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导论

社会保障导论

社会保障导论
社会保障导论

第一章导论

社会保障学是公共管理学和社会学两大一级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 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政策之一, 其目的是使全体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的情况下, 能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怎样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如何使社会保障更好地发挥“减震器”、“安全网”的作用, 已成为社会发展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导论部分,我们将讨论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学研究什么,以及怎样研究社会保障。

第一节社会保障概述

我国的社会保障研究确切地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逐步兴起的。我们将在本书开始首先考察社会保障的定义、内容和理念,说明什么是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障概念

(一)社会保障定义

社会保障的产生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在20世纪上半叶全美社会福利运动领袖亚伯拉罕·艾普斯顿把“社会保障”一词引介到美国和全世界面前之前,被广泛运用的是“经济保障”一词。

“社会保障”一词最初是在1935年8月美国《社会保障法》中被使用的。国际劳工组织很快采用了这个词,并在1944年5月10日通过的《关于国际劳工组织的目的与宗旨的宣言》(又称《费城宣言》)中加以使用。之后,它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承认、接受并采纳,成为一个极富号召力的词汇。

1.英美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美国1999年出版的《社会工作词典》对“社会保障”的定义为:“一个社会对那些遇到了已经由法律做出定义的困难的公民,如年老、生病、年幼或失业的人提供的收入补助。在美国,‘社会保障’一词指由‘老年人、遗属、残疾人健康保险’项目(OASDHI)和由‘医疗照顾’项目提供的现金补助。在其他国家,这一概念亦包括对全体公民提供的医疗保健待遇和对全体儿童,无论其家长的收入水平如何,提供的现金待遇”。英国编撰的《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90)把“社会保障”解释成:“在国际上,社会保障这一术语意味着所有已经为立法建立的集体措施,以便当个人或家庭的部分或全部收入来源受到损害或中止时,或当他们有大笔的开支必须支付时(如抚养子女或支

付医疗费用),维持他们的收入,或对他们提供收入。因此,社会保障可能是对病残、失业、作物失收、丧偶、妊娠、抚养子女或退休的人提供现金待遇。对医疗、康复、家庭疾病护理、法律帮助和丧葬的待遇可能以现金也可能以实物(服务)的形式提供。社会保障可以按法庭的命令提供(如对事故受害者的赔偿),也可能由雇主、中央或地方政府或其他半公共或独立的机构提供。”

而国际劳工局(ILO)在《社会保障导言》(1984)中对社会保障的界定则是:“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对其成员提供的保护,以防止他们由于疾病、妊娠、工伤、失业、残疾、老年及死亡而导致的收入中断或大大降低而遭受经济和社会困窘,对社会成员提供的医疗照顾,及对有儿童的家庭提供的补贴”。这个定义在国际上的使用更为广泛。

从以上几个经典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一是社会保障仅仅是对现代社会中8种主要的收入损失风险提供安全保障,即疾病、老年、妊娠、工伤、残疾、失业(及失收)、丧偶和失怙,其目标比较明确和具体;二是社会保障并没有将社会福利作为它的子项目,其核心内容与通常所讲的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一般包括养老、工伤、失业和医疗保险)非常接近。所以,国际上在很多场合的确将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两个概念互相换用,只不过,新的趋势是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已把社会救助、雇主责任和社会津贴包括了进来,并且“社会保障”一词也正在逐渐被“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所取代。

2.国内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国内对社会保障的理解并不完全统一,可以找到很多略有不同的定义。国内的社会保障定义可以说都是对我国官方文件解释认识。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我国才第一次提到“社会保障”这一词:要逐步建立、改进各种类型的社会保险制度,改进和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与优抚保障工作,有步骤地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2004年9月颁布的《中国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中指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住房保障等内容。可见,在政府政策层面,社会保障被理解为一个总括性概念,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内容。学者们对此理解作出如下两种定义:

第一,“社会保障是指通过国家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张左己,2002)。

第二,“社会保障是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帮助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在生活发生困难的时候,给予物质的帮助”(董克用,2003),等等。

