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人精神

茶人精神

茶人精神
茶人精神

茶人精神

提要:

茶是灵魂之饮,自不能等闲视之,古人认为,喝茶不等于茶道,喝茶的人亦不等于茶人。茶出在以道德立国的中国,不可避免地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便有了独特的茶人精神。和谐宽容、谦虚谨慎、团结共进、廉洁奉公、乐于奉献, 这正是人们所向往、所追求、所要培养的优秀品德,这就是茶人精神。

关键词:茶人情操社会茶人精神

前言:

通过茶学的学习, 借助茶学去完成心理之修行, 注意一点一滴的细节, 培

养一寸一度的耐性。深刻理解茶人精神,培养自身和谐宽容、谦虚谨慎、团结共进、廉洁奉公、乐于奉献的精神。

茶人,原是指直接从事茶叶采制生产的人,继而又发展为从事茶叶产制贸易教育科研事业的人。“茶人”两字,最早见之于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茶中杂咏》诗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茶的传播和茶文化的弘扬,茶人队伍不断扩展,茶人的内涵也在扩大,茶人的概念在更新。

茶是灵魂之饮,自不能等闲视之,古人认为,喝茶不等于茶道,喝茶的人亦不等于茶人。按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只要他们喜欢喝茶,就该叫“茶人”。但因为茶是高雅的饮品,灵魂的饮料,此事便不可等闲视之。茶出在以道德立国的中国,不可避免地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便有了资格标准。

茶圣陆羽对茶人的标准是“精行俭德”之人,即注意操守和生活节俭之人。他是我国第一个将饮茶与人的品行修养联系起来的人。陆羽的观点渐为后人所接受。唐代刘贞亮提出的“茶十德”其中包括茶人资格说,他将陆羽的“精行俭德”具体化为“利礼仁”、“表敬意”、“雅心”、“行道”,要求茶人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平和、净心高雅。宋人强调茶人必须是“佳客”。欧阳修《尝新茶》诗中说:“泉干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何者为佳?就是说茶人应当具有如茶一般清醇幽雅的气质,如茶一般坦诚高洁的情操。明人对茶人未提出明确的资格标准,大体要求则有。茶人须是“佳客”,即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饮茶时要吟诗、挥翰。当然,明人的理解有些偏颇,似乎只有文人才有资格饮茶,才是茶人。

到了今天,人们一致认为,茶人应理解为茶叶种植、加工、贸易、教育、科研等与茶相关的人士,更包括了遍布海内外的爱茶人。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茶人的热情与人气,才使得中国茶业和茶文化蓬勃发展。

因此,在现代社会,从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层面来划分,茶人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专事茶业的人,包括专门从事茶叶栽培、采制、审评、检验、生产、流通、教育、科研人员;二、与茶业相关的人,包括茶叶器具的研制,茶叶医疗保健科研,以及从事茶文化宣传和艺术创作的人;三、爱茶人,包括广大的饮茶人和热爱茶叶的人们。

在很多场合,我们常常会听到骄傲的称呼:我们是茶人。茶人听起来似乎只

是一个简单的词语,而其更深远的意义是茶人之精神,茶人因为有了精神才引以为豪。

所谓茶人精神是指茶人的形象或茶人应有的道德情操、风范、精神面貌。“茶人精神”是已故原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钱梁教授在80年代初率先提出的。“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是“茶人精神”的朴素表达。它是从茶树风格、茶叶品性引申过来。

茶树,不论生长的环境如何,如高山、坡地、深谷僻野,从不计较土

质厚薄,也不怕酷暑严寒,总是坚持植根大地,四季常青、绿化大地、净

化空气。春回大地时她尽情抽发新芽、任人采用,采了又发,常采不败,

周而复始地默默地为人类作出无私奉献,直到生命尽头,茶给世界带来清新,给人带来健康。

从茶的内质品质来说,茶的精神更是无与伦比。

茶可以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它作为一种普通的植物, 本身无情感可言, 然而其精清、淡洁、致和的品性,涤烦保健的功效为人类所赏识, 以致于被赋予一种社会属性,演绎成为一种崇尚自然美的精神象征。

在一棵茶树上, 这么多叶片彼此无碍的共存, 完成共同的使命——光合作用,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这是一种和谐之道;

在一壶茶中, 这么多的茶叶共同释放自己的内含物, 共同完成了彼此的融合,成就了完美一致的口感, 这是一种宽容之道;

茶树一生生息不止, 不断萌发嫩芽, 即使老矣, 把地上部砍去, 重新发育,复壮后又不断抽发嫩芽, 甚至愈采愈发, 这是一种奉献精神;

茶的收敛平和, 不思张扬的品性被认为是一种谦逊的品德。茶清新雅致的形体和气息, 这是一种廉洁的象征。

当代茶人浙江农大茶学大师庄晚芳生前提出了茶人的茶德,概括为:廉、美、和、敬。廉即廉洁奉公,美即美仑美奂,和即和平、和气、和谐,敬即客来敬茶、以茶敬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道专委会主任张大为则认为茶人的茶德应为俭、美、和、静,他认为喝茶应该是百姓的事,所以应为“俭”,即精行俭德。茶文化专家汪根发在从事多年茶叶经营后搞起了茶文化研究,他认为新时期的茶人精神应概括为8个字:和、静、清、寂、通、慧、明、行。其通、慧、明、行之意是指与自然相通有了智慧,有了智慧就会明达事理,明达事理就要为社会做事。

不管是已故的庄先生,还是现在的张老先生和年轻的汪先生,他们总结的茶人应有的茶德精神宗旨是一致的,即团结、奉献。

因为有了团结,茶人成为了一个群体;因为有了团结,才让“天下茶人是一家”。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中国茶产业才能更加发展、壮大。茶人的团结,是茶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

