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方法与案例_刘毅2007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方法与案例_刘毅2007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方法与案例_刘毅2007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方法与案例_刘毅2007

中国环境科学 2007,27(3):428~432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方法与案例

刘毅1*,陈吉宁1,范琳2,梁宏君3,刘毅国3,张勇4(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84;2.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2;3.大连市环境保护局,辽宁大连 116001;4.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 116023)

摘要:围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方案的有效性,以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从城市规划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出发,综合运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手段和利益相关者研究方法,建立了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展公众调查的研究框架,将社会学调查方法有机地纳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学体系.以大连市城市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案例,讨论该研究框架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众调查;自上而下分析;利益相关者;大连市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07)03-0428-05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urban plan in China: a methodology and case study on Dalian municipality.LIU Yi1*, CHEN Ji-ning1, FAN Lin2, LIANG Hong-jun3, LIU Yi-guo3, ZHANG Yong4 (1.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2.School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3.Dal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of China, Dalian 116001, China;4.Dalian Environmental Science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Dalian 116023,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7,27(3):428~432

Abstract:One of the key issues in implemen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PP) in a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of policy, plan and program (PPP) i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P programs. Regarding exclusive features of urban master plan and SEA of the plan, a research framework by combining a top-down approach with a stakeholder analysis method was established. It effectively integrated PP into the identification, proj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overall process and thus the main conclusions proposed by SEA. The methodology was then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SEA on the urban development plan of Dalian municipality, Northeast China. The discussion of the case study illuminated the applica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PP framework for China’s ongoing SEA campaign. Key words: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public participation (PP);social survey;top-down analysis;stakeholder;Dalian municipality

随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公众参与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1-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3月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5],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但是,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中的公众参与在广度、深度、形式以及有效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包括:公众参与难以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案有机结合,公众调查结果往往不能为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或成为评价结论依据;公众参与大多作为一项程序完成,公众参与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具有一定盲目性和随意性,参与对象也缺乏代表性;缺少公众参与的信息反馈机制,公众大多情况下只能单向地表述观点和看法,但是很少被告知其意见或建议是否被采纳;社会公众通常只能依据有限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反馈意见,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在评价规划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时,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未能引起足够重视[6].

本研究围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效性问题,以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调

收稿日期:2006-08-22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

* 责任作者, 博士, yi.liu@https://www.doczj.com/doc/e82848017.html,

3期刘毅等: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方法与案例 429

查为例,从规划本身的基本特征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入手,结合自上而下分析手段和利益相关者研究方法,建立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基本框架,并将其应用到大连市城市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1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调查研究框架

公众调查是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其研究范畴聚焦在不同社会群体的行为、态度、观念、意愿等方面.公众调查往往可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有用信息.例如,当讨论某一规划方案或替代方案的社会接受程度(为保证方案的可操作性),或者当假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某种情景及其可能发生的概率时(为保证情景的可达性),都需要通过开展公众调查来获取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因此,公众调查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方法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数据来源.

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是开展公众调查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下面以城市规划为例,分别进行讨论.

1.1公众调查内容

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通常包括城市性质与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等[7].总体规划的实施将决定今后规划区域内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态扰动的强度变化及其空间差异.相应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就是要分析、预测和评价规划方案实施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论证城市定位与发展方向的环境合理性和生态适宜性,确定与环境相适宜的城市发展规模,从源头预防结构性和布局性环境污染(图1).

图1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调查的重点内容

Fig.1 Key contents of social survey in a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urban plan

430 中国环境科学27卷

开展公众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收集社会公众对规划方案及其潜在环境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初步判断,为预测和评估规划环境影响提供社会学调查资料.公众调查应选择适当切入点,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调查内容,避免公众调查流于形式,调查结果空泛或结论失真;同时应设计合理的表述方式,将调查内容恰当地转化为公众能够理解且可以做出明确答复的调查问题.

基于上述讨论,运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可以建立公众调查研究与城市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确定公众调查的重点内容(图1).

城市规划中的发展规模通常包括人口、产业和用地的总体规模.对于社会公众而言,一般难以就城市发展规模的合理性做出客观和科学的判断(虽然城市拥挤度等指标可从侧面反映公众对城市人口密集的主观体验).因此,公众调查可以转而识别环境关键问题,重点生态保护类别和保护区域,自然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和节约潜力等方面,为承载力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例如,通过调查社会公众对于湿地、林地、耕地、山地等生态构成要素重要性的体验,可以确定不同生态组分在生态保护中的优先顺序和权重,进而为生态承载力分析提供基础支撑.