实际上归纳起来,无论何种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认为社会保障全部或部分地包含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几项制度。因此,社会保障在中国是一个最高层次的范畴,社会福利等其他概念包含于其中。

2014春《社会保障概论》作业

1.第1题 一战以前,德国境内盛行鼓吹劳资合作和实行社会政策的学派是()。 A.历史学派 B.新历史学派 C.马克思主义学派 D.黑格尔学派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标志着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始走上法制化道路的是()的颁布 A.《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B.《关于进一步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通知》 C.《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3题 历史上形成的最早的社会保障形式是在()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4题 享有“福利国家的厨窗”美誉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挪威 D.瑞典 您的答案:D

此题得分:1.0 5.第5题 社会保障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是() A.社会福利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 B.社会福利方面法律的完善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6题 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7题 我国将社会保障归入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在哪年() A.1996年 B.1997年 C.1998年 D.2000年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8题 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为标志。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您的答案:B

此题得分:1.0 9.第9题 被称为“福利六法”的六部法律是由哪国制订的() A.德国 B.英国 C.日本 D.瑞典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0.第10题 采用选择性保障模式的国家不包括() A.德国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1.第11题 最早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A.德国 B.美国 C.瑞典 D.丹麦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2.第12题 2、“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 )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 A.1935 B.1946 C.1789 D.1925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感悟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感悟 本学期,通过对社会保障概论课程的学习,使我掌握了很多原先并不知道的知识点,特别是将初时将社会保障单纯理解为“救济”,理解为只是出于困难的人们才可以享受社会保障:现在,对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大大扩展——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救助。而社会救助只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很少的一部分,保障对象也是少数人。 学习社会保障概论,目的在于学习社会保障的基础知识、社会保障体系中各项制度、计划和项目的内容。对于我们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更要通过此学习,将自己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有机会,为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尽己所能,促其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对我们的讲授、小组作业和课外查询的资料,使我们对国外先进的社会保障发展状况印象深刻,也收获甚多。下面,我将平时学习中对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做一简要的总结,限于纸张大小,我没有列成表格,请老师见谅。 主要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情况: 1、英国: 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 社会保障管理方式为政府直接管理方式 新旧《济贫法》、《贝弗里奇报告》 1948年五大法律成为英国福利国家形成标志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由国民医疗保健服务制度和私人医疗保险制度构成失业保险: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2、瑞典: 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 社会保障管理方式为半官方的自治管理方式 福利国家“橱窗”(保障内容无所不包) 按照“普遍性”原则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失业保险: 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助相结合 3、德国: 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社会保障管理方式为半官方的自治管理方式 保险特征:一是以社会保险为主,二是承保机构多元化,三是经费筹集多渠道,四是保障管理高度“自治“ 养老保险: 世界上最早建立养老保险的国家。分为法定强制性和 自愿性两种性质。 基金的筹集模式为初期的基金积累制逐步改为现行的 现收现付制 医疗保险:法定医疗保险和自愿医疗保险两大类型组成 以社会集资为主,国家提供的财政收入补贴较少

张思锋《社会保障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 1.1复习笔记 一、社会保障理念 1.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 “社会保障”一词最初是在1935年8月美国立法《社会保障法》中使用的,国际劳工组织在1944年5月10日通过的《关于国际劳工组织的目的与宗旨的宣言》(又称《费城宣言》)中加以使用并被国际社会普遍采纳。但是社会保障的概念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理论界定。 (1)美国《社会福利词典》 社会保障是对国民可能遭遇到的各种危险如疾病、老年、失业等加以保护的社会安全网。 (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一种公共的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其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到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以提高其福利水平”。 (3)国内学者 普遍沿用国际劳工组织的界定即“社会通过它的一系列的公共措施来向其成员提供保护,以便与由于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等原因造成停薪或大幅度减少工资而引起的经济和社会贫困进行斗争,并提供医疗和对有子女的家庭实行补贴”。 (4)郑功成教授 郑功成教授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与社会稳定系统”,后又修正为:“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

