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黑格尔关于客观思想的理论

论黑格尔关于客观思想的理论

黑格尔哲学思考

======================================================================

论文关键词 黑格尔 绝对精神 主观性 辩证法局限性

论文摘要 黑格尔从思想的客观性出发 一方面相当深刻地批判了主观唯

物主义和不可知论 表述了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认识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关于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实践标准的唯物主义思想内容 另一方面在对抽象普遍

性观点的批判中 主张把世界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过程 论述了辩证法原则

特别是矛盾的客观性及其普遍性的思想 第一次赋予辩证法以世界观的涵义。

可以说 理解黑格尔关于客观思想的理论是把握黑格尔全部哲学的关键。黑格尔哲学是建立在一整套概念之上的。可以说黑格尔哲学是理论推理出的。在对概念的无限辩证思考下,思考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因此,概念的局限就决定了黑格尔哲学的时空限制。不管黑格尔如何严密的辩证推理,只能是在概念的范围内小修小补。

黑格尔认为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而哲

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 揭示

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 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在唯心主

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统一。因此 黑格尔哲学包含一个巨大矛盾 在唯心

主义形式中表达了唯物主义的内容。对此恩格斯曾指出 “黑格尔常常在思辨

的叙述中作出把握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叙述。”[1]那么 唯物主义的内容何以

可能通过唯心主义的形式而获得表现的呢 这就需要到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

特别是到黑格尔关于客观思想的理论中去寻找答案。

1.黑格尔关于客观思想的基本阐释

黑格尔认为“客观思想”一词具有三个意义 不同哲学系统有不同的理

解。

第一种意义上理解的客观性认为物质是外在于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存在。实际上是唯物主义所主张的物质的客观性。黑格尔认为 从经

验主义的观点看来 人们感知的“永远是一种特定的具体的事物” “但物质

本身已经是一个抽象的东西 物质之为物质是无法知觉的。”[2]对唯物主义所

主张的物质的客观性 黑格尔是坚决反对的。物质本身并不存在 所以物质的

客观性是一种虚妄之言。另外 黑格尔认为承认物质的客观性是与人的自由相

矛盾的。黑格尔说 “自由的真义在于没有绝对的外物与我对立 而依赖一种

‘内容’ 这内容就是我自己。”[3]在这里 黑格尔把承认外物的客观性与人

的自由对立起来 把人的自由理解为不受客观外物制约的自由 这也是一种唯

心主义的偏见。

黑格尔认为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而哲

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 揭示

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 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在唯心主

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统一。因此 黑格尔哲学包含一个巨大矛盾 在唯心

主义形式中表达了唯物主义的内容。对此恩格斯曾指出 “黑格尔常常在思辨

的叙述中作出把握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叙述。”[1]那么 唯物主义的内容何以

可能通过唯心主义的形式而获得表现的呢 这就需要到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 特别是到黑格尔关于客观思想的理论中去寻找答案。

第二种意义上理解的客观性是康德所谓的客观性 即指范畴的普遍性和必

然性。黑格尔反对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客观性 主张思想的客观性。但是 黑格尔和康德又有着不同的理解。黑格尔认为 “康德把符合思维规律的东西(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东西)叫做客观的 在这个意义下 他完全是对的。”[4]黑格

尔力图把有条件的、相对的范畴和无条件的、绝对的理念统一起来 设法通过拒绝自在之物的观念而克服康德的经验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的二元论。在黑格尔看来 哲学只是阐述理性连续不断地获得明确的自我意识进而达到概念形成的那种无限发展过程 理性就是绝对理念的进程。黑格尔称康德哲学为主观唯心论 康德的自在之物为“理性之物” 认为范畴只是属于主体而不是对象的规定 与物自体间却有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隔开着 而没有达到物自体的彼岸。

第三种意义上的理解客观性是黑格尔认为真正的客观思想。黑格尔认为

世界是思想的世界 理性的世界 思想不仅构成外界事物的实体 而且构成精神性的东西的普遍实体。“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应该是 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 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 或对象性东西的本质。”[5]并指出 历史是努斯理性

历史作为不断发展的人的自由意志的产物。努斯的自由冲动不断冲破、摆脱必然规律 摆脱本身就是逻辑 是自由的逻辑、行动的逻辑。因此 当我们把思维认为是一切自然和精神事物的真实共性时 思维便统摄这一切而成为这一切的基础了。思想作为根据 作为本质 统摄主观精神和外界事物于自身之中。他也反对那种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二元论观点。他说“在知性逻辑里 思维被认为是一种单纯主观和形式的活动 而客观的东西则和思维相反 被认为是固定的和独立自存的东西。但这种二元论并不是真理 并且武断地接受主观性与客观性两个规定而不进一步追问其来源 乃是一种没有思想性的办法。”[6]由此 思想是主观精神和外在事物的共同本质、共同来源。黑格尔认

为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就是对客观思想的阐释和展开。他在《小逻辑》中说 “客观思想一词最能够表现真理”[7]。在黑格尔看来 客观思想起初表现为主观 绝对理念从逻辑学出发 经过了自然哲学 达到精神哲学 并最后在哲学中回到了家 自己认识了自己 认识到自己的对方原来不过是自己 实现了思维与存在的绝对同一。所以同样 客体通过变动抛弃自己的客观性 在更高层次上回到主观性。

2.对黑格尔客观思想理论的评价

2.1黑格尔从思想的客观性出发 表述了关于人的思想必须从实际出发

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认识而不附加任何主观成见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关于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实践标准的唯物主义思想内容。在黑格尔看来 思想是事物的本质 思想是客观的 从而也就是说 事物的本质是客观的。同时又因为思想是主观精神和外界事物的共同本质 所以事物的客观本质又是可以为人的主观精神所认识的。黑格尔认为 事物的本质不是认识不可把握的“自在之物”。人们通过物质存在这个现象 可以认识掩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

思想、概念 即“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 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因此 黑格尔强调指出 认识的目的就是要透过现象认识

事物的本质 认识事物内在的普遍性与必然性。他说 “当我思维时 我放弃我的主观的特殊性 我深入于事情之中 让思维自为地作主 倘若我掺杂一些主观意思于其中 那我就思维得很坏”。[8]又说 思想“摆脱一切特殊的意见

