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物辅导系列(2)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描述

高物辅导系列(2)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描述

高物辅导系列(2)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描述
高物辅导系列(2)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描述

学科:物理 学段:高一上册 学生姓名 教师联系电话:

教学内容

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描述

教学目标

1. 理解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速度和速率

2. 把握v -t 图像中速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1. 求解平均速度、速度、速率

2. 通过图像判断速度

【上节课内容快速回顾】

1.某人在t =0时,开始从出发点向东沿直线行走,第1 s 内走1 m ,以后每一秒内比前一秒多走1 m ,则( )

A .第3 s 末,人距出发点6 m

B .第4 s 初,人距出发点10 m

C .第3 s 内,人通过的距离为6 m

D .第4 s 内,人通过的距离为4 m

2.如图所示描述a 、b 、c 三个质点在一直线上运动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t 3时间内,三个质点位移相同

B .在0~t 3时间内,质点c 的路程比质点b 的路程大

C .在0~t 3时间内,三个质点路程相同

D .在t 2~t 3这段时间内,三个质点运动方向相同 3.某同学从学校的门口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 m ,再向东走了100 m ,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 回到家中.求此同学散步过程中经过的路程和位移各是多少?

1.速度

(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______的比值.

(2)定义式:v =s

t

.

(3)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及运动______ .

(4)单位????

?

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 )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 )、 厘米/秒(符号:cm/s )

(5)矢量性:速度既有 又有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大小,速

度的方向是物体 的方向. 2.平均速度

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与一段 或 对应;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只能 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每天浏览5分钟,有时候进步就这么简单!!!

难点1:速度单位之间的速换?

3.瞬时速度

物体在某一 或经过某一 的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对应;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 和方向;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匀速直线运动是 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一、速度和速率

导弹从发射到击中1 000 km 处的目标用10分钟;飞机从济南飞往500 km 外的南京用1个小时.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运动,运动的快慢不同,我们应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呢?

1.比值定义法: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通常用字母v 表示.

2.定义式:v =s t

. 3.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 4.它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方向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 5.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讨论]

有甲、乙两个物体,甲运动的位移大于乙运动的位移,甲的速度就一定大于乙的速度吗?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快慢时,有时只需要粗略知道运动快慢即可,例如从北京到济南大约500 km ,坐客车走高速约需5个小时,司机大体以多大的速度行驶才能基本按时到达?这是指的什么速度?

2.在某段高速公路上路牌显示限速110 km/h ,这时司机就会注意座前的时速表,时速表上所显示的又是什么速度呢?

1.平均速度

(1)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 程度,它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相对应.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跟选定的时间或 有关,不同时间段内或不同 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3)平均速度是矢量,其大小可由公式v =s

t

求出,其方向与一段时间t 内发生的 的方向相同,与运动方

向不一定相同.

2.瞬时速度

(1)瞬时速度精确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是矢量,一般情况下所提到的速度都是指 速度. (2)瞬时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即对应于某一 . (3)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状态下物体运动的方向. 3.两者的关系

(1)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瞬时速度就等于 .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 [讨论]

1.在定义瞬时速度时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

2.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瞬时速率呢?

难点2:速度和速率之间区别? 拓展:绕操场跑道一圈,速度和速率的大小比较 难点3: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的区分 难点4: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区分

例1 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则( )

A .任意2 s 内的位移一定等于1 s 内位移的2倍

B .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它的路程

C .若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 .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一样,则它们的速度必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变式训练1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C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D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关系的物理量

例2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v =s

t

,当t 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此时刻的瞬时速度

B .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D .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变式训练2 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C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 .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重点讲解: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以v 1=36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以v 2=54km/h 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 1=36km/h 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内以v 2=54km/h 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段位移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

A 、v 甲=v 乙

B 、v 甲>v 乙

C 、v 甲

D 、因不知位移和时间故无法确定

【随堂演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B .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C .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是标量

D .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大小的平均值相等

C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3.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瞬时速度?

难点5:平均速度计算中的“某段时间”或者“某

段位移”未知数的巧设法

①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②经提速后列车的速度达到150 km/h;

③由于堵车,车在隧道内的速度仅为1.2 m/s;

④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⑤子弹以800 m/s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表示平均速度的是__________,表示瞬时速度的是______________.

