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历中的方程(初一数学)

日历中的方程(初一数学)

日历中的方程(初一数学)
日历中的方程(初一数学)

参加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日历中的方程》教学设计

——陕西省渭南市实验初中

马珂

日历中的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认识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等量关系,能够运用方程解决有关数字排列的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日历中数的排列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日历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究数字排列的规律和设未知数简解问题的技巧和方法,认识由实际问题检验方程解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探究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日历,圈出日历中任意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并算出它们的和,把他们的和告诉我,我能知道这三天分别是几号,谁来和我玩这个游戏?

2、大家知道我是用什么方法求出日期的吗?事实上,在游戏中,我是用列方程的方法求出三个日期的,到底如何列方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日历中的方程”。

二、探究新知、学习概念

1、发现日历中的规律:

(1)日历中的数是一些什么数?最大和最小的数是多少?

(2)日历中横行上相邻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3)日历中竖列上相邻两个数有什么关系?请大家自主探索后展开讨论。

讨论:(1)日历中的数是正整数,行上相邻两个数相差1,右边的比左边的大1;(3)日历中竖列上相邻两个数相差7;下边的比上边的大7;

2、简用日历中的规律:

(1)日历中有一个数是16,你能写出其周围的8个数吗?

(2)日历中用正方形圈出的2*2个数中的某一个为11,写出其余的3个数;(3)若设一横行中相邻三个数中间的为x,则其余两数如何表示?这三个数的和是多少?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4)若设一竖列上相邻三个数中间的为x,则其余两个数如何表示?这三个数的和是多少?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请大家讨论。

((1)其周围8个数分别是:8,9,10,15,17,22,23,24;(2)其余三个数为3,4,10或4,5,12或10,17,18或12,18,19;(3)其余两数为x-1,x+1;和为3x,是中间数的3倍;(4)其余两数为x-7,x+7,和为3x,是中间数的3倍。)

3、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在游戏中,如果小颖说出的和为60,你知道这三天分别是几号吗?如何设未知数,列方程呢?

设中间的数为x,则其余两个数为x-7,x+7,根据题意,得:x-7+x+x+7=60,3x=60,x=20,因此,这三天分别是13号,20号,27号。

(2)还有没有别的未知数的设法?方程怎样列,解是什么。

(还可以设最小的数为x或最大的数为x求解)

(3)哪种未知数的设法最好?为什么?(第一种最好,列出方程后,正负相抵,运算简便)

(4)告诉你日历中竖列上相邻5个数的和为85,你会怎样设未知数?

(5)若告诉你竖列上相邻4个数的和为54,你会怎样设未知数?(设第2个数为x,则其余的分别为:x-7,x+7,x+14,和为4x+14,很容易求解或还可以设第3个数为x,则其余的分别为x-14,x-7,x+7,其和为4x-14,也很容易求解)。

归纳1:列方程求一列数时,设最中间的数或靠近中间的数为x,会使求解简便。

问题1:如果小颖说出的和分别为75,21,50,你能求出这三天分别是几号吗?请大家列方程求解,并把你的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解是否合理。

(若和为75,则求出的三天分别是18号,25号,32号,这个解不合理,因为日历中没有32号;若和为21,求出的三天分别为0号,7号,14号。这个解也不合理,因为日历中也没有0号。而第三个和根本不可能,因为前面已经研究过,相邻三个数的和必为3的整数倍。50不是3的整数倍,故不可能。)

最大是31,最小是1;(2)日历中横归纳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求解方程后必须检验解的合理性,不能贸然作答。

4、技能训练: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62页,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个游戏的规则?

(2)大家知道用什么办法去求这些数吗?(用列方程的办法)

请大家注意设未知数的技巧。现在两人一组开始做游戏(一段时间后)请两位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游戏过程?

三、归纳提练

1、请同学谈谈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本节我们研究了日历中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了一些问题,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设未知数的方法和技巧,同时知道了解实际问题必须检验解的合理性。

2、谁来谈谈你通过学习取得了哪些收获?

通过本节学习,我体会到方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我也学会了如何去研究数的规律,合理地设未知数。本节课不仅使我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还使我体会到,我们身边就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四、课后作业

课本

P 2、3、4题

162

五、课后思考题:

1、在日历中用正方形圈出3×3个数,如果对角线上的三个数的和为60,这三天分别是几号?

