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Folk Literature

课程代码:01184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学时数:2学分36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修订人:海力波修订日期:2007年3月10日

审核人:徐赣丽审核日期:2007年3月15日

审订人:莫其逊审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一)课程性质

《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是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学习和掌握民间文学采录、整理、研究的原则与方法,培养民间文学教学和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鉴赏和接受力。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论(理论讲授2学时)

讲授内容:

1.民间文学学科的由来:与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渊源关系、对其具有多学科价值的“特殊的文学”之说的理解。

2.民族民间文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范围:定义、我国55个少数民族人民自古以来所创造和流传的“口头文学创作”。

3.民族民间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源头活水的地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和形式上、文学与文化内涵上的独特性。

4.学习民族民间文学的目的与意义:继承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建设和谐社会。

5.学习民族民间文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站在劳动人民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田野调查、增强学科的学术含量、建设系统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重点:民间文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围。

难点:民族民间文学的多学科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民族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理论讲授2课时)

讲授内容:

1.直接人民性和民族性的理解:与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水乳交融的关系、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色与思想、语言风格。

2.集体性与口头性的理解:创作上与作家文学个人创作的区别、流传上与作家文学书面流传的区别、在七大基本特征中的主导地位。

3.传承性与变异性的理解:对民族口头文学与民俗文化传统的继承、在流传过程中内容与形式上发生变异的途径与原因。

4.立体性的理解:民族民间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因此具有的多学科研究价值、对七大基本特征的总结归纳和彼此间的联系。

重点:七大基本特征的定义与相互联系、立体性的内容。

难点:集体性与口头性如何理解。

第三章民族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理论讲授3学时)

讲授内容:

1.民族民间文学是对少数民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2.民族民间文学在少数民族人民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作用:生产劳动的亲密伴侣、社会斗争的锐利武器、自我教育的生动教材、自我约束的严厉法规、社会娱乐的良好工具。

3.民族民间文学在当今经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各层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历史联系、民俗旅游等文化开发活动中民间文学所起到的作用。

重点:民间文学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现实作用。

难点: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上的差异。

第四章民族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理论讲授2学时)

讲授内容:

1.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源头与母体的关系如何理解,通俗文学在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间的桥梁作用。

2.民族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题材与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形式、语言特点上的影响、民族民间文学在民族精神特质的表现上对作家文学及创作心理的深层次影响。

3.作家文学对民族民间文学的影响: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及其原因。

重点: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及其源头、母体的地位。

难点:民族民间文学在民族精神特质的表现上对作家文学及创作心理的深层次影响。

第五章民族民间文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理论讲授1学时)

讲授内容:

1.民族民间文学对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等相关学科的贡献:不可多得的民俗事项与民族心理特质的资料宝库。

2.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对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贡献:提供了新颖的研究视角和调查、分析方法。

3.对民族民间文学文化性与文学性并重的特殊价值的了解。

重点:相关学科民间文学研究的贡献。

难点: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

第六章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与相互影响(理论讲授3学时)

讲授内容:

1.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汉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与影响:汉族对周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创新选择与吸收、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翻译、整理与辑录、少数民族对汉族民间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乃至具体作品的吸收和再创作。

2.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与影响:生活习俗、语言、地域、信仰上的相近、相似的重要性。

3.从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与影响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各民族民间文学交流与影响的必然性、不平衡性、创新性与民族特色与统一风格兼备的特征与成因。

重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汉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难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第七章少数民族神话(理论讲授3学时)

讲授内容:

1.神话的本质及产生:对神话产生于人类童年的经典论述的理解、对神话定义的分析、神话研究的基本流派及理论。

2.神话与原始宗教:原始思维的特点及其成因、神话与原始思维的内在联系、神话与巫术和图腾崇拜等宗教行为间的历史联系、神话与宗教的联系与差别何在。

3.少数民族神话的内容与分类:六大类型及其亚型的分类、各类型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介绍、对神话作品流传演变的形式分析与文化内涵分析。

4.少数民族神话的艺术特征:幻想的不自觉性、形象的特殊性、境界的神奇性。

重点:神话的分类与内容、代表性作品的分析。

难点:神话与原始思维、原始宗教的关系。

第八章少数民族民间传说(理论讲授2学时)

讲授内容:

1.传说的含义与特征:传说的定义、如何理解传说本身民族性、历史性、传奇性的特征。

2.少数民族描述性传说:部落英雄、起义领袖、歌师艺人、反帝斗争四种传说类型及其代表性作品的介绍。

3.少数民族解释性传说:山川古迹、土特产、民族风俗按大传说类型及其代表性作品的介绍。

重点:传说的分类与内容、代表性作品的分析。

难点:传说的历史性与传奇性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少数民族民间故事(理论讲授2学时)

讲授内容:

1.民间故事的含义与分类:广义与狭义的两种定义、神奇故事、生活故事、寓言和笑话四大类型。

2.民族民间神奇故事:神奇故事的含义、如何理解神奇故事幻想性、神气性、夸张性、拟人性、象征性的基本特征、民族民间神奇故事的内容:人与自然的斗争、阶级斗争与人际矛盾、道德观念与生活风俗。

3.民族民间生活故事:生活故事的含义,生活故事中斗争故事、劳动故事、家庭故事三大类型。生活故事的艺术特点:篇幅短小主题鲜明,情节单纯平中见奇,轻松愉快,寓庄于谐。

4.民族民间寓言:民族民间寓言的含义与分类、简单的故事性、明显的比喻性、深刻的哲理性、鲜明的讽喻性等特征、总结生产生活经验、揭露邪恶势力、讽喻不良思想行为的基本内容及代表性作品的介绍。

5.民族民间笑话:民族民间笑话的含义、民间笑话的语言特点:夸张、谐音、婉言、圈套、比喻、诡辩法的运用、民间笑话的体裁特点:喜剧风格、情节精妙、形式短小。介绍代表性作品。

重点:民间故事的含义分类与代表性作品的分析。

难点:故事类型的介绍。

第十章民族民间歌谣(理论讲授2学时)

讲授内容:

1.歌谣的含义:歌谣的定义与多种不同的称谓、民歌与民谣的区别、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具有民族特点的歌谣类型的简介。

2.民族民间歌谣的分类与主要内容:劳动歌、习俗歌、情歌、生活歌、时政歌、历史传说歌、儿歌及各类型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介绍与鉴赏。

3.民族民间歌谣的艺术特色:赋比兴手法的运用、精湛巧妙的构思、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多种章法和句式、多彩的韵律与节奏。

重点:歌谣的艺术特色。

难点:民歌与民谣的区分、民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第十一章少数民族史诗(理论讲授3学时)

讲授内容:

1.史诗的含义、种类与特征:史诗的含义、创世史诗(原始型与发展型)与英雄史诗(雏型、单一型、衍生型)的区分、史诗的基本特征为规模宏大、题材重大、主题严肃、格调庄重、形式上集各类口头文学形式之大成、以口头—书面形式流传、产生于特定的民族形成阶段与文明发展阶段,表现特定民族的宇宙观或民族形成与生死存亡的大事。

2.少数民族创世史诗:创世史诗的定义、类型与代表作品,发现创世史诗这一独特史

诗类型的重要意义、南方少数民族中存在创世史诗群的历史文化原因。

3.少数民族英雄史诗:英雄史诗的含义与类型、对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的创作与流传的介绍。

4.少数民族史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如何把握史诗的多学科价值、如何理解少数民族史诗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这一论断。

重点:史诗的文学与文化价值、史诗的类型与有代表性的史诗作品。

难点:史诗为何只能产生于特定的民族形成阶段与文明发展阶段、如何理解少数民族史诗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第十二章民族民间长诗(理论讲授2学时)

讲授内容:

1.民间长诗的源流:民间长诗的定义、叙事、抒情与说理长诗的分类、民间长诗得以形成的原因: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提供了社会条件和创作题材、喜歌喜唱的民族传统提供了创作温床、职业半职业性歌手在创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2.民族民间叙事长诗:民间叙事长诗的含义、主要内容:反帝反封、爱情婚姻、生产与生活。

3.民族民间叙事长诗:民间叙事长诗的含义、主要内容:生产活动、风俗礼仪、感情生活。

4.民族民间说理长诗:说理长诗的含义与在各少数民族中的代表性类型、说理长诗的发现具有的文学与文化意义、说理长诗的内容与作用:宣扬传统道德、告示族规民约、调节矛盾纠纷。