和揣测 而让事物的实质当权。”[9]黑格尔这一系列关于反对认识中主观随意

性的论述 实际上是在神秘的理念形式中表述了关于人的思想必须从实际出发

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认识。另外 在真理问题上 黑格尔认为只是通过实

践 才能抛弃主观和客观的对立 才能达到认识的客观性 达到客观的真理。

我们进行思考 不顾其它 只是坚决相信思想与事情是符合的。 2.2黑

格尔从思想的客观性出发 把世界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过程 论述了辩证法原

则 特别是矛盾的客观性及其普遍性的思想 第一次赋予辩证法以世界观的涵

义。

黑格尔把世界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过程 认为我们作为独立的事物 无论

我们经验了什么。通过仔细的反省 将会引领我们达到别的事物。我们与那些

事物相互联系 最后辩证思想终止于绝对的知识。康德经常用一些二元论的对立来进行思考 而黑格尔则设法将对立面放到一个辩证的语境当中 从而将他

们协调起来。理性的客观性是包含特殊和结合特殊的普遍性 是通过可以体察

到的现实而存在其内的普遍性。黑格尔认为 这个普遍法则就是辩证法。黑格

尔认为 “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

同样 辩证法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认识的灵魂。”[10]在哲学史上

黑格尔第一个赋予辩证法以世界观的涵义 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功绩。

黑格尔还认为 事物之所以能辩证地运动 就在于事物自身含有矛盾。黑

格尔从理性的客观性 即具体的普遍性的原则出发 断言 “天地问绝没有任

何事物 我们不能或不必在它里面指出矛盾或相反的规定。”[11]“矛盾是推

动整个世界的原则。”[12]黑格尔的辩证过程展示了一种三重的运动过程。通

常这种三重结构被描述为一种从正题 thesis 到反题 antithesis 再到合

题 synthesis 的过程。经过这种过程 合题可以说 理解黑格尔关于客观思

想的理论是把握黑格尔全部哲学的关键。恩格斯曾说过 “这些规律最初是由

黑格尔全面地、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 而剥去它们的神秘形式 并从它们的

全部的单纯性和普遍成为新的正题 这个过程一直到绝对理念才终止。黑格尔

在其辩证逻辑中强调 思想进行中 矛盾并非阻止知识前进的力量 而是人类

推理中积极的推动力量。从理性上把它们清楚地表述出来 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3.黑格尔哲学的局限

3.1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在最初的《精神现象学》中,探讨的是人类意识的发展进程,到了《哲学全书》,及开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逐步将世界囊括在其以绝对精神或称为绝对理念为核心的庞大系统中。存在即合理”,这应该是常人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这句话进一步可以表述为“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在哲学的世界里,这句话后自有一个体系来支撑着它,这就是黑格尔的体系。但在世俗的话语中,这是一句多么荒谬甚至是可以为某些罪名开脱的借口。在十九世纪的德国,普鲁士王国就把这句话当作其反变革的挡箭牌。然而,愚昧的借口终逃不过智慧的眼睛。“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恩格斯更进一步表述,按照黑格尔辩证法“否定”的精神,此句话也可以说,“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这一切说明了什么呢?黑格尔,这位在自己的领域内是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的大哲学家却很不幸地拖着一条德国庸人的辫子。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就在其“否定”的精神,即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在它看来,“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

由了;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落和灭亡”。倘若说辩证法中承不承认绝对的东西,那就唯有此条了。可在辩证法中也有保守的一面,即“认识和社会的一定阶段对它那个时代和那种环境来说都有存在的理由”。正是这一点导致了本文开头的那个结论。我们不得不承认,为了构建自己宏大的体系,黑格尔不得不求救于强制性的结构。按照传统的要求,哲学体系是一定要以某种绝对真理来完成的。为了符合这一要求,黑格尔不得不在自己体系的某个地方作为其终点来结束自己的体系。由此他让自己的体系走了一个大圈,作为终点的绝对观念先转化为自然界,然后到精神中,即在思维和历史中,最后再返回到自身。但唯有把历史的终点设想成人类达到对这个绝对观念的认识,即在自己的体系中达到了对其的认识,他的体系才能结束。可是,当最终得出的是绝对的真理,那这就和他的辩证法产生了矛盾。方法为了迎合体系就不得不最终背叛自己。所以,正是“这一根德国庸人的辫子”使得黑格尔这个具有彻底革命性的哲学竟然产生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黑格尔体系内部的不合理必然给各种极不相同的实践观点预留了极大的空间,也给当时德国的哲学界和政治界的斗争预埋了伏笔。在经过了各种肤浅的论战中,费尔巴哈打破了黑格尔的体系。但他却没有用黑格尔的方式,即“扬弃”的方式来打破它,而是简单地把它抛在一旁。可以说,全部哲学所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其一探讨的是二者谁为本源,其二是二者能否同一。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先讨论后者。思维能够认识思维本身,即思想内容的内容,但思维能否认识或者说能否彻底认识被感知的世界。在黑格尔看来,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一切要证明的东西就已经包含在它的前提即绝对观念中了,一切不过是前提的外化而已。既然连绝对观念都已被他把握,又有什么不可以被认知的呢。但费尔巴哈在这里增加了唯物主义的内容。他用最令人信服的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来反驳不可知论者。假如人类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那康德(Kant)那不可捉摸的“物自体”就不攻自破。这应该说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的发展。所以恩格斯在文中说,“与其说是深刻的,倒不如说是机智的。”关于前者,在黑格尔那里亦是勿需多言的,一切都是绝对观念的外化,一切又要回到绝对观念中。而费尔巴哈天才地把这神圣的前提绝对观念给摘除了。他说,绝对观念不外是“对世界之外的造物主的信仰的虚幻残余”。“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相反精神本身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是非常纯粹的唯物主义的观念。但费尔巴哈于此却止步不前,“不去反对事情本身而去反对唯物主义这个名称了”。为何?出身于青年黑格尔学派的费尔巴哈自然有他的局限性。他在扭转本已十分接近唯物主义的作为唯心主义集大成的黑格尔体系的途中停了下了,那应是因为按他原先已接受的唯心主义观念看来,他已经做成功了,该是他反对“唯物主义”的时候了。这位可怜的天才的错误就在于他把一般的或者说科学的唯物主义同那当时流行的肤浅而庸俗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混为一谈了。费尔巴哈说的对,“纯粹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虽然…是人类知识的大厦的基础,但不是大厦本身?”。在他看来,在对自然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坚持唯物主义的观念,这是“基础”,但“大厦本身”还包括社会的科学。我们应该把它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但在这一点上,深受传统唯心主义观念束缚的费尔巴哈是做不到的。向后退时,他是与唯物主义者同伴的;但向前进时,他就变得保守了。假如我们接触一下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我们就会发现他在社会历史的领域是如何的保守而荒谬。在他看来,宗教是人与人之间感情、心灵的关系。过去这种关系是在现实的虚幻映像中的,现在该是改变的时候了。他断言只用在用宗教的名义下,性爱、友谊、同情等人们彼此以相互爱慕为基础的关系才能获得自己完整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费尔巴哈想以一种本质上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为基础来建立他所谓的真正的宗教。可是无神论怎么能够成为宗教呢?而来到对历史的解释中,费尔巴哈不能幸免地把人类各个时期的变动仅仅简单地解释为宗教的变迁。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所带的宗教色彩被他解释成了人的心灵和宗教的需要,而不是整个中世纪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他那里,人追求幸福的欲望变成了一切道德的基础,那么人要是有道德的话,他的那些欲望必须先满足才行。而在费尔巴

