 (2)输注特殊药物如:乳剂、甘露醇、化疗药物、使用配伍禁忌药物致药物沉淀阻塞导管。 (3)采血后未及时冲管。 (4)输液速度过慢、导管扭曲、打折、接头松动、脱落 (5)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 2.预防 (1)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以“S”型,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3)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20ML注射器抽吸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4)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使用中冲管3次/日间歇期1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3.处理方法 (1)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2)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血,使导管畅通。如三次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二)静脉炎,穿刺点感染 1.原因 以肘正中静脉置管与头静脉置管出现静脉炎最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置管后2~3天内出现静脉炎,少数患者在置管后l5天左右出现。临床表现主要是沿穿刺点向上出现局部红肿。PICC 置管后静脉炎与穿刺点感染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护理操作、病人体质、免疫力等个体差异。

下肢静脉炎的预防护理措施

下肢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下肢静脉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男女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血栓性浅下肢静脉炎可以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通常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临床特点为: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索条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由于血管内壁的刺激,造成血管壁发炎。下肢静脉炎属于中医脉痹、血痹、恶脉、肿胀、筋痹、瘀血流注等症范畴,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特点为患部肿胀、疼痛,站立或劳累加重,患部皮色加深、皮温升高。其病机为湿热下注,气血瘀阻和气血失和而致。单侧发病时、左侧多于右侧。发病时,浅静脉为一硬索条,可有自发痛。触痛或牵拉痛,一般称为“脉痹”;沿浅静脉走行及其周围组织突发色红、肿胀、灼热、疼痛,待红肿疼痛渐消后,局部可触及硬条索状物,且伴有色素沉着,或有微热和轻痛,属静脉曲张并发者,多称为“恶脉”;无静脉曲张病史者,可称为“血瘀”。《肘后备急方》:“恶脉病,身中忽有赤络脉如蚓状”。“皮肉卒肿起,狭长赤痛名”。 方法一、下肢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1、发生下肢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 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下肢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 械或化学性下肢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下肢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 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 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应依据静脉输液协会制订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 以达到护理人员判断标准的一致性。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方法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 护理一:加强患者术后的肢体锻炼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 护理二:加强心理护理 护理三:卧床休息 护理四:注意输液部位下肢 护理五:适当应用止血剂 方法三、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我们从两方面来讲解:1、对于血栓已经溶解掉的,血管再通的静脉血栓患者,我们只要按时应用抗凝的药物、活血通络的药物预防新的血栓形成就可以了;2、对于未将血栓完全溶解掉的血栓患者,首先需要降血栓溶解掉。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 静脉输液治疗不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她已成为现代医学护理中治疗和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护理专业化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它意味着护理工作已从全面接触转向了注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定操作范围的模式,所以护理专业化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管病居多,临床上常使用20%甘露醇、七叶皂甙钠、甘油 果糖、前列地尔等药物,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现将神经内科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静脉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静脉炎1、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主要有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 2.5%-45%。 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 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4)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2、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溶液的PH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入量及速度。不可干 预:病人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3、临床表现: 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压痛。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发硬,呈条索状、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 等全身症状。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常规