2、你能编一个与1类似的问题吗?

3、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为66,求这三个数;三个连续偶数的和为36,求这三个数;三个连续奇数的和为45,求这三个数;三个连续整数的和为5,求这三个数。

初一数学上册计算题及答案

[-18]+29+[-52]+60= 19 [-3]+[-2]+[-1]+0+1+2= -3 [-301]+125+301+[-75]= 50 [-1]+[-1/2]+3/4+[-1/4]= -1 [-7/2]+5/6+[-0.5]+4/5+19/6= 1.25 [-26.54]+[-6.14]+18.54+6.14= -8 1.125+[-17/5]+[-1/8]+[-0.6]= -3 [-98+76+(-87)]*23[56+(-75)-(7)]-(8+4+3) 5+21*8/2-6-59 68/21-8-11*8+61 -2/9-7/9-56 4.6-(-3/4+1.6-4-3/4) 1/2+3+5/6-7/12 [2/3-4-1/4*(-0.4)]/1/3+2 22+(-4)+(-2)+4*3 -2*8-8*1/2+8/1/8 (2/3+1/2)/(-1/12)*(-12) (-28)/(-6+4)+(-1) 2/(-2)+0/7-(-8)*(-2) (1/4-5/6+1/3+2/3)/1/2 18-6/(-3)*(-2) (5+3/8*8/30/(-2)-3 (-84)/2*(-3)/(-6) 1/2*(-4/15)/2/3 -3x+2y-5x-7y 1、我国研制的“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它的峰值计算速度达到 403,200,000,000次/秒,用科学计数法可表示为 ( ) A. 4032×108 B. 403.2×109 C. 4.032×1011 D. 0.4032×1012 2、下面四个图形每个都由六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3、下列各组数中,相等的一组是() A.-1和- 4+(-3) B. |-3|和-(-3) C. 3x2-2x=x D. 2x+3x=5x2 4.巴黎与北京的时差是-7(正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早的时数),若北京时间是7月2日14:00 时整,则巴黎时间是()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及判断

课题 5.2.1平行线授课人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理解平行线的 意义,了解同一平面 内两条直线的位置 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 公理及其推论的内 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 画图,会用直尺和三 角板画平行线. 数学思考 能从模型的操 作及实际生活中抽 象出平行线的概念.问题解决 能过一点画出 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情感态度 通过对几何模 型的操作,培养学生 的直觉思维和创造 性思维,使学生获得 成就感. 教学 重点 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教学 难点 对平行公理的理解. 授课 类型 新授课课时教具三线相交模型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 (多媒体展示) 如图5-2-4,观察生活中的图 片. 图5-2-4 思考:图中的游泳池中的分道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 情景引入新课,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线、铁轨、操场上跑道中的分道 线会不会出现交点?在位置上 给人怎样的感觉? (续表)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1】探究平行线的特点 平行线的特点:(1)在同一平面且不相交;(2)直线.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如图5-2-5所示的两条直线a,b互相平行,记作“a∥b”, 读作a平行于b. 图5-2-5 问题: (1)平行线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即无交 点))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 【探究2】平行线的画法 先由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并示范平行线的画法. 画法:一放二靠三推四画.(如图5-2-6) 图5-2-6 学生自己练习试一试. 【探究3】平行线的基本事实 学生在了解平行线画法的基础上,继续练习: 过已知点P作已知直线l的平行线. 图5-2-7 提问:经过点P可以画多少条直线与已知直线l平行? 师生总结平行线的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 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注意:正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 “有”表明存在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表明与已 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是唯一的. 【探究4】平行线基本事实推论 在【探究3】的基础上,另找一点B,继续让学生自己画出与 直线l平行的直线. 1.通过对平行 线画法的讲解,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动手动脑 的能力,在独立 练习中体会手 脑结合的乐趣. 2.以画平行线 为线索,循序渐 进,一步一步让 学生自己归纳 出平行线的基 本事实及推论.

