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符号学:原理与推理

符号学:原理与推理

符号学:原理与推理

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

人的精神,人的社会,整个人类世界,浸泡在一种很少有人感觉到其存在,却无一刻能摆脱的东西里,这种东西叫符号。

人们常把符号看作形式工具,把符号学看作是一种方法论,其实使用符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人有生存本能,就必有意义本能,人类为了肯定自身的存在,必须寻找存在于世每一刻的意义。符号是意义的唯一寄身之所,意义的唯一传递之途,也是意义唯一的解释钥匙。因此,符号是人的本质。

近二十多年,我们目睹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场剧变:当代文化迅速冲进一个“高度符号化时代”,符号消费已经超过物质消费,相应地,符号生产也不得不超过物质生产。在当代,个人不仅仅作为物质生产者,更是作为一个符号生产与消费者存在于世。我们对这局面及其重大历史后果,还没有充分的理解,我们对当代社会符号生产和消费的规律,至今没有认真的研究和争辩。

符号学综合提升了人类关于意义与解释的全部思考。符号学的“可操作性”特色,使它适用于全部人文与社会学科,被称为“文科的公分母”。与在世界各国一样,随着感兴趣的青年学子越来越多,符号学在中国必将成为显学。

https://www.doczj.com/doc/e312799709.html,

设计中的符号学

设计中的符号学 1. 符号学与设计符号学(Semiotics)是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最早是本世纪初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aaure)、美国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士(Pierce)提出的。前者着重于符号在社会生活的意义,与心理学联系;后者着重于符号的逻辑意义,与逻辑学联系[1]。大约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符号学才作为一门学问得以研究。现在符号学已经成为一项科学研究,其理论成果也已经渗透到其他诸多学科之中。设计与符号学关系密切。设计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的Designare,意思就是画记号[2]。现在被普遍采用的英文Design,也就是做记号的意思。研究和运用符号学的一些原理来帮助设计人员“做记号”,不能说不是从事设计人员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符号的起源是劳动。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实用和审美两种需求,并且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设计活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符号行为丰富着生活。从我们祖先的结绳记事到歌舞图腾,都是维护社会传统秩序的信息符号。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3]。当然,符号这一概念的外延相当广泛,设计中的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有许多共性,使得语意学对设计也有实际的指导作用。通常来说,可以把设计的元素和基本手段看作符号,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加工与整合,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 2. 设计中符号的特性 2.1 认知性 设计中,认知性是符号语言的生命。例如,我国的几大银行的标志都采用中国古钱币作为基本型,这正是因为古钱币能够准确地传达金融机构这一信息,具有极强的认知性。如果一项设计作品不能为人认知,让人不知所云,那它就完全失去了意义。 2.2 普遍性现代设计是为大工业生产服务的,设计作品会在大众中广泛传播。设计的符号语言只有具备普遍性,才能为大众所接受。设计人员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花了很大功夫做出的东西,却不被客户接受,这时设计者也许会抱怨客户欣赏水平不够,其实有时客户比设计者更了解受众。设计者只有找出让自己、客户、消费者都能理解的设计语言,才能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符号的普遍性这一特性,在许多公共场所的标牌设计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如公共卫生间的男女标识,相信不论男女老幼,文化深浅,都能够清楚分辨。 2.3 约束性任何语言都只在一定范围内被理解,只有具备有关文化背景的人才能接受到该符号所传达的信息。只有符合特定背景的符号才能在这一范围内被接受。比如,德国招贴艺术大师冈特·兰堡(GunterRanbow)的作品中常出现土豆形象,对于不了解德国的人来说,可能看不懂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有知道土豆对于德国人的特殊意义,才能够明白设计者对土豆如此钟情的原因。 2.4 独特性符号一般强调“求同”,这样才容易被理解。但是,在设计中“求异”常常是关键。因为比较形式和内容,前者绝对是更值得深究的。同样是针对一个主题,我们必须找出与之相关的尽可能多的表现形式,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 符号在设计中的运用设计中对符号的运用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从某些作品中可以直接找到符号性的元素,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却似乎很难发现符号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设计与符号无涉。实际上符号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根据需要作用方式不同而已。这里可以分三种情况来考察这个问题:第一,对符号的直接运用。作品本身就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的。比如标识类设计,由于这类设计以图形为基础,以达意为生命,强调小而精,因此被浓缩得几乎等于符号本

符号学理论中的“符号”

