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ord完整版)初级中药师中药药理学笔记

(word完整版)初级中药师中药药理学笔记

(word完整版)初级中药师中药药理学笔记
(word完整版)初级中药师中药药理学笔记

解表药

麻黄

1.发汗——麻黄水煎剂、挥发油、麻黄碱(配伍桂枝后此作用明显增强)

机制: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有关。

2.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

3.利尿——D-伪麻黄碱

4.解热——麻黄挥发油

5.抗炎——多种成分、多种制剂(麻黄水提取物、醇提取物)

6.镇咳——麻黄碱、麻黄水提取物,萜品烯醇

7.祛痰——麻黄挥发油

柴胡

1.解热——柴胡皂苷、皂苷元A、挥发油

2.抗病原微生物——柴胡注射液、柴胡水提取物

3.抗炎——柴胡粗皂苷、柴胡皂苷、柴胡挥发油

机制:a.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b.抑制白细胞游走

c.抑制肉芽组织增生

4.镇静——柴胡煎剂、总皂苷、柴胡皂苷元

5.镇痛——柴胡煎剂、柴胡皂苷

6.镇咳——柴胡、柴胡粗皂苷、柴胡皂苷元

7.保肝——柴胡、柴胡皂苷、柴胡醇、α-菠菜甾醇

8.利胆——柴胡水浸剂和煎剂

机制:胆汁排出量增加

9.降血脂——柴胡皂苷

桂枝

1.扩张血管促发汗

2.解热——桂枝煎剂

3.镇痛——桂枝煎剂、桂枝水提取物、总挥发油

4.抗炎——桂枝煎剂、挥发油

5.抗过敏

葛根

1.解热——葛根素

机制:a.葛根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增加散热。

b.葛根素通过阻断中枢有关部位的β受体而使cAMP生成减少产生解热效应。

2.降血糖——葛根素

3.抗心肌缺血——多种制剂

4.抗心律失常——葛根乙醇提取物、黄豆苷元

细辛

1.解热——细辛挥发油

2.镇静、镇痛——细辛挥发油

3.抗炎——细辛挥发油

4.对呼吸系统作用:平喘——细辛挥发油、甲基丁香酚、细辛醚

祛痰——细辛醚

松弛平滑肌——细辛挥发油

清热药

黄芩

1.抗菌、抗病毒——黄芩素、汉黄芩苷元

2.抗炎——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素、黄芩苷

机制:抑制组胺释放及抗花生四烯酸代谢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抗过敏、提高免疫

4.解热——黄芩苷

5.保肝——黄芩、黄芩提取物

机制:抗氧自由基损伤

6.利胆——黄芩、黄芩素

7.镇静

8.止血——黄芩素、千层纸素、黄芩新素Ⅱ

机制:抑制胶原、ADP、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产生抗凝血作用。

9.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汉黄芩素,黄芩新素Ⅱ

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黄芩新素Ⅱ

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黄芩素、黄芩苷

10.抗氧化——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

黄连

1.抗病原体——黄连、小檗碱

机制:a.破坏细菌结构。

b.抑制细菌糖代谢。

c.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黄连、小檗碱

3.抗炎、解热——小檗碱

机制:抑制中枢发热介质的生成或释放。

4.镇静催眠——叔胺类生物碱比季铵类的生物碱效果好。

5.降血糖——黄连煎剂、小檗碱

6.抗溃疡——黄连、小檗碱

机制:抗幽门螺杆菌和抑制胃酸分泌。

7.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正性肌力作用

(2)负性频率作用

(3)抗心律失常

(4)降压——小檗碱

机制:a.竞争性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

b.减慢心率;

c.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所致。

(5)抗心肌缺血

8.抗脑缺血——小檗碱

机制:扩张脑膜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

1.抗病原微生物——绿原酸和异绿原酸

2.抗内毒素

3.抗炎

机制:抑制炎症的渗出,又能抑制炎性增生。

4.解热

5.增强免疫: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先天)。

大青叶、板蓝根

1.抗病原微生物——靛蓝、靛玉红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1)板蓝根多糖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重;

(2)提高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

(3)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

(4)对抗氢化可的松的免疫抑制作用;

(5)能显著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6)促进外周淋巴细胞转化及抗体形成。

3.保肝——靛蓝混悬液

青蒿

1.抗病原体:抗疟原虫——青蒿素(高效、速效、低毒)

抗菌、抗病毒

2.抗炎——莨菪亭

3.解热、镇痛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栀子

1.抗炎——栀子醇提物、水提物、乙酸乙酯部分、京尼平苷

2.镇静、镇痛——熊果酸

3.降温和解热——熊果酸

4.利胆、保肝

5.促进胰腺分泌

鱼腥草

1.抗病原微生物——鱼腥草素

2.抗炎——鱼腥草素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抗过敏

1.抗病原体

2.抗炎——苦参水煎液、苦参碱

3.抗过敏——苦参碱

4.抗肿瘤

5.解热

6.抗心肌缺血

7.抗心律失常

知母

1.解热

2.抗炎——芒果苷

3.对交感神经和β受体功能的影响——知母及其皂苷元(降低阴虚热症病人的β受体)

4.降血糖——知母水提物、多糖

泻下药

大黄

1.泻下——结合型蒽苷、番泻苷A

2.保肝

机制:(1)促进肝细胞RNA合成及肝细胞再生;

(2)刺激干扰素产生,抑制病毒的繁殖;

(3)促进肝脏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等。

3.利胆

机制:(1)疏通肝内毛细胆管;

(2)改善胆小管内胆汁瘀积,促进胆囊收缩;

