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吕祖全书

吕祖全书

吕祖全书
吕祖全书

吕祖全书

吕祖全书论魔难第十七

钟祖曰:“奉道之士……往往闻道而不悟,对境生心,以物丧志,终不能出十魔九难之中。

……大药未成,难当寒暑,一年之中,四季要衣;真气未生,尚有饥渴,一日之间,三餐要食。奉道之士,所患者衣食逼迫,一难也。

及夫业缘夙重,应当今世填还,浮世偷闲,犹恐高堂约束,于尊亲不忍抛离,欲清修难得闲暇。奉道之士,所患者尊长邀拦,二难也。

及夫爱者父母,惜者妻儿,恩枷情杻,每日增添,火院愁车,无时休歇,纵有清净之心,难敌嚣烦之境。奉道之士,所患者恩爱牵缠,三难也。

及夫富兼万户,贵极三公,妄心不肯暂休,贪念唯忧不足。奉道之士,所患者名利萦绊,四难也。

及夫少年不肯修持,老大徒伤落魄,气弱成病,顽心尚不省悟,命薄招灾,见世已经受苦。奉道之士,所患者殃祸横生,五难也。

及夫急于求师,不择真伪,或辨辞利口,或道貌古颜,始自谓遇得道仙流,久后方知好利时辈。奉道之士,所患者盲师约束,六难也。

及夫盲师狂友,妄指旁门,寻枝摘叶,终无契合,小法异端,互相指诀。不知日月不出,出则大明,使有目者皆见;雷霆不震,震则大惊,使有耳者皆闻。彼以爝(jue,指火把。原作“皭”,jiao,白色。今据文意改正)火之光,井蛙之语,荧荧唧唧,岂有合同?奉道之士,所患者议论差别,七难也。

及夫朝为而夕改,坐作而立忘。悦须臾而厌持久,始忧勤而终怠惰。奉道之士,所患者志意懈怠,八难也。

及夫身中失年,年中失月,月中失日,日中失时。少则名利不忘于心,老则儿孙常在于意。年光有限,勿谓今年已过,而待明年;人事无涯,勿谓今日已过,而待明日。今日尚不保明日,老年争再得少年?奉道之士,所患者岁月蹉跎,九难也。

免此九难,方可奉道,九难之中,或有一二,但徒劳而不能成功也。”

修道前的准备---

修道是终身的伟大事业,不可一时心血来潮而离群修道,先把困难想在前头,这样,才能坚定志向,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进入道门。衣食、恩爱、名利、觉悟、志向、师友、毅力,每一个方面,都事关重要。修道要有长远心,这样,就能从容应对各种变故,九难自然一一化解。

钟祖曰:“所谓十魔者,凡有三等:一曰身外见在,二曰梦寐,三曰内观。

如满目花芳,满耳笙簧,舌嗜甘味,鼻好异香,情思舒畅,意气洋洋。如见,不得认,是六贼魔也;

如琼楼宝阁,画栋雕梁,珠帘绣幕,蕙帐兰房,珊瑚遍地,金玉满堂。如见,不得认,是富魔也;

如金鞍宝马,重盖昂昂,侯封万户,使节旌幢,满门青紫,靴笏盈床。如见,不得认,是贵魔也;

如轻烟荡漾,暖日舒长,暴风大雨,雷震电光,笙簧嘹亮,哭泣悲伤。如见,不得认,是六情魔也;

如亲戚患难,眷属灾伤,儿女疾病,父母丧亡,兄弟离散,妻妾分张。如见,不得认,是恩爱魔也;

如失身火镬,堕落高冈,恶虫为害,毒药所伤,路逢难当,于法身亡。如见,不得认,是患难魔也;

如十地当阳,三清玉皇,四神七曜,五岳八王,威仪节制,往复翱翔。如见,不得认,是圣贤魔也;

如云屯士马,兵刃如霜,戈矛閧(hong,斗争,通“哄”)举,弓箭齐张,争来杀害,骁捷难当。如见,不得认,是刀兵魔也;

如仙娥玉女,罗列成行,笙簧嘹亮,齐举霓裳,双双红袖,争献金觥。如见,不得认,是女乐魔也;

