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重金属检测常用的4种方法

食品重金属检测常用的4种方法

食品重金属检测常用的4种方法
食品重金属检测常用的4种方法

上海千测认证网提供

食品重金属检测常用的4种方法

食品中重金属元素限量的检测方法有比色法、比浊法、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中子活化分析等。有关国家标准均详细规定了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以下列出的是食品中的铅、镉、汞和砷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1.食品中铅的常用检测方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它的原子化器为石墨炉原子化器,是将试样放置在石墨管壁、石墨平台、碳棒盛样小孔或石墨坩埚内用电加热至高温从而实现原子化,其检出限为Sug/kg。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该法采用火焰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由喷雾器、预混合室、燃烧器三部分组成,检出限为0.Img/kg。

单扫描极谱法,它是一种控制电位的极谱法,电极电位是时间的线性函数,因用示波器观察电流.电位曲线,故又称线性变位示波极谱法,该法检出限为0.085mg/kg。

二硫腙比色法,该法用二硫腙做显色剂,通过比较或测量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检出限为0.25mg/kg。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

光谱法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基态原子(一般为蒸气状态)吸收合适的特定频率的辐射而被激发至高能态,而后,激发态原子在去激发过程中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因为氢化物可以在氩氢焰中得到很好的原子化,而氩氢焰本身又具有很高的荧光效率以及较低的背景,这些因素的结合使得采用简单的仪器装置即可得到很好的检出限,其检出限为Sug/kg。

2.食品中镉的常用检测方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其检出限为O.lug/kg;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出限为Sug/kg;比色法,检出限为50ug/kg;原子荧光法,检出限为1.2ug/kg。

3.食品中总汞的常用检测方法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检出限为o.15ug/kg;二硫腙比色法,检出限为25ug/kg。

甲基汞的分析常常先用酸提取巯基棉吸附分离,然后用气相色谱法或冷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

4.食品中总砷的常用检测方法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检出限O.Olmg/kg;银盐法,检出限为0.2mg/kg;

砷斑法,检出限为0.25mg/kg;硼氢化物还原比色法,检出限为0.05mg/kg。

食品中几种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

食品中几种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 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开始逐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当前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各类重金属对食品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有效应对食品安全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当前需要对各类检测技术进行探究,促进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质量的提升。 食品安全对于社会群众生命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当前相关食品检测机构需要从日常工作中提高责任意识,完善各项检测技术,确保食品安全。目前自然界中比重大于5的金属都被称为重金属,并不是所有的重金属都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当重金属实际含量超出人体承受限度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比如Pb、Cd、As、Hg等元素。许多重金属不能通过简单方法就能有效消除,如果人类长期使用被重金属污染后的食物,将会导致中毒问题。所以对重金属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对维护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食物中常见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概述 目前食品中存有的重金属来源主要有自然原因,也有诸多人为因素。自然原因主要包括不同地质和地理要素的影响,比如火山运动频繁的地区或是矿区,部分有毒重金属物质会对当地动植物产生不同程度污染,人类生活在此区域内,误食动植物都会诱发重金属中毒。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

主要是各类社会活动产生的主要后果,现阶段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各类工业生产活动会产生大量废渣和废水,此类废弃物当中存有较多重金属元素,如果相关部门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此类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不仅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还会对当地群众生命健康构成威胁。还有部分食物在实际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与各类重金属元素进行直接接触,或是食物添加剂当中的有毒元素不断累积、发生相应化学反应都会导致重金属中毒现象的发生。 现阶段食品中几种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探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主要是根据自由基础形态下的原子对辐射光进行共振吸收,通过光照强度来对食物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此类方法实际操作较为便捷,能够最快速度得出相应结果,是当前食物重金属检测的重要技术。此类技术将磷酸二氢钾或是硝酸钯作为改进剂,通过添加改进剂能够使得原子温度有效降低,排除外界干扰因素,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现阶段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应用的吸收分光光度计都是通过微机进行控制,运用软件进行自动处理,简化了各项操作程序,有效缩短了实际反应时间。 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技术是存在于原子发射和原子吸收之间的分析技术,在食物样品中添加还原剂,使得原子能够吸收特定的频率辐射,逐步形成激发态原子,此

(完整word版)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重金属检测方法及应用 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我们从自然性、毒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几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危害稍作论述。 (一)自然性: 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耐受力则要小得多。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由于工业活动的发展,引起在人类周围环境中的富集,通过大气、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毒性: 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性质、含量和存在形态。例如铬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形式,其中六价铬的毒性很强,而三价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天然水体中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而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 (三)时空分布性: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可能造成点源到面源更大范围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四)活性和持久性: 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很强。与活性相反,持久性则表示有些污染物质能长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如重金属铅、镉等都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难以降解,并可产生生物蓄积,长期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五)生物可分解性: 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最后生成无害的稳定物质。大多数有机物都有被生物分解的可能性,而大多数重金属都不易被生物分解,因此重金属污染一但发生,治理更难,危害更大。 (六)生物累积性: 生物累积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和化学物理作用而累积。二是污染物在人体某些器官组织中由于长期摄入的累积。如镉可在人体的肝、肾等器官组织中蓄积,造成各器官组织的损伤。又如1953年至1961年,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成甲基汞,被鱼类、贝类摄入累积,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当地居民食用后中毒。 (七)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 多种污染物质同时存在,对生物体相互作用。污染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加和性有两类:一类是协同作用,混合污染物使其对环境的危害比污染物质的简单相加更为严重;另一类是拮抗作用,污染物共存时使危害互相削弱。 二、重金属的定量检测技术