七年级数学初一下(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条件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条件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 a ∥b . ∵ ∠1=∠2, ∴ a ∥b . 条件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180° , ∴ a ∥b . 例1 如图1 ① ∵ ∠2 =_______(已知) ∴ _____∥_____( ) ② ∵ ∠3 = ∠5(已知) ∴_____∥_____ ( ) ③∵ ∠4 +______=180度(已知) ∴_____∥_____ ( ) 图1 例2 如图2 ① ∵ ∠1 =_____(已知) ∴ AB∥CE ( ) ② ∵ ∠1 +_____=180度(已知) ∴ CD∥BF ( ) ③ ∵ ∠1 +∠5 =180度(已知) ∴ _____∥_____( ) 图2 a b 2 1 a b 1 2 a b 1 2

④ ∵ ∠4 +_____=180度(已知) ∴ CE∥AB ( ) 例3 如图3,已知∠1=75度,∠2 =105度,问:AB 与CD 平行吗 为什么 例4 已知∠3=45 °,∠1与∠2互余,试求出AB 如图1所示,下列条 件中,能判断AB∥CD 的是( ) A.∠BAD=∠BCD B.∠1=∠2 C.∠3=∠4 D.∠BAC=∠ACD 3 4 D C B A 2 1 F E D C B A E D C B A (1) (2) (3) 2. 如图2所示,如果∠D=∠EFC,那么( ) ∥BC ∥BC ∥DC ∥EF 3. 如图3所示,能判断AB∥CE 的条件是( ) A.∠A=∠ACE B.∠A=∠ECD C.∠B=∠BCA D.∠B=∠ACE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2 3 A B C D

2018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测试题 1、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 ⊥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0,则∠2等于【】 A.600B.500C.400D.300 2、如图,AB⊥BC,BC⊥CD,∠EBC=∠BCF,那么,∠ABE与∠DCF的位置与大小关系是() A.是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等3、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只能()A.相等B.互补 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4、下列说法中,为平行线特征的是()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 两条 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 线平行. A.①B.②③ C.④D.②和④ 5、若∠1和∠2互余,∠1与∠3互补, ∠3=120°,则∠1与∠2的度数分别为( ) A.50°、40°B.60°、30°C.50°、130°D.60°、120° 6、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一个角小于它的补角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同位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7、如图,由A到B 的方向是() A.南偏东30°B.南偏东60°C.北偏西30° D.北偏西60 7.如图,AB∥CD∥EF,若∠ABC=50°,∠CEF=150°,则∠BCE=() A.60°B.50°C.30°D.20° 8.如图,如果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A.α+β+γ=360°B.α-β+γ=180°C.α+β-γ=180°D.α+β+γ=180° 9.如图,由AC∥ED,可知相等的角有() A.6对B.5对C.4对D.3对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性质和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一) 1.(1) 如图1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 C 的位置.若∠EFB =65°,则'AE D 等于__________. (2) 如图2所示,AD ∥EF ,EF ∥BC ,且EG ∥AC .那么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包括∠1)的个数是__________. 由 AD ∥ EF ∥ BC ,且 EG ∥ AC 可得: ∠ 1 =∠ DAH =∠ FHC =∠ HCG =∠ EGB =∠ GEH 除∠ 1 共 5 个 (3)如图3所示,AB ∥CD ,直线AB ,CD 与直线l 相交于点E ,F ,EG 平分∠AEF ,FH 平分∠EFD ,则GE 与FH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 证明:∵AB ∥CD (已知) ∴∠AEF=∠EFD (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___________) ∵EG 平分∠AEF ,FH 平分∠EFD (___已知_________) ∴∠_GEF___________=∠AEF ,∠_EFH___________=∠EFD (角平分线定义) ∴∠__GEF__________=∠___EFH_________ ∴EG ∥FH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 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且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 ) A .30°和150° B .42°和138° C .都等于10° D .42°和138°或都等于10° 解:设另一个角为α,则这个角是4α-30°, ∵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α+4α-30°=180°或α=4α-30°, 解得α=42°或α=10°,∴4α-30°=138°或4α-30°=10°,这两个角是42°,138°或10° 3.如图所示,点E 在CA 延长线上,DE 、AB 交于点F ,且∠BDE =∠AEF ,∠B =∠C , ∠EFA 比∠FDC 的余角小10°,P 为线段DC 上一动点,Q 为PC 上一点,且满足∠FQP =∠QFP ,FM 为∠EFP 的平分线.则下列结论:①AB ∥CD ,②FQ 平分∠AFP ,③∠B +∠E =140°,④∠QEM 的角度为定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数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定义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 相交线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 补角的概念和性质;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 行简单的计算;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自己的识图的能力. 通过观察剪刀剪纸的过程中有关角的变化,体会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 的角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本P2~P3,看看课本中是怎样对这些角进行分类和定义的。并进一步思考这些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角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最后将你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运用,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计算题. ●课本助读(带着问题学习课本吧!) 1、回忆:①两个角的和是,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②同角或的补 角. 2、观察:剪刀剪开纸张的过程,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 刀刃之间的角度也相应。我们把剪刀的两个把手抽象为两 条直线,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3、思考: ①任意画两条相交直线, 在形成的四个角(∠1,∠2,∠3,∠4)中, 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对角。它们是 . ②观察这些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 根据这种位置关系将它们分类: ③分别测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完成教材中2页表格 4、总结:邻补角、对顶角定义 ①邻补角:有一条,另一边互为的两个角互为; ②对顶角:有一个,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互为. ●探究讨论(围绕问题互学、讨论、探究吧!)