(3)松弛胆囊奥狄氏括约肌,促进胆汁分泌和胆红素排泄。

4.保护胃黏膜

机制:促进胃黏膜前列腺素生成

5.抗急性胰腺炎:疗效迅速可靠

6.改善肾功能

7.对血液系统的作用:(1)止血——α-儿茶素、没食子酸

机制:缩短出血时间

(2)改善血液流变性

机制:a.使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降低。

b.抑制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血液稀

释,从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

降血脂——蒽醌类、儿茶素

芒硝

1.泻下——硫酸钠

机制:致肠容积扩大,肠腔扩张——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致泻。

2.利胆

3.抗肿瘤——玄明粉

4.抗炎——硫酸钠

番泻叶

1.泻下——番泻苷A、B

2.止血

机制:缩短凝血时间。

芫花

1.对胃肠道的影响

2.心血管系统作用:降压——芫花叶提取液

对抗预防心律失常——芫花总黄酮

3.镇静、镇痛及抗惊厥

祛风湿药

秦艽

1.抗炎——秦艽碱甲

机制:兴奋下丘脑、垂体——使ACTH分泌↑——肾上腺皮质的功能↑

2.镇痛:剂量增加,镇痛作用增强,作用持续时间短暂,与延胡索和草乌配伍可增强其镇痛作用。

3.抗过敏——秦艽碱

独活

1.抗炎——甲氧基欧芹酚

2.镇痛——独活煎剂、独活煎剂

3.镇静——当归酸、伞形花内酯

4.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独活醇提物

5.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欧芹酚甲醚

五加皮

1.抗炎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抑制)——五加皮总皂苷、多糖

3.镇静——细柱五加皮醇浸膏

4.镇痛——正丁醇提取物、短梗五加醇提物

5.性激素样作用

防己

1.抗炎——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

2.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粉防己碱

机制:阻滞钙通道。

3.镇痛——防己水煎剂(与川乌合用作用时间延长至24小时以上)

4.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粉防己碱

a.抑制心脏和抗心律失常

b.降压

c.抗心肌缺血

5.抗肝纤维化——粉防己碱

机制:(1)显著改善肝功能

(2)减轻肝脏病理性损伤

(3)肝内胶原沉积减少。

6.防治矽肺——粉防己碱

机制:(1)大鼠实验性矽肺模型肺内阳性物明显减少;

(2)肺泡间隔蛋白多糖荧光强度减弱;

(3)矽结内胶原纤维以及蛋白多糖松解断裂;

(4)矽结节中心填充物减少。

雷公藤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抑制)——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生物碱

2.抗炎——雷公藤、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雷公藤总苷

3.对血管和血液系统的作用——雷公藤乙酸乙酯

机制: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全血和血浆黏度、减少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可使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下降

4.抗生育——雷公藤制剂

5.抗肿瘤——雷公藤甲素、乙素和雷公藤内酯

芳香化湿药

厚朴

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厚朴煎剂对小鼠肠管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具有兴奋作用,但加大剂量则产生抑制作用;

对豚鼠兴奋——不明显,抑制——更显著

厚朴酚对组织胺所致十二指肠痉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促进消化液分泌——挥发油

机制:通过刺激嗅觉、味觉感受器或温和地刺激局部黏膜——反射性地增加消化腺分泌。

3.抗溃疡——生品厚朴煎剂、姜炙厚朴煎剂、厚朴酚、和厚朴酚

机制:抑制胃酸分泌过多

4.保肝——厚朴酚

5.抗菌、抗病毒——厚朴酚

6.抗炎镇痛——厚朴乙醇提取物

7.中枢抑制——厚朴酚、和厚朴酚及厚朴乙醚提取物

8.肌松——厚朴酚、和厚朴酚

广藿香

1.促进胃液分泌——挥发油

2.抗病原微生物

苍术

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2.抗溃疡

机制:抑制胃酸分泌和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

3.保肝——苍术及β-桉叶醇、茅术醇、苍术酮

利水渗湿药

茯苓

1.利尿:对肾性和心性水肿病人利尿作用显著。

2.免疫调节

3.抗肝硬化——茯苓醇

4.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松弛肠管,预防溃疡。

5.抗肿瘤——茯苓多糖、茯苓素

机制:提高宿主的免疫系统功能及直接的细胞毒作用两个方面。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核苷转运——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并提高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能力——增强杀伤肿瘤细胞作用。

泽泻

1.利尿

2.抗炎——泽泻水煎剂

3.抗实验性肾结石——泽泻水提液

4.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5.保肝(脂肪肝)——胆碱、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

6.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

7.降压

茵陈

1.利胆:胆汁流量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2.保肝

3.抗病原微生物——茵陈蒿、茵陈炔酮、对羟基苯乙酮、其他挥发油

4.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

5.解热

6.镇痛——6,7-二甲基七叶苷元

7.抗炎

猪苓

1.利尿

机制:抑制肾小管对水及电解质,特别是钠、钾、氯的重吸收。

2.增强免疫功能——猪苓多糖

3.抗肿瘤——猪苓多糖

4.保肝

附子

1.强心——去甲乌药碱(DMC)

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机制:兴奋β受体

2.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a.张血管,增加血流

b.降压——去甲乌药碱

机制:兴奋β受体及阻断α1受体的双重作用。

c.升压——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

3.抗休克

4.抗心律失常

5.心肌保护作用

6.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强心、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

7.抗炎

机制: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还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

8.镇痛——生附子、乌头碱

干姜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a.抑制胃溃疡

b.芳香性挥发油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

动增强。

c.增强唾液分泌

d.镇吐——姜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姜酚、姜烯酮、挥发油、姜烯酚

3.抗炎——干姜的水、醚提取物都

3.镇痛——干姜醚提物、水提物

4.抗血栓——干姜水提物、姜烯酮、干姜挥发油

青皮

1.松弛胃肠平滑肌(最强)

机制:阻断M受体——兴奋α受体及直接抑制肠平滑肌而产生的。

2.利胆——青皮注射液

3.祛痰——柠檬烯

4.平喘——青皮醇提物、对羟福林溶液

陈皮

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松弛)

2.助消化——陈皮挥发油

3.抗胃溃疡——甲基橙皮苷

4.利胆、保肝——甲基橙皮苷

5.祛痰——柠檬烯

6.平喘——陈皮水提物、其醇提物

7.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枳实、枳壳

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既可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又可降低——胃肠平滑肌张力。

兴奋:胸腹痞满、胃扩张、胃下垂、胃肠无力性消化不良、脱肛等机体功能低下疾病。抑制:理性机能亢进。

2.抗胃溃疡——枳实热水提取物、枳实、枳壳挥发油

3.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兔()兴奋,小鼠(抑制)。

4.镇痛——枳实挥发油

5.心血管系统作用——对羟福林、N-甲基酪胺(MT)

