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智能与意识

人工智能与意识

人工智能与意识
人工智能与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类意识一经产生,其发展并不或并不完全依赖于人脑的自然进化。事实上,人类在探索和认识自身意识活动的本质和特性的基础上,已经通过人工的手段大大地拓展了意识活动的领域、延伸和放大了自身的意识结构。这突出地表现在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上。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控制论、信息论和思维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运用机械和电子的装量模拟人工脑思维活动的电脑,即电子计算机或人工智能。几十年来,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已经更换了四代,即电子管计算机、半导体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目前,正处于第二次计算机革命和第五代计算机的历史转折时期。

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的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即结构模拟与功能模拟。这种模拟反过来对人的意识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人——机互补的新的放大的意识结构。可以说,人工智能机就是人脑的扩大。人工智能不仅能帮助人完成一部分意识活动,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大大地优越于人脑,如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超大海量的记忆能力等。同时,人工智能机还能代替人完成许多操作性工作,特别是在人无法直接到达的宇宙、深海、高温有毒等环境条件下代替人进行某些探测活动。如果说电脑作为对人脑的模拟离不开人脑,那么今天人脑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电脑。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已形成了人——机互补系统,大大地扩展了人的意识结构。

人工智能的诞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哲学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人工智能及其发展有力地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一方面,它打破了精神活动的神秘性,人脑思维活动之所以可以模拟,就在于它有其一定的物理机制和运动规律,证实了意识来源于物质的唯物主义原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及其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意识能动性原理。

第二、人工智能强化了思维形式、思维功能过程在意识活动中的作用,提出了哲学和科学研究的新方向、新问题,如思维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与思维内容的复杂关系、智能机与人类的关系等。

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伴随着思维模拟的巨大成就,出现了所谓的乐观派和悲观派。二者的错误是一致的:看不到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机器思维”与人类思维的本质区别:

首先,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的部分意识活动、思维活动的模拟。通常人工智能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可分为五个相应的部分:用机器的输入器模拟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接受外界的信息;用机器的存储器模拟人脑对信息的记忆功能,把已接收的信息积累起来,以供随时使用;用机器的运算机模拟人脑对信息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用机器的控制器模拟人脑的调节、指挥作用,以调节各方面信息,指挥各项指令正常进行;用机器的输出模拟人的效应器官,用以输出信息。但由于人脑的极端复杂性,人工智能智能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

其次,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人类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人在行动时要考虑到由此引起的这样或那样的效果,人工智能只执行特定的指令,并不探求任务本身的社会意义,不会考虑到社会后果。

再次,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思维的心理素质。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在生理基础上的心理过程,是由人类的情感、直觉、想象、猜测等心理活动所构成的精神世界。机器思维是人们利用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电气元件和线路所组成的机械的、物理的装置,并用软件方法等模拟人的思维活动,机器思维不是人类的精神活动,而是纯属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

最后,人工智能没有人类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创造性。人脑的思维活动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它能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发现新事物,并通过实践创造出属于人的新世界。人工智能只能按照人事先为它设计好的程序来运行,机械的模拟人的意识活动,却毫不理解这一活动,更不会提出新的问题来。

总之,人工智能可以代替甚至超过人脑的部分思维能力。但是,人工智能绝不会取代、超越人的意识。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是创造与被创造、支配与被支配、操纵与被操纵的关系。

2019年度人工智能与健康参考答案(满分)

一、单选 1.在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变迁史上,()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120/80mmHg以下更受益。(分) 年 年 年 年 我的答案:D√答对 2.我国在语音语义识别领域的领军企业是()。(分) … A.科大讯飞 B.图谱科技 C.阿里巴巴 D.华为 我的答案:A√答对 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初步呈现集聚态势,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及沿海地区,排名第一的城市是()。(分) A.上海 B.北京 ! C.深圳 D.杭州 我的答案:B√答对 教授Tomaso Poggio明确指出,过去15年人工智能取得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分) A.计算机视觉 B.语音识别 C.博弈论 D.机器学习 ~ 我的答案:D√答对 年,Hochreiter&Schmidhuber提出()。(分) A.反向传播算法 B.深度学习 C.博弈论 D.长短期记忆模型