探究一: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探究二: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完成推理过程: 如图,∵∠1+∠2 = ,∠2+∠3 = 。(邻补角定义) ∴∠1=180°- ,∠3 =180°- (等式性质) ∴∠1=∠3 (等量代换) 或者∵∠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 =∠3(同角的补角相等). ●尝试练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12 12 122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1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 A.150° B.180° C.210° D.120° O F E D C B A O D C B A O F E D C B A (1) (2) (3) 3.如图2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 ?的度数 为( ) A.62° B.118° C.72° D.59° 4.如图3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则∠AOD 的对顶角是_____,∠AOC 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 ●知识梳理(能掌握这些知识点吗?) 1、邻补角的定义:有一条 ,另一边互为 的两个角互为 ; 2、对顶角的定义:有一个 ,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 的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互为 . 3、邻补角的性质: ; 4、对顶角的性质: .

初一数学平行线的判定

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版本通用版 课程标题平行线的判定 一、三线八角图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 同位角:在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位于两被截线同一方、且在截线同一侧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上图中,同位角有4对: ∠1和∠2,∠3和∠4,∠5和∠6,∠7和∠8 2. 内错角:在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位于两被截线的内部,且在第三直线的两侧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上图中,内错角有2对: ∠4和∠5,∠2和∠7 3. 同旁内角:在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位于两被截线的内部, 且在第三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上图中,同旁内角有2对: ∠4和∠7,∠2和∠5 技巧归纳:同位角是F形状; 内错角是Z形状; 同旁内角是U形状。 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如(1)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定直线a∥b的是()

A. ∠1=∠2 B. ∠1=∠3 C. ∠1+∠4=180° D. ∠2+∠4=180° 解:A. ∵∠1=∠2,∴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1=∠3,∴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 ∠1+∠4=180°与a、b的位置无关; D. ∵∠2+∠4=180°,∴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故选C。 (2)图中有直线L截两直线L1、L2后所形成的八个角。由下列哪一个选项中的条件可判断L1∥L2() A. ∠2+∠4=180° B. ∠3+∠8=180° C. ∠5+∠6=180° D. ∠7+∠8=180° 解:∵∠3+∠8=180°,而∠4+∠8=180°, ∴∠3=∠4, ∴L1∥L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选B。 (3)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直线l1∥l2的是() A. ∠1=∠2 B. ∠1=∠5 C. ∠1+∠3=180° D. ∠3=∠5 解:A. 根据∠1=∠2不能推出l1∥l2,故本选项错误; B. ∵∠5=∠3,∠1=∠5, ∴∠1=∠3, 即根据∠1=∠5不能推出l1∥l2,故本选项错误; C. ∵∠1+∠3=180°, ∴l1∥l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本选项正确; D. 根据∠3=∠5不能推出l1∥l2,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同步练习题(一)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同步练习题(一) 一、基础过关: 1.如图1,a∥b,a、b被c所截,得到∠1=∠2的依据是() 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 (2) (3) 2.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b、c、d,若a∥b,a⊥c,b⊥d,则直线c、d的位置关系为() A.互相垂直 B.互相平行 C.相交 D.无法确定 3.如图2,AB∥CD,那么() A.∠1=∠4 B.∠1=∠3 C.∠2=∠3 D.∠1=∠5 4.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下列各式不一定正确的是() A.∠1+∠2=180° B.∠2+∠3=180° C.∠3+∠4=180° D.∠2+∠4=180° 5.如图4,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A.30° B.60° C.90° D.120° (4) (5) 6.如图5,AB∥EF,BC∥DE,则∠E+∠B的度数为________. 7.如图,AB∥CD,AE、DF分别是∠BAD、∠CDA的角平分线, AE与DF平行吗??为什么?

