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第一节试验准备

试验准备工作是指导整个试验工作的基础,因而试验准备的内容应尽可能地细致和全面,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试验的失败,比如先对试件作初步的理论计算和必要分析,这样就可以有目的地设置观测点,选取相匹配的设备和仪表,以及确定加载程序等。

一、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准备工作首先要把握信息,这就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充分了解本项试验的任务和要求,明确目的,使规划试验时心中有数,以便确定试验的性质和规模,试验的形式、数量和种类,正确地进行试验设计。

二、试验大纲的制定

试验大纲是在取得了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使试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取得预期效果而制订的纲领性文件,内容一般包括:

1.概述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情况,提出试验的依据及试验的目的意义与要求等。必要时,还应有理论分析和计算。

2.试件的设计及制作要求包括设计依据及理论分析和计算,试件的规格和数量,制作施工图及对原材料,施工工艺的要求等。

3.试件安装与就位包括就位的形式(正位、卧位和反

位)、支承装置、边界条件模拟、保证侧向稳定的措施和安装就位的方法及机具等。

4.加载方法与设备包括荷载种类和数量,加载设备装置,荷载图式及加载制度等。

5.量测方法和内容主要说明观测项目、测点布置和量测仪表的选择、标定、安装方法及编号图、量测顺序规定和补偿仪表的设置等。

6.辅助试验结构试验往往要做一些辅助试验,如材料性质试验和某些探索性小试件和小模型、节点试验等。本项应列出试验内容,阐明试验目的、要求、试验种类、试验个数、试验尺寸、制作要求和试验方法等。

7.安全措施包括人身和设备、仪表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

8.试验进度计划。

9.试验组织管理一个试验,特别是大型试验,参加试验人数多,牵涉面广,必须严密组织,加强管理。包括技术档案资料、原始记录管理、人员组织和分工、任务落实、工作检查、指挥调度以及必要的交底和培训工作。

10.附件包括所需器材、仪表、设备及经费清单,观测记录表格,加载设备、量测仪表和标定结果报告和其他必要文件、规定等。记录表格设计应使记录内容全面,方便使用;其内容除了记录观测数据外,还应有测点编号、仪表编

号、试验时间、记录人签名等栏目。

总之,整个试验的准备必须充分、规划必须细致、全面。每项工作及每个步骤必须十分明确。防止盲目追求试验次数多,仪表数量多,观测内容多和不切实际的提高量测精度等,而给试验带来害处和造成浪费,甚至使试验失败或发生安全事故。

三、试件准备

试验的对象并不一定就是研究任务中的具体化结构或构件,一般根据试验的目的要求,它可能经过这样或那样的简化,可能是模型,也可能是某局部(如节点或杆件),但无论如何均应根据试验目的与有关理论,按大纲规定进行设计与制作。

在设计制作时应考虑到试件安装和加载量测的需要,在试件上作必要的构造处理,如钢筋混凝土试件支承点预埋钢垫板、局部截面加强及加设分布筋等;平面结构侧向稳定支承点配件安装,倾斜面上加载面增设凸肩以及吊环等,都不要疏漏。

试件制作工艺,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规范进行,并做详细记录。按要求留足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试件,并及时编号。试件在试验之前,应仔细检查、测量各部分实际尺寸、构造情况、施工质量、存在缺陷(如混凝土的蜂窝麻面、裂纹)、结构变形和安装质量,还应检查钢筋位置、保护层的

厚度和钢筋的锈蚀情况等。这些情况都将对试验结果有重要影响,应做详细记录存档。

检查考察之后,进行表面处理,例如去除或修补一些有碍试验观测的缺陷,钢筋混凝土表面的刷白,分区划格。刷白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观测裂缝;分区划格是为了荷载与测点准确定位,记录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描述试件的破坏形态。观测裂缝的区格尺寸一般取10~30cm,必要时也可缩小。

此外,为方便操作,有些测点的布置和处理,如手持式应变仪脚标的固定,应变计的粘贴、接线等也应在这个阶段进行。

四、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测定

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对结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是结构计算的重要依据。试验中的荷载分极,试验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工作状况的判断与估计,试验后数据处理与分析等都需要在正式试验之前,对结构材料的实际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测定。

测定的项目,通常有强度、变形性能、弹性模量、泊松比、应力-应变曲线等。测定的方法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就是将在制作结构或构件留下的小试件,按有关标准方法在材料试验机上测定。间接测定法,通常采用非破损试验法,即用专门仪器对结构或构件进行试验,测

定与材性有关的物理量推算出材料性质参数,而不破坏结构、构件。目前一般多采用直接测定法。

五、试验设备与试验场地的准备

试验计划应用的加载设备和量测仪表,试验之前应进行检查、修整和必要的率定,以保证达到试验的使用要求。率定必须有报告,以供资料整理或使用过程中修正。

试验场地,在试件进场之前必应加以清理和安排,包括水、电、交通或准备好试验中防风、防雨和防晒设施,避免对荷载和量测造成影响。

六、试件安装就位

按照试验大纲的规定和试件设计要求,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即可将试件安装就位。保证试件在试验全过程都能按计划模拟条件工作,避免因安装错误而产生附加应力或出现安全事故,是安装就位的中心问题。

简支结构的两支点应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差不宜超过试验跨度的1/50。试件、支座、支墩和台座之间应密合稳固,为此常采用砂浆坐缝处理。超静定结构,包括四边支承的和四角支承板的各支座应保持均匀接触,最好采用可调支座。若带测定支座反力测力计,应调节至该支座所承受的试件重量为止。也可采用砂浆坐浆或湿砂调节。扭转试件安装应注意扭转中心与支座转动中心的一致,可用钢垫板等加垫调节。嵌固支承,应上紧夹具,不得有任何松动或滑移可能。

卧位试验,试件应平放在水平滚轴或平车上,以减轻试验时试件水平位移的摩阻力,同时也防试件侧向下挠。试件吊装时,平面结构应防止平面外弯曲、扭曲等变形发生;细长杆件的吊点应适当加密,避免弯曲过大;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吊装就位过程中,应保证不出裂缝,尤其是抗裂试验结构,必要时应附加夹具,提高试件刚度。

七、加载设备和量测仪表安装

加载设备的安装,应根据加载设备的特点按照大纲设计的要求进行。有的与试件就位同时进行,如支承机构;有的则在加载阶段加上许多加载设备。大多数是在试件就位后安装。要求安装固定牢靠,保证荷载模拟正确和试验安全。

仪表安装位置按观测设计确定。安装后应及时把仪表号、测点号、位置和接仪器上的通道号一并记入记录表中。调试过程中如有变更,记录亦应及时做相应的改动,以防混淆。接触式仪表还应有保护措施,例如加带悬挂,以防振动掉落损坏。

第二节试验观测方案

观测方案是根据受力结构的变形特征和控制截面上的变形参数来制定的。因此要预先估算出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可能发生的破坏形状。观测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观察和测量的项目、选择量测区段和布置测点位

置等。

一、确定观察和测量的项目

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结构整体工作状况的变形,如构件的挠度、转角、支座偏移等。另一类反映的是结构局部工作状况的变形,如构件的应变、裂缝、钢筋相对于混凝土的滑移等。