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摘要:土壤重金属检测是土壤的常规监测项目之一。采用合理的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对土壤重金属检测和污染评价,并满足土壤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在介绍各个检测方法特性的同时,就灵敏度,测试范围,精确度,测试样品的数量等优缺点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 1. 前言 许多研究表明,种植物的质量安全与产地的土壤环境关系密切。重金属一般先进入土壤并积累,种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富集重金属,有时也通过叶片上的气孔从空气中吸收气态或尘态的重金属元素[1]。近几年,种植地因农药、肥料、生长素的大量施用及工业“三废”的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较严重且普遍,这不仅毒害土壤-植物系统,降低种植物品质,而且还会通过径流和淋洗作用污染地表水,尤其重要的是通过食物链的方式进入人体内,对于重金属的富集人体难以代谢,最终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器官的健康[2]。为此,解决这一难题,建设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要求我们从土壤中的重金属检测分析抓起。本文介绍了土壤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并且对比各种方法优缺点。2.土壤中重金属检测方法 2.1 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以原子在辐射能量分析的发射光谱分析法。利用激发光源发出的特征发射光照射一定浓度的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使之产生原子荧光,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与被测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关系遵循Lambert-Beer定律[3],通过测定荧光的强度即可求出待测样品中该元素的含量。 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两种分析方法的优势[4],并且克服了这2种方法在某些地方的不足。该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目前已有20多种元素的检出限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发射光谱法;谱线简单;在低浓度时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达3~5个数量级,特别是用激光做激发光源时更佳,但其存在荧光淬灭效应,散射光干扰等问题[5]。该方法主要用于金属元素的测定,在环境科学、高纯物质、矿物、水质监控、生物制品和医学分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6]。突出在土壤中的应用如何,以下各方法均是这个问题,相比之下2.5写的比较好

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注意事项

样品前处理注意事项: (一)铅、镉前处理注意事项 铅镉是非常容易污染的元素,只要我们的器皿和一些细小的环节稍加不注意就会造成空白和样品的污染,而且样品的不均也会引起平行样品的差异。 在进行样品消解时,干灰化法易造成被测元素的损失;在电热板上加混酸处理时,如果高氯酸在最后剩下过多,会造成空白过高;微波消解要是没有相应的赶酸设备,在转移到小烧杯赶酸,也会引起污染,因此在前处理上应该是步骤越少越好。 (二)砷、汞前处理注意事项 在消解样品的过程中,消解完全时,要把硝酸彻底赶完,因为硝酸具有氧化性质。 汞由于是沸点偏底,是及易挥发的元素,因此在前处理的过程中控制温度尤为重要。 微波消解法快速,试剂消耗少,消解完全,更适于高脂肪试样消解。但微波消解液酸度大,对于原子荧光法测定砷和汞干扰不明显;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铅时酸度太大会导致背景值升高,且会缩短石墨管使用寿命。 因此,使用微波消解法进行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时最好进行赶酸,或将消解液转移至敞口容器置于水浴中将棕色烟赶尽。 常规灰化法样品前处理 ◆常规灰化法测定镉,与微波消解和常规湿消解相比,结果的准确度和再现性较理想。国家标准物质小麦粉中镉测定结果均在允许偏差内。但灰化法铅的测定结果偏低。铅易损失,我们通常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铅的测定。 酱油、食盐、味精、酱腌菜等高盐试样用石墨炉原子吸收进行铅测定时背景值很高 上机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1、干燥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元素的稳定 2、灰化温度的选择可以更好的去除一些干扰元素 3、灰化时间的调整可以减少元素的损失 4、测量方式可以适当调整 AAS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仪器故障的判断: 仪器因素:由调制方法确定 化学因素:影响原子化效率或测量密度;样品粘度太大 样品被吸附或沾污 预处理方法与待测元素有干扰 一.灵敏度低 FAAS 1.提升量不足: 喷嘴堵塞 撞击球表面不光洁 雾化效率低 2.燃烧缝偏离光轴 3.燃气,助燃气比例不同: 燃烧头高度不对 乙炔到尾部3.5Kg/cm↓

