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淋巴结病变

淋巴结病变

淋巴结病变
淋巴结病变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病变可分为:

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即各种感染和非感染因素产生的反应性增生);

肿瘤性淋巴结肿大;

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淋巴结肿大(如Castleman’s病)

一、非肿瘤性淋巴结病变:可分为

1、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淋巴结病变

(1)局灶性淋巴结病变:

⑴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咽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炎,巨细胞病毒,

风疹,水痘,带状疱疹,接种后淋巴结炎,生殖期疱疹感染,人类疱

疹病毒-6

⑵细菌所致:猩红热,化脓,结核,梅毒,猫爪病,软下疳,鼠疫,兔热病,鼠

咬热,炭疽,类鼻疽,鼻疽

⑶衣原体所致:性病淋病肉芽肿,沙眼

⑷立克次体所致: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

⑸原虫所致:弓形体病,利什曼病,非洲锥形虫病,南美锥形虫病

⑹肠虫所致:罗阿丝虫病

⑺真菌所致:组织胞浆菌病,球袍子菌病,副球袍子菌病

(2)广泛性淋巴结病变

⑴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麻疹,传染性肝炎,获得性

免疫缺陷病,猩红热,粟粒性结核,布鲁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二期),类鼻疽,鼻疽,沙门氏菌病,麻风

⑵衣原体所致:性病淋巴肉芽肿

⑶立克次体所致:斑疹伤寒

⑷原虫所致:弓形体病,利什曼病,非洲锥形虫病,南美锥形虫病

⑸真菌所致:组织胞浆菌病,球袍子菌病,副球袍子菌病

2、非感染性淋巴结病变和病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

⑴药物性淋巴结病变(苯妥英纳、卡马西平、头孢菌素、扑米酮、舒林酸、乙胺嘧啶、开博通、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阿替洛尔、奎尼丁、金制剂)

⑵硅性淋巴结病变

⑶Kawasaki 综合症(皮肤粘膜性淋巴结病变,川畸病):本病于1967年由日本

川畸富作首先报告,又称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全身血管炎、急性发热和皮疹。80%发生于4岁以下的孩子,1岁左右发病最多。

本病之病因目前尚不大清楚,可能与感染和免疫因素有关,最近认为逆转录病毒可能与本病有关。

临床症状:

①持续5天以上的发热,热型不规则,可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②手足肿硬,手掌和足底潮红。恢复期手指与足趾端脱皮。

③多形红斑样皮疹,无疱疹及结痂。

④双眼球结膜炎。

⑤口唇红、皲裂,草莓样舌,口咽部潮红。

⑥颈部淋巴结肿大。

川畸病大部分预后良好,问题在于其心血管系统广泛受累及其严重后果。少数病例在急性期可以发生猝死,或遗留冠状动脉病变直至成年。

皮肤性淋巴结病变系慢性瘙痒性皮炎致慢性淋巴结炎的特殊类型,归属于RNSL。肿大淋巴结避免按压或反复触摸,患者应定期随访。

⑷Kikuchi坏死性淋巴结病变(菊池病、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缺乏粒细胞浸润的坏死性淋巴结炎):

首先由日本学者藤本吉秀和菊池昌弘于70年代初报道,80年代初逐渐被认识的一种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诱发的局部高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有关)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情在1~5个月内缓解,多发于年轻人(10-30岁),女性多见。预后良好,少数可复发。

临床三大特征:顽固性发热;淋巴结肿大;一过性白细胞减少。

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表现。临床上可分为单纯型和变态反应型。前者症状典型,病程短,多于3个月内自愈。后者为变应性发热,除了淋巴结外受累脏器较多,可多次复发,病程较长。淋巴结活检可确诊本病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治疗效果非常好。部分患者EBV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学检查阳性。

⑸Kimura病,又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是东方人反应性淋巴结病变的重要类型。淋巴结肿大主要位于头部、颈部。组织学改变有滤泡中心细胞增生、生发中心血管形成、出现Warthin-Finkeldey型多核细胞、副皮质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增多、嗜酸粒细胞浸润、硬化。

⑹组织细胞增多症X(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⑺大淋巴结病变性窦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主要累计儿童和成年人,临床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大部分患者病变呈自限性。

⑻脂质贮积病(包括Gaucher病、Tangier病、Fabry脂肪肉芽肿病等一类疾病):受累淋巴结广泛性肿大。

⑼防御机制缺陷:慢性肉芽肿病淋巴结极度肿大,系由细菌反复感染所致。获得性共同易变性免疫缺陷淋巴结明显增大伴脾肿大,这并不是感染造成,而与B淋巴细胞变异缺陷有关。

⑽结节病:病因未明。全身所有组织均可受累,以纵膈淋巴结和肺为主。局灶性或广泛性周围淋巴结病变是结节病最常见的胸外表现。约75%的患者有此症状。病变淋巴结体积较小(直径不超过2cm,与纵膈淋巴结明显肿大不同)、无痛性、质中。周围淋巴结病变者常无症状。应行淋巴结活检确诊。

⑾化学药物、代谢的毒性产物、变性的组织及异物

⑿蛋白质淋巴结病变:临床少见,以淋巴结病变和多克隆高丙球蛋白血症为特点。淋巴结活检可见嗜伊红样物质广泛沉积,这种改变与淀粉样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不同。淀粉样变形与淋巴结病变有关。

临床上又可分为:反应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病和反应性特异性淋巴结病

(一)反应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病:为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临床较常见,约占各种良恶性淋巴结肿大的50%。淋巴结肿大多为局灶性,通常与淋巴回流处皮肤粘膜感染和创伤有关。可能系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所致,但大多数患者无典型感染迹象。其淋巴结增生并非病原体直接侵袭淋巴结,而与病原体分泌各种刺激因子并通过淋巴循环到达局部或远处淋巴结发汗刺激作用有关。淋巴结肿大可触及,一般不超过2cm,无痛,无炎症征象。其诊断需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确定。此外必须行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滴度测定以除外链球菌感染。切除淋巴结进行组织学检查对病因学诊断常务帮助,病原体培养在判断病因方面业务应用价值。病程呈良性进展,临床无需特殊处理。淋巴结病变可自行逆转或在感染灶使用抗生素后好转。大多数患者由于无明确的皮肤黏膜细菌感染灶,故无需使用抗生素。

包括1、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淋巴结病变;2、非感染性淋巴结病变和病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

(二)反应性特异性淋巴结病:指病因明确的淋巴结病变,致病原常为细菌、寄生虫或真菌。

1.反应性特异性淋巴结病病因、致病原、确诊试验

病种致病原确诊试验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monospot试验

巨细胞病毒性淋巴结炎巨细胞病毒血清EBV抗体

传染性肝炎肝炎病毒血清抗体

风疹RNA病毒血清抗体

麻疹副粘病毒血清抗体

生殖器单纯疱疹HSV-2 血清抗HSV-2抗体

HIV淋巴结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清抗HIV抗体

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发现病原菌

麻风麻风分枝杆菌发现病原菌

梅毒苍白螺旋体致病原相关血清抗体

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发现病原体

布鲁氏菌病布鲁氏杆菌致病原相关血清抗体

猫爪病G-杆菌组织特殊染色发现病原菌

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致病原相关血清抗体

腹股沟淋巴鼠疫鼠疫耶尔森菌分离出致病原

弓形体病鼠弓形虫血清抗体

利什曼病利什曼原虫致病原相关血清抗体

组织胞浆病荚膜组织胞浆菌分离出致病菌

淋巴结活检

良性淋巴肉芽肿未明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反应性特异性淋巴结病最常见的病因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弓形体病和结核,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出较广泛的淋巴结病变,结核累及区域型淋巴结,弓形体病为区域性或局限性淋巴结病变。

2、表现:

(1)病毒性反应性特异性淋巴结病

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所致,发病年龄15-25岁,40岁以上少见,症状不典型,约60%患者淋巴结增大,且多为对称性,尤其在颈部。淋巴结

一般<2cm,无压痛。实验室检查:以血液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特点,该类细胞占白细胞的20%~60%