(5)本书释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 (1)劳动人口 劳动人口是指那些具备工作资格者,有意愿、有能力、有找工作的行为的人。它包括就业人口和在积极寻找工作的失业人员。 在统计时应满足两个条件: ①年龄界限。世界各国对劳动人口的年龄规定主要分成两种: a.仅有下限无上限 一般从14岁、15岁、16岁开始,如英国、日本从15岁开始,美国从16岁开始。 b.既有下限又有上限 只有前苏联等少数国家采用。我国亦采用后者,规定下限为16周岁,上限为男60周岁、女55周岁。 ②能力界限 除了生理年龄的限制,也有能力的限制。 a.权力能力限制方面,我国法律规定,因犯罪而被拘留、受到约束的人口为非劳动人口。 b.身体素质能力方面,前苏联还规定:“残废者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不包括在内”。 (2)非劳动人口 主要包括14岁以下的儿童、学生,以及料理家务者、永久性失去工作能力者、退役或

社会保障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代码00071)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机构为() A.国家 B.社会 C.企业和事业单位 D.保险 公司 2.政府统分型的另一个名称为() A.团体保障型社保制度 B.国家保障型社保 制度C.社会自助型社保制度D.个人自救 型社保制度 3.下列对生育保险性质表述正确的为() A.长期性补助 B.保险性补助 C.短期性补 助D.福利性补助 4.美国失业保险金的给付等待期为() 天天天天 5.与人均投保费无关的因素为() A.人均行政管理费 B.伤残津贴 C.伤残风 险率D.人均收入 6、1885年通过了第一个强制性的《工人 赔偿法》的国家为()A.德国B.英国C.美国 D.日本 7.下列不属于近二十年国际劳工组织探讨的主要问题的是() A.工伤预防 B.工伤补偿 C.工作培训 D.职 业康复 8、1911年,由英国颁布的世界上最早规定实行强制失业保险的法律条文是() A.家庭津贴法 B.社会保障条例 C.国民保 险法D.国民救济法 9、下列不属于享受社会救助的要素的为() A.无劳动生产能力 B.无劳动意愿 C.无经 济来源D.生活上无依靠 10、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5年及5年以上的,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多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 11、南斯拉夫的失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 A.全部由政府负担 B.全部由企业负担 C. 由政府和企业共担D.全部由被保险人负 担 12、旅游业的失业现象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周期性失 业D.季节性失业 13、对我国生育保险费用不承担出资义务的是() A.社区 B.个人 C.单位 D.国家 14、我国生育保险中规定:女职工生育和流产休假期间的工资,与当地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标准工资的支付比例为() %%%% 15、生育保险待遇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相比,一般() A.不低于 B.等于 C.高于 D.低于 16、不属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区别的为() A.应付风险 B.对象 C.实施方式 D.经营目 的 17、绝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保险采用() A.政府与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B.雇主与政府 共同负担C.被保险人全部负担D.雇主与 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18、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19、属于社会保险范畴的有()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工伤保险 D.社 会优抚 20、新加坡收效显着的社保模式一强制储蓄型,又可称为() A.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B.福利型社会保障 制度 C.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D.自助型社会 保障制度 21、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610社会保障概论 考研复习全书-资料-真题-大纲-考研淘宝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610社会保障概论考研复习全书-资料-真题-大纲-考研淘宝网 报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考研专业课资料的重要性根据考研淘宝网的统计,87.3%以上报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考研成功的考生,尤其是那些跨学校的考研人,他们大多都在第一时间获取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考研专业课指定的教材和非指定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内部权威复习资料,精准确定专业课考核范围和考点重点,才确保了自己的专业课高分,进而才才最后考研成功的。如果咱们仔细的研究下问题的本质,不难发现因为非统考专业课的真题均是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自主命题和阅卷,对于跨校考研同学而言,初试和复试命题的重点、考点、范围、趋势、规律和阅卷的方式等关键信息都是很难获取的。所以第一时间获取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考研专业课指定的教材和非指定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内部权威复习资料的考生,就占得了专业课复习的先机。专业课得高分便不难理解。 那么怎么样才能顺利的考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呢?为了有把握的的取得专业课的高分,确保考研专业课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考研专业课复习的首要工作便是全面搜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的内部权威专业课资料和考研信息,建议大家做到以下两点: 1、快速消除跨学校考研的信息方面的劣势。这要求大家查询好考研的招生信息,给大家推 2、确定最合适的考研专业课复习资料,明确专业课的复习方法策略,并且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并且将复习计划较好的贯彻执行。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610社会保障概论从基础到强化考研复习全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610社会保障概论考研复习重点讲义。由考研淘宝网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的多名研究生参与编写(均为考研淘宝网的考研高分学员),重点参考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610社会保障概论历年真题,并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最权威的导师咨询考点范围。本讲义内容详细,重要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全面涵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研的重点难点考点,知识体系清晰,知识点讲解分析到位,可以确保包含80%的考试范围。第二部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610社会保障概论考研内部重点模拟题三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610社会保障概论内部重点模拟题为考研淘宝网独家资料,由考研淘宝网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保障专业权威导师编写,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圣才出品】