(word完整版)(整理)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推荐文档

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重金属检测方法及应用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我们从自然性、毒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几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危害稍作论述。 (一)自然性: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 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耐受力则要小得多。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由于工业活动的发展,引起在人类周围环境中的富集,通过大气、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毒性: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性质、含量和存在形态。例如铬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形式,其中六价铬的毒性很强,而三价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天然水体中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而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范围在 0.01 ?0.001mg/L 之间。 (三)时空分布性: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可能造成点源到面源更大范围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四)活性和持久性: 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很强。与活性相反,持久性则表示有些污染物质能长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如重金属铅、镉等都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难以降解,并可产生生物蓄积,长期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五)生物可分解性: 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最后生成无害的稳定物质。大多数有机物都有被生物分解的可能性,而大多数重金属都不易被生物分解,因此重金属污染一但发生,治理更难,危害更大。 (六)生物累积性: 生物累积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和化学物理作用而累积。二是污染物在人体某些器官组织中由于长期摄入的累积。如镉可在人体的肝、肾等器官组织中蓄积,造成各器官组织的损伤。又如1953 年至1961 年,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成甲基汞,被鱼类、贝类摄入累积,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当地居民食用后中毒。 (七)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 多种污染物质同时存在,对生物体相互作用。污染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加和性有两类:一类是协同作用,混合污染物使其对环境的危害比污染物质的简单相加更为严重;另一类是拮抗作用,污染物共存时使危害互相削弱。 二、重金属的定量检测技术 通常认可的重金属分析方法有:紫外可分光光度法(UV )、原子吸收法(AAS )、原子荧光法(AF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 )、X荧光光谱(XRF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ICP-MS )。日本和欧盟国家有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 )分析,但对国内用户而言,仪器成本高。也有的采用X荧光光谱(XRF)分析,优点是无损检测,可直接分 析成品,但检测精度和重复性不如光谱法。最新流行的检测方法--阳极溶出法,检测速度快,数

食品中的重金属检验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重金属检验检测方法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1)有些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得该环境的有毒重金属量会高于一般地区,比如一些特殊的矿区、海底火山附近等,使得该地区的动植物有毒含量高于其他地区。 (2)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得有害重金属也污染了食品。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工业废渣、废水、废气等造成了水体和土壤的污染。而生物通过环境摄取了重金属后又通过食物链的方式进入到人体内发生潜在的危害。 (3)在食品的加工、销售、储存和运输等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接触到有毒的容器、管道等,从而导致食品污染。 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是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而产生的定量、定性和结构分析方法。加入显色剂使待测的物质在紫外线或者可见光情况下吸收化合物进行的光度测试,但是此方法不能有效的检测含量较低的重金属物质,需要有机溶剂检测某些元素,操作过程较繁琐。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即HPLC,它是通过对紫外线-可见光检测仪的使用来记录显色试剂的显色过程及重金属物质形成过程,并通过色谱分离后的有色物体进行的检测。此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排除杂质对于结果的影响,可

以同时对多种重金属进行相应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可选择性、高分离效能等多项优点。 原子光谱技术 (1)原子吸收法(AAS)。原子吸收法包含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和火焰原子吸收法两种,它是指通过对气态原子的利用去吸收一定量的光辐射,让原子外层的电子由原本的基态转换成激发态,从而吸收特征谱线,以此对其他化学元素进行测定的方法。各种电子和原子之间的能级存在着差异,它们在共振吸收特定波长的辐射光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被共振吸收的波长刚好等于受到激发的原子产生的光谱波长,这个可以用作元素定性的依据。目前AAS已经成为了分析无机元素定量分析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 F- AAS是一种分析速度快、操作流程简单、信号极其稳定、抗干扰能力、预处理过程简单的一种痕量分析方法,可以直接对高粘度及固体物质进行分析,但是不适合测定不能完全分解的耐高温的重金属元素。而GF- AAS的干扰项较多且十分严重,不宜做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分析。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即ICP- MS,它是一种基于等离子为离子源的关于质谱型元素的分析手段,可以同时测定多种重金属元素,此外该种测定方法还可以同其他的色谱分离方法一起使用,用来分析元素的价态。

重金属测定方法

重金属总量的测定采用消化→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 重金属有效态的测定采用震荡提取→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 1 土壤消化(王水+HClO4法) 称取风干土壤(过100目筛)0.1 g(精确到0.0001 g)于消化管中,加数滴水湿润,再加入3 ml HCl和1 ml HNO3(或加入配好的王水4~5mL),盖上小漏斗置于通风橱中浸泡过夜。第二天放入消化炉中,80~90℃消解30 min、100~110℃消解30 min、120~130℃消解1 h,取下置于通风处冷却。加入1 ml HClO4于100~110℃条件下继续消解30 min,120~130℃消解1 h。冷却,转移至20mL容量瓶中,定容,过滤至样品存储瓶中待测。 注:最高温度不可超过130℃。消化管底部只残留少许浅黄色或白色固体残渣时,说明消化已完全。如果还有较多土壤色固体存在,说明消化未完全,应继续120~130℃消化直至完全。 2植物消化(HNO3+H2O2法) 称取待测植物1~2g(具体根据该植物对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强弱而定)于消化管中,加入5ml HNO3,盖上小漏斗置于通风橱中浸泡过夜。第二天放入消化炉中,80~90℃消解30 min、100~110℃消解30 min、120~130℃消解1 h,取下置于通风处冷却。加入 1 ml H2O2,于100~110℃条件下继续消解30 min,120~130℃消解1 h。冷却,转移至20mL容量瓶中,定容,过滤至样品存储瓶中待测。 注:植物消化完全为透明液体,无残留。植物消化前是否需要干燥根据实验要求而定。 3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提取 铅、锌、铜、镉有效态的提取:提取液为0.1mol/L的HCl 砷有效态的提取:提取液为0.5mol/L的NaH2PO4 水土比:10:1~20:1 提取步骤:称取1g(精确的0.0001g)土壤样品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15mL提取液(以