②巨细胞病毒感染:不多见。表现与上相似。该病为自限性,持续3~6个月后自行缓解。

③人类疱疹病毒-6 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淋巴疱疹病毒,40岁以下人群易感染,

④风疹,麻疹,带状疱疹,HIV和AIDS

(2)细菌性反应性特异性淋巴结病

①结核:是良性特异性周围淋巴结病变的三种最常见原因之一。

②麻风:

③梅毒

④布鲁杆菌病:主要由布鲁氏菌(G-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播。血液、骨髓培养到布鲁氏菌或IgM、IgG型抗布鲁氏抗体阳性即可确诊。

⑤猫爪病:病原菌为G-菌,体积较小,组织切片Warthin-Starry银染法可检出。患者多为年轻人(60%低于20岁),淋巴结病变表现常为局灶性(65%患者)或不超过2处(35%患者)淋巴结肿大,有触痛,10%淋巴结可相互融合,病变可自行缓解,6个月内淋巴结病变痊愈,但肿大很少持续2月以上。确诊需行皮试或/和淋巴结活检。感染30天后皮试阳性,组织切片特殊染色后可找到病原菌。

(3)衣原体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4)寄生虫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5)真菌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组织胞浆菌病)

(6)非感染性淋巴结病变(药源性淋巴结病变):

二、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淋巴结肿大:

Castleman’s病:又称巨淋巴结增生或血管滤泡淋巴结增生,大多数为良性,部分可发生淋巴瘤。

血管原始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有观点认为其是T细胞型淋巴瘤的瘤前病变。

三、肿瘤性淋巴结肿大:

原发性:最常见的为淋巴瘤;继发性:转移癌。

80%规律:恶性肿瘤20%为颈部原发肿瘤,80%为转移性肿瘤;转移性肿瘤20%来源于胸腹部脏器,80%来源于头颈部恶性肿瘤;转移性恶性肿瘤中,20%原发灶不明,80%可找到原发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诊断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病例越来越多。其原因复

杂,组织学上的表现也十分复杂,许多是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淋巴结肿大,应严密观察。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结外淋巴组织及其他组织的具有淋巴细胞分化特点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根据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将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及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非霍奇金淋巴瘤又根据其免疫表型分为T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和组织细胞淋巴瘤三大类。

一、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是恶性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的类型。

特点:淋巴组织中可见R-S细胞,曾被认为是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因有反应性炎性细胞成分: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细胞、组织细胞等)。多侵犯邻近淋巴结区,较少侵犯结外器官。早期(1.2期)以放疗为主,5年生存率达90%。晚期(3.4期)以联合化疗为主,治愈率〉50%。所有期别的患者可达70%的可治愈,预后较好。

影响预后的因素:年龄:小于50岁生存率较高

性别:女性经治疗后生存率较高

病理:淋巴细胞为主型较好(5年生产率96%),结节硬化型及

混合细胞型次之,淋巴细胞削减型预后最差(5年生产率

26%)。

分期:1期:90%,2期:87%,3期:73%,4期:57%

全身症状:有者差

★病理特点:此型淋巴瘤以肿瘤组织中出现Reed-Sternberg(R-S)细胞为特征,并常伴有多量炎症细胞反应。病变往往是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累及邻近的淋巴结,很少累及结外器官。

★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较公认的病因是与感染有关,尤其是病毒感染。

★发病特点:本病的发病情况与地理环境有明显关系。我国发病率较低,欧美国家发病率高,大致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10%~20%。

★病理变化:主要侵及淋巴结,以颈部、锁骨上淋巴结为常见,晚期可侵犯血管。组织学类型:根据肿瘤细胞成分和非肿瘤成分的比例将霍奇金淋巴瘤分为四种:1.淋巴细胞为主型: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大量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较少,典型R-S细胞很少,不典型R-S细胞较多。此型常累及一个或一组淋巴结。病人一般无症状,预后最好。

2.结节硬化型: 淋巴结内纤维组织增生,胶原束将淋巴结分隔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结节,其内有典型的R-S细胞和陷窝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浸润。此型多见于青少年、妇女,预后较好。在西方占四型之首。

3.混合细胞型:此型最多见,由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混合组成,常有较多典型的R-S细胞。此型预后差于前两者。

4.淋巴细胞消减型: 淋巴细胞减少,R-S细胞较多为特点。发生于老年人,进展快,预后最差。

以上各类型在疾病过程中可以转化,往往由低度恶性转化为高度恶性。如淋巴细胞为主型可转化为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混合细胞型可转化为淋巴细胞消减型;也可以转化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结外很少见,可见于肺、脑、皮肤、胃肠道。目前由于艾滋病患者的增多,结外霍奇金淋巴瘤也在增多。

临床病理联系:此病多见于青少年和中年,男性多于女性。早期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晚期患者可有发热、盗汗、乏力、贫血等症状。

病变范围与预后有明显关系。临床上根据病变累及部位和范围,将霍奇金淋巴瘤由轻至重分为四期。

★Ⅰ期病变累及一个淋巴结或单一结外器官。

★Ⅱ期病变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淋巴结区。

★Ⅲ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

★Ⅳ期病变弥漫累及结外器官和组织,如皮肤、骨髓、脾、肝、肾等部位。在当今治疗条件下,患者的预后明显好转。Ⅰ期和Ⅱ期患者5年存活率几乎为100%,Ⅲ期和Ⅳ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也能达到60%~70%。

二、非何杰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的发病占淋巴瘤首位。约2/3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在淋巴结内,约1/3发生在结外组织。非霍奇金淋巴瘤可来源

于B细胞、T细胞或组织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较多,但总的来说有两种分类原则,一种是按细胞形态分类,即国际工作分类(WF);一种是根据免疫表型分类,即Kiel分类。

工作分类(WF)

低度恶性

A.小淋巴细胞型;

B.滤泡性,小核裂细胞为主型;

C.滤泡性,小核裂和大核裂细胞(<15%)混合型。

中度恶性

D.滤泡性,大细胞为主型;

E.弥漫性,小核裂细胞型;

F.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型;

G.弥漫性,大细胞型

高度恶性

H.大细胞,免疫母细胞型;I.淋巴母细胞型;J.小无核裂细胞型。

杂类

复合性;蕈样霉菌病;组织细胞型;髓外性浆细胞;不能分类者及其他。Kiel分类

低度恶性

B 细胞型淋巴瘤:淋巴细胞性,淋巴浆细胞性,生发中心母/生发中心细胞性。T 细胞型淋巴瘤:淋巴细胞性,小曲核细胞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样,T区淋巴瘤,多形性小细胞性。

高度恶性

B 细胞型淋巴瘤:生发中心母细胞性,免疫母细胞性,大细胞间变性,Burkitt 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性。

T细胞型淋巴瘤:多形性大-中型细胞性,免疫母细胞性,大细胞间变性,淋巴母细胞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共同特点:不同点:

临床起病慢,往往以偶尔发病变部位有差异:

现的无痛性包块而就诊。B细胞淋巴瘤多见于胃肠道,T细

胞淋巴瘤多见于皮肤、鼻咽部。

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也可以多个细胞排列有差异:

淋巴结粘连成片,还可以是系统性淋B细胞淋巴瘤往往成滤泡性结构,巴结肿。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全部破坏。T细胞淋巴瘤多为弥漫性。

增生的细胞单一,体积较小或大。

肿瘤细胞成单克隆增生,肿瘤细胞免疫免疫表达有差异: B细胞淋巴瘤表达T细胞抗原或B细胞抗原。肿瘤细表达B细胞抗原(CD19或CD 胞小,恶性度低,预后好;细胞大,20)。T细胞淋巴瘤表达T细恶性度高,预后差。胞抗原(CD45RO)有向肝、

脾、骨髓扩散的倾向。

1.滤泡性,小核裂细胞为主型(Kiel:生发中心母/生发中心细胞性)淋巴瘤:为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滤泡中细胞表达B细胞抗原(L26)。由于分化较好,往往被误诊为巨大淋巴结增生。若诊断时为临床Ⅰ期,预后很好,最长存活者可超过30年。治疗可以采取局部放射治疗或化疗药物口服。有的病人多组淋巴结累及,甚至浸润骨髓,预后不如局限型者,但好于大细胞型。发病年龄26岁~79岁,平均60岁。