茶人之奉献精神,无论是职高位重的吴觉农先生,也无论是在茶学教育领域颇有声望的陈椽、王泽农教授,更无论是在一线工作的茶农、茶商,他们都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茶叶事业。我们会经常在茶会上看到,许多白发苍苍的长者,他们依然在关心着中国茶叶事业,还在为茶产业献计献策,不计名利,不求回报,其精神可敬可佩。

茶,植根大地,四季长绿,常采不败,永葆青春,给世界以清新,给人类以健康,默默奉献。茶人也应该是这样,不求功名利禄升官发财,不慕高堂华屋锦

衣美食,没有人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一生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清廉自守、无私奉献。

“茶可雅志”、“茶可行道”的文化内涵, 滋养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文化性格, 不管是三五知己, 还是独自一人的品茗, 只有进入一种自然、陶然、超然、怡然的境界才会心平气和、宁静致远、坦然豁达, 方能以茶养德。倘若工于心计、谋于功利, 尔虞我诈、心浮气躁, 是断然无法进入这种境界的。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茶人的奉献精神更显得弥足珍贵。正因为有了茶人的奉献精神,正因为有了茶人的团结精神,才使得茶产业能茁壮成长。在这纷扰的世界中, 各不相同的人共处一个社会, 包容才能求和谐, 和谐才能得到发展, 没

有包容的境界, 就难以取得共赢。

通过茶学的学习, 借助茶艺去完成心理之修行, 注意一点一滴的细节, 培

养一寸一度的耐性, 获得一份淡泊、一份宁静。在把盏相敬中, 以茶的香洁获得自我身心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 优化彼此身心的气质, 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就和气,将浮躁的心灵归于平静,将暴戾的恶念归于慈善, 以一颗平常心取代不平衡的心理,在纷繁的社会中, 和谐共处, 相互成就。

和谐宽容、谦虚谨慎、团结共进、廉洁奉公、乐于奉献, 这正是人们所向往, 所追求, 所要培养的优秀品德,这就是茶人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岳飞.耿艳艳,《茶既滋养人的身体,也滋润人的精神》.福建茶业.思考与探索. 第四期2007.

2张小霖.刘启贵,《再论茶人与茶人精神》.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ic Publishing House.1994-2009.

对中国茶文化的人文评价

对中国茶文化的人文评价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品茶、先要择,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或是豪华庄贵。另外,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求清幽静雅,达官贵族追求豪华高贵等。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可从五个方面对茶艺进行理解 : 第一,简单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第二,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 第三,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第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第五,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华茶文化。 “茶道”起源于唐代的民间,经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和传播,形成了一种“文人茶道”,它是茶道的精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在唐代繁华的社会里,物欲横流,很多人追求一种奢华的物质生活,“物精极、衣精极、屋精极”是他们的生活目标。人们相互争斗和倾辄。社会流行着奢侈和虚夸之风。当时有正义感的文人士大夫们,对这种奢华之风非常不屑,他们常聚在一起品茶、探讨茶艺、博古论今无所不谈。 茶道创始人陆羽(唐朝)著有《茶经》一书,陆羽用自己的一生从事茶文化的研究,他对茶叶的栽培与摘采;茶具、茶器的制作;烹茶时水源的选择;烹茶、酌茶时身体的动作进行了规范和总结,并赋予茶道一种特殊的文化内函,即饮茶、赋茶、以茶示俭、以茶示廉,与文人茶道的精神是极为吻合的。

喝茶的礼仪规矩和注意事项

喝茶的礼仪规矩和注意事项 导读:本文是关于喝茶的礼仪规矩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到您! 喝茶的礼仪规矩 1、茶具要清洁 家里宾客来访,先让坐,后备茶。冲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净。清洗干净后最好再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是礼诚待客最基本的礼仪规矩。 2、茶水浓度要恰当 泡茶,茶叶用量要适当,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泡出的茶没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问问宾客的饮茶习惯,再根据客人的口味浓淡习惯冲泡。 3、茶满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俗语有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倒茶给宾客,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以倒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人情给客人是礼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国的传统习惯是只要两手健全,都必须用双手给客人端茶。此外,双手端茶也要有讲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5、添茶要及时 要时刻关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时,要义不容辞及时去添茶。添茶时,必须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如果主人长时间冲泡却不换茶,这便有些下“逐客令”的意思了,为

了以后还能愉快地一块喝茶,客人这时最好起身告辞哦,主人也会表示“惋惜”之意。 说到暗语,还有一些来自茶馆中的江湖规矩。比如茶客示意续水,无需吆喝,将茶盖揭起摆放在一边,堂倌就会来续水;茶客要离开一会儿,茶盖靠茶托斜放即可;茶客不喝了,茶盖朝天沉入茶碗,堂倌就会过来拣碗抹桌子。 喝茶礼仪要注意 饮茶要定量 有人说,既然喝茶那么好,就多喝点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每日饮茶2~6克最为适宜。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而且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般来说,每天喝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 浓茶不宜饮 过浓的茶会使人体“兴奋性”过度增高,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饮用浓茶后可能出现心跳过速,甚至心律不齐,造成病情反复。因此,泡茶时要注意茶量的控制,避免饮用浓度过高的茶。 酒后不宜饮茶 饮酒后,酒中乙醇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转化为乙醛,乙醛再转化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利尿作用, 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人肾脏。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所以会影响肾功能,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而为一,更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喝

