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电行业税收风险应对指南

光电行业税收风险应对指南

光电行业税收风险应对指南
光电行业税收风险应对指南

常见涉税风险点及识别

第一节采购环节的涉税风险点及识别

一、风险点列举

1、关联采购。目前我国大部分光伏企业涉及各个环节的产品生产,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往往会在关联企业间进行材料和产品调配。在调配过程中,可能存在不按照公允价值作价的情况。通过关联交易实施利润转移,从而逃避税收。

2、佣金回扣。光伏企业对原料的依赖程度较高,为了获得原料的持续稳定供应,企业常常要付给原料中间商相应的回扣或佣金,尤其是支付给境外的佣金,仅有合同和形式发票,存在较大风险。

3、估价入账。材料采购未取得发票估价入账,影响当期成本的真实性。

4、固定资产。购入固定资产(尤其是检测仪等体积较小的器具)以低值易耗品或修理费形式入账,减少当期利润。

二、风险点识别

1、重点关注企业的会计年报中披露的关联交易事项以及企业所得税申报的《关联交易报告表》,掌握企业存在的关联交易事项。在此基础上,比较企业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之间的差异;了解并掌握企业关联采购的定价方式,并与采购自其他非关联企业的非受控价格进行比较。如果以上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则可能存在通过关联企业间的材料采购转移利润实现避税的嫌疑。

2、根据购销合同及行业规则,区分“明佣”与“暗佣”,对大额或支付比例偏高的佣金,应重点关注真实性及合理性的审核,发现问题难以核实的,及时向情报交换及反避税岗位传递相关信息。

3、关注原材料明细账记录及估价冲回记录,核实估价是否及时冲回。

4、通过“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明细账的记载,追查至合同、发票等原始凭证,确定账务记载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第二节生产环节的涉税风险点及识别

一、风险点列举

1、由于光伏企业使用的主要原材料(硅材料)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的边皮料、残次品等均能完全回炉用于再生产。在对下脚料回收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的情况。一方面,可能存在直接销售下脚料未入账的情况;另一方面,可能存在回收时不冲减生产成本的情况,影响期间损益,人为调节利润的实现时间,造成延缓缴税的风险。

2、在第一道生产工序(即单晶硅棒的生产环节)中需要使用到一种特殊的反应器皿—石英坩埚。该器皿单位价值较高,使用寿命一般为3个月左右,甚至有的只使用一次就损坏了。损坏的石英坩埚通常是报废处理,由于单位价值高且耗用数量大,对其真实性需要注意核实。

3、光伏行业各个生产环节的产品都可以用于直接销售,一些企业可能存在发出后不做销售,将其成本直接计入生产成本项目的风险。

4、光伏企业在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较大,水电等能源在用于生产的同时也用于食堂、浴室等福利项目,企业一般不明确划分,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能源消耗的进项税金存在不转出的风险。

5、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非正常损失,未按规定进行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不履行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核报批手续。

6、来料加工和深加工,结转产品耗用的国产辅料、燃料、备品备件、运费等未转出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或不能准确转出进项税额,进而影响成本。

7、递延支出一次性进制造费用,增加成本。

8、利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人为调节产品及成本费用,影响当期产品成本。

9、虚列工资及福利费,人为调节产品及成本费用,影响当期产品成本。

二、风险点识别

1、了解企业对于下脚料及边皮料的处理程序,注意在下脚料及边皮料的处理过程中的账务处理方式,与企业的实际操作进行核实,将仓库的记录清单与财务数据进行比对,识别风险。

2、对近年来的石英坩埚购进、领用、损耗数量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差异幅度,对幅度异常的数据进行重点分析和审核,确定真实性。

3、抽查企业生产记录,确认产成品实际数量,与账面入库数量核对,确定

企业是否存在提高产成品单位成本的问题。

4、审核进项转出中是否含有非生产耗用水电部分,对比各年度及月度的金额,对重大差异部分予以重点关注。

5、对于非正常损失的风险识别,可以结合以下材料进行判定:企业董事会决议、车间生产记录、质检部门认定、会计处理相关凭证、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的鉴证报告。

6、核实来料加工手册登记与核销数据是否存在差异,确定差异的幅度及合理性;了解企业对于来料加工分摊料、工、费的计算方法及过程,核实风险。

7、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和测试,将产品单位成本及成本中的料工费比例与上年同期比较,审核是否存在较大波动,并且核实波动原因。

8、审核“预提费用”、“其他应付款”等相关科目的余额,确定是否存在利用待摊费用或预提费用人为调节产品成本的问题。

9、审核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相关管理机构指定的工资薪金制度,审核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工资薪金列支、发放及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等情况,核实企业是否存在虚列工资及福利费的问题。

第三节销售环节的涉税风险点及识别

一、风险点列举

1、参展商品不收回。随着光伏产品的不断创新,竞争日益激烈,在世界范围内存在大量的展览,企业为了开拓市场,可能存在发出产品参展不回收或者赠送的情况,这部分产品存在不确认视同销售收入的风险。这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从产成品仓库提走货物,二是将产品直接从生产车间提走。两种方式中,后一种方式较为隐蔽。

2、产品销售不入账。这一情况主要存在于销售半成品给非正规的工厂加工这种情况下。由于光伏产业目前利润丰厚,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和大量资金,竞争日益白热化。而国内企业大部分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位置,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大,导致了一大批规模较小的企业的涌现,这些企业为了最大程度获取利润,一般销售不开发票,购销基本都以现金交易,取得的收入纳入小金库或以公司所有者私人的名义挂其他应付款往来账。

3、废料销售不入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处理不计收入,私设“小金库”,主要是光伏行业特有的“三废”(废切割线、废切割液、废石墨件)。

4、产品销售开票不及时,存在延迟申报销售收入的风险。

5、成本核算不规范,存在多列成本或提前列支成本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不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核算,存在估算成本的情况。