城市规划中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发展结构是影响未来资源消耗和环境生态质量的重要决定性因素.社会公众意愿是产业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公众调查可收集不同社会群体对城市功能定位的基本看法,主导产业发展的偏好,重要资源和生态开发利用方式的预期等.调查结果既是产业发展情景设计的参考依据,也是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环境影响评价的可能结论之一.

科学评估城镇体系布局、城乡居住组团分布以及产业用地配置等,规划各类用地安排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控制和预防布局性环境风险,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之一.公众调查可就未来城市扩展空间和发展方向、城乡交界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类型和方式、重点区域和热点地区的产业选择和土地开发、环境敏感地区保护方式等问题,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调查结果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用地布局评价.例如,社会公众对于特定环境敏感地区周边发展不同产业的看法可直接作为评价论据;而公众认为该区域可采取的多种可行的保护方式,则可作为设计不同控制情景的依据.

公众调查应涉及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调查.例如公众对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认知程度、现有公众参与渠道和途径等,以便于环境影响评价提出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具体建议.

公众调查应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同步开展.在环境影响评价前期收集社会公众对于规划实施和环境保护的预期看法和意见建议,有助于正确识别关键环境问题和确定重点研究区域,以保证环境影响评价总体技术路线和评价方法选用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在环境影响评价后期要向社会公众反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结论进行必要的修改,以保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

1.2 公众调查对象

正确识别公众调查的对象是提高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能够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这种实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8].该理论主要应用于战略管理研究,强调利益相关者在决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侧重于从相关利益主体对决策过程产生影响的角度来定义利益相关者及其在战略管理中的参与方式[9].一般而言,利益相关者研究模型主要包括3个分析层面:识别层面、调查层面和交流层面[10].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模型,构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公众调查的研究框架(图2).

识别层面要解决的是“谁是利益相关者”和“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观察到的收益是什么”,即在公众调查中确定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社会群体.结合城市规划的基本特点,可按核心

3期刘毅等: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研究方法与案例 431

层、战略层和外围层3个层次划分相关利益群体.核心层利益相关者指在规划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具有行政职能或者受到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可对规划产生直接影响,如规划编制部门、地方执行部门以及规划实施区域内的相关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战略层利益相关者能够在特定时间和范围内影响规划制订或实施,例如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虽然不直接制订规划,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部门的配合和协调,规划编制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再如,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的不同阶段,需要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点评,集思广益.外围层利益相关者,则涵盖与规划编制和实施关系较为松散的社会团体和组织,一般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新闻媒介.

图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调查的利益相关者

研究模型

Fig.2 A stakeholder model for implementing social

survey into a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urban plans

调查层面的重点是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群

体的社会化特征,系统地调查和收集公众意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公众调查,应在结合重点调查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可行的调查方法,设计公众调查方案.例如,设计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调查方案时,旨在从管理者的角度了解区域宏观发展思路和重点发展区域,一般可采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普通市民的调查则应重点从公众普遍关心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大范围公众调查一般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于重点评价区域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需要采取面对面交流访谈等方式.

交流层面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整理公众调查结果,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支持,同时应对环境影响评价是否采纳公众意见以及如何采纳进行交流和反馈.

2 案例分析

以《大连城市发展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案例,简要介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调查方法的运用.

2.1 公众参与方案拟定

《发展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大连市未来近20年发展的宏观战略性安排,规划内容较为全面,涉及的公众范围较广.运用利益相关者模型,核心利益相关者包括大连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普通市民.市规划局为主持单位,其他大多数市一级政府职能部门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该部规划的编制过程.课题组对上述部门的业务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和开放式问答,向一般工作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

《发展规划》以城市为重点规划区域,同时涵盖了整个大连行政市域.因此,公众调查应兼顾调查对象的普遍性与代表性问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5]有关要求,采用统计抽样方法发放公众调查问卷,抽样总样本数为全市人口数量的万分之一(发放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11份).然后依据各行政辖区地理分区、人口

* 大连市人民政府.大连城市发展规划(2003~2020)

432 中国环境科学27卷

数、城市化比例等进行分层抽样,以涵盖市域范围内不同居住地的市民.

