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作者:鸟居昭美(日本)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作者:鸟居昭美(日本)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作者:鸟居昭美(日本)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作者:鸟居昭美(日本)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作者:鸟居昭美(日本)。

书中的理念很符合人类性情的自然发展,符合孩子正常健康的心理轨迹。。几乎完全推翻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第一次看到本书时我就很惊讶和喜欢,并认为作者在书中的观点是极为可取的。

辛巴的工作室——小狮子乐园,在1-6岁幼儿绘画的引导教学上将以此书的理念为主导原则。。

所以在此提炼出本书的理念纲要以及1-6岁各年龄阶段的绘画特征和引导要点,作为家长朋友们的参考。

------------------------------------------------------------------------------------------------------------------------------------------------

1,孩子的画是和成人的画完全不一样的。成人所感兴趣和欣赏的画和孩子的绘画行为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因此,以成人的眼光去判别和鉴赏孩子的画是不恰当的。

2,孩子在画画时成人切勿在旁边指指点点,这样会对孩子的绘画造成干扰。

3,教孩子绘画的最好时期是6岁以后,在此之前,切勿给孩子教授任何形状、画法、简笔画、涂颜色等实则是成人世界里的画,因为这些都不是孩子的画,教给孩子画这些,孩子就不能画出属于自己的画了。同时,过早的教孩子画形象也会逐渐阻碍孩子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意愿自由表达的快乐以及由绘画而发展的一些基本能力。

请不要给孩子教这些成人创造出来的简笔画。

4,对于孩子的绘画是不能用好坏来评价的,更不能用来做类似心理分析以试图判断孩子的性格,这完全没有意义。孩子的涂鸦仅仅和哭笑一样是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而已。一副孩子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想法的画,即使在技艺上还未成熟,但通过这种自由的绘画方式使得表达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并体验到了愉悦,这就是表达的快乐。

5,那么如何与孩子进行绘画方面的交流呢?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即孩子的画是“听”了才能明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了,被理解了,他们才会有种表达的乐趣,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

6,请记住无论是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这种能力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培养获得的能力,不同年龄的孩子会自然地表现与年龄相应的绘画能力。对成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是守护孩子的这种能力,为他们创造绘画活动的环境与氛围。

7,孩子的绘画作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等孩子过了六至九岁,系统性地教授绘画知识和技能才开始变的有意义。而在此之前的以成人方式的教授行为都是拔苗助长的,反而会毁掉孩子的天资。。每一个孩子在幼儿时期都是天生的画家。

8,孩子涂鸦之后,有时会把自己的作品破坏掉,如画好的小车剪下来,画好的小人剪下来,让它们打斗,这其实是孩子在发展造型能力,家长应该高兴。

------------------------------------------------------------------------------------------------------------------------------------------------

一岁:

绘画从会淘气开始,与其说是绘画,不如说是手的运动轨迹。涂鸦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握着笔的手挥舞着在纸上留下印迹,他们会高兴的叫起来,他们能明白这种变化的乐趣,这也会成为孩子热爱画画的原动力。

这个时期的孩子随着爬行能力的提高,绘画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他们会在纸上留下点点,小蝌蚪,小蚯蚓之类的印迹。家长请让孩子充分地涂鸦。

一岁半左右的幼儿,手开始能够做以肘为轴心的左右往返运动,他们绘画的印迹也多以往返的涂鸦为主。

一岁半以后,孩子的画会从大的连续圆圈到小的连续圆圈发展。

这个时期的家长们可以简短的询问孩子的画,让孩子说出他画得是什么。但要在孩子画完之后问,而不是中途打断孩子的绘画热情。

家长要准备好纸笔以及绘画的环境,并尽量让孩子做些其他的游乐活动,比如沙子,水,泥巴等,这会非常有助于孩子的绘画。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颜色还没有区分,只需挑一种他喜欢的颜色,和一张大的画纸就可以了。------------------------------------------------------------------------------------------------------------------------------------------------

两岁:

两岁以后的孩子随着眼手谐调功能的发展,开始能够画出单独的线条和封闭的圆圈,同时孩子开始能够预测和判断所画的线条走向和长短以及方向,孩子想要画什么的意识开始萌芽。

两岁以后孩子开始对自己画的东西以自己对事物的印象加以解释说明,并且这些说明会不断的变化。越是脑海中对各种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越是有能力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这个时期的孩子的画多以连续的圆圈为主,请不要教授孩子画任何形象,否则孩子的画将会犹豫不流畅甚至画不出自己的画了。让孩子尽情去画连续的圆圈,尽情地涂鸦。

这个时期的孩子仍然对颜色没有过多的区分,只需要给孩子一种颜色就足够了。

让孩子多读一些绘本,不必担心孩子模仿绘本而被束缚,因为孩子要到八岁左右才能够模仿形象来画画,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不会的。

请家长在孩子的作品上注明日期和孩子的解释,作为一份有意义的孩子成长记录。

------------------------------------------------------------------------------------------------------------------------------------------------

三岁:

孩子到了三岁,从一开始就是有意识地去画画,在画画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要画什么,孩子们是有目的地动手画画的。

三岁半以后,孩子爱将自己置身于情景游戏中,并用很多圆组成的画面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个时期的孩子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他们已经能够自由地画出大大小小的圆圈和横竖线条,并在事先相好要画什么的情况下再动手画。孩子给这些线条和圆圈赋予了意义和故事。

家长们请把这些画的日期和故事记录并保存下来吧。

三岁左右,圆圈上画上点和横线的头部人像的形象开始在孩子的画中出现,同时还会给事物加以拟人画处理,而孩子给这些形象所赋予的不同身份的能力正是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表征手法的表现画面当中,家长千万不要质疑孩子为什么不画耳朵手脚等,只需要耐心并愉快地倾听孩子们的故事就可以啦。

------------------------------------------------------------------------------------------------------------------------------------------------

四岁:

孩子在四岁左右开始在画头部的基础上画出手和脚,形成了所谓的头足人像。这时候切勿去提醒或教导孩子该如何画,因为这样做会打破孩子认识事物的自然发展过程,同时也剥夺了孩子认识事物我乐趣,甚至会挫伤了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学习和发展能力。