机制:前者是α受体兴奋剂,后者通过促进内源性CA释放,间接兴奋α、β受体。

(1)收缩血管和升高血压——枳实注射液

特点:作用迅速,持续时间较长,呈双峰形上升,然后徐缓下降,连续用药无快速耐受性,无肾上腺素升压时出现的“后降压”现象,心率无明显加快。

香附

1.松弛平滑肌——香附挥发油、丙酮提取物

2.利胆

3.抑制子宫及雌激素样作用

4.镇痛、抗炎——香附醇提物

5.解热——香附醇提物、香附挥发油

木香

1.调节胃肠运动:促进胃排空及促进胃消化液分泌的作用。

2.抗消化性溃疡——木香丙酮提取物

3.促进胆囊收缩——木香煎剂

4.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具有解痉作用。

消食药山楂

1.助消化——柠檬酸、山楂酸、熊果酸等多种有机酸机制:a.能促进胃液的分泌

b.增加胃液酸度,

c.提高胃蛋白酶活性

d.促进蛋白质的消化

促进脂肪消化——脂肪酶

调节胃肠运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心肌缺血、降压

降压作用与其扩张外周血管作用有关。

3.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

莱菔子

1.对消化功能的影响:收缩胃、十二指肠平滑肌。

2.镇咳、祛痰、平喘——β-谷甾醇

止血药

三七

1.止血——三七氨酸

机制:a.增加血小板数量

b.增强血小板功能

c.收缩局部血管

d.增加血液中凝血酶含量

2.抗血栓——人参三醇苷Rg、三七皂苷

机制: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3.促进造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血:(1)对心脏的影响(降压)——三七总皂苷(PNS)

(2)对血管血压的影响(降血压)——三七及三七总皂苷(PNS)

对大动脉扩张作用弱;对小动脉和静脉扩张作用强。

(3)抗心肌缺血——三七、三七总黄酮、三七总皂苷

机制:a.扩张冠脉,促进实验性心肌梗死区侧支循环的形成;

b.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氧供应;

c.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d.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

e.抗脂质过氧化,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

(4)提高耐缺氧能力

(5)抗脑缺血

(6)抗心律失常——三七总皂苷、三七二醇苷(PDS)、三七三醇苷

(7)抗动脉粥样硬化——三七总皂苷(PNS)

5.抗炎——人参二醇皂苷

6.保肝

7.抗肿瘤——人参皂苷Rh1

8.镇痛——人参二醇皂苷

白芨

1.止血

2.保护胃黏膜

蒲黄

1.止血——黄酮类化合物

机制:促进血液凝固而止血

特点: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作用显著而持久。

2.抗血小板聚集——总黄酮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扩张血管,降血压

(2)抗心肌缺血

(3)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4.抗炎

活血化瘀药

丹参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强心:治疗心衰

扩血管——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素

丹参也能扩张肢体血管——增加血流量,此作用可用于治疗冠

心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改善微循环——丹参和丹参素

2.对血液系统作用:(1)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最终抑制血小板聚集

(2)抗血栓形成

3.抗动脉粥样硬化——丹参素

机制:抑制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4.调节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5.保肝:抑制——肝内纤维增生,防止——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川芎

1.扩张血管——川芎嗪、阿魏酸

扩张冠脉、脑部、肢体血管。

2.抗血栓形成——川芎嗪、阿魏酸

3.解痉:(1)川芎嗪:拮抗——肾上腺素或氯化钾引起的主动脉收缩;

(2)阿魏酸:抑制主动脉收缩;

(3)藁本内酯:解除气管平滑肌痉挛;

(4)阿魏酸和川芎嗪:子宫平滑肌解痉作用。

益母草

1.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股动脉血流量。

2.改善血液流变学:(1)降低血液黏度——益母草碱、水苏碱

(2)抗血小板聚集

(3)抗血栓形成

3.改善微循环

4.兴奋子宫——益母草碱

延胡索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镇痛——延胡索乙素

特点:a.强度虽较吗啡弱,但无成瘾性;

b.又无呼吸抑制、便秘等副作用。

镇痛——左旋体颅痛定(左旋四氢巴马汀)

机制:抑制网状结构的激活系统及脑内多巴胺系统。

特点:a.其镇痛作用与脑内阿片受体无关,为非麻醉性镇痛药;

b.不抑制脑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2)镇静、催眠——颅痛定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抗心律失常——延胡索总生物碱、延胡索乙素

机制:与拮抗Ca2+有关。

(2)抗心肌缺血——延胡索、去氢延胡索甲素

对垂体后叶素或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3.抗溃疡

水蛭

1.抗血栓——水蛭素

低浓度:抑制静脉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高浓度:抑制动脉血栓

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促进纤溶

a.抑制血小板聚集——水蛭及水蛭唾液

b.抗凝——水蛭素

c.促纤溶——水蛭醇提取物机制: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抑制凝血酶。

2.改善血液流变学

3.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1)抑制血脂上升;

(2)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

(3)降低胆固醇的含量;

(4)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5)减轻动脉炎管腔狭窄。

桃仁

1.扩张血管

2.抗血栓(作用强于当归、红花、赤芍、益母草等活血化瘀药)

3.抗肝纤维化

4.抗炎——桃仁煎剂、桃仁蛋白(PR-A和PR-B)

5.润肠缓泻——桃仁脂肪油

6.镇咳——氢氰酸

红花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兴奋心脏,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增加心机营养性血

流。

(2)对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有保护作用。

2.抗血栓——红花黄色素

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3.兴奋子宫

4.降血脂——红花油

5.镇痛——红花黄色素

莪术

1.抗肿瘤

机制:(1)直接抑制或破坏癌细胞。

(2)增强或改变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排斥反应。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

3.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

银杏叶

1.扩张血管——黄酮类化合物

对实验性脑缺血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2.改善学习记忆——银杏叶提取物

3.抗血栓、改善微循环

4.降血脂:降低血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

化痰、止咳、平喘药

桔梗

1.祛痰、止咳

机制:主要由于皂苷对咽喉黏膜的刺激,使支气管黏膜分泌增加,痰液稀释,使痰液易于咳出。

2.抗炎——桔梗皂苷

对炎症早、中、晚三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机制: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