2.2 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本案例调查问卷样本数量较大、覆盖面广,调查结果受被访者年龄、职业、学历、收入、居住地等众多因素影响.为准确识别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看法和意愿,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由于篇幅所限,以下给出问卷调查的部分统计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市民对环境质量总体上较为乐观: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受访者(以下简称“部门受访者”)中有54.2%表述城市环境质量有明显好转,在普通市民受访者(以下简称“市民受访者”)中该比例为32.2%.就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而言,70.8%部门受访者将近岸海域污染列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54.2%选择城市交通问题.在市民调查中,对城市交通拥挤的关注度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与受访者年龄和收入高度相关.受访者年龄越小,对交通问题的关注程度越高.这些信息为课题组识别关键环境问题,确定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提供了判别依据.

部门受访者与市民受访者关于城市功能定位和主导产生选择的看法基本一致,支持大连重点发展航运业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选项,这表明规划城市定位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社会公众一致认同.相关性分析表明,受访者居住地不同,对调查结果具有一定影响:沙河口区和西岗区居民对规划期内重点发展产业的倾向性较为相近,且支持建设区域航运中心的比例较高;旅顺口区受访者中有38.2%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9.4%支持发展航运中心;金州区受访者中45.8%支持高新产业,14.6%选择轻工业,12.5%支持旅游业,仅有10.4%支持发展航运中心.对大连开发海岸线资源的态度,58.3%的部门受访者表示应重视保护自然地貌,只有16.7%选择发展近海养殖.上述结论直接运用到了产业发展情景设计与分析评估中.

根据发展规划,大连市老港将北迁至大窑湾地区.课题组调查了相关部门对老港搬迁置换土地的二次开发利用态度.调查结果表明,83.3%的部门受访者选择置换老港土地用作滨海旅游区,只有12.5%选择作为办公行政区.这一结论也直接运用到对规划期内该地区生产力重新布局及其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中.

3 结语

紧密结合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评价内容,运用自上而下分析方法和利益相关者模型,讨论了公众参与的研究框架和方案设计,建立了公众调查的重点内容框架和研究模型.本研究提出的公众参与方法学已成功运用到大连城市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研究中,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社会调查数据,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供了实证研究基础和背景资料.

参考文献:

[1] 潘岳.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J]. 理论前沿, 2004,13:12-13.

[2] 李天威,李新民,王暖春,等.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和方

法探讨 [J]. 环境科学研究, 1999,12(2):36-39.

[3] 王玉梅,尚金城.战略环境评价中公众参与程序和方法研究 [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5,30(3):107-109.

[4] 赵燕华,解洪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程序设计与案例分

析 [J]. 环境保护, 2004,11:39-43.

[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Z]. 环

发[2006]28号, 2006.

[6] 凌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讨 [J]. 江

苏环境科技, 2004,17(4):32-34.

[7] 建设部.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Z]. 建设部令第14号.

[8] Wheeler D, Sillanp M. The Stakeholders Corporation: A blue

print for maximizing stakeholder value [M]. London: Pitman Publishing, 1997.

[9] Gregory R. Using stakeholder values to make smarter

environmental decisions [J]. Environment, 2000,24:34-44.

[10] Howell R E, Olson M E, Olsen D. Designing a citizen

involvement program: a guidebook for involving citizens in the resolution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M]. Corvallis Or.: Western Rural Development Center,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1987.

作者简介:刘毅(1975-),男,辽宁沈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环境系统分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近20篇.