哈看来,这些满足欲望的手段和对象都是不难获得的。起点的错误导致了终点的荒谬。而唯有在起点处修正,即把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把唯物主义引入社会的科学中,这一切才能修正。可这正是费尔巴哈所反对的。那么,该是出现能够以黑格尔的方式超越费尔巴哈的理论的时候了,而这一理论就和马克思联系到了一起。让我们回到文章的标题,“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的,该作终结了,而这样的终结也是需要以辨证的方式超越的。费尔巴哈需要被扬弃,整个德国古典哲学更需要被扬弃。马克思做到了这一点。他接过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改变了其世界观。世界不再是那不知在何处的绝对观念这一概念的自身运动的翻版了。由此,我们能够重新唯物地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作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相反。这样,辩证法就从带有神秘性的绝对观念的自身演化转变成了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在自然科学中作为形而上学的自然哲学就不可避免地被排除了,而在社会的科学中同样地以现实的联系取代了人们头脑中臆造的联系,从而在社会的科学中确立了历史的唯物主义。尽管历史进程是有意识的人类在活动,但支配其发展的归根到底还是一些客观实在的物质因素。确定了唯物的因素,那“英雄史观”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被否定:一个人的力量怎能如此强大。而“群众史观”的确立可以让我们思考其背后的整个阶级为何会运动起来,是功名心,正义感,抑或是其他?倘若我们设定一个动机来作为一阶级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话,那这动机背后又是什么在引导着它呢?我们不妨把这称之为“动力之动力”。马克思对此作出了回答。往深一步走就会发现,阶级间由于利益冲突而引发的斗争推动了现代历史的发展。这首先可以归之于政治原因,而政治斗争不过是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手段而已。所以,是纯粹的经济关系,确切地说,是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而产生了某些动因。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及其关系的发展促使了某一阶级的壮大而其要求获得相应的经济、政治利益而与旧阶级发生的阶级斗争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这就是“动力之动力”。在此过程中,一切与之不适应的经济、政治、思想的旧事物都会被其改变。就连看似与之无关的思想领域的发展也是随时代而进的。我们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也是历史唯物的。黑格尔哲学好像是建立在一个稳定的时段内。这段时间的有效期就是黑格尔建立的概念群的不变期。现实是在不断变化中的,而不是完全静止的在内部生长。黑格尔也许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此题无解。他也只能在序言中稍稍提及。没有完全正确的理论,黑格尔的伟大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事物的方法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M] 人民出版社 第

26页.

[2][3][4][5][6][7][8][9][10][11][12]黑格尔.《小逻辑》 [M] 商务

印书馆 1982年版 第115、119、120、371、78、93、179、177、200页.

[13]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 [M] 人民出版社

第13、14页.

黑格尔思想的主要内容

黑格尔思想的主要内容 伦理思想黑格尔集以往西方伦理思想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黑格尔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他的法哲学,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伦理3个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哲学上看,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内容是现实的,方法是辩证的,它的成就对后世伦理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美学思想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黑格尔分别对艺术的性质和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和各门艺术的体系,进行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分析。逻辑方面,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有关艺术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历史方面,他开创了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展示了宏伟的历史观。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成为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哲学观点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黑格尔哲学著作 《精神现象学》(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 有时也译成精神哲学) 1806 (See battle of Jena) 《逻辑学》(Wissenschaft der Logik) 1812-1816 (last edition of the first part 1831) 《哲学全书》(Enzyklopae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1817-1830 (分三个主要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法哲学原理》(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1819 《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历史哲学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 《宗教哲学讲演录》 黑格尔- 人物语录 “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马克思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认识的辩证运动;科学地逻辑思维方法。 在认识论发展史中,马克思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科学成果,科学地解决了主体与客体统一的问题,把实践概念引入认识论,并将其当作全部认识论的基础。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者沿着马克思开创的这个方向对认识论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他们不仅强调实践者在认识论中的重要性,而且对实践的内涵、过程、规律、机制、环节以及其与认识的其他过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下面我就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的相关问题做简要概述。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内核,尤其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建立了自己的认识论大厦,尤其是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使他的认识论更具有科学性、革命性、能动性。 思维和存在、精神、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这是认识论的出发点,围绕着这个问题,出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论争。唯物主义主张物质为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反之,唯心主义则主张意思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要正确解决认识问题,首先要兼职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唯心主义认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索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 坚持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这同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也密切相关。一切唯物主义者都主张世界的可知性,反对不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但是,由于世界观上的对立,唯心主义可知论同唯物主义可知论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与可知论对立的是不可知论,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是林谟可康德,不可知论的基本哲学倾向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唯物主义,站在反映论的立场上,对不可知论进行了原则上的批判,但是旧唯物主义对不可知论的批判是不彻底的,由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地实践观引入认识论,真正驳倒了不可知论。 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有力武器,就在于:第一,只有事件才能使我们的感性认识受到确实可靠的检验。第二,实践可以创造出人工额认识手段,比如:望远镜、电脑等,以弥补人的感觉器官之不足。第三,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思维,能够透过现象认识失误的本质。马克思注意认识论主张的世界及其规律的可知性,并不是说已经穷尽了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认识,未知事物还很多,世界只有未知事物,没有不可知的事物,只要我们用于实践,勤于探索,任何客观失误终究是可以认识的。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在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中,有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活动本身。要揭示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必须研究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批判了唯心主义观点,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唯物辩证地解决了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

