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教学,从候课开始

有效教学,从候课开始

有效教学,从候课开始
有效教学,从候课开始

有效教学,从候课开始

课堂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活动,一堂课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候课、导入、课中、小结、结束等几个部分。其中,候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

往往上课预备铃响起时,班上总有少数同学才想起匆忙往厕所跑,上课铃响后才气喘吁吁冲进教室,手忙脚乱地翻箱倒柜地到处找学习用具,同时不停地擦着脸上的汗水。而此时,有的老师才从办公室出来,到教室时大多数学生还没安静下来,于是,老师开始发火,并抱怨课堂纪律差,学生不好管,等好不容易把课堂纪律整顿好,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几分钟却无情地流走了,此时老师还因为整顿课堂纪律影响心情而难以进入角色,让本来45分钟的课缩水为不到40分钟了,同时,会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而拖堂,让学生反感。

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保证课堂45分钟的有效教学,我校制定了教师提前候课制度,候课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预备状态,是指教师课前几分钟在教室门口或教室里等候上课的状态。候课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重要部分,是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提前候课有利于教师调整好心态及时转换角色

如果教师进课堂之前,心不专,神不敛,寻么,这种情绪就会传染给敏感性很强的青少年学生,引起他们的猜疑,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杜绝这类不良现象,除了应该加强责

教学设计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设计的作用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即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现在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只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的课堂现象已不多见,这给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也带来了新挑战,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通过教学设计则可以实现新理论、新方法的有效运用。由此可见,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可促使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也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2、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利用教学设计优化学习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谋求解决的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在设计、试行过程不断地反思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思维习惯得以有效的培养,发现、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此外,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和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可用于其他相似的问题情境和实际问题。因此,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设计人员从中领会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他将从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 3、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因此,教学设计是一门将教育技术理论和思想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新学问,它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同时也使教育技术理论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升华与完善,从而促进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 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课题研究方案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史,可以了解各国对信息技术教育虽采用不同的做法,但都体现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占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呼声下,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也补充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硕士毕业生,甚至博士毕业生,即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力量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不可否认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普遍还不容乐观,在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身这三者都不重视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学产生效益的收效甚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困扰着信息技术教师。如: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在课堂中不喜欢听讲课,喜欢上网、喜欢玩游戏,喜欢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于是课堂上热热闹闹,实际教学效率特别低。许多学生学习一学期后,似乎什么都会,又似乎什么都不会。分析问题,归结原因是多方面的:1.现在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普遍现象,不仅信息技术学科,其他学科也有这种情况;2. 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学生能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多了,对信息技术不再有神秘感,教师若还是按讲、练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必然会有很多学生不感兴趣;3.信息技术教师有的是理工科出生,对教育学心理学钻研不够。不了解学生年龄特征,在课堂管理方面缺乏经验,无法采取合适的方式掌控课堂,也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针对问题现象与分析,我们查询了网络上的相关课题。了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已有教师在研究。从目前课题成果看,大部分是对理论的阐述,提出的改进途径,缺乏具体实例指导,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我们也决定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索”的课题研究,希望能够在前人已有的成果上有所突破。 二、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不仅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有

浅谈微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最新文档

浅谈微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微课,顾名思义,是指时间上和内容上“微小”的课程。 具体讲,就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和碎片化,这些知识点既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 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不仅适合于移送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所以微课现在已被广大教师运用到课堂教 学中,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青岛市教研室开始实行微课教研初期,我就探索将微课融入课堂教学中,这种“课前微课助学、课中教师释疑解惑、小组 合作探究”的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全新体验。接下来,我就谈一谈我是如何将微课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 1 充分把握微课特点,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机融合 1、微课主题明确 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特别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指向性明确,所有的教学设 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不仅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学”的设计。传统教学视频往往是一堂课的复制,包含多个知识点,含有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更注重教师的“教”,

