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锻件,焊缝的缺陷类别汇总

锻件,焊缝的缺陷类别汇总

锻件,焊缝的缺陷类别汇总
锻件,焊缝的缺陷类别汇总

超声波检测简介

一、超声波的适用性

1、超声检验

超声波的波长比一般声波要短,具有较好的方向性,而且能透过不透明物质,这一特性已被广泛用于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遥控和超声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呈现不透明物内部形象的技术。把从换能器发出的超声波经声透镜聚焦在不透明试样上,从试样透出的超声波携带了被照部位的信息(如对声波的反射、吸收和散射的能力),经声透镜汇聚在压电接收器上,所得电信号输入放大器,利用扫描系统可把不透明试样的形象显示在荧光屏上。上述装置称为超声显微镜。超声成像技术已在医疗检查方面获得普遍应用,在微电子器件制造业中用来对大规模集成电路进行检查,在材料科学中用来显示合金中不同组分的区域和晶粒间界等。声全息术是利用超声波的干涉原理记录和重现不透明物的立体图像的声成像技术,其原理与光波的全息术基本相同,只是记录手段不同而已。用同一超声信号源激励两个放置在液体中的换能器,它们分别发射两束相干的超声波:一束透过被研究的物体后成为物波,另一束作为参考波。物波和参考波在液面上相干叠加形成声全息图,用激光束照射声全息图,利用激光在声全息图上反射时产生的衍射效应而获得物的重现像,通常用摄像机和电视机作实时观察。

2、超声处理

利用超声的机械作用、空化作用、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进行超声焊接、钻孔、固体的粉碎、乳化、脱气、除尘、去锅垢、清洗、灭菌、促进化学反应和进行生物学研究等,在工矿业、农业、医疗等各个部门获得了广泛应用。

3、基础研究

超声波作用于介质后,在介质中产生声弛豫过程,声弛豫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分子各自电度间的输运过程,并在宏观上表现出对声波的吸收(见声波)。通过物质对超声的吸收规律可探索物质的特性和结构,这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分子声学这一声学分支。普通声波的波长远大于固体中的原子间距,在此条件下固体可当作连续介质。但对频率在1012赫以上的特超声波,波长可与固体中的原子间距相比拟,此时必须把固体当作是具有空间周期性的点阵结构。点阵振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称为声子(见固体物理学)。特超声对固体的作用可归结为特超声与热声子、电子、光子和各种准粒子的相互作用。对固体中特超声的产生、检测和传播规律的研究,以及量子液体——液态氦中声现象的研究构成了近代声学的新领域。

声波是属于声音的类别之一,属于机械波,声波是指人耳能感受到的一种纵波,其频率范围为16Hz-20KHz。当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时就叫做次声波,高于20KHz则称为超声波声波。

超声波具有如下特性:

1)超声波可在气体、液体、固体、固熔体等介质中有效传播。

2)超声波可传递很强的能量。

3)超声波会产生反射、干涉、叠加和共振现象。

4)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可在界面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和空化现象。

超声波是声波大家族中的一员。声波是物体机械振动状态(或能量)的传播形式。所谓振动是指物质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返运动。譬如,鼓面经敲击后,它就上下振动,这种振动状态通过空气媒质向四面八方传播,这便是声波。

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KHz以上的,人在自然环境下无法听到和感受到的

声波。

超声波治疗的概念:

超声治疗学是超声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声治疗时将超声波能量作用于人体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疾患和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

在全球,超声波广泛运用于诊断学、治疗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赛福瑞家用超声治疗机属于超声波治疗学的运用范畴。

(一)工程学方面的应用:水下定位与通讯、地下资源勘查等。

(二)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剪切大分子、生物工程及处理种子等。

(三)诊断学方面的应用:A型、B型、M型、D型、双功及彩超等。

(四)治疗学方面的应用:理疗、治癌、外科、体外碎石、牙科等。

二、焊道缺陷介绍

焊缝缺陷的种类很多,在焊缝内部和外部常见的缺陷可归纳为下几种:

1、焊缝尺寸不合要求

焊波粗、外形高低不平、焊缝加强高度过低或过高、焊波宽度不齐及角焊缝单边或下陷量过大等均焊属缝尺寸不合要求,其原因是:

1)焊件坡口角度不当、或装配间隙不均匀。

2)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焊接规范选用不当。

4)运条速度不均匀、焊条(或焊把)角度不当。

2、裂纹

裂纹端部形状尖锐,应力集中严重,对承受交变和冲击载荷、静拉力影响较大,是焊缝中最危险的缺陷。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冷裂纹、热裂纹和再热裂纹等。

(冷裂纹)指在200℃以下产生的裂纹,它与氢有密切关系,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⑴对大厚工件选用预热温度和焊后缓冷措施不合适。

⑵焊材选用不合适。

⑶焊接接头刚性大、工艺不合理。.

⑷焊缝及其附近产生硬脆组织。

⑸焊接规范选择不当。

(热裂纹)指在300℃以上产生的裂纹(主要是凝固裂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成份的影响。焊接纯奥氏体钢、某些高镍合金钢和有色金属时易出现。

b焊缝中含有较多的硫等有害杂质元素。

c焊接条件及接头状选择不当。

(再热裂纹)即消除应力退火裂纹。指在高强度钢的焊接区,由于焊后热处理或在高温下使用,在热影响区产生的晶界裂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消除应力退火的热处理条件不当。

b合金成分的影响。如铬、钼、钒、铌、硼等元素具有增大再热裂纹的倾向。

c焊材、焊接规范选择不当。

d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大的应力集中。

3、气孔

在焊接过程中,因气体来不及及时逸出而在焊缝金属内部或表面所形成的空穴。其产生的原因是:

⑴焊条、焊剂烘干不够。

⑵焊接工艺不够稳定,电弧电压偏高,电弧过长,焊速过快和电流过小。

⑶填充金属和母材表面油、锈等未清除干净。

⑷未采用后退法熔化引弧点。

⑸预热温度过低。

⑹未将引弧和熄弧的位置错开。

⑺焊接区保护不良,熔他面积过大。

⑻交流电源易出现气孔,直流反接的气孔倾向最小。

4、焊瘤

在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到焊缝外未熔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它改变了焊缝的横截面,对动载不利。其产生的原因是:

⑴电弧过长、底层施焊电流过大。

⑵立焊时电流过大、运条摆不当。

⑶焊缝装配间隙过大。

5、弧坑

焊缝在收尾处有明显的缺肉和凹陷。其产生的原因是:

⑴焊接收弧时操作不当,熄弧时间过短。

⑵自动焊时送丝与电源同时切断,没有先停丝再断电。

6、咬边

电弧将焊缝边缘的母材焙化后,没有得到焊缝金属的补充而留下缺口。咬边削弱了接头的受力截面,使接头强度降低,造成应力集中,使可能在咬边处导致破坏。其产生的原因是:

⑴电流过大,电弧过长、运条速度不当、电弧热量过高。

⑵埋弧焊的电压过低、焊速过高。

⑶焊条、焊丝的倾斜角度不正确。

7、夹渣

在焊缝金属内部或熔合线部位存在的非金属夹杂物。夹渣对力学性能有影响,影响程度与夹渣的数量和形状有关。其产生的原因是:

⑴多层焊时每层焊渣未清除干净。

⑵焊件上留有厚锈。

⑶焊条药皮的物理性能不当。

⑷焊层形状不良、坡口角度设计不当。

⑸焊缝的熔宽与熔深之比过小、咬边过深。

⑹电流过小,焊速过快,焊渣来不及浮起。

8、未焊透

母材之间或母材与熔敷金属之间存在局部未熔合现象。它一般存在于单面焊的焊缝根部,对应力集中很敏感,对强度、疲劳等性能影响较大。其产生的原因是:

⑴坡口设计不良,角度小、钝边大、间隙小。

⑵焊条、焊丝角度不正确。

⑶电流过小、电压过低、焊速过快、电弧过长、有磁偏吹等。

⑷焊件有厚锈,未清除干净。

⑸埋弧自动焊时的焊偏。

三、锻件缺陷介绍

㈠原材料的主要缺陷及其引起的锻件缺陷

锻造用的原材料为铸锭、轧材、挤材及锻坯。而轧材、挤材及锻坯分别是铸锭经轧制、挤压及锻造加工成的半成品。一般情况下,铸锭的内部缺陷或表面缺陷的出现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内部的成分与组织偏析等。原材料存在的各种缺陷,不仅会影响锻件的成形,而且将影响锻件的最终质量。

