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KVA三相逆变器设计

3KVA三相逆变器设计

3KVA三相逆变器设计
3KVA三相逆变器设计

3KVA三相逆变器设计

1概述

随着各行各业自动化水平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其对操作性能要求的提高,许多行业的用电设备(如通信电源、电弧焊电源、电动机变频调速器等)都不是直接使用交流电网作为电源,而是通过形式对其进行变换而得到各自所需的电能形式,它们所使用的电能大都是通过整流和逆变组合电路对原始电能进行变换后得到的。

当今世界逆变器应用非常广泛。逆变器是将直流变为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的变换器,传统方法是利用晶闸管组成的方波逆变电路实现,但由于其含有较大成分低次谐波等缺点,近十余年来,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全控型快速半导体器件BJT,IGBT,GTO 等的发展和PWM 的控制技术的日趋完善,使SPWM 逆变器得以迅速发展并广泛使用。PWM 控制技术是利用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导通与关断把直流电压变成电压脉冲列,并通过控制电压脉冲宽度和周期以达到变压目的或者控制电压脉冲宽度和脉冲列的周期以达到变压变频目的的一种控制技术,SPWM 控制技术又有许多种,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中,但从控制思想上可分为四类,即等脉宽PWM 法,正弦波PWM 法(SPWM 法),磁链追踪型PWM 法和电流跟踪型PWM 法,其中利用SPWM 控制技术做成的SPWM 逆变器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逆变器同时实现调频调压,系统的动态响应不受中间直流环节滤波器参数的影响。

(2)可获得比常规六拍阶梯波更接近正弦波的输出电压波形,低次谐波减少,在电气传动中,可使传动系统转矩脉冲的大大减少,扩大调速范围,提高系统性能。

(3)组成变频器时,主电路只有一组可控的功率环节,简化了结构,由于采用不可控整流器,使电网功率因数接近于1,且与输出电压大小无关。

本次课程设计要完成的是设计容量为3KVA的三相逆变器。初始条件为:输入直流电压220V。要求输出220V三相交流电,完成总电路的设计,并计算电路中各元件的参数。

2设计方案

2.1主电路结构选择

逆变器主电路结构的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应选用尽量少的开关器件,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且降低成本;尽量减少逆变电源中的电容值、电感值和电容电感元件在逆变电源中的数量,这样可以减小整个逆变电源设备的体积,提高其可靠性,同时也应该降低设备的成本;电路拓扑结构应该有利于逆变电源最终输出电压中谐波的消除,输出电压频率及幅值的调节。鉴于以上诸项要求,本文所设计的逆变器主电路采用的是全桥式结构。

2.2方案论证

在逆变器电路的设计中,控制方法是核心技术。早期的控制方法使得输出为矩形波,谐波含量较高,滤波困难,而SPWM技术较好地克服了这些缺点。

SPWM(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正弦脉宽调制技术:通过对一系列宽窄不等的脉冲进行调制,来等效正弦波形(幅值、相位和频率)

SPWM 容易实现对电压的控制,控制线性度好,本文所设计的逆变电源采用SPWM控制方式。

3电路分析

3.1主电路

图3.1是SPWM逆变器的主电路,图中Vl—V6是逆变器的六个功率开关器件,各由一个续流二极管反并联,整个逆变器由恒值直流电压U供电。一组三相对称的正弦参考电压信号由参

范围内可调。参考信号的幅值也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决定输出电压的大小。三角载波信号Uc是共用的,分别与每相参考电压比较后,给出“正”或“零”的饱和输出,产生SPWM 脉冲序列波 Uda,Udb,Udc作为逆变器功率开关器件的驱动控制信号。

3.1电源电路

当UruUc时,给V1导通信号,给V4关断信号,Uun’ =-Ud/2。Uuv的波形可由Uun’- Uvn’得出,当1和6通时,Uuv=Ud,当3和4通时,Uuv=-Ud,当1和3或4和6通时,Uuv=0。输出线电压PWM波由±Ud和0三种电平构成负载相电压PWM波由(±2/3)Ud,(±1/3) Ud和0共5种电平组成。

防直通的死区时间同一相上下两臂的驱动信号互补,为防止上下臂直通而造成短路,留一小段上下臂都施加关断信号的死区时间。死区时间的长短主要由开关器件的关断时间决定。死区时间会给输出的PWM波带来影响,使其稍稍偏离正弦波。

3.2抗干扰电路

本设计采用了光电隔离器,光电隔离器可以很简单将主回路的强电和控制回路的弱电相隔离,使主回路和控制回路更好的结合。光电隔离器的电路示意图如图3.3所示。

3.3逆变电路

逆变电路的作用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梯形脉冲波,经低通滤波器滤波后,从而使负载上得到的实际电压为正弦波,逆变电路是由4个IGBT管(VT1、VT2、VT3、VT4)组成的全桥式逆变电路组成,如图3.5所示。

图3.3 逆变电路

τ

??=?L v i L E

V v tri M o =v ???