第二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一、概念题 住房保障制度 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或租金资助以保证受益人“有房住”的制度。在此指政府保障受益人居住权而非所有权的制度。住房保障机制的内容很广,相关的土地政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都是住房保障的范围。本书的住房保障是狭义的概念,指政府保障受益人居住权而非所有权的制度。 二、简答题 我国社会保障负担的地域差别应主要由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来缩小,为什么?[武汉大学2006年研] 答:我国社会保障负担的地域差别应主要由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来缩小,是因为:(1)目前,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主要是因为各地区财政能力的不平衡,要实现地区间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必须加大中央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内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即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纵向失衡也为该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客观条件。 (2)一部分地方政府(存在社会保障收支缺口的地方政府)必须依靠中央政府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才能满足各地区社会保障开支需求和提供大致相同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3)建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实质上是通过财力调节的方

式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促进政府间社会保障权责的对等,增加财政困难地区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强其社会保障支出能力,使各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大致均等。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结合物,理应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势在必行。 三、论述题 1.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框架。[人大2002年研] 答: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框架主要包括: (1)社会保险制度 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其中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涉及面最广、社会需求最迫切的社会保险项目。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对原有的一些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将更加健全,同时,将可能增加一些新的保险项目或者在原有的保险项目中增加新的内容。 (2)社会救助制度 包括城乡贫困户救济和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灾民救济。 ①社会救济是由国家和社会按法定的标准,向不能保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的公民,提供满足其最低生活水平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济对象大致有:农村贫困户、城市贫困户、城乡特殊困难对象等。社会救济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虽然在当时对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着政策不统一、管理不规范、覆盖面小、工作随意性大等缺陷,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对传统的救济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

教材: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社会保障学概论 1、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需要。 2、社会保障的含义。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 2)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3)社会保障面向社会全体成员 4)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社会立法 3、社会保障的特点。 ?社会性强制性普遍性公平性互助性储蓄性 4、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对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 ?社会保障的稳定功能:通过保证劳动者乃至国民在特殊情况下的生活问题,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乃至统治秩序的稳定。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 ?社会保障的公平功能(即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对应于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调节投融资功能 平衡需求功能 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 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 5、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最低生活; ?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后仍能享有基本生活; ?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居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社会保障; ?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受尊敬的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 6、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德国: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2、美国:最早颁布《社会保障法》。 第二章社会救助制度 1、社会救助的概念和含义。 社会救助的概念 所谓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在其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权要求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

东财《社会保障概论》在线作业二(随机)(含答案)

东财《社会保障概论》在线作业二(随机)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单选)V 1. 国务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标志着中国新型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确立,它是在()正式实施的 A. 2003年5月1日 B. 2003年1月1日 C. 2004年1月1日 D. 2004年10月1日 满分:4 分 2. 社会保险制度在()最先产生。 A. 德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法国 满分:4 分 3.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依靠的是社会保障的() A. 互助功能 B. 调节功能 C. 稳定功能 D. 促进发展功能 满分:4 分 4. 工伤保险的“无过失补偿”原则的含义是() A. 即使雇员没有过失也不补偿 B. 只有雇员有过失才补偿 C. 只有雇主有过失才补偿 D. 不论事故责任在哪一方,都进行补偿 满分:4 分 5. 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最早出现的理论流派是( ) A. 新历史学派 B. 凯恩斯主义 C. 费边社会主义 D. 福利经济学 满分:4 分 6.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 A. 企业事业单位 B. 国家和政府 C. 公民 D. 社会 满分:4 分 7. 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基本和重要的理论基础是( )。 A. 费边社会主义 B. 凯恩斯主义 C. 新历史学派 D. 福利经济学