二、综合创新: 8.(应用题)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问∠C是多少度?说明你的理由. 9.(创新题)(1)如图,若AB∥DE,∠B=135°,∠D=145°,你能求出∠C的度数吗? (2)在AB∥DE的条件下,你能得出∠B、∠C、∠D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 10.(1)(2005年,江苏常州)如图6,已知AB∥CD,直线L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若∠EFG=40°,则∠EGF的度数是() A.60° B.70° C.80° D.90°

初一数学计算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计算题及答案1.25×(8+10) =1.25×8+1.25×10 =10+12.5=22.5 9123-(123+8.8) =9123-123-8.8 =9000-8.8 =8991.2 1.24×8.3+8.3×1.76 =8.3×(1.24+1.76) =8.3×3=24.9 9999×1001 =9999×(1000+1) =9999×1000+9999×1 =10008999 14.8×6.3-6.3×6.5+8.3×3.7 =(14.8-6.5)×6.3+8.3×3.7 =8.3×6.3+8.3×3.7 8.3×(6.3+3.7) =8.3×10 =83 1.24+0.78+8.76

=(1.24+8.76)+0.78 =10+0.78 =10.78 933-157-43 =933-(157+43) =933-200 =733 4821-998 =4821-1000+2 =3823 I32×125×25 =4×8×125×25 =(4×25)×(8×125) =100×1000 =100000 9048÷268 =(2600+2600+2600+1248)÷26 =2600÷26+2600÷26+2600÷26+1248÷269 =100+100+100+48 =348 2881÷43 =(1290+1591)÷434

=1290÷43+1591÷43 =30+37 3.2×42.3×3.75-12.5×0.423×16 =3.2×42.3×3.75-1.25×42.3×1.6 =42.3×(3.2×3.75-1.25×1.6) =42.3×(4×0.8×3.75-1.25×4×0.4) =42.3×(4×0.4×2×3.75-1.25×4×0.4) =42.3×(4x0.4x7.5-1.25x4x0.4) =42.3×[4×0.4×(7.5-1.25)] =42.3×[4×0.4×6.25] =42.3×(4×2.5) =4237 1.8+18÷1.5-0.5×0.3 =1.8+12-0.15 =13.8-0.15 =13.65 6.5×8+3.5×8-47 =52+28-47 =80-47 (80-9.8)×5分之2-1.32 =70.2X2/5-1.32 =28.08-1.32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 一、填空 1.如图1若∠A=∠3,则 ∥ ;若∠2=∠E ,则 ∥ ;若∠ A +∠ = 180°,则 ∥ . 2.同一平面内若a⊥c,b⊥c,则a b . 3.如图2,写出一个能判定直线a ∥b 的条件: . 4.在四边形ABCD 中,∠A +∠B = 180°,则 ∥ ( ). 5.如图3,若∠1 +∠2 = 180°,则 ∥ 。 6.如图4,∠1、∠2、∠3、∠4、∠5中, 同位角有 内错角有 ; 同旁内角有 . 7.如图5,填空并在括号中填理由: (1)由∠ABD =∠CDB 得 ∥ ( ); (2)由∠CAD =∠ACB 得 ∥ ( ); (3)由∠CBA +∠BAD = 180°得 ∥ ( ) 8.如图6,尽可能多地写出直线l 1∥l 2的条件: . 9.如图7,尽可能地写出能判定AB∥CD 的条件来: . 10.如图8,推理填空: (1)∵∠A =∠ (已知),∴AC∥ED( ); (2)∵∠2 =∠ (已知),∴AC∥ED( ); (3)∵∠A +∠ = 180°(已知),∴AB∥FD( ); (4)∵∠2 +∠ = 180°(已知),∴AC∥ED( ) 11.如图③ ∵∠1=∠2,∴______∥_____( )。 ∵∠2=∠3∴_______∥________( )。 13.如图⑤ ∠B=∠D=∠E ,那么图形中的平行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⑥ ∵ AB ⊥BD ,CD ⊥BD (已知) ∴ ∠B = 180° ∠D = 180° ∴∠B= ∠D A C B 4 1 2 3 5 图4 a b c d 1 2 3 图3 A B C E D 1 2 3 图1 图2 4 3 2 1 5 a b 1 2 3 A F C D B E 图8 A D C B O 图5 图6 5 1 2 4 3 l 1 l 2 图7 5 4 3 2 1 A D C B

