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浪淘沙词刘禹锡赏析

浪淘沙词刘禹锡赏析

浪淘沙词刘禹锡赏析
浪淘沙词刘禹锡赏析

浪淘沙词刘禹锡赏析 导语: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 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下面小 编为你整理的浪淘沙词刘禹锡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浪淘沙①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②, 浪淘风簸自天涯③。 如今直上银河去④, 同到牵牛织女家⑤。 [注释] ①浪淘沙:原是民间的曲名。 ②九曲:形容弯曲的地方很多。万里沙:指黄河漫长,夹带着大量泥沙。 ③浪淘风簸(bǒ):形容黄河风浪很大,汹涌澎湃。 自天涯:从天边来, 指黄河源长流急,如李白 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 ④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 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⑤牵牛、 织牛: 即牵牛星、 织女星。 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 织女, 他们结成夫妻,住在银河两岸。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二十二岁 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随即与柳宗元 等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 (今湖南常德) 司马。十年后,相继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晚年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检校” 是加官的名称),兼太子宾客,在洛阳常与白居易唱和。

刘禹锡是中唐的进步政治家,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也是著名诗文家。他有不 少诗篇讽刺当时腐败的政治, 抒发自己被排挤的积愤, 表现了要求改革的斗争精 神。其诗风格雄浑、意境丰富,有些仿效民歌的作品更为清新活泼。他积极支持 韩、柳的古文运动,反对写作“沉溺于浮华”。他的散文 思路清晰,简洁晓畅,说理文论证周密,深入浅出。著有《刘梦得文集》。 浪淘沙 译诗 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奔腾万里,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 来。如今诗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银河,同黄河一 起去牛郎织女家中做客。 [浪淘沙赏析]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 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 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华民族光 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 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 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 “黄河之水天上来”, 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 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 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 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 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 “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 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 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 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 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 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 从地下引到天上, 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 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原载《中 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余冠英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年 7 月出版) [附]

浪淘沙九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疋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 迁客似沙沈。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 此组诗当为作者后期之作, 且非一时一地。 据诗中所涉黄河、 洛水、 汴水、 清淮、 鹦鹉洲、 濯锦江等, 或为辗转于夔州、 和州、洛阳等地之作, 后编为一组。 与 《竹 枝词》相比,此组诗中民歌情味减少,文人气息增多。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 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九两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 子情怀;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 江潮;第八首写迁客情怀。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赏析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赏析 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 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下面是 小编收集整理的浪淘沙刘禹锡古诗 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 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 没有沉沦,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 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 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 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 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 美。 本诗句 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句意思:九曲黄 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 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 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词语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 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 黄河卷着泥沙, 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 波浪淘洗。 簸: 掀翻, 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 有一首诗中说: “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 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 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 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白话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可以沿着 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 年—842 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自称汉中 山靖王刘胜后裔,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中晚期著名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 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 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 ,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政治 上主张革新, 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 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 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后任连州刺史、夔州刺史、 和州刺史、 主客郎中、 礼部郎中、 苏州刺史等职, 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 故后世题刘禹锡的诗文集为 《刘宾客集》 。 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 诗豪者也”, 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文学 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

刘禹锡浪淘沙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赏析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 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 》《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 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 集》,存世有《刘宾客集》。下面是刘禹锡浪淘沙赏析请参考! 刘禹锡浪淘沙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 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词牌名.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 首. 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 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淘、漉:过滤. 【古诗 今译】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 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 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
1/5

家,哲学家.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惊涛骇浪一样深不可测,不可摆脱, 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沉迷颓废.淘金还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 历尽千辛万苦,不懈努力,总会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 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或者说,即使谗言如 “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 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 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 艰辛.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 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 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 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 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我们把作品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联系起来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 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 .他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 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 ,历尽千辛万苦终 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 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真实反映.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诗人的深刻 感受,也给了后人以哲理的启示.
2/5

