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目标:1、体验估算过程,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认识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体验估算的策略,根据估算结果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4、根据情景、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出示:游乐场的图片)

师:”看,这是什么地方?同学们玩电动游戏,赢了一些小票正要去换奖品呢,我们一起看看奖品吧。”

1、初步感知估算的必要性

(1)出示情景图1(一堆没有规律排序的玩具),学生试数,试估多少。

出示情景图2(一堆按序摆好的玩具)

(提示:每行19个,有8行。大约有几个玩具?)就是求什么?要我们估算,怎么列算式?[板书:估算]

板书:19×8≈

(2)独立思考估算方法

想:①20×8=160 汇报时,引导学生说出把哪个数看成(),

②19×10=190 哪个数不变,19×8大约得()。

③20×10=200

师:对比3种不同的估算方法,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二、合作交流展示点拨

1、出示校庆椅子图,每行8张椅子,有41行, 大约能坐多少人? (1)求什么?41个8大约是多少?列式是?8×41≈320(人)

在练习纸上写出估算的过程,说估算的过程。

(2)比较揭示课题:乘法估算

这两题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3)归纳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一般情况下,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时,一位数不变,把两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

(4)体会估算结果与实际得数的大小关系,判断并解决问题。

有300个同学,够坐吗? 300<320 够坐

320这不是准确计算的结果,能肯定地说300人够坐吗?为什么?[板书:估的比实际做的人小]

320已经估小了,实际坐的比320人多,所以300人肯定够坐。

2、出示例2

①出示情景图,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试试解决这个问题。做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②集体汇报、教师板书

估算:8×29≈240(元)准确计算:8×29=232(元)

30

师:估算出需要花240元,这不是准确计算的结果。[板书:估的比实际大]

能肯定地说带250元够吗?为什么?240元钱已经比实际用的钱多了,而250元比240元更多,所以够了。

师:用笔算也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你们会用估算去解决这个问题呢?(估算起来简便快捷,用估算的结果也能判断够不够,所以选择估算)

3、再次揭示估算的必要性

4、小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都是把乘法算式中的某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一般情况下是把多位数来估。是不是看成任意一个整十、整百、整千数都可以?不是,要是接近的!

三、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最后一题510已经是整百整十数了,怎么估更简便?(把510看成500计算更简便)

问:后面两题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是怎样的?

2.列式计算(独立完成,汇报时投影)

①湖边种着4排柳树,每排有62棵。一共大约有多少棵?

62×4≈240(棵)

60

②每瓶矿泉水2元,要买47瓶矿泉水,带100元够吗?

47×2≈100(元)

50 汇报时提问:你能确定100元肯定够吗?为什么?(估大了)

带100元够了买47瓶矿泉水真的要100元吗?3. 不计算,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①准确计算②估算。(学生用手势表示,准确计算是口算还是笔算。)

(1)8元12元7元4元

①20个汉堡包多少钱?()

②买23份薯条,80元够不够?()

③买9份鸡腿,需要多少钱?()

④买32份果冻大约要几元?

4.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列式计算

露天广场上有餐桌和椅子,如图:

①18套这样的桌椅大约能坐下几人?

②22套桌椅能坐下60人吗?

③59套这样的桌椅能坐多少人?

总结:估算简便快捷,当题目没有需要求出准确结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估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3课时)》教案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上学期 一、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知道估算的两种策略“往大估、往小估”。 2.认识并掌握约等号的书写,能用简单的方法表达估算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估算的过程,能够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估算,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理判断,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理判断。 3.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 本次教材把估算内容作为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之一。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教学,既体现了估算的最主要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习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还要学习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什么时候往大估,什么时候往小估,逐步形成估算能力。 学生在第四单元学习了加减法的估算,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刚刚学过笔算乘法,在解题中一定会有学生用笔算解决,教师要给予肯定,通过交流让学生意识到可以用估算解决这样的问题,体会估算的价值。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回顾反思中,和同学交流如何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将数据往大估或往小估来进行估算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