茶道基本礼仪

茶道基本礼仪 在喝茶的时候茶道礼仪至关重要,是一个人的素养的表现,但是茶道礼仪有哪些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茶道礼仪的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道礼仪规矩 1、茶具要清洁 家里宾客来访,先让坐,后备茶。冲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净。清洗干净后最好再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是礼诚待客最基本的礼仪规矩。 2、茶水浓度要恰当 泡茶,茶叶用量要适当,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泡出的茶没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问问宾客的饮茶习惯,再根据客人的口味浓淡习惯冲泡。 3、茶满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俗语有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倒茶给宾客,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以倒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人情给客人是礼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国的传统习惯是只要两手健全,都必须用双手给客人端茶。此外,双手端茶也要有讲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5、添茶要及时 要时刻关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时,要义不容辞及时去添茶。添茶时,必须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中国茶道礼仪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分别为煎茶、斗茶和工夫茶。 1、煎茶

煎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中国茶道礼仪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就是唐代的煎茶。 2、斗茶 斗茶又称茗战,起源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中国古代茶道礼仪的最高表现形式。最终目的在于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能获得斗茶的最后胜利。 3、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中国茶道礼仪的表现形式。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盛行于安徽、祁门等地区。工夫茶讲究品饮的工夫,饮工夫茶,分为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更为讲究待客。 中国茶道礼仪法则 中国茶道礼仪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1、古人茶道礼仪讲究六境,分别为: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饮者的修养,其一招一式都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 2、宋代茶道礼仪的法则,叫三点,一点是新茶、甘泉、洁器;二点为天气景色宜人;三点为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 茶艺礼仪之茶人的礼仪 1、鞠躬礼 鞠躬礼通常用在茶艺人员迎宾、茶艺表演及送客的时候,鞠躬礼分为站式、坐式和跪式。行礼的时候,站式双手要自然下垂,微弯,坐式和跪式需将双手放在双膝前面。 2、伸手礼 伸手礼是茶事活动中常见的礼节,主要用于介绍茶具、茶叶、赏茶和请客人传递茶杯等。行伸手礼的时候,手指要织染并拢,大拇指往内靠,右手由胸前自然向右前伸,手心向上,同时讲:请、请观赏、谢谢等。 3、寓意礼

中国茶道精神的理解关于茶道的理解

中国茶道精神的理解关于茶道的理解 茶道是一种烹茶饮茶的艺术,我国茶人对于茶道的理解各执一词,下面是精心为你的关于茶道的理解,一起来看看。 一、茶道:金刚石认为,茶道是表现茶叶主题思想所赋予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向或方法,也是指明人们在品茶过程中修习出的人文思想或处事哲理。 二、茶道:吴觉农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三、茶道: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四、茶道:周作人认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五、茶道:刘汉介认为,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六、茶道:日本谷川激三认为,茶道是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七、茶道:日本久松真一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 八、茶道:日本熊仓认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是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九、茶道:峨眉茶道认为,茶道是揽天地山水和人文思想于一体空间概念,因茶而形成一种生活格律,具有形为学本位特征,无需要求他人技艺或手法的专门表现,是一种 __的思考和感悟。 十、茶道:日本茶道认为,茶道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过程中的清、寂,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烦闷,用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十一、茶道:大多数中国茶人认为,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通过选茶、选水、选器、选环境、

茶礼仪的知识

关于茶礼仪的知识 中国饮茶的礼仪常识 (一)站姿 双脚并拢身体挺直,头上顶,下颌微收,双眼平视,双肩放松。女性右手 在上,双手虎口交握,置于胸前;男性双脚微呈八字分开,左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置于小腹部。 (二)走姿 以站姿为基础,切忌上身扭动摇摆,行走应尽量成一条直线,到达来宾面 前若为侧身状态,需转成正向面对;离开客人时应先退后两步再侧身转弯,切忌当着对方掉头就走,这样显得非常不礼貌。女性可以双手同"站姿"交握胸前, 男性双臂下垂于身体两侧,随走动步伐自然摆动。 (三)坐姿 端坐椅子中央,双腿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头正,下颌微敛,舌头 抵上颚,眼乎视或略垂视,面部表情自然。女性右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置 放胸前或面前桌沿;男性双手分开如肩宽,半握拳轻搭于前方桌沿。全身放松,调匀呼吸、集中思想。如果作为来宾被让于沙发就座,则女性可正坐,或双腿 并拢偏向一侧斜坐,双脚可以交叉,双手如前交握轻搭腿根;男性可双手搭于扶手上,两腿可架成二郎腿,但双脚必须下垂且不可抖动。 (四)跪姿 日本、韩国的茶人习惯跪坐,故国际间茶文化交流或席地而坐举行的茶会 多用到这一姿势。跪姿分为跪坐、盘腿坐、单腿跪蹲。跪坐即日本的"正坐", 两腿并拢双膝跪在坐垫上,双足背相搭着地,臀部坐在双足上,挺腰放松双肩,头正下颌略敛,舌尖抵上颚,双手交叉搭放于大腿上(女性右手在上,男性左手在上)。盘腿坐只限于男性,双腿向内屈伸相盘,双手分搭于两膝,其他姿势同跪坐。单腿跪蹲常用于奉茶,左膝与着地的左脚呈直角相屈,右膝与右足尖同 时点地;也可左脚前跨膝微屈,右膝顶在左腿小腿肚处。其他姿势同跪坐。 (五)鞠躬礼 分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种。根据行礼的对象分成“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与"草礼'(用于说话前后)。站立式鞠躬与坐式鞠躬比较常用,其动作要领是:两手平贴大腿徐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弯腰,弯腰 时吐气,直身时吸气。弯腰到位后略作停顿,再慢慢直起上身。行礼的速度宜 与他人保持一致,以免出现不谐调感。"真礼"要求行九十度礼,"行礼"与"草礼"弯腰程度较低。在参加茶会时会用到跪式鞠躬礼。“真礼”以跪坐姿势为预备,背颈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倾斜,同时双手从膝上渐渐滑下,全手掌着地,

