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工院校就业现状分析

技工院校就业现状分析

技工院校就业现状分析
技工院校就业现状分析

技工院校就业现状分析

——以**市技工学校实习、就业现状为例摘要:学生实习、就业是技工院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它既关系到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学校知名度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生源的品质。

**市技工学校近几年学生的就业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同时在本地初中毕业生数量锐减的情况下,仍保持着高生源,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高度重视实习、就业工作,把学生实习、就业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策略。已经形成由校领导主抓,职业指导科、班主任具体负责的组织结构。笔者对该校学生就业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认为技校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专业设置对口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稳定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因此,专业设置一定要适应劳动用工的市场需求,**市技工学校针对**市政府把临安打造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决策,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努力打造机电一体品牌专业。2010年**技校的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和机床切削加工(车工方向)两个专业被确定为省技工院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为该校培养更适应劳动用工市场专业需求的社会提供了保障。

二、重专业理论学习、更重操作技能锻炼

该校在不影响技工学校正常课时的前提下,分年级、分阶段,对各专业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对具有一定专业潜能的学生,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六、日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同时,专业教师针对学生的职业兴趣、个性特质安排学生专业,力争及时挖掘学生潜能,对学生感兴趣的专业,重点加以培养,使学生由原来“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爱学”,更可贵的是学生所学专业更适合他们发展。几年来,在各专业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该校近三年参加全国及省技能比赛,先后获得全国车工高级工组二等奖一人次,浙江省车工高级工组一等奖二人次,钳工高级工组二等奖一人次,FLASH动漫设计大赛二等奖—人次,二等奖一人次,参加杭州市和临安技能比赛多人次获奖。

三、加强校企合作、巩固学生学习、就业基地

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是技工学校做好实习、就业工作的基础。该校领导一直非常重视学校实习和就业基地的建设,根据省人社厅“关于推进技工院校加快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文件精神,学校从06年开始把建设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校长亲自挂帅,就业指导科具体实施。学校在原有三十几家稳固实习就业单位外,先后又与企业知名度高、工人福利待遇优、企业环境美、诚信度高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集团旗下***有限公司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并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部分专业课程还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授课,使培养的学生更实用,不断把校企合作工作逐步推进。目前,学校每年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生进入以上单位实习、就业,充分体现了学生订单式培养的办学模式(定向招生、定向培训、定向实习、定向就业),实现了学校和企业双赢。

四、注重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注重合格职业人的培养

学生的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甚至是企业的发展,一流的企业必定有一支一流的员工队伍,学校始终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教育学生懂得“学做事,先做人”、“立业德为先”的道理,在上好政治思想、社交礼仪、公共关系等的课程以外,重点对学生进行职业思想、职业品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品德意识,服从意识,责任意识,卓越意识,学习意识,主动意识和职业意识;养成平时的良好习惯,从做一名优秀学生开始,使学生今后能更适应企业,融入企业,为就业打好基础。

五、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现代企业领导讲的最多的话题,考察一个从业人员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建设者,无非是从德与才两个方面、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两大领域来考虑。在现实生活中,企事单位发展中产生过诸多问题,但是许多并非出于职业技能,而是出在职业道德方面。从学生个体而言,其职业道德素质状况和表现,也是决定个人职业生涯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所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临安技校把职业道德教育确定为学生的必修课,有专职职业指导师任课。学校教育学生学会建立职业理想,形成良好的职业纪律、职业态度和作业作风,引导学生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经履行自己的职业义务,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业务技能、遵守劳动纪律等,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

六、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

做合格技工人,是技工学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学生从小学到技校毕业,都在父母的呵护和老师的教导下生活,任何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而学生走出学校、踏入社会,各方面都需要自己去应对。由于缺乏经验,碰到问题会很茫然,受到挫折无法应对,在职业选择方面更是找不到方向。为此,学校在学生进入社会实践前,除对学生在校各阶段的职业指导外,重点对即将进入社会的学生进行从业前指导。学校指派高级职业指导师对学生在如何定位、正确评价、职业兴趣、技能状况、行为表现、体能状况等方面进行强化指导,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的单位和岗位。教育学生首先从争做一名优秀员工开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当不好士兵的人,肯定当不了将军。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就要从做一名优秀员工开始,做优秀员工是事业成功的根本。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做一名优秀员工,常言道“心动不如行动”,摆正自己与公司、与老板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个人与公司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你在为公司营造利润的同时,也为自己学习、锻炼、提升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更是为自己的生存提供保障。

