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罗马帝国的衰落及其启示

论罗马帝国的衰落及其启示

论罗马帝国的衰落及其启示
论罗马帝国的衰落及其启示

巨星陨落我评说

——浅谈罗马帝国的衰落及启示

摘要

本文浅谈了对罗马帝国的分析思考,从衰落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内部环境中发现内火攻心,使罗马必致衰落;从罗马后期的几点表现中,看风烛残年的帝国风雨飘摇;在巨星陨落后,警钟长鸣,以史为鉴我畅谈了自己的观点启示。

关键词

环境衰落风雨飘摇以史为鉴

引言

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国家民族的兴衰构成了其重要的篇章,曾言“辉煌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然而这个被世人赞叹的罗马帝国竟然衰落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衰落?是我们一度关注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一个大一学生就用自己稍稚嫩的认识,来浅谈罗马帝国的衰落及启示,巨星陨落我评说。

一、内火攻心,必致衰落

A、地理环境特征

1、地貌

我们知道都在酷似马蹄靴的半岛上,亚平宁山脉的走向呈现南北状,使得古罗马的中心地区意大利半岛在南北的交通方面的阻隔相对较小,岛内旅行贸易便利的同时也给外敌的入侵带来极大的便利,我们中国有长城作当时的护国屏障,那么意大利呢?仅仅三面环海,外加一个比较低矮的较多缺口的曾经被拿破仑军队翻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这个貌似比较安全的天然的屏障实则隐患重重,通常来说沿海的地势多为平缓的平原,那么三面环海的意大利半岛又怎能阻止外敌的入侵呢?此外,意大利半岛沿海的良港并不多导致贸易仅仅局限在意大利半岛内部,貌似有点像中国的闭关锁国似的,缺乏与海外的交流。这样久而久之,缺乏外界的最新信息落伍总是要挨打的。

2、气候

学过高中的地理我可以了解到意大利半岛属于地中海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还是比较充沛的,再加上平原上肥沃的土壤和纵横交错的河流,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同样有“粮仓”之称的地方怎能不引起他族的注目?因此,良好的气候环境带来的效益同样成为罗马灭亡的重要原因。

B、社会内部环境

1、公民

公民之间的不平等同样为罗马的衰落埋下隐患。贵族随意解释法律当社会的主宰而地位低

下的平民虽然很辛苦的争取到了部分权力,却仍然无法改变贵族的统治地位,罗马的奴隶主贵族和富人们操纵了整越来越大个国家的权利。此外,罗马一直处于对外征服的状态,随着疆域越来越大,国内居民数量越来越多的的局势,罗马的制度也渐渐力不从心了,新的社会问题和新的种族矛盾不断出现,居民赋税繁重,被贵族和富人压迫的苦不堪言,而新被征服的民族不断地沦为奴隶,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不断上升,如此一来,后院起火前院必将受损失,而罗马前方战事不断,后方不稳前方如何征战?我不由得联想到俄国的那场克里米亚战争,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沙皇残暴的压制,如此的战争后方,很早的就为战争埋下失败的定局;而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28年抗战,哪一场战争前不是在维稳?一系列的土地改革把后方的抗战情绪调动的很高,那么打胜仗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罗马这地基不稳多米诺骨牌的效应也就很明显了,空中楼阁为罗马的衰落留下了前兆。

到了后期,随着罗马不断的征服,新地区的不断被纳入罗马统治的公民也相应的得到了部分权力,可是那些新公民又对这些所谓的权利在乎多少呢?如果换做是我,被一个不相干的野蛮民族征服之后,我会乖乖听他们的任他们摆布吗?不可能的。作为沦陷区的公民当然只关心我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公民多了,罗马还能指望自己内部有多团结呢?

2、政治

罗马由共和国最终演变为罗马帝国,这个很鲜明的政治变化也导致罗马的衰亡。从古至今,没有那个暴力的专制延续至今的,从中国商朝因商纣王的暴虐独裁专制而灭亡,到清王朝一样因清政府的专制而导致大清帝国的消亡,哪怕是后来的袁世凯也幻想复辟帝制,一样令人啼笑皆非的被推翻;放眼国外,那个威武的只有一米五身高的却带领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拿破仑,曾一度被认为战无不胜,然而当他建立拿破仑帝国后,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短暂的帝国,惨淡的结局。在罗马,军事独裁还是挺可怕的,苏拉与马略之争让我们看到了罗马史上的第一次军事政变,此后一系列将军之间的争斗及之后的凯撒悲剧也从一个侧面加速了罗马最后的灭亡。有次我不禁想到了日本的军事独裁,日本的军国主义与罗马的军事独裁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结局同样是悲剧。当时的日本以少壮派军官为主体的军人法西斯分子为建立公开的法西斯专政,发动了暴乱袭击杀死首相而最终走上武力扩张,争霸东亚的不归路,最后同样以无条件投降而告终。罗马的屋大维在羽翼丰满后对安东尼和克娄帕特拉的征讨在获胜后,自称“第一人”的帝国时代再次开启,这个帝国时代使的罗马再次逼近衰落。

后期,罗马的法律也不再有原先那么大的约束力,如果人们心甘情愿的当好公民,那么法律自然的是适用的啦,可是事实则不然,法律再也无力统治罗马的公民了。

3、士兵

上一段的公民和政治里有提到过公民意识军事方面,在这里我想着重强调罗马的士兵。

孟德斯鸠曾在他的一本书中提到:“当罗马的统治仅局限于意大利的时候,共和国是很容易维持下去的,所有的士兵也同时都是公民,军队的人数既然不是太多,人们就注意到只是关心保存城市的有相当财产的人吸收到军队里来。”但是后来呢?在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和大海的时候,士兵们在一场场战役过后都不得不留驻在新的土地上,随着罗马的疆土越来越大,天高皇帝远的说法愈来愈明显,如果我是士兵我当然只服从于我直属的将军了,这样的士兵多了之后,那种内心对罗马的归属感也就越来越小,将军的权利似乎也越来越大,之前众星拱月般的向心力逐渐减弱,士兵们原有的罗马公民应有的精神也越发淡化,整个罗马内部的凝聚力就可想而知了,一盘散沙的罗马还能维持多久?不言而喻。