(2)成本结转数量与收入数量不配比,存在多列成本或提前列支成本的情况。

6、费用列支不规范,存在多列、虚列费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将应属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核算的内容混入修理修配项目一次性列支费用。

(2)利息列支不规范。将应资本化的利息以财务费用的形式一次性在税前列支,或者存在不符合列支利息条件的其他情况。

7、采用预收账款方式销售的,货物发出后可能不及时转作收入。

8、由于企业将未开票的销售未确认收入,引起的产成品减少部分,企业往往将其作为存货报废处理,从而使存货实际报废的数量不实。同时,企业对于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被盗、丢失等非正常损失,有意作为生产过程中的正常损失处理,不按规定进行相应的增值税进项转出处理,不履行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批。

9、关联销售。可能存在不按照公允价值作价,通过关联交易实施利润转移,从而逃避税收的风险。

10、出口报关国内运输、检验及装箱过程中,可能存在多列运输费用及相关费用的风险。

11、申报出口退税时是否以离岸价申报,对出口报关方式以到岸价或其他方式的,可能存在将境外发生的运保佣费用一并申报的风险。

12、受金融危机影响,汇率波动较大,可能存在未按规定折算人民币申报收入及如实反映汇兑损益的风险。

二、风险点识别

1、将产成品出库单、发运单、销售合同中的相关数据与产成品明细账进行比对,确定仓库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结合“存货”、“主营业务收入”、“其他

业务收入”等相关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对产成品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确定企业是否存在未按规定申报视同销售收入的问题。

2、核查异常往来账。针对企业存在的“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往来账的贷方余额长期挂账情况,核查各款项的具体来源,结合仓库记录的产成品明细账、发货单、销售合同等资料进行检查,核实企业有无将已实现销售的收入未按时接转的问题。

3、审查银行对账单。特别是对于银行对账单中的重大收支款项,应逐笔核查原始凭证,并追查至银行存款日记账,从中核实企业是否存在未按规定申报销售收入的问题。

4、比对历年销售收入。将企业最近几年销售收入进行比较,分析收入变动情况,并分析年内各月的波动情况,对异常波动进一步查明原因,核实企业是否存在延迟、隐瞒销售收入的情况。

5、抽查生产车间的生产报表等内部资料,核实产成品实际生产数量,与产成品入库数相比较,确定企业是否账外存在发出商品,不确认销售或者视同销售的问题。

6、比较近年来期间费用各明细项目的波动情况,核查异常变动的数据,从细节入手,予以重点关注。

7、对普通发票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人工鉴别、发函查询、上网验证等方式进行发票真伪的确认。

8、对于非正常损失的风险识别,可以结合以下材料进行判定:企业董事会决议、车间生产记录、质检部门认定、会计处理相关凭证、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的鉴证报告。

9、重点关注企业的会计年报中披露的关联交易事项以及企业所得税申报的《关联交易报告表》,掌握企业存在的关联交易事项。在此基础上,比较企业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之间的差异;了解并掌握企业关联销售的定价方式,并与销售给其他非关联企业的非受控价格进行比较。如果以上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则可能存在通过关联企业间的销售转移利润实现避税的嫌疑。

10、可通过报关地的距离及相关票据的明细情况,进行逻辑分析,核实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11、可对合同、海关报关单、装箱单及形式发票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企业取得运保佣费用帐务冲减情况进行判定。

12、依据产品出库单、报关单、资金到帐及购销合同等材料,进行时点判断,并通过查阅国家外汇牌价及企业外汇计价方式,核实其真实性。

第四节投融资环节的涉税风险点及识别

一、风险点列举

1、受控外国企业。由于我国光伏企业的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具有“走出去”的需要,但是,也带来了通过受控外国企业进行避税的风险。企业通过低税率国家(地区)以不具商业实质的各种安排,将利润保留在境外无税或低税率区,达到逃避居住国税收的目的。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在一些主要避税地的投资占对外投资的相当比例,其中一些企业是假借开拓海外市场之名,通过关联企业间不合理定价、无形资产转让及机构管理费等手段将国内收入转移到避税地,并将利润长期保留在该地,获取实质上的税收利益。

2、资本弱化。光伏企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企业,融资环节的税收风险不容小觑。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融通资金,一种是股权融资;另一种是债权融资。从税收的角度看,企业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而支付给股东的股息却不能在税前扣除,因此,债务融资相比股权融资,在税收上更具优势。对于债务人和债权人同属于一个利益集团的情况来说,可能存在通过操纵融资方式,降低集团整体税收负担的风险。

3、股权转让中的税收风险。由于光伏企业具有资本密集型的特征,以及目前光伏行业的良好获利水平,吸引了大量资金的进出,企业的股权结构经常发生变动,这其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税收风险,尤其是对于境外投资者在股权转让中的税收风险需要加以重点关注。根据规定,境内居民企业发生境外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转让方应当就股权转让所得自行或委托代理人向境内居民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境内居民企业应当协助税务机关向非居民企业征缴税款。由于其股权转让行为发生在境外,如果被转让股权的境内居民企业未及时依法变更税务登记、报告税务机关相关股东变更事宜,很可能造成中国税务

机关因为没有及时掌握企业股权变动情况而未能履行优先征税权。

4、向非金融企业的借款利息支出未按规定扣除,票据不合法。由于集团内企业间税收待遇的不同或者贷款限额的原因,企业可能存在向关联公司借款并支付高额利息的情况。

5、用于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以及产品在达到可销售状态前发生的利息未按规定资本化。光伏企业需要大量生产设备来进行生产,可能将用于购置这些设施的借款利息直接作为财务费用一次性扣除。

6、补贴收入不申报。光伏企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特点。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对光伏企业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扶持措施,这些措施中包含了补贴收入。

二、风险点识别

1、从设立受控外国企业动机、经营场所、资产(功能及相关风险)、人员、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构成等多方面考察。构成受控外国企业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对外国企业构成控制,不满足低税率检验条件且不符合免除条款。受控外国企业取得的计入中国居民企业股东当期收入的所得通常表现为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资本利得等形式,判断的关键点为企业是否实质参与了获取该所得的经营管理行为。