孩子到了四岁就可以通过语言来描述画画的主题和内容,并结合脑海中的印象来画出大人们眼中像样的形象。孩子想要画出来的,是只有孩子能了解到的事实,即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且会把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画得大而夸张。

从四岁半以后,孩子喜欢在纸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并且会有同一形象反复出现的情况,也会有像商品目录一样排队罗列的表达方式。如果听了孩子的解释,就会发现在他们的脑袋里,这些事物都是有关联有故事的。

而且在四岁半以后孩子的画中开始有了区域的划分,比如说家里家外,船里船外等,这是孩子的条理性表达方式在逐步提高的表现。

四岁这个时期的孩子仍然没必要刻意使用颜色和教授形象,这样只会受到颜色和形象的束缚,感觉不到自由。最好用单色粗笔和大的画纸来画画。如果孩子希望使用多一点的颜色,最多给六种以内的颜色,而使用的画笔则可以尝试不同的种类,例如:马克笔,粗铅笔,蜡笔,圆珠笔等。

将东西摆在眼前让孩子边看边画,即所谓的写生,是不适合六岁以前的孩子的绘画方式,因而要避免让孩子边看边画。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把自己认识到的事实的感受画出来。写生与观察,最好还是放到六至九岁以后。

请尽量给孩子提供多种娱乐方式,并尽量多倾听孩子对画的描述。

------------------------------------------------------------------------------------------------------------------------------------------------

五岁:

孩子到了五岁以左右渐渐明白了各种事物各自具有的特征和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不会再像四岁以前的孩子画的头足人像那样直接从脑袋上画出手来,而且还明白了画中的人物是要穿衣服的。尽管如此,孩子的画在成人的眼中仍然有所缺失,但不要取笑他们的画。

四到八岁左右孩子绘画的特点不是按照自己看到的画,而是按照自己认识到的并且是感兴趣

和关心的事物来画画。

孩子在五岁半以后开始对事物之间的关系逐渐有了兴趣,并试图用绘画来表达这些关系,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孩子在画中开始使用基底线,这时候的孩子们从四岁的目录式罗列开始过渡到以基底线为基础的二维平面世界。

这段时期欣赏孩子的作品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听听孩子讲述画里的各种关系。在孩子二至四岁时我们只要部这是什么,而到了五岁时,我们应该多问问画里的各种故事情节,并在生活中尽量丰富孩子的娱教活动。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喜欢在幻想世界中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这也是孩子发展想象力的重要阶段。能把对故事的印象画成一幅画也是五岁孩子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请给孩子多提供丰富的故事和绘本。

切勿让孩子看着事物来画画,也不要总是提醒孩子应该怎样画,这样会让孩子的画失去自由和成长的乐趣。对于观察力的培养需要等到六至九岁以后。而五岁的孩子通常会将实际看到的事物按照自己的印象来绘画,家长要经常鼓励和赞美孩子凭印象画出来的画。

五岁的孩子仍然不能用过多的颜色,这样只会对他画画的创造力进行干扰,试着只用一只黑笔尽情地画个够吧。

------------------------------------------------------------------------------------------------------------------------------------------------

六岁:

孩子到六岁时会坚决地使用基底线作为建立事物秩序的表达方式。

这阶段不可忽视的是孩子对图案纹饰的涉及,孩子开始有了将事物抽象化和图案化的能力,这也是书面语言和文字的基础发展。孩子甚至能将听到的故事表达丰富的画出来。

六岁以后孩子的画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透视画法”,即把房间里或土壤中看不到的东西也一一仔细画出来。这是感觉写实主义倾向,也是一种非凡的耐心和能力。

家长在这个阶段绝对不要用好和不好来评价孩子的画,也不要在孩子的绘画上给予所谓的指导和干预。要进一步的重视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多问问孩子的画里都是什么。可以将生活中有趣的经历来做为孩子绘画主题的提示。并且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故事和绘本。

------------------------------------------------------------------------------------------------------------------------------------------------

七八岁:

孩子到了七岁左右就会开始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角度来画人物肖像了,接着就在八岁左右孩子会开始画有动作的人物肖像。

尽量让孩子少去临摹电视或动漫里的人物形像。

七岁以后的孩子的画开始逐渐变得让成人一看就能理解了。

上图是三岁到九岁孩子对人像画方面的自然发展过程。

孩子到了七八岁这个年龄段就可以有意的在绘画方面进行一些引导,引导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的观察力,引导孩子多思考,并结合丰富的手工和娱乐活动以及大量的优秀作品和绘本的欣赏,拓展孩子的眼界,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同时尽量为孩子提供多种绘画用具和绘画方式的体验。

------------------------------------------------------------------------------------------------------------------------------------------------

九岁:

孩子到了九岁终于开始采用和成人相同的观察方式了,画法也开始向写实的手法转变。在绘画方面,九岁是孩子迈向成人阶段的第一步。

而孩子在九岁时耐力和执着力也会增加,这阶段的孩子如若遇到错误的教授方式会造成绘画的停滞甚至是厌烦。

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使用任何绘画工具和多种色彩颜料,以及版画等各种绘画方式。

尽量不要让孩子临摹或是画电视里的人角色,应多给孩子讲讲故事和开展多一些的课外活动,帮助孩子发掘更多的绘画主题,鼓励孩子画自己的画。

九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开始写生画了。

九岁以后的孩子在画画时开始向写实方向转化,并且开始关心自己作品的好坏,有时会否定过去自己画过的画,逐渐注重所描绘物体的逼真性。爱欣赏立体感强,明暗变化丰富,色彩真实感强的作品。

这一时期孩子的想象力及形象记忆能力方面发展逐渐减慢。观察写实能力飞速发展。不再适合学习纯粹的儿童画。可以逐渐接触素描、色彩等专业技能的训练。孩子这时候会将对绘画的热情转变为努力的动力,可以通过接触各种不同的绘画风格来开拓、提高并深入孩子在绘画方面的造诣。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与宗教信仰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更多的表现为不同。本文从背景、概念、本质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进行区别,以此来证明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是值得我们坚持的高尚的信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信仰;背景;概念;本质 目前,各种各样的宗教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播比以前任何时期都要迅速,都更有“市场”,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天主教、佛教等宗教的新教徒近些年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一些共产党员甚至党的各级干部都成为“地下教徒”,这都影响和削弱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这就使得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进行比较,以重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背景不同 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产生,人类也拥有了信仰。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发展,人类的信仰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类出现了对于自然物和图腾的崇拜,形成了初始形态有神论的信仰。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早期的初始形态的信仰逐渐被更加成熟的宗教信仰所取代。虽然宗教信仰的本质上仍然是对于神灵的信仰,对至高无上的神灵的崇拜,但是宗教信仰与初始形态的