2.大细胞,免疫母细胞型(Kiel: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为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淋巴结结构往往全部破坏,瘤细胞成片弥漫于皮质和髓质。细胞体积大,核仁明显,嗜酸性。核分裂像多,正常淋巴细胞很少。发病年龄高峰为7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最常累及颈部淋巴结,不易累及骨髓和肝。预后差。5年生存率50%左右。需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相鉴别,此病大量免疫母细胞、淋巴细胞增生,增生的细胞为多克隆性。

3.原发于皮肤的低度恶性的小T细胞性淋巴瘤,称为蕈样霉菌病。此型淋巴瘤的原因不清。病理表现为真皮浅层血管增生,其周有多量灶性及散在的异形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小,多形性。这些细胞有亲表皮性,常单个或灶性侵及表皮,灶性侵及称为Pautrier 微脓肿。晚期肿瘤细胞侵及皮肤深部,达皮下脂肪组织。瘤细胞免疫标记为T细胞表达。

★临床表现病人绝大部分在50岁~90岁之间,男性比女性稍多。病变早期局限于皮肤,表现为湿疹样病损,出现瘙痒,以后渐变为红色或棕色斑疹,渐变硬呈斑块状,以后成瘤样肿块。病人往往以痒疹就诊于皮科,以后病变可扩散至淋巴结

和内脏。

★预后中位生存期超过10年。如疾病播散到结外器官,预后差一些,中位生存期为1年。淋巴结浸润的程度作为预后的指标。当转化为大细胞时预后更差。

4.多形性中-大T细胞性淋巴瘤(WF:大细胞型):属高度恶性的T细胞淋巴瘤。此肿瘤是由中等大或大细胞组成,核有多形性。近来研究认为此型淋巴瘤与病毒感染有较高的关系,如EB病毒、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HTLV-1)等。

★病理变化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增生呈弥漫性。细胞中等大或较大,大的约为小淋巴细胞的3倍~4倍,组织细胞和血管增生明显。此型由于细胞大,多形性明显,故在常规染色的组织切片上即可诊断高度恶性的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T细胞标记物阳性。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从13岁~87岁均有报道。高发年龄是51岁~70岁年龄组,男性比女性多见。病变可累及淋巴结、鼻咽部、肺脏及皮肤等部位。病人表现为淋巴结肿大、鼻腔阻塞、皮肤斑块等。

★预后有人认为HTLV-1阳性者,瘤细胞的异型性比HTLV-1阴性者更为明显,预后差。

2001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

分为四大类:

(一)髓系肿瘤:与血液形态学最为密切。

(二)淋巴组织肿瘤:分为1、B细胞肿瘤;2、T细胞和NK细胞肿瘤;(1+2即原来的非何杰金淋巴瘤)3、何杰金病4、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病变

(三)肥大细胞病

(四)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

新分类中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分为13类,成熟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占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85%。在欧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0%,是淋巴细胞从幼稚到成熟的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恶性变,表现及治疗远比何杰金淋巴瘤复杂。其具跳跃性侵犯及较多的结外侵犯,因此治疗困难,疗效也远不及何杰金。

预后:与生存有关的因素是:

年龄大于60岁,乳酸脱氢酶升高,2、3及4期,大于一个结外病变。

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对预后有较大影响。

可分为:低危组(无或一个预后差因素):5年生存率70%;

低-中危组(2个预后差因素):5年生存率50%;

中-高危组(3个预后差因素):5年生存率40%;

高危组(4~5个预后差因素):5年生存率25%。

有人将非何杰金淋巴瘤分为:

低度恶性非何杰金淋巴瘤:进展缓慢,平均带瘤生存8年。1.2期治疗不宜太积极,

3.4期以联合化疗为主。

中度恶性非何杰金淋巴瘤:约占非何杰金淋巴瘤的60%,多为B细胞来源,临床呈进展性,生存期以月计,中位生存期1.1年;

高度恶性非何杰金淋巴瘤:中位生存期0.9年,成人尤差。

WHO分类主要类型的侵袭性

B细胞肿瘤T和NK细胞肿瘤

惰性淋巴瘤艹样霉菌病/SS

B-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成人T细胞白血病(慢性,冒烟性)滤泡性淋巴瘤(Ⅰ,Ⅱ级)T细胞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MALT型结外边缘区细胞淋巴瘤

毛细胞白血病

浆细胞瘤/骨髓瘤

侵袭性淋巴瘤

B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

滤泡性淋巴瘤(Ⅲ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肠道T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浆细胞瘤/ 骨髓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和null细胞性)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阳T细胞淋巴瘤

成人T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瘤性)

高度侵袭性淋巴瘤

前体B淋巴母细胞性前体T淋巴母细胞性

Burkitt淋巴瘤

WHO淋巴组织肿瘤的简要临床特点

亚型临床特点

1、前B和T细胞肿瘤

前B细胞(前B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基本良好,但11q23异常和t(9;22)异位者预后不良

.

前T细胞(前T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同前B细胞(前B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2、成熟B细胞肿瘤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惰性,不能治愈,有染色体异常者预后差

B幼淋巴细胞白血病药物治疗多不敏感,预后多不良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Waldenstrom

巨球蛋白血症惰性,5年生存率50% 脾性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惰性

多毛细胞白血病药物治疗可获长期缓解

浆细胞肿瘤

浆细胞骨髓瘤平均生存期3年,预后因子影响明显浆细胞瘤基本良好,很少发展为浆细胞骨髓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基本不良

重链病缓慢进展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带B细

胞淋巴瘤惰性,缓慢进展

单核样细胞B细胞结内边缘带淋巴瘤惰性,5年生存率50%

滤泡性淋巴瘤按病期分级和治疗而不同,Ⅲ级预后差套细胞淋巴瘤50%生存3~5年,不能治愈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侵袭性,但可以潜在治愈,P53大量表达为预后不良因素

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按进展程度而不同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重度侵袭性

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预后极差

Burkitt淋巴瘤/Burkitt细胞白血病高度侵袭性,但可潜在治愈

淋巴瘤样肉芽肿多样性,按其进展程度而不同

3、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位生存期<1年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惰性,非进展性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型和淋巴瘤型预后极差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表现多样

肠型T细胞淋巴瘤基本不良

肝脾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中位生存期<2年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

原始(Blastic)NK细胞淋巴瘤侵袭性

样霉菌病(MF)/Sezary综合征(SS)MF不定,SS为侵袭性(5年生存率<20%)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淋巴瘤通常良好

