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202班姓名: 惠龙龙

学号:41204070205

完成日期:2015年5月5日

如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经济飞

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如大气、水、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物

种的大量灭绝,资源耗竭、温室效应等等。谈到这里,我又勾起了童年的记忆:儿时的家

乡郁郁葱葱的杨树林一片一片,林间清澈的泉水静静流淌着,林周的田野上,杂草丛生,

鲜花锦簇,蝴蝶纷飞,鸟儿雀跃。而今天却是一片荒芜,风沙肆虐。过去我们对生态没有

引起足够的重视,才酿下今天这罪恶的苦果。年轻的我们经受过了生态恶化带来的灾难,

改善生态,扭转生态恶化的重任已落到我们的肩上。

在新形势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大江南北,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的同时,

怎样保护环境,使二者能和谐共存呢?从金光集团谈起吧!谈到金光集团APP,我感慨万千。金光集团APP纸业的发展时时处处贯穿着环保的理念。

APP中国秉承“植树造林,造福社会;制浆造纸,造福人类”的原则。高度重视企业与

环境的持续发展关系,致力于环境保护,形成林、浆、纸一体化永续经营。在“实业报国”

理念的驱动下,金光集团在兴建现代化纸厂同时,投巨资营造的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且将荒山、荒地、弃耕地等没有生态价值的灌木林重新造林,绿化了荒山,保持水土,改善了土壤。APP也十分重视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区的保护,真正做到了生态

营林,环保制浆,绿色造纸。截止2006年6月,APP在中国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

8个省及自治区营林454万余亩,使8个省区乡镇、村庄带来了绿的生机,其造纸不伐一

根天然林木。众所周知,我国是耗纸大国,APP纸业改变了过去进口纸的传统观念,在满

足人民生活用纸的同时,重视环保建设,具备完整的“三废”处理设施,其排放的废水能够

养鱼,就足以证明这点。在今天,APP在发展中,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我们知道环保也

是新农村中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营林,在农民合作,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营林

的积极性。在各县、村大面积生态营林,使过去的穷山重现绿意。APP在生态营林同时,

通过捐资助学、修路架桥、提供就业等等,为贫困地区打开了致富之路。这样既推动地方

经济的发展,又做到了环境的保护。金光集团APP对环境的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植树造林不仅绿化荒山,改善人民生活。而且大大减轻了“温室效应”。APP纸业植树造林真正

做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存。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因为你想做什么,而是你能够做什么。我是从山村里走出的孩子,目睹家乡这几年的变化,选择林学,从事林业工作,是我无悔的选择。我在金光集团APP

的日子,让我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受益匪浅。在这里,我认真学习每一天的课程,就

像在学校里学习一样。这里有造林方面的专家,也有开拓青年思想的导师,我不断学习、

思考,我更坚定对林业工作的信心。植树造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林业这行是环

保的行业,其工作经常与自然打交道,吃苦是必然的。但我想只要自己喜欢,那么再苦也

是快乐的。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恢复生态环境应以人为本,需要全社会提高环保

意识。环境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节约能源,恢复植被,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减少污染,减轻“温室效应”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能够学林业,干林业这一行,我很光荣!

人生总是充满了坎坷,面对今天的就业形势,学林的人也不一定能走上林业的工作岗位。但我想这并不是重要的,只要有一颗热心,用自己的行动,尽最大努力去支持环保事业,只要付出了汗水,就能收获希望。人生如戏,儿时的我对海南岛充满着无数的遐想,

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了,看到了大海,椰林,一切是那么美好。明白这些后,我会有一个良

好的心态,积极准备迎接社会的考验,相信苦心人,天不负。只要尽力,就是成功的。

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每一株小树都是一条生命,都在默默地为改善生态环境做

出贡献。大自然选择了我们,我们不能与之对抗。因为历史的教训告诫了我们:人类的生

活离不开自然,我们要爱惜它、保护它。

朋友们,我们肩负环保的重担。在今天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应努

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吃苦耐劳,乐于敬业的情操,以良好的心态,

脚踏实地,为环境保护、经济繁荣发展做贡献吧!