8. 中国首创的一种新型养老基金运行模式是() A. 社会统筹模式 B. 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模式 C. 现收现付模式 D. 个人帐户模式 满分:4 分 9. 将社会福利分为生活福利、教育福利、医疗卫生福利、文体娱乐福利、住房福利等类型是依据() A. 社会福利的内容 B. 享受对象 C. 社会福利的形式 D. 社会福利设施的范围 满分:4 分 10. 慈善事业本质上应是() A. 官办事业 B. 民办事业 C. 个体事业 D. 私营事业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多选)V 1. 医疗保险具有的特征为() A. 医疗风险的发生频率高,且费用难以控制 B. 医疗保险具有普遍性 C. 医疗保险因涉及面广而更具复杂性 D. 医疗保险是通过医疗服务和费用补偿机制来实现的 E. 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满分:3 分 2. 现代的工伤康复主要包括() A. 社会康复 B. 教育康复 C. 医学康复 D. 职业康复 满分:3 分 3. 社会保障立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A. 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B. 人权保障原则 C. 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D.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E. 公平优先原则 满分:3 分 4. 社会福利的特征包括() A. 政府的主导性 B. 对象的全民性 C. 目标的高层次性 D. 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 E. 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社会保障概论(李珍)要点整理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 ) 代表性国家:德国 1、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2、特点: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1947: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案》 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 )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特征:1目标——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2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3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4具有强制性5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属性不同2对象不同3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4管理体制不同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保险,它从商业性保险的基础上产生。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残障、遗属、医疗(疾病和生育)、失业、工伤和家庭津贴等保险。 社会救助是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广义:一切改善和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施;中层:等同社会保障;狭义: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殊保障(社会优抚)是指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一)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二)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系(三)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体系(四)社会保障资金给付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1从收入看,最终的税负承担者都是资本和劳动力,社会保障税(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资本和劳动力供给,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从支出看,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影响有效需求,影响公平和效率。2宏观:稳定政治和调控经济的作用。微观:分散个体风险、减少贫困、保护人力资源等作用。 风险:不确定性,即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距。 保险:借助于大数法则,集合大量的同质风险,在被保人之间分散风险。 保险市场失灵:商业保险能力不足;信息不对称;风险选择 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原因:1保险市场失灵;2人们对风险产生的原因的认识(个人风险—社会风险);3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4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府的目标是多重的:1、资源配置效率;2、合理的收入分配;3、保护个人的自由的目标 社会政策的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社会福利增加的来源:一是国民收入的增长,一是国民收入的均等分配; 社会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路径:政府干预再分配; 凯恩斯主义:资本主义的结果是收入差距的分化。由于存在收入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一定会出现有效需要不足。而总有效需要不足会导致开工不足、失业增加,进而陷入有效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药方是通过财政政策\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扩大有效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减少由于经济动荡、自然灾害、疾病、伤残和个人不幸带来的脆弱性,分散个人和家庭的经济风险,保护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也就是保护社会人力资源。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通过分散风险对促进人口再生产、提高人口质量和保护人力资源作用是巨大的。 公平:经济公平(客观)和公平感(主观) 经济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 机会公平:一个人的成就,应该是他努力以及才能的结果,而不是由其所拥有的背景决定; 过程公平:竞争的规则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应该是同一的、一视同仁的,所有的人都遵循同一规则对与经济活动; 公平感:人们对公平的判断和感受 分配公平感:指的是人们对组织中资源或奖励的分配,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分配是否公正合理的个人判断和感受。分配公平感是主观的,它取决于当事人的价值观、个性、需要、动机等因素。 结果的公平≠平等或均等,后者指的是收入分配的量的一致性,而前者带有价值判断,指的是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基础上的各人贡献与其收入的一致性。

