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美版高中美术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语言-教案设计

人美版高中美术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语言-教案设计

人美版高中美术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语言-教案设计
人美版高中美术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语言-教案设计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1954》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从而奠定一定美术鉴赏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开阔美术鉴赏视野,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的认识,提高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美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三:教学难点:

美术语言的概念,分类学生较难理解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四:教具:多媒体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引入课题。

教师提问:吴道子和李思训同为盛唐时期著名画家,两人同为唐玄宗画嘉陵江山水画,但吴道子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嘉陵江300里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李思训却画了几个月。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教师用多媒体放映多幅中国工笔画和写意画从绘画方法上说明中国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差别,进一步说明中国绘画的两种不同艺术语言。

2)教师用多媒体导出《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图,教师间插叙述《韩熙载夜宴图》创作背景。并再次导出《韩熙载夜宴图》全图。

提问学生《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造型,场景刻画等特征,引发学生讨论引出具象艺术的定义。

3)教师用多媒体导出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并提问学生:请问

能辨认画中所画对象吗?(学生回答) 教师阐述:为什么此人与现实当中的人物相差较远?这个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神似而形不似。艺术家创作的时候把自己的个人感情投入进去,用自己的思维去反映客观的事物,这样的作品就是绘画中的意象艺术。

4)教师用多媒体导出克里福德·斯蒂尔的《1954》教师阐述:《1954》这件作品反映的对象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更多的是作者艺术思维的体现。我们通常把这种艺术叫做抽象艺术。

三、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

教师用多导出《荷拉斯兄弟宣誓》、《簪花仕女图》、《走下楼梯的裸女》、《虾》。

教师提问: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这三种艺术语言的基本形态我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美术家又是如何运用这些语言呢?请结合以上作品每组派一位同学来讲讲(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抽象艺术是一种主观的艺术,作品完全体现的是美术家自己的个人情感,而意象艺术可以说是一种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艺术类型。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学习效果良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的三种艺术语言形态,而且

较为详细地分别分析了这三种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上面的运用。对学生以后鉴赏美术作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学生对抽象作品的理解还是比较笼统,需要在以后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抽象作品的理解。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

高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我们所知道的美术是怎么样的呢,你眼中的美术是怎么样的呢,高中美术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美术教案一: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 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第七课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第八课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 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 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 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 第十三课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 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 第十六课时代风采----中国油画 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 第十八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 板书:造型艺术美术 二、新授 美术的范畴 板书绘画工艺 美术雕塑书法 建筑篆刻 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 ⑴历史上中外有大耳朵英语首页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放牧》古代岩石画 《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 《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 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 书一次函数图像后练习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标记知识点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教案 培养审美得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就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得一般过程与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得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得方法,培养学生“审美得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得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得重要价值与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得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得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得价值与意义。教学难点主要就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得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得概念与美术鉴赏得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得一句话“生活中不就是没有美,而就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得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 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得概念 ⑴从“美术鉴赏”得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瞧。“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得概念:运用我们得视觉感知、视觉经验与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与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就是一个综合得审美活动。(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 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得一般过程与方法 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习提示:观瞧两幅作品《捣练图》与《拾穗》(哪种美术?画得就是?她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您什么不一样得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得一般过程与方法。在美术鉴赏中,“鉴”就是手段、就是基础,“赏”才就是目得,“鉴”就是为“赏”服务得。 3、瞧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得分类 ⑴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得分类:依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⑵选择教材中得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其门类。 4、思考与讨论出美术鉴赏得意义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与讨论美术鉴赏得价值与意义,用自己得语言进行复述,并提炼出其社会、教育与审美功能。 三、课堂小结 关于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您们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得?尝试鉴赏您喜欢得美术作品。 板书设计: 培养审美得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一、美术鉴赏得概念:字面意思,教材中定义 二、美术鉴赏得分门别类:依据艺术门类分为:绘、雕、建、设、书、摄等。形式语言:具象、意象、抽象 三、美术鉴赏得意义:社会、教育、审美功能 第2课美术家就是如何进行表达得——美术作品得艺术语言 教学目标: 本课得目得就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得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得了解,这就是美术鉴赏得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得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得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得形式特征与审美意韵。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得艺术语言得概念、内容、形态分类。教学难点:美术语言既就是具体得、可分类得,又就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得,学生理解会有很大得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得美术作品并调 动学生既往得美术知识来认识与理解。 教学过程:

最新整理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教案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 板书:造型艺术美术 二、新授 美术的范畴 板书绘画工艺 美术雕塑书法 建筑篆刻 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 ⑴历史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放牧》古代岩石画 《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 《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 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 指名说说 二、新授 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 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 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 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 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 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 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 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 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的分类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 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

分组: 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 形式上对比分析: 《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 《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拾穗》:作者米勒(法国)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暗示阶级对立,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 总结:两幅作品国度不同,形式不同,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不同。 b.《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 教师引导: 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 第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比较多的反映现实社会。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形式可以更加自由。 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画作品一样,最终是要和观众进行交流。 结论: 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形象。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等。 2,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

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全一册(必修)艺术欣赏全部教案1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中国美术欣赏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第一讲陶器 第二讲瓷器 第三讲青铜器 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第五讲陶塑 第六讲石雕 第七讲彩塑 中国绘画欣赏 第八讲古代人物画 第九讲古代壁画 第十讲古代山水画 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 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 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 中国建筑艺术 第十四讲宫殿建筑 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 中国民间美术欣赏 第十六讲民间美术 外国美术欣赏 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 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 第十八讲现代设计艺术 外国雕塑欣赏 第十九讲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 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第二十一讲近代雕塑 第二十二讲现代雕塑 外国绘画欣赏 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第二十四讲古典主义绘画 第二十五讲浪漫主义绘画 第二十六讲现实主义绘画 第二十七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 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 第二十九讲神庙、教堂与陵墓建筑 第三十讲现代建筑

第一讲陶器 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高中美术教案+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清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赏析。 3. 培养学生喜爱民间美术,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讲清并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及主要种类的艺术特点。 难点: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有关特点的掌握及对作品能进行正确的赏析。 教学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制作,播放设备及幻灯机、录象机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民间美术内容的录象后导入本课。 展示课题《中国民间美术》 (课件展示课题和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通过观赏录象,感受民间美术的要是魅力。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2、新课教学 (1)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通过不同类型民间美术幻灯作品数幅,让学生区别,发表见解,再作归纳,得出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士大夫文人美术、在现代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美术种类。 学生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作品比较和区别,发表见解,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2)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播放一段有关民间美术介绍的录象后(课件展示) 提问: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种类? 板书: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学生活动:观后思考,讨论并回答 归纳:年画、剪纸、风筝、玩具、刺绣、编织等。(展示板书) (3)民间美术的特点:

A、展示图片数幅提问:从以上图片中,是否能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 学生回答 归纳:1、创作具有一定自发性特点。(课件展示) B、展示图片数幅启发学生思考特点之二。 学生回答 归纳:2、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特点。(课件展示) C.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以上图片中不同的民间玩具风格,是否知道民间美术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归纳:3、具有地方性和继承性特点。(课件展示) D.再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图片中说明民间美术还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归纳:4、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课件展示) 试让学生对作品《万象更新》(年画)、《布老虎》(玩具)等作品进行赏析。 3、学生欣赏评论练习: 学生对活动:学生对《万象更新》(年画)、《布老虎》(玩具)等作品作认真观赏赏后、小组议论探讨 学生代表对作品赏析评论同伴作适当补充、归纳。 4、课堂小结: 本课对民间美术进行了欣赏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应以本课学习为起点,对民间美术作进一步的研究学习,并可对我们常州地区的民间美术进行探究,树立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美术欣赏:《红色中的和谐》