重点:长诗的三大类型与代表性作品。

难点:说理长诗的内容、说理长诗与叙事长诗的区别。

第十三章民族民间谜语、谚语与歇后语(理论讲授2学时)

讲授内容:

1.民族民间谚语:谚语的定义、谚语的内容:农业生产、社会斗争、交际、传统道德、文化传承、日常生活、谚语精练、形象、结构严谨和谐的艺术特征。

2.民族民间谜语:谜语的定义与结构特点、物谜、事谜、字谜的区分、谜语的描写、连缀、诡词法等构成方式。

3.民族民间歇后语:歇后语的定义与构成、比喻、谐音、双关歇后语的分类、歇后语夸张、拟人、对比、假象的构成方法。

重点:民间谚语的定义与内容。

第十四章民族民间曲艺(理论讲授2学时)

讲授内容:

1.民族民间曲艺的含义:民间曲艺的定义、民间曲艺的历史发展过程、民间曲艺与民

间宗教祭祀等民俗活动的关系。

2.民族民间曲艺的重要曲种:对壮、侗、黎、傣、苗等少数民族中流传的曲艺曲种与代表性剧目加以介绍。

重点:民间曲艺主要曲种与代表性剧目。

难点:曲艺与民间宗教祭祀等民俗活动的关系。

第十五章民族民间戏剧(理论讲授2学时)

讲授内容:

1.民族民间戏剧的形成:民间戏剧的定义、民间戏剧形成的途径:艺术途径(民间歌舞与说唱发展而成)与民俗途径(节庆民俗与民间宗教祭祀活动发展而来)、民间戏剧与民俗文化的内在联系。

2.民族民间戏剧的剧目与内容:反映日常生活、爱情与婚姻、社会斗争、历史与民间宗教活动。

3.民族民间戏剧的艺术风格:载歌载舞以虚拟实、诙谐风趣以小见大、乡音乡语民族格调。

重点:民间戏剧的多种形成途径。

难点:民间戏剧的多种形成途径。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民间文学(理论讲授1学时)

讲授内容:

1.新民族民间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主义新时期内产生新民间文学的社会文化环境。

2.新民族民间文学的主要体裁与内容:民间歌谣、传说、故事、戏剧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产生的新内容与新民间文学具有的社会文化功能。

3.民族民间文学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变化:七大基本特征所发生的变化、民间文学在新时代传承发展的可能性与特点、民间文学与网络文学等新文学形式的关系。

重点:民族民间文学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变化。

第十七章民族民间文学的采录与研究(理论讲授1学时)

讲授内容:

1.民族民间文学采录和整理的基本原则:全面采集、准确翻译、忠实记录、慎重整理。

2.民族民间文学采录和整理的方法:采录的技术手段与调查活动的组织、翻译整理的具体方法与要求。

重点:民间文学采录和整理的基本原则。

第十八章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理论讲授1学时)

讲授内容:

1.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明确研究目的,做好充分准备,选好研究论题,确定论证角度,充分掌握资料,了解已有成果,独立思考大胆创新。

2.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描写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

重点:民间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爱好;在充分讲授民间文学概论基本知识的同时,将学科新的研究信息与成果有选择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等技术手段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与资料、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三)作业与调查

除教材中的思考题外,适当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教材与学术著作和专业期刊,有针对性地布置一到两次课程论文为平时作业。鼓励并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或其他地点进行短期的民间文学调查采风活动。

(四)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与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与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南方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等相关课程具有联系。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周作秋.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二)教学参考书

1.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守华,巫瑞书.民间文学导论.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五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二.识字、写字 2.学会常用汉字250个左右。能独立识字。自觉地纠正错别字。 3.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初步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4.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大部分会用。继续培养辨析词语的能力。注意积累词语。 5.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学习用毛笔临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三.听话、说话 6.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广播,理解主要内容。 7.能从听话中吸收知识,丰富词汇。 8.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地复述课文。 9.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四.阅读 10.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1.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速度。 12.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3.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14.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

15.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能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16.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五.作文 17.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句子。 18.观察事物能抓住重点,并适当展开想象。初步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练习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学习编写作文提纲。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学写表扬稿和简单的建议书。 19.学习使用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20.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音乐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音乐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个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3、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音乐基础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 (一)唱歌