※4、在一次校内运动会上,某同学在百米赛跑中,以6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m处的速度是6m/s,在他跑完全程的中间时刻t1=6.25s时速度为8.3m/s,最后以8.4m/s的速度冲过终点,求他的百米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m/s?

5 、如图所示,

0-10s物体的速度大小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方向________(正方向,负方向)位移大小__________,方向_______(正方向,负方向)

10-40s物体的速度大小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方向________(正方向,负方向)位移大小__________,方向_______(正方向,负方向)

40-60s物体的速度大小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方向________(正方向,负方向)位移大小__________,方向_______(正方向,负方向)

6.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的军事练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荧屏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从O点出发,最后同时捕“狐”于A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分队路程s甲>s乙

B.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C.两分队的平均速率相等

D.两分队的在任一时刻速度均相同

7.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甲质点的速率大于乙质点的速率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50 m

8.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s/t可知()

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与时间和位移无关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位移而变化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

9.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10.关于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

B.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

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D.瞬时速度可以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1.某列火车在一段长为30 km的路段上行驶,行驶的平均速度为60 km/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列火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0.5 h

B.这列火车一定以60 km/h的速度在这段路程中运行

C.这列火车如果行驶60 km,那么它一定要用1 h

D.60 km/h是火车在这段路程中的最高速度

12.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 m/s,那么这个物体()

A.在这一时刻之前的0.2 s内位移一定是2 m

B.在这一时刻之后的1 s内位移一定是1 m

C.在这一时刻起10 s内位移可能是60 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 000 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 s

13.下列关于速度的叙述中,不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A.火车以76 km/h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

B.子弹以600 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

C.公路上雷达测速仪测得一卡车速度是56 km/h

D.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是4 m/s

14.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以v1=4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以v2=60 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4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2=60 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A.v甲=v乙B.v甲>v乙

C.v甲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为零,速度可能很大

B.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的物体速度大

C.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D.单位时间内通过位移大的物体速度大

16.一辆汽车沿一条直线道路向前行驶,第1 s内通过的位移是8 m,第2 s内通过的位移是20 m,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0 m,第4 s内通过的位移是10 m.试计算:

(1)最初2 s的平均速度;

(2)中间2 s的平均速度;

(3)后3 s的平均速度;

(4)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17.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 m/s的速度运动60 m,又以2 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 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18、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A.v1+v2

2

v1+v2

2

B.

v1-v2

2

v1-v2

2

C.0,v1-v2

v1+v2D.0,

2v1v2

v1+v2

1. 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

(1)1cm/s=___________m/s (2)36km/h=__________m/s (3)15m/s=___________km/h

2. 下列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匀速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3.如图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的位置,经过7 s后指针指示如图乙,则()

A.乙速度计直接读出的是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B.乙速度计直接读出的是汽车7 s时的瞬时速度

C.乙速度计直接读出的是汽车运动的平均速率

D.乙速度计直接读出的是汽车运动的瞬时速率

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

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速度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与时间和位移无关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位移而变化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

5、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若前t/3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后2t/3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则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若质点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m/s,则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6、甲乙两地相距600m,小华骑车在前200m上坡用时30s,后400m平坡用时20s,问小华骑车的平均速度?

7、做变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第一个100m用了20s,通过第二个100m用了10s,求汽车在第一个100m 内和第二个100m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汽车在这200m内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8、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5m的距离,第2s内和第3s内各通过20 m的距离,第4s内又通过了15 m的距离。求汽车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和这4s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本周作业上周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主管日期、时间学生签名

学科:物理学段:高一上册学生姓名教师联系电话:

补充习题

限时:20分钟总分:100分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 )

①位移 ②路程 ③瞬时速度 ④平均速度 ⑤时间 ⑦平均速率 A .只有①③④ B .只有①③⑥ C .只有①⑥⑦ D .只有①⑥

2.一辆汽车沿直线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A .35 km/h

B .40 km/h

C .45 km/h

D .50 km/h

3.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它先以速度v 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 km/h 的速度驶完余下的1