二、风烛残年,帝国的衰落

在这一模块里,我想用户几个小标题来从大体轮廓上,浅谈风雨飘摇的帝国此时的几个表现。

1、帝国逐步衰落,塞尔柱突厥人的紧逼;

1)支持东西教会合并,遭到国内神职人员的强烈反对,引起国内局势动荡。

2、衰弱的拜占庭帝国向西方世界求援,

2)意外地引狼入室。导致后来拉丁人的大批东侵。

3、养子继承制,让王室为了夺权而内讧不断,政权不断更替,政局动荡不堪;

4、四次十字军东征,加剧东西方的冲突直至君士坦丁堡的沦陷,拜占庭高度集权的统治结束,

各个行省为自保而自治;

5、蒙古帝国瓦解后,土耳其人恢复生机曾对君士但丁堡进行过长期围攻,最后土耳其人冲进了

城门,十字变成了新月。

我想,以上几个小标题足以让人看清罗马帝国的丧钟是如何敲响的了吧。

三、巨星陨落,警钟长鸣

历史的长河滚滚东流,大浪淘沙,绵延千年的拜占庭帝国就这样灭亡了,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

虽然罗马逝去,但是罗马思想和文明依旧灿烂,这个神秘之都的魅力继续延续,它的魅力来自罗马的兴盛,也来自罗马的衰败。对于我们还健在的国家和民族来说,也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了。我们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在中国已进入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随着航母style在网络上的各种翻版,我们也当自豪的说:我们中华民族将把自己独特的魅力继续保持下去,在十八大后反腐倡廉的风气兴起,我想我们中华民族在看到罗马衰落的时候,也给自己敲响了警钟,希望我们民族在复兴之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罗马帝国的兴衰原因论》孟德斯鸠著

(2)《文明的历程》沈坚著

古代文明课程思考题

古代文明课程思考题

————————————————————————————————作者: ————————————————————————————————日期: ?

1结合古罗马共和国历史分析罗马从村落发展成西方大国的原因。 2 简述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罗马社会内部的矛盾。 3分析古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4 阐述古罗马文化的特点。 5 论述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6 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 意大利----古罗马 1.结合古罗马共和国历史分析罗马从村落发展成西方大国的原因 A 1.罗马人民对战争的支持 2.寻求同盟 3.国家制度和决策机制的完善 4.有效率的战争机器 5.有利的国际环境 B 1.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使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了帝国时代; 2.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军队并且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兵器和战术; 3.与大汉帝国东西远隔,使罗马避免了被强汉所吞并,而当时的欧洲、非洲、中东和西亚没有一个可以单独跟罗马掰手腕的国家。 2.简述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罗马社会内部的矛盾 A?1政体方面,元老院对于庞大的罗马国家乏力; 2社会劳动力结构变化,奴隶和奴隶主矛盾凸显; 3意大利同盟者境况没有改善; 4土地问题使得士兵和政府矛盾激化。 B 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罗马霸权的确立,罗马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日趋激化,其突出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奴隶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大土地所有者与小土地所有者的矛盾,罗马与同盟者、被征服者的矛盾,罗马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充分暴露和日益尖锐,引起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最终导致共和国的灭亡和军事独裁帝国的确立。

3.分析古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A①社会危机,罗马帝国灭亡后,西罗马帝国一直有很深的社会危机。 ②民族压迫严重,人民起义增多,后期的西罗马帝国内乱严重。 ③外族入侵,东哥特人等外族的入侵,直接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罗幕洛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废黜,宣告了罗马帝国的灭亡。1.从历史的表象看,导致罗马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蛮族”的入侵。但是,罗马和“蛮族”的战争由来已久,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蛮族”根本无法和罗马相抗衡,它们的入侵大都被罗马击溃。因此,将灭亡的原因简单归结为“蛮族”的入侵是不合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罗马的灭亡必然是其内部因素造成的。 2.随着罗马共和国的瓦解,帝国的建立,罗马的政体由共和制转为专制。统治者掌握了一切,公民丧失了各项政治权利,被排除在国家政治之外,由此带来了政府的腐败及公民意识的淡化。在共和国前期,罗马人把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以作为罗马公民而骄傲,为国家服务而自豪。因为那时他们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有参与政治的机会,可以对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能得到法律保护,能从国家获得各种利益。执政官、元老院及其它官吏也较为勤俭,腐败现象少。但从共和国后期(此时共和国已名存实亡)开始,国家已完全成为君主及其官僚、军队的私有财产。绝对的权力使他们腐化堕落,肆意挥霍,想方设法搜刮人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沦为地主庄园的农奴,或干脆发动起义反抗暴政。因而,人民与统治者存在严重的对立,对国家的兴亡无动于衷。一个丧失民心的政府难道还能维持吗?因此,即便“蛮族”不入侵,帝国也将在腐败中走向灭亡。 3.罗马的专制制度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缺乏完善的继承法。当皇帝去世后,帝国常因没有明确的继承人而导致各军事集团间的战争。军队在帝国时期已完全成为皇帝的制造者,他们可以随意废黜、杀戮他们不喜欢的皇帝,推举符合其利益的人当皇帝,甚至公然拍卖皇位。各军事集团之间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长期战争不仅使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更严重地削弱和削耗了帝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此外,尽管罗马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但由于东部希腊文明区与西部拉丁文明区之间在经济文化上有较大差异,因而帝国始终存在分裂倾向。军事集团间的战争加速了帝国的分裂,并最终导致公元395年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这就使在对抗“蛮族”入侵时,东西帝国无法团结一致,造成战争的失败。 4.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度的衰弱及劳动力不足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罗马的经济基础是建立在对奴隶剥削之上的。奴隶主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奴隶的劳动成果,便让其承担繁重的劳动,致使奴隶无法通过繁殖后代来扩充奴隶队伍。且罗马的奴隶主要来自扩张与掠夺,但随着扩张的停止,奴隶资源也就断绝了,奴隶主又不愿在生产技术革新,造成生产衰退,导致社会经济基础的崩溃。此外,政府对农民的压迫导致自耕农破产,农民为求生计大量逃亡,从而使兵源不足,无力抵抗“蛮族”入侵。 4.简述古罗马文化的特点 1开放性:吸收异族文化,宗教宽容,鼓励外族从事文化活动。 2实用性:农业、教育、建筑追求实际效果 3独特性:罗马法 5.论述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ddle Age s)。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教育。 第一节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且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一、教会学校 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1.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一为“内学”,主要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育。一为“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 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行的教材为《教义问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 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了修道院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 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 教会学校对学生的管教极为严格,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必备品。 2、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 大教堂学校又称主教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教育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74)是西欧中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大学教师。托马斯·阿奎那在教育和神学的关系中,把教育思想从属于神学之下,形成了神秘、系统、独特的经院主义的教育思想。 1.阿奎那的教育目的论