血管免疫T母细胞性淋巴瘤侵袭性,中位生存期<3年

外周T细胞淋巴瘤,无其他特征侵袭性,5年生存期<30%

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ALK阳性预后良好,ALK阴性预后差4、霍奇金淋巴瘤

结节性淋巴细胞型Ⅰ期和Ⅱ期预后特别好

结节性硬化型良好

富淋巴细胞典型型良好

混合细胞型良好

. 淋巴细胞衰减型良好

淋巴系统

二、淋巴结 1.淋巴结的形态 淋巴结为是哺乳类特有的周围淋巴器官。为大小不等(米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豆形),质软,色灰红,共约450个,位于淋巴回流的通路上。淋巴回流时常含有大分子抗原或微生物,淋巴结对淋巴液进行滤过,对病毒、细菌、异物甚至癌细胞等,进行清除或阻截;淋巴结产生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反应。 2.淋巴结微细结构 淋巴结的大小、结构及内含成分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淋巴结一侧凹陷,一侧凸出,几条淋巴管从凸侧进入即输入淋巴管,淋巴结内也有管道及淋巴窦,淋巴管与淋巴窦相通,淋巴液入淋巴结后,经淋巴窦走出,即1~2条淋巴输出管,一个淋巴结的输出管即另一个淋巴结的输入管。 淋巴结表面有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数条输入淋巴管穿越被膜与被膜下淋巴窦相连。一侧凹陷为门部,有输出淋巴管、神经、血管出入。被膜和门部的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形成相互连接的小梁,构成淋巴结的粗网架;在粗网架之间由网状组织构成淋巴结的细网架,网眼中填充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交错突细胞等。实质可分为浅层的皮质和深层的髓质两部分。 (1)皮质:位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皮质淋巴窦构成,是淋巴结的主要构成部分,各部分的结构和厚度随免疫状态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①浅层皮质:紧贴被膜下窦,含淋巴小结及小结之间的弥散淋巴组织,为B 细胞区。受抗原刺激后,浅层皮质内出现淋巴小结,此层增厚,当淋巴小结发育成次级淋巴小结,体积增大,深入到深层副皮质区,并出现大的生发中心,这时的淋巴小结分成三部分:帽、明区、暗区。淋巴小结之间的弥散淋巴组织为小结间区,含有较多的初始B细胞,是淋巴结最先接受抗原刺激的部位,可诱生新的淋巴小结。 ②副皮质区 位于皮质深层,为较大片的弥散淋巴组织,其淋巴细胞主要为 T细胞,又称胸腺依赖区。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血液中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此处的内皮细胞胞质内常见穿越细胞。血流经过此处时,约10%的淋巴细胞穿越内皮进入副皮质区,再迁移至淋巴结其它部位。 ③皮质淋巴窦 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小梁周窦的末端为盲端,仅部分与髓质淋巴窦直接相通。 淋巴窦壁由内皮细胞围成,内皮外有薄层基质、少量网状纤维和一层扁平网状细胞,窦内有星状内皮细胞作支架,其中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在窦内缓慢流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异物和处理抗原。当大量抗原物质进入淋巴结内,巨噬细胞即大量增多。 淋巴内的各种细胞和淋巴浆不断穿过或渗过内皮,进人皮质淋巴组织;而淋巴组织中的细胞等成分也不断进人淋巴,这样淋巴组织便成为一种动态的结构,

淋巴造血系统

第八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淋巴样肿瘤的类型。 2、掌握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组织学类型、病变和免疫表型。 3、掌握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变化。 4、掌握髓样肿瘤的类型、急性髓母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主要类型, 熟悉各型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4、了解组织细胞肿瘤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二、理论内容提要 (一)淋巴样肿瘤 1.分类与比较 2.霍奇金淋巴瘤 (1)基本特点:病变往往从一个活或一组淋巴结开始,组建由邻近淋巴结向远处淋巴结扩散;原发于淋巴结外者极其罕见;具有特征性的瘤巨细胞即R-S 细胞,常伴有多种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2)镜下表现:肿瘤性成分:R-S细胞,典型者称为镜影细胞;变异的R-S 细胞:腔隙型细胞(陷窝细胞),爆米花细胞,多形性或未分化细胞;单核R-S 细胞。 反应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上皮样细胞,组织细胞。

3.非霍奇金淋巴瘤 (1)B 细胞性:滤泡型淋巴瘤,弥漫性大细胞性B细胞淋巴瘤,Burkitt 淋巴瘤等。 (2)T细胞性: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NK/T 细胞淋巴瘤等。 (二)髓样肿瘤: 1. 概念:骨髓造血干细胞呈单克隆性增生,取代正常骨髓细胞。 2. 分类:分为三大类:①急性髓母细胞白血病②慢性髓增生性疾病③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分类形态评论 MO最少分化型AML 无髓母细胞的形态和化学标记, 但表达髓细胞系抗原占AML2%-3% M1未分化型AML 主要为极不成熟的髓母细胞,极少占AML20%, 粒细胞或Auer小体预后很差 M2分化型AML 主要为髓母细胞和前髓细胞,占AML30%, 常有Auer小体预后好 M3急性前髓细胞性主要为早幼粒细胞,每个细胞占AML5-10%%,白血病内有多个Auer小体 M4急性髓性单核细胞有髓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化证据,占AML20%-30%%,白血病周围血单核细胞增多预后较好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以单核细胞和前单核细胞为主占AML10%,儿童 和青少年常见 M6急性红白血病以奇异多核巨型母细胞样红母占AML5%, 细胞为主,也见髓母细胞老年人多见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以巨核细胞系列母细胞为主 抗血小板抗体阳性,骨髓纤维化 3.急性髓母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与病理类型:其诊断与分类以形态学、组织化学、免疫表型及核型分析为基础。 4.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概念、病理形态、临床表现和预后 5.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包括4类疾病:①慢性髓性白血病,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③骨髓化生并骨髓纤维化,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三)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病理与临床特点 1.发病年龄:主要为25-60岁成人,40-50岁为高峰。 2.发病率:占所有白血病的15%-20%。 3.来源:多能干细胞。 4.病变特征:瘤细胞主要为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列细胞,骨髓和周围血 中出现大量粒细胞。 5.临床表现:发展缓慢,主要表现疲劳、衰弱、体重下降、脾脏肿大、外 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超过100000/ul。

淋巴与造血系统疾病

第三章淋巴和造血系统疾病 了解淋巴结良性病变。 了解髓样肿瘤。 了解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 淋巴造血系统:造血器官和血液。=>髓样组织和淋巴样组织。 髓样组织myeloid tissue:骨髓和各种造血细胞。 淋巴样组织:胸腺、脾、淋巴结和在人体内散在分布的淋巴组织。 造血系统 淋巴造血系统各种成分的量和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各种疾病。 淋巴结良性病变: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淋巴结非特异性反应性增生:B细胞为主的增生;T;组织细胞;混合。 结局:刺激的抗原一旦消失,可恢复正常。 淋巴结特殊感染:淋巴结结核【最常见,肉芽肿性炎-结核结节】; 淋巴结真菌感染【曲菌和新型隐球菌】;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指来源于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B细胞肿瘤、T&NK】。合计为三大类。 几点总结性的话: 1)大多数淋巴样肿瘤来自于B细胞。 2)起源于B细胞,可表现为滤泡性,or弥漫性。 3)免疫特点: CD 2、3、4、7、8是T细胞 CD 10、19、20是B细胞 CD 16、56是NK细胞 幼稚B和T(淋巴母细胞)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CD 34 多潜能干细胞,在分化最早期的淋巴样& 4)生物行为学特点: NHL发生于某一局部时,已有广泛播散,在治疗上须进行全身治疗。 HD在局部时,仅扩散至相邻的淋巴结。因此HD在早期是可以通过局部治愈的。 霍奇金淋巴瘤:1+4 定义: 恶性淋巴瘤一种,病理特点细胞具有多样性,并有特征性的R-S细胞为特点。瘤组织内细胞成分多样:瘤细胞和反应性细胞。 瘤细胞:典型的R-S(reed-sternberg)细胞,单核的R-S细胞, 陷窝细胞和L&H型R-S细胞,多形性或未分化型细胞 其和NHL最不同的三点 1)肿瘤中有形态特殊的肿瘤性巨细胞,RS细胞。这些细胞与各种反应性非肿瘤性炎症细胞混合存在; 2)患者有相对特殊的临床表现

最新1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汇总

1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0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登录名:628 | 姓名:石一宁|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眼科| 类别:其他返回首页退出系统 题型试题数答对得分总分正确率错误率 A型题50 0 0 50 0.00% 100.00% 章节总统计:50 0 0 50 0.00% 100.00% 说明:下列试题中,题干显示为红色表示您答错或没有作答的试题。 一、A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下列哪项符合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 A、淋巴结结构保留 B、淋巴细胞大量增生 C、多种细胞联合增生,少数贴细胞 D、纤维组织增生,多数陷窝细胞和少数RS细胞 E、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较多贴细胞 答题答案:E显示答案:D 第2题急性白血病的病理改变中,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是: A、骨髓幼稚白细胞增多

B、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C、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D、骨髓抑制现象 E、肝脾淋巴结肿大 答题答案:?显示答案:A 第3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末梢血白细胞增多的主要是: A、原始和幼稚粒细胞 B、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 C、成熟的小淋巴细胞 D、中、晚幼粒细胞 E、成熟的中性粒细胞 答题答案:E显示答案:D 第4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区别是: A、贫血 B、末梢血内出现幼稚粒细胞