而微课则是传统教学视频精华的浓缩,主题更加明确。 2、微课短小精悍 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 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众多复杂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 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所以,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以5-8分钟为宜。例如:《色彩的明度》一课,我就采用了微课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 教师示范,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使用微课后,3-5分钟的时间,学生就掌握了色彩明度渐变的方法,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创作时间,遇到没有掌握的学生,还可以反复播放,有效的解决了本课 的重点问题。 3、微课占用资源容量小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 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 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 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 现移动学习。 传统教学由于方式单一,在课堂上提供的信息量相对较小, 往往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而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我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分析与思考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分析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9-01-22T16:24:25.6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2期作者:张思坤[导读] 目前受中学教育评价、硬件、师资和教材等问题的限制,使得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待抛砖引玉,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甘肃省临夏县莲花初级中学731802 摘要:目前受中学教育评价、硬件、师资和教材等问题的限制,使得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待抛砖引玉,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课分析对策由于目前中学的评价制度还没有根本的改变,中学实际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普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不少的疑虑需要解决。如: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地位问题,信息技术课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等。本文将就这些疑虑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解决疑虑的一些看法,与同仁们共同交流。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 1.怎样确定信息技术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多年来,虽然说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学校、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家长,都一致认为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是未来社会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但是,许多学校从认识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造成的后果是不少学校将建立微机室、校园网仅仅作为学校现代化的摆设,学生将微机室当作打发时间、玩游戏的好去处,这显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是不一致的。 2.中学信息技术课要教什么?由于缺乏具体的要求和统一的教材,加上各个学校条件的限制,各个学校课程的设置都不一样,选择的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侧重于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重点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和操作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有的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 3.中学信息技术课怎么教?对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应该怎么教,目前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学,也没有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更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指导。另外,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中学所处的地位,许多信息课教师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更多的陷于学校的琐事中,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信息技术课本身的教学。使得目前对于信息课究竟应该怎么教的问题研究得很不够,教学效果不佳。 二、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思考 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并不乐观,急待改观。要改变这种状况,消除疑虑,本人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确立信息技术课的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地位。信息技术课作为基础学科,这是时代对我们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的要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我们要逐步确立其在中学教育中应有的学科地位,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2.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应侧重于基础教育,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应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侧重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 3.规范学科建设,实行多层次教学。(1)信息技术学科建设要规范化、科学化。中学信息技术课正在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其教学目的、指导思想、内容体系不能再有随意性,必须规范、科学。(2)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一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都要统一到《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上来。《指导意见》上规定的基础知识、操作和应用能力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全体学生必须掌握。二是采取多样性的原则。一方面要坚持课程形态的多样性,用不同的课堂去教学;另一方面要坚持学习内容的多层次,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坚持能力培养与智力开发并重。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快,我们的教学在教学的方法和目标上,主要应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4.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1)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技术教研机构。目前,各级教研部门都没有设立专职的信息技术教研员,其职能通常由劳技教研员兼任,由于信息技术专业性强的特点,组织有效的教研活动有一定的困难。学校一般也没有设立信息技术教研组,缺乏教研的环境。我们要建立系统的信息技术教研机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建立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理论,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2)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当前,由于专业人才缺乏,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专业素养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专业培训、逐步提高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培训,尽快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敬业爱岗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3)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模式。针对信息技术课开放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主动构建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体系。 总之,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发展的全局和提高全民族信息技术技能的战略高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做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我们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郭善渡《信息技术》与任务驱动教学法。 [2]高玉祥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绍霞少儿信息技术课教学探微。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应该具备以下三点: 1)富于变化 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课堂的变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很重要。由于小学生外语学习的材料内容本身大都比较简单,枯燥,若不能在活动的设计上做到灵活多变,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创造富于变化的教学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不同的活动类型相结合,如角色表演、游戏、唱歌、听/讲故事、调查、解决问题、猜谜等。 (2)不同的技能训练相结合,如听、说、读、写等。 (3)动、静结合,如既有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兴奋的活动,又有听写、阅读等让学生安静的活动。 (4)多种互动的形式相结合,如师生、生生、个人、小组、集体互动相结合。 2)难度适中 太难的活动容易让学生失去信心,过于简单的活动缺乏挑战,也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教材设计的活动难度比较大,教师在分析该活动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可以设计铺垫活动,以帮助学生作好准备。 3)连贯紧凑 连贯紧凑是对活动编排而言的。一堂课既要有变化,又要有顺序。如: (1)在动的活动前安排静的活动。学生一旦动起来就很难静下去,因此,如果课的中心活动是需要沉静思考的,那么它应该安排在动的活动之前。 (2)考虑过渡。如果相连的两个活动差别很大,如由读写突然要转向说的活动,教师则需要考虑如何设计过渡语或简短的活动,使学生顺利地转入下一个活动所需要的状态。 (3)在课的开始和结束时安排集体活动。课开始时的集体问候、宣讲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课结束时的集体小结,可以给学生结构紧凑的感觉。个人或小组活动安排在课的中间进行会更顺利一些。 (4)课应在一种积极肯定的气氛中结束。这并不是说一定要用笑话或趣味活动来结束教学。