(完整)2018初一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练习题

2018平行线及其判定练习题 1.(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同位角相等 C.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对顶角相等 2.下列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同位角相等.其中错误的有( )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如果?=∠+∠18021,那么( ). (A )?=∠+∠18042 (B )?=∠+∠18043 (C )?=∠+∠18031 (D )41∠=∠ 4.如图,∠1+∠B=180°,∠2=45°,则∠D 的度数是( ). 21 D C B A A .25° B .45° C .50° D .65° 6.(3分)直线a 、b 、c 、d 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1=58°,∠2=58°,∠3=70°,那么∠4等于( )

A .58° B .70° C .110° D .116° 7.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DE ∥AC 的是 ( ) A .∠EDC=∠EFC B .∠AFE=∠ACD C .∠1=∠2 D .∠3=∠4 8.如图,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4;③AD ∥BE ,且∠D=∠B ;其中,能推出AB ∥DC 的条件为(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以上都错 9.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e ,d 所截,若∠1=∠2,∠3=125°,则∠4的度数为( ). A. 55° B. 60° C.70° D. 75° 10.用反证法证明“若a ⊥c ,b ⊥c ,则a ∥b ”时,应假设( ) A .a 不垂直于c B .a ,b 都不垂直于c C .a 与b 相交 D .a ⊥b 11.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有( )个. (1)∠B+∠BCD=90°; (2)∠1=∠2; (3)∠3=∠4; (4) ∠B=∠5. A .1 B .2 C .3 D .4 d c b a

初一数学实数计算题附答案

初一数学实数计算题附 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实数计算题练习 1 = 2 .= = = = = = = = 10. = = = 13. = 14. ( )2013 1 1 2 +- = 15. = = 17. ( ( -= = 2

= = 2 = = 24 )4= 25. = - = = = = 2 1 2 ?? -= ? ?? 31. ( )() 20130 312014 -+-? = 1 12014 2 ?? -= ? ?? 33. 31 22 = 1 16 += = 36. 21 += 3

= += 2 4 3 ÷?= 13 += + = 3 = 43. ()3 211250 x--= 44. ()2 4190 x--= 45. 41 x-= 46. ()361 121 64 x +-= 47. ()3 20.1 x+= 2 = 49. 3 3 26 4 x-= 50. () 2 2110 x+= 51. 2322 x= 52. ()3 0.70.027 x-= 53. 3 2540 x-= 54. 3 98 1 27 x+=- 55. ()29 21 8 x-= 实数计算题答案: 1. 1 4 7 2.3- 3. 9 4. 4 5 5. 0.2 6. 0.8 7. 2 8. 2 3 - 9. 1 10. 3 2 - 11. 2 12. 11 24 - 13. 2 14. 4

5 -21. 133- 22. 60.15- 24. -1 25. 4 26. 325 27. 323 28. 2.2 29. 125 34. -3 35. 144 36. 1- 39. 5 40. 241. 1 26- 42. 5x =± 43. 3x = 44. 122x =,12x =- 45. 3x =+ 5x =-46. 1 8x = 47. 1950x = 48. 13x = 49. 32x = 50. 2x =± 51. 18x =± 52. 1 4x = 53. 3x = 54. 5 3x =- 55. 314x =,1 4x =