6.(),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分) * 年3月15日 年10月31日 年12月31日 年1月31日 我的答案:B√答对 7.()是指能够自己找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人工智能。(分) A.超人工智能 B.强人工智能 ' C.弱人工智能 D.人工智能 我的答案:B√答对 8.据清华原副校长施一公教授研究,中国每年有265万人死于(),占死亡人数的28%。(分) A.癌症 B.心脑血管疾病 C.神经退行性疾病 D.交通事故 — 我的答案:A√答对 年,美国一份癌症统计报告表明:在所有死亡原因中,癌症占()。(分) 4 3 3 4 我的答案:A√答对 10.()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分) #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浅议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科学技术与社会 论文题目:浅议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浅议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人工智能作为20世纪以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个学科领域,其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从STS的角度着重说明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经济利益、社会和文化生活 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字:人工智能、经济利益、社会和文化生活 人工智能,也称机器智能,它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人工智能的研究及应用领域包括问题求解、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机器人学、模式识别、机器视觉、智能控制、智能检索和智能调度与指挥等等。自人工智能出现以来,科学家们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果,同时,这些人工智能研究成果也证明了在某一特定方面计算机可以超越人的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已对人类及其未来产生深远影响,这里我们抛开其对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不谈,从STS的角度着重说明这一技术对人类的经济利益、社会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已为人类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科学家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是需要很大的投入的,咋看起来不仅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是在大量消耗着资金。其实,在当今时代,技术的发展是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开发人工智能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为人类服务,当然经济利益的回报,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尤其是对企业而言,如果这个技术能为其带来高额的经济利益,那无疑会得到优先的发展。 人工智能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单是对个别企业和行业,随着计算机系统价格的继续下降,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专家系统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般的说,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具有大量专家水平的某个领域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该领域的问题。

人工智能PK人类智能笔记

第一讲讲的东西挺多,综述性的,我记得也不少,后边东西就少了。现在一共2000字左右,你适当压缩一下吧。O(∩_∩)O 第一讲 机器代替人进行体力劳动。 20世纪40年代出现计算机。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能够超过人类智能。 智能 自然智能 大脑有千亿到万亿个并行分布的神经元。 大脑的功能:记忆、思维、观察、分析。 人工,即人造的,不是自然的。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称机器智能,计算机智能。知识: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知晓的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包括事实、条件、过程、规则、关系和规律等。 智能:一种应用知识对一定环境或问题进行处理的能力或者进行抽象思考的能力。 智能机器:能够在各类环境中自主地或交互地执行各种拟人任务的机器。 AI(能力):智能机器所执行的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智能行为,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感知、理解、通信、设计、思考、规划、学习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 AI(学科):计算机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它的近期目标在于研究用机器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功能,并开发相关理论和技术。 人工智能是如何发展的 孕育期:1956年前;形成期:1956-1970年;暗淡期:1966-1974年;知识应用期:1970-1988年;集成发展期:1986年至今 孕育期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演绎法,提出三段论 莱布尼兹奠定数理逻辑基础 图灵1936年创立自动机理论,1950年提出“机器也能思维”。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 莫克1946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麦克洛奇和皮茨1943年建成第一个神经网络模型。 维纳1948年创立控制论。 形成期 AI诞生于一次历史性的聚会——达特矛斯会议 迅速发展,过于乐观 暗淡期 过高预言的失败,给AI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 知识应用期 专家系统 计算机视觉、机器人、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 出现新的问题 集成发展期

人工智能的认知革命解读

人工智能的认知革命 国际上有很多非常有影响力的大牛或者是大咖论述过这个问题。例如,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霍金讲:“人工智能不一定是好事。”比尔盖茨也说:“人工智能让我比较担忧。”最新的创业偶像马斯克说:“我们需要万分警惕人工智能,它们比核武器更加危险。”我们把他们叫做“人工智能威胁派”。

而另外一方面,业界有很多人,包括在座的很多专家,大家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人工智能,我们把他们叫“人工智能的理智派”。比如,机器学习大神Michael Jordan,Facebook的Yann Lecun等。

可以看到有一个问题是大家都关心的,那就是机器什么时候能实现智能的突破?我们知道,计算机出现到现在大概70年左右。那么我们就要问一下,人类的智能是怎么突破的?非常有意思的是,人类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研究了很长时间,而且已经得出了结论。以色列的一位年轻的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中写到:七万年前,从非洲大陆走出来的智人实现了“奇点”的突破,占领了整个世界。 所以大家就会想知道,七万年前来自非洲的猿人到底发生了什么,好像智力一下子突然开窍了,统一了地球呢?猿人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300到400万年了,到7万年前才实现了智能的突破,这里面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而计算机出现的时间刚刚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和猿人产生智能的时间周期相比,计算机刚刚度过的时间只能算一瞬间。

最近讨论比较热的一个话题是,神经科学对人工智能发展促进的可能性。最近这两年,美国政府已经顺利完成人工基因测序的研究。美国和欧洲正在开展一个新的为期十年的40亿美金的基础研究投资,美国叫“大脑图谱”,欧洲叫“人类大脑项目”。在这个方面,我国各个方面也在积极推进“中国脑计划”,比如中科院卓越创新工程里面,也涉及了这方面的研究。

