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碱和酸碱反应

常见的碱和酸碱反应

常见的碱和酸碱反应
常见的碱和酸碱反应

常见的碱和酸碱反应

一、碱:

1.碱的涵义: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

化合物,如Ca(OH)2 ,NaOH等

2.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碱溶液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碱的PH值大于7.PH大于七的不一定都是碱;

比如

4.碱的通性:

a:碱和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2SO4 ==

Ca(OH)2+2HNO3==

b: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a(OH)2+CO2==

NaOH+CO2==

c:碱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注意:两种反应物必须是溶液,生成物必须要有一种是难溶的。如:

NaOH+CuSO4==

NaOH+FeCl3==

Ca(OH)2+Na2CO3==

二、酸性氧化物

(1)概念: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iO2、SO3、Mn2O7等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2)注意:①酸性氧化物包括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和少数金属氧化物(如Mn2O7),可见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少数非金属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如CO、H2O等。

②酸性氧化物多数能溶于水,

跟水化合生成酸,也有少数酸性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反应化合生成酸,如SiO2。

三、几种重要的碱

几种常见的碱

物质

性质、用途氢氧化钠

(化学式

NaOH)

俗名:火碱、

烧碱、苛性钠

氢氧化钙

化学式Ca(OH)2

俗名:熟石灰、

消石灰

物理性质观察颜

色、状态

白色固体白色粉末放在表

面皿上

一会儿

有潮解现象无潮解现象

各取少

量加入

有水的

试管中,

并用手

摸试管

外壁,并

观察溶

解情况

极易溶于水

放热

微溶于水

无明显放热现

腐蚀性有强腐蚀性有强腐蚀性

化学性质分别滴

入紫色

石蕊试

液或无

色的酚

酞试液,

观察

石蕊变蓝

酚酞变红

石蕊变蓝

酚酞变红

通入

CO2后

观察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

反应式反应式

CuSO4

溶液中

滴入

NaOH,

在石灰

水中滴

Na2CO3

溶液

现象:

生成蓝色沉淀

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

反应式反应式

用途

(1)制造肥皂

(2)精炼石油

(3)造纸(4)

纺织(5)吸湿

改良土壤

性,还可用做

碱性干燥剂,

用来干燥气

体。

思考:氢氧化钠可以干燥哪些气体,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氧气,二氧化硫?

氢氧化钠

a白色固体,能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氢氧化钠可做干燥剂。

b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热。

c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

d有强烈的腐蚀性,不可接触皮肤。

氢氧化钙

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可由生石灰(即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得,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农业上常用氢氧化钙中和酸性土壤,也用它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CuSO4+Ca(OH)2==CaSO4+Cu(OH)2日常生活中的三合土、石灰浆的主要成分都是熟石灰。另外氢氧化钙的澄清水溶液常用于实验室

检验二氧化碳。方程式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下降。

氢氧化钙的制取:CaO+H2O=Ca(OH)2

注意:用熟石灰制取水溶液:加蒸馏水,不断搅拌得乳状悬浊液、静置、上层清液即为氢氧化钙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氢氧化钾

溶于水、乙醇,微溶于醚,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易溶于酒精和甘油。熔点360.4℃。

其化学性质类似氢氧化钠(烧碱),水溶液呈无色、有强碱性,能破坏细胞组织。用作化工生产的原料,也用于医药、染料、轻工等工业。

氢氧化铜

蓝色或蓝绿色凝胶或淡蓝色结晶粉末,难溶于水,溶于酸、氨水,受热至60-80℃变暗,温度再高分解为黑色氧化铜和水。用作分析试剂,还用于医药、农药等。可作为催化剂、媒染剂、颜料、饲料添加剂、纸张染色剂灯等。

氢氧化铁(非标准叫法:铁酸)

一种难溶的红褐色的碱,可用来制颜料、药物,也可用来做砷的解毒药等。

氨水,氢氧化铵(NH4OH,或NH3·H2O)

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 也称"气肥".(附:氨水的溶质为NH3)氨水的施用原则是”一不离土,二不离水”。不离土就是要深施覆土;不离水就是加水稀释以降低浓度、减少挥发,或结合灌溉施用。由于氨水比水轻,灌溉时要注意避免局部地区积累过多而灼伤植株。

四、碱性物质

1. 在发面的过程中会有微生物生成酸,

面团发起后会变酸,必须加碱性物质中和,才能制作出美味的面食;

2. 纯碱(苏打,碳酸钠Na2CO3)或碳酸

氢钠(小苏打NaHCO3)能中和深绿色蔬菜上由于农药的过量喷施而粘着的有机酸或

硫化物,从而可以保住蔬菜原有的本色,并去除农药对蔬菜的污染;

3. 纯碱有较强的脱脂作用,可以去掉油

发干货原料上的多余油脂;

4. 纯碱的缺点是对食物中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同时会影响人体对某些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因此不可滥用。

5.纯碱不是碱,溶液呈碱性,碳酸钠是

盐。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1、酸碱反应

我们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上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

液。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红色,滴加盐酸过程中发现红色褪去,

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生成了其他物质。

NaOH+HCl = NaCl+H2O

像NaCl这样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盐。

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Ca(OH)2+2HCl = CaCl2+2H2O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2NaOH+H2SO4 = Na2SO4+2H2O

其实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能发生中和反应。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我们要借助无色酚酞观察反应是否发生,而有些酸和碱反应是有明显现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了。

练习(1)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A.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

B.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C.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D.使无色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都不

变色的溶液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B.