1、表面裂纹

表面裂纹多发生在轧制棒材和锻制棒材上,一般呈直线形状,和轧制或锻造的

主变形方向一致。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很多,例如钢锭内的皮下气泡在轧制时一面沿变形方向伸长,一面暴露到表面上和向内部深处发展。又如在轧制时,坯料的表面如被划伤,冷却时将造成应力集中,从而可能沿划痕开裂等等。这种裂纹若在锻造前不去掉,锻造时便可能扩展引起锻件裂纹。

2、折叠

折叠形成的原因是当金属坯料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轧辊上的型槽定径不正确,或因型槽磨损面产生的毛刺在轧制时被卷入,形成和材料表面成一定倾角的折缝。对钢材,折缝内有氧化铁夹杂,四周有脱碳。折叠若在锻造前不去掉,可能引起锻件折叠或

3、结疤

结疤是在轧材表面局部区域的一层可剥落的薄膜。结疤的形成是由于浇铸时钢液飞溅而凝结在钢锭表面,轧制时被压成薄膜,贴附在轧材的表面,即为结疤。锻后锻件经酸洗清理,薄膜将会剥落而成为锻件表面缺陷。

4、层状断口

层状断口的特征是其断口或断面与折断了的石板、树皮很相似。

层状断口多发生在合金钢(铬镍钢、铬镍钨钢等),碳钢中也有发现。这种缺陷的产生是由于钢中存在的非金属夹杂物、枝晶偏析以及气孔疏松等缺陷,在锻、轧过程中沿轧制方向被拉长,使钢材呈片层状。如果杂质过多,锻造就有分层破裂的危险。层状断口越严重,钢的塑性、韧性越差,尤其是横向力学性能很低,所以钢材如具有明显的层片状缺陷是不合格的。

5、亮线(亮区)

亮线是在纵向断口上呈现结晶发亮的有反射能力的细条线,多数贯穿整个断口,大多数产生在轴心部分。亮线主要是由于合金偏析造成的。轻微的亮线对力学性能

影响不大,严重的亮线将明显降低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6、非金属夹杂

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熔炼或浇铸的钢水冷却过程中由于成分之间或金属与炉气、容器之间的化学反应形成的。另外,在金属熔炼和浇铸时,由于耐火材料落入钢液中,也能形成夹杂物,这种夹杂物统称夹渣。在锻件的横断面上,非金属夹杂可以呈点状、片状、链状或团块状分布。严重的夹杂物容易引起锻件开裂或降低材料的使用性能。

7、碳化物偏析

碳化物偏析经常在含碳高的合金钢中出现。其特征是在局部区域有较多的碳化物聚集。它主要是钢中的莱氏体共晶碳化物和二次网状碳化物,在开坯和轧制时未被打碎和均匀分布造成的。碳化物偏析将降低钢的锻造变形性能,易引起锻件开裂。锻件热处理淬火时容易局部过热、过烧和淬裂。制成的刀具使用时刃口易崩裂。

㈡加热工艺不当常产生的缺陷

1、脱碳

脱碳是指金属在高温下表层的碳被氧化,使得表层的含碳量较内部有明显降低的现象。

脱碳层的深度与钢的成分、炉气的成分、温度和在此温度下的保温时间有关。采用氧化性气氛加热易发生脱碳,高碳钢易脱碳,含硅量多的钢也易脱碳。

脱碳使零件的强度和疲劳性能下降,磨损抗力减弱。

2、增碳

经油炉加热的锻件,常常在表面或部分表面发生增碳现象。有时增碳层厚度达1.5~1.6mm,增碳层的含碳量达1%(质量分数)左右,局部点含碳量甚至超过2%(质量分数),出现莱氏体组织。这主要是在油炉加热的情况下,当坯料的位置靠近

油炉喷嘴或者就在两个喷嘴交叉喷射燃油的区域内时,由于油和空气混合得不太好,因而燃烧不完全,结果在坯料的表面形成还原性的渗碳气氛,从而产生表面增碳的效果。

增碳使锻件的机械加工性能变坏,切削时易打刀。

3、过热

过热是指金属坯料的加热温度过高,或在规定的锻造与热处理温度范围内停留时间太长,或由于热效应使温升过高而引起的晶粒粗大现象。

碳钢(亚共析或过共析钢)过热之后往往出现魏氏组织。马氏体钢过热之后,往往出现晶内织构,工模具钢往往以一次碳化物角状化为特征判定过热组织。钛合金过热后,出现明显的β相晶界和平直细长的魏氏组织。合金钢过热后的断口会出现石状断口或条状断口。过热组织,由于晶粒粗大,将引起力学性能降低,尤其是冲击韧度。

一般过热的结构钢经过正常热处理(正火、淬火)之后,组织可以改善,性能也随之恢复,这种过热常被称之为不稳定过热;而合金结构钢的严重过热经一般的正火(包括高温正火)、退火或淬火处理后,过热组织不能完全消除,这种过热常被称之为稳定过热。

4、过烧

过烧是指金属坯料的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加热区停留时间过长,炉中的氧及其它氧化性气体渗透到金属晶粒间的空隙,并与铁、硫、碳等氧化,形成了易熔的氧化物的共晶体,破坏了晶粒间的联系,使材料的塑性急剧降低。过烧严重的金属,撤粗时轻轻一击就裂,拔长时将在过烧处出现横向裂纹。

过烧与过热没有严格的温度界线。一般以晶粒出现氧化及熔化为特征来判断过烧。对碳钢来说,过烧时晶界熔化、严重氧化工模具钢(高速钢、Cr12型钢等)过烧时,

晶界因熔化而出现鱼骨状莱氏体。铝合金过烧时出现晶界熔化三角区和复熔球等。锻件过烧后,往往无法挽救,只好报废。

5、加热裂纹

在加热截面尺寸大的大钢锭和导热性差的高合金钢和高温合金坯料时,如果低温阶段加热速度过快,则坯料因内外温差较大而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加之此时坯料由于温度低而塑性较差,若热应力的数值超过坯料的强度极限,就会产生由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的加热裂纹,使整个断面裂开。

㈢锻造工艺不当常产生的缺陷

1、大晶粒

大晶粒通常是由于始锻温度过高和变形程度不足、或终锻温度过高、或变形程度落人临界变形区引起的。铝合金变形程度过大,形成织构;高温合金变形温度过低,形成混合变形组织时也可能引起粗大晶粒

晶粒粗大将使锻件的塑性和韧性降低,疲劳性能明显下降。

2、晶粒不均匀

晶粒不均匀是指锻件某些部位的晶粒特别粗大,某些部位却较小。产生晶粒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坯料各处的变形不均匀使晶粒破碎程度不一,或局部区域的变形程度落人临界变形区,或高温合金局部加工硬化,或淬火加热时局部晶粒粗大。耐热钢及高温合金对晶粒不均匀特别敏感。晶粒不均匀将使锻件的持久性能、疲劳性能明显下降。

3、冷硬现象

变形时由于温度偏低或变形速度太快,以及锻后冷却过快,均可能使再结晶引起的软化跟不上变形引起的强化(硬化),从而使热锻后锻件内部仍部分保留冷变形组织。这种组织的存在提高了锻件的强度和硬度,但降低了塑性和韧性。严重的冷

硬现象可能引起锻裂。

4、裂纹

裂纹通常是锻造时存在较大的拉应力、切应力或附加拉应力引起的。裂纹发生的部位通常是在坯料应力最大、厚度最薄的部位。如果坯料表面和内部有微裂纹、或坯料内存在组织缺陷,或热加工温度不当使材料塑性降低,或变形速度过快、变形程度过大,超过材料允许的塑性指针等,则在撤粗、拔长、冲孔、扩孔、弯曲和挤压等工序中都可能产生裂

5、龟裂

龟裂是在锻件表面呈现较浅的龟状裂纹。在锻件成形中受拉应力的表面(例如,未充满的凸出部分或受弯曲的部分)最容易产生这种缺陷。引起龟裂的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①原材料合Cu、Sn等易熔元素过多。②高温长时间加热时,钢料表面有铜析出、表面晶粒粗大、脱碳、或经过多次加热的表面。③燃料含硫量过高,有硫渗人钢料表面。

6、飞边裂纹

飞边裂纹是模锻及切边时在分模面处产生的裂纹。飞边裂纹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在模锻操作中由于重击使金属强烈流动产生穿筋现象。②镁合金模锻件切边温度过低;铜合金模锻件切边温度过高。

7、分模面裂纹

分模面裂纹是指沿锻件分模面产生的裂纹。原材料非金属夹杂多,模锻时向分模面流动与集中或缩管残余在模锻时挤人飞边后常形成分模面裂纹。

8、折叠

折叠是金属变形过程中已氧化过的表层金属汇合到一起而形成的。它可以是由两股(或多股)金属对流汇合而形成;也可以是由一股金属的急速大量流动将邻近

部分的表层金属带着流动,两者汇合而形成的;也可以是由于变形金属发生弯曲、回流而形成;还可以是部分金属局部变形,被压人另一部分金属内而形成。折叠与原材料和坯料的形状、模具的设计、成形工序的安排、润滑情况及锻造的实际操作等有关。