3

路程,若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 km/h ,则v 是( )

A .24 km/h

B .35 km/h

C .36 km/h

D .48 km/h

4、(易错题)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A 、10 m/s

B 、5 m/s

C 、4.8 m/s

D 、0

5、2011年上海游泳世锦赛男子1 500米自由泳决赛,中国选手孙杨一路领先,以14分34秒14夺冠,并打破哈克特保持10年之久的世界纪录,为中国男队夺取了首枚奥运项目的世锦赛金牌,成为本届世锦赛双冠王.孙杨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比赛中( )

A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 、触壁时的瞬时速度大

C 、平均速率大

D 、任何时刻的速度都大 6.双选)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 .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C .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

D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

7、(双选)(2012·惠州高一检测)三个质点A 、B 、C 均由N 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 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三个质点同时从N 点出发,同时到达M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质点从N 点到M 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 、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 、三个质点从N 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 、三个质点从N 点到M 点的位移相同

二、非选择题

8.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上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如图所示,据此可估算出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倍?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 C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析: 当时间非常小时,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在这段很小时间内的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故A 正确;平均速度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比值,而不是各时刻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故B 错误;根据定义,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故C 错误;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故D 错误. 答案: A 2.在下列各种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 .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 B .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 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 C .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 D .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 m/s 解析: 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 ,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 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 ,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 ,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 m/s ,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 答案: BD 3.对速度的定义式v =x t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 成反比 B .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t 都无关 C .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解析: v =x t 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此式只说明计算速度可用位移x 除以时间t 来获得,并不是说v 与x 成正比,与t 成反比. 答案: BCD 4.列车沿平直铁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列车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也越大 B .列车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其速度必越大 C .列车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保持不变 D .列车在任何10 s 内的位移一定等于任何1 s 内位移的10倍 解析: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相等的. 答案: BCD 5.对于平均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与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 B .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C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D .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认为等于瞬时速度 解析: 要抓住平均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定义进行比较、理解.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的大小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只有速度均匀变化时才满足这种关系. 答案: CD

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一.复习 .我们怎样对物体运动进行描述? .物体运动时涉及到位置和时刻地问题,怎样表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速度地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地物理量,知道速度地定义; 、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地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某些直线运动地速度大小数据; 、理解平均速度地概念 ()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地快慢地物理量 ()理解平均速度地定义,知道在不同地时间内或不同地位移上地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地()会用平均速度地公式解答有关地问题 、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地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合作、探究和评价地科学过程; 、经历从感性到理性地上升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地能力; 、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地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二、设计思路 物体地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内发生地一个连续地过程,对运动地描述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这就需要使学生建立正确地时空观,即建立正确地时间、时刻,位移、位置地概念.同时在初中学习地运动速率地基础上,建立正确地速度地概念.能区别速度与速率,明确速度地矢量性.为此,仍是要注重学生地学习体验.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正确地物理概念,即形成时间、时刻、平均速度等概念.还要能初步建立时空之间地对应关系,为以后地运用运动示意图分析问题奠定基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地定义,平均速度地理解 教学难点:速度地比值定义法 四、教学资源: 数码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五、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播放录像】:车水马龙地街道上,汽车按规定行驶,非机动车道上有自行车在运动,人行道上还有行人在步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提问】:物体在不同地运动过程中,快慢程度往往并不相同,那如何来比较运动地快慢呢? 二、课程进行: 【播放录像】: 年地雅典奥运会,刘翔以秒地成绩获得田径男子米栏奥运冠军. 【提问】:怎样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呢?有几种方法判断呢?试举例说明.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回答: 有两种方法可行: 第一种方法:同样地位移,比较所用地时间地长短,时间短地,运动地快.例如奥运会上地栏比赛,就是通过到达终点时所用时间地长短来比较运动员地成绩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新授课(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师: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生: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 1表示t l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1对应的点x2表示时刻t2物体的位置,则△x=x2一x l,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师: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运动的时间有关. 师: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哪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板书)§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新课教学]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 [讨论与交流] 以百米赛跑为例,你参加赛跑的跑道是笔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坐标用来表示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比如,我在起点的位置、我在终点的位置或我在全程中点的位置(50 m处)等,都可以在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上的点来表示,而在我从起点跑到终点的这段过程中,我的位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间的坐标变化量来表示. 课件投影图1—3—l,让学生观察,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思考与讨论] 1.图1—3—l中汽车(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 2.如果汽车沿x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位移Δx是正值还是负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生:汽车在沿x轴正方向运动,图示汽车从坐标x1=10 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 m 处,则Δx =x2-x1=30m一10m=20m,位移Δx >0,表示位移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师:我们的这种数学表述是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相一致的,比如,汽车沿笔直的公路向东行驶,我们可以规定向东作为x轴的正方向,来讨论汽车的位置和位移. [课堂训练] 教师用课件投影出示题目,并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 绿妹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路线运动,开始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 m 处,第1s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处,第2s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处.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小车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对应的时刻怎样表示) 答案:小车在第1 s内的位移为5m,方向向西;第2s内的位移为一2m,方向向东.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位移和时间都不同,如何比较运动快慢?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 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4.单位:国际单位:m /s (或m ·s-1)。 常用单位:km /h (或km ·h-1)、cm /s (或cm ·s-1)。 5.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小组讨论 问题一: △x 越大,v 越大吗? 问题二:两辆汽车从某地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出发,速度的大小都是20m/s ,他们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吗?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 时间里跑完100m ,那么他1s 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 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 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x v t ?=?x v t ?=?