3.解热、镇静、镇痛——桔梗粗皂苷

半夏

1.镇咳、祛痰——生物碱、生半夏、姜半夏、姜浸半夏和明矾半夏的煎剂

2.催吐——3,4-二羟基苯甲醛葡萄糖苷、生半夏及其未经高温处理的流浸膏

3.镇吐——经高温处理的流浸膏

4.抗肿瘤——半夏的稀醇或水浸出液

5.抗早孕——半夏蛋白

6.对胃肠功能的影响:(1)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液酸变。

(2)促进胆汁分泌,增强肠道蠕动。

苦杏仁

1.镇咳、平喘——苦杏仁苷

机制:产生氢氰酸抑制呼吸中枢

2.润肠通便

安神药

酸枣仁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镇静催眠——酸枣仁皂苷、黄酮类化合物

特点:长期反复应用可产生耐受性

(2)抗惊厥:对家兔咖啡因惊厥则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3)镇痛、降温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抗心律失常:对乌头碱所致的心律失常既有预防又有治疗作用。

(2)改善心肌缺血、提高耐缺氧能力:心肌缺血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3)降血压——酸枣仁总皂苷、黄酮类

机制:机制:减慢心率、直接作用于外周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1)降血脂——酸枣仁总皂苷

机制:降低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甘油三酯

(2)抗动脉粥样硬化——酸枣仁总皂苷、酸枣仁油

(3)抗血小板聚集

4.提高免疫功能——酸枣仁醇提取物

机制: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迟发性超敏反应,并可促进抗体的生成。

远志

1.镇静、抗惊厥

2.祛痰

机制:皂苷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液增加所致。

3.兴奋子宫平滑肌

4.溶血:远志皂苷体外试验有较强的溶血作用。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附答案) 一、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同一品种的中药,其药理作用也可能不同。() 2.某一中药入肝经,故可以认为它的作用部位在肝脏。() 3.模型对照是指不加任何处理只给溶剂的对照。() 4.反映一个药物毒性强弱的指标是最小致死量。() 5.番泻叶泻下作用与大黄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麝香与中枢兴奋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区别在于麝香

__________。 2.人参中枢兴奋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 3.五味子丙素的中间产物联苯双酯用于治疗__________。 4.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 5.枳实、青皮等含有__________,其提取物经注射给药后可激动__________,产生升压作用。 6.麻黄利尿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 7.知母解热作用与抑制__________(酶)有关。 8.大黄止血的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三七止血作用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 11.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药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

12.丹参对机体组织修复与再生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3.许多活血瘀药都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作用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题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1.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D) A.黄连 B.黄苓 C.金银花 D.麻黄 E.人参 2.温热药的药理作用不包括(E)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最新中医内科学精华笔记整理

中医内科学精华笔记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四、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七、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中药药理学模拟题一(答案)

中药药理学模拟题(一) 一、名词解释 1.中药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 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3.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 4.温热药: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 5.中药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二、填空题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中药药效学___和__中药药动学___两个方面。 2.单酸味药主要含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 。 3.泻下药的泻下作用类型分为、和 。 4.粉防己碱抗炎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白细胞___PLA2____________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 5.藿香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有效成分是_黄酮类物质_____________。 6.茯苓主要含有__茯苓多糖____________,能__增强________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机理可能与诱导____IL-2_________生成有关。 7. 、、 _________是温里药温通血脉的药理学依据。 8.理气药对胃肠运动具有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与、__药物剂量_________及___动物种类________等有关。 9.川芎嗪对心脏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间接兴奋心脏 所致。 10.甘草解痉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___黄酮类化合物_________,其中以__甘草

素_______作用最强。 11.当归抗血栓作用可能与增加、抗 _______、抑制等作用有关。 12.水蛭生品的抗凝、抗栓作用显著于炮制品。水蛭素是水蛭的有效成分,炙后水蛭素裂解破坏,作用____减弱______。 13.莪术油抗肿瘤的作用机制除直接杀灭癌细胞外,还能增强癌细胞的 ,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反应。 三、单选题 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C A.提取中药的成分B.鉴定中药的种属 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D.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2.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A A.所含成分B.产地C.采收季节D.剂量 3.细辛毒性成分主要是:B A.去甲乌药碱B.甲基丁香酚C.细辛醚D.黄樟醚4.芒硝泻下的机制为:B A.刺激肠粘膜 B.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C.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R D.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 5.不具有镇痛作用的中药或化学成分是:A A.青风藤碱B.乌头碱C.雷公藤D.秦艽 6.具有肌松作用的药物有A A.厚朴B.苍术C.藿香D.砂仁 7.泽泻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D A.利尿B.抗感染C.降血脂D.增强免疫 8.附子中对心脏毒性较大的化学成分是:A A.乌头碱B.氯化甲基多巴胺 C.消旋去甲乌药碱D.去甲猪毛菜碱

[1171]《中药药理学》(2017年.秋)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哪项不是盐酸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抗心律失常 正性传导作用 正性肌力作用 降血压 2、川芎中抗脑缺血的有效成分是 川芎嗪 挥发油 原儿茶酸 丁烯苯肽 3、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 生物膜对药物的吸收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药物的排泄 药物的作用强度 4、根据功效毒性变化的要求,下列炮制方法错误的是 突出某一作用——大黄制热 增强止痛作用——延胡索醋炒

增强利尿作用——泽泻盐炙 减轻毒性——乌头久煎 5、关于四气描述错误的是 多数温热药能使心率加快,尿中茶酚胺排出量减少 多数寒凉药通过抑制酪氨酸羟化酶,使NA和DA含量减少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具有兴奋效应 温热药。可以提高机体的基础代谢 6、无保肝作用的药物是 金钱草 茯苓 茵陈蒿 猪苓 7、下列哪项在一定程度上从分子水平阐明了附子的助阳原理 增强MR—cGMP的系统反应性 增强aR—cAMP系统的反应性 兴奋a B—cGMP系统 增强BR—cAMP系统的反应性

