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

2013年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

2013年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
2013年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

2010级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一、基础知识

1.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

包括: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分化及其调控;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细胞工程。

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细胞生物学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16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是细胞发现和细胞知识的积累阶段。

第二阶段:从19世纪30—20世纪中期,细胞学说形成后,主要进行细胞显微形态的研究。第三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70年代,以细胞超微结构、核型、带型研究为主要内容。第四阶段:分子细胞生物学的时代。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愈来愈紧密,基因调控、信号转导、细胞分化和凋亡、肿瘤生物学等领域成为当前的主流研究内容。

3.细胞学说:

①认为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二、要点:

从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关系

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进步,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导致了当今细胞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根据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即细胞学说的创立、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的发展和细胞生物学的兴起。

三、名词:

1.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2. 细胞学说:施旺施莱登两人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就是”细胞学说。

3.iPS细胞:把Oct3/4,Sox2、c-Myc和Klf4这四种转录因子基因克隆入病毒载体,然后引入小鼠成纤维细胞,可诱导其发生转化,产生的iPS细胞。在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细胞倍增能力、类胚体和畸形瘤生成能力、分化能力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相似。

第二章

一、基础知识:

1. 对细胞的基本理解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①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2)细胞的基本共性:

①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

②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③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 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④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⑤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2. 病毒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介于生命与非生命形式之间的物质。有以下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可通过除菌滤器,大多数必须用电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具有受体连结蛋白(receptor binding protein),与敏感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连结,进而感染细胞。

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DNA病毒与RNA病毒。一个成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病毒体”(Virion)。

病毒具多样性,电镜下观察有五种形态:

①球形(Sphericity):大多数人类和动物病毒为球形,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禽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疱疹病毒及腺病毒等;

②丝形(Filament):多见于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人类流感病毒有时也是丝形;

③弹形(Bullet-shape):形似子弹头,如狂犬病毒、疱疹性口炎病毒等,其他多为植物病毒。

④砖形(Brick-shape):如天花病毒、牛痘苗病毒等;

⑤蝌蚪形(Tadpole-shape):由一卵圆形的头及一条细长的尾组成,如噬菌体

2)类病毒(viroid)——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

3)朊病毒(蛋白质感染因子prion)——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亚基构成。

3. 原核细胞的类型及特征

1)基本特点:遗传的信息量小,遗传信息载体仅由一个环状DNA构成;

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2)类型:

①支原体(mycoplast)——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支原体的直径通常为0.1~0.3μm,可通过滤菌器。无细胞壁,不能维持固定的形态而呈现多形性,其基因组为一环状双链DNA,分子量小(仅有大肠杆菌的五分之一)。

②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夹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5μm之间。可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③蓝藻:又称蓝细菌(cyanobacterium),能进行与高等植物类似的光合作用,但与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的机制不一样,因此被认为是最简单的植物。

蓝藻没有叶绿体,仅有十分简单的光合作用结构装置。蓝藻细胞遗传信息载体与其它原核细胞一样,是一个环状DNA分子,但遗传信息量很大,可与高等植物相比。蓝藻细胞的体积比其它原核细胞大得多,直径一般10um左右,甚至可达70μm(颤藻)。蓝藻属单细胞生物,有些蓝藻经常以丝状的细胞群体存在。

4. 古核细胞的结构特点及进化地位

1)与原核细胞相似:古核细胞没有核膜,其基因组结构为一环状DNA,常常含有操纵子结构。

2)与真核细胞相似:(1)细胞壁的成分与真核细胞一样,而非像细菌那样由肽聚糖构成。(2)DNA与基因结构:古细菌DNA中有重复序列的存在。此外,多数古核细胞的基因组

中存在内含子。

(3)有类核小体结构:古细菌具有组蛋白,而且能与DNA构建成类似核小体结构。

(4)有类似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多数古细菌类的核糖体较真细菌有增大趋势,含有60种以上蛋白,介于真核细胞(70~84)与真细菌(55)之间。抗生素同样不能抑制古核细胞类的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

(5)5S rRNA:根据对5S rRNA的分子进化分析,认为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同属一类,而真细菌却与之差距甚远。5S rRNA二级结构的研究也说明很多古细菌与真核生物相似。

3)除上述各点外,根据DNA聚合酶分析,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起始氨基酰tRNA 与肽链延长因子等分析,也提供了以上类似依据,说明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在进化上的关系较真细菌类更为密切。因此近年来,真核细胞起源于古细菌的观点得到了加强。

二、要点:

1. 病毒与进化的关系:

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要在细胞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主要存在3种观点:

(1)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病毒

(2

细胞

(3)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现在第二与第三种观点比较容易接受。而第三种观点越来越具收服力。其主要依据与论点是:

①病毒具彻底寄生性,没有细胞的存在就没有病毒繁殖,因此只能是先有细胞后有病毒。

②已经证明,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③病毒可看做DNA与蛋白质或RNA与蛋白质的复合大分子,与细胞内核蛋白分子有相似之处。

④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第二类反转录转座子的两端含有长末端重复序列,结构与整合于基因组上的反转录病毒相似。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1)基本特征:P21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遗传结构装置和基因表达的比较:

3.古核细胞的进化地位及其依据:

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如盐细菌,产甲烷细菌等。所栖息的环境和地球发生的早期有相似之处,如:高温、缺氧等,以前把它们归属于原核细胞,现认为其很可能是真核细胞的祖先。依据如下:

(1)细胞壁的成分与真核细胞一样,而非像细菌那样由肽聚糖构成。

(2)DNA与基因结构:古细菌DNA中有重复序列的存在。此外,某些古核细胞的基因中存在内含子。

(3)有类核小体结构:古细菌具有组蛋白,而且能与DNA构建成类似核小体结构。

(4)有类似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多数古细菌类的核糖体较真细菌有增大趋势,含有60种以上蛋白,介于真核细胞(70~84)与真细菌(55)之间。抗生素同样不能抑制古核细胞类的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

(5)5S rRNA:根据对5S rRNA的分子进化分析,认为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同属一类,而真细菌却与之差距甚远。5S rRNA二级结构的研究也说明很多古细菌与真核生物相似。

三、名词:

1.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

2.病毒(virus):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DNA病毒与RNA病毒。

3.类病毒: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它们不能像病毒那样感染细胞,只有当植物细胞受到损伤,失去了膜屏障,它们才能在供体植株与受体植株间传染。

4.支原体: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的直径通常为0.1~0.3μm,可通过滤菌器。无细胞壁,不能维持固定的形态而呈现多形性,其基因组为一环状双链DNA,分子量小(仅有大肠杆菌的五分之一)。

5.蓝藻:又称蓝细菌(cyanobacterium),能进行与高等植物类似的光合作用,但与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的机制不一样,因此被认为是最简单的植物。蓝藻没有叶绿体,仅有十分简单的光合作用结构装置。蓝藻细胞遗传信息载体与其它原核细胞一样,是一个环状DNA分子,但遗传信息量很大,可与高等植物相比。蓝藻细胞的体积比其它原核细胞大得多,直径一般10um左右,甚至可达70μm(颤藻)。蓝藻属单细胞生物,有些蓝藻经常以丝状的细胞群体存在。

6.朊病毒(蛋白质感染因子prion):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亚基构成;一种结构变异的蛋白质,对高温和蛋白酶均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它能转变细胞内的此类正常的蛋白PrPC (cellular prion protein),使PrPC发生结构变异,变为具有致病作用的PrPSc (scrapie-associated prion protein)。

7.古核细胞(古细菌)(archaebacteria):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如盐细菌,产甲烷细菌等。所栖息的环境和地球发生的早期有相似之处,如:高温、缺氧等,以前把它们归属于原核细胞,现认为其很可能是真核细胞的祖先。

第三章

一、基础知识:

1.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分辨率公式)

1)分辨率是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其中N=介质折射率;α=镜口角,λ=入射光波长

2)原理:详见课件P31

2.各类显微镜的基本用途

1)倒置显微镜:组成和普通显微镜一样,只不过物镜与照明系统颠倒,前者在载物台之下,

后者在载物台之上,用于观察培养的活细胞,具有相差物镜。

2)微分干涉显微镜(DIC) :DIC显微镜使细胞的结构,特别是一些较大的细胞器,如核、线粒体等,立体感特别强,适合于显微操作。目前像基因注入、核移植、转基因等的显微操作常在这种显微镜下进行。

3)扫描电子显微镜:用来观察标本的表面结构。

4)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形态,也可以用于细胞内生化成分的定量分析、光密度统计以及细胞形态的测量。

5)相差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活细胞

3.透射和扫描电镜的基本原理及制样技术

1)投射电子显微镜基本原理: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前者用电子束作光源,用电磁场作透镜。另外,由于电子束的穿透力很弱,因此用于电镜的标本须制成厚度约50nm左右的超薄切片。这种切片需要用超薄切片机(ultramicrotome)制作。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可达近百万倍、由电子束照明系统、成像系统(物镜、中间镜与投影镜组成)、真空系统、记录系统、4部分构成。

2)制样技术:

①冰冻蚀刻技术标本置于-100?C的干冰或-196?C的液氮中,进行冰冻,然后用冷刀骤然将标本断开,升温后,冰在真空条件下迅即升华,暴露出断面结构,称为蚀刻(etching)。蚀刻后,向断面以45度角喷涂一层蒸汽铂,再以90度角喷涂一层碳,加强反差和强度。然后用次氯酸钠溶液消化样品,把碳和铂的膜剥下来,此膜即为复膜(replica)。复膜显示出了标本蚀刻面的形态,在电镜下得到的影像即代表标本中细胞断裂面处的结构。

②负染色技术负染就是用重金属盐(如磷钨酸、醋酸双氧铀)对铺展在载网上的样品进行染色;吸去染料,样品干燥后,样品凹陷处铺了一薄层重金属盐,而凸的出地方则没有染料沉积,从而出现负染效果,分辨力可达1.5nm左右

③超薄切片技术通常以锇酸和戊二醛固定样品,以环氧树脂包埋,以热膨胀或螺旋推进的方式推进样品切片厚20~50nm

3)扫描电子显微镜基本原理: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由探测体收集,并被转变为光信号,再经光电倍增管和放大器转变为电信号来控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图像为立体形象,反映了标本的表面结构。为了使标本表面发射出次级电子,标本在固定、脱水后,要喷涂上一层重金属微粒,重金属在电子束的轰击下发出次级电子信号。