黑格尔关于存在即合理的论述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马克思说:黑格尔“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黑格尔的辩证法继承和汇集了前人和当时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打破了长期在人们头脑中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为人类社会各门科学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即思维辩证法。可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类思维的解放。人们已“不再敬重还正在不断流行的形而上学所不能克服的对立”。 在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出现了两次质的飞跃。在古希腊哲学中,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辩证法是对客观事物辩证法的反映,是朴素的、直观的客观辩证法。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关于思维运动的主观辩证法,是以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思维成果为其内容。从古希腊的客观辩证法到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是一次质的飞跃。从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又是一次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在更高程度上的统一。是古希腊客观辩证法和黑格尔主观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可以看出黑格尔辩证法在哲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主要集中地体现在《逻辑学》里,它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范畴的逻辑体系和范畴推演的逻辑过程。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体系中“现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包括了“存在论”和“本质论”中的一切范畴(如质、量、度、同一、差别、矛盾、本质、现象等等范畴)于自身内。现实就是这诸多范畴的统一。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现实又是绝对理念(或真理)的基本内容。理念就是内容(现实)与形式(概念)的统一。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逻辑体系是建立在绝对理念的基础上,逻辑范畴的推演和转化就是绝对理念自身的运动,一切运动都是从绝对理念那里开始最后又回到绝对理念,其中每一个范畴、概念都是绝对理念的环节和内容。现实是绝对理念在现实世界的本质反映,现实世界是绝对理念派生出来的,“即凡现时尚能保持的东西,可以说只是理念和符合理念的东西。”黑格尔说唯有理念才是最现实的。哲学的对象是理念,而哲学之所以要研究现实世界,就是因为绝对理念并不是隐藏在什么“彼岸世界”和“天国”,而是存在或体现于现实之中,只有在现实中才能发现理念的伟大精神。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的序言中说:“哲学是探究理性东西的,正因为如此,它是了解现在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而不是提供某种彼岸的东西。”“哲学提出了……除了理念以外没有什么东西是现实的。所以最关紧要的是,在有时间性的瞬即消逝的假象中去认识内在的实体和现在事物中永久的东西。其实,由于理性的东西(与理念同义)在它的现实中同时达到外部实存,所以它显现出无限丰富的形式、现象、和状态。”而我们通常说把握现实就是要“能够在纷然杂陈的现象中洞见到有决定意义的东西。理性是当前存在的,也是现实的,并不是什么远在天外隐在物后的东西。”概括起来说,黑格尔认为理念是绝对的普遍,现实是这个绝对普遍的特殊化内容。理念与现实的关系,就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二者是统一的或一致的。在1821年出版的《法哲学原理》“序言”中,黑格尔提出了一个与他的“现实”范畴密切相关的现实与理性相一致的著名的命题:“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著名的命题一问世,在当时的政界和学术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直到今天,“凡是合理的都有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的命题仍然被人们作为论据而经常提起。但却很少有人知其所以然。 黑格尔哲学中的范畴绝大部分是借用前人哲学中的和其他科学领域中的范畴,但他对这些范畴又作了更深一步的(或荒谬的)改造和规定。“现实”这一范畴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出现过,然而它仅仅是与“潜化”相联系的。是指已经发生的和现存着的东西,并没有把它

浅析黑格尔美学

浅析黑格尔美学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的美学(即艺术哲学)是他的哲学体系圆圈上的一段弧,它就是一个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的美学体系。正是这个“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中心命题,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理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把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了。 黑格尔充分地吸收前人的美学研究成果,并以他丰厚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为基础,经过严密而辩证的论述,最后精辟地总结出他的美学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简明又完整的概括,证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深化了对于美的本质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具有科学的里程碑意义。尽管黑格尔的美学体系同他的哲学体系一样,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可是他在论证美的本质问题时,却能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论界定,深刻地揭示出人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等等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为我们认识什么是美、怎样去创造美,提供了巨大的启示空间。 黑格尔浓缩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定义,虽说看似简单的一个判断,可是它里面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具有很高价值的思想和智慧,同时又显示了它的内容根基特别深厚。认清

这一问题首先应对黑格尔的理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黑格尔指出:“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统一。”黑格尔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先于它而存在的概念生发出来的,事物的存在是概念显现自身于事物的活动,是概念的自我实现。当概念出现于实在里并且与实在结成统一体时概念就成为了理念。黑格尔的理念是具体的概念与实在的统一,是主观理解的,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黑格尔这一定义的三个来源首先,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黑格尔认为由概念生发出外在的自然界,而自然界是概念的异化。理念才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理念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初级阶段就是艺术,就是美。因此,黑格尔的美其实就是他哲学体系的一个发展阶段。其次,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对于艺术的研究,是他经验的积累。虽然黑格尔不是一个艺术家,没有直接从事艺术实践活动,但他对于艺术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研究,把艺术的特点归纳以后总结出美的定义。第三,这一定义也来源于黑格尔以前的或同时代的德国古典美学。黑格尔的理论受到了康德、席勒、谢林的很大影响。 黑格尔美的概念的全部含义,概言之就是理念的感性化,感性形式的心灵化。(艺术)美是多种矛盾对立面的统一体,具有十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第一,美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美的本质只是在感性形态下作为一个事物而出现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 黑格尔的哲学是关于客观精神的哲学,客观精神实际上主要指社会意识,其包含抽象法、道德和伦理三个环节。抽象法是人所享有的一般权利,道德是人内心主观意志的体现,伦理则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道德与伦理既相区分又相统一的关系尤其体现在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之中。 首先,市民社会是由每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相互依赖的特殊个人所构成的共同体或联合体。市民社会具有两个主要原则:其一,作为特殊的个体,市民社会的成员本身都是相互独立的,每个人都是以自身为目的:“具体的人作为特殊的人本身就是目的;作为各种需要的整体以及自然必然性与任性的混合体来说,它是市民社会的一个原则。”其二,由于市民社会的成员在本质上的相关性,个体以自身为目的,其它人作为“中介”,达到自身目的和满足需要。为了欲求的实现,个体必须与他人合作、同舟共济、彼此互利,“我既从别人那里取得满足的手段,我就得接受别人的意见,而同时我也不得不生产满足别人的手段。” 其次,市民社会是“需要的体系”,是物质生活的领域。黑格尔所说的“需要”,即指人们的物质生活、物质利益的“需要”,它是市民社会众多个体彼此联系的纽带。“需要体系”中的人是通过相互依赖的生产劳动取得财富,来满足其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等各种需要的,而这种需要又是“人”的目的和活动,它和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们通过劳动,把自然界所给予的原料改造成适合于满足他们多样化需要的形式,并且人还能对自己需要的情欲加以抑制。第三,市民社会必须通过“警察和同业公会”组织,用“司法”维护市民所有权,以预防社会危险和保护个人的生命财产。黑格尔宣称,对市民财产和人格的侵犯是有社会危险性的犯罪行动,应当通过警察和同业公会来预防这种社会危险和保障市民生命财产。警察和同业公会是增进个人特殊福利的组织,“如果说警察主要地以外部的方式保护和保全特殊利益的话,那么,同业公会主要是以社会成员的内部方式实现和促进特殊利益。”