8、附子能兴奋β受体的成分是 去甲乌药碱 乌头碱 去甲猪毛菜碱 氯化甲基多巴胺 9、壮阳药包括 淫羊藿 陈皮 牡丹皮 黄连 10、活血药不包括以下哪类药 舒血脉药 消癥积药 散瘀滞药 祛风湿药 11、扶正药不包括 附子 黄芪 党参

白术 12、利胆的代表药是 甘草 灵芝 茵陈 蒲公英 13、黄芪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不包含 促进非特异性免疫 抗骨质疏松 促进特异性免疫 免疫增强 14、当归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 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cAMP 促进血小板释放 延长凝血活酶时间 减轻血栓重量 15、哪项不是盐酸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抗心律失常

中药药理学 作业1

A型题: 1.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A.心率减慢 B.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减少 C.血浆中和肾上腺内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降低 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E.耗氧量降低 2.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错误:正确答案为:A 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B.抑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 C.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D.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E.基础体温降低 3.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A.人参 B.麻黄 C.当归 D.附子 E.枳实 4.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A.挥发油 B.有机酸 C.鞣质 D.糖类 E.蛋白质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A.痛阈值降低 B.体温降低 C.心率加快 D.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升高 E.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 6.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错误:正确答案为:D A.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B.抑制交感神经系统 C.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E.具有抗感染作用 7.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A.挥发油 B.有机酸 C.糖类 D.蛋白质 E.以上均非

8.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A.挥发油 B.有机酸 C.鞣质 D.蛋白质 E.苷类 9.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错误:正确答案为:E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E.具有抗感染作用 10.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错误:正确答案为:C A.钩藤 B.羚羊角 C.麻黄 D.柴胡 E.大黄 11.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A.单行 B.相须 C.相畏 D.相杀 E.相反 1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A.挥发油 B.糖类 C.蛋白质 D.无机盐 E.以上均非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A.挥发油 B.氨基酸 C.蛋白质 D.无机盐 E.以上均非 14.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A.知母 B.黄连 C.黄柏 D.大黄 E.附子 15.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中医内科学笔记总结培训资料

中医内科学笔记总结

肺系病证 1感冒 1风寒证: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或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羌独活,更用荆防能解表。柴前苓芎桔梗壳,痢疾疟疾兼能疗。 2风热证:银翘散银翘散主风热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效果好。 或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三物香薷扁豆朴,辛温解表散寒湿,无汗表实腹痛泻,头重身痛皆能治,若加银花与连翘,更名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姜葛枣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此方宜。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豉葱白,桔薇薄荷甘红枣,阴虚感冒多无汗,滋阴解表功效好。 2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三拗汤中少桂枝,麻黄加术治湿痹。 止咳散止嗽散中枯甘前,荆陈紫苑百部研,风寒犯肺咽痒咳,疏风散寒利肺气。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桑菊饮中桔甘翘,芦根杏仁薄荷饶,清宣肺卫风热证,肺热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桑杏汤中沙参贝,栀皮梨皮共香豉,干咳无痰或少痰,轻宣温燥此方宜。 4痰湿蕴肺证:二陈汤二陈橘半茯苓草,生姜乌梅不可少,治心治肺又治胃,随证加减记心牢。 风加南星白附子,热加芩连寒桂姜,气和四七郁香附,重视变化效最好。 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用芩栀,桑皮二母麦冬施,蒌桔陈苓甘草入,肺热痰稠可服之。 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齐,肺热阴虚咳喘证,清肺养肺喘咳宜。 7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3哮病 发作期: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治寒饮,咽喉不利在宜肺,细辛紫菀款冬花,姜枣半夏与五味。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寒饮,风寒咳嗽皆可医,桂姜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子。

中药学知识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知识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血瘀证的现代认识(C) A 血流动力学异常 B 微循环障碍 C 血小板聚集障碍 D 血液流变学异常 E 以上均非 2、下列哪项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B) A 丹参素 B 丹参酮 C 异丹参酮 D 异阿魏酸 E 以上均非 3、莪术抗癌作用机理是(B) A 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 B 对癌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 C 增加肿瘤组织血流量 D 抑制肿瘤细胞核酸合成 E 以上均非 4、下列哪项不是川芎抗脑缺血作用的机理(A)

A 增加脑组织TXA2的生成 B 提高脑线粒体膜的流动性 C 降低细胞内Ca2+的超载 D 对脑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有保护作用 E 以上均非 5、丹参所没有的药理作用是(D) A 抗心肌缺血 B 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C 改善微循环 D 抗急性肝损伤 E 抗血栓形成 6、川芎扩张冠脉的有效成分(E) A 藁本内酯 B 川芎哚 C 川芎挥发油 D 阿魏酸 E 川芎嗪 7、下列哪项不是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作用的表现(D) A 改善微血流 B 改善微血管形态 C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D 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

E 以上均非 8、川芎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D) A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B 抗心肌缺血 C 镇静、镇痛 D 抗射线损伤 E 抗肿瘤 9、益母草静脉注射后可出现(C) A 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 B 提高MDA活性,降低SOD活性 C 冠脉流量增加,冠脉阻力降低 D 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 E 以上均非 10、下列哪项不是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药理基础(A) A 抗肿瘤 B 兴奋子宫 C 抗凝血、抗血栓形成 D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E 抗心肌缺血 11、益母草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B) A 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 B 降血脂

九版中医内科学核心笔记(吴勉华主编)