《浪淘沙·北戴河》的解释

1954年四月,还是春寒料峭的时节,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戴河海滨,不过这次来北戴河是路过。 1954年7月26日,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戴河海滨,和其他中央领导人一道,在这里开始暑期办公和休息。毛泽东这次在北戴河海滨期间,写下了令北戴河四海扬名的不朽诗篇《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关于这首诗的的缘由,毛泽东在1962年曾说因为南唐李煜写的《浪淘沙》都是婉约的,没有豪放的,所以特地用《浪淘沙》的词牌写了一首豪迈的词。这首雄壮浑厚的词,即反映了毛泽东的气概,也反映了毛泽东的胸怀和当时的心情。 一切都过去了,一种新的美已经诞生。这就是本篇主旨。 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林木葱茏、气候宜人的海滨胜地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他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尽力劝阻,?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坚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尽兴畅游了一个小时。?上岸后到了寓所,他仍意犹未尽,以雄浑沉郁之情泼墨挥毫,?一气呵成这首壮美与缅怀之诗。 上阕写北戴河观海之风景,但景中蕴积着诗人深幽绵绵的情思。?诗人在这旷邈的美景中既写出了目前的景致,也透发出英雄独立的慨然及阵阵怀古之幽思。 一起句就点明写作之地点,“幽燕”,这两个字不仅读起来好听,?写起来好看,而且有厚重的中华历史感,以及汉语诗歌特有的美感。?这地名本身就获得了充分的诗意,让人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大雨”与“幽燕”之间的一个“落”字,用得极好,给人有稳当大气之感,犹如亲自见到子诗人当时写诗的形貌神情,一个自然景观中落雨的“落”字,却在此得了诗人的精神,?这精神也一下子就贯注到读者心中,让读者也产生了与诗人同样大气磅礴的感受。紧接着“白浪滔天”更添磅礴之气,其中这“白”字用得极妙,极活,生出画面的丰富层次。?而白浪滔天的大海,雨中的渔船,都隐没在一片汪洋之中。它们去了哪里了呀??诗人在此发出茫茫博大的询问。意不在询问,?意在借浩大无涯的风景引出下阕的怀古情怀。我们咏哦到此,?内心也不由荡起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旷世之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及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之叹。毛主席也隐隐流出一种流逝的慨叹,与古人之叹交相浑融,?为自然过片酿好了充分的情绪。 下阕一开始,一笔带到千年往事之中,?那时或许是另一个凉风送爽的夏秋之季,曹操慷慨当歌跃马挥鞭率军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以观沧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动,他深感幸甚,以歌言志,写下旷代名篇《观沧海》。 毛主席这时面对大海,想到了这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往事,?想到了曹操——又一个“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主席的眼前除大海之外,有大雨、?有凉风、有涛声,还有幻觉中曹操的雄姿,古战场、?古将士及古代的诗篇……而这一切全凝结在:“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二行之中。 然后,诗人并不费力,仅借眼前凉风轻轻往面前一带,?镜头又切入目前了。是的,今天又逢萧瑟秋风,那吹送了上千年的代代秋风,但一切都变了呀,?一种新的美已经出现。新中国已诞生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笔者以为这是毛诗中上上名篇,它融描写、感慨、抒情于一体,?古往今来浑然天成,令读者体会起来回味无穷,意境深远不易测。 【鉴赏】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时任大将军的曹操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率大军北征乌桓。八月大破乌桓于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南)后凯旋回师,途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原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1,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相关阅读】 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文学赏析 《浪淘沙》本为六朝民歌的题目,唐代成为教坊乐曲。刘禹锡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 一“日斜”和“晚霞”———从盛世不再到才人移位。 《浪淘沙九首》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这首诗中用了多个意象。首先是“桥”。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日斜”则意味着恩惠渐少。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有才能的人没有被任用。平地突起的狂风恰似刘禹锡顺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贬谪的厄运。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其四:鹦鹉舟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翦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李白有诗曰:“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王琦注:“虎眼转,谓水波旋转,有光相映,