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C.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水性,可作一些气体

的干燥剂

D.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3.下列气体能用固体NaOH作干燥剂的是

A. H2

B. HCl

C. CO2

D. SO2

4.下列各试剂中可用来鉴别Ca(OH)2和NaOH 溶液的是

A.盐酸

B.酚酞试液

C.碳酸

钠溶液D.石蕊试液

5.下列各组物质,需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是

A.石灰石和盐酸

B.Ba(OH)2和H2SO4

C. Fe2O3和盐酸

D. NaOH和HCl

6.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出NaOH、Ca(OH)2、稀H2SO4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氯化钡溶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

碳酸钠溶液D.酚酞试液

7.用Cu、NaOH溶液、盐酸、氯气、氧气制氢氧化铜的适宜程序是

A. Cu?→

?NaOH Cu(OH)2

?HCl CuCl2??→

?2O CuO??→

B. Cu??→

?NaOH Cu(OH)2

?HCl CuCl2??→

C. Cu?→

H2Cu(OH)2 D.

?O

?2O CuO??→

Cu??→

?NaOH Cu(OH)2

?2Cl CuCl2??→

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但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A.Na2CO3和HCl B.Ca(OH)2和HNO3

C.CuSO4和KOH

D.Na2CO3和Ca(OH)2

9.某工厂排除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Cu2+,经测定其pH值小于7,这种废水对人畜危害较大,为除去废水中的Cu2+,并降低其酸性,可向废水中加入适量的

A.石灰石B.生石灰粉末

C.食盐粉末D.稀硫酸

10.要除去制取CO2时混有的HCl 气体,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将气体通过石灰水

B.将气体通过NaOH 溶液

C.将气体通过Na2CO3溶液

D.将气体通过铁粉

二、填空题

11.生石灰的化学式是 ,熟石灰的化学

式是 ,石灰石的化学式

是 。

12.根据标出的化合价、、、,试用化学

式回答:

(1) 用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

,都属于 。(选填:酸、

碱、盐、氧化物。下同)。

(2) 用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

分别属于 。

(3) 由四种元素组成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是 ,它属

于 。

13.实验室制取有毒的氯气时,常用NaOH 溶

液来吸收多于的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Cl 2 +2NaOH == NaCl + NaClO + H 2O ,写出氯1H +2O -4C +2

Cu +

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完成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

?⑤

?④Ca(OH)2?→?①CO2?→

?③CaO?→

?②CaCO3?→

CaCl2

①②③

15.已知A、B、C、D、E、F等6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A+H2O→B ②

B+C→D+E↓(蓝色)

③D+AgNO3→Ca(NO3)2+F↓(白色,不

溶于HNO3)

试确定:A ,B ,C ,D ,E ,F 。

并写出3个化学方程式。

16.有甲、乙两组物质:甲组:CuSO4、FeCl3、盐酸、CO2;乙组:Fe、Na2CO3、Fe(OH)3、NaOH ,其中甲组中的能跟乙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乙组中的能跟甲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写出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

17.某校环保小组测到一个造纸厂仍在向淮河中排放无色碱性污水。请你根据碱的两条不同性质,设计两个实验来证明(写出实验的简要步骤)。

(1);

(2)。

18.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无色溶液,两者混合后发生反应,并无明显现象。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和主要的实验现象。

第一步:

第二步:

19.如图所示,把盛满NaOH溶液的小试管倒立在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用导管往试管里缓慢通入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1)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收集的气体是;

(2)如果通入的气体混有少量CO2、HCl的CO,

则试管内又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收集的气体是。

20.食品公司通常在“××雪饼”的包装袋内放入一小包干燥剂,

上面的部分文字如下:

请仔细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这包干燥剂吸收水分的反应方程式是:;

(2)“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吸水后具有;

(3)如果误食入口,应该用。

21.将潮湿的空气依次通过烧碱溶液、生石灰和红热的铜丝

网,将会依次除去空气中的、、;

最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四、计算题

22.某样品为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为测定其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取20 g此样品,将80 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

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所

得数据见下表:

(1)上表中n 的数值为 。 (2)样品中氧化铜质量分数是 。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 习(2)

一、选择题:

1.实验室中下列物质因没有密封保存而使质量减少的是( )

A .浓硫酸

B .生石灰

C .烧碱

D .浓盐酸 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

的质量/g

第1次

20 16

第2次 20

12 第3次 20

8.5 第4次

20 n

2.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 )

A .酸都能电离出H +

B .酸都含有

酸根 C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 D .酸

中都含有氧元素

3.下表是部分农作物生长对土壤pH 的要求。如

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

植的农作物是( )

A .大豆

B .茶

C .玉米

D .马铃薯

4.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 .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 <7

B .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农

作物 大豆 茶 玉米 马铃薯 p

H 6.0~7.0 5.0~5.5 7.0~8.1 4.8~5.

5

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说课讲稿 课题2 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教材中没有简单地将它作为酸或碱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可见本节知识的重要性。教材从探究实验入手介绍了中和反应及盐的概念,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然后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为下一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 2、说三维目标: 根据化学课标要求、新课程理念和学生认知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化学中的盐的含义; ?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 ?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初步培养其“变看不见为看得见”、“用宏观体会微观”、“用微观解释宏观”的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重点为: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将难点确定为:中和反应的实质。 4、说教具、学具: “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了什么反应”教材上安排的是演示实验,为给学生提供更广的认知空间,我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选用了以下教具学具: 教具:氢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滤纸。 学具: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装在滴瓶中)、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烧杯、胶头滴管。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酸碱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认识,知道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具有了通过间接观察,推论化学变化的经验。在课题1中,学生还知道了酸碱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重点复习)