1、学习中外优秀歌曲。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独立地、有感情地歌唱,并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 2、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提高与他人共同歌唱的能力,做到声音和谐、均衡,能够理解指挥的意图。 3、在小学基础上,进行唱歌基本技能练习,提高歌唱表现力。了解保护嗓音的常识,防止喊叫和用嗓过度。 (二)欣赏 1、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2、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听辨常见乐器的音色,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常见的音乐体裁。 (三)器乐 1、根据不同条件,可选学简易的乐器。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乐器。 2、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所选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高演奏表现力,能演奏并积累一定数量的简单乐曲。 (四)识谱 1、在小学初中基础上,继续学习简谱或五线谱知识。五线谱教学用首调唱名法。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听辨节奏、旋律和视唱乐谱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歌唱指挥

6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及重难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二)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 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 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 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一二年级总阅读量为5万字。 一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 1、掌握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掌握24个韵母: 1) 单韵母:a o e i u ü 2)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3) 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 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 3、特殊韵母:er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5、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 6、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7、隔音符号:以a o e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8、认识标点符号( , ! :" "),能正确使用( ,)

世界民族概论教学大纲

《世界民族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世界民族概论/Introduction to World Ethnic Groups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民族学专业 5、使用教材:李毅夫、赵锦元.《世界民族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 二、课程简介 在当今世界上,民族问题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一个复杂问题,不同国家都有自己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政策和实践。因此,了解和认识国外民族情况、民族问题、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分析研究国外民族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世界民族概论》做为民族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讲授内容为:从全球范围的角度分析当前世界民族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世界各民族的人口数字、地理分布、经济类型、文化交流、人种构成、语言系属、宗教信仰,然后分洲详细讲述各大洲民族发展的具体形式、民族分布特点、主要的民族以及民族关系格局、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和有关国家处理这些问题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下列基础知识:世界各国民族的分布、人口、人种、宗教、语言、宗教、历史发展等基本情况;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关系格局及其发展规律;了解其他国家处理民族冲突和民族矛盾的政策、理论和措施;掌握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理论和原则。同时,课程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课堂理论知识对现实中某一民族文化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具备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表 章次题目教学时数 第一章世界民族的人口与分布 1.5学时 第二章世界民族的人种构成 1.5学时 第三章世界民族的语言文字 1.5学时 第四章世界民族的宗教信仰 1.5学时 第五章亚洲民族概说9学时 第六章非洲民族概说9学时 第七章欧洲民族概说6学时 第八章美洲民族概说6学时 第九章大洋洲民族概说6学时 第十章当代世界民族问题9学时 总计51学时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六、内容提要 第一章世界民族的人口与分布(教学时数1.5)教学目的:通过对“民族”定义的辨析,对世界民族人口状况、地理分布和经济类型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汉语中“民族”一词多义性,掌握本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民族”,初步认识世界民族分布的格局,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世界民族人口状况、世界民族的地理分布和经济类型 教学难点:世界民族人口变化趋势

五年制大专语文教学大纲

三、项链、 五、麦琪的礼物 七、微型小说:雨伞 第十六单元艺术作品鉴赏 一、绘画作品鉴赏: (一)中国人物画的鉴赏:《清明上河图》(局部) (二)中国山水画的鉴赏 (三)齐白石的《虾》与徐悲鸿的《马》:妙趣横生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图》 (四)一首赞美自然的颂歌——《蒙娜?丽莎》二、雕塑作品鉴赏 (一)断臂的维纳斯 (三)中国古代雕塑:铜奔马 (四) 中国现代雕塑:艰苦岁月、钢琴 三、书法作品鉴赏: (一)浅谈颜体楷书 (二)柳公权《玄秘塔碑》 (三)草书艺术的鉴赏 二、关于教材中各单元的侧重点问题

每个单元的重点在单元前面的“单元指要”中有所提示,在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都有相应的设计和安排,因此,教师应严格按照教学要求中的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认真完成教材上的思考与练习题,并联系《语文练习册上相关的基础训练题和各单元检测题,进行必要的训练,以使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规范化。 三、关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实践、重训练、重技能。由于独立的思考精神和自主的学习方法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主体思维,不断思索,不断探索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语言学习的目标看,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训练仍然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各单元课文的体裁和内容看:本学期语文学习的重点主要是:对科技(社科)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对诗