重金属检测方法

重金属检测仪器选择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我们从自然性、毒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几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危害稍作论述。通常认可的重金属分析方法有:紫外可分光光度法(UV)、原子吸收法(AAS)、原子荧光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X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分析等。 1. 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型仪器分析方法,它与主要用于无机元素定性分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相辅相成,已成为对无机化合物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原子吸收分析过程如下:1、将样品制成溶液(空白);2、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分析元素的校正溶液(标样);3、依次测出空白及标样的相应值;4、依据上述相应值绘出校正曲线;5、测出未知样品的相应值;6、依据校正曲线及未知样品的相应值得出样品的浓度值。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大概10-30万左右,可以作为重金属土壤修复的检测仪器。是重金属土壤修复研发试验中,定量、定性检测的精密仪器。而且国标中重金属的检测就是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 其检测原理是:重金属与显色剂—通常为有机化合物,可于重金属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有色分子团,溶液颜色深浅与浓度成正比。在特定波长下,比色检测。 分光光度分析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物质本身对紫外及可见光的吸收进行测定;另一种是生成有色化合物,即“显色”,然后测定。虽然不少无机离子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有吸收,但因一般强度较弱,所以直接用于定量分析的较少。加入显色剂使待测物质转化为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来进行光度测定,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试手段。显色剂分为无机显色剂和有机显色剂,而以

浅析食品重金属测定中的几种样品消解方法

科技论坛 2017年9期︱333︱ 浅析食品重金属测定中的几种样品消解方法 罗砚文 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关乎人们身体健康,在当前社会快速进步和发展下,对于食品卫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食品卫生安全检测工作十分关键,尤其是食品中的重金属物质检测,重金属物质可能通过水源、土壤和空气进入到食品中,在食品加工和存储中同样会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人们在食用重金属物质超标的食品后,将会损坏人体器官,诱发神经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严重情况下可能致癌。故此,为了保证食品卫生安全,需要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本文就食品重金属测定中的几种样品消解方法展开深入分析,从多种角度进行剖析,总结当前常见的样品消解方法。 关键词:食品卫生安全;重金属测定;样品消解方法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9-0333-01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相应的带来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很多有害重金属物质通过化学形态进入到自然环境,对水源、土壤和空气产生污染,进而导致食品出现重金属污染问题。对于食品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和分析,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就需要选择合理的样品消解方法,深入分析和检测重金属物质,缩短样品消解时间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为后续食品卫生安全提充分参考依据。由此,加强食品重金属测定的有效样品消解方法分析,有助于提升样品测定效率,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 样品消解方法 1.1 干法灰化 此种方法强调在特定温度下加热处理,物质分解和灰化后残留的物质可以选择适当溶剂溶解。结合灰化条件差异,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在充满氧气的密闭瓶中,通过电火花引燃样品,使用吸收剂来吸收燃烧后产生的物质,用相配套的方法进行测定,此种方法称之为氧瓶燃烧法,可以用于硫、硼和磷物质的检测;另一种则是将检测样品放置在蒸发皿中,在500℃~800℃范围内加热处理,样品分解、灰化的产物使用特定溶剂溶解后测定,此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样品物质测定质量和效率。在食品卫生安全检测中,更多的是用于食品中铅、镉、铬等重金属物质的检测。 1.2 湿式消解 湿式消解是指在适量食品中融入氧化性强酸,加热煮沸后可以将有机质分解氧化为水、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同时加入催化剂,破坏食品中有机物质。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为突出,对于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样品而言,主要是在玻璃容器中试验[1]。硝酸沸点在120℃以上时,可以充当于氧化剂作用,可以有效破坏样品中的有机质;硫酸由于自身特性,脱水能力较强,促使有机物炭化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混合酸沸点。由于热的高氯酸自身较强的脱水和氧化作用,可以有效破坏样品有机质,去除样品中的硝酸同时,促使样品持续氧化。在这个过程中,硫酸自身较强的脱水作用,可以快速分解溶液中的有机质。如果样品中的无机物较多,可以选择混合酸进行消解,其中混合酸中盐酸为主要成分。 1.3 微波消解 微波消解主要是指将密闭容器中的消解液和试样借助微波加热,在高温增压下可以加快样品溶解速度。一般情况下,介质材料中包括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受到电磁场作用和影响,极性分子原有的分布状态将会发生不同程度上的转变,逐渐根据电磁场极性排列方向分布。如果是受到高频电磁作用影响,按照交变电磁场变化逐渐发生变化,受到微波磁场的影响,极性分子将会快速迁移,并在相互摩擦中致使反应物的温度逐渐升高,促使物质可以快速发生反应被消解。 通过对比分析上述三种消解方法中总锑含量,以菠菜为例,遵循国家标准物质要求,运用AFS 法测定可以得出:干灰法测定值为(0.029、032、0.035;0.039、0.041、0.042)mg/kg,平均值为0.036mg/kg,标准误差为0.0047,相对标准偏差为13.1%;湿消解法测定值为(0.032、0.034、0.035;0.037、0.040、0.040)mg/kg,平均值为0.036mg/kg,标准误差为0.0030,相对标准偏差为8.3%;微波消解法为(0.045、0.046、0.048;0.050、0.050、0.051)mg/kg,平均值为0.048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13.1%。 2 样品消解法的优势和弊端 2.1 样品消解法的优势 其一,干法灰化优势。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简单、便捷,适合应用在无法使用酸处理的有机质样品中,后续处理工作更为便捷,同时可以实现对微量元素的深入分析,一次性处理批量较大的样品。 其二,湿式消解的优势。此种方法操作便捷,更适合应用在重金属含量较大的食品检测中,其中包括铅、铬、锡等物质。加之消解酸纯度较高,内部成分并不复杂,只需要掌握合理的控制消化温 度,即可有效降低元素损失。 其三,微波消解优势。微波消解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为可观,所用剂量较小,消解效率更高,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具体来看,微波消解技术升温快、加热快,可以有效缩短熔样时间,通过微波加热处理后,可以在罐内形成高温气压;消耗溶剂少,密闭硝酸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酸挥发损失,同时还可以持续加酸,大大降低了资源浪费现象,提升试剂抗干扰能力。 2.2 样品消解法的弊端 其一,干法灰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要求灰化温度在500℃~550℃左右,部分物质蒸导致元素损失。并且,此种方法的回收率不 高,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做好样本的加标回收 试验,提升试验数据准确性[3]。 其二,样品在电炉中炭化到无盐过程需要耗费的时间较久,然后将其放入到马弗炉灰化处理中,大概在6个小时至8个小时左右。 如果灰化不充分,可以适当的增加灰化剂反复消化,确保样品可以 得到充分的消化[4]。 其三,湿式消解的氧化时间较久,大致需要1个小时左右,部分样品可以通过混合酸浸泡处理后,实现消解目的,但是费时较久。如果样品完全消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耗费的酸量是非常大的。 其四,微波消解法同样存在不足,由于样品取样量较少,所以一般干样品不超过0.3g~0.5g 之间,鲜样品在1g~2g 之间,液体样品在1ml~2ml 之间。样品消解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只有处理完的消解 液,才能快速清除其中剩余酸和氮氧化物,同湿消化法缺陷相一致。 3 结论 综上所述,食品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和分析,主要是为了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就需要选择合理的样品消解方法,深入分析和检测重金属物质,缩短样品消解时间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湘武,马金辉,萧福元,彭蔚,黄昒昕.不同消解方法测定食品样品中总锑含量的比较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25(05):1-5. [2]贺东霞.不同消解方法对食品样中Pb、Cd 等重金属测定的影响[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5,25(05):334-335+337. [3]杨艳芳,刘凤枝,蔡彦明.土壤样品的王水回流消解重金属测定方法的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5,31(04):44-45. [4]黄晓纯,刘昌弘,张军,董泳秀,刘文华,赵秋香,李锡坤. ICP-MS 测定蔬菜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两种微波消解前处理方法[J].岩矿测试, 2013,11(03):415-419.