一、什么是符号 “符号”(sign)一词渊源已久,然而它的含义却一直含混不清,甚至在经典着作家那里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 古代希腊,符号就是征兆。公元前5-4世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把病人的“症候”看作符号,世称“符号学之父”。公元2世纪,古罗马医生、哲学家盖伦(Galen,C.)写了一本症候学的书,名为“Semiotics”,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符号学”。此后,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Augustine,A.)给了符号一个一般性的解释:“符号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我们想到在这个东西加诸感觉印象之外的某种东西。”意思是说,符号是代表某一事物的另一事物,它既是物质对象,也是心理效果。奥古斯丁的符号观,直接影响了现代符号学的两位奠基人——索绪尔和皮尔斯的符号学思想。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Locke,J.)把科学分为三种,第一二两种为物理学和伦理学,而第三种,他说“可以叫做Semiotic,就是所谓符号之学。各种符号因为大部分是文字,所以这种学问,也叫做逻辑学。”洛克的符号学说,更是皮尔斯符号学思想的泉源。 古代中国虽然没有关于“符号”的明确界说,但是古代汉字“符”确实含有“符号”的意思。所谓“符瑞”,就是指吉祥的征兆;“符节”和“符契”都是作为信物的符号;“符箓”为道教的神秘符号。先秦时期公孙龙《指物论》,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符号学专论。在古籍《尚书》中,注释者说:“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不仅说明了语言是一种符号,而且指出文字是记录语言符号的书写符号。 “符号”作为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可以不加定义,但必须予以诠释。直到20世纪初年,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把语言符号解释为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时,“符号”一词才算有了比较确定的含义,人们对于“符号”的理解逐渐趋于一致。 在索绪尔看来,符号不是别的,而是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索绪尔所说的“能指”(signifier),指的是语言符号的“音响形象”,所指(signified)是它所表达的概念。索绪尔把它们比作一张纸,思想(概念)是纸的正面,声音是纸的反面,它们永远处在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中。他还认为,这是语言符号两个最为重要的特征。索绪尔说:“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后两个术语的好处是既能表明它们彼此间的对立,又能表明它们和它们所从属的整体间的对立。至于‘符号’,如果我们认为可以满意,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用什么去代替,日常用语没有提出任何别的术语。” 索绪尔关于符号的二元关系理论,很快地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因而也就澄清了数千年来对于“符号”一词的混乱解释。其实,符号是一种关系。索绪尔所说的“能指”,就是符号形式,亦即符号的形体;“所指”即是符号内容,也就是符号能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或曰“意义”。符号就是能指和所指,亦即形式和内容所构成的二元关系。 应用索绪尔二元关系的符号理论,可以很方便地解释一切符号现象,分清楚什么是符号,什么不是符号。例如中国的“龙”是符号,那种奇特的动物形象是符号的能指,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所指;恐龙时代的那些恐龙不是符号。交通路口的信号灯是符号,红灯或绿灯是能指,“禁止通行”或“允许通行”的含义是所指;家庭里用作照明的灯不是符号。“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也是一种符号,“月晕”和“础润”是能指,传达“风雨先兆”的讯息是所指。如此等等。 在索绪尔提出符号二元关系理论的同时,美国哲学家皮尔斯(CharlesSandersPeirce)提出了符号的三元关系理论。皮尔斯把符号解释为符号形体(representamen)、符号对象(object)和符号解释(interpretant)的三元关系。符号形体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符号对象就是符号形体所代表的那个“某一事物”;符号解释也称为解释项,即符号使用者对符号形体所传达的关于符号对象的讯息,亦即意义。在皮尔斯看来,正是这种三元关系决定了符号过程(semiosis)的本质。 应用皮尔斯三元关系的符号理论,我们也能够方便地解释所有的符号现象,分清楚什么是或者不是符号。例如商店的招牌是符号,招牌上的文字或图案是符号形体,它所指代的商店是符号对象,文字和图案所传达的讯息是符号解释。奥运会的会旗是符号,白底的五色连环图案是符号形体,它所代表的奥运会这个组织是符号对象,五环图象征五大洲的团结是符号解释。“镜花水月”也是符号,那镜中花和水中月是符号形体,为镜和水所反映的真实的花和月是符号对象,作为虚幻景象的比喻是符号解释。 既然符号有索绪尔的二元关系和皮尔斯的三元关系两种理论,那么人们不禁要问:符号的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是什么关系? 当然,索绪尔和皮尔斯的符号学说是在不同的背景下分别提出来的,他们各自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然而由于讨论到同一对象——符号,所以彼此之间不可能各不相干。本质地说,这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表述,理论上

符号学原理部分

导论符号学还有待于建立,因此我认为还不可能提出任何一部有关符号学分析方法的手册来。 此外,由于其普遍性(因为它将是有关一切记号系统的科学),符号学的教学工作也将难以安排,除非这些符号学系统是在经验上构成的。因此,为了使我们的工作一步步进行下去,必须先研究某种知识。我们不得不通过一种尝试性的知识考察来摆脱这一恶性循环,这种知识将既是谦逊的,又是大胆的。谦逊是指,符号学知识实际上只可能是对语言学知识的一种模仿;大胆则是指,这种知识,至少在构想中,已经被应用于非语言的对象了。我在此提出的这本《符号学原理》,其目的只是要从语言学中引借一些分析性概念① 。这些概念,我事先认为,对于进行符号学研究来说禀具充分的一般性。在汇集这些概念时,我并不断言它们在研究过程中会始终保持完整;我也不断言符号学应当始终严格地遵照语言学模式。② 我们满足于提出和阐述一套术语系统,希望这套术语系统,能够在大量异质的意指性现象中,导引出一个初步的(即使只是临时性的)秩序来:简言之,本书是与问题分类原则有关的。因此,我们将把这些符号学的基本方面,按照结构语言学划分为四大类:一是语言和言语;二是所指和能指;三是系统和组合段;四是直指和涵指。我们会看到,这些分类是以二分法形式呈现的;我们将指出,概念的二元分类法似乎常常存在于结构的思想中③ ,好像语言学家的元语言“在深层”复制着它所描述的系统的二元结构似的。此外,我们将顺便指出,研究当代人文科学话语中二元分类的突出作用,无疑是极富教益的。有关这些科学的分类学(taxio nomie),在对其充分了解之后,肯定将提供有关我们时代中的所谓理智想象界 (1 ' imaginaireintellectua的信息。①“一个概念肯定不是一件事物,而且也不再只是对一个概念的意识。一个概念是一种工具和一种历史,即介入一个经验世界中的一系列的可能性与障碍。” EGGranger:MathodologieEconomique(格兰格尔:《经济学方法论》),23页]②这是列维一 I. 1语言学1.1语言学语言结构与言语I. 1. 1语言结构(Langue和言语(parole)这对(二分法的)概念,在索绪尔语言学中占据着中心地位,而且与以前的语言学相比,它们肯定具有重要的革新意义。索绪尔以前的语言学,主要关心在发音流变、词义自发关联以及类比作用中的历史性变化原因,因此是一种有关个别性言语行为的语言学。为了深入研究这对著名的语言二分概念,索绪尔以语言的“多样性和杂多性”为出发点。初看起来,语言表现为一种不可分类的现象① ,我们不可能从中引申

