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第一次课

本次课基本要求

建立必要的基本概念:反馈、开环控制、闭环控制、控制器、被控对象;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

本次课授课方式

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自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例如:1)数控车床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

2)化学反应炉的温度或压力自动地维持恒定;

3)雷达和计算机组成的导弹发射和制导系统;

4)自动地将导弹引导到敌方目标;

5)无人驾驶飞机按照预定航迹自动升降和飞行;

6)人造卫星准确地进入预定轨道运行并回收等。

应用: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宇宙航行、机器人控制、导弹制导以及核动力等高新技术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更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现已扩展到生物、医学、环境、经济管理和其它许多社会生活领域中,自动控制已成为现代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发展:1)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2)现代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数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为基础的状态空间法。

3)以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

3.反馈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系统: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将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按照一

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总体。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量是要求严格加以控制的物理量,它可以要求保持为某一恒定值,例如温度、压力、液位等,也可以要求按照某个给定规律运行,例如飞行航迹、记录曲线等;而控制装置则是对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的机构的总体,它可以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但最基本的一种是基于反馈控制原理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的原理: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对象施加的控制作用,是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任务,这就是反馈控制的原理。

例1:人用手拿取桌上的书,

图1-1 人取书的反馈控制系统方块图

人取物视为一个反馈控制系统时,手是被控对象,手位置是被控量(即系统的输出量),产生控制作用的机构是眼睛、大脑和手臂,统称为控制装置。

显然,反馈控制实质上是一个按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因此,它也称为按偏差的控制,反馈控制原理就是按偏差控制的原理。

反馈:取出输出量送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相比较产生偏差信号的过程;

负反馈:反馈的信号是与输入信号相减,使产生的偏差越来越小;

正反馈:反馈的信号是与输入信号相加,使产生的偏差越来越大;

反馈控制就是采用负反馈并利用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而且,由于引入了被控量的反馈信息,整个控制过程成为闭合过程,因此反馈控制也称闭环控制。

在工程实践中,为了实现对被控对象的反馈控制,系统中必须配置具有人的眼睛、大脑和手臂功能的设备,以便用来对被控量进行连续地测量、反馈和比较,并按偏差进行控制。这些设备依其功能分别称为测量元件、比较元件和执行元件,并统称为控制装置。

例2:龙门刨床速度控制系统

图1-2 龙门刨床速度控制系统原理图

可见,这是一个由负反馈产生偏差,并利用偏差进行控制直到最后消除偏差的过程,这就是负反馈控制原理,简称反馈控制原理。

刨床速度控制系统方块图为:

图1-4 龙门刨床速度控制系统方框图

方块信号线输入量输出量

4.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测量元件其职能是检测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是非电量,一般要再转换为电量。

例如,测速发电机用于检测电动机轴的速度并转换为电压;电位器、旋转变压器或自整角机用于检测角度并转换为电压;热电偶用于检测温度并转换为电压等。

给定元件其职能是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量(即参据量)。

例如图1—2中给出电u0的电位器。

比较元件其职能是把测量元件检测的被控量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的参据量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常用的比较元件有差动放大器、机械差动装置、电桥电路等。图1—2中,由于给定电压u0和反馈电压u t都是直流电压,故只需将它们反向串联便可得到偏差电压。

放大元件其职能是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信号进行放大,用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电压偏差信号,可用晶体管、集成电路、晶闸管等组成的电压放大级和功率放大级加以放大。

执行元件其职能是直接推动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生变化。用来作为执行元件的有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

校正元件也叫补偿元件,它是结构或参数便于调整的元部件,用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统中,以改善系统的性能。最简单的校正元件是由电阻、电容组成的无源或有源网络,复杂的则用电子计算机。

一个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基本组成可用图1—5方块图表示。

图1-5 反馈控制系统基本组成原理

前向通路:信号从输入端沿箭头方向到达输出端的传输通路;

主反馈通路:系统输出量经测量元件反馈到输入端的传输通路。

主回路:前向通路与主反馈通路共同构成。

还有局部反馈通路以及由它构成的内回路。

单回路系统:只包含一个主反馈通路的系统;

多回路系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反馈通路的系统。

一般,加到反馈控制系统上的外作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用输入,一种是扰动。有用输入决定系统被控量的变化规律,例如参据量;而扰动是系统不希望有的外作用,它破坏有用输入对系统的控制。

在实际系统中,扰动总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它可以作用于系统中的任何元部件上,也可能一个系统同时受到几种扰动作用。电源电压的波动,环境温度、压力以及负载的变化,飞行中气流的冲击,航海中的波浪等,都是现实中存在的扰动。

5.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控制方式

(1)反馈控制方式

如前所述,反馈控制方式是按偏差进行控制的,其特点是不论什么原因使被控量偏离期望值而出现偏差时,必定会产生一个相应的控制作用去减小或消除这个偏差,使被控量与期望值趋于一致。可以说,按反馈控制方式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具有抑制任何内、外扰动对被控量产生影响的能力,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但这种系统使用的元件多,结构复杂,特别是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也较麻烦。尽管如此,它仍是一种重要的并被广泛应用的控制方式,自动控制理论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用这种控制方式组成的系统。

(2)开环控制方式

开环控制方式是指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按这种方式组成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其特点是系统的输出量不会对系统的控制作用发生影响。开环控制系统可以按给定量控制方式组成,也可以按扰动控制方式组成。

这种开环控制方式没有自动修正偏差的能力,抗扰动性较差。但由于其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成本低,在精度要求不高或扰动影响较小的情况下,这种控制方式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目前,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些自动化装置,如自动售货机、自动洗衣机、产品生产自动线、数控车床以及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的转换等,一般都是开环控制系统。

(3)复合控制方式

把按偏差控制与按扰动控制结合起来,对于主要扰动采用适当的补偿装置实现按扰动控制,同时,再组成反馈控制系统实现按偏差控制,以消除其余扰动产生的偏差。这种按偏差控制和按扰动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称为复合控制方式。图1—7表示一种同时按偏差和扰动控制电动机速度的复合控制系统原理线路图和方块图。