4.了解各种细胞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

1)离心分离技术

差速离心: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由低速到高速逐级离心,用于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和细胞器. 密度梯度离心: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常用的介质为氯化铯,蔗糖和多聚蔗糖。

2)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与脂类等的显示方法:利用一些显色剂与所检测物质中一些特殊基团特异性结合的特征,通过显色剂在细胞中的定位及颜色的深浅来判断某种物质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含量。

3)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免疫细胞化学):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抗体同特定抗原专一结合,对抗原进行定位测定的技术。

4)细胞内特异核酸的定位与定性(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用来检测染色体上的特殊DNA序列。最初是使用带放射性的DNA探针,通过放射自显影来显示位置。后来又发明了免疫探针法,将探针核苷酸的侧链加以改造,探针杂交后,其侧链可被带有荧光标记的抗体所识别,

从而显示出位置。

5)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细胞显微分光光度术(利用细胞内某些物质对特异光谱的吸收,测定这些物质)

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术是对单个细胞进行快速定量分析与分选的一门技术。用于定量测定细胞中的DNA、RNA或某一特异蛋白的含量;测定细胞群体中不同时相细胞的数量;从细胞群体中分离某些特异染色的细胞;分离DNA含量不同的中期染色体。)

二、名词:

1.差速离心: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由低速到高速逐级离心,用于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和细胞器

2.密度梯度离心: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常用的介质为氯化铯,蔗糖和多聚蔗糖。

3.免疫荧光技术: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样品(细胞、组织或分离的物质等)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以适当检测荧光的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的方法。

4.原位杂交:用标记的单链DNA或RNA探针显示出与其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在组织或细胞中的位置。

5.群体培养:将含有一定数量细胞的悬液置于培养瓶中,让细胞贴壁生长,汇合后形成均匀的单细胞层。

6.克隆培养:将高度稀释的游离细胞悬液加入培养瓶中,各个细胞贴壁后,彼此距离较远,经过生长增殖每一个细胞形成一个细胞集落。

7.细胞融合:通过培养和诱导,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

8.单克隆抗体:高度均质性的特异性抗体,由一个识别单一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所分泌。一般来自杂交瘤细胞。

9.模式生物:作为实验模型以研究特定生物学现象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从研究模式生物得到的结论,通常可适用于其他生物。通常具有个体较小、容易培养、操作简单、生长繁殖快的特点

第四章

一、基础知识: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①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形成脂双分子层,它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在生物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但在脂筏中存在某些有助于其结构相对稳定的功能蛋白。

②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各自的特性与功能。

③生物膜可看作是在双层脂分子中嵌有蛋白质的二维溶液。然而膜蛋白与膜脂之间,膜蛋白与膜蛋白之间及其与膜两侧其他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膜蛋白和膜脂的流动性,同时也形成了赖以完成多种膜功能的脂筏等结构

(2)生物膜的成分: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3种类型。膜蛋白分为3类:外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和脂锚定膜蛋白。

2. 膜的流动性相关因素:

膜的流动性是由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决定的

膜脂的流动性主要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脂分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一般来说,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大。

3. 脂质体及其应用:

脂质体是研究膜脂与膜蛋白及其生物学性质的极好的实验材料。脂质体中裹入DNA可有效地将其导入细胞中。在临床治疗中,脂质体也有诱人的应用前提。脂质体中裹入不同的药物或酶等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可有望用于诊断与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脂质体技术与单抗及其他技术结合,可使药物更有效地作用于靶细胞以减少对机体的损伤。

4.细胞连接的类型和功能

1)类型

①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将相邻上皮细胞的质膜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阻止溶液中的小分子沿细胞间隙从细胞一侧渗透到另一端。紧密连接是这种连接的典型代表。

②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通过细胞质膜蛋白及细胞骨架系统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胞外基质间连接起来。根据直接参与细胞连接的细胞骨架纤维种类的不同,锚定连接又分为与中间丝相关的锚定连接和雨肌动蛋白丝相关的锚定连接。前者包括桥粒和半桥粒,后者主要有黏合带和黏合斑。

③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介导相邻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化学或电信号的传递,主要包括间隙连接、神经元间的化学突触和植物间的胞间连丝。

2)功能

①紧密连接有两种功能。①紧密连接阻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一侧通过胞外间隙扩散到另一侧,形成渗透屏障,起重要的封闭作用。②形成上皮细胞质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从而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②锚定连接功能(略)

(以间隙连接为代表)功能主要有三种①间隙连接在代谢耦联中的作用间隙连接能够允许小分子代谢物和信号分子通过试细胞间代谢耦联的基础。②间隙连接在神经冲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通过突触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③间隙连接在卵泡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卵泡的正常发育依赖于间隙连接。间隙连接也出现在动物胚胎发育的早期。

二、名词

1、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有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2、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膜蛋白不对称的分布在质膜中,有的镶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

3、脂质体(liposome)是指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4、膜骨架(membrane associated cytoskeleton)是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5、去垢剂(detergent)是指一端亲水另一端疏水的两性小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去垢剂有离子型去垢剂和非离子型去垢剂两类。

6、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是封闭连接的典型代表,指将相邻上皮细胞的质膜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阻止溶液中的小分子沿细胞间隙从细胞一侧渗透到另一端。

7、桥粒(desmosome)是细胞与细胞间的一种锚定连接方式,在质膜内表面有明显的致密胞质斑,为与之连接的中间丝提供锚定位点。

8、黏合斑(focal adhesion)是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参与的细胞骨架组分是微丝,跨膜粘连蛋白是整联蛋白,有助于维持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以及细胞生长的信号传

递。

9、间隙连接(gap junction)是在动物细胞间专司细胞间通信的连接方式。相邻细胞质膜上的两个连接子对接形成中空的完整的间隙连接结构,以利于小分子通过。

10、胞间连丝(plasmodesma)指相邻植物细胞之间的联系通道,直接穿过两相邻细胞的细胞壁。

11.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microdomain)。

第五章

一、基础知识:

1、被动运输的类型:

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

2、主动运输的类型:

(1)由A 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如钠钾泵、钙离子泵、质子泵、ABC超家族等(2)由A TP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如协同运输

(3)光能驱动的主动运输,见于细菌

3、膜泡运输的类型:

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胞吞分为: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

胞吐分为:组成型的外排途径和调节型外排途径

二、要点:钠钾泵的工作原理

Na+-K+泵具有ATP酶活性,因此又称Na+-K+ATPase。Na+-K+泵是由2个α亚基和2个β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Na+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α亚基构象发生改变,将Na+泵出细胞,同时细胞外的K+与α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α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泵进细胞,完成整个循环。Na+依赖的磷酸化和K+依赖的去磷酸化引起的构象变化有序交替发生,每个循环消耗1个ATP分子,泵出3个Na+和泵进2个K+。

三、名词

1、被动运输: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

2、简单扩散:物质进行跨膜转运时,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的扩散。

3、协助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有特异性膜蛋白的协助扩散。

4、载体蛋白:通透酶(permease)性质,介导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例如质膜的输入营养物质糖、氨基酸和核苷酸的载体蛋白。

5、通道蛋白:具有离子选择性,转运速率高;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只介导被动运输,又称离子通道。

6、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

7、钠钾泵:它会使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当Na+顺着浓度差进入细胞时,会经由本体蛋白质的运载体将不易通过细胞膜的物质以共同运输的方式带入细胞。

8、协同运输: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靠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9、膜泡运输: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在转运过程中,质膜内陷,形成包围细胞外物质的囊泡,又称膜泡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10、胞吞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在转运过程中,质膜内陷,形成包围细胞外物质的囊泡,又称膜泡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11、胞吐作用:某些大分子物质通过形成小囊泡从细胞内部移至细胞表面,小囊泡的膜与质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之外,这个过程也称为外排作用

12、胞饮作用:细胞吞入的物质为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这种内吞作用称为胞饮作用

13、组成型外排:所有真核细胞都有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稳定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新合成的蛋白质和脂质以囊泡的形式连续不断的供应质膜更新,从而确保细胞分裂前质膜的生长。

14.调节型外排: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粘液)存储在分泌泡内,当细胞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并将内含物释放出去。

15.吞噬作用: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碎片等,称为吞噬作用。

16.ABC超家族:一类ATP驱动泵,又叫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广泛分布在从细菌到人类各种生物体中。每种ABC蛋白对于单一底物或相关底物的基团有特异性。这些底物一般是单糖、氨基酸、磷脂、肽、亲脂性药物、胆固醇和其他小分子物质。

第六章

一、基础知识:

1.线粒体的结构和酶的定位

(1)线粒体的结构

外膜(outer membrane):脂类和蛋白质约各占50%,含孔蛋白,通透性较高,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

内膜(inner membrane):含100种以上的多肽,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高于3:1。高度不通透性(与心磷脂有关),向内折叠形成嵴(cristae),含有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蛋白(基粒)

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

基质(matrix):含三羧酸循环酶系、线粒体基因表达酶系等以及线粒体DNA, RNA,核糖体。

(2)线粒体酶的定位

(1)氧化磷酸化的分子基础:

1)氧化(电子传递、消耗氧, 放能)与磷酸化(ADP+Pi,储能)同时进行,密切偶连,分别由两个不同的结构体系执行:

2)电子传递链(electron-transport chain)的四种复合物,组成两种呼吸链:NADH呼吸链, FADH2呼吸链

3)A TP合成酶(ATP synthase)(磷酸化的分子基础)

①线粒体A TP合成系统的解离与重建实验证明电子传递与ATP合成是由两个不同的结构体系执行, F1颗粒具有A TP酶活性

②工作特点:可逆性复合酶,即既能利用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的能量合成ATP, 又能水解ATP将质子从基质泵到膜间隙

③ATP合成机制: 旋转催化理论(结合变构机制)

(2)偶联机制半自主性细胞器的问题

①化学渗透假说内容:

电子传递链各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中不对称分布,当高能电子

沿其传递时,所释放的能量将H+从基质泵到膜间隙,形成H+电化

学梯度。在这个梯度驱使下,H+穿过A TP合成酶回到基质,同时

合成ATP,电化学梯度中蕴藏的能量储存到A TP高能磷酸键。

②支持化学渗透假说的实验证据该实验表明:

质子动力势乃ATP合成的动力;膜应具有完整性;电子传递与ATP合成是两件相关而又不同的事件。

3.真核细胞起源的内共生假说

(1)内容: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叶绿体的祖先是原核生物的蓝细菌(Cyanobacteria),即蓝藻。

(2)内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据

◆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而与真核细胞不同。

◆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能独立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合成机制有

很多类似细菌而不同于真核生物。

◆两层被膜有不同的进化来源,外膜与细胞的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细菌

质膜相似。

◆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与细菌的繁殖方式相同。

◆能在异源细胞内长期生存,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的自主性与共生性

的特征。

◆线粒体的祖先很可能来自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

◆发现介于胞内共生蓝藻与叶绿体之间的结构--蓝小体,其特征在很多方面

可作为原始蓝藻向叶绿体演化的佐证。

二、要点

1.F1F0-ATP合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工作过程:P91

2.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1)半自主性细胞器的概念: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

(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

mtDNA /ctDNA形状、数量、大小:

mtDNA和ctDNA均以半保留方式进行自我复制

mtDNA复制的时间主要在细胞周期的S期及G2期,DNA先复制,随后线粒体分裂。ctDNA 复制的时间在G1期。复制仍受核控制

mtDNA表现为母系遗传,突变率高于核DNA,且缺乏修复能力。有些遗传病,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肌阵挛性癫痫等均与线粒体基因突变有关。

3.线粒体DNA的特点

(1)mtDNA /cpDNA形状、数量、大小

①mtDNA /cpDNA均为双链环状。不同物种mtDNA大小有一定差异,通常植物细胞中的较大。动物细胞线粒体中有多个拷贝的mtDNA,而植物细胞中每个线粒体中通常不足1个拷贝。叶绿体DNA依物种不同分子差异较大,约200kb~2500kb;

②人mtDNA:16,569bp,37个基因(编码12S,16S rRNA;22种tRNA;13种多肽:NADH 脱氢酶7个亚基,cyt b-c1复合物中1个cytb,细胞色素C氧化酶3个亚基,ATP合成酶2个Fo亚基)

?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mtDNA拷贝数较多:约1000~10000个/细胞;

?植物细胞中的线粒体mtDNA拷贝数较少:50个/细胞(拟南芥),每个线粒体中不到0.1个

(2)mtDNA和cpDNA均以半保留方式进行自我复制

(3)mtDNA复制的时间主要在细胞周期的S期及G2期,DNA先复制,随后线粒体分裂。cpDNA复制的时间在G1期。复制仍受核控制

(4)mtDNA表现为母系遗传,突变率高于核DNA,且缺乏修复能力。有些遗传病,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肌阵挛性癫痫等均与线粒体基因突变有关。

三、名词

1.F1F0-ATP合酶:由多亚基组装形成的多蛋白复合体,A TP合酶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的驱动下催化合成ATP。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光合细菌和异氧菌中。包括两部分:球状的F1头部和嵌于内膜的F0基部2.F1因子:是水溶性的蛋白复合物,由5种类型的9个亚基组成。ATP合酶的头部。3.F0因子:是嵌合在内膜的疏水性蛋白复合体,由a,b,c三个亚基组成的一个跨膜质子通道ATP合酶的基部。

4.旋转催化假说(结合变构学说):基于ATP合酶的分子结构,Boyer于1979年提出的解释质子流驱动A TP合成的分子过程的学说。

5.半自主性细胞器: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 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

6. RNA编辑:线粒体、叶绿体基因表达过程中,一些基因中的个别碱基需要接受必要的修饰方可翻译出正确的蛋白质,这种修饰在RNA水平进行。

7.核质互作:广义: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狭义:细胞核与线粒体、叶绿体之间遗传信息和基因表达调控等层次上建立的分子协作机制。

第七、八章

一、基础知识:

1.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壤状膜系统及其包被的腔形成互相沟通的三维网络结构。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多呈扁壤状,排列较为整齐,因在其表面分布着大量的核糖体而命名。光面内质网常为分支管状,形成较为复杂的立体结构。

(2)功能:

1)粗面内质网: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新生肽的折叠与组装

2)光面内质网:脂类的合成和转运;类固醇激素的合成(生殖腺内分泌细胞和肾上腺皮质)肝的解毒作用;肝细胞葡萄糖的释放(G-6P G);储存钙离子:肌质网膜上的Ca2+-ATP酶将细胞质基质中Ca2+ 泵入肌质网腔中

2.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由数个扁平膜囊和大小不等的囊泡构成的有极性的细胞器,呈弓形或半球形,顺面和反面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运输小泡,在具有极性的细胞中,高尔基体常大量分

布于分泌端的细胞质中。高尔基体至少由互相联系的3个部分组成,每部分又可能划分出更精细的间隔

(2)功能:

1)参与细胞分泌活动:对细胞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运出,其过程是ER上合成蛋白质→进入ER腔→以出芽形成囊泡→进入CGN→在medial Gdgi中加工→在TGN 形成囊泡→囊泡与质膜融合、排出。

2)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

3)蛋白酶的水解和其它加工过程

4)(其他功能:进行膜的转化功能;参与形成溶酶体;参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合成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果胶质

3.溶酶体的功能和分类

(1)功能:

1)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

2)防御功能(病原体感染刺激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而吞噬、消化)

3)其它重要的生理功能:?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摄入分泌颗粒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参与清除赘生组织或退行性变化的细胞;?受精过程中的精子的顶体(acrosome)反应。

(2)分类:分为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其中次级溶酶体包括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4.蛋白分选与加工

蛋白质的分选大体可分为两条途径:

1)翻译后转运途径: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

2)共翻译转运途径:蛋白质合成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之后由信号肽引导转移至粗面内质网,然后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粗面内质网中,再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运至溶酶体,细胞质膜或分泌到细胞外。

如果从蛋白质分选的转运方式或机制来看,又可将蛋白质转运分为4类:

①蛋白质的跨膜转运②膜泡转运③选择性的门控转运④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的转运

(1)嵌有质子泵,形成和维持溶酶体中酸性的内环境

(2)具有多种载体蛋白用于水解的产物向外转运

(3)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的降解

6.溶酶体在一些特殊细胞中的功能P133

7.分泌蛋白合成的信号假说

即分泌性蛋白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然后在信号肽引导下蛋白质边合成边通过易位子蛋白复合体进入内质网腔,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

切除。

二、要点:

1.以糖蛋白的合成为例说明细胞生命活动的统一性

1)所有细胞的糖蛋白的最初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

2)多肽进入内质网,进行糖基化,糖侧链与多肽结合。

3)以出牙的方式形成囊泡转移糖蛋白。

2.分泌蛋白合成的信号假说:

有关成分:

①指导因子:蛋白质N-端的信号肽

②信号识别颗粒

③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又称停泊蛋白DP)等

三、名词

1内膜系统: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包绕形成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

2 初级溶酶体:呈球形,直径0.2-0.5um,内容物均一,不含有明显的颗粒物质,外面由一层脂蛋白膜围绕,厚度为7.5nm。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类,都属酸性水解酶。

3次级溶酶体:是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的自噬泡或异噬泡,胞饮泡或吞噬泡融合形成的复合体,分别称之为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二者都是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

4信号肽:分泌蛋白新生肽链N端的一段20~30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段。将分泌蛋白引导进入内质网,同时这个肽段被切除。

5分子伴侣: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这一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因此称为分子“伴侣”。

6. 泛素:由7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约8,500道尔顿,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小蛋白。主要功能是标记需要分解掉的蛋白质。

7.蛋白酶体:由约50种蛋白质亚基组成的,相对分子量2×106~2.4×106 ,富含ATP依赖的蛋白酶活性,细胞内降解蛋白质的大分子复合体。

8.自噬溶酶体:融入细胞自身多余或衰老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的一类次级溶酶体。在细胞内起清道夫作用。

9.异噬溶酶体: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吞入异物,形成吞噬泡和胞饮泡,这些内吞泡与初级溶酶体融合后形成的复合体。

10. COPⅡ包被膜泡:介导细胞内顺向运输,即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11. COPⅠ包被膜泡:介导细胞内膜泡逆向运输,即从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到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以及从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到内质网的物质运输。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

一、基础知识:

1.细胞信号传递的方式

答:(1)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化学突触)

(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如精子和卵子之间的识别

(3)间隙连接和胞间连丝: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以及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耦联或电耦联,从而实现功能调控。

2.细胞信号通路的组成

答: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

①信号识别:胞外信号被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识别;

②信号的跨膜转导:产生胞内第二信使或活化的信号蛋白;

③信号放大:信号传递至胞内效应蛋白,引发胞内信号放大的级联反应;

④细胞应答:改变代谢活性/基因表达/细胞运动

⑤信号终止:通过受体的脱敏或下调,终止或降低细胞反应。

3. 细胞内受体的结构特点

答:一类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少数是糖脂。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讲受体区分为:

(1)细胞内受体: 为胞外亲脂性信号分子所激活, 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胞内受体超家族)

(2)细胞表面受体: 为胞外亲水性信号分子所激活, 细胞表面受体分属三大家族:(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G-蛋白偶联的受体;酶偶连的受体)

4.cAMP信号途径(重点)

答: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通过G-蛋白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导致细胞内cAMP浓度增高激活蛋白激酶A,被激活蛋白激酶A(催化亚单位)转位进入细胞核,使基因调控蛋白)cAMP 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P)磷酸化,磷酸化的基因调控蛋白与靶基因调控序列结合,增强靶基因的表达。但该通路存在负调控机制。

主要效应是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表达,这是通过蛋白激酶A完成的。首要效应酶是腺苷酸环化酶,通过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变化调节靶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的水平,进而影响信号通路的下游事件。

(1)组分及其分析:

①G-蛋白偶联受体:

②G-蛋白活化与调节:

③腺苷酸环化酶:是效应酶,跨膜12次。在镁离子或锰离子作用下,催化A TP生产cAMP。

④蛋白激酶A: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的四聚体。cAMP与PKA调节亚基结合,使其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解离,PKA释放催化亚基,从而被激活。

⑤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降解cAMP生成5’-AMP,终止信号

(2)反应链:

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PLR)→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激活→基因转录

这正是从细胞表面受体通过第二信使cAMP引发的细胞内级联反应实现信号放大,并表现细胞整体反应的过程。

5.磷脂酰肌醇信号途径(双信使系统)(重点)

答:最大特点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2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2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和DA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

“双信使系统”反应链: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

→IP3→胞内Ca2+浓度升高→Ca2+结合蛋白(CaM)→细胞反应

磷脂酶C(PLC)→

→DG→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活化Na+/H+交换使胞内pH升高 信号的终止:

①IP3信号:依次去磷酸化为自由肌醇。

②Ca2+信号:被钙泵和Na+-Ca2+交换器抽出细胞,或被泵回内质网。

③DAG信号:被DG激酶磷酸化为磷脂酸;或被DAG酯酶水解成单酯酰甘油。

6.酶偶联受体的激活

答:又称催化性受体,通常情况下既是受体又是酶,当胞外段与配体结合后激活胞内段的酶活性。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包括7个亚族,主要功能是调控细胞生长分化。

受体酪氨酸激酶(RPTKs)为单次跨膜蛋白,配体与受体结合,导致二聚化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二聚体内彼此交叉磷酸化胞内段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进一步导致构象变化,或有利于ATP的结合,或有利于其他受体结合其他蛋白质底物。活化的RPTKs通过磷酸酪氨酸残基可以结合多种细胞质中带有SH2结构域的结合蛋白或信号蛋白,基一是接头蛋白,另一类是在信号通路中有关的酶。

(1)信号转导:配体→受体→受体二聚化→受体的自磷酸化→激活RTK→胞内信号蛋白→启动信号传导

(2)RTK- Ras信号通路:

配体→RTK→adaptor→GEF→Ras→Raf(MAPKKK)→MAPKK→MAPK→进入细胞核→其它激酶或基因调控蛋白(转录因子)的磷酸化修钸。

三、名词:

1.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细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须的。

2.细胞识别: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表面的信息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细胞反应的现象。

3.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种类繁多,包括化学信号诸如各类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等以及物理信号诸声、光、电和温度变化等。根据其溶解性可分为亲脂性和亲水性

其共同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可被灭活

4.受体: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少数是糖脂。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5.分子开关:两组在进化上保守的胞内蛋白在信号转导中行使功能,一类是GTPase开关蛋白,包括三聚体G蛋白和单体G蛋白,当结合GTP时呈现活化的开启状态,当结合GDP 时呈现失活的关闭状态。开关蛋白通过两种状态的转换控制下游靶蛋白的活性。另一类是通过蛋白激酶使靶蛋白磷酸化,通过蛋白磷酸酶使靶蛋白去磷酸化,从而调节蛋白质的活性。6.蛋白激酶:一类磷酸转移酶,其作用是将ATP 的γ磷酸基转移到底物特定的氨基酸残基上,使蛋白质磷酸化,蛋白激酶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一是通过磷酸化调节蛋白质的活性,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绝大多数信号通路组分可逆激活的共同机制;其二是通过蛋白质的逐级磷酸化,使信号逐级放大,引起细胞反

7.G蛋白: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trimeric GTP-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简称G蛋白,位于质膜胞质侧,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α和γ亚基通过共价结合的脂肪酸链尾结合在膜上。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当α亚基与GDP结合时处于关闭状态,与GTP结合时处于开启状态,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能催化所结合的GTP 水解,恢复无活性的三聚体状态

8.自磷酸化:RTKs在静息状态激酶活性是很低的。当受体二聚化后,激活受体的蛋白酪氨酸酶活性,进而在二聚体内彼此交叉磷酸化受体胞内肽段的一个或多个酪氨酸残基,也称受体的自磷酸化。

第十章:细胞骨架

一、基础知识:

1.细胞骨架的定义

答: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指的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构成的骨架体系;在细胞核中存在核骨架-核纤层体系。广义指的是核骨架、核纤层与中间纤维在结构上相互连接,形成贯穿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网架体系。

2.微丝的成分、装配、特异性药物和功能

答:又称肌动蛋白纤维(actin filament), 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actin)组成、直径为7nm 的骨架纤维。

(1)成分: 根据等电点的不同可将高等动物细胞内的肌动蛋白分为3类,α分布于各种肌肉细胞中,β和γ分布于肌细胞和非肌细胞中。

肌动蛋白(actin)是微丝的结构成分,外观呈哑铃状, 这种actin又叫G-actin,将G-actin形成的微丝又称为F-actin。根据等电点的不同可将高等动物细胞内的肌动蛋白分为3类,α分布于各种肌肉细胞中,β和γ分布于肌细胞和非肌细胞中。

(2)装配:

在适宜的温度,存在A TP、K+、Mg2+离子的条件下,肌动蛋白单体可自组装为纤维。

MF是由G-actin单体形成的多聚体,肌动蛋白单体具有极性, 装配时呈头尾相接, 故微丝具有正极与负极之别。

体外实验表明,MF正极与负极都能生长,生长快的一端为正极,慢的一端为负极;去装配时,负极比正极快。当G-actin在正极端装配,负极去装配时,从而表现为踏车行为。

体内装配时,MF呈现出动态不稳定性。

MF动态变化与细胞生理功能变化相适应。在体内, 有些微丝是永久性的结构, 有些微丝是暂时性的结构。

(3)特异性药物:

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s):可以切断微丝,并结合在微丝正极阻抑肌动蛋白聚合,因而导致微丝结构破坏。

鬼笔环肽(philloidin):与微丝侧面结合,防止MF解聚。

影响微丝装配动态性的药物对细胞都有毒害,说明微丝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微丝与肌动蛋白单体库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受actin单体浓度和微丝结合蛋白的影响。

(4)功能:

①维持细胞形态,赋予质膜机械强度:微丝遍及胞质各处,集中分布于质膜下,和其结合蛋白形成网络结构,维持细胞形状和赋予质膜机械强度,如哺乳动物红细胞膜骨架的作用。

②细胞皮层:细胞内大部分微丝集中在紧贴质膜的胞质区,交联成凝胶状的三维网络结构,称为细胞皮层。与质膜的韧性、多种细胞运动、膜蛋白的定位有关。

③细胞伪足的形成与细胞迁移:

④微绒毛:肠上皮细胞的指状突起,用以增加肠上皮细胞表面积,以利于营养的快速吸收。

⑤应力纤维: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微丝束结构。

成分: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和 -辅肌动蛋白。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表面的粘着。

细胞贴壁与粘着斑的形成相关,在形成粘合斑的质膜下,微丝紧密平行排列成束,形成应力纤维,具有收缩功能。

⑥参与胞质分裂: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即将分裂的自细胞之间产生一个收缩环。收缩环由大量反向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其收缩机制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对滑动。

⑦肌肉收缩: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单位是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包括粗肌丝和细肌丝,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肌球蛋白,细肌丝的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原机蛋白和肌钙蛋白。

3.微管的成分、装配、特异性药物和功能

答:细胞质微管是胞内运输的路轨并起支撑作用。

(1)微管成分:由微管蛋白亚基组装而成。

?基本结构单位: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构成的异二聚体。

?α-微管蛋白:450个氨基酸,有一个不可交换的GTP结合位点;

?β-微管蛋白:455个氨基酸,其GTP可在二聚体参与组成微管后被水解,,当微管去组装后,GDP又可被GTP替换。

(2)装配:

①微管的组装:

在体内:MTOC处微管蛋白以γ球蛋白复合体为模板核化、组装出-极,然后延长。

在体外:微酸性环境,适宜的温度,存在GTP、Mg2+和去除Ca2+的条件下,微管蛋白能自发组装成微管。

②所有的微管都有确定的极性:(+)极(plus end)生长速度快,(-)极(minus end)生长速度慢,也就是说微管蛋白在(+)极的添加速度高于(-)极。(-)极在中心粒,(+)极指向质膜;(+)极的最外端是β球蛋白,(-)极的最外端是α球蛋白。微管和微丝一样具有踏车行为。

③微管装配表现出动力学不稳定性,存在微管装配生长与去装配的交替变换的现象

·动力学不稳定性产生的原因:

微管两端具GTP帽(取决于微管蛋白浓度),微管将继续组装,反之,无GTP帽则解聚。

(3)特异性药物:

秋水仙素(colchicine) 阻断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可破坏纺锤体结构。紫杉醇(taxol)能促进微管的装配,并使已形成的微管稳定。为行使正常的微管功能,微管动力学不稳定性是其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

(4)功能

①维持细胞形态:细胞中的微管就像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起支撑作用,在培养的细胞中,微管呈放射状排列在核外,(+)端指向质膜,形成平贴在培养皿上的形状。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破坏微管,导致细胞变圆,说明微管对维持细胞的不对称形状是重要的。对于细胞突起部分,如纤毛、鞭毛、轴突的形成和维持, 微管亦起关键作用。

②细胞内物质的运输:真核细胞内部是高度区域化的体系, 细胞中合成的物质、一些细胞器必须经过细胞内运输过程。这种运输过程与细胞骨架体系中的微管微丝及其分子马达有关。肌球蛋白(myosin):依赖于微丝的分子马达;

驱动蛋白(kinesin):依赖于微管的分子马达;

胞质动力蛋白:依赖于微管的分子马达。

③细胞器的定位:真核细胞内部是高度区域化的体系,细胞中合成的物质一些细胞器等必须经过细胞内运输过程。这种运输过程与细胞骨架体系中的微管及其动力蛋白有关。

④鞭毛(flagella)运动和纤毛(cilia)运动:纤毛和鞭毛的运动形式;纤毛与鞭毛的结构;纤毛运动机制;

⑤纺锤体与染色体运动:间期细胞质微管网架崩解为微管蛋白。经重装配形成纺锤体,介导染色体的运动。分裂末期纺锤体解聚重装配形成胞质微管。

4.中间纤维的成分、装配

(1)中间丝成分:中间丝蛋白;

IF成分比MF,MT复杂,具有组织特异性。IF在形态上相似,而化学组成有明显的差别。

中间纤维蛋白的表达具有严格的组织特异性。

(2)中间纤维的类型:

①按组织来源分:分5类:角蛋白纤维、结蛋白纤维、神经胶质纤维、波形纤维、神经

元纤维。具有组织特异性,通常一种细胞含有一种IF,少数含2种以上。肿瘤细胞转移后仍保留源细胞的IF。

②按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

(3)中间纤维的结构:

中间纤维蛋白分子由一个310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α螺旋杆状区,以及两端非螺旋化的球形头(N端)尾(C端)部构成。α螺旋区的AA序列严格按照每组7个AA重复排列。杆状区是高度保守的,由螺旋1和螺旋2构成,每个螺旋区还分为A、B两个亚区,它们之间由非螺旋(β片层)的连结区连结在一起。

(4)中间纤维装配过程:

①两个单体,形成两股超螺旋二聚体;

②两个二聚体反向平行组装成四聚体,三个四聚体纵向连成原丝;

③两个原丝组成原纤维;

④4根原纤维组成中间纤维。

(5)中间纤维的功能:

①增强细胞抗机械压力的能力

②角蛋白纤维参与桥粒的形成和维持

③结蛋白纤维是肌肉Z盘的重要结构组分,对于维持肌肉细胞的收缩装置起重要作用

④神经元纤维在神经细胞轴突运输中起作用

⑤参与传递细胞内机械的或分子的信息

⑥中间纤维与mRNA的运输有关

二、要点:三种细胞质骨架成分的比较

1 微丝:又称肌动蛋白纤维(actin filament), 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actin)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

2微管:微管是由微管蛋白组成的管状结构,在胞质中形成网络结构,作为运输路轨并起支撑作用。

3中间纤维:几乎分布于所有动物细胞,往往形成一个网状结构,特别是在需要承受机械压力的细胞中含量相当丰富,如上皮细胞中。除了胞质中,在内核膜下的核纤层也属于中间纤维。因其直径价于粗肌丝与细肌丝之间,故命名为中间纤维。

4微管组织中心:微管在生理状态或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

5 驱动蛋白(kinesin):通常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头部一端有两个呈球形的马达结构域,具有ATP结合部位和微管结合部位。大多数驱动蛋白的马达结构域在重链的N端,少数在重链中部

6 胞质动力蛋白(cytoplasmic dynein):包括2条或3条重链,多条相对分子量不一的轻链,还有一些多肽链的分子量介于重链与轻链之间,称为中间链。其马达结构域在重链的C端7应力纤维: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和α-辅肌动蛋白构成。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表面的粘着。与细胞贴壁与粘着斑的形成相关,在形成粘合斑的质膜下,微丝紧密平行排列成束,形成应力纤维,具有收缩功能。

第十一章:核糖体

一、基础知识:

1.核糖体的类型和成分: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唯一的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由氨基酸高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

(1)基本类型:附着核糖体、游离核糖体、70S的核糖体(原核细胞核糖体)、80S的核糖体(真核细胞核糖体)。

(2)主要成分:两种核糖体都由两个大小不同的亚基组成(70S:50S与30S,80S:60S与40S),每个亚基都含有rRNA和蛋白质。 r蛋白质:40%,核糖体表面;rRNA:60%,核糖体内部。2.核糖体RNA在核糖体中的作用:

在核糖体中rRNA是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

(1)具有肽酰转移酶的活性。

(2)为tRNA提供结合位点(A位点、P位点和E位点)。

(3)为多种蛋白质合成因子提供结合位点。

(4)在蛋白质合成起始时参与同mRNA选择性地结合以及在肽链的延伸中与mRNA结合。(5)核糖体大小亚单位的结合、校正阅读(proofreading)、无意义链或框架漂移的校正、以及抗生素的作用等都与rRNA有关。

3.RNA的进化地位:(重点)

(1)生命是自我复制的体系

三种生物大分子,只有RNA既具有信息载体功能又具有酶的催化功能。因此,推测RNA 可能是生命起源中最早的生物大分子。核酶(ribosome):具有催化作用的RNA。不仅可以催化RNA和DNA水解、连接、mRNA的剪切,还可催化RNA的聚合反应、磷酸化、氨酰基化和烷基化等由RNA催化产生了蛋白质。

(2)DNA代替了RNA的遗传信息功能

DNA双链比RNA单链稳定;DNA链中胸腺嘧啶代替了RNA链中的尿嘧啶,使之易于修复。(3)蛋白质取代了绝大部分RNA酶的功能

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多样性与构象的多变性;与RNA相比,蛋白质能更为有效地催化多种生化反应,并提供更为复杂的细胞结构成分,逐渐演化成今天的细胞。

二、要点:RNA的进化地位

三、名词:

1.多聚核糖体:核糖体在细胞内并不是单个独立地执行功能,而是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mRNA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链的合成,这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2.核酶(ribosome):具有催化作用的RNA。不仅可以催化RNA和DNA水解、连接、mRNA的剪切,还可催化RNA的聚合反应、磷酸化、氨酰基化和烷基化等。

第十二章

一、基础知识:

1、核膜的组成和结构:

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面向核质的一层称外核膜,面向胞质的另一层称内核膜。两层核膜之间有20~40nm的透明空隙,称为核周间隙。外核膜表面常附有核糖体颗粒,且常常与粗面内质网相联系,使核周间隙与内质网腔彼此相通;内核膜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颗粒附着,但紧贴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纤维网结构,即核纤层。内外核膜常常在某些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开口,称为核孔,核孔上镶嵌着一种复杂的结构,叫做核孔复合体。结构组成:

外核膜: 附有核糖体颗粒

内核膜: 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①核纤层②核周间隙③核孔

功能:①构成核、质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a、使DNA的复制和RNA的表达在时空上分隔开来,避免生命活动的相互干扰 b、保护DNA不受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所损伤

②构成核、质之间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的通道③染色体定位于核膜上,有利于解旋、复制、凝缩、平均分配到子核。

2、核孔复合体的结构:

一般哺乳动物细胞平均有3000个核孔。细胞核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反之较少。如蛙卵细胞每个核可有37.7X106个核孔,但其成熟后细胞核仅150~300个核孔。(1)结构模型: 核篮模型;

核孔复合体镶嵌在内外膜融合形成的核孔上,主要有以下4种组分:

①胞质环,外环: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一侧,又称外环,环上有8条短纤维对称分布并伸向胞质。

②核质环,内环: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面一侧,又称内环,环上也对称地连有8条细长纤维,在纤维的末端形成一个直径为60nm的小环,小环由8个颗粒构成。这样整个核质环就像一个“捕鱼笼”样结构,也有人称为核篮结构。

③辐:由孔边缘伸向中心,呈辐射八重对称。它结构比较复杂,进一步分为3个结构:柱状亚单位、腔内亚单位、环带亚单位。

④栓:位于核孔中心,呈颗粒状或棒状,又称中央栓。

3、通过核孔的物质运输方式:

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被动扩散和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生物大分子的核质分配主要是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完成的,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并且是双向的。选择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对运输颗粒大小的限制:有效功能直径可被调节约10~20nm,甚至可达26nm,

②主动运输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并表现出饱和动力学特征

③主动运输具有双向性,即核输入与核输出

核孔复合体物质运输功能示意图:

2017秋医学细胞生物学总复习提纲

2017秋医学细胞生物学总复习提纲 网考特别提醒:每道题都有答题限制时间,若时间到了没有主动点提交,系统默认完成考试而自动退出(虽然可以跟老师说明情况得以继续进入系统考试,但上一道题不会再出现),不能回看,所以要在注意时间的前提下认真思考作答。 一.主要题型 1.英译汉10道,合计10分(一些重点章节的重点单词, 不考汉译英); 2.问答题2个(以细胞膜、内膜系统、细胞核、细胞周期、 或细胞凋亡等章节内容为主,2题合计20分); 3.实验图片题10道,合计10分。(电镜图片及光镜图片。 电镜图片以实验手册后面的图片为主;光镜图片以实验 课做过看过的重点结构为主); 4.选择题(合计60分):单选60道,合计54分,多选6 道,合计6分。 以上四项卷面满分合计100分,折算率80%后为80分; 5.平时3次实验到勤及实验报告平均分折算率20%后为 20分。 二.重点章节(以下为往届同学总结,仅供参考) 第4、5、8、13章,是出问答题最有可能的章节。 三.主要内容(以下为往届同学总结,仅供参考) 第一章 1.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中的里程碑式事件(每个阶段1-2件事); 2. 英文: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二章 1. 影响细胞形态的几个方面因素,请看教材 2. 最小的细胞是什么,大小如何 3. 真核细胞的结构(膜相结构与非膜相结构各包括哪些成员) 4.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5. 主要生物小分子的结构特点:氨基酸、核苷酸 6. 蛋白质掌握1,2级结构;DNA,RNA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类型 7. 英文: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核苷酸 第三章 1. 光学显微镜与电学显微镜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差别 2.光镜和电镜的最大分辨率,最大放大倍数 3. 老师PPT上有光镜及电镜标本制作厚薄及特殊要求。 4. 荧光显微镜的光源,相差显微镜及暗视野显微镜的主要的适用 标本、优点。 5. 英文:显微结构、超微结构、细胞培养 第四章 1. 重点章节,所以各个角落都有可能出选择题 2. 细胞膜电镜图片,主要化学组成3类。 3. 膜脂知识的第一段,及其四个分类主要作用,分布特点 糖脂中的两个最,最简单的糖脂脑苷脂,最复杂的神经节苷脂7个单糖残基 4. 膜蛋白关注膜内在蛋白与大小分子的跨膜运输连接在一起记忆 5. 膜糖是与细胞表面及细胞被的概念进行整合记忆,同时与细胞的特化结构联系在一起 6. 流动镶嵌模型 7. 重点:膜脂和膜蛋白的流动性方式及影响因素,有关的验证实验(膜蛋白流动性的) 8. 重点:小分子物质转运方式、特点及功能,区别 9. 主动运输Na-K泵工作原理及过程,膜转运蛋白类型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四)

题库—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六章细胞质与细胞器 【教案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 内膜系统的概念。 . 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及类型;粗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信号肽假说的主要内容。. 高尔基复合体的超微结构及主要功能。 . 溶酶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 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及其相关的生物学功能。 .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二、熟悉 . 滑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 . 高尔基复合体与膜流活动。 . 膜流中膜囊泡的类型以及各自参与的物质定向运输方式。 . 溶酶体的类型;溶酶体的主要功能。 . 线粒体形态、数目及分布与其类型和功能状态有关。 . 线粒体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 . 核编码蛋白质的线粒体转运。 三、了解 . 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及二者合成蛋白质的差别。 . 核糖体上与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的活性部位。 . 蛋白质的糖基化方式。 .线粒体的特点,胞质蛋白和母系遗传的概念。 . 线粒体参与介导细胞死亡。

