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贷款交易业务模式创新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研究

基于贷款交易业务模式创新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研究

基于贷款交易业务模式创新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研究
基于贷款交易业务模式创新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研究

金融论坛2009年第1期(总第157期)

基于贷款交易业务模式创新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研究

谢刚李勇

[摘要]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机制的发展可有效地转移和降低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下所独自承受的信用风险,通过信用产品交易拓展银行的经营领域,增加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和收益,成为促进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德意志银行的经验表明,国际领先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机制创新提高了其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中国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机制创新方面已有初步的探索和研究,但还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和工具,以贷款交易为基础逐步形成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机制,其具体模式可以从基础的交易产品开始,包括贷款参与、贷款更新与贷款转让。

[关键词]银行信贷资产;信贷资产组合管理;贷款交易;机制创新

[文章编号]1009-9190(2009)01-0063-06[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信用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管理任务,尽管中国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中对信用风险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其总体上还属于静态的、被动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而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金融技术的不断创新,很多金融工具被银行业用于信用风险管理。其中,以贷款交易为基础产品的信用风险转移技术已逐步成熟和稳定,并构成了国际领先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的基础工具和重要技术。因此,借鉴国际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的成熟创新工具与技术,结合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际开展研究,对于中国商业银行转变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其积极、主动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论文结合贷款交易业务来探讨中国银行业如何实现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机制创新,总体内容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简要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在复杂多变环境下所遇到的主要挑战与困境;第三部分重点研究国际领先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方面的主要变革与创新,并分析德意志银行的案例;第四部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商业银行贷款交易业务的现状提出实现创新的主要思路,并重点设计三种创新类贷款交易产品;第五部分给出论文的主要结论。

二、复杂、多变环境下的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在中国转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特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营条件使得中国商业银行形成了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传统模式,其主要的经营模式是高度依赖信贷业务,主要通过信用扩张来实现经营的持续发展,而其基本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则主要依赖于信贷专家评估系统,通过静态地分析历史财务数据来判断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贷款的信用风险。随着中国银行业的不断开放,银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中国商业银行相对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相对落后的风险管理机制面临巨大挑战。

1.中国商业银行基本经营模式面临的挑战。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利差。研究表明,1992~2006年,美国大型商业银行平均非利息收入占比从37.6%上升到45.8%(薛鸿健,2007),而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普遍偏低,以工商银行为例,其2006年非利息收入占比仅为8.8%,2007年占比也仅11.7%①。银行非利息收

①根据工商银行2006年及2007年年报整理。

[收稿日期]2008年9月23日

[作者简介]谢刚,男,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博士,E-mail:xiegang_csjr@https://www.doczj.com/doc/e23086820.html,;李勇,男,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博士(北京,100032)。

金融论坛2009年第1期(总第157期)

入低,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低和对信贷资产深度利用不够。

2.中国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面临的挑战。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利差加权水平约高达

3.5%左右,在国际上总体而言处于较高水平(谢刚等,2008)。随着中国经济与金融环境的进一步国际化,利差的调整成为必然。尽管至今利率尚未市场化,但是从监管机构的态度看,利率市场化是必然趋势,而利率市场化必将收窄利差收益,也势必将打破商业银行主要依靠稳定的存贷利差收益的传统盈利模式。

3.中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给银行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复杂多变的环境使得银行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宏观经济的波动、微观企业的复杂性使得银行对风险的把握变得更加困难。但是中国当前的风险管理模式仍然相对比较单一,事实上,中国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是通过评估模型来评判某一个企业或者项目的信用状况,其依据的往往是静态的模型和已经发生的历史数据,只能静态地反映信用风险,属于被动的风险管理机制,已很难适应当前中国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

三、国际领先银行动态资产组合管理创新:经营而非持有贷款

(一)国际领先银行与多层次的信用风险管理市场

经典的金融市场理论认为,在缺乏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的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将严重影响市场效率,而这些问题可通过制定满足激励相容条件的贷款合同或贷款人对借款人实施监督来得到缓解。信用风险转移工具和市场的出现能从机制上解决上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减少效率损失。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大型银行逐步改变传统的“发放—持有”的经营模式,并且开始进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创新。进入9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基于现代资产组合管理理论的信用组合管理的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根据信用组合管理国际协会(IACPM)2002年对北美和欧洲41家大型金融机构的调查,已经有80%的机构设立了正式的信用组合管理职能部门,开始对信贷资产进行综合管理和深度利用(Smithson,2003)。

在国外,通过银团贷款分销、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银行不仅可有效分散信贷集中带来的风险,而且还可通过投资组合,优化信贷资产结构,获取不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投资回报。国外领先商业银行的经营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贷款持有,而是构件多层次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机制,有效投资并交易各种债务类资产,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

总体而言,国际领先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可以归纳如下:(1)通过发放结构分散信用风险。在贷款发放环节,银行通过银团贷款等形式改善贷款集中度和调整客户结构。(2)通过贷款交易转移风险。选择贷款交易方式改变银行资产负债表组成内容,通过对贷款的买卖过程改变贷款组合的集中度和降低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度。比如在贷款二级交易市场上买卖贷款,或者以贷款证券化形式向资本市场提供标准化的贷款支持类交易票据。(3)开发信用衍生产品来对冲信用风险。

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机制的发展有效地转移和降低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下所独自承受的巨大的信用风险,同时通过信用产品交易拓展了银行的经营领域,增强了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和收益,成为促进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发达经济国家的金融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了以银行为主导,包含多种金融机构参与的多层次的信用风险管理市场。

1.贷款交易市场。贷款交易市场分为银团贷款一级市场和银团资产转让与交易二级市场。银行信贷管理过程通过交易方式改变资产负债表的风险资产构成,从而实现有效转移和控制风险的目的。该市场是整个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的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06年,仅美国二级市场交易量就达到了2396亿美元(李勇等,2007)。

2.贷款证券化市场。贷款证券化市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快速发展起来的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其采用的也是贷款交易技术,但在技术手段上广泛地运用了投资银行的方法,并且与资本市场相联结。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迅速,产品丰富,在发达国家的使用相当普遍。目前,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品种包括ABS、MBS、

谢刚、李勇:基于贷款交易业务模式创新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研究

CMBS、CMO、CLO等等。美国是最大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其中仅MBS市场的规模在1991年就超过了其公司债市场规模,1999年又超过了国债市场,成为第一大债券市场。欧洲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次之,其他比较活跃的市场还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3.贷款类信用衍生品市场。在全球金融领域,信用衍生品市场属于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国际结算银行(BIS)2007年数据表明,全球衍生品市场一直以高速成长,2006年与债券有关的衍生品合约数量成倍增长,合约金额达到了29万亿美元(Micu et al.,2006)。贷款类信用衍生工具可以通过部分或者全部地转移贷款所蕴含的信用风险,在不影响客户关系的情况下灵活地改变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承担状况,且不用改变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构成,目前的主要品种包括信用衍生产品和内含信用衍生结构的合成票据两种方式,其中前者主要包括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s)、总收益互换(Total Return Swaps)、信用差幅期权(Credit Spread Option),而后者包括信用连接的票据(Credit-linked Note)以及各种合成CLOs(Jobst,2006)。信用衍生品市场一直是银行获取利润的重要场所之一,长期由银行所控制。尽管当前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受到次按危机的负面影响,但是其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机制创新:德意志银行的经验