《九版中医内科学》核心笔记 肺系病证 一、感冒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治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 1.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附:体虚感冒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玉屏风散(表虚自汗)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医学心语论病理。 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朱丹溪首创病名;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1. 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2.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四、喘证 1.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若汗出而喘不平,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寒饮内伏,复感外寒引发者用小青龙汤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补中益气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五、肺痈 金匮要略首提病名;备急千金要方之苇茎汤清热排脓 1. 初期:疏散风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若热毒瘀结,咯浓浊痰,腥臭味重,合犀黄丸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若形证俱实,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可加桔梗白散,峻驱其脓。 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明确病因为“肺虫” 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治疗肺痨第一部专著 朱丹溪滋阴降火;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提出“杀虫”“补虚”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七、肺胀内经首载病名 《丹溪心法》: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证治汇补》分虚实。1)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小青龙汤) 2)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宫、至宝丹)4)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若喘脱,急用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病情稳定可常服皱肺丸 八、肺萎肺叶萎弱不用金匮要略首载病名 1、虚热证: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2、虚寒证: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心系病证 一、心悸 《内经》病因:宗气外泄,心脉不同,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病名首见于《金匮》《伤寒》提出治则及炙甘草汤等 《医学正传》认为尚与与肝胆有关,并区分惊悸与怔忡 《医林改错》补充瘀血可致心悸,并记载血府逐瘀汤治疗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虎磁朱)痰热内扰,胃失和降,致心神不安者,用黄连温胆汤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气血两虚,血不养心,心动悸而脉结代用炙甘草汤 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致心悸者用生脉散益气养阴 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如阴虚火旺,相火妄动,见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予栀柏地黄丸) 病情严重,汗出肢冷,面唇青紫,喘不得卧者, 重用人参、附子,加服黑锡丹以回阳救逆 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真武汤) 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8)邪毒犯心:清热解毒,益气养阴--银翘散合生脉散 二、胸痹 病名首见《金匮》,“阳微阴弦”创立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等 明清《玉机微义》鉴别心痛与胃脘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加减 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 A.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B.抑制交感神经系统 C.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E.具有抗感染作用 2.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 A.挥发油 B.氨基酸 C.蛋白质 D.无机盐 E.以上均非 3.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 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B.抑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 C.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D.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E.基础体温降低

参考答案为:A,您选择的答案为:E 4.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 A.单行 B.相须 C.相畏 D.相杀 E.相反 5.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 A.相反 B.相须 C.相使 D.相畏 E.相杀 6.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 A.人参 B.麻黄 C.当归 D.附子 E.枳实 7.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A.挥发油

B.有机酸 C.鞣质 D.蛋白质 E.苷类 8.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 A.药物的品种 B.炮制加工 C.药物剂型 D.药物配伍 E.机体病理状况 9.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 A.减少毒性 B.协同作用 C.减少个体差异 D.更易吸收 E.增强疗效 10.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 A.知母 B.黄连 C.黄柏

D.大黄 E.附子 11.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A.挥发油 B.有机酸 C.糖类 D.蛋白质 E.以上均非 1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 A.挥发油 B.糖类 C.蛋白质 D.无机盐 E.以上均非 1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E.具有抗感染作用 14.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

中医内科学重点笔记新版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 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内伤病主要指《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所述的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等杂病,它们主要由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阶段(殷周时期) (二)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三)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 (四)成形阶段(明清时期) 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首先用“内科”命名的著作,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指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 明清时期,杂病和外感病的理论有很大的发展。杂病方面,《景岳全书,杂证谟》主张“人体虚多实少”,慎用寒凉攻伐;赵献可强调命门之火;叶天土有“久病人络”之论。这一时期的专病论著明显增多,如《慎柔五书》《理虚元鉴》《疟论疏》《血证论》《中风论》等,对中医内科学的形成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温病学家的成就,如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首创卫气营血辨证,成为后世诊治温病的准绳;薛

生白的《湿热病篇》对湿热病证的发挥,充实了温病学说的内容;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完善了内科热病学术体系。 三、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 疾病的发生形式、轻重缓急、病证属性、演变转归等,往往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或制约。 (一)体质因素(二)病邪因素(三)情志因素(四)行为因素 (五)时间因素:大多疾病一般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规律。 (六)地域因素:《诸病源候论·瘿候》说:“诸山《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指出瘿病的发生与水土有关 咳痰色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咳痰黄而稠者属热;咳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咳痰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咳嗽喉痒,痰为泡沫状者,属风痰咳嗽;咳痰粉红呈泡沫样者属阳虚血瘀络伤;咳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络伤;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 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为气滞腹痛;腹痛固定,痛如锥刺,多为瘀血腹痛。自胸至腹皆痛,脉沉而紧,苔黄腻者,为大小结胸症;大腹疼痛,多病太阴;痛连胁肋,肝脾不和;少腹疼痛,痛在厥阴;少腹硬满急痛,漱水不欲咽,或如狂喜忘,大便色黑,此蓄血腹痛;脐周阵发剧痛而腹柔软,或有吐下蛔虫者,多为虫痛。 但头汗出:即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余处无汗。兼见面赤心烦,口渴, 头面多汗,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黄腻者,是中焦湿热循经上蒸所致;若见头额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气喘,脉微者,为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危象。

中药药理学深刻复知识题及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三七止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三七氨酸). 2.麻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麻黄碱). 3.党参抗胃溃疡和胃粘膜损伤的有效成分为(党参多糖). 4.细辛镇痛、局麻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 5.五味子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为(五味子醇甲). 6.秦艽抗炎的有效成分为(秦艽碱甲) 7.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同一中药可调节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8.人参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Rg3). 9.茯苓利尿作用的有效成分(茯苓素). 10.桔梗祛痰的有效成分为(桔梗皂苷). 11、辛味药具有健胃,化湿行气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_挥发油_________。 12、黄芩产生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__黄酮类________。 13、金银花与青霉素合用,抗菌作用__互补或增强________。 14、秦艽的抗炎作用必须在动物两侧____肾上腺______保持完整时才能发生。 15、附子中降压的有效成分为__去甲乌药碱________。 16、人参皂苷____ Rg ______类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17、收涩药中所含的鞣质及___有机酸_______均有抗菌活性。 18、使君子中的有效成分__使君子酸钾________可使蛔虫麻痹。 19、苦杏仁经炮制后,抑制了___苦杏仁酶_______的活性,苦杏仁苷分解减少。 20、党参中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为___党参多糖_______。 21、__出血________是人参急性中毒的表现。 22、五味子____粗多糖______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3、____葛根素______是葛根降糖有效成分。 24、细辛的抗菌有效成分是____黄樟醚_____。 25、寒证或阳虚证病人基础代谢___偏低 _______。 26、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__鞣质________。