人工智能PK人类智能

人工智能PK人类智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涉及计算机、心理学、系统论、博弈论、哲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人工智能的研究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不论是它的复杂性和学科交叉性,还是它那些带有根本性的思考和创新,其实都是人类对自身的不断认识和挑战。人工智能的研究,最终会不会使人类建成“智能体乌托邦”?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外就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辩论。 首先,让我们了解下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 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由脑力劳动表现出来的能力。人类的自然智能(人类智能)伴随着人类活动时时处处存在。人类的许多活动,如下棋、竞技、解算题、猜谜语、讨论问题、编制计划和编写计算机程序,甚至驾驶汽车都需要“”“智能”。而人工智能实际上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者说是人工智能在机器上的模拟,因此又可以称为机器智能。人工智能的第一大成就就是发展了能够求解难题下的下棋(如国际象棋)程序。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自动定理证明、智能数据检索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视觉系统、问题求解、人工智能方法和程序语言以及自动程序设计。 人工智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诞生起就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得益于计算机软硬件发展的日新月异而得到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军事、医疗、科技等等领域。那么人工智能能否超过人类智能呢?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外就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辩论。既有一部分人认为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人的工具的延长而不可能取代人的大脑的工具论;也有一部分人持人工智能一定会战胜人类智能的观点,他们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类比推断,对比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相对发展的速度和加速度,认为人类智能虽然在短时期内还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从人工智能近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和加速度来对比人类智能对等时间发展来看,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智能绝对只是时间的问题。 就个人而言,我比较支持前者的观点。人工智能诞生的初衷是作为人类工具的延长,其作用从其诞生的那一天就已经定性,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人类智能的附庸和补充,而不可能对人类智能构成挑战,

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人工智能 摘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某些“机器思维”,本文在阐述人工智能定义的基础上,具体介绍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思维;符号智能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人工智能导论这门课,该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模仿和实现人类的智能。人工智能是使计算机能够思维,使机器具有智力,能够在各类环境下像人一样自主的交互式的执行各种任务的一种综合性的技术。下面我将对我所认识的人工智能技术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人工智能技术是包含符号智能、计算智能、集成智能和分布智能等在内的智能科学技术。它一方面用于建立人类智能模型,一方面用于建立智能(专家的)计算机系统。这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不是同一回事,它如同研究鱼类游走与船只运行一样。计算机程序(语言)是建立人类思维过程理论最适宜的表达工具,就像各种微分方程式是物理学理论的表达语言一样。当计算机的程序把一个复杂符号系统的状态和时间轨迹描绘出来时,也正像一组微分方程式把物理理论过程描述出来一样,可以说是建立了一个符号系统的理论。从生物的观点来看,智能实际上是在生物的遗传、变异、生长以及外部环境的自然选择中产生的。在用进废退、优胜劣汰的过程中,适应度高的(头脑)结构被保存下来,智能水平随之提高。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去模拟和实现人类的智能。通过神经计算、进化计算、模糊计算、免疫计算、DNA计算和人工生命构成计算智能系统。由于人本身的复杂性行为,需要使用某种已有的智能技术才能模拟,像一些低等动物如六脚爬行动物使用某种智能技术(如遗传算法)即可模拟其行走捕食等行为,对人行为的模拟再结合智能计算方法可以出现各种复杂的智能系统。在逻辑上和物理上协调各自的智能行为,实现人工智能问题的程序化求解。因此,计算机程序就具有了思维的能力。从这个观点来看待人类的思维模拟过程,计算机就可以模拟人类思维说明许多难以说清楚的现象,如直觉、顿悟和灵感等。人工智能方法需解决不完全信息处理、机器学习、复杂系统构造和自动化等方面的问题。为此,“现场人工智能”的概念被提出,强调研究人工智能问题,必须把它放在应用环境中,与环境交互作用,才能构造出实用化的系统。 人工智能是一门正在快速发展的年轻学科,它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对其中的不少问题专家们还在深入研究,其前景诱人,但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王万森.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bstract: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to use artificial methods and techniques to imitate , extension and expansion of human intelligence ,to achieve some of the “machine thinking” . In explaining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t detailed analyses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Thought ;Symbol Smart