德意志银行是国际领先银行,其大力发展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创新技术,广泛运用投行技术促进德意志银行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转移,大力推进贷款资产的二级交易与证券化业务,并广泛投资于各种衍生类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为了更好地经营信贷资产,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来实施动态资产组合管理,德意志银行专门设立一个新的部门,即LEMG(Loan Exposure Management Group)来具体负责动态资产组合管理,其具体的组织结构以及相应的管理过程可用图1表示。

德意志银行将LEMG作为其进行风险管理与经营的重要部门,其主要的作用在于通过运用包括贷款交易、贷款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等多种工具来有效地实行银行风险的管理与经营。在德意志银行,公司业务部门发放贷款后,通过内部转移价格将其转移到LEMG,由该部门将贷款作为一种可经营性资产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运用。

LEMG运用动态资产组合管理工具实现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创新,其不仅被作为一个简单商品,而且被当作一种战略工具,这从观念上改变了传统的商业银行家思维。通过动态资产组合管理工具的运用,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降低了贷款组合风险,增加了贷款发放和管理过程所产生的成本的透明度,其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图1德意志银行LEMG部门设置及组织结构

金融论坛2009年第1期(总第157期)

四、中国商业银行贷款交易业务创新研究与设计

尽管没有从构建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机制的角度来系统性地开发相关业务与产品,但是中国商业银行贷款的一级市场业务和二级市场业务等层次都有所创新。

(一)中国贷款一级市场业务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的商业银行贷款初始发放往往采用的是双边贷款,但与此不同的是,发达国家的国际领先银行主要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来发放贷款。银团贷款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融资方式,成为银行发放贷款的主流形式。

根据Thomson Financial的数据,全球银团贷款融资的总额已经超过了债券和股票融资。2000年,银团贷款达到2.3万亿美元,约为公开市场债券的1.8倍,公开股票发行的3.3倍。由此可见,国际领先商业银行已改变传统的双边贷款模式,将银团贷款作为动态资产组合管理创新工具,广泛地运用于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

长期以来,国内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采用双边贷款方式,即银行与借款人进行单独谈判,银行独立进行尽职调查、审批贷款,并签订一对一的借款合同。为适应银行动态资产组合管理的需要,监管部门也一直在倡导银团贷款的方式,银监会于2006年专门出台了《银团贷款业务指引》来鼓励银团贷款,但在每年的新增贷款中,以银团方式开展的只占很少一部分。

从长期趋势看,双边贷款将日渐式微。目前国内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多家银行的双边贷款即成为多头授信,使一些集团性企业获得的授信远超过其承债能力,导致银行风险。此外,借款人还利用各家银行的过度竞争,迫使银行简化必要的审批手续,压低贷款利率,加长还本付息期限,放松抵押担保条件等,实际上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因此,双边贷款逐步被银团贷款取代,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而银团贷款也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的基础工具之一。

(二)中国银行业贷款二级市场业务现状分析

贷款交易实际上应该包括银团贷款的一级发放和二级市场交易两个部分,在国外,用于交易的贷款都为银团贷款,如果被卖出的贷款不是银团贷款,那就只是一个双边转让。银行贷款交易通过销售和购买来改变资产负债表的风险资产构成,从而实现有效转移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国外贷款交易市场是整个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发展的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美国、欧洲、亚洲和日本分别成立了正式的机构银团及贷款转让协会(Loan Syndications and Trading Association,LSTA)、贷款市场协会(Loan Market Association,LMA)、亚太贷款市场协会(Asia Pacific Loan Market Association,APLMA)和日本银团贷款及贷款交易协会(Japan Syndication and Loan-trading Associ-ation,JSLA),以提供操作程序和格式规范的贷款文本。

中国贷款交易最早是以信贷资产转让的形式开展的,后于2006年被银监会禁止。在有关监管机构的支持下,中国部分商业银行借鉴国际经验,开始以银团资产转让与交易业务的形式来开展贷款交易活动。同时,为了使已有的双边存量贷款能进行交易,采用了间接银团交易技术,通过间接银团方式,将存量双边贷款改造为银团贷款,从而进入市场交易,使得贷款交易能够发展成为中国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的创新工具。

(三)基于贷款交易的信贷资产动态组合管理创新思路

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国际领先商业银行的激烈挑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经营能力,特别是提高自身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因此,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创新就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国际领先银行的先进经验表明,构建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的基础产品和工具是贷款交易,贷款证券化和信用衍生产品都是在贷款交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经过逐步完善而产生的。

中国贷款交易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作为一项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创新而开展,中国的贷款销售目前主要是以信贷资产转让的形式进行。从200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正式批准民生银行开办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以来,目前中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均已经具备可开办信贷资产转让的资格。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都已经较为广泛地开办了此项业务,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当然,总体而言,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并且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贷款交易已经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非常重要和常规的资产组合管理活动,并且中国商业银行事实上也存在信贷资产销售的实际需求,只是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交易市场。有鉴于此,银监会在2007年颁布的《银团贷款指引》中明确表示允许银团贷款成员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银团贷款转让,以促进银团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同时规定银团贷款协议中“约定必须经借款人同意的,应事先征得借款人同意”,以维护借款人利益。由此可见,我国开展贷款交易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政策环境、市场基础和经验积累。因此,结合国外经验,本文认为,中国商业银行可以以贷款交易为起点,逐步探索,逐步完善,从而构建起相对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其发展的基础产品则为贷款交易。结合中国实际开展贷款交易产品业务模式的创新研究与设计,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四)中国贷款交易业务的主要创新模式设计

从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贷款交易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几个主流产品结构,其中包括三种基本的产品交易结构类型,即贷款转让(assignment)、贷款更新(innovation)和贷款参与(participation),三种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转移和构建过程中包含的法律和经济关系不同。中国可以充分借鉴国际主流产品形式,开发出相对完善的贷款交易创新产品,初步形成信用风险管理工具。

1.贷款转让交易模式。贷款转让产品是将直接的借贷关系从银行转移到购买者。他们将银行的权利转移给购买者,购买者不仅仅得到了利息的收益权,而且也拥有一些对于借款人的直接行动的权利。但是,贷款转让依然没有将银行对贷款人的义务(比如贷款承诺)或者任何潜在的依赖于银行个体特征的优势(比如税收优势)进行直接转移。这样,转让实际上就将原始契约划分为两个部分,而没有新的契约产生。其主要的交易结构见图2。