世界古代史的论述题

论述题 一、论述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答:(1)土壤枯竭论。罗马共和国时代开始,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已经衰落,个行省耕地逐渐沙漠化,农民税收负担加重,农业生产率低,社会生存所依赖的物质条件恶化。 (2)气候变化论。气候变化导致罗马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元4、5、6世纪降水量不足而造成的。 (3)种族混杂论。外来的种族和蛮族被同化,与罗马人相互渗透。但罗马人的出生率却逐渐降低,罗马人的血统变的越来越不纯洁,而在这些血统混杂的地方,稳定的精神和道德标准都丢失了,是的罗马帝国处于混乱。 (4)基督教影响论。咋罗马帝国遭到蛮族入侵时,基督教也乘虚而入,使那些不满现实的人希图死后得以进入天堂。这一风气一来,罗马人越来越不注重务实,防务日益空虚,基督教越传越广,帝国也越来越弱而不振,直至灭亡。 (5)蛮族入侵论。大量的蛮族人迁入罗马帝国,而罗马本身因为人口的减少而兵源不足,只能依靠蛮族的雇佣兵来抵御蛮族的入侵,实行以蛮制蛮的政策。而最终,日耳曼雇佣兵首领多克亚废黜了罗马末代皇帝,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灭亡。 (6)经济上,随着对外征服战争的结束,战俘的来源断绝,是的劳动力短缺,奴隶制陷入困境,产生了奴隶制的经济危机使得帝国经济崩溃,从而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7)铅中毒论。古罗马人冶金技术发达,对使用金属铅的有偏爱。他们把金属铅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除此之外,铅还被当作贵重金属大量用以制作各种玩具、铸像、戒指、钱币、化妆品、药品和颜料。各种餐具、厨具或器皿也大量使用铅质材料。而慢性的铅中毒,使得罗马人得生育能力和身体素质降低,这也成为罗马灭亡的一个原因。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频繁的内战令罗马人怨声载道,罗马人民希望有一个新的整体来取代旧的共和国,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帝国就应运而生。可是罗马帝国还是衰落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自身内部原因和外界因素,而占主导的内部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共和国在罗马内战时期已经不可挽救的颓废了,整个社会都在肆无忌惮的腐化堕落,虽然当前罗马的政体是帝国主义,可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罗马的腐败,反而使腐败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变本加厉。 这个腐败之风从元老院到平民,不是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就是公开贿赂人心或结党营私,整个罗马帝国变得乌烟瘴气。奥古斯都定下的制度只是暂时阻止罗马衰落的脚步,他死后,继任的皇帝都是昏庸无能之辈,他们只懂吃喝玩乐,完全忽略治理国家,坐吃山空,傍着前人留下的财富,挥霍无度。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些只顾酒池肉林的皇帝,全城百姓就“理所当然”的腐败堕落。结果加速罗马帝国的衰落。 我认为,其实在另一方面也说明罗马人的自负骄傲心理,从平民到皇帝,没有前瞻意识,没有居安思危的心理,总想着自己是强悍的一组,飘在云端就忘了下落的危险,所以,罗马人民的心态也加剧帝国动摇。 第二,罗马帝国衰落的关键原因是军队、兵制蜕变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我认为这是罗马帝国覆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军队混乱,既不可攻,也不可守。 整个罗马由之前的好斗功利到现在的腐败堕落,军事制度的改变可以说是主要原因。罗马共和国早期实行公民兵制,那时从军对罗马人来说是一种权利,只是罗马公民才拥有的,而且武器由自己提供,战事结束就回家休息。崇尚武力的罗马人就开始到处扩张版图获得财富,这样的军队虽然是非职业化可是一旦战斗,数量庞大,而且上下一心,最富有战斗力。但是随着战线拉长,而公民权又限于罗马人,这就出现兵源短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募兵制出现了,使得罗马军队成为与社会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军队的出现又导致军队成分改变,由有财产的公民变得是罗马的无产者。可是这些无产者不再关系荣誉,更多的是瓜分战利品的权利,他们变得只对将军忠心而非整个罗马共和国,从这里开始,罗马的根基就开始动摇了,因为一个国家的军队不是众志成城而是各为其主。再到罗马帝国时期,这种由罗马无产者为主的职业志愿军又被外族人和奴隶组成的雇佣军所取代。罗马公民必须缴纳军事费用来养雇佣军,而那些被罗马政府的外族人就伺机寻找反抗的机会,雇佣军随时可以调转枪口攻击罗马。而实际上,后来的罗马也证实这点,皇帝成了军队手中的傀儡,谁满足雇佣军谁就是主。 而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军事防线都没有了,根本没有能力反抗,最后只能在别人股掌中衰落,罗马就是这样,三次兵制的改变实际上将罗马从一个英勇善战的国家推向一个任人鱼肉的砧板上。 第三,我觉得,罗马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文化浸养,靠战争形成的国家,也就是说,罗马人民的文化素养是比较低的。他们因为内战等原因缺乏公共教育,一个没文化的人比一个有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介绍_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讲解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介绍_波斯帝国和罗 马帝国讲解 罗马原来只不过是意大利中部台伯河畔的一个小城邦,却迅速崛起,发展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版图辽阔的大帝国。今天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波斯帝国波斯主要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区,从前以“Persis”和“Parsa”闻名。这两个词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发生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王沙拉漫尼撒3世的史料中。波斯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但直到三世纪,这一文明才正式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于历史舞台。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时期领土东至巴基斯坦,西北至土耳其、欧洲的马其顿、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曾一度处于米堤亚统治之下。前550年,居鲁士领导波斯各部落推翻米堤亚王国,建阿契美尼德王朝(一说始于前558),定都苏萨,是为波斯帝国之始。继而向外扩张,征服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叙利亚等地,又向东占领大夏(巴克特里亚)、粟特等,但在和北方游牧部