张淼 读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

“书”——指引方向、伴我成长——凤山区中心小学第九届教师论坛交流材料 凤山区凤山小学 张淼 2014年8月28日

书——指引方向、伴我成长 假期我有幸阅读《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这本书,刚拿到书的时候,说实话,看这个题目我就觉得特别的枯燥、乏味,但是随手往后翻了几页,不知不觉的便读了进去,我突然发现这本书给予了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鲜血液。它主要是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有效教学”这个中小学教师关注的话题,通过对有效教学设计原理的解析提出有效教学的准备和组织设计两方面的策略,并使用覆盖中小学学科类型的案例予以应用引导,在此基础上对有效教学的难点即有效教学评价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操作示例。由于我教学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是特别丰富,我觉得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下面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感悟向大家做以汇报: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 一堂课有没有效果和老师课前的备课是分不开的,有效课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它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课堂教学艺术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连续性。因此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假若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提到这,我想起了在上学期的时候我就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没有备好课,为了赶进度,也把新课讲了,可是讲着讲着发现课件和我讲的内容对不上,点击下一张不是,再往下点还不是,当时觉得特别尴尬,课进行不下去了,

后来那节课就没用课件,原本找到的一些语句训练和图片也就没有显示出来,所以本应该能收到良好效果的一堂课却让我弄得一团糟,其实这和备课不充分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所以备课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它是青年教师取得教学经验,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它对于中老年教师同样不可缺少,因为教材内容不断更新,学生的情况不断变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中老年教师要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坚持认真备课,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二、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要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有效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有效果”,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以及与所设置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量;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即学生对新课程的接受以及掌握程度。 1、在教学中教师应设置简约而有效的学习情境。 在小学阶段,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以及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如简便运算125—99,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9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注课堂行为提高有效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 [摘要]在信息技术新课标、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倡导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标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建构,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本文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低效现状,以有效教学理论为依据,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立足于课堂教学,探讨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优化地组织实施教学,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性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本质是什么?教学追求是什么?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在苦苦思索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将课堂教学仅仅看做个体知识授受的简单过程,将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简化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以致课堂教学渐渐远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道德生活,从而失去了不断促进学生创新与发展的生命活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文所展开的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实质上就是要力图唤起教师重建课堂生活的热情,以实现由“传统课堂”到“有效课堂”的教学转型,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和生命价值不断升华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手段选择、评价方式、课堂教学管理等诸方面来进一步努力和探索。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的期望,如何提高却是大家的困惑。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具有涉及内容的综合性、教学内容的发展性、实践性、可操作性以及教学过程的协作性、自主性等等。如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何谓有效教学 崔允漷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我们如何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信息技术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对于“有效教学”的概念,我们也必须吃透。到底什么是“有效”呢?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概念的另一种理解是: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效性它包括三重意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目前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问题 1、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还很滞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2、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以及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导致在同一个教学班里,同学们的信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3、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有限(高中的周课时:2节)在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内容里,完成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4、信息技术是“副课”,学不学不会影响升学问题观念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

