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军创业故事

雷军创业故事

雷军创业故事
雷军创业故事

他是IT劳模,他是雷军。

雷军一定不会反对用“凡客体”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场白,凡客诚品是他所投资公司的出众者之一。

不过,于投资人雷军而言,凡客、UCweb、多玩、乐淘等一系列公司都像已经推入轨道的卫星,进入2011年夏天后,他几乎全副的身心、大部分公众形象,开始与一家创立还不到一年半,估值却已到2.5亿美金的公司绑在一起。这家公司叫小米科技。

一切都在预期中推进。小米产品的发布、战略雏形亮相、PR的爆炸……几个月前,雷军就回复一直与他联系的记者,“等到七八月份,我们可以聊聊。”7月中,在小米团队的运筹下,雷军果然置身于聚光灯下—重新。距上一次媒体对他密集的关注,也就是他辞任金山总裁与CEO之职,将近四年。

在小米团队媒体见面会上,为了解释他所谓“重出江湖”的心态与动机,他精心准备了一套PPT。显然,他在心里预演过多次,不回头也知道下一页的内容。演讲时,他的右手轻握着拿麦克的左手手腕,看上去激动,又显得有点紧张,但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如的感觉。16年金山商业生涯,他知道如何认真、有礼而有保留地应付记者,他很在行。

此刻是他踏入商界后的第三段起点。最初的时刻当然要从他刚满22岁进入金山时算起。金山16年,他就像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有一半时间为了上市目标苦苦使劲,他勤勉、努力,但换来更多的是人们同情的眼光。第二阶段,他在天使投资界无心插柳,却似乎点石成金、游刃有余。他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社区等领域里的10多个天使投资项目,令旁人眼羡不已,他亦自称,“目前为止无一失手”,尽管还没有一家实现IPO(用他的话说,还没有“和牌”),但已有凡客这样的据称已超过50亿美金估值的公司。

人生就这么神奇。第一个阶段他咬牙、苦干,偏偏难遂人意,他也越发较劲,第二个阶段他似乎突然拥有了与这个世界对话的密语,通关变得异常简单。这让他欣喜、自信,开始蕴积并急欲抒写在金山时期未能成就的抱负与野心。那就是:做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以及产品。自大学一年级在武汉大学图书馆被《硅谷之火》点燃IT梦想后,他始终想完整、有力地证明自己。现在,他称,小米科技是他梦想的载体,要做出高性能、高品质的智能手机。

这是雷军的又一次“较劲”吗?第三阶段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起伏际遇?

已经有人在将他与当年重返苹果的乔布斯作比。雷军本人对此表现得惟恐避之不及,说,“我18岁的时候就是乔粉,我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能成为乔爷第二,小米也绝对成不了苹果,因为乔爷是神,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偶像,极简完美设计是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

那些吹捧起哄的人不太了解雷军。雷聪明、勤奋、追求高远、内心骄傲独立、进取心盛,但又是一个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乖孩子”,讲究辈份、长次,为人着想,表现谦虚,温良恭俭让。这两种特质揉合在一起,某种程度上构成了雷军的纠结。可以说,他四年前退走金山,今天又接过金山董事长帅印,正是该纠结的一种折射。

这种纠结与求全的特质会给他终极闯关带来什么影响,不好说。总之,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与所有人一样只拥有7×24小时的血肉之躯,现在既要率领金山的转型,又要应付多家公司的投资业务,更要带着初创的小米大举出击。前段时间,他还募集2亿美元的“跟进投资”基金(Follow-oninvestment)。

多位业内人士对小米手机及雷氏商业前景表示不看好,很大原因源于对雷军精力是否集中、够用的怀疑。“他的摊子铺得太大了。”

想过失败最多的可能是雷军自己。怕输,是他下决心做小米之前最大的顾虑。“我做天使投资,一年见的几百个项目大部分都死了,听到的更多是沮丧的消息。所以今天轮到我干的时候,无论我多有经验,我第一个念头觉得自己可能不行。创业就像跳悬崖,只有5%的人会活下来。”

他承认自己有“输不起”的念头。

“但是你又想去搏一把,觉得不搏这一次,人生愿望没实现,太不过瘾了,所以我就决定往下跳。”

当年辞任金山,纯粹凭着个人判断与名义进行天使投资,是雷军历经十多年职业生涯后对自我的一次解放。这次创办小米,尽管从功利的角度看,有可能并非解放相反是套牢,但在心灵上,雷军再次解放自己。

四十岁的崩溃

2011年6月,在断续几十次的谈话之后,强烈渴望退休的金山创始人求伯君终于说服雷军接任他金山董事长的权杖,掌管金山。为示诚意,求伯君卖了一部分股权,将另一部分股权永久性地委托给雷军。雷军用了八个字表达自己心情:义不容辞,勉为其难。

金山给他留下的回忆是复杂的,既有精力与情感的深切付出,又有梦想未成的巨大遗憾。2007年,金山上市不久,雷军就挂冠而去,外界传闻是其逼宫未成。“当时身心俱疲。”雷军说。

“我一直在学习怎么扮演金山总裁,到有一天我终于不用扮演了。”他说,纵然自己当年亦是金山的主导者之一,但“还是藏匿了自己很多想法,削足适履地使自己适应这个岗位的要求”,“金山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传统的公司,它需要这么一个人讲这样的话,我正好又是那个人的时候,就必须按着这个逻辑去讲。”

当时某电视节目采访他,开口问“雷军你怎么想”,雷军说,“不要问雷军怎么想,我是金山总裁,你是在问金山总裁怎么想。”

大学毕业即进入金山、十多年没换过工作的雷军,一直活在金山的套子里,也活在六七十年代生人接受到的一整套教育规范中。从好学生到好工作,由于一路受到肯定,一路上行,他对这套规范与体系未曾有过怀疑。直到他第一次去香港,发现凌晨三点街头很安全,并非传说中的黑道横行,“我第一次崩溃。”1992年,雷军去美国待了几个月,发现“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圆”,他又“崩溃”了。“你叫我说什么好呢?我们整整一代人,都挺可悲的。”

金山越做到后来,雷军对商业道路、价值体系的怀疑越强烈。固然,他少年成名,一入江湖就名声大振,带着金山做软件、做游戏、做电子商务,都做到细分领域前几名,但是金山眼见着非但成不了全球IT业的一流公司,连IPO都要苦战若干年。不断有人问雷军,“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如你,都能成功?”

据说,类似的话一直刺激着雷军,成为他的心结。但金山的改变非雷军之独力能为。“金山长久以来形成的架构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而缺乏激励,新业务的发展就会受阻。而且产品线太长就难以专注。”某金山前高管对《中国企业家》分析当时的局面。

雷军一度不服输。在很长时间里,金山就算陷入“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困境也要死扛民族软件旗帜,雷军们接受的传统教育让他们相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

但互联网车轮轰然而来,摧枯拉朽。雷军说,在金山后期,某件人事(他拒绝透露这件事的具体信息)强烈地刺激到他,令他思考“为什么”,他开始渐渐意识到做事要“顺势而为”。他这才发现,之前,爱迪生讲“成功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后半句都被我们有意忽略。其实1%的灵感重要性远远超过前面99%。”

2007年10月,金山IPO长跑终于撞线。雷军将之视作他对金山与自己青春的交待,辞职,归零。那时,雷军刚跨过38岁。与告别金山相伴的是,他曾经信奉的那些东西一路上已瓦解得差不多了,到接近四十岁的时候,“全面崩溃”。

“曾经的信仰没了,有人信仰了金钱,有人信仰了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最后我只能去寻找人生中最鼓舞你的那些东西。我还保持了心里那一点点的东西,我相信真善美。”

他离开金山时,与金山有竞业禁止协议,金山所有的业务他都不能干。这一下把他手脚捆住了:他懂的、他熟悉的不能干,别的他又不懂,不知道能干什么。“每天早上起来不知道干什么,半夜如果醒了觉得很茫然”,有时候他会和朋友倾诉,“提前感受到退休老干部的凄凉。”他感受到外界对他兴趣与热情的下降,“有人走茶凉的感觉。”但同时,他也故意去寻求某种冷遇,以彻底告别金山。金山要继续给他配车与司机,他拒绝了,一个人背着双肩包走来走去,曾经在风雪夜里站在路边等半小时都拦不到出租车。他时不时回到金山总部所在的柏彦大厦,但他不上去,只肯进楼下嘈杂拥挤的街边烧烤店,在这里和黎万强等兄弟在烟雾缭绕中讨论金山的新产品问题。

金山生涯让他既拥有一帮好兄弟,也和团队里另一些人颇有罅隙。据说,这些矛盾主要是因为雷军的理想与完美主义与下面执行者现实的激励需求冲突而成。辞职后,跳到局外审视,雷明白了,之前金山下面某些人的诉求是完全正常的,要“遵从人欲,广结善缘”。

“我只要一认命,一顺势,我发现就风生水起,原来不认命的时候老干逆天而为的事情,那叫‘轴’。”雷军说。

2010年7月,雷军在微博上对40岁前的商业人生列出几点反思:“用手术刀解剖自己,虽然残酷,但真实。三年长考,五点体会:(1)人欲即天理,更现实的人生观;(2)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3)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4)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5)专注,少就是多。”

这五点体会,自然不只是因为他离开金山即能收获的,它更来自于他的投资体会。

BillionCompanyClub

雷军最早与“投资”有染是在1998年10月。联想宣布入股金山第二天,他就在港股市场上买了联想的股票,“既然联想投资了我们,我看这个公司管理还行,得买它股票看看。”后来他也在很低的点买过金蝶(有一度金蝶十几天交易量全是他一个人买的),买过方正,买过腾讯,全是他熟悉的中国IT企业。这与他后来做天使投资的逻辑相合:不熟不买、买市场前两名、买跌不买涨。身为金山总裁,他在金山最困难的1996年,把自己的工资降到了3000元/月,一直到1999

年才涨到8000元。“做了股票后,才发现金山每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说不过去,好像自己的劳动没有价值。”

但他财富真正的大笔积累并不来自于他早期在股市上的投资,而是源于2004年7500万美元卖掉金山与联想投资创立的卓越网,雷军个人获利外界估计约有亿元。

那几年,不是没人像雷军那样有钱,但有几个人像雷军那样既有余钱,又有这么多IT人脉,还年轻气盛,对互联网技术、模式与产品没有停止研究,并且—赋闲?