2.贷款更新产品交易模式。贷款更新产品则完全转让了银行的所有权利和义务给参与的购买者。银行的原有角色完全被新的参与者替代。当然,从法律上讲,这样一个完全的转移需要得到借款人的许可,除非当初在契约中明确写明了不需要。其主要的交易结构见图3。

3.贷款参与产品交易模式。贷款参与产品使得参与者可部分或者全部地获取未来的收益,而此种收益来自于现有的贷款契约。贷款参与也往往需要重新签订一个新的契约。参与契约只是在银行和购买者之间存在,这样购买者对借款人依然没有任何权利,甚至借款人可能都不知道其贷款已被销售,这样,贷款参与就不会改变或转移原贷款的原始权利和

义务。贷款参与产品的购买者

必须依赖于银行来执行原契

约。在国外,根据参与的方式不

同,贷款参与产品可以分为贷

款的资金参与(funded partici-

pation)和贷款的风险参与(risk

participation)。其主要交易结构

见图4。

五、结论

风险管理是银行最为关注的问题,而信用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最重要环节。经过长期的发展,国际领先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已经日渐完善,形成了从贷款交易、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品在内的相对完善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工具和机制。

图2贷款转让产品交易结构

图3贷款更新产品交易结构

谢刚、李勇:基于贷款交易业务模式创新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研究

金融论坛2009年第1期(总第157期)

图4贷款参与产品交易结构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不断开放,中国商业银行面临激烈竞争。而与国际领先商业银行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相对不足,信用风险管理依然主要是静态的、被动的风险管理,要动态地、积极地管理信用风险,需要进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机制创新,发展相应的工具技术。

尽管中国商业银行在银团贷款、贷款交易,甚至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需要更加系统地、有层次地逐步推进和完善整体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机制。本文认为,中国商业银行可以以贷款交易作为立足点,通过借鉴国际贷款交易多种模式来大力发展此项业务,并以贷款交易为基础,开发出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产品,丰富和完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技术,最终增强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李勇、谢刚,2007.美国银行贷款销售:发展、现状与启示[J].金融论坛,(11):6-10.

谢刚、李勇,2008.美国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中的贷款交易研究与启示[J].金融论坛,(5):10-14.

薛鸿健,2007.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路径与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11):44-48.

Jobst,A.,2006.European Securitization:A GARCH Model of Secondary Market Spreads[J].Journal of Structured Finance,Vol.12(1):55-80.

Micu,M.,and Upper,C.,2006.Derivative Markets[J].BIS Quarterly Review,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47-58.

Smithson,C.,2003.Credit Portfolio Management[M].John Wiley&Sons Inc.

Credit Portfolio Management Based on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Loan Trade Business

XIE Gang LI Yong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portfolio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transfer and decrease the credit risk,which has to be shouldered solely by commercial bank under the traditional operating pattern.By expanding bank's operating domain and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income,credit product trade becomes the essential factor to further bank's develop-ment.The experience of Deutsche Bank shows that the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credit portfolio management in international leading commercial banks could enhance their risk precaution and management capability.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have made preliminary explore on the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credit portfolio management,but they still need to learn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tools to establish themselves credit portfolio management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loan trade.The exact pattern can begin with the basic tradable products and gradually cover loan participation,loan update and loan assign-ment.

[Key words]credit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credit portfolio management;loan trade;mechanism innovation

(责任编辑:渐修)

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办法(试行)

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有效控制贷后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根据《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等法规和公司相关制度,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贷后管理是指从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各项管理与服务活动。包括帐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风险分类及不良贷款处理、贷款收回、档案管理、客户维护等。 第三条贷后管理坚持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检查到位、及时预警、快速处理、安全收回的原则。 第四条贷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按期足额收回信贷业务本息,并与客户建立持续发展的业务合作关系。 第二章贷后管理部门及职责 第五条贷后管理由公司协同承担,日常管理由公司信贷前台部门负责。 第六条业务发展部、营业部信贷前台部门是贷后管理的具体承担者,应设臵贷后管理岗位,承担贷款客户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资金监管、贷后日常监测及客户维护。监管信贷资金使用情况,限制性条件落实情况,监测客户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现金流变化情况,开展贷后跟踪检查,收集客户财务、非财务信息,并定期联系客户,做好客户维护工作;

(二)对担保人近况及担保物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三)风险分类及日常管理。按规定复测客户信用等级,及时进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建立贷款监测台账,整理、收集档案资料,登录信贷管理系统,收回贷款本金及利息; (四)提出不良贷款清收方案,并具体实施; (五)风险预警。发现风险信号及时预警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意见; (六)定期报告。定期向公司领导或信贷前台部门负责人汇报辖内贷后管理情况; (七)公司交办的其它贷后管理工作。 第七条公司是辖内贷后管理的组织者与监控者,负责重大授信客户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日常管理由信贷前台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具体职责如下: (一)公司信贷前台部门职责 1.组织、指导、督促部门或公司营业部实施贷后检查和客户服务工作,对贷后管理涉及的具体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重大事项及时向公司领导及公司汇报,并抄送公司风险管理部; 2.按规定复测所辖客户信用等级,负责贷款本息回收及重点客户维护工作; 3.负责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初分工作; 4.交办的其它贷后管理工作。 (二)风险管理部职责 1.对辖内贷款风险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应随时上报,及时提示并督促部门或公司营业部限期处理,并告知公司信贷前台部门; 2.对辖内贷后管理情况实施现场检查,必要时可走访客户,深入

贷款公司员工规章制度

贷款公司员工规章制度 篇一: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制度(全集) 附件1 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 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是全公司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 定各类信贷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公司对客户提供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贷 款、贴现、承兑、信用证等资产和或有资产业务。 第四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人员是公司参与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的人员。第五条本制度所指信贷部门是指有权办理和经营信贷业务的部门。第六条贷款的发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贷款规定。坚持“三农” 为本,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审慎经营,择优扶持;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和安

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统一的原则。公司依法办理信贷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 人强制干预。 第二章基本制度 第七条实行信贷准入管理制度。信贷准入管理包括准入对象、准入条件、 准入过程和准入权限的管理。 (一)严格准入对象。公司信贷准入对象主要包括: 1、“三农”客户。指一般农户、农村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 他涉农企业。 2、一般客户。指辖区内的自然人、法人和机构客户。 3、重点客户。指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无不良记录,发展前景好,综 合效益佳的中小客户。 4、个人消费客户。包括住房、商用房、汽车、助学等消费需求客户。 5、重点项目。指对公司具有较大贡献度,列入政府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 6、优势区域。指经济发达,信用环境好,地方政府重视,支持农信社发展 的区域。 7、优势行业。指具有垄断优势的系统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