如几多姝丽,艳质浓妆,兰台夜饮,玉体轻裳,殢(ti,纠缠)人骄态,争要成双。如见,不得认,是女色魔也。

此十魔虽有,不认者是也。既认则着,既着则执,所以不成

道者,良以此也。若奉道之人,身外见在,而不认不执,则心不退,志不移;梦寐之间,不认不着,则神不迷而魂不散;内观之时,若见如是,当审其虚实,辨其真伪,不可随波逐浪,认贼为子。及起三昧真火以焚身,一挥群魔自散,用紫河车,搬运自己之阳神,超内院而上天宫,然后可求超脱。今古好道之流,有清净之心,对境改志,往往难逃十魔九难,空有好道之虚名,终不见得道之实迹。或出离尘劳,幽居绝迹,志在玄门,于九难不能尽除,在十魔或者一二,非不得道也,于道中或得中成,或得小成,于仙中或为人仙,或为地仙。若尽除魔难,序证验而节节升迁,以内观合阳神,指日而归三岛。”

说明---

十魔并不全都在功态幻觉中,主要在生活中,比如,有的人特别好道,也想修道,挣了很多钱,为人吝啬,给自己花钱都心痛,整天想的都是挣钱的事,这何尝不是“富魔”?有人好道,但对当官的热情比什么都高,这就是“贵魔”;有的道友一心想“普渡众生”,整天想拯救众生的事,把自己看作某神仙的化身。有的道友把自己的老师神化,说如今传道的某君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这何尝不是“圣贤魔”?好多修道的人,喜欢去夜总会消闲,看女孩子们跳舞,何尝不是“女乐魔”?不少道流有婚外情,有的修道者乱搞男女

关系,明明知道人家是有妇之夫,或是有夫之妇,依然和已婚男女上床,有的道流因压抑性欲而激发出各种奇怪的幻想,人格有些分裂而不自知,有的道流放纵性欲,还美其名曰“道法自然”,这不是“女色魔”、“恩爱魔”又是什么?有些道流为了名利,在报刊上互相攻击,互说长短,在别人面前揭彼之短,扬己之长。有的道流相互斗法,使用各种解数较劲,这不是“六贼魔”、“刀兵魔”又是什么?命由心造,有的修炼者走火入魔,神经错乱,或者气脉错乱,或无所事事,百无一能,不修道还好,一修道,修成了废人,这何尝不是“患难魔”?修炼要从内心起修,方保无患。

《纯阳三书》云“果欲修真,全在‘密警’二字,密则功不断,警则过不续,时省时察,应世之处,亦不可忘,而况闲暇时哉。从满处虚,浮处实,便得手矣。”修道的人,要变化气质,转化色身开始。

变化气质,一从命功入手,气脉变则气质亦变,更重要的是心性修养,如同古人所说“心底无私,气象宽舒。”“腹满诗书气自华”,都是变化气质的作为。如果修道多年,气质未变,说明没有性命双修。吕祖很注重变化气质之事,尤其是通过调心、养性而变化气质,要有修道人的风度风范,这风度风范,就是气质。《纯阳三书》中说:“读书人要变化气质,那气质不是恶,只是偏,偏于刚固不好,偏于柔亦不好。所

谓变化者,要看自己气质,偏在哪里,而后变化之。凡是物欲,是后天渐染,那气禀是先天带来的。物欲渐染,容易改化,若先天气禀,必须逐渐推移,化刚为柔,化暴为仁,化猛为和,化急为宽,化浊为清,化躁妄为和平,全在自己,潜移默转也。”变化气质,不仅要变化此生的气质,还要变化生命生死轮回中根深蒂固的“习气”,此习气非一生积累。必须把多生的习气都变化了,才能有仙骨道风。《纯阳三书》对此论述深刻:“凡修道者,先在祛习。习者,宿习也。前生贪,今世犹带贪相;前世执,今世犹带执相;前生浮,今世犹带浮相;前生愚,今世犹带愚相;前生薄,今世犹带薄相;前生滞,今世犹带滞相;前生顽,今世犹带顽相;前生狠,今世犹带狠相;前生巧,今世犹带巧相;前生动,今世犹带动相;前生陋,今世犹带陋相;前生苦,今世犹带苦相;前生浇,今世犹带浇相;前生杀,今世犹带杀相。”把前生带来的诸相都化尽,才能不入魔境,能断烦恼。前生诸相,不仅要从气脉修炼中转化,从心性修炼中转化,更要从阴德、功德中转化,这才是上上之策。变化气质是性命双修的关键。所有这些都是修心炼意、养正培元的要领,不可忽视。从中亦可见吕祖对弟子的谆谆教诲。