1.教学策略设计 基于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的交互技术的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次教学主要采用了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策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参与,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激发创造潜能。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 本节课教学,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一些现实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应用,突出解决了重点难点问题,辅助学生加深对估算方法的掌握。 3.教学媒体的准备及使用环境 教学前教师要准备PPT课件,教学中需要使用Office2007以上版本及视频播放器进行演示。 三、教学评价设计 四、教学过程

2021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6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估算B卷

2021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6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估算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6三上·扬州期末) 估计702×6的积大约是() A . 4500 B . 3600 C . 4200 2. (2分) (2020三上·德城期末) □97是一个三位数,□97×4的积最接近2000,□是()。 A . 3 B . 4 C . 5 D . 6 3. (2分) (2019三上·泸西期末) 下面算式的得数在400与500之间的是()。 A . 106×4 B . 2×340 C . 180×3 4. (2分) (2019三上·松桃期末) 下面的积约是2400的算式是()。 A . 4×595 B . 393×8

C . 6×484 5. (2分) (2019三上·徐州期中) 下面的算式中,乘积大于3000的算式是()。 A . 293×9 B . 6×480 C . 602×5 6. (2分) (2019三上·红山期末) 下面的算式,得数最接近2000的是() A . 499×4 B . 313×5 C . 1995×3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7. (2分) (2019三上·舞钢期中) 398×7的积小于2800 。() 8. (2分)判断对错. 497×5<2500. 9. (2分)因为684接近700,所以684×3的积大约是2100。 10. (2分)下面是小雨计算的一道题,请你判断他的计算是否正确,对的填“正确”,错的填“错误”。 计算:483×8≈3200 三、填空题 (共6题;共9分) 11. (1分)696×6≈________ 12. (2分)估算. 29×11≈________ 816×5≈________ 13. (1分)估算(用计算器验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测试卷

《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测试卷 一、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23分) 1.一个乘数是200,另一个乘数是8,它们的积是( )。 2.估算49×5时,把49看作( ),估算结果是( )。 3.27的3倍是( ),27是( )的3倍。 4.17×3=( ) 170×3=( ) 1700×3=( ) 5.225×4的积的最高位是( )位,积是( )位数。 6.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积是( )。 7.28×4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如果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 )。 8.101+102+103+104+105+106+107=( )×( )=( )。9.在里填上“>”“<”或“=”。 24×5100 36×036-0 402×2204×4 10.某人的身份证编码是421182************,由这个编码知道这人是( )年( )月( )日出生的,性别是( )。 二、我会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两个数相乘,积一定比每个乘数都大。( ) 2.一个三位数乘9,积可能是四位数。( ) 3.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时,估算的结果比准确数大。( ) 4.每辆车限坐29人,有300人需要租10辆车。( ) 5.每箱方便面42元,买5箱,带200元够了。( ) 三、我会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160×5>,里最大能填( )。 A.801 B.700 C.799 2.一个乘数的末尾有0,积的末尾( )。

A.一定有0 B.不一定有0 C.一定没有0 3.603×5,积的十位上的数字是( )。 A.0 B.1 C.5 4.下面三道算式中积最大的是( )。 A.400×6 B.312×8 C.596×4 5.502×4,积的中间有( )个0。 A.1 B.2 C.3 四、我会计算。(1题9分,2题12分,3题9分,共30分) 1.口算。 30×3=0×6=101×5= 304×2=0×0=70×9= 120×4=14×5=33×3= 200×6=80-40×2=6×6+6= 39×8≈599×4≈158×5≈ 63×7≈302×6≈990×8≈ 2.用竖式计算。 62×6=725×8=236×7= 603×9=840×5=702×3=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乘法的估算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8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页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分析“归一问题”各数量间的关系。 2.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归一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 难点: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铺垫,引入课题 1.过渡:我们已经能解决生活中一步计算的问题,下面有两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口答算式及结果) (1)妈妈买了8个碗,每个6元,共用多少钱? (2)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每个碗多少钱? 2.引出:如果我们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就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出示例8。 引出课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新课 1.阅读与理解:读题,你从题中获知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用什么办法表示题意更直观?(画图) 一起画一画: 2.分析与解答:

(1)仔细看图示,要求买8个碗用多少钱,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①板书:先算一个碗多少钱。 ②再求什么? 板书:再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 (2)谁能完整说说这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第二步分别求什么? (3)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8。 18÷3=6(元)……一个碗多少钱 6×8=48(元)……8个碗多少钱 用综合算式怎么列式解答?(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18÷3×8 =6×8 =48(元) 3.回顾与反思:现在已算出买8个碗要48元,这个结果是否正确,需要验证,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看看书上是怎么验证的?翻开教材第71页看“回顾与反思”。 4.巩固练习: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先尝试后交流。 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③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71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2)交流解题思路;(3)综合算式分别怎么列出;(4)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练习十五第7题。 (1)尝试解答;(2)交流解题思路;(3)综合算式怎么列出。 3.练习十五第8题。 (1)看懂表格里分别是求什么。 (2)每格分别怎么解答? (3)说说解题思路。 4.练习十五第9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及渗透估算的策略。因此,教学中先是让学生感受估算的必要性,学习估算的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理解了要把两位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 第二部分让学生在校庆摆椅子的情景中估算大约能坐多少人?先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从而自己归纳估算的方法。再出示问题二:300人够坐吗?通过分析是估小了,估算结果比实际结果小,所以肯定够坐。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用估算也能解决、判断够不够坐的问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解决此类问题只能准确计算。个人体会:提问题最好思考性强一点。我在试教时是这样问的:实际能坐的人有没有320人呢?(有)所以300人够坐吗?后来把问题改成:320这不是准确计算的结果,能肯定地说300人够坐吗?为什么?我想:尽量不把问题问得过细,增强问题的思考性。而且原来的问题已经暗示了答案,提问时尽可能避免问是不是”要不要”这样的词语。各位认为如何呢? 第三环节直接出示课本例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自由选择不同的算法,可以准确计算,也可以估算。在此环节中教师只起引领作用如大多数学生用的是求准确数的方法,少数人用估算的方法,教师并没有肯定一种想法,而是引导大家再次观察题目中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简便方法,体会估算的简便性;又如教师没有因为一个学生答到了估算的方法就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说、会说,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会运用

不同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第四环节是独立完成做一做,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扩展到自己找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自我归纳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最后是应用提高,根据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①准确计算② 估算。4元1份薯条,买23份薯条,80元够不够?并在此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都是估钱,估的结果也和带的钱相等,为什么一个说够钱,一个说不够钱呢。通过比较知道一个是估小了,一个估大了,从而渗透估钱的策略一般是估多不估小。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测试题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16%,每小题2分)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2、12×5=60,12和5都是乘法中的()数,60是乘法中的()。 3、6个418的和是多少?列式与得数是()。 4、要使“341×□”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填()。 5、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6※、算式X÷Y=15……3,当Y为最大一位数时,X=(),当Y为最小时,X=()。 7、对折3次后的绳子长度是5厘米,这根绳子长是()厘米。 8※、小苗看一本105页的连环画,第一天看10页,第二天看的页数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应从第()页看起。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4%) 1、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2、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的一个因数大。() 3、已知A×B=0,可以确定A、B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0。() 4※、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们的积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3%) 1、不计算,比较大小,879×5()879×8。 A、> B、= C、< 2※、a×5=b×3,则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 3※、480×2×6的结果与算式()的结果相等。 A、480×4 B、480×8 C、480×12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48%) 1、在○里填上+、-、×或÷。(5%) 0 ○10=10 9 ○0=0 23 ○0=23 4 ○4=1 5 ○5=0 2、估算。(8%) 398×4 502×2 983×7 636×7 4638×9 2386×3 6299×5 6809×4 3、列竖式计算。(8%) 235×7 649×5 5084×9 4207×5 4、脱式计算。(15%) 6×409-2300 528+323-60×8 1100×5-(560+690) 7×(555-377) 200-(76+40×3) 220-(45×3-60) 5、列式计算。(12%) 一个因数是1177,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一个数比145的4倍少68,这个数是多少?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6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估算(I)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6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估算(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20三上·德城期末) □97是一个三位数,□97×4的积最接近2000,□是()。 A . 3 B . 4 C . 5 D . 6 2. (2分)林老师每天要给4个班上美术课,每个班的学生人数都在32~36人。林老师每天大约要给()名学生上课。 A . 少于100 B . 100~120 C . 120~160 3. (2分) (2020三上·唐县期末) 下面算式中,乘积在500到600之间的是() A . 5×92 B . 9×68 C . 72×8 4. (2分)一个因数是394,另一个因数是7,积的近似数是() A . 2800