公司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办法整理版

徽商银行公司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司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保证贷款质量和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等法律法规和徽商银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公司信贷业务包括: (一)本行用信贷资金发放的各类本外币贷款(含贴现贷款); (二)表外业务中的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贷证明、贷款承诺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日到贷款本息收回或完全终止前各个环节的管理,包括贷后检查、风险识别与管理、风险分类、档案管理等工作内容。 第四条公司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应坚持职责明确、检查尽职、预警及时、快速处理的原则。 第二章贷后管理流程 第一节贷后检查 第五条贷后检查的方式 贷后检查的方式包括日常维护和专项检查。 (一)日常维护是指对借款企业财务状况、非财务因素进行的跟踪检查; (二)专项检查是指对借款企业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及借款企业的行业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的检查。 第六条贷后检查的间隔期 (一)按贷款质量划分 1、正常类贷款最长不超过90天;

2、关注类贷款最长不超过60天,其中特别关注类贷款最长不超过30天; 3、次级类贷款最长不超过30天; 4、可疑类贷款最长不超过180天; 5、损失类贷款最长不超过360天。 各行可视借款企业或贷款具体风险程度,增加检查频率。 (二)其他情况 1、对发生贷款逾期、欠息及表外业务到期垫付的,应立即进行检查,查明原因,采取应对措施。 2、对于发生突发性、严重性问题的贷款应随时启动应急措施(包括:召开问题贷款风险处置会议、暂停新增授信、资产保全、追加担保等),并同时向上级报告。 第七条贷后检查指贷款发放后到本息收回或贷款终止前各种检查工作的总和,包括对借款企业检查、担保检查、贷后管理检查。 第八条对借款企业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借款企业基本情况检查:主要检查借款企业营业执照是否已年检、贷款证是否经人民银行年审通过、是否正常纳税,企业名称、公章、财务专用章、法人代表是否变更或准备变更、经营组织形式是否变更或准备变更、资本结构是否变更或准备变更、经营范围是否调整或准备调整。 (二)对借款企业财务状况检查:通过测算与比较基期(申请日)、当期(检查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比率的变化、动态地评价企业的经济实力、资产负债结构、变现能力、现金流量情况,进一步判断企业是否具备可靠的还款来源和能力。 (三)对借款企业经营状况检查:主要检查企业生产规模达产情况、主导产品的生产、销售量、产销率和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情况、主导产品市场分布、销售渠道和品牌宣传等是否经济、合理、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等。 (四)对项目贷款情况检查:主要检查项目投资和建设进度、项目施工设计方案及项目投资预算是否变更、项目自筹资金和其他银行借款是否到位、项目建设与生产条件是否变化、配套项目建设是否同步、项目投资

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管理规章制度知识题库附答案

一、单选题 1、对外担保履约应当事先报( A )批准。 A、外汇管理局 B、计 委C、开户银行 D、主管部门 2、买方信贷是指发放出口信贷的金融机构向( A )企业或者进口方金融机构提 供的、用于购买出口国设备的信贷。 A、进口 B、出 口 C、进口和 出口 D、进口或出口 3、自2004年6月26日开始,中外资金融机构发放的国内外汇贷款,除出口押汇外,( B )结汇。 A、可以 B、不可 以 C、可以部分 D、经批准可以 4、2005年4月1日后,境内金融机构向外商投资企业发放的外汇贷款,( A )接受境外机构和境外自然人提供的担保,但债务人需事前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或有债 务登记手续。 A、可以 B、不可 以 C、可以部分 D、经批准可以

5、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开证行的是( C )。 A、进口商 B、出口 商 C、进口国银行 D、出口国银行 6、信用证按其性质属于( B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个人信用 7、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开证申请人是( A )。 A、进口商 B、出口 商C、进口国银行 D、出口国银行 8、国际结算托收方式下的托收行是( D )。 A、进口商 B、出口 商 C、进口国银行 D、出口国银行 9、信用证结算方式下,通知行是( D )。 A、进口商 B、出口 商 C、进口国银行 D、出口国银行 10、国际结算托收方式下的代收行是( C )。

A、进口商 B、出口 商 C、进口国银行 D、出口国银行 11、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最著名的银行同业拆放利率是( A )。 A、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 B、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HIBOR) C、新加坡银行同业拆借利率(SIBOR) D、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FR) 12、被称为包买票据或票据买断的贸易融资方式是( D )。 A、进口押汇 B、出口押 汇 C、保理 D、福费廷 13、下列不属于短期进出口贸易融资的是( D )。 A、出口押汇 B、进口押 汇 C、打包放款 D、出口买方信贷 14、出口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商提供贷款,进口商购买商品后延期支付给出口商,这 种融资方式是( D )。 A、进口押 汇 B、出口押汇