C、发热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缺如或活性降低 E、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异常增高 答题答案:?显示答案:D 第5题有关白血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肝脾淋巴结浸润急性较慢性白血病轻 B、髓性白血病比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见 C、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 D、白血病淋巴结浸润常出现累及被膜及周围脂肪组织现象 E、白血病肝脏浸润主要集中在汇管区及周围肝窦 答题答案:?显示答案:E 第6题哪种白血病脾脏肿大最显著: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毛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结肿大常见的疾病

淋巴结肿大常见的疾病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淋巴结肿大常见的疾病1白血病:是由于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常引起淋巴结肿大,多为全身性,大小不一,可有压痛,淋巴结无破坏。外周血检查可发现幼稚细胞,骨髓符合白血病诊断。淋巴结内为白血病细胞浸润。2淋巴瘤:淋巴结呈进行性肿大,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触之韧硬。常伴有发热、出汗、皮肤瘙痒。饮酒后可诱发淋巴结疼痛。使用激素后,淋巴结可缩小,临床症状减轻。病理检查具有特异性。3恶性组织细胞病:病变多累及肝脾和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呈弥散性,较少有局限性肿块。淋巴结肿大大小不一。临床常伴有发热,进行性衰竭,白细胞降低,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血片和骨髓或肝脾淋巴结活检中可找到异常组织细胞。4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本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典型的临床表现具有三大特征,发热(热型不定)、咽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主要发生在颈部。淋巴结大小不一,可有压痛。病理特点为淋巴组织良性增生。 白血病:是由于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常引起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急 性单核性白血病以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最常见。白血病性淋巴结肿大特点是;淋巴结肿 大多为全身性,大小不一,可有压痛,淋巴结无破坏。外周血检查可发现幼稚细胞,骨 髓符合白血病诊断。淋巴结内为白血病细胞浸润。 淋巴瘤:是淋巴系统的肿瘤。也可播散到血液及骨髓,可发生浅表或深部淋巴 结肿大,淋巴瘤肿大的淋巴结特点是:淋巴结呈进行性肿大,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触之

韧硬。 常伴有发热、出汗、皮肤瘙痒。饮酒后可诱发淋巴结疼痛。使用激素后,淋巴结可缩小,临床症状减轻。病理检查具有特异性。 恶性组织细胞病:属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增殖性疾病。病变多累及肝脾 和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呈弥散性,较少有局限性肿块。淋巴结肿大大小不一。临床常伴 有发热,进行性衰竭,白细胞降低,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血片和骨髓或肝脾淋巴结活 检中可找到异常组织细胞。 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本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典型的临床表 现具有三大特征,发热(热型不定)、咽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主要发生 在颈部。淋巴结大小不一,可有压痛。实验室检查血中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凝集试 验:以上,抗的抗体阳性病理特点为淋巴组织良性增生。 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是一种异常的非肿瘤性免疫增殖性疾病。临床多 见于女性,表现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可有皮疹及皮肤瘙痒。辅助检查白细胞增多, 血沉增快,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可改善症状。淋巴结病理表现为淋巴结破坏,毛细血 管壁增生,为免疫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间阳性,无定形物质沉积,细胞间有嗜伊红,无结构物质沉积。

第九节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确诊何杰金氏病(HD )的特征性细胞是 A 幼稚淋巴细胞 B 免疫母细胞 C 多形性组织细胞 D R-S 细胞 E 多核巨细胞 答案:D 在非何杰金淋巴瘤中,非B 淋巴细胞起源的肿瘤细胞是 A 小核裂细胞 B 大核裂细胞 C 小无核裂细胞 D 大无核裂细胞 E 曲核细胞 答案:E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瘤细胞在骨膜下浸润,聚集成肿块,称为A 棕色瘤B 黄色瘤C 绿色瘤D Wilms 瘤E 以上都不是 答案:C ph ' 染色体是

A 22 号染色体长臂易位至9 号染色体长臂 B 17 号染色体长臂易位至15 号染色体长臂 C 21 号染色体三体 D 5 号染色体短臂丢失 E 45 XO 性染色体单体 答案:A 有ph ' 染色体标记的主要是哪一种白血病 A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答案:B 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组织,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主要为原始细胞 B 巨核细胞增多 C 红细胞系生成受抑制 D 成熟的白细胞数量不多 E 骨髓增生活跃

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 A 病变先从一个淋巴结开始,逐渐向远处扩散 B 细胞单一性 C 多处浅淋巴结同时发生 D 首先累及深部淋巴结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A 下列哪一个类型的霍奇金病预后最好 A 结节硬化型 B 淋巴细胞为主型 C 淋巴细胞消减型 D 混合细胞型 E 弥漫性纤维化型 答案:B 霍奇金病中的独特细胞是 A Langerhans 细胞 B 泡沫细胞 C Langerhans 巨细胞 D R-S 细胞 E Aschoff 细胞

淋巴结肿瘤性病变原因共11页

淋巴结肿瘤性病变原因 淋巴结结核(tuberculosis) 颈部淋巴结结核往往是系统性原发结核病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原发结核病变的扩散和蔓延,如肺门淋巴结核蔓延至颈部淋巴结。受累淋巴结之间因互相粘连形成较大团块,临床表征易与恶性肿瘤相混淆。组织学形态谱可从多个小的上皮样细胞结节到出现大片干酪样坏死,其常见类型为干酪性结核、增殖性结核及混合型。无反应性结核较罕见,须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鉴别。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由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形成结节状,结节常见融合状,中央凝固性坏死,坏死区域缺乏中性粒细胞。医药批发增殖性结核虽然结节中心无坏死,但结节境界模糊和常见有融合的特征与结节病的肉芽肿结节明显不同。通过特殊染色或细菌培养来证实其病原菌的存在是必要的。抗酸染色阴性结果并不能否定诊断。 ②结节病(sarcoidosis)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并常累及肺门淋巴结、眼及皮肤。基本病变特征为淋巴结正常结构被数量不等的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取代,与结核结节的显著区别在于结节病的肉芽肿结节境界较清晰,很少见到融合的结节,结节中心一般无坏死,但可有变性,多核巨细胞可有可无,巨细胞胞浆内可出现Schaumann小体、星状小体和PAS阳性的Hamazaki-Wesenberg 包涵体,它们并非结节病所特异,对诊断仅具有提示意义。残余的淋巴滤泡一般无反应性增生。确诊结节病通常采用除外性的诊断思路,首先要排除非干酪样坏死性的增殖型结核,有时几乎不能区分。此外,在肿瘤病人的淋巴结可合并类似结节病

样的肉芽肿病变。 ③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 猫抓病源于Bartonella henselae菌属感染,常伴有颈部和腋下淋巴结肿大。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菌病和菌感染等相同。因此,详细了解接触史和进行针对性病原学检查是更为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猫抓病在临床症状明显期,还可以出现结外肝、脾和骨髓的坏死性肉芽肿病变。组织学变化随病程的长短而有所不同。早期改变为淋巴滤泡和组织细胞增生;中期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病变和淋巴结被膜炎;晚期则出现大小不等的脓肿。与结核病的坏死性肉芽肿病变不同是,脓肿中央坏死的星芒形状和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特征常常提示诊断。然而,类似的脓肿变化也见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此外,猫抓病淋巴结窦内常见充满单核样B淋巴细胞,这种变化结合滤泡增生与淋巴结弓形虫病十分相像。 淋巴结肿瘤性病变 ①淋巴瘤(lymphoma) 淋巴瘤是淋巴结原发恶性肿瘤的主要类型。组织学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随着遗传病因学的进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学领域的应用,近20年来淋巴瘤组织学分类标准不断更新。目前应用的世界卫生组织新分类(Lyon,IARC,2001)充分体现了肿瘤生物学行为、组织形态学特征以及遗传病因学相结合的综合分类原则。 淋巴瘤组织学分类见[5.淋巴造血系统] ②淋巴结转移性肿瘤(secondary tumours)