落马萨盖特人作战时居鲁士失败被杀。其子冈比西即位后,率兵征服埃及(前525),因发生高墨达政变,(前522),返国途中暴卒。大流士一世镇压高墨达政变和各地起义,夺得政权;实行巩固中央集权的改革;继续扩张领土,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河,西至爱琴海及非洲东北部(埃及)。前五世纪初(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波斯不断西进导致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最后以波斯失败告终。波斯的统治激起各地人民的不断反抗,境内经常爆发反波斯统治的起义。前四世纪以降,国势转衰(前404-前343年埃及曾获独立)。前333年,大流士三世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彻底打败,前330年被杀,波斯帝国灭亡。 古代波斯是东方专制政体的典型,帝国期间西亚各地奴隶制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波斯文化多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使用楔形文字,造型艺术有较高的成就,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厅、浮雕和壁画等均甚著名。帝国都城有苏萨、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和埃克巴坦那。产生于伊朗高原的琐罗亚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时被定为国教,并广泛传播;后传入中国,称为袄教或拜火教。 波斯帝国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从美索不达米亚横跨到印度,由里海伸展到波斯湾,势力扩及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首都苏萨。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国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包括70个民族,5000万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帝国的兴衰 有关罗马起源的传说是这样的:特洛伊城失陷之后,一位名叫艾涅阿斯的英雄率领着幸免于难的特洛伊人飘洋过海,来到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姆平原。艾涅阿斯的子孙们在拉丁姆平原世代为王,直到罗慕洛斯和雷慕斯推翻阿穆略的统治,并在母狼哺育过自己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是为罗马。 罗马在起源方面不像希腊和东方国家那样有一个古老悠久的文明源流,它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而是一种强制性的混杂产物。 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是由王政时期到共和国早期到公元前2世纪末开始的政治改革到共和国向帝国的演变。 王政时期(前8世纪-前6世纪) 由于特别缺乏原始时代遗留的古物,罗马文化的起源问题至今仍处于扑朔迷离之中。 据推测,来自小亚细亚的入侵者埃特鲁斯坎人约在公元前800—700年间征服了台伯河北部地区和拉丁姆平原,公元前7世纪以后,又征服了罗马,建立起一个王国,此即罗马历史上的“王政时期”。 在“王政时期”,发生了很多典型的历史大事。 前753年: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建立罗马市(ab urbe condita) 前753年-前715年:国王罗穆卢斯在位。 前715年-前673年:国王努玛·庞皮留斯(Numa Pompilius)在位,创建了元老院和祭司团。 前672年-前535年:四位国王相继在位 前535年-前509年:末代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Lucius Tarquinius Superbus)在位。 前509年:塔克文被驱逐,罗马共和国建立。 而王政时期之后,便到了共和国早期的寡头政治 其主要特征是: 库里亚大会仅保留宗教方面的职能。 少数贵族家族控制着最重要的权力机构元老院,并产生出两个为期一年的行政首长——执政官。 公元前470年左右,平民迫使贵族同意设立保护平民权利的保民官,保民官对贵族们制定的侵犯平民权利的法律有否决权。 公元前450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把以往由贵族们随意解释和滥用的习惯法变成了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的成文法,从而使法律成为一种公正的约束力量。 公元前287年通过霍腾西阿法案,规定特里布斯会议(即平民会议)的决议无须经过元老院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这些胜利成果使平民与贵族在一段时间内(公元前3-前2世纪)携起手来,创造了一种较民主的政治气氛。 到了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革拉古兄弟的两次改革均以失败告终,平民与元老院之间的矛盾终于演成不可调和之势,激起了内战,并导致了军事独裁制的出现。 苏拉独裁后出现的“前三头同盟”(克拉苏、庞培、恺撒)第一次公开地表露了骑士阶层对元老院权力的蔑视。 恺撒死后,屋大维(前63年-前14年)依凭着与恺撒的亲戚关系跃居高位,与恺撒部将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反对元老院的“后三头同盟”。镇压了刺杀恺撒的共和派贵族力量。 在屋大维执政的40多年时间里,他虽然没有公开称帝,而是谦虚地自称为“第一公民”,但是他却已经在共和国的旧瓶中装上了专制主义的新酒。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精品优质课教案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 生:亚历山大帝国。 古罗马帝国就是地域辽阔的庞大帝国,而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罗马城邦 (一)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去黄金时期;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于地中海。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 提示: 第一次——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败 第二次——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三次——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4.教师讲述:布匿战争是罗马对外扩张中发生的重大战役。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腓尼基人建立的重要奴隶制国家,它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逐渐富裕强大起来。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后,一场与迦太基的残酷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 5.问题思考:布匿战争有何影响?你如何看待古罗马的对外扩张?(第一问由学生生看书回答,第二问可联系今天的中东局势引导学生讨论)提示:影响——罗马共和国争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

中古时代的欧洲教学设计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庄园形成的时间;记住11世纪前后西欧著名的工商业城市的名称;知道拜占庭帝国名称的由来和灭亡的时间;了解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理解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读图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比较5世纪前后西欧与中国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教会的作用,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西欧社会结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制度,比原西罗马奴隶制更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西欧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农奴的处境仍然很悲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分析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及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教会统治的黑暗;通过对比9世纪一14世纪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情况,认识东方文明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一、重点: 封建等级制度;教会的统治。 二、难点: 西欧城市的兴起。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那些具有现实意义? 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 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导入新课:德国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朽的罗马法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马是怎样用武力和法律来征服世界的. 讲授新课 一、罗马城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1-23页找出下列问题: 1.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2.说说罗马城的兴起; 3.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4.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地理环境: 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出现: 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罗马共和国 (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统治制度: a.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c.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4.《十二铜表法》