2、在资本弱化的风险识别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企业的关联债资比例。我国已对资本弱化条款下的关联债资比例作了明确,即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在比例判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关联债权投资包括关联方以各种形式提供担保的债权性投资。

3、从外经委、工商部门了解企业相关股权变更信息,要求企业及时报告股权变动情况,关注会计事务所审计报告中披露的股权变动事项,查阅董事会决议、相关股权转让合同,事务所评估报告等,确定企业股权转让所得是否申报企业所得税、税款计算是否正确。

4、查阅借款合同或协议,追查利息计算资料、支付凭证及会计记录,确认利息支出的真实性、计算的准确性;关注借款利率是否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5、关注“在建工程”的借方余额以及当年新增额,结合“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核实相关借款费用是否资本化。核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当

年新增项目,与企业实际投入生产经营的生产设备几技术进行比对,

6、与财政部门加强联系,取得补贴企业名单、补贴金额和所属年度;通过审核“银行存款”借方查实企业是否已将补贴收入入账;审核“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往来账的贷方余额,核实长期挂账或新增款项,确定企业是否存在取得补贴收入而未申报或者超过5年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的不征税收入未确认收入的问题。

税收风险

浅析风险管理在税源管理中的作用 引进风险管理理念,细化税收分析监控指标,通过基础信息采集、税收风险的分析识别、税收风险度的确定以及税收风险的排除、控制和化解,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的风险,尽可能地使实征税收接近法定税收、实际税负接近法定税负,逐步完善税源管理“四位一体”联动机制,使税源管理取得明显的成效,进一步深化税收管理安全责任区创建工作。 一、建立税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解决税源管理中“干什么”的问题 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和税收征管的现状,我们认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联动管理机制运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税收风险的识别、控制和化解的过程。从税收政策法规的要求,企业产、供、销的过程,企业纳税义务履行情况,对地方经济及财政影响等层面入手,建立分行业税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开发风险评估软件,为基层管理分局和管理员提供一个面上扫描,线上分析,点上解剖的管理方法。 (一)统一设置税收风险评估的分析指标。把税收风险评估指标分成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的指标。静态指标包括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投资、纳税信用等级、经营规模、职工人数、发展趋势、经营管理水平等;动态指标包括纳税人的主要原材料耗用率、辅助材料耗用率、产品完工率、产成品耗电率、产成品燃料率、产成品工资率、产品销售率、产品销售费用率、产品销售利润率、产品外销(自营出口)率、非防伪税控发票进项税率、其他业务收入率、税收负担率等。 (二)搭建税收风险评估平台,加强对税收风险的分析预测。开发一套风险评估软件,以此作为全局数据整合发布的统一平台。该软件应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效益状况、税款缴纳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这些指标应是针对辖区各行业的经营特点设置的,以此提升评估预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精确性。利用这个平台,综合运用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进行分析,寻找和识别对税收流失构成风险的各类因素。 (三)细化各层级的工作职责,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县局内设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整合发布信息,定期测算并发布全局面上和线上的税收风险预警值,定期召开税源管理点评会,对管理分局税源管理进行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定期向全局通报税源监控、督导和考核情况;管理分局主要根据上级局发布的相关信息做好本级的税收风险比较分析,有计划地组织管理员具体抓好税源的监控分析工作,对管理员所属责任区的管理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总结征管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向县局报告税源监控、督导和考核情况;税收管理员主要针对县局、管理分局发布的本责任区的税收管理的风险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及时排除、化解税收风险,对存在风险较高的企业或行业但管理员无权处理的,应及时向管理分局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层级之间的纵向联动实行下管一级的原则。上一级国税机关主要对下一级国税机关整合下达工作事项和发布相关信息,针对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点实行税收流失三级风险预警提醒,下一级国税机关和管理员对上一级国税机关反馈税收风险排除、化解的情况和信息。 二、以风险流程管理为重点解决税源管理中“怎么干”的问题 (一)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基础信息的采集不仅是首要环节,而且是关键环节,数据是否真实、可靠,直接影响到指标的可比性、真实性。设计《税源管理基础信息采集表》,统一必须采集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在每个申报征收期内,由管理员逐户一次性采集纳税人上个月的基础信息,并按照“谁采集、谁负责”的原则,由征纳双方的责任人共同签字,从而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将信息录入到税收风险评估软件。 (二)风险预警指标计算发布。在管理员采集录入基础信息后,定期运用税收风险评估软件计算并发布全局税收风险管理的“面”上预警指标和“线”上预警指标,作为管理分局和税收管理员对税收流失风险识别的警戒值。县局、管理分局、管理员通过该软件查询全局不同行业、不同管理分局、不同责任区、不同纳税人、不同所属期的各项指标,从而达到税源管理良性互动的效果。 (三)税收流失风险的分析。利用税收风险评估软件计算并发布的分行业、分管理分局、分责任区、分纳税人的预警指标,并参照总局和省、市国税局发布的相关预警信息,各层级按照三级监控的原则进行税收流失风险分析。县局级按行业、按不同指标横向分析到不同的管理分局,甚至到具体的重点税源企业,纵向分析到不同的所属期;管理分局级按行业、按不同指标横向分析到不同的责任区和具体的纳税人,纵向分析到不同的所属期;管理员按行业、按不同指标横向分析到不同的纳税人,纵向分析到不同的所属期。这样,通过同一个数据信息平台,在各管理分局之间,各管理分局不同责任区之间,各责任区不同纳税人之间以及不同所属期之间进行同行业指标分析比较,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高低就会一目了然,工作质量的好坏由图表和数字说了算。 (四)税收流失风险的确定。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计算确定税收管理的风险度,各层级一要充分利用ctias2.0系统汇集的信息,二要参考日常巡查采集的信息,三要依据税收风险评估软件生成的数据,来确定纳税人税收流失风险的级别。规定从一级到三级,风险程度越来越高,将税收流失风险度一至三级分别与绿色、黄色、红色对应。按月或按季