在确定试验的观测项目时,首先应考虑整体变形,因为结构的整体变形概括了结构总的工作性能。结构任何部位的异常变形或局部破坏都能在整体变形中得到反映。不仅可以了解结构的刚度变化,而且还可以区分结构的弹性和非弹性性质,因此结构整体变形是观察的重要项目之一。其次是局部变形量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出现可直接说明其抗裂性能,而按制截面上的应变大小和方向则说明设计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在非破坏性试验中实测应变是推断结构应力状态和极限强度的主要指标。在结构处于弹塑性阶段时,应变、曲率、转角或位移的量测结果,又是判定结构延性的主要依据。

总的来说,试验本身能充分说明外部作用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关系,但观测项目和测点布置必须满足分析和推断结构工作状态的需要。

二、测点布置

用仪器对结构或构件进行内力和变形等各种参数的量

测时,测点的布置有以下几条原则:(1)在满足试验目的的前提下,测点宜少不宜多,以便使试验工作重点突出;(2)测点的位置必须有代表性,便于分析和计算;(3)为了保证量测数据的可靠性,应布置一定数量的校核性测点;(4)测点的布置对试验工作的进行应该是方便的、安全的。

1. 整体变形测量的测点布置

结构的整体变形,主要有平面内的挠度和侧向的位移转角等。结构整体变形的量测,要视试验的目的和要求而定。如有时只需要量测结构控制截面上的最大挠度,有时则要求量测挠度变形曲线,对应于两种情况的测点布置原则如下:(1)任何构件的挠度或侧向位移,指的都是构件截面上中轴线上的变形。因而试验时挠度测点的布置必须对准中轴线或在中轴线两侧对应位置上布置测点。

(2)构件的跨中最大挠度,指的是扣除试验时产生的支座沉降后的跨中挠度,因而梁式构件的挠度测点不得小于3 个点。实测跨中挠度为跨中位移量减去两个支座的平均位移量,其它测点的挠度按具体位置扣除支座的影响。

(3)量测梁式构件挠度曲线时,测点数目不得少于 5 个点,即在支座和跨中布置测点外,还应在L/4 跨处再增设两个测点,对于屋架和桁架等结构,测点应布置在下弦杆的跨中或最大挠度节点的位置上,当有侧向推力作用时,还应在跨度方向的支座两端沿水平方向布置测点,以测量结构的

水平位移。对于悬壁式结构构件,应在自由端和支座处布置测点,以量测自由端的位移、支座沉降及支座截面转动产生的角位移。对于柱、框架及足尺房屋结构等,其整体位移和变形曲线,基础转角或杆件间的相对转角等,一般应沿与主轴力成正交的两个方向布置测量仪表,以便测量截面两个方向的变形。

在试验过程中仪表应独立设置在固定的不动点上,防止与承力架、脚手架等相互影响,干扰变形的量测。结构或构件临近破坏前的极限变形发展很快,一般应采用自动跟踪和自动记录的仪器,以便得到荷载-变形的全过程曲线,反映结构工作的全貌。

2. 局部应变测量的测点布置

量测结构构件应变时,对于受弯构件,应先在弯矩最大的截面上沿高度布置测点,每个截面不宜少于两个测点,当需要量测沿截面高度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和截面上中性轴的位置时,因截面上应力应变不是直线规律分布,则布置的测点数不宜少于5 个,应变计可采用等距离布置或外密里疏的布置形式。同时在受拉主筋上也应布置测点。对于轴心受压或轴心受拉构件,应在构件被测的截面两侧或四侧沿轴线方向相对布置测点,每个截面不应少于两个测点,当只布置两个测点时,测点应布置在截面尺寸较小的相对侧面上。对于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构件,被测截面上测点不应少于两

个,与轴心受压或轴心受拉构件相同,如需量测截面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时,测点布置与受弯构件相同。对于双向受弯构件,应在构件被测截面边缘布置不少于4 个测点。对于同时受剪力和弯矩作用的构件,当需要量测应力大小和方向及剪应力时,应布置45o或60o的平面三向应变花测点,主应力和剪应力可根据应变花量测的应变值,用应变分析法或应变图解法求得。对于纯扭构件,测点应布置在构件被测截面的两长边方向的侧面对应部位上,与扭转轴线成45o方向,测点数量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布置应变测点时,有些结构可以利用结构的对称性来布点,不仅可以节省应变计,还减少了大量测试工作和分析工作。

三、试验结构构件的裂缝量测

试验结构构件的裂缝测量是混凝土结构试验所特有的。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是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受拉边缘混凝土不产生拉应力;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是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受拉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应超过某一限值。由于受拉区混凝土的拉应力测定不易准确,且其抗拉极限强度离散性较大,因此抗裂试验应直接测定试验结构构件的开裂荷载值,即出现第一条裂缝时的荷载值,进而评价

结构构件的抗裂性能。

垂直裂缝的观测位置应在结构构件的拉应力最大区段及薄弱环节,一般指弯矩最大处或截面尺寸变化处;斜裂缝的观测位置应在主拉应力最大区段,一般是在弯矩和剪力均较大的区段及截面宽度、高度等外尺寸改变处。

试验结构构件开裂后应立即对裂缝的发生及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观测,应量测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最大裂缝宽度值及各级荷载作用下的主要裂缝宽度、长度及裂缝间距和位置,并应在构件上标出,对破坏过程要作详细记录。

为了较准确地判断裂缝宽度,在试验持荷时间结束时,一般应选三条目估较大的裂缝宽度用读数显微镜量测,取其中最大值为最大裂缝宽度,以免误判。垂直裂缝的宽度应在结构构件的侧面相应于主筋高度处量测,通常应在下排钢筋水平处量测,而不应在构件底面量测,斜裂缝的宽度应在斜裂缝与箍筋或弯起钢筋交汇处量测。对于无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构件,则应在斜裂缝最宽处量测,最大裂缝宽度应在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值持续作用30min 结束时量测。试验完毕后,应根据试件上的裂缝状况绘出裂缝展开图。

第三节试验荷载和加载方法

结构静载试验的荷载,按作用的形式有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按作用的方向分有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任意方向的荷载,有单向作用和双向反复作用荷载等。根据试验目的的

不同,要求试验时能正确地在试件上呈现上述荷载。

一、加载图式和等效荷载

试验荷载在试验结构构件上的布置形式(包括荷载类型和分布情况)称为加载图式。为了使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便于比较,加载图式应与理论计算简图相一致,如计算简图为均布荷载,加载图式也应为均布荷载;简图为集中荷载,则加载图式也应按简图的集中荷载大小、数量及作用位置布置。如因条件限制而无法实现或为方便加载,也应根据试验的目的要求,采用与计算简图等效的荷载图式。

等效荷载是指加在试件上,使试件产生的内力图形与计算简图相近,控制截面的内力值相等的荷载。采用等效荷载时必须注意,除控制截面的某个效应与理论计算荷载相同外,该截面的其它效应和非控制截面的效应则可能有差别,所以必须全面验算因加载图式改变对试验结构构件的各种影响;必须特别注意结构构造条件是否会因最大内力区域的某些变化而影响承载性能。在试验加载时,由于结构构件的自重对试验控制截面的内力也会产生影响,此使便可采用等效荷载的方法扣除结构自重的影响。

二、试验荷载的计算

1.极限状态的定义和分类

极限状态是指结构或构件能够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的临界状态,超过这一状态,结构或构件便不再满足