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常规 PICC系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5天以上的中、长期静脉治疗,和/或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最长可留置1年。 一、适应症: 1缺乏血管通道的倾向;2五天以上的静脉治疗;3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升压药物、补充氯化钾;4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TPN、脂肪乳、蛋白等;5需反复输血或血制品,以及反复采血;6输液泵或压力输液,只需避免使用高压注射泵;7.危重病人抢救;8同样适用于儿童 二、禁忌症 1缺乏外周静脉通道;2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3预插管途径有感染源;4既往史:预插管途径有放射治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5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6患者确诊或疑似导管的材料有过敏史 三、优点: 1、病人活动方便; 2、避免反复穿刺外周静脉输液的痛苦和不适; 3、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输液途径; 4、可长期保留血管内 四、 四.注意事项 1.穿刺时的注意事项: A.穿刺前应当了解患者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B.注意避免穿刺过深而损伤神经,避免穿刺进入动脉,避免损伤静脉内膜,外膜。 C.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进行加压止血。 2.穿刺后的注意事项: A.输入全血,血浆蛋白等粘性较大的液体后,应当以等渗液体冲管,防止管腔堵塞。输入化疗药物前后均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 B.可以使用PICC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者输液泵给药,但是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等。 C.严禁用小于10毫升注射器,否则如导管阻塞可以导致导管破裂。 D.护士为PICC置管患者进行操作时,应当洗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E.尽量避免在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 五、置管术后的护理 1.置管术后24小时内更换贴膜,并观察局部出血情况,以后酌情每周更换1~2次。更换贴膜时,护士应当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并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渗血及渗液;导管有无移动,是否脱出或进入体内;贴膜有无潮湿、脱落、污染,是否到期。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下而上揭去透明敷料。 2.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导管头部定位,流通性能及固定情况。 3.每次输液后,封管时不要抽回血,用10毫升以上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10~20毫升以脉冲方式进行冲管,并正压封管。当导管发生堵塞时,可先回抽,小的血凝块可抽出使导管通畅,若回抽困难,可使用尿激酶边推边拉的方式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块,严禁将血快推入血管。 4.治疗间歇期每周对PICC导管进行冲洗,更换贴膜,正压接头。 5.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发生感染时应及时处理或者拔管。 6.导管留置期间应注意观察各种并发症,若出现静脉炎、穿刺点出血、渗液、心率失常、导管移位、脱出、导管堵塞、血栓栓塞、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应给予相应处理 六.指导患者: 1.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使患者轻松,确保患者穿刺时静脉的最佳状态。 2.告知家属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帖膜,贴摸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及时请护士更换。 3.告知患者避免使用带有PICC一侧手臂过度活动,避免置管部位污染。 4.告知患者带管期间可洗淋浴,洗澡时可外裹保鲜膜,若透明敷帖内进水应及时到医院更换。 5、告知患者出院后带管间歇期间若出现穿刺点红、肿、疼痛、有出血就、分泌物等情况,出现导管脱出、导管断裂、敷料脱落等情况应及时回医院处理。

picc导管并发症试题

试题 1、选择中长导管进行静脉输液时,成人适用于置管的静脉一般不包括( D ) A、贵要静脉 B、肘正中静脉 C、头静脉 D、小隐静脉 2、发生静脉血栓时,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C ) A、卧床1~2周,抬高患肢 B、局部热敷 C、定时予以按摩患肢 D、保持大便通畅 3、PICC首选的静脉为( C ) A、 肘正中静脉 B、头静脉 C、贵要静脉 D、股静脉 4、下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中最严重的是( B ) A、心律失常 B、心包填塞 C、导管折断 D、空气栓塞 5、机械性静脉损伤与哪些因素无关( D ) A、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 B、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 C、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 D、药液浓度过高 10.在拆除透明敷料时什么角度对皮肤损伤最小( A A .0度 B.90度 C.200度 D.270度 6.使用PICC输血、输蛋白、输脂肪乳等高粘滞性药物后应如何操做( B ) A. 立即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B. 立即用10ml-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输注其他液体 C. 以上都不是 D. 以上都是 7.早期机械性静脉炎多通常发生在哪些天内 ( B ) A. 1-2 天 B. 2-10天 C. 2-15 天 D. 15-20 天 8.如果某患者植入导管后心律失常,X线显示导管尖端在右房,将采取的措施是( B ) A. 给患者补水 B. 通过放射测量后拔出导管 C. 将患者体位改变 D.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9.封管时必须选用 ( C ) A. 2ml以上注射器 B. 5ml以上注射器 C. 10ml以上注射器 D. 以上均可 10.正压封管的目的是什么( A ) A. 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形成血凝性导管堵 B. 防止血液返流进入导管,形成非血凝性导管堵塞 C. 以上都是 D. 以上都不是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53275

神经内科静脉防护的主要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不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她已成为现代医学护理中治疗和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护理专业化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它意味着护理工作已从全面接触转向了注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定操作范围的模式,所以护理专业化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管病居多,临床上常使用20%甘露醇、七叶皂甙钠、甘油果糖、前列地尔等药物,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现将神经内科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静脉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一、静脉炎 1、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主要有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45%。 (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GAGGAGAGGAFFFFAFAF

(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4)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溶液的PH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入量及速度。不可干预:病人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3、临床表现: GAGGAGAGGAFFFFAFAF

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压痛。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发硬,呈条索状、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静脉炎的分级(INS) 级别临床标准 0没有症状 1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和/或水肿 3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 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 状物形成,可触及静脉条索物长度大于1 英寸,有脓液流出 GAGGAGAGGAFFFFAFAF