折叠不仅减少了零件的承载面积,而且工作时由于此处的应力集中往往成为疲劳源。

9、局部充填不足

局部充填不足主要发生在筋肋、凸角、转角、圆角部位,尺寸不符合图样要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锻造温度低,金属流动性差;②设备吨位不够或锤击力不足;

③制坯模设计不合理,坯料体积或截面尺寸不合格;④模膛中堆积氧化皮或焊合变形金属。

10、欠压

欠压指垂直于分模面方向的尺寸普遍增大,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锻造温度低。

②设备吨位不足,锤击力不足或锤击次数不足。

11、错移

错移是锻件沿分模面的上半部相对于下半部产生位移。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滑块(锤头)与导轨之间的间隙过大;②锻模设计不合理,缺少消除错移力的锁口或导柱;③模具安装不良。

12、轴线弯曲

锻件轴线弯曲,与平面的几何位置有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锻件出模时不注意;②切边时受力不均;③锻件冷却时各部分降温速度不一;④清理与热处理不当。

㈣锻件缺陷的主要特征及产生原因

1、偏心

主要特征 :对多台阶齿轴锻件表现为各直径段中心不一致,对齿轮类锻件表现为内外孔中心偏移

产生原因 :①加热温度不匀②锻造工艺或操作不当③冲孔前冲子没放正

2、弯曲

主要特征 :齿轴锻件的中心线弯曲变形

产生原因 : ①锻造矫直不当②热处理操作不当③端面不平

主要特征 :圈类及饼类锻件端面变形

产生原因 :①锻造工艺或操作不当②热处理操作不当

3、折叠

主要特征 :在外观上与裂纹相似,实际上是金属流线产弯曲

产生原因 : ①砧子圆角不合适②送进量小于压下量

4、表面横向裂纹

主要特征 :横向较浅裂纹

产生原因 :①钢锭皮下气泡暴露于表面不能焊合②拔长时相对送进量过大

5、表面纵向裂纹

主要特征 :第一次拔长时或镦粗时出现的沿钢锭纵向出现的裂纹

产生原因 :①钢锭模内壁有缺陷,新钢锭模使用前热处理不当.②钢水浇铸操作不当③钢锭脱模后冷却不当④倒棱时压下量过大⑤表面龟裂

主要特征 :锻件表面出现龟甲状较浅裂纹

产生原因 :1.钢中铜、锡、砷、碳含量过高 2.始锻温度过高

6、内部裂纹

主要特征 :裂纹出现于锻件中心区域

产生原因 :1.加热未烧透,内部温度过低 2.在平砧上拔长圆形件3.V型砧角度过大

7、缩孔残余

主要特征 :在低被试片上呈不规则褶皱状缝隙,为深褐色或灰白色

产生原因 : 1.锭模设计不合理,浇铸过程控制不当 2.锻造时切头不足

8、过热、过烧与温度不均匀

加热温度过高或高温停留时间过长时易引起过热、过烧。过热使材料的塑性与冲击韧性显著降低。过烧时材料的晶界剧烈氧化或者熔化,完全失去变形能力。

当加热温度分布严重不均匀,表现为锻坯内外、正反面、沿长度温差过大,在锻造时引起不均变形,偏心锻造等缺陷,亦称欠热。

I过热

II过烧

图片(1)是钢锻坯过热组织,因加热温度太高引起的过热特征。试样用10%(体积分数)硝酸水溶液和10%(体积分数)硫酸水溶液腐蚀,金相显微镜(LM)观察,晶粒粗大,晶界呈黑色,基体灰白色,显示为过热特征。

图片(2)所示为轴承钢GCr15SiMn锻件过烧引起的裂纹,晶界上有熔化痕迹及低熔点剧相,裂纹沿晶界扩展。试样用4%(体积分数)硝酸酒精溶液侵蚀后呈黑色晶界,明显烧坏,锻坯过烧报废

采取措施 l)严格执行正确的加热规范; 2)注意装炉方式,防止局部加热;3)调准测温仪表,精心加热操作,控制炉温、炉气流动,防止不均匀加热。

9、疏松

主要特征 : 沿钢锭中心的疏松组织未锻合,多与非金属夹杂等并存

产生原因 :①锭型选择不当②锻造比不合适,变形方案不当③相对送给量过小

④工具形状不合适

10、白点

主要特征 : 白点是锻件在锻后冷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部缺陷。其形貌在横向低倍试片上为细发丝状锐角裂纹,断口为银白色斑点。照片⑶为Cr-Ni-Mo钢锻件纵向断口上的白点。其形状不规则,大小悬殊,最小长轴尺寸仅2mm,最大的为24mm

III Cr-Ni-Mo钢锻件纵向断口

上图片宏观断口上的白点形貌白点实质是一种脆性锐边裂纹,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是马氏体和珠光体钢中十分危险的缺陷。

白点成因是钢中氢在应力作用下向拉应力区富集,使钢产生所谓氢脆,发生脆性断裂,所以氢和附加应力联合作用是白点产生的原因。

防止白点的对策主要是:

1)降低钢中氢含量,如注意烘烤炉料,冶炼时充分沸腾,真空除气,炉外精炼脱气等。

2)采用消除白点的热处理,主要任务是扩散钢中氢,消除应力,如扩氢退火热处理等。

3)控制锻后冷却

11、非金属夹杂物

主要特征 : 在锻件内部呈被拉长状或已被破碎的金属夹杂物

产生原因 : 炼钢过程中的生成物或耐火材料沙子等落入钢液

12、组织性能不均匀

大型锻件因其尺寸大,工序多,周期长,工艺过程中不均匀,不稳定因素多,所以常常造成组织性能严重不均匀,以致在力学性能试验,金相组织检查和无损探伤时不能通过。由于钢锭中化学成分偏析,夹杂物聚集,各种孔隙性缺陷的影响;加热时温度变化缓慢,分布不均,内应力大,缺陷较多;高温长时间锻造,局部受力局部变形,塑流状况、压实程度、变形分布差别较大;冷却时扩散过程缓慢,组织转变复杂,附加应力大。以上诸因素都可能导致组织性能严重不均匀,质量不合格。

提高锻件均匀性的措施:

1)采用先进的冶铸技术,提高钢锭的冶金质量;

2)采用控制锻造,控制冷却技术,优化工艺过程,提高大锻件生产的技术经济水平。

(完整版)输电设备缺陷管理规定

输电设备缺陷管理规定 1 总则 1.1 为了加强公司输电设备的运行、检修管理,规范设备的缺陷定义与分类,及时跟踪并消除设备存在的缺陷,提高设备的健康运行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输电设备缺陷管理。 1.3 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本缺陷管理规度,确保设备缺陷实现闭环管理。 2 缺陷的定义及分类 2.1 缺陷 缺陷是指缺陷是指输电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在运行及备用时,出现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或设备健康水平的一切异常现象。保 2.2 设备缺陷的分类设备缺陷按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威胁程度和 设备健康状况 分为四类,即:I类设备缺陷、H类设备缺陷、川类设备缺陷陷、W类设备缺陷。 2.2.1 I类设备缺陷:指严重程度已经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随时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必须立即消除或安排检修,以及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的设备缺陷。 222 □类设备缺陷:指缺陷比较严重,在短期内虽不会使设备发生事故或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但需在近期内安排消除或消除前应加强监视、跟踪的设备缺陷。

223川类设备缺陷:指设备部件伤损或缺少应有的附属装置,近期对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影响不大的,需结合计划检修、临时停运或不需停电进行处理的设备缺陷,但该类缺陷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2.4 W类设备缺陷:指缺陷比较轻微,不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供电能力,且在较长时间(指一个小修周期内)不会有明显加剧或恶化的需安排停电处理的缺陷,该类缺陷经本单位批准可延期结合停电处理,但必须在设备的一个小修周期内完成。 2.3 对施工或设备制造等遗留的不符合国家和上级机关颁布的有关标准,现运行中无法进行更改和处理的,且不影响设备性能的缺陷,在采取了必要的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后,能确保其不影响人身、电网、设备安全的,报经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或总工程师确认签字,可不统计为缺陷。 3 缺陷管理职责分工 3 缺陷管理职责分工 3.1 设备缺陷由生产技术部归口管理管理,在生技和送电部均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设备缺陷管理人员。 3.2 线路巡视人员职责 3.2.1 凡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的输电设备缺陷,应及时记录到《输变电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缺陷管理”模块,并由班长组织分析,正确判断设备缺陷类型,提供初步处理意见。属I 类缺陷的立即用电话报告有关调度部门的值班人员及所属部门的领导。巡视人员应在当天内