设计要求。《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均将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分为两大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出现疲劳破坏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同时还规定结构构件应按不同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进行承载力计算及稳定、变形、抗裂和裂缝宽度验算。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试验前,首先应确定相应于各种受力阶段的试验荷载值:

(1)当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试验时,应确定承载力的试验荷载值。

(2)对构件的刚度、裂缝宽度进行试验时,应确定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试验荷载。

(3)当试验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时,应确定构件的开裂试验荷载值。

2.试验荷载的计算

由于研究性试验并不一定是针对某一具体工程的实际荷载来进行试验,因此没有给定的荷载值。这时应根据构件实测强度和构件的实际几何参数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fC0, fS0, a 0——分别为混凝土抗压强度、钢材抗拉强度和截面几何尺寸的实测值。控制截面上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计算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荷载分项系数的平均值,采用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式中,ρ——可变荷载Q与永久荷载G的比值,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

当ρ=Q/G=0时,γμ=1.2;

当ρ=Q/G=0.5时,γμ=1.27;

当ρ=Q/G=∞时,γμ=1.4;

γ0——结构构件重要性系数。

[γμ]——构件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

最后根据控制截面上的效应计算值和加载图式,经等效换算求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试验荷载值。

开裂试验荷载计算值可根据开裂内力计算值和试验加载图式换算得出。正载面抗裂试验的开裂内力计算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1)轴心受拉构件:

(2)受弯构件:

(3)偏心受拉和偏心受压构件:

式中,σPC——结构构件试验时,在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预压应力设计;

γC ——受拉区混凝土塑性影响系数;

N cr C——轴心受拉、偏心受拉和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开裂轴向力计算值;

M cr C——受弯构件正截面开裂弯矩计算值;

A00 ——由实际几何尺寸计算的构件换算截面面积;

W0——由实际几何尺寸计算的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e0——由实际几何尺寸计算

三、加载程序

荷载种类和加载图式确定后,还应按一定的程序加载。一般结构静载试验的加载程序均分为预载、正常使用荷载(标准荷载)、破坏荷载三个阶段。图就是一种典型的静载试验加载程序。对于非破坏性试验只加至正常使用荷载即标准荷载,试验后试件仍可使用。对破坏性试验,当加到正常

使用荷载后,不卸载即可直接进入破坏阶段试验。

分级加(卸)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控制加(卸)载速度和观测分析各种变化,也为了统一各点加载的步调。

1.预载

在正式试验前应对结构预加试验荷载,其目的在于:

(1)使试件各部接触良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荷载与变形关系趋于稳定。

(2)检验全部试验装置的可靠性。

(3)检验全部观测仪表工作正常与否。

(4)检查现场组织工作和人员的工作情况,起演习作用。

总之,通过预载试验可以发现一些潜在问题,并在正式试验开始之前加以解决,对保证试验工作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预载一般分三级进行,每级取标准荷载值的20%,然后亦分级卸载,2~3 级卸完。为防止构件在预加载时产生裂缝,预加载的荷载量不宜超过试验结构构件开裂荷载计算值的70%。

2.正常使用荷载试验与破坏试验加载

正常使用荷载以内,每级宜取正常使用荷载计算值的20%,一般分五级加至正常使用荷载;超过正常使用荷载后,每级宜取正常使用荷载计算值的10%;需要做抗裂试验的结构构件,加载至开裂荷载的90%后,每级取正常使用荷载计

算值的5%,一直加至出现第一条裂缝为止,作用在试验结构构件上的试验设备的重量和构件自重视为第一级荷载或第一级荷载的一部分;每级荷载加完后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min,且宜相等,其目的是使结构构件的变形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使量测结构具有可比性,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宜持续30min。

3.卸载

凡间断性加载试验或仅做刚度、抗裂和裂缝宽度检验的结构、构件和测定残余变形及预载之后,均须卸载,让结构、构件有个恢复弹性变形的时间,卸载一般可按加载级距,也可放大1 倍或分二次卸完。

第四节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

一、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

1.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中,原始试验资料是研究和分析测试结构及解决有争议问题的重要事实依据,首先应保持完整性、科学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更改。

根据试验得出的各种数据,应经过运算、换算、统一计量单位。特别是控制部位上安装的关键性仪表读数,如最大挠度控制点、最大侧移控制点及控制截面上的应变读数等,应在试验时当场整理、校核,及时通报,并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以便掌握和控制试验的全过程。但其他数据的整理需

在试验后进行,整理中应注意读数值的反常情况,如有仪表指示值与理论计算相差很大,甚至有正负号颠倒的情况,要注意对这些现象出现的规律性进行分析,应判断出其原因是由于试验结构本身性能有突变(如发生裂缝、节点松动、支座沉降或局部应力已达到屈服等)所致,还是由于仪表本身安装不当而造成,在没有足够的根据和理由判断出原因以前,绝不能轻易地弃舍任何数据,待以后分析时再作判断处理。

2.变形量测的试验结果整理分析

结构构件的挠度是指构件本身的挠度值。由于在试验时受到支座沉降、结构构件自重和加载设备重力、加载图式和预应力反拱等因素的影响,而要得到结构构件在各级荷载下的短期挠度实测值,应考虑上述各项的影响,对所测的挠度值进行修正。这里以简支结构构件的跨中挠度修正方法为例,其修正后的跨中挠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a s,i0——经修正后的第i 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构件跨中短期挠度实测值;

a q,i0——消除支座沉降后的第i 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构件跨中短期挠度实测值;

a g c——构件自重和加载设备重力产生的跨中挠度值;

u m,i0——第i 级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跨中位移实测值(包括支座沉降);

u l,i0,u r,i0——第i 级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左、右端支座沉降实测值;

M g,V g——构件自重和加载设备重力产生的跨中弯矩值和端部剪力值;

M b,V b——从外加试验荷载开始至构件出现裂的第一级荷载为止的加载值产生的跨中弯矩值和端部剪力值;

a b0——从外加试验荷载开始至构件出现裂缝的前一级荷载为止的加载值产生的跨中挠度实测值;

ψ——用等效集中荷载代替实际荷载进行试验时加载图式的修正系数,当试验与实际荷载的加载图式相同时,取ψ=1.0。

得到跨中挠度实测值后,需要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按下式计算结构构件的变形校验系数:

式中,ξa——结构构件的变形校验系数;

a s,i c——在第i 级试验荷载下的构件短期挠度计算值;

a s,i0——在第i 级试验荷载下的构件短期挠度实测值。

结构构件变形校验系数ξa反映了刚度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符合程度,当ξa=1时,说明符合良好;当

ξa<1 时,说明计算结果比试验结果小,偏于不安全;当ξa>1 时,说明计算结果比试验结果大,偏于安全。

按实配钢筋确定的构件挠度值进行检验,或仅作刚度、抗裂或裂缝宽度检验的构件,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a s c——在正常使用的短期检验荷载作用下按实配钢筋确定的构件的短期挠度计算值;

[a s]——在正常使用的短期检验荷载作用下构件的短期挠度允许值;

3.抗裂试验与裂缝量测的试验结果整理分析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裂试验,需要首先取得开裂荷载实测值。对于正载面开裂荷载实测值的确定,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放大镜观察法。当在加载过程中观察到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当在规定持荷时间内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开裂荷载;当在规定持荷时间结束后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2)荷载-挠度曲线判别法。测定试验结构构件控制截面处的挠度,取其荷载-挠度曲线上斜率首次发生变化时的荷载值为开裂荷载实测值。(3)采用连续布置应变计法。在结构构件受拉区的最外层表面沿受拉主筋方向在拉应力最大区段的全长范围内连接搭接布置应变计,监测应变值的发展,取第一个

