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第01章-总论---答案

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第01章-总论---答案

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第01章-总论---答案
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练习-第01章-总论---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财务报告目标的是()。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会计信息

B.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

C.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D.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

2.下列关于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

B.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C.会计分期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D.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3.()是确定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前提条件。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4.确定会计核算工作时间范围的前提条件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5.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体现的是会计的()要求。

A.可靠性

B.可比性

C.重要性

D.谨慎性

6.下列说法中,体现了可比性要求的是()。

A.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B.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C.期末对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D.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如确需变更需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7.下列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是()。

A.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占乙公司股份的45%,甲公司能够控制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B.甲公司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为自有资产进行管理并计提折旧

C.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承租人没有对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D.企业将一项应收账款出售,出售时约定如果购买方到期没有收回应收款项有权向出售方追索,企业在出售时没有终止确认应收账款

8.下列会计科目中,不属于负债类的是()。

A.应付账款

B.长期借款

C.预收账款

D.预付账款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会计分期这一基本假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

B.为分期结算账目奠定了理论基础

C.界定了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D.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2.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有()。

A.对融资性分期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各期付款额现值为基础确认入账成本

B.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企业的自有资产进行核算

C.企业对售后按照固定价格回购的业务在会计核算上一般不确认收入

D.附追索权的应收债权贴现时不终止确认用于贴现的应收债权

3.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通常的做法有()。

A.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B.存货期末采用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C.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D.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4.下列各项中,属于资产特征的有()。

A.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B.资产预期产生的经济利益来自企业日常活动中

C.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D.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5.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最终能同时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减少的项目有()。

A.计提发行债券产生的利息费用

B.计提管理用无形资产摊销

C.财产清查中现金盘盈

D.接受投资者捐赠

6.收入的确认条件包括()。

A.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B.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C.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D.收入是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7.下列关于费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B.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C.营业外支出属于费用

D.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8.下列关于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历史成本反映的是资产过去的价值

B.重置成本是取得相同或相似资产的现行成本

C.现值是取得某项资产在当前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D.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三、判断题

1.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相关性要以及时性为基础。()

2.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体现的是可理解性。()

3.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变更。()

4.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对次要的事项,可以采用简化的核算方法进行处理,这体现了会计信息重要性的要求。()

5.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要求企业有关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信息在全部获得以后进行会计处理。()

6.生产中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属于企业的资产。()

7.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利得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

8.长期待摊费用属于费用类科目。()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应当向投资者等外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2.

【答案】A

【解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规范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企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的会计基本假设。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间隔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是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产生的基础。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3.

【答案】A

【解析】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分开来,这就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由会计主体决定。

4.

【答案】B

【解析】明确持续经营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等,所以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条件。

5.

【答案】A

【解析】可靠性要求企业做到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

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6.

【答案】D

【解析】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所以在进行判断选择的时候应当考虑相应的比较信息,选项A、C没有体现相应的可比信息。选项B,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体现的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没有体现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包括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纵向可比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即要求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横向可比是指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即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7.

【答案】C

【解析】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选项D,应收账款已经出售按照法律形式是应该终止确认的,但是因为这是一项附有追索权的出售,我们没有把应收账款的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所以不终止确认应收账款,而是把取得购买方的价款确认为短期借款。

选项C,经营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其法律形式上资产也不是承租人的,所以不计提折旧是正常的核算,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是没有关系的。

8.

【答案】D

【解析】预付账款是企业现在支付的款项,以后是会收到原材料或者是商品等的,所以是会导致未来有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所以应该是属于企业的资产。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ACD

【解析】

选项A,体现的是持续经营假设;选项C,体现的是会计主体假设;选项D,体现的是货币计量假设。

2.

【答案】ABCD

【解析】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交易或事项主要包括:

①持有不足50%的被投资单位的股权,但按照成本法对股权进行核算;②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为自有资产进行管理并计提折旧;③附追索权的应收债权贴现时不终止确认用于贴现的应收债权;④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业务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⑤售后按照固定价格回购,出售时不确认收入;⑥对融资性分期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各期付款额现值为基础确认入账成本。

3.

【答案】ABCD

【解析】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都是会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的,这样我们就正确的反映了资产的价值,没有高估资产所以是符合谨慎性原则的。

选项C,存货期末采用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如果成本是大于可变现净值的,我们也是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也是合理的列报了资产的价值,体现了谨慎性的原则。

4.

【答案】ACD

【解析】会计要素的特征是根据定义衍生的,所以要素的特征是固定的,资产的特征有(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5.

【答案】ACD

【解析】选项A,计提发行债券的利息使负债增加,同时增加利息费用,并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借:财务费用等(损益类科目)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贷:应付利息(负债类科目)

没有引起资产的变化。

选项B,计提管理用无形资产摊销:

借:管理费用(损益类科目,影响所有者权益)

贷:累计摊销(资产减少)

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选项C,财产清查中发现现金盘盈使资产增加,同时增加营业外收入并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不是同时减

少,所以不符合题意。

选项D,接受投资者捐赠使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借:固定资产等

贷:资本公积等

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不是同时减少,所以不符合题意。

6.

【答案】ABC

【解析】收入的确认条件包括:(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收入的确认条件和收入的特征需分别掌握。选项D是收入的特征,不是收入确认条件。

7.

【答案】ABD

【解析】判断一个事项是否属于费用需要依次确认是否满足费用的三个特征。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但是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所以营业外支出不属于企业的费用。

8.