? ??+=12T tri M s V v τ4 LC 滤波器参数的选取

4.1 滤波电容C 的设计

滤波电容C 的作用是和滤波电感一起来滤除输出电压中的高次谐波,保证输出电压的THD 要求,从减小输出电压THD 的角度考虑,C 越大越好。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输出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滤波电容C 增大意味着无功电流的增加,增加了逆变器的电流容量,同时也将导致体积重量增加,降低系统效率。因此,滤波电容的选取原则是在保证输出电压的THD 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取值尽量小。

在滤波电容的选取中,一般取其无功电流max 5.0Io Ic ≤,max Io 为输出电流最大有效值。按单相输出3300VA ,则输出电流最大有效值为:

可得: A c 5.7I ≤

由于: C f Vo Ic 12π?=

可得:

4.2 滤波电感L 的设计

输出滤波电路之所以能提高输出波形的质量,是因为逆变桥输出调制波形中的高次谐波主要降在滤波电感两端。因此要保证电容两端的谐波含量较低,滤波电感的高频阻抗与滤波电容的高频阻抗相比不能过低,即滤波电感的感量不能太小。此外滤波电感的增大,还会使电流变化变慢,系统的动态响应时间变长。而减小滤波电感,则可以改善电路的动态性能,但是会增大电感电流的脉动量。故选取电感值,要综合考虑。

根据电路原理,若在电感两端施加一时间为τ的电压v ?,则电感的电流变化量1i ?可表示 为:

当正弦调制信号瞬时值为m v 是,输出脉冲宽度τ为:

在稳定后的理想系统中,输出电压vo 可表示为: C f Vo Ic C 12π?=A

Vo Po o 152203300max I ===

A

f L i s L 625.51600010223602E 3max =???=?=?-()A V P C f V I I i o o o o C L 2.222221max =???

? ??+?=+=πmax

max .20L L i i ?

L f L E i ?=?2max ()

222212tri m tri s tri m s o

L LV v V ET V v T l v E L v i -=???? ??+??-=??=?τ在τ时间内S1或D1导通,滤波电感的电流上升,其脉动量L i ?为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0m =V 时,电流脉动最大。最大电流脉动max L i ?可以用下式算得:

从上式可以看出,滤波电感上的最大谐波电流max L i ?和电感L 的值成反比。

根据工程经验一般取电感的最大脉动量不超过电感电流最大值的20%,即:

4.3 滤波器谐振频率的选择

对于单相双极性SPWM 半桥逆变器而言,桥臂输出电压rw v 中含有高次谐波,且它的最

低次位于开关频率的下边带处。滤波器的主要作用是滤除输出电压中的高次谐波,为了更好的滤除开关频率及附近频带的谐波,LC 滤波器的转折频率通常取在1/10开关频率一下;同时将滤波器的转折频率设在10倍基波频率以上,以保证轻载时不会在基波分量处发生谐振。本文中开关频率为fs=16kHz.基波频率为f1=50Hz,故Lc 滤波器的转折频率fn 应满足:

500Hz ≤≤n f 1.6kHz

4.4 滤波器参数确定

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最后选出的滤波电感和电容的值如下:

滤波电感L=2mH

滤波电容C=24.7uf

滤波电感上最大电流脉动max L i ?为:

考虑极限情况,当逆变器带荣性满载时,在输出电压过零时刻,流过电感的点流瞬时值最大,该值为:

%3.25%1002.22625.5max

max

=?=?L L i i 电感电流最大脉动量占电流最大值的百分比为:

可见,该值超过了20%(工程经验值),即电感的取值还应稍微偏大。

5 心得体会

两个周的电力电子课程设计—3KVA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设计就要结束了,虽然课程设计的时间比较短,但我却收获了很多值得总结和值得我铭记于心的知识和认识。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进一步了解了PWM 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在逆变器中所起的作用。

开始课程设计的时候,由于我们学的都是一些嵌入式方面的理论知识,牵涉到实际的我们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我们组的成员都不知道该怎么入手,我们通过请教老师,以及上网查询等通道,终于顺利的完成数据采样系统的各方面设计。这样一个过程使我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试验和应用,使我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逆变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总之,这次课程设计不但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提高和巩固了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这些并不是在课堂上可以学到的。在完成运动控制课程设计后,我发现我还有许多不足,所学到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将继续对各方面的知识的学习。

这次《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顺利地完成了,在此期间,虽然我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探求,最终克服了种种难关。同时,它让我明白学习知识,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基本内容,还要灵活思考,善于变换,这样才能找到最优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使自己不被社会淘汰。要将理论和实践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林渭勋,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 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3] 伊克宁,电力工程,中国电力出版社

[4] 张力,现代电力电子器件,机械工业出版社

[5]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