预制混凝土梁(板)静载试验要求

《预制混凝土梁(板)静载试验要求》 一、试验目的 1、对成批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承载能力进行检验。 2、验证预制混凝土梁(板)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刚度和应力变化情况是否与原设计相吻合。 二、试验荷载 正常使用换算荷载定义为:换算到预制混凝土梁(板)的跨中截面所承担的正常使用状态的恒载+活荷载(不含冲击系数和张拉后预应力损失)产生的设计荷载弯矩;正常使用换算荷载换算方式参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计算; 换算消压弯矩定义为:消除施工阶段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跨中截面下缘压应力的荷载弯矩; 根据不同的上部结构形式,换算到试验预制混凝土梁(板)所承担的试验荷载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板),其试验加载弯矩为正常使用换算荷载与换算消压弯矩的较小值; 2、普通钢筋预制混凝土简支梁(板),其试验加载弯矩为预制截面正常使用换算荷载; 3、先简支后连续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其试验加载弯矩为预制阶段的换算消压弯矩。

三、其他要求 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荷载试验以控制预制混凝土梁(板)下缘不出现拉应力,梁体受拉区不出现裂缝为原则; 2、钢筋混凝土结构严格控制梁体可能出现的裂缝宽度不得大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控制值; 3、试验加载的方式可以根据加载弯矩和加载位置换算成加载集中力或加载均布力; 4、集中力加载试验荷载由设计单位根据预制梁(板)的具体情况确定试验弯矩并在试验表格(附后)中给出。加载可采用两点或多点的形式进行,由检测单位根据加载方式计算出相应的理论挠度,作为试验评定参考。 四、评定标准 1、梁体抗裂性合格评定 每级加载后仔细检查梁体下缘和梁底有无新裂缝出现或(和)初始裂缝的延伸。全预应力及A类预应力梁如出现受力裂缝,则评定该梁抗裂不合格;B类预应力梁如出现受力裂缝,且对于采用钢丝、钢绞线裂缝宽度大于或对于精轧螺纹钢裂缝宽度大于,则评定该梁抗裂不合格。 2、梁体刚度合格评定 根据实测梁体的强度、线形等数据,建立梁模型,模型在各工况条件下的最大理论挠度为,实测各级荷载下梁体的最大挠度为,梁体刚度合格评定标准为: 3、梁体合格评定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钢筋原材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意义: 本次比对试验活动依据 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对钢筋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进行测试。本次比对试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各试验室试验人员测试水平,检验万能压力机经期间核查后精度要求,促进各试验室人员试验检测业务能力提高,以适应渭武高速公路全面施工检测的需要;同时对各试验室试验来说,本次比对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活动,也是对内部质量控制技术的补充。 二、样品描述及结果评价 1、本次比对试验选用了HRBE400、直径 16mm 的热轧带肋钢筋作为样品。根据参加人员领取试样先后顺序,随机分发样品。 2、试验时,力学室温度应符合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要求。 3、结果评价设计与能力评价 本次钢筋比对试验统计方法采用《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GB/T 28043-2011),以所有参加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的计算中位值、标准四分位数间距(IQR)测试值,计算各参加工地试验室测试结果的 Z 比分数,按下式计算 Z 值: Z= (A-中位值)/标准(IQR) 式中 A –参加人员测试结果;

标准(IQR)=IQR*; 本次比对试验涉及的统计量有:结果数、中位值、标准(IQR)、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本次比对试验以 Z 比分数的评价各工地试验的能力。 │Z│≤2 满意),2<│Z│<3 基本满意,│Z│≥3 不满意。 4、在本次比对试验实施过程中,严禁参加试验室相互串通结果,如发现结果直接定为不满意。 三、时间安排 样品领取时间:2016年**月**日至**月**日,结果提交时间2016年**月至至**月**日。 四、试验报告、记录格式及其他注意事项 1、本次试验报告、记录格式按照东方星软件报告及记录格式填写。检测人员应在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单中签字,并在检测报告上加盖试验室公章,试验报告结论不作评价。 2、各单位试验时由中心试验室旁站,中心试验室试验时由项目办旁站,旁站人员应在记录备注栏及报告取样见证人栏签字。 2016年**月

现场检验作业指导书(二次回路)

######发电厂企业标准 保护装置检验现场作业指导书 Q/FD—(编号)XXX—(序列号)—200X 直流控制和信号、交流电压电流回路 总则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继电保护工作有关二次回路(直流控制和信号、交流电压电流回路)部分的现场检验作业。本指导书是针对各相关继电保护检验规程的补充规定。 引用标准: DL/T995-2006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DL/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GB/T 15145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 478 静态继电器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 7261 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实验方法 GB4858 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 GB24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220KV线路保护和操作箱装置说明书

目录 一、检验人员职责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三、危险点分析 四、检验项目及作业程序 五、检验记录

一、检验人员职责 1.现场工作负责人职责 1.1正确安全地组织工作。 1.2结合实际进行安全思想教育。 1.3检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和值班员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条件。 1.4开工前召开班前会,向工作班成员交待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明确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分工、技术标准及检验质量要求,交待注意事项、危险点及防范措施。执行现场二次回路安全措施。 1.5作为监护人,对检验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安全和技术把关。 1.6检验工作结束后,检查二次回路安全措施恢复情况,及时召开班后会,进行本次检验工作的安全和技术总结。 2.现场安全责任人职责 2.1检查运行值班员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实际。 2.2检查工作班成员着装是否符合安规要求,检验工作所需安全工器具是否正确完备。 2.3开工前督促负责人开好班前会。 2.4督促工作班成员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安规和现场安全措施,及时制止违章作业及违反安规、两票的行为。 2.5督促工作班成员严格执行检验规程及检验工作有关注意事项。 2.6工作结束后协同工作负责人开好班后会,做好本次检验的安全总结。3.现场工作人员职责 3.1服从工作负责人的工作分工安排。 3.2严格执行安规和现场安全措施,互相关心施工安全。 3.3严格执行本作业指导书,确保检验质量。 3.4及时向现场工作负责人、现场安全责任人反映检验工作中遇到技术和安全问题。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图纸、资料的准备 1)准备与工作任务相关且与实验状况一致的图纸;

T梁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目的 (1) 二、适用范围 (1) 三、静载试验条件及仪器、仪表、设备 (1) 四、注意事项 (3) 五、T梁静载试验过程 (5) 六、结果处理 (6) 七、安全及防护措施 (8)

一、目的 按照TB/T2092-2003《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规定,我场特编制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T梁静载试验。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皋兰制梁场预制T梁静载试验。 三、静载试验条件及仪器、仪表、设备 3.1T梁静载试验在终拉30d后进行,不足30d时应由设计方(中铁咨询)检算确定。 3.2试验时需具有仪器设备