浅谈生态环境保护与围场旅游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来的,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依此定义,世界旅游组织提出的可持续旅游是:“旅

游资源和吸引物的开发、使用,不以牺牲我们子孙后代对其利用为代价”,要求旅游设施的

规划、开发和运营,都应以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标准,在确保从旅游

中获得收益的同时,旅游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结构不会由于游客的到来而受到破坏。

换句话说,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关键。这也是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一个前沿问题。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地带,

是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向西南延伸和燕山山脉余脉的结合部,是辽河、滦河的

主要发源地。在西北地区有一道自西南向东北蜿延的塞罕坝,坝上高原地势开阔,丘陵起伏,气候寒冷,水草丰盛;坝下地区层峦叠嶂,沟谷纵横。全县地域辽阔,地形条件复杂,东西差和南北跨度大,森林覆盖率46.01%,草地覆盖率18.91%,动植物资源丰富,形成

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建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2个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类型齐全,

构成了绚丽多彩的自然世界,被誉为“京津绿色屏障”,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作为一个民族自治县,围场是清代有名的皇家猎苑,中国具有众多珍贵的历史

遗迹、人文景观和特有的风俗民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但是,这一切都必

须以蓝天、碧水和青山为依托,都离不开环境保护的保障。

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推动了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向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

状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由此必然加大旅游区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同时,旅游收入又可以为环境建设提供必要

的资金,从而为区域环境的改善注入新的动力。二是通过发展旅游,可以把一些对自然资

源的直接开发转换成间接利用,减少资源直接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促进了当地环境质量

的改善。特别是坝上地区,实行禁牧、减牧、育林养草和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以后,旅

游业代替畜牧业正在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三是通过旅游,可以把人们带进优美的生态环

境中,寓教于乐,让人们在欣赏秀美山川和绮丽景色的同时,充分认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及紧迫性,增强人们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着矛盾对立的关系。

一是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现代的旅游景点景观,己经不是以完全原始的形态使消费者

无偿地直接享用了,它要经过旅游企业一定程序的开发与建设,将众多的潜在资源变成经

济资源,从而使自然资源变成商品,或是使已经商品化的天然资源更易于交易,再通过商

品的形式以经营的方式与消费者相交换。这种以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所进行的掠夺

式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和影响。有些旅游开发规划是由投资者自

己制定的,他们往往从本部门或区域的经济利益出发,以能够获取批准权为出发点,以能

够获取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而没有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通盘规划,肆意地破坏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于是,旅游景区内:想侧耳聆听无奈噪音越来越杂,想

抬头望天无奈大厦越盖越高,想举目远眺无奈宾馆越建越多……一系列的开发建设严重地

破坏了自然景区的和谐和美观,游人欲至此修身养性,摆脱掉日常工作所带来的烦躁和紧张,但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却常常使他们苦不堪言。究其实质而言,开发的本身就意味着对

自然资源的破坏.它们都是以环境的损坏为代价的。所以,我们必须把开发性的破坏减少

到最低限度才能保护可贵的旅游资源;二是旅游者本身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在旅游

热点季节,大量游客涌入造成的拥挤和混乱。某些素质低下的游客有意无意的破坏行为造

成的环境恶化。此外,大量游客的践踏使土质发生变化,众多的人口停留使当地的能源消

耗失去常态以及旅游者和旅游交通工具带来的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视觉污

染等等,都使旅游区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四、建立旅游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是促进旅游业

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以保护优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加强旅游区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

提高旅游管理和环境管理的能力。

二是合理规划,综合决策,协调发展。在发展旅游,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时,应统筹考

虑全县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环境与资源对旅游业

发展的承载能力,防止因短期行为而过度开发资源,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此,应

制订包含环境保护在内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使旅游设施的布局和旅客流量的设计建立

在环境和资源可承受的能力之内;加强旅游景点建设的环境评价论证,促进人工设施与自

然环境、区内环境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旅游开发的决策过程中,应保证相关各政府

部门、社会各界和公众特别是当地居民有正常的参与渠道。与此同时,在制订区域环境保

护规划时,应把旅游区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充分考虑旅游区的特殊功能,保证旅游区的环

境质量;应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强有力手段,消除外部因素对旅游区环境与资源的污

染和破坏,从而保障旅游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关系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子孙后代福祉的大事。《国家环

境保护“十五”计划》提出的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是:积极推进风景名胜区及各类

旅游景点水、气、垃圾和噪声污染防治,保护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建立完善

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创建风景名胜示范区;合理控制旅游规模,严格旅游设施建设项目