增值税纳税风险点及应对措施.docx

增值税纳税风险点及应对措施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下简称应税销售行为),在纳税义务发生时按照应税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并提取销项税额,然而,会计实务中销项税额的计提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倍受税务人员的高度关注。 一、企业纳税申报时的主要风险点 企业实际申报的增值税应纳税额是销项税额扣除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对于企业而言,实务中常见的纳税风险点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未分别核算风险。企业兼营不同税率项目未分别核算销售额,而被从高适用税率征税;或者兼营减(免)税项目未分别核算销售额,而被取消享受减(免)税优惠资格。 (二)价格不公允风险。企业发生应税销售行为,其计税价格明显偏低或者明显偏高并无正当理由,而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计税销售额并被补征税款和接受税务处罚。 (三)价外收费的风险。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时,在价款以外向购买方以各种名义收取的各项费用,没有与价款一起依法计提销项税额,而被查补税款并接受处罚。 (四)视同销售的风险。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行为而无销售额时,未按公允价格确认应税销售额并计提销项税额,从而被查补税款并接受处罚。 (五)开红字发票风险。企业发生销货全部退回、开票有误、应税服务中止等情形但不符合发票作废条件,或者销货部分退回及发生

销售折让等行为时,未按照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发票而被查补税款并接受处罚。 (六)未价税分离风险。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物抵债、债务重组(以下简称以物易物)或者处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行为,未进行价税分离并计提增值税,而被查补税款并接受处罚。 (七)未计提税额风险。企业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但未按规定及时计提销项税额,也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税款,而被查补税款并接受处罚。 二、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关注重点 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与税务检查时,针对上述七种纳税风险会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在征管查实务中,一般做法如下: (一)对于未分别核算。首先,审阅购销合同或协议,比对合同或协议与发票、会计处理、纳税申报的税率是否相符;其次,检查兼营不同税率项目,确认纳税人是否按规定分别核算销售额,是否有高税率低开或不开票行为;第三,核实纳税人是否存在虚减应税项目销售额,同时虚增减税(免)税项目销售额的行为:第四,检查减税(免)税项目是否作进项转出。 (二)对于价格不公允。首先,审阅购销合同或协议,结合公司章程确认购销双方是否为关联方;其次,核查计税销售额是否符合纳税人所在地同期同类交易市场价格;第三,审阅关联方的应税销售行为是否价格明显偏低或者偏高并且有没有正当理由;第四,检查计税价格明显偏高业务的资金流、货物流与票据流是否匹配或者虚开发票

税收风险分析报告

税收风险分析报告 本期税收风险分析围绕“涉嫌虚开下游疑点企业、成品油抵扣疑点企业、房地产预收核查疑点企业、兼营免税项目、简易计税项目进项税额分摊疑点”等13个项目开展,基本分析工作思路及指标说明如下: 一、农产品核定扣除试点企业“期初存货”少转出进项税额。 疑点描述:农产品核定扣除试点前后“存货”期末余额大幅减少,涉嫌非正常原因调减期初存货余额,少计算进项税额转出的异常问题。 指标说明:通过提取试点前后“资产负债表--存货余额”进行比对【棉纺纱加工行业2015年1月份(属期)资产负债表“存货”期末余额较2014年12月份(属期)进行比对;皮革鞣制加工2015年2月份(属期)资产负债表“存货”期末余额较2015年1月份(属期)进行比对】,较试点前期余额大幅减少,最终确定103户疑点数据,其中:棉纺纱加工行业86条、皮革鞣制加工行业17户),涉及减少存货亿元,增值税税额(进项转出)亿元。 核查要点:对涉及企业的在纳入核定扣除试点期初存货余额较上一期减少情况进行核实,分不同情况出来:一是若对外销售的,是否申报销售并及时足额计提销项税额;二是

对非正常原因调减期初存货余额,人为缩减进项税额转出计算基数的,一律做进项转出处理。 二、上游企业涉嫌虚开下游企业抵扣疑点 疑点描述:以2016年年初省局下发156户涉嫌黄金虚开纳税人为基础,选择其中存在重大虚开嫌疑、目前状态为注销和非正常的企业,提取其开具给下游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明细。同时将提取的疑点发票数据同抵扣凭证审核检查系统比对,去除已手工录入异常发票范围数据。 指标说明:经提取、分类、筛选、比对,最终确定5066条疑点发票数据,涉及382户接受发票企业,涉及增值税销售收入万元,增值税税额万元。 核查要点:一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增值税发票数据应用防范税收风险的指导意见》(税总发〔2015〕122号)文件要求,由发票开具方主管税务机关再次对发票数据进行确认,凡符合税总发〔2015〕122号文件要求的,一律将发票信息手工录入抵扣凭证审核检查系统;二是受票方主管税务机关,对受票企业涉及发票交易开展核查,查看货物流、资金流、发票流是否一致,是否符合现行抵扣政策规定的,凡不符合现行抵扣政策规定的,一律作进项税额转出。经核查,涉嫌虚开发票以及其他需要稽查立案的,移交稽查部门查处。 三、成品油抵扣疑点