B . 2100 C . 2400 5. (2分)(2018·溧阳) 如图是某宾馆客房的价格.下列第()个问题仅用估算不能准确判断. A . 800元够开4个单人间吗? B . 800元够开4个双人间吗? C . 800元够开3个单人间和1个双人间吗? 6. (2分) (2020三上·莲都期末) 下面算式中估算结果最接近1500的算式是()。 A . 492+721 B . 51×3 C . 312×5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7. (2分)706×6≈4200。 8. (2分)判断 估算32×4≈160. 9. (2分)判断对错. 497×5<2500. 10. (2分) (2019三上·舞钢期中) 398×7的积小于2800 。() 三、填空题 (共6题;共9分) 11. (1分)先估一估,再写下来

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测试

一、口算。 28÷4= 400×9= 35÷7= 7×30= 6×200= 40÷5= 53+7= 49+6= 300×4+9= 40÷8÷5= 30×7×0= 0×48+7= 36÷4+5= 75-(25+15)= 二、想一想,填一填。 ] 1、18×5=90,18和5都是(),90是()。 2、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从()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进几。 3、3个十乘5得()个十,也就是()。 4 5个340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5、204的6倍是()。 6、3×5×7×9×1×0=() — 7、估算398×3时这样想:第一个因数约等于(),所以398×3 ≈() 8、每只小兔吃9个萝卜,69只小兔,630个萝卜( ).(填够或不够) 9、一部电话816元,买7部一共大约花()元。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1×2×3×4×5×0 的积比0+1+2+3+4+5的和大。() 、 2、0×9 +8=17 () 3、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二位数或三位数。() 4、任何数与1相乘都得1。() 5、0与任何数相加都0。() 6、300×5的积的末尾有3个0。() 7、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一个因数大。() 8、计算24×2时,十位上的2×2得4,4应写在十位上。() 9、400×8的积的末尾有3个0。()10、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 四、估算(注意是估算!) 69×3 309×5 901×2 615×8 7×23 497×4 五、用竖式计算) 482×7 = 4×77 = 506×6= 830×5= 》 六、列式计算 1、72是9的多少倍 2、8个240相加是多少 3、542的5倍是多少 4、241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多少 ~ 5、一个因数是409,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七、下面各题的积比较接近哪一个数用线连一连。) 51×5 59×6 93×6 6×74 5×63 》 550 420 360 250 300 八、解决问题 1、人民公园每天有407人来参观。照这样计算,一个星期有多少人来参观 - 2、学校买来4盒乒乓球,每盒18个,买来的羽毛球数正好是乒乓球的6倍,买来羽毛球多少个

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页例8,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正确运用小数乘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和整理信息,能根据实际问题和具体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将例题与相关习题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整数。 6.8×3<□ 2.78×3.96<□ 3.5×4.12>□ 7.1×3.08>□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生交流:在方框里填的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思考的? (3)小结: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将式子中的因数“放大”或“缩小”成近似的整数,再来思考会简单一些。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为运用小数乘法的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做适当的知识铺垫,为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奠定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二、教授新课,经历过程 (一)、情境对比,引发思考: 小丽想让爸爸妈妈带她去“恐龙馆”玩,门票:成人票四十多元一人,儿童票二十多元一人。100元买门票够吗? (1)设问:同学们觉得100元够买门票吗? (2)追问:每张门票的具体价格多少钱都不知道,你们怎么就能作出判断呀? (3)小结: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不用精确计算,通过推理、估算就能够找出结果。 (板书课题:小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小丽想让爸爸妈妈带她去“恐龙馆”玩,门票:成人票三十多元一人,儿童票十多元一人。100元买门票够吗? (1)设问:回想这一次的估算过程,和上题还一样吗? (2)追问:两次估算的不同点在哪里?