茶人的礼貌礼节素养

茶人的礼貌礼节素养 发表时间:2019-12-24T12:32:26.2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3期作者:陈玮 [导读] 茶人是品茶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茶人符合中国人审美和国际惯例的举手投足是茶人的高尚情操的外在表现。 摘要:茶人是品茶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茶人符合中国人审美和国际惯例的举手投足是茶人的高尚情操的外在表现。 关键字:茶人;礼节;礼貌 有关茶人的名词有很多,常见的有:茶人,一指精于茶道之人,二指采茶之人,也指茶叶生产者。茶博士,旧时茶店伙计的雅称,也特指陆羽。茶师,指制茶师傅。茶客,指茶店饮茶者,也指贩卖茶叶的商人。泡茶师,指专司泡茶技艺的人员。本处专指茶艺师。 茶人是品茶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茶人的高尚道德通过一系列符合中国审美和国际惯例的礼貌礼节外化出来,创造出内外兼修、内外和谐的修养境界。 茶人的礼貌礼节素养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仪容修饰规范 茶人的要求发型发色以端庄保守为宜。发型除了要适合自己的脸型和气质外,还要和茶席主题相协调,如果是长发,泡茶时应将头发束起,以免挡住视线影响操作;如是短发,头发也不要落下遮住视线。在泡茶过程中,也不可用手去拨弄头发,否则会破坏整个泡茶流程的严谨性。同时注意头发不能掉落到茶具或操作台上,以免给茶客留下不卫生的印象。头发也不能有明显味道,以免影响茶客的嗅觉。另外,茶人仪容需要修饰,化淡妆能给客人留下好印象。但要注意工作中不宜浓妆艳抹,不要岗上化妆,避免残妆示人。不涂抹、使用香味浓郁的清洁卫生用品和化妆品,以无香型为宜。 二、手部修饰规范 手部是人际交往中人的“第二面孔”,茶人的手更是极为重要。女性茶人最好要有一双纤细、柔嫩的手,男性茶人则要求干净。泡茶中,茶人的双手能引起茶客的关注,因此,在泡茶开始前,茶人一定要将双手清洗干净,不能让手沾有香皂味,更不可有其他异味。洗过手之后不要碰触其他物品,也不要摸脸,以免沾上化妆品的味道,影响茶的味道。另外,指甲不可过长,更不可涂抹指甲油。 三、仪表服饰礼仪 品茶通常需要一个安静雅致的环境,如果泡茶者服装颜色太鲜艳,就会破坏和谐优雅的气氛,使人有躁动不安的感觉。所以泡荼时服装不宜太鲜艳,要与环境、茶具、茶席主题等相匹配。式样以中式为宜,长袖有袖胜于无袖,但袖口不宜过宽,否则会沾到茶具或茶水,给客人不卫生的感觉。服装还要注意保持清洁整齐。 在工作中,因某些配饰佩戴后会干扰工作,有时甚至会造成负面影响,比如佩戴太贵重的首饰,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显得不够高雅,而体积太大的戒指、手链也容易敲击到茶具,发出不协调的声音,甚至会打破茶具,影响正常的茶叶冲泡服务,所以泡茶期间以不戴或少佩戴首饰为好。 四、行为举止规范 站姿是体现茶人自身素养的一个方面,是体现茶人仪态美的起点和基础。站姿是茶人的基本功。站姿的基本要求是:头正、梗颈、挺胸、收腹、双腿并拢直立、两脚脚跟相靠,两脚尖呈45°~60°的“V”字形,或“丁”字形,身体重心线应在两脚中间向上穿过脊柱及头部,双肩平正,自然放松,双手自然交叉于腹前,双目平视前方,表情温文尔雅。男性茶人双脚叉开,宽度窄于双肩,双手可交叉放在背后或左右手握拳,分别放置于背后及腹前。 泡茶时的正确坐姿是:头正肩平,挺胸、收腹、肩部不能因为操作动作的改变而左右倾斜,两脚自然平落地面,男性茶人两膝间的距离以松开一拳为宜,女性茶人双腿及双脚并拢,与身体垂直放置,或者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交叉成直线。双手平放在操作台上且右手放在左手上,面部表情轻松愉悦,自始至终面带微笑。入坐时,略轻而缓,一般从左侧走到座位前面,右脚后退半步,左脚跟上,然后轻稳地坐下,坐椅子的一半或2/3处,穿长裙时要用手背把裙子向前拢一下再坐。如茶桌的立面有面板或茶桌有悬挂的装饰物,无法采取正向坐姿,可选用左侧点式或右侧点式坐姿。坐着泡茶时还要避免身体离桌子太近,一般距桌沿一拳的距离,提壶时肩膀要避免一边高一边低。 人的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茶人走姿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上身正直,目光平视,面带微笑;肩部放松,手臂自然前后摆动,手指自然弯曲;行走时身体重心稍向前倾,腹部和臀部要向上提,由大腿带动小腿向前迈进;行走线迹为直线。行走时前后脚之间以一脚距离为宜。女茶艺服务人员一分钟应走110~118步,男茶艺服务人员应走100步。步幅过大,步速过快,会减弱茶室的宁静和茶艺服务人员的优雅之感。 茶人一般穿平底鞋,穿平底鞋比穿高跟鞋的步幅略大,要避免往前甩小腿和用脚跟走路,否则会给人一种懈怠的感觉。穿高跟鞋行走时步幅不宜大,膝盖不要太弯,两脚跟前后踩在一条线上,脚尖略外开,以走出来的脚印像柳叶一样为宜。 鞠躬是对他人表达敬意的重要礼节,服务从业者必须熟练掌握。行鞠躬礼时要面对受礼者,身体端正挺立,面带表情,双手可自然下垂贴于双腿两侧,也可相握放于小腹前,同时以腰部为轴心,头、上身保持直线,向前倾15°~90°。当上身倾斜到位后,保持此姿势1~2秒后回复原来的站立姿态。需要注意的是,鞠躬应在距受礼者两米左右进行;鞠躬时,要先注视对方眼睛,然后鞠躬,视线要随着身体的弯曲自然下垂,不能向上翻眼睛或东张西望,之后致欢迎语或欢送语。礼毕时,双目再有礼貌地注视对方。不能边鞠躬行礼边随意走动;鞠躬时除了礼貌用语,尽量避免说话;表达歉意时,手上不要拿有物品,动作宜缓宜深。 五、其他礼仪规范 请宾客品茶时的手势是,手掌自然伸直,掌心向内向上,手指并拢,手腕伸直,斜伸向所敬奉的品茗杯旁。女性注意讲究柔美,男性讲究流畅。同时配合眼神、表情和礼貌用语。在为茶客指示方向时,应掌心向上,面带微笑,眼睛看着目标方向,并兼顾客人是否会意到目标。 点头致意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屈颈,收下巴,上身微微前倾。点头时速度不要快,要表现得诚心诚意,和蔼可亲,幅度不宜过大,也不要反复点头。一般用于同辈以及同级别人之间,属于比较快,比较生疏的礼节,适用于不宜交谈的场合。茶人给客人奉茶时,在行“请”的手势同时应欠身点头微笑。 茶艺服务中提倡“笑迎天下客”。茶人应该笑得温和友善、自然亲切、恰到好处,给人一种愉快、舒适、幸福、动人的好感,应该是发自内心喜悦的自然流露。微笑的具体做法是指微露牙齿,嘴角两端略提起,面带喜色,又不出声的笑。