若虎眼之光。”他在《襄阳歌》中写道:“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刘禹锡用虎眼之炯炯有神、圆转有趣,鸭头之油油泛绿、春意盎然来摹写汴水和淮水的波光粼粼、绿如翡翠。鹦鹉学舌,甚是聪明,但亦会招人怨恨。河中有浪因而舟不得平安行驶,浪卷沙更让人心情沉闷。燕子争相归舍,闺妇仍在思夫,诗人用对比巧妙地传达出自己有家不能回的无奈。本无过错反遭贬谪横祸,心中难免会有不平。人们常用锦绣比喻文才之高妙。濯锦江因濯锦而得名,锦在水中洗过之后会更明艳、光彩照人。诗人经历贬谪后更清醒地思考人生,创作才能也由此被大量激发。女郎织锦,文人创作。前者用自织的锦比天上的霞,胜券在握;文人却用呕心沥血之作使那些造谣生事如种桃道士的朝中新贵汗颜羞愧。这几首诗中透露了诗人的信息,“其二”是说,诗人对突如其来的贬谪令有很大的心理触动,因为改革受挫,主张革新者被下放。“其三”的后两句有禅意,更蕴含哲理。刘禹锡年少时曾受到诗僧皎然和灵澈在诗歌写作方面的指导,并以之为师。他在贬谪的生活中,又常与弘举、方及等诗僧朋友来往,或多或少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如普渡众生等等。其实,改革正是为了使黎民百姓生活得更好。刘禹锡对劳作者显示出了很大的同情,他歌颂劳动人民的创造,赞美其技艺高超,赞叹人民智慧之伟大。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刘禹锡善用语言作画,创造诗画结合的意境,描写中渗透着诗人的哲思。既有可观之物,又引发读者主动思考,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在诗歌的韵律方面,押韵工整。首句入韵,偶句叶韵,韵律优美。从语言方面看,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运用对比,使诗中抒发的感情凸显出来。既有动静的刻画,又有颜色的细染,反观有色之景,却不见绘色之词,这正是高妙之处。写春天之景,日正必斜,花开定谢。似乎胜景将尽,但又无凄凉之感,反而让人感到温暖,正如刘禹锡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中说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总体看来,诗人的感情是平和的,虽有小小的波动,但又归于平静。 二“淘金”和“淘沙”———从民间风情到自然变化。 刘禹锡被贬谪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浪淘沙九首》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刘禹锡浪淘沙古诗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古诗赏析 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 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刘禹锡浪淘沙古诗 赏析,我们来看看。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②, 浪淘风簸自天涯③。 如今直上银河去④, 同到牵牛织女家⑤。 [浪淘沙译诗] 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奔腾万里,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 来。如今诗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银河,同黄河一 起去牛郎织女家中做客。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 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 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华民族光 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 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 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 “黄河之水天上来”, 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 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 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 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 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 “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 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
1/6

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 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 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 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 从地下引到天上, 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 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原载《中 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余冠英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年 7 月出版) [附] 浪淘沙九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 s 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疋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 迁客似沙沈。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 此组诗当为作者后期之作, 且非一时一地。 据诗中所涉黄河、 洛水、 汴水、 清淮、 鹦鹉洲、 濯锦江等, 或为辗转于夔州、 和州、洛阳等地之作, 后编为一组。 与 《竹 枝词》相比,此组诗中民歌情味减少,文人气息增多。第一首演绎神话传说;第 二首用象征手法表现爱情经受磨难;第三、九两首写世事流变之理;第四首写游 子情怀;第五首描绘锦江风情;第六首揭示劳作与享受的不平;第七首描绘钱塘 江潮;第八首写迁客情怀。 [注释] ①浪淘沙:原是民间的曲名。 ②九曲:形容弯曲的地方很多。万里沙:指黄河漫长,夹带着大量泥沙。 ③浪淘风簸(bǒ):形容黄河风浪很大,汹涌澎湃。 自天涯:从天边来, 指黄河源长流急,如李白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 ④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 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2/6

浪淘沙九首刘禹锡古诗介绍

浪淘沙九首刘禹锡古诗介绍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 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是民歌体诗, 既通俗易懂, 又非常纯正, 无浮华之词。 小编整理的古诗 内容,供参考! 浪淘沙九首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1,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 2,碧流清浅见琼砂 3。 无端陌上狂风疾 4,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 5,清淮晓色鸭头春 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 7,青楼春望日将斜 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9。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 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 11,将向中流匹晚霞 12。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 13,淘金女伴满江隈 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 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 16,莫言 迁客似沙沉 17。 千淘万漉虽辛苦 18,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 19,回唱迎神三两声 20。 词句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 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 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 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 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 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 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 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 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 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 误作"定"。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品背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作品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