信仰相比,在形式和内在思想内容上都更加的完善。它将超自然、超社会的神灵和来世看作是最高的价值追求,逐步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并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可以这样说,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宗教信仰一度成为社会的主导信仰,并逐渐沦为统治阶级统治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的工具。因此,历史上的宗教信仰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当宗教信仰成为一种思想统治的工具之时,其社会地位就会更加的突出。这一点在欧洲的中世纪表现的尤为明显。在那个时期,基督教的神权高于王权,政权往往需要从神权那里寻找其存在的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宗教信仰发挥了强大的社会功能。它为那些主张反抗,不甘堕落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归宿。它通过这种心灵的慰藉,换取人们对现实的宽容和淡漠。但是,宗教信仰毕竟是一种非科学的信仰,它虽然有自己体系作为支撑,但却不能掩盖其自身的虚幻性。随着近代科技的发生和发展,以宗教信仰为代表的有神论的信仰逐渐在人们精神世界中失去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信仰等一批无神论信仰观念不断的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伴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随着无神论信仰的不断发展,在批判宗教信仰,追寻人类科学信仰的过程中,经过文艺复兴的讨伐,启蒙运动的震荡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使原来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信仰已失去了历史的统治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信仰走向世俗化的过程,人们对神的崇拜变成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 The Times of Heaven in Chinese Ancient Philosophy Since middle ages, westerners held mainly two views on time: eschatological (teleological) and physical (scientific). The former came from Christianity and understood time through the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God. Time or history goes towards the expectable end, i.e., the Last Judgment. The lat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means of measuring time, which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ecise. To this view, time essentially has nothing to do with human's existence. It is an objective, even and irreversible passing, having no meaning by itself and serving merely as an existent form of physical beings. Certainly,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re have been new perspectives occurring in science and philosophy among which, the phenomenological one in a broader sense is especially concerned with us. Up to now, "Chinese philosophy" is usually approached, at least in China, through the conceptual perspective of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metaphysics. Therefore, seldom interest has been put on the problem of time i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due to its non-metaphysical character. It is true that,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is neither teleological nor physical view on time in Chinese tradition. But, if we read the literature of pre-Qin period, especially pre-Warring-States period faithfully, we may

日本宗教信仰管理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一词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它的最早实践者却是日本人。二战中日本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人都以为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不久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日本产品相继敲开世界各国国门,非凡是电视、汽车等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时,美国研究起日本经济发展的奥秘。八十年代,美国学者纷纷发表文章,指出日本企业发展迅猛的原因在于日本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于是企业文化成了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首要原因。本文尝试从宗教信仰这个角度对日本企业文化进行新的诠释,以便把握日本企业文化的实质。与各国的企业文化相比,日本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就是日本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一、日本企业文化是由宗教和企业的发展决定的(一)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现象与宗教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日本的宗教发展史上,儒教、佛教和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对日本影响最大。在5世纪前后和6世纪中叶,随着我国和日本的相互往来,我国各种文化和哲学思想传到日本,儒教和佛教也在此时传入日本。这两种宗教对日本真正形成影响是在7世纪初,圣德太子为巩固对日本的统治,大力推广佛教,并以儒教、佛教教义为思想基础,颁布了“17条宪法“,从此在日本推行以两大宗教为主的“和“式统治。神道是日本的土著宗教,最先是对自然的崇拜,后来吸收了其他宗教的思想,形成以“忠“为代表的教义。由于它提倡对国家、天皇的绝对忠诚而被指定为国教,对日本近代影响非常大。因此日本在宗教上一开始就以多元体系为主,它并不象西方国家那样信仰主宰万物的“一神教“,而是信仰无序列之分的“多神教“。根据1981年日本的宗教统计,日本全国宗教教徒共达20927万人,是日本人口总额的1。8倍。这点说明了个问题,大多数日本人并不只信仰某个宗教,他们信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教,由此可见宗教信仰对日本国民的重要性。我国的儒教对日本的影响巨大,“仁、义,礼、智、忠、孝、和、爱“等伦理思想和日本“忠于大皇,拼死不憾“的神道精神从古沿袭到现代便形成了“忠““和“为代表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又利用宗教的形式得以实施。日本企业家认为:人生两大需求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使人们的生活美满幸福,就要不断满足这两大需求。物质需求通过大量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得以满足,精神需求则要依靠信仰。当然,这里所讲的信仰并不能完全按西方的模式加以衡量,它可理解为一种追求、理想。人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作为工作载体的企业理所当然要负起这两大责任,于是宗教的痕迹在企业里随处可见。(二)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现象也是由日本企业的非凡发展过程决定的日本企业的现代化从明治维新开始,为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政府把大量的企业廉价卖给私人。此时,武士阶级的特权也被废除了,大量的武土进入工商界,这些受神道思想和儒教教义熏陶的原武士一旦进入企业,就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带来宗教的各种思想和习惯,作为治理阶级的资本家和般治理者很多本身就是武士出身,因此日本企业文化里包含有宗教色彩也就不足为奇。其实在此之前,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工商界的宗教现象并不少见,只是到了此时因政府各种政策的作用,宗教影响才真正在企业间扩散开来,所以宗教和企业文化的真正结合是从此时开始的,这就是他们自称的“伦语加算盘“或“士魂商才“的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文化与宗教的结合并不是某个企业家凭空捏造出来,它的出现是其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性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也是其他国家不可能拥有象日本一样的企业文化的原因所在。二、全面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现象进行剖析作为企业文化神经中枢的经营哲学是企业家精神和宗教思想相互融合的产物。经营理念、经营思想,经营哲学实质都是企业家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它是企 业家治理的指导原则,通过它把企业的员工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志向和精神动力。企 腹有诗书气自华