PICC置管术的护理

PICC置管术的护理 一、概述: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u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 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 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1]. 从90 年代开始引进我国, 并在临床广泛应用[2]. 类似于临床上面经常使用的套管针。但是导管出口直到上腔静脉。现在多用于需要长期化疗的血液病病人。 二、PICC(经皮外周静脉插管)的作用 1、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 2、减少渗漏、感染 3、减少穿刺的痛苦。 三、PICC的置管 1、静脉的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肘部粗大血管。 2、进针点的定位:肘关节下方1 - 2CM长度为肘关节到对侧胸锁关节,约40 - 43CM. 3、置管配合:嘱其将头部偏向静脉穿刺的一侧,防伤及颈外静脉。 4、注意事项:操作中注意无菌原则! 四、置管后的护理 1 、观察:第一个24 小时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等。 2、敷料的更换时间:第一个24小时、每周(无菌原则:用碘酒酒精消毒针口,更换敷料及肝素锁,同时观察伤口情况。) 3、特殊情况的处理:如脱出或缩进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处理,不可擅自插入;如渗血渗液,感染、出血倾向,应遵医嘱拔除; 五、PICC的冲管方法 1 、目的:防止血块黏附在管壁,减少阻塞。 2、原则:1)治疗结束,给药后用10ML以上的生理盐水冲管 2)抽血,输血后用20ML以上的生理盐水冲管。 3)须弃去2-3ML的血后再采血标本 六、冲管的方法 1 、冲管时最后0.5ML 要边推边退针。

2、用脉冲式冲管法,力度适中。 七、导管阻塞的处理 1、外部因素:是否打折,扭曲、体位等。 2、内部因素: 1)导管定位是否正确 2)血栓形成,可用10ML注射器轻柔回抽或遵医嘱使用尿激酶。 3)不可使用暴力、导丝来清除血凝块,这将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血凝块栓 塞。 八、病人的指导 1 、置管的上肢勿负重(举重,提重物等)。避免游泳,水上作业等水中运动,尤其第一个24 小时不湿水。 2、冲凉时用薄膜包好,勿弄湿敷料,如有及时更换。 3、学会自我观察针口情况,如有红肿热痛及时就诊。 4、每周更换敷料和肝素锁一次,并用20ML以上生理盐水做脉冲式冲管一次。 5、导管维护和使用须由医护人员完成。 PICC置管术的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为降低其导管堵管率、感染率等并发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我科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3方法:经肘部静脉穿刺(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正中静脉、头静脉),将PICC导管经插管鞘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按预先测量的长度修剪导管并妥善固 定,操作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术前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收集基础资料,包括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血管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文化水平。选择无禁忌证的患者留置PICC管,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疑虑。向患者介绍PICC管的特点及置管的优点,置管的操作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充分配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 施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输液治疗不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她已成为现代医学护理中治疗和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护理专业化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它意味着护理工作已从全面接触转向了注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定操作范围的模式,所以护理专业化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管病居多,临床上常使用20%甘露醇、七叶皂甙钠、甘油果糖、前列地尔等药物,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现将神经内科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静脉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一、静脉炎 1、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主要有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5%。 (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4)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溶液的PH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入量及速度。 不可干预:病人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3、临床表现: 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压痛。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发硬,呈条索状、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静脉炎的分级(INS) 级别临床标准 0没有症状 1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和/或水肿 3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 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 及静脉条索物长度大于1英寸,有脓液流出 二、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择前臂掌侧静脉,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避开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首先操作者操作前认真洗净双手,检查静脉留置针及透明敷料贴,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在8cm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

PICC 穿刺后护理要点

PICC穿刺后相关事宜 1.置管术后24小时需换药一次,住院期间2天照一次激光,后跟换敷贴,撕敷贴时有下至上以免管道滑出维护前要测量手臂围,检查有无肢体肿胀,管道刻度是否正常,有无管道脱出。。 2.消毒穿刺处无异常每周更换贴膜及接头一次,消毒范围大于敷贴范围。消毒时避免消毒穿刺点和导管处,先用酒精清洁皮肤再用碘伏消毒,最后再使用酒精脱碘,酒精避免接触导管防止管子硬化。消毒顺序: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消毒三次,。 3.贴敷贴时需要注明操作者,更换时间,导管长度。并再记录本做好记录。若敷贴出现潮湿松动和渗血要及时跟换。 4.冲、封管:禁用小于10ml的空针封管,严禁经导管抽血。使用10u-100u的肝素钠稀释封管6ml正压冲管后封管,输液前使用6ml生理盐水冲管,输注液体完毕后先用6ml生理盐水冲管,再用6ml肝素钠稀释液封管。输注血液制品或高浓度液体后要增加冲管一次,禁止用静脉滴注代替冲管。 5.每周更换一次肝素帽,若穿刺次数大于18次时也要更换,先将新肝素帽冲洗后再更换旧的肝素帽。 6.堵管处理:分完全性堵管和不完全性堵管 不完全堵管时:检查管道是否折叠,让患儿更换体位观察后滴速。先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若无作用,使用尿激酶溶栓,1万单位尿激酶+2ml生理盐水配置成5000U/ml,向导管内注入1ml尿激酶后保留20-30分钟后抽出药液及血凝块,最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冲管。 完全堵管:先用空针抽吸,让导管内形成负压后再利用负压注入尿激酶,方法同不完全堵管。溶栓时禁忌暴力推管,以免管道破裂。 7.禁止用高压推注泵推药,避免穿刺肢体提重物,剧烈运动,过度包裹影响血供,禁游泳。 8.教会患儿父母观察穿刺处皮肤,出现红肿,出血,穿刺上臂肿胀,导管滑脱及时到医院处理。若导管断裂,要立即制动,再断裂上方扎压脉带止血,带上断裂的导管立即到医院,输注化疗药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时要及时处理。