大企业涉税风险点

一、企业应关注自身税收风险内控建设 ——公司应以完善的治理结构、权责设置和制衡机制作为内控建设和税收风险防控的基础。 ——对税收风险控制要有全员意识和参与度,不能仅停留在公司的财税部门。 ——应有专业胜任能力的税务管理团队,不仅要制定日常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流程,定期监督反馈改进,而且要参与企业重要经营决策,对关联交易、合并重组等重大税务问题要有专业敏感和判断,并主动与税务机关讨论和交流。 ——信息化建设中,数据的产生、流转到报表生成应形成完整的链条,减少人工干预,避免舞弊和数据差错。 ——无论“引进来”还是“走出去”的企业,都应关注投资所在地对企业内控规范和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只有不断适应当地法律法规,减少不理解、不信任、信息不对称,才能降低不合规的风险。 ——集团性公司的税务管理团队应对整个集团税务风险控制负责,对各子公司、分支机构的税务风险控制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响应、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 ——税收筹划产品应有合理商业目的和经济实质,单纯以减少、免除或推迟缴纳税款为目的的筹划,无论自行制定还是委托中介机构制定,企业都将面临纳税调整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风险。 二、集团内企业功能风险承担与利润归属应相匹配 对企业集团而言,生产制造、销售、研发、管理、投资等不同的功能风险在集团内成员间的分担各不相同,也因此带来利润归属的不同。我国税法明确规定,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应遵循独立交易原则,集团内企业的利润归属应与独立企业在类似功能风险承担情况下所获取的利润大致相符,否则会面临税务机关转让定价调查风险。 实例参考:境内X企业是某跨国集团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2009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率优惠和研发加计扣除等优惠。在管理中税务机关发现企业虽然有多项研发、享有高新技术企业待遇、销售状况良好,但却没有反映出良好的利润水平。经初步调查,该企业产品内外销均有,主要承担研发、生产制造和境内销售职能,但集团仍按简单功能的契约加工商给其定位。税务机关将其列为转让定价重点嫌疑对象后,企业主动与税务机关沟通,自行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近8000万元。 三、间接股权转让可能涉及中国税收管辖权 大多数企业认为,跨国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无需在中国纳税,对间接股权转让未引起重视。2009年,我国根据国际惯例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间接股权转让,中国具有税收管辖权。建议跨国公司对我国居民企业的股权间接转让前要慎重考虑,并就具体情况与税务机关提前沟通,探讨是否为中国具有管辖权的间接股权转让行为,增强税收确定性,避免事后调整的风险。

税收辅助风险平台预警副em分析说明

税收辅助风险平台预警指标分析说明 1、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变动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一般人专票使用量-一般人专票上月使用量 2、问题指向: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骤增,除正常业务变化外,可能有虚开现象 3、预警: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超过上月30%(含)并超过上月10份以上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购销合同是否真实,检查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是否与签订的合同情况相符并实地检查存货等。主要检查存货类“原材料”、“产成品”以及货币资金“银行存款”、“现金”以及应收帐款、预收帐款等科目。对于临时增量购买专用发票的还应重点审查其合同履行情况。 2、期末存货大于实收资本差异幅度异常 1、计算公式: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的比例 2、问题指向: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生产经营不正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等问题。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应付账款”、“其它应付款”“预收帐款”以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是否有大幅度的增加,对变化的原因进行询问并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说明其资金的合法来源;实地检查存货是否与帐面相符。 3、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变动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税负变动率

税负变动率=(本期税负-上期税负)/上期税负*100% 税负=应纳税额/应税销售收入*100% 2、问题指向:纳税人自身税负变化过大,可能存在账外经营、已实现纳税义务而未结转收入、取得进项税额不符合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期间购进货物不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额发票或虚开发票等问题。 3、预警值:±30%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销售业务,从原始凭证到记帐凭证、销售、应收帐款、货币资金、存货等将本期与其他各时期进行比较分析,对异常变动情况进一步查明原因,以核实是否存在漏记、隐瞒或虚记收入的行为。检查企业固定资产抵扣是否合理、有无将外购的存货用于职工福利、个人消费、对外投资、捐赠等情况 4、纳税人期末存货与当期累计收入差异幅度异常 1、计算公式:指标值=(期末存货-当期累计收入)/当期累计收入 2、问题指向:正常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期末存货额与当期累计收入对比异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等问题。 3、预警值:50% 检查重点:检查“库存商品”科目,并结合“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进行分析,如果“库存商品”科目余额大于“预收账款”、“应收帐款”贷方余额、“应付账款”借方且长期挂账,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实地检查纳税人的存货是否真实,与原始凭证、账载数据是否一致。 5、进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控制额

企业进行纳税风险管理的方法

近几年来,层发现,纳税方面的麻烦问题越来越频繁在公司会议讨论内容中被提及。来自社会和投资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公众和舆论开始纷纷指责企业的偷税行为,投资者经常从关心自己投资的安全角度而不允许企业在纳税方面犯错误。税务机关的检查结果和企业预料的情况经常存在较大差别,随着税收征管环境越来越严格,税务机关内部责任落实逐步明晰,检查后的协调工作也越来越难做。以往仅仅依靠和政府、税务机关搞好关系来处理纳税问题的思路似乎已经不合时宜,面对繁杂、专业的税收政策,层处理纳税问题时经常感觉到力不从心,比较被动。企业做大做强以后,该交的税交足了没有?以后会不会因偷税被罚款?该用的优惠政策用足了没有?有没有多交税?层开始考虑评估纳税对企业利润和未来经营目标的影响。 安然事件之后,美国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sarbanes-oxley)法案,对上市公司制定了许多严厉的法律措施。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的效仿,新法案的出台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公司治理行为日趋严谨的标志性事件。国外公司为了顺应这种趋势,逐步加强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商业风险的一类,有效管理企业纳税风险问题已经被广泛接受。而在我国,由于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加之纳税意识的匮乏,企业对于纳税风险问题的认识刚刚处于萌芽状态,下面介绍一些有关纳税风险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企业纳税风险 企业纳税风险是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就是企业多交了税或者少交了税。 概括来讲,企业的涉税行为大致可分为三类:税收政策遵从、纳税金额核算、纳税筹划。其中税收政策遵从就是纳什么税的问题,纳税金额核算就是纳多少税的问题,纳税筹划就是如何纳最少的税的问题。 上述三类行为中和企业关系最密切的是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它们是企业涉税行为的主体内容。毕竟,企业每日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是先要解决经营行为和经营事件到底该纳什么税和纳多少税的问题,企业因纳税风险而带来的利益损失更多是和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有关。而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的纳税筹划行为较少,相关的纳税风险发生的几率也较小。虽然我国的税收法规体系非常繁杂,但是具体到单体企业能够适用的税收政策毕竟有限,企业的经营行为可供选择适用税收政策的余地比较小。因此,从目前笔者知悉的情况看,很多企业对于纳税筹划仍然停留在概念和愿望阶段,一些财务人员已经发现过分追求纳税筹划而忽视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工作是舍本逐末,结果是税款没有节省多少,可是每年因为纳税违规问题仍在补交金额不菲的罚款和滞纳金。 企业纳税风险的类型 企业纳税风险的大小因企业的状况不同而不同,它既决定于企业周围的客观因素,也取决于企业内部的主观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1、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各种商业交易行为和交易模式因本身特点可能影响纳税准确性而导致未来交易收益损失的的不确定因素。例如: 重要交易的过程没有企业税务部门的参与,企业税务部门只是交易完成后进行纳税核算。 企业缺乏适当的程序去评估和监控交易过程中的纳税影响。 除继续对企业提供的财务账簿进行纳税检查外,税务机关越来越多关注记录企业交易过程的资料。 交易风险的发生可能有以下影响,例如: 企业在对外兼并的过程中,由于未对被兼并对象的纳税情况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等兼并活动完成后,才发现被兼并企业存在以前年度大额偷税问题,企业不得不额外承担被兼并企业的补税和罚款。 企业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由于未能对供货方的纳税人资格有效控管,导致后来从供货方取得大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不得不额外承担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和上升的原材料成本。

