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解析1982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专题08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一、单选题1.(2022·湖南·高考真题)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
该个体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A.B.C.D.【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4种类型: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
分析选项可知,A属于缺失、B属于重复、C属于易位,D属于倒位。
【详解】分析题意可知:大鼠控制黑眼/红眼的基因和控制黑毛/白化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为连锁关系,正常情况下,测交结果只能出现两种表现型,但题干中某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黑毛:黑眼白化:红眼黑毛:红眼白化=1:1:1:1,类似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结果,推测该个体可产生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且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被易位到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
故选C。
2.(2022·湖南·高考真题)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
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进行了种间交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百分比A.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B.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②和③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答案】D【解析】【分析】1、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丙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详解】A、由表格中的交配率的结果可知,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A正确;B、已知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但从交配率和精子传送率来看,说明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B正确;C、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D、②和③之间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故存在地理隔离;两者属于两个近缘物种,表中②×③交配精子传送率100%,即使交配成功,由于存在生殖隔离,也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错误。
全国各地高考生物14套试题分章汇总必修一部分第1章走进细胞1.(山东卷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2.(上海卷21)就物质属性而言,蛋白质、抗原和多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3.(四川卷4)右图表示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质量和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量糖类输入并参与代谢,导致种子质量不断增加B.细胞代谢利用大量糖类,导致淀粉含量降低C.糖类不断转化为脂质,导致脂质含量持续增加D.糖类不转化为蛋白质,导致含氮物质含量不变4.(江苏卷21)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5.(福建卷26.Ⅱ)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实验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①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Ⅲ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②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吡罗红甲基绿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③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④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1)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
“等位基因”概念的诠释“等位基因”一词的认识,早在20世纪80 年代初期,就曾在《生物学通报》(1981年第6期、1982年第4期、1983年第3期)等学术期刊上展开过一段时间的问题讨论。
应该说,是非已经澄清,概念已经明确。
但是,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6月8日)的31题中,对“等位基因”一词的表述再次出现了值得商榷的问题。
该试题如下:已知某植物的胚乳非糯(H)对糯(h)为显性,植株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某学生以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在母本植株上获得的F1种子都表现为非糯。
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播种所有的F1种子,长出许多F1植株,然后严格自交得F2种子,以株为单位保存F2种子,发现绝大多数F1植株所结的F2种子都出现糯与非糯的分离,而只有一株F1植株(A)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可见这株F1植株(A)控制非糯的基因是纯合的。
请回答:1)从理论上说,在考虑2对性状的情况下,上述绝大多数F1正常自交得到的F2植株的基因型有种,表现型有种。
2)据分析,导致(A)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有2个: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1个基因发生突变。
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分析F2植株的抗病性状,因此需要对F2植株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是。
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为,其基因型;如果是由于父本控制糯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1个基因发生突变,F2植株表现型为,其基因型为。
3)如果该学生以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父本,进行同样的实验,出现同样的结果,即F1中有一株植株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则这株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是,其最可能的基因型为。
附答案:1)9,4 2)接种相应的病原体。