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1、若∠AOB=650 15’,则它的余角是_________,它的补角是________. 2、若∠α与∠β是对顶角,且∠α+∠β=1200 ,则∠α= ,∠β= 3、如图3, 和 相交, 和 是______角, 和 是______角, 和 是______角, 和 是______角.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六题 第七题 4、如图4:已知: ,则 5、如图5:已知: , 则 6、如图6, 则 . 7、如图7图①,如果∠ = ∠ ,可得AD ∥BC ,你的根据是 。 8、一个角的补角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这个角是________. 9、因修筑公路需要在某处开凿一条隧道,为了加 快进度,决定在如图9所示的A 、B 两处同时开工.如果在A 地测得隧道方向为北偏东620 ,那么在B 地应按 方向施工,就能保证隧道准确接通.10、如图10,CO ⊥AO ,DO ⊥BO ,∠BOC=300 ,则∠AOD= 度 二、选择题1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 ).A .同位角必相等 B .内错角必相等 C .同旁内角必互补 D .同位角不一定相等 12、如图, 与 是对顶角的为( ) 第九题 第十题 13、如图13,直线a,b 都与c 相交,由下列条件能推出 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9题 14、如图14,下列条件中能判定 的是( ) A . B . C . D . 15、如图15,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16、如图16,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 ∴ B . ∴ C . ∴ D . ∴ 17、如图17,由已知条件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由 ,可推出 B .由 ,可推出 C .由 ,可推出 D .由 ,可推出 18、下列角的平分线中,互相垂直的是( ) A .平行线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 B .平行线的同位角的平分线 C .平行线的内错角的平分线 D . 对顶角的平分线 19、如图19,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1+∠2+∠3=( ) A 、360° B 、180° C 、120° D 、90° 20、如图20,AB//CD ,BC//DE ,则∠B+∠D 的值为( ) 第二十题 A.90° B.150° C.180° D. 以上都不对 B A C D O 3 1 2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测试题及答案

5.2《平行线的判定》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平行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若a ∥b,b ∥c,则a 与c 不相交.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 A.平行或相交 B.垂直或相交 C.垂直或平行 D.平行、垂直或相交 3.如图1所示,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 ∥CD 的是( ) A.∠BAD=∠BCD B.∠1=∠2; C.∠3=∠4 D.∠BAC=∠ACD 3 4 D C B A 2 1 F E D C B A E D C B A (1) (2) (3) 4.如图2所示,如果∠D=∠EFC,那么( ) A.AD ∥BC B.EF ∥BC C.AB ∥DC D.AD ∥EF 5.如图3所示,能判断AB ∥CE 的条件是( ) A.∠A=∠ACE B.∠A=∠ECD C.∠B=∠BCA D.∠B=∠ACE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位角不一定相等 B.内错角都相等 C.同旁内角可能相等 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7.不相邻的两个直角,如果它们有一边在同一直线上,那么另一边相互( ) A.平行 B.垂直 C.平行或垂直 D.平行或垂直或相交 8、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且只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 相交于P,若a ∥c,则b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2.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b,c 满足a ⊥b,a ⊥c,则b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3、如图,光线AB 、CD 被一个平面镜反射,此时∠1=∠3,∠2=∠4,那么AB 和CD 的位置关系是 ,BE 和DF 的位置关系是 . 4、如图,AB ∥EF,∠ECD=∠E,则CD ∥AB.说理如下: A C E F E D C B A

初一数学上册“平行线”

第一章平行线 目录 1.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 1.2 平行线的判定(1) (6) 1.2 平行线的判定(2) (8) 1.3 平行线的性质(2) (10) 1.4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13)

1.1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 ◆2、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会在给定某个条件下进行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各对关系角的辨认,复杂图形的辨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引入:中国最早的风筝据说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作的,风筝的骨架构成了多种关系的 角。 a1 a2 a387 6 54 32 1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二.让我们接受新的挑战: ------讨论: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如图:两条直线a1 , a2和第三条直线a3相交。 (或者说:直线 a1 , a2 被直线 a3 所截。)) a1 a2 a387 6 54 32 1 其中直线 a1 与直线 a3 相交构成四个角,直线 a2 与直线 a3 相交构成四个角。所以这个问题我们经常就叫它“三线八角”问题。 三.让我们来了解 “三线八角”: 如图:直线 a1 , a2 被直线 a3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a1 a2 a3 8 76 54 321 a1a2 a387 6 5 4 321