银行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办法模版

银行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和控制贷后经营风险,促进个人信贷业务健康有效发展,根据《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管理办法》、《银行贷后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指从个人贷款发放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贷后监管、贷后检查、风险处理、权证押品管理、逾期催收管理、档案管理、业务变更与收回、贷后管理例会、贷后风险分类、C3系统信息管理、不良贷款处置核销等。 第三条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主要依靠批量监管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筛查识别风险,通过发布、处置、反馈、认定、消除风险信号的闭环处理流程实现风险有效化解。 第四条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遵循“明确职责、分类管理、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快速处置”的原则。 明确职责是指明晰各级行和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到人,考核到位。分类管理是指区分客户、产品、区域、额度等维度,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 全面覆盖是指覆盖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的全部流程和工作内容。 突出重点是指针对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的关键风险环节实施重点监管,严控风险隐患。 快速处置是指对风险信号及时开展风险预警提示,落实风险处理方案,有效控制和化解风险。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银行境内机构提供的个人信贷业务,不含信用卡透支业务和三农特色个贷业务。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管理行(指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个人信贷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督、评价辖内机构个人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工作,须配备专职贷后管理人员。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一)总行负责制定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规章制度。 (二)制定辖内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目标和规划。 (三)监测辖内机构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主要风险指标,开展风险预警提示和停复牌管理,定期跟踪、督导后续整改处置工作,直至风险信号解除。 (四)制定并优化个人逾期贷款催收策略,研发催收管理工具,评价逾期催收管理工作成效。 (五)组织开展各项个人信贷业务贷后检查工作。 (六)考核评价辖内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形成贷后管理工作报告,向主管行长汇报并报送上级行。 第七条个人信贷业务集中经营中心(以下简称个贷中心)是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的组织枢纽,负责承担辖内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的批量监管和日常管理。其中,批量监管工作需落实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相关团队(岗位)人员分别承担。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一)批量监管。 1.批量监管客户信息风险,监测客户信息的有效性及失联客户信息更新维护的及时性和准确率。 2.批量监管贷款用途风险,监测贷款用途和支付方式的合规性。 3.批量监管合作机构风险,监测合作机构不良率、担保机构贷款代偿率等风险指标。 4.批量监管资产质量风险指标,开展停复牌管理。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办法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贷后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信贷业务发生后的经营管理(以下简称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业务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提高经营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全过程的信贷管理行为,包括账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监控、档案管理、有问题贷款处理、贷款收回等。 第三条贷后管理必须坚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跟踪监控、及时预警、快速处理的原则。 第二章贷后管理职责和责任界定 第四条县级联社公司业务部和个人金融部(以下简称客户部门)、信用社的客户经理负责贷后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客户监管及贷后检查。监管客户资金账户往来,信贷资金使用情况,客户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贷后跟踪检查,落实审批内容,收集客户公开信息并定期联系客户。 (二)担保人及担保物的跟踪检查和监管。 (三)风险分类及日常管理。建立贷后管理台账;整理、收集信贷档案有关资料;利息及本金的收回等。 (四)风险预警。发现风险及时提出处理建议并报告。 (五)制定风险资产处置方案,并具体实施。 (六)定期报告。定期向信用社主任、客户部门负责人汇报辖内客户贷后管理情况。 (七)其它。 第五条县级联社客户部门负责人、信用社主任对辖内贷后管理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监控贷后风险,督促客户经理按规定实施贷后管理。 (二)组织制定不良信贷资产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定期向县级联社风险管理部门汇报本社(部)贷后管理情况。 (四)其它。 第六条县级联社风险管理部门对辖内贷后管理的主要职责: (一)适时监测本级及上级审批(咨询)贷款的贷后风险,主要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实时监控贷后风险,并检查信用社(客户部门)贷后管理情况,督促信用社(客户部门)按规定实施贷后管理。 (二)建立重点客户管理制度,风险管理部门按贷款额度或授信额度、风险程度、管理难度确定重点管理客户。对辖内跨区域集团客户、审批的重点客户、系统性客户、行业龙头客户、客户部门直接营销的大额客户为贷后管理的重点,并落实贷后管理的主责任人。 (三)按规定对信用社(客户部门)贷后管理情况实施现场检查,可延伸到客户进行检查,深入了解客户风险状况。 (四)定期向联社主管领导、评审会汇报所监控的客户贷后管理情况及客户风险状况。 (五)负责组织和督促信贷档案管理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借阅、销毁信贷业务档案。 (六)其他。 第七条各县级联社主任对辖内贷后管理组织实施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制定贷后管理实施细则并组织落实。 (二)督促风险管理部门加强贷后管理。 (三)对客户经理发现上报的贷款风险,及时组织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置,并向上级报告。 (四)定期总结贷后管理经验教训,并向上级报告。 (五)其它。 第八条其他相关部门职责: 资产保全部门按规定负责管理信用社(客户部门)移交的不良贷款,包括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保全,抵债资产的接受和处置,表外利息的减免和核销等;

25信贷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定稿)

信贷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贷业务档案管理,确保信贷资料的完整性,促进信贷业务经营的合法性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信贷管理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信贷业务档案是指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记录和反映信贷业务全过程及与信贷客户关系的重要文件、凭据和图表、声像等资料。主要由借款人的基本资料、信贷业务中的相关契约和信贷管理资料等组成。 第三条 信贷业务档案管理是综合档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各信贷部门应配合综合档案部门,对信贷业务档案按照“集中统一”原则进行规范化管理。信贷部门负责信贷业务档案移交前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并对移交前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有效、保密等负责。综合档案部门负责信贷业务档案移交后的整理、保管和日常维护工作,并对移交后的信贷业务档案的安全管理、提供利用、销毁整理、保密等负责。 第四条 各级管理单位要制定有关信贷业务档案的移交、立卷、归档、调阅、提取、保管、销毁、人员交接等制度,做到科学管理、有效利用,严防损毁散失,确保信贷业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第五条 信贷业务档案涉及国家、小额贷款公司和企业的秘密,档案管理人员、调阅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均需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第二章 信贷业务档案的归档方法 第六条 信贷业务档案按照法人客户建立,一户一档,自然人客户也可按区域建档。 第七条 信贷业务档案分为五类: 权证类:采用抵押、质押担保方式的信贷业务,能够证明对抵押物、质物享有所有权和处置权的要件;

要件类: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产生的能够证明信贷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基本要件; 管理类:借款人的基本资料; 保全类:资产风险管理的相关资料; 综合类:小额贷款公司内部管理资料等。 每个客户档案分为三个区域即:立卷区、归档区、权证区。1、立卷区存放执行中业务的权证类、要件类、管理类、保全类、综合类档案。2、归档区存放已经执行终了业务的权证类、要件类、管理类、保全类、综合类档案。3、权证区(立卷区和归档区的权证类主要是指抵(质)押物的清册和移交清单等)抵押物、质物享受所有权处置权的相关要件不在信贷档案中管理,其中有价单据必须存放于金库,其他权证类档案存放于档案库内的保险柜中,但必须双人、双锁保管。 第三章 信贷业务档案的基本内容 第八条 权证类档案包括:抵押物(质物)评估报告或作价依据,抵押物(质物)所有权、使用权证或证明文件,已办理抵押(质押)登记的他项权证或有关证明文件,抵押物清单,权利质押中的各种有价单据,抵押物(质物)保险单,抵押(质押)公证书(企业办理的要收集)等,抵押物的保险单。 第九条 要件类档案包括:企业授信情况有关资料、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报告和审定意见、各类客户信贷业务申请报告和申请书、各类客户信贷业务调查报告、各类客户信贷业务调查审查审批书、审贷会会议纪要、公司向上级部门的推荐审查意见、上级部门的贷款批准意见、贷款意向书、贷款承诺函、各类法人客户信贷业务借款合同(协议书)、借据、担保合同(担保协议)或担保函、核保书、抵(质)押核实书、保险合同、贷款法律审查意见(按相关制度规定应出具的)、准贷(签)证、到逾期贷款本息催收通知及回执、贷后检查记录和贷款检查报告、企业经营活动分析报告、保证金进账证明资料、自然人的资信评定书,法人客户的信贷登记咨询书,以及涉及贷款审查、审批、发放的其他必要资料。 其他业务所必须的要件等等。 第十条 管理类档案包括借款人的基本资料和担保人的相关资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复印件、《事业单位登记表》副本或复印件、《企业资质登记证》复印件、《特种经营许可证》复印件、《税务