一个年轻、有钱、有闲、有经验的IT“老革命”,是雷军做天使投资的独特竞争力。

看人,胜过于看项目

他投的第一个项目是孙陶然的拉卡拉。孙陶然和雷军相识,是1996年在中关村组织的一次会议上。“我进去时台上是个年轻人,讲得慷慨激昂。”孙陶然回忆,“后来散会我们没走,聊了很久。”二人算是一见如故,之后数年里二人每次交谈,都对事物有大致一样的判断和见解。2004年,孙陶然创业,联想投资找到雷军做尽职调查,雷军不但对孙称赞不绝,还立马给孙陶然打来电话,“他很谦虚,说能不能给他个(投资)机会,我当然求之不得。”孙陶然说。“陶然做什么都能成。”这是雷军对孙陶然的判断,也是他一贯对他认准的人放出的话,“无论做什么我都投。”这话,2004年他对孙陶然说过,2005年对陈年说过,2006年对俞永福(微博)说过。

陈年与雷军1998年就认识,后来共同创立卓越网,2005年陈年开始做我有网,雷军投资。后因错误地估计行业环境,我有网陷入困境,陈年放纵自己干脆先去写了本小说《归去来》。2007年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认为PPG模式适合再创业,雷军认为陈年一定会再成功,于是又投钱给陈年,并全力帮助他重新创业。

2006年,联想投资否决了当时的副总裁俞永福投资优视科技(UCweb)的提议,俞沮丧之余,与他相识一年多的雷军跟他说:“如果你从联想辞职来做UCweb,我就投。”

“人靠谱比什么都重要。”雷军说。

他对业界再三申明,如果你不是我的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不用来找我看项目,我不会投的。在着名的“雷十条”中(见附表),与“人”和“团队”有关的,占了六条。

雷军考察团队,会用出其不意的细节去考察,甚至可谓挑剔、苛刻。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对《中国企业家》说,雷军第一次见他时,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去医院抄医生的出诊时间表。幸好这些事情是王航决定创业后就开始做的,但雷军对于项目了解的详细程度超过他的想象。

带着idea找人

在雷军投资的近20家公司中,一多半是从“零”做起的。跟别的大多数天使投资不同,这里面有好几家都是出自雷军的想法或创意,他脑子里带着这些想法去物色、选择他熟悉的创始人,而非等着陌生的创业者来找他。

雷军从2005年开始研究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未来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将是10倍PC互联网的规模,我应该是第一个说出这个观点的人,但是孙正义(日本软银总裁)说了,全世界才听到。”

由于从未间断对形势的研究,很多时候他都会冒出某些idea,然后在朋友圈内找合适人的一起探讨细化方向创业。比如多玩,据说是李学凌(微博)有段时间经常找雷军聊天,有一天雷军忽然对他说,我想做个游戏网站,你有没有兴趣?于是李学凌走上了创业之路。对于这些初创企业,雷军从一开始在方向上就有助力。凡客刚刚起步时,雷军几乎是作为创业团队参与所有的具体策略制定。可牛软件开始是做图片,这其实是周鸿擅长的单点突破风格,但是雷军从更大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和傅盛(微博)多次交流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于是后来可牛转向杀毒软件。

帮忙,不添乱

雷军在被投资者中间保持着良好的口碑,这和他从做投资一开始即有的自我定位有很大关系:“帮忙,不添乱”。在雷军的投资案例中,可牛软件的傅盛、好大夫在线的王航都是周鸿曾经的属

下和好友,但是最后二人的创业投资都来自雷军,可牛软件甚至在雷军的推动下和金山网络完成了合并。

比较雷军和周鸿很有意思。雷军和周鸿都是湖北人,年龄大致相当,在圈子里都人脉深厚,二人近年都开始涉足天使投资,各有成绩,但二人风格截然相反。那些没有接受周鸿投资的创业者,如此评价,“周鸿个性强,他需要很强的掌控,甚至会越俎代庖,要求创业者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发展方向和思路。”“创业者往往也有个人主见和判断,所以最后会不愉快。其实所有创业者都有很强的成功欲望,天使投资人要做的,只是要把它激发出来。雷军深知这一点。”傅盛说。

王航回忆他接受雷军投资时,前一天他们见过面,第二天王航还没起床,电话就响了,他完全没想到是雷军打来的。电话一接通,雷军说,钱已经打过去了。我得和你事先约定三点。第一我不要投票权;第二我会提建议;第三你不需要听我的建议,如果你听了,最后的结果也是你负责。王航说那一刻他以为自己还在梦中,从来没有投资者对他这样“放任”过。

“原则上,我不担任董事长。雷军的一点知名度,很容易掩盖创业者的光芒。所以他们不找我,我就不会找他们。”雷军说,“我在金山十多年,看过多少事情?企业里所有的矛盾可能都是由于出现‘不信任’引起的。企业是创业者每天没日没夜干出来的,最了解企业与产品的是他们,我一上来就把这个逻辑想清楚了,一上来就是想帮大家的。”

极度看重产品与速度

但雷军不是雷锋。除了他投的第一家公司拉卡拉,是他所不熟悉的支付服务行业,他后来掏钱的若干项目,均沿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社交三条脉络整齐分布,这透射出雷军对互联网产业的理解与掌控力。其次,他会看所投企业:一,会不会在低成本情况下快速扩张。他坚持的一个观点认为,互联网企业要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比如每个月持续增长10%,一年后就是3.14倍,每个月持续增长15%,一年后就是5.35倍,每个月持续增长20%,一年后就是8.92倍”。二,会不会在细分领域里做到数一数二。雷军问创业者的经典问题之一是“假如太阳从西边出来,你能否做到市值10亿美金规模?如果你能做到,我送你一公斤黄金。如果不能做到,就别来找我了。”这就是业内流传的“雷军金砖”。2010年底,雷军送出了两块金砖。

由于他对项目与人有如上的挑剔,他自陈,“可能我是天使投资圈里投资门槛最高的人,一年投不了几个。”

同样在天使投资圈活跃的徐小平,说雷军是理性投资的代表。

跟雷军接触过的人都知道,雷是身上有静气的人,但并不文弱,像他说话一样,声音不高、不急,但娓娓道来、层层推进,有一股持续行进的激情。

特别是,他对产品有种偏执的热情。这一点从金山开始即未变过。刚开始投资UCweb,他逢人就要对方在手机上装UC浏览器(现在要求装的是米聊),后来就据说他只穿凡客的衣服。本刊去拍照当天,他在拍摄前换上一双鞋,是他投资企业乐淘的CEO毕胜(微博)刚送给他的愤怒小鸟帆布鞋,并且,他特意要求摄影师给鞋多一点镜头。王航说,雷军最近一次和他联系,是雷军去医院看病,立马就把好大夫在线网站介绍给了医院主任,让他们建立联系。

对于投资公司的产品,雷军一般都是重度玩家,也就是雷军所说的真正懂产品的用户。但在去提意见之前,他会首先问自己,是不是个标准用户?

圈内已有预言,将来的移动互联网格局将是一张TABLE(这五个字母分别代表腾讯、阿里巴巴、百度、雷军系、周鸿系)。雷军认为这是“敌对”势力的捧杀阴谋,“这说法把我坑惨了,”雷军说,“我是没有控制力的。”他想传达给创投界这样的信息:这只是雷军的朋友圈,而不是他个人的什么“系”,当然,他很愿意把这个朋友圈称作BillionCompanyClub(十亿美元俱乐部)。

无论如何,短短两三年,雷军在这个朋友圈中帮了很多人,自己也获益良多。通过一次次投资决策,他持续与业内高手切磋,对产品琢磨,不断吸收吐纳商业的元气。其领悟到的境界,特别是对互联网的理解,已非当年苦耗在金山可比。

但,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天使投资这事儿是他后半生的寄托与事业。用他的话说,这事儿于他,只是爱好,于朋友,只是帮忙。

互联网手机

雷军不甘心。

“如果有志于赚钱,天使投资会很愉快,但我志不在此,可能这么说别人会觉得我矫情,但的确如此。”他想象中,一个好的天使投资人最好在退休的状态,主业是打高尔夫,享受给予信任与挣钱的过程。“我一上来就跟创业者说不要投票权,不要听我的意见,你知道这多可怕吗?”