图1-7 电动机速度复合控制系统

1-2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1.函数记录仪

函数记录仪是一种通用的自动记录仪,它可以在直角坐标上自动描绘两个电量的函数关系。同时,记录仪还带有走纸机构,用以描绘一个电量对时间的函数关系。函数记录仪通常由衰减器、测量元件、放大元件、伺服电动机—测速机组、齿轮系及绳轮等组成,采用负反馈控制原理工作,其原理如图1—8所示。系统的输入是待记录电压,被控对象是记录笔,其位移即为被控量。系统的任务是控制记录笔位移,在记录纸上描绘出待记录的电压曲线。

图1-8 函数记录仪原理示意图

图1-9 函数记录仪方框图

2.锅炉液位控制系统

锅炉是电厂和化工厂里常见的生产蒸汽的设备。为了保证锅炉正常运行,需要维持锅炉液位为正常标准值。锅炉液位过低,易烧干锅而发生严重事故;锅炉液位过高,则易使蒸汽带水并有溢出危险。因此,必须通过调节器严格控制锅炉液位的高低,以保证锅炉正常安全地运行。常见的锅炉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如图1—13所示。

图1-13 锅炉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1-14 锅炉液位控制系统方框图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例如,按控制方式可分为开环控制、反馈控制、复合控制等;按元件类型可分为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机电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生物系统等;按系统功用可分为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位置控制系统等;按系统性能可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确定性系统和不确定性系统等;按参据量变化规律又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等。一般,为了全面反映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常常将上述各种分类方法组合应用。

1. 线性连续控制系统

这类系统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式描述,其一般形式为

()()()()()()()()t r b t r dt d b t r dt

d b t r dt d b t c a t c dt d a t c dt d a t c dt d a m m m m m m n n n n n n ++++=++++??????1111011110L L 式中,c (t )是被控量;r (t )是系统输入量。系数a 0,a 1,…,a n ,b 0,b 1,…,b m 是常数时,称为定常系统;系数a 0,a 1,…,a n ,b 0,b 1,…,b m 随时间变化时,称为时变系统。线性定常连续系统按其输入量的变化规律不同又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1)恒值控制系统

这类控制系统的参据量是一个常值,要求被控量亦等于一个常值。

如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液位控制系统等均为恒值控制系统。在工业控制中,如果被控量是温度、流量、压力、液位等生产过程参量时,这种控制系统则称为过程控制系统,它们大多数都属于恒值控制系统。

(2)随动系统

这类控制系统的参据量是预先未知的随时间任意变化的函数,要求被控量以尽可能小的误差跟随参据量的变化,故又称为跟踪系统。

示例中的函数记录仪便是典型的随动系统。

在随动系统中,如果被控量是机械位置或其导数时,这类系统称之为伺服系统。

(3)程序控制系统

这类控制系统的参据量是按预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要求被控量迅速、准确地加以复现。

机械加工使用的数字程序控制机床便是一例。

程序控制系统和随动系统的参据量都是时间函数,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已知的时间函数,后者则是未知的任意时间函数,而恒值控制系统也可视为程序控制系统的特例。

2.线性定常离散控制系统

离散系统是指系统的某处或多处的信号为脉冲序列或数码形式,因而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离散系统要用差分方程描述,线性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

()()()(k r b k r b m k r b m k r b k c a k c a n k c a n k c a m m n n ++++?+++=)

++++?+++??1111110110L L

式中,m≤n,n为差分方程的次数;a0,a1,…,a n,b0,b1,…,b m为常系数;r(k),c(k)分别为输

入和输出采样序列。

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典型的离散系统,如示例中的炉温微机控制系统等。3.非线性控制系统

系统中只要有一个元部件的输入—输出特性是非线性的,这类系统就称为非线性控制系统,这时,要用非线性微分(或差分)方程描述其特性。非线性方程的特点是系数与变量有关,或者方程中含有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例如

()()()()()t r

t y

t y=

t y

y

t

+2

+

&&

&

严格地说,实际物理系统中都含有程度不同的非线性元部件,例如放大器和电磁元件的饱和特性,运动部件的死区、间隙和摩擦特性等。由于非线性方程在数学处理上较困难,目前对不同类型的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研究还没有统一的方法。但对于非线性程度不太严重的元部件,可采用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化的方法,从而将非线性控制系统近似为线性控制系统。

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的提法

可以归结为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即稳、准、快的要求。

(1)稳定性:

对恒值系统要求当系统受到扰动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能够回到原来的期望值。这个调整过程称为过渡过程,一般过渡过程呈现振荡形式。如果这个振荡过程是逐渐减弱的,系统最后可以达到平衡状态,控制目的得以实现,我们称为稳定系统;反之,如果振荡过程逐步增强,系统被控量将失控,则称为不稳定系统。

对随动系统,被控制量始终跟踪参据量的变化。

稳定性是对系统的基本要求,不稳定的系统不能实现预定任务。稳定性通常由系统的结构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2)快速性:

对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提出要求,一般称为动态性能。稳定高射炮射角随动系统,虽然炮身最终能跟踪目标,但如果目标变动迅速,而炮身行动迟缓,仍然抓不住目标。

(3)准确性:

理想情况下,当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量达到的稳态值(即平衡状态)应与期望值一致。但实际上,由于系统结构,外作用形式以及摩擦、间隙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被控量的稳态值与期望值之间会有误差存在,称为稳态误差。

准确性可用稳态误差来表示。显然,这种误差越小,表示系统的输出跟随参考输入的精度越高。稳态误差是衡量控制系统控制精度的重要标志,在技术指标中一般都有具体要求。

由于被控对象具体情况的不同,各种系统对上述三方面性能要求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同一个系统中,上述三方面的性能要求通常是相互制约的。

2.典型外作用

在工程实践中,自动控制系统承受的外作用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确定性外作用,又有随机性外作用。对不同形式的外作用,系统被控量的变化情况(即响应)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用统一的方法研究和比较控制系统的性能,通常选用几种确定性函数作为典型外作用。可选作典型外作用的函数应具备以下条件:

1)这种函数在现场或实验室中容易得到;

2)控制系统在这种函数作用下的性能应代表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性能;