茶文化作业

1、茶文化在茶叶活动中的意义 茶文化本来是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古老并不表示停留在久远的年代里,它可以运用各种媒体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可以让广阔的大众分享茶文化的美,透过茶叶经济活动,将茶文化的美延伸到每一天的生活中,传播到每一个家庭里。 文化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 与时代紧密结合前进的文化才是灿烂的、恒久传承的文化。 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具有三个意义,也可以说是“三个代表”的意义。(一)、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心在东方,而东方文化的精华是茶文化; 茶文化发达的时代也是代表着中华文化辉煌的时代。 茶文化的发展是人民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龙头,引导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茶文化发展带动人民生活的方式和素养的丰富和提升。 (二)、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产为生活,生活为生产。 茶叶是古老的产业也是传统的产业。 在农业社会时期,茶叶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制茶工业的出现,是社会工业化的代表之一,制茶工业是产业工业化的先导。生产力演变:劳动力---技术---知识。 是取得大量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生产继续发展的结果,资本的集中控制了技术,有资本就有了技术,技术密集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早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小康社会:‘琴棋书画诗酒茶’。 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始终都离不开茶文化,也就是说茶文化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必须根据这三个代表茶业发展才可恢宏,才可继续传承发展下去。 茶艺文化的推动,以引导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使命; 制茶工业的发展要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为要求; 茶叶的市场流通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 茶文化与茶叶经济是一体的两面的关系。 2、茶文化概念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3、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时期及其阶段 一、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接待礼仪常识

接待礼仪常识 一、仪容仪表礼仪: 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头发梳理整齐,面部保持清洁,女员工化淡妆,注意仪容仪表,经常使用礼貌用语,保持正确的坐姿、走姿,使用正确行礼方式。遇到客人要面带微笑,主动亲切问好,热情、周到,为领导提供快捷的服务。 二、着装礼仪 1、服装:主要着深色西装,配带胸卡。 ①整洁合体。保持干净整洁,熨烫平整,穿着合体,纽扣齐全。 ②搭配协调。款式、色彩、佩饰相互协调。不同款式、风格的服装,不应搭配在一起。 2、皮鞋:搭配造型简单规整、鞋面光滑亮泽,女士鞋子应是高跟鞋或中跟鞋。 三、介绍礼仪 社交场合的介绍有两种:即为他人做介绍和自我介绍。 为他人做介绍时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指向被介绍人。掌握介绍的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先将职位低的人介绍给职位高的人;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先将晚辈介绍给长辈;先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先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先将非官方人事介绍给官方人士;先将个人介绍给团体,如个人身份和地位明显高于团体,

应将团体先介绍给个人。 自我介绍要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再说明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可以同时递上名片。自我介绍时要把握分寸,既不过分自谦,也不夸大其词。 四、握手礼仪 握手顺序按照“尊者为先”的原则。在正式场合,以上级先伸手为礼;在日常生活中,以长辈、女士、已婚者先伸手为礼;在社交场合,以先到者先伸手为礼;在接待来客时,以主人先伸手为礼;客人告辞时,以客人先伸手为礼。 五、接送名片礼仪 名片的递送。交换名片的顺序一般是:“先客后主,先低后高”。当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是由近及远,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地进行,以免对方误认为有厚此薄彼之感。递送时应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眼睛应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名片的递送应在介绍之后,在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名片。 名片的接受。接受名片时应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接过名片时应说:“谢谢”,随后有一个微笑阅读名片的过程,阅读时可将对方的姓名职衔念出声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六、行走礼仪