这就像战士手里拿着刀不能上战场一样难受,他还想享受干活、亲身创造的快感。

“再次创业,一定要满足我喜欢、我擅长,而且足够大的市场机会。”

方向来自于专心做天使投资的几年里,雷军对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深入观察。“移动互联网是软硬一体化的体验,我看了移动互联网5年时间,琢磨完了,开始研究终端,国内所有的厂商都去看过了。发现所有的终端都不够好。”雷军说。他想打造能拥有死忠发烧友的顶级智能手机。

雷军爱玩手机在他的朋友圈子里是出名的。iPhone系列一出,他每次都买若干个送人。最近MIUI(小米开发的手机操作系统)推出的微博应用“我是手机控”中,雷军的不完全的数据显示他在16年里一共用过53部手机!有一次,他和黎万强一起吃饭聊天,黎万强说想从金山离职,雷军说那不如和我一起创业吧。“我当时立马就反问他,是不是要做手机?”黎万强说,现在雷军手机包里总是装着大概10部手机,随时研究。

最初,雷没有下定决心自己做,他想过是不是有手机厂商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转型,他曾经想过投资魅族,但“越深入越发现此事复杂,风险大”,他渐渐坚定了自己做的念头。

但闯入脑子里的第一个感觉竟然是害怕。“我好多年没上过战场、没磨过刀,这几年都是在旁边支招,现在要上战场,你说这个仗怎么打?”但他同时又安慰自己:好在这几年也是枪不离手马不离鞍,时刻备战,如果真是刀枪入库、玩了几年高尔夫回来,这还真干不了。

2009年底,雷军度过40岁生日,心里对自己说,开始干吧。2010年初,雷军对终端的思路初步成形,4月,创办小米科技。

雷军最初对创业的犹豫还来自于团队的缺乏,他只工作过一家公司,所有的子弟兵都在金山,但他出于与金山的关系,不能拉任何人出来。庆幸的是,在担任UCweb董事长期间,因为业务关系他和时任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的林斌结识。在雷军走访手机厂商时,林斌也在代表Google 中国做同样的事情。雷军经常和林斌见面长谈至深夜,但没有提过创业,“我当时就奇怪,还想他可能想投资我创业吧。”林斌说。到最后,当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几乎超过家人,林斌说他想离开Google创业,雷军才对林斌说,不如一起做吧!林斌的加入(出任总裁)终于初步解决了雷军没人可用的局面,小米最初的员工,大多是林以前在微软和Google的同事。

雷军林斌们认为“软硬兼施做终端”有戏的判断依据是:第一,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移动互联网的规模是PC互联网的10倍以上。第二,手机会取代电脑成为大众最经常使用的计算中

心,现在还完全没有手机做到,即使苹果也是以电脑为中心。第三,现在和苹果竞争的都是硬件公司,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和全能型的苹果竞争。

这几年投资让雷军成为彻底的互联网信徒。在他心中:互联网不是工具,是观念,用互联网思维做任何产品,都有成功的机会。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他主动提及他的一个投资项目:ufo迈众。按照公开资料,这家公司是2009年1月在淘宝开了第一家网店,经营时尚女鞋,8个月成为女鞋销量第一品牌,每月销售额环比增长30%-50%。雷军说这家企业是典型的互联网模式:每天机器都自动上网抓取新发布的鞋款,放入数据库,设计师根据数据库资料设计鞋款,放到淘宝店等待客户下订单,订单量大的鞋款则被快速生产。这个过程将传统企业120天到180天的生产流程缩短到30天之内。“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同样会对传统工业造成颠覆。”雷军说。

但是,一开始小米并没有为自己找到恰当的占领手机阵地的入口。他们曾经做了一个小产品:小米司机,供用户下载安装到手机查违章记录。结果用户体验极差,如果没有违章,用户查不到任何结果,有违章的话,用户又超级郁闷。雷军对此一经察觉,立即放弃。还有其它一堆产品,做得快,放弃得也快。

半年很快过去,直到2010年11月,小米团队抓住了Kik。Kik是原创于美国的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在美国仅推出两个月就获取300万用户。某天,雷军正要出门,被小米同事拦住让他看这款产品,“我只看了15分钟,立马意识到这是机会,说OK,Goahead。”雷军说。这就有了模仿Kik 的米聊,一个月后出台,这是中国第一款类似Kik的产品。

米聊捅破了小米发展方向的那层窗户纸,为小米找到并快速积累起大量用户。但是某种程度上,雷军“背叛”了曾经的自己。他承认,在做米聊时,他有一些压力,有心理障碍,他的压力来在于成名人物雷军一直强调自主创新,怎么能跟中国互联网其他创业者学“抄”美国呢?“后来我想我归零了,他们能做凭什么我不能做?QQ不也是抄的ICQ,后来也做得完全不一样吗?为什么我抄就被骂?我就是要抄给大家看一看。”创业者雷军在变“野蛮”。

参照凡客、UCweb、多玩等公司的经验,雷军为互联网产品下的定义是:专注、极致、口碑和快。快是第一要义。一直以第三方民间团队形式发布MIUI操作体统的团队,以互联网方式快速迭代更新,从而积累大量用户。MIUI团队的工作状态是:每周五发布,周日之前收集用户反馈,周三之前将成百上千份反馈评估论证,找到需要尽快修改完善的功能,一两天时间做完,周五再发布。“我们团队的人随时都在论坛,最近距离的接近客户,所有付出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反馈,这种情况让人工作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林斌说。

未上市的小米手机,是否与雷军投资的凡客合作尚未完全确定,但肯定将采用线上销售的方式无疑。从做卓越网开始,雷军就提出,电子商务要做口碑,希望小米在一部分核心用户中先建立

良好口碑,再通过网络营销的方式波及更广阔的受众。这是异于目前所有手机厂商的策略,成效如何,有待验证。

目前米聊、MIUI和手机是完全独立的三项业务,但小米已经推出通行证服务,将原来独立的MIUI系统账号和米聊系统账号统一,这个账号以后将能登陆小米各系列产品。在雷军团队的设想中,小米的未来从服务到操作系统到手机,将做“云、管、端”的整个链条。

胜算几何?

雷军认为,小米已度过了初创企业的危险期,“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思路被验证可行,团队靠谱,并且有了足够的钱。这就是初创公司闯过的第一关”,可以撒腿快跑了。

这个说法也许有些乐观了。目前小米所展示的一切不过是刚刚拉开的序幕,这其中,手机硬件将是所有问题的集中点。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提供互联网服务,国内也有先例,探路者正是中国互联网的两座大山:腾讯在去年与华为合作推出了HIQQ手机;而阿里云手机也即将在市场上推出,这是阿里巴巴和硬件厂商天宇的合作成果。目前还未看出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策略是否可以成功,但至少资源雄厚的两家厂商,都不敢大胆尝试不依靠合作而独自踏入一条未知的河流。

林斌说,小米考虑过这种模式,但是最终认为这种方式无法将硬件做到极致,无法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所以才冒险选择了“手机,小米造”这条路。

尽管雷军从摩托罗拉挖来周光平为首的手机研发设计团队,但林斌仍感叹,创业以来最大的困难,就是“硬件实在太难做了”,事涉供应商、供应链以及手机将来的服务体系等问题。副总裁黎万强也同样认为只有手机上市三个月之后,小米的危险期才算真正过去。

IT知名评论者洪波说,“‘世界顶级的智能手机’至少得有‘世界顶级’的硬件设计和开发能力与之匹配吧?这一块是雷军从未接触过的,这是最大的风险。如果能像凡客那样,从白领买得起的品质入手,或许比‘世界顶级’更靠谱一点。另外,小米的未来,必定是巨额资金的持续投入,但这需要一个个阶段性的支点来撬动。一个环节出现闪失,就可能让整个梦想难以为继。”

2010年,小米融资4100万美元,公司作价2.5亿美元,而照雷军估算,如果要做成他心中所想,总投资得到5-10亿美元。“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相信就有,不相信就没有的事情,他们选择相信我。”雷军说,“4100万美元里有创始团队56人投的1100万美元,泡沫不泡沫,就这样了。”

个人名声赋予雷军融资极大的便利,却也在某种程度上绑架了雷军。其一,表现在不少人想搭雷军便车,既想看雷军投什么就投什么,也在不断地塞给他一些投资信息。说到那个2亿美金的Follow-on基金,雷军说,“无数人给我主意。比如说我爱好古董,人家就说,你要不要搞一个小古董店,于是我就搞一个小古董店。但这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儿。”尽管如此,看创投圈里的项目,将始终占据他的精力。其二,名气让他怕失败。几个月之前,他的好友孙陶然转发了一条雷军参与创建小米科技的微博,“我刚转发,就接到他电话了。”孙陶然说,之后孙删除了这条微博。雷军的不少朋友也是直到小米成立近一年后才知道他创业的消息。“这次创业,是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做的,在没人关注与讨论的时候,可以真实地去试自己想要做的。”或者,以雷军的精明可能也盘算过,悄无声息的潜伏与创业,胜过大叫大嚷让大公司提高警惕、对其进行绞杀。

直到7月份,随着小米手机即将出炉,更由于求伯君成功请回雷军出任金山董事长,小米团队才不得已亮相于公众,雷军才不得已明确表态他将对小米全情投入,以稳定小米投资者与团队的信心。

尽管雷军表明了小米在他日程表与心中NO.1的位置,但他天使投资人角色、几个董事长的职务都不是闲差。雷军真的觉得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可以包揽诸事吗?