微课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微课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摘要:“微课”近几年频繁见诸于网络及其他媒体,它发端于微博,并继承了微博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目标明确的特点,它的出现为传统教学注入新鲜养分,使得传统教学形式更具时代特性。 关键词:微课、传统教学 “微课”近几年频繁见诸于网络及其他媒体,它因何而来? “微课”发端于微博,并继承了微博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目标明确的特点,笔者更倾向于把它叫做“短期课程”、“课程组件”。几年前,笔者还不知道“微课”这一概念,但在3D MAX教学中就运用过该种形式的教学,体会过该种教学的种种好处。如今,“微课”被大为提倡,所以也想借此梳理一下“微课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有专家学者把“微课”做一归纳和定义,“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其特点为:“微课”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学生因而易于掌握;“微课”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学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微课”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情景而形成的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的教学活动,具有内容广、容量小、目标明确的特点;“微课”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以精彩视频的形式展示和提供给学生,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更大,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等等。 在传统意义上的“课”几乎被局限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教室。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教师和学生容易排除外界的干扰,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与学。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教师一般是主宰者,具有较大的权威,以保证课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一堂课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大约在45分钟上下,课与课之间休息5-10分钟,这比较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一连串的“课”构成一门课程,就像一条标准化生产线,非常利于教学组织与管理,这也是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延续几百年的原因。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或课程,而是一种数字化教与学资源,能够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微课”短小灵活,要么在网络中运行,要么在单机中运行,既可以辅助教师的教,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有没有可能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结构呢?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的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思考 石羊小学黄贵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成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评价的改变”五个角度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作初步探讨。 现在可以这样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计算机;哪里有计算机,哪里就有生活。计算机与生活同在,生活与计算机共存。计算机有步骤、有规模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发达的国家中早已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已经深入贯彻,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完全得到更新。有条件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学校,没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设备。要做到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个人的认识过程首先需要外部刺激,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为学习者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多样化,有利于帮助小学生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结合入手,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新型教育思想、新型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正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创新教育观念的切入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确立了五个方面的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树立教育公平化的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观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确立科学教育观念。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转变为“导”,要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择优而“导”,“导”之有效;有法而“导”,“导”到实处,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

有效设计拓展教学活动

有效设计拓展教学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局限于课本课堂显然不够,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周围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合理安排,开展教学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应该具有对教材在课堂内外进行适度拓展的能这将更有利于优化教材,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从平时教学实际出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 一、突出英语的实用功能 1、开展“English corner“活动,学生每节课轮流教一个新词或短语,学生每天轮流在黑板角落写上当天日期、天气和有关课程,在不经意间运用复习了常规单词培养英语语感,感受英语气氛。 2、英语小贴士——在每个班级内贴英语的谚语;在班级的门口和公共场所贴上有关英语标语。教室内的摆设贴上相应的英语单词。网上查找英语的励志明言,用漂亮的字体装饰墙壁。用英语标语美化校园,做好黑板报英语宣传工作。布置逼真的教室环境。 3、组织学生多读一些自己能读懂的英语文章小故事,互相用英语就相关内容做提问,老师主持评价,并对相关词汇短语做讲解。 二、突出英语的交际功能 1、师生之间每节课的问候、师生之间用英语交流所见所闻所感。 2、编顺口溜说英语 把课文中的单词和句子编成有节奏和韵律的顺口溜,让学生在玩中学,唱中学,实践证明,用这种方式学习学生很容易接受,也很有兴趣。例如,学“I can climb”一课时,教师出示表示动作的单词卡片,学生有节奏的学说单词,当教师出示“jump”的单词卡片时,学生说“I can jump, jump, jump.”并作动作。另外,学完单词后,教师提问“Can you run?”学生用顺口溜回答“Yes, I c an. Run, run, run.”边说边做跑的动作。 3、鼓励参与,培养主体意识 “实践出真知”,离开了实践,就难以实现学习目的。“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创造、提供真实的、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及情景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用学过的语言自由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因此,在