锻件缺陷的主要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绪论 国家的装备制造能力的整体能力和发展水平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全球经济形势的竞争力与合作能力,决定着国家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过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锻造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锻造在机床、重型机械、矿山机械、石油机械、水电设备、汽车、航空航天、核能及军工产品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由于锻压生产具有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和改善制件的内部组织及机械性能等显著特点,因此采用锻压生产零件的制造方法在各行各业中所占的比例很大。随着精密成型、少无切削技术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锻压生产在工业、国防、航空航天以及其他各种装备制造业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锻件缺陷的主要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锻造在现代制造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锻造在机床、重型机械、矿山机械、石油机械、水电设备、汽车、航空、核能及军工产品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国家的装备制造能力的整体能力和发展水平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全球经济形势的竞争力与合作能力,决定着国家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过程。由于锻压生产具有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和改善制件的内部组织及机械性能等显著特点,因此采用锻压生产零件的制造方法在各行各业中所占的比例很大。随着精密成型、少无切削技术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锻压生产在工业、国防、航空航天以及其他各种装备制造业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一锻造概述 锻造 利用冲击力或静压力使加热后的坯料在锻压设备上、下砧之间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所需尺寸、形状和质量的锻件加工方法称为锻造。常用的锻造方法为自由锻、模锻及胎模锻。 自由锻 利用冲击力或静压力使经过加热的金属在锻压设备的上、下砧间向四周自由流动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锻件的加工方法称为自由锻。自由锻分为手工锻造和机器锻造两种。手工锻造只能生产小型锻件,机器锻造是自由锻 锻造特点 自由锻造所用工具和设备简单,通用性好,成本低。同铸造毛坯相比,自由锻消除了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使毛坯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锻件形状简单,操作灵活。 锻件和铸件相比锻件的优点 金属经过锻造加工后能改善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铸造组织经过锻造方法热加工变形后由于金属的变形和再结晶,使原来的粗大枝晶和柱状晶

变电所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编号:SM-ZD-59782 变电所设备缺陷管理制度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变电所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目的:为了保证变电所设备安全运行,及时消除设备缺陷。 二、职责:变电所长对所内设备缺陷的管理负责;当班值长对发现缺陷不及时、不汇报负责;值班员对未巡视出设备缺陷负责;段长、运行主任负责监督检查各所发现缺陷、督促班段处理;工程师负责缺陷的统计分析工作。 三、管理要求: 1. 变电所设备缺陷分为: 1) 危急缺陷:设备或建筑物发生了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须立即处理的缺陷,否则,随时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大面积停电、火灾等事故。 2) 严重缺陷:对人身或设备有严重威胁,暂时尚能坚持运行但需尽快处理的缺陷。 3) 一般缺陷:危急、严重缺陷以外的设备缺陷,指性质一般,情况较轻,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

架空输电线路缺陷管理办法(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架空输电线路缺陷管理办法(最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架空输电线路缺陷管理办法(最新版) 输电线路设备,是传送电能的重要通道。运行单位按有关规程对输电线路及设备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视和监护,及时发现线路缺陷,并组织人员及时消除,确保我局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为了线路缺陷或隐患不致遗漏,线路巡视责任人在现场将缺陷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分类,提供给相关部门和有关领导查阅处理,确保电网正常运行,特制立架空输电线路缺陷管理办法: 一、缺陷分类 输电线路设备超出设计和运行规范标准,就是输电线路的缺陷。设备缺陷分为线路本体、附属设施缺陷和外部缺陷三类,并按一般缺陷、重大缺陷、紧急缺陷三个级别进行管理。 设备本体缺陷:指组成线路本体的构件、附件、零部件,包括基础、杆塔、导地线、绝缘子、金具、接地装置等本身的缺陷。 附属设施缺陷:附加在线路本体上的各类标志牌、警告牌及各

种技术监测设备出现的缺陷。 外部隐患:指外部环境变化对线路安全运行已构成某种潜在性威胁的情况(如在保护区内新建房屋、植树竹、堆物、取土、线下施工车辆作业等对线路造成的影响)。 一般缺陷:指线路虽有缺陷,但在一定期间对线路的正常运行影响不大,此类缺陷应列入年、季度检修计划中加以消除。 重大缺陷:指缺陷对线路运行有严重威胁,短期内线路尚可维持运行。此类缺陷应在短时间内消除,消除前须加强监视。 紧急缺陷:指缺陷已危及到线路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线路事故的发生。此类缺陷必须尽快消除,或临时采取可以确保安全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随后彻底消除。 二、缺陷的管理 (一)缺陷处理的一般要求 1、一般缺陷:一经查到,如能立即消除,可不作为缺陷对待,如发现个别螺栓松动,当即已经用拧紧。如不能立即消除,应作为缺陷将其记录下来,并应填入缺陷记录中履行正常缺陷管理程序。

锻件缺陷分析报告

锻造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与锻件缺陷 锻件的缺陷包括表面缺陷和部缺陷。有的锻件缺陷会影响后续工序的加工质量,有的则严重影响锻件的性能,降低所制成品件的使用寿命,甚至危及安全。因此,为提高锻件质量,避免锻件缺陷的产生,应采取相应的工艺对策,同时还应加强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概要介绍三方面的问题:锻造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与锻件缺陷;锻件质量检验的容和方法;锻件质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一)锻造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锻造生产中,除了必须保证锻件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外,还必须满足零件在使用过程中所提出的性能要求,其中主要包括:强度指针、塑性指针、冲击韧度、疲劳强度、断裂韧度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等,对高温工作的零件,还有高温瞬时拉伸性能、持久性能、抗蠕变性能和热疲劳性能等。 锻造用的原材料是铸锭、轧材、挤材和锻坯。而轧材、挤材和锻坯分别是铸锭经轧制、挤压及锻造加工后形成的半成品。锻造生产中,采用合理的工艺和工艺参数,可以通过下列几方面来改善原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1)打碎柱状晶,改善宏观偏析,把铸态组织变为锻态组织,并在合适的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焊合部孔隙,提高材料的致密度; 2)铸锭经过锻造形成纤维组织,进一步通过轧制、挤压、模锻,使锻件得到合理的纤维方向分布; 3)控制晶粒的大小和均匀度; 4)改善第二相(例如:莱氏体钢中的合金碳化物)的分布; 5)使组织得到形变强化或形变——相变强化等。 由于上述组织的改善,使锻件的塑性、冲击韧度、疲劳强度及持久性能等也随之得到了提高,然后通过零件的最后热处理就能得到零件所要求的硬度、强度和塑性等良好的综合性能。 但是,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良或所采用的锻造工艺不合理,则可能产生锻件缺陷,包括表面缺陷、部缺陷或性能不合格等。 (二)原材料对锻件质量的影响 原材料的良好质量是保证锻件质量的先决条件,如原材料存在缺陷,将影响锻件的成形过程及锻件的最终质量。 如原材料的化学元素超出规定的围或杂质元素含量过高,对锻件的成形和质量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例如:S、B、Cu、Sn等元素易形成低熔点相,使锻件易出现热脆。为了获得本质细晶粒钢,钢中残余铝含量需控制在一定围,例如Al酸0.02%~0.04%(质量分数)。含量过少,起不到控制晶粒长大的作用,常易使锻件的本质晶粒度不合格;含铝量过多,压力加工时在形成纤维组织的条件下易形成木纹状断口、撕痕状断口等。又如,在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中,Ti、Si、Al、Mo的含量越多,则铁素体相越多,锻造时愈易形成带状裂纹,并使零件带有磁性。 如原材料存在缩管残余、皮下起泡、严重碳化物偏析、粗大的非金属夹杂物(夹渣)等缺陷,锻造时易使锻件产生裂纹。原材料的树枝状晶、严重疏松、非金属夹杂物、白点、氧化膜、偏析带及异金属混人等缺陷,易引起锻件性能下降。 原材料的表面裂纹、折叠、结疤、粗晶环等易造成锻件的表面裂纹。 (三)锻造工艺过程对锻件质量的影响 锻造工艺过程一般由以下工序组成,即下料、加热、成形、锻后冷却、酸洗及锻后热处理。锻造过程中如果工艺不当将可能产生一系列的锻件缺陷。 加热工艺包括装炉温度、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保温时间、炉气成分等。如果加热不当,例如加热温度过高和加热时间过长,将会引起脱碳、过热、过烧等缺陷。 对于断面尺寸大及导热性差、塑性低的坯料,若加热速度太快,保温时间太短,往往使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热应力,并使坯料发生开裂。 锻造成形工艺包括变形方式、变形程度、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应力状态、工模具的情兄和润滑条件等,如果成形工艺不当,将可能引起粗大晶粒、晶粒不均、各种裂纹、折叠。寒流、涡流、铸态组织残留等。 锻后冷却过程中,如果工艺不当可能引起冷却裂纹、白点、网状碳化物等。 (四)锻件组织对最终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及处理办法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及处理办法 第一条变压器和油浸电抗器 1、危急缺陷 (1)在正常负荷情况下,变压器和电抗器油温急剧上升至温度超过105℃,且还有上升趋势。 处理办法:首先比对现场温度表与后台远传温度显示是否一致,与绕温对比是否差距不大,用红外测温对比正常相与故障相温度是否一致,判断是温度表损坏还是油温的确上升。若是温度表损坏,结合停电更换温度表,若是油温上升,则应立即停电,对变压器和电抗器进行试验找出故障原因。 (2)变压器强迫油循环风冷却装置全停. 处理办法:退出冷却器全停跳闸压板,密切监视油温变化,检查风冷电源是否正常,检查各级空开是否正常,若在处理过程中油温不断上升,则应申请停电,防止变压器受损。 2、严重缺陷 (1)变压器任意一组冷却器故障退出。 处理办法:密切监视油温变化,手动投入辅助风冷电源,检查故障组风冷电源是否正常,检查各级空开是否正常,检查风冷电机是否正常。 3、一般缺陷 (1)变压器调压机构箱和冷却器控制箱内照明、加热器故障,各断子接头锈蚀,继电器、接触器、小开关等异常或故障,但能继续运行。 处理办法:更换相应配件。 第二条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测量仪表等二次设备 1、危急缺陷 (1)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或拒动。 处理办法:班组管理人员作为工作负责人,对故障装置进行整租试验检查,找出误动或拒动的原因,形成书面材料上交上级管理部门。 (2)各种控制电缆损坏(包括绝缘降低)、断线(包括二次回路断线)导致相应主设备不能运行。 处理办法:若能找出备用芯线,则用之,若无,则更换电缆。 (3)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含故障录波器)定值严重错误,不能运行。 处理办法:立即退出不能运行装置,联系省调方式处,出具新的合格定值后方可启用。 (4)按双重化配置的线路或元件保护(包括自动装置),其两套主保护均故障(故障告警或闭锁出口)。