平面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

平面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 出处:设计之窗作者:设计之窗 赛车场地中,设计者将转弯处的墙壁涂成黑黄相间条纹的图案,借以提醒车手集中注意力,警惕发生意外。这是因为每当人们看到黑黄相间的条纹时,都会不自觉的产生畏惧感和警惕性,这种感觉或不仅仅来自于图案色彩本身具有的视觉特性,可能也与黑黄色条纹使人们产生对虎或是蜜蜂等可能给人带来危险的动物的联想有关,人们对这样的图形的畏惧与警惕是人们共同生活经验中对虎或蜜蜂的畏惧与警惕的延续;绿色,却常会使人们产生心旷神怡的愉悦感,仿佛置身于茂密的丛林与清新的空气之中,而生命在自然的环境下也得以健康的生长。因此,绿色,被更多的运用于医药,环保等关于生命领域的设计课题中。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实际的设计中也常会有类似的应用,这其中的道理何在呢?是什么规律在支配这些现象呢?原来在平面设计中我们正在广泛运用的许多手法背后,都隐藏着符号学原理的影子,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平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一平面设计与符号学的本质联系 1.关于符号与符号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著名思想家庄子在其著作《庄子?外篇》中就已提指出:“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符号正是利用一定的媒体来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的东西① 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艾柯提出:将符号定义为任何这样一种东西,它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作 代表其他东西的某种东西---- 一个记号X代表并不在的Y,成语“雁泥鸿爪”生动准确地表述了符号的 概念,鸿雁在泥沼与雪地上留下的爪印,使人们得知曾有鸿雁经过这里的事实,并且可由此推断出鸿雁的 大小多寡等信息。爪印,是记号X,而鸿雁是并不在的Y。符号学,正是研究符号规律的科学。 2.符号从何而来? 由于人类特有的社会劳动和语言,使人的意识活动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人的思维是一个由认识表象开始,再将表象记录到大脑中形成概念,而后将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经验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从而是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维世界的各种对象和过程均在大脑中产生各自对应的映像。这些影响是由直接的外在关系中分离出来,独立于思维中保持并运作的。这些映像以狭义语言为基础,又表现为可视图形,肢体动作,音乐等广义语言。 3.平面设计与符号学原理 A.平面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 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视觉对象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无疑,这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观者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符号。就像本文开始时提到的例子,设计者将危险动物虎或蜜蜂符号化为黄黑相间的条纹,并依赖于它将危险与警惕的信息传达到车手的意识中。