七、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应用

做好学生和用工单位的信息收集、整理是安排好学生实习、就业的前提,也是提高实习、就业质量的关键。学校在每年安排实习就业前,首先深入校企合作单位,了解企业的用工数量、工作性质、技能要求、工作时间、劳动纪律等各方面情况(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要求,如有的单位对个人品德、劳动纪律要求很高,而从事的工作技能要求不高或者说简单);其次对学生的职业兴趣、个性特点、技能状况、行为品德、家庭情况、就业意向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在做好以上两个方面调查的基础上,再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为学生实习就业做好第一手准备。同时,就业指导科和职业指导师根据“以事择人,以人择事”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员工)与单位岗位的匹配,努力使学生能做他(她)所爱的,爱他(她)所做的,最终使极大部分学生在进入用工单位后,在单位能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从而使学生能安心工作,家长放心,企业很受欢迎,达到学生就业、稳定就业、职业生涯的发展的目的。

八、积极主动做好实习生的思想稳定工作

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更是就业的基础,因此,实习生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努力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稳定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实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期间遇到的困难。刚进入企业,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很多,这时学生更需要得到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便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指导学生处理好各种关系,鼓励学生虚心向带师傅学习技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钻研业务技能,使学生把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们更快地去熟练掌握本职业务技能,胜任工作,完成生产任务。

总之,该校通过在校的职业指导,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应用,科学的安排和管理,

使学校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欢迎、就业形势一直呈供不应求状态,学生还未出校门,就被预订一空。在学生就业前景看好的同时,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也进一步提高,几年来学生首次就业率均达百分之百,专业对口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学生就业稳定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二O一三年九月十六日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偏紧和就业层面下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是世界性的难题,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发展、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引言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成才与发展、家庭的稳定幸福、社会的和谐。大学生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近年来持续上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人才市场中竞争力度越来越大。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不乐观,2013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这个数字在不断刷新,20l4年的毕业生人数729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非常大。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显示,美、英等国大学生就业也不乐观,青年人就业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对就业形势、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走向市场化,为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奠定良好基础。但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中,机遇与挑战都有。 (一)从统计方面看,社会人才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差距较大,

未能落实就业的大学生总人数持续增多,就业压力巨大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20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300万,每年将会有300万多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估计我国未来几年内在人才需求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人员过剩的现象。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的大环境联系密切,大学生就业也呈现出数量不匹配的特点。10年来,因为高校扩招力度加大,大学生数量增加走高,加上毕业时间、就业程序的同步造成了“一致”效应。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所下降,随毕业生数量增加而有所下降。如2010年到20l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由630万增加到了729万,6年里,毕业生数量增加幅度很快。 (二)从地域视角看,随着国家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的大量出台,二线、三线城市人才吸引能力将逐步增强 近几年,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面临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城市的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精英移民在一线城市的增加速度无法实现同步发展,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尤其是房价上涨等造成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加大。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大量“西部开发、中部掘起’’等政策出台,促进了一批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经济规模、创业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对人才的吸引力将显着增强。 (三)从就业产业结构视角看,三大产业的就业空间各有优势,战