党员干部宗教信仰现状与应对策略

党员干部宗教信仰现状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信仰宗教的人增多和对宗教认识的日益 多样,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共产党员参与宗教活动、与宗教 界人士建立密切私人关系的现象逐渐增多,有的党员实际上成为宗教信徒。与此同时,社会上乃至党内出现一种声音,认为应该“开禁”,允许党员信教,还罗列出党员可以信教的种种理由以 及党员信教的诸多“好处”,甚至指责不允许党员信教与宪法保 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相违背。事实上,我们党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的原则立场是一贯的,从未有过丝毫动摇。这一原则是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应保持清醒认识,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这一 原则。 我镇通过认真组织开展调研,采取座谈、入户走访、查看资料、问卷调查、典型分析等方式,面对面听取社区居民、困难群 众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基本掌握了党员干部信教的主要表现 形式:一是隐蔽型。有些党员信教,因为明知是违反纪律,所以 不参加公开的宗教活动,只参加小型宗教活动,这类党员的信教问题不容易被发现。二是普通型。这些党员大都属于迫于信教群众的压力,既想信教又顾及党员身份,立场左右摇摆,是组织教 育的主要群体。三是离退休的干部。凡信教党员,离退休的占大 多数,主要是中老年以上。四是文化程度偏低的居多。信教的党员,大多文化素质偏低,辨别是非能力差,接受教育学习较慢,有一部分还是文肓。 根据大量的走访调研,认真梳理归纳,分析出党员干部信教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周围大气候的影响。由于在多民族聚居区,

宗教对人们的影响极其深远,可以说大部分是在宗教的氛围中长 大的,某一个人信教在周围人眼中不足为怪,但哪一个人不信教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指责,这就导致部分意志薄弱、党性不强、 政治信念不坚定的党员就很容易信仰宗教。二是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部分基层组织软弱,不关心群众疾苦,不 关心党的工作,尤其是不重视对党员日常教育,对宗教问题不敢管、不会管,甚至不愿管,使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狂热趁虚而入,以宗教的合法性为掩护,进行非法宗教活动,导致这些地方宗教氛围浓厚,使不信教的党员成为孤立者。三是文化建设滞后、文 化素质低。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 不甘心生活像车轮一样,明天的太阳还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他们 也需要有一个在劳作之余去的地方,这就使得一部分党员把宗教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另外,部分党员尤其是老党员文化素 质低,甚至是文盲党员,直接影响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对科学 理论的接受,更有少部分党员分不清什么是民族问题,什么是宗教问题,不知道风俗习惯和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认为只有信仰宗教才是最现实和最可以依赖的精神支柱。 针对党员干部信教的主要原因,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教育。针对党内一些同志在宗教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有必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 要任务,帮助广大党员在思想上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 限,在实践中划清群众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党员不得信仰宗教 的界限。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研究,取得更多高水平又易于向社会普及的学术研究成果。对参加宗教活动和有宗教意识的党员要立足于教育,耐心地帮助他们回到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上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而不是一味迁就。对利用职

浅析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

浅析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 【摘要】信仰宗教是人的精神寄托也属于爱好的一种。我将从宗教的产生以及其在人类发展的几个阶段宗教的表现说明之前的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其后我将会通过宗教对美国的影响,进而引出中国失去宗教后的不好影响,从而建议中国应该需要宗教,需要宗教的信仰。 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一)宗教的产生 宗教观念的最初产生,反映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情况下,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人的意识和思维能力有了相应的发展,达到足以形成宗教观念的时候产生的。据有关考古史料证明,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和宗教仪式出现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当时,原始人已经形成某种与死后生活相联系的灵魂观念,并产生了氏族成员埋葬死者尸体的仪式。 (二)原始社会时期宗教的发展 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构造,不懂得作梦的科学道理,认为梦境里的景象不是人身体的活动,而是独特于人身体外的灵魂活动。后来,人们把这种灵魂观念扩大到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界的万物,又产生了万物都有灵魂观念。人们面对纷繁复杂和变幻莫测的各种自然现象,觉得在自己周围的各种事物中都存在着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主宰或影响着自己的生活,进而把这种力量神秘化、人格化,作为神灵加以崇拜,并企图通过祈祷、祭礼、舞蹈、音乐等形式对其施加影响,使之给人类带来"恩赐"。由于氏族社会是一个无阶级的社会,人们幻想中反映的仅仅是对于自然力量的歪曲、恐惧和崇拜。由此可见,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是原始宗教观念和崇拜仪式的基础。 (三)阶级社会时期宗教的发展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就在于人们受这种社会的盲目的异己力量支配而无法摆脱,在于劳动者对剥削制度所造成的