电力公司设备缺陷管理办法

×××电力公司设备缺陷管理办法 1 总则 1.1 为了加强设备缺陷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证发、供、变、送、配电设备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根据州电力总公司关于检修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电力公司《输变电设备缺陷管理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 范围 2.1 本办法规定了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线路设备缺陷管理的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等。 2.2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发、变、送、配电设备、设施及其附属设备的缺陷管理。 3 缺陷分类 电网中使用的电力设备(简称设备)和建(构)筑物(简称设施)发生了异常,虽能继续使用但影响安全运行者称为有缺陷设备。缺陷分为紧急(危急)缺陷、重大缺陷、一般缺陷。 3.1 紧急缺陷:指严重威胁主设备安全运行及人身安全,或已造成出力降低和影响对外输送电力的重大缺陷。 3.2 重大缺陷:指暂不影响设备继续运行,但对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或人身安全有一定的威胁,继续发展亦将导致停止运行或损坏设备,需停运或降低出力才能消除的重要缺陷。 3.3 一般缺陷:指不需要停用主设备或降低出力就可以消除的设备缺陷及不影响主设备正常运行的一般缺陷。 4 缺陷管理 4.1 设备缺陷台帐的建立 4.1.1 在变电站运行班、发电厂水机班、锅炉班、汽机班、电气班、电力试验所、调度所通信、自动化、继电保护专业,试验所一、二次专业、线路工区线路维护班、供电所线路维护班、营业管理班建立《设备缺陷登记簿》。 4.1.2 在变电站、线路工区、发电厂、调度所、供电所建立所辖设备的《设备台帐》。 4.1.3 在变电站运行班、发电厂水机班、锅炉班、汽机班、电气班、电力试验所、调度所通信、自动化、继电保护专业,试验所一、二次专业、线路工区线路维护班、供电所线路维护班、营业管理班分别建立《设备缺陷统计台帐》。 4.1.4 《设备缺陷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输变电设备缺陷分类参考标准--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中设备缺陷的分类原则,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类。本参考根据供电系统常用电气设备运行状况中的缺陷进行整理。各公司可以根据所管辖设备的特点引用此附件,发电厂可以结合所管辖设备的特点,参照制定相应的设备缺陷分类实施细则。 目次 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3 1.1?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3? 1.2?断路器?4 1.3?隔离开关5? 1.4?母线?6 1.5?防雷设备7? 1.6?电力电缆7 1.7 控制电缆8 1.8 继电器8 1.9 表计9 1.10?电力电容器10? 1.11?电压、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10? 1.12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11? 1.13 直流设备12 1.14?土建部分13 1.15变电其它设备14

2 通讯、计算机、远动、消防系统分类标准14 2.1?通讯1?4 2.2 计算机系统1?6 2.3远动部分16 2.4?消防系统173 电力线路设备缺陷分类标准18 3.1?导线及架空地线18 3.2?绝缘子及金具19? 3.3 杆塔20? 3.4?横担20 3.5 拉线2?1 3.6 柱上开关21 3.7?配电变压器及令克2?2 3.8 避雷器22 3.9 接地装置2?3 3.10?线路电力电缆23 ?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1.1 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 1.1.1紧急缺陷 1.1.1.1绝缘油不合格或呈酸性、水份严重超标、气相色谱分析重要指标超标或有明显

输电线路缺陷分类

附录E(资料性附录)输电线路缺陷分类 E1架空线路紧急缺陷 E1.1防护区 1.江河泛滥、山洪、泥石流、杆塔被淹。 2.森林起火。 3.威胁线路安全的工程设施(如高大机械及可移动的设施)。 4.导线与弱电线路、电力线路交叉或接近的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1规定数值的80%。 5.导线对树木的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2规定数值的80%。 6.导线对建筑物的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3规定数值的80%。 7.导线对地距离小于重大缺陷表4规定数值的80%。 8.防护区内有严重污染源,绝缘爬距不够,有可能造成线路污闪。 E1.2基础 1.基础受洪水冲刷或淹没,致使基础外露,出现不稳定现象或已经倾斜。 2.杆塔基础或拉线基础已经明显上拔或沉陷,并有发展趋势。 3.杆塔或拉线基础移位。 4.基础受到严重的外力破坏。 E1.3杆塔 1.杆塔上悬挂有可能造成接地短路的铁丝、绳线或其它异物。 2.缺塔材11根及以上。 3.水泥杆焊口断裂。 4.杆塔倾斜严重,倾斜值超过重大缺陷表5规定要求。 E1.4导线与地线 1.导地线断股、损伤到需切断重接的程度,超过重大缺陷表6规定数值。 2.导线上挂有较长的铁丝、绳线或其它异物,并随时有可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 3.导线连接器过热、烧伤。 E1.5绝缘子 1.绝缘子串每串中零值、低值、劣化、破损、裂纹或烧伤的绝缘子数量超过重大缺陷表7规定数值。 2.绝缘子串上挂有异物,极易造成接地。 3.针式绝缘子、瓷横担绑线松动、断脱、烧伤。 E1.6金具

1.交叉跨越处导线线夹未就位、未固定。 2.张力金具严重锈蚀、断裂、变形或缺件,并随时有可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 E1.7拉线 3.拉线或拉线下把被破坏(或被盗)。 4.拉线断股达7股断2股,19股断3股者,损伤截面超过表6规定者。 E2架空线路重大缺陷 E2.1防护区 1.在杆塔、拉线基础周围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 2.利用杆塔拉线作起重牵引地锚。 3.在杆塔内或杆塔与拉线之间修建车道。 4.在杆塔、拉线基础周围5~10m的区域内取土、打桩、钻探、开挖。 5.杆塔上方有危石,滚落时可能伤害基础或铁塔。 6.线路附近有影响线路运行安全的采石场或采矿厂。 7.防护区内未经供电部门批准进行建筑施工。 8.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栅架、招牌、天线等。 9.防护区内进行爆破作业。 10.换算到+40℃时,导线与弱电线路、电力线路交叉或接近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表1的基本要求。 表1 导线与弱电线路、电力线路交叉或接近的最小垂直距离 l) 在最大风偏、最大弧垂时,导线与树木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小于表2所列数值。 表2 最大风偏、最大弧垂时,导线与树木的最小安全距离 2) 导线在最大弧垂、最大风偏时与建筑物的最小安全距离小于表3数值。 表3 导线在最大弧垂、最大风偏时与建筑物的最小安全距离