化学培优资料班别姓名 你应该知道: 1、酸的通性 2、碱的通性 3、盐的化学性质 4、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选择题 1、(2006年广州)甲、乙、丙、丁四瓶溶液分别是K2CO3、Ba(NO3)、H2S04、K2S04中的一种,其中甲分别能与乙、丙、丁发生反应,2 甲是() A.K2SO4B.H2S04C.Ba(NO3)2D.K2CO3 3、(2004年广州)初中化学里,我们学习过以下常见的酸,碱,盐:NaOH、Ca(OH)2、HCl、H2SO 4、Na2CO3,请你归纳,这五种物质能两两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共有。() A.4组B.5组C.6组D.7组 4、(2003年广州)有下列六种盐的固体粉末:氯化钠、氯化铁、硝酸银、硝酸钾、碳酸钠、碳酸钙,从中分别取样,两两相互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共有() A.2组B.3组C.4组D.5组 5、(2005年广州)向质量比为1:1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中还有固体物质存在,且该固体只有一种成分,则该固体是() A.Fe B.FeO C.Cu D.CuO 为了进一步确定各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已知中不可能同时存在Ag+和OH-,且次混合均完全反应.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8、(2009年广州)A、B、C、D、E五瓶无色透明溶液,分别是HCl 溶液、Na2CO3溶液、MgCl2溶液、NaNO3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种。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Ⅰ.将A分别滴入B、C、D、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Ⅱ.将B分别滴入A、C、D、E中,C、E中均产生白色沉淀,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Ⅲ.将C分别滴入A、B、D、E中,B中产生白色沉淀,D中有气泡冒出,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1)A是,B是,C是; (2)B加入E中的化学方程式是。(3)C加入D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 )8. )4. )5. )6. )7. c)K °= K ° d )是一种最好的缓冲剂 a) b) c) d) F 列混合溶液中,可以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10mL 0.1 mol f 1 HCI 和 10mL 0.1 molL’NaCI ; 1 1 10mL 0.1 mol L _ HCl 和 10mL 0.1 mol L _NaAc ; 10mL 0.2 mol L _1 HAc 和 10mL 0.1 mol L’NaOH ; 10mL 0.2 mol L _1 HCl 和 10mL 0.1 mol L _1 NaAc HAc 与NaAc 的混合溶液,其pH 值的计算式为: a)pH _pK o lg c(酸)c o ; a)pH —pK lg R ; b)pH 二 p K W — pK : +1 g 兽' c(盐) c)pH 二 p K W + p K ; — lg -c .(酸 c(盐) o , C(酸)c o d)pH 二 pK a +lg c ^)77 c c o ; 某水溶液(25 C )其pH 值为4.5,贝吐匕水溶液中OH —的浓度 (单位:molL’)为 -4 5 4 5 a )10 b )10 将等体积的0.1 mol 混合液呈: a )酸性 11.5 9.5 c)10 d)10 ?—1 NaOH 和 0.1 mol L —1 HAc 溶液混 合, b )碱性 c )中性 d )无法判断 -1 25r 时,Ag 2SO 4 的溶解度 s = 1.31 10—4mol L K Sp 为: ,则其溶度积 」、 选择题 ()1. pH = 0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离子浓度为零 b )溶液呈中性 1 ___ c )氢离子浓度为1 mol L _ d )溶液中无离子存在 ()2. 等量的酸和碱中和,得到的pH 值应是: a )呈酸性 b )呈碱性 c )呈中性 d )视酸碱相对强弱而定 ()3. 如果弱酸弱碱盐的水溶液为中性,则此类盐: a )在水中不电离 b ) K O 与K O 有一些差别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 【知识回顾】 1.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的转化关系图 学习完《酸、碱、盐》一章后,同学们常常会有一种内容太多、没有头绪的感觉。其实,只要稍加整理,就会发现物质之间的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 首先将物质进行简单分类(只分到如下的七类物质即可) 二、将上述七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和相互反应的关系列表如下: 竖的关系: 1. 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MgO O Mg 222点燃 ==+ 2.碱性氧化物+水→碱;(一般仅:K,Na,Ba,Ca 的氧化物可以。) *只有四种可溶性碱KOH,NaOH,Ca(OH)2,Ba(OH)2对应的碱性氧化物K 2O,Na 2O,CaO,BaO 可直接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碱,其余不能 如:Na 2O+H 2O==2NaOH CaO+H 2O==Ca(OH)2 故:上述四种氧化物溶于水时得到的都是相应碱的溶液,除Ca(OH)2是微溶碱外,其余都易溶。 22Ca(OH)O H CaO ==+ 2. 碱?→?? 碱性氧化物+水;(除K,Na,Ba,Ca 的氢氧化物外一般都可以。)

()O H CuO OH Cu 22+==? a 、不溶性碱.... 受热才能发生分解反应 b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特别注意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如:2Fe(OH)3Fe 2O 3+ H 2O Cu(OH)22CuO+H 2O 3. 碱――→盐(有三种方法);(即: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碱+酸→盐+水; 碱+盐→新碱+新盐.) 4. 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522254O P O P 点燃 ==+ 5. 酸性氧化物+水→酸;(一般都可以,但SiO 2不行。) 3222CO H O H CO ==+ * a 除SiO 2外,其余酸性氧化物一般都能直接与水化合生成相应酸 b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特别注意除氢、氧外的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如:CO 2+ H 2O== H 2CO 3 SO 3+ H 2O== H 2SO 4 故:酸性氧化物溶于水时得到的都是相应酸的溶液。 6. 酸?→??酸性氧化物+水;(一般都可以,但硫酸不行。) O H CO CO H 2232+↑== * a 、仅有含氧酸才能分解 b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特别注意除氢、氧外的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c 、酸性氧化物又叫酸酐(原因是:酸性氧化物可看作是含氧酸脱水的产物) 如:H 2SO 3 H 2O+ SO 2↑ H 2CO 3 H 2O+ CO 2↑ 例1。根据下表列出的氯的含氧酸跟它对应的氧化物(叫酸酐)的化合价关系.判断HN03的酸酐是( ) B N 2O 5 例2. 写出下列几种含氧酸的酸酐: H 2SO 4______ HNO 3_____ H 3PO 4_____ H 2SO 3____ 7. 酸――→盐(有三种方法); 横的关系: 1. 金属+非金属→盐(无氧酸盐); NaCl Cl Na 222点燃 ==+ 2.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盐(含氧酸盐); 32CaCO CO CaO ==+ 3. 碱+酸→盐+水(中和反应); ()O H CuCl HCl OH Cu 22222+==+ 4. 盐+盐→新盐+新盐(△) ( )白色↓+==+AgCl NaNO NaCl AgNO 33