浅析在现代社会更不需要宗教信仰—辩论稿

在当今社会更不需要宗教信仰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及场下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方一再表示,我方并不反对宗教的存在,因为我们无法也无权限制他人的宗教信仰,人是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我们承认宗教条例中存在一些不错的启示,但他不是宗教的专属,它独立于宗教,归于人性。今天我方要陈述的是,宗教只是一个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载体渐渐出现弊端漏洞,溯其本源,人类就开始不再需要他,而在今天这个科技,知识,文化,法律都已逐渐成熟的现在而言,人们更不需要宗教信仰。 通过我方一辩的陈述,我们了解到人们选择信仰宗教的多方面原因。然而宗教看似解决着现在人类困惑的科学问题,那么,实质上呢?人类不知道生命始终,宗教便给出天国一说,谬谈生命轮回;人类开发利用自然,宗教便制造末世之论,引发人心惶惶;人类放荡不羁,宗教便规定教规教义,禁锢人类以心理的枷锁。恳请对方辩友用心思考,问题真的解决了吗?这只是表面上粉饰太平。今天,我方站在理性科学客观的角度,且对宗教信仰这一绝对主观的思想论说一二。作为智慧型的人类,应探本溯源,直面人生,解决现实问题。归根结底,恐惧是宗教的基础――对神秘、失败、死亡的恐惧。那么,从宗教的起源上来讲,便是消极恶劣的。这样的宗教信仰,还是人之所需吗? 在现代社会中,宗教信仰麻痹人的心灵,禁锢人性的发展。不置可否,宗教信仰一直作为大多数人的精神支柱力。现代医学飞速发展,而对于拥有宗教信仰比如佛教人士,为了自己患绝症的亲人求神拜佛,请人作法喝符水一事我始终不理解,短暂的心灵麻痹于事无补,医学结果并不会因为喝了一道符水就有所改变。而作为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人类应该做的是科学求医,与病人一起珍惜最后的时光,在亲人朋友的陪伴下走完最后一段路。史铁生曾说:“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日子。”生老病死,世间常态。宗教其根本要旨都是靠神对人的拯救,是“他救”,而真正人的精神依靠的是自己,是“自救”。我们应当学会坚强。 宗教信仰在某些程度上已与科学发展相悖。达尔文进化论、细胞学说、生命基因等的相继问世…冲击了宗教的核心教义,主流的宗教思想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对日心学的封杀,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围攻等,人类因为宗教信仰抗拒科学真理。这都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进步。科学引导我们求真,我们不必再四处去寻求幻想中的支持,不必再捏造并无其人的盟友,我们脚踏实地,凭自己的努力把世界建设成一个比教会构筑的今生与来世都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今天,当我们认识到宗教信仰已愈发脱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时,我们应该站起来,公平地正视这个世界――善的事实、恶的事实、美的、丑的,看清世界的真面目,不必畏惧。我们应坦率地正视世界,尽我们的能力去善用这个世界。假如这个世界不像我们希望的那么好,它毕竟还是可以渐渐好转。在现代社会,我们相信,凭我们的才智,我们所创造的未来,必定远胜于过去。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的认为,在现代社会更不需要宗教信仰。 谢谢!

宗教信仰人口在世界的分布概况

宗教信仰人口在世界的分布概况 2010-03-25 13:09 韩国:50-60%,在1900年,韩国没有基督新教,而今天韩国人口的50-60%是基督徒,仅在汉城就有7000家教会 菲律宾:基督徒占人口比例93%左右。已被列入天主教國. 日本:基督教1--2% 日本是个多宗教国家,主要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三个大的宗教和许多小宗教。据日本内阁下属的文化厅统计,截至2000年12月31日,日本共有神道教信徒10523万人,佛教信徒9419万人,基督教信徒174.5万人,其他宗教的信徒1021万人,合计共有各类宗教信徒209273063人。同年日本的人口总数为118693000人。宗教信徒的总数是人口总数的近2倍。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日本人可以同时信仰两种乃至多种宗教。 中国:2010年7500万接近6% 美国是世界上宗教多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确实,美国的宗教少数派非常兴旺,世界上各大宗教在此都不乏信徒。虽然新教仍然在美国基督教中占主要地位,但它包含十几种主要的教派,各自有其独特的信仰、礼拜仪式和历史。另外,近年来,新教在美国的主导地位开始下降。事实上,皮尤宗教与公共生活论坛(Pew Forum on Religion & Public Life)最近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图1)发现,有史以来美国清教徒在总人口中的占比首次降低至接近半数。在调查中自称新教教派成员的美国人现在仅为51%,而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均超过60%。 罗马天主教徒在美国成年人口中占大约四分之一,而其他派别的基督徒占3.3%。总体来说,10个人中有8人自认为属于基督教的不同教派。有大约5%的美国成年人口信仰其他世界性宗教──包括犹太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佛教。近六分之一的成人不属于任何一种宗教,而这一类人口的比例最近几十年来不断增加。全球基督徒人数21亿,其中天主教徒的人数为10亿9千8百万。 天主教占主导的国家: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

各国人的时间观念

各国人的时间观念 软件1026班 What is time? Is it a thing to be saved or spent or wastef,like money?Or is it something we have no control over,like the weather?Is time the same all over the world?That’san easy question,you say.Wherever you go,a minute is 60 seconds,an hour is 60 minutes,a day is 24 hours,and so forth.Well,maybe. 准时 如果你被邀请到一个美国人或加拿大人的家里做客喝鸡尾酒,如果通知你的时间是七点整,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你应该在七点一刻到达,当然不能在此之前,也不能迟到太多。然而,如果这是在德国、瑞典或瑞士,邀请你在七点钟到达,就意味着你应该恰好那个时候到。 对“准时”极为看重的国家:所有的北欧国家 对“准时”采取赞赏和期待态度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和美国 对“准时”态度比较缓和的国家:欧洲南部(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家)还有绝大多数地中海国家。 对“准时”持宽松态度的国家: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和许多亚洲国家――在那里你尽管可以把手表抛在一边! the America

美国人认为时间是一项有限的资源,所以他们试着去爱惜时间且加以管理。美国人经常参加有关时间管理的研讨会或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他们似乎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更好。专业人士随身带着口袋型笔记本,有些甚至是电子的笔记本,好随时留意所订的约会与工作截止日期。人民想尽办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早起的美国英雄富兰克林将这种想法表达得最淋漓尽致:“你爱生命吗?如果爱就不要浪费时间,因为生命即是由时间组成的。” 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Japan 日本人就象抱着一个走时准确的大钟,每时、每刻都在按着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守时是东京人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它牵涉面甚广,甚至体现出了一种秩序,在这个秩序中,会让你觉得没有什么小事是可以马虎处理的。日本的电器之所以做得好,和这种精确的时间观念不无关系。 这种神经质会逐渐升华为一种荒谬的美德感和对生活的要求。如果电梯的楼层指示灯坏了,就会感到异常不安;如果面对一次约会的误点,虽然表面上若无其事,实际上内心是非常紧张焦虑的。 India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淡薄,关于世界名剧《沙恭达罗》作者的出生

宗教信仰的作用

浅谈如今的宗教信仰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宗教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宗教作为一种超验的存在,宗教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从而对由人构成的社会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下面我们主要论述宗教信仰对于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无论处于哪个时代,宗教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们热衷于探讨的永恒而又古老的话题。宗教表达了人类最深层愿望和恐惧,对信仰者的生活和心灵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信众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道德标准,决定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对宗教的定义 “定义”,就字源来说,有“界说”或“界定”之意,是给某种事物规定范围、划定界限,使与其他事物分离,以便知道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就意义而言,是把一事一物所含的意义,用简单扼要,但是却完整的表达方式加以说明,使人其有正确的观念,而不致与其他事物混为一谈。 自古至今,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学者对宗教的定义都是不