符号学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原理

符号学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原理 著名的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曾经说过“一个符号总是以简化的形式来表现它的意义,这正是我们可以把握它的原因,不论一件艺术品是何等的复杂、深奥和丰富,它都远比真实的生活简单。”符号学既可以说是一门古老学科,又可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对它的研究最早是本世纪初由瑞士瑞士语言学索绪尔、美国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士提出的。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符号学才作为一门学问得以研究。现在符号学已经成为一项科学研究,其理论成果也已经渗透到其他诸多学科之中,标志设计与符号学关系也很密切,当形态由可见、可感、可触的符号元素作用于人的视觉,并引起相应思维活动时,原有的物质形态就重组并生发成一个特定语系,设计就是一种特定语系的组织描述,将形态赋予各种象征意义并以人们熟悉的形式形成视觉上的可读性。符号与人类知识和生活的整个领域有关,它是人类世界的一个普遍工具。标志设计,也同样是依赖于符号学这一工具的。标志目的也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符号交流,符号学无疑也就是标志设计必然的工具。符号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科学,其博大精深的原理与方法论在各个应用学科领域中的研究与实践是相当普遍与深入的,在标志设计中也是如此。本文从标志设计中的符号基本原理,标志设计中的符号传播原理以及符号的空间、时间变量思维三个角度阐述标志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 一、视觉符号是一种艺术符号,也是表现性符号。作为表现性符号之一的色彩元素经过人们长期的推广、使用成为约定俗成的象征。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禁止标志的色彩通常是红色与黑白搭配组合,在感官上比较醒目突出,以提醒人们注意禁止标志、规范或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如春节、国庆、婚事等等也同样有红色发挥作用的舞台,红色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也兼具喜庆的意味。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喜庆相联系,它便自然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的常用色。红色视觉刺激强,让人觉得活跃、热烈,有朝气,同时红色又易使用权人联想到血液和火炮,有生命感、跳动感,也有危险、恐怖、血腥的联想,它象征着危险,因此红色被用为交通信号的停止用色,消防车用色等。 禁止标志的视觉效果是最强的,警告标志在视觉冲击力上感觉略弱些,但也十分醒目,在我们的印象中通常是黄色与黑色的搭配组合最为常见,这两种颜色对比较强,会起到提醒人们集中注意力,警惕发生意外的作用。当人们看色彩时,常会想起以前与该色相联系的相关事物,例如黑色,自古人们常用黑色象征“刚直、坚毅、严正、无私”等正面含义,另一方面,黑色又给人以阴险、毒辣和恐怖的感觉,如指阴险狠毒的人是“黑心肠”,不可告人的丑恶内情是“黑幕”,反动集团的成员是“黑帮”、“ 黑手”,干不法勾当的客店叫做“黑店”,违禁的货物交易叫“黑货”、“ 黑市”等等,这就是色彩的联想,这些联想是通过过去的经验,记忆或知识而取得的。 色彩也能影响人的情绪,有些色彩会给人以甜、酸、苦、辣的味觉感,如蛋糕上的奶油黄色,给人以酥软的感觉,引起人的食欲,所以食品类的包装与广告普遍采用暖色的配合。这些色彩现象和规律的背后都隐藏着符号学原理的影子,不论是日常生活、工作、还是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各种不同的色彩在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情绪,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总结并形成对于某些色彩的感情特征的认识。可见符号的信息传达的寓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于客观事物的准确分析、归纳、提炼,总结出事物的内涵,以简洁、凝练的色彩视觉语言表达出其本质特征。也正是由于符号学原理的存在,使视觉传达设计中标志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将抽象的意义用具象的、可视形象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标志设计中高度概括和象征性的手段,正是充分利用了符号学的原理。 二、标志设计中运用符号学原理进行视觉传达,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提炼造型特

符号学理论

1,什么是符号学?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特别是研究关于语言符号的一般理论的科学,是十九世纪末才兴起的,符号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目前主要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规律,符号与人类各种活动的关系,符号与人类思维的联系。(符号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符号学理论,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认识论、社会生物学、宗教学、神话、文学、音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现在,世界各国和符号学家正在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研究动物语言、宗教语言、法律语言、政治语言、广告语言等。) 一些学者对符号学的理解 “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它将构成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普通心理学的一部分,我们管它叫符号学(semiologie)。它将告诉我们符号是由什么构成的,受什么规律支配。”(索绪尔,1980) 要研究是什么使得文字、图像或声音能变成讯息,就必须研究符号学,而研究符号和符号的运作的学问就是符号学(Fiske,1990,张锦华等译,1995:60)。 符号学(Semiotics)就是研究符号、指示会意和指示会意系统的一门科学。 符号学即关于记号(sign)、记号过程(semiosis)或记号系统的理论研究。(李幼蒸,1999: 45) 2,符号学的历史 符号学(semiotics,semiologie,semiotic)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法国和意大利为中心重新兴盛至欧洲各国,它的源头不外乎胡塞尔的现象学,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和皮尔斯的实用主义。 大约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符号学才作为一门学问得以研究。现在符号学已经成为一项科学研究,其理论成果也已经渗透到其他诸多学科之中。 符号的起源是劳动。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实用和审美两种需求,并且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设计活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符号行为丰富着生活。从我们祖先的结绳记事到歌舞图腾,都是维护社会传统秩序的信息符号。

设计符号学

《设计符号学》是有关设计领域的符号学美学的研究成果,并经多年研究生教学实践的补充。书中从广博的人文知识背景出发,对语言符号学、广义符号学和艺术符号论做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浅出的分析。从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不同层次对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造型语言进行了阐释,着重探讨了功能与意义的关联、设计创意的构思方式和产品意义的解读。 设计是从人类生活的开始而不是工业革命之后才产生的。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都产生于设计,我们能通过当时的设计看到当时的文化。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奥古斯托·摩尔(Augusto·Morello)说:“有人认为,设计改变的只是景观, 而我不这样看。我认为设计是在改变世界,这是两个概念。” 更新符号—新简约主张 自从“现代主义”于20世纪初出现后,化繁为简、形式追随功能的美学理念始终在家居设计中影响深远。未来几年,家居流行的趋势已由单一的北欧式简约风格渐渐转移,提炼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远东、南亚以及中国的新简约装饰风格开始流行起来,设计的多元化趋势由此出现。 一切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主义产物将面临死亡警告,而将功能与美学结合的设计将会如日中天。以节省空间、利用空间为原则,在材质、用料上都讲究高档。家具造型简洁、少装饰、做工细致,体现出高度工业化产品的简练与细致,有很强的个性,比如打破常规概念的“石条”形沙发、需要精湛工艺和高科技才能制作出的异形椅子,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感性符号—新材质主张 以往讲究的精致的、亮泽的、平滑的、华丽的外表和面貌,现在正逐渐退出潮流之外。质朴、粗犷,以至粗糙、原始,带有岁月与自然的痕迹,甚至有手工感的肌理,一跃而成为居家材质的新主张。 天然石材如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木材如枫木、榉木、曲柳等,这些材料均来自于自然,拉近了人和材料、人和自然的距离。此外,玻璃、金属、织物等材料的使用也很普遍。玻璃茶几、玻璃隔断,既通透明亮,又简约美观,富有现代感。铁艺制品装饰性强,在局部地方作些点缀,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布艺饰品手感舒适,色彩丰富,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 创意符号—新格局主张 资讯化、电子化延伸至家居生活当中,使我们的生活内容更便利也更复杂,而个人与生活意识的升扬,使住宅更多地担负起诸如工作、休闲、娱乐等重要功能。因此,我们需要新的空间格局来展现生活的美好。新格局主张依照居室主人的需求设计,以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为原则,通过对材料、色彩、居室功能的综合利用,营造出简洁、实用、富有生活情调的绿色家居。 界限与领域的破除,在未来几年势必成为一项极重要的空间趋势。比如,内在与外在、空间与时间、机能与功能之间界限划分的破除。让一切都在眼皮底下一览无余,空间里没有遮掩,去掉一切有碍视线的元素,简约、通透到极致。