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浪淘沙·北戴河 优秀教案

浪淘沙·北戴河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内容,背诵全词。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 3.培养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1.初中学生对新中国那段历史及毛泽东的诗词比较陌生。要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 2.作为初中学生仍是激情澎湃,积累主席诗词名句加以熏陶。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豪迈情怀和雄伟气魄。 2.培养热爱祖国新时代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语 一、导入新课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诗人年轻时走出家乡,充满豪情。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925年革命热情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诗人意气风发。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36年诗人登临塬上,目睹北国壮丽风光,追古思今,留下慷慨激昂的诗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诗人挥笔写下这样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诗人爱子在抗美援朝战役中牺牲,为勉励志愿军将士奋勇杀敌写下这句诗。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呢? 活动2【讲授】介绍毛泽东 1.关于毛泽东你知道多少?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

活动3【导入】指导学生朗读诗词 1.学生齐读诗词 2.放朗读音频对比示范 3.正音:燕、了 活动4【讲授】写作背景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1954年中央正在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 活动5【讲授】介绍此的相关知识 词牌名:浪淘沙,词题:北戴河,词分上阙、下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活动6【讲授】赏析诗句、领悟意境、探究思考 1.写了哪些景物?重点写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大雨、白浪、打鱼船,幽燕之地汉武帝途经此地,唐太宗东征至此但诗人关注的是小小打鱼船。 壮阔与微小,打鱼船搏击风浪,正是诗人高昂精神的写照。 2.下片抒情,往事指什么?怎样理解换了人间? 建安12年(207)夏五月曹操出征乌桓,九月胜利班师,经过碣石山,立马观海,慷慨赋诗,以大海吞吐日月包蕴宇宙星辰自比抒发了统一中国的伟大气魄。 曹操的时代: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千百年来。人民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像魏武这样的人。今天人民翻身做主人,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活动7【讲授】教师小结 斯人已去,青史长存。一代伟人心中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情感将永远奔流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让我们怀着敬意,感受诗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万丈豪情,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次吟诵这首词。 活动8【作业】作业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请同学们课余时间上网下载、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李煜的《浪淘沙》,并同毛泽东的《浪淘沙》比较,看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9【导入】积累诗词名句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浪淘沙刘禹锡诗意及赏析

浪淘沙刘禹锡诗意及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 家,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 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浪淘沙刘禹锡诗意及赏析,欢迎阅 读。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②, 浪淘风簸自天涯③。 如今直上银河去④, 同到牵牛织女家⑤。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二十二岁 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随即与柳宗元 等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 (今湖南常德) 司马。十年后,相继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晚年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检校” 是加官的名称),兼太子宾客,在洛阳常与白居易 唱和。 刘禹锡就是中唐的进步政治家,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也是著名诗文家。他有 不少诗篇讽刺当时腐败的政治, 抒发自己被排挤的积愤, 表现了要求改革的斗争 精神。其诗风格雄浑、意境丰富,有些仿效民歌的作品更为清新活泼。他积极支 持韩、柳的古文运动,反对写作“沉溺于浮华”。他的散文 思路清晰,简洁晓畅,说理文论证周密,深入浅出。著有《刘梦得文集》。 [注释] ①浪淘沙:原就是民间的曲名。 ②九曲:形容弯曲的地方很多。万里沙:指黄河漫长,夹带着大量泥沙。 ③浪淘风簸(bǒ):形容黄河风浪很大,汹涌澎湃。 自天涯:从天边来, 指黄河源长流急,如李白

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 ④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 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⑤牵牛、 织牛: 即牵牛星、 织女星。 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 织女, 他们结成夫妻,住在银河两岸。 [译诗] 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奔腾万里,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 来。如今诗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银河,同黄河一 起去牛郎织女家中做客。 [赏析] 《浪淘沙》 组诗共九首, 此其第一首。 就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 (821━824) 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 者或许就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就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华民族 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 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 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 “黄河之水天上来”, 著意渲染的就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 表现的就是奔腾不 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 的闲远仪态, 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 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 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 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 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 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 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 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 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 从地下引到天上, 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 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原载《中 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余冠英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年 7 月出版) [附] 浪淘沙九首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古诗注释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古诗注释译文及赏析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 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 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 有一首诗中说: “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 通 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 织女为天上仙女, 下凡到人间, 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 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 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 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 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 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 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
1/5

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 赞扬它们冲风破浪, 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 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 而时 间让世事变得复杂, 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 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 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 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 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 侣之家做客。
2/5