“我也没有觉得我无所不能,”他回应说,“我能干的就是我那点点小事。天使投资领域里,是大家相互支持和帮忙,如果运气好,选创业者选得对,就做成了。那个Follow-on基金,只是天使投资的衍生产品,比如说你投10个项目,觉得5个项目特别好,别人再投资的时候你想跟,但是你自己个人钱跟不住,就可以用这个基金跟,所以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天使投资一部分。在小米,我与林斌实行two-in-onebox,他分担了我很多事务与决策的压力。”

但他实在需要记得太多事了。小米科技搬过一次家,有天晚上黎万强突然接到雷军的电话,问他新公司地址在哪?因为在公司搬迁仪式上他作为董事长被要求去开门,“我老婆说有没有搞错,他都不知道新公司在哪。”黎万强说,“这在以前的雷军身上不可想象。”黎万强举这个例子想说明雷军的从容与不拘具体事务,但是否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到雷军身不由己地无法专注?

目前为止,雷军并没有流露出他的焦虑与不胜负荷。在身边朋友看来,40岁后的雷军变得更加从容、真实和有情感。虽然,爱玩的好友孙陶然依然嘲笑雷军“没有生活”,但是包括他多年属下黎万强在内的朋友,都认为他现在已经“略懂”生活,他会在周日抽空骑车、开摩托艇,陪家人吃饭,送孩子上学。他也不再那么害怕被人质疑,有人公开在网上叫板说他的小米手机会失败,他不慌不忙回应说:请耐心点,等我们把所有的商业蓝图展现出来再讨论。

在小米成立之初,每个加入员工就被告知能够分到多少股票,“3个月、半年、两年之后这些股票增值,每个人所得大家都知道。这一点和过去的雷总有很大不同。他过去的确在这方面并不特别关注,也许,这是他对‘人欲’的重视。”黎万强说。

“我给自己留了4年时间,对其他创始人也说过,如果4年还没什么起色,不会强留大家。”雷军说。

洪波在列举了小米手机的巨大挑战后说,“不过,我仍然愿意给雷军和小米团队一些掌声和祝福。因为人人都知道有多困难,所以勇气才显得更加可贵。”

而作为经验丰富的天使投资人雷军,他对于创业者雷军最想说的是:“因为你什么都有了,总会想这么累值得不值得,所以你得继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雷军总结道,互联网行业的规律是,击败雅虎的不是另外一个雅虎,是google;击败google 不是另外一个google,是facebook;只有颠覆式的创新才能创新;苹果已经把极简玩到完美,在中国做中国的苹果没戏,但可以在中国做手机上的暴雪,集大成、易上手、难精通、高性价比。

雷军也对小米手机的成功下了个抽象的定义,即:用户能够容忍小米手机80%到90%的问题。

艰苦创业成功故事

艰苦创业成功故事 随着社会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展现在社会发展中。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更多的展现在创新和创业发展的基础上。在这个创业社会中,很多成功的故事在激励着我们。那么下面是分享的艰苦创业成功故事,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艰苦创业成功故事一: 李一航电子垃圾创业:3元闯深圳,从捡垃圾到年赚400万 他的父亲在深圳街头卖甘蔗,母亲沿街乞讨。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他却偏偏不去,后来流落街头,靠捡垃圾为生。从捡垃圾到收破烂,最后他竟年赚400万,他是怎么做到的? 讲述李一航电子垃圾废品收购的励志创业故事:3元闯

深圳,从捡垃圾为生到年赚400万! 1、母亲寄来学费,他却放弃读大学 1984年6月1日,李一航出身在河南一个农村家庭。父亲以苦力养家,母亲早年残废不能行走。 2003年的一天,父母托堂叔捎来了学费。打开沉甸甸的包裹,全部是新旧不一的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堂叔告诉他父母在深圳乞讨赚钱,他一听就哭了。 高考发榜,李一航被河南一所高校录取。但想到辛苦赚钱的父母,他决定,不读大学,到深圳赚钱。 2、3元闯深圳,连吃面都不够 还完学校同学的302元债务,加上160元的车票钱,李一航将仅有的3元积蓄藏在了底裤里,就这样出发了。

初到深圳,川流不息的人群、奔驰而过的车子、生硬难懂的粤语,让他感到窒息,路在何方? 好不容易凭口音找到一家老乡的面馆,叫了一碗面狼吞虎咽地吃完。才发现自己吃了人生中最贵的一碗面:5元钱。吃完面后,他等了很久,主动帮老板收碗。老板看他提着一个袋子,应该是刚从农村出来,就没有收钱。倔强的李一航把3元钱压在碗底,说声谢谢后离开了。 走出面馆的李一航,身无分文,反而让他释然了。于是,他开始睡大街,宝安区的流塘天桥成了他第一个“正式”住所。 3、捡垃圾为生,碰到母亲在乞讨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白天捡垃圾,晚上在天桥上的修表摊成为他的第一个职业,一天20多元的收入解决了饭票的问题,却因交不起管理费又被城管赶跑了。

真实创业经历:从一无所有到拥有公司

真实创业经历:从一无所有到拥有公司 这是一个至今还在打拼的年轻创业者真实的创业历程。他历尽艰辛,从一无所有甚至要去 拾垃圾到成立公司,创立自己的品牌,用了整整8个月时间。相信他的创业过程能给创业 者提供最好的借鉴。 2003年6月10号。非典还没完全过去,我揣上做生意失败剩下的700块钱,在惶惶不安中来到了北京。第一次坐在高层大巴上,看着北京数不尽的高楼大厦,我心里一阵阵悲哀,这里有我的立足之地吗?下了车,朋友把我领到一个叫西苑的地方。在高楼大厦后面的一个简易平房里,朋友指着一个单人床说:峰仔,委屈你啦,咱俩只能挤这张床了!我苦笑 了一声说,我还能有什么要求呢?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两个星期过去了,人才市场去了好几次,可每次去都比前一次更 失望。鳖脚的普通话,专科的学历,因营养不良面色蜡黄的脸……在我找工作的过程当中,还保持着爱看书的习惯。有一次应聘的空隙,我买了一本杂志。上面登载一个广西南宁市 的商人卖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毛巾。说这条毛巾可以把头发上的水吸干,不用电吹风了, 还不伤头发!我当时感觉太神奇了,立即往这家杂志社打了个电话,找到了这个产品的生产 厂家,把产品性能问了个清楚。 因为我知道这个信息比较早,这个产品当时在北京还没有代理。听说我想做代理,厂 家痛快地答应了,大概是一个星期后,我拿到了产品。我首先在自己头上做了实验,效果 还真的不错。我拿着产品就在甘家口大厦、西单商尝北辰商尝王府井大街附近转。刚开始 好多商家对这个产品挺感兴趣的,但一听产品价格都觉得有点离谱了。30多元一条!因为价格贵,好多商家都不敢进货。 就这样迎着酷暑坚持了一个月,除了邻居要了几条之外,我一条都没推销出去。而我 的兜里连方便面都快买不起了,吃个5毛钱的冰棍我都要犹豫很久。我给自己定了一条底线,如果在半个月之内我还是销不出去货的话,就去拣破烂。 已经过了11天的时间,还是一条没卖出去。8月,正是北京一年当中最酷热的时候。 但每每想起未来,我的身上都阵阵发冷。真的要让一个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去拣破烂为生吗? 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吧。在那天的下午,我本来想回西苑,阴差阳错地竟然坐错了车。下车时,车站的后面有一个户外运动用品店,橱窗里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户外运动用品。 当时我笑了,不是高兴,是无奈的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走了进去。里面的商品好高档! 一件衣服要好几千,背包也要上千块钱,平常用的手电筒400多元……可这里的生意还不错,300多平方米的店内人很多,收银柜旁挤满了等待交款的人。