的环境管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旅游生态环境保护要重点抓好

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抓紧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制度的建设,规范旅游

开发行为。在进一步完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旅游景区景点环境保护暂行办法》的基

础上,加强法制建设,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有序进行,是搞好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和保证。

2、抓好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准确把握旅游资源开发的合理度。对旅游区的

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规划,是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重要

内容。

3、加强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坚决制止新的生态环境破坏。要加大现有法律、

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努力防止和减少旅游区新

的人为生态环境破坏。

4、开展典型示范,引导生态旅游健康发展。近几年,全国涌现出一大批旅游开发与

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相当不错的典型。要吸取他们的成

功经验,探索、总结各种典型模式,推动围场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素质。全县旅游经营管理单位、从业人员和游客是实施可持续旅游的主体,其环境意识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可

持续旅游的成效。因此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不断提升旅游区宣

传教育的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在潜移默化中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入耳入脑。

6、加强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涉及多方面、多领域,需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环境保护部门要联合旅游、

建设、林业、文物以及国土资源、水利、农业等部门,争取计划、财政等综合部门的支持,共同推进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7、建立环境与旅游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

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短期内难以见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环

境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把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

内容严格考核,同时逐步建立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参与监督机制,提高环境决策的科学

化和民主化。

当前围场正处于建设发展加速期,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农业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民营富县” 的发展战略,旅游业成为全县一大特色产业,发展思路越来越

清晰,发展举措越来越有力,发展后劲越来越充足。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是保证旅游这一特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承担生态治理的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内涵。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的进步,将对中国

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二、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我们环保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环保工作者,常年奋战在环保工作第一线,为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全社会宣传环保,促进环保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环保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我们自己的自觉行动,更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生态文明,提高生态意识,继续发挥我们在宣传环保、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方针政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我看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在近几百年来我们人类各方面得到高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一步步走向衰弱,环境保护已然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间所创造的经济财富是以环境为代价的。因而,我之所以选择生态环境保护着门选修课,是为了增加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能使自己在未来将它很好的与自己的专业课知识相结合,为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份自己的努力。写这篇论文,即是对这大半个学期以来自己在这门课上收获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的整合。 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对于可持续发展不同侧重的定义 1. 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篇一:生态文明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生态文明”这个理念的提出,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之后的第五个文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实质阶段,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

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最新发展。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八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与十七大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第一,强调统筹各种生态文明的实现形式的共同推进。第二,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第三,强调采用市场手段实现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还提出新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

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中文题目(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副标题(土木工程材料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地位) 姓名 年级班级 专业 2013年 5 月

附件2:摘要页示例 摘要(3号黑体) 土木工程活动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生态坏境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其中,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土木工程材料是工程结构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对建筑结构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大多数的材料是一次性的,况且,我国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大国,所有的建筑物,道路,大坝,铁路,港口等都将消耗大量的材料。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既要大力发展,以满足经济增,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注重坏境保护,节约资源,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4号宋体) 关键词:(4号黑体)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可持续发展战略, ABSTRACT(3号黑体) Civil engineering is one of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ost important human activity effect. Among them, the material is the material basis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 is the material basis and the technical guide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structure, however, most of the material is disposable, moreover, China is the big country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ll the buildings,