大学生学习茶文化的意义

大学生学习茶文化的意义 茶,兴起于巴蜀,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而后,自东南广盛及南,乃至全国。 茶为人所爱且自古传之者,缘于茶之文化。茶文化者,乃形而下者人与物授以形而上之精神所生,萌芽于魏晋。而后,茶始入文化 精神之域与宗教之域,“茶禅一味”于此而生。再有后者,文人以 诗文赞颂之,茶文化者,精神气度俱全。 茶,尤物者也。东坡有言:“从来佳茗似佳人。”由此观之,万种风情不胜于此。茶可助诗兴,增山色,探玄虚,参造化,使人明 心见。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饮用恰当, 有醍醐灌顶之效。茶人好茶,择茶而饮,人对茶,茶对人,于茶中 修身修性。 茶可使人修行,亦可作精神。茶之益,一言无以蔽之。 泱泱华夏,礼仪之邦。茶文化者,冠之以礼。沏、赏、闻、饮与茶同出,饮茶之习生于俗世,却可用于礼仪。待客敬茶,遵之以礼。故,茶中有礼,礼中有茶,茶礼精神,贯彻古今。茶具真善美之意,茶事之纯粹乃为真,以茶礼待谓之善,茶器与茶道则谓之美。皆此 百般,茶之妙用不胜绝屡。 纵观当下,信息繁复,文化横流,茶文化屹立于世,存以美名,不可为人忽视。而文化之于学子,无外乎传承乎;茶文化之于学子者,循以审美之导,精神修养之导,文化传承之导,洗净尘心而清心寡 欲之。德行尚美、精神尚嘉乃清俭之人所求,当下之世,人易为物 所累,为丝竹所扰,茶有淡泊噪杂之效,故此,茶于人者,治累之 药也。

茶生于天地,人顺应自然;茶经采摘、烘焙、泡制等方可出水成香,人历知言、磨砺、雕琢方可成才立志;良器配名茶,优名冠佳人;茶守茶宗,人尽其用;古人有言:茶道即人道。 刘禹锡为凡事所累,故移居一简居陋室,得以作《陋室铭》。观今社会,陋室实存于心;茶为一佳品生存于世,亦可使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茶文化有助于高职生增长文化知识,从而树立信心,让精神不再空虚。 茶的故乡是中国,茶的起源、发展、经历了几千年。所以在高职生中引入茶文化教育,不但能让他们学习到茶起源、发展、传播的 过程,而且能弥补他们的最为缺少的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茶文化 对他们每个人来说起点是一样的,这就等于给了很多放纵自我的孩 子再一次站起来的机会,让每一个自信心不足的或丧失自信心的孩 子在茶文化里再树立信心,并把这份自信心带到生活中,也能让那 些早已把本专业知识学的得心应手的孩子找到精神的寄托,让他们 课余不再精神空虚。 实践证明,茶艺教学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心。 茶艺活动培养中职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清、静、雅、和。这是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把时代精神用恰当的形式、完整的形态体 现出来,使茶道成为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宣扬中国茶道,不 仅有助于发扬茶道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使人 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而且有助于弘扬茶道的“审美”情趣,为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培育茶道的“高洁”意境,提高人的风度与品位。同时通过茶道的“求精”精神,培养人的扎实务实品行;发扬“吃 ‘苦’”精神,使人在苦中寻找人生乐趣;催生“俭朴”精神,让人矜守俭德,力戒贪奢淫享乐;通过茶道的“专注”精神,使人的意念与事业融为一体。总之,以清、静、雅、和的中国茶文化精神陶冶

茶道礼仪pdf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茶道礼仪pdf 篇一:茶艺礼仪 茶事礼仪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而茶事活动则是中国五千年茶文化的完美体现,在这深远的茶文化中,积淀下来的是中国人内心的宁静与优雅,是对美好生活的衬托与点缀。所以在茶事活动中要处处运用得体的礼仪来诠释优雅。 茶艺师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个人在服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礼节,在一定程度上不但代表个人涵养,有时可能代表的是集团与国家的形象,所以茶艺人员要重视自身的修养,不但要有端庄的仪容仪表,还要有优雅的举止言谈。首先要有端庄、优雅的仪态。仪态能够反应一个人的内在气质,拥有端庄、优雅的仪态能为自己的印象加分,同时也容易给人留下舒服、亲切的感觉。在茶艺服务中茶艺人员的站姿、坐姿、走姿、蹲姿都有严格规范的要求。另外,茶艺服务人员仪容仪表修饰要尽量满足端庄、简介、大方的特点。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要谈吐

文雅、语调轻柔、语气亲切、态度诚恳、讲究语言艺术。 在茶事过程中,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较高的专业职业素养,通过茶艺表演等形式向不同的人群展示、宣传茶文化。茶艺冲泡流程标准,动作优雅流畅,给人以美的展示。将茶的色、香、味、形通过与水的交融完全展示出来,并带领周围的人享受喝茶品茗的乐趣,爱上有茶相伴的生活。 一、云南大理三道茶 三道茶,白族也称它为“绍道兆”。三道茶是云南白族 招待贵宾 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于茶文化范畴之内。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 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烧烤大理特产沱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此道茶以浓酽为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讲究“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所以这道茶只 有小半杯,不以冲喝为目的,以小口品饮,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凉清香为趣。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举步维艰,创业之始,苦字当头。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面对苦境,我们惟有学会忍耐 并让岁月浸透在苦涩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体味出

中国的茶道核心精神是什么

中国的茶道核心精神是什么 目前,关于茶文化的许多名词术语存在一些模糊甚至是混乱的认识,茶艺界有许多人常常将茶道、茶德、茶艺混为一谈,弄不清茶 道和茶艺的区别,如有的叫茶艺馆,有的叫茶道馆。有的称茶艺表演,有的称茶道表演。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加以界定,以求取得 统一的认识。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茶艺、茶道和茶德问题。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 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 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 “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 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水露禅心”。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清,白云明月露全真。”月之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受。 清、敬、和、乐朝鲜与中国土相连,自古关系密切,中国儒家的礼制思想对朝鲜影响很大。儒家的中庸思想被引入朝鲜茶礼之中,