最新【总结大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目前,地方很多企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偷逃税款,换句话说,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纳税风险,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风险往往存在于:第一是在公司的注册阶段存在风险;第二是在公司的收入方面存在纳税风险;第三是在成本费用方面存在着纳税风险;第四是公司的会计报表存在纳税风险等。主要表现为: (一)虚假出资与抽逃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不实或注册后不久资金退回或转移。 (二)收入纳税风险: 1、隐藏收入不入账; 2、收入长期挂往来,不纳税申报; 3、不依合同规定确认收入,收款时开票确认收入。 (三)成本费用纳税风险: 1、大量收据或白条入账; 2、虚增人头,虚增工资; 3、虚开发票增加成本或随意调整纳税期间成本费用 (四)会计报表税务分析风险: 1、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则为:存货、应收帐款、其

他应收款、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资本公积等会计科目经不起推敲;账务处理混乱、帐实不符; 2、在利润表上的表现则为成本费用与收入不配比,利润结构不合理; 3、各项指标,忽高忽低,或如过山车,或漏洞百出。 关于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提高管理决策层的税务风险意识,是实施有效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大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企业应在董事会层面更加重视税务风险,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去考虑,以长远的税务遵从目标指导和监督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设立,并贯彻于企业日常管理中。唯如此,大企业才能在经营过程中主动规避和化解税务风险,从被动处理税务危机中走出来。 (二)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 税务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度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其实质是使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控,提前发现和预防风险。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既是大企业规避税务风险、

国际税收中可能遭遇的税收风险及应对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314580633.html, 国际税收中可能遭遇的税收风险及应对策略作者:李垚林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17期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推动我国企业走出的重要助力,同时也使得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税收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的税收风险也增加了,本文讨论的税收风险主要包括国际双重征税、转移定价被调查、资本弱化、各国税制的差异以及税务争议等方面。通过分析这些风险,本文将提出我国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来说明,国家主要是发挥宏观上的作用,企业主要在微观上的一些具体的行动诸如及时了解东道国税制信息、建立企业税收风险防范机制、引进专业人才等等。 关键词一带一路企业走出去税收风险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https://www.doczj.com/doc/e314580633.html,ki.1009-0592.2016.06.182 一、引言 2015 年 3 月 2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外交部共同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正式进入了国家战略实施阶段,更多的中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在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快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投资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每一步都涉及到税收问题。“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众多,且大多为发展中国家,税收体制可能不健全。各国税收政策的不同,以及对国外市场的不熟悉,企业遇到税收风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本文将主要讨论企业“走出去”时,可能遭遇的税收风险,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在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快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投资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每一步都涉及到税收问题。“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众多,且大多为发展中国家,税收体制可能不健全。各国税收政策的不同,以及对国外市场的不熟悉,企业遇到税收风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本文将主要讨论企业“走出去”时,可能遭遇的税收风险,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税收风险 (一)国际双重征税 国际双重征税包括法律性国际双重征税和经济性国际双重征税。前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在同一征税期内征收同意或类似的税收;后者是指

企业涉税风险自查要点

增值税政策执行情况涉税风险点自查提纲 1 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2 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3 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或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货物发出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4 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货物发出的当天,或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5 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6 销售应税劳务,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7 有无账面已记销售,但账面未计提销项税额,未申报纳税。 8 有无账面已记销售、已计提销项税额,但未申报或少申报纳税。 9 有无将以物易物不按规定确认收入,未计提销项税额。

10 用货物抵偿债务,有无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11 有无未按规定冲减收入,少报销项税额。 12 有无将向购货方收取的应一并缴纳增值税的各种价外费用,未计提销项税额。 13 有无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 14 采取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有无按减除还本支出后的销售额计提销项税额。 15 采用以旧换新销售方式销售货物,有无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计提销项税额(金银首饰除外)。 16 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包装物,有无不计或少计收入。 17 有无将应税包装物押金收入不按规定申报纳税。 18 有无将销售残次品、废品、材料、边角废料等直接冲减原材料、成本、费用等账户,未计提销项税额。 19 有无出售应税固定资产,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或未按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20 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有无未作视同销售处理。 21 销售代销货物有无未作视同销售处理。 22 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有无未作视同销