《社会保障》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中文名称:社会保障概论 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 3.学科编码: 4.课程性质:社会保障概论为社会保障专业的基础课程、公共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 5.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6.课时安排:32-48学时(建议) 7.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社会保障涉及资本和劳工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第一次分配的政治逻辑,在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卖方市场具有对抗与妥协的特征,在社会生产力发达的买方市场具有合作与持续的特征,是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保险学、人口学、财政、信息技术的综合问题。在国外,社会保障不作为独立学科设置社会保障院系,而是在相关院校开设有关社会保障问题的课程。例如,信息工程学院开设社会保障号码管理课程;经济院校设置福利经济学、养老金税务、医疗保险筹资等课程;金融学院设置养老金精算和养老金计划管理课程;医学院设置医院管理和医疗保险课程;公共管理系设置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的博士课程和专题。因此,很多社会保障名著源自经济系和福利经济学。总之,这是一个宏大的话题,是一个院系的师资和学生们难以填充的话题。在中国设置社会保障专业和院系的情况下,要避免相关院系不研究社会保障问题,最终导致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先天不足。为此,要鼓励相关院系开设社会保障课程,鼓励研究生们研究社会保障问题,本课程有助于相关学科研究社会保障问题。 8.本教材的基本特点:尊重马恩关于社会保障的原始文献,避免牵强的嵌入马克思主义;尊重历史客观描述社会保障思想渊源和理论形成过程,进而指导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流派和模式;按照1952年国际劳动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102号],以及后期《建议书》就社会风险的共识,构建社会保障的课程架构,做到客观、清晰且具有逻辑性。充分发挥课题组专家特长,引入经济、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重点(第一章)

第一章劳动、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 一、名词解释 劳动:劳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范畴,是人们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服务,以满足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个体劳动:个体劳动是指单个人进行的劳动. 共同劳动:所谓共同劳动,是指许多人为了一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所进行的劳动; 又可以称为协作劳动或者群体劳动。 简单劳动:简单劳动一般是指劳动者都能胜任的、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就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指要通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从事的劳动. 脑力劳动:是指以脑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是指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或者其他考察范围内的全部劳动能力的总和。现实的劳动力资源,是指蕴藏在所考察范围内的全部经济活动人口或者劳动力人 口中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或者称为劳动力人口,包括全部正在从事社 谷劳动的人口和尚未从事社会劳动但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 望,因而正在寻找职业的人口。 潜在劳动力资源:是指所考察范围内全部有劳动能力人口中蕴藏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不论其是否有就业的意愿和就业资格。 现实劳动力资源:现实劳动力资源所对应的人口(即经济活动人口或者劳动力人口)等于潜在的劳动力资源所对应的人口(即全部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减去其中那些 虽然有劳动能力但目前不能或者不愿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劳动适龄人口:在劳动年龄上限、下限之间的人口。 劳动力资源率: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被考察范围总人口数量。 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数量÷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 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是指劳动力资源数量的大小。 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量:是指计人劳动力资源量的人口占被考察范围总人口的比重。 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是指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心理素质和思想素养的总称,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劳动力素质的综合反映。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市场机制与实现形式的统一。 简答题 1、简述劳动的动因。 人类之所以要进行劳动,是基于人类自身的需要。从此意义上讲,劳动的动因是人类的需要。 人类的需要产生了劳动活动,而人类征服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劳动活动又发展了人类自身,并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劳动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 (一)目的性(二)创造性(三)能动性(四)社会性(五)多样性 3、有人说,当今社会的个体经济非常发达,个体劳动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形式。请谈谈你的看法。 个体劳动往往与生产力不发达有关,是手工操作的产物。但当人们要达到个体劳动所不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福利制度是( D )1-5 A.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B.盈利性制度 C.保障劳动者的制度 D.保障全体社会成员 2.商业保险的实施方式是( D )6-153 A.公民强制参加 B.统一费率 C.统一投保年限 D.契约生效时,保险公司才履行保险责任 3.我国社会救助不予 ..救助的对象是( C )7-201 A.城市流浪人员 B.灾民 C.伤残军人 D.孤儿 4.以下关于工伤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B )4-88 A.工伤保险自愿实施 B.劳动者不需缴纳保险费 C.工伤保险不保障职业病 D.因工和非因工负伤给付相同 5.有社会工资美称的制度是( B )1-35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一般投资的不同 ..之处是( C )10-276 A.追求经济效益 B.追求社会效益 C.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投资收益征收所得税 7.一般来说,疾病现金给付的标准为( A )5-124 A.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50%—75% B.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70%—85% C.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85%—95% D.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100% 8.以下关于我国失业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C )3-70 A.企业的失业保险缴费不允许税前列支 B.财政不向失业保险拨款 C.可以统筹调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D.对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征税 9.根据我国工伤保险的规定,不能 ..认定为工伤的是( D )4-87 A.在工作中,因从事工作性质特殊患职业病 B.在工作区域内,遭受意外伤害伤残 C.乘车外出执行公务,遭遇交通事故伤残 D.企业组织员工旅游,途中摔伤、致残