钟吕祖丹法中多处讲到“防危虑险”的问题,以提醒修道的人,修行路上,险中有险。钱道华道人注解吕祖《敲爻歌》之“静则无为动是色”时说“动是色者,乃阴阳逆顺

之理,防危虑险,知进退,识浮沉,明主客,两无疏失也。动不纷扰,静不枯寂,修丹之要,此为首务,故先言之。”吕祖《医道还原·卷三》云:“培元赞化,经画每费苦心;虑险防危,处分自有善策。”防危虑险要从一开始修炼就受到关注,详细研读祖师口诀,细心体会,才能走出各种修炼的魔境,也就是走出各种身心的障碍。

论证验第十八

吕祖曰:“举世人在世中,好道之人,欲升仙而游物外;举世人在地上,好道之人,欲超丹而入洞天。所以甘劳苦、守贫贱,游心在清淡潇洒之中,潜迹于旷野荒僻之地,一向行持,不知功之深浅,法之交换,难测改易之早晚。所谓下功之后,证验次序如何?”

钟祖曰:“苦志行持,终不见功者,非道负人,盖奉道之人,不从明师,所受非法。依法行持,终不见功者,非道负人,盖奉道之人,不知时候,所以不成。若遇明师而得法,行大法以依时,何患验证不有乎?

法有十二科:

匹配阴阳第一;

聚散水火第二;

交媾龙虎第三;

烧炼丹药第四;

肘后飞金晶第五;

玉液还丹第六;

玉液炼形第七;

金液还丹第八;

金液炼形第九;

朝元炼炁第十;

内观交换第十一;

超脱分形第十二。

其时则年中法天地阴阳升降之宜,月中法日月往来之数,日中有四正八卦、十干十二支、一百刻、六千分,依法区分。

自一日之后,证验次序,以致脱质升仙,无差毫末。

1.淫邪尽罢,外行兼修,凡采药之次,金精充满,心境自除,以煞阴鬼;

2.心经上涌,口有甘液;

3.阴阳击搏,时时腹中闻风雷之声;

4.魂魄不定,梦寐多有恐悸之境;

5.六腑四肢,或生微疾小病,不疗自愈;

6.丹田自暖,形容清秀;

7.居暗室,目有神光;

8.梦中雄勇,物不能害,人不能欺,或如抱得婴儿归;

9.金关玉琐封固,绝梦泄遗漏;

10.鸣雷一声,关节通连,惊汗四溢;

11.玉液烹漱,以成凝酥;

12.灵液成膏,渐畏腥膻,以充口腹;

13..尘骨将轻,而变神室,出趁奔马,行止如飞;

14.对境无心,而绝嗜欲;

15..真气入物,可以疗人疾病;

16.内观明朗,而不暗昧;

17.双目童人如点漆,皱脸重纾,绀发再生,已老者永驻童颜;

18.真气渐足,而似常饱,所食不多,饮酒无量,终不见醉;

19.身体光泽,神气秀媚,圣丹生味,灵液透香,真香异味,常在口鼻之间,人或知而闻之;

20.目睹百步而见秋毫;

21.身体之间,旧痕残靥,自然消除,涕泪涎汗,亦不见有;

22.胎完气足,以绝饮食;

23.内志清高,合乎太虚,凡情凡爱,心境自绝,下尽九虫,上死三尸;

24.魂魄不游,以绝梦寐,神彩精爽,更无昼夜;

25.阳精成体,神府坚固,四体不畏寒暑;

26.生死不能相干,而坐忘内观,以游华胥神仙之国,女乐楼台,繁华美丽,殆非人世所有也;