美术欣赏:《红色中的和谐》 活动目标: 1、欣赏名画,感受作品中冷暖对比色的运用和直线、曲线的动静对比。 2、欣赏画家的画,了解画家的画风特点。 3、增加幼儿对色调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孩子运用色调进行表现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准备: 1、欣赏用的名画。 2、幼儿作画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马蒂斯的《红色中的和谐》,师生共同欣赏。 师:有一个国家叫法国,那儿有一个大画家名字叫马蒂斯,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一幅画。 二、通过赏析,引发感受和体验。 1.这张纸上画了些什么?(有人站在桌边,桌上有花瓶,桌旁有椅子,很好看的墙纸……) 2.这张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家,从打开的窗户还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3、这张 画画了室内和室外两个地方,室内有那些东西?室外有哪些东西?(室内:人、桌、桌上有花瓶和水果,桌旁有椅子,很好看的墙纸。室外:粉红色的房子、树和草地、天空、花朵。) 三、分析与解释 1、这张画中什么颜色最多?(红色)哪些地方是红色的?(桌布、墙布) [在画下方贴红色颜料纸,红色颜料画的桌布、墙布等] 2、画上用了很多红色,给你什么感觉?(很暖和、烫、热闹、喜洋洋的……)引导幼 儿用动作和表情表示自己的体会 3、如果画中全用红色是否好看?(不好看)那么画面除了用红色还用了什么颜色?(蓝色)[在画下方红色颜料纸旁贴上蓝色]因为红色和蓝色给人不同的感觉,我们称它们为对比色,画中哪些地方用了对比色?(窗外——冷色,室内——暖色;人的衣服——冷色,人的身后——暖色;墙布的花纹——冷色,墙布的底色——暖色)[用简笔画的形式列出各种对比色,分别放在蓝色纸和红色纸的下方] 4、画面中哪些地方用直线?哪些地方用曲线?(桌、椅、窗框用直线,花纹、窗外的树、人、花瓶用曲线)看曲线和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直线——硬邦邦的,像树干一样,不动的……曲线——像蛇在扭,有翻跟头的感觉,像在动……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自己的体会) 四、启发与讨论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 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 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 ”,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 、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b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人美版高中美术高一《绘画的色彩》教学设计

《绘画的色彩》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设 计学生动手模拟布置电影场景的情境, 在亲身体验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于主要理论 知识的归纳,有学生的实验中完成。 二、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2.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3.自主总结规律,体验领悟新知。 4.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三、教材分析 《绘画的色彩》是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第五课的内容,围绕色彩的基本知识展开,包括 色彩形成的原理,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区分,色 彩三要素、色彩的心理等。在学习过程中分两部分进行。本课重点解决影响物体颜色的 因素和色彩的几个概念。 第一部分是光色的关系, 通过观察课间中色光的混合和小组调 制颜色的混合的区别, 明晰色彩的几个概念。 第二部分先引导学生以导演的身份排演 《动 物世界》观察动物的变化思考原因,说明固有色和影响物体色彩的因素。再介绍印象派 画家莫奈的作品。让学生对色彩产生新的认识,提高审美水平。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生 活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知识。b5E2RGbCAP

四、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成因和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 2.学生探讨固有色的概念。 3.学生了解色彩的几个知识,同时能注意和生活现象结合。
五、教学难点 “固有色”观念的明晰。 六、教学重点 1.了解色彩的相关概念、原理、规律、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2.学生提高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美的能力 七、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原色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一·光与色彩 1. 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形成的原理 不同色的衬布、灯光、几何体
教师播放幻灯片,夜幕降临后,大地隐入黑暗中。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美丽 的色彩从何而来? 生:思考哪种光源对我们的视觉经验影响最大?
p1EanqFDPw

高中美术教案精编

高中美术教案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高中美术鉴赏 ? ? 课题:托物寄情 ? 湖南版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第三课(第63页) ? 美术学科教师:周鸿 授课时数:1课时 ? 一、教材分析 该课以赏析文人画家中国画作品为主,体会“四君子”等题材兴盛不衰的原因,引发探究对中国画艺术及传统文化意蕴的理解。 二、设计理念 研究教材后感觉内容和形式丰富新颖,课题论述具延续性和深度,涉及内容广泛,美术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通过赏析不同类型作品,学会将绘画、音乐、诗词等学科知识整合,并尝试用中国画、抒情诗词等不同艺术语言创作表现有象征意义的作品形象,深入理解中国画中深邃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增强热爱民族艺术文化的感情。 三、学情分析