(整理)1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0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登录名:628 | 姓名:石一宁|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眼科| 类别:其他返回首页退出系统 题型试题数答对得分总分正确率错误率 A型题50 0 0 50 0.00% 100.00% 章节总统计:50 0 0 50 0.00% 100.00% 说明:下列试题中,题干显示为红色表示您答错或没有作答的试题。 一、A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下列哪项符合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 A、淋巴结结构保留 B、淋巴细胞大量增生 C、多种细胞联合增生,少数贴细胞 D、纤维组织增生,多数陷窝细胞和少数RS细胞 E、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较多贴细胞 答题答案:E显示答案:D 第2题急性白血病的病理改变中,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是: A、骨髓幼稚白细胞增多 B、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C、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D、骨髓抑制现象 E、肝脾淋巴结肿大 答题答案:?显示答案:A 第3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末梢血白细胞增多的主要是: A、原始和幼稚粒细胞

B、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 C、成熟的小淋巴细胞 D、中、晚幼粒细胞 E、成熟的中性粒细胞 答题答案:E显示答案:D 第4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区别是: A、贫血 B、末梢血内出现幼稚粒细胞 C、发热 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缺如或活性降低 E、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异常增高 答题答案:?显示答案:D 第5题有关白血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肝脾淋巴结浸润急性较慢性白血病轻 B、髓性白血病比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见 C、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 D、白血病淋巴结浸润常出现累及被膜及周围脂肪组织现象 E、白血病肝脏浸润主要集中在汇管区及周围肝窦 答题答案:?显示答案:E 第6题哪种白血病脾脏肿大最显著: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毛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淋巴系统组织学】淋巴器官: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结外淋巴组织:扁桃体、腺样体、MALT A.淋巴组织: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为支架,网眼内充满大量淋巴细胞、一些浆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 交错突细胞或滤泡树突状细胞等。按其存在形式,一般将淋巴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两种。 1.弥散淋巴组织:与周边组织无明显边界;Th细胞为主;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血液内的淋巴细胞 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2.淋巴小结(淋巴滤泡):细胞密集,边界清楚,球形;B细胞为主;抗原刺激下,增大、增多; 细胞成分:B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h细胞、发育、分化中的浆细胞; 可分为:初级淋巴小结(小、无生发中心)和次级淋巴小结(大、有生发中心)。次级淋巴小结中央,染色浅,分裂相多;B细胞为主;可分为暗区和明区、小结帽。 B.淋巴器官 1.胸腺:胸腺上皮细胞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皮质:分化发育中的淋巴细胞是胸腺中的主细胞, 故又称胸腺细胞,仅5%的细胞能分化为初始T细胞。髓质:胸腺髓质淋巴细胞较少,多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并有若干胸腺小体(外周的较幼稚,近中心的较成熟。分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刺激胸腺DC成熟)。 血-胸腺屏障:1.连续Cap内皮及其紧密连接;2. 内皮基膜;3.血管周隙含巨噬细胞;4.胸腺上皮基膜;5.胸腺上皮细胞。阻碍诸多物质(抗原、抗体、异物、代谢成分等)进入胸腺皮质,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 2.淋巴结: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被膜:结缔组织 皮质:浅层皮质:淋巴小结和附近的薄层弥散淋巴组织,皮质的B细胞区;副皮质区:大片弥散淋巴组织,居皮质的深层,皮质的T细胞区(胸腺依赖区),还有很多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B细胞。皮质淋巴窦:被膜下淋巴窦、小梁周窦 髓质:髓索:淋巴索,连接成网,B细胞为主,另有浆细胞、巨噬细胞;髓窦:腔内巨噬细胞较多。 淋巴结的功能:滤过淋巴;免疫应答;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3.脾:被膜伸入实质即为脾小梁,构成脾的粗支架,小梁内有小梁动脉。 白髓(white pulp)相当于副皮质区: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脾小体)、边缘区(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红髓:脾索:淋巴索,连接成网,B细胞为主。有笔毛动脉开口于脾索,内含大量血细胞。脾窦(splenic sinus):血窦,内皮细胞为长杆状,细胞间有裂隙,基膜不完整,外有网状纤维缠绕。 脾的功能:滤血;免疫应答;造血;调节循环血量。

淋巴结病变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病变可分为: 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即各种感染和非感染因素产生的反应性增生); 肿瘤性淋巴结肿大; 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淋巴结肿大(如Castleman’s病) 一、非肿瘤性淋巴结病变:可分为 1、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淋巴结病变 (1)局灶性淋巴结病变: ⑴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咽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炎,巨细胞病毒, 风疹,水痘,带状疱疹,接种后淋巴结炎,生殖期疱疹感染,人类疱 疹病毒-6 ⑵细菌所致:猩红热,化脓,结核,梅毒,猫爪病,软下疳,鼠疫,兔热病,鼠 咬热,炭疽,类鼻疽,鼻疽 ⑶衣原体所致:性病淋病肉芽肿,沙眼 ⑷立克次体所致: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 ⑸原虫所致:弓形体病,利什曼病,非洲锥形虫病,南美锥形虫病 ⑹肠虫所致:罗阿丝虫病 ⑺真菌所致:组织胞浆菌病,球袍子菌病,副球袍子菌病 (2)广泛性淋巴结病变 ⑴病毒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麻疹,传染性肝炎,获得性 免疫缺陷病,猩红热,粟粒性结核,布鲁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二期),类鼻疽,鼻疽,沙门氏菌病,麻风 ⑵衣原体所致:性病淋巴肉芽肿 ⑶立克次体所致:斑疹伤寒 ⑷原虫所致:弓形体病,利什曼病,非洲锥形虫病,南美锥形虫病 ⑸真菌所致:组织胞浆菌病,球袍子菌病,副球袍子菌病 2、非感染性淋巴结病变和病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 ⑴药物性淋巴结病变(苯妥英纳、卡马西平、头孢菌素、扑米酮、舒林酸、乙胺嘧啶、开博通、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阿替洛尔、奎尼丁、金制剂) ⑵硅性淋巴结病变 ⑶Kawasaki 综合症(皮肤粘膜性淋巴结病变,川畸病):本病于1967年由日本川畸富作首先报告,又称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