23312061 社会保障概论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23312061 社会保障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保障制度的()分配原则就是指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转移财富。(A.正向、B.逆向) 2. 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存保障原则是指()保障,是社会保障的第一原则。(A.生命、B.福利) 3. 社会保障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保障自身产生()影响。(A.正面、B.负面) 4. 社会保险涉及到国家、企业、个人三个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负有对社会保险立法、监管和提供政策支持的义务和责任。(A.企业、B.国家) 5. 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指的是保障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保护其()的生存权利。(A.基本、B.更高) 6.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覆盖、保障适度,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A.全民、B.制度) 7. “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险模式”以()等发达国家为典型代表。(A.东欧、东亚、 B. 西欧、美日) 8. 党的十八届()全会《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A.五中、B.三中) 9. 失业保险在享受条件上与其他险种有本质的区别,即享受条件与劳动者的()意愿有关。(A.晋升、 B.就业) 10.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是()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新模式,也是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A.中国、 B.英国) 11.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针对的是(),有利于防止农民因病返贫。(A.大病统筹、 B.小额门诊) 12. “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模式”中,养老保险覆盖(),保险待遇水平与以前工资水平等无关系。(A.全民、B.在职者) 13. 社会救助的“权利义务的单向性”特征中,只强调()对受益成员的责任和义务。(A.国家和社会、 B.企业和个人) 14. “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模式” 产生于1951年的(),后演变为“新加坡模式”、“智利模式”。(A.印度、B.马来西亚) 15. 享受养老保险金的资格一般包括:达到()退休年龄、工龄、缴费年限、居住年限等。(A.法定、 B.自愿) 16. 福利型医疗保险制度中,医疗服务机构是单纯的()。(A. 非营利性、 B.营利性) 17. 从建国到80年代末的计划体制下,我国对被征地农民主要采取()方式。(A.货币化安置、 B.招工安置) 18. 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制度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 19. 三无人员主要指无依无靠、无()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人。(A.劳动、 B.发展) 20.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设置“两定点三目录”,“三目录”即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标准目录。(A.服务、 B.支付) 二、名词解释 1. 社会保障 2. 社会保障管理 3. 社会保障管理的主体 4. 养老保险制度 5. 医疗保险制度 6. 失业保险制度 7. 社会救助制度 8. 社会福利制度 9. 农村社会保障 10. 农民工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 1.社会保障: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生活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险: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力,或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而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3.社会救助: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或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补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4.社会救助的对象:(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困难的人;(3)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标准的个人或家庭。 5.社会福利: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 6.社会福利的内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劳动者。 7.社会保障的功能: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政治的稳定剂、对社会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章. 1.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社会救济的法律地位。 2.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了国家政府承担最终责任的原则。 3.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贝弗里奇报告)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4.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投保资助型(德美日)、福利国家型(英国北欧)、国家保险型(前苏联东欧中国)、强制储蓄型(新加坡智利)。 第四章. 1.社会保障基金: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2.按基金运营管理方式分类:财政拨款(救助福利保障)、强制性征缴(保险)、多元组合(福利)。 3.社会保险基金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区别? 答:社会保险基金是指用于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需要的基金。主要是应对当前的社会养老、就医、失业等问题,安全第一,保值即可,增值次之。由各地方政府管理,具体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这部分资金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直接关系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因此要严格管理社会保险积累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全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在国家做出新的规定之前,一律不得进行其他投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也称“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是应对将来的社会养老、就医、失业等问题,安全也是第一,但保值增值的任务更重一些。是在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救助基金出现财务危机时,充当着补充、调剂基金的作用。