初中化学_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实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实质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酸碱盐的组成,会确定物质类别。 2、掌握酸碱盐之间的常见化学反应。 3、初步掌握常见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实质。 过程和方法: 通过再次实验观察化学反应,加深对酸碱盐的认识。通过对酸碱盐之间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的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中和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实质 【教材分析】酸、碱、盐部分的学习是从具体物质的认识到类别物质的认识,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综合,并且该部分内容也是高中离子反应的衔接点。在酸碱盐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往往是只能简单记忆复分解反应的结论性知识,不能理解其本质,无法将宏观与微观进行有效的结合,更不会灵活地运用与分析所学的知识。但是,如果从微观角度去理解酸碱盐知识时,就可以将纷繁复杂的知识通过离子进行联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微粒观发展到更高水平,而且便于学生系统掌握酸碱盐知识,解决教学难题。 【学情分析】 酸碱盐知识是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点。高中必修的离子反应,从本质上来说是离子作用的结果,与此相同的还有作为选修课程出现的化学平衡原理。从微粒角度去认识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能够为高中阶段的离子反应和化学平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降低高中化学的学习难度。 酸碱盐知识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转化点。研究各省市的中招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以酸碱盐的性质为载体的试题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创新性和综合性较强。在微粒观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酸碱盐的性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树立系统的学习观念 以及从微观视角理解复分解反应,同时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学课型】复习课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一、 选 择 题 ( )1. pH = 0 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离子浓度为零 b)溶液呈中性 c) 氢离子浓度为1 mol ?L -1 d) 溶液中无离子存在 ( )2. 等量的酸和碱中和,得到的pH 值应是: a) 呈酸性 b)呈碱性 c)呈中性 d)视酸碱相对强弱而定 ( )3. 如果弱酸弱碱盐的水溶液为中性,则此类盐: a) 在水中不电离 b) O a K 与O b K 有一些差别 c)O a K = O b K d)是一种最好的缓冲剂 ( )4. 下列混合溶液中,可以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10mL 0.1 mol ?L -1 HCl 和10mL 0.1 mol ?L -1NaCl ; b) 10mL 0.1 mol ?L -1 HCl 和10mL 0.1 mol ?L -1NaAc ; c) 10mL 0.2 mol ?L -1 HAc 和10mL 0.1 mol ?L -1NaOH ; d) 10mL 0.2 mol ?L -1 HCl 和10mL 0.1 mol ?L -1 NaAc ( )5. HAc 与NaAc 的混合溶液,其pH 值的计算式为: a)pH =p o a K -lg o o c c c c 盐)酸()(; b)pH =p o w K -p o a K +lg o o c c c c 盐)酸()(; c)pH =p o w K + p o a K -lg o o c c c c 盐)酸()(; d)pH =p o a K +lg o o c c c c 盐)酸()( ( )6. 某水溶液(25?C )其pH 值为4.5,则此水溶液中OH - 的浓度(单位:mol ?L -1)为 a)10-4.5 b)104.5 c)10-11.5 d)10-9.5 ( )7. 将等体积的0.1 mol·L -1 NaOH 和0.1 mol·L -1 HAc 溶液混合, 混合液呈: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无法判断 ( )8. 25℃时,Ag 2SO 4的溶解度S =1.31?10-4mol ?L -1,则其溶度积 o sp K 为:

最新酸碱盐的反应规律资料

精品文档 酸碱盐的反应规律 具体内容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可归纳成下图来表示。 金属------------ - -------- 非金属 ①金属+氧气r金属氧化物 除Ag、Pt、Au外的金属,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 容易,反应就越剧烈。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水一.可溶性碱 可溶性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K2O、Na20、BaO都能跟水反应。 Ca(OH)2微溶于水,它对应的CaO也能与水反应。其余的碱性氧化物一般与水不反应或不易反应。 ③碱r盐 由碱转化成盐的三个途径: 碱+酸性氧化物一;盐+水 碱+酸一;盐+水 碱+某些盐r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④碱一?碱性氧化物+水 不溶性的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一般可分解为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碱中的金属越不活泼,则该碱越容易分解。 精品文档