同的。比如:费尔巴哈说,宗教是人类的心智之梦。康德说,宗教是关于作为立法者的上帝的道德律;是对我们的职责的认可,而这职责应被看作是神圣的戒律。柏拉图说,宗教是一种对待诸神的正确行为。马克思则认为:"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 反映。"在了解了诸多关于宗教概念的定义之后,本文认为宗教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进的一种意识形态,是在一种特殊信念的指导下,遵守着一定的生活规范,并在一定的制度下举行表达自身特殊信念的礼仪,来获得信靠感,且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群体的幸福生活和信仰环境,以磨练或塑造圆满高尚的人格为内在目的,从而使人对生命真谛及其价值有真切的认识和努力的追求。因为,他们相信现世生命结束之后,有一种超越的生命出现,这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因此,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有一定的组织和严密纪律的特殊的 信仰团体。宗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相信神的存在这是宗教之所以成为宗教的根本特征。宗教是个体灵魂与超验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因此 一切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关于自然以及世界的解释, 这些解释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每一个体系中 都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神。宗教信仰,相比于政治信 仰,有一个人格化的神,宗教信仰的来源,就是人类

日本人的五种意识

日本人令人佩服的五种意识 日本人的敬业意识 从到达日本的第一天开始,团员每天就会收到第二天的日程安排,几点到几点干什么,行程安排几乎能精确到分。铃木是个个子不高的女士,在陪伴我们时,大家发现她几乎一直在奔跑,谁有一个问题要问她,只要叫一声“铃木”,她就会立刻跑过来听你讲话;无论是我们在乘坐地铁还是在参观旅游,铃木的眼神总是在警觉地张望,惟恐落下了谁;车一停靠站台,她第一个跑下车,站在那里挥舞手臂,让大家跟她走。 日本人的敬业精神是完全体现在他们对工作的精细安排之中的。在日本,“迟到”两字从我们的生活辞典中完全删去,我们每天按照日程表上安排的时间进行活动。更精确的是,每天活动结束的时间也能如日程表所示。 日本人的服务意识 在日本,在任何场合是不用担心“露怯”的,因为任何地方都有详细说明。在坐新干线的列车时,每个座位的背后都表明了所在车厢和周围几节车厢的设施,注明厕所、垃圾箱、电话的位置,这些设施都用图案表示,如一男一女并列的图案,在燃烧的烟头上打上斜杠的图案,在说明的最后一行,又用日文、英文特别说明这些图案代表什么,如一男一女并列表示厕所。 日本的地图也十分周到体贴。走过一两条街,在街口就会有一张指示周围区域的地图,地图的设置不是上北下南之类的,而是空中俯拍式的,人冲着地图,就能立即找到前面、背后、右手边、左手边是什么,有人戏称,这是傻子都能看懂的地图。

日本的饮食可能不一定对中国人的胃口,但进日本餐馆点菜却绝对没任何担忧。每个饭馆门口都有一个橱窗,里面是用蜡做的完全逼真的食物,展示出来的食物内容、形状、数量和实际端出来的完全一样。橱窗里没有陈列的,还可以看餐馆内的拍成照片的菜谱,要花多少钱、是什么菜品,在吃之前就已了然于胸。 日本人的质量意识 刚到日本上街购物,面对满大街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知孰优孰劣,同行的“日本通”告诉记者,日本没有假货,你只管放心购买就行。28天下来,发现这位“日本通”所言不差。从外表看两条一模一样的珍珠项链,一条标价2000日元,一条标价20万日元,那2000元的一定是人造珍珠,而20万的则是天然珍珠。看看商品的标价,消费者大致就能猜出商品的档次。 仅仅用不卖假冒伪劣产品来评价日本,恐怕还远远不够,实际上,日本人的质量意识几乎已深入到骨髓里。 在日本,最舒适的是上厕所。无论是在饭店、商场,还是地铁车站或街边小饭馆,进到任何一家厕所,墙壁、地砖、卫生洁具等都锃亮洁净。在日期间,没有见到一个水龙头跑冒滴漏,也没有马桶漏水或厕所门插销坏了之类的“别扭”之事,而且所到之处,厕所均无异味。日本劳动力奇贵,公共场所的厕所很少见到有人站立一旁随时清洁,笔者曾好奇地询问一位日本工作人员:厕所为什么没有异味?她回答说:这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洁具本身具有除臭功能,二是洁具表面制造得非常光滑,水能将污物冲洗干净,三是下水道设计得非常科学,不返味。 铃木三惠子曾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日本人的质量意识,她说,如果美国人首先发明了电梯的话,那他们可能会满足于电梯能上能下就行了,但日本人一定会改造它,让电梯在停靠时,与楼层完全处在同一平面上。 日本人的自律意识

宗教信仰与生活

论中国的宗教信仰缺乏与我们的生 活 摘要:宗教,这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可以说除了中国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宗教信仰。宗教可以给我们树立人生的标牌,它可以在遇到困难时给我们启示,它也有着惨痛的过去,各种宗教战争。但是宗教作为一种自然而然随着人类社会一同发展的一种意识文化,它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中国,现在的中国,我们需要宗教吗?我们没有宗教也过了这么多年,那么没有宗教,我们是靠的什么,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关键词:宗教信仰思想道德文化民族 1.什么是宗教? 我们研究宗教,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宗教。首先,像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基督教(天主教为分支)、伊斯兰教、佛教(起源于印度,现印度教为分支)他们都是具体的宗教。当然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其他宗教的。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宗教的普遍性规律。宗教的定义是什么?宗教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多数定义试图在很多极端的解释和无意义表述中找到平衡。有人认为应用形式和理论去定义它,也有人更强调经验、感性、直觉、伦理的因素。宗教建筑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倾向于把宗教看作是一个抽象的观念、含义。这种抽象的概念是基于自身文化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宗教百科全书》中,宗教的定义是这样的:“总的来说,每个已知的文化中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宗教信仰,它们或明了或令人疑惑得试图完美解释这个世界。当某些行为典范在特定的一个文化中得到确立时,它就将在这个文化中打下深深的历史烙印。即便宗教在形式、完整度、可信度等等都因不同文化而不同,但人在社会中还是不可避免要受到宗教影响。” 当然这里也有一些类似于感受性的定义: 门辛人与神圣真实体验深刻的相遇、受神圣存在性影响之人的相应行为 缪勒人对于无限存在物的渴求、信仰和爱慕 弗雷泽人对能够指导和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的超人力量的迎合、讨好和信奉 施密特人对超世而具有人格之力的知或觉 海勒尔人与神圣的交往、相通和结合,是对神圣的生动经历 奥托对超自然之神圣的体验,表现为人对神圣既敬畏而向往的感情交织