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

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 作为一名联社营业部的信贷员,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信贷风险。因此,我不断的提醒自己和增强责任心。我深知:信贷资产的质量事关信用社经营发展大计,责任重于泰山,丝毫马虎不得。一年来,我坚持贷款的“三查”制度和联社制定的信贷管理制度,对每一笔贷款都一丝不苟地认真调查,从借款人的主体资格、信用情况、生产经营项目的现状与前景、还款能力,到保证人的资格、保证能力,抵、质押物的合法有效性;分析企业产品库存的检查、往来账目的核对到房屋和设备的实地考察;从资产负债情况的计算、产销量和利润的分析到经营项目现金净流量的研究、贷款风险度的测定,直至提出贷与不贷的理由,每一个环节我都仔细审查,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在贷前调查时,我做到了“三个必须”,即贷款条件必须符合政策、贷款证件必须是合法原件、贷款人与保证人必须到场核实签字,并且做到生人熟人一样对待,保证了贷款发放的合规、合法。三是提高工作质量,及时准确的做好信贷基础资料的管理。搞好信贷基础资料的记载、收集、管理是信贷员重要的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即繁琐又重要,需要经常加班加点来完成。破除“惧贷”的思想,对效益好的贷户,在保证信贷资产质量的前提下,主动做好贷户的市场调查,对于那些有市场、讲信用的个体工商户给予信贷支持,全年累放发放贷款20笔,累放金额11394万元,无一笔欠息和新增不良贷款,全面完成2009年度收息和不良贷款压降工作。除做好本职工作外,我还按照领导的安排做好其他工作,与业务发展部人员一起协调好,共同完成银联卡和POS机任务。

现就我在贷款贷后管理工作一些经验和做法以及今后工作思路同大家共同学习。贷后管理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一环,是贷款发放后继续对客户的资金运作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减少或化解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有效运作的督查体系。加强贷后管理,不仅是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而且是增强信贷风险控制,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确保信贷资产业务稳健发展,推动业务经营效益明显增长的需要。近几年信贷业务的迅猛发展,政策环境的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境况的瞬息万变,贷后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本人在贷款发放后贷后管理主要做法如下 一、对项目贷款信贷资金管理 项目贷款发放后严格按合同规定提供有关合同、税票以及用款证明经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信贷资金,并采用委托负款方式,从而确保信贷资金按合同规定使,防止移作他用发生,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二、做好贷款贷后检查工作 贷款发放后及时跟踪借款人能否按合同规定使用借款,对其进度和生产情况效益进行调查,信贷资金有无转移、挪作他用,并将检查资料及时入档保管。 三、积极统计客户有关信息 为有利于对借款人了解,对其在我社业进账额进行统计,分析资金回笼情况从而可了解其生产是否正常,对明显减少进账资金进行实地查看,现场检查存货,应收账款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将统计资料信息数据作为以后评定信用等级、利率定价和最高授信贷款额核定提供依据。通过对企业负责进行交谈,对其生产中遇到问题,积极提供相关行业信息,帮助引导企业向正确方向发展。 四、要求借款人严格履行还款计划

贷款公司员工规章制度

贷款公司员工规章制度附件1 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 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全公司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 定各类信贷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公司对客户提供各类信用

的总称。包括贷 款、贴现、承兑、信用证等资产和或有资产业务。 第四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人员是公司参与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的人员。 第五条本制度所指信贷部门是指有权办理和经营信贷业务的部门。 第六条贷款的发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贷款规定。坚持“三农” 为本,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审慎经营,择优扶持;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和安 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统一的原则。公司依法办理信贷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 人强制干预。 第二章基本制度

第七条实行信贷准入管理制度。信贷准入管理包括准入对象、准入条件、 准入过程和准入权限的管理。 (一)严格准入对象。公司信贷准入对象主要包括: 1、“三农”客户。指一般农户、农村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 他涉农企业。 2、一般客户。指辖区内的自然人、法人和机构客户。 3、重点客户。指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无不良记录,发展前景好,综 合效益佳的中小客户。 4、个人消费客户。包括住房、商用房、汽车、助学等消费需求客户。

5、重点项目。指对公司具有较大贡献度,列入政府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 6、优势区域。指经济发达,信用环境好,地方政府重视,支持农信社发展 的区域。 7、优势行业。指具有垄断优势的系统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和具 有后发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等。 “三农”客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 (二)严格准入条件。公司办理信贷业务坚持“有条件、保安全、创效益” 原则。 1、基本条件:

贷后管理办法

贷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公司信贷资产质量,规范并加强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业务过程风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公司相关制度,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贷款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包括贷后检查、本息管理、逾期催收、资产分类等操作环节。 第三条贷后管理应配备相应的贷后管理人员,建立严格的贷后管理责任制。客户经理及相关信贷人员(贷后管理岗、审查岗)是贷后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并根据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操作形成记录。 第四条贷后管理必须坚持检查到位、及时预警、快速处理的原则。对因贷后管理不力而导致信贷风险的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保证贷后管理效果、有效提高资产质量,对于在贷后管理的相关环节实施有效控制的,适用尽职免责原则。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在贷后管理的过程中执行贷后管理的角色主要包括客户经理、业务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信贷审查岗、贷后管理岗、风控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等。 (一)客户经理是贷后管理的主要执行者,负责对各自在管项目进行贷后检查、贷后调查报告的撰写、逾期催收等; (二)业务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负责对本部门在贷项目贷后管理进行指导、监督; (三)信贷审查岗负责对贷后管理相关报告进行审查,并不定期参与贷后检查,及时发现风险; (四)贷后管理岗负责对在贷项目贷后管理实施过程控制,包括但不限于贷后管理制度的起草、贷后管理的监督、逾期催收方案的制定与执行等; (五)风控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负责贷后管理的结果控制;

第三章贷后检查 第六条贷后检查的主要环节包括:首次检查、间隔期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客户经理应做好客户信息的收集、分析,并输出贷后检查报告。 第七条贷后检查操作流程:贷后管理岗根据《授信审批意见书》及公司贷后管理规定建立信贷项目贷后检查要求台账,递交业务部综合岗通知客户经理进行贷后检查,客户经理须在当月内完成对在管客户的贷后检查工作,并及时输出《贷后管理报告》,业务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信贷审查岗须对《贷后管理报告》进行审查并签署后续检查意见。 第八条贷款发放后15个工作日内应进行首次跟踪检查,并在检查后2个工作日内填写《首次跟踪检查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客户的基本情况。 2.借款金额、业务种类、贷款起止日期、担保种类。 3.信贷资金实际用途与申请用途是否一致,限制性条件是否落实。 4.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等。 对于借款人有改变贷款资金用途的,客户经理应在《首次跟踪检查表》中予以说明并将情况上报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领导。 第九条间隔期检查 (一)间隔期检查的一般性内容 1.法人客户贷后检查的一般性内容:①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资产负债及其结构变化是否正常;②保证人经营及财务状况是否正常、资产负债有无重大变化,是否具备持续担保能力;③抵(质)押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抵(质)押物的价值是否减损或灭失,抵(质)押权是否受到侵害;④借款人、担保人信用状况,是否存在拖欠其他金融机构本息情况等;⑤其他影响信贷资产安全的因素。 借款人有项目贷款的,需检查项目建设运行情况。项目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到位,贷款是否被挤占挪用,工程进展是否正常,项目的市场和效益预测是否发生较大变化,预售情况及预售款使用情况等; 2.自然人客户贷后检查的一般性内容:①了解客户信用状况、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是否发生变动;②其他事项参照法人客户进行检查。 (二)间隔期检查频次 按照信贷项目主担保措施的不同,间隔期检查除需落实前述内容外,应重点关注以