⑤非金属+氧气T非金属氧化物 除F2、CI2、B「2、I2外的非金属,一般都可直接与。2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⑥酸性氧化物+水一;含氧酸 除不溶性的SiO2外,常见的酸性氧化物都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 ⑦酸一:盐 由酸转化成盐有四个途径: 某些金属+某些酸 '盐+氢气 酸+碱性氧化物一;盐+水 酸+碱一?盐+水 酸+某些盐一?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⑧酸一;酸性氧化物+水 在一定条件下含氧酸分解可生成酸性氧化物(酸酐)和水。 ⑨金属+非金属r无氧酸盐 此处的非金属H2、。2除外。当金属越活泼,非金属也越活泼时,反应就越容易进行。 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含氧酸盐(非初三知识) 强酸(H2SO4、HNO3)的酸酐与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即可反应,其余的需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 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强酸(H2SO4、HNO 3、HCI)可与所有碱性氧化物反应,弱酸(H2CO3、H2S等)只能 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反应。 三酸性氧化物+碱r盐+水 酸性氧化物在一般条件下都可与强碱溶液反应,但SiO2与NaOH固体(或KOH固体) 需在强热条件下才发反应。 2酸+碱 '盐+水 参加反应的酸和碱至少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 「-碱+盐r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参加反应的碱和盐必须都能溶于水,同时生成物中必须有难溶物或容易挥发的碱 (NH3 ?出0)。 精品文档 I;酸+盐 '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酸碱盐典型例题解析

酸、碱、盐典型例题解析 在近几年的化学中考题中,以酸碱盐为知识的命题均有所体现。试题题型多样,以选择、填空、实验探究等,以考查同学们的知识综合、迁移、灵活运用的能力。现将酸碱盐有关的知识考题典例如下,希望同学们能根据酸碱盐的性质,找到题目的突破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下列物质是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是() A.Zn(NO3)2B.CuSO4 C.FeCl3 D.Al2(SO4)3 分析:根据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金属必须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铜是氢后的金属,铜与酸不能发生置换反应。B应排除。从酸来说,盐酸或稀硫酸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浓硫酸、硝酸与金属不能发生置换反应,A应排除。在置换反应中铁生成正二价的化合物,所以C应排除。D可由铝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正确答案为D。 例2.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A.铜和铁 B.铁和银 C.银 D.铜和银分析: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铜、银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Fe>Cu>Ag,金属的活动性差异越大,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所以最易反应的是Fe+2AgNO3=Fe(NO3)2+2Ag,若还有Fe粉,则发生的反应是Fe+CuSO4=FeSO4+Cu。 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仍有Ag+,而Fe已全部消耗掉,那么置换出的金属只能是Ag,而没有Cu。 例3.a、b、c、d、e属于酸、碱、盐的五种化合物,它们的溶液相互反应时关系如下: (1)+b = c+H2O (2)c+H2SO4= d+a (3)e+AgNO3= AgCl↓+c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a是硝酸,e是氯化钡 B.a是硝酸,e是硝酸钡 C.a是硝酸,e是盐酸 D.a是盐酸,b是氢氧化钠 分析:此题用类推法分析。已知a、b、c、d、e都是化合物,因而三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水或有气体,或有沉淀生成,此反应就可以发生。从第(3)个方程式可推知,e中有氯离子,c中有NO3-,从第(2)个方程式可知c中 的阳离子是Ba2+,c中的阳离子必定和作用生成不溶性的BaSO4沉淀,所以c为Ba(NO3)2,d和a是BaSO4、HNO3。而(3)中的e则为BaCl2,从第(1)个方程式可知,能生成Ba(NO3)2和水,即盐和水的反应物定是酸和碱,所以a是HNO3,b是Ba(OH)2, A答案正确。 例4. A、B、C、D四种物质符合下列反应关系: (1)B+H2 = 单质A+H2O (2)B+H2SO4 = C+ H2O (3)C+NaOH = 蓝色↓D+Na2SO4 试判断出它们的物质名称:A ;B ;C ;D ; 分析:此题的突破口在(3)中的蓝色沉淀D,从物质在水中呈现出沉淀的颜色可知D 为氢氧化铜,根据复分解反应规律可推断出C是硫酸铜,然后顺藤摸瓜,推出(2)中的B 物质中一定含有铜元素,且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一定是碱或碱性氧化物,而D 已是氢氧化铜,所以B肯定是氧化铜,则(1)中还原出的A是铜。于是答案就显而易见: A—铜;B—氧化铜;C—硫酸铜;D—氢氧化铜。 例5.有A、B、C、D、E五瓶已失去标签的溶液,各瓶可能是AgNO3、BaCl2、Na2CO3、Ca(NO3)2、HCl溶液中的一种,现将瓶内溶液各取少许,进行两两混合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专题复习

《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专题复习〖复习要点〗:掌握一个知识网络、理解两种反应条件、了解四种离子检验、熟记忆六种物质性质。 1.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网络图 2.理解两种反应条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1)从定以上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份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不能仅仅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判断,还必须看反应的实质。如:2NaOH + CO2=Na2CO3+H2O就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因为两种反应物没有相互交换成份。再如: CaCO3+2HCl=CaCl2+H2O+CO2↑,从形式上来看,虽然该反应的产物有三种化合物生成,但却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 CaCO3+2HCl=CaCl2+H2CO3,H2CO3不稳定分解为H2O和CO2,因此该却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①对于反应物来说:酸与碱反应,二者至少有一种要溶于水;酸与盐反应是酸必须溶于水;盐与碱、盐与盐反应时,两种反应物必须全部溶于水。②对于生成物来说要么有水生成,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生成。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1) 金属的位置: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 特殊性: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 盐必须溶于水。(4) 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 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3.四种离子的检验检验方法

(1)SO42-的检验: Ba2+和HNO3 →BaSO4(白色沉淀) (2)Cl-的检验: AgNO3和HNO3 →AgCl(白色沉淀) (3)NH4+的检验: OH- →NH3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由红色变蓝色 (4)CO32-的检验:HCl→CO2 →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熟记六种物质 复习时,应重点记忆三类物质的典型代表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1)酸的代表物:盐酸、稀硫酸;(2)碱的代表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钙;(3)盐的代表物:碳酸钠、硫酸铜。 【复习方法】 1.列表法:将酸、碱、盐、氧化物分别以他们所具有的相关性质、反应现象、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列表总结,熟知其通性。 2.图示法:将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用网络图示的方法表达出来,以次为依据强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训练。 3.比较、归纳法:比较硫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而归纳出酸的通性;比较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而归纳出碱的通性;比较碳酸钠、硫酸铜的化学性质,进而归纳出盐的性质。通过比较,找出其组成与性制方面的异同,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和记忆所学知识。 【典型例题】 例1 La(镧)是一种活动性比锌强的元素,其氧化物为La2O3,