其筹集途径是中央财政直接拨款、彩票公益金、上市公司国有股转持、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等。社会保障储备基金不是用于当前的即期社会保障支出,而是未雨绸缪,为我国将来的人口老龄化做战略准备。 4.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原则:保障受保障着基本生活、随物价变动调整待遇水平、共享经济增长成果。 5.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分散化、流动性。 第五章. 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政府直接管理(国务院:人力资源部、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城建部、卫生部)、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管理、以私营机构为主的管理。 第六章. 2.社会保障水平: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福利制度是(D)1-5 A.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B.盈利性制度 C.保障劳动者的制度 D.保障全体社会成员 2.商业保险的实施方式是(D )6-153 A.公民强制参加 B.统一费率 C.统一投保年限 D.契约生效时,保险公司才履行保险责任 3.我国社会救助不予..救助的对象是(C)7-201 A.城市流浪人员 B.灾民 C.伤残军人 D.孤儿 4.以下关于工伤保险说法正确的是(B)4-88 A.工伤保险自愿实施 B.劳动者不需缴纳保险费 C.工伤保险不保障职业病 D.因工和非因工负伤给付相同5.有社会工资美称的制 度是(B)1-35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一般投资的不同..之处是(C)10-276 A.追求经济效益 B.追求社会效益 C.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投资收益征收所得税7.一般来说,疾病现 金给付的标准为(A)5-124 A.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50%—75% B.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70%—85% C.被保险人平均工资 的85%—95%D.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100% 8.以下关于我国失业保险说法正确的是(C)3-70 A.企业的失业保险缴费不允许税前列支 B.财政不向失业保险拨款 C.可以统筹调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D.对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征税 9.根据我国工伤保险的规定,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是(D )4-87 A.在工作中,因从事工作性质特殊患职业病 B.在工作区域内,遭受意外伤害伤残 C.乘车外出执行公务,遭遇交通事故伤残 D.企业组织员工旅游,途中摔伤、致残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71069 课程名称:社会保障概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践(实验)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 社会工作专业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 先修课程:社会学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并且参照东北石油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而制定,符合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简介:社会保障概论共分为两大部分内容: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制度发展,社会保障的思想发展,社会保障的理论思考,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等。社会保障的制度实践包括有关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内容。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全体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的情况下,能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以及劳动风险的增加,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怎样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使社会保障更好的发挥“减震器”、“安全网”的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社会保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修读对象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和管理体系的实务,能够实际操作所需的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学习社会保障概论需要先修社会学。社会学不仅为社会保障研究奠定了必要而又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直接指导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的发展。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通过社会学的学习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社会学家的观点。

电子科大公共管理考研社会保障学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 1、社会保障:以政府职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生活发生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障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十六届六中全会:2020年要基本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1年“十二五”规划: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3、社会保险(核心) A、社会保险: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者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B、为什么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劳动者最多最重要、风险最多、周期最长、占用资金最大部分 C、自身特点:强制性;互济性(风险共担,互助互济);储备性;补偿性(给付≠工资) D、社会保险包含老年社会保险(年金制度)、医疗社会保险(缴费最多,时间跨度大)、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不实行个人缴费,补偿不究过失原则)、生育社会保险(带薪休假,生育补偿)、残障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 4、社会救助 A、社会救助: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B、社会救助的对象: (1)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 (2)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因意外灾害降临而暂时生活困难的人; (3)有收入来源,但是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 PS:20世纪80年代,人均纯收入低于200元的农村地区为扶贫地区。 2011年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 C、社会救助的内容:贫困救济;灾害救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