【答案】ABD

【解析】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选项C不正确。

三、判断题

1.

【答案】×

【解析】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就是说我们编制的财务报告是给投资者使用的,所以是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相关的,但是不可以因为需要编制的信息与经济决策相关就编制不真实不可靠的内容。

2.

【答案】√

3.

【答案】×

【解析】会计政策是可以变更的,只是不可以随意变更,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进行处理就可以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

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4.

【答案】√

5.

【答案】×

【解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及时性和可靠性是互相影响的,如果获取全部信息才进行会计处理的话虽然满足了可靠性要求,但是信息报出已经不及时了,对信息使用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为了满足及时性的要求,企业应该在获得全部信息之前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

6.

【答案】×

【解析】判断是不是企业的资产需要依次考虑该事项是不是符合资产的3个特征。生产中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是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所以不是企业的资产。

7.

【答案】√

8.

【答案】×

【解析】长期待摊费用是指这项支出我们已经支付了,但是在当期还不能确认为费用,所以是在长期待摊费用中核算的,因为不能确认为当期费用,属于资产类科目,并不是费用类科目。

第一章 总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概念 92.会计本来就有,只是生产发展了,会计随之而发展()。 【答案】错误 【解析】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1. .我国两种有代表性的关于会计本质的观点是()。 A.会计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 B. 会计信息系统论和工具论 C. 工具论和管理活动论 D.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答案】A 2.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 A. 单式记账法的产生 B.账簿的产生 C. 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 D.成本会计的产生 【答案】C 3、四柱清册中的“实在”相当于现在的()。 A.期初余额 B.期末余额 C.本期增加 D.本期减少 【答案】B 【解析】四柱清册是我国古代会计的杰出成就,“旧管”相当于现在的期初余额,“新收”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增加,“开除”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减少,“实在”相当于现在的期末余额。 4、四柱清册中的“旧管”相当于现在的()。 A.期初余额 B.期末余额 C.本期增加 D.本期减少 【答案】A 【解析】四柱清册是我国古代会计的杰出成就,“旧管”相当于现在的期初余额,“新收”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增加,“开除”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减少,“实在”相当于现在的期末余额。 6、四柱清册创建于()。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A 【解析】四柱清册是我国古代会计的杰出成就,创建于唐朝,“旧管”相当于现在的期初余额,“新收”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增加,“开除”相当于现在的本期减少,“实在”相当于现在的期末余额。 8.四柱清册的“旧管”与“新收”相当于现在的期初结存和期末结存()。 【答案】错误

中级会计实务重点内容

中级会计实务重点内容 第一章总论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计量等内容。 本章应重点掌握如下知识点: 1.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务应用; 2.资产、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实务辨认; 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4.会计要素变动的实务辨认。 第二章存货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存货在购入方式、委托加工方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债务重组方式、自行生产方式及盘盈方式下初始计量原则及会计处理方法,继而对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作了相应地案例解析,着力解析了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及减值的账务处理。 考生应重点掌握: 1.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特别关注外购方式、债务重组方式、非货币性交换方式、委托加工方式下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指标计算;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及减值准备的计提; 3.存货盘盈、盘亏的科目归属 第三章固定资产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从购入方式、自行建造方式、租入方式、投资转入方式、非货币性交易方式和债务重组方式逐项解析了其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账务处理,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则重点案例解析了折旧的计算及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和修理支出的会计处理,最后讲解了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考生应重点关注如下考点: 1.固定资产购入方式下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数据计算,尤其是购入生产设备时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2.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时各单项固定资产的分拆处理原则; 3.分次付款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各期利息费用的计算及期末“长期应付款”现值的计算; 4.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时入账成本的推算,尤其是挪用生产用原材料或产成品时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5.高危行业企业专项储备的会计处理; 6.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各期租金费用的推算; 7.弃置费用的处理原则; 8.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下折旧的计算,尤其是减值计提与年限平均法的结合处理; 9.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复核的会计处理原则; 10.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改良后固定资产原价和折旧额的推算; 11.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原则;

中级会计实务笔记全.doc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第一章 总 论 一、会计 管理会计(将来时) 企业会计 → 权责发生制 财务会计(过去时) 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 预算会计 → 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 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 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 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 ⑴ 投资者 ⑵ 债权人 ⑶ 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 ⑷ 社会公众 三、会议基本假设(4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确认 →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 计量 → 计算、量化、是多少 报告 → 反映 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 收付实现制 1、会计确认基础: 权责发生制 历史成本计价 重置成本 2、会计计量基础: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B D) A、商誉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无形资产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无权责发生制) 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 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 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 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⑵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 ⑶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 ⑷分期付款购买商品 ⑸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 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 7、谨慎性: 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 或有资产:基本确定 或有负债:很可能 ⑴减值准备的计提 ⑵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 ⑶预计负债的确认 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 5%<X≤50%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所得税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所得税(通俗易懂版) 关于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大家总分不清楚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关系。其实也比较简单,所得税是什么?是你应该交给税务局的税款,就相当于是你孝敬给婆家的见面礼一样,见面礼是谁说了算呢?是税务局说了算,因为规矩肯定是婆家定的,或者说婆家这个行业里面的规矩啊。交多少税是税务局说了算了,因此你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所得税费用相当于是娘家,就是当期认可的费用,首先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影响的是净利润。也相当于是娘家给你的钱,然后你拿着这钱去给婆家见面礼。婆家和娘家毕竟还是两家,所以两家的规矩肯定不一样,娘家给的钱不是多