初中酸碱盐反应规律小结

中酸、碱、盐化学反应规律小结 、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 Cu Hg Ag Pt Au 2、 金属与硝酸(浓、稀)和浓硫酸一般可以发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 原因是这些酸有强氧化性,反应比较复杂,一般不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故不能使 用。 如:(化学方程式初中不要求) 4Zn+10HNO 3 (稀)==4Zn ( NO 3) 2+N 2O t +5H 2O Cu+2HSO 4 (浓)CuSO 4+SO 21 +2H 2O 金属与浓盐酸可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但浓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氢气混有氯化氢气体 NaOH 、KOH 溶液)吸收而除去〕,故不宜选择使用。 碳酸(H 2CO 3)的酸性较弱(是弱酸),一般不选择。 3、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比盐中所含金属元素的位置要靠前;参加反应 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置换反应才能进行。 特别注意:对于“钾、钙、钠”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是时情况比较复杂,一般不属于置换反 应,一般也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就不能把铜从它的盐 溶液中置换出来。 2Na + 2H 2O == 2NaOH + H 2 t 2NaOH + CuSO 4 == Cu (OH ) 2; + Na 2SO 4 总反应:2Na + CuSO 4 + 2H 2O == Cu (OH ) 2; + Na 2SO 4 + H 2 t 4、 特别注意:活泼金属“钾、钙、钠”与 酸反应时,仍然是与酸直接反应。请不要和第 3点的特别注意相互混 女口: 2Na + H 2SO 4 == Na 2S04 +出t K + HCl == KCl + H 21 (不要认为先和水反应,再和酸反应) 5、 特别强调:单质铁与酸、与盐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 亚铁盐(其中Fe 的化合价为+2价)。 女口: Fe + 2HCI == FeCl 2 + H 2 t CuSO 4 + Fe == FeSa+ Cu 二、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书写酸和碱、酸和盐、碱和盐、盐和盐的复分解 反应。 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首先要考虑反应物的溶解性,这是 前提条件。当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才能考虑生成物是… 否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产生,如果有则复分解反应能进行,反之则不能进行。 2、酸的溶解性规律:初中接触的酸一般都可溶,其中 H 2SO 4、H 3PO 4是不挥发性酸。HCI 、HNO 3、H 2CO 3有挥发 性,是挥发性酸。但要注意 H 2CO 3的挥发性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 H 2CO 3 == H 2O + CO 2 to 碱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钡、铵 [KOH 、NaOH 、Ba (OH ) 2、NH 3 ? H 2O :的碱可溶,Ca (OH ) 2微溶,其余 的碱不溶。 注意:①氨水有挥发性,和 H 2CO 3—样,也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 ②AgOH 为白色沉淀,但非常不稳定,在溶液中生成 的同时马上分解产生 2AgOH == Ag 2O j + H 2O 3、酸和碱的反应:酸+碱7 盐+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 、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一般都能发生反应,即酸碱不受限制。这种类型一般要求判断 和是否反应完全。 A 、 如果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颜色的突然变化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和是否反应完全。如: + HCl == NaCI + H 2O (见课本 P 162实验) B 、 如果反应有沉淀产生,可以通过观察沉淀刚好不再产生(或不再增加)的现象判断该反应是否完全进行。如: Ba (OH ) 2 + H 2SO 4 == BaS C 4 ; + 2H 2O (2) 、酸溶液与难溶性碱的反应:参加反应的酸一般是强酸,如 HCI 、H 2SO 4、HNO 3,而碳酸(H 2CO 3)是弱酸, 一般是不能与难溶性碱反应。此类型的反应主要现象是“难溶性碱(即固体反应物)逐渐减少(溶解)甚至消失。”当 固体反应物刚好消失时,反应完全。 如:Mg (OH ) 2 + H 2SO 4 == MgSO 4 + 2H 2O Cu (OH ) 2 + 2HCl == CuCl 2 + 2H 2O Ca (OH ) 2 (固体)+ 2HNO 3 == Ca (NO 3) 2 + 2H 2O 1、 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既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还要考虑酸和盐的特点。 金属与酸反应: 活泼金属 (H 以前)(一般是稀HCI 和稀H 2SO 4)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 (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前置后) TH ;厶 + 氢气 + 盐 (可溶性新盐 + 新金属 参加反应的金属也不受氢以后的限制。 〔可以用碱溶液(如 淆。 NH 3 ? H 2O == NH 3 t + H 2O 褐色的氧化银沉淀: 盐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得快;盐酸盐(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微溶);碳酸盐溶解钾、钠、铵(的碳酸盐),微溶碳酸镁,其它一般往下沉。 注意:Fe 2(CO 3)3、AI 2(CO 3)3 遇水分解。如:Fe 2(CO 3)3 + 3H 2O = 2Fe (OH ) 硫酸盐不溶 3 J + 3CO 2 钡、银、钙(银、钙 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NaOH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第三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解离常数和解离度、水解度和水解常数、溶解度和溶度积、水的离子积和溶液 的pH值、质子酸碱和共轭酸碱等基本概念。 (2)掌握同离子效应、盐效应对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3)会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与溶解。 (4)熟练掌握弱酸、弱碱、盐溶液及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和难溶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 浓度的计算。 (5)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选择及配制方法。 (6)会分析多重平衡体系中的成分及其相互影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水解反应等基本知识。 (2)酸碱平衡中溶液pH值的计算方法。 (3)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配制方法及其应用。 (4)盐类水解的抑制和利用 (5)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相互换算 (6)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7)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难点 (1)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2)单、多相离子平衡的综合应用与计算 (3)沉淀的不同溶解方法 【引言】 本章主要是应用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的原理讨论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分析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和溶液pH