高一物理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运动的描述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张成进江苏徐州睢宁魏集中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明确速度的计算公式、符号和单位,理解记忆速度是矢量。 3.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率和速度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瞬时速度,初步了解极限思想。 2.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物理的过程,逐步爱上物理学的严谨、奇妙。 2.通过“速度”与“现代社会”的阅读,培养自己热爱生活和保护环境的情操 ★教学重点 1.速度的定义。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1.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1.多媒体展示。 2.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变化就是由时间一点点累积起来的,比如:大家十几年长成现在这么高的个子,那一天长多高呢?同样,一拳打在脸上,脸是不是瞬间肿起来?

生:肯定不是的,那需要一定的时间。 师:对!那既然变化是与时间联系起来的,那必然会出现下面一些情况:1、相同的时间产生的变化不一样;2、相同的变化所需的时间不一样。如下面两个简单的例子 1、 甲2天做了10件衣服,乙2 天做了12件衣服。 2、 甲做30件衣服用了6天,乙30件衣服用了5天。 师:1、2甲乙的工作有什么不同? 生:1中甲做得慢,乙做得快;2中还是甲做得慢,乙做得快。 师:那如果甲2天做10件,乙3天做18件,甲乙哪个做得快呢? 生:还是乙快,因为甲2天10件,平均一天5件,乙3天18件,平均一天6件,所以还是乙快。 总结: 师:很好,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既然事物的变化是与时间相联系的,那必然有变化快慢之分,那如何来比较事物变化的快慢呢?从上面的解题过程我们发现,相同的时间比变化或相同的变化比时间是很简单的,那如果时间不同,变化也不同该如何比较呢? 师:其它刚才同学们的解题就已经给了我们方法:那就是用它们的变化量比上它们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得到单位1时间内各自的变化量(如做衣服),这样就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样是单位1的时间)比变化就简单了 即: 一、速度 师:前面学过,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有变化必有变化快慢之分。那如何表示位置变化快慢(即运动快慢)?答案同学们都知道了吧? 生:根据 有 师:好不错,为了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引入一个物理量: 速度(V )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时间该量变化量=某量变化快慢时间该量变化量 =某量变化快慢) ()())()(00t 时间s 位移t t t 时间x x x 位置t t =-=?-=?=变化量慢)位置变化快慢(运动快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典型例题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典型例题 [例1]一列火车沿平直轨道运行,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5min,随即改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最后在5min内又前进1000m而停止.则该火车在前25min 及整个30min内的平均速度各为多大?它通过最后2000m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分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算出所求时间内的位移或通过所求位移需要的时间,即可由平均速度公式算出平均速度. [解答]火车在开始的15min和接着的10min内的位移分别为: s1=v1t1=10×15×60m=9×103m s2=v2t2=15×10×60m=9×103m 所以火车在前25min和整个30min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因火车通过最后2000m的前一半位移以v2=15m/s匀速运动,经历时间为:所以最后2000m内的平均速度为:

[说明]由计算可知,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都不相等. [例2]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若规定向东为位移的正方向,试求:物体在OA、AB、BC、CD、DE各阶段的速度. [分析]物体在t=0开始从原点出发东行作匀速直线运动,历时2s;接着的第3s~5s内静止;第6s内继续向东作匀速直线运动;第7s~8s匀速反向西行,至第8s末回到出发点;在第9s~ 12s内从原点西行作匀速直线运动.

[解]由s-t图得各阶段的速度如下: AB段:v2=0; [说明]从图中可知,经t=12s后,物体位于原点向西4m处,即在这12s内物体的位移为-4m.而在这12s内物体的路程为(12+12+4)m=28m.由此可见,物体不是作单向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不等. [例3]图1所示为四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试比较它们的运动情况.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明确速度的计算公式、符号和单位,理解记忆速度是矢量。 3.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率和速度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瞬时速度,初步了解极限思想。 2.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物理的过程,逐步爱上物理学的严谨、奇妙。 2.通过“速度”与“现代社会”的阅读,培养自己热爱生活和保护环境的情操 ★教学重点 1.速度的定义。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1.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 1.多媒体展示。 2.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变化就是由时间一点点累积起来的,比如:大家十几年长成现在这么高的个子,那一天长多高呢?同样,一拳打在脸上,脸是不是瞬间肿起来? 生:肯定不是的,那需要一定的时间。 师:对!那既然变化是与时间联系起来的,那必然会出现下面一些情况:1、相同的时间产生的变化不一样;2、相同的变化所需的时间不一样。如下面两个简单的例子

1、甲2天做了10件衣服,乙2 天做了12件衣服。 2、甲做30件衣服用了6天,乙30件衣服用了5天。 师:1、2甲乙的工作有什么不同? 生:1中甲做得慢,乙做得快;2中还是甲做得慢,乙做得快。 师:那如果甲2天做10件,乙3天做18件,甲乙哪个做得快呢? 生:还是乙快,因为甲2天10件,平均一天5件,乙3天18件,平均一天6件,所以还是乙快。 总结: 师:很好,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既然事物的变化是与时间相联系的,那必然有变化快慢之分,那如何来比较事物变化的快慢呢?从上面的解题过程我们发现,相同的时间比变化或相同的变化比时间是很简单的,那如果时间不同,变化也不同该如何比较呢? 师:其它刚才同学们的解题就已经给了我们方法:那就是用它们的变化量比上它们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得到单位1时间内各自的变化量(如做衣服),这样就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样是单位1的时间)比变化就简单了 即:时间该量变化量= 某量变化快慢 一、速度 师:前面学过,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有变化必有变化快慢之分。那如何表示位置变化快慢(即运动快慢)?答案同学们都知道了吧? 生:根据 时间该量变化量 =某量变化快慢 有 ) ()())()(00t 时间s 位移t t t 时间x x x 位置t t =-=?-=?=变化量慢)位置变化快慢(运动快 师:好不错,为了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引入一个物理量: 速度(V )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公式:t s t x v =??= 问题:我们初中时曾经学过“速度”这个物理量,今天我们再次学习到这个物理量,那大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练习题