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C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C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合法经营、诚信纳税,防范和降低税务管理风险,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 (一)公司所有的税务规划活动均应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 (二)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当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 (三)公司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日常税务工作事项和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 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均应符合税法规定。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参照执行。 第二章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 第四条公司应当根据经营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立税务管理部门和相应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目前公司税务管理部门为财务中心。 第五条公司税务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履行税务管理职责,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职责: (一)制订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 (二)参与公司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影响分析,提供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三)组织实施公司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四)指导和监督有关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分、子公司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和沟通机制; (六)组织公司内部税务知识培训,并向公司其他部门提供税务咨询; (七)承担或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账簿凭证和其他涉税资料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八)其他税务风险管理职责。 第六条公司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第七条公司涉税业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资质、良好的业 务素质和职业操守,遵纪守法。公司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涉税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三章风险识别和评估 第八条公司税务管理部门应当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公司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公司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 第九条公司应当结合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和实际经营情况,重点识别下列税务风险因素,包含但不限于: (一)公司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和业务流程; (二)涉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三)相关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 (四)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及行业惯例;

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依法治税不断深入,税务风险成为每个企业不容回避的问题。企业的税务风险如果处理不当,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随地都有“爆炸”的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需要企业严加防范。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生存并发展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税务风险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本文通过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介绍,深入分析企业税务风险的种类和成因,并提出加强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为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风险导向型;税务管理 1、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活力不断被激发出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尤其是小微企业,据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小微企业工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约为60%,税收贡献比率约为40%[1]。但是,小微企业由于其组织结构不全、财务管理不善等原因,面临的税务风险较大。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和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2、当前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种类和成因分析 由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内外部环境复杂多样,企业税务风险种类

繁多,成因复杂,具体分析如下: (1)税收政策风险。根据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划分,企业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税收政策风险属于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中的法律风险,它是指由于税收政策变动或税收执法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形成企业税收政策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其一,税收政策发生改变导致的风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税收法制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对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新现象,税务部门往往需要在税收法律法规方面做出相应政策变动,从而给企业带来税收政策风险,比如根据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等税收政策; 其二,税务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由于目前我国实行分头管理的税务管理模式,税务执法部门包括国税、地税、海关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在实际税务执法过程中会有重叠现象,具体职责划分不清[2]。同时,税务执法人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到税务管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有法不依、不能完全理解税收法律法规等问题也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税收操作风险和筹划风险。企业具体的税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身体力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是引起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3]。一方面,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不合格会导致企业税务工作难以开展,由于缺乏对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的学习培训,会计人员

税收风险分析点总结

报表层面的风险点 1.税负率明确低于同地区同行业水平。 2.成本结构明显区别于同行业同类产品,比如可抵扣进项的成本明显偏高,可能被视为多转了成本。 3.成本结构与产品配方不符,比如有的企业 发生一个产品耗用多个包装盒的低级错 误,再比如,投入材料与产品没有关系。 4.成本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而又没有推出新配方产品。 5.毛利率年与年之间、月份与月份之间起伏明显,又没有合理的解释。 6.毛利率或纯利率远远高出同行,或者远远低于同行,都可能被重点检查。 7. 期间费用率偏高,大部分毛利被费用吃 掉”导致企业微利或亏损,很容易被发现 隐瞒收入。或者,期间费用明显偏低,提 示可能另外有一本账”,大量白条费用做在另一本账”上面。 7.制造费用存在异常,比如水电费与产能不配比、

外加工支出与产量不配比。

8.资产负债表结构异常,有形资产多,产值却很小,大公司做小生意”,可能被怀疑有两本账。9.物流费用占 的比重偏高,可能被发现隐瞒了收入。 10.现金流呈负数,可能牵出两本账”。 12. 存货账实差异大,账多存少(虚库),或 者存货时间太长,一直没有动用。 11.生产环节在产品” 账多实少,被视为多转了成本。 14. 产能分析出现异常,包括设备产能评 估、人工产能评估、材耗产能评估、制造费用产能评估、期间费用产能评,这些产能如果明显低于同行水平,可能存在隐瞒收入。 12.公司一直亏 钱或微利,股东却大量借钱给公司,可能被怀疑有销售收入直接进了股东的口袋。 13.预收账款挂

账时间太长,被强行要求确认收入履行纳税义务。

17.频繁出现大 额现金收支,以及大额现金长期挂在账上,可能存在账外收支。 18.股东几乎没 有缴个税,而股东个人资产很多,提示股东有账外收入”。 账务层面的账务层面的风险点 1、股东个人费用,在公司报销。这种情 况,将被视为分红,企业须代扣代缴个人 所得税。 2.用公司资金购买资产,资产所有人写成股东,资产的费用、折旧却在公司列支。这里有多个问题:股东涉嫌挪用公司资金、股东变相分红当缴个所得税、股东资产费用、折旧在公司列支也将被视为分红,须缴个人所得税。