3.3静载试验前准备 1、试验前根据加载布置情况,梁体设计资料和试验时梁体未完成预应力损失值等计算基数级荷载,根据加载系数K计算对应的各级加载吨位和相应的换算油压读数作为加载依据。 加载计算要按规定方法计算并提出计算单,经验算后方可用于指导试验并予存档。 2、两端支座中心线的连线应与试验台座面标定好的台座横向分中中心线相重合,其误差小于10mm。且跨距须与待试梁相符。在支座上标划出中心线,以便与梁中心线对正。支座安装后的实测跨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试验前应实地测量梁体两侧跨距,确认两侧跨度偏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方可进行试验。并检查支座摆放位置是否正确。每片T型简支梁应在一端设固定支座,另一端设纵向活动支座(横向固定)。 3、试验梁移入台座对中后,在梁顶面上标出梁体腹板、跨中及支座中心线,由跨中沿腹板中心线标出跨中、4m、8m共5个点作为梁体的加载中心点,在腹板两外侧跨中、4m、8m 点处粘贴A4纸做好标志,并做好编号。在每一加载点铺设砂垫层(找平)及钢垫板,钢垫板用水平尺找平后移入千斤顶。千斤顶中心与梁体加载中心纵横向位置偏差均应不大于

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范文

现场检测安全作业 指导书 1

安全作业指导书二零一四年七月

一、目的 全体员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各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做好项目的安全建设工作,完善现场的安全设施,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工程安全生产无死亡的目标。 二、范围 适用于从事现场检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三、职责 1、由主管领导和各部部长组成安全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检测现场 的安全检查工作; 2、检查部质量监督员负责本部门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监督管 理; 3、企业管理部负责本机构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 查及验证; 4、企业管理部负责消防器材和防盗设备的配备、更新和查验。 四、工作程序 1、安全教育 检查部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常识,建立与检查工作相适应的安全责任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并将安全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做好现场人员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建立现场“安全交底制度”,进场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及培训。新入场人员

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1.1、公司教育有: ①、一般教育(建筑工程的特点、安全要求和企业、项目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教育); 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 ③、安全知识教育; ④、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教育; 1.2、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教育: 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②、2米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③、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上或往下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④、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⑤、无操作证人员,严禁使用机电设备(不含手持电动工具)。 1.3、各操作岗位安全教育: 岗位教育包括经理(项目经理)教育、技术管理负责人员教育、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安全员教育、劳务队管理人员教育、其它人员的教育。 1.3.1、项目经理教育包括:

2021年T梁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介绍模板

目录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目的1 二、适用范围1 三、静载试验条件及仪器、仪表、设备1 四、注意事项3 五、T梁静载试验过程4 六、结果处理6 七、安全及防护措施7

一、目的 按照TB/T2092-2003《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规定,我场特编制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T 梁静载试验。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皋兰制梁场预制T梁静载试验。 三、静载试验条件及仪器、仪表、设备 3.1T梁静载试验在终拉30d后进行,不足30d时应由设计方(中铁咨询)检算确定。 3.2试验时需具有仪器设备 3.3静载试验前准备 1、试验前根据加载布置情况,梁体设计资料和试验时梁体未 完成预应力损失值等计算基数级荷载,根据加载系数K计算对应的

各级加载吨位和相应的换算油压读数作为加载依据。 加载计算要按规定方法计算并提出计算单,经验算后方可用于指导试验并予存档。 2、两端支座中心线的连线应与试验台座面标定好的台座横向分中中心线相重合,其误差小于10mm。且跨距须与待试梁相符。在支座上标划出中心线,以便与梁中心线对正。支座安装后的实测跨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试验前应实地测量梁体两侧跨距,确认两侧跨度偏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方可进行试验。并检查支座摆放位置是否正确。每片T型简支梁应在一端设固定支座,另一端设纵向活动支座(横向固定)。 3、试验梁移入台座对中后,在梁顶面上标出梁体腹板、跨中及支座中心线,由跨中沿腹板中心线标出跨中、4m、8m共5个点作为梁体的加载中心点,在腹板两外侧跨中、4m、8m点处粘贴A4纸做好标志,并做好编号。在每一加载点铺设砂垫层(找平)及钢垫板,钢垫板用水平尺找平后移入千斤顶。千斤顶中心与梁体加载中心纵横向位置偏差均应不大于10mm。 4、加载前用10倍放大镜在梁体跨中两侧1/2跨中范围内的下缘和梁底面进行外观检查,对初始裂纹(表面收缩裂纹和表面损伤裂纹)及局部缺陷用蓝色铅笔详细描出。 5、在梁体跨中及支座中心两侧分别安装磁吸座百分表进行挠度测量。百分表磁性底座固定支架采用型钢制作,固定支架应牢固、稳定,且不受加载时静载试验台座变形的影响。在试验前对百分表进行预压,且预压3~5mm左右。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准备

混凝土结构静载及现场荷载试验准备 试验准备工作是指导整个试验工作的基础,因而试验准备的内容应尽可能地细致和全面,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试验的失败,比如先对试件作初步的理论计算和必要分析,这样就可以有目的地设置观测点,选取相匹配的设备和仪表,以及确定加载程序等。 一、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准备工作首先要把握信息,这就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充分了解本项试验的任务和要求,明确目的,使规划试验时心中有数,以便确定试验的性质和规模,试验的形式、数量和种类,正确地进行试验设计。 二、试验大纲的制定 试验大纲是在取得了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使试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取得预期效果而制订的纲领性文件,内容一般包括: 1.概述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情况,提出试验的依据及试验的目的意义与要求等。必要时,还应有理论分析和计算。 2.试件的设计及制作要求包括设计依据及理论分析和计算,试件的规格和数量,制作施工图及对原材料,施工工艺的要求等。 3.试件安装与就位包括就位的形式(正位、卧位和反位)、支承装置、边界条件模拟、保证侧向稳定的措施和安

装就位的方法及机具等。 4.加载方法与设备包括荷载种类和数量,加载设备装置,荷载图式及加载制度等。 5.量测方法和内容主要说明观测项目、测点布置和量测仪表的选择、标定、安装方法及编号图、量测顺序规定和补偿仪表的设置等。 6.辅助试验结构试验往往要做一些辅助试验,如材料性质试验和某些探索性小试件和小模型、节点试验等。本项应列出试验内容,阐明试验目的、要求、试验种类、试验个数、试验尺寸、制作要求和试验方法等。 7.安全措施包括人身和设备、仪表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 8.试验进度计划。 9.试验组织管理一个试验,特别是大型试验,参加试验人数多,牵涉面广,必须严密组织,加强管理。包括技术档案资料、原始记录管理、人员组织和分工、任务落实、工作检查、指挥调度以及必要的交底和培训工作。 10.附件包括所需器材、仪表、设备及经费清单,观测记录表格,加载设备、量测仪表和标定结果报告和其他必要文件、规定等。记录表格设计应使记录内容全面,方便使用;其内容除了记录观测数据外,还应有测点编号、仪表编号、试验时间、记录人签名等栏目。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实施细则 1.试验目的 1.1 确定极限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1.2 判定抗压竖向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3 实测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对研究性试验)。 2.试验范围 混凝土预制桩、各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钢桩 3.试验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 4.工作程序 4.1仪器设备 4.1.1 RS-JYB/C静载试验设备 4.1.2 超高压油泵和油压千斤顶及与二者相连的高压油管 4.1.3 荷载和沉降量测仪表:柱式力传感器或压力变送器量测荷载;百分表、调频式位移传感器量测沉降。荷载和沉降量测仪表均应经过计量标定。 4.2试验的准备工作 4.2.1 收集资料,了解试桩场地工程地质情况,试桩的基本情况(如桩长、桩径、砼强度等级、施工日期、施工工艺等),以及桩的预估极限承载力值。 4.2.2 在充分征求设计人员及建设单位对试桩的试验要求和进度要求后,制定出比较详细的试验方案(包括锚桩布置,桩头处理、加载装置等)。 4.2.2.1 试验加载装置的选择:试桩所承受的荷载一般由油压千斤顶施加。加载及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下列三种形式之一 4.2.2.1.1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图1):锚桩数量、锚桩长度和横梁尺寸均应按1.2~1.4倍预估试桩破坏荷载进行设计,锚桩按抗拔桩的有关规定计算确