【创业者必看】最有意思的五个经典营销小故事

【创业者必看】最有意思的五个经典营销小故事 从有趣的小故事里面折射出深刻的营销理念,得宏科技小编在此为大家一一呈现! 故事一:苏格拉底与其学生 古希腊有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想向他哲学。苏格拉底带着他走到一条河边,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结果苏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这下子,年轻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令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掀开,爬到岸上。年轻人不解地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只想告诉你,做什么事业都必须有绝处求生那么大的决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一个销售人员若拥有像被苏格拉底按在河里的年轻人那样强烈求生欲的成功欲望的时候,会想方设法去达到其目的,阻力为帮助力,将勇往而不胜,而且成功欲望愈大则发展愈快。所以说企图心将决定销售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 故事二:推销皮鞋 两个不同公司的推销员,奉命到一个海岛去推销皮鞋。两个人上岛后,发现岛上居民没有穿皮鞋的习惯。一推销员给总部回电:该岛没有皮鞋市场。然后,打道回府。而另一推销员的报告是:该岛居民还没有穿皮鞋,市场潜力极大。结果,他留了下来,经过一定时间的拓展,成功的占领了该岛皮鞋市场。销售人员面对市场,应随机应变,转换思维,创新变通,树立市场创新意识,开拓进取,透过市场表面现象去抓住潜在的机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细分并挖掘市场创造市场。 故事二:去和尚庙推销梳子——创造市场 有四个营销员接受任务,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回,说到了庙里,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没销掉。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了十多把。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不仅止痒,头不痒也要梳,可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念经念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这样就销掉一部分梳子。第三个营销员回来,销了百十把。他说,我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讲,您看这些香客多虔诚呀,在那里烧香磕头,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香灰也落在他们头上。您在每个庙堂的前面放一些梳子,他们磕完头烧完香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这一来就销掉百十把。第四个营销员说他销掉好几千把,而且还有订货。他说,我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接受人家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买梳子送给他们是最便宜的礼品。您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三个字"积善梳",说可以保佑对方,这样可以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保证庙里香火更旺。这一下就销掉好几千把。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市场是可以创造的。老是想着"和尚要什么梳子呀",工作就没法做了。 故事三:爱心营销 虽然很多企业把捐建希望小学当作一种"爱心营销"活动,但是更多企业却希望从爱心营销中蜕变出来,变营销活动为纯粹的爱心活动,而场外却能得到更多的赞誉。 南方李锦记就是这样一个企业,9月20日,南方李锦记在中国大陆上捐建的第六所希望小学———水美无限极海联小学在惠东安墩镇水美村落成,此前南方李锦记已相继在广西、四川、辽宁、黑龙江等省份捐建希望小学四所。今年年初,在中华海外联谊会的组织下,南方李锦记主动认捐100万,用于建设三所无限极海联小学。"水美无限极海联小学"是继吉林农安县"天启王无限极海联小学"之后落成的第二所海联小学,预计在10月大连也将会有第三所海联小学落成 点评:近年来,不少企业均热衷于到贫困山区捐建希望小学,希望能够为当地人民带来消除贫困最为彻底的方法,这就是知识。对于企业的这种行为,有营销专家称之为"爱心营销"。所谓的爱心营销就是企业通过一系列爱心活动在公众中树立起健康、热心社会等良好形象,从而其品牌能在短时间内深入民心。

【创业故事1000例(10)】名人创业感悟

名人创业感悟 1、罗永浩:理想主义创业者的几点启示 2011我的期待的名字,不是人民教师罗永浩,不是知名非专业相声演员罗永浩,不是畅销书作家罗永浩,而是“高龄”创业者罗永浩。 2008年创立的“老罗英语培训”如今已经度过最艰难的时期,也成为一个像模像样的商业机构,这是一次理想主义者的创业。罗永浩是以“理想主义”而闻名,2008年老罗面对投资者询问他对于企业的愿景时,写下的是“通过干干净净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赚钱是可能的”。打着这样的口号创业,如果不是跟钱过不去,最起码在国内企业界也是个异数。创业后,他才明白,在商业里坚持理想主义比做教师、艺术家标榜理想主义要难一万倍。 罗永浩声称自己做了一家英语培训行业里最酷的机构,但达成了这个闪闪发光的“酷”造型的却是一些朴素的行为:在对人力成本依赖极强的前提下,他提供行业内最高的薪酬,全数付给员工加班费,五险一金和带薪年假,在亏损最严重的时候,他也为员工提供了年终双薪,所有的办公软件都是正版…,自己是苹果粉丝的罗永浩还掷地有声地说,等学校发达了,给每个老师单配一颗苹果笔记本。这仅仅是一家刚创业,规模很小的中小企业。 2008年5月落草创业之初,英语培训行业被认作是一个蛋糕巨大并且竞争激烈的行业,除巨头新东方外,还有数不尽的中小机构。罗永浩认为目前竞争白热化的是市场推广,而踏实做产品的还是少数。他分析了几点自己商业成功的经验: 1 勤奋。在罗永浩的新书《我的奋斗》,他用“像坏人一样勤奋”作为自己的序言,并这样做了。 2 找行业内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罗永浩开出了行业内最高的薪酬,这意味着哪怕每周上一节课,老罗英语培训的老师也可以年入近10万。这保证了他可以网罗到最优秀的从业者。 3性价比高的产品。为了推广知名度,罗永浩一反业内试听2节的常态而拍出了试听8节报名的推广,而为了让学生来的毫无心理负担,他采取了1元钱试听8节的推广。而他也成功地做到了寒暑假住宿班与走读班同样的价格,让报名由开业之初的“不温不火”升级为“打架报名”。 4 细节上偏执狂。因为找不到合格的美工,罗永浩以37岁的高龄开始自学平面设计,英语培训以张贴广告为主要宣传手段,在千篇一律的校园张贴栏里,老罗培训成功地做到了辨识度高的特点。“把东西设计得好玩,有助于它的传播。” 创立两年多,老罗培训每年的报名人数成倍增长,离一家成功的企业越来越近,在最艰难的时候,罗永浩都没有放弃过他的理想主义。11月份他在北京尽兴了名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有评论认为这是近几年最经典的演讲,没有之一。在演讲中罗永浩说,如果改天上市融资,他就要把愿景写得长一点: “通过干干净净地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赚钱是可能的 通过实现理想让人相信实现理想是可能的 通过改变世界让人相信改变世界是可能的”有些企业会引发人个性中恶的一面,有的企业则引发人向善的一面。他选择做后者。 以上内容都取自11月23日罗永浩在海淀剧场的主题演讲,作为一名商业记者,我显然会从罗永浩此起彼伏的包袱和温情脉脉的励志中找到更多这是一家好公司的证明。我也难免有些感动,也许这是因为我还年轻,也许这是因为他展示了了一个可能性,一个人,哪怕谦

成功人士创业的故事3个

成功人士创业的故事3个 创业不同于炒菜,不可能等所有的配料都准备齐之后才开火做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人士创业的故事,欢迎阅读! 成功人士创业的故事1: 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二十个春秋,在这二十年里面,中国从一穷二白的状态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这其中必定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创业故事。张朝阳,中国互联网海归创业第一人,是这个故事里不容忽视的主人公之一。 张朝阳携手周鸿祎亮相《英雄汇》 2015年1月,一篇近万字的关于搜狐如何优化门户自我改革的内部讲话在网上流传,张朝阳再度成为了新闻人物--当然上的是财经版而不是娱乐版。 2015年2月6日,不在电视媒体露面已多年的张朝阳,出现在了央视财经《创业英雄汇》的舞台上。“好久没有在电视镜头面前出现了,现在,我能感受到创业的浪潮非常汹涌,所以我也准备出来说说话,以参与这个节目的方式出来还是挺合适的。”优雅倜傥依旧的张朝阳现场与科技创新型创业选手的互动非常积极,还和搭档周鸿祎频频互动,时常妙语连珠,现场嘉宾与观众欢笑声不断。 周鸿祎很灵动,像水,像冰川,是一股冷静而机动的力量;张朝阳很沉着,像山,像雪山,是一个内敛而沉静的存在。看似不相容但

却很得宜。周鸿祎快人快语,张朝阳沉稳机敏,节目中,俩人意见相左时的异曲同工之妙和两人相同意见时的不同表达方式都令节目看点多多,趣味十足。周鸿祎对于张朝阳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而张朝阳总是以幽默诚恳的方式来表达对于周鸿祎的尊重。雪山遇见了冰川,各显身手却又相得益彰。 创业成功在于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创业成功在于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是张朝阳在现场的点评中最值得回味的一句话,其实也是张朝阳本人的创业感悟。 在清华读书时的张朝阳,和当时中国高校里的所有大学生一样,脑海中还完全没有商品经济的概念。1985年,他玩命似的考到了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求学的资格,还是奔着做科学研究去的。“到了美国之后,才发现这个世界只需要很小的一部分人做自然科学的研究,去探究自然的奥秘。” 在美国留学的后期,张朝阳很清楚,自己不是要做科学家。“因为在实验室老用计算机,发现互联网这项技术是一个新的趋势。所以就想做一个互联网公司。同时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做互联网公司资源也不够,所以就想回中国做。这两件事交结在一起,我就想要回国做互联网公司。”其时,大部分到美国求学的清华学生都会选择留在美国,张朝阳回国的决心却分外坚定。 1996年,他利用两位美国人提供的资本,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爱特信。1998年,爱特信正式推出“搜狐”产品,并更名为搜狐公司。被问到当时国内的创业环境,张