读《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有感

读《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有感 马家店镇中心小学 于砚 2014.8

通过读《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一书,使我对“有效教学”的涵义以及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有系统了解和整体认知,所谓“有效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只要是通过教师的定向教学,学生能获得有效的知识积累,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积累是教学有没有效的标准。是指教师所采取的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优化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高效能地实现预期的目标的一切行为,从本质上说有效教学就是一种目标导向教学。传统教学强调简单灌输,只关注如何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而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使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导致“时间+汗水=低效”结果。而“有效教学”的“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的定向教学,学生能获得有效的知识积累,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积累是教学有没有效的标准。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通读此书以后,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针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如何使学生在在繁忙的学业中把知识学得有兴趣,有成效呢?下面我结合《有效教学的设计原理、策略与评价》一书内容和自己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它包含有三个含义: 有效果:是有效教学的直接体现,是教学活动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制订

的教学目标的程度体现。 有效用:是有效教学的终极目的。“学以致用”,但它不只是让学生学好知识后会灵活运用而以,更主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举一反三”,要引导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热情,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衡量指标。它是指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最佳教学目标。但它不只是“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这样的普遍理解,它还蕴含了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状态等的综合衡量,它也是一种教学机智的体现。 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一、课前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有效课堂是要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而集体备课是最有效的教学的前提。集体备课时,要加强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每个教师说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教学构思,谈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和经验,集体确定每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商量确定某个课时教学案例,并制定出课时学案,以供全年级学生共同使用,实行教学资源共享。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的重要材料,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某项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知识的前后联系,然后系统地合理地设计课时教学案例。年轻教师要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有经验的教师要热心帮助年轻人,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让教

当微课与历史传统教学相遇

当微课与历史传统教学相遇 微课教学是当今教育界的新宠儿,但是对于微课教学能否应用于正常教学则众说纷纭,本文结合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初步尝试,对微课的作用、微课使用方法及注意点等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相信微课可以给历史教学带来崭新的面貌。 正当以信息化教学为手段地各种教学比赛年复一年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地在各地举行之时,一种更新颖的教学手段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它以短时、高效、便捷的优点征服了各地的教育创新者,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它,就是微课。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开发的一种简短、完整的在线课程视频资源,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可以包括与该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知识结构板书、练习测试等内容,尽管时间短,但却是非常完整的一次教学活动,能够反映制作者的教学能力。 如此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历史传统教学来说是一次挑战,很多教师对历史微课教学也存在疑问和困惑: 1、有人认为在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因为可以将操作过程通过微课呈现给学生,所以使用效果更好,而历史这一类的人文课程还需要教师的讲授和引导,使用微课无疑是一种重复,是浪费; 2、历史教学内容纷繁复杂,涉及面广,如果以微课教学会给老师带来巨大的备课负担,所以是不现实的; 3、职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够,所以难以达到微课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不如老师在课堂上的直接讲授。 正因为存在这些困惑,微课仅仅成为大赛的宠儿,而无法真正地、实际地应用于教学,我认为传统的历史教学固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微课在知识预习、课堂延伸、细节拓展方面都有着相当大的优势: 1、用好微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知识内容繁多,往往以事件和人物来贯穿始终,因而缺乏应有的历史情境,学生往往会感觉枯燥乏味;历史知识距离我们越遥远,学生也越难体会其深义,教师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做铺垫,而如果我们能以微课展示历史背景,让学生课前观看,就能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历史情境,从而节约课堂时间。 2、微课使历史学习变得更加多样化,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主干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内容,我将它制作成三个主要的微课“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

关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

关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 摘要: 一、明了课程教学目标,使课程名正言顺。 二、突破概念门槛,首先使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 三、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 四、关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初步思考。 关键词:突破、环境、建设、管理、思考。