浅谈拜占庭文明

浅谈拜占庭文明 摘要:中世纪, 位于亚欧大陆交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拜占庭文明, 曾在中世纪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融会性文明混融了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亚洲东方文化, 并继承与融合这些文明的优点, 将其发扬光大。在千年的帝国发展之中, 其成就是五彩缤纷、多种多样的, 包括宗教、法学、史学、文学和建筑等,涉及拜占庭社会的各个方面。拜占庭文明的影响有对希腊古典文化的保存、中古西欧文化、斯拉夫文化、文艺复兴的发展和阿拉伯文化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拜占庭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尤其是对于欧洲文化的作用, 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一笔不可小视的财富。拜占庭文化不仅局限在东罗马帝国,它也影响了周边的一些地区,最重要的就是俄罗斯,其次还有意大利的威尼斯地区等,这些地区至今还保留着拜占庭风格的建筑。本文简略分析了拜占庭文明的起源、特征、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及其消亡原因,总结了自己由此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拜占庭文明;特点;影响;消亡原因;启示 正文 1、拜占庭文明的起源 一般认为:拜占庭文化的主要来源有三: (1)、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文化传统; (2)、4世纪胜利地成国国教的基督教; (3)、与拜占庭有密不可分关系的亚洲东方文化传统。 自君士坦丁时代起(传统中强调的晚期罗马帝国时代),所谓的拜占庭文明已经开始在罗马帝国的框架内生长。文明的萌发时期是在君士坦丁迁都于君士坦丁堡,并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后。 查士丁尼时代是拜占庭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基督教教会文化基本取代了古典异教文化的地位,成为主流文化。西士丁尼关闭雅典学院的举动敲响了古典文明的丧钟。 拜占庭文明的第二个发展时期是7世纪到9世纪。经历了斯拉夫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的多方面长期打击后,教育事业和艺术创造受到极大影响,文明发展相对停滞,成为“黑暗

01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

第一单元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5 ~10 世纪) 此单元分两章,第一章讲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蛮族国家的建立,第二章讲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特别要注意区别广义西欧封建社会与狭义西欧封建制度的不同概念:西欧封建社会的概念要大,西欧从3 ~5 世纪到15 世纪我们都可称封建社会,其特征即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个体小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西欧封建制度的概念要小,主要指10 ~14 世纪这一段,其特征:①政治上是封主封臣制,②经济上是相应的封土制,③王权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 一、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 在罗马帝国的北方,很早就住着着蛮族部落.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克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克尔特人住在高卢、西班牙、不列颠等地,这些地区很早被罗马征服,故克尔特人逐渐与罗马人融合.日尔曼人大多来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逐渐向欧洲中部和东南部移民,大致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多瑙河,西起莱茵河,东到俄罗斯平原.在日耳曼人以东,住着拉夫人. 日耳曼人由若干部落组成,其中重要的有法兰克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 公元前一世纪时,凯撒远征高卢,公元前49 年写《高卢战记》,说当时日耳曼人为氏族公社制,主要从事畜牧业,也搞农业,但还未完全定居. 过了150 年,罗马史学家塔西陀公元98 年写《日耳曼尼亚志》,这时一部分日耳曼人已定居下来.如在莱茵河沿岸的法兰克人,已经成为农业民族,相反,分布在多瑙河下游的西哥特人,仍以畜牧业为主.日耳曼人这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有军事贵族及亲兵,遇事先召开贵族会议,再召开部落大会.日耳曼人已使用铁制工具和武器,主要活动是种地、放牧及战争.他们喜欢搞掠夺,认为流血比流汗高尚.

从罗马社会的变化浅析罗马灭亡的原因

从罗马社会的变化浅析罗马灭亡的原因 摘要: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罗幕洛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废黜,宣告了罗马帝国的灭亡。从历史的表象看,导致罗马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蛮族”的入侵。但是,罗马和“蛮族”的战争由来已久,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蛮族”根本无法和罗马相抗衡,它们的入侵大都被罗马击溃。因此,将灭亡的原因简单归结为“蛮族”的入侵是不合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罗马的灭亡必然是其内部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就通过对比罗马社会的前后变化浅析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关键词:罗马;灭亡;原因;社会;对比;变化 随着罗马共和国的瓦解,帝国的建立,罗马的政体由共和制转为专制。统治者掌握了一切,公民丧失了各项政治权利,被排除在国家政治之外,由此带来了政府的腐败及公民意识的淡化。在共和国前期,罗马人把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以作为罗马公民而骄傲,为国家服务而自豪。因为那时他们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有参与政治的机会,可以对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能得到法律保护,能从国家获得各种利益。执政官、元老院及其它官吏也较为勤俭,腐败现象少。但从共和国后期(此时共和国已名存实亡)开始,国家已完全成为君主及其官僚、军队的私有财产。绝对的权力使他们腐化堕落,肆意挥霍,想方设法搜刮人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沦为地主庄园的农奴,或干脆发动起义反抗暴政。因而,人民与统治者存在严重的对立,对国家的兴亡无动于衷。一个丧失民心的政府难道还能维持吗?因此,即便“蛮族”不入侵,帝国也将在腐败中走向灭亡。 社会风尚的变化 罗马帝国社会经济繁荣的背后,是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罗马贵族们