【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C.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和变化方向的物理量 D.速度就是速率 2.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大小相等 C.有A、B两个物体,如果A物体的平均速度较大,则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是v A >v B D.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3.(2012·衡阳高一检测)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在出发后10 s末的平均速度是5 m/s 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每1 s的位移都是5 m 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 m/s 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之和的一半 4.如图所示,物体沿x轴做直线运动,从A点运动到B点。由图判断A点坐标、B点坐标和物体由A到B的位移。 5.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 m/s的速度运动60 m,又以2 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 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能力提升】 6.下列关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一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A.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但不能反映物体运动的方向 B.瞬时速度等于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极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各位置的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 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7.(2012·德州高一检测)为提高百米竞赛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过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第1 s内的位移为8 m,前7 s内跑了61.6 m,跑到终点共用10 s,则( ) 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10 m/s B.运动员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是8 m/s C.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是8.8 m/s D.运动员在百米的终点冲刺速度是10 m/s 8.(2012·洛阳高一检测)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 s内通过5 m的距离,第2 s内和第3 s内各通过20 m的距离,第4 s 内又通过了15 m的距离。求汽车在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和这4 s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9.质点做直线运动,从A经过B到C,又返回到B,其中AB=BC,若从A到B的平均速度为2 m/s,从B到C的平均速度为4 m/s,从C返回到B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求: (1)质点从A运动到C的平均速度;(2)质点从A到C再返回B的平均速度。 10.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一辆坦克,射击后,经过t1=0.6 s在炮台上看到炮弹爆炸,经过t2=2.1 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问坦克离炮台的距离多远,炮弹飞行的速度多大。(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空气阻力不计) 11.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 (1)全程的平均速度; (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同步练习 1.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瞬时速度 A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 ,以790 m/s 的速度击中目标 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 .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 C .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则此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C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 .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01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 .0.25 m/s B .0.2 m/s C .0.17 m/s D .无法确定 5.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 ,1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 m/s ,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 .9 m/s B .9.6 m/s

C .10 m/s D .10.2 m/s 6.一辆汽车以速度v 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 km/h 的速度减速,后以36 km/h 的速度返回原点,则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 是A .24 km/h B .0 C .36 km/h D .48 km/h 7.一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 2匀速运 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另一物体也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8.图示为某物体的s —t 图象,在第1 s内物体的速度是,从第2 s至第3 s内物体的速 度是,物体返回时的速度是,4 s内通过的路程是,位移是,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9.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 km/h,有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300 s,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 km/h ,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则甲、乙两站的距离是km. 10.某质点沿半径R =5 m的圆形轨道以恒定的速率运动,经过10 s运动了21 圆周.该物 体做的是________速运动(填“匀”或“变”);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质点运动一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11.相距12 km 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 km/h ,乙的速度 是 3 km/h ,有一小狗以 6 km/h 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由甲处跑向乙,在途中与乙相遇,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转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到甲、乙相遇,求在此过程中,小狗跑过的路程和位移.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堂教学实录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变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新授课(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还记得是哪几个概念? 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和路程. 师: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描述物体位移的? 生:用坐标系.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 1表示tl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1对应的点x2表示时刻t2物体的位置,则△x=x2一xl,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师: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运动的时间有关. 师: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哪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板书)§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新课教学]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 [讨论与交流] 以百米赛跑为例,你参加赛跑的跑道是笔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是,加速度和速度与速度变化大小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分析几个错误的论述,目的是区分速度和加速度概念。然后利用位移与速度的对比,类比的讨论、分析加速度与速度变化大小的区别。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认同感,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说出来比通过耳朵听进去更容易识记。事实证明,采用先讨论、交流后讲解的教学策略,经过学生认同了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反思二: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速度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物理量,也新课改下学生们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个重要矢量。当速度分别和时刻时间对应后,又可以得到两外两个重要的物理量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本节教学内容十分重要。 1、由于引入了坐标系和时间轴,在本节教学中更侧重于数学方法的应用和物理研究方法的渗透。在时间轴上得到了时间间隔然后让两点无限接近又可以得到时刻,在这应该更讲究教学效果,时间与时刻的教学可与数学上的线段和点做对应,以加深理解。 2、由于速度这一概念学生在小学初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还要以已学过的位移矢量为引子,让学生分析得到速度也是矢量的结论,同时明确在对速度进行描述是,必须同时描述其大小和方向。 3、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教学应结合时间与时刻进行教学,或者直接明确瞬时速度与某一个时刻或某个位置相对应,而平均速度与某段时间相联系。