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体系构建

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体系构建 发表时间:2015-12-15T13:36:52.0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作者:陈小磊1 段金焕2 [导读]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助于减少规划失误,增强规划的合理性;有利于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有利于监督规划部门依法行政。 陈小磊1 段金焕2 1.身份证号码:412721************ 450000 河南郑州; 2.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50000 河南郑州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若干建议来构建公众参与的体系,使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使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法律制度;组织一、公众参与及其重要性公众指的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公众参与指的是群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权利,是一种让社会上的多数人能够参加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制定及决策过程中去的方法和途径。公众参与实质上就是公众与项目主持方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公众参与最先出现在北美国家的规划当中,起初是为了协调平衡各方(尤其是普通民众与政府、投资商之间)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规划方法,后来 发展到作为一种规划技术和规划理念被广泛采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助于减少规划失误,增强规划的合理性;有利于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有利于监督规划部门依法行政。城市规划既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科学,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同时它还是一项带社会实践性质的公共事业。城市规划的这三种性质,要求政府的决策要尊重科学、尊重民意,而公众则应当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的实施,一旦城市居民能够直接而持久地接触规划,成为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行为便会更加科学与民主,规划决策便能更符合实际情况和切实体现公众的利益需求,并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不仅在参与管理上缺乏合理的机制,在法律上和制度上也缺乏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在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中,对公众参与的具体方法和形式尚未明确,使整个规划实施过程的公众参与效率和效果降低。因此在城市规划法中确立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是支撑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础。我国仅有的相关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里面第一次明确规定,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要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这无疑是我国城市规划立法方面的一大进步。(二)多元利益群体的博弈公众参与最开始被运用就是为了解决社会公众与开发商、政府之间的利益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作为城市规划编制的主导机构,负责编制总体规划和审议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它又要全面地考虑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希望通过城市规划来促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往往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进行城市用地的扩张或城市的开发,这与中央政府的保护耕地和合理节约用地的精神相悖,也不一定符合社会公众的需求;而具有大量资本的开发商对于商业利益的追求是非常明显的,往往会为了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违背政府的意志和社会公众的需求;社会公众在三者利益的博弈过程中,永远是处于弱势的一方,但他们作为城市的所有者,希望能更多的参与到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表达自己的价值倾向,与政府及开发商达成共识,使城市规划更符合公众利益。所以说,不同的利益群体在参与到城市规划中都有着不同的立场和需求。(三)公众参与程度不足从我国城市规划各规划阶段中对应的公众参与形式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对于城市规划的参与只是某些环节的,而且普遍还只是被动的听下看下,然后接受它,其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足,往往形式大于意义。再加上长期处于这种被动的地步,使得城市规划在公众心里是政府和开发商等的事,而且相关部门对有关的规划信息对外公布和宣传力度也不足,导致社会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意识就更薄弱了。 三、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体系构建(一)公众参与的保障要素1、法制保障 法律及相关制度是保证公众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获得参与权利的核心基础。其中主要权利包括: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委托权以及决策权。这是赋予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的基本前提,这样才能使公众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体现城市规划的立法为公,规划为民。同时,必须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内容。应该在借鉴外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在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及行政复议中对公众参与的内容和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切实保障公民参与权的实现。 2、技术保障 技术是保证公众在参与城市规划过程中,能轻易获取规划信息和知识的基本平台。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针对公众的教育改革;二是针对参与手段的技术革新。技术保障的含义是指方便公众获取规划信息、了解规划知识、参与到城市规划过程中,因此除了传统意义的纯技术革新以外,更包括有教育的改革,以提升公众自身参与的能力和效率。 3、资金保障 充裕的资金是保证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过程的先决条件。公众参与到类似城市规划这样的公共事业中,这就不得不考虑参与过程中将遇到的以下几个资金问题:①公众参与过程中本身所产生的具体费用;②有关城市规划过程的专业术语的翻译解释、冗长材料的总结概括所需要的资金;③相关的专家咨询费等。建立适合我国的公众参与的资金保障体系,是实现公众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二)公众参与的过程要素1、组织形式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及答案与解析 0 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7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l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1。现拟订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dB(A),夜间56.0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 (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 表l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及特点 【问题】 1 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 cr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 cr 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2 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重复利用率。

3 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4 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5 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5 某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盟,矿区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赋存稳定,资源十分丰富,是适宜露天和井工开采的特大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矿区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规划面积960km2,均衡生产服务年限为100年。境界内地质储量19669Mt,主采煤层平均厚度10.65m,其中露天开采储量14160Mt,井工开采储量5509Mt,另外还有后备区1070Mt,暂未利用储量1703Mt。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当地拟定该矿区开发的规划,包括井田划分方案,煤炭洗选及加工转化规划,矿区地面设施规划(矿井及选煤厂、附属企业、铁路专用线、瓦斯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等),矿区给、排水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该矿区内目前已有一座露天矿在生产。区内只有一条河流流过,矿区地处中纬度的西风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草原面积占97.3%,森林覆盖率1.23%。多年来,由于干旱、大风、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沙化、退化草场所占比例扩展到64%。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连续遭受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连续两年寸草不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问题】 6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保护目标。 7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评价内容。 8 列出该评价的重点。 9 应从哪几方面进行矿区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论证? 10 矿区内河流己无环境容量,应如何利用污废水? 10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正稿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阐述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指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措施,对我国经济建设起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从法律法规、替代方案、公众参与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1、前言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目标,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关键就是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规划。要使制定的每一项战略和规划都能体现可持续性,这就要求在战略规划过程中对战略选择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容就是要分析各种战略选择的环境影响,从而使环境问题在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的各个决策层次上都得到充分的考虑。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战略环境评价的采用提出了直接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 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从源头上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科学的环境规划、环境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轻企业投产后的污染治理负担,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