新闻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新闻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传统媒体经营遭遇低谷,从业人员一度饱和,新闻专业毕业生在广阔的媒体领域就业无门;另一方面,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不论是技术性人才还是运营或者管理方面,都存在庞大的人才缺口,面对庞大的毕业队伍,用人单位竟然痛呼天下无才! 如此,在传统媒体遭遇新媒体的时代变革中,新闻专业的毕业生碰到了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遇!当初拳拳赤诚的新闻理想,在经过了四年的悬梁刺股后,却在毕业的关口碰得一头灰!那么,当今新闻专业的学子,到底是遇上了最好的年代,还是遇上了最坏的年代?或许,曾经的“无冕之王”,也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重新书写“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定义! 一.新闻专业不再“专业” “以前新闻专业的学生,有中文系的文笔,有哲学系的思想,还有美术系的艺术,几乎无所不能。而今新闻专业的学生,论文笔不如中文,论思辨不如哲学,论排版远远不如美术!尤其是在经济、政治、法律等专门领域,新闻专业的学生往往在报道中捉襟见肘,难以胜任!”一些关于新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文章如是写道。 先不论这种观点是不是以偏概全、有失偏颇,且看近几年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得不承认,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身上的光环正在逐渐消退,当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无冕之王”已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以及报刊杂志或者互联网媒体的招聘启示中,专业都写着一条“专业不限”的亲民告示。而在实际的录取中,新闻专业的靴子也正在逐渐失宠,广州电视台曾在2004年招聘的43个人中,只有14人毕业于新闻专业。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新闻专业的学子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非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正逐渐受到更多青睐,尤其是经济、法律、政治等专业的毕业生,往往由于其精深的专业知识而在工作中大放异彩。不少媒体单位在招聘中均表示,新闻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专业知识积累严重欠缺,虽然采写编排技术稍胜一筹,但这种技术优势往往都是暂时性的,所以,在长远的竞争中,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但不占优,反而深陷劣势。 这样的观点,实际上表面,在传媒领域的竞争中,新闻专业的学生正在逐渐丧失其专业优势,以致其只有技术,而无专业! 与此同时,当新闻专业的许多学生在难以进行专业对口就业时,纷纷被迫转向其他领域寻找工作机会。由于大学期间过于理论化的课程设置,新闻专业的学生往往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更没有十分突出的实践经验,所以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范围仍然局限于文秘、行政助理等操作性工作,不得不在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领域,接受所有人的竞争! 坦白地说,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仅大片丧失了自己的生存领地,而且在公共的生存领地中,也沦落为十分边缘的危机地步! 二.扩招与滞后的双重危机 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危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原因在于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发生严重脱轨。 高校新闻学专业招生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新闻学毕业生供大于求。不少普通高等学校认为设置新闻专业是“投资小、见效快”,相继增设新闻传播专业,一些新办的民营高校、独立学院,也纷纷设立,导致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而与此同时,新闻行业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运作,不少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控制新闻采编人员的数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提出了“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为了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班级:工商管理09-2 姓名:郭清华 学号:310910010216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 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马海燕)中国教育部副部长24日表示,中国今年将有68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2012年05月24日1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经多方面调查研究,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 1.1 供需差: 岗位增36%学生增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不含国家和中央在京机构)只是从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仅为扩招前的1.36倍。 1.2 选材刁: 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一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员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1.3 专业同: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1.4 薪酬低: 市场只给1700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1.5 假招聘: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汇编

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背景 中国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党及教育部号召,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从1999年开始,高校开始大面积扩招,招生人数以每年60~70万的速度增加,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长达十几年的扩招长征行程中:文化底蕴方面,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显著提升,高龄大学毕业生已见怪不怪;政治方面,国家公务员、政府官方人员,文聘最低限度——大学文聘;经济方面,无论国企还是外企及其他类型的企业,文聘是衡量一个职员合格的重要标准。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高校扩招也不例外。其中就业问题尤为突出。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02年高校毕业生145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5%;2003年为212万,受非典影响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不到50%,后来经过党中央、国务院的全面统筹,最后本科生就业率为70%;2004年为280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为61.3%;2005年为340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377.47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447.79万人。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512.0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531.1万人。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575.4万人。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608.2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624.7万人。 毕业时间(年)人数(万)待业人数(万)就业率(%)2001 115 34 70 2002 145 37 74 2003 212 52 75 2004 280 69 75 2005 340 79 76 2006 377 91 77 2007 447 145 70