值及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并简单介绍了强电解质的解离和酸碱质子理论。对这部分内容,学习时应以化学平衡原理和多重平衡规则为基础,抓住每种平衡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的关系,把握住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 3.1 酸碱理论和水的解离反应 3.1.1 酸碱理论 酸和碱是两类重要的电解质,大量的化学反应都属于酸碱反应的范畴。在研究酸、碱物质的性质、组成及结构的关系方面,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酸碱理论(theory of acid and base)。比较重要的酸碱理论是酸碱电离理论、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以及软硬酸碱规则等。在此简述酸碱电离理论和质子理论。 1.酸碱电离理论 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仑尼乌斯(S.A.Arrhenius)提出了酸碱电离理论(ionization theory of acid and base)。该理论立论于水溶液中电解质的解离,把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离子的物质称为酸;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的物质称为碱;H+离子是酸的特征,OH-离子是碱的特征;酸碱反应的实质H+离子和OH-离子相互作用结合成H2O的反应。酸碱的相对强弱可以根据它们在水溶液中解离出H+离子或OH-离子程度的大小来衡量。 电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酸碱本质的认识,对化学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它把酸和碱限制在以水为溶剂的体系中,对于非水体系和无溶剂体系都不适用,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2 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台徳(J. N. Bronsted)和英国化学家洛里(T. M. Lonry)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它不仅适用于水溶液,而且适用于非水体系和无溶剂体系,扩展了酸碱范围。从而克服了电离理论的局限性。 (1)酸碱定义 酸碱质子理论(proton theory of acid and base)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分子或离子)都是酸(acid),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酸和碱的定义和化学性质 2掌握盐的定义,理解中和反应。 3巩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4掌握中和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探索法、归纳练习法 教学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简单复习酸和碱的定义和常见的化学性质 二、课前小测: 1、写出酸和碱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写出电离方程式):(1)酸------ 例如: (2)碱------ 例如: 2、酸和碱分别有哪些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 1)酸使__________变红 2)碱使__________变红,使________变蓝。 (2) 酸与金属(派在_____前)反应 例:铝跟稀硫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铁跟盐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金属氧化物(酸)和非金属氧化物(碱)反应 1)盐酸与氧化铜,方程式: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符合下列事实的化学方程式。 (1)用盐酸除去铁锈_____________ (2)漏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内加入适量的稀硫酸_________ (3)把生石灰放进水中,可以把鸡蛋煮熟_____________ (4)石灰水长期裸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_______________ 3、玻璃棒蘸取酚酞试液在滤纸上画一只小鸟。把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滤纸上很快出现一只___小鸟。再把此滤纸放在浓盐酸瓶口上方,小鸟逐渐___。 4、下列物质放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____,质量会减少的是___不会变质的是___. A、粗盐 B、浓硫酸 C、NaCO3.10H2O D、浓盐酸 E、NaCl F、石灰水 G、NaOH H、CaO 4、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慢慢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并搅拌; B、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滴管应贴紧试管内壁;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E、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滤纸上称量; F、将收集满氢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 三、引入新课 [趣味实验]“无中生有”:用两支玻璃棒分别蘸上浓盐酸和浓氨水后让两支玻璃棒靠近但未接触,观察现象。 [提问]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回答]盐酸跟氨水(是一种碱)会反应 [提问]怎样检验碱是否存在呢? [回答]用指示剂(无色酚酞变红,紫色石蕊变蓝) 四、新课讲授 (一)中和反应 [活动与探究]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再用

酸碱盐之间反应的特例

酸碱盐之间反应的特例 一、酸与碱之间一般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也有例外,因为酸与碱之间还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Fe(OH)3 +6HI = 2FeI2 + I2 + 6H2O, 3Fe(OH)2 + 10HNO3 = 3Fe(NO3)3+ NO↑+ 8H2O , Cu(OH)2 + HCOOH Cu2O↓ + CO2↑+ 3H2O。 二、酸与盐之间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但也有例外,因为酸与盐之间也可以发生化合反应、还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Ca3(PO4)2 + 4H3PO4= 3Ca(H2PO4)2,2FeCl3 +2HI = 2FeCl2 + I2 + 2HCl FeCl3 + H2S = 2FeCl2 + S↓+ 2HCl ,Na2S2O3 + H2SO4= Na2SO4 + SO2↑+ S↓+ H2O 三、酸与酸之间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但也有例外,因为氧化性的酸遇到还原性的酸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2H2S +H2SO3=3S↓+ 3H2O,H2S + H2SO4(浓) =S↓+ 2H2O + SO2↑, 2HI + 2HNO3(浓) = I2 + 2NO2↑+ 2H2O, 3H2S + 2HNO3(稀) = 3S↓+ 2NO↑+ 4H2O HClO + H2SO3= H2SO4 + HCl 四、碱与盐之间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但也有例外如: NaOH + CH3COONa Na2CO3 + CH4↑, 4NaOH + AlCl3= NaAlO2 +3NaCl +2H2O, 2NaOH + Ca(HCO3)2= CaCO3↓+ Na2CO3 + 2H2O。 五、碱与碱之间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但也有例外,如氨水遇到某些碱可形成配位化合物: 2NH3·H2O + AgOH = Ag(NH3)2OH +2H2O, 4NH3·H2O + Cu(OH)2 = [Cu(NH3)4] (OH)2 +4H2O 六、盐与盐之间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但也有例外,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 2FeCl3 + 2KI = 2FeCl2 + 2KCl + I2,2FeCl3 + SnCl2= 2FeCl2 + SnCl4, NaClO+Na2SO3 = NaCl+ Na2SO4,AlCl3 +3NaHCO3= 3NaCl + Al(OH)3 + 3CO2↑, AlCl3 + 3NaAlO2 +6H2O = 4Al(OH)3↓+ 3NaCl, 2FeCl3 + 3Na2CO3 + 3H2O = 6NaCl + 2Fe(OH)3↓+ 3CO2↑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 互转化关系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 【知识回顾】 1.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的转化关系图 学习完《酸、碱、盐》一章后,同学们常常会有一种内容太多、没有头绪的感觉。其实,只要稍加整理,就会发现物质之间的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 首先将物质进行简单分类(只分到如下的七类物质即可) 二、将上述七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和相互反应的关系列表如下: 竖的关系: 1. 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MgO O Mg 222点燃 ==+ 2.碱性氧化物+水→碱;(一般仅:K,Na,Ba,Ca 的氧化物可以。)