几种常用样品前处理方法在食品重金属检验中的应用

几种常用样品前处理方法在食品重金属检验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食品金属元素检验时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分析了在食品金属元素检验中湿消化法,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和酸提取法这四种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应用和注意事项。为食品检验工作者选取适当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湿消化法;微波消解 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导致食品中可能含有或者被污染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国家加大了对食品的监管工作。与此同时也使食品检验工作者的检验工作量增多,这就要求食品检验工作者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工作效率。在食品的重金属检验中,样品前处理最为食品检验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缩短样品的前处理时间,是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提高检验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笔者依据目前常用的四种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食品中金属元素的检验经验,分析了四种方法在食品金属检验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为食品检验工作者选取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湿消化法 湿消化法是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氧化性强酸,加热破坏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形成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以便进行分析测定。 湿法消化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食品样品前处理方法,该方法实用性强,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可以用该方法消化。 下面介绍下湿法消解的优势:首先、前处理所用的试剂即酸都可以找到高纯度的,同时基体成分都比较简单(偶尔也会产生部分硫酸盐);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只要控制好消化温度,大部分元素一般很少或几乎没有损失。例如,在测定酱油中的砷含量时采用湿法消化加入了硝酸高氯酸混合酸和硫酸,加标回收率为95%以上。即便像“汞”等极易挥发的元素,只要正确掌握消化温度,也不会有损失。 但是湿消化法也有一定的缺陷: 首先,由于该反应是氧化反应,样品氧化时间较长,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随样品的成分而定),且实验过程中一次不能消化超过10个样品,因此方法的劳动强度比较大。 其次,样品消化时常使用的试剂硝酸、高氯酸、过氧化氢,硫酸都是具有腐蚀性且比较危险的。在用硝酸和高氯酸时产生的酸雾和烟,对通风橱的腐蚀性也很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用高氯酸消解样品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烧杯中液体不能烧干,并且要保证温度达到200摄氏度时只有少量的有机成分存在,否则高氯酸的氧化电位在此温度下会迅速升高,会导致剧烈的爆炸!因此建议,在使用高氯酸时,最好先用硝酸氧化部分的有机物,或者是先加入硝酸与高氯酸的混合液浸泡一夜,同时实验要在通风橱内进行。消化液不能蒸干,以防部分元素如硒、铅的损失。 还有,由于氧化反应过程中加入了浓酸,这些酸可能会对仪器产生损害进而影响试验结果,因此消解结束后需要排酸,例如,用原子荧光测定总砷,测定时硝酸的存在会妨碍砷化氢的产生,对测定有干扰,消解完全后应尽可能的加热驱除硝酸。国标实验中采用硝酸-硫酸消解样品,由于硫酸的沸点比硝酸要高,所以最后消化液里基本上没有硝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采用硝酸-硫酸消解样品时因避免发生碳化,消解过程发生碳化时会使砷严重损失,所以在消解过程中注意若消化液色泽变深应适当补加硝酸,值得注意的是在标准曲线也要保证和样品消解液中相同的酸浓度即要基体匹配。 某些特殊食品湿消解时注意事项: 含油脂成分较高的食品,如植物油、桃酥等,在加入混合酸后,由于样品浮在混酸表面上,容易形成完整的膜,加热时液面上有剧烈的反应,容易造成爆沸或飞溅,因此建议样品称样量不高于1g(植物油最好为0.1-0.2g),同时要在消解过程中随时补加硝酸,一般来讲硝酸高氯酸混合液加入15ml,放置过夜让其缓慢氧化,次日消化中途还需要补加混合酸10ml 左右。