黑格尔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理解 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但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黑格尔认为,哲学的开端本身应该是逻辑的,它是有根据的、间接的。哲学是一种人文科学,既然是一种科学,它也就需要一定的合理性,如何实现这种合理性,逻辑性的思考是必要的前提。通过逻辑性的思考研究纯粹的知识,而不混入经验性的知识,这样能不失哲学的科学性,才能更客观的思考哲学。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黑格尔哲学是正确的。 否定原则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是黑格尔辩证法一切方法的内在根据和核心的基本规律。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提出了,辩证法有三大规律:量变和质变;对立的相互渗透;否定之否定。这三大规律都被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方式进行了阐述,而最后一个定律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整个体系构成的基本规律。这三大定律都包含了否定的原则在里面,如量变和质变规律,量变可以看作是一种渐进性的肯定的“变”,而质变则可以看作是一种否定性的“变”,当肯定性的变达到一定程度,从而引发否定性的变。又如对立和相互渗透,也就是对立和统一,对立可以看作是否定的,而统一可以看做是肯定的。而否

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进步的法则,事物的发展与进步必须靠不断的否定之前的状态来建立新的状态,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从以上的讨论,我们已看到,在黑格尔辩证法中否定性的思想够成了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内在灵魂。然而光是有否定的原则并不能完全把握黑格尔辩证法的真谛,“灵魂”必须赋予躯体才能有真正的生命,才能起作用。那么黑格尔辩证法如何赋予其躯体呢?是反思。如我们前面所说,否定原则真正的来说是“自否定”,也就是说否定作为一条普遍的原则本来就有“反身性”,只有返回自身的否定才是真正一贯的否定,在这种意义上,否定就可以看作是反思的本质,而反思可以看作否定的体现。反思就如同一面镜子,通过镜子你可以看见你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同样通过反思你可以发现事物的否定原则,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本质的东西和实体的东西,并不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它外在的影像,而是我们根据看到的,进行反思,也就是思维,思考,去探索它真正的本质,真正的面目。如此,才有了我们人类这么辉煌的文明。 黑格尔辩证法作为逻辑、认识论和本质论的统一体,第一次成为一种贯穿于自然界、历史和人类精神中的普遍规律和法则,这在哲学史上是空前的。如何充分的、正确的估价这一点,仍然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黑格尔的生平及政治思想综述

黑格尔的生平及政治思想综述 张宇 摘要:黑格尔的生平事迹主要发生在德国。他的一生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 重大贡献,这是我们所熟悉的,但他的许多的政治思想观点也是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一些重要看法,其中主要有关于政治学的观点,关于国家的观点,关于权利的观点等,在他的很多著作里系统的论述了他的政治观点。其实,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看,哲学是要服务于政治的,黑格尔自己的哲学也不例外,其庞大的哲学体系也是用来支持自己的政治观点的。本文主要是简单得综述一下他的政治思想和观点。 关键字:生平事迹政治学国家权利 一、黑格尔的生平及事迹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岁时,他进入图宾根大学(符腾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 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黑格尔青年时代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他后日的见解多少可以看成是最初他以为是神秘洞察的东西的理智化。他起先在耶拿大学当Privatdozent(无俸讲师),他曾提到他在耶拿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在耶拿写成了《精神现象学》,然后在纽伦堡大学当Privatdozent,后来又在海德堡大学作教授(1816—1818),最后从1818年至逝世在柏林大学作教授,在以上各大学都讲授哲学。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但是在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甚至为法军在耶拿的胜利而欢欣。 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二、黑格尔的主要政治思想

(完整版)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

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二: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 三: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意义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与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更清晰的理解其美学思想,首先应了解其哲学体系。 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是在接受与批判康德的哲学而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从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可以看出他受康德范畴说所得到的启发,并且肯定了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黑格尔从康德的范畴说得到以下观点:(1)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哲学以一些普遍的范畴而推演出来;从此可见万事万物都是理性的存在的。(2)范畴与感性的事物结合就产生了人的认识与现实世界。这种逻辑推演的过程即是人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时反映了客观世界

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观点,黑格尔进一步得出真实的世界的演变即是思想的演变、哲学的演变。从这两个观点可以窥探黑格尔是如何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正是在于其认识现实世界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中,过分的拔高了范畴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他所说的“理念”。黑格尔在《美学》的第一章总论美的概念中就给出了理念的定义: 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体,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对于黑格尔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理念”,是由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所统一的产物,这个统一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概念是理念处于抽象的状态,只涉及物的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且不真实的,它是在于理性应存在而实际未存在的抽象物,它具有理念的潜在性,而作为概念的反面,实在只是概念所代表的个别的事物,这就否定了概念的普遍性,即概念存在自身“设定”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但这种对立不是永恒的,不是消极的。对立是为了统一,否定是为了再否定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肯定。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启示,矛盾存在并不是消极的,矛盾的存在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升华即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体相对于概念来说,它仅是个别事例,也就如同概念单独存在时相同,它是片面的、不真实的,只有与概念结合时,而再否定则统一成