27.功满行足,阴功报应,密授三清真箓,阴阳变化,预知人事,先见灾福;

28.触目尘冗,厌与往还,洁身静处,胎仙可现,身外有身,是为神圣;

29.真气纯阳,吁呵可干外汞;

30.胎仙常欲腾飞,祥光生于卧室;

31.静中时闻乐声;

32..常人对面,虽彼富贵之徒,亦闻腥秽,盖凡骨俗体也;

33..神彩自可变移,容仪成而仙姿可比玉树,异香透出金色;

34..行止去处,常有神祇,自来朝现,驱用指呼,一如己意;

35..静中外观,紫霞满目,金光罩体;

36.身中忽火龙飞,或玄鹤起,便是神灵,脱凡骨而超俗流,乃曰超脱;

37..超脱之后,彩云缭绕,瑞气纷纭,天雨奇花,玄鹤对飞,异香散而玉女下降,授天书紫诏。

既毕,仙冠仙衣之属具备,节制威仪,前后左右,不可胜纪,相迎相引,以返蓬莱,于紫府朝见太微真君,契勘乡原名姓,校量功行等殊,而于三岛安居,乃曰真人仙子。”

吕祖提出的境界---

一辈子修道,功夫的境界是怎样变化的?钟离权说:只要认真修炼,如法修炼,按次第修炼,一定会有证验的。如果没有证验,不是法不对头,而是你自身出了问题。古人总在自身找问题,今人总在别人身上找问题。“始也,淫邪尽罢,外行兼修,凡采药之次,金精充满,心境自除。”是在离情

去欲之后才开始修炼的,不是带着情欲而修丹。

炼丹的筑基功在命功,方法很多,如导引、辟谷、服气,但最重要的是心性的功夫,叫“炼己”,炼己纯熟,才能修炼,才能在修炼中避免出现各种心灵障碍,好多魔境其实是心理变态的意识反映,或是潜意识里压抑欲望的突然释放。“淫邪尽除,心境自除”乃心性修养,是所谓“性功”,但“金精充满”却是命功,身体绝对健康,心理绝对健康。在此基础上才开始超凡入圣的仙道修炼。人的身心是一元的,身体中充满先天一气“金精”,不是后天情欲生殖之精,这时,人的后天情欲自然转化,所谓“精满不思淫”、“真精能将万欲超”。

吕祖度化妓女--

“有妓杨柳,东都绝色也。吕祖化一道人往来其家,屡输金帛,然终不与杨交接。杨一夕乘醉迫之,道人曰:‘吾先天坎离,配合身中,夫妇圣胎已结,婴儿将生,岂复恋外色乎?内交之乐,过于外交之乐远矣。’”不是通过道德约束而不动情欲,而是真正的内丹气化功夫,金丹阳气把后天气质之性彻底转化,多美丽的女子他都不动心。

张伯端《金丹四百字·序》中所言:“骨脉如睡之正酣,精

神如夫妇之欢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恋,此乃真境界,非譬喻也。”这是真功夫。在此之上修炼,如顺风举帆,焉能不“轻舟已过万重山”?

“次,真气渐足,而似常饱,所食不多。”这就是“气满不思食”的境界,也是真功夫。“身体光泽,神气秀媚,圣丹生味,灵液透香,真香异味,常在口鼻之间,人或知而闻之。”其人面容有光泽,比靠美容品化妆展现风采的明星面容还好看,最重要的是,绝对没有口臭,满口是自然香气,不似今人口臭时用高级口喷液来遮掩。许多修道的人,满嘴臭气,谈什么道行呢?