(完整版)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与白居易
合称“刘白”。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浪淘沙刘禹锡阅读答案
导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回答问题。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②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③浪淘:波浪淘洗。④簸:掀翻。⑤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 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 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1.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4 分)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参考答案
1.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 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2.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 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
阅读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回答问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 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遗篇”是指____。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___。 2.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写景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曹操的《观沧海
》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描绘了一幅风雨中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涯的壮阔海景。上片前 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以小 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 威猛旷悍,描摹出一种寥廓深邃的意境。(意对即可)

刘禹锡《浪淘沙》读后感

刘禹锡《浪淘沙》读后感 导读:本文刘禹锡《浪淘沙》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刘禹锡浪淘沙的诗意 《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 原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3、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4、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5、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

即传说中的牛郎。 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着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唱。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着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着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浪淘沙北戴河赏析

浪淘沙北戴河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原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释】: 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魏武、碣(jie2)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北伐乌桓,路过碣石山。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渤海里了。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第二首有“东临碣石,以观苍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指渔船不见了,不知道哪去了。 背景 1953年,党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年2月,党中央在北戴河召开了七届四中全会,彻底粉碎高竿,饶漱石的反党联盟.同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戴河,一边休养一边工作. 毛泽东在北戴河疗养期间,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极目幽燕缅怀魏武,兴致倍增,顿起击水之兴。因风浪太大身边警卫人员劝阻他不要去游泳,他却说道:“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意志。”,于是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鉴赏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时任大将军的曹操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率大军北征乌桓。八月大破乌桓于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南)后凯旋回师,途经渤海口附近道德妈石山,乘兴登临,以一首千古传颂的《观沧海》诗,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吒风云的豪情。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诗的形象以使人惊心动魄为目的”(朗吉努斯《论崇高》)。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这情景较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朗读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朗读 导语:《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 等改创为诗题、词牌。此组诗当为作者后期之作,且非一时一地。以下是小 编为大家分享的刘禹锡浪淘沙其一朗读,欢迎借鉴! 浪淘沙(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②, 浪淘风簸自天涯③。 如今直上银河去④, 同到牵牛织女家⑤。 [注释] ①浪淘沙:原是民间的曲名。 ②九曲:形容弯曲的地方很多。万里沙:指黄河漫长,夹带着大量泥沙。 ③浪淘风簸(bǒ):形容黄河风浪很大,汹涌澎湃。 自天涯:从天边来, 指黄河源长流急,如李白 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 ④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 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⑤牵牛、 织牛: 即牵牛星、 织女星。 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 织女, 他们结成夫妻,住在银河两岸。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二十二岁 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随即与柳宗元 等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 (今湖南常德) 司马。十年后,相继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晚年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检校” 是加官的名称),兼太子宾客,在洛阳常与白居易唱和。
1/6

刘禹锡是中唐的进步政治家,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也是著名诗文家。他有不 少诗篇讽刺当时腐败的政治, 抒发自己被排挤的积愤, 表现了要求改革的斗争精 神。其诗风格雄浑、意境丰富,有些仿效民歌的作品更为清新活泼。他积极支持 韩、柳的古文运动,反对写作“沉溺于浮华”。他的散文 思路清晰,简洁晓畅,说理文论证周密,深入浅出。著有《刘梦得文集》。 译诗 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奔腾万里,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 来。如今诗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银河,同黄河一 起去牛郎织女家中做客。 [浪淘沙赏析]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 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 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华民族光 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 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 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 “黄河之水天上来”, 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 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 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 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 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 “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 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 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 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 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 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 从地下引到天上, 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 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原载《中 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余冠英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年 7 月出版)
2/6

《浪淘沙·北戴河》阅读答案

《浪淘沙·北戴河》阅读答案 高一语文单元测试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3分) A.岁月稠(ch?u)遏(a)止漫溯(shu?) B.彳亍(chì chù)青荇(xìng)寥廓(ku?) C.凄婉(wǎn)斑斓lán 惆(ch?u)怅 D.凌侮(wǔ)雨巷xiànɡ颓圮tuí pǐ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飞翔在空中) C.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 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等。 B.《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阕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创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词。 D.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4、对《沁园春·长沙》中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生动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B.“万”字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 __,“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C.“恰”“正”“方”几个同义副词的运用,更有助于充分表现早期革命者当年雄姿英发的革命风貌。 D.“江山”“文字”都属于借代的用法;“粪土”则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现了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5、对《雨巷》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B.《雨巷》中有两个非常美的意象,一是雨巷,二是丁香。雨巷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