关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 我校是从2000年起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作为本课程老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学,下面,我想说说自己的最新想法,以期与大家交流。 一、明了课程教学目标,使课程名正言顺。 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微机课,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这样沿用。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如果继续使用“微机课”这个名称,就体现不出基本的课程教学目标,将微机课改称为信息工具的使用技术,相比之下微机或计算机的概括范围要窄得多。当今世界主流的信息技术是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从定义上范畴较广的一个概念,中学生要学的信息技术是主流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二、突破概念门槛,首先使学生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 由于信息是个翻译词,许多人理解得都不很深刻,以致口语讲信息技术都显得不很顺口,在信息技术的导言课中教师应当讲清信息及信息技术。在讲授这个概念的时候,

我首先给出信息的两个定义: 1、给出信息的通俗定义 信息是人们表达、传输、保存、加工处理的有价值的消息、情报、知识等。 2、给出科学定义 信息是人们感知到的各种刺激中所包含的内容。注意,这里的刺激一定要基于学生已有概念,即学生在学习条件反射时所建立的刺激概念,为了进一步说明可以从视觉刺激、听觉刺激等方面举几个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讲这兩个概念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不可以以科学定义而否定通俗的定义,通俗定义是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定义,科学定义是为研究问题方便而设的定义,两者只是应用场合不同。信息技术课本身是技术课程,实用是最终目标,教学的效果不是看学生背了多少,而看学生会做多少。 为了进一步理解信息概念,应当考察信息的分类及各种特性有关的信息基本操作,及信息技术的历史演变。特别要向学生讲清的是如下几点: 信息可分为原始信息与高级信息; 信息传递媒介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举例; 信息的表示形式常见的有文字、图形、数字、声音、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将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如果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则会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在教学设计中尤其重要。 一、活动教学中的误区 1、重活动形式,轻活动目的。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寓教于乐,小学英语教师应特别注重兴趣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新课程倡导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张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和画画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如果教学活动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有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重个体活动,轻全体参与。 活动设计要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能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只有能力强或水平高的学生才能完成。而在许多课堂上,一些看似热闹的活动,细看才知只有部分学生参加,而其他学生则成了观众。 比如《How are you》,如果设计了一个情景对话让三位同学操练所学的交际用语,即使教师要求其他学生必须listen carefully,但仍会有一部分学生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看了热闹。 3、重机械操练,轻真实交际。 机械化操练是巩固新授句子的方法之一,但也应该意识到它是否带给学生真正意思上的理解,是否操练得有实效。 二、提高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准确定位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引领着师生的教与学。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任何活动都应是为了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如果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 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学生所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实的,也是有效的。因此,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要做到这点,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切手段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有一位教育家说:“如果学生学习没有兴趣,那就如同苦役在身;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如同把苦役施加于学生。”可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着力点,更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教学活动机会的重要保证。 (1)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特征。因此,为其设计的活动难度既不能超越其发展阶段,又不能太幼稚或太容易,如果设计的活动太浅显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

有效教学理论及其策略

有效教学理论及其策略 1、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2.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 (1)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 (2)提高课堂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比率,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按照递进嵌套的层级关系把课堂教学时间区分为分配时间、教学时间、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等不同类型,后一变量较之前一变量其时间范围逐渐由宽变窄,其与学习结果间的关系也愈加密切。 这就是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

(完整版)微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课程设计有何区别

微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课程教学设计有何区别个人觉得,在现在这个网络发达网络横行的时代,微课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就像人人愿意对着手机点呀点,不愿意面对面的交谈一样。学习,也必将不再是课堂上老师对着学生讲呀讲,而是,学生对着视屏看呀看。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传统课程教学设计和微课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区别。 首先,从综合课程教学设计来讲有所区别。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师把知识点、典型例题总结出来,在课堂上逐一讲解便行,因为有师生互动,因为学生就在眼前,所以有什么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得到解决。可是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上,因为没得学生可以进行现场的互动和答疑解惑,所以教师要把所有的情况都想到,要全面的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从中总结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方法和思路,再详细的讲解和示例。而且,不能啰嗦,要简洁明了。 其次,在时间上有所区别。传统的课程教学设计可以把学生回答问题和做课堂练习的时间考虑进去,一节课可以分几个部分或几个流程来展示,譬如一节课是45分钟的时间。可是,如果微课也是完整的讲45分钟的话,估计没人愿意去看了。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来讲,5到10分钟,最多15分钟,微课就要把该讲的讲完。微课微课,顾名思义也可以知道,时间短,那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更要严谨,要细致到每一句话的讲解都要干练简洁。