过着骄奢淫逸,的糜烂腐朽生活。挥霍、淫荡、空虚、自私、懦弱、贪婪是他们的写照,罗马人失去了先辈那种纯朴务实、积极向上的罗马精神,失去了强壮的体魄和尚武英勇的爱国精神。统治阶级在罗马别墅庄园内过着奢华的生活。他们嗜血残暴而变态,在竞技场,为千百名奴隶和狮子之间的搏杀而欢呼。贵族们的宴会奢华无比浪费惊人,浴场成为淫乱的场所,同性恋风行,夫妻之间不再有忠诚,通奸盛行,为追求享乐而违背道德的事情司空见惯,社会道德败坏到令人瞠目结舌。而下层社会特别是奴隶的生活则是生不如死。腐朽的奴隶制度,严重的阻碍着生产的发展。尽管横征暴敛已经达到极致,可是税收远远满足不了统治阶级的挥霍,罗马帝国的军阀们各自成派系,互相争权夺利,内讧不断。沉重的赋税,使得农民和手工业者不断破产,帝国的农业、手工业自公元3世纪之后,不断衰落。为了获取财富,境内的被征服民族被罗马大贵族大军阀贩卖为奴隶。帝国的下层人民极度仇恨统治者,人民的怒火逐渐聚集,起义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蛮族入侵 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后,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不断入侵罗马帝国。而东西罗马帝国不是团结起来一致抗敌,而是坐视阿拉里克强大,希望他去攻击对方。405年冬,阿拉里克突破了罗马帝国的莱茵河防线,罗马没有有效的抵抗,实际上等于放弃了高卢大部分地区。407年,驻守不列颠的将领君士坦丁三世造反,西罗马帝国企图使阿拉里克去攻击君士坦丁三世,阿拉里克要求4000磅黄金为代价。随后,由于罗

西方文明史导论复习

西方文明史导论复习 希腊 一、为什么西方人总是“言必称希腊?” ①希腊文化优秀,优秀的事物能完成时间、空间题材三个超越。 ②古典的自然主义同过于人为修饰的近代文明形成的巨大反差。 ③希腊文化的极性:他们自称英雄,把一切都放到生与死的永恒天平上来称量。古希腊的三本历史著作都是讲战争的。(荷马:《荷马史诗》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④希腊人纯情,是自然主义者。希腊的建筑、生活,都溶化在大自然之中。 ⑤希腊爱美。美是分等级分内外的。最后,美是必须独立的。 ⑥世界上有四种动力观:生存、信仰、功利、理想主义。希腊人属于最后一种。 ⑦希腊喜欢进行抽象的思考,喜欢理性,强调生活的精度、广度、深度和强度。 ⑧希腊人守纪律,例如斯巴达人。 ⑨小结:这是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希腊人,希腊真正的文化基础是英雄主义。 二、希腊文化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英雄主义1《荷马史诗》:友情和智慧2 斯巴达的英雄:体魄与力度3 雅典的英雄:美和文化 第二个特征:爱文化文化的原意就是培育。 ①以艺术为例,希腊人对生命的热烈的爱。文化从外在进入内心,再从内心进入“精神的太阳”。 ②以神话为例:希腊神都是战斗英雄,中国神都是农业工程师。西方人用武器吃饭,中国人拿树枝就餐。猛兽崇拜与龙凤崇拜、十二生肖的比较。 ③以伦理为例,幸福的观念:五种基本处境:物质、身体、社会、情感、文化需求。 ④以哲学为例,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希腊文化熔诗性和纪律性为一炉,体现出人的真性情,因此成为西方文化传统中的要素。希腊在政治、文化上的发展呈多元化,古希腊人所创造出的许多文化、制度和艺术精品,使古典希腊的文化成为西方文明的第一座文化丰碑。 第三个特征:爱美—美的个性形态 美的三个等级①自然的美②心灵的美③真理的美:艺术品的自我满足 (以艺术品为例:艺术品体现内在美。人体不需要穿衣服,也体现出美。美是独立的,真理是不需要掩饰的。柏拉图之爱。) 第四个特征:高尚的竞争①竞争的目的是改善自己,不像罗马人,竞争是为了存活;②高尚竞争败者承认赢家;③高尚的竞争使得竞争成为团结的手段。 奥运会理念①古代奥林匹克的精神:竞争、荣誉和美②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和平、参与、合作③文化奥运的理念

罗马帝国皇帝列表

自帝国分裂至君士坦丁堡最后陷落期间的东罗马帝国皇帝 提奥多西王朝 公元395~408 阿尔卡狄乌斯 公元408~450 提奥多西二世 公元450~457 马基安(娶提奥多西一世的女儿普尔喀丽娅) 公元457~474 利奥一世 公元474 利奥二世 公元474~491 芝诺 公元491~518 阿纳斯塔修斯 査士丁尼王朝 公元518~527 查士丁一世 公元527~565 查士丁尼一世 公元565~578 查士丁二世 公元578~582 提比略二世 公元582~602 莫里斯 公元602~610 福卡斯 赫拉克利乌斯王朝 公元610~641 赫拉克利乌斯 公元641~668 君士坦斯二世 公元668~685 君士坦丁四世 公元685~695 查士丁尼二世(被流放) 公元695~698 莱昂提乌斯 公元698~705 提比略三世 公元705~711 查士丁尼二世(复辟) 公元711~713 巴尔达涅斯 公元713~716 阿纳斯塔修斯二世 公元716~717 提奥多西三世 这三位皇帝不属于任何王朝,他们在这一动荡时期曾获得短暂的统治权伊索里亚王朝(圣像破坏者) 公元717~741 利奥三世 公元741~775 君士坦丁五世科普罗尼穆斯 公元775~780 利奥四世 公元780~797 君士坦丁六世(被他母亲艾琳弄瞎双眼并杀害) 公元797~802 艾琳 伊索里亚王朝的终结 公元802~811 尼斯福鲁斯一世 公元811 斯特劳拉基乌斯 公元811~813 米哈伊尔 公元813~820 利奥五世 弗里吉亚王朝 公元820~829 米哈伊尔二世 公元829~842 提奥菲卢斯 公元842~867 米哈伊尔三世 马其顿王朝