中医内科学考试笔记个人整理版

中医内科学笔记 肺系病证 一感冒 内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明确指出病位属肺分列辛温辛凉两大治法-丹溪心法,感冒之名始于仁斋直指方,感冒与伤风互称始于明清 感冒不呈流行性;时行感冒症状呈流行性,全身症状重,起病急,易化热入里,变生他病,不常见痰热郁肺感冒若失治可转变-肺痈、肺胀 风寒证-荆防败毒散 风热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证-新加香薷饮(藿香正气散和鸡苏散)夏令感冒-身热汗少,头昏,肢体酸重,心烦口粘,苔黄腻,脉濡数 气虚感冒-参苏饮,患者久虚,面色晄白,汗出畏寒,动则益甚,平时易感冒,苔薄白,脉细弱-玉屏风散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晕,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咳嗽 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景岳全书 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若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缚之火自内之则亦鸣-医学心悟 内伤咳嗽与-肺、肾、肝、脾有关 咳嗽的辨证要点-外感与内伤 久咳兼便溏用六君子汤-虚者补其母 咳嗽初起,用收涩药最易关门留寇 肺系病证同肝肺同治立论-泻白散合黛蛤散;五磨饮子;椒目瓜蒌汤;香附旋覆花汤 外感 风寒袭肺-三拗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温燥咳嗽桑杏汤清宣凉润 凉燥咳嗽咳嗽少痰,口干鼻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杏苏散温润止咳外感咳嗽,用解表药邪未尽去,仍咳嗽咽痒,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止嗽散 内伤 痰湿蕴肺-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久咳气逆,阵阵发作,痰少质粘,引胸胁疼痛,口燥咽干,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和黛蛤散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 内伤咳嗽久延可演变为-肺胀,喘证 三肺痿 首见于金匮要略 用清燥救肺汤作主方-肺痿 肺痿的病因-肺燥津伤;肺气虚冷 治疗肺痿首先应辨别虚寒虚热;阴阳 治肺燥津伤肺痿-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 虚热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虚寒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 四肺痈 首载肺痈之名-金匮要略;创苇茎汤清热排脓-备急千金要方;认为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张氏医通;主张清热涤痰-杂病源流犀烛;以清肺热,救肺气-医门法津;提出初起在表宜散风清肺,己有里热宜降火抑阴,成脓宜平肺排脓,脓成

中药药理学试题与答案(1~3)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卷一(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活性较强的二醇类人参皂苷是( B ) A.Ra1 B.Rbl C.Rc D.Rg3 E.Rg1 2、能导致肾小管坏死的中药是( D ) A.马钱子 B.乌头 C.木通 D.雷公藤 E.大黄 3、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效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D ) A.人参B.当归C.附子D.枳壳E.白术 4、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C ) A.中和内毒素 B.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C.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D.抑制内毒素的释放 E.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5、下述除哪项外,均是大黄止血的作用机理( D ) A.促进血小板聚集 B.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C.使受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 D.补充维生素K E、降低凝血酶Ⅲ活性 6、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C ) A.抗炎 B.解热 C.中枢兴奋 D.降低血压 E.抗溃疡 7、苦参对下列病原体有抑制作用( B ) A.疟原虫 B.滴虫 C.血吸虫 D.肠道阿米巴原虫 E.鞭虫 8、丹参扩张冠状动脉机理是(A) A.阻滞钙内流和钙调蛋白作用 B.促进钙内流 C.开放钙通道 D.开放钠通道 E.促NO生成 9、许多寒凉药具有哪项药理作用( E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 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 E.抗感染 10、延胡索总碱/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的不正确描述是( C ) A.延胡索总碱具有镇痛作用 B.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 C.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弱于复方阿司匹林 D.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没有成瘾性 E.镇痛机制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受体有关 11、不具有利胆保肝作用的中药是(A) A.苍耳子 B.柴胡 C.茵陈 D.大黄 E.栀子 12、三七的扩张血管的作用机理与以下哪项有关( D ) A.兴奋β2受体 B.阻断α受体 C.直接作用 D.阻Ca++内流 E.促NO释放 13、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是( D ) A.甘草甜素 B.秦艽 C.大黄 D.人参 E.芒硝 14、银杏内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是( B ) A.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cAMP B.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C.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TXA2合成 D.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E.促进PGI2生成 15、大多数补虚药增强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正确的描述是( C ) A.增加动物免疫器官重量 B.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C.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 D.升高血白细胞 E.诱生干扰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除抗病原体外,清热药的_抗细菌毒素_、_解热__和影响免疫功能作用等也参与了抗感染。 2、五味子能明显诱导鼠肝微粒体_____ P450酶系____活性,增加______解毒___能力。 3、益母草中的有效成分益母草碱已被证明具有兴奋______子宫___的作用。

中药药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目的是(A) A.研究中药产生药效的机理B.分离有效成分C.鉴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D.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E.鉴定中药的品种 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E) A.生物膜对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D.药物的排泄E.药物的作用强度 3.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D) A.黄连B.黄芩C.金银花D.麻黄E.人参 4.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E)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 5.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氨基酸B.有机酸C.挥发油D.生物碱E.皂苷 6.下列哪项不是柴胡的主要作用(E) A.解热B.抗炎C.降血脂D.利胆E.抗心律失常 7.下列哪项不是麻黄的作用(E) A.兴奋中枢B.升高血压C.抗炎D.解热E.镇静 8.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糖类 9.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E)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氨基酸和糖类10.苦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D)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和苷类E.氨基酸和糖类11.下列哪种药具有保肝利胆作用(D) A.麻黄B.桂枝C.细辛D.柴胡E.葛根

12.葛根治疗偏头痛的主要依据是(D) A.有镇静作用B.有降压作用C.有兴奋吗啡受体作用D.有调节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E.以上均非 13.下列哪项不是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平喘B.解热C.发汗D.抗炎E.镇静 14.下列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E)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5.下列哪项不是葛根的适应症(B) A.突发性耳聋B.风湿性关节炎C.冠心病、心绞痛D.高血压E.感冒、头痛16.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是(C)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7.麻黄利尿作用最强的成分是(B) A.麻黄碱B.D-伪麻黄碱C.甲基麻黄碱D.麻黄次碱E.去甲基麻黄碱18.可用于治疗肾炎的药物是(A) A.麻黄B.桂枝C.柴胡D.细辛E.葛根 19.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A) A.发汗B.抗菌C.抗炎D.抗毒素E.解热 20.抗菌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的药物是(E) A.清热泻火药与燥湿药B.清热燥湿药与凉血药C.清热凉血药与解毒药D.清热解毒药与清虚热药E.清热燥湿药与解毒药 21.下列哪项不属于清热药抗菌有效成分(D) A.小檗碱B.苦参碱C.绿原酸D.原儿茶酸E.癸酰乙醛 22.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B) A.生物碱B.黄酮C.有机酸D.挥发油E.氨基酸 23.黄连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是(A) A.小檗碱B.黄连碱C.药根碱D.木兰花碱E.甲基黄连碱