*只有四种可溶性碱KOH,NaOH,Ca(OH)2,Ba(OH)2对应的碱性氧化物 K 2O,Na 2O,CaO,BaO 可直接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碱,其余不能 如: Na 2O+H 2O==2NaOH CaO+H 2O==Ca(OH)2 故:上述四种氧化物溶于水时得到的都是相应碱的溶液,除Ca(OH)2是微溶碱外,其余都易溶。 2. 碱?→? ?碱性氧化物+水;(除K,Na,Ba,Ca 的氢氧化物外一般都可以。) a 、不溶性碱.... 受热才能发生分解反应 b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特别注意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如:2Fe(OH)3Fe 2O 3+ H 2O Cu(OH)22CuO+H 2O 3. 碱――→盐(有三种方法);(即: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碱+酸→盐+水; 碱 +盐→新碱+新盐.) 4. 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522254O P O P 点燃 ==+ 5. 酸性氧化物+水→酸;(一般都可以,但SiO 2不行。) 3222CO H O H CO ==+ * a 除SiO 2外,其余酸性氧化物一般都能直接与水化合生成相应酸 b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特别注意除氢、氧外的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如:CO 2+ H 2O== H 2CO 3 SO 3+ H 2O== H 2SO 4 故:酸性氧化物溶于水时得到的都是相应酸的溶液。 6. 酸?→? ?酸性氧化物+水;(一般都可以,但硫酸不行。) O H CO CO H 2232+↑== * a 、仅有含氧酸才能分解

[北科大]无机化学实验:1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班级】 【日期】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证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沉淀反应存在着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的规则——同离子效应、溶度积规则等。 ○2学习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方法。 ○3学习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从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等逻辑手段。 二、实验原理 (1)按质子理论,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和金属离子、弱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均为酸碱反应。弱酸、弱碱的解离和金属离子、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均存在着化学平衡。如一元弱酸的解离HA == H + + A -,其平衡常数称弱酸的解离常数,记作K θa ,其表达式为: [c (H +)/c θ][c(Ac -)/ c θ] K θa (HAc) = ————————————— (3-1) [c(HAc)/ c θ] c (H +) c(A -) 解离度 α = ——— ? 100% = ——— ? 100% (3-2) c(HA) c(HA) 从平衡移动的观点,可以了解当溶液增加c(A -)或c(H +),使平衡向左移动,使弱酸的解离度降低,即当增加c(H +),使c(A -)降低,当增加c(A -)则c(H +)降低。 金属离子与水的酸碱反应,即水解反应,就像多元酸的解离是分步进行的。例如Al 3+(aq)的水解: Al 3+(aq) + H 20 === Al(OH)2+(aq) + H +(aq) Al(OH)2+(aq) + H 20 === Al(OH)2+(aq) + H +(aq) Al(OH)2+(aq) + H 20 === Al(OH)3(s) + H +(aq)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金属离子的水解,并不是要水解到相应的氢氧化物才生成沉淀,而是水解到某一中间步骤,就生成了碱式盐沉淀。如Sb 3+(aq)的水解: 第一步 Sb 3+(aq) + H 20 === Sb(OH)2+(aq) + H + 第二步 Sb(OH)2+(aq) + Cl -(aq) === SbOH 2+(s) + H + 这类反应同样也存在平衡,当增加溶液中c(H +),则可抑制水解,当减少溶液中c(H +)(pH 增大),则可促进其水解。 一般来说,酸碱反应的反应速率是相当快的,极易到达平衡。所以从平衡角度来考察这类反应就行了。 (2)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溶解沉淀平衡。对于难溶的AB 型电解质,有下列平衡: AB(s) ======溶解/沉淀 A n+(aq) + B n-(aq)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教案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什么反应 【学习目标集成】 1.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 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重点: 1.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 酸碱中和的反应的探究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 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 反应实质: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相互“中和”生成了中性的水。表达式为:H+ + OH-=H2O。 3. 现象:有些中和反应进行时有明显的现象,生成的盐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有些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要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或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要点诠释】 1.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 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否则非常容易使稀盐酸过量,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当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说明中和反应常常伴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 注意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叫中和反应,如果只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知识点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 应用于医药卫生 (1)人的胃液呈酸性,当胃液的pH为0.9~1.5时,有助于食物消化。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的胃酸,胃酸过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某些含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