罗马帝国灭亡

我对罗马帝国衰亡原因的认识 曾经以“世界主人”自诩、煊赫一时的罗马帝国,自公元3世纪以降,竟每况愈下,急剧没落,终致如大厦倾纪,一朝覆亡。灰飞烟灭,遗落于后人的,除了那硕大而华美的废墟,也升腾起了一个个惹人遐思的历史谜团。究竟是什么力量摧垮了这个老大帝国?它的衰败原因到底是什么?便成了一个千百年来始终令史家兴奋和困惑的问题。 人们肯定地指出了蛮族入侵这个外部因素的促成,更对探究罗马帝国内部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表现了特殊的兴趣。毕竟,在某种意义上看,内部原因恐怕更重于外部原因。如若不是内部条件的成熟,早已有之的蛮族外部压力何以会摧枯拉朽般地推倒罗马帝国这尊庞然大物呢?不过,一些人更注重于从诸多外部因素中寻找一种主要的或基本的原因,或为宗教的,或为伦理的,或为经济的,或为军事的,或为政治的,或为种族的,或为自然的,等等。然而事实上,诸多历史现象的成因往往并非单一或线性的,而是种种自然或社会力量的错综交织。这其中的各种因素,一般相互依存,相互濡染,而且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其他方面的调节而独立存在,似乎很难由此确定何者具有“终极”性质。 两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20世纪,西方学者继续探讨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这个千古之谜。 1916年,维兰德密·斯密科维奇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罗马衰亡的重新考察》一文。他认为,罗马的灾难开始于共和国时期,早在加图时代(公元前180年左右),意大利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已经衰落了。各个行省的耕地逐渐沙漠化,荒地无限扩大,大量土地抛荒导致仍然耕种土地的农民税收负担加重,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生存所依赖的物质条件恶化。所有这些使西罗马帝国难逃灭亡的厄运。 1917年,埃尔沃斯·亨廷顿在《经济季刊》上发表“气候变化和农业衰落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一文。他的论证方法非常奇特。美国加里福尼亚地区有一种树龄达到3000多年甚至4000年的红杉树,这种红杉树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年都长出一个年轮,根据年轮数可以推断树龄,而且这种树的年轮纹理之间的距离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气候有利时,也就是降水量大的年份,年轮纹理间距比较大,反之则较小。所以根据红杉树的年轮纹理的间距可以推断出该地区降水量的历史。而且亨廷顿认为加里福尼亚地区的降水历史与罗马统治时期地中海地区的降水大体一致。基于红杉树的特点和两地降水历史大致相同的假设,所以亨廷顿认为,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是由于公元4、5、6世纪降水量不足而造成的。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邓尼·弗兰克则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西罗马帝国的衰亡。

罗马文明的兴衰

罗马文明的兴衰 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 朱孝远教授 目录 ●一、罗马人 ●二、为什么罗马能够兴盛? ●三、为什么罗马帝国会崩溃? 一、罗马人 当你想起罗马的时候,你想起什么?公共建筑帝国 军人独裁者(恺撒、屋大维) 法律理性秩序 为什么罗马文明会取代希腊文明? 古代西方四大文化的要素 ●1 希腊 ●2 罗马 ●3 基督教 ●4 日耳曼 希腊传统:放大了的个人 ●诗性 ●和谐 ●内心涌出 ●民主制度 ●生命力 ●精神化 ●诱惑与克制 罗马传统:放大了的国家 ●强力 ●两极分化 ●军事扩张 ●等级与奴隶 ●战争 ●英雄 ●虚荣 ●强硬 ●张狂 ●侵犯

●为争夺受压迫 ●功利的动力 原始基督教传统:罗马的反文化 ●内心 ●舍弃 ●平等 ●和平 ●负罪感 ●和睦相处 ●信仰 ●虚心 ●温柔 ●哀恸 ●怜悯 ●饥渴慕义 ●为义受压迫 ●清心 日耳曼传统:家的原则 ●家庭血缘原则 ●选举制 ●蛇吞象现象 ●自由的传统 ●朴素性 ●忠诚 ●个人为集体牺牲 罗马的一千年 前五百年:共和国 后五百年:帝国 古罗马大事记 ●公元前753年罗马城建立 ●公元前509年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218-202年第二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81-79年苏拉独裁 ●公元前44年恺撒被刺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战胜安东尼●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公元14年屋大维去世 罗马共和国的两个时期 ●前250年崛起和对外扩张

●后250年从共和国转向帝国 ●为什么? 罗马帝国的两个时期 ●前250年:一度鼎盛 ●后250年:走向崩溃 ●为什么? 古罗马帝国的含义 ●第一个含义:帝制而非共和制 ●前40年屋大维自封统帅称号——军权 ●前27年屋大维接受终身保民官职务——不可侵犯权、否决权●前23年屋大维接受奥古斯都称号——这个尊号包含宗教性质,●“至尊至圣”之意,士制度中的新权力。 ●前19年屋大维任道德长官——道德长官同监察官一样,由他任●命新的元老院成员 ●前12年屋大维担任大祭司长,成为全国宗教领袖。 ●第二个含义:罗马控制欧洲 古罗马帝国大事记 ●公元43年罗马军团开始征服不列颠 ●公元98-117年图拉真统治时期 ●公元235-284年军阀混战 ●公元284-305年戴克里先:四帝共治 ●公元312-337年君士坦丁在位 ●公元313年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合法 ●公元330年两个罗马:建都君士坦丁堡 ●公元364年哥特人开始入侵帝国 古罗马帝国大事记 ●公元395年 狄奥多西死,帝国分裂为两个部分 ●公元410年 阿拉里克占领并洗劫罗马 ●公元430-460年 爱尔兰皈依基督教 ●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1453年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灭亡 二、为什么罗马能兴盛? 看看这些人吧: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 古罗马通常指从前9世纪初至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那么你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分裂吗?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古罗马帝国分裂的介绍介绍历史两大帝国秦帝国与古罗马说起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也许有些人会说,因为那个叫做狄奥多西的皇帝在临死前把帝国分给了两个儿子。 这个答案其实只是我们看到的结果。 老皇帝狄奥多西的临终遗愿是叫俩儿子共同友好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并不想把帝国划分为东、西二部分一人一份。他去世的时候大儿子16岁,小儿子10岁,他给二人找了个共同的监护人,一位帝国最能干的武将。 这个最能干的武将,就是在上次发文提到的罗马浩劫中,提出以1500公斤黄金给西哥特人换取和平的那位将军。此人可惜死于皇帝一声令下。 权力与财富是能引起人间兄弟阋墙的两个主要因素,所以这种“共同管理”的美好愿望终归流于“美好愿望”。 但是狄奥多西并非“共同管理”美好愿景的第一人,早在公元286年,有个皇帝首次提出了“共治”的概念并加以实施。 当时罗马帝国已不如鼎盛时期强大,周边蛮族叛乱不断。