创业真实故事有哪些

创业真实故事有哪些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创业真实故事,希望对你有用!创业真实故事篇12014年,米奇·加德纳和罗博·里查德森,北加州奇科大学的两名学生兼兄弟会成员,经常哥俩好地混在一起。 里查德森主修计算机科学,他发现自己在受某件事情的困扰。 用加德纳的话说:在课堂上的时候,同学们总是盯着自己的手机,发短信、刷脸书等等,就是没人听讲。 他俩对这问题讨论越多,就越反感这种行为。 他们想:如果技术会导致手机上瘾,那也应该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们弄了个名为Pocket Points的App——只要学生在课堂上不玩手机就能获得奖励。 采用“地理围栏技术(圈定了校园的GPS“围栏),该App能感知到学生何时进入了校园范围并自动锁定他身上的手机。 当学生身处校园,只要手机上该应用开启/手机锁定,就能获得积分。 而一旦离开校园范围,手机自动解锁,又可以欢乐地各种圈人了。 积分很有用,可以在当地商店兑换披萨、咖啡、酸奶等奖励。 奇科大学是他们的App首发的地方,几周之后,全校1/3的学生都在用它。 惊异于Pocket Points的反响,他们在大得多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

学也进行了推广。 同样地,几周时间内,大约1/3的学生投入了该App的怀抱。 地方报纸写了篇报道。 事情就是那么巧,奇科大学另一初创公司成功传奇——克里斯·弗里德兰(Chris Friedland),https://www.doczj.com/doc/e2537381.html,的CEO,看到了这篇文章。 他同意约见两位初出茅庐的学生,而且非常喜欢他们和他们的App,不仅对此投资,还成为了他们的导师和一大助力。 加德纳说:“他真的真的超级忙,但总是会接我们的电话。 有了弗里德兰的投资,两位小伙伴的事业开始腾飞。 当到别的学校推广Pocket Points时,他们会利用Sigma Kai兄弟会的关系雇佣几个校园“大使。 这些大使四处宣传该App,促成本地业务开展。 该App如今已入驻100所学校,且采用率接近50%。 还有1200多家商店使用该Pocket Points对学生进行营销并提供积分兑换服务,比如棒约翰、必胜客、星巴克、坚宝果汁和一些LuLu之类的在线商店。 而两位创始人最近也刚筹到新一轮的150万美元资金。 辍学今年1月,Pocket Points开始对店铺收取广告费,对在线商店收取联营费。 仅仅几个月时间,收益就达到了每月5位数的健康值,且还在以逐月翻番的速率增长——虽然公司目前还没有盈利。

创业案例年轻人创业成功例子

年轻人创业成功例子 年轻人创业成功例子有很多哦,下面是整理的年轻人创业成功例子,欢迎大家阅读! 在13年前,可能没有几个人想到他会取得今天的成功。但现在看来,李儒雄是个成功者――他成功地做起了中国最大的软件流通企业――连邦软件公司。在不久前的一次创业教育研讨会上,李儒雄结合连邦软件的发展分享了他的十点创业感悟,引起了在座不少创业成功者的共鸣,想必你也会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感悟之一:创业成功最关键是创意 创业成功最关键的是创意,更重要的不在于创意本身有多少美妙和神奇,更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的不可复制、市场潜力的大小以及实施计划的可行性。连邦创业成功的核心是把国外连锁经营这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引入到中国软件销售业。采用连锁方式经营软件流通业是营销手段的创新。 感悟之二:创业团队是成功的基石 公司管理最忌讳角色冲突。要选择彼此充分了解的、互补型的创业合作伙伴。连邦创业的团队一共有5人,商品引进、店面管理、公关及大学生创业故事连锁发展、财务物流、统筹规划,五大业务分工,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感 悟之三:尚未成熟的市场是创业的契机 1994年连邦创业时,当时国内计算机总装机量大约创业成功故事为70万台,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计算机每年几乎以30%的速度成长。但与此发展不相适应的是,除用友财

务软件、金山文字处理系统等外,国内几乎没有正版软件市场, 当时既没有很多人卖正版软件,也没有人卖盗版软件。选择一个 合适的创业切入点,选择一个非成熟市场,会使创业早日成功的 机率大一些。 感悟之四:创业失败风险是巨大的 创业就好比走钢丝,稍微在哪个地方不小心,就会前功 尽弃,甚至有生命危险,控制创业的风险是创业者保全自己的技巧。 感悟之五:创业者不一定要是全才 创业者优点明显,他们往往热情和有韧性,有知识有勇气,但往往缺点也很明显。要么是懂技术的不懂管理,要么是在 管理经验上有一手但缺乏技术的前瞻性。但随着市场上的摸爬滚打,很多创业者慢慢变成了多面手。 感悟之六:创业需要适宜的文化环境 创业所需的内部文化环境包括相互信任、核心人物、共 同的信念。创业者所需的外部环境如社会对创业者的理解和支持,政府以种种社会资源支持创业者等等。只有适宜的文化环境方可 保障创业自由。 感悟之七: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转机来临的时候 连邦最困难的时候是在成立二年半之后,那时注册资金500万已花完,陆续贷来的900万贷款也进入到现金与商品的循环转换之中,如果再亏损下去不太可能再贷到款,后果是不堪设想。但这时市场环境经过前两年的宣传和培育开始改善,买正版的人 慢慢多了,市场启动起来了,经营上出现了赢利,以后的故事大 家都很清楚了。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

真实的创业小故事

真实的创业小故事 【篇一:真实的创业小故事】 真实的创业小故事1:弯下腰更接近梦想 没钱,没人,没技术,一个大学生如何年入千万?26岁的锐锋网创 始人张晓真,却因此在2014年中国福克斯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中名列榜首。 张晓真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困,就想自己赚钱。他在淘宝上 开设了自己的手机专卖店,虽然赚不了太多的钱,但够学费和生活费,也让他学会了自立。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就业的压力令张晓真寝食难安。张晓真自己创业,为了寻找,他在网上偶然看到了英国的一家公司,专门回收手机,市场越做越大。而此时,国内旧手机市场空缺,且消费者更换 手机的频率越来越快。张晓真决定做自己比较熟悉的手机市场。 有了目标,可是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张晓真想到了风投机构。要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人给投资就好了。同学们都说张晓真疯了, 简直是异想天开。 嘲笑反倒激发了张晓真的斗志:没有行动怎么会知道结果?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商业计划书,并做成了只有一页的中英文双版,简单 说明了自己的创业构想。 第一个月,他向100多家风投公司投去了自己的计划书,没一点回音,第二个月,第三个月,他继续投,每个月都投出去100多份, 结果都是石沉大海。但他并没有灰心,继续投。 见面后,对方觉得旧手机市场前景可观,决定给他几十万元创业。 回来以后,张晓真就创办了锐锋网,租了一个车库作为办公场所, 还请了一名员工做内勤,负责在网上接单,自己则到处找业务。 随着二手手机回收量与日俱增,张晓真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可他 觉得靠转卖二手手机并非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就在这时,他看到 一则消息,1吨的废弃手机却能提炼出一两百克的黄金、100公斤铜、3公斤银及其他金属。 张晓真开始琢磨向废旧手机的拆解回收利用转型。可是,国内多数 企业都只有拆解业务,没有回收提炼的技术,寻找合作方又是一件 头疼的事。突然有一天,他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说是看到一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 【篇一:名人创业故事案例】 作者:创业故事网 | 分类: | 阅读:733 views | 标签:, , 【篇二:名人创业故事案例】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案例篇1:扎克伯格众所周知,facebook是全 球最大的社交网站。马克扎克伯格作为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 创办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马克扎克伯格是如何走上的呢?他又是如何把facebook创办成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 了解一下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故事吧! 2012年,2月1日facebook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 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2012年5月18日,全球最大社交网站facebook将正式上市。facebook将其ipo的售股规模上调至大约4.21亿股。按照每股38美元计算,facebook将超过谷歌,成为硅 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ipo。持有公司28.4%股份的创始人扎克伯格, 身家将达到近300亿美元,马克扎克伯格成为新一代的创始人之一。如今的facebook已经成长为拥有超过10多亿注册用户的社交网络。成功源于自信 2003年的秋天,19岁的扎克伯格像好友亚当德安杰罗吐露了打算 创建社交网站的想法,扎克伯格告诉德安杰罗,有一些哈佛高年级 的同学希望他建立一个交友网站或者类似facebook一样的网站,扎克伯格希望能获得德安杰罗的帮助。德安杰罗后来成为了 facebook的第一任首席技术长。 事实上,尽管此时扎克伯格有意创建一个网站,但对于网站未来的 把握以及内容,他都不是很确定,而德安杰罗则提出了建设性的建 成类似于 friendster(friendster创立早于facebook,曾风靡一时, 后被迫转型)一样的网络社区,并被扎克伯格采纳。 扎克伯格称,自己讨厌为他人做绿叶,正如自己不愿在别人手下干 活一样,等到最后一刻,大家都推出自己的网站,就说,你的不如 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就来吧否则就等以后我再帮你。 显然,扎克伯格对自己很有信心。 2004年2月,扎克伯格和他的三个同学,达斯汀莫斯科威茨、克 里斯休斯以及爱德华多萨维林(saverin)创