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对比

Compared with America being slaves to nothing but the clock .Chinese care little about time going by . So why Chinese pay no attention to the clock ? This is due partly to the convention that they are always late for everything including meeting . It did impress me that I made a date with my friend to the library at 12:00 on Saturday .But on the day ,I arrived there on time ,finding that she didn’t come .I made a call .She just said that she was coming soon .whereas I waited for her almost one hour ,which made my blood boil .What was worse ,with the summer holiday approaching ,everyone budgeted going home .One of my friends packed up her clothes leisurely ,which result in her being late .She came to the station only to find that the bus had gone . Should one people get used to be late for everything ,she would miss the ritual interaction that may goes with a rare chance .So we should give added weight by the passage of time.

日本宗教信仰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 日本人的宗教观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姓名:陈园园 系别:外语学院 专业:日语 学号:100511029 指导教师:童岚 2014年4月

学位論文 日本人の宗教観は日本企業文化にとって影響 陳園園 (学籍番号100511029) 指導教官氏名童岚 職称講師 所属外国語学院 専門日本語 申請学位学士 学位授与部門商丘師範学院 2014年4月

学位论文 日本人的宗教观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陈园园 (学号100511029) 指导教师姓名童岚 职称讲师 单位外国语学院 专业名称日语 申请学位级別学士 学位授予单位商丘师范学院 2014年4月

要旨 第二次世界戦争が終わるから、二十年間足らずで日本の製品が世界各国に輸出して、特別にテレビ、自動車など、アメリカしゅう市場の大部分を占めるようになった。世の中学者は日本経済の発展を研究した。1980年から、学者達はまちまち研究文章を発表して、日本経済を速く発展させ大切な原因の一つが日本企業には自分の特別に企業文化があって、それが日本経済発展の原因であると述べた。 本文は日本企業文化における宗教的色彩を例を挙げて説明し、どんな制度が企業文化にある宗教的色彩を反映しているのか、なぜ日本の企業文化の中に宗教的色彩がそんなに強いのか、そのような企業文化が日本経済の発展に対してどんな影響を及ぼすのか、などを解釈しようとした。 本稿,まず、日本の宗教の起源と発展過程を説明した。それから、日本の企業文化を述べた。最後、主に日本人の宗教観は日本企業文化にとって影響を剖析しようと思う。以上の中の分析を通して、次の結論を出すことができる。 キーワード日本企業文化宗教 要旨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的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日本产品相继敲开世界各国国门,特别是电视、汽车等占领了美洲大部分市场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学

日本人的时间观念

日本の社会では、「时间を守らない人は信用が低い」という固定観念があります。従って、日本人の间ではプライベートでも仕事でも、他人と约束した时间を守るという行动习惯が定着しています。约束に遅れそうになると、信用を失いたくない意识が働き、必ず相手に连络を入れお诧びをします。皆が时间を守るから自分も时间を守る、自分が时间を守るから皆にも时间を守らせるという好循环により、时间を守る行动は社会的に定着しているともいえます。 日本の交通机関もしかりです。电车の运行スケジュールの正确性は世界一でしょう。飞行机も他国に比べると遅れはとても少ないです。私がANAに勤务していたときは、定刻より20分を超えて出発を遅らせると、当该便の出発责任者は遅延报告书を提出し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でした。そのため、定刻+20分以内に出発させるためのオペレーションプロセスが彻底的に缲り返し改善され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さらに、电车も飞行机も遅れが発生した场合は、必ず乗客に対してお诧びのアナウンスがあります。海外ではまずあり得ないことです。また、今は少なくなったかもしれませんが、会社の寮で门限を守らないと会社からの信用を失う、家の门限を守らないと

亲からの信用を失う、といった具合に、世代を问わず、公私共に时间を守ることを彻底的に教育されてきたのが日本人です。 海外ではどうでしょうか?企业努力として时间を守らせるケースはあると思いますが、そもそも、日本と同じような时间に関わる社会的固定観念はないといっても过言ではありません。交通机関が时间に正确でないことはもとより、家庭でも亲が子供に対して时间を守ることの大切さを优先して教育しているわけでもありません。 外国人は会议に遅れる 国内の外国人は少数派なので、数の论理で日本人の行动に自らを适合させている人もいますが、海外では外国人の行动习惯が日常的にそのまま顕在化します。日本人マネジメントが主催する会议の开始时间になっても出席すべき外国人社员がいないと、まず、日本人は本能的に「けしからん!」と感じます。そう感じる具体的な理由は、「この人はルーズだ」「この人は自分胜手だ」「この人は信用に欠ける」ということになります。

泰国的主要宗教信仰|泰国佛教文化信仰

1泰国的主要宗教信仰 泰国有大约95%的人信仰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是泰国的国教。泰国的宪法支持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佛教,是由佛陀传承的,佛陀被誉为“启蒙之神”(nee Siddhartha Gautama)。佛教讲求怜悯和包容的宗教,旨在减轻苦难带来的伤害。 因此,泰国人是非常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并且也能很乐意和游客们谈论他们的佛教思想。事实上,在泰国,游客有很多机会能够参拜佛庙,学习或者研究佛教,也许还能学会冥想。 宗教渗透了泰国人生活的许多方面。年长的僧侣是备受尊敬的,游客时常会看到他们的画像被挂在生意人的办公室或者家里,也会被镶嵌在装饰品里,出租车内也会摆放他们的画像。在许多城镇和乡村里,佛庙就是社会和宗教生活的中心。佛教节日一年到头都会有(特别是满月的时候),泰国人会在重要的日子去庙里拜佛,捐香油钱,行善积德。 冥想,是佛教主要的修行之一,是一种自我审视的方式,便于认识到自己欲望的根源,最终减轻痛苦。游客可以在泰国的许多的寺庙里学习冥想的基本原理。许多寺庙,特别是清迈,允许游客和僧侣们交谈,以便于学习佛教的基本知识,或者认真的潜心修佛。 尽管小乘佛教更多的是被认定为一种哲学思想,而不是一种宗教信仰(因为