公元286年,皇帝戴克里先,首次采用了二帝共治的方法,西边、东边各一位皇帝。 戴克里先是谁?他为什么要用这个共治之法? 先看看帝国的3世纪有什么特点。 古罗马帝国在3世纪之前,是扩张阶段,而进入3世纪后,是维持和打压反叛的阶段。 古罗马帝国的北部边界线是以莱茵河多瑙河为边界的,这一带不停的发生起义、蛮族入侵,再加上帝国东部受到波斯萨珊王朝的入侵,整个帝国处于拼命四处灭火的忙乱状态。这期间出现了许多军人皇帝,但是基本都比较短命,战死的也好,被暗杀的也好,没有一人长治久安。 帝国从公元193年昏庸的角斗士皇帝康茂德死后到公元284年,91年期间共23个皇帝相继执政,最短的仅半月。 23个皇帝中,14人死于谋杀,3人病死,2人自杀,2人战死,还有两人一个是意外,一个是被俘虏死于敌方狱中。可见罗马帝国皇帝这个职位是高危行业啊。 所以历史学家把康茂德视为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皇帝也不足为奇了。 直到公元284年,一个警卫队长登基做了皇帝,这个人维持了21年的统治,这在3世纪是多么罕见啊。 这个警卫队长就是戴克里先。他出身卑微,父母是农场被释放的奴隶,虽然他是管后勤的警卫队长,但好歹也算是兵营里混过的,他

敲响罗马帝国覆灭的丧钟

敲响罗马帝国覆灭的丧钟 对西方世界来说,匈奴人的到来毫无预兆。据推测,北匈奴离开蒙古草原之后,逐渐分成了两个部落。其中一部居住在里海东部,被称为白匈奴人,后来一度侵入印度;另一部几经迁徙,于260年左右在黑海东北的钦察草原上定居下来。已经在西方世界的门槛上了,匈奴人却认为西方是一片荒漠,不愿渡过顿河西迁,直到过了将近一百年,一场严峻的饥荒才迫使一些匈奴人沿着黑海北岸西进,去寻找的新的生计,结果无意中发现了无边无际水草丰美的大草原。公元350年以后,匈奴人举族西迁。 西方居民眼中的匈奴人纯粹是一幅魔鬼形象:他们“身体粗壮,手臂巨长,不合比例的大头,形成了畸形的外表”,“像野兽般生活,食生食,不调味,吃树根和放在他们马鞍下压碎的嫩肉”,他们终生游牧迁徙,没有故乡,没有历史,没有记忆。但他们的马术娴熟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并且“他们的射箭技术是无与伦比的,他们能从惊人的距离射出他们的箭,箭头上装有像铁一样硬、能杀死人的骨头”。正如九百年后的蒙古人一样,没有任何一支欧洲军队堪与之匹敌。他们首先征服了黑海边上的游牧民阿兰人(Alans),将他们变为自己的盟国,大约在372年前后,他们侵入了哥特人(Goths)的领土。于是,我们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出场了。哥特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来自斯坎的纳维亚半岛,当年也曾是祸害罗马帝国的魔星。一个世纪以前,在第一次哥特战争(250-270)中,哥特人迅速从俄罗斯平原南下,一直打到小亚细亚和希腊,罗马帝国花了二十年时间才肃清了他们。不过从那之后,哥特人就学会了同罗马人和平相处,他们分为东西两部居住在帝国的东北边境之外:东哥特人居住在德涅斯特河(Dniester)东岸,而西哥特人居住在德涅斯特河与多瑙河之间。哥特人同罗马人比邻而居一百年之后,已经成了半个文明民族,他们创造了文字,建立了城市,开始农耕生活并皈依了基督教。哥特士兵在罗马军队中服役,而哥特贵族将子女送到帝国的大城市就学,如果不出意外,再过百十年哥特人或许就会被希腊罗马文明完全同化,从而和平地融入帝国。但匈奴人这个意外因素的加入改变了这一切。 哥特人南渡多瑙河 同样是蛮族出身,当年不可一世的哥特人尝到了小巫见大巫的滋味。东哥特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被匈奴所征服。东哥特王鄂尔曼里克(Ermanric)在战败后自杀,王储维提摩尔(Withimer)在乱中继位,旋即战死。匈奴人胜利西进,大批东哥特人或死或降,一部分人在酋长阿拉提(Alatheus)和萨伏拉克斯(Saphrax)的率领下逃到同胞西哥特人的土地上。恐慌同样笼罩了西哥特人,让他们不战自溃,夹杂在气势汹汹的野蛮人和强大的罗马帝国之间,所有能跑的西哥特人都做出了明智的选择:376年,在酋长阿塔纳里克(Athanaric)和非列迪根(Fridigern)等人的带领下,几十万哥特人涌到多瑙河边,向罗马守将呼告求救,请帝国准许他们渡河,逃避即将到来的浩劫。他们将永远效忠帝国作为报答。 这样大的决策当然要由皇帝本人定夺。西部皇帝瓦伦提尼安已经在去年逝世,儿子格拉提安(Gratian)继位,才只有十五岁;帝国东部由瓦伦斯一人统治,而瓦伦斯这时正在叙利亚和波斯争霸。一直以来,瓦伦斯都苦于罗马的兵力不够,打起仗来捉襟见肘。因此,当他听到哥特人请求入境避难的消息时,不禁惊喜交加:哥特难民有数十万人,其中有战斗力的少说也有十万八万,如果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加上罗马的纪律和装备,不难建立一支大军。有了这支军队作为基础,不要说击败波斯,就是重振罗马的霸业也指日可待。当然,瓦伦斯也考虑到,让大量的蛮族涌进国内有一定的危险,他于是下了一道还算谨慎的命令:可以允许哥特人内附,但哥特人必须交出所有未成年男孩作为人质,并且在渡河前缴纳所有武器。走投无路的哥特人一口答应,多瑙河上的大门终于对他们打开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