“次,目睹百步而见秋毫。”视力绝对好,没有青光眼、近视眼。老子讲“长生久视”,久视是视力问题,人老了,不是白内障,就是青光眼。

“次,身体之间,旧痕残靥,自然消除,涕泪涎汗,亦不见有。”整个肌肤都变了,脱胎换骨,过去动手术留下的疤痕会自然消失。

“次,胎完气足,以绝饮食。”不仅辟谷,连水也不喝。

“次,内志清高,合乎太虚,凡情凡爱,心境自绝,下尽九

虫,上死三尸。”绝对不会有第三者插足的事,也不会主动搞婚外情。我见过的修道而有婚外情的人不少。最近传出某已故高道有私生子的事,在道教界演绎成了故事。

“次,魂魄不游,以绝梦寐,神彩精爽,更无昼夜。”不会失眠多梦,更不会在梦中胡作妄为。

“次,阳精成体,神府坚固,四体不畏寒暑。”就是常说的抗寒功,能单衣过冬。

注意,这些功夫的证验不是单一的,而是每一项都具备,是综合的。我见过能辟谷多日甚至连水也不喝的人,但其他方面平常。我也见过十多年单衣过冬的人,乃修炼某种抗寒功而成,其他方面也平平。这都不算真正的金丹证验,仅是某一门功夫的证验,或是丹道筑基功证验。如果详细研究了这一章,就不会上伪师的当。同时能随时考察自己的功夫进度。

道家功夫,从肉体上修炼,也从心性上立基。精气神是修炼的“大药三宝”,一切丹功的神妙、功夫的成就都从此生。《纯阳三书》说:“夫气者,固形之物,勿以事伤;神者,生气之源,勿以境乱;精者滋骨之川,勿以浪费。养神在静,养气在默,养精在独。悟此浅近,即达高深,微妙之机。”这是讲基本原理。

具体的修炼,还讲入门、下手之道,如何凝炼精气神?是核心问题。至于入手功夫,有从命功开始者,有从性功开始者,只是说“入手”。性命原本不分,性中有命,命中有性,性命双修,正如古人所说:“性命原是一个,功夫还需两段”。

年轻人修炼,宜从性功入手,打好心性基础,本身三元充足,心定性平,容易成功;

老年人经历世事,心性稳定,但精气衰微,就应该从命功入手,先修炼“添油接命,救护命宝”的方法。

道家注重肉身的修炼,才高举修命大旗,宣传养生长寿,如果用功不当,气脉会错乱,身体会生病,甚至产生幻丹,对此,《

纯阳三书·枕中秘》里有论述,应该关注,属于“防危虑险”的内容,特此提醒。

纯阳曰:“道家最上,只一言尽之曰:‘无中生有。’要知天地万物昆虫草木,皆从无中生来,‘无’字原是大道,但佛门执‘无’而无,故落顽空。盖未入室,先寻其门,若不见门之大小,而悬想室之高低,虽千年终属门外汉。吾家从源觅路,假借修真,从父母即生之躯壳,求父母来生之真元,则入手径而功夫易。但世人不知其大,而从后天渣滓上做工

夫,不成则生疾,成则幻丹,何益哉!”对于顽空、生疾、幻丹,都要避免,才能真正得益。另外,还要注重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欲速而不达,反而出现身心疾病,不是气脉错乱,就是走火入魔,对此,纯阳真人早有提醒,《纯阳三书·枕中秘》云:“以渐而入,若欲速骤,则法不得而火先炽,病从此生,非徒无益,有害焉。”

吕祖丹法,非常注重道法自然的老子思想,反对强用意念,修炼中的许多偏差出自用意太强,识神太重,这在吕祖注解《道德经》里都有体现,《纯阳三书》倡导“道法自然”的修炼思想,如:“微顾鼻息,不必强之使入,但不可纵之使出。如此百日,而鼻息自和,气贯丹田矣。惟此是人工,余者通玄峤,开夹脊,贯玉池,降金液,转河车,皆自然之效,非人力所为,坐久不断,则诸功自得。”这些教导对实修者做功夫很宝贵,这真正的口诀。

《吕祖全书》中,有系统的修炼功法,特别在《灵宝毕法》中,整个修道的理论、次序、火候、过程、功验、景象,论述明白,严谨完整。其他篇章中,功法很多,只要专一修行,必能受益,比如《纯阳三书》中的“静坐调息凝神法”,就是整个丹道的入门方法:“子今日用法,只守鼻尖,不可用意,但默默观照,心一静则液满口,徐徐咽之,则真实灵根,