重金属检测方法比较

重金属检测方法 通常认可的重金属分析方法有:紫外可分光光度法(UV)、原子吸收法(AAS)。现就这二种方法简介: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 检测原理:重金属与显色剂—通常为有机化合物,可于重金属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有色分子团,溶液颜色深浅与浓度成正比。在特定波长下,比色检测。 一般来说分光光度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物质本身对紫外及可见光的吸收进行测定;另一种是生成有色化合物,即“显色”,然后测定。 虽然不少无机离子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有吸收,但因一般强度较弱,所以直接用于定量分析的较少。加入显色剂使待测物质转化为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来进行光度测定,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试手段。 显色剂分为无机显色剂和有机显色剂,而以有机显色剂使用较多。大多当数有机显色剂本身为有色化合物,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稳定的螯合物。显色反应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都较高。有些有色螯合物易溶于有机溶剂,可进行萃取浸提后比色检测。 检测波长一般是紫外和可见光区。

二、原子吸收法(AAS)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特定频率辐射能激以下所产生的荧光发射强度,以此来测定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检测原理: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不仅可以发射一系列特征谱线,也可以吸收与发射线波长相同的特征谱线。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即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一般情况下都是第一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频率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选择性地吸收其同种元素所发射的特征谱线,使入射光减弱。特征谱线因吸收而减弱的程度称吸光度A,与被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由于原子能级是量子化的,因此,在所有的情况下,原子对辐射的吸收都是有选择性的。由于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的排布不同,元素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吸收的能量不同,因而各元素的共振吸收线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能量的衰减量来检测原子的浓度。

肥料中重金属的测定方法

肥料中重金属的测定方法 1.铅的测定 用吸管分别吸取蒸馏水2mL(作空白用)、蒸馏水2mL+1 滴铅标准储备液(作标准用)、待测液2mL 于三个小试管中,分别依次加入:铅1 号试剂 4 滴铅2 号试剂 4 滴铅3 号试剂4 滴 摇匀,静置显色1 分钟,转移到比色皿中,上机测定: ①拨动滤光片左轮使数值置2,置空白液于光路中,按“比色”键,功能号切换至1,按“调整+”键或“调整-”键,使仪器显示100%。 ②将标准液置于光路中,按“比色”键,功能号切换至3,按调整键,使仪器显示值为200.00。 ③再将待测液置于光路中,此时显示读数即为肥料中铅(Pb)的含量(mg/kg)。 2.砷的测定 分别吸取蒸馏水10mL、蒸馏水10mL+8 滴砷标准储备液、待测液10.00mL 于三个砷反应瓶中,分别依次加入砷1 号试剂8 滴,用砷导气管将砷反应瓶和砷吸收池连接好,并于各吸收池 中加入蒸馏水3.0mL,砷2 号试剂8 滴,最后往砷反应瓶中加入砷3 号试剂0.5 克(事先称好),立即塞上反应瓶的瓶塞。若反应太慢,可用手摇动反应瓶,以加速反应。反应十分钟后,将吸收池中的显色溶液于比色皿中,上机进行测定。 ①拨动滤光片左轮使数值置1,置空白液于光路中,按“比色”键,功能号切换至1,按“调