境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2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我国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在国际环境保护立法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是走在前面的。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各种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容、程序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做了明确规定,从大围的发展规划到具体项目的建设,都必须执行“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从而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各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政府的综合决策,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自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制定了许多具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法规和措施,建立了许多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召开了一系列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会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 3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并明确了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围,但我国对规定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却缺乏法律 约束。目前,除《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以及建设部2005 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外,还没有其他的法规依据。2005年,国务

环评规划及环评流程

环评规划及环评流程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及编制要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就充分考虑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条规定,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同时在该法第十二条中还要求,规划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权益的规划,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通过组织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并对意见的采纳情况要给予说明。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细化,环评的内容具体包括了对规划的分析;环境现状与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标准;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针对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开展公众参与;拟订监测、跟踪评价计划和编写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等内容。要求在环评中必须坚持科学、客观和公正的原则,要综合考虑对各种环境要素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当把与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

应的项目联系起来进行整体考虑;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评价的结论要有可操作性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三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此条款一是明确审查的时间在审批规划草案前进行。二是明确审查的组织者。三是传递程序。 在自治区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综合规划、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篇章或说明的审查,由规划审批机关在组织规划审查时一并进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环保总局第18号令发布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对审查的范围、组织的部门、审查的时限、专家的组成和审查意见应包括的内容审查都作了具体规定。同时还明确“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所需费用,从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费用中列支。” 根据以上规定和此次试点要求,为了便于操作和指导,规划环评单位在实施中应先完成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案(大纲)并经环评报告审查部门审查。属于须上报国家审批的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编制部门先交自治区环保局,经其组织初步审查,在修改完善后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审查;属于自治区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审批的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编制部门交自治区环保局组织审查。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第一章总则

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

浅谈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 摘要:从公众参与规划之缘和内涵切入,强调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众参与规划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通过剖析我国刚刚起步的公众参与规划的问题和形势,探讨今后我国在如何真正体现公众参与规划、发挥调控作用、参与规划决策,并为实现城乡规划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社会公平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margin and connotation of planning,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our country ‘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the question and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how to embody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play a role in decision-making,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effort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intenance of social equity, people-oriente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social justice 中国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第一章

习题 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原则。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技术文件。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可另外编写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外编写专题报告书。 (2)文字简洁、准确,图表清晰,论点明确,典型项目或比较复杂的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主报告应简明扼要,分报告把专题报告、计算依据列入。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编写。 3.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结构应符合国家环评技术导则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2)基础数据可靠。若不同来源的同一参数出现不同时应进行核实。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不能带有感情色彩。 (5)表达准确,篇幅合理 (6)署名符合要求 4.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参考答案: (一)按照现状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2.建设项目概况 3.环境概况 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技术论证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8.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9.结论 10.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二)按照环境要素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环境保护局 B.地方人民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规划局 【正确答案】B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下列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是()。 A.设区的市级以上流域水电规划 B.设区的市级以上跨流域调水规划 C.设区的市级以上防洪、治涝、灌溉规划 D.设区的市级以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正确答案】C 3、某市人民政府编制了土地资源开发整理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形式应当是()。 A.环境影响登记表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C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 A.环境影响报告表 B.环境影响登记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D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某下设两个区的城市在制定种植业发展规划时,须编制()。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A 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组织进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应当是()。 A.规划实施中 B.规划实施后 C.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后 D.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 【正确答案】D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编制完成后 B.编制完成前 C.大纲完成后 D.编制过程中 【正确答案】D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规划环评文件的受理机构是()。A.规划局 B.当地人民政府 C.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规划审批机构 【正确答案】D 9、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A 10、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影响。 A.有利 B.短期 C.长远