关于切实加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关于切实加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标志着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论的又一次升华。生态文明是个长远的奋斗目标,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同时也是个动态的时代概念,阶段性指标明确、任务具体、政策性操作性较强。在当前,我市建设生态文明面临最重要和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改善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根据政协年初工作安排, 本调研组采用走访、座谈、外出考察等方式,围绕切实加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对前些年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基本估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主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先后成立了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市联创办、市整规办,落实工作职责,充实队伍力量;加大考核力度,设立了生态环境指标,纳入市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并不断增加其在总分中所占的比值;陆续编制了《慈溪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2020)》、《慈溪市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五年规划(2007-2011)》和水环境整治、土壤改良等方面的专项规划。二是创新工作载体。市委市政府根据阶段工作重点,着力推进全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从1998年以来,先后组织了“四个全面”、“四大会战”、“环境整治年”、“庭院整治”、“百日环境污染整治”和“百日文明创建”等活动,今年又启动了“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同时,依托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创全国环境优美镇、省(宁波市)级生态镇、宁波市生态村等活动,全面推进涵盖城乡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三是加大资金投入。近年来先后实施了梁辉水库、汤浦水库、姚江、曹娥江引水工程等“外引项目”;实施了市域污水治理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扩容、城河综合治理、市域骨干河网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内治项目”;实施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和处理、垃圾焚烧发电等工程项目,启动实施了世界银行GEF宁波/慈溪湿地项目和风力发电等项目。此外,对全市的各类环保行动实行“以奖代补”的扶助政策。四是增强监管力度。在全市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新增总量替代制度,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利用在线监控和联网监测等方式,确保市域内重点排污企业的实时监控;大力推进漂印染、电镀、熔炼等污染行业的集中整治;加强环保信访调处工作,组织“环保零点”行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并通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方式维护环保执法权威。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效:环保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逐步完善,环境承载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局部区域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环境保护理念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工作基础和社会氛围初步形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严峻的现实。从水环境污染来看,全市河道地面水体中V类和劣V类水占水体的90%以上,丧失水体功能;近年来杜湖、梅湖、窖湖等几个重要的饮用水源区蓝藻时有发生;杭州湾开发区无序开采地下水,面临地面沉陷的威胁。从土壤和滩涂污染来看,我市局部地区的农田中汞、镉、DDT等指标超标,329国道以南部分区域受重金属污染严重,沿海滩涂中铜和多氯联苯(PCB)等指标超标。从大气、噪音污染来看,市域酸雨发生率极高,属重酸雨区,同时因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小锅炉、小熔炼、小锻打、废旧塑料加工等引起的废气、粉尘、噪音污染比较普遍。客观上讲,我市生态环境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生态环境改善的“拐点”依然没有出现。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环境信访逐年上升,去年市级层面收到的信访案件超过2000件,约占全市信访总量的1/4。我市两次创建文明城市,也都因为群众对环境的不满意而导致最终失利。可以这么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我市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之题,重中之重。 二、我市生态环境建设成效不佳的原因分析(一)从政府工作层面分析。一是环境保护和治理方式方法存在偏差。环保工作“治标”的多,“治本”的少,对如何从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重视不够,如全市污染源的专项整治力度不强,雨污分流等基础工程推进不快,市域内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指导教师:卢修元) 【内容摘要】水利是属于国家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指标,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更是关乎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蕴含量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为6.76亿kw,可能开发利用的达3.78 亿kw,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只达到19.30%,与发达国家60%的开发程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仍显得任重而道远。但是水利工程的兴建,特别是大型水库的形成,将使周围环境发生明显改变。因此避免或减轻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水资源,是水利工作者在进行水利规划建设时必须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问题对策的探讨科学发展 【正文】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他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之一。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天然河流上需、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断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完整版)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行为关系 姓名:孙玉国 学号:1032001407988 指导教师:李亚兰 教学点:徐州广播电视大学 2011 年10 月20 日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签名:孙玉国日期:2011年10月20日

目录 导语 (1) 主体 一、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性和意义 1、什么是生态文明。 2、建设生态文明于全球关系。 3、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二、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 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共行为观念。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做强做大生态经济。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三、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和公共行为研究 1、了解全球经济发展。 2、解读环境报告。 3、公共行为改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文仲.公众参与环保有新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8-11-19(03). [2]万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N].人民日报,2009-04-06(01) [3]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M].储复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4] 薛晓源,陈家刚.从生态启蒙到生态治理[M]//薛晓源,李惠斌.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4-45.. [5]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0.

创新课的论文

创新课论文 ——材料创新 一、创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用创新这个词,创新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通过这次创新课的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创新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对某件事物产生的一种新的想法,比如小到把家具或物品放在一个新的位置、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一件事情,大到发明创造一种全新的东西、制作一套前所未有的方案,都是创新。 其实,“创新”一词早在《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中就曾提到过的,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但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引用国际上经济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英文是“Innovations”,其含义,它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 江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思考教育问题就不能离开这个重大的课题,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必须强调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这里既包括前所未有的,如果少年发明家能出现也是非常好的事,更包括已有的,但对中小学生个体来说是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这里,关键是使他们具有求新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而不是要他们时时处处搞发明创造。 二、新材料 1.材料及新材料的定义: 材料是可以用来直接制造有用物件,构件或器件的物质。其形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生态环境论文