创业案例5个创业励志故事

5个创业励志故事 创业是件极为苦逼的事情,经常这边披星戴月、夜以继日,那边却依然长路漫漫、苦海无涯。分享5个励志的创业小故事,其实,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创业故事1:寂寞变成好生意 2007年,有个叫郭家齐的小伙子坐在台北车站前的星巴克。窗外人人擦肩而过,也许这辈子再也不会相遇。突然,他像 被苹果打到头:如果有个网站让大家记录今天去了哪里,也许回 家上网,会发现彼此下午3点曾在同一个地方。 一个月后,他开始架设想象中的网站。这个命名为“地 图日记”的网站有点像群体博客,他与“谷歌地图”合作,以地 图为主轴,网友依照不同的地点写上日记、放上照片。例如,你 在这个网站上输入你家住址,会出现你家地图,并有住在周遭网 友的文章。不用说,这个网站拉近了都市里冰冷疏离的邻里关系。不到一年,网站每天便拥有数十万浏览流量,每月广告营收十几 万元。 【创业感悟】:这世上觉得寂寞的人大有人在,可不是 每个寂寞的人都能像牛顿一样被苹果砸到,然后顿悟了。这位仁 兄很牛,寂寞了没去把妹,而是把寂寞变成了一门生意。你能吗? 创业故事2:这份报纸只为你服务 英国有一个名叫丽贝卡的23岁女孩,她创办了英国首家 个性化报社——“你上报了”有限公司。在这张“私人报纸”上,刊登的不再是其他报纸上所登的那些肩负着社会道义的传统新闻,

而是纯粹属于个人的消息。客户们不仅能把名字等个人信息刊登 在报纸上,还能把个人的新闻故事、照片登在头版头条。除了有 圣诞节、生日庆祝等普通主题,更多的是年轻人喜欢的搞怪内容。 这种“比那些平民真人秀更能吸引年轻人,帮普通人轻 松实现明星梦想”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青睐。目前,该公司每周能印刷出一万份客户们预订的报纸,月营业额达到了45000英镑。 【创业感悟】:这些年纸媒日渐没落,但这个英国女孩 的点子着实够巧,把公众的报纸变个人的报纸,并且一炮而红。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标新立异,这种近于“反叛”的思路,实在对 口! 创业故事3:与其追随潮流,不如另辟蹊径 19世纪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黄金,出现了淘金热。有一位17岁的少年来到加州,也想加入淘金者的队伍,可看 到金子没那么好淘,淘金的人很野蛮,他很害怕。这时,他看到 淘金人在炎热的天气下干活口渴难熬,就挖了一条沟,将远处的 河水引来,经过三次过滤变成清水,然后卖给淘金人喝。金子不 一定能淘到,而且有一定危险,卖水却十分保险。他很快就赚到 了6000美元,回到家乡办起了罐头厂。 这人就是后来被称为美国食品大王的亚尔默。成功者往 往都是有独到见解的人,他们总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而能 不断产生创意,发现新的需求。不仅要看到市场需求什么,还要 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创业感悟】:一件事许多人在做,即使看起来利润非 常可观,也要慎重介入。创业也是如此,与其追随潮流,不如另 辟蹊径。

创业案例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

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很多人都不再为别人打工, 而是自己创业做老板。那么,有哪些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值得 我们学习与借鉴呢?接下来为大家推荐的是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1、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 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和高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创业如何选 项目?他叫潘文伟,2007年刚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200元,而现在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因生意繁忙,潘文伟曾一度想退学,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初来乍到做家教卖T恤赚外快,当年只有22岁的潘文伟 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原来一家五口全靠在供电局 当技术工的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计。2007 年,潘文 伟考入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创业如何选项目?来到广州后,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潘文伟不但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四 处找机会赚钱。 当他揣着荷包里勤工助学赚下、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 准备闯世界时,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滨江东“天价”的楼 盘让他顿时蒙了,“我到底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在这个城市容身?” 于是在很多同学还在尽情享受大一优哉游哉的校园生活时,潘文伟 开始赚外快,做家教、推销信用卡、卖T恤…… 小试牛刀从院服开始,他就意识到了里面有钱可赚, 2007年底,学校公开招投标一些院系的院服订做项目,潘文伟看

到了商机。潘文伟首先“摸查敌情”。他从学生会的“哥儿们” 那里弄到了参与招投标公司的名单,并扮成顾客挨个儿打电话到 那些公司问出不同质量服装的底价。然后,他直接在网上查出一 些生产商的地址,主动上门与厂家谈生意。 学校的院服投标价和货源确定后,潘文伟私底下向学院 有理有据地分析自己代理的服装在价格和质量上的优势以博取印 象分。投标当日,他更一人以5间公司的名义巧妙地参与投标。 最后,他这个“初哥”竟然赢了做了几十年生意的行家,投下学 校的院服项目。虽然第一个院服生意只赚了2万元,但这却让他 在创业路上找到了感觉。 潘文伟灵活的头脑能够见机行事,去年初,潘文伟无意 间认识了一名做安全监控设备的商人朋友,而他此时又得知中学“死党”家中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正好在招标安检设备,于是潘文 伟充当了双方谈判的桥梁促成了这一单生意,竞标成功后,他一 下就赚了50万元。 赚到这笔钱后,他第一时间给父母汇去了10万元,吓得 母亲惊恐地在电话中问了10多次“钱从哪里来的”。几年间潘文 伟陆续做了外墙砖生意、与朋友合伙开酒吧,并开始投资股票并 利用“第一桶金”继续生财。今年3月,潘文伟还投资了50万元 在大学城开了间网络公司。 经典你创业的成功案例2、6角钱一斤赚上千万 有位农民孙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他与几个老 乡上街,途经一个市场,口渴难奈,想买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 果高昂的价格,令他们这些民工望而止步了。忽然,他看到一堆枣,那是他家乡的大枣。他知道那枣在家乡挺便宜,只有6角钱 一斤,于是他决定买一斤解解渴,一问价格,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普通人成功创业小故事 [关于成功的小故事6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普通人成功创业小故事 [关于成功的小 故事6篇] 成功是在每一次失败之后重新站起来,只有如此,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关于成功你了解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成功的小故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关于成功的小故事篇1 约翰逊博士,他的父亲经营一个大旧书摊.有一次,距

离不远处有个节目,大家都去赶集,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亲想要约翰博士分一部份书籍,运到赶集的地方去贩卖.他的父亲接连呼唤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约翰逊博士这时正专心阅读一本又厚又大的书,竟假装听不见,也不理睬,父亲叹了一口气,只得自己亲自去了.这时候,约翰逊博士年十八岁.五十年后,有一天中午十一时,当地人看见这个体态臃肿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夹在腋下,拐杖放在一边,低头跪在太阳下,热泪直流.这时约翰逊博士业已成名,大家都来看他,他对大家说: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我不听父亲的话,现在我跪在这里忏悔! 关于成功的小故事篇2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关于成功的小故事篇3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关于成功的小故事篇4 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

真实的创业故事

真实的创业故事 他15岁即出门打工,在工地做过泥瓦匠,下矿井铲过煤,去采石场锤过石头,到养鸭场孵化车间当过工人,直至后来与家具行业结下不解之缘,在南京创办自己的公司。因为勤奋、实诚、热情,王宪朋不仅赢得了南京商界的认同,更得到了河南籍商人的认可,在而立之年被推举为南京豫商商会会长。 ●“两亩绿豆账”让他发誓走出农村 忙活20多天摘的两亩地的绿豆,只能卖100多块钱,农村艰辛的生活让家境贫寒的王宪朋下定决心外出打工。 豫南商会会长袁学忠曾经说过,改革开放之初,不少信阳人南下打工,使得信阳民风由保守顾家转变为闯荡天涯。对于南京伟豪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宪朋而言,外出打工的动力是因为农村生活太苦。 王宪朋出生于信阳县现在的信阳市平桥区湖甸乡,在家中排行老五,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虽然如此,他并没有受到娇惯,从小就帮家里做农活,因为王家并不富裕,加上孩子较多,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有一年秋天,正在上初中的王宪朋每天下午放学都要跑到自家地里摘绿豆。两亩地的绿豆每天都会有很多成熟的黑荚,他的任务就是将这些黑荚摘收,这些黑荚只能早晚间才能摘,如果摘得晚了,黑荚裂开后,绿豆就会掉在地上,摘得早了,绿豆还不成熟。 这项看似轻松,实则无聊而且辛苦的农活,王宪朋忙活了20多天。等绿豆脱荚装进袋子,王宪朋问父亲,这两亩地的绿豆能卖多少钱?父亲说,也就是100多块钱。他听过之后,越来越不想在农村过这种劳累而艰苦的生活。 这时候,王宪朋的不少邻居和亲戚都南下深圳或者北上郑州打工,每个月都能往家里寄一二百元钱。看到这些,这个懵懂的少年开始对外边的花花世界充满向往。 因为交不起学费,初中毕业后王宪朋就辍学在家。他个子不高,干农活也不在行。1992年,他和父母商量之后决定和亲戚、老乡一同外出打工。因为是家里的“老小”,父母对他并没有太高期待,“哪怕不给家里一分钱,也要把自己照顾好”。 ●从泥瓦匠、铲煤工、采石工到“鸭司令” 打工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从泥瓦匠、铲煤工、采石工再到养鸭场孵化车间的工人,王宪朋知道了什么叫做“劳其筋骨”。 王宪朋和老乡来到郑州的一家工地,还不到16岁的他成了一名泥瓦匠,每天的工作就是搅拌水泥,拎混凝土。因为年纪小,刚开始干这活儿时王宪朋累得龇牙咧嘴,不过,他还是觉得有一丝安慰,毕竟工地的工资比在农村干农活的收入高多了。