一、单选题 . 矽肺与哪一种细胞器有关() A.高尔基体 .内质网.溶酶体.微体.过氧化物酶体 . 以下哪些细胞器具有极性() A.高尔基体 .核糖体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 .线粒体. 粗面型内质网上附着的颗粒是() A. .核糖体Ⅱ衣被蛋白 .粗面微粒体 . 肝细胞中的脂褐质是() A.衰老的高尔基体 B.衰老的过氧化物酶 C.残体() D.脂质体 E.衰老的线粒体 . 人体细胞中含酶最多的细胞器是() A.溶酶体.内质网.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高尔基体 .下列哪种细胞器是非膜性细胞器() A.线粒体 .核糖体 .高尔基体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 .下列哪项细胞器不是膜性细胞器() A.溶酶体.内质网.染色体.高尔基复合体.过氧化物酶体.下列哪种细胞器具双层膜结构() A.线粒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 .由两层单位膜构成的细胞器是() A.溶酯体.内质网.核膜 .微体 .高尔基复合体 .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的区别是() A.粗面内质网形态主要为管状,膜的外表面有核糖体 B.粗面内质网形态主要为扁平囊状,膜的外表面有核糖体 C.滑面内质网形态主要为扁平囊状,膜上无核糖体 D.粗面内质网形态主要为扁平囊状,膜的内表面有核糖体 E.以上都不是 .下列核糖体活性部位中哪项具有肽基转移酶活性?() A.因子因子位位位和位 . 组成微管的管壁有多少条原纤维() A. .10 .下列核糖体活性部位中哪个是接受氨酰基的部位() A.因子因子位位 .以上都不是 .在肽键形成时,肽酰基所在核糖体的哪一部位?() A.供体部位 .受体部位 .肽转移酶中心酶部位 .以上都是.下列哪一种结构成分不是高尔基复合体的组成部分:() A.扁平囊.小囊泡.大囊泡.微粒体.以上都是 .除了细胞核外,含有分子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 .高尔基复合体 .高尔基复合体的小泡主要来自于() A. .以下哪个结构与核膜无关() A.内外两层膜 .基粒 .核孔复合体 .核纤层 .以上都不对.以下有关微管的叙述,哪项有误?()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A型题 1. 世界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活细胞的人是 A. Robert Hooke B、Leeuwenhoek C、Mendel D、Golgi E、Brown 2. 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 3. 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中心法则 B、基因学说 C、半保留复制 D、细胞学说 E、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 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 A、Robert Hooke和Leeuwenhoek; B、Crick和Watson; C、Schleiden和Schwann; D、Sichold和Virchow; E、以上都不是 二、X型题 1. 当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热点集中在_______等方面 A、细胞信号转导 B、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调控 C、细胞的生长及分化 D、干细胞及其应用 E、细胞的衰老及死亡 2. ______促使细胞学发展为分子细胞生物学 A、细胞显微结构的研究 B、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C、细胞工程学的发展 D、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E、克隆技术的发展 三、判断题 1.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2.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3. 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 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 5. 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四、填空题 ?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1838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第二章细胞的起源及进化 一、A型题 1. 由非细胞原始生命演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核仁; E、内质网 2. 在分类学上,病毒属于 A、原核细胞 B、真核细胞 C、多种细胞生物 D、共生生物 E、非细胞结构生物 3. 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细胞是 A、细菌 B、双线菌 C、支原体 D、绿藻 E、立克次氏体 4.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 5. 一个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含有 A、一条DNA并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B、一条DNA及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C、一条DNA不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D、一条以上裸露的DNA; E、一条以上裸露的DNA及RNA结合在一起 6. 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体积一般比原核细胞大; C、有多条DNA分子并及组蛋白结合构成染色质; D、遗传信息的转录及翻译同时进行; E、膜性细胞器发达 7. 下面那种生物体属于真核细胞 A、酵母 B、蓝藻 C、病毒 D、类病毒 E、支原体 8. 下列哪种细胞属于原核生物 A、精子细胞 B、红细胞 C、细菌细胞 D、裂殖酵母 E、绿藻 9. 原核细胞的mRNA转录及蛋白质翻译 A、同时进行; B、均在细胞核中进行; C、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集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集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集 一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二、填空题 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在、和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 的、、、和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2、年英国学者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并命名为cell;后来第一次真正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科学家是。 3、1838―1839年,和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 4、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和。 5、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6、人们通常将1838―1839年和确立的;1859年确立的;1866年确立的,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7、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几个时期。三、选择题 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a、Robert Hooke b、Leeuwen Hoek c、Grew d、Virchow 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 b、Crick和Watson c、Schleiden 和Schwann d、Sichold和Virchow 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是指()。 a、1665年以后的25年 b、1838―1858细胞学说的建立 c、19世纪的最后25年 d、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4、()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学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a、组织培养b、

高速离心c、光学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四、判断题 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2、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3、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 5、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6、细胞学说的建立构成了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 1 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二、填空题 1、生命活动,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 2、1665,Robert Hooke,Leeuwen Hoek。 3、Schleiden、Schwann,基本单位。 4、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 5、细胞来自细胞。 6、Schleiden、Schwann,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学。 7、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三、选择题1、B、2、C、3、C、4、D。 四、判断题1、× 2、× 3、√ 4、× 5、× 6、×。 二细胞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 1、细胞 2、病毒(virus) 3、病毒颗粒4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

细胞生物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细胞学说:施来登和施旺提出 主要内容:◆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切细胞产自于已存在的细胞 意义:对细胞与生物有机体的关系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明确的科学理论的概括,把动植物等生物有机体在细胞水平上统一起来。对生物科学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细胞的基本共性: 1、相似的化学组成 2、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 3、相同的遗传装置:核酸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系统 4、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原核细胞主要代表:支原体、细菌、蓝藻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 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质膜、细胞核、细胞质 主要功能:选择性的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转导 2、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包括细胞核和核糖体 DNA与组蛋白构成了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基本结构—核小体(nucleosome) 核小体装配成染色质,继而在细胞分裂阶段形成染色体 3、细胞骨架系统:是由一系列特异的结构蛋白装配而成的网架系统。分为胞质骨架和核骨架。 (胞质骨架:由微丝、微管与中等纤维等构成的网络体系。核骨架:包括核纤层和核基质。)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把这种现象为“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 细胞的体积受什么因素控制? 答:与各部分细胞的代谢活动及细胞功能有关;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胞的核与质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细胞的“比面值”与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及细胞内物质交流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功能上的共同点:都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都能进行分裂;都能遗传 结构上的共同点:都有细胞膜;都有DNA和RNA;都有核糖体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六)

细胞生物学试题题库第五部分 简答题 1. 根据光镜与电镜的特点,观察下列结构采用那种显微镜最好?如果用光镜(暗视野、相差、免疫荧显微镜) 那种最有效?为什么? 2.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而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3. 为什么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4.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差别是后者有细胞器,细胞器结构的出现有什么优点?(至少2点) 5. 简述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 6. 简述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原生动物应付低渗膨胀的主要方式? 7. 简述单克隆抗体的主要技术路线。 8. 简述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9. 受体的主要类型。 10. 细胞的信号传递是高度复杂的可调控过程,请简述其基本特征。 11. 简述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主要区别。 12. 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13. 简要说明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主要特点。 14. 信号肽假说的主要内容。 15. 简述含信号肽的蛋白在细胞质合成后到内质网的主要过程。 16. 简述蛋白质糖基化修饰中N-连接与O-连接之间的主要区别。 17. 溶酶体膜有何特点与其自身相适应? 18. 简述A.TP合成酶的作用机制。 19. 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内容。 20. 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内容。 21. 线粒体与叶绿体基本结构上的异同点。 22. 细胞周期中核被膜的崩解和装配过程。 23. 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模型。 24. 染色质的多级螺线管模型。 25. 染色体的放射环模型。 26. 细胞内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合成蛋白质,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7. 肌肉收缩的机制。 28. 纤毛的运动机制。 29. 中心体周期。 30. 简述C.D.K1(MPF)激酶的活化过程。 31. 泛素化途径对周期蛋白的降解过程。 32. 人基因组大约能编码5万个基因,而淋巴细胞却能产生约107-109个不同抗体分子,为什么? 33.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34. 溶酶体膜有何与其自身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5. 何为信号肽假说的? 36. 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模型。 37. 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区别。 38. 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39. 简述核被膜的主要功能 40. 简述减数分裂的意义

医用细胞生物学全部题库在线测试

I.单选题(共 241 题,0 分) 1. (0 分) Ca2+ 逆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 ( )。 A. 易化扩散 B. 被动 C. 主动转运 D. 膜泡运输 E. 简单扩散 2. (0 分)显示 DNA 的特异性细胞化学法是( ) A. 超薄切片法 B. 负染色技术 C. 冰冻蚀刻术 D. Feulgan 法 E. 以上都不是 3. (0 分)肌动蛋白构成以下哪种结构 ( ) A. 微管 B. 中心粒 C. 鞭毛 D. 纤毛 E. 微丝 4. (0 分)真核细胞中RNA 的分布是( ) 。 A. 只在细胞质中 B. 主要在细胞质中,也在细胞核中 C. 主要在细胞核中 ,也在细胞质中 D. 只在细胞核中 E. 主要在细胞膜上 5. (0 分)下列哪一种细胞内没有高尔基复合体( ) 。A. 肌肉细胞 B. 肝细胞 C. 癌细胞 D. 胚胎细胞 E. 淋巴细胞 6. (0 分)不符合捕鱼笼式核孔复合体结构模型的结构为() A. 胞质环或外环 B. 核质环或内环 C. 辐 D. 脂和疏水蛋白构成的复合物 E. 中央栓 7. (0 分)核纤层是紧贴核膜的一层 ( ) 。 A. 微管 B. 微丝 C. 中间纤维 D. 溶胶层 E. 类脂分子 8. (0 分)不是核骨架功能的是 ( ) 。 A. 为细胞器提供支架 B. 与真核细胞中 RNA 的转录和加工有关 C. 与病毒复制有关 D. 参与染色体构建 E. 为 DNA 复制提供空间支架 9. (0 分)关于细胞核错误的叙述是 ( ) 。 A.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有元完整的细胞核