何为符号 符号学理论

何为符号 以前符号是指代事物的工具,例如“红灯”表示“停止”,“绿灯”则表示“前进”,如图1所示,传统符号可以概括为“符号X指代Y”这种固定格式。美国逻辑学家、哲学家皮尔士(1)根据与Y,即指代对象之间的关系,把符号X分为以下三种表意形式范畴。 X Y 图1 传统符号观 类象符号(图形符号)是指在某一点上与指代对象相似。例如,语言上的拟声词、拟态词及隐喻等。引得符号是指直接或物理性地指示对象的一种表意形式,指代对象因因果关系、邻接性而产生。如温度计、敲门声等。最后一种形式——常规符号,它与指代对象习惯性地连接在一起。如苹果、狗、狼等概念性象征。 皮尔士的这种符号观并没有超越传统图式,即符号就是某种事物的替代,在震撼现代思想与现代文学理论的符号理论中,不得不提另一位符号学家的创新性符号理论,他的理论经常与皮尔士的理论相比较。那么,这种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符号理论的现代符号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震撼现代的符号理论是由费尔迪南·德·索绪尔(2)创始的。索绪尔所指的符号已不再是指称事物的工具。那么,不作为工具的符号又是什么呢? 索绪尔对长期以来哲学家们所一直坚信不疑的信念提出了质疑。因为传统哲学家们认为“传统符号=语言”这一等式成立。也就是说,所谓语言就是指代其概念及指代对象的工具。对哲学家们来说,首先,世界上存在普遍概念及对象,而且用来指代这些事物的工具即语言也同样存在。因此,对哲学家们而言的语言的作用就是为了切实指代概念及对象物,而尽可能成为一种透明的工具。首先有概念及对象物的存在,然后以与其相对应的形式造出作为符号用的语言。这种传统语言观称为语言名称目录观。如果转为图表形式,则如图2所示。索绪尔否定了语言名称目录观,并展开了彻底反对的讨论。 图2 语言名称目录观 在我们生活着的世界上,在还未了解语言之前,我们不可能区分概念及事物,也不可能进行分类。也就是说,并不是概念及事物先于存在,而后才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语言的。与此相反,而是语言出现之后才产生概念及事物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语言通过分割遥无边界的连续的现实世界,才出现了概念的轮廓和事物的形态。如果将索绪尔的主张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先有语言”。如果用图表表示的话即如图3所示。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析

硕士电子版论文 保密级别内部学位级别文学硕士 论文提交日期:2002年5月 论文答辩日期:2002年6月 论文中文题名: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析 论文英文题名:The Exploration of Roland Barthes’s Semiotics Theory  作者及所在单位:张青岭吉林大学文学院 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张德厚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 分类标识:B83—064 中文主题标识:罗兰?巴特 符号学 神话  英文主题标识:Roland Barthes Semiotics Myth 中文文摘: 论文摘要 罗兰?巴特,20世纪法国重要的思想家、文艺批评家,其符号学理论具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国内学者对此却鲜有论述,本文尝试之: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巴特符号学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  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的是以索绪尔、雅各布森、叶尔姆斯列夫、乔姆斯基等人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理论。索绪尔的结构思想以及一系列概念术语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基础,上述诸人不断努力,

完成了语言学上的革命。 巴特符号学理论中处处可见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一系列概念、术语、完全来自语言学,理论体系也是依照语言学的理论体系而建立,而且巴特用来分析社会中诸现象的符号学方法也来自语言学。  由是观之,巴特的符号学理论完全建基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之上,继承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优缺点:形式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非历史性。  二、语言乌托邦:巴特符号学理论的理论实质  巴特的符号学理论在20世纪西方哲学、美学的语言论转向中具有严格意义上的语言乌托邦性质。语言乌托邦,本文中,有三层含义:(1)语言性,语言模式是巴特符号学理论的第一性原理,他甚至颠覆索绪尔的假设,以符号学为语言学的分支;(2)乌托邦性,即幻想性,从零度写作到符号学大厦、元语言,均具有浓郁的理想化色彩;(3)语言乌托邦性,“意为语言性或语言论乌托邦,亦即符号性或符号论乌托邦。我们用它指20世纪西方美学的语言理想范型崇拜倾向,这意味着关于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或现代传播媒介问题的探索,被认为是解决美学问题、探索审美和艺术奥妙的理想途径。” 巴特认为语言和文学是同质的,二者互为乌托邦。  然而,巴特符号学理论的建构中也包含着解构的力量,庞大的符号学大厦中隐藏着裂缝,因为语言不仅是乌托邦,也是法西斯。当巴特对语言的崇拜达到极端时,必然走向它的反面,反语言,反乌托邦。  三、神话和解神话:巴特符号学理论的社会学主题  “神话”一语,出自巴特的《神话》,巴特从语言学的角度对