最后,在形式上也有所区别。我的所谓形式是指,传统课程设计,可以把游戏,把教师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声音声调的变化也考虑进去,可是,微课,需要简练的语言表达准确的意思,要么声音好听,要么手指修长好看可以提高学生观看视频的兴趣和积极性,不然,学生会容易犯困。这也是我对微课能否大程度流行的一点疑惑所在。以上,仅为个人浅见。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18-02-09T14:32:36.477Z 来源:《成长读本》2017年12月总第25期作者:陈志峰 [导读]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思考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一、精心组织教材,诱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的入门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由于学生大都对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应该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可以多采用辅助教学软件和益智教学游戏等。这样做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易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其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例如在开展画画教学时,我就采用教材上的金山画王辅助教学,而不采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因为这一内容在以后的教学中会详细讲到。而用金山画王软件中自带的图库拼合成一张图画,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软件中还有语音提示、背景音乐,再加上图库中的图片都是一些卡通形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针对不同情况,制定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很快,十年前我们还生活在DOS时代,不知网络为何物,连“因特网”这个名词都没听说过,而现在连一个几岁的儿童都知道“Windows”、“Word”、“Excel”、“Internet”。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学以致用。小学生对电脑、网络充满了好奇心,很多人被那些精美的图片、惟妙惟肖的动画给“震”住了,觉得电脑世界深不可测。 在各年级进行教学时,我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如:1—2年级的学生我主要让他们认识Windows和训练他们使用鼠标的技能等;3年级的学生主要训练其绘画的技能;四年级的学生,则让他们在“Word”中练习打字,并在打字的基础上学习排版,自己制作图文并茂的板报等,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5年级主要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PowerPoint软件中制作课件……有一个同学十分感慨地说:原以为电脑制作都是大学生们干的事情,原来我们也可以做,而且也挺容易的。通过实践,学生学习了各方面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真正做到了让我们的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三、巧设悬念,丰富学习内容 “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融抽象的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创设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金山画王中旋转图片时,让学生从图库中拖出一张鱼的图片(系统默认鱼是向左游的),然后设置情境,说这条鱼遇到了一条鲨鱼,要往回跑,使这条鱼向右游。于是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通过对图片旁边六个按钮的操作,掌握了图片的旋转,同时连带地把上下翻转、大小变化等也学会了。 四、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本课的综合任务是制作一份童话故事会的背景PPT。学生通过插入图片都完成了背景的制作,只是很少有学生会想到要加上故事的标题以及讲故事学生的姓名。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课后,老师提出来,虽然我们这堂课学习的是对幻灯片的初步认识,以插入图片为主,但是,既然是做故事会的背景PPT,就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告诉学生幻灯片在这里的作用,以及此类幻灯片需要告知观众的信息等。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如古代战事传递,奥运报道、娃哈哈等产品的广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生答:军事情况、产品的特性等信息。教师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各种仪器感知到的一切也都是信息。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信息吗?学生互相总结,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实非常大,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来选择,让同学们讨论怎样去获取有用的信息去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重要性。最后,学生完成作业“信息技术与中学生学习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过,笔者不得不承认,我还不够了解这些孩子,孩子们大都好胜心强,应该多考虑一下孩子们的心理,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也不应该是单纯的技术,还有这些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以致用。 五、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在本课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所剩时间不多,笔者便匆匆展示了几件作品,并口头给了他们一些评价。课后,笔者也反思了一下,确实是忽视了评价的重要性。学生辛苦完成作品,应该让学生也一起参与,说说作品的优点,也谈谈自己的建议,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更多的鼓励。 经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的入门知识虽然不难,但要教好却也不容易。教师只有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充分贯彻“趣味引路、兴趣搭桥”的思想,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灵活性,才能使学习变得“学无止境,其乐无穷”。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