⒈ 马克思吸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是

⒈马克思吸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是() A 辩证法 B 唯物主义 C 价值论 D 阶级斗争 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实物性 C 结构性 D 可分性 ⒊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社会实践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科学发展观 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董仲舒:“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心论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唯物论观点 ⒌人的存在方式是() A 时间 B 空间 C 实践 D 运动 ⒍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⒏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 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 肯定中包含否定 B 量变引起质变 C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 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⒐阶级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 阶级斗争 B 改革 C 科学技术 D 社会精英 ⒑马克思认为,在生产关系中,()是最基本的关系,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 B 家庭关系 C 政治关系 D 分配关系 ⒒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 商品和商品的对立 B 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C 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 D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对立 ⒓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通过() A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B 改进劳动技术的结果 C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 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⒔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 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⒕某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为1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万元,可变资本2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是40万元,其利润率是() A 20% B 40% C 200% D 50% ⒖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具体劳动时间 ⒗()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A 劳动二重性 B 剩余价值学说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 哲学 一、思维(knowing )和存在(being)具有同一性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特点是绝对理念能够自己实现自己,或者说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所谓思维,不仅指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也即“绝对理念” 。在黑格尔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过是“客观思想”发展的最高产物。所谓“存在” ,并不是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具体事物,因为黑格尔明确否认这些事物的客观实在性,根本否认物质的存在。在他看来,存在只是我们的主观表象。一切事物(“存在”)都不过是客观思想(“思维”)的异化物,是“客观思想”的外壳,而“客观思想”则是万物的内在根据和核心。 所谓“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概括起来就是:思维是存在的本质,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地在存在中实现自己,使存在同自己相符合。具体来说,从认识论意义上,即从人的认识发展过程方面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我们头脑中的思维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并且凡是我们头脑中认为是合理的(即符合“客观思想”)思想,都必定能够实现,使存在和我们的思想相一致、符合。而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也就是从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上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客观思想”决定着事物的本质,一个事物只有符合其中蕴含着的“客观思想”即事物的“概念” 具有真实性;而“客观思想” (“概念”)则 ,才在事物中不断实现自己,使事物同自己相一致、符合。在黑格尔看来,我们头脑中的思想 乃是“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发展的最高产物,人认识世界不过是绝对理念自己认识自己的发展过程上的一个环节,因此,认识论和本体论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 二、分析“现实的是合理的,合理的是现实的” 关于“现实的是合理的” :首先,说现实的东西是合理的,并不意味着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现实的,因而都是合理的。事实上,在现存的一切有限事物中,一部分是现象,仅有一部分是现实的。在黑格尔看来,所谓“真实的现实性就是必然性,凡是现实的东西,在其自身中是必然的” 其次,说现实的东西是合理的,并不意味着现实在的东西就绝对符合理性,都是好东西。黑格尔认为,实际上有些坏东西也多少符合理性,否则它们就不能存在。再次,按照黑格尔辩证法,说现实的东西是合理的,也不是意味着现实的东西就是僵死不变的。在黑格尔看来,世界上的各种具体事物都不过是绝对理念的外壳,是绝对理念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或阶段。当一个具体事物符合绝对理念发展的要求的时候,它具有必然性,因而是现实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它就要同绝对理念向前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相矛盾,从而丧失其必然性,变成不现实的、趋于灭亡的东西。这样,绝对理念就会摔掉旧的外壳,投入到一个新的更符合绝对理念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的外壳中去继续向前发展。这就是说,一切曾经现实的东西,都必定要转化为不现实的东西;而一切符合绝对理念发展要求的东西,不管它同现存的一切怎样抵触,也必将变成为现实的。唯有绝对理念是永恒生命,一切有限事物则皆不免于毁灭。关于“合理的是现实的” :它意味着凡是合乎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的东西一定会变为现实。当然按照通俗的日常理解,我们可以认为一切合乎理性的东西都具有现实性,而在黑格尔的全部哲学体系中,这句话则意味着抽象的、必然的绝对理念必将克服自己的抽象性,外化为自然,并在精神中复归。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界的一切、精神领域的一切都是绝对理念这一终极理性的外化物。因此,合理的是现实的。 三、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之逻辑学黑格尔在论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基本观点的过程中,构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 刘文洲 认识论要解决的是我们对事物认识何以发生,由此而来的是我们的知识普遍性和真理性从何而来,适用于那些范围等等问题。这一问题从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之后,成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黑格尔作为一个近代集大成的哲学家是不可能回避认识论问题的。本文就以《小逻辑》为核心就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进行浅析。 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黑格尔认识论的基础 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是在批判继承了休谟、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人认识论思想下形成的,他在坚持意识在先,物质在后的本体论基础上,在对理性的坚信下,认为外在的“客观思想”是可知的,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当然他的同一性与唯物主义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大不相同,黑格尔所指的思维,不仅是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过是绝对理念发展的最高产物。在黑格尔看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指思维是存在的本质,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地在存在中实现自己,使存在与自己相符合。黑格尔说,“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考察。”①一切存在都不过是思维的异化物,是绝对理念的外壳,而绝对理念则是万物的内在根据和核心。 为了论证思维的客观性,黑格尔指出,“个体生灭无常,而类则是其中持续存在的东西,而且重现在每一个体中,类的存在只有反思才能认识。”②也是说类作为类是不能被人的感觉所感觉的到的,只能被我们的理性所把握。外界一切事物的真相,必然是思维所思的那样,思维就是对对象真理的揭示。所以,黑格尔说:“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③而“当我们把思维认为是一切自然和精神事物的真实共性时,思维便统摄这一切而成为这一切的基础了。”④黑格尔要告诉我们的是,既然事物的一般、本质或规律只能为思维去把握,那么它就是思维所思的样子,或者说它本身就是思维了。这一思维不可能是别的什么,只能是绝对理念。在这里黑格尔固然将客观事物的‘一般’与人们反映的‘一般’概念相混同,从而把人脑中的概念客观化,但在认识论上他认为这个客观化的绝对理念是可知的,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黑格尔在《自然哲学》说明他的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如果说真理在主观意义是观念和对象的一致,那么在客观意义上真实的东西则意味着客体、事物同其 ①黑格尔《小逻辑》38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 ②同上书,75页。 ③同上书,120页。