铸件常见缺陷和处理

铸件常见缺陷、修补及检验 一、常见缺陷 1.缺陷的分类 铸件常见缺陷分为孔眼、裂纹、表面缺陷、形状及尺寸和重量不合格、成份及组织和性能不合格五大类。(注:主要介绍铸钢件容易造成裂纹的缺陷) 1.1孔眼类缺陷 孔眼类缺陷包括气孔、缩孔、缩松、渣眼、砂眼、铁豆。 1.1.1气孔:别名气眼,气泡、由气体原因造成的孔洞。 铸件气孔的特征是:一般是园形或不规则的孔眼,孔眼内表面光滑,颜色为白色或带一层旧暗色。(如照片) 气孔 照片1 产生的原因是:来源于气体,炉料潮湿或绣蚀、表面不干净、炉气中水蒸气等气体、炉体及浇包等修后未烘干、型腔内的气体、浇注系统不当,浇铸时卷入气体、铸型或泥芯透气性差等。 1.1.2缩孔 缩孔别名缩眼,由收缩造成的孔洞。

缩孔的特征是: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不平、晶粒粗大。 产生的原因是:金属在液体及凝固期间产生收缩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浇铸系统不适当,冷铁的大小、数量、位置不符实际、铁水化学成份不符合要求,如含磷过高等。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过快等。 1.1.3缩松 缩松别名疏松、针孔蜂窝、由收缩耐造成的小而多的孔洞。 缩松的特征是:微小而不连贯的孔,晶粒粗大、各晶粒间存在明显的网状孔眼,水压试验时渗水。(如照片2) 缩松 照片2 产生的原因同以上缩孔。

1.1.4渣眼 渣眼别名夹渣、包渣、脏眼、铁水温度不高、浇注挡渣不当造成。 渣眼的特征是:孔眼形状不规则,不光滑、里面全部或局部充塞着渣。(如照片3) 渣眼 照片3 产生的原因是:铁水纯净度差、除渣不净、浇注时挡渣不好,浇注系统挡渣作用差、浇注时浇口未充满或断流。 1.1.5砂眼 砂眼是夹着砂子的砂眼。 砂眼的特征是:孔眼不规则,孔眼内充塞着型砂或芯砂。 产生的原因是:合箱时型砂损坏脱落,型腔内的散砂或砂块未清除干净、型砂紧实度差、浇注时冲坏型芯、浇注系统设计不当、型芯表面涂料不好等。 1.1.6铁豆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输变电设备缺陷分类参考标准--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标准中设备缺陷的分类原则,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类。本参考根据供电系统常用电气设备运行状况中的缺陷进行整理。各公司可以根据所管辖设备的特点引用此附件,发电厂可以结合所管辖设备的特点,参照制定相应的设备缺陷分类实施细则。 目次 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3 1.1 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 3 1.2 断路器 5 1.3 隔离开关7 1.4 母线9 1.5 防雷设备10 1.6 电力电缆11 1.7 控制电缆12 1.8 继电器12 1.9 表计13 1.10 电力电容器15 1.11 电压、电流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16 1.12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17 1.13 直流设备20 1.14 土建部分22 1.15 变电其它设备23

2 通讯、计算机、远动、消防系统分类标准24 2.1 通讯24 2.2 计算机系统25 2.3 远动部分26 2.4 消防系统27 3 电力线路设备缺陷分类标准29 3.1 导线及架空地线29 3.2 绝缘子及金具30 3.3 杆塔32 3.4 横担33 3.5 拉线34 3.6 柱上开关35 3.7 配电变压器及令克35 3.8 避雷器36 3.9 接地装置37 3.10 线路电力电缆37

1 变电站设备缺陷分类标准 1.1 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 1.1.1紧急缺陷 1.1.1.1绝缘油不合格或呈酸性、水份严重超标、气相色谱分析重要指标超标或有明显隐患,油中烃类、氢气产气速率超过10%/月或0.25ml/h(开放式)和0.5ml/h(密封式); 1.1.1.2内部有异常响声,套管严重破损、裂纹、有严重放电声,套管漏油,油位超过下限,密封失效,套管tanδ明显增长且超标,电容量与出厂值差别超出±5%; 1.1.1.3引线或桩头过热发红(超过95℃); 1.1.1.4电气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不合格; 1.1.1.5测温装置全部损坏或失灵(220千伏及以上的油温温度计); 1.1.1.6压力释放阀误动; 1.1.1.7主变压器强油循环冷却器全停或失灵一半以上,影响出力或威胁安全运行;1.1.1.8潜油泵及油流继电器失灵; 1.1.1.9本体漏油严重或大量喷油,油面低到—30℃油面线以下、油枕看不见油位;1.1.1.10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动作异常,极限位置不能闭锁,操作卡阻或跳档,滑档、指示动作不可靠,接触电阻不符合要求; 1.1.1.11气体继电器内有气、漏油; 1.1.1.12安全口隔膜或玻璃破碎 1.1.1.13铁芯或外壳接地不良,接地电流不合格,串接电阻后仍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并有发展的趋势; 1.1.1.14电抗器混凝土支柱有裂纹、支持瓷瓶有损伤;

铸造(铸铁)缺陷种类

铸造(铸铁)缺陷种类 铸铁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铸造缺陷,其典型种类有:裂纹、缩孔、缩松、气孔及夹渣。 ——裂纹 铸铁件冷裂纹的外形呈连续的直线状或圆滑曲线,而且常常是穿过晶粒而不是沿晶界断裂。冷裂纹断口干净,具有金属光泽或呈轻微的氧化色。冷裂纹是铸铁件已处于较低温度下在弹性状态时,铸造应力超过铸铁的强度极限而产生的。冷裂纹往往出现在铸铁件受拉伸的部位,特别是有应力集中的地方。 ——缩松 球墨铸铁与灰铸铁相比,因它倾向于“糊状凝固方式”,因而在铸件断面上有较宽的凝固区域,形成坚固外壳的时间较长;相当一部分石墨球是在奥氏体外壳包围下成长,石墨成长时的膨胀力很容易通过奥氏体壳的接触而传递到铸件外壳,从而表现出远比灰铸铁要大的共晶石墨化膨胀力;由于球化处理时加入了镁和稀土元素,增加了铸铁的白口化倾向;同时其共晶团的尺寸比灰铸铁细小得多,所以共晶团之间细小的间隙很难得到铁液的充分补缩。上述这些特点,在生产实际中使球墨铸铁件常常表现出有较大的外形尺寸胀大以及产生缩松的倾向。 ——气孔 铸铁件中存在两类气孔:一类是析出性气孔,另一类是反应性气孔。 铸铁件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温度降低,溶解的气体处于饱和状态,气体以气泡形态逐渐向铁液表面扩散,最终脱离吸附状态,但在实际生产条件下,铁液在铸型内降温较快,气泡上浮困难,或铸件表面已凝固,气泡来不及排除而造成气孔。这一类气孔称为析出性气孔。析出性气孔一般在铸件最后凝固处,冒口附近较多。 铁液与铸型之间或铁液内部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孔称为反应性气孔,它们常分布在铸铁件表面皮下1-3mm处,所以通称皮下气孔。 ——非金属夹杂物 铸铁在熔炼和铸造过程中,各种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各种化合物,以及铁液与外界物质,如金属炉料表面的砂粒、锈蚀、炉衬、浇包衬等接触后发生的相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与对策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 1、欠铸(浇不足、轮廓不清、边角残缺): 形成原因: (1)铝液流动性不强,液中含气量高,氧化皮较多。 (2)浇铸系统不良原因。内浇口截面太小。 (3)排气条件不良原因。排气不畅,涂料过多,模温过高导致型腔内气压高使气体不易排出。 防止办法: (1)提高铝液流动性,尤其是精炼和扒渣。适当提高浇温和模温。提高浇铸速度。改进铸件结构,调整厚度余量,设辅助筋通道等。 (2)增大内浇口截面积。 (3)改善排气条件,增设液流槽和排气线,深凹型腔处开设排气塞。使涂料薄而均匀,并待干燥后再合模。 2、裂纹: 特征:毛坯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裂缝,呈不规则线状,有穿透和不穿透二种,在外力作用下呈发展趋势。冷、热裂的区别:冷裂缝处金属未被氧化,热裂缝处被氧化。 形成原因: (1)铸件结构欠合理,收缩受阻铸造圆角太小。 (2)顶出装置发生偏斜,受力不匀。

(3)模温过低或过高,严重拉伤而开裂。 (4)合金中有害元素超标,伸长率下降。 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减小壁厚差,增大圆角和圆弧R,设置工艺筋使截面变化平缓。 (2)修正模具。 (3)调整模温到工作温度,去除倒斜度和不平整现象,避免拉裂。 (4)控制好铝涂成份,成其是有害元素成份。 3、冷隔: 特征:液流对接或搭接处有痕迹,其交接边缘圆滑,在外力作用下有继续发展趋势。 形成原因: (1)液流流动性差。 (2)液流分股填充融合不良或流程太长。 (3)填充温充太低或排气不良。 (4)充型压力不足。 防止方法: (1)适当提高铝液温度和模具温度,检查调整合金成份。(2)使充填充分,合理布置溢流槽。 (3)提高浇铸速度,改善排气。 (4)增大充型压力。