3)这种函数的数学表达式简单,便于理论计算。

目前,在控制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典型外作用函数有阶跃函数、斜坡函数、脉冲函数以及正弦函数等确定性函数,此外,还有伪随机函数。

(1)阶跃函数

阶跃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0

,0,0t R t t f (1-1) 式(1-1)表示一个在t =0时出现的幅值为R 的阶跃变化函数,如图1—15所示。在实际系统中,这意味着t =0时突然加到系统上的一个幅值不变的外作用。幅值R =1的阶跃函数,称单位阶跃函数,用1(t )表示,幅值为R 的阶跃函数便可表示为f (t )=R ·1(t )。在任意时刻t 0出现的阶跃函数可表示为f (t -t 0)=R ·1(t -t 0)。

阶跃函数是自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经常遇到的一种外作用形式。例如,电源电压突然跳动;负载突然增大或减小;飞机飞行中遇到的常值阵风扰动等,都可视为阶跃函数形式的外作用。在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工作中,一般将阶跃函数作用下系统的响应特性作为评价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依据。

图1-15 图1-16

(2)斜坡函数

斜坡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0

,0,0t Rt t t f (1-2) 式(1-2)表示在t =0时刻开始,以恒定速率R 随时间而变化的函数,如图1—16所示。在工程实践中,某些随动系统就常常工作于这种外作用下,例如雷达—高射炮防空系统,当雷达跟踪的目标以恒定速率飞行时,便可视为该系统工作于斜坡函数作用之下。

图1-17

(3)脉冲函数

脉冲函数定义为 )](1)(1[lim )(00

00t t t t A t f t ??=→ (1-3) 式中,(A /t 0)[1(t )-1(t -t 0)]是由两个阶跃函数合成的脉动函数,其面积A =(A /t 0)t 0,如图1—17(a)所示。当宽度t 0趋于零时,脉动函数的极限便是脉冲函数,它是一个宽度为零、幅值为无穷大、面积为A 的极限脉冲,如图1—17(b)所示。脉冲函数的强度通常用其面积表示。面积A =1的脉冲函数称为单位脉冲函数或δ函数;

强度为A 的脉冲函数可表示为f (t )=A δ(t )。

在t 0时刻出现的单位脉冲函数则表示为δ(t -t 0)。

必须指出,脉冲函数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有数学上的定义,但它却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数学工具,在自动控制理论研究中,它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一个任意形式的外作用,可以分解成不同时刻的一系列脉冲函数之和,这样,通过研究控制系统在脉冲函数作用下的响应特性,便可以了解在任意形式外作用下的响应特性。

(4)正弦函数

正弦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为

)sin()(?ω?=t A t f (1-4)

式中,A 为正弦函数的振幅;ω=2πf 为正弦函数角频率冲为初始相角。

正弦函数是控制系统常用的一种典型外作用,很多实际的随动系统就是经常在这种正弦函数外作用下工作的。例如,舰船的消摆系统、稳定平台的随动系统等,就是处于形如正弦函数的波浪下工作的。更为重要的是系统在正弦函数作用下的响应,即频率响应,是自动控制理论中研究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依据(详见第五章)。

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所要研究的两大课题:

1)对于一个具体的控制系统,如何从理论上对它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进行定性的分析和定量的计算。

2)根据对系统性能的要求,如何合理地设计校正装置,使系统的性能能全面地满足技术上的要求。

作业:P16: 1-1,1-2。

最新自动控制原理概念及定义

自控概念及定义 1.开环控制的定义:若系统的被控制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则此系统叫开环控制 系统 2.闭环控制的定义:凡是系统的被控制信号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都叫闭环控制系 统 3.恒值控制系统的定义:如果反馈控制系统的参考输入信号为常量则称这类反馈控制系统 为恒值控制系统 4.程序控制系统的定义:系统的参考输入信号按照一定的时间函数变化则称这类反馈控制 系统为程序控制系统 5.随动控制系统的定义:闭环控制系统中,如果参考输入信号为一任意时间函数,其变化 规律无法预先予以确定,则承受这类输入信号的闭环控制系统叫做随动控制系统 6.被控对象的定义:控制系统中被控制的设备或过程 7.被控参数或输出量的定义:指被控对象中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物理量,与输入信号间满足 一定的函数关系 8.扰动量的定义:所有妨碍控制量对被控量进行正常控制的因素称为扰动量 9.控制量的定义:直接加到被控对象、直接改变被控量的变量,称为控制量 10.反馈量的定义:由系统(或元件)输出端取出并反向送回系统(或元件)输入端的信号 称为反馈量 11.偏差量的定义:参考输入与主反馈信号之差 12.控制器的定义:控制系统中除了被控对象外各个部分的组合 13.负反馈控制基本原理: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对象施加的控制作用,是取 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任务,这就是负反馈控制的原理。 14.前向通道的定义:在闭环控制系统中,从系统输入量到系统被控量之间的通道称为前向 通道 15.反馈通道的定义:在闭环控制系统中,从被控量到输入端的反馈信号之间的通道称为反 馈通道 16.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精确,迅速 17.传递函数的定义:在初始条件为零时,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式与输 入信号的拉氏变换式之比称为该系统或元件的传递函数 18.什么叫基本环节: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分成的一个个小部分称为环节。从动态方程、传 递函数和运动特性的角度看不宜再分的最小环节称为基本环节 19.比例环节传递函数:G(s)=K 20.惯性环节传递函数:G(s)=1/(Ts+1) 21.积分环节传递函数:G(s)=1/s 22.振荡环节传递函数:G(s)=1/()= 23.纯微分环节传递函数:G(s)=s 24.一阶微分环节传递函数:G(s)=s+1 25.二阶微分传递函数:G(s)= 26.延迟环节传递函数:G(s)= 27.二阶系统五个性能指标:上升时间、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振