这里没有上帝)。泰国的佛教融合了许多信仰,有点类似于万物有灵论和几个世纪前的印度教。绝大多数泰国人的家宅和办公场所会装饰的像一个灵堂,在大楼外就 有贡品摆设,目的是希望驱魔除妖,辟邪保平安。另外,僧侣们经常会被邀请到新家或者新办公室做法。泰国人经常会对着佛像和印度众神烧香求庇佑,这些佛像和神殿在曼谷和全国随处可见。 泰国第二大宗教是只有4%左右的人信仰的伊斯兰教,泰国的穆斯林主要居住在临近马来西亚和泰国边界的南部省份。泰国的其他宗教还包括印度教,儒家学说,道教和基督教。信仰他教的人主要居住在曼谷,因为那里是多民族聚集地,住着印度人,中国人,日本人和欧洲后裔。 佛教被尊为泰国国教,宪法规定泰国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同时,也是所以宗教的保护者。在泰国城乡到处可以看到金碧辉煌的佛寺,以及身披黄色袈裟托钵化缘的和尚,因此,泰国素有“黄袍佛国”之美称。关于对国家主神庙信仰的神有具有保佑国家的天神,如在村庄这些少数人口聚集处,总会有一些主要的房子和在房子的中心有天神的神像(村子中心或者房子的中心)。这些天神像是人们祭拜天的标志,它们形象各异。人们认为它们是神圣的,因此,在每一个聚集地的中心都有,并且在那举办各种仪式。当一些人口聚集地发展成为城镇甚至府(相当于我国的省)的时候,也会有主神庙。我们几乎可以在每一个府都能看得到。

略论宗教信仰对个人的心理作用

略论宗教信仰对个人的心理作用 摘要:经济化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中国的GDP走到了世界的前沿,在这个大前提下,群众的普遍信仰缺失,财富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们的幸福指数普遍不高。大环境不可改变,人想要更好的生活只能寄希望于生活之外的地方,宗教信仰就是人的一种心灵寄托。本文试图在人的心理方面来衡量宗教信仰对于个人的作用,以此来探讨古老的宗教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宗教信徒唯心幸福感 一、宗教的定义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套信仰,是对宇宙存在的解释,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神通的神秘力量或实体,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的产生源于人对于现实之外的一种想象,所以信教的人对于神灵有一种敬畏之心,与之相关,教徒形成了一套宗教仪式,以达到和神灵沟通。 “总的来说,每个已知的文化中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宗教信仰,它们或明了或令人疑惑得试图完美解释这个世界。当某些行为典范在特定的一个文化中得到确立时,它就将在这个文化中打下深深的历史烙印。即便宗教在形式、完整度、可信度等等都因不同文化而不同,但人在社会中还是不可避免要受到宗教影响。” 《宗教百科全书》 按照唯物主义理论,“在封建社会,宗教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歪曲的反应,它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因果报应等,让人们把希望寄托于所谓的天国或来世,从精神上解除了人们的武装。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利用它来麻醉人民以维护其统治。” 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宗教是人对神的绝对依赖感。” 二、宗教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 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而到了现代的这个文明的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太多的人生活得不如意,到处收到挫折和打击,无法舒展感情,于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无论是先天信教者或是后天信教者,作为一种心理慰藉,他们把心灵寄托在了某种宗教信仰里面,以此来补偿生活里的各种不满。可以说,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 〔日本〕杉山智子 我不想回到忙忙碌碌的日本去了 我来中国以后,感觉中国和日本在生活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对时间的态度。时间对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是公平的。但在我看来,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时间观很不一样。 在日本,公共汽车、地铁、火车上都有时刻表。我在日本上学的时候要倒两次车。上了第一辆车我就要看时刻表,想一想到了换乘车站要不要快点走。像这样争分夺秒地匆忙赶路,在日本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日本的地铁和火车等交通工具,一般都很准时,如果来晚了乘客会很生气。在中国,不仅是公共汽车,连地铁也没有时刻表,刚来时我觉得很不习惯。在北京,坐公共汽车出一趟门要花很多时间,比如说,从天安门到北京大学西门大概要花一个半小时,有时甚至两个小时。不过现在,我已经习惯了。即使出门坐车花上两个小时,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回过头来想一想,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在日本乘坐新干线,可以从东京坐到名古屋了。在日本的一个城市里走单程要花两个小时是难以想象的。 另外,坐火车也有很大的差异。在日本的时候,如果坐5个小时的火车,我就会觉得很漫长,不知道该怎么打发时间。吃饭,睡觉,再吃点零食还是到不了终点。中国地方大,坐火车出门一般都在5个小时以上。有的人甚至要在火车上度过一两天时间。不过中国人在火车上可不像我那么烦躁,他们有的打牌,有的聊天,都很自在。 一般来说,中国人习惯早睡早起。可我是个夜猫子,每天早上很早起床,8点上课,对我来说真的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当我慢慢习惯早起后就发现,如果早点起床,一天的时间就会显得很长,能多做不少事情。中午呢,大家肯定都休息两个小时左右,有时候我觉得休息这么长简直是浪费时间。许多商店、机关和服务场所到了时间就下班,要是过了十分钟他们就毫不理睬了,干脆说:“现在休息,下午再来。”或者“今天下班了,明天再来。”而在日本,特别是服务业,人们在时间上就不会那么界限分明:中午休息也看情况,如果忙就不休息,而且差不多每天都加班。大家都认为,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你太看重休息,那么多多少少会被认为是个偷懒的人。 我刚来中国的时候不习惯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和生活节奏,老是觉得每天要做的事情都做不完,干着急。后来我才慢慢认识到,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既然来到中国就应该入乡随俗。现在我基本上已经没有那种急躁的心情了。但是再过些日子我就要回国了。可是我真的舍不得离开中国,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已经习惯了中国时间观的我,不想回到那种忙忙碌碌的日本生活中去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