词、散文、小说、艺术作品的阅读和鉴赏,了解、把握有关诗词、散文、小说、艺术等的特点及鉴赏的一般知识,能够写作评价相关作家作品的鉴赏文章。本学期学习的作家作品涉及古今中外,要通过学习,扩大文学视野,培养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综合起来看,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是:了解、掌握不同文体以及相关的文体知识,提高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并且在加强听、说、读、写各项基本训练的基础上,以突出实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四、作业和考试 1、期中考2学时,复习4学时。 2、期中考试自行组织安排,其成绩按规定折算后计入学生期未总成绩。 3、期末考试由省校统一安排,统一阅卷;考试时间和形式以省电大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考试 文件为准。 苏广播电视大学五年制高职

音乐史教学大纲完整版

音乐史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刘茹 中国音乐史是音乐大专班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中国音乐文化史为学科对象,其交叉学科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多重学科。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概要了解中国音乐丈化发展的脉络。 2、使学生基本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生成土壤,能对重大的音乐事象作简要的解释。 3、培养学生在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时所必备的音乐史学常识。 4、培养学生价值相对论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原则及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中国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基本史实和基本发展脉络,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思想。 3.密切联系实际,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艺术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艺术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 1.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结合音乐史料文献、文物、音响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多种相关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力求以音、像、图、书、谱、表等多种形式,全面介绍音乐史料的特点及其音乐艺术内涵。 2.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讲授进度,适当开展实地教学与社会实践。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课时数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资料收集、整理和专题研究活动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年,开课时间在四年级整学期,周课时两节,共计72学时。 六、考试形式: 1.平时成绩占20%,考勤占10%,期中成绩占10%,期末卷面成绩占60%。 2.考试为闭卷考,以百分制记分。考题包括填空、判断、改错、简答、选择和论述等类型。 主要内容、章次 第一学期(36学时) 第一编中国古代音乐 (约8000年前——公元1911年)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4课时) (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 第三节古歌与古乐舞 第四节古乐器 第五节音阶的形成 作品欣赏: 1.埙曲《哀郢》 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4课时)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西周的礼乐和音乐教育 第三节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第四节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五节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第六节音乐思想 作品欣赏: 1.琴曲《流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的总要求 (二)各年段的要求 1.低年级2.中年级3.高年级 (三)课文 (四)语文实践活动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教学评估 五、教学设备 附录: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的总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能独立识字。 4.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2.学会常用汉字250个左右。能独立识字。自觉地纠正错别字。 3.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初步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4.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大部分会用。继续培养辨析词语的能力。注意积累词语。 5.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学习用毛笔临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听话、说话 6.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广播,理解主要内容。 7.能从听话中吸收知识,丰富词汇。 8.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地复述课文。 9.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阅读 10.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1.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速度。 12.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3.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14.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 15.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能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16.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作文 17.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句子。 18.观察事物能抓住重点,并适当展开想象。初步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练习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学习编写作文提纲。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学写表扬稿和简单的建议书。 19.学习使用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 大纲(试用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 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 教学内容和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能独立识字。 4.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6.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7.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8.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小学1--6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1--6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二)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 17.读书的姿势正确,养成爱惜书本的良好习惯。 (五)作文 18.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完整、通顺的句子。 19.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练习写句子。 20.学习使用句号、问号。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论文