第一章-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第一 章 过 程控制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了解过程 控制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负反馈概念; 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 要求及质量指标。 难 点:常用术语物理意 义(操纵变量与扰动量区别 ); 根据控制系统要求绘 制方框图; 静态,过渡过程概念 。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 、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自动控 制水平的高低也是衡 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 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 建设的发展,自动控 制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其重要作用也越 来越显著。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简称过程控制) ------------ 自动 控制技术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 机械、轻工、纺织等 生产过程的具体应用,是自动化技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 §1.1 过程控 制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过 程控制的发展概况 在过程控制发展的历 程中,生产过程的需求、控制理论的开拓 和控制技术工具和手段 的进展三者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推动了过程控制不断的向前 发展。纵观过程控制的发展 历史,大致经历了以 下几个阶段: 20 世纪 40 年代: 手工操作状态,只有 少量的检测仪表用于生产过程,操作人员 主要根据观测 到的反映生产过程的 关键参数,用人工来改变操作条件,凭经 验去控制生产 过程。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 过程控制系统:多为 单输入、单输出简单控制系统 过程检测:采用的是 基地式 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仪表(气动I 型和电动I 型); 部分生产过程实现了 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 控制理论:以反馈为 中心的经典控制理论 掌握管道及仪表流程 学会绘制简单系 统的 图绘制方法,认识常见图形符号、文字代 号 ; 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 控制要求(稳定、快速、准确 ); 掌握静态、动态及过 渡过程概念; 掌握品质指标的定义 ,学会计算品质指标。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各 部分作用,系统的组成; 重 点:自动控制系统的 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自动控制原理》专科课程标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自动控制原理是空间工程类、机械控制类、信息系统类等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合训学员的大类技术基础课程。由于自动控制原理在信息化武器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将本课程设置为大类技术基础课,对培养懂技术的指挥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所覆盖的知识面较宽,既有较深入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有较广泛的专业背景知识,因而,它在学员知识结构方面将起到加强理论深度和拓展知识广度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本课程将在注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引入自动控制发展中的、学员能够理解的新概念和新方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取舍各种主要理论、方法的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与案例的关系,以适应为部队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适当引入和利用Matlab工具来辅助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复杂计算与作图、验证分析与设计的结果;本课程应该既使学员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了解它们对实际问题的指导作用,又要促进学员养成积极思考、长于分析、善于推导的能力和习惯。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课程采用“一纵三横”的设计思路,具体来说,“一纵”就是在课程讲授中要求贯彻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及设计方法这条主线;“三横”就是在方法讲授中要求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稳准快三个字是分析的核心,也是设计的归宿。在课程讲授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即对重点、难点讲深讲透;注意理论联系专业实际,例子贴近生活,注重揭示抽象概念的物理意义;注意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注重发挥课程教学网站的作用。在课程学习中,注重阅读教材、完成作业、课程实验及讨论问题等四个环节,深刻理解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利用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初步能力,并为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以及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自动控制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打下必要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一般过程与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五个方面得到磨练与培养。 (1)实践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2)质量意识: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在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坚持质量至上的思想。 (3)协作意识: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很少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了,所以要能与同学协同工作、协调配合。 (4)创新意识:勇于不断追求和探索新意境、新见解。 (5)坚毅意志: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要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克服困难。

自动控制原理题库(经典部分)解读

《自动控制原理》题库 一、解释下面基本概念 1、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有哪些? 2、什么是开环控制系统? 答: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而没有反馈控制作用,即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量没有影响。 3、什么是自动控制? 答:自动控制就是采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自动地按照给定的规律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数个物理量能够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按照给定的规律变化。 4、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5、什么是反馈控制原理? 6、什么是线性定常控制系统? 7、什么是线性时变控制系统? 8、什么是离散控制系统? 9、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 10、将组成系统的元件按职能分类,反馈控制系统由哪些基本元件组成? 11、组成控制系统的元件按职能分类有哪几种? 12、典型控制环节有哪几个? 13、典型控制信号有哪几种? 14、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通常是指? 1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哪几项? 16、在典型信号作用下,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由哪两部分组成? 17、什么是控制系统时间响应的动态过程? 18、什么是控制系统时间响应的稳态过程? 19、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几个? 20、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是什么? 21、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23、什么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4、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 25、经典控制理论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26、系统的物理构成不同,其传递函数可能相同吗?为什么? 27、控制系统的分析法有哪些? 28、系统信号流图是由哪二个元素构成? 29、系统结构图是由哪四个元素组成? 30、系统结构图基本连接方式有几种? 31、二个结构图串联连接,其总的传递函数等于? 32、二个结构图并联连接,其总的传递函数等于? 33、对一个稳定的控制系统,其动态过程特性曲线是什么形状? 34、二阶系统的阻尼比10<<ξ,其单位阶跃响应是什么状态? 35、二阶系统阻尼比ξ减小时,其阶跃响应的超调量是增大还是减小? 36、二阶系统的特征根是一对负实部的共轭复根时,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波形是什么特点? 37、设系统有二个闭环极点,其实部分别为:δ=-2;δ=-30,问哪一个极点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大? 38、二阶系统开环增益K 增大,则系统的阻尼比ξ减小还是增大? 39、一阶系统可以跟踪单位阶跃信号,但存在稳态误差?不存在稳态误差。 40、一阶系统可以跟踪单位加速度信号。一阶系统只能跟踪单位阶跃信号(无稳态误差)可以跟踪单位斜坡 信号(有稳态误差) 41、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零点对应系统微分方程的特征根。应是极点 42、改善二阶系统性能的控制方式有哪些? 43、什么是二阶系统?什么是Ⅱ型系统? 44、恒值控制系统 45、谐振频率 46、随动控制系统 47、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48、谐振峰值 49、采用比例-微分控制或测速反馈控制改善二阶系统性能,其实质是改变了二阶系统的什么参数?。 50、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根轨迹? 51、什么是常规根轨迹?什么是参数根轨迹? 52、根轨迹图是开环系统的极点在s 平面上运动轨迹还是闭环系统的极点在s 平面上运动轨迹? 53、根轨迹的起点在什么地方?根轨迹的终点在什么地方? 54、常规根轨迹与零度根轨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5、试述采样定理。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其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简称过程控制)-------自动控制技术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轻工、纺织等生产过程的具体应用,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 在过程控制发展的历程中,生产过程的需求、控制理论的开拓和控制技术工具和手段的进展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了过程控制不断的向前发展。纵观过程控制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40年代: 手工操作状态,只有少量的检测仪表用于生产过程,操作人员主要根据观测到 的反映生产过程的关键参数,用人工来改变操作条件,凭经验去控制生产过程。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 过程控制系统:多为单输入、单输出简单控制系统 过程检测:采用的是基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仪表(气动Ⅰ型和电动Ⅰ型); 部分生产过程实现了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 控制理论:以反馈为中心的经典控制理论 20世纪60年代: 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比值、均匀、前馈和选择性等多种复杂控制系统。 自动化仪表:单元组合仪表(气动Ⅱ型和电动Ⅱ型)成为主流产品 60年代后期,出现了专门用于过程控制的小型计算机,直接数字控 制系统和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始应用于过程控制领域。 控制理论:出现了以状态空间方法为基础,以极小值原理和动态规划等最优控制 理论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控制理论,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发展到多 输入多输出系统领域,、型、型 20世纪70~80年代: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成功且集成度越来越高(80年代初一片硅片可集成十几万个晶体管,于是32位微处理器问世),微型计算机的出 现及应用都促使控制系统发展。 过程控制系统:最优控制、非线性分布式参数控制、解耦控制、模糊控制 自动化仪表:气动Ⅲ型和电动Ⅲ型,以微处理器为主要构成单元的智能控制装置。 集散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工业PC机、 和数字控制器等,已成为控制装置的主流。 集散控制系统实现了控制分散、危险分散,操作监测和管理集中。 控制理论:形成了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模糊控制、专家系统控制、模式 识别技术 20世纪9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过程控制系统:管控一体化现场,综合自动化是当今生产过程控制的发展方向。