形成“中正”精神。创建“中正”精神的是草衣禅师张意恂(公元1786-1866年),他在《东茶颂》里提倡“中正”的茶礼精神,指的是茶人在凡事上不可过度也不可不及的意思。也就是劝要有自知之明,不可过度虚荣,知识浅薄却到处炫耀自己,什么也没有却假装拥有很多。人的性情暴躁或偏激也不合中正精神。所以中正精神应在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从而使消极的生活方式变成积极的生活方式,使悲观的生活态度变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人才能称得上是茶人,中正精神也应成为人效中的生活准则(尹炳相:《韩国的茶文化与新价值观的创造》,载于《农业考古》1997年2期)。后来韩国的茶礼归结为“清、敬、和、乐”或“和、敬、俭、真”四个字,也折射了朝鲜民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由此亦可见,朝鲜的茶礼精神就是茶道精神。

倒茶礼仪常识

倒茶礼仪常识 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倒茶礼仪常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各种礼仪小常识 一、餐桌礼仪常识 餐桌坐次的暗示:在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坐在那里非常重要.主座一定是买单的人.主座是指距离门口最远的正中央位置.主座的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助理.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邀请人的右侧和左侧,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别坐在助理的右侧和左侧.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礼,中国的文化是不让客人感到紧张. 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辈也可被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分配座位.中国人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为以下几点: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谢。 二、敬酒礼仪 从操作流程的角度来说,敬酒要注意四个方面: 1)怎么斟酒 敬酒之前需要斟酒。按照规范来说,除主人和服务人员外,其他宾客一般不要自行给别人斟酒。如果主人亲自斟酒,应该用本次宴会上最好的酒斟,宾客要端

茶文化兴趣活动总结

茶文化兴趣活动总结 我县茶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形成的种茶、制茶、品茶的文化习俗内涵丰富,是我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育局关于茶文化进校园的精神,幼儿园为激发广大师生学习“千年茶乡”文化的热情,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推进我县茶文化的传承和茶业经济的发展。把茶文化普及作为教学工作重点,开设了茶文化课,实现普及茶文化从娃娃抓起的愿望,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环境 为弘扬茶文化,从小培育幼儿对茶文化的浓厚兴趣,丰富幼儿园的活动与生活,幼儿园积极开展茶课题研究和幼儿茶艺活动。茶娃爱茶、懂茶、学茶艺活动以新的形式在园里亮相。首先是建立了丰富的校园茶文化阵地:幼儿园校园四周设立了茶文化长廊,教室走道的墙面上,有孩子的绘画作品和师生共同布置“我爱千年茶乡”环境创设,每班活动室内醒目位置创设“家乡特产”区角活动。“昌宁茶品牌”、“茶道茶俗”、“饮茶有益”、“泡茶十法”……一幅幅版面,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向全园师生介绍了茶的历史、茶的礼仪、茶的作用等,营造出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在浓郁的茶文化氛围中,孩子们增长了见识,学到了茶叶常识,感受到了茶文化魅力。 1

其次是在县茶办、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添置茶艺活动室设备,缝制茶艺表演服,满足茶艺活动课程的物质需要。 二、创新模式,构建本土课程 让幼儿学茶、知茶是我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情感教育的体现,使孩子们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通过学习茶文化,开阔幼儿视野,增长知识。 创新养成教育。中班、大班孩子每周上一节茶课,了解茶的基本知识,学习简单的茶的冲泡。小朋友天性爱玩、好动,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因此,我们要抓住幼儿的特点,在教学中用实物操作,争取每组6个小朋友都能操作一套茶具,这样小朋友就不容易分心。茶艺要求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这对那些好动的小朋友来说,是让他们安静下来的好办法。 创新情感教育。11月23日起我园开展“科学保教——《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半日活动”教研活动,在为期三周的教学研讨中,一节节茶文化课上得有声有色,新颖别致。如《昌宁茶叶香》、《会跳舞的茶叶宝宝》、《泡茶》等活动设计,将茶农家中、茶企业中,茶叶的生产、加工制作成课件、视频,让孩子对茶叶生产、制作、泡饮等有了更直观的学习,让他们从小感受茶叶生产、制作的艰辛,从而懂得孝敬父母、长辈,让他们从小体验茶文化、从而热爱家乡、热爱茶文化。 创新道德教育。在班级开展的角色游戏“为您服务”2

倒茶接待礼仪常识

倒茶接待礼仪常识 俗话说“倒茶七分满就好,‘杯满就欺人’了”。日常生活中,居家待客时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些该有的泡茶礼仪,这可能会让客人觉得不够礼貌,甚至有可能让别人误认为是一种常识的缺失。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倒茶接待礼仪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倒茶接待礼仪常识 器具准备 先说出准备好的茶种类,然后问客人喝什么茶。准备好几种茶后,主人简要地介绍一下所冲泡的茶叶名称、产地、品质特征、冲泡要点及文化背景等,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冲洗器具:温杯、汤壶。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90°以上的开水冲烫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杯。用左手拿起碗盖,注满盖碗,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本 3、放置茶壶时。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正对他人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冲泡 将茶荷中的茶叶放入壶或盖杯中。乌龙入宫时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摄取,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