《中药药剂学Z》 次作业答案

《中药药剂学Z》次作 业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药药剂学Z》 您本学期选择了“中药药剂学Z”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1-24,总分为120分,您的得分为120分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热原的性质不包括:[1分] E.水不溶性 2.咀嚼片、口含片宜选用的稀释剂是:[1分] E.甘露醇 3.薄荷水制备时加入滑石粉的目的是:[1分] E.分散 4.炉甘石洗剂属于:[1分] C.混悬液 5.益母草膏属于:[1分] C.煎膏剂 6.采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是利用热原的:[1分] B.不挥发性 7.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1分] 8.水蜜丸的溶散时限为:[1分] 小时 9.加入冰糖、黄酒在胶剂制备中的操作过程为:[1分] E.浓缩收胶 10..片剂包糖衣的工序中,对于有引湿性、易溶性或酸性药物的片剂,需要:[1分] A.隔离层 11.下列错误论述胶囊剂的是:[1分] A.胶囊剂只能用于口服 12.需检查融变时限的是:[1分] A.栓剂 13.采用滴制法制备的是:[1分] B.软胶囊 14.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不包括:[1分] B.采用GMP厂房生产 15.采用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加入甲醛的目的是:[1分] D.固化剂 16.下列不属于肠溶衣材料的是:[1分] B.丙烯酸树脂Ⅳ号 17.麝香宜采用下列那种粉碎方式:[1分] D.加液研磨法 18.薄荷水为:[1分] B.真溶液 19.采用升法制备的是:[1分] C.红升丹 20.滴眼剂的制备流程为:[1分] A.药物+附加剂-溶解-滤过-灭菌-无菌分装-质检-包装 21.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之比,这一概念指的是:[1分] A.置换价 22.属于亲水胶体的是:[1分] A.高分子溶液 23.藿香正气水属于:[1分] B.酊剂 24.又称升华干燥的方法是:[1分] C.冷冻干燥 25.不能作为片剂糖衣物料的是:[1分] B.丙烯酸树脂IV号 26.水丸的制备方法为:[1分] B.泛制法 27.无菌、无热原是对下列哪个剂型的要求:[1分] A.注射剂

20xx年7月浙江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药药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3046 一、名词解释 ( 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1.四气 2.七情 3.相恶 4.泻下药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 .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B.确定中药品种 C.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D.研究中药作用机制 2.研究认为多数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A .兴奋中枢神经B.增加能量代谢 C.具有抗感染作用D.兴奋内分泌系统 3.中药药理作用双向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A .剂量B.实验方法 C.药物产地D.机体状态 4.中药制备工艺差别可产生的影响为()。 A .作用强度改变B.影响毒性 C.减少副作用D.影响吸收 5.桂枝发汗解肌功效与下列哪项作用无关?() A .扩张血管促进发汗B.抑制血小板聚集 C.解热D.抗菌抗病毒 6.以下哪项不属于麻黄的主治范围?() A .支气管哮喘B.低血压 C.肾炎与水肿D.白细胞减少症 7.以下哪项无降压作用?() A .黄连B.黄芩 C.知母D.北豆根 8.大黄的止血有效成分是()。 A .大黄素、大黄酸B.大黄酚 1

C.芦荟大黄素D.番泻甙 A 、大黄酸甙 9.下列哪项不是秦艽的药理作用?() A .抗炎B.镇痛 C.抗过敏D.降血糖 10.下列哪种药具有抗脂肪肝的药理作用?() A .茯苓B.猪苓 C.泽泻D.茵陈 三、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使君子可驱杀哪几种寄生虫?() A .蛔虫B.蛲虫 C.绦虫D.姜片虫 E.鞭虫 2.具有促进骨骼生长作用的药物是()。 A .人参B.党参 C.当归D.鹿茸 E.淫羊藿 3.人参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A .增加肾上腺重量 B.增加垂体组织重量 C.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 C 含量 D.增加尿中类固醇排泄量 E.降低血液中类固醇水平 4.下列何为麝香的药理作用?() A .强心作用B.增加心肌的供血 C.兴奋中枢D.抑制中枢 E.抗炎作用 5.酸枣仁镇静催眠作用的特点:()。 A .口服有效B.作用快 C.对动物自主活动有影响D.可对抗中枢兴奋药的作用 E.量效关系不规律 6.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作用主要表现在()。 A .加速微血流B.改善微血管形态 C.促进微血管重新开放D.促进新生微血管形成 2

中药药理学试卷及答案

中药药理学试卷及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目的是(A) A.研究中药产生药效的机理B.分离有效成分C.鉴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D.研究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E.鉴定中药的品种 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内容(E) A.生物膜对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药物的生物转化(代谢) D.药物的排泄E.药物的作用强度 3.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D) A.黄连B.黄芩C.金银花D.麻黄E.人参 4.许多寒凉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E)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B.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 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 5.辛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氨基酸B.有机酸C.挥发油D.生物碱E.皂苷 6.下列哪项不是柴胡的主要作用(E) A.解热B.抗炎C.降血脂D.利胆E.抗心律失常 7.下列哪项不是麻黄的作用(E) A.兴奋中枢B.升高血压C.抗炎D.解热E.镇静 8.酸味药所含的主要成分是(C)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糖类9.甘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E)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E.氨基酸和糖类 10.苦味所含的主要成分是(D) A.挥发油B.皂苷C.有机酸和鞣质D.生物碱和苷类E.氨基酸和糖类 11.下列哪种药具有保肝利胆作用(D) A.麻黄B.桂枝C.细辛D.柴胡E.葛根 12.葛根治疗偏头痛的主要依据是(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