新闻学专业就业前景

复旦大学 【毕业去向】70余年来,已培养万名以上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其中数百人正担任重要新闻媒介和新闻院系的负责人。 中国人民大学 【毕业去向】新闻学专业毕业生中,90%从事新闻工作或宣传工作;2%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8%从事其他工作。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长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新闻学专业在新闻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主要向以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为主的新闻单位输送人才。 清华大学 【毕业去向】在毕业去向上,以攻读研究生(约50%)为主要出口,成绩优良的毕业生将免试推荐直接攻读新闻学、传播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根据近年来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参加就业的毕业生基本都去往主流媒体、国家新闻宣传部门以及大公司等。 武汉大学 【毕业去向】新闻及影视专业毕业生可在新闻、宣传、出版部门及网络行业从事编辑、记者、主持及管理工作,在教育与研究机构从事有关新闻传播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广告学专业毕业生可在媒介广告部门、专业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广告部门工作;印刷工程专业及包装工程毕业生主要面向各自行业就业。 北京广播学院 【毕业去向】40多年来,毕业生遍布在国家级及各省、地市级广播电台、报社、广告部门,大多成为优秀记者、编辑、知名节目主持人、经营管理业务骨干;有的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在国外也有着他们活跃的身影。 厦门大学 【毕业去向】该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为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及党政机关、各类大型企业等。 黑龙江大学 【毕业去向】主要在新闻单位从事编辑、记者、广告创意等工作,或在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宣传工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 毕业去向】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有75%-80%被分配到北京、上海各大新闻单位,有的则成为派驻西欧、美国等地的驻外记者。 南开大学 【毕业去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为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报纸、期刊、互联网站等新闻出版机构和媒体、文化宣传部门及党政机关、各类大型企业等。每年都

就业新闻报道

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呈现“以专业行业为主导、多行业渗透”的趋 势 随着学院办学经验的积累及教学过程的积淀,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了一批批技能型人才。截止2015年7月,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呈现多元化。大体概括为“以走进高新产业、能源垄断企业、高新技术资助产业为主,向其他多行业渗透”的状况。 一、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研究所 继2014届毕业生郑帅同学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研究所之后,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又为该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名技能型人才。她是2012级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魏晴同学,魏晴在高中阶段学的文科,到学校之后断然选择化工学院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在学校的努力,2015年7月代表重庆市参加在天津渤海化工职业学院举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与队友一起荣获了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之后,魏晴同学顺利签约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研究所(绵阳)。实现了走进化工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的最高目标。 二、进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石油化工企业 自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在网上公开招聘与化学相关专业毕业生以来,我院每年有大部分同学(包括毕业生与低年级学生)在网上报名,参加考试;针对这种情况,学院成立专门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学生报名;在准备考试阶段进行理论辅导和大型仪器操作培训。 继去年陈楠同学之后,今年我院又有三名同学分别进入这三家世界50强企业,分别是2012级应用化工技术301班学生何冰讯、王帅林,12级工业分析与

检验专业的何正强。岗位职责要求他们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机关计量管理的法规、条例、办法,严格执行计量操作规程;按规定及时、准确做好日常油品收、发、存的计量管理工作;按时间向油库统计岗位提供油品收、发、存数据;对当日油品收、发、存数据进行分析,在发生超溢耗时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并协助查找原因;及时汇报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配合上级做好月、季、年度油库盘点工作;参与油库收、发计量纠纷的处理;负责所使用计量器具的维护与保管。 三、“专升本”进入更高一层次学习也是我院毕业生的大特色 2015年,学院参加专升本同学6名,录取同学有4名,录取比例达67%,这批学生代表有12级化检301班王梦云、12化工301班谭何新、12级化检302班何志鸿、12化检302班吴珊,分别进入西南大学化工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化工学院、科技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就读。 四、进入大型医药企业 其他大部分毕业生都进入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大型企业,如:重庆市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重庆民生药业有限公司、重庆汉华制药有限公司、重庆益发制药有限公司、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新原兴药业有限公司、重庆鼎联制药有限公司、重庆普生药业有限公司、重庆汉邦天然药业有限公司、重庆博迈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重庆科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重庆莱美药业有限公司、重庆芸峰药业有限公司、重庆埃夫朗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昌野药业有限公司、重庆众景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福瑞制药有限公司、重庆市华鼎现代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进入这些企业从事的岗位为药物开发与临床使用、产品药质量检测以及整个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五、进入重庆医工院