第1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1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内容提要: 本章通过开环与闭环控制具体实例,讲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如被控制对象、输入量、输出量、扰动量、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及反馈的概念)、反馈控制任务、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框图的绘制、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1 概述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例如,数控车床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化学反应炉的温度或压力自动地维持恒定,人造卫星准确地进入预定轨道运行并回收,宇宙飞船能够准确地在月球着陆并返回地面等,都是以应用高水平的自动控制技术为前提的。 自动控制理论是控制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自动控制理论按其发展过程分成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 经典控制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末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它主要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研究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其基本内容有时域法、频域法、根轨迹法等。 现代控制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研究多变量、变参数、非线性、高精度等各种复杂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其基本内容有线性系统基本理论、系统辨识、最优控制等。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和现代应用数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使控制理论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目前,自动控制理论正向以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深入。 1.2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对生产设备、机器和生产过程需要进行控制,使之按预定的要求运行。例如,为了使发电机能正常供电,就必须使输出电压保持不变,尽量使输出电压不受负荷的变化和原动机转速波动的影响;为了使数控机床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就必须保证数控机床的工作台或者刀架的位移量准确地跟随进给指令进给;为了使加热炉能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就必须对炉温进行严格的控制。其中,发电机、机床、加热炉是工作的机器装备;电压、刀架位移量、炉温是表征这些机器装备工作状态的物理参量;额定电压、进给的指令、规定的炉温是在运行过程中对工作状态物理参量的要求。 被控制对象或对象:将这些需要控制的工作机器装备称为被控制对象或对象,如发电机、机床。

自控基本概念

第一章 1、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器、被控对象、反馈环节、给定装置等。 2、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控制方式: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三种方式。 3、反馈是将检测出来的输出量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之分,只有负反馈能改善系统性能。 第二章 1、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2、 为传递函数的参数形式,τi(i=1,2,…,m)和 Tj(j=1,2,…,n)为系统中各环节的时间常数, K 为系统的放大倍数。 3、 为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形式,zi ( i =1,2,…,m)和 pj(j=1,2,…,n)分别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K1称为传递函数的增益(或根轨迹增益)。 4、传递函数的概念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结构和各项系数包括常数项完全取决于系统本身结构;它是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与输入信号的具体形式和大小无关,不反映系统的内部信息。 5、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 但是,对输入量加于系统之前, 系统处于稳定工作状态的情况同样适用。 6、传递函数不能(能 或 不能)反映系统或元件的学科属性和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和学科类别截然不同的系统可能(可能 或 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传递函数。 第三章 1、系统的模态(响应形式)由闭环极点确定,闭环零点只影响响应的幅值。闭环极点的不同取值,动态过程有单调上升,衰减振荡、发散振荡和等幅振荡四种形式。 2、动态过程包含了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 平稳性等信息。 3、稳态过程是指时间 t 趋近于无穷大时, 系统输出状态的表现形式。它表征系统输出量最终复现输入量的程度。稳态过程包含系统的稳态误差等信息。 4、一阶系统的典型响应与时间常数T 密切相关。时间常数越小, 响应越快, 跟踪误差越小, 输出信号的滞后时间也越短。 5、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性能定性分析可知,ωn 一定, ζ与系统性能的关系:0< ζ <1) 1()1)(1()1()1)(1()(2121++++++=s T s T s T s τs τs τK s G n m ) ())(()())(()(21211n m p s p s p s z s z s z s K s G ------=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2.一个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控制装置和控制对象 3.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量和给定值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 4.根据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形成闭合回路来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根据信号的结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根据给定值信号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根据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 根据控制信号的形式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连续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 5.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 6.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 7.对复杂系统的方框图,要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梅森公式 8.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9.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10.信号流图中,节点可以把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叠加,并把叠加后的信号传送到所有的输出支路。 11.从控制系统稳定性要求来看,系统一般是具有负反馈形式。 12.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是环节。 13.系统方框图的简化应遵守信号等效的原则。 14.在时域分析中,人们常说的过渡过程时间是指调整时间 15.衡量一个控制系统准确性/精度的重要指标通常是指稳态误差 16.对于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17.若单位反馈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其稳态误差ess为常数,则此系统为0型系统 18.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无超调 19.一阶系统 G(s)= K/(Ts+1)的T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越长。 20.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r、调整时间tS等反映出系统的快速性。 21.二阶系统当0<ζ<1时,如果ζ增加,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将减小。 22.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阻尼比ξ保持不变时,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越大,系统的超调量σp不变 23.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II型系统的稳态误差 ess=0 24.衡量控制系统动态响应的时域性能指标包括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 25.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0型系统、I型系统、II型系统…,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数来分类的。 26.二阶系统的阻尼系数ξ=时,为最佳阻尼系数。这时系统的平稳性与快速性都较理想。 27.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扰动消失后,由初始偏差状态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的性能。 28.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29.如果系统中加入一个微分负反馈,将使系统的超调量减小。 30.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可用劳斯判据判断。 31.主导极点的特点是距离虚轴很近。 32.根轨迹上的点应满足的幅角条件为∠G(s)H(s)等于±(2l+1)π (l=0,1,2,…) 33.如果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离虚轴越远越好。 34.根轨迹的分支数等于特征方程的阶数/开环极点数,起始于开环传递函数的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传递函数的开环零点。 35. 根轨迹与虚轴相交时,在该交点处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系统阻尼为0