小额贷款公司员工规章制度

小额贷款公司员工规章制度 篇一: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制度(全集) 附件1 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 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是全公司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 定各类信贷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公司对客户提供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贷 款、贴现、承兑、信用证等资产和或有资产业务。 第四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人员是公司参与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的人员。第五条本制度所指信贷部门是指有权办理和经营信贷业务的部门。第六条贷款的发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贷款规定。坚持“三农” 为本,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审慎经营,择优扶持;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和安

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统一的原则。公司依法办理信贷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 人强制干预。 第二章基本制度 第七条实行信贷准入管理制度。信贷准入管理包括准入对象、准入条件、 准入过程和准入权限的管理。 (一)严格准入对象。公司信贷准入对象主要包括: 1、“三农”客户。指一般农户、农村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 他涉农企业。 2、一般客户。指辖区内的自然人、法人和机构客户。 3、重点客户。指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无不良记录,发展前景好,综 合效益佳的中小客户。 4、个人消费客户。包括住房、商用房、汽车、助学等消费需求客户。 5、重点项目。指对公司具有较大贡献度,列入政府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 6、优势区域。指经济发达,信用环境好,地方政府重视,支持农信社发展 的区域。 7、优势行业。指具有垄断优势的系统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银行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商业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有效控制贷后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根据《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省农村信用社法人客户信贷业务基本操作流程》、《****省农村信用社自然人客户信贷业务基本操作流程》、《****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意见(试行)》、《****省农村信用社贷款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尽职管理办法》和本行相关管理制度,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贷后管理是指从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各项管理与服务活动。包括帐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风险分类及不良贷款处理、贷款收回、档案管理、客户维护等。本办法所称逾期贷款包含帐面不良贷款、央行票据置换贷款、呆账核销贷款以及打包出售的不良贷款。 第三条贷后管理坚持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检查到位、及时预警、快速处理、安全收回的原则。****年底改制前股东购买、打包出售、票据置换、核销贷款、集中管理由风险资产一部负责贷后管理;帐面不良贷款,改制后集中管理、呆账核销由各支行、公司业务部、****分理处(以下简称各

支行)负责贷后管理。 第四条贷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按期足额收回信贷业务本息,并与客户建立持续发展的业务合作关系。 第二章贷后管理部门及职责 第五条贷后日常管理由本行信贷管理部和风险资产部共同承担管理。 第六条各支行是贷后管理的具体承担者,应设置贷后管理岗位,承担贷款客户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主要职责是:(一)资金监管、贷后日常监测及客户维护。监管信贷资金使用情况,限制性条件落实情况,监测客户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现金流变化情况,开展贷后跟踪检查,收集客户财务、非财务信息,并定期联系客户,做好客户维护工作; (二)对担保人近况及担保物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三)风险分类及日常管理。按规定复测客户信用等级,及时进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建立贷款监测台账,整理、收集档案资料,登录信贷管理系统,收回贷款本金及利息; (四)提出不良贷款清收方案,并具体实施; (五)风险预警。发现风险信号及时预警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意见; (六)定期报告。定期向支行、部门负责人汇报辖内贷后管理情况; (七)本行及支行、部门交办的其它贷后管理工作。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经营管理行为,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基本制度。 第二条本基本制度是辖内各级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县级联社及其所辖支行、信用社、分社、分理处,省联社及其办事处、市联社,以下简称信用社)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类信贷管理制度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信用社信贷业务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区域产业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坚持自主经营原则;坚持有效控制风险原则。 第四条本基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信用社对客户提供的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表内信贷业务、表外信贷业务。 第五条本基本制度所指信贷人员是信用社从事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的人员。 第二章组织结构及原则 第六条信贷经营管理组织结构设臵。 (一)省联社及办事处(市联社) 主要负责指导全省信用社依法合规开展业务;制定各类管理制度和办法;通过现场、非现场方式加强对信贷业务的检查监督;为法人行社提供系统平台等服务;协调各方关系,提高信用社业务发展质量和速度;对法人行社超过规定权限的信贷业务开展咨询。 (二)法人行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县级联社,下同)信贷经营管理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

高级管理层和信贷业务前中后台部门: 1.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法人行社董(理)事会是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最高风险管理和信贷决策机构,承担信贷经营管理的最终责任。负责批准信贷工作制度、风险管理战略政策、目标计划,决定授权、奖惩等重大事项。董(理)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和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三农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风险管理和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制定相应的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并对本行的关联交易进行管理。三农委员会执行协调、推进全行三农金融业务的管理与发展。 2.监事会 监事会是法人行社的监督部门,对股东(社员代表)大会负责,主要职责是:全面了解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状况;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定、执行信贷管理制度;监督高管层尽职开展信贷经营管理;对违规经营行为、经营管理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3.高级管理层 高级管理层是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具体实施机构,对法人行社的发展质量和速度负有直接责任。其主要职责是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信贷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规程;掌握信贷管理经营状况及风险管控水平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发展质量、速度;完成董(理)事会下达的经营指标。 法人行社贷款审批委员会(简称“贷审会”,下同)是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智力支持者,在经董 (理)事会通过的信贷制度办法和批准授权范围内,评估审批信贷业务的风险及可行性。贷审会实行法人行社行长(主任)负责制,对董 (理)事会负责。行长(主任)或分管行长(主任)为贷审会主任或副主任。分管行长(主任)组织执

贷后管理系统操作流程

贷后管理操作流程 1目的 本文件规定了XX农村银行(以下简称“本行”)贷款业务发生后的操作规范和控制要点,旨在规范贷后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行的贷后管理工作。 3定义、缩写与分类 3.1定义 贷后管理:是指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到本息收回的全过程信贷管理行为,包括贷款资金监管、日常检查及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问题贷款识别和处理、贷款收回、档案管理等。 3.2缩写与分类 无 4职责与权限 部门/岗位职责与权限不相容职责 业务管理部/贷后管理岗1)负责对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2)负责对客户账户资金进出情况进行监控管理; 3)负责贷后日常管理工作,并形成贷后检查报告; 4)负责信贷资产的初分。 调查 业务管理部/信贷管理岗1)对贷后管理岗提交的贷后检查报告进行审查; 2)对贷后管理岗开展日常贷后管理工作履职情况进行检 查; 3) 组织信贷专项检查,规范信贷管理; 4)根据贷后检查报告和风险分类报告,判断风险预警信 调查