新闻传播学考研及新闻传播就业形势分析

新闻传播学考研及就业形势分析 传媒考研网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前景的观察与思考 一、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 从1923年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大学新闻系平民大学报学系(北京)算起,中国新闻教育已走过了近80年的历程。有新闻教育学家将我国新闻教育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是我国大学新闻教育起步和迅速发展的时期。上海、北京、厦门等地一些大学都开办了新闻学(报学)系科。在办学模式上,主要是仿照美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新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训练为教学重点。第二阶段是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新闻系科进行了调整,1952年起学习苏联的经验,制订新的教学计划,重新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巩固基础与发展前途的新闻文字工作者”。1954年,更加具体化为“培养新闻工作干部,即从事报纸、通讯社与广播电台的文字工作人才”。第三阶段是60年代初期和中期。初期,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大环境较为宽松,学习气氛日趋活跃,在新闻教育培养目标中加入了“新闻教学与研究人员”。然而从1963年下半年起,师生下乡下厂,课堂教学难以以正常运行。第四阶段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原来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被否定,虽然招收工农兵学员,但课程设置不成体系。第五阶段是粉碎“四人帮”后至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了人们的思路,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90年代初开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整个社会发生巨变,新闻教育也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研究者认为,从70多年的历程看,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混乱以外,其他各个阶段新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都是明确的、行之有效的,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求。毕业生经过实践检验,大多数能胜任新闻工作。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据2001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传媒院校会议透露,全国已经有232所高校开办了与传媒有关的专业,其中123个是1998年至2001年这五年中新增加的,新增的专业点已经占到总数的53%。2002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第二次年会上公布的最新统计结果是,在最近的一年中,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点总数已经达到323个,其中新闻学专业点96个,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点72个,广告学专业点124个,编辑出版专业点27个,传播学专业点4个。增长速度极其迅速。 我国的研究生新闻教育则是在1978至1983年间迅速发展起来的。1983年以后,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基本上进入了持续平稳的发展时期。继1981年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及专业学科点以后,1984年以来,国务院又先后审批了七批新增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及专业学科点。据新闻学科第一届教学教导委员会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共有新闻学博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硕士点35个。教师总数1203人,其中教授231人、副教授432人,两者共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在校生总人数为19113人。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1X年与201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1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1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1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1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1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

率211院校为93%、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1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1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1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201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1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 201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1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1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1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1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

广播电视学就业方向及前景

广播电视学就业方向及前景 广播电视学就业方向及前景 广播电视学专业就业前景: 中国传媒在未来数十年内将继续呈蓬勃发展之势,电视与报刊、广播等媒体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传统媒体虽然受到因特网的强劲挑战,但未来的传媒业不可能让某一模式独占鳌头。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业充分依托和整合学院优势资源,拥有一批具有广电新闻和网络新闻从业经验、高学历的师资力量;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 广播电视新闻业仍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传媒在未来数十年内将继续呈蓬勃发展之势,其中,电视较之报刊、广播等媒体仍然优势明显,虽然即将迎来因特网的强劲挑战,但未来的传媒业,不可能让某一模式独占鳌头。受过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基本能力的专门人才将大受欢迎。 知识能力 1.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目的基本能力; 3.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的

能力; 4.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5.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动态。 广播电视学专业怎么样广播电视学专业前景 主干课程 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电视摄像技术、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视听语言、影视艺术概论、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播音主持艺术、公共关系学、普通话等 [广播电视学就业方向及前景]