企业涉税风险的规避

企业涉税风险的规避 曹俊华 (张家港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各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也和之前不同,现阶段很多看似小而平常的风 险可能都会对企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目前很多企业关注到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但是对涉税风险的关注度不够。在国家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的形势下,企业的涉税风险有非常大的研究意义。企业的涉税风险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尽量规避和减少的,为了更好地控制企业的涉税风险,企业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主要是要通过学习提升意识、通过锻炼加强业务素质等方面以控制涉税风险。 [关键词]企业;涉税;风险;规避;原因;措施[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02-07 第2012年第3期(总第393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3,2012Total No.393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3-0106-03目前国内企业的税务工作一般都是由财务人员兼任,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较为尴尬,虽然很多案例也表明企业的税务工作还是不容忽视,但是它仍然难以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很多的企业经营者也只注重市场的开拓,认为任何事情都应该灵活,没有依法纳税的观念,对涉税的政策了解不够,不清楚偷逃税收的风险,很多企业的人员也将税务认为是财务人员的事情,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爆发归结到企业的财务人员处理水平不够,外部关系处理不好,没有想到是自身的问题。另外,很多的企业对税务代理和税收筹划的认识也不到位,忽视了税务基础工作。这些都是税务风险的一些表现,充分表现出目前企业的涉税风险较大,需要加强研究,笔者也将从自身的实践出发,总结目前涉税风险的表现、存在的原因和措施。 一、企业涉税风险的表现 企业的涉税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主要集中在对政策理解有偏差、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税务风险、政策运用能力有限导致的税务风险等。 (一)对税收政策理解偏差导致的税务风险 我国的税收政策一方面是规范企业的税务行为,另外一方面也是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和落实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因此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及经济问题的增加,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也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变更和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导致我国的税收政策日益增多,对企业的税务行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旦企业没有认真更新税收政策就容易使之前的合理合法行为变成不合理、不合法,造成不必要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企业片面理解税收筹划导致的。一些财务人员并没有真正理解税收筹划的实质内涵,这就容易把税收筹划理解成少纳税,甚至采取违规的手法操 纵筹划基数,造成了偷税,使得企业可能会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 (二)因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税务风险 税务工作离不开财务基础工作,一旦会计核算和财务工作出现了问题,税务申报必然会出现错误,因此税务工作的顺利完成也需要客观、全面和准确的会计信息。但是很多的企业财务人员在财务会计、税收政策和企业管理等方面上业务能力有限,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不够,同时专业知识的限制也造成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水平有限。例如,很多财务人员不懂得使用税收政策对会计、纳税的差异进行识别并进行处理,对这些差异处理不准确自然导致重复交税或者少交税,这种不利结果自然带来企业涉税风险。另外,有些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流程不够优化,对一些重要的风险点无法及时发现,也没有进行纠正,这就造成了很多企业的财务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发现和纠正,使得企业微小的税务问题经久不改,累积成大问题而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或重点关注,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三)政策运用能力有限导致的税务风险 涉税风险不仅仅包括少交税的风险,还包括了企业没有使用好税收政策以减少企业税负的风险,企业也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以减少税负。有些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理解不到位,没有充分运用这些优惠政策,例如虽然有利用再生资源,但是比例不够无法达到环保的税收优惠。有些企业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也因为对税收筹划的综合运用水平有限而忽略了税收优惠的范围。例如企业改制、合并和分立过程中就会涉及到多种税收优惠政策的综合使用和权衡,在合并定价、合并方式、合并对象等方面均有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果企业没有能够及时权衡这些政策,可能就会出现无法使用税收优惠或者使用某个优惠政策反而得不偿失的 106--

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一、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所处宏观环境诱发税务风险 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主要有: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税收法规或地方法规的适用性与完整性,行业惯例,上级或股东的越权及违规行为等。具体来讲,经济环境、政策和法规环境、执法环境发生变化,以及社会意识、税务执法等都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 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税收

政策、法规等将会不断调整和更新,在对财务、税收知识进行理解、认知、掌握和运用过程中,企业财务人员难免因为对新出台的政策理解出现偏差而给企业带来风险;不同税务执法机构和人员对同一企业的同一涉税行为的判断和裁定往往存在不同看法,尤其在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税务机关在涉税实务中具有的自由裁量权,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可能性。 (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税务风险 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经营者税务规划及其对税务风险的态度,企业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部门间的权责划分与相互制衡,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与执行,企业信息的基础管理情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管理层的业绩考核,监督机制有效性等。 当前,企业管理者涉税意识有待加强、财务工作者业务水平偏低、内部审计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以及近年来税务代理服务质量偏低,都是企业在微观上所面临税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司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税法文件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分册》等内部风险控制文件为依据。 第三条税务风险管理由公司董事会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公司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第二章? 税务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第四条公司税务管理机构设置 公司内部设立税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财务部、综合办公室、营销部、加油站管理部、投资建设部、人事部、仓储安全部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财务部经理)

组员:合办公室、营销部、加油站管理部、投资建设部、人事部、仓储安全部经理及财务部税务管理岗、票据结算岗、发票管理岗。 第五条税务管理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涉税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实施管理办法,并负责督促、指导、监督与落实; (二)组织实施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日常税务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 (三)指导和监督有关各部门、各所属加油站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四)负责与税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接洽、协调和沟通应对工作,负责解决应以公司名义统一协调、解决的相关税务问题; (五)参与公司日常的经济活动和合同会签,利用所掌握的税收政策,为公司的战略制定、关联交易、并购重组等重大决策以及开发、采购、销售、投资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税务专业支持与建议; (六)负责最新税收政策的搜集和整理,及时了解和熟练掌握国家有关财税政策的变化,将与公司有关的重要税务归类汇总后,提交公司领导和所属加油站,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和加油站进行培训学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分析各项税务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税收风险类试题

税收风险类知识竞赛题 单选题 1.全国税务系统积极探索,充分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导向作用,尝试运用各类征管数据,依托信息化工具,实施(),提高征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A 税源监控和分析决策 B 税源分析和监控决策 C 征管监控和管理决策 D 征管监控和分析决策 答案:C 2.税收风险管理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是税务机关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全面分析()状况的基础上,提升税务机关管理水平的税收管理活动。 A 纳税人申报 B 纳税人税法遵从 C 纳税人税款缴纳 D 纳税人管理 答案:B 3.税收风险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国际通行做法,是()的核心工作。 A 现代税收管理 B 完善我国税收管理体系 C 提高治理能力 D 构建科学严密税收征管体系 答案:D

)作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基在落实信息管税的工作思路中,要将(4. 础。 A 挖掘和利用好内外部涉税信息 B 挖掘和利用好征管系统信息 C 挖掘和利用好第三方涉税信息 D 挖掘和利用好分规模和分行业信息 答案:A 5.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要合理划分各层级和各部门的职责,形成()的工作机制。 A 纵向互动、横向联动 B 纵向联动、横向互动 C 纳税服务、税源管理、税收分析、税务稽查相结合 D 纳税服务、税源管理、风险分析、税务稽查相结合 答案:B 6.《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管理办法(试行)》中“建立两级税收风险分析机制”的“两级”是指()。 A 自治区和盟市局 B 盟市和旗县局 C 自治区和旗县局 答案:A 7.《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试行)》中的监控分析工作通过()来实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