试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论文关键词]黑格尔;实践观;价值;缺陷[论文摘要]黑格尔的实践现提出了劳动是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的思想,指出了实践具有目的性、中介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征,并把理论同实践统一起来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养料。但他的实践观带有浓重的神秘与唯心主义的色彩,这是它的根本缺陷。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以“绝对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其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在此体系中他提出了有关辩证法及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比较正确的看法,如他对实践的观点就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黑格尔的资产阶级立场和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因而在其体系中也出现了一些糟粕和谬误。深入细致地分析黑格尔的实践观,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具有重要意义。一、黑格尔实践观的基本思想黑格尔实践观的基本思想,主要散见于《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原理》等著作中。概括起来,黑格尔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实践的:第一,黑格尔揭示了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并分析了实践要素的内容。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流露出许多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劳动的思想。他认为:实践是一个由目的—手段或“目的的实现”—他物或被“创造出来的现实”三个环节组成的过程。在《逻辑学》中,黑格尔以纯思辨的逻辑方式把这一过程表述为“行动的推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推论”,所以在黑格尔看来,实践活动本身是观念实现自己的活动,客观不过是精神的异化。概念发展同时具有合目的性,实践过程实际上是实现目的即自由的过程。人类的一切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实践要素包括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和实践客体;实践因素包括实践目的、实践手段和实践结果。这就是黑格尔对实践概念的基本分析。第二,黑格尔论述了实践的特性包括目的性、中介性和直接现实性。首先,实践具有目的性。黑格尔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理性和思想,而动物则没有。动物虽然也有出自本能活动的“实践”,但这种所谓“实践”与人所独有的实践根本不同。动物所进行的活动不论多么精巧,均无目的性,都是不自觉的,是在本能的驱使下消极地适应自然界;而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是在意识、愿望支配下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表现了特有的目的性。黑格尔说:“人类自身具有目的,就是因为他自身中具有‘神圣’的东西一那便是从开始就称作‘理性’的东西,又从它的活动和自决的力量,称作‘自由’。”即是说,人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人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化,而且表现在按照事物本质的认识进行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正如他所说的作为实践的“善趋向于决定当前的世界,使之符合于自己的目的”。黑格尔认为,实践是由主体的目的达到客观现实。他说:“行为的必然性在于:目的本来就是与现实联系着的,而且目的与现实的这个统一性就是行动的概念;行为之所以发生,乃是因为行动自在自为地即是客观现实的本质。”其次,实践具有中介性。黑格尔提及的目的性实现所需要的手段。就体现了实践的中介性。他说:“目的通过手段与客观性相结合,并且在客观性中与自身相结合。手段是推论的中项。”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手段,黑格尔批判了抛开手段的主观性和空想。他指出:“当有限概念的主观性轻蔑地抛掉手段时,它在它的目的中便不会达到[比手段]更好的东西。”即是说抛弃手段,目的就是只能停滞在主观性中,显然黑格尔关于实践手段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在他关于人类实践活动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再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黑格尔论述认识和实践关系的时候,表述了实践高于理论的思想,提示了实践的现实性品格。黑格尔指出:“理智的工作仅在于认识这世界是如此,反之,意志的努力即在于使得这世界成为如此。”理论与实践相比,“这种观念(指实践观念)比上述认识的观念更高级,因为这种观念不仅具有普适东西的品格,而且具有单纯现实东西的品格”。这是因为,理论认识虽然是从客观世界为自己取得规定的内容,揭示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具有一般性的特点,但对于这种活动本身,客观对象仍然外在于表现理论的概念,概念尚未将自身规定为对象的本质,仅限于主观性方面。它所包含的实践的意向和因素,只是一种潜在的设想,还不是现实的东西。而实践这一具有普适性的活

浅析黑格尔的政治思想

浅析黑格尔的政治思想 一、黑格尔的生平简介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国著名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重要的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岁时,他进入图宾根大学(符腾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黑格尔青年时代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他后日的见解多少可以看成是最初他以为是神秘洞察的东西的理智化。1801年,在谢林的帮助下,他起先在耶拿大学当无俸讲师,他曾提到他在耶拿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在耶拿写成了《精神现象学》,然后在纽伦堡大学当讲师,后来又在海德堡大学作教授(1816—1818),最后从1818年至逝世在柏林大学作教授,在以上各大学都讲授哲学。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但是在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甚至为法军在耶拿的胜利而欢欣。柏林时期是黑格尔创作的高峰期。特别是1821年出版的《法哲学原理》。集中、系统的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 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二、黑格尔的主要政治思想 黑格尔的思想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在那个时期德国政治上的长期分裂,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市民等级中产生的资产阶级,依附于封建的政治势力,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曾激发了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热情,但随着革命的深入,他们害怕革命威胁自身的利益和安全,表现出既对封建制度不满,要求政治上统一的愿望,又害怕人民群众革命行动的两重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黑格尔针对这些弊病发表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政治思想,再进一步应该说,黑格尔庞大的哲学体系是为他的政治思想服务的,他的哲学思辨也大量运用于其的政治著作中。黑格尔在年轻时代曾经是法国大革命的热情赞颂者,但此后他的观点渐趋保守,但一直支持君主宪政制度。 黑格尔的主要政治学著作是《法哲学原理》,该书论述了“自然法和政治科学的一般法则”。黑格尔开宗明义的宣布:他的目标不是向世人推荐一种政治思想,而是阐述和澄清现代国家的概念——也正是这个原则划清了现代政治学和以往政治学的界限。在黑格尔看来,政治理论不能规定只能描述,只有当“生活形式变得不合时宜时”,哲学才出场,即哲学是迟到的,它来不及教导人们生活是什么样子。“理解事物是什么,这是哲学的任务”,因为要对事物是什么做出回答,这需要理性。这种立场用黑格尔的名言来表述就是“密涅瓦的猫头鹰总在黄昏时候起飞”。黑格尔认为,古代国家和现代国家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整体上都是服务于表面上自给自足的私人追求。这个整体部分即现代国家的市民社会,涉及一定的社会结构如财产法、警察制度、行业同盟等等相伴随的经济生活领域。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指出:“权利就是法,即原来是自在的法,现在被制定为法律。”因此,这里的法所指的是法律基础,黑格尔主要是从意志自由的角度来谈。意志自由是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意识从最初的感觉阶段发展到自由阶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充满着对立和统一,意志的自由就是通过每个环节的自我扬弃逐步实现的。因而黑格尔强调,认识事物不能只注重其结果,而要注重其结果及其产生过程。他对权利的论述就包括了一系列的辩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权利由潜在状态进一步步发展到自在自为状态,最后达到自己的高级阶段即自由形态。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一)关于政治学的观点黑格尔的主要政治学著作是《法哲学原理》,该书论述了“自然法和政治科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1000