全部感病或(非糯感病),HHrr;,抗病和感病(或非糯抗病和非糯感病),HHRR、HHRr、HHrr 3)基因突变,HHRr分析试题中字体加粗的部分,可以看出,父本控制糯的一对基因是hh。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共16套)1.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I-生物部分2.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II-生物部分3.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四川卷)-生物部分4.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重庆卷)-生物部分5.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天津卷)-生物部分6.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北京卷)-生物部分7.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山东卷)-生物部分8.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宁夏卷)-生物部分9.2007年全国高考(海南)-生物卷10.2007年全国高考(广东)-生物卷11. 2007年全国高考(江苏)-生物卷12.2007年全国高考(上海)-生物卷13.2007年全国高考(上海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14.2007年全国高考(广东卷)理科基础-生物部分15.2007年全国高考(广东卷)文科基础-生物部分16.2007年全国高考(山东卷)基本能力-生物部分1---[人教大纲版]2007高考全国卷I---理综(生物)(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辽宁)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得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C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4、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生物学教学论专题》试题一、简述题(每小题8分,7小题共56分)1、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答:1. 热爱教育事业2.了解学生3.有广泛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技能4.有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知识技能5.有教育事业心和改革精神2、评价的基本功能有哪些?答:评价具有多重功能,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有促进学生发展、鉴定水平、选拔淘汰三大功能。
1 .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导向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反思功能。
2 .鉴定水平的功能。
这里是指学生评价可以对学生与评价指标的适应程度作出区分和认定。
3 .选拔淘汰的功能。
选拔淘汰的功能是指学生评价可以为选拔优秀者,淘汰不合格者提供依据。
生物新课程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在鉴定的基础上,对符合某种程度和标准要求的学生进行筛选,对不符合的进行淘汰。
3、程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 )也称程序学习(programmed learning ),是帮助教师将课堂的集体情境改变为个人的学习情境,使用程序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
主要有以下原则:1.小步子原则(积极反应原则)2.减少线索原则3.即时确认原则(及时强化原则)4.自定速度原则5.验证学习原则4、发现教学可分为哪几个层面,试简要比较其异同。
答:发现教学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分三个层面,即听课中的发现,教师控制下的发现。
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去发现。
发现教学法在生物教学生有重大意义。
它是长期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的产物。
近百年来形成的学习理论——认知理论是发现法的理论基础,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的大量经验是发现教学法的实践基础,它在教学中是确实有效的。
能提高基础知识的学习质量。
学会技能、培养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它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强动机、追求感和自信心。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生物教学中,都能提高教学质量。
2022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析1(新课程word版)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98字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解析】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
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86字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74字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
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96字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
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生物教师之家------资料中心提供 http://biologic.51.net
生物教师之家------资料中心提供 http://biologic.51.net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1982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
一、填充题(本题共12分)
1.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由_______ 作用和______ 作用组成的。它包括_______ 代
谢和______ 代谢。
2.细胞的线粒体中有多种与__________ 作用有关的酶。线粒体能产生很多供细胞进行活动所需
要的__________ 。线粒体的内膜折叠形成___________
,内膜上分布着许多_________ 。
3.ADP和ATP的相互转变的简单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和________ 。氨基酸是__________ 的基本单位。三个以上氨
基酸分子组成的化合物叫做_____
5.DNA分子的空间结构为规则的_________ 结构,它的两条长链上的横档代表________ 。DNA
与生物的_______ 和______
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6.被子植物的胚是由_________ 逐步发育形成的,胚乳是由________ 逐步发逐步发育形成的。
7.人体的每块骨骼肌包括_______ 和_______ 两部分。上肢肌肉中的_______ 收缩,可屈前臂;
_______ 收缩,可伸前臂。
8.人体肝脏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 。肝脏能够把血液中多余的________ 转
变成糖元。
9.人体血液循环中,血液通过______ 脉和______ 脉进入右心房,通过______ 脉离开右心室,血液
通过_____ 脉进入左心房,通过
______脉离开左心室。
10.各种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必需的微量物质。缺乏维生素______ ,易患夜盲症;缺乏维
生素_______ ,易患软骨病;缺乏维生素________
,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________ ,易患神经炎和脚气病等。
11.果树的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__________ ,因此人们常用_______ 和_______ 等营养生殖方
式来繁殖某些果树。在用营养生殖方式繁殖果树时,用生长素处理可以促进___________
。
12.取甲、乙两个试管,各注入2毫升1%浓度的淀粉糊,再各加入两滴________ ,淀粉糊都变成蓝
色。然后,向试管甲加入2毫升清水,向试管乙加入2毫升唾液,震荡两个试管,并将它们插入盛有温水
的烧杯中,10分钟以后,甲管呈______
色,乙管呈______ 色。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12分)
1.原核生物(举例)
2.减数分裂
3.基因突变
4.基础代谢
5.反射弧
6.生物圈
三、问答题(本题12分) 试述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细胞内的氧化反应)。
四、问答题(本题14分)
l.在番茄中,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A控制紫茎,基因型甜的植株是绿茎。缺刻叶
和马铃薯叶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B控制缺刻叶,基因型bb的植株是马铃薯叶。这些相对性状
的基因是可以自由组合的。
下表是番茄的三组不同亲本植株交配的结果,试写出每组交配中亲本植栋的最可能 的基因型。
生物教师之家------资料中心提供 http://biologic.51.net
生物教师之家------资料中心提供 http://biologic.51.net
2.对第一 组亲本植株的基因型的答案,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