部门/岗位职责与权限不相容职责 号并提出风险处置意见,重大风险预警应及时上报; 5)对不良资产进行责任认定并移交监察部门处理。 5原则与基本规定 5.1原则 1)定期检查与动态跟踪相结合原则。 2)贷后管理与风险分类相结合原则。 3)风险预警与保全资产相结合原则。 5.2基本规定 贷款发放后,应通过现场、非现场方式对信贷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客户有关情况的真实性、生产经营变化情况等进行跟踪检查,随时监测客户第一和第二还款来源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并根据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风险处置意见或方案。

银行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办法两篇

银行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办法两 篇 篇一:银行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及加强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业务风险,确保信贷资产安全,完善与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控制体系,根据监管部门及我行相关要求,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个人信贷业务是指由我行提供的以自然人为受信主体的各类信贷业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后至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主要包括:贷款发放后的风险监测与预警、资产质量分析、贷款检查、信贷业务档案管理、权利凭证管理、贷款风险分类、贷款催清收、不良贷款核销及贷后服务等内容。 第四条个人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工作实行集中管理的原则。集中贷后管理包括集中资产监测、集中权证管理、集中档案管理和集中贷款催清收管理。 第五条总行零售银行部风险管理中心负责个人信贷业务贷后工作的全面管理及组织,各分行个贷管理部负责辖内贷后工作的管理 及具体实施。 第六条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是个人信贷资产安全和收益的重要保障,各级贷后管理人员须具备优良的职业素质及良好的职业操守,各执行机构应做到职责明确、检查到位、及时预警、快速处理、高效服务。

第七条各级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机构各司其职,同时应加强与客户服务中心、信息管理中心、科技部、资产监控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不断优化贷后管理工作流程,提高贷后管理水平。 第二章贷后管理工作职责 第八条我行贷后管理工作由总、分行两级共同实施。第九条总行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职责 (一)建立健全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业务及市场发展需求,及时组织编写及修订贷后管理相关文件,优化贷后工作流程,不断完善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体系; (二)制订全行个人信贷业务资产质量管理考核指标; (三)对全辖个人信贷业务实施非现场监测; (四)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或业务管理需要,组织实施全辖内全面或专项贷后检查; (五)对监测及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风险事项及系统性风险进行揭示和分析,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及风险提示,协助相关机构确定风险控制方案并跟踪实施进程; (六)组织开展全辖贷款的催清收工作,梳理催清收工作流程,协助各机构催清收工作顺利开展,提高个人不良资产处臵效率,保障全行个人信贷业务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 (七)汇集各机构风险监测、贷款检查、贷款催清收等信息,分析评估全辖个人信贷业务资产质量状况,并定期发布风险监测报告; (八)组织实施全辖个人信贷业务资产风险分类工作;

信贷业务管理制度

信贷业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全公司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类信贷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业务是公司对客户提供各类信用的总称。包括贷款、贴现、承兑、信用证等资产和或有资产业务。 第四条本制度所指信贷人员是公司参与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的人员。 第五条本制度所指信贷部门是指有权办理和经营信贷业务的部门。 第六条贷款的发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贷款规定。坚持“三农”为本,农业、农村、农民优先;审慎经营,择优扶持;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统一的原则。公司依法办理信贷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强制干预。 第二章基本制度 第七条实行信贷准入管理制度。信贷准入管理包括准入对象、准入条件、准入过程和准入权限的管理。 (一)严格准入对象。公司信贷准入对象主要包括: 1、“三农”客户。指一般农户、农村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涉农企业。 2、一般客户。指辖区内的自然人、法人和机构客户。 3、重点客户。指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无不良记录,发展前景好,综

合效益佳的中小客户。 4、个人消费客户。包括住房、商用房、汽车、助学等消费需求客户。 5、重点项目。指对公司具有较大贡献度,列入政府发展计划的重点项目。 6、优势区域。指经济发达,信用环境好,地方政府重视,支持农信社发展的区域。 7、优势行业。指具有垄断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等。 “三农”客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 (二)严格准入条件。公司办理信贷业务坚持“有条件、保安全、创效益”原则。 1、基本条件: (1)《贷款通则》规定的条件。 (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看好。 (3)具备评信条件的客户,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 (4)用途合规合法。 (5)第一还款来源充足,担保合法、有效、足值,还款计划切实具体。 (6)公司规定的其他条件。 2、除以上基本条件外,对不同类型客户,还须符合相应的准入条件。 (1)公司类客户: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资产负债比率一般不得超过70%,净资产收益率原则上不得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正值;或有资产业务存入规定比例保证金。 (2)机构类客户: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财务管理规范,经费自给率50%以上,收支有盈余,还款来源落实可靠。以上两类客户申请项目贷款的,项目资本

银行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业务操作,加强信贷业务管理,有效控制风险,根据公司《信贷业务操作规范》及其他有关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节定义 贷后管理,是指对信贷业务借款客户及影响业务风险控制的有关因素进行持续监控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预警信号,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的管理过程。包括贷后检查、风险预警和处置。 第二节贷后检查 (一)特点: 1、既包括对客户情况的检查,又包括对借款用途事项的进展和抵质押担保情况的检查。其中,对客户的检查既包括对客户执行《借款合同》情况的检查,也包括对客户资信、经营财务、管理、重大事项等情况的检查。 2、贷后检查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采取补救措施。 3、贷后检查主要关注客户是否能够及时还本付息以及影响客户还款能力的主要因素。 (二)检查类别 1、首次检查 在借款发放后的30天内应进行第一次检查,重点检查借款业务的实施情况。检查方式可为实地检查、电话询问等方式。首次检查要

形成《借款业务首次检查报告》(见附件1),由风控管理部经理签字后存档。 2、全面检查 对借款业务,不论期限长短,从发生第一笔业务开始,每季前往客户的经营场所实地检查一次,同时对抵质押物存续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发现风险隐患较大的借款业务,还须按月进行跟踪检查。检查后要形成《借款业务检查报告》(撰写要求参照附件2),报告由风控管理部经理签字后存档。 3、重点检查 一旦发现借款方出现新的可能或实际已经影响债务偿还的重大情况时,最迟在发现上述情况的两个工作日内,必须对客户进行实地或跟踪检查,并形成报告。 (三)检查的主要方法 贷后检查需要获取有效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综合判断客户是否能正常支付借款本息或履约,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降低风险。贷后检查的主要方式包括: 1、信息获取 ⑴客户提供的信息:从客户提供的财务会计报表汇集、整理出客户信息。 ⑵实地检查获取信息:对于公司类客户,前往客户的主要生产经营场所实地检查。在现场,通过与主要负责人、财务主管等进行接触,查阅客户的会计帐薄、记帐凭证、仓库存货,现场查看建设工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