(完整word版)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

1.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 变换值比,定义为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表达了系统内在特性,只与系统的结构、参数有关,而与输入量或输入函数的形式无关。 2.一个一般控制系统由若干个典型环节构成,常用的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惯 性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振荡环节和延迟环节等。 3.构成方框图的基本符号有四种,即信号线、比较点、方框和引出点。 4.环节串联后总的传递函数等于各个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环节并联后总的传 递函数是所有并联环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 5.在使用梅森增益公式时,注意增益公式只能用在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之间。 6.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和调整时间ts反应系统的快速性;而最大超调量 Mp和振荡次数则反应系统的平稳性。 7.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使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控制理论用于 判别一个线性定常系统是否稳定提供了多种稳定判据有:代数判据(Routh 与Hurwitz判据)和Nyquist稳定判据。 8.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特征根的实部均小于零,或系统的特征根均 在跟平面的左半平面。 9.稳态误差与系统输入信号r(t)的形式有关,与系统的结构及参数有关。 10.系统只有在稳定的条件下计算稳态误差才有意义,所以应先判别系统的稳定 性。 11.Kp的大小反映了系统在阶跃输入下消除误差的能力,Kp越大,稳态误差越 小; Kv的大小反映了系统跟踪斜坡输入信号的能力,Kv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Ka的大小反映了系统跟踪加速度输入信号的能力,Ka越大,系统跟踪精度越高 12.扰动信号作用下产生的稳态误差essn除了与扰动信号的形式有关外,还与扰 动作用点之前(扰动点与误差点之间)的传递函数的结构及参数有关,但与扰动作用点之后的传递函数无关。 13.超调量仅与阻尼比ξ有关,ξ越大,Mp则越小,相应的平稳性越好。反之,

自动控制理论的一般概念

第一章:自动控制理论的一般概念 §1.1引言 §1.2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 发展过程: 19世纪 ???????→?呼应 与西方工业革命发展相 ?? ????????频域复域时域 20世纪60年代初 ??????→?与航天技术发展相呼应 ??? ???????????系统辩识等最佳估计最优控制线性系统 应用:深入到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日常生活:收音机、电视机、冰箱、空调、汽车、飞机… 工程:数控机床、合成塔、核反应堆… 军事:火炮群、导弹、特种炸弹、垂直起降飞机… 科技:航天飞机、卫星姿态控制、机器人… §1.3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 自动控制: 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使被控对象的一个物理 量(被控量)按预定规律(给定量)运行。 出)(单入古典控制理论/出) (多入现(近)代控制理论/

◇ 自动控制系统:能对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 举例: 被控对象 被控量C 给定量R 炉温控制系统 烘炉 炉温T u r (T 希望值) X -Y 记录仪 笔 笔位移L u r (L 希望值) 液压控制系统 水箱 水箱水位H u r (H 希望值) 1. 开环(信号单向流动) 特点:简单、稳定、精度低。 2. 闭环(信号有反向作用) 特点:复杂、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有稳定性问题。 3. 复合(前向联系、反向作用) 特点:性能要求高时用之。 例如:炉温系统可以采用开环或闭环的。 闭环控制工作原理: 外部作用:? ??r c r c 偏离干扰量:使跟踪给定量:使 控制目的:排除干扰因素、影响、使被控量随给定量变化。 负反馈原理——构成闭环控制系统的核心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显示所有|| 隐藏所有例1-1 一晶体稳压电源如图1-1所示。试画出其方块图,并说明被控量、给定值、干扰量是什么,哪些元件起着测量、放大和执行作用。 例1-2 图1-3中给出了一个反坦克导弹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试分析其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功能方块图。

解:该控制系统采取光学跟踪和有线制导。由于采用光学制导系统(红外线、激光),射手只需将与光学跟踪器(如红外线测角仪)同步的瞄准镜的十字线对准目标,光学制导系统能测出目标与导弹的偏差角,产生偏差控制信号,操纵导弹自动修正它与瞄准线间的偏差而飞向目标。 该系统导弹是被控对象,导弹运动的航迹是被控量,光学瞄准具是测量比较装置,目标运动是给定输入信号,其功能方块图如图所示。 例1-3 图1-5为发电机电压调节系统,该系统通过测量电枢回路电流i产生附加的激励电压Ub来调节输出电压Uc。试分析在电枢转速ω和激励电压Ug恒定不变而负载变化的情况下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画出原理方框图。

例1-4 某住宅楼水池水位控制系统如图1-7所示。试简述系统各组成元件的作用及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的方块图。

解:该系统的控制任务是保持水池水位基本不变。水池是被控对象,水位H是被控量,而Hr 是水位的希望值。 浮子随水位上下浮动,可以反映水位的实际高度H,也可以表示水位给定(希望)高度与实际高度的偏差Hr-H,相当于测量元件和比较元件。 浮子带动铰链机构控制进水阀开度,调节进水量,从而控制水位高度,故铰链和控制阀相当于放大元件和执行元件。 系统的工作原理:设系统原来处于进、出水量相等,水位高度等于给定值(即H = Hr) 的工作状态下,如出水量Q2增大(而进水量一时没有改变),则Q10,铰链联动使进水阀门开度增大,进水量Q1增大,直至Q1 重新等于Q2 ,最后使水位高度H又恢复到或接近希望值Hr 。 由以上分析可画出系统的方块图,如图1-8所示 例1-5 电冰箱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9所示。试简述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块图。