地图符号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

地图符号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 摘要:地图符号作为符号的一个子类,和语言一样具有语义、语法、和语用规则。起着提供使用者实地真实信息、保证地图能够快速、准确、方便的被用图者理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对此进行研究和认识,更准确的利用符号学原理进行更准确、简洁、美观的地图符号设计。关键词:符号学;形象思维;视觉形象;视觉变量 引言 地理现象存在的形式主要有点、线、面、体、时空关系四种形式。地理现象的客观存在形式与其图解表示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时可抽象为面,有时则可以抽象为一个点。随着地图的应用方向不同、使用目的不同、地图的比例尺的变化,地理现象的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同一地物在不同地图中的表现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城镇在大比例地形图中具有二位特征,即用面表示。具体的形状特征、方位特征都可得到详尽的表现。但在小比例尺地形图种可能仅抽象成零维的点表示。又比如一条道路在大比例地形图中是由两点之间的直线表示,仅具有一维特征,而在大比例地形图中,可能还会有路面宽度的体现,即具有二维特征成为一个面。此外设计符号中采用不同的视觉变量(诸如颜色、方向、大小等等),会使整个图面的效果发生变化,给人的感受效果截然不同对于面积符号颜色变量总是比形状变量更能体现类型的变化,亮度和尺寸变量在反应等级变化的方面总是比其他变量更加的直观。 诸如此类例子比比皆是。在实际设计中我们不断地根据人类的视觉习惯、生活习惯和以往的设计经验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来应用于图形符号的设计中去。这一切的手法背后都存在地图符号学原理的影子。符号学的运用,影响着图形符号设计的思维表述。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我们的符号设计更具有科学性,表现手法更加的丰富。 1.地图符号是一种语言系统 地图符号是一种专用的图解符号,它便于空间定位的形式来表示各种物体与现象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地图符号用于记录、转换和传递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信息,在地图上形成客观实际的空间形象。作为地图信息表达和传递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被认为是属于地图的“语言”。同语言具有语义、语法、和规则一样,地图符号也具有相应的含义、关系、系统性和逻辑性及结构规则等,正因如此才可表达十分丰富的信息。尤其是符号之间的线、相互关系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核心和关键。故,地图符号的概念实质上被定义为“地图符号系统”。此外这种符号系统本身不仅包括地图上的图形符号,还包括地图注记。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完整的地图符号系统。 2.地图符号的本质 有地图符号的概念可以看出地图符号的本质。地图符号在表达事物个体之间的属性差异的基础上也不断反应着客观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以最佳的方式传递实地的信息,向使用者提供最直接、最基础、最真实的信息。这就是地图符号的本质所在。只有能理解地图符号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应用符号学原理去设计最佳效果的地图符号。在符号的设计中个体的差异仅仅是表面性的问题,问题的本质在于用符号系统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信息。地图符号在表达地理信息上有如下特点: (1)从事物的外表特征通过简化、抽象等方式产生对应的形成符号 (2)表达事物之间的联系 (3)符号是空间信息和视觉变量的混合体 (4)地图符号的使用局限性,只能由地图的种类用途所决定 3.地图符号图形设计与符号学的关系

1--符号学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符号学理论在设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05-06-05 ? 吴志军供稿 [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任何内容!] --吴志军那成爱 “从某些方面来看,我想设计师们应用更多的时间去创设符号,余下的才是制造实物。” ——当代最负盛名法国设计师,简约主义的代表人物菲利普·斯塔克语。 作为人类文化产物的符号在现代设计中具有的实践性意义十分重要。符号如同产品一样,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劳动,是人类专有的财富,是一种以物质为载体,体现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社会文明的人为事物。产品是人类文化的物质形式,是人——自然——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物质媒介,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物质媒介,而设计的本质正是在于为人类创造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产品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物质媒介,其符号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一、符号与符号系统 一切有意义的物质形式都是符号。符号是利用一定媒介来表现或指称某一事物,可以被大众所理解的事物。根据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任一符号都是由三种要素构成,即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每个符号都具有三位的关联要素,任何事物若没有表现出这三种关联要素,它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符号。例如一块石块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最多只能作为符号的媒介联系物而不能作为符号;但是当打磨成石斧而作为工具使用时,石块就能指示出一定的意义——石斧,当这种意义被人们所理解时,石斧就构成了符号。从“石斧”的符号特征可以看出,符号是意义与对象世界之间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使对象和意义融合为统一的符号系统。就像人类通过产品改变生活方式,从而使人、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融为一体一样,符号使人与世界沟通,使世界作为意义被主体理解和掌握。符号既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物质的,既非主体亦非客体,而是介于心物、主客之间的关系结构,这种关系结构是在解释活动中形成的。 符号是由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共同作用而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符号都是在与其它符号的差别中确定自身意义的,这种意义具有约定性,符号正是通过差别产生联系,通过约定使联系能够合理解释。符号的约定性和差异性,证明符号是表现为三个关联物的系统,三个关联物只有在全部联系中才能构成符号,同时符号作为意义对象,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挥解释的作用,这样符号只有作为系统才能体现出其意义性。 二、产品系统的符号分析 产品是人类劳动的物化,是由各种材料以一定的结构和形式组合起来,具有相应功能的系统。产品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物质载体,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任何一件产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与人和其它要素的联系,以系统的存在方式才能实现其功能意义。产品外部联系的确立必须通过内部要素以一定的结构方式来体现,要素、结构、功能正是构成产品系统的三因素,其中功能是产品系统的核心,其实现过程正是符号化的过程,产品正是利用语义、语构、语用的方式来形成符号系统,实现人与物质世界和意义世界的联系。 1、产品要素的符号学分析 产品要素是构成产品系统的单元体,任何产品系统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产品要素构成的有机体。任何单元体,只有赋予了意义,形成特定的符号,才能构成产品的要素。要素作为构成产品符号系统的单元体,首先表现在产品符号要