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 “浸茶”,也称为“洗茶”。是将沸水冲入盖碗或壶中,待盖碗或壶满时,用杯盖轻轻刮去碗口的泡沫。再冲洗掉残留在盖口的泡沫。高长的滚水注入盖碗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这样不仅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更不失为一种礼貌的表现。切记:一定要“刮沫”,有些人泡茶时忽略这一点。 泡茶 冲泡第一泡茶,倒茶时应将小茶盅一字儿排开,提起茶壶来回冲注,俗称“巡河”。切忌一杯倒满后再倒第二杯,以免浓淡不均。冲泡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相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还要注意高冲低斟,低斟是以免香气散失,防止茶汤溅出滴到客人的手,造成不礼貌。 端茶要得法 如果是在工作单位待客,就要由秘书、接待人员为来宾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最高者亲自为之上茶。上茶也有规律可以循的,先为客人上茶,后为主人上茶;先为主宾上茶,后为次宾上茶;先为女士上茶,后为男士上茶;先为长辈上茶,后为晚辈上茶。如果来宾人数比较多,那么就采取以进入客厅之门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最为妥当。

茶人茶德茶道礼仪

茶人茶德茶道礼仪 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从古至今,从海内到海外,几乎无处不无茶人, 无时不有茶人。一个人,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 在茶馆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务员以茶迎客;在居住处,以茶待客有主任和宾客;在茶会上,有主持者、茶艺师把茶道之美、茶艺之情展示给应邀嘉宾;家具茶事则自烹自饮,自得其乐。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贱,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 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 茶圣陆羽的标准很简单,要求茶人是“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要求茶人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和平、净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处的道又以儒为主。 宋人强调茶人必须是佳客,这里的佳客应当具有如茶一般清醇优雅的气质和坦诚告洁 的情操。明代对茶人虽无明确标准,但大体要求则有。陆树声著《茶寮记》中提到:“煎 茶虽微清小雅,然而其人与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间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饮 茶时要吟诗、挥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资格说。 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我国茶人在长期的茶 事活动中,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调法”来修炼自己。 调身:茶人在茶事活动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 直立,肌肉放松,目光祥和,举止从容。调息:呼吸要轻细而匀实,做到不粗、不喘、不乱。调心:目定意闲、除区杂念,排除干扰,做到心“不散”(不想与茶无关之事)、 “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调食:饮食适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计较。 调睡:不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过“五调”就可以进入“心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见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炼与完善。公务员之家: 日本茶道对茶人要求很严格,一般是要熟悉茶道文化艺能,并已纳入大学家政系必修 课程,以致于一般日本妇女少学习3年才能胜任茶事;二是要懂得日本文化,了解本民族 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道德观念。按此要求,茶人须是茶专家和哲人才行。所以,在普及茶道 时只能要求实事求是,事实上很难作到。 当今社会,世人求和平,国人将讲文明。茶人既要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传统道德和文化 教养,又应融入当代精神文明和科学知识。1982年9月成立的台湾茶艺协会,提出了“清、

茶礼仪与茶文化

论茶礼仪与茶文化 【摘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茶文化有广义的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的部分。 【关键词】茶礼仪茶文化 【正文】 一、什么是茶礼仪 所谓的茶礼仪主要有:鞠躬礼、伸掌礼、叩指礼、寓意礼。这些礼节与茶文化相辅相成。茶文化是茶叶在被人类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对人们的生活,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各个方面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生活中,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在经济上,茶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促进茶业的发展。在文化上,茶文化在建设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中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各个朝代的茶文化及现在茶文化的发展 (一)三国以前的茶文化的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作用。 (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

茶艺礼仪

茶艺礼仪 篇一:茶艺礼仪 中国民族文化------茶艺 摘要:说到中国民族文化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我们中国的茶道。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茶道”已经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也正因为这些,茶艺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茶艺民族文化茶道礼仪中国日本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事实上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的。 说道茶,就要说到茶的礼仪,即使是刚刚接触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认为茶道的做法简易,也有的认为茶道的礼仪做法十分困难。其实这样的想法是有一些错误的,学习茶道礼仪作法时,应该要自己用心去学习细部的动作,以获得充分的理解,之后开始累积经验,最后正确的礼仪作法就如你身体的一部份一样,永生都不会忘记。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

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在茶道的礼仪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时,应当要将茶筅清洗干净,而在客人面前,将茶筅洗净,然后轻敲三下举起两下后,便完成了清洗的动作,而在结束的时候,则是先用热水将茶碗中的余茶洗净,然后在用热水洗净茶筅,最后轻敲两下后举起,如此便完成了结束时的清洗动作。即使同样是茶筅,但是开始和结束时的意义却有不同,这是大家最容易混淆的。 除此之外,在品尝茶的时候,在手中茶碗要往哪个方向转动呢?这也是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在喝茶的时候转动茶碗,是为了要避免从正面饮用的意思,将茶碗转动一圈半,并离开茶碗的正面后,便可以开始饮用,而饮用完后再加以清洁嘴角所碰触之处,然而将茶碗转回正面,如此重复。 茶泡好了,你就准备好享受它完全的滋味,美丽的颜色、茶的芳香和口味,以及周围环境。在你自己创造的轻盈和秀丽中呼吸。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当你使周围的世界平安美丽时,你的心和头脑就有了相同的心境。这儿正是中国的茶道重精神而轻形式的原因所在。 然而,诸如此类的茶道礼仪作法,事实上是有相当的意义的。 日本人将茶道完全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一是作为礼仪教育,以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茶道是日本中小学生课余学习的重要科目,就像我国许多家庭将自己的小孩课余送去学习钢琴或其他乐器一样,起到了修身养性的作用。此外姑娘出嫁前,还要经过特别的茶道程序训练,以作为主妇有条不紊地操持家务的基本训练之一。二是作为心理辅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