B.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并传递遗传信息 C. 细胞核的形态有时和细胞的形态相适应 D. 每个真核细胞只能有一个核 E. 核仁位于核内 10. (0 分)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是( ) 。 A. actin B. DNA 聚合酶 C. ATPase D. 胰蛋白酶 E. 组蛋白 11. (0 分)不是所有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是( ) 。 A. DNA 基因组 B. 氧化呼吸作 C. 蛋白质合成系统 D. 通过调控系统生长 E. 脂质膜 12. (0 分)下列物质不属于细胞内信使的是( ) 。 A. cAMP B. cGMP C. EGFR D. Ca2十 E. DG 13. (0 分)细胞的出现大约是在() A. 10 亿年 B. 20 亿年 C. 30 亿年 D. 40 亿年 E. 50 亿年 14. (0 分)以连接子为基本结构单位形成的细胞间连接装置称为 ( ) A. 桥粒连接 B. 间隙连接 C. . 黏着连接 D. 紧密连接 E. 半桥粒连 15. (0 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 ( ) 。 A. α螺旋、β折叠和胶原三股螺旋 B. 亚基集结 C. 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D. 多肽链的螺旋、折叠 E. 多条独立结构的肽链 16. (0 分)从分子水平上看 ,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 ) 。 A. 特异性蛋白质的合成 B. 基本蛋白质的合成 C. 基本蛋白质的合成 D. 酶蛋白的合成 E. 以上都不是 17. (0 分)一般而言相邻核小体间的连接 DNA 长度约为 ( ). A. 20bp

细胞生物学复习全资料1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一、名词解释 1.古核细胞:也称古细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 2.含子:是基因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不出现在成熟的RNA分子中,在转录后通过加工被切除。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都有含子。在古细菌中也有含子。 3.外显子:指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二、简答 1.真核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体系 (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 (2)以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3)由特异蛋白分子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2.细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 (2)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3)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4)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 (5)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3.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与进化中的关系并说出证明 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要在细胞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目前存在3种主要观点: 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病毒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最有说服力) 认为病毒是细胞的演化产物的观点,其主要依据和论点如下: (1)由于病毒的彻底寄生性,必须在细胞复制和增殖,因此有细胞才能有病毒 (2)有些病毒(eg腺病毒)的核酸和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病毒癌基因起源于细胞癌基因 (3)病毒可以看做DNA与蛋白质或RNA与蛋白质的复合大分子,与细胞核蛋白分子有相似之处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大全03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细胞生物学与医学 一、名词解释 1.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2. 医学细胞生物学(medical cell biology: 二、问答题 1. 简述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如何理解细胞的“时空”特性? 3. 细胞学说是怎样形成的? (eukaryotic cell:拟核(nucleoid:质粒 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二、问答题2. 比较真核细胞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3. 细胞的生命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五章细胞膜及其表面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 2. 脂质体(liposome 3. 糖脂(glycolipid 和糖蛋白(glycoprotein 4. 内在蛋白质(integral protein 和周边蛋白质(peripheral protein 6. 细胞表面(cell surface 8. 糖萼(glycocalyx 9.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11. 穿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 和膜泡运输(transport by vesicle formation 12. 胞吞作用(endocytosis 、胞饮作用(pinocytosis 和胞吐作用(exocytosis 13. 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14. 受体(receptor 和配体(ligand 1 5.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1 6. G 蛋白受体(G receptor和G 蛋白(G protein 1 7.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1 8. 二、问答题 1. 组成细胞膜的化学物质主要有哪些? 2. 3. 5. 细胞膜的理化特性有哪些? 12. 细胞是如何识别的?细胞的识别有何生物学意义? 13. 简述G 蛋白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14.cAMP 、IP3、DAG 和Ca 2+等第二信使分属于哪些信号传导通路?是如何产生的?有何生物学功能? 第六章细胞质和细胞器 一、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小题库打印

医学细胞生物学小题库 一、单选题: 1、细胞以________作为遗传物质。 A.单链DNA B. 双链DNA C. 单链RNA D. 双链RNA E.蛋白质 2、蛋白质多肽链至少具备________才有可能具有生物学活性。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三级结构 D. 以上都不是 3、葡萄糖的糖酵解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 A. 细胞质基质中 B. 线粒体基质中 C. 核基质中 D. 线粒体膜间腔中 E. 以上都不是 4、细胞膜由________构成的。 A. 一层脂类分子 B. 二层脂类分子 C. 二层单位膜 D. 二层蛋白质分子 E. 以上都不是 5、细胞中的________结构将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分开在2个区域内进行。 A. 高尔基体 B. 核糖体 C. 线粒体 D. 内质网 E.以上都不是 6、成熟mRNA的降解在细胞中的________部分完成。 A. 高尔基体 B. 核糖体 C. 细胞质基质 D.内质网 E.以上都不是 7. 某双链DNA分子上一个基因的部分碱基顺序是ATCGACCTAA, 它所转录的RNA顺序应该是________。 A. TAGCTGGATT B. UAGCUGGAUU C. TTAGGTCGAT D. UUAGGUCGAU E. 以上都不是 8.核纤层位于________。 A. 细胞核外膜的内侧 B. 细胞核内膜的内侧 C. 细胞核外膜的外侧 D. 细胞膜的内侧 E. 以上都不是 9.________是一类细胞黏附分子。 A.层黏连蛋白 B.纤黏连蛋白 C.角蛋白 D.整合素 E.以上都不是 10.________是高尔基体的功能之一。 A. 调节细胞氧张力 B. 完成蛋白质的有限水解 C. 更新细胞的成分 D. 脂类物质的合成 E. 以上都不是 11. 细胞借助________使胞内一些物质的运输沿微管进行。 A. 动粒 B.马达蛋白 C. 肌球蛋白 D.整合素 E. 以上都不是 12. 门控运输既具有选择性,又具有________。 A. 不对称性 B. 双向性 C. 流动性 D. 周期性 E. 以上都不是 13.通过细胞膜上钠钾离子泵的作用使细胞内维持________的离子环境。 A. 低钾高钠 B. 高钾低钠 C. 高钾高钠 D. 低钾低钠 E. 以上都不是 14.细胞对药物的作用相对不敏感的时期是________。 A.G1期 B.S期 C.G2期 D.M期 E.G0期 15.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一段DNA序列,它代表一个________。 A.复制单位 B.翻译单位 C.转录单位 D.转运单位 E. 以上都不是 16. 人红细胞膜ABO血型抗原的成分是:________ A. 磷脂 B. 胆固醇 C. 糖蛋白 D. 鞘磷脂E.葡萄糖 17. 细胞中的下列化合物中,哪项属于生物大分子?________ A.无机盐B.DNA分子

《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doc

《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大纲综述 细胞生物学作为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分支学科,是高等院校本科生物学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生命科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细胞生物学的学习,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并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细胞的各基本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调控。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1)绪论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所起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2)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细胞相关的概念、细胞的基本共性;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原核细胞的两个重要代表:细菌与蓝藻;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细胞的大小及其分析、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3)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和相关仪器的原理和应用范围、细胞化学组成及其定位和动态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细胞培养类型和方法、细胞工程的主要成就以及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4)细胞质膜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模型、膜蛋白的种类及跨膜方式、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细胞质膜的功能、膜骨架的结构与功能。 (5)物质跨膜运输 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运输的基本过程及特征;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过程及异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组成型外排与调节型外排的过程及异同。 (6)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酶的定位和线粒体的功能;氧化磷酸化的分子基础、偶联机制和ATP 合成酶的作用机制;叶绿体的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半自主性细胞器的概念;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运送与装配;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起源。 (7)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细胞质基质的涵义、主要功能;细胞内膜系统的组成、动态结构特征与功能;高尔基体的极性及其与细胞内的膜泡运输;溶酶体的发生及其与过氧化物酶体的差异;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蛋白质分选

医学细胞生物学考试题库(1)

医学细胞生物学08级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gyxj): 1、主动运输:是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运输方式,要消耗能量。 2、易化扩散:一些亲水性的物质不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但它们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 3、内在膜蛋白:其主体部分穿过细胞膜脂双层,分为单次跨膜,多次跨膜和多亚基跨膜蛋白三种类型。 4、脂锚定蛋白:这类膜蛋白位于膜的两侧,很像外周蛋白,但与其不同的是脂锚定蛋白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内的脂分子结合。 5、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6、蛋白质二级结构:是在蛋白质一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于肽链主链内的氨基酸残基之间有规则地形成氢键相互作用的结果。 7、转录:基因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 的过程,即将DNA分子上的核苷酸序列转变为RNA分子上核苷酸序列的过程。 8、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9、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些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的转运过程。 10、吞噬体:细胞摄取较大的固体颗粒或或分子复合物,在摄入这类颗粒物质时,细胞膜凹陷或形成伪足,将颗粒包裹后摄入细胞,吞噬形成的膜泡称为吞噬体。 11、胞饮体:质膜内凹陷形成一个小窝,包围液体物质而形成。 1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是细胞通过受体介导摄取细胞外专一性蛋白质或其它化合物的过程。 13、细胞外被: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被称为细胞外被。 14、胞质溶胶:是均匀而半透明的液体物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5、细胞内膜系统:是细胞内那些在结构、功能及其发生上相互密切关系的膜性结构细胞器之总称。 16、N-连接糖基化:发生在粗面内质网中的糖基化主要是寡糖与蛋白质天冬酰胺残基侧链上氨基基团的结合,所以亦称之为N-连接糖基化。 17、初级溶酶体:是指通过其形成途径刚刚产生的溶酶体。 18、次级溶酶体:当初级溶酶体经过成熟,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物质,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时,即成为次级溶酶体。 19、自噬溶酶体:作用底物是来自于细胞自身的各种组分,或者衰老、残损和破碎的细胞器。 20、吞(异)噬性溶酶体:作用底物是源于细胞外来的物质。 21、细胞呼吸:在细胞内特定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内,在O2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CO2 ;与此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出的能量储存于ATP中。22、呼吸链:由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或释放H+和e_ 的化学物质在内膜上有序的排列成相关联的链状。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医学细胞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联会复合体:在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沿纵轴方向,存在一种特殊的结构,即联会 复合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偶线期。 2、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来自同一受精卵的同源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环境下 逐渐衍生为在形态结构,功能和蛋白质合成等方面都具有稳定性差异的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3、X 染色质:上皮细胞等的间期核,用碱性染料染色后,在人的女性细胞靠近核膜处可 观察到有一个长圆形的小体,为X染色质。这是由于女性两条染色体中有一条非活性,而异常凝缩而成的。 4、马达蛋白:马达蛋白是指为细胞内组分的运动提供动力,使它们能够沿着骨架蛋白向 不同方向运动的一类蛋白。 5、协助扩散:依赖于转运蛋白的才能完成的物质运输方式称为协助转运,也称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可分为离子通道和载体两种方式,前者负责运输离子,后者负责运输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等极性物质。 6、细胞学说:由施莱登和施万创立,包括①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构 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③所有细胞都来自于已有细胞。 7、生物膜:细胞质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质膜统称为生物膜。生物膜具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和 各自高度专一的功能,以保证生命活动的高度有序化和高度自控性。 8、糖萼: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的糖分子侧链在细胞表面形成细胞被,又称糖萼。 糖萼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细胞,兼有润滑作用,还具有识别功能,eg人类ABO血型与糖脂的结构有关。 9、核小体: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是核小体,由DNA双链包装而成,是染色质的一级结构。 10.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多细胞生物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为 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而出现的主动死亡过程。 11. 灯刷染色体:灯刷染色体是普遍存在于鱼类,两栖类等动物卵母细胞中的一类形似灯 刷的特殊巨大染色体,长度超过1m m,是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大部分DNA以染色粒形式存在,没有转录活性,而侧环是RNA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含答案)