巴尔特 《符号学》原理 读书笔记

结构主义与符号学 ——读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 ○李建楠 罗兰?巴尔特的著作《符号学原理》是用结构主义的方式研究广义的,或者说是本来意义的符号学。结构主义的中心观念其实不是结构,而是系统,结构是相对零星散乱而言,而系统是相对孤立、片段而言的。系统强调的是部分(或组成、因素)脱离了系统就不再有意义。罗兰?巴尔特十分重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并吸收了叶尔姆斯列夫等人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符号学理论。他在《符号学原理》一书中沿用了与他们相同或类似的理论,并借用索绪尔的二分法对符号学的原理进行讨论,提出了符号学构架的原则。他深入发展了索绪尔的理论,同时也对其中不完善和不合理的部分加以修改。 巴尔特赞成索绪尔提出的建立符号学的设想,并对他预料的符号学内容做了补充,但与索绪尔的观点不同,他认为符号学只是语言学的一部分,是具体负责话语中大的意义单位的那部分;而不是索绪尔主张 的“语言学是普遍符号学的一部分,哪怕是有特殊地位的一部分。”这是全书的立论基础。他认为任何符号学系统都要有言语的介入,例如电影、广告、照片必须配以文字说明证实其含义。本书以二元对立的形式从言语与语言、能指与所指、系统与组合、外延与内涵四个部分分析了结构符号学。 在言语和语言的关系上,巴尔特一方面袭承了索绪尔的观点,大体承认了语言和言语的二分法,但对于索绪尔重语言轻言语的观点巴尔特又是不赞同的。所以巴尔特详细论述了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语言既是言语的产物又是言语的工具,二者处在真正的辩证关系之中。”另外,巴尔特把索绪尔的言语 /语言二分法作为符号学的出发点,把这一对概念在超语言或元语言领域获得了丰富发展。他认为言语/语言的对立可以被理解为信息/信码、实施/模式、或过程/系统的对立,这样就建立了符号学的结构主义模式。