新闻传播学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新闻传播学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摘要】在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之初,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新闻传播类毕业生就业考研的情况,从问卷中了解到学生关于就业、考研的具体情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做好毕业生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类;毕业生;就业意向 为了解新闻传播学类2012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和择业状况,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我们制作了《新闻传播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就业意向调查表》,在12届毕业生中进行发放,回收合格表格203份,现将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一、调查表设计及统计结果 1.您的毕业打算: a.就业57人(28.1%) b.报考研究生144人(70.9%) c.出国深造2人(1%) 2.研究生报考院校: a.安徽大学57人(40%) b.其他学校87人(60%) 3.研究生报考专业: a.新闻传播类103人(71.53%) b.相关专业12人(8.33%) c.跨专业6人(4.17%) 4.考研未通过未来打算: a.继续专职考研12人(8.33%) b.找工作58人(40.28%) c.边工作边考研25人(17.36%) d.到时再说28人(19.45%) 5.就业单位意向为(可多选): a.国家机关82人(40.39%) b.事业单位103人(50.74%) c.国有企业72人(35.47%) d.民营企业83人(40.89%) e.中外合资企业87人(42.86%) f.学校59人(29.07%) g.其他34人(16.75%) 6.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是: a.形势好,没有压力0人 b.形势较好,压力不大28人(13.79%) c.形势严峻,比较困难147人(72.41%) d.形势严峻,很困难32人(15.76%) 7.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 a.乐观,很有信心13人(6.4%) b.比较乐观,有信心87人(42.86%) c.感到迷茫,没有信心42人(20.69%) d.没想过,没信心7人(3.45%) e.心灰意冷,毫无信心0人 8.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到: a.很满意72人(35.47%) b.一般68人(33.49%) c.无所谓13人(6.41%) d.不满意9人(4.43%) 9.希望获得的职位和专业对口: a.是的43人(21.18%) b.视情况而定92人(45.32%) c.无所谓21人(10.34%) 10.专业不对口能接受吗: a.可以143人(70.44%) b.不可以9人(4.43%) c.无所谓14人(6.89%) 11.择业首要因素(可多选): a.工作地点32人(15.76%) b.经济收入与福利69人(33.99%) c.个人发展机会123人(60.59%) d.专业对口17人(8.37%) e.工作单位性质24人(11.82%) f.工作环境32人(15.76%) g.其他7人(3.45%) 12.期望月薪: a.800元以下0人 b.800-1200元0人 c.1200-2000元34人(16.75%) d.2000元以上103人(50.74%) 13.了解单位信息: a.资金和规模34人(16.75%) b.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102人(50.25%) c.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81人(39.91%) d.薪酬和福利73人(35.96%) e.人才培训情况35人(17.24%) f.职位信息31人(15.27%) g.单位文化和管理体制47人(23.15%)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毕业已是近在眼前,如何规划我们以后的道路,就需要我们足够多的了解这个社会对于我们的要求。也许很多人想考研,的确考研是一个很不错的出路,至少它可以是一个目标,让我们有奋斗的理由和信念,以至于在毕业之后有所归属。但毕业之后选择就业还是当今大学生的主流意识。 选择就业不难,难就难在找到我们喜欢并且能够胜任的工作。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很严重。更严重的是企业缺人现象也很严重。这就矛盾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才。归根结底还是大学生的素质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大学生要想找好工作还是需要先加强下自己的能力。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与其一味追寻“理想化”的工作,不如先选择一项自己能够做好的工作,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使自己暂时稳定下来,在保障自身生存问题时也有寻求新契机的机会。等到自己积累到足够的经验时,或许就是我们能够追寻更进一步发展的时刻。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待加强,亟待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五,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占据各种优势,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大,形式多样。特别是“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实施,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产生一定压力,也影响一些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引进人才工作。 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时间:2016-08-30 来源:阳光美文网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6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2015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关键词:复杂而艰巨,仍难好转 又是“最难就业季”,76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多难? 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5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 月末,2016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渐入尾声。比起大型招聘会,这场招聘会规模显得小了不少。80家公司的招聘窗位依序隔出的通道中,摩肩接踵的应聘者似乎都带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不论男女,显然都经过了一番精心打扮,以使自己更富职场气质。在与招聘方的礼貌克制交谈之中,应聘者们仍有一些相似的复杂情感:急切、倦怠,期待中掺杂着焦虑。