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英文演讲

C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xceed胜过human intelligence? 子不语之: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I feel really honored to stand here and make a speech. First of all, please allow me to introduce myself ……. Today, we will talk about “C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xceed human intelligence? Back ground: First, let’s talk about what is AI.AI is a new subject which is developed by computer sci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trol theory, information theory, linguistics语言学, neurology神经学, psychology, mathematics, philosophy哲学人生观and other disciplines科目. So AI is a comprehensive综合的subject that has much development space. But why we raise this topic here? Because in recent days, a great chess game had been held on Google between Li Shishi and AlphaGo. The result of the game was 1-4, AlphaGo, which is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on the game. This event shocked the world. However, it’s not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n the human intelligence. For example, 17 years ago Deep Blue also win the chess game, the movie 终结者describes a world which is govern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lled Skynet. These events inspire us to think about a problem that c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xceed human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与认知过程

人工智能与认知过程 摘要: 人工智能是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类智能的科学。而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 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 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人工智能,首先要 对两者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人工智能;认知过程;神经网络 前言 人工智能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门前沿学科,是在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使它能模拟、延伸扩展人类智能的学科。想要很好地实现人工智能,必须要对人脑工作方式进行充分的了解,因此,对认知过程需要有充分的认识。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 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 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它由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要素 组成。 一、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者说是人们使 机器具有类似于人的智能。历史发展史:①孕育(1956年之前);②形成(1956年-1969年)[1969年第一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1979年成立美国人工智能联合会];③发展(1970年至今) 2.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 ①知识表示——人工智能的永恒主题:将人类知识形式化或者模型化。知识表示方法:符号表示法、连接机制表示法;

②机器感知:使机器(计算机)具有类似于人的感知能力。以机器视觉(machine vision)与机器听觉为主。 ③机器思维:对通过感知得来的外部信息及机器内部的各种工作信息进行有目 的的处理。 ④机器学习: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具有类似于人的学习能力,使它能通过学习自 动地获取知识。 ⑤机器行为:计算机的表达能力,即“说”、“写”、“画”等能力。 二、人工智能模拟认知过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1、知识表示及推理 知识表示是指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与知识关联起来,便于人们识别和理解知识。 ①产生式的基本形式 一般形式:PQ 或IFPTHENQ 语义:如果前提P被满足,可推出结论Q或执行Q所规定的操作。P是前提,Q是 结论或动作,前提和结论可以是由逻辑运算符AND、OR、NOT组成的表达式。 例IF上课认真听讲AND下课及时复习 THEN将会取得好成绩 ②常见的知识表示方法:产生式系统,框架结构,语义网络,过程性知示,面向对 象知识表示,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法,产生式的基本形式 ③产生式系统的基本结构 规则库:描述领域知识的产生式规则集 综合数据库:记录求解(或推理)过程中各种信息的数据结构 推理机:负责匹配到得出结论的整个问题求解过程. ④产生式表示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a.自然性知识表示形式自然,便于推理。b.模块性便于进行模块化处理, 利于规则库的扩展和管理。c.有效性可以表示不确定性知识和确定性知识。d.直观 性前提和结论部分非常直观,便于对规则进行设计。 缺点:a.效率不高;b.不能表达结构性知识。 ⑤框架的一般形式: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的未来(双语) 附篇: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机遇与挑战 (共两篇) For the past few month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has been a much talked about topic in the worlds of both pop culture and science. Last November saw the release of Oscar-nominated and winning biopic, “The Imitation Game”, about the father of the modern computer, Alan Turing. Last month, another Hollywood film about clever robots, Chappie, hit theaters. And here in China, search engine giant Baidu founder and CEO Li Yanhong threw out a bold proposal at the Chinese Peo 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Li’s vision is a project called “China Brain”, aiming to make China the world leader in develop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s. 就在短短的几个月间,人工智能成为了流行文化和科学界的热门话题。去年11月上映的《模仿游戏》就是关于现代计算机之父艾伦? 图灵的一部传记电影;该片获得奥斯卡多项提名,并最终拿下获奖。上个月,好莱坞另一部关于智能机器人的影片《超能查派》也登陆(北美)各大院线。在中国,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则在人民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大胆的提案,建议建设“中国大脑”,意在使中国 成为人工智能系统的世界领跑者。 I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boon or does it spell doom for humans? In their book The Second Machine Age: Work,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in a Time of Brilliant Technologies, authors Erik Brynjolfsson and Andrew McAfee, both of whom hail from MIT, US, could barely hide their excitement toward the rise of machines. 对人类来说,人工智能到底是福音还是丧钟?立克?布林约尔弗森与安德鲁?麦凯菲均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他们在著作《第二次机器