1.简述细胞生物学得基本概念,以及细胞生物学发展得主要阶段。 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与分子水平得发展过程,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从而探索细胞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老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得规律得科学;主要阶段:①细胞得发现与细胞学说得创立②光学显微镜下得细胞学研究③实验细胞学研究④亚显微结构与分子水平得细胞生物学。 2.简述细胞学说得主要内容。 施莱登与施旺提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与植物均有细胞组成,细胞就是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得基本单位。魏尔肖后来对细胞学说作了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原来得细胞。 3.简述原核细胞得结构特点。 1)、结构简单 DNA为裸露得环状分子,无膜包裹,形成拟核。 细胞质中无膜性细胞器,含有核糖体。 2)、体积小直径约为1到数个微米。 4.简述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得区别。 5.简述DNA得双螺旋结构模型。 ① 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得多核苷酸链组成。②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③螺旋得主链由位于外侧得间隔相连得脱氧核糖与磷酸组成,

内侧为碱基构成。④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依据碱基互补原则相连螺旋内每一对碱基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垂直于螺旋纵轴,相邻碱基对之间距离为0、34nm,双螺旋螺距为3、4nm。6.蛋白质得结构特点。 以独特得三维构象形式存在,蛋白质三维构象得形成主要由其氨基酸得顺序决定,就是氨基酸组分间相互作用得结果。一级结构就是指蛋白质分子氨基酸得排列顺序,氨基酸排列顺序得差异使蛋白质折叠成不同得高级结构。二级结构就是由主链内氨基酸残基之间氢键形成,有两种主要得折叠方式a-螺旋与β-片层。在二级结构得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形成三级结构,不同侧键间互相作用方式有氢键,离子键与疏水键,具有三级结构既表现出了生物活性。三级结构得多肽链亚单位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可形成更复杂得四级结构。 7.生物膜得主要化学组成成分就是什么? 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膜蛋白,膜糖 8.什么就是双亲性分子(兼性分子)?举例说明。 既含有亲水头部又含有疏水得尾部得分子,如磷脂一端为亲水得磷酸基团,另一端为疏水得脂肪链尾。 9.膜蛋白得三种类型。 膜内在蛋白(整合蛋白),膜外在蛋白,脂锚定蛋白 10.细胞膜得主要特性就是什么?膜脂与膜蛋白得运动方式分别有哪些? 细胞膜得主要特性:膜得不对称性与流动性; 膜脂翻转运动,旋转运动,侧向扩散,弯曲运动,伸缩与振荡运动。膜蛋白旋转运动与侧向扩散。 11.影响膜脂流动得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脂肪酸链得饱与程度,不饱与脂肪酸越多,相变温度越低其流动性也越大。 ②脂肪酸链得长短,脂肪酸链短得相变温度低,流动性大。 ③胆固醇得双重调节,当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时限制膜得流动性起稳定质膜得作用,在相变 温度以下时防止脂肪酸链相互凝聚,干扰晶态形成。 ④卵磷脂与鞘磷脂得比例,比值越大流动性越大。 ⑤膜蛋白得影响,嵌入膜蛋白越多,膜脂流动性越小 ⑥膜脂得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值、离子强度及金属离子等均可对膜脂得流动性产生一 定得影响。 1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得主要内容及其优缺点。 膜中脂双层构成膜得连贯主体,她们具有晶体分子排列得有序性,又有液体得流动性,膜中蛋白质以不同得方式与脂双层结合。优点,强调了膜得流动性与不对称性。缺点,但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性得质膜在变化过程中怎样保持完整性与稳定性,忽视了膜得各部分流动性得不均匀性。 13.小分子物质得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离子通道扩散。主动运输:ATP直接供能,ATP间接供能。 14.简述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得区别。 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能量,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主动运输逆电化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都有载体蛋白介导。 15.大分子与颗粒物质得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胞吞作用(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得胞吞作用)。胞吐作用(连续性分泌作用,受调性分泌作用) 16.简述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得过程。 小肠上皮细胞顶端质膜中得Na+/葡萄糖协同运输蛋白,运输2个Na+得同时转运1个葡萄糖分子,使胞质内产生高葡萄糖浓度;质膜基底面与侧面得葡萄糖易化扩散运输蛋白,转运葡萄糖离开细胞,形成葡萄糖得定向转运。Na+-K+泵将回流到细胞质中得Na+转运出细胞,维持Na+穿膜浓度梯度。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复习课程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膜(Cell Membrane)/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膜是指围在细胞质 外表面的一层薄膜,因而也称为质膜。其基本作用是保持细胞有相对独立和稳定的内环境,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信息、能量的出入,同时还参与细胞的运动。 2.细胞核(nucleus):细胞核是真核生物中由双层单位膜包围核物质而形成的多态性 结构。是细胞遗传物质储存、DNA复制和RNA转录的场所,对细胞代谢、生长、分化及繁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 3.细胞质(cytoplasm):细胞质是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外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 物质的总称。由细胞质基质、内膜系统、细胞骨架和包容物组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4.膜性结构(membranous structure):膜性结构包括真核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膜和膜 性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细胞核、溶酶体和过氧物酶体等) 5.非膜性结构(non-membranous structure):包括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中心 体、微管、微丝、核仁和染色质等。 6.单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在电镜下观察所呈现的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 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厚约3.5nm的电子致密度较低的中间层。 7.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细胞膜和细胞内各种膜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8.双亲媒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既亲水又疏水的分子被称为双亲媒性分子。 9.分子团(micelle)/双分子层(bilayer):由于细胞膜的三种主要脂质都有双亲媒性分子的 特点,因此在水相中都能够自发地以特殊方式排列起来——分子与分子相互聚拢,亲水头部暴露于水,疏水尾部则藏在内部。这样的排列可以形成2中构造:球形的分子团和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双分子层中,2层分子的疏水尾部被亲水头部夹在中间。10.镶嵌蛋白(mosaic proteins)/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是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 者,占膜蛋白的70%~80%,可能是双亲媒性分子,可不同程度地嵌入脂双层分子中,其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 11.边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外在蛋白(extrinsic protein):是指以弱的静电键结 合于脂分子的头部极性区域或跨膜蛋白膜区域的蛋白。外周蛋白是水溶性的,可用离子溶液分离提取。 12.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磷脂分子以脂双分子层组成膜的主体;蛋白质 或嵌在脂双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脂双层;糖类附在膜外表面。细胞膜具有液晶态特性。 13.脂筏(lipid raft):脂筏指在以甘油磷脂为主体的生物膜上,胆固醇、鞘磷脂等形成相对 有序的脂相微区。该区域流动性较差,如同漂浮在脂质双分子层上的“脂筏”一样。 脂筏中含有各种各样执行某些特定生物学功能的膜蛋白。 14.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细胞内结构、功能、发生上密切关联的所有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第一章细胞生物学与医学 一、单选题 1。生命活动得基本结构单位与功能单位就是( ) A。细胞核 B、细胞膜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 2.DNA双螺旋模型就是美国人J、 D。Watson与英国人F。H、C、 Cr ick哪一年提出得( ) A、1951 B、1952 C、1953 D.1954 E。1955 3、那两位科学家最早提出了细胞学说( ) A、Shleiden 、Schwann B。Brown 、 Porkinjie C。Virchow 、Flemming D、Hertwig、 Hooke E。Wanson、Click 4。最早观察到活细胞得学者就是( ) A. Brown R B、Flemming W C、 Hooke R D。Leeuwenhoek A E. Darvin C 5。最早观察到有丝分裂得学者就是( ) A、 Brown R B、 Flemming W C、 Hooke R D、Leeuwenhoek A E。 Darvin C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E 2、C 3。 A 4、 D 5. B 第二章细胞得起源与进化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得叙述,哪项有误( ) A. 原核细胞有细胞壁,真核细胞没有 B、原核细胞无完整细胞核,真核细胞有 C。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均有核糖体 D、原核细胞无细胞骨架,真核细胞有 E. 原核细胞无内膜系统,真核细胞有 2. 下列有关原核细胞得描述那项有误( ) A、原核细胞无内膜系统 B。原核细胞无细胞骨架 C。原核细胞无核糖体 D。原核细胞无细胞核 E、原核细胞有单条染色体 3.以下细胞中最小得就是( ) A、酵母B、肝细胞C、眼虫D、衣原体E。大肠杆菌 4、真核细胞核糖体得沉降系数及其大小亚基得沉降系数分别就是( ) A. 80S,60S,40S B。70S,50S,30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