定。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得少于 4 根,并应对试验过程锚桩上拔量进行检测。 4.2.2.1.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量不得少于预估试桩破坏荷载的 1.2倍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放置于平台上。 图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装置示意 4.2.2.1.3 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当试桩最大加载重量超过锚桩的抗拔能力时,可在横梁上放置或悬挂一定重物,由锚桩和重物共同承受千斤顶加载反力。 4.2.2.2 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荷载可用压力传感器测定。试桩沉降采用调频式位移传感器测量。应在桩的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装4个调频式位移传感器,小桩径可安装2个或3个调频式位移传感器。沉降测定平面离桩顶距离不应小于0.5倍桩径,固定和支承调频式位移传感器的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 4.2.2.3 试验加载方式选择;试验加载方式一般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试桩破坏,然后逐级卸载到零)。当考虑结合实际工程桩的荷载特征或为缩短试验时间,也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卸载到零)和快速维持荷载法(一般采用每一小时加一级荷载)

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指导书及试验报告

《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书 及试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结构试验室 二O一五年九月

试验一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试验 一、试验目的 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3、测定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试件、试验仪器设备 1、试件特征 (1)根据试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 (2)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20mm。 图1 试件尺寸及配筋图 (3)梁的中间500mm区段内无腹筋,在支座到加载点区段配有足够的箍筋,以保证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 (4)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2、试验仪器设备 (1)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 (2)30T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30T荷载传感器 (4)静态电阻应变仪 (5)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9)电阻应变片、导线等 三、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 1、试验装置见图2(支座到加载点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标出) (1)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使简支梁跨中形成长500mm的纯弯曲段(忽略梁的自重); (2)构件两端支座构造应保证试件端部转动及其中一端水平位移不受约束,基本符合铰支承的要求。 2、测点布置 (1)在纵向受力钢筋中部预埋电阻应变片,用导线引出,并做好防水处理,设ε1、ε2为跨中受

拉主筋应变测点; (2)纯弯区段内选一控制截面,侧面沿截面高度布置四个应变测点,用来测量控制截面的应变分布。 千斤顶 压力传感器 分配梁 2 f 500 2000 图2正截面试验装置图 四、试验步骤 1.加载方法 (1)采用分级加载,每级加载量为10kN; (2)试验准备就绪后,首先预加一级荷载,观察所有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3)每次加载后持荷时间为不少于10分钟,使试件变形趋于稳定后,再仔细测读仪表读数,待校核无误,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荷。 2.测试内容 (1)试件就位后,按照试验装置要求安装好所有仪器仪表,正式试验之前,应变仪各测点依次调平衡,并记录位移计初值,然后进行正式加载; (2)测定每级荷载下纯弯区段控制截面混凝土和受拉主筋的应变值ε1和ε2,以及混凝土开裂时的极限拉应变εcr与破坏时的极限压应变εcu; (3)测定每级荷载下试验梁跨中挠度,并记录于表中; (4)仔细观察裂缝的出现部位,并在裂缝旁边用铅笔绘出裂缝的延伸高度,在顶端划一水平线注明相应的荷载级别,试件破坏后,绘出裂缝分布图; (5)测定简支梁开裂荷载、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详细记录试件的破坏特征; (6)绘制M-f变形曲线。 五、注意事项 务必明确这次试验的目的、要求,熟悉每一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进行研究、讨论或询问指导人员,对与本次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不要随便乱动。 在试验时一定要听从指导人员的指挥,特别是试件破坏时要注意安全。

室温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有限责任公司 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编制日期:实施日期:

1.目的 制定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规定拉伸试验操作过程及控制方法,目的是作为该岗位试验员日常工作的操作指导和规范,要求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执行。 2.适用范围 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材料复验,焊接工艺评定,产品试板试验的操作。 3.职责 1.试验员负责试验的全过程,检测报告的编写。 2.监督员负责对检测人员试验过程的监督。 3.技术主管应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4.样品的要求 执行GB/T228.1-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规定。 4.1样品应在外观及尺寸合格的钢产品上取样。 4.2 样坯截取的部位、数量以及试样的纵轴方向按有关标准技术条件或双方协议之规定执行. 4.3由金属材料和金属制品中截取样坯时,必须严防因冷加工或热影响而改变金属性能。 4.4 从铸件、型材、原材及管材上截取板、条园状试样时, 应保留其原轧制面不予加工或损伤.试样尖锐棱边应至圆,圆弧半径不宜过大。 4.5不切削加工的单铸圆形试样表面上的夹砂、夹渣、毛刺、飞边等必须清除. 4.6 试样表面有显著横向刀痕或机械损伤, 有明显变形或淬火裂纹的不允许用于试验。 5.万能试验机的调试准备工作 5.1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准备工作: 5.1.1 开机顺序:先开电脑,其次开试验机,再打开软件。 5.1.2 启动伺服泵:启动伺服泵。调整试验平台的位置,使之上升5~10mm。 5.1.3 输入试样信息:按将要实验试样对应软件表格输入试样相应信息,设置要求的试验数据。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40mm。 5 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

桩基静载实验作业指导书 -

桩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1编制依据 1.1《施工图设计文件》; 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6《桥梁桩基计算和检测》赵明华,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1.7《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法,岩土工程学报》龚维明、蒋永生、翟晋; 1.8《桩基静载荷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工程质量》季宜海、邓壮志; 2试验项目 2.1桩基承受外部荷载时的变形情况; 2.2桩基的允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 2.3计算划分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 2.4实测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对研究性试验); 2.5分析判断桩身质量。 3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3.1调查研究与方案制定 3.1.1通过甲方或设计人员了解试桩的基本情况(如长度、砼强度等级、施工时间、施工方式等),了解试桩处工程地质情况,及桩的预估极限承载力值。 3.1.2在充分征求设计人员及甲方对试桩的试验要求和进度要求后,制定出比较祥细的试桩方案(含锚桩布置、桩头处理、承台制作等)。 3.2试验准备 3.2.1试验前应将试验所用的千斤顶,油泵调试好,将所用的荷载传感器、应变仪等试验仪器在标准压力机下经过严格率定,并认真填写率定记录表。 3.2.2在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其不遭损伤,以保证现场试验数据的准确无误。 3.2.3现场吊装安置加载设备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证设备的安放位置正确和人员设备的安全。