整+”键或“调整-”键,使仪器显示100%。 ②将标准液置于光路中,按“比色”键,功能号切换至3,按调整键,使仪器显示值为16.00。 ③再将待测液置于光路中,此时显示读数即为肥料中砷(As)的含量(mg/kg)。 3.铬的测定 用吸管分别吸取蒸馏水2mL(作空白用)、蒸馏水2mL+1 滴铬标准储备液(作标准用)、待测液2mL 于三个小试管中,分别依次加入:铬1 号试剂 4 滴铬2 号试剂 4 滴铬3 号试剂4 滴 摇匀,静置显色1 分钟,转移到比色皿中,上机测定: ①拨动滤光片左轮使数值置2,置空白液于光路中,按“比色”键,功能号切换至1,按“调整+”键或“调整-”键,使仪器显示100%。 ②将标准液置于光路中,按“比色”键,功能号切换至3,按调整键,使仪器显示值为200.00。 ③再将待测液置于光路中,此时显示读数即为肥料中铬(Cr)的含量(mg/kg)。 4.镉的测定 用吸管分别吸取蒸馏水2mL(作空白用)、蒸馏水2mL+1 滴镉标准储备液(作标准用)、待测液2mL 于三个小试管中,分别依次加入:镉1 号试剂 4 滴镉2 号试剂 4 滴镉3 号试剂4 滴 摇匀,静置显色1 分钟,转移到比色皿中,上机测定: ①拨动滤光片左轮使数值置2,置空白液于光路中,按“比色”键,

食品中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 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农药化肥用于农业耕作中,这导致一些有害金属元素如铅、镉、铜、汞等进入食品中。这些金属元素随食物进入人体内,会转变成具有高毒性的化合物。而且多数金属具有蓄积性,半衰期较长,能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还有可能产生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作用。自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受到了政府和人民更广泛的关注,而食品中有害金属元素的检测问题也变得日趋重要。目前常用于食品中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以下将分别进行介绍。 物理法 1、光谱法 (1)原子吸收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AAS具有灵敏度高 (ng/mL-pg/mL、准确度高、选择性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但是,AAS也存在不足,即不能多元素同时分析。 AAS是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用于检测砷(GB/T5009.11-2003)、铅(GB/T5009.12-2003)、铜(GB/T5009.13-2003)、锌(GB/T5009.14-2003)、镉(GB/T5009.15-2003)、汞 (GB/T5009.17-2003)等元素的方法。B.Demi等人使用AAS检测面包中铁、铜、锌、铅和钙等金属离子的含量,测出了这些离子的平均含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AES)是根据原子或离子在电能或热能激发下离解成气态的原子或离子后所发射的特征谱线的波长及其强度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含量的分析方法。 AES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ng/mL-pg/mL)和选择性;试剂用量少,一般只需几克至几十毫克;微量分析准确度高;使用原子发射仪测定,仪器较简单;可以定性及半定量的检测食品中的金属元素。 在《2005年最新国家食品生产认证与质量检验标准实施手册》中规定使用AES检测食品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在实际应用中,AES常与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技术(ICP)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人体内重金属元素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10级化学基地班耿轶峥 201000112008) 一、选定课题的简要说明: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大气、水土的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人体中金属含量超标已经越来越多的在各地发生,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容无视,如铅毒症、水俣病等。这些中毒症状往往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永久性损伤,进而导致残疾甚至死亡。因而,只有了解重金属以及其摄入过多的症状,才能有效防范重金属中毒。 由于危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含量极低,常规检查不易查出,一旦查出时往往已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研制灵敏度更高、准确度更好、速度更快的检测方法便是现阶段追求的目标,本文将例举集中常用的测定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 二、信息检索说明: 1 检索关键词:重金属、人体、危害 2 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2.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万方数据系统 三、综述: 以上检索共查找到了相关文献85篇,另外又对比参考了各个数据库推荐的相似文献,其中重点参考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20余篇文章。在经过对其的学习和理解并通过自己的总结及相应参考后,现将该课题内容和自己的启示心得综述如下。 摘要对什么是重金属目前尚无严格的定义,化学上跟据金属的密度把金属分成重金属和轻金属,常把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铬、汞、镉等大约45种。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5种:铅、汞、铬、砷、镉。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或无机物。通常认可的重金属分析方法有:微谱分析(MS)、紫外可分光光度法(UV)、原子吸收法(AAS)、原子荧光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X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 目录