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三年级上册) (2010-11-28 21:02:25)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学迷惑 多位数 估算 因数 精算 杂谈 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参考另一位教师的教案) 湖岭二小薛庚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初步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预设】 一、引出估算体验简便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知道“火锅”吗? 师:这周末,薛老师想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吃火锅,我了解了三家火锅店的价格,谁愿意帮我读一读这个价格:喜羊羊火锅店48元/人、灰太狼火锅店99元/人、美羊羊火锅店102元/人。我们有8个人,只带了800元,能去哪家火锅店吃呢?(生思考片刻)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快速判断吗?(你的方法可以,谁还有更快的判断方法?)你为什么把48看成50?(简便) 师:谁听明白刚刚他是怎么判断的?(请一生重复后,板书:简便) 师:刚刚他们在判断的时候,都有一个什么特点?(都只是估一估价格) 2.揭题

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只需要我们用估算来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完整板书) 二、探究估法体验策略 1.8个人去第一家吃,大约需要多少钱? 独立估算 师巡视并提示“写出估算过程,用一种方法估算好的,想想看,还有别的估算方法吗?写下来。 8×48≈4008×48≈4808×48≈500 (50)(10)(10)(50) 师:这几种方法在估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和你同桌悄悄地说一说吧。 生:都把因数看做整十数。 (师追问:为什么?再次突出简便,板书“整十”) (3)优化方法(课前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第一种) 师: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谈后,教师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把两位数估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2.8个人去灰太狼火锅店或美羊羊火锅店吃大约需要多少钱?(每人任选一家估一估价格。) (1)独立估算,教师个别指导 (2)汇报 99×8≈800(元)102×8≈800(元) (100)(100) (3)交流 这两条算式在估算的过程中又有什么共同点呢?为什么?(板书“整百”) (4)小结 师:看来,将多位数看成相近的整十、整百数再来计算就非常简便。 3.只有800元,能去哪一家吃? 先由学生猜测,后问:课堂中有不同的声音时,该怎么办?——小组讨论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 (2)汇报 预设:灰太狼火锅店够,美羊羊火锅店不够,在学生清晰地阐明理由后,多请几位学生来复述,之后利用数形结合帮助后进生来理解。 99×8≈800(元)把99估成100,是估大了,所以99×8<800。 因此够。 102×8≈800(元)把102估成100,是估小了,所以102×8>800 因此不够。 (3)小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测试卷+答案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面算式中,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的算式是() A.50×20 B.35×40 C.52×40 2.要使258×□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 A.2 B.3 C.4 D.5 3.250×80,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4.406×27的积的中间有()个0. A.1 B.2 C.3 5.50乘80积的末尾一共有()个0. A.2 B.3 C.4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6.计算420×40时,可以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最后得数是. 7.我国刚刚载人飞行圆满成功的“神舟七号”90分钟就可以绕地球飞行一圈,它每小时的飞行速度大约有28122000米,请算一算,神舟七号绕地球飞行一圈的距离约有万千米. 8.填空. (1)3的6倍是. (2)4个8相加,和是. (3)9的5倍是. (4)5与6相乘,积是. (5)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 9.小华有45枚邮票,比小明少18枚,小强的邮票等于小华和小明总数的2倍,小强有多少枚邮票? 10.三位数乘三位数,积最大是位数,最小是位数,分别是