3.2.4反力架的安装和焊接要牢固可靠,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反力装置不能进行正式试验加载工作。 3.3试验仪器仪表的安装调试 3.3.1试验现场必须搭起能防雨、遮阳的临时帐篷或设施,以保护仪器设备。 3.3.2试验用的应变仪、高压油泵等仪器设备应按照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安放,应变仪等精密仪器必须安放在工作桌(台)上。 3.3.3试验现场所接电源必须符合临时架设电源线路的要求,禁止乱拉乱扯电源、电线、防止漏电,触电等事故发生。 3.3.4百分表的安装调试符合静载试验要求,百分表应安装固定在支承于相对不动基础上的基准梁上,百分表的安装应使表轴线平行于被测位移的方向,不得倾斜。 3.3.5荷载传感器与电阻应变仪接通后应进行调试,检查其工作状态和性能,调试完毕后应记下所用仪器仪表的型号规格及其初始读数值。 4试验 4.1在前述试验准备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正式试验。 4.2桩基试验的加卸程序和桩顶沉降测读时间间隔严格遵守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相应试验规程。 4.3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现场天气变化情况及其对基准梁的影响,并将其在测量数据中消除。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试验现场负责人反映,并同甲方和设计人员及时协商处理。 5单桩垂直静载试验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和以各种形式成孔的混凝土灌注桩的单桩垂直静载试验。单桩静载试验方案的制定,要考虑桩的类型、试验方法、反力形式等多方面因素,做到先进、经济、合理,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单桩垂直静载试验加载方法主要有:慢速维持荷载法;多循环加、卸载法;快速维持荷载法。根据现行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DBJ02-202-92)规定,混凝土桩基一般应进行桩的垂直静载试验,以确定其垂直承载力,对某些情况还必须进行桩的水平及上拔静载试验。 5.1 试验准备 5.1.1试验加载装置的选择: 试桩所承受的荷载一般由油压千斤顶加载系统施加。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试桩的预估极限加载量大小来决定,一般可采用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堆重平台反力装置及锚桩加堆重反力装置三种形式。 5.1.1.1锚桩横梁反力装置:锚桩数、锚桩尺寸、锚筋以及横梁的承载力设计均应满足1.2~1.4倍

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

安全作业指导书 二零一四年七月

一、目的 全体员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各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做好项目的安全建设工作,完善现场的安全设施,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工程安全生产无死亡的目标。 二、范围 适用于从事现场检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三、职责 1、由主管领导和各部部长组成安全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检测现场的安 全检查工作; 2、检查部质量监督员负责本部门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 3、企业管理部负责本机构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及 验证; 4、企业管理部负责消防器材和防盗设备的配备、更新和查验。 四、工作程序 1、安全教育 检查部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常识,建立与检查工作相适应的安全责任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并将安全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做好现场人员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建立现场“安全交底制度”,进场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及培训。新入场人员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1.1、公司教育有: ①、一般教育(建筑工程的特点、安全要求和企业、项目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教育); 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

③、安全知识教育; ④、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教育; 1.2、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教育: 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②、2米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③、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上或往下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④、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⑤、无操作证人员,严禁使用机电设备(不含手持电动工具)。 1.3、各操作岗位安全教育: 岗位教育包括经理(项目经理)教育、技术管理负责人员教育、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安全员教育、劳务队管理人员教育、其他人员的教育。 1.3.1、项目经理教育包括: 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教育。 ②、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定、制度和要求的教育。 ③、安全生产工作决策、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 ④、处理好安全、进度、质量、效益的关系的教育。 ⑤、事故发生机理、预防工作和安全技术教育。 ⑥、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和事故处理教育。 ⑦、安全检查要求和安全性评价知识教育。 ⑧、遵章指挥和其他安全管理注意事项教育。 1.3.2、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包括: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实施细则 1. 试验目的 1.1确定极限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1.2判定抗压竖向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3实测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对研究性试验)。 2. 试验范围 混凝土预制桩、各种混凝土钻孔灌注桩、钢桩 3. 试验依据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 4. 工作程序 4.1仪器设备 4.1.1 RS-JYB/C静载试验设备 4.1.2超高压油泵和油压千斤顶及与二者相连的高压油管 4.1.3荷载和沉降量测仪表:柱式力传感器或压力变送器量测荷载;白分表、调频式位移传感器量测沉降。荷载和沉降量测仪表均应经过计量标定。 4.2试验的准备工作 4.2.1收集资料,了解试桩场地工程地质情况,试桩的基本情况(如桩长、桩径、碌强度等级、施工日期、施工工艺等),以及桩的预估极限承载力值。 4.2.2在充分征求设计人员及建设单位对试桩的试验要求和进度要求后,制定出

比较详细的试验方案(包括锚桩布置,桩头处理、加载装置等)。 4.2.2.1 试验加载装置的选择:试桩所承受的荷载一般由油压千斤顶施加。加载及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下列三种形式之一 4.2.2.1.1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图1):锚桩数量、锚桩长度和横梁尺寸均应按1.2?1.4倍预估试桩破坏荷载进行设计,锚桩按抗拔桩的有关规定计算确定。 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得少丁4根,并应对试验过程锚桩上拔量进 行检测。 4.2.2.1.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量不得少丁预估试桩破坏荷载的 1.2倍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放置丁平■台上。 亓厚钢槌通木包闹成— 4.2.2.1.3 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当试桩最大加载重量超过锚桩的抗拔能力时,可在横梁上放置或悬挂一定重物,由锚桩和重物共同承受千斤顶加载反力。 4.2.2.2 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荷载可用压力传感器测定。试桩沉降采用调频式位移传感器测量。应在桩的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装4个调频式位移传感器, 小桩径可安装2个或3个调频式位移传感器。沉降测定平面离桩顶距离不应小丁0.5倍桩径,固定和支承调频式位移传感器的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 4.2.2.3 试验加载方式选择;试验加载方式一般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试桩破坏,然后逐级卸载到零)。 当考虑结合实际工程桩的荷载特征或为缩短试验时间,也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卸载到零)和快速维持荷载法(一般采用每一小时加一级荷载) 4.2.2.4 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梁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 5.2.4的规定。 4.2.3试桩制作要求

混凝土试验教学文案

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 答:原材料的构成,外加剂的品种,混凝土成型方法,养护方法及湿度,碳化及龄期,模板种类,混凝土制作工艺。 2.在轴向拉压状态下,应用哪种测试方案布置应变片和测量桥路可以消除了温度的影响,但使用应变片较少,不能消除偏心荷载的影响和不能提高测量灵敏度?外设补偿片的半桥测试方案 3.在结构试验中,可以用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移来近似地表示两点之间的哪种应变?平均应变 4.杠杆加载试验中,杠杆制作方便,荷载稳定不变,对于哪些试验尤为合适?持久荷载 5.简述结构试验测量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最小分度值(刻度值);(2)量程;(3)灵敏度;(4)分辨率;(5)线性度;(6)稳定性;(7)重复性;(8)频率响应。 6.回弹仪测定混凝土构件强度时。测量区应尽量选择在构件的什么位置?答: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强度不宜较高,应选择表面平整没有浮浆的。一般尽可能在构件的侧面选择测区,避免浇筑面不平整。 7.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组合体试件地州反复静力加载试验中边界条件模拟通常有哪两种加载方式,呼出加载示意图并说明各自特点? 答:等位移幅值控制、等荷载幅值控制P130 8.电液伺服作动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完成哪些试验? I、结构静载试验II、结构动载试验 III、结构低周期疲劳试验IV、模拟地震试验 9.利用油压能使液压加载器产生较大荷载,并具有试验操作安全方便的优点,使结构试验中应用比较普遍和理想的一种加载方法,被称为?液压加载 10.我校土木工程实验室振动台的台面尺寸是多少? 11.下列各图中哪些属于活动铰支座,哪些属于固定铰支座? 12.结构静力试验预加载的加载值不宜超过该试件开裂试验荷载计算值的多少?70% 13.钢筋混凝土结构达到极限承载力的标志有哪些?答:(1)受拉主筋重心处裂缝宽度达到1.5mm;(2)剪力区,受压混凝土剪压破坏或斜压破坏;(3)主筋端部相对混凝土滑脱。