高中生已具有欣赏艺术作品的基本能力,但对进一步鉴赏理解艺术作品意蕴的能力还略显不足,表现力也相应较弱。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画作品“四君子”的笔墨情趣,理解其艺术形象包含的意蕴及文化内涵。 (2)探究中国画作品“四君子”创作技法及体现的寓意、象征性。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中国画理论知识及“四君子”等有象征意义的图片资料。 (2)开展探究性学习,了解典型造型形象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并尝试创作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画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理解感悟中国画艺术形象所体现的意蕴及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感情。(2)通过中国画、诗歌等方式尝试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寓意的作品,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领悟中国画造型形象的象征意义,探究其文化意蕴,了解寄情寓志的载体。 2.难点:对中国画艺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六、教学方式 本课采用设疑引思、讨论交流、创造表现、反思评价、教师重点讲解及归纳总结等方法。 七、学习方式

高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 昌 现代商业美术一、课类型:欣赏课(运用课件多媒体教学)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商业美术的性质、范围、种类及其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2)情感目标:达到开 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对商业美术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 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使在理解商业美术的性质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商业美术设计最重要的是创意.本课的难点主要是课 文内容较多,涉及面广,由于课文篇幅有限,很多问题无法一一展开, 有些问题如第五部分的企业形象设计,涉及内容广,又无图片说明,学 生难以理解.解决方法:寻找较新例子,补充课文上的图例陈旧或不足,提高学生兴趣. 三、教学过程(https://www.doczj.com/doc/e312448173.html,): 1.导入新课: 在上课以前,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录像(沙发广告:展示款式、使用方便、经久耐用).观看完毕以后提问:这段录像表现了什么?目的 是什么?(为推销商品的广告)引导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工业革命和全世界范围内的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特别是同类商 品的竞争,使企业不仅得在商品的质量上做文章,而且还得通过各种 方法引起顾客注意,给商业美术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会.而有创意的 设计能招引更多的顾客,为企业带来滚滚财源.怪不得有位油画教师

从某发达国家办画展回来,友人接风时请其讲叙此行最深的感受,他 没有提画展,也没有谈路途的见闻和外国的发达经济,只是随意的说 了一句:"那里到处都有设计".同学们,假如你们是一个企业的老板, 你会通过哪些方面来宣传产品,达到促销的目的. 2.讲叙新课: 总之,这些为推销商品为目的而产生的美术设计,我们统称为现代商业美术.从目前来看,商品美术除广告以外,还包括标志设计、包装 设计、店内外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由于这些设计都是通过视 觉传达给消费者,所以,在国外又被称作"视觉传达艺术".他是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他是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 的桥梁,在精神文化领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观念.为了能更好的了解现代商业美术的特点.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些 作品,看看厂家是怎样用美术设计推销产品的. 一.标志设计:我们知道,很多商品都有牌子,比如象柯达胶卷、温州的庄吉西服等等,如果他们以图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标志.现在,我们来看作品:让学生辨认三个标志.分析并得出结论,按其功能 可分(中国银行标志)企业标志、(永久自行车标志)商业标志、(男女标志)公共信息标志等三类.(日本的航空标志、网易标志)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从形式上可分文字标志和图形标志.文字标志其 传达的信息比较明确,通过文字,他直接告诉我们要表达的内容,如网 易标志.而图形标志要传达的含义就比较难以表达,这就需要通过创 造性思维去设计图形.比如(日本的航空标志)一只图案化的红色仙鹤,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我们来猜一下这应该是什么标志?(从飞 翔引导出航空,文字表示日本)仙鹤表示什么?(松鹤朝阳,吉祥图案,安全)图案的形色都很美,使人过目不忘.得出结论:以图形组成 的标志,有的由于形象鲜明,也比较明确. 学生分析2008年奥运会标志:教师简单的总结此作品的特点:这 是一个文字和图形相结合的标志,五环表示奥运会,表示五大洲人民 团结、文字表示2008年在北京召开、上面图形表示具有中国民族特 色中国结、运动员在打太极拳;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醒目.)正因为标志具有传递信息作用,加上优秀的标志具有独特的艺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案 课题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重点 美术语言整体和构成成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几种基本美术语言的特征及其运用。 难点 不同的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法:讲授课 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 按美术常规教学进行,稳定情绪。 【引入新课】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这说明人和动物各有自己传达信息的符号。语言是人们用来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其实从我们呱呱落地开始,我们都在进行语言的学习和交流。语言从狭义上理解,那就是我们通常用来交流的语音和文字;从广义上讲,可以说我们的物质世界里的每一个物体都有其特殊的语言,只是看我们能不能懂的问题。那么,我们的艺术作品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不了解艺术语言,不懂得艺术传达出的符号,我们就看不懂艺术作品,所以了解艺术语言,对于我们创作艺术作品和欣赏艺术作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家知道艺术的门类很多,它们传达信息的符号,使用的语言也就各不相同。如:音乐(节奏、旋律、和声、速度等)、舞蹈(音乐、肢体、服装等)、戏剧(文学、舞美、音乐、人物动作、唱腔、对话等),哪么美术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来共同研究的问题。 【讲授新课】 (板书)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 美术家创造美术形象并通过它来传达一定的意识和审美理想,需要运用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来实现。在这种交流美的信息的方式中,这些手段和手法起着与语言作为理论思维的符号系统相近似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艺术语言。 那么如何来认识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呢?我们不妨借鉴我们学习其它语言形式的方法来看我们的美术语言。我们学的中文,是由一个一个的字组成的,英语也是同字母组成单词,由单词组成句子的。那么我们也可以把美术语言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单词来看,我们可以把我们常用的美术语言归类为一些基本的语言符号。 二、基本的美术语言符号: 1、形体: 几何学抽象出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点、线、面、体的关系)在美术作品中,都是作为美术语汇存在的,它们在美术作品中是和形象结合在一起的,通过这些语言来表现