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作者:徐贵香,文礼红,徐绍萍 【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妥善选择血管,术后正确护理,防止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堵塞、脱出,断裂。结果经临床观察发现,正确操作,做好术后护理,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全面开展患者带管出院,定期来院护理。结论广泛应用于临床,延长置管时间,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及不必要的开支。 【关键词】 PICC置管;并发症;预防;护理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顶端定位于上腔或锁骨下静脉的置管术。由于PICC导管头部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从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和组织坏死。近年来,PICC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防止一系列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及不必要的开支,为此我们在临床上就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分析及讨论处理对策。 1 感染操作时减少

感染的几率与无菌屏障的强弱成正比。无论置管操作过程中还是置管后的导管护理,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这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1.1 局部皮肤的处理消毒液首选2%的洗必泰,碘酊、碘酒和70%酒精也可使用。消毒范围要大于10cm×10cm,并且待干后穿刺。 1.2 导管的护理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根据病人的治疗需要选用最少管腔或通路的中心静脉导管。不要常规更换导管,导管口细菌培养及更换肝素帽应每周1次。 1.3 监测每天对置管部位的情况进行评估,保持穿刺点无渗血、渗液,应定期换药,敷料可选择纱布或透明敷帖。如果病人出汗较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则纱布比透明敷料更合适。不应在外周静脉导管置管部位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或抗菌软膏(除了使用透析管以外)。 2 静脉炎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并发症1:导管堵塞 原因: 1.导管被夹闭; 2.导管打折; 3.不正确、不充分的冲管和封管方法; 4.输入过高浓度的液体。 预防: 1.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冲管。 2.每次输液结束后,用肝素钠稀释液10ml 行脉冲式推注冲管,肝素帽正压封管。3.输注高浓度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封管。4.未输液时每1~3天封管1 次,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 处理: 1.先检查导管夹是否夹闭,导管是否打折,使其顺畅。 2.若为血栓阻塞导管,可用肝素钠或尿激酶溶栓治疗。用针管抽取药液10ml ,通过肝素帽先稍用力回抽,然后放松,使药液与血栓充分接触,如此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 弃掉,不可推注入血管,以免再次造成栓塞。 并发症2:穿刺点渗血、水肿 原因: 1.穿刺针过粗; 2.病人凝血功能异常; 3.穿刺部位过度活动。 预防: 1.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2.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术后局部压迫止血15~30min ,24 小时内适当限制臂部活动。 3.如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局部压迫止血时间可适当延长。 处理:给予局部喷洒云南白药及凝血酶,并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

并发症3:静脉炎 原因: 1.在小静脉内放置过大的导管,持续刺激静脉内皮; 2.在导管穿刺过程中静脉壁受到刺激; 3.通过尖端不在中心静脉内的导管输入刺激性药物。 预防: 1.置管前选择好血管和导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 2.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 3.输入刺激性药物如某些化疗药时,可用50%硫酸镁湿敷,4~6次/d,10~30 min/次。若封管前输的是刺激性药物,宜用生理盐水冲净药物后再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 4.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置管后24h 应换药1 次,此后每周2 次,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造成细菌性静脉炎。 处理: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及时处理。如抬高患肢,放松肢体,上臂予湿热敷等。并发症4:感染 原因: 1.导管穿刺及护理过程中清洁或无菌条件不足; 2.静脉输液管路或液体被污染,导管周围皮肤被感染。 预防: 1.置管前局部彻底消毒,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2.定时消毒伤口并更换无菌敷料,每周2-3次用碘伏换药可有效预防感染,更换肝素帽应每周一次。 3.液体输入前严格检查、核对质量及有效期。 处理: 1.局部感染应每日换药,给予外用抗生素外敷,直到痊愈。 2.若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必要时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 并发症5:穿刺局部疼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