人工智能的认识-(1)讲课教案

1谈谈你对人工智能的看法?人工智能是21世纪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它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它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它是多种学科互相渗透的一门综合性新学科,是研究如何制造出人造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用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 2)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即“人工”和“智能”。人工,自然就是一些人力所能做到的事情,由人去完成活动。智能,应该理解为智慧和能力。既然走智能平台之路,就必须做到两点:一、通过向开发者开放免费的API 接口,方便导入后台数据库;二、平台具备自我学习能力,不断完善信息和丰富数据库。3)人工智能的本质就是机器自学习的过程。机器学习包括两大模块:一是数据来源,即大数据;二是数据处理方式,即机器学习算法,机器在自学习过程中两大模块同时运行。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全新领域,主要为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它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深度学习能增强机器学习的能力,整个机理得到大幅改进。4)但受限于技术瓶颈,目前人工智能远未到达成熟的地步。人工智能一旦做成,将对现有移动互联网产品商业模式产生巨大的颠覆,甚至很多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产品将不复存在。它的到来,将改变现有的购物、聊天和通信方式,甚至对社交产生冲击。5)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的人工智能能实现精准推荐。但用它来模拟人工存在较大瓶颈,即模拟不出情感、道德等人类特有特征,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基于生物计算机去变革,这是人工智能演化必经的基础性变革。以上就是我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2谈谈你对智能机器人的看法?智能机器人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应用领域和热门的研究方向,它直接面向应用,社会效益强,发展非常迅速。它的研制几乎需要所有的人工智能技术,而且还涉及其他许多科学技术部门和领域。作为人工智能的理想研究平台,它是一个集感知、思维、效应等多方面全面模拟人的机器系统,但其外形不一定像人。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试验场。可以全面地考察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技术。其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甚至人类科学技术综合水平的一个表现和体现,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有害环境中代替人从事危险工作、上天下海、战场作业等方面大显身手。2)智能机器人作为第三代机器人,具有感知、识别、推理、规划和学习等智能机制, 其中,感知本身, 就是人类和动物所具有的低级智能。智能机器人可以把感知和行动智能化结合起来。它的智能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即具有感觉、识别、理解和判断功能;第二即具有总结经验和学习的功能。3)智能机器人技术将会沿着自主性、智能通信和适应性三个方向发展。移动功能是智能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显著的区别之一。智能机器人的生命在于创新, 开展仿生机构的研究, 可以从生体机构、移动模式、运动机理、信息处理与综合, 以及感知和认知等方面多层次得到启发。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必将伴随着智能化算法的不断涌现,模糊控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以及它们的相互结合也是智能机器人研究热点之一。由于智能机器人工作环境复杂度和任务的加重, 人类对其要求不再局限于单台智能机器人, 在动态环境中多智能机器人的合作与单个机器人路径规划要很好地统一,才能更好实现智能化。由于智能机器人的造价太高,所以至今无法普及。不过,总有一天,智能机器人将会伴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谈谈你对专家系统的看法?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活跃的一个应用领域,它实现了人工智能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从一般推理策略探讨转向运用专门知识的重大突破。ES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应用渗透到几乎各个领域,包括军事、法律、商业、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等众多领域,开发的专家系统,其中不少在功能上已达到,甚至超过同领

2019人工智能与健康1

1.如果一个人体检时发现乳腺癌1号基因发生突变,可以推断出(A)。( 2.0分) A.这个人患乳腺癌的概率增加了 B.这个人已经患了乳腺癌 C.这个人一定会患乳腺癌 D.这个人很快会被检查出乳腺癌 我的答案:A√答对 2.医学上用百分位法来判定孩子是否属于矮小。如果一个孩子的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C)百分位数,医学上称之为矮小。(2.0分) A.1 B.2 C.3 D.4 我的答案:C√答对 3.在(C)年,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2.0分) A.2006 B.2012 C.2016 D.2017

我的答案:D×答错 4.人工智能是(D)的一个分支,它试图揭示人类智能的实质和真相,并以模拟人类智能的方式去赋能机器,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进行学习、思维、推理、决策和行动。(2.0分)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语言科学 D.计算机科学 我的答案:D√答对 5.古代把计量叫“度量衡”,其中,“衡”是测量(D)的过程。(2.0分) A.长度 B.容积 C.温度 D.轻重 我的答案:B×答错 6.据2005年美国一份癌症统计报告表明,在女性的所有死亡原因中,排在第二位的是(C)。(2.0分) A.肺癌 B.肝癌 C.乳腺癌

D.淋巴癌 我的答案:C√答对 7.1997年,Hochreiter&Schmidhuber提出(D)。(2.0分) A.反向传播算法 B.深度学习 C.博弈论 D.长短期记忆模型 我的答案:D√答对 8.(C)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2.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我的答案:B×答错 9.(B)是一种基于树结构进行决策的算法。(2.0分) A.轨迹跟踪 B.决策树 C.数据挖掘 D.K近邻算法 我的答案:B√答对