变电设备缺陷的定义和分类

变电设备缺陷的定义和分类 5.1变电设备缺陷的定义 变电设备缺陷是指设备在运用中发生异常,虽能继续使用,但影响安全、经济运行。 5.2变电设备缺陷的分类 变电设备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个等级。 5.2.1紧急缺陷(Ⅰ类缺陷) 指对人身或设备有严重威胁,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事故的缺陷。主要有; 运行中设备大量漏油,从油位指示器上看不到油位者。 设备在运行中有较大放电声或发出爆破等异音者。 设备闪络放电有可能造成短路、接地者。 设备温度上升很快,坚持运行有危险者。 断路器及刀闸断不开、合不上影响停、送电者。 设备接头或线夹过热,达到90℃及以上者。 断路器掉闸次数已满或掉闸后不修不能送电者。 断路器失压、泄气、不储能或发闭锁信号者。 断路器油泵频繁打压,间隔时间在四分钟以内或打压不停止者。 SF6断路器气体压力超过(0.4Mpa±0.009)(0.6Mpa±0.015)的允许值者。 真空断路器的真空泡雾化、氧化、裂纹、发红或失去光泽者。 强油通风冷却器停役个数达三分之二及以上,且油温达75℃以上者。 主变、互感器、电容器、避雷器、电抗器、消弧器等的套管或电缆溢胶、淌油、冒烟发出臭味或瓷质部分纵向裂纹达总长度20%者。

电压互感器短路、失压断线;电流互感器开路或内部声较大者。 直流消失、直流系统发生金属性接地短路或两套整流器全部不能工作。经运行人员处理不了者。 设备仅有的一套主保护出现异常;或者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退出运行,开关将不能正确动作跳、合闸者。 差动保护交流回路断线或不平衡电流超标。 母差保护的位置指示灯不亮或指示错误。 电缆沟积水,影响设备安全运行者。 中央信号装置不发信或不正确发信者。 通讯设备故障、中断者。 操作电源不可靠或能源不足者。 重要的遥测、遥信量不正确;遥控、遥调失灵。 因外力使电气设备或者设备基础、厂房、院墙发生倾斜、下沉、裂纹、倒塌并危及安全者。厂房漏雨,水滴在电气设备上,将引发事故者。 设备的运行状态出现厂家说明书所规定的禁止、不得、不准等现象或状。均按一类缺陷管理。设备的绝缘、温升、强度等技术数据超过极限值。 小动物或者飘浮物附着到电器设备上,将引发事故者。 5.2.2重大缺陷(又称二类缺陷) 指对安全、经济运行影响较大,只能坚持短期运行,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紧急缺陷或导致事故者。 断路器容量不足。 断路器打压超时或者油泵打压次数每天超过两次。

锻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锻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2007/07/05 10:58) 锻件的缺陷很多,产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有锻造工艺不良造成的,有原材料的原因,有模具设计不合理所致等等。尤其是少无切削加工的精密锻件,更是难以做到完全控制。 1.大晶粒 大晶粒通常是由于始锻温度过高和变形程度不足、或终锻温度过高、或变形程度落人临界变形区引起的。铝合金变形程度过大,形成织构;高温合金变形温度过低,形成混合变形组织时也可能引起粗大晶粒,晶粒粗大将使锻件的塑性和韧性降低,疲劳性能明显下降。 2.晶粒不均匀 晶粒不均匀是指锻件某些部位的晶粒特别粗大,某些部位却较小。产生晶粒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坯料各处的变形不均匀使晶粒破碎程度不一,或局部区域的变形程度落人临界变形区,或高温合金局部加工硬化,或淬火加热时局部晶粒粗大。耐热钢及高温合金对晶粒不均匀特别敏感。晶粒不均匀将使锻件的持久性能、疲劳性能明显下降。 3.冷硬现象 变形时由于温度偏低或变形速度太快,以及锻后冷却过快,均可能使再结晶引起的软化跟不上变形引起的强化(硬化),从而使热锻后锻件内部仍部分保留冷变形组织。这种组织的存在提高了锻件的强度和硬度,但降低了塑性和韧性。严重的冷硬现象可能引起锻裂。

4.裂纹 裂纹通常是锻造时存在较大的拉应力、切应力或附加拉应力引起的。裂纹发生的部位通常是在坯料应力最大、厚度最薄的部位。如果坯料表面和内部有微裂纹、或坯料内存在组织缺陷,或热加工温度不当使材料塑性降低,或变形速度过快、变形程度过大,超过材料允许的塑性指针等,则在镦粗、拔长、冲孔、扩孔、弯曲和挤压等工序中都可能产生裂纹。 5.龟裂 龟裂是在锻件表面呈现较浅的龟状裂纹。在锻件成形中受拉应力的表面(例如,未充满的凸出部分或受弯曲的部分)最容易产生这种缺陷。引起龟裂的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①原材料合Cu、Sn等易熔元素过多。②高温长时间加热时,钢料表面有铜析出、表面晶粒粗大、脱碳、或经过多次加热的表面。③燃料含硫量过高,有硫渗人钢料表面。 6.飞边裂纹 飞边裂纹是模锻及切边时在分模面处产生的裂纹。飞边裂纹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在模锻操作中由于重击使金属强烈流动产生穿筋现象。②镁合金模锻件切边温度过低;铜合金模锻件切边温度过高。 7.分模面裂纹 分模面裂纹是指沿锻件分模面产生的裂纹。原材料非金属夹杂多,模锻时向分模面流动与集中或缩管残余在模锻时挤人飞边后常形成分模面裂纹。 8.折叠 折叠是金属变形过程中已氧化过的表层金属汇合到一起而形成的。它可以是由两股(或多股)金属对流汇合而形成;也可以是由一股金属的急速大量流动将邻近部分的表层金属带着流动,两者汇合而形成的;也可以是由于变形金属发生弯曲、回流而形成;还可以是部分金属局部变形,被压人另一部分金属内而形成。折叠与原材料和坯料的形状、模具的设计、成形工序的安排、润滑情况及锻造的实际操作等有关。折叠不仅减少了零件的承载面积,而且工作时由于此处的应力集中往往成为疲劳源。 9.穿流 穿流是流线分布不当的一种形式。在穿流区,原先成一定角度分布的流线汇合在一起形成穿流,并可能使穿流区内、外的晶粒大小相差较为悬殊。穿流产生的原因与折叠相似,是由两股金属或一股金属带着另一股金属汇流而形成

电力设备缺陷的分类标准

电力设备缺陷的分类标准 1、紧急缺陷 1.1变电部分 设备接头发热烧红、变色。 设备瓷件有明显裂缝。 设备内部有明显的放电声或异音。 设备的绝缘、温升等技术参数超过极限值。 主设备与地网没有可靠连接。 外绝缘有严重放电现象。 高、低压室、开关柜防小动物措施失效。 1.1.1变压器 冷却装置故障严重,影响出力或威胁安全运行。 分接开关操作卡阻或跳档。 铁芯接地电流不合格,串接电阻后仍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并有发展的趋势。 本体漏油严重或大量喷油。 套管漏油,套管油位超过下限,密封失效。 主变油箱进水。 潜油泵损坏,金属物可能进入油箱。 电气及油试验结果严重超标。 1.1.2高压断路器 操动机构有卡涩,运行中有拒合、拒分或误合、误分的现象,储能元件损坏,液(气)压机构的压力超出闭锁限额,油开关严重漏油或大量喷油,不能保

证安全运行者; 开关短路开断电流不能满足运行要求,又无保证安全运行的措施,额定电流小于负荷电流者。 SF6开关设备的SF6气体质量不合格,或有严重漏气,其压力低于制造厂规定的下限。 真空开关的真空泡有裂纹或严重漏气者。 真空开关的真空泡失去光泽、发红。 液(气)压机构油(气)泵频繁启动,打压间隔时间小于10分钟,连续5次及以 上者。 断路器辅助接点、液(气)压闭锁接点失灵。 断路器绝缘拉杆脱落。 1.1.3 刀闸、母线 瓷件有破裂,刀闸触头铸铝件部分有裂纹。 刀闸严重锈蚀,以致操作卡阻,不能正常停送电。 母线一串绝缘子串上零值或破损瓷瓶片数110kV 3片、220kV 4片、500kV 4片及以上者。 1.1.4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 漏(气)油严重或大量喷油。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失压、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本体滴油。 阻波器拉杆脱落。