和. 11.□22×7的积是四千多,□里可以填. 12.找规律填数. (1)210+220+230+240+250= ×= (2)320+330+340+350= ×=. 13.□5×15,如果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积最小是.14.小王有60元钱,小赵的钱数是小王的3倍,小李的钱数是小赵的一半,小李有元钱. 15.一辆玩具汽车的价钱是35元,一辆玩具坦克的价钱比玩具汽车贵13元,买7辆玩具坦克一共要用多少元?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6.一袋大米重10千克,100袋大米重1吨..(判断对错) 17.62×50,积的末尾只有1个0..(判断对错) 18.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则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判断对错)19.125×4×8×25=(125×8)×(4×25)..(判断对错)20.127×3×2的积与127×5一样大.(判断对错)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1.用竖式计算. 98×7=95×6=248×4= 134×3=305×6=340×4= 22.我会算. 25×5=160×3=130×7=44×2=420×3= 340×80=406×34=35×5=6×284=12×208=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执教教师:蒙会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初步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准备。 1、口算: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蒙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但是进入游乐园要通行证,只要你准确算对下面的算式,就能得到通行证了,有信心得到它吗?课件出示: 10×4 10×8 20×6 700×5 300×7 600×9 9000×7 8000×2 4000×3 (1)学生仔细看完每一道算式并在脑海里快速地计算出每道题的答案。 (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评一评(及时给予鼓励) 2、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去游乐园玩。 (1)教师出示课件:我们先玩登月火箭。同学们先去看看怎样才能进得去呢?(2)学生回答:门票每人要8元。师:我带来29位同学要玩这个项目,每张票8元钱,我带了250元够够不够呢? (课件出示题目: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二、合作探究 1、分析问题。 (1)指名读题,(老师出示课件。)说说你从情景图中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老师出示课件。)已知:门票每人8元,三(1)班有29人参观。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老师出示课件。)“带250元钱够吗?”(3)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 (4)指名回答,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只列式不计算。(学生独立思考)(5)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29×8 (6)你们怎么才知道我带的钱够不够要和那个数比呢?怎么知道够不够呢?(如果买门票需要的钱大于250元,说明不够;如果小于250元,说明够了;等于250元刚刚好。) (7)那么,根据我们同学刚才所说,如果29×8的结果大于250,就说明什么?结果小于250呢?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8)我们是用笔来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的数就可以了呢? 师: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在拿出纸和笔来计算是不是有点麻烦呢,这种情况一般是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的。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怎么估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6)引出课题。出示课件板课题:乘法估算 2、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独立思考: 29×8大约得多少? (2)小组交流: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小组的人,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及时指导,点拨学生。 (3)小组代表汇报: (课件出示)因为29接近30这个整十数,所以我们就把29看成30,用30乘8的等于 240元,那么29×8大约等于240元,怎么表示呢?

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题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算一算。 70×6= 4×900= 9×80= 600×6= 5×500= 800×4= 5×800= 8×70= 600×9= 22×3= 6×20= 5×40= 24×10= 700×2= 9×90+195= 400-4×80= 120×2= 4×40= 90×5= 200×4=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 1、300×2既表示2个300连加又表示300的2倍是多少。() 2、200×5,积的末尾有2个零。() 3、80×6和60×8的的数相同。() 4、一个两位数乘3,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5、60个3的和是63。() 三、连线。 46 560 150 360 60×6 5×30 80×7 23×2 四、填一填。 每个11元每个30元每个20元 10个()元 4个()元 6个()元 6个()元7个()元 8个()元

六、解决问题。 1、养殖场养鸭90只,养的鸡是鸭的7倍,养殖场一共养了多少只鸡鸭? 2、李明买了20个6角的练习本和30枝8角的铅笔。 (1)一共要付多少钱?(2)李明给售货员5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3、东东有30本课外书,小明课外书的本书是东东的3倍,东东比小明少多少本课外书? 拓展提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0×()=120 ()×70=490 ()×()=240 ()×()=240 ()×()=240 ()×()=240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2等级:优良中差改错 口算 30×3= 10×8= 7×90= 40×2= 30×2+6= 20×8+9= 40×4+8= 12×40-390= 一、列竖式计算。 34×2= 21×4= 33×3= 32×3= 423×2= 221×4= 213×3= 313×3= 二、填一填。 1、30千克的6倍是( );30是6的( )倍。 2、35×4表示()个()连加,也表示()的()倍是多少。 3、6乘7个于是()个十,是()。 4、4个12的和与4的()倍相等。 5、写出两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720的算式:()、()。 6、在○里填上“>”、“<”或“=”。 134×2○200234×2○659240×2○120×4 34×2○42×2 321×2○213×3 86○34×2 三、算一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培训资料