课程名称:生态与人类生活主讲老师:牛红玉 学号:2014211859 姓名:李雨晗成绩: 论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方法 摘要:如今,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原因,出现全球变暖的现象。这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影响已达到了不容我们忽视的地步,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阐述了全球变暖的原因,全球变暖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危害以及我们对此应该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关键词:全球变暖原因危害治理方法 全球变暖已经越来越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严重危害。这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深入研究、探讨全球变暖问题对我们人类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1.全球变暖的原因: 1.1自然因素 主要包括海洋、陆地、火山活动、太阳活动、自然变率、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等 ,还有人说地球逐渐变暖是地球大气自身调节的结果。 1.2人为因素 1.2.1人口增长因素 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么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1.2.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不可否认,正是因为环境污染而产生了温室效应。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

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入射的太阳热量,但是又阻止地球热量的全部散失,从而能使地球的气温上升。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便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 1.2.3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影响,森林面积正在大幅锐减。森林的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吸收的量大大减少,从而加剧了全球变暖。2.全球变暖的危害 2.1.极地的冰川融化 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增高,并且其严重性加大。 2.2海平面上升 气温升高,冰川消融,并且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灾难,饮用水也会受到污染。另外,还会出现海岸线后退、海水倒灌、洪水排泄不畅等情况, 进而影响航运、水产养殖业等[1]。海平面上升将使洪涝和风暴潮灾害增多,直接威胁沿海地区以及广大岛屿国家人民的生存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2]。 2.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更频繁和强烈 这是由于海水温度变化,使得洋流出现变化,从而导致的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是当今人类最具挑战性问题,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它对于海洋生物种群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后果,由其引起的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2.4极端气候出现频率增加 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 2.5生物迁移,生物多样性减少 由于气温升高,气候改变,生物迁移的目的是为了寻求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

成都纳米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

成都纳米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所谓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一般认为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属于新材料的范畴。按材质来分,新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等四大类;按应用领域可分为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智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等类别。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政府开始重视纳米材料和技术的研究,90年代中期之后,从事纳米材料生产开发的公司不断增多,社会资金投入也不断增加,纳米材料应用产业兴起。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纳米材料产业进入稳定、健康的发展阶段,各种包括纳米材料在内的新材料产业法规、标准也陆续出台,纳米行业从业者的外部环境逐渐变好,竞争更加有序。 该纳米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3189.9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357.2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90%;流动资金832.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10%。

达产年营业收入8211.00万元,净利润1470.59万元,达产年纳 税总额828.1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61.47%,投资利税率72.06%,投资回报率46.10%,全部投资回收期3.67年,提供就业职位138个。

成都纳米材料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论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研究分析 第三章市场分析预测 第四章项目规划方案 第五章项目建设设计方案 第六章运营管理模式 第七章项目风险应对说明 第八章 SWOT分析 第九章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章投资情况说明 第十一章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二章项目总结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环境保护与路色建筑 学院: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一班 姓名:张燕 学号:080313795 指导教师:赵红霞 职称: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6月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摘要 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引言: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提倡绿色建筑建造我们绿色的家园。 正文: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一、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