建构中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机制

建构中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机制 沈航葛明 (黑龙江大庆市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探讨出发,从而分析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总结借鉴国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关键词: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探讨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其本质是要通过公众对规划制定和实施全过程的主动参与,更好地保证规划行为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性,使规划能切实体现广大公众的利益要求,并确保规划工作的成功实施。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理论探讨与实际操作研究。在总结国外公众参与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推动了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在活动方式、机制、途径上的发展。在对北美公众参与状况分析总结后,梁鹤年(1999)指出:北美的公众参与是建立在“美式民主”基础上的一种“契约式”民主,是一种买卖式的权利弹性分配,公众利益在其中不过是各种私益通过法定程序谋取最大满足的一个幌子。规划“官员”在规划中一没有政治权力,二不是真正广泛的公众利益的代表,实际上是处于有势力的利益团体与市政府之间的夹缝人物。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公众利益”概念要明朗和稳定得多,公众参与至少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协助官员了解下情,以及启发官员创新以维护公益。 2.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2.1城市管治理念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自1990年代以来,“管治”作为一种理念,渗透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城市“管治”的研究也在学术界日益受到重视。而在规划中引入“管治”理念,将对加强城市规划的广泛认同性和顺利实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城市规划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规划中“自上而下”或者“命令与控制”的模式已不能被理解和接受。而面对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中现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管治”思想正对之产生的巨大冲击,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发展中,我们一方面要增强公众参与规划的意识,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要重点对规划制度本身进行完善,保证公众参与规划的合法性及其过程的可操作性。 2.2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考察我国十年来公众参与的发展水平,不难发现,我国现状的公众参与程度仍停留在形式化的表象运作阶段,还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我国除极少数正转向“受引导的互动合作式阶段”外,大部分地区才开始向“受约束的尝试阶段”过渡,甚至还有部分地区的参与水平尚处在“公众完全被动式阶段”。 再从规划法规建设角度来分析,我国公众参与制度不健全、法律保障缺乏也是阻碍公众参与活动展开的巨大绊脚石。张萍在《从国家本位到公众本位》一文中谈到:我国长期以来,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国家的需要完全代替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城市法规中也偏重反映国家意志的价值倾向。然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确立的国家本位思想,在市场经济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集锦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集锦 案例一电厂 H省拟在L县新建2X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J一址所在地形为丘陵,距L县规划边界约9km。厂址周围环境现状及厂区平面布置见图。工程供水水源为L县污水处理厂中水和P水库,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二次循环方式。正常运行情况F,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不外排;工程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脱硫效率为90%:用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8%,脱硫系统的除尘效串为50%;采用低氮燃烧技术,预留脱除氮氧化物装置空间;两台炉合用一座240m烟囱;废气污染物排放量为S02; 0.479t/h;Nox;2.71t/h;烟尘:0.213t/h。工程采用露天煤场;灰渣分除、干除灰系统,干灰场贮存方式,灰场属山谷灰场。 问题: 1、分析本项目建设与相关环境保护及产业政策的相关性; 2、确定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3、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影响预测因子; 4、分析本项目厂区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必要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工程需增设的污染防治措施; 5、确定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 6、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 答:1、分析本项目建设与相关环境保护及产业政策的相关性; A、《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经贸源(2000)015号

B、《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号 C、《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 D、《关于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03)159号 E、《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2)26号 F、《关于印发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的通知》计基础(2002)26号 G、《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2005)40号 H、《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环发(2002)210号 符合:新建2X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的鼓励类,工程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脱硫效率为90%:用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8%,脱硫系统的除尘效串为50%;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符合《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的规定,所以该项目符合产业政策。 2、确定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该项目处于复杂地形,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大气》HJ/T2.2-95中的规定: 三个因子中NOX属于一级,所以该项目评价等级为一级。 评价范围为:16-20公里,复杂地形取16公里。重点是周围的自然村和农田。 3、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影响预测因子; 现状的监测因子:SO2、NO X、PM10、TSP 预测因子:SO2、NO X、PM10 灰场、煤场的预测因子:TSP 4、分析本项目厂区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必要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工程需增设的污染防治措施; 该该案没有风向,看图上的布置,西边的自然村距离冷却塔太近,只有80米,噪声的扰民问题可能显得突出,调整意见:一是将煤场和灰场往自然村的下风向按置,二是将噪声污染重的车间和设备远离自然村,靠近农田,减少噪声扰民的问题。三是在厂的西边的北边搞绿化带,减少噪声和扬尘。 5、确定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S02、烟尘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COD、氨氮、石油类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排放量 水重复利用率 6、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 本项目评价的重点:现有污染源调查、工程分析、污染物防治措施、清洁生产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算清本项目污染物排放量,预测项目实施后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的影响情况,论述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和保证性。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书综述