聆听世界民族音乐有感 出于对音乐的喜欢,我在本学期选择了世界民族音乐文化,每个星期我都带着憧憬期待晚上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的到来。而不知不觉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已经到了尾声。在杨老师一个学期的全心授课下,我学会了很多音乐知识。在没上这门课程之前,我只是听一些流行歌曲,对民族音乐认知,也仅限于中国传统的民乐,并没怎么了解。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程是,我觉得自己的音乐世界真的太渺小了。甚至可以说是肤浅。在课上我知道了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区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民族音乐。而我所理解的民族音乐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上这门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整个课堂气氛让人感觉很轻松,也很舒服。你要做的就是跟着老师的步伐,去享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在一片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了解世界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和各宗文化的综合,同时也需要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创新和改善后形成的。音乐文化包涵了多种文化,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不同的民族,因为历史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语言文字的不同,其产生的民族音乐自然而然的就是有很大的差别。而我觉得差别只是单纯的表现在形式的不同,其根本上还是一样的,都是对自己民族精神或者是信念的一种表达,又或者是对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总之,音乐的根本就是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整个民族的,亦或是关于爱国的,关于爱情的等等。 说到世界民族音乐就不得不谈到世界民族的乐器。不同的民族,各式各样的乐器,在这堂课上,我算是长眼界了。有爱尔兰的风笛和竖笛,有蒙古的马头琴,有我国的古筝,琵琶.......真是数不胜数。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非洲手鼓,它不仅是个非常好听的乐器,而且是个非常有激情的鼓.当你熟练打出一小段一小段时,你会发现你的鼓在深情的说话.当你和朋友们共同演奏同一个速度节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融入了其中,在和你的朋友们没有语言的沟通交流.这些感觉真的都是妙不可言. 民族音乐文化总是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代表的一种民族意志,那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去感知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体会民族音乐的伟大魅力。让民族音乐来净化并升华我们的灵魂吧!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课程按照中国民族音乐的体裁形式,以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中国民歌为主线,选用经典曲目和唱段进行讲析,介绍其历史源流、艺术风格,并教唱主要音乐片段。这门课程的主要特色:就是使学生在欣赏名曲的同时,教会学生演唱经典民歌。让学生从“学会演唱一首家

乡的歌”开始,来逐渐认识中国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以及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积淀,从而更加热爱我们本民族的音乐艺术。课程教学所达到的要求: 1.使学生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价值及社会意义。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梗概。 3.使学生熟悉中国民族音乐主要类别、经典曲目及其艺术风格。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中国民族音乐源流及历史文化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 1、通过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流程,加强对学习民族音乐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2、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感受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感情。 本章主要内容: 1、中国丰厚民族音乐文化积淀的的形成: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 2、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 3、中国民族音乐的分类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种分类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1.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 2.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3月 4.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10月本章思考题: 1.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 2.中国民族音乐按体裁划分为几大类? 第一节中国民族音乐概述及发展简史 1、中国民族音乐概述: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为世界留下来了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 2、民族音乐发展简史:

五年级语文课程纲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一般信息】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课时:90课时(义务教育) ◆设计者:隆真真、王会平、张永利/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背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 15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 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 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表达的顺序,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详略得当,修辞方法,对比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发现语言表表达的特点(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用词准确、借物喻人、表达的丰富内涵、怎样把内容写具体、寄情于物的方法)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6.认识其他课文文体和语体(文言文、近代白话文、剧本、相声),了解文体的特点及语言风格。 7.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课文,及课外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20篇(段)。 8.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有阅读的兴趣,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课内习作7次,3次小练笔,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学写书信、发言稿、活动计划、活动总结、研究报告、等常见的应用文。会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缩写,根据图画内容发挥想像进行作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10.乐于与人交流,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能认真倾听,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能根据交流的主题、对象和场合,结合自己了解的材料、思考,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表达意思清楚,有条

器乐基础1琵琶课程教学大纲

《器乐基础1》(琵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器乐基础1》(琵琶)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Foundation 1(Pipa)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14/1/ 其中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器乐基础1 授课时间:周三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琴房A156 授课对象:2018级音乐教育 开课院系: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杨艳/助理研究员 联系电话:Email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周三松山湖校区琴房A156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 使用教材:康翊编著《琵琶入门与提高》安徽音响出版社2005年出版 教学参考资料:刘德海编著《每日必弹》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出版 刘德海杨靖主编《中国琵琶考级曲集》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出版 课程简介:该门课程是一门器乐必修课程。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其丰富的演奏技巧与表现力,被誉为弹拨乐之“王”。在琵琶艺术发展的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并有广泛的基础和优良传统。它以其特有的地理与人才优势,承历代琵琶发展之精华,融南北各派演奏之所长,形成了人才荟萃、流派分呈的繁荣局面。学习该门课程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近、现代史,增加丰富的知识,并能学到弹拨乐之“王”的演奏技巧,学习好该门课程后,都和其他弹拨乐器相通,也能快速的掌握好他们的演奏技巧。从而也能给其他乐器进行伴奏、乐队合奏,提高伴奏能力,增加丰富的乐理知识及练耳知识。让学生们继而发展我国的民族事业。 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需掌握该乐器的基本演奏技法技巧,同时掌握好基本功训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需更好地更透彻地理解与了解每种演奏的技法技巧,和其多种技法技巧的使用功能,从而具有较好的基本功与演奏水平。 2、学习的过程中,需重点掌握好“弹挑”与“轮指”的演奏技巧,通过正确有效的训练以达到熟练、正确、好的目标。 3、通过对该乐器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在音乐表演方面的情感,待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时,学习者可增强表演方面的能力,并能对演奏作品的诠释更加深刻、更加真实动人,达到以琴传情的目的;音乐师范类学生毕业后,就业与学校当老师,可把在校期间学习的此乐器演奏技法传授给他们的学生,使我国民族音乐事业发扬光大。本课程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授课对象为理工科专业学生的课程填写此栏): □核心能力1. □核心能力2. □核心能力3. □核心能力4. □核心能力5. □核心能力6. □核心能力7. □核心能力8.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中国音乐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刘茹 中国音乐史是音乐大专班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中国音乐文化史为学科对象,其交叉学科涉及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多重学科。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概要了解中国音乐丈化发展的脉络。 2、使学生基本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生成土壤,能对重大的音乐事象作简要的解释。 3、培养学生在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时所必备的音乐史学常识。 4、培养学生价值相对论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原则及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中国音乐史》的基本概念、基本史实和基本发展脉络,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思想。 3.密切联系实际,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艺术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艺术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 1.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结合音乐史料文献、文物、音响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多种相关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力求以音、像、图、书、谱、表等多种形式,全面介绍音乐史料的特点及其音乐艺术内涵。 2.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讲授进度,适当开展实地教学与社会实践。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课时数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资料收集、整理和专题研究活动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年,开课时间在四年级整学期,周课时两节,共计72学时。 六、考试形式: 1.平时成绩占20%,考勤占10%,期中成绩占10%,期末卷面成绩占60%。 2.考试为闭卷考,以百分制记分。考题包括填空、判断、改错、简答、选择和论述等类型。 主要内容、章次 第一学期(36学时) 第一编中国古代音乐 (约8000年前——公元1911年)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4课时) (约8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 第三节古歌与古乐舞 第四节古乐器 第五节音阶的形成 作品欣赏: 1.埙曲《哀郢》 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4课时)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西周的礼乐和音乐教育 第三节乐舞与歌唱、歌唱理论 第四节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第五节古乐理、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第六节音乐思想 作品欣赏: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95332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文章来源于教育部网站,从中可以明确的体现出小学语文在教学、考核方面的知道内容和考核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前言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意义。 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教师要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和学的关系,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是: 教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掌握常用词语,学会查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听人说话,能理解内容;学会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表达意思;阅读程度适合的书报,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锻炼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提示 (一)语言文字训练方面

五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五年级语文教学大纲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二、识字、写字 2.学会常用汉字200个左右。能独立识字。自觉地纠正错别字。 3.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初步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4.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大部分会用。继续培养辨析词语的能力。注意积累词语。 5.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学习用毛笔临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三、听话、说话 6.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广播,理解主要内容。 7.能从听话中吸收知识,丰富词汇。 8.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地复述课文。 9.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四、阅读 10.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1.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速度。 12.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3.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 14.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

15.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能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16.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五、作文 17.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句子。 18.观察事物能抓住重点,并适当展开想象。初步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练习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学习编写作文提纲。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学写表扬稿和简单的建议书。 19.学习使用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20.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大纲 轩辕小学五年级 2016.8 五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二、识字、写字 2.学会常用汉字200个左右。能独立识字。自觉地纠正错别字。 3.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初步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4.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大部分会用。继续培养辨析词语的能力。注意积累词语。 5.能比较熟练地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学习用毛笔临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三、听话、说话 6.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广播,理解主要内容。 7.能从听话中吸收知识,丰富词汇。

2016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大纲--张咏春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是艺术系音乐表演专业本科生的必修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五大类:民歌、舞蹈、说唱、戏曲和 器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其历史、基本特征,通过图文并茂、结合音像 欣赏其主要类型和代表作,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知识,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 2.设计思路: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主要讲授当下存在的传统音声形式。通过把本课程与“中国音乐史概论”课程相结合讲解,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认识。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音像欣赏并配合讲解,引导学生把握民族民间音乐各主要类型的特征。通过采用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布置民族民间音乐模唱,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感情,提高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本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水平。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中国音乐史概论”课程具有内在联系。区别在于本课程讲授近现 代至当下现存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类型。而后者主要讲授纵向历史脉络,为学生 建构起基本历史坐标。讲授过程中,注意联系关联课程内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 两门课程基本知识点的掌握。 二、课程目标 1,掌握传统音乐五大类的基本特征、基本类别。

2,掌握传统音乐五大类之下,各分支类别的基本特征。 3,掌握传统音乐五大类以外,本土宗教音乐的基本知识点。 4,欣赏并初步了解各类音声形式的代表作、代表艺术家。 5,模唱部分代表作,加深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直观认知。 三、学习要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是学生与“中国音乐史概论”课程相结合,学习中国音乐文化的又一理论课。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用辨证唯物主义作为指导原则,主要讲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和基本发展脉络。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音像欣赏并配合讲解,引导学生把握民族民间音乐各主要类型的特征。通过采用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布置民族民间音乐模唱,努力消减学生心中城市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之间的隔阂。 四、教学进度

外国民族音乐(全)

1.什么是狭义民族音乐? 答:民族音乐指的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的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2.世界民族音乐的九大区划 东亚音乐文化区,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南亚音乐文化区,西亚、北非音乐文化区,黑人非洲音乐文化区,欧洲音乐文化区,北美音乐文化区,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区.,大洋洲音乐文化区 3.学习外国民族音乐的意义? ①是扩大视野学习人类音乐的多样性, 理解以使用乐音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理解音乐在温和中的特殊性 ②是知道人类音乐文化,音乐行为的普遍性.随人在音乐形态的各个方面会根据文化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可是在人类所创造的音响,制作的乐器中,也有许多超越于文化差异的共同因素. ③是应该掌握双重视角的方法 ④是只有在全面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明确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特点和位置. ⑤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世界上的他国,他民族音乐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作为我们的有益的参考,创作有中国特色的新音乐. 4.日本 雅乐概念:①狭义的”雅乐”指的是从中国和朝鲜传入的器乐合奏曲,日本称之为唐乐,高丽乐②广义的”雅乐”是把日本古代以来的祭祀歌舞,以及受亚洲大陆其他国家的影响而新创作的艺术歌曲也包括进雅乐之中. 雅乐的特色是:音乐更讲究旋律和节奏的形式美,格调高雅,速度由慢渐快,旋律多类型化,调式固定,有绝对音高.其器乐以管乐器为主体.声乐旋律多直线条,发声近于本嗓.歌唱声部与器乐声部的旋律,节奏完全相同,很少有复音和复节奏. 能:是一种严肃的音乐剧,十年音乐,舞蹈,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狂言:是以滑稽为主的台词剧,音乐成分少,篇幅较短. 能的音乐特点①按类型化来进行作曲②定位方法的表现③旋律的单纯性与节奏的复杂性④即兴性的演奏 日本民谣特点:具有创作方式的集体性,口耳相传,易于传唱,易被集团成员接受等特点. 民谣音乐特点⑴多用不含半音的五声音阶.⑵多数是用同一段曲调歌唱多段歌词的分节歌.⑶多数曲子没有速度变化⑷曲子无过分夸张而显清淡,单纯.⑸伴奏技巧朴素,平易.⑹发声自然,多用本嗓. 日本的特色乐器有日本筝、尺八、三味线,太鼓 5朝鲜乐器:玄琴,伽倻琴,大笒,奚琴 6日本传统音乐的体裁:能乐,雅乐,筝乐,地歌,民谣. 7蒙古①长调是蒙古的一种民歌体裁形式,旋律具有悠长舒展的特点.词与曲的结合方式是字少腔多,一字多音.②短调是节奏节拍玄幻规律明确的蒙古民歌形式.词曲关系一字一音,较少拖腔,伴奏乐器除了马头琴外还常用扬琴.无论长调短调伴奏都有马头琴 8呼麦含义: 它是由一个人唱出两个声部的独特的复音演唱方法.按旋律发声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鼻腔呼麦,喉呼麦,腹腔呼麦等种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