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现在我国处于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但就是与此同时,我们同样要注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就是我国在各方面达到共赢。 首先就是我国的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随着工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城市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对城市造成了污染且破坏了城市周围的生态系统。城市这种密集的人口活动,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对城市及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就是极其严重的,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生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大气,水质,噪声等污染严重,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对城市居民的心理,生态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直接危害城市的健康发展。 面对种种问题,宣传教育就是做好城市环保的工作基础与前提,只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种手段,抓住一切机会,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进行宣传,,避免环保宣传盲区,市环保工作真正做到政府重视,企业配合,人民群众满意,社会效益明显的最优状态。环保无疑就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但只要政府领导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就是建设与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就是实现自身政绩的基础条件,企业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就是对社会义务的履行更就是自身发展,生存的基本要求,环境保护工作就就是由被动走向主动。 其二,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就是必不可少的。刚刚闭幕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已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安排与部署,明确提出了改革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等改革。再此,我结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建设的实际以及未来发展走向,谈几点认识; 科学健全的体制机制就是确保生态文明制度动态制度的根本保证。这次全会以前所为有的改革,在我国尤为突出。这次全会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从全局性,系统性,科学性出发,首次提出了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监管所有污染排放。独立进行环境监管与行政执法等体制改革新思路。同时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强化机制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提出了健全建立生态补偿,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与污染防治区域的联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等实施机制,以完善监督考察机制等内容。加快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 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密切相关。全会首次将“保护环境”列入政府五大核心职能之中,这位加快生态环保体质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提高事权的匹配性。实现生态环保立法,行政,监督,监管四者的有机统一与合理配置,达到权力间的有效制衡与流畅运作。应严格将名职能部门的权利与责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其固化与制度化,减少职能交叉的权利与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立法方面,应适当削减部门的立法权,将其逐步上升为人大或新成立的综合性生态环境决策机构。行政方面,应实行大环保管理体制,将目前分散的生态环保职能尽量统一化。国家层面应强大几大区域性监察中心的执法与监察职能,改变目前“只监不查”的局面。省级层面应探索实行执法管理体制的垂直整合,以有效克服地方主义倾向。 延伸体制环保链条,实现环境管理部分职能的社会化。应借鉴日本在环境管理方面驻环境监管员,让生产者切实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加速构建智力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 环境保护就是国家智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应重点解决三大问题:建设不同行动主体间的协调体制。目标就是弥补制度空隙,化解资源分割,保证各实施行动产生合力。 建设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机制。应保障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并在环境决策与执行中体现公众的真实意愿。应规范公众参与的法律保护程序,确保公众参与制度化。应充分发挥环境组织的作用,建立公众环境咨询机构,广大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与交流;应扩大环境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论文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提出历程;问题;路径选择 摘 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中国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总体的生态与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面对这种态势,必须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多方面着手系统有序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使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生态危机的产生虽然先于现代化的起步,但毫无疑问,现代化进程加剧了生态危机。当代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享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福祉的同时,正越来越受到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1]。 (一)资源消耗巨大,能源利用率低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由于许多行业和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中国每单位GDP 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高消耗换来的增长,导致废弃物排放多、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中国单位 GDP 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的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 (二)水资源缺乏,水质污染严重 中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共364座县级以上城市缺水。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近2800km 河段鱼类灭绝;湖泊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受富营养化污染;淮河水系,80%水呈黑绿色,过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三)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 中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2km ,其中,水蚀为165万2km ,风蚀为191万2km 。近50年,每年水土流失丧失的土壤