完整word版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题 1 1.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值比,定义为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表达了系统内在特性,只与系统的结构、参数有关,而与输入量或输入函数的形式无关。 2.一个一般控制系统由若干个典型环节构成,常用的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振荡环节和延迟环节等。 3.构成方框图的基本符号有四种,即信号线、比较点、方框和引出点。 4.环节串联后总的传递函数等于各个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环节并联后总的传递函数是所有并联环节传递函数的代数和。 5.在使用梅森增益公式时,注意增益公式只能用在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之间。 6.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和调整时间ts反应系统的快速性;而最大超调量Mp和振荡次数则反应系统的平稳性。 7.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使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控制理论用于判别一个线性定常系统是否稳定提供了多种稳定判据有:代数判据(Routh与Hurwitz判据)和Nyquist稳定判据。 8.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特征根的实部均小于零,或系统的特征根均在跟平面的左半平面。 9.稳态误差与系统输入信号r(t)的形式有关,与系统的结构及参数有关。 10.系统只有在稳定的条件下计算稳态误差才有意义,所以应先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11.Kp的大小反映了系统在阶跃输入下消除误差的能力,Kp越大,稳态误差越小; Kv的大小反映了系统跟踪斜坡输入信号的能力,Kv越大,系统稳态误差越小; Ka的大小反映了系统跟踪加速度输入信号的能力,Ka越大,系统跟踪精度越高 12.扰动信号作用下产生的稳态误差essn除了与扰动信号的形式有关外,还与扰动作用点之前(扰动点与误差点之间)的传递函数的结构及参数有关,但与扰动作用点之后的传递函数无关。 则越小,相应的平稳性越好。反之,Mp越大,ξ有关,ξ超调量仅与阻尼比13.自动控制原理概念题 2 阻尼比ξ越小,振荡越强,平稳性越差。当ξ=0,系统为具有频率为Wn的等幅震荡。 14.过阻尼ξ状态下,系统相应迟缓,过渡过程时间长,系统快速性差;ξ过小,相应的起始速度较快,但因震荡强烈,衰减缓慢,所以调整时间 ts亦长,快速性差。 15.当ξ=0.707时,系统的超调量Mp<5%,,调整时间ts也最短,即平稳性和快速性均最佳,故称ξ=0.707位最佳阻尼比。 16.当阻尼比ξ为常数时,Wn越大,调节时间ts就越短,快速性越好。系统的

过程控制系统 复习总结!培训资料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 总结!

过程控制系统知识点总结 ) 一、概论 1、过程控制概念:五大参数。 过程控制的定义:工业中的过程控制是指以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成分等工艺参数作为被控变量的自动控制。 2、简单控制系统框图。 控制仪表的定义:接收检测仪表的测量信号,控制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仪表。主要包括:控制器、变送器、运算器、执行器等,以及新型控制仪表及装置。 控制仪表的作用:对检测仪表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能将控制流程图(工程图、工程设计图册)转化成控制系统框图。

4、DDZ -Ⅲ型仪表的电压信号制,电流信号制。QDZ-Ⅲ型仪表的信号制。它们之间联用要采用电气转换器。 5、电信号的传输方式,各自特点。 电压传输特点: 1). 某台仪表故障时基本不影响其它仪表; 2). 有公共接地点; 3). 传输过程有电压损耗,故电压信号不适宜远传。 电流信号的特点: 1).某台仪表出故障时,影响其他仪表; 第一个字母:参数类型 T ——温度(Temperature ) P ——压力(Pressure ) L ——物位(Level ) F ——流量(Flow ) W ——重量(Weight ) 第二个字母:功能符号 T ——变送器(transmitter ) C ——控制器(Controller ) I ——指示器(Indicator ) R ——记录仪 (Recorder ) A ——报警器(Alarm )

2).无公共地点。若要实现仪表各自的接地点,则应在仪表输入、输出端采取直流隔离措施。 6、变送器有四线制和二线制之分。区别。 1、四线制:电源与信号分别传送,对电流信号的零点及元件的功耗无严格要求。 2、两线制:节省电缆及安装费用,有利于防爆。活零点,两条线既是信号线又是电源线。 7、本安防爆系统的2个条件。 1、在危险场所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仪表。 2、在控制室仪表与危险场所仪表之间设置安全栅,以限制流入危险场所的能量。 8、安全栅的作用、种类。 安全栅的作用: 1、安全栅作为本安仪表的关联设备,可用于传输信号。 2、控制流入危险场所的能量在爆炸性气体或混合物的点火能量以下, 以确保系统的本安防爆性能。 安全栅的种类:齐纳式安全栅、隔离式安全栅 二、基型调节器 1、基型调节器组成:控制单元和指示单元。基型调节器控制单元构成。 基型控制器又称基型调节器,对来自变送器的1-5V直流电压信号与给定值相比较所产生的偏差进行PID运算,输出4-20mA(DC)直流控制信号。 控制单元:输入电路(偏差差动和电平移动电路)、PID运算电路(由PD与PI运算电路串联)、输出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以及硬、软手操电路; 指示单元:测量信号指示电路、设定信号指示电路。 2、测量信号、内给定信号范围;外给定信号范围。 测量和内给定信号:1~5V(DC); 外给定信号:4~20mA直流电流。(它经过250Ω精密电阻转换成1~5V直流电压) 3、输入电路、输出电路的作用。 输入电路作用: 1). 信号综合。将(U i-U s)后放大两倍反相以U o1输出,即U o1= -2(U i-U s)。 2). 电平转换。将以0V为基准的输入信号转换为以U B(10V)为基准的输出信号U o1。 电平转换的目的:使运算放大器工作在允许的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内。 输出电路作用:把PID输出ΔU o3(以UB为基准)转换成4-20mA.DC输出。实现电压—电流转换。 4、放大系数和比例度。