淋巴结肿大常见的疾病

淋巴结肿大常见的疾病 1白血病:是由于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常引起淋巴结肿大,多为全身性,大小不一,可有压痛,淋巴结无破坏。外周血检查可发现幼稚细胞,骨髓符合白血病诊断。淋巴结内为白血病细胞浸润。2淋巴瘤:淋巴结呈进行性肿大,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触之韧硬。常伴有发热、出汗、皮肤瘙痒。饮酒后可诱发淋巴结疼痛。使用激素后,淋巴结可缩小,临床症状减轻。病理检查具有特异性。3恶性组织细胞病:病变多累及肝脾和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呈弥散性,较少有局限性肿块。淋巴结肿大大小不一。临床常伴有发热,进行性衰竭,白细胞降低,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血片和骨髓或肝脾淋巴结活检中可找到异常组织细胞。4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本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典型的临床表现具有三大特征,发热(热型不定)、咽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主要发生在颈部。淋巴结大小不一,可有压痛。病理特点为淋巴组织良性增生。 白血病:是由于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常引起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急 性单核性白血病以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最常见。白血病性淋巴结肿大特点是;淋巴结肿 大多为全身性,大小不一,可有压痛,淋巴结无破坏。外周血检查可发现幼稚细胞,骨 髓符合白血病诊断。淋巴结内为白血病细胞浸润。 淋巴瘤:是淋巴系统的肿瘤。也可播散到血液及骨髓,可发生浅表或深部淋巴 结肿大,淋巴瘤肿大的淋巴结特点是:淋巴结呈进行性肿大,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触之 韧硬。 常伴有发热、出汗、皮肤瘙痒。饮酒后可诱发淋巴结疼痛。使用激素后,淋巴结可 缩小,临床症状减轻。病理检查具有特异性。 恶性组织细胞病:属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增殖性疾病。病变多累及肝脾 和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呈弥散性,较少有局限性肿块。淋巴结肿大大小不一。临床常伴 有发热,进行性衰竭,白细胞降低,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血片和骨髓或肝脾淋巴结活 检中可找到异常组织细胞。 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本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典型的临床表 现具有三大特征,发热(热型不定)、咽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主要发生 在颈部。淋巴结大小不一,可有压痛。实验室检查血中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凝集试 验:以上,抗的抗体阳性病理特点为淋巴组织良性增生。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Burkitt 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类型,原发部位最常见于颌面部和胃肠道。瘤细胞呈滤泡中心母细胞分化,瘤组织常呈“星空”图像。病因学上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临床上分非洲地区性,散发性和HIV相关性三种类型,均高度恶性。 2. 蕈样霉菌病(mycosis fungoides):原发于皮肤的低度恶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上进展缓慢,依次可分为皮肤红斑期、斑块期和肿块期。瘤细胞表达辅助性T细胞(CD4+)免疫表型。瘤细胞浸润于真皮和表皮,表皮内的浸润灶称“巴氏微脓肿”。 二、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霍奇金病,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A. 类上皮细胞 B. 陷窝细胞 C. 镜影细胞 D. 异物巨细胞 E. 异型性组织细胞 2.脾脏在哪种白血病时肿大最明显? A.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3.Ph1染色体主要出现在哪种白血病? A.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4.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在骨内、骨膜下或其它器官内,可由白血病细胞形成瘤结,外观呈某种颜色,称为:A. 白色瘤 B. 黄色瘤 C. 绿色瘤 D. 棕色瘤 E. 转移瘤 5.霍奇金淋巴瘤中不出现哪种细胞? A. R-S细胞 B. 陷窝细胞 C. 单核R-S细胞 D. 多形性或肉瘤样细胞 E. 异型的组织细胞 6.下列哪个是B细胞来源的恶性淋巴瘤? A. 多发性骨髓瘤 B. 霍奇金淋巴瘤 C. 蕈样霉菌病 D. Burkitt淋巴瘤 E. 组织细胞增生症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复习资料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复习资料 一、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1.定义:各种损伤和刺激引起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使淋巴结肿大。 2.病因(多种多样) 感染性:病毒(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细菌(如结核病;猫抓热)、真菌、原虫(如弓浆虫病) 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 代谢性( 如Niemann-Pick病) 医源性(如淋巴管造影) 恶性肿瘤(如窦组织细胞增生) 特发性(如Kikuchi病*,Castleman病) 3.病理形态学特点 肉眼特点:淋巴结体积增大,切面灰白、土黄 镜下特点:淋巴结反应的病理变化依赖于外来刺激的性质和反应细胞的种类

4.临床病理联系: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是临床上引起淋巴结肿大的最常见的原因 二、Kikuchi病(Kikuchi’s disease) 别名: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ubacute necrotizinglymphadenitis) 1.多见于亚洲人 2.好发于年轻人,女性更为常见 3.1/3-1/2患者发热;约50%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 25%可见非典型性淋巴细胞 4.多为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常伴疼痛 5. 病理组织学特点:淋巴结副皮质区显著增生伴坏死 6.免疫表型特点:Macrophage(CD68+) 、T cell(CD8+) 、B cell virtually absent 7.细胞遗传学特点: Diploid pattern 8.自限性疾病 9.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三、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别名:组织细胞增生症X(Histiocytosis X) 1.定义:是Langerhans 细胞或其前身的增生性疾病,包括一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生物学行为各不相同的疾病。 2.亚型:?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慢性进行性组织细胞增生症(chronic progressive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或称Hand-Schül ler-Christian病、?急性弥散性组织细胞增生症(acute disseminated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或称Letterer-Siwe病 3.共同点:Langerhans细胞增生伴有多少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Langerhans细胞特点:LM:胞浆嗜酸性,核椭圆形或肾形,有纵行核沟; 免疫组化:S-100(+)

淋巴造血系统

淋巴造血系统

————————————————————————————————作者:————————————————————————————————日期:

第八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淋巴样肿瘤的类型。 2、掌握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组织学类型、病变和免疫表型。 3、掌握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病理变化。 4、掌握髓样肿瘤的类型、急性髓母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 的主要类型,熟悉各型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4、了解组织细胞肿瘤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二、理论内容提要 (一)淋巴样肿瘤 1. 分类与比较 2 .霍奇金淋 巴瘤 (1) 基本特点:病变往往从一个活或一组淋分类 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 奇金淋巴瘤 类型 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 B细胞 源性(80%~85%) 经典型:又分4个亚型: T细 胞源性 结节硬化型? NK 细胞源性 混合细胞型 ?组织细胞源性 淋巴细胞减少型? 淋巴细胞为主型? 部位: 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纵隔、 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浅表部位 ?腹膜后主动脉旁淋巴结 的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 组织学: 成分复杂,有肿瘤细胞 成分单一 成分和非肿瘤细胞成分 临床?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不规则发 无痛性浅表单个或多个 ?热,夜汗,体重下降、瘙痒 淋巴结肿大,伴不规则发热 预后?5年生存率达75% 因细胞来源不同,预后不同, ?5年生存率70%

巴结开始,组建由邻近淋巴结向远处淋巴结扩散;原发于 淋巴结外者极其罕见;具有特征性的瘤巨细胞即R-S 细 胞,常伴有多种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2)镜下表现:肿瘤性成分:R-S细胞,典型 者称为镜影细胞;变异的R-S细胞:腔隙型细胞(陷窝 细胞),爆米花细胞,多形性或未分化细胞;单核R-S细 胞。 反应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上皮 样细胞,组织细胞。 3.非霍奇金淋巴瘤 (1)B细胞性:滤泡型淋巴瘤,弥漫性大细胞性B细胞淋巴瘤,B urkitt 淋巴瘤等。 (2)T细胞性: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NK/T 细胞淋巴瘤等。 (二)髓样肿瘤: 1. 概念:骨髓造血干细胞呈单克隆性增生,取代正常骨髓细胞。 2.分类:分为三大类:①急性髓母细胞白血病②慢性髓增生性疾 病③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分类形态评论 MO最少分化型AML 无髓母细胞的形态和化学标记, 但表达髓细胞系抗原占AML2%-3% M1未分化型AML主要为极不成熟的髓母细胞,极少占A ML20%, 粒细胞或Auer小体预后很差 M2分化型AML主要为髓母细胞和前髓细胞,占AM L30%, 常有Auer小体预后好 M3急性前髓细胞性主要为早幼粒细胞,每个细胞占AML5-10%%, 白血病内有多个Auer小体 M4急性髓性单核细胞有髓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化证据,占AML20%-30%%, 白血病周围血单核细胞增多预后较好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以单核细胞和前单核细胞为主占AML10%,儿童

淋巴造血系统病理学多选题集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一、A型题 535 ̄557条 二、X型题 558 ̄575条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535.引起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的病毒是( ) A.EB(Epstein-Barr)病毒 D.Ⅰ型人T细胞病毒 B.人乳头状瘤病毒 E.Ⅱ型人T细胞病毒 C.人疱疹病毒 536.引起蕈样霉菌病的病原体是( ) A.疱疹病毒 D.Ⅱ型人T细胞病毒 B.毛霉菌 E.结核杆菌 C.曲菌 537.*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最重要和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改变是( ) A.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D.骨髓幼稚白细胞增多 B.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E.肝内幼稚白细胞浸润 C.淋巴结肿大 538.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的特征之一是( ) A.好发于儿童 D.DNA多聚酶(TdT)阳性 B.B细胞起源者居多 E.瘤细胞有嗜苯胺蓝颗粒 C.瘤细胞核染色质粗大、成堆 539.预后较好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肿瘤细胞常起源于( ) A.成熟T细胞 D.成熟B细胞 B.早B细胞 E.不成熟T细胞 C.早B细胞前身 540.在骨髓活检组织中,以异形、幼稚巨核细胞为主(大于30%)的白血病称之为( )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巨核细胞型白血病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未分化型急性粒细胞型白病 541.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最大的危害性在于( ) A.巨脾症 D.慢性感染 B.慢性贫血 E.急变 C.血小板增多