新材料论文

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世界上一切都好像春天来临时盛放的鲜花,种类繁多,特别是各种各样的新型工程材料。新型工程材料在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是缺一不可的作用,例如人造骨在医学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型建材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独到的作用等。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新型工程材料。 和大千世界的万物一样新型工程材料也有着它得天独到的特征。首先从起来原来说,它是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需要人为制造出来的,造物主没有给它特定的名字,于是我们人类就叫它新型工程材料。新型材料获得途径与传统(普通)材料不同新型材料是过去不曾有、自然赛中亦不存在的人造材料。传统的材料是利用天然原材料加以提炼、加工而成的0而新型材料是在研究并掌握了物质结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人类的需要通过对源子、分子等的选择、组合并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了得到的具有预期性能的物质。所以是人合成创造的,在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制造中人们是主动的原因有以下3点。 (1)研制新型材料是出于人类的主观需要因而有明确的目韵要求。此点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新型材料的研究、试验和制造过程中因而是有目的的“创造”。 (2)新型材料的研制是在人类已掌握各方面必需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由于人类已经越来越多地掌握了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及由此对性能产生的影响因此新型材料的出现绝不是偶然事件也绝不是盲目的摸索而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探索和创造新型材料有以下3种途径。①利用极限条件。如超高温、超高压、极低压等以获得有特异性的原子排列特点的材料。②通过形态和纯度的控制。如超细化、超薄膜化、多孔质化等设计和控制技术创造出具有高纯度、完全结晶、非晶态等极限状态的新材料。③材料复合。如金属、陶瓷、有机材料等的相互复合利用其复合效应开发高性能材’ (3)新型材料不像传统材料那样靠大规模、连续生产维持竞争能力它们一般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更新换代快而且品种变化频繁。 从科学方面来说,新型工程材料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研究的。新型材料的出现是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互相促进综合研究和进步的成果。是基础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与理化专业技术(如微电子、计算机、冶金学等)新成果交织在一起的成果。新型材料的研究、制造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是包括物理、化学、冶金学等多种学科综合研究和进步的成果。因此,其涉及面广,知识密度高。如果没有各种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指导或支持新型材料的设计、研究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了设想和设计也不可能制造出来。新型材料工业本身亦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产业其产品—一一新型材料具有极高的附加价值。例如由精密陶瓷材料制成的人造齿售价高达l000万日元蝇而碳纤维达2万日元每kg钢材仅为100日元每kg,可见其相差甚远。 在性能上,新型材料具有高新性能,能满足尖端技术以及设备制造的需要。新型材料具有高斯性能。能满足尖端技术和设备制造的需要。新型材料是高新技术、高新设备得以完成和实现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例如,不需高压和钢瓶,也不需要低温致冷设备和绝热保护来贮存氢是一项高新技术是利用新能源——氢的关键。但是如果没有新型的贮氢材料,这一高新技术是不可能实用化的。光导纤维的开发使光纤通信这一高新技术得到实际应用, 高纯单晶硅半导体材料的研制成功,使集成电路问世,开创了微电子学这一新领域。而以新型材料砷化镓制作的电子器件比硅制器件的运算速度快5O倍,甚至高达100倍,从而可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到100亿次/8。所以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出现才使对无线电波的控制有了希望。令人可喜的是一大批超轻质、耐高温、耐腐蚀、超高强、超电导以及耐超低温等极限材料已经成为航天、海洋、新能源、生物工程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主要应用材料。 从需求上,新型材料发展的驱动力由军事需求向经济需求转变。回顾20世纪由于国防和战争的需要核能的利用和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成为新型材料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已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环境 遭到污染,大气、水、土壤、海洋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物种濒危,人口数量激增、自然资源枯竭、温室效应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自然都给于了人类一定的报复,人类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只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人类及其活动环境与发展生态要素社会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的环境,我们每天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自然环境,是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我们需要的原料和能量,我们地球上的任何一种能源都来自于大自然,没有大自然我们就无法生存。随着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在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的同时,却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和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严重威胁和阻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人类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自己已经走过的发展道路,深刻反思沿袭已久的生存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而试图去寻找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的发展道路。这关系到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关系到每个国家和每个公民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景等许多方面的问题,意义相当重要。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由于人类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限制,人与自然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众所周知,人类的童年对自然充满了畏惧和崇敬,她臣服于自然并完全依附于自然。那时人类最主要的就是生存,与自然作斗争,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对自然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这时人类的物质活动和社会生活都日益复杂化,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进入了新阶段,但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体上表现为自然支配、控制着人,人与自然仍处于和谐的状态,但必须看到人利用自然的能力正在提高,而正是这种能力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人类文明的转型,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伴随着文明的转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从人受自然奴役转变为人主导自然,大量的科学技术的运用使人改造自然的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人类从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对自然的改造程度超出了以前所有时代对自然的改造总和。但是一直以来人类一直追求经济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占据主导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未真正被意识到,人类忽视了自己对自然的强大的作用力。 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大。现在,人类的足迹不仅几乎遍及整个生物圈,而且开始出现于太空与海底,扩展到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组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巨大系统。于是,人类有些忘乎所以,以为能够凭借技术而为所欲为。这样,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作用就被掩盖起来,直到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严峻事实和由此造成的生存危机,人类才不得不重新思考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人类对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大气污染。全球每年因燃烧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达55亿吨。全世界有好几亿辆汽车,每年将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和汽车尾气到大气层中。大量的工

生态环境的论文(精选3篇)

生态环境的论文(精选3篇) 生态环境的论文(精选3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WTT为大家收集的生态环境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态环境的论文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产业结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队伍建设、环境规划、环境投资等方面对当前环境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近几年来,通过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一、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矛盾又协调统一,是相互发展的整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环保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提供的经济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GDP中三次产业构成是14.8%、52.9%、32.3%,低收入国家的三次产业构成平均为24.8%、25.1%、50.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少于中国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对资源的粗放利用,导致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的消耗巨大,生态环境透支十分严重。2003年中国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40%,而创造的GDP 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可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付出过高的环境代价,是大气、水资源等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公众环保参与度不高。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社会基本力量,没有公众层面的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想象的。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2005年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报告显示:以百分制为刻度的中国环保民生指数为68.05分。这份报告数据显示,只有16%的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