2019年度人工智能与健康考试答案

2019年度人工智能与健康考试答案91分 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2.0分) A.必然要求 B.基础条件 C.核心要义 D.根本目的 我的答案:B√答对 2.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将成为主要的检测手段。(2.0分) A.X光 B.计算机断层扫描 C.核磁共振成像 D.内窥镜 我的答案:C√答对 3.在中国现有的心血管病患中,患病人数最多的是()。(2.0分) A.脑卒中 B.冠心病 C.高血压

D.肺原性心脏病 我的答案:C√答对 4.()是用电脑对文本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自动分类标记。(2.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我的答案:C√答对 5.古代把计量叫“度量衡”,其中,“度”是测量()的过程。(2.0分) A.长度 B.容积 C.温度 D.轻重 我的答案:A√答对 6.瓦普尼克&泽范兰杰斯理论(VC理论)的目标是很好地()事件。(2.0分) A.预测 B.统计 C.分析 D.回顾 我的答案:A√答对

7.“计算机器能够思维”的观点是由()提出来的。(2.0分) A.冯·诺依曼 B.图灵 C.诸葛亮 D.公输班 我的答案:B√答对 8.据清华原副校长施一公教授研究,中国每年有265万人死于(),占死亡人数的28%。(2.0分) A.癌症 B.心脑血管疾病 C.神经退行性疾病 D.交通事故 我的答案:A√答对 9.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2.0分) 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我的答案:D√答对

人工智能习题&答案-第1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 什么是人工智能?试从学科和能力两方面加以说明。 从学科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它的近期主要目标在于研究用机器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能功能,并开发相关理论和技术。 从能力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是智能机器所执行的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功能,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感知、理解、设计、思考、规划、学习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 1-2.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思想和思潮起了重要作用? 控制论之父维纳1940年主张计算机五原则。他开始考虑计算机如何能像大脑一样工作。系统地创建了控制论,根据这一理论,一个机械系统完全能进行运算和记忆。 帕梅拉·麦考达克(Pamela McCorduck)在她的著名的人工智能历史研究《机器思维》(Machine Who Think,1979)中曾经指出:在复杂的机械装置与智能之间存在着长期的联系。 著名的英国科学家图灵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图灵不仅创造了一个简单的通用的非数字计算模型,而且直接证明了计算机可能以某种被理解为智能的方法工作。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 数理逻辑从19世纪末起就获迅速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用于描述智能行为。计算机出现后,又在计算机上实现了逻辑演绎系统。 1943年由生理学家麦卡洛克(McCulloch)和数理逻辑学家皮茨(Pitts)创立的脑模型,即MP模型。60-70年代,联结主义,尤其是对以感知机(perceptron)为代表的脑模型的研究曾出现过热潮, 控制论思想早在40-50年代就成为时代思潮的重要部分,影响了早期的人工智能工作者。到60-70年代,控制论系统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播下智能控制和智能机器人的种子。 1-3. 为什么能够用机器(计算机)模仿人的智能? 物理符号系统的假设:任何一个系统,如果它能够表现出智能,那么它就必定能执行输入符号、输出符号、存储符号、复制符号、建立符号结构、条件性迁移6种功能。反之,任何系统如果具有这6种功能,那么它就能够表现出智能(人类所具有的智能)。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完整版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高考作文预测之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工智能是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它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企图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从而替代人类完成某些智能工作。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取得不少突破。例如,2016年韩国棋手李世石与围棋程序AlphaGo展开5局围棋“人机大战”比赛,AlphaGo以4:1打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对此,世界唏嘘不已,争议不断。 首场人机大战结束后,有人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步目标是让计算机自己学棋。也就是说,计算机将不再接受人类灌输的特定知识,做到真正的自主学习。 你认为,人工智能能战胜人类智能吗?请综合材料内容,确定立意,阐明观点,不得套作或抄袭。 审题立意方向及要点: 1.人工智能不可能战胜人类智能。无论人机大战的最终结果如何,人类创造的力量 才是赢家。 2.人工智能将挑战人类智能。AlphaGo胜利说明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很多人类承担的 复杂任务。 3.人机大战没有“输家”。赢了是人工智能的飞跃,更是人类智慧的飞跃。 4.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互相促进。人工智能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与人类互补,增强人类的能力。技术进步不可避免带来新问题,而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正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范文一:人类的未来】 常常有人将科幻小说家与预言家相比较。科幻小说中许多在当时人们眼里完全不可能的事物,如今正一样样实现。汽车,飞机,潜艇,太空探索,小说中的情节搬入了现实。而如今人工智能挑战人类的时代,来了。 1:4,人类惨败,人工智能大获全胜。 这可谓是颠覆了人们的思想。曾有人预言人工智能可以在国际象棋等项目上依靠强大的计算和推演能力完爆人类,却无法在围棋上取胜。为什么?因为围棋考验的是大局观,普遍认为机器人是无法拥有的。然而阿尔法狗通过强大的学习能力,复制了大量棋局,用数量完成了逆袭。 于是人们开始担忧:我们将永远败给人工智能了吗?在我看来,是不会的。 近几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机器人从有到无再到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比较