反思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第一点,初高中的速度怎样理解。速度是初中学过,学生熟悉,从来也没怀疑过的物理概念,但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对速度有了新的定义。学生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被骗了?这是速度,那初中学习的是什么?既然不一样,为什么都叫速度?。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疑惑,那么这些疑惑一直萦绕在脑子里,会影响学生的继续学习。所以,如何重新认识和接纳初中速度是个不小的难点。速度就是位移与时间之比。初中学习的速度严格来讲是错的。但是,鉴于初中学习的运动规律都是单向的直线运动,所以,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的研究范围内,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并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正确的。 第二点,瞬时速度如何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接受。我认为需要给学生一个体验的过程很重要,让他们知道在怎样的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可近似的认为是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反思 四: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反思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讨论与交流环节让学生在坐标纸上收集数据,并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实验与探究环节中让学生在计算出平均速度的基础上结合图象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渐向学生渗透无限逼近的方法和极限的思想。使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发生知识的迁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经历这样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思路的建立。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数学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用v =s/t 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 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 ·s —1,常用单位还有km/h 、cm/s 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 =s/t 是恒定的。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 时间里跑完100m ,那么他1s 平均跑多少呢? 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 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书: ?????????=一致 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体运动的快慢物理意义:粗略描述物移)的平均速度,用叫这段时间(或这段位所用时间的比值, 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大小: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t s v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设计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 /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102500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1.4《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教科版必修1)

1.4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学习目标: 1.了解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2.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3. 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4. 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学习重点: 速度的概念。 学习难点: 速度和速率。 主要内容: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二、速度和速率: (一)速度 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v=s/t 3.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4.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cm/s 5.标矢性:矢量。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 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二)速率 1.定义:速度的大小。 2.跟速度的区别: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 汽车速度计不能显示车辆运动的方向,它的读数实际是汽车的速率。日常生 活和物理学中说到的“速度”有时是指速率。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①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S)内的平均快慢与运动方 向(运动速度)。 ②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 ③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同位移或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 以平均速度只有指明了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才有意义。 ④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物体的速度。 平均速率:v=s/t (s是指路程) 2。瞬时速度: ①描述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简称速度。 ②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方向相同。它的 大小叫瞬时速率。在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瞬时速率。 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时刻瞬时速度都相等,且与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 相等。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图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越大,速 度越大。斜率为正,表示速度方向与所选正方向相同,斜率为负,表示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答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同步练习 1.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瞬时速度 A .子弹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 ,以790 m/s 的速度击中目标 B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 .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 .小球第3s末的速度是6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 C .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如果物体运动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则此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 等于零 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 等于零 C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 .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01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 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 .0.25 m/s B .0.2 m/s C .0.17 m/s D .无法确定 5.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 ,1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 10.2 m/s ,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A .9 m/s B .9.6 m/s C .10 m/s

D .10.2 m/s 6.一辆汽车以速度v 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 km/h 的速度减速,后以36 km/h 的 速度返回原点,则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 是 A .24 km/h B .0 C .36 km/h D .48 km/h 7.一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 2匀速运 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另一物体也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8.图示为某物体的s —t 图象,在第1 s内物体的速度是 ,从第2 s至第3 s内物 体的速度是 ,物体返回时的速度是 ,4 s内通过的路程是 ,位移是 ,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 9.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正常行驶速度是60 km/h,有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300 s, 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 km/h ,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则甲、乙两站的距离是 km. 10.某质点沿半径R =5 m的圆形轨道以恒定的速率运动,经过10 s运动了21 圆周.该物 体做的是________速运动(填“匀”或“变”);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质点运动一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11.相距12 km 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 km/h ,乙的速度 是3 km/h ,有一小狗以6 km/h 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由甲处跑向乙,在途中与乙相遇,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转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到甲、乙相遇,求在此过程中,小狗跑过的路程和位移. 12.一位同学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钢轨交接处时发出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他从车轮的 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同时数车轮响声的次数“1”,当他数到“21”时,停止计时,表上的时间显示已经过了15s,已知每段钢轨长为12.5 m,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算出火车的速度吗? 参考答案 1. ACD 2. ABC 3. AC 4. B 5.解析:题目中的“7s 末”“9 m/s”和“10.2 m/s”都是多余的条件,100 m竞赛中当 然是变速运动.“100 m”和“10 s末到达终点”才是根据定义式求平均速度的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