铸件缺陷分类

铸件缺陷分类 一、GB5611—1998《铸造名词术语》对铸件缺陷分类的规定: 1、多肉类缺陷; 2、孔洞类缺陷; 3、裂纹、冷隔类缺陷; 4、表面缺陷; 5、残缺类缺陷; 6、形状及重量误差类缺陷; 7、夹杂类缺陷; 8、性能、成分、组织不合格。 二、铸造缺陷术语(72项) 1、多肉类缺陷(8项) 1.1飞翅(飞边) 1.2毛刺 1.3抬型(抬箱) 1.4胀砂 1.5冲砂 1.6掉砂 1.7粘模多肉 1.8外渗物(外渗豆) 2、孔洞类缺陷(9项) 2.1气孔

2.2针孔 2.3表面针孔 2.4皮下气孔 2.5 缩孔 2.6 缩松 2.7 疏松 2.8渗漏 2.9呛火 3、裂纹、冷隔类缺陷(9项)3.1 冷裂 3.2 热裂 3.3 缩裂[收缩裂纹] 3.4 热处理裂纹 3.5网状裂纹[龟裂] 3.6 白点(发裂) 3.7 冷隔 3.8 浇注断流 3.9重皮 4、表面缺陷(14项) 4.1 鼠尾 4.2 沟槽 4.3 夹砂结疤(夹砂)

4.4涂料结疤 4.5 机械粘砂(渗透粘砂) 4.6 化学粘砂(烧结粘砂) 4.7 表面粗糙 4.8粘形 4.9龟裂[网状裂纹]、 4.10流痕[水纹] 4.11印痕 4.12皱皮 4.13 缩陷 4.14拉伤 5、残缺类缺陷(6项) 5.1 浇不到(浇不足) 5.2 未浇满 5.3 炮火 5.4损伤(机械损伤) 5.5型漏(漏箱) 5.6漏空 6、形状及重量误差类缺陷(6项)6.1 拉长 6.2 超重 6.3 变形

6.4 错型(错箱) 6.5 错芯 6.6 偏芯(漂芯) 7、夹杂类缺陷(9项) 7.1 夹杂物 7.2 冷豆 7.3 内渗物(内渗豆) 7.4 渣气孔 7.5 砂眼 8、性能、成分、组织不合格(11项)8.1 亮皮 8.2 菜花头 8.3 石墨漂浮 8.4 石墨集结 8.5 组织粗大 8.6 偏析 8.7 硬点 8.8 反白口 8.9 球化不良 8.10 球化衰退 8.11 脱碳

大型锻件中常见的缺陷与对策

大型锻件中常见的缺陷与对策 大型锻件中的缺陷,从性质上分为化学成分、组织性能不合格,第二相析出,类孔隙性缺陷和裂纹五大类。从缺陷的产生方面可分为,在冶炼、出钢、注锭、脱模冷却或热送过程中产生的原材料缺陷及在加热、锻压、锻后冷却和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锻件缺陷两大类。 大型锻造中,由于锻件截面尺寸大,加热、冷却时,温度的变化和分布不均匀性大,锻压变形时,金属塑性流动差别大,加上钢锭大冶金缺陷多,因而容易形成一些不同于中小型锻造的缺陷。如严重偏析和疏松,密集性夹杂物,发达的柱状晶及粗大不均匀结晶,敏感开裂与白点倾向,晶粒遗传性与回火脆性,组织性能的严重不均匀性,形状尺寸超差等等。 大型锻件中常见的主要缺陷有; 1.偏析 钢中化学成分与杂质分布的不均匀现象,称为偏析。一般将高于平均成分者,称为正偏析,低于平均成分者,称为负偏析。尚有宏观偏析,如区域偏析与微观偏析,如枝晶偏析,晶间偏析之分。 大锻件中的偏析与钢锭偏析密切相关,而钢锭偏析程度又与钢种、锭型、冶炼质量及浇注条件等有关。合金元素、杂质含量、钢中气体均加剧偏析的发展。钢锭愈大,浇注温度愈高,浇注速度愈快,偏析程度愈严重。 (1)区域偏析 它属于宏观偏析,是由钢液在凝固过程中选择结晶,溶解度变化和比重差异引起的。如钢中气体在上浮过程中带动富集杂质的钢液上升的条状轨迹,形成须状∧形偏析。顶部先结晶的晶体和高熔点的杂质下沉,仿佛结晶雨下落形成的轴心∨形偏析。沉淀于锭底形成负偏析沉积锥。最后凝固上部区域,碳、硫、磷等偏析元素富集,成为缺陷较多的正偏析区。 图片6-1为我国解剖的55t34CrMolA钢锭纵剖面硫印低倍图片及区域偏析示意图。 图片6-1 钢锭区域偏析硫印示意图 ①“∧”型偏析带②“∨”型偏析带③负偏析区 防止区域偏析的对策是: 1)降低钢中硫、磷等偏析元素和气体的含量,如采用炉外精炼,真空碳脱氧(VCD)处理及锭底吹氩工艺。 2)采用多炉合浇、冒口补浇、振动浇注及发热绝热冒口,增强冒口补缩能力等措施。 3)严格控制注温与注速,采用短粗锭型,改善结晶条件。 在锻件横向低倍试片上,呈现与锭型轮廓相对应的框形特征,亦称框形偏析。图片6-2是30CrMnSiNiA钢制模锻件低倍试片上显示的锭型偏析。因锭中偏析带在变形时,沿分模面扩展而呈现为框形。偏析带由小孔隙及富集元素构成,对锻件组织性能的均匀性有不良的影响。 电渣重熔以其纯净度高、结晶结构合理,成为生产重要大锻件钢坯的方法,但是如果在重熔过程中电流、电压不稳定,则会形成波纹状偏析。当电流、电压增高时,钢液过热,结晶速度减缓,钢液中的溶质元素在结晶前沿偏聚形成富集带;当电流、电压减小时,熔质元素偏聚程度减小,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便形成了波纹状的偏析条带,如图片6-3所示。

供电有限公司设备缺陷分类定级参考标准

**供电有限公司设备缺陷分类 定级参考标准 紧急缺陷:设备或设施发生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随时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大面积停电、火灾等事故者。 重大缺陷:对人身、电网和设备有严重威胁,尚能坚持运行,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造成事故者。 一般缺陷:短时之内不会劣化为重大缺陷、紧急缺陷,对运行虽有影响但尚能坚持运行者。 一、变电一次设备 (一)变电部分 紧急缺陷: 1. 设备瓷件有明显裂缝。 2. 设备内部有明显的放电声或异常声响。 3. 主设备与地网连接线断裂。 4. 外绝缘有严重放电现象。 5. 设备接头发热严重、变红、变色。 重大缺陷: 1. 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设备试验超周期且无相应的批准手续。

2. 高、低压室、开关柜防小动物措施失效。 3.电气及油预试结果超标。 4.不能按铭牌运行且无批准手续。 5.带电设备之间或对地距离小于规程规定未采取措施。 6.外绝缘爬距不满足污区要求。 7. 基础下沉。 8. 设备接头发热。 一般缺陷: 1. 设备接头温度超过同类运行设备的温度。 (二)主变压器(消弧线圈、接地变、站用变、电抗器参照执行) 紧急缺陷: 1.绝缘油色谱试验重要指标超标。 2. 油中烃类、氢气产气速率超过10%/月。 3. 电气预防性试验主要项目不合格。 4. 套管破损、裂纹,并有严重放电声。 5. 测温装置全部损坏或失灵。 6. 主变压器强油循环冷却器全停。 7. 油浸变压器油位异常。 8. 有载调压开关动作异常,极限位置不能闭锁。 9. 内部有异常响声。 10. 铁芯接地电流超过规定,串接电阻后仍不能满足运行要

求,并有发展趋势。 11. 铁芯或外壳接地不良。 12. 压力释放器动作。 13. 变压器本体大量漏油。 14. 110kV以上套管渗油严重造成油位过低。 15. 主变油箱进水。 16. 潜油泵损坏,金属物可能进入油箱。 重大缺陷: 1. 引线桩头螺丝松动连接处发热。 2. 绝缘油化学、电气性能不良,气相色谱数据指示可能有潜伏故障。 3. 温度指示不准确,超温信号异常(失灵)。 4. 基础下沉。 5. 冷却设备不全,尚不影响出力。 6. 油位指示与温度监视线不对应。 7. 达不到铭牌或上级批准的出力,温升及上层油温超过容许的数值。 8. 本体漏油(五分钟内有油珠垂滴)。 9. 铁芯多点接地致使接地电流超标。 10. 三卷变压器有一侧开路运行时未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 11. 变压器绕组严重变形。 12. 变压器局部放电严重超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