1. 观察∠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a1 , a2 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答:有。∠2与∠6;∠4与∠8;∠3与∠7 2. 观察∠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 , 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答:有。∠2与∠8 3. 观察∠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a3 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a1 , 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答:有。∠3与∠8 四. 知识整理(反思): 问题1.你觉得应该按怎样的步骤在“三线八角” 中确定关系角? 确定前提(三线)寻找构成的角(八角)确定构成角中的关系角问题2:在下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角的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五.试试你的身手: 例1:如图:请指出图中的同旁内角。(提示:请仔细读题、认真看图。) 8 7 6 5 4 3 21 A B C D E 答:∠1与∠5;∠4与∠6;∠1与∠A;∠5与∠A 合作学习:请找出以上各对关系角成立时的其余各对关系角。 1. 其中:∠1与∠5 ;∠4与∠6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2.其中:∠1与∠A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初一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重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三、难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 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

4.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6.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7.垂线性质 (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8.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9.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 10.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2.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13.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

初一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初一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 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初一数学平行线测试题

初一数学平行线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 (B) 相交. (C) 相交或平行. (D) 垂直. 2.判定两角相等,不正确的是() (A)对顶角相等. (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1=∠2,∠2=∠3,∴∠1=∠3. (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是60°,则另一个角是()(A)60°.(B)120°. (C)60°或120°.(D)无法确定. 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C)平面内两个角相等,则他们的两边分别平行. (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有两对同位角相等. 6.已知AB∥CD∥EF,BC∥AD,AC平分∠BAD,那么图中与∠AGE相等的角有( ) (A)5个.(B)4个.(C)3个.(D) 2个. ()题图6第 二、填空题 ______,因为________.b,b∥c,则______∥7. 如果a∥.c,因为a8.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b⊥c,则 9.填注理由:2,∠EF,GH所截,且∠1=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4=180°.试说明:∠3+∠AC3G)解:∵∠1=∠2(4H)∠又∵∠2=5(2)1∴∠=∠5 (F5D1)(∥∴ABCD BE)∴∠3+∠4=180°(度.b∥,若∠1=118°,则∠2=ca10.如图,直线、b被直线所截,且a c1a32b AD三、解答题. .如图,从正方形11ABCD中找出互相平行的边BC

初一100道数学计算题及答案

=9000-8.8 =8991.2 1.24 X 8.3+8.3 X 1.76 =8.3X( 1.24+1.76) =8.3X 3=24.9 9999X1001 =9999X( 1000+1 ) =9999X 1000+9999 X 1 =10008999 14.8 X 6.3-6.3 X 6.5+ 8.3 X 3.7 =(14.8-6.5)X 6.3 + 8.3X 3.7 =8.3X 6.3+8.3 X 3.7 8.3 X( 6.3+ 3.7) =8.3X 10 =83 1.24+0.78+8.76 =(1.24+8.76) +0.78 =10+0.78 =10.78 933-157-43 =933- (157+43) =933-200 =733 9048 - 268 =(2600+2600+2600+1248)- 26 =2600 - 26+2600 - 26+2600 - 26+1248 - 269 =100+100+100+48 =348 2881 - 43 =(1290+1591)- 434 =1290-43+1591 -

=30+37 3.2 X 42.3 X 3.75-12.5 X 0.423 X 16 =3.2X 42.3 X 3.75-1.25X 42.3 X 1.6 =42.3 X (3.2 X 3.75-1.25 X 1.6) =42.3 X (4 X 0.8 X 3.75-1.25 X 4 X 0.4) =42.3X (4 X 0.4 X 2X 3.75-1.25 X 4X 0.4) =42.3 X (4x0.4x7.5-1.25x4x0.4) =42.3 X [4 X 0.4 X (7.5-1.25)] =42.3 X [4 X 0.4 X 6.25] =42.3 X (4 X 2.5) =4237 1.8+18- 1.5-0.5 X 0.3 =1.8+12-0.15 =13.8-0.15 =13.65 6.5 X 8+3.5X 8-47 =52+28-47 =80-47 (80-9.8) X 5 分之2-1.32 =70.2X2/5-1.32 =28.08-1.32 =21 33.02 —( 148.4 —90.85)- 2.5 =33.02- 57.55 - 2.5 =33.02—23.02 =10 (1 - 1 —1)- 5.1 =(1 —1)- 5.1 =0- 5.1 =0 18.1 +( 3—0.299 - 0.23)X 1 =18.1 + 1.7 X 1 =18.1 + 1.7 =19.8 [-18]+29+[-52]+60= 19 [-3]+[-2]+[-1]+0+1+2=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