542.可伴有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白血病常是( )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E.急性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43.巨脾症最常见于( )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544.Ph1 (Phiadelphia)染色体通常发生于( )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545.Ph1 染色体是指( ) A.22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9号染色体长臂 B.22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9号染色体短臂 C.22号染色体短臂移位到9号染色体长臂 D.21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9号染色体长臂 E.21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9号染色体短臂 546.确诊何杰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的特征性细胞是( ) A.幼稚淋巴细胞 D.多核巨细胞 B.免疫母细胞 E.多形性组织细胞 C.R-S细胞 547.陷窝细胞是一种形态变异的( ) A.变异的淋巴细胞 D.形态特殊的白血病细胞 B.变异的R-S细胞 E.变异的成纤维细胞 C.多形核瘤样细胞 548.预后最好的何杰金淋巴瘤的亚型是( ) A.淋巴细胞为主型 D.混合细胞型 B.淋巴细胞消减型 E.网状型的结节硬化型 C.弥漫纤维化型的结节硬化型 549.何杰金淋巴瘤的亚型,可随病情的发展相互转化,最可能发生的是( ) A.淋巴细胞消减型→淋巴细胞为主型 B.混合细胞型→结节硬化型 C.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消减型 D.淋巴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 E.淋巴细胞消减型→结节硬化型

病理(淋巴造血系统)教材

(九)淋巴造血系统 1.霍奇金病的病理特点、组织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类型、病理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3.白血病的病因分类及各型白血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一·淋巴造血系统概述 1.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结外淋巴组织、脾脏、肝脏等 2.位置:分散在全身各处,所以考虑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时切忌将病变局限在某一个器官 或组织 造血干细胞髓细胞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粒细胞 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颗粒型巨核细胞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血小板 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 淋巴母细胞抗原刺激B淋巴细胞 B免疫母细胞浆细胞 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记忆B细胞 淋巴母细胞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 T免疫母细胞效应T细胞 二.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 1.特点: ①以儿童和青年成人为主 ②通常累及淋巴结,主要是颈部淋巴结 ③肿瘤细胞,即R-S(Reed-Sternberg)细胞和Hodgkin细胞(散在分布的多核或单核的瘤巨细胞,总称H/R-S细胞),仅占细胞总数的少部分,并分散在丰富的反应性炎细胞和伴随细胞群之中 ④肿瘤细胞通常为T细胞围绕,形成玫瑰花环 2.病理变化 (1)病变部位 ①一般从颈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开始,其次为腋下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 局部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往往是首发症状,也是导致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 ②晚期可累及脾、肝、骨髓、消化道等处,以脾脏受累相对多见 (2)大体:淋巴结肿大,直径达2-3cm,切面鱼肉状或橡胶状,可见小坏死灶(黄白色) 早期:有活动性,互相无融合 晚期:无活动性,巨大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大的包块,不易推动

淋巴结肿瘤性病变原因

淋巴结肿瘤性病变原因 ①淋巴结结核(tuberculosis) 颈部淋巴结结核往往是系统性原发结核病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原发结核病变的扩散和蔓延,如肺门淋巴结核蔓延至颈部淋巴结。受累淋巴结之间因互相粘连形成较大团块,临床表征易与恶性肿瘤相混淆。组织学形态谱可从多个小的上皮样细胞结节到出现大片干酪样坏死,其常见类型为干酪性结核、增殖性结核及混合型。无反应性结核较罕见,须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鉴别。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由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形成结节状,结节常见融合状,中央凝固性坏死,坏死区域缺乏中性粒细胞。医药批发增殖性结核虽然结节中心无坏死,但结节境界模糊和常见有融合的特征与结节病的肉芽肿结节明显不同。通过特殊染色或细菌培养来证实其病原菌的存在是必要的。抗酸染色阴性结果并不能否定诊断。 ②结节病(sarcoidosis)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并常累及肺门淋巴结、眼及皮肤。基本病变特征为淋巴结正常结构被数量不等的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取代,与结核结节的显著区别在于结节病的肉芽肿结节境界较清晰,很少见到融合的结节,结节中心一般无坏死,但可有变性,多核巨细胞可有可无,巨细胞胞浆内可出现Schaumann 小体、星状小体和PAS阳性的Hamazaki-Wesenberg 包涵体,它们并非结节病所特异,对诊断仅具有提示意义。残余的淋巴滤泡一般无反应性增生。确诊结节病通常采用除外性的诊断思路,首先要排除非干酪样坏死性的增殖型结核,有时几乎不能区分。此外,在肿瘤病人的淋巴结可合并类似结节病样的肉芽肿病变。 ③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 猫抓病源于Bartonella henselae菌属感染,常伴有颈部和腋下淋巴结肿大。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菌病和菌感染等相同。因此,详细了解接触史和进行针对性病原学检查是更为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猫抓病在临床症状明显期,还可以出现结外肝、脾和骨髓的坏死性肉芽肿病变。组织学变化随病程的长短而有所不同。早期改变为淋巴滤泡和组织细胞增生;中期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病变和淋巴结被膜炎;晚期则出现大小不等的脓肿。与结核病的坏死性肉芽肿病变不同是,脓肿中央坏死的星芒形状和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特征常常提示诊断。然而,类似的脓肿变化也见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此外,猫抓病淋巴结窦内常见充满单核样B淋巴细胞,这种变化结合滤泡增生与淋巴结弓形虫病十分相像。 淋巴结肿瘤性病变 ①淋巴瘤(lymphoma) 淋巴瘤是淋巴结原发恶性肿瘤的主要类型。组织学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随着遗传病因学的进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学领域的应用,近20年来淋巴瘤组织学分类标准不断更新。目前应用的世界卫生组织新分类(Lyon,IARC,2001)充分体现了肿瘤生物学行为、组织形态学特征以及遗传病因学相结合的综合分类原则。 淋巴瘤组织学分类见[5.淋巴造血系统] ②淋巴结转移性肿瘤(secondary tumours) 任何恶性肿瘤都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其发生率差异甚大,取决于肿瘤类型和不同的

不可不知|哪些病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

不可不知哪些病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存在于人体各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可简单分为两大类:淋巴结或淋巴系统本身病变和其它疾病累及相应区域淋巴结所致。我们能直接摸到的通常是存在于人体表浅部位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 淋巴结结构模式图颈部分布着几乎占人体三分之一的淋巴结组织。通常,颈部外露,自己会比较注意,也容易引起他人关注,常常于有 意或无意之中发现颈部肿块,单发或多发,疼痛或无痛,发病时间 或短或长。这些肿块很多情况下是颈部的肿大淋巴结。引起淋巴结 肿大的原因很多,炎症、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等均可能引起。 既有淋巴结本身的病变,也可能因为临近器官的病变累及,甚至是胸腔、腹腔、盆腔等部位的病变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所致。因此,颈部淋巴结肿 大可能涉及众多器官系统,它有可能是初始症状,也可能是肿瘤晚期表现。下面就是常见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1. 急、慢性淋巴结炎:这大概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 多继发于头、面、颈部的急慢性炎症,如:扁桃体炎、牙龈炎、疖、痈、上呼吸道感染等。肿大的淋巴结散见于颈侧区或颌下、颏下区。急性淋巴结炎常常出现急性炎症的典型表现:红、肿、热、痛。慢性炎表现为病变区域异物感、慢性疼痛、渐进性肿大淋巴结等非特异症状。肿大的淋巴结一般 1-3cm 不等,抗炎治疗后缩小。淋巴结炎常需与恶性病变鉴别。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多选择彩超)大致可鉴别。必要时切除肿大的淋巴结做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因。 2. 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近年来,结核病隐性感染有明显增多。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可发现局部肿大的淋巴结较硬、无痛,可推动。病变继续发展,发生淋巴结周围炎,使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甚至与皮肤发生粘连。再继续发展,淋巴结可发生干酪样坏死(结核病变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甚至形成脓肿,有的可能会经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