学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导学案 四子王旗第三小学范亮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培养估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良好 习惯。 2.结合具体情景,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说明估算思路。 3.能够运用乘法估算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重点难点预测: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就学过估算是不是?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估算。教师板书:乘法估算。看到板书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⑴怎么计算? ⑵为什么用估算? ⑶注意什么? 师板书:方法作用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课件复习 1.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31 29 18 87 52 99 师:依次说出它们的近似数接近哪个整十、整百? 生:30 30 20 90 50 100 师问:你是如何想的? 生:(接近)(四舍五入法)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情景图:29个同学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一共有29人,门票每张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组间小声讨论够还是不够? 生:列式29×8= 提出问题教师质疑:如果一共带了250元,够吗? 温馨提示: ⑴先独立思考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想的? ⑵小组内讨论各自的办法。 ⑶小组汇报结果 生汇报结果 生1:准确计算29×8=232再进行比较,结果发些250够买门票。 生2:把29看作30,计算30×8=240,所以29×8≈240. 240<250,所以250元够买门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教师追问:大家知道“≈”号表示什么吗?师强调:表示近似值、估算结果、接近准确结果,读作“约等于”。 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演示教学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理解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理解估算的价值,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猜年龄,估身高 T:你认为老师的身高可能在哪个范围内? ×20= 40 ×= 2.揭示课题:《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 1.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 T: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三(1)班有29人参观,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你知道了什么?

T:是的,经过我们的阅读与理解了,了解到了门票的价格、参观的人数,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 (2)T:那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并且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反馈交流(预设): (①29×8=232<250,够②29×8≈240<250 ③30×8=240,29×8<250,错例29×8=240)介绍≈约等号,并书空。 T:我们通过自主合作,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 (3)那我们这样解答正确吗?为什么? 是啊,经过我们的回顾与反思,知道了带250元是够的。(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2.比较精算与估算 T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同学的方法,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合适,为什么?(精算 麻烦,估算简便,速度友快。) 那如果只带240元,够买门票吗?(A 、肯定够B 、肯定不够)---请你快速判断,不计算。 3.数形结合,深化理解 结合图形说说:为什么把8个29看成30,结果小于250? (结合图形说,我们是把8个29看成了30,比实际大了,大了都小于250,那么实际上肯定小于250。)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那如果三年级92人都来了,带700元还够吗? 请你按这三个步骤,静静地思考、解答。 5.展示方法,及时评价 怎么解答? 解答正确

《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 一、我会填 1.35×4表示()个()连加,也表示()的()倍是多少。 2.6乘7个于是()个十,是()。 3.一个数加上0得(),一个数减去0得(),一个数乘0得()。 4.25的4倍是(),24的5倍是()。 5.4个12的和与4的()倍相等。 6.写出两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720的算式:()、()。 7.98+99+100+101+102=()×5=()。 8.在2、3、199、446、669五个数中,选出4个数分别填在下面的括号里,使算式成立:()×()=()×()。 9.在○里填上“>”、“<”或“=”。 74×3○200 24×5○1206×0×4○4 240×4○120×8 10.203×7×6积的个位是()。 二、相信自己的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求85与9相乘的积,只能列式为85×9。() 2.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比每个因数都大。() 3.一个数的3倍是12,这个数是36。() 4.一个数乘7,其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5.998千克接近1吨。()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9乘一个三位数,积是()。

①三位数②四位数③三位数或四位数 2.2600×5积的末尾有()个0。 ①1②2③3 3.2□×4的积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①3②4③5 4.□42×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①5②4③3 5.小雨住在离学校300米的地方,小雪住在离学校400米的地方,她们两家住地相距()。 ①700米②1.00米③无法确定 四、我会写(写出整百数乘一位数,积是2400的算式,你能写几道?)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五、轻松口算,我能行 260-0=72÷8=302×4=131×0= 450-70=102×4=700×4=93+40= 398×5= 21×5≈ 102×4≈510×9≈ 六、我会算 327×4=418×5=2700×3= 1020×7=3006×8=815×4=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是学生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始,所以这里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会把因数中任意的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数来计算就行了。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求一个多位数的近似数以及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感受估算的简便,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变式与比较,利用数形结合理解精算值与估算值之间的关系,渗透函数思想,感悟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 3.多方位体验估算的价值,进一步增强估算的意识与能力,为养成良好的数感做基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精算值与估算值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引出估算体验简便 1.创设情境