《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清华大学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第1章总则 1.1 项目背景 大路工业园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于2005年启动规划建设,2010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2010-2020年)》中重点推动建设的大路—托克托—清水河工业集中区。内蒙古环科园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大路区说明》(鄂府[2013]240号)和《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内发改产业字[2013]406号),于2012年12月编制完成《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环境保护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内环字[2014]18号)。 2014年,园区管委会委托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取得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批复(鄂府发[2015]3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园区管委会委托清华大学承担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清华大学在资料分析研究、现场踏勘、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为了适应鄂西生态经济圈城市经济与长江经济带流域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长江荆州港的港口与岸线资源,以利于城市与港口的和谐持续科学发展,对荆州港进行总体规划,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现予以第二次公示,如对本规划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于十日内向我们反映。 一、报告书简本 1.1规划的背景 荆州市地处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为冲击堆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低洼,地面高程一般为28.0~38.0m,地表广布粘土、亚粘土、粉砂及部分淤泥质粘土等。荆州市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地处东经114°32′~115°30′,北纬29°30′~30°20′。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水产资源丰富,轻纺工业基础雄厚,荆州港是交通部公布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已发展成为长江主干线十大港口和对外开放口岸。 近年来荆州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增长,2005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21万吨。为了更好地适应荆州市沿江产业布局,荆州市委、市政府在国家和湖北省的政策背景下,提出把荆州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作出了“依托长江、抓住两路、呼应浦东、服务三峡、发展荆州”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结构,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化的新阶段。为了贯彻执行《港口法》,适应港口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开发的需要,协调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给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做大做强荆州港,荆州市交通局决定将区域内沿江岸线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实施荆州港总体规划。 1.2 总体规划概况 荆州港岸线总长162990米,目前港口已利用岸线39410米,占24.17%,包括长江左岸和长江右岸这两部分。规划岸线总长156720米,规划港口岸线49740米,占31.74%,其中深水岸线长45360米,占28.94%。由城区港区和各县(市)港区共17个港区组成。 荆州港的性质确定为荆州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长江流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荆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沿江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 荆州港总体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水平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 港口规划的范围为:荆州市所属的荆州区、沙市区以及各县(市)部分地区,重点规划盐卡港区、柳林港区、荆州旅游客运港区、斗湖堤港区和观音寺港区;同时规划郝穴港区、埠河港区、关沮港区、李埠港区、弥市港区和学堂洲港区等

规划环评(SEA)与项目环评(EIA)的区别

规划环评(SEA)与项目环评(EIA)的区别 谢文玲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强度的加大,政策和规划的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因区域开发、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实践表明,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和规划,相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来说,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巨大、持久,范围也更加广泛。如果在提出有关政策和规划时能够慎重考虑相关的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其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可大大减少事后治理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矛盾。 在我国,规划环评(SEA)是战略环评的切入点。相比项目环评(EIA),SEA真正实现了从微观到宏现,从尾部到源头,从枝节到主干,从操作到决策的转变和飞跃,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次根本性改革,也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SEA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战略、规划、计划层次的应用,即在规划过程的早期就全面地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评价各种替代方案,广泛咨询公众,并在实施前作出相关决策,从而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一种在规划层次及早