第一章 关于人工智能能否超过人类智能的讨论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把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各个学科,对这些学科的认知也进入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促使大量的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外就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辩论。本文做出了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人类工具而不可能超过人类智能的论断,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类智能的功能模拟。机器思维和人工智能在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重要性有其值得重视的一面,但机器思维只是人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和补充,而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机器思维同人类思维二者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其思维的物质承担者不同,在智能活动中的地位和思维程序也不同,所以有本质的区别。人工智能没有人类智能所特有的创造性和社会性,只不过是人类智能的延伸,至多只是部分地超越人类智能而不能完全地战胜人类智能。本文最后得出结论:人类对人脑的功能会不断地进行认识,从而人工智能会不断的迫近人类智能。但从动态分析上,即人类智能也在不断的进化和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能主体客体化的产物,其作用和功能受到人类智能的制约所以要低于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在整体上是不能最终代替和战胜人类智能的。 关键词: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智能模拟 1.研究背景 人工智能这个术语自1956年由数学家麦卡锡正式提出,并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的名称被使用以来,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孕育期、形成期、知识应用期、和综合集成这四个阶段。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的交叉学科。“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的达特莫斯(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人工智能的概念由于智能概念的不确定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童天湘在《从“人机大战”到人机共生》中这样定义人工智能:“虽然现在的机器不能思维也没有‘直觉的方程式’,但可以把人处理问题的方式编入智能程序,是不能思维的机器也有智能,使机器能做那些需要人的智能才能做的事,也就是人工智能。”【1】 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个学派,最主要的两个学派是符号主义和连接主义,行为主义是后来形成的一个学派【1】。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外就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辩论。既有一部分人认为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人的工具的延长而不可能取代人的大脑的工具论,本人也支持此种观点,即:人工智能诞生的初衷是作为人类工具的延长,其作用从其诞生的那一天就已经定性,人工智能只能作为人类智能的附庸和补充,而不可能对人类智能构成挑战,更不可能取代人类智能。 也有一部分人持人工智能一定会战胜人类智能的观点,他们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类比推断,对比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相对发展的速度和加速度,认为人类智能虽然在短时期内还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从人工智能近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认知技术

人工智能的认知技术 大众媒体将人工智能刻画为跟人一样聪明的或比人更聪明的计算机的来临。而各项技术则在以往只有人能做到的特定任务上面表现得越来越好。我们称这些技术为认知技术,认知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产物,它们能完成以往只有人能够完成的任务。而它们正是商业和公共部门的领导者应该关注的。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最重要的认知技术,它们正被广泛采纳并进展迅速,也获得大量投资。 1)计算机视觉 是指计算机从图像中识别出物体、场景和活动的能力。计算机视觉技术运用由图像处理操作及其他技术所组成的序列来将图像分析任务分解为便于管理的小块任务。比如,一些技术能够从图像中检测到物体的边缘及纹理。分类技术可被用作确定识别到的特征是否能够代表系统已知的一类物体。 计算机视觉有着广泛应用。其中包括,医疗成像分析被用来提高疾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人脸识别被Facebook用来自动识别照片里的人物;在安防及监控领域被用来指认嫌疑人;在购物方面,消费者现在可以用智能手机拍摄下产品以获得更多购买选择。 机器视觉作为一个相关学科,泛指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视觉应用。在这些应用里,计算机在高度受限的工厂环境里识别诸如生产零件一类的物体,因此相对于寻求在非受限环境里操作的计算机视觉来说目标更为简单。计算机视觉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研究,而机器视觉则是“已经解决的问题”,是系统工程方面的课题而非研究层面的课题。因为应用范围的持续扩大,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初创公司自2011年起已经吸引了数亿美元的风投资本。 2)机器学习 指的是计算机系统无需遵照显式的程序指令而只是依靠暴露在数据中来提升自身性能的能力。其核心在于,机器学习是从数据中自动发现模式,模式一旦被发现便可用于做预测。比如,给予机器学习系统一个关于交易时间、商家、地点、价格及交易是否正当等信用卡交易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就会学习到可用来预测信用卡欺诈的模式。处理的交易数据越多,预测就会越好。 机器学习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针对那些产生庞大数据的活动,它几乎拥有改进一切性能的潜力。除了欺诈甄别之外,这些活动还包括销售预测、库存管理、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以及公共卫生。机器学习技术在其他的认知技术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计算机视觉,它能在海量图像中通过不断训练和改进视觉模型