第一章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第一章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了解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各部分作用,系统的组成; 掌握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绘制方法,认识常见图形符号、文字代号; 学会绘制简单系统的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要求(稳定、快速、准确); 掌握静态、动态及过渡过程概念; 掌握品质指标的定义,学会计算品质指标。 重点: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负反馈概念; 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要求及质量指标。 难点:常用术语物理意义(操纵变量与扰动量区别); 根据控制系统要求绘制方框图; 静态,过渡过程概念。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其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简称过程控制)-------自动控制技术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轻工、纺织等生产过程的具体应用,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 在过程控制发展的历程中,生产过程的需求、控制理论的开拓和控制技术工具和手段的进展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了过程控制不断的向前发展。纵观过程控制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40年代: 手工操作状态,只有少量的检测仪表用于生产过程,操作人员主要根据观测到 的反映生产过程的关键参数,用人工来改变操作条件,凭经验去控制生产过程。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 过程控制系统:多为单输入、单输出简单控制系统 过程检测:采用的是基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仪表(气动Ⅰ型和电动Ⅰ型); 部分生产过程实现了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 控制理论:以反馈为中心的经典控制理论 20世纪60年代: 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比值、均匀、前馈和选择性等多种复杂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精彩试题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一、填空题 1.(稳定性)、(快速性)和(快速性)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2.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使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3.根据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控制系统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4.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 5.一个简单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被控对象)、(执行器)、(控制器)和(测量变送器)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6.自动控制系统过度过程有(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等幅振荡)过程和(发散振荡)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 C )。 A.自动跟踪雷达 B.无人驾驶车 C.普通车床 D.家用空调器 2.下列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为( D )。 A.自动流水线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家用电冰箱 3.下列系统属于定值控制系统的为( C )。 A.自动化流水线 B.自动跟踪雷达 C.家用电冰箱 D.家用微波炉 4.下列系统属于随动控制系统的为( B )。 A.自动化流水线 B.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C.家用空调器 D.家用电冰箱 5.下列系统属于程序控制系统的为( B )。 A.家用空调器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6.( C )为按照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定义的控制系统。 A.连续控制系统 B.离散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线性控制系统 7.下列不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的是( B )。 A.稳定性 B.复现性 C.快速性 D.准确性 8.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方式的是( C )。 A.开环控制 B.闭环控制 C.前馈控制 D.复合控制 9.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的是( B )。 A.被控对象 B.被控变量 C.控制器 D.测量变送器 10.自动控制系统不稳定的过度过程是( A )。 A.发散振荡过程 B.衰减振荡过程 C.单调过程 D.以上都不是 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填空题 1.数学模型是指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2.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以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3.(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是在数学表达式基础演化而来的数学模型的图示形式。 4.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 5.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参数)决定,与(输入信号)的形式无关。 6.传递函数的拉氏变换为该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 7.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零)点。 8.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极)点。 9.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 10.方框图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连接、(并联)连接和(反馈)连接。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数学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信号流图不是数学模型的图示 B.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河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C.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D.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有解析法和实验法两类 2.以下关于传递函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 B.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和参数,并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有关 C.传递函数是一种动态数学模型 D.一定的传递函数有一定的零极点分布图与之相对应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考试大纲(自动控制原理,共150分) (*号所注内容为考查的重点) 一、总要求 命题内容以胡寿松教授主编的教材《自动控制原理》为主要参考书,全面考查考生对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及运用基本概念、原理、灵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范围及考查的知识点 1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1)自动控制系统三种基本控制方式: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 *2)反馈控制的机理; *3)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4)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结构图是描述系统数学模型的三种主要形式,重点考查: *1)传递函数定义及性质,结构图的概念; *2)获取具体物理系统的传递函数,以及绘制系统结构图的方法; 3)通过结构图的化简,求取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及干扰信号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 4)一般了解信号流图的建立及梅逊公式的应用。 3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重点考查考生对系统稳定性、稳态误差、动态品质等性能的分析方法。 *1)系统性能指标的定义; *2)系统稳定性概念、劳斯稳定判据及其应用; *3)一阶、二阶系统(主要是二阶)的动态性能分析,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分析及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 *4)系统类型的定义、静态误差系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利用静态误差系数计算系统的静态误差; 5)主导极点的概念,一般了解高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分析方法。 4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1)掌握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2)掌握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灵活应用基本法则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3)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 4)了解参数根轨迹和零度根轨迹的概念。 5 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法 *1)频率特性的定义及其几何表示法; *2)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图、幅相曲线图的绘制; 3)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 4)利用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求开环传递函数的条件、方法; *5)利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数频率稳定性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6)相角稳定裕量和幅值稳定裕量的定义及其求取方法,它们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7)掌握开环幅值穿越频率、相角交界频率的定义,了解闭环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及带宽的定义。 6 控制系统的综合校正 1)正确理解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总经典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学习要点 1.自动控制基本术语: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被控量、输入量、干扰量、受控对 象、控制器、反馈、负反馈控制原理等。 2.控制系统的基本方式: ①开环控制系统;②闭环控制系统;③复合控制系统。 3.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由受控对象和控制器组成。 4.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常有: 恒值系统与随动系统;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定常系统与时变系统等。 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快、准。 6.典型输入信号:脉冲、阶跃、斜坡、抛物线、正弦。 二、基本要求 1.对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了解。 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术语,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理解对自动控制 系统稳、准、快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3.了解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 4.掌握由系统工作原理图画方框图的方法。 三、内容结构图

四、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学习要点 1.数学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形式 (1)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2)数学工具—拉氏变换及反变换; (3)传递函数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4)脉冲响应函数及应用。 2.数学模型的图形表示 (1)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梅逊公式的应用;(2)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数学模型的特点,对系统的相似性、简化性、动态模型、静态模型、输入变 量、输出变量、中间变量等概念,要准确掌握。 2、了解动态微分方程建立的一般方法及小偏差线性化的方法。 3、掌握运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并对解的结构、运动模态与特征根的关系、零输入 响应、零状态响应等概念有清楚的理解。 4、正确理解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意义。熟练掌握由传递函数派生出来的系统开环传递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