小朋友,知道“自助餐”吗? 这周末,郑老师想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吃自助餐,我了解了三家酒店自助餐的价格,谁愿意帮我读一读这个价格:第一家48元/人、第二家99元/人、第三家102元/人。我们有8个人,只带了500元,能去哪家酒店吃呢?(生思考片刻)你有什么好方法快速判断吗?(你的方法可以,谁还有更快的判断方法?)你为什么把48看成50?(简便) 谁听明白刚刚他是怎么判断的?(请一生重复后,板书:简便)刚刚他们在判断的时候,都有一个什么特点?(都只是估一估价格)2.揭题 看来,生活中有些问题只需要我们用估算来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完整板书) 二、探究估法体验策略 1.8个人去第一家吃,大约需要多少钱? (1)独立估算 师巡视并提示“写出估算过程,用一种方法估算好的,想想看,还有别的估算方法吗?写下来。 (2)反馈交流,介绍≈(反馈时,问算式和估算结果间用什么符号来连接,为什么?随即介绍≈。他是把第二个因数看做50再来计算,有谁还有别的估算方法吗?) 8×48≈4008×48≈4808×48≈5008×48≈320 (50)(10)(10)(50)(40)

2014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测试题(新人教版)

2014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测试题(新人教版) 班别:姓名: 一、直接写出得数(近似值符号的是估算题) 10×3= 20×4= 300×3= 40×5= 21×6≈ 60×5= 70×6= 90×4= 700×4= 78×7≈ 80×6= 90×3= 500×6= 40×8= 418×4≈ 40×3= 50×8= 70×9= 100×7= 189×8≈ 31×9≈ 67×5≈ 603×7≈ 798×3≈ 二.填空题。 1、30千克的6倍是( );30是6的( )倍。 2、任何数和( )相乘都得原数; ( )加上任何数都得原数。 3、在○填上“>”、“<”或“=”。 21×5○100 42×6○6×42 56×0○56-0 99×5○500 28×1○28+1 14-0○14+0 4、 8个25相加的和是( ); ( )和( )相乘的积是120。 5、一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6. 35×4表示()个()连加,也表示()的()倍是多少。 7.6乘7个十是()个十,是()。 8.一个数加上0得(),一个数减去0得(),一个数乘0得()。 9.25的4倍是(),24的5倍是()。 10.4个12的和与4的()倍相等。 11.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乘积是()。两者之和是()。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9乘一个三位数,积是()。 ①三位数②四位数③三位数或四位数 2.2600×5积的末尾有()个0。 ①1 ②2 ③3 3.2□×4的积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①3 ②4 ③5 4.□42×3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理解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理解估算的价值,发展学生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应用估算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猜年龄,估身高 T :你认为老师的身高可能在哪个范围内? ×20= 40 ×= 2.揭示课题:《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 1.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 T: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T:是的,经过我们的阅读与理解了,了解到了门票的价格、参观的人数,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 (2) 三(1)班有29人参观, 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T:那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并且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反馈交流(预设): (① 29×8=232<250,够 ②29×8≈240<250 ③30×8=240,29×8<250,错例29×8=240) 介绍≈约等号,并书空。 T:我们通过自主合作,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 (3) 那我们这样解答正确吗?为什么? 是啊,经过我们的回顾与反思,知道了带250元是够的。(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2.比较精算与估算 T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第一个同学的方法,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合适,为什么?(精算麻烦,估算简便,速度友快。) 那如果只带240元,够买门票吗?(A 、肯定够 B 、肯定不够)---请你快速判断,不计算。 3.数形结合,深化理解 结合图形说说:为什么把8个29看成30,结果小于250? (结合图形说,我们是把8个29看成了30,比实际大了,大了都小于250,那么实际上肯定小于250。)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那如果三年级92人都来了,带700元还够吗? 请你按这三个步骤,静静地思考、解答。 5.展示方法,及时评价 谁愿意来分享下你的想法?(并板书 92×8≈720(元)) 你是怎么想的?(把92看成90,90×8=720,估小了都大于700,那92人肯定大于700元) 你明白他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