高中美术《瓷器》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美术《瓷器》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 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 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 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高中美术人教版教案

认识绘画艺术》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的美术教师殷振宇,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绘画艺术》。 一、教材分析 《认识绘画艺术》这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二年级美术选修教材《绘画》当中的第一课。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它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绘画发展的特征、种类和作品的构成因素来编排的,对一些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本书中起到纲领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为了明确本课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特征和绘画的种类。 2.了解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其所表达的深层意蕴。 3.对绘画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认识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绘画的艺术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审美辨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这节课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动手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我确定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使学生初步明确绘画是塑造平面视觉艺术形象的一切画种和品类及其所有样式与风格的总称这样一个全面的概念,以避免以前的种种片面认识。 教学难点:要使学生能够基本分清绘画作品的内容因素和各种形式因素以及作品所蕴涵和表达的意蕴,以加深对绘画内涵的认识 三、学习者的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审美辨别能力,部分同学对绘画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是初步的认识。学生们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比较活跃,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 四、说教法 1.启发式教学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准备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绘画作品入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绘画艺术的特征、种类及构成因素,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姓名:石妍妍 学校:穆棱市第一中学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第三课,在新课程标准中,本节课是高中一年级上学期较为重要的一节课程,在学生刚进入美术鉴赏课程中的一个深入课,从本节课开始,具体了解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及其相关问题。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均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们对于美术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基于现学生的知识含量对于刚刚接触的美术鉴赏课程的了解还很薄弱,在前两节课程中教师已经给学生进行深入讲解概念的掌握,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试图让学生更直观的、更全面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抓住教学重点,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典型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掌握具象艺术的特征和意义。 2、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鉴赏能力,理解美术作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感受作品中的趣味性以及了解历史状况,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每一幅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知识,通过绘画,可以让学生更直白的欣赏作品的不同价值,在学生的成长中可以加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其感受生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体运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值得拥有的资料 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 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 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曹青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二课 主要介绍了美术美术作品的语言、构成要素及不同类型美术作品不同的语言表达 目的是让学生装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 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 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在教材设计中 本课内容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 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工笔重彩人画、写意人物、抽象的油画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 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 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世术进行具体的辨析 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由于本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 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 所以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 总之 做为美术鉴赏的基础 本课在整个教材中对帮助学生学习美术鉴赏具有指导性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容量大 理论性强 教学难度较大 由于我们的学生非专业班的学 生 绝大部分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美术专业知识 几乎没有艺术实践过 所以学生对于理解美术作品的语言手段方面上具有较大难度而如何既能使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本课教学重点 又使课堂和谐、轻松、愉快 成为我的教学设计难点 所以我摒弃了大量的理论性语言描述 而是用优秀的美术作品说服、感染学生 从而达到本人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 言及其构成要素和表达的手段、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