就业难 在当下国内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2016年就业形势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 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7万,以7%增长终结持续两年的报考颓势。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考研人群中56%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研大军中往届毕业生占了足足四成。经济下行背景下,压力正逐步向考研和就业传导。 以前老师老说我们专业工作难找,我想能有多难呢?但是就真的难到了这个地步,你不体验根本没法理解。”聂少卿说。他就读的专业是安全生产,如果毕业对口就业,则负责大型施工企业、大型厂矿、生产型企业等企业的安全生产。但最近两年来,受“去产能”等宏观政策影响,相关职位需求人大幅减少、就业紧张。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城市选择取向调查: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变热门 长期以来,毕业后能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工作往往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梦想,这些城市因政治、经济等因素形成罕有的顶端优势资源,且足以让父母亲属们倍觉

热门专业解析-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 90 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近 3~5 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为广大有意于新闻传播学的学员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为文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它又下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传统的二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

传媒大学等学校又增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传媒经济学、国际新闻学、 舆论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心理学、传媒生态学、传媒教育学、传媒政策与法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等。 (一)研究方向 新闻学: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网络新闻及新媒体、 报刊理论与实践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应用传播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电视文 化传播、媒介与女性、国际传播 (二)职称资格考试 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2.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综合知识是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公共科目,重点 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综合知识考 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 100 分。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三、重点院校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 四、就业方向 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主要到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

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二: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

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

新闻专业岗位分析报告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岗位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能够提供大量权威性信息的新闻业从业人员,其社会地位也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上述几点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新闻专业的综合水平和就业方向也在得到不断的增长。 一、新闻采编在我国的具体发展状况 进入90年代以来,现代传播技术在世界迅速发展,除传统媒体的报刊、广播、电视媒体之外,因特网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传播媒体,普遍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都把信息网络建设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进入21世纪,手机,3G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新闻采编行业的覆盖面积有了新的发展,对新闻采编人员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 二、我国目前的新闻采编人才状况及市场需求状况 2012年4月17日,复旦大学教授李良荣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第三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七次全体委员会议上表示,新闻学学科是我国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学科之一,专业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但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发展前景仍然比较乐观。 李良荣说,我国现有800多家高校开设新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超过17万,硕士研究生超过4万,而目前编辑记者的岗位要求仅为25万人左右,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 而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自2000年以来,除教育部部属高校能适当控制招生人数外,地方院校、民办高校及独立学院都进行了较大规模扩招,导致新闻学学科毕业生急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受众要求提高,媒体大量吸纳金融、经济、法律、社会学、外语等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毕业生从事新闻的综合、分析、解读等工作,这也对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一定冲击。 但是,对于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李良荣仍然表示乐观。他指出,随着社会发展,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等不再是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唯一出路。面对日益复杂的对内对外关系,许多大型企业、公务员单位和事业单位都需要新闻学专业人才来负责公共关系处理和对内对外宣传。此外,新闻学专业毕业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写作、行政和沟通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竞争能力。 同时,其他从事新闻行业的非专业人士,由于未经过严谨系统的培训,在处理应急事件、进行专业新闻报道时,和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无法相比,也因此新闻专业毕业生仍然是当前新闻采编人才市场上的紧俏人才。 三、新闻采编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自我定位方向 新闻学在校学生能全面提升自己采、写、编、评的能力,并夯实学科基础,培养新闻敏感度,以适应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人才的需求。 同时,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多方面多角度的就业,新闻采编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相关能力: 1、准确丰富的文字表达能力; 2、摄影摄像能力;

形势政策论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3000字)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字: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自身原因政府方面社会方面大学生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分析 摘要: 就业形势。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科大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宿舍合作为了顺利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想帮助更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真实有效的完成调研!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4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17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和处在就业江湖的2名大四学生! 关键词: 1.前言: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的数量更是突飞猛进。大学生也有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带着这一问题和思考,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进行了这一次调查并进行了准确统计和深入分析: 2.方法: 被试:被调查的学生为青岛科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62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编辑出版专业、机电专业、工业设计专业、船舶专业、外语

专业、信息专业、经管专业和广告专业等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工具: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问卷样题 1_ 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 形势严峻,就业难 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b 形势正常 d不了解 5_ 你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是 a 很满意 b 较满意 c 不太满意 d 很不满意 6_ 你最希望学校加强哪类服务?(可多选) a 求职面试技巧培训 d 就业信息发布 b 就业心理咨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