食品中重金属测定前处理方法简述

食品中重金属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简述 食品通常是一种有机物,所含成分极其复杂,要准确无误地测定其某种成分,必须经过一定的前处理,去除干扰组分,存留所需成分。由于食物样品的复杂性和不均匀性,在食品分析中,通常将样品转变成透明澄清的溶液,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如下所示: 溶解法:水溶解或水浸出、酸性水溶液溶出、有机溶剂溶出、碱性水溶液溶出 消解法:(1)、干法:高温炉灰化法、高压消解罐法、通氧燃烧法、低温灰化法(2)湿法:硝酸—硫酸法、硝酸—高氯酸、硝酸—高氯酸—硫酸、硝酸—过氧化氢、(3)、水解法:加酶水解法、加碱水解法、加酸水解法 一般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消解样品常采用高温灰化法、湿法消化法,有时也采用高压消解罐法等。样品处理的一般原则: (1)、能使被测成分完全分离出来,而且无损失; (2)、不得引入被测成分和干扰物质; (3)、样品处理方式适于选定的测定方法; (4)、消耗试剂少; (5)、处理方法安全、快速、简便,试剂和器材易得。 下面介绍各种消解方法的特点 一、湿法消解 (1)硝酸—硫酸法 硝酸氧化力强,但沸点低,在样品炭化后易自燃,故将硝酸与硫酸联合使用,既可提高消化液的沸点,也可防止因单用硝酸可能发生的自燃现象。 (2)硝酸—高氯酸法 在一般的消解条件下,除了As、Hg及Cr等少数几个元素外都能定量回收。硝酸—高氯酸法已被誉为经典消解方法而被广泛应用。 硝酸和高氯酸的比例和加入方式而不同的操作者而不同。硝酸比例大,有利于安全、和缓地消化含有大量易被氧化分解的组分的试样。若试样中易分解成分含量不大,多为难氧化的即不容易被硝酸氧化的组分,加大硝酸的量作用不大。 (3)、硝酸—高氯酸—硫酸 在硝酸—高氯酸体系中加入少量硫酸,可以在上述硝酸—高氯酸氧化基础上,提高消化体系的沸点,也进一步提高高氯酸的浓度而增加此体系的氧化力,可以氧化一般情况下不易氧化的样品。其比例一般为3:1:1,由于本消化体系含有硫酸,应注意铅的回收可能因硫酸铅析出而降低回收率。特别是钙含量高的化妆品。 (4)、硝酸—过氧化氢 硝酸—过氧化氢消解体系是很强的氧化剂,适用于脂肪的分解,对于小量样品在较低温度下可以快速完成分解。尚有许多氧化剂组成的其它消化体系,如高氯酸—氯酸钾、过硫酸钾、等,应用不广。 (5)、加压湿消解法 利用压力以提高酸的沸点和加速样品的消解。加压湿消解法,一般来说,有机物未被彻底降解,尤其是具有芳香族结构的组分,因此可能尚不适宜于后继定量方法如极谱和色谱方法。由于样品的分解受试样、消化液(酸)的组成、温度和容器内的压力的影响,因此,根据试样选择适宜的消化液、样品和酸用量、液体体积和罐的容积比,是得到安全的和良好的消解结果的重要因素。样品量因容器而异,一般说容量20mL,样品加入量不应超过0.3~0.5g,

水环境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学年论文 水环境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论文作者:XXX 指导教师:XXX 年级:2014级 水环境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姓名:XXX学号:XXXXX指导教师:XXX 摘要:目前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十分普遍。重金属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严 重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健康。对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检测及研究对水生生物和人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环境;重金属;检测方法 水乃生命之源,它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然而现今水污染严重,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影响水质的重金属元素很多,而水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含量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土壤条件、水质酸碱特征、水体氧化特征、工业废水的排放等等。水污染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以及经人类加工的工业用水、排放水和生活饮用水等水体的环境。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重金属物质超过了水的自净能力,使水的组成及其性质发生变化,从而使水环境中生物生长条件恶化,并使人类生活和健康受到不良影响的行为。【1】近年来,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随着工农业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日趋加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重金属指原子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元素,约有45种,如铜、锌、镉、锰、铁、钴、镍、钒、钛、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锌等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铅、镉、汞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2] 一、中国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现状

浙江干湖岛湖底沉积中,Cd、Hg、Zn的自然富集系数大于正常值的两倍,呈现Cd、Hg、Zn污染的迹象【3】 四川凉山州大桥水库是一座大型综合利用工程,流域内无大中型工矿企业分布,工业污染源极少,检测结果表明,水体中仅铜元素超标,底泥中重金属检出项目较多,含量大体与上游背景值相近,主要是库区地壳矿物质背景条件偏高所致,而人为影响次要。【4】 南京玄武湖属浅水型湖泊,湖水主要靠钟山北麓雨水供给,湖底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均超过南京相应地区冲击土中重金属的平均值,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Zn、Cu、Cr、Hg。【5】 南四湖位于山东省西南,是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湖的总称,是山东省最大的浅水型淡水湖泊,地质中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Cr、Hg。【6】 长江干流地区重金属污染尚不存在超标情况,但在某些支流地区仍存在重金属污染,有的还比较严重,如江西境内饶河Cd和Pb超标;赣江Cd和Pb超标,靖江六价Cr位主要污染物,长江某些江段即使在丰水期仍有Hg轻度超标【7】这些支流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支流地区的化工、造纸、印染、电镀等以排放重金属污水为主的企业,污染的支流仍会影响到长江整个流域水质,并由生物食物链富集,从而可能进入人体,造成极大危害。 二、水环境重金属分析检测技术的进展 重金属的分析检测是水体重金属污染监督和治理的前提和依据。水体重金属检测面临的情况: (1)需要及时知道污染情况,以便迅速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因此人们越来越迫切需要在线、实时、现场的分析手段。【8】 (2)重金属元素的不同形态和价态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重金属元素总量进行测定,还应该对重金属的形态和价态能进行细致的检测。【8】水环境重金属检测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其他物质分析方法一样,要看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检测限、选择性的好坏、分析速度的快慢、应用范围的宽窄。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传统的仪器分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度法、电感藕合等离体法、电化学方法、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同时也有一些新的、逐步开始应用的重金属检测技术: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9] 1、原子吸收光谱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