而脐渐暖;邪念若起,猛意绝之,则渐冷渐淡,而气凝神结,自可望而即也。”把方法、功效讲得清清楚楚,特别要注意“不可用意”四字。功夫界岀偏现象大多源于用意过多。

吕祖还提到过必须贯穿于整个修炼的每一日的“静养八法”,遵行八法,则子午卯酉四时中,身心清净,神气自炼。八法是修炼者必须信守的,极其重要。

《纯阳三书》云:“静神养气:一曰临事而明理,二曰静正不著,三曰收摄鼻息,四曰沉默寡言,五曰举止端详,六曰意不燥妄,七曰屏绝外诱,八曰少卧少食。如是八法遵行于八时之中,则子午二步,水火更充足而满畅;卯酉二步,则金木频交,而神炁流行,更如意矣。”吕祖形容得炁后的快乐是“渺渺乎无著,浩浩乎无涯,欣欣乎无意,洋洋乎无清矣。”“炁住于内房,神安于土位,静极而又不知天地人物我身,飘飘乎如云游霄,如乘风辇,轻快畅达,百体安宁岂非卯酉之大诀者哉!”“内呼吸既久,则气伏于中,黄炁冲于遍体,化阴而为阳,变红而成白,蒸骨肉之阴,去脏腑之秽,出阴神,显阳神,而为不坏金刚者,端肇于此矣。”这些都可以在自己的修炼中感受、体验,是功夫的重要证验景象,是气脉变化的美妙之乐,是身心灵化、气化过程中的内乐,是丹家所谓“转化色身,变化气质”的过程与证验。这些地方需要再三留心。道家功夫本身注重肉体的修炼,把肉体上

的气脉变化看作精气神变化的重要标志,不可忽视。

除了八法,还有修性的十二心法、妙法,依之修炼,可以成胎息而定中出阴神。阴神能出,神居体外,回修身命,修化肉体,修出阳神,称为“神修丹法”。

此法切实可行:“其一,临事察理;其二,四时勿丢;其三,调和鼻息;其四,兀坐收元;其五,五光不射;其六,气吸中宫;其七,呼不外出;其八,绕遍中黄;其九,由后而前;其十,由上而下;其十一,恍之惚之;其十二,炯炯真人。汝等一日行之,得一日之效;一月行之,得一月之益;一年行之,又不同矣;二年行之,更有异矣;三年行之,内丹有基;四年行之,凡念尽绝;五年行之,天真照耀;六年行之,放大光明;七年行之,丹元成事;八年行之,八体俱全;九年行之,阴神外走,此为灵觉真人矣。再行探命之方,取彼先天一粒,以接我阳中之少阴,化我阴中之少阳,半斤八两,何愁不配合成一斤之数乎哉!”到这时,就是吕祖诗诀所云:

九年火候都经过,忽而天门顶自破。

真人现出大神通,从此天仙相称贺。

功夫的修炼,离不开“有为”和“无为”。有为是方便,是入门,无为是本质,是道境。

无为不是凭空而有的,是从有为的功夫修炼而来,不能入静入定、道法自然而结丹的过程都可以看成是有为的修炼,服气、辟谷、导引、观想、房中、符箓、咒术、扶乩、静坐等等都是有为。有的人轻视有为功法,日事玄谈,不知空谈无益,实修证道;有的人老死有为功法门之下,难以进步。张伯端说:“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就是说,无为和无念,是建立在肉体修炼的“万化既安、百骸俱理”的基础上的。对此,吕祖也有妙论,《纯阳三书》云:“有为之气,可以用人力;而无为之炁,不必用功夫。其不用功夫者,正以有为之气用人力也。修真者,固以无为为主,其始焉得无为?是以予有“静气凝神以伏炁”之说也。静之久,凝之固,而炁伏于中黄,是有为而又臻于无为也。一臻无为,炁酣足于中,天地清明,万物舒畅,七情六欲,屏绝无形,一真炯炯,光明遍满,始云真性自如,灵妙在胸,性地超脱,成一真人,皆由有为而无为,无为而有为来者矣。”明白此理,则对各种功法的应用尺度,心中有数。

吕祖多次强调,修炼丹道,是对光的修炼,人的灵性是光--

修炼有成就的人的确可以看到、内视到人体的光,生命和神通实际上是光的游戏,抓住修炼光,就抓住了丹道的本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