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决策手段与规划手段,是规划决策的辅助工具,属战略环评范畴。 SEA是从基于经济效益的传统决策模式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决策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环境管理工具,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不仅为我国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监督提供了立法依据。 二、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区别 同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SEA和EIA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可以保障有效的资源利用,增加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识别主要影响以及提供可行的消减措施,为决策提供依据,避免严重的和不可逆的环境破坏,保护人类健康安全。 SEA是伴随着EIA的深入发展,并且为弥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不足而产生的。尽管SEA是以EIA为基础,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则与目标,在整个工作程序和步骤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思路的角度和高度不同 EIA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一种反应性评估。它对拟建项目的选择及优化布局方面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往往只能针对拟建项目的污染状况提出控制和治理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整理稿)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1、总则 (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2)熟悉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①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②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③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④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3)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开发区规划简介 b)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c)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d)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e)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 f)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 (2)环境影响识别的要求与方法 ①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②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③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④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 ⑤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3)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的内容与要求 ①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开发区生产力配置一般有十二个基本要素,即土地、水资源、矿产或原材料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运输条件、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启动资金。 ②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a、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给排水设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开发区规划中制定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 b、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 (4)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设置 ①评价专题的设置要体现区域环评的特点,突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和规划布局论证、排污口优化、能源清洁化和集中供热(汽)、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内容。 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设置以下专题: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c)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d)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e)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f)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作者:孙施文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刊名: 国外城市规划 英文刊名:URBAN PLANNING OVERSEAS 年,卷(期):2002(2) 被引用次数:31次 参考文献(1条) 1.Zygmunt Bauman;洪涛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孙施文.殷悦.SUN Shiwen.YIN Yue西方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期刊论文]-国外城市规划2004,19(1) 2.张继刚.ZHANG Jigang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0(7) 3.孙施文.SUN Shiwen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1999(5) 4.孙施文.陈宏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政策概要[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2001(1) 5.孙施文.SUN Shiwen有关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研究[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0(7) 6.杨贵庆试析当今美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期刊论文]-国外城市规划2002(2) 7.孙施文.SUN Shiwen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政策的理性过程[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2001(2) 8.任国岩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规划师2000,16(5) 9.孙施文.SUN Shiwen规划的本质意义及其困境[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1999(2) 10.孙施文强化近期规划促进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3,27(3) 引证文献(31条) 1.李东泉.韩光辉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缺失的历史原因[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5(11) 2.崔琰.李海民.肖立宾浅论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机制与措施[期刊论文]-唐都学刊 2004(2) 3.马小英.周国艳论激发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主动性——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4.周光朗浅谈城市的社会性规划[期刊论文]-北京规划建设 2008(2) 5.刘兆凯关于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再认识[期刊论文]-四川建筑 2006(4) 6.王全.张峰.徐建刚试论信息时代的规划公众参与[期刊论文]-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4) 7.于海漪日本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研究之一:社区培育的概念、年表与启示[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11(2) 8.周光朗浅谈城市的社会性规划[期刊论文]-北京规划建设 2008(2) 9.李小敏城市规划及旧城更新中的公众参与[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5(3) 10.杨锐美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评述[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3(1) 11.李渊.朱庆.王静文What If思想和MCE-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惠州概念规划为例[期刊论文]-国外城市规划 2006(1) 12.王登嵘建立以社区为核心的规划公众参与体系[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6(5) 13.张国烈深圳法定图则的实施及应对建议[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4.孙雅楠.吴志强.史舸《城乡规划法》框架下中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方式选择[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8(8) 15.赵秀敏.葛坚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4(1)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18

[模拟]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18 案例选择题各备选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一、某核电站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00hm2,发电可以供给周边两省居民生活和生产用电。项目前期调研工作确定厂址备选3处,均地处稍微偏远地区,当地人口稀少,植被覆盖率较高,同时核电资源相对较丰富。 核电站工程初期有部分居民需要搬迁,工程负责单位积极给予搬迁协助和移民安置补偿。由于工程选址的特殊地理条件和位置,可能会出现如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同时周边生态环境原本较好,核电站建成可能对当地野生动植物有一定的影响。 [问题] 第1题: 下列属于选址原则的是( )。 A.充分考虑与厂址有关的现象和特征 B.分析厂址区域的人口特征和在核设施整个预计寿命期内执行应急计划的能力 C.确定与厂址有关的危害 D.提高工程安全系数有利于降低选址成本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范围不包括与核设施运行状态和事故工况有关的厂址与核设施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 B.核设施选址过程通常从大区域调查开始,选择出几个候选厂址,然后鉴别出优先候选厂址作为推荐厂址 C.厂址评价详细程度将随核设施类型而变化 D.核设施厂址调查覆盖厂址评价的全过程,包括厂址查勘(厂址选择)、厂址评定、设施运行前和运行阶段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选址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 )。 A.在特定厂址所在区域内所发生外部事件(包括外部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的影响 B.与实施应急措施的可能性及个人和群体风险评价必要性有关的外围地带

的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及其他特征 C.可能影响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向人体和环境转移的厂址特征及其环境特征 D.附近居民的生活用电、生产用电状况 参考答案:BC 第4题: 考虑核设施对区域潜在影响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对现有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做出适当的评估 B.关注生物圈在放射性核素累积和传播中的作用 C.确保放射性释放对公众和环境的放射性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D.核设施的设计必须能够补偿核设施对区域所造成的任何不可接受的影响参考答案:BCD 第5题: 在外部事件评价时关于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评价厂址所在区域内的地震和地质奈件 B.必须收集厂址所在区域内史前、历史和仪器记录的地震资料,并形成文件 C.必须使用尽最大可能收集的资料进行区域地震构造评价 D.必须考虑厂址所在区域地震构造特征和特定的厂址条件 参考答案:ABCD 第6题: 对于气象事件评价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 A.气象现象的极值 B.闪电、龙卷风等稀有气象现象 C.热带气旋 D.洪水、泥石流等自然恶劣条件 参考答案:ABC 第7题: 对于抵抗洪水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