符号学原理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符号学原理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李雅芹 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250002 【摘要】人类具备基本的理性思维,在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具有感情色彩的符号作为媒介,从而表达自己的感性思维。海报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纸质材料的载体,对海报进行设计和传播是复杂社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信息,传递给人们一些信号,让人们能够接收到海报设计中所传递的基本思想,了解到设计师的精心筹备,了解商家的营销思维模式。本篇文章首先讲述海报设计中所呈现出的符号学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符号学原理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文字、图形与风格层面。 【关键词】符号学原理;海报设计;应用 引言: 人们对审美有需求最早是从原始社会开始的,通过对原始事物进行设计,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通过对一些符号予以运用,清晰的划分与标记,展现出人们对丰富生活的无限向往。古人对生活的记载,都是通过各种符号进行记录的,比如甲骨文、图腾等,通过这些符号,都能够看到古代人稳定而有秩序的生活。所谓符号功能,就是指用一个特定的标记将一个事物代替为另一种事物,这个特定的标记被称为“符号”。在20世纪初,专家学者开始对现代符号进行研究,首先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应用在各种不同的领域之中。现如今符号学原理被应用于服装、广告以及工业设计中,不仅仅能够融合设计的美感,还能够吸引人众人的关注,达到设计的基本目的。 一、海报设计过程中呈现的符号学原理 设计者在对某一个事物进行设计时,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对具体的事物进行有效规划,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做怎么样的创新设计,需要将物质媒介进行有效关联,充分考虑材料的影响,对预期的设计对象有结构性的认知;第二阶段就是采用已经规划好的设计方法对事物进行创作,在这个阶段过程中,需要结合考虑一切物质、技术设施等硬件因素,要能够对设计的形态和语义负责;第三阶段需要设计对象真正发挥出设定的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总结下来就是通过有效的规划,结合应用目的进行设计,通过实施设计达到最终应用的目的。 对于海报设计而言,设计者需要了解命题,并根据命题设定观点,采用合适的媒介表现出特定的意境效果。在海报设计中应用符号学原理,主要体现在设计的第一个阶段中,设计师在有了创作灵感之后,凭借合理的规划,采用合适的符号对事物进行设计。设计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根据设计师现有的第一语言符号,也就是自身的思维和意识涌现的结果,通过进一步的筛选和升华能够得到最终的方案。所有的海报设计在运用符号学原理的过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多次对比,多次讨论,才能够逐步深化出一个最终的设计稿。 二、符号学原理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符号本身作为传播的媒介,就是要将表达的观点传递给需要的人群,这就是海报设计的需求,此外,如果在海报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穿插可以引起共鸣的符号,那么就会进一步拉高海报的等级。符号学原理在关联实物与应用的过程中,具备视觉语言的特征,带给观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而不是繁琐复杂的叙述过程。 (一)文字 海报设计包含两种特定的元素,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文字,文字在海报设计中所承担的角色是指示作用并对特定的符号进行说明。符号学原理的最根本体现就是文字,能够对海报中的图形进行文字说明,为受众解释不同符号的具体含义,有时候虽然是同一个符号,但是在不同的海报中就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如果不加以文字的解释,很容易造成误解,进而无法达成最初的设计目的。但是需要引以为戒的是,文字的任何说明或者变化都是为变化的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究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探究 2010-08-05 13:53来源: 《批评家》杂志作者:杨简茹网友评论0 条浏览次数176 摘要:符号学的内质可以各有不同。巴特认为,多数符号学系统都具有一种本来不介入意指(signification)作用的表达内质,而社会往往把一些日常用品用于意指目的,如衣服本来是用于御寒的,食物是用来果腹的,然而它们也可以被用来进行意指。比如雨衣是为了防雨的,但这种运用与某种气象状况的符号是不可分的。因此,意指及其符号具有隐喻性特征。 以《流行体系》为例 自20世纪以来,流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传播引起了诸多理论家的兴趣。他们透过缤纷的时装、绚丽的广告,看到其背后隐藏的神秘的文化氛围。法国的文学家、理论家、批评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对于流行文化的研究给了我们许多启发。从历史上看,近现代一些美学家开始尝试将符号学观念运用于文学艺术领域,为巴特的符号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由于巴特不断将符号学的研究扩展到服装、摄影、日常生活诸领域,巴特由文学界的影响走的更远。他的工作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类似解放的工作,把对象从平庸中解放出来,从常识中解放出来,他让我们领会如何重新看待我们的周遭,如何用不同于常识和习惯的眼光看待一切。 符号学理论是巴特的结构主义阶段最重要的部分,本文即选择符号学时期的巴特,以《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1]为例对于他的理论形成过程进行求证和分析,意在将他的符号学理论置入文化实践中进行考察。

一、《流行体系》的写作缘起 1967年,巴特发表了《流行体系》,与以前的著作相比,其中写作的成分更少,科学成分增加。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符号学家、现代文学批评家和结构主义者的巴特功成名就。他与米歇尔·福柯、雅克·拉康以及列维-斯特劳斯被誉为“四个火枪手”[2]。 “结构”一词最初只具有建筑学意义,直到“结构主义”出现,其应用于全部人文学科主要得益于语言学领域的发展。结构主义是一种理论活动,却非以哲学为基础;它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活动。弗朗索瓦·多斯认为,结构主义之所以能显赫一时,原因有二:第一,结构主义承诺提供严密、精确的方法,并希望在寻求科学性的征程中迈出决定性的一步;第二,它是思想史上一个特殊时刻,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批判意识发展的关键时刻。它要达到双重目的:既要大胆竞争,又要反对主流文化。巴特在接受语言学理论后迅速消化并应用这种理论,并发展了符号学理论,带领社会学科迈向科学的境地,成为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领军人物。但是巴特没有沉浸在结构主义的网络中不能自拔,在1970年的《符号帝国》和《S/Z》之后陆续发表的著作与他通过格雷马斯发现的索绪尔的理论没有任何关系,在他并不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巴特再次转变了理论:他与结构主义分道扬镳了。 《流行体系》写于巴特在高等研究学院任职期间,它的前身是一本博士论文。巴特宣称这是一本建构方法的书,他把索绪尔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将借自语言学的符号学理论运用在一种特殊的研究对象上:书写的时装。他把这本书看作是一趟有耐心的旅行,并把它作为证明书写的流行服饰的一种新个体。我们的确能体会到巴特的耐心,他不厌其烦地引用一些语言学中的

符号背后的精神家园

符号背后的精神家园 安裕强 (昆明理工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 【摘要】: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意识形态的独特魅力外现并对他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曾多次在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些影响外显为一些标志性的事件。为了看清事件背后的因果联系,利用符号学原理对众多标志性的事件进行了梳理,希望能从众多事件中找到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并分析他们在现在中国发展中扮演的地位,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找到新理论的武器。 【关键词】:精神家园;符号学;文化发展; Spiritual Home Behind Symbols AN yuqiang (Faculty of mechanical and engineering ,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224 ) Abstract: Spiritual home is a kind of charming showing of a specific race, a specific country and a specific ideolog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spiritual home which shows out as some symbolized events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nd made unmatched effect. In order to make sure the cause and interact behind those events, we use the Semiology to achieve the goal and find the basis of the spiritual home of Chinese culture, so as to provide a new theory weapon which can be used to do a lot in prospering and developing Chinese culture. Keywords: Spiritual home;Semiology;culture developing;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时五千年不衰,在世界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中华文明历经磨难,却成为世界上少数的从未间断过的文明。特别是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中华文明一次次面临危机和挑战,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历史事件。 作者简介:安裕强(198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工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