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范文

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范文 1目的 为使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的操作有所依循,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范围 凡本公司拉力试棒、冲击试样的检测作业,均适用。 3作业内容 3.1抗拉试验 3.1.1试验步骤及标准 3.1.1.1 试样加工(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3.1.1.2检查试棒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具体操作如下:测量试样直径应在标距的中部和两端两个垂直的方向各测一次,取其算术平值。 a)用快干墨水均匀涂在试棒上,用画笔刻画出标距,标距尺寸精确到0.5%。 3.1.1.2电液伺服微机控制万能试验机操作步骤 ●开机顺序: 显示器→打印机→计算机→工控机→启动试验软件→液压源 ●拉伸试验步骤 a)按软件启动方式进入软件; b)在输入用户参数窗口选择欲做试验方案; c)选择存盘方式; d)测量试样尺寸; e)输入试样尺寸及相关试验参数,可以一次输一根试样的尺寸,也可以一次输入所有试样尺寸;

f)把试样夹持到近力传感器端的夹具上,远端不夹; g)试验力清零; h)通过小键盘调节横梁位置,把远力传感器端也夹好; i)位移清零; j)运行试验。软件自动切换到试验界面; k)观察试验过程; l)试验结束,在试验结果栏中,程序将自动计算出的结果显示在其中。如您想清楚点 观看结果,可双击试验结果区,试验结果区将放大到半屏,方便您观看结果数据,再 次双击,试验结果区大小复原。如您想分析曲线,双击曲线区,曲线区将放大到半屏,方便您分析曲线,再次双击,曲线区大小复原。 m)如还有试样,如已输入试样尺寸,请重复6-13步,如还未输入试样尺寸,请重复5-13步; n)打印试验报告; o)做完试验,关闭软件。 ●压缩试验步骤 a)按软件启动方式进入软件。 b)在输入用户参数窗口选择欲做试验方案。 c)选择存盘方式。 d)测量试样尺寸。 e)输入试样尺寸及相关试验参数,可以一次输一根试样的尺寸,也可以次输入所有试样尺寸。

单桩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16页文档资料

单桩静载荷试验 1、目的:确保保桩静载检测工作质量,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 2、引用标准:《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3、检测仪器的配备:JYC试验仪、油泵、千斤顶、钢梁、预掉件、位移传感器、油压传感器等。 4、环境要求:周围无振动,温度5~350C,相对湿度小于90%。 一、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 1.1适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 1.2当埋没有测量桩身应力、应变、桩底反力的传感器或位移杆时,可测定桩的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或桩身截面的位移量。 1.3检测程序 1.3.1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1.3.1.1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3.1.1.1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 1.3.1.1.2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1.3.2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3.2.1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 1.2倍; 1.3.2.2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 1.3.2.3应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进行验算;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应少于4根,并应监测锚桩上拔量; 1.3.2.4丈夫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1.3.2.5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1.3.3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1.3.4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3.4.1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率优于或等于0。01mm。 1.3.4.2直径或边宽大于500mm的桩,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测试仪表,直径或边宽小于等于500mm的桩可对称安置2个位移测试仪表。 1.3.4.3沉降测定平面宜在桩顶200mm以下位置,测点应牢固定于桩身。 1.3.4.4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

钢材拉伸、弯曲试验作业指导书(正本)

钢材拉伸、弯曲试验作业指导书 阿城区金实工程质量检测 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钢材拉伸、弯曲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 执行标准: (3) 二. 拉伸试验(GB/T228-2002) (4) 2.1设备工具 (4) 2.2 试验步骤: (4) 三. 弯曲试验:(GB/T232-1999) (8) 3.1设备: (8) 3.2 试件长度: (8) 3.3 试验步骤: (8) 四. 标准要求: (9) 4.1 GB13013-91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9) 4.2 GB13014-91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9) 4.3 GB201-1997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10) 4.4 GB1499-1998 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10) 4.5 JG 3046-1998 冷轧扭钢筋 (11) 4.6 GB700-88 碳素结构钢 (11) 4.7 GB/T5224-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13) 五. 钢筋焊接: (14) 六. 建筑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作业指导书 (17) 6.1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 (17) 6.2 带肋钢筋 (17)

钢材拉伸、弯曲试验作业指导书 原理:根据钢筋横截面积求得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指标。 一. 执行标准: ?GB/T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32-1999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238-1984 金属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 ?GB13013-91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GB13014-91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GB1499-1998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3788-2000 冷轧带肋钢筋 ?GB/T701-1997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JG3046-1998 冷轧扭钢筋 ?GB/T5224-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700-88 碳素结构钢 ?JGJ/T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07-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 执行标准: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土粒的分类: (一)巨粒土分类:试样中巨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巨粒土 1、巨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75%的土称漂(卵)石。漂石粒多于50%称漂石(B);漂石粒小于等于50%称卵石(Cb)。 2、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75%~50%的土称漂石(卵)石夹土。漂石粒多于50%称漂石夹土(BSl);漂石粒小于等于50%称卵石夹土(CbSl)。 3、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0%~15%的土称漂石(卵)石质土。漂石粒多于50%称漂石质土(SlB);漂石粒小于等于50%称卵石质土(SlCb)。 4、巨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15%的土,可扣除巨粒,按粗粒土或细粒土的相应规定定名。 (二)粗粒土分类:试样中粗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粗粒土 1、粗粒土中砾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砾类土 (1)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5%的土称砾(G)。当C u≥5,C c=1~3时,称级配良好砾(GW),否则称级配不良砾(GP)。 (2)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15%的土称含细粒土砾(GF)。

(3)砾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15%,并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0%时,按细粒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定名。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砾(GM);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上时,称粘土质砾(GC) 2、粗粒土中砾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50%的土称砂类土, (1)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5%的土称砂(S)。当C u≥5,C c=1~3时,称级配良好砂(SW),否则称级配不良砂(SP)。 (2)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为总质量5%~15%的土称含细粒土砂(SF)。 (3)砂类土中细粒组质量大于总质量的15%,并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0%时,按细粒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定名。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下时,称粉土质砂(SM);当细粒土位于塑性图A线以上时,称粘土质砂(SC)(三)细粒土分类:试样中细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50%的土称细粒土 1、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25%的土称为细粒土(F)。当液限大于等于50%、位于A线以上称为高液限粘土(CH),A线以下称为高液限粉土(MH);当液限小50%、位于A线(Ip=10)以上称为低液限粘土(CL),A线(Ip=10)以下称为低液限粉土(ML)。 2、细粒土中粗粒组质量为总质量25%~50%的土称含粗粒的细粒土(FSl) 3、含有机质的细粒土称有机土。位于A线以上,B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粘土(CHO),B线以左,Ip=10线以上称有机质低液限粘土(CLO);位于A线以下,B线以右称有机质高液限粉土(MHO),B线以左,Ip=10线以上称有机质低液限粉土(ML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