论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摘要: 他的美学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的,后人以他的绝对精神为出发点,发展了美学。黑格尔便是这一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将辩证法全面地运用到美学中去,但他的辩证法仅限于精神辩证法,而不是自然辩证法。们学习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要首先抓住他的矛盾冲突说,这样才抓住了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才能理解其美学思想的真谛与美的精神所在。 关键词: 黑格尔概况和作品;黑格尔的哲学基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黑格尔本身对艺术的分类;黑格尔的哲学依据;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以及对美的定义。 一:关于黑格尔的一些概况和作品: 说到黑格尔,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而且第一印象,我们肯定会说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哲学家。当然,不光是这样,他在美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将他的哲学思想成功的运用到了他的美学思想中, 哲学家、美学家、辩证法者,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市。黑格尔大学毕业后在瑞士和法兰克福担任多年家庭教师,1801年任耶拿大学讲师,此期间曾与别人合办过《哲学评论》杂志。曾任报馆编辑、纽伦堡中学校长、海德堡大学教授,1818年被聘请到柏林大学任哲学教授和校长。黑格尔的著作很多,主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死后出版的有《历史哲学》、《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美学》。他的美学理论主要见于《美学》,这是他在海德堡大学和伯林大学期间所作的“美学讲演录”,是由他的学生整理出版的。 二:黑格尔的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他研究美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哲学体系。因此,要掌握黑格尔的美学思想首先要掌握他的美学思想的哲学根据。当然,黑格尔美学研究中的哲学思想是极其丰富的,并贯串于整个的理论体系之中。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建立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基础上的,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继承了柏拉图的“理念”论,核心是理念发展一切。具体分为三大部门:一是逻辑学,二是自然哲学,三是精神哲学。他把美学、历史、宗教、法律都归入了精神哲学。这就是他的美学在他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他的美学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的,使康德美学中没有真正得到统一的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通过广泛的联系和深刻的矛盾冲突得到了唯心主义的统一。这就为揭示美与艺术的本质跨出了关键的一步。而且,由于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处处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具有巨大的逻辑力量,因而在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美学家。如果说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美学的奠基人,那么,黑格尔便是这一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将辩证法全面地运用到美学中去,但他的辩证法仅限于精神辩证法,而不是自然辩证法。他说自己研究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刺激艺术创作,而是为了科学地认识艺术是什么”。他认为,绝对精神(即理念)在艺术中以直观形式认识自己,在宗教中以表象形式认识自己,在哲学中以概念形式认识自己。他的《美学》分为三部分:一是美学原理,二是艺术发展史,三是艺术种类。他使美学成为一门完整的系统的历史科学。 三: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黑格尔哲学思想

黑格尔哲学思想 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 背起行囊,独自旅行。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 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 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任性和偏见就是自己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还停留在奴隶的处境之内。 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 恶是发展原动力 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 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 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 ! 嘿,哥们,我说,嘿,哥们我说,没有意义的怎么可能存在。 世界历史即是世界审判”揭示了其历史观兼有神义论和人义论的双重品格 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太阳下面没有新事物; 良心,它就是对它自己有了确信的精神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绝对的光明,如同绝对的黑暗 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人死于习惯 民必须体会到宪法是自己的权利,可以落实到实处。否则,宪法就只是徒有其表,不具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一个恶徒的犯罪思想也比天堂里的奇迹更伟大,更崇高 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 历史常常惊人地重演 人类是地球上的匆匆来客 一个灰色的回忆,怎能抗衡现在的生动与自由 民族不是为了国家而存在的,民族是由国家创造的 熟知并非真知 上帝惊叹细节 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应当只是单一的画家,应是兴趣广泛的多面手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浅析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浅析 =“news_bd”> 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直接的理论来源。黑格尔参与了康德开创的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哲学革命,这场哲学革命,经过推进和发展,最后由黑格尔集大成为一体。 一、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来源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生于1770年的德国,30岁时在耶拿大学任教,他的哲学思想最终被钦定为普鲁士国家学说是在1829年其就任柏林大学校长期间。 1.历史背景 黑格尔的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时期,以法国为首对其他国家影响巨大,德国各阶层统治者被迫进行局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然而德国的资产阶级懦弱无能,在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期,只能向统治的封建贵族阶级妥协,他们害怕革命。黑格尔就是在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哲学家。 2.思想来源 黑格尔的哲学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包含、吸收了以前的哲学实质,其中对他影响最重要的是古希腊的唯心论和康德的批判哲学。 黑格尔的哲学继承了古希腊唯心论人物爱利亚派、柏拉图的理性思想、亚里士多德的发展思想和近代哲学尤其是德国的哲学思想。黑格尔继承了康德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思想进行升华。康德关于辩证逻辑的矛盾思想更深深地影响了黑格尔,就这样形成了他自己的思想。 二、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包罗万象,对黑格尔哲学体系构成的问题,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但不管怎样来划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都是黑格尔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逻辑学 逻辑学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包括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它集中地、系统地论述了概念运动的辩证法。存在论主要讲的是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规律;本质论讲的是矛盾的问题及与之相关联的范畴问题;概念轮是存在论和本质论的统一。 2.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第二个重要内容。黑格尔在《自然哲学》中明确论述了哲学和自然哲学的内在统一。他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并且根据自己的哲学内涵将这一有机整体从某一阶段向另一阶段发展、升华;他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非外在的,不仅有量的变化还有质的变化。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涉及到了物理学、力学、有机学等各个方面。 3.精神哲学 精神哲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最后一个部分。精神哲学所研究的精神是指人的意识和认识,它不仅是关于人意识的学说,而是各种形式的人类精神活动和人间的各种联系关系学说,是关于社会生活的唯心主义学说,黑格尔把社会中的所有表现都归结为精神的各种形式的发展。 三、辩证看待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及现实价值 对于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哲学史上所占据的地位,我们应该客观、历史、完整、公正的加以分析,而不是采取极端偏激的手段对其过高的评析或者过分的贬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于黑格尔哲学作用的评价是我们借鉴的榜样。从总体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是肯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