2019年人工智能与健康答案2019.11.05

2019年人工智能与健康答案 一、单选题 1.()是一种处理时序数据的神经网络,常用于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 2.0分) A.前馈神经网络 B.卷积神经网络 C.循环神经网络 D.对抗神经网络 2.人工智能是()的一个分支,它试图揭示人类智能的实质和真相,并以模拟人类智能的方式去赋能机器,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进行学习、思维、推理、决策和行动。(2.0分)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语言科学 D.计算机科学 3.()是指直接通过肢体动作与周边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交互。(2.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4.根据国际评判健康的标准,()的韩国中年人心血管呈理想状态。(2.0分) A.0.1% B.0.2% C.0.4% D.0.67% 5.在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变迁史上,()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120/80mmHg以下更受益。(2.0分) A.1949年 B.1984年 C.1993年 D.2016年 6.(),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2.0分) A.2018年3月15日 B.2018年10月31日

C.2018年12月31日 D.2019年1月31日 7.下列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2.0分) A.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芯片 B.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中大量矩阵运算 C.目前处于成熟高速发展阶段 D.相对于传统的CPU处理器,智能芯片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性能 8.癌症的治疗分为手术、放疗、化疗。据WTO统计,在45%的肿瘤治愈率中,比重最高的治疗方式是()。(2.0分) A.手术 B.放疗 C.化疗 D.都一样 9.()是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用层次化机制来表示客观世界,并解释所获取的知识,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2.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10.在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变迁史上,()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210/100mmHg以下更受益。(2.0分) A.1949年 B.1984年 C.1993年 D.2016年 11.()是用电脑对文本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自动分类标记。(2.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12.()是利用计算机将一种自然语言(源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自然语言(目标语言)的过程。(2.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

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 【摘要】在科学极其发展的今天,人类使用计算机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于计算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新兴学科人工智能也说到越来越多人的注意。然而,在大规模使用计算机的当代社会,有人开始意识到一种危险,电脑是否会超越人脑,人是否会成为电脑的奴隶?人类不能不对这一问题做出思考和解答。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脑智能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及相关智能化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日常生活、工业领域还是军事领域,使用计算机的场合越来越多,而且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科学计算。在这种前提下,人工智能的概念应运而生。人工智能是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它的诞生与发展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效益,同时,人类是否最终成为机器人的奴隶,人类社会会被计算机取代等等问题也被人提出并广泛讨论,这也就引起了哲学意识与人工智能的理论探讨。 2.人工智能的诞生 人工智能是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类智能而言的。它是指用机械和电子装置来模拟和代替人类的某些智能。人工智能也称“机器智能”或“智能模拟”。当今人工智能主要是利用电子技术成果和仿生学方法,从大脑的结构方面模拟人脑的活动,即结构模拟。 人脑是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由上百亿个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系统。结构模拟是从单个神经元入手的,先用电子元件制成神经元模型,然后把神经元模型连接成神经网络(脑模型),以完成某种功能,模拟人的某些智能。如1957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罗森布莱特等人设计的“感知机”,1975年日本的福岛设计的“认知机”(自组织多层神经网络)等。 电子计算机是智能模拟的物质技术工具。它是一种自动、高速处理信息的电子机器。它采用五个与大脑功能相似的部件组成了电脑,来模拟人脑的相应功能。这五个部件是:(1)输入设备,模拟人的感受器(眼、耳、鼻等),用以接受外来的信息。人通过输入设备将需要计算机完成的任务、课题、运算步骤和原始数据采用机器所能接受的形式告诉计算机,并经输入设备把这些存放到存贮器中。(2)存贮器,模拟人脑的记忆功能,将输入的信息存储起来,供随时提取使用,是电子计算机的记忆装置。(3)运算器,模拟人脑的计算、判断和选择功能,能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4)控制器,人脑的分析综合活动以及通过思维活动对各个协调工作的控制功能,根据存贮器内的程序,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分协调工作。它是电脑的神经中枢。(5)输出设备,模拟人脑的思维结果和对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