【创业故事1000例(7)】穷人的智慧

穷人的智慧 1、王青来:从摆地摊到千万富翁 18年前,一个年轻人背着简单的行囊,闯入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莫测的未来,一无所有的他胼手胝足,砥砺奋斗。 18年后,他资产上千万,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完成了一个小摊贩到企业家的过渡。他,就是义乌台州商会常务副会长王青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今年47岁的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热情真诚,话虽不多,却不乏精明。笨拙的握笔姿势,端正有力地在记者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他的名字。才读了两年小学的王青来,10多年来,用他的勤奋“调度”着精明,生意越做越大。 王青来是椒江洪家人,8岁的时候,父亲离开了人世,是母亲一手将他拉扯大的,因家境贫寒只读了不到两年小学的他便被迫辍学。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王青来很是感慨:“每天都在为生存挣扎着,吃了早饭,往往中饭还不知道有没有着落。”王青来告诉记者,10岁的时候,他就能上山砍柴、下河摸鱼了,他知道母亲一个人撑起这个家并不容易。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青来说,10多岁的时候,他已经在外面打零工补贴家用。虽小学没有毕业,但他这人还是挺聪明的。坏了的收音机、坏了的电视机在他手里很快分解后,被重新拼凑回去,又“复活”了。在他23岁的时候,村里把唯一一辆拖拉机交给了他管理。“当过厂长,办过家庭作坊,努力尝试着使自己能赚到更多的钱。”王青来告诉记者,自从结婚后欠下了6000元的外债,光每年的“三分利息”就够他一年的收入,他开始不安分起来。“树挪死,人挪活,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一定要闯出去。”王青来下定了决心。 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卷着铺盖,扛着一大袋自家加工的纽扣,1989年,王青来到了义乌开始他的“闯市场”生涯。“以前只是把加工好的纽扣卖到义乌来,现在我自己就在义乌卖。”王青来告诉记者,白天他摆地摊卖纽扣,晚上就和老婆挤在又阴又潮的出租房里。那时候,起五更、爬半夜,不知什么是苦、什么是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赚钱”。 人辛苦,钱赚到了,一趟下来竟有四五百元的利润。那时候,正赶上义乌市场升级,作为一个外地商贩,当地政府还是挺照顾他们的,花了很少的本钱,在义乌的篁园市场,王青来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摊位。 生意火了,口袋也鼓起来了,在义乌的两年,他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第一个5万元。“夜里攥着5万元的存折,我翻来覆去一晚上没有睡着,这5万元,我要把它变成50万、500万……” 涉足文化产业,做事先做人 王青来挣到钱了,他说自己永远感谢那位给他带来财富的台湾商人。“滴水之恩,当以

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马云的创业故事简短

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马云的创业故事简短 创业投资交易的参与方包括创业投资家、创业企业家、以及创业资本提供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到你。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篇一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被称为“创业教父”。曾经的创业艰辛、近日的荣耀辉煌,使得这位卓越企业家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环在萦绕,下面就来看看马云创业故事吧,听听他的创业经历、伟大梦想、经营哲学和人生感悟。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那是1999年。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不过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直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阿里巴巴曾经因为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下去的地步。8年过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中国大部分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他们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我没有钱。”他们都这样想。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今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俞敏洪在发言的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特别感动,他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看完之后,你还会对自己创业没有资金或没有其他什么的找借口吗?你要做的是:想到了,马上就去做!像马云那样,只要你努力了,世界上,其实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篇二 自述高中第一次创业经历李开复:曾是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现在是创新工厂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1977年,我第一次参与了美国junior achievement 组织的“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课程。学生将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管理者,生产和销售产品,财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学习商业运行的方式,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和它所带来的效益。参加这个课程,将由学生担任员工并推选一个总裁,由总裁来设定公司名称、产品的推出,以及目标客户。当年,我被推选为主管市场的副总裁,负责销售。记得那一年,我们所创立的公司非常简单,就是从当地的建材市场买来钢材,然后让学生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工厂里来加工这些钢材,我们把钢材切割成很小的一块块圆环,然后在圆环上刻上简单的雕花。这个小小的金属圆环,就是专门用来扣住餐布的环儿。当时每个周末,工厂里都集中了很多学生在做雕花。在负责推广的过程中,我建议让学生家长来购买,虽然他们其实并不需要。最后,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是这些产品几乎是在内部消化了。有了这次的切身参与,15岁的我忽然意识到,真正好的产品,其实不是求人去买的,而是必须要有市场需求,真正好的产品是有人

80后创业真实故事3篇

80后创业真实故事3篇 篇一:关于创业一个真实的故事 关于创业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和大斌是非常要好兄弟! 5年前,在我刚认识大斌的时候,他还是个“输出”全靠手的穷屌丝!每天吃着泡面,抠着脚丫子研究怎样做生意赚钱,那时候房地产经济已经开始没落,在创业者一代又一代死在沙滩上的时候,大斌也不例外的成了沙滩上的一员!“时不与我啊!唉!”大斌吐出一口浓浓的烟雾,深情的望着天,似乎想从那里得到上帝的感召! 那时候,他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发达,并不是没有能力,是因为时机不好! 于是,有一天,他搬离了已经发霉了的出租屋,拖欠了房东2个月的房租,夜晚偷偷的踏上了新的征途! 人生!起起伏伏。上帝,永远不会亏待等待他感召的人儿!下一秒,也许发达的就算你!就算时机不好又如何,在上帝向你伸出橄榄枝时,只要你抓得住,你就是成功者! 有一天,我再看见他时,他已经住进了最好的房子,泡上了他做春梦都想上的白富美!他一手搂着妹子,一边眯着眼,深情的吸着嘴里的烟。用上帝的视角看着我,慢吞吞的吐出几个字:“兄弟,哥今天只想告诉你一件事!” “什么,我赶紧竖起耳朵,生怕漏听了一个字!” “人生,真的是美好!哈哈哈” “要用一定要用最好的,住,最豪华的房子,开,最快的车” 他一边说,以便比划着,看的我阵阵恶心~~~ 大斌说,这也许就是他人生的巅峰! 但我又一想,有钱了,脑残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从那天开始,我常常反思,到底凭什么他会比我强,他身上到底有什么闪亮的地方呢?后来有一天,我发现了他人生的秘密!那有什么上帝的橄榄枝,屌丝逆袭的故事,只不过是因为它!集成吊顶加盟,只不过仅仅是做了普洛达的经销商而已啊~~~

创业案例创业小故事案例

创业小故事案例 创业不是那么容易的,下面就由为大家整理创业小故事 案例,欢迎大家查看! 故事一: 苏格拉底与其学生古希腊有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想向他哲学。苏格拉底带着他走到一条河边,突 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结果苏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这下子,年轻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令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 掀开,爬到岸上。年轻人不解地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苏 格拉底回答道:“我只想告诉你,做什么事业都必须有绝处求生 那么大的决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一个销售人员若拥有像 被苏格拉底按在河里的年轻人那样强烈求生欲的成功欲望的时候,会想方设法去达到其目的,阻力为帮助力,将勇往而不胜,而且 成功欲望愈大则发展愈快。所以说企图心将决定销售人员职业生 涯发展的高度。 故事二: 推销皮鞋两个不同公司的推销员,奉命到一个海岛去推 销皮鞋。两个人上岛后,发现岛上居民没有穿皮鞋的习惯。一推 销员给总部回电:该岛没有皮鞋市场。然后,打道回府。而另一 推销员的报告是:该岛居民还没有穿皮鞋,市场潜力极大。结果,他留了下来,经过一定时间的拓展,成功的占领了该岛皮鞋市场。销售人员面对市场,应随机应变,转换思维,创新变通,树立市

场创新意识,开拓进取,透过市场表面现象去抓住潜在的机会,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细分并挖掘市场创造市场。 故事三: 爱心营销虽然很多企业把捐建希望小学当作一种"爱心营销"活动,但是更多企业却希望从爱心营销中蜕变出来,变营销活 动为纯粹的爱心活动,而场外却能得到更多的赞誉。 南方李锦记就是这样一个企业,9月20日,南方李锦记 在中国大陆上捐建的第六所希望小学———水美无限极海联小学 在惠东安墩镇水美村落成,此前南方李锦记已相继在广西、四川、辽宁、黑龙江等省份捐建希望小学四所。今年年初,在中华海外 联谊会的组织下,南方李锦记主动认捐100万,用于建设三所无 限极海联小学。"水美无限极海联小学"是继吉林农安县"天启王无 限极海联小学"之后落成的第二所海联小学,预计在10月大连也 将会有第三所海联小学落成点评:近年来,不少企业均热衷于到 贫困山区捐建希望小学,希望能够为当地人民带来消除贫困最为 彻底的方法,这就是知识。对于企业的这种行为,有营销专家称 之为"爱心营销"。所谓的爱心营销就是企业通过一系列爱心活动 在公众中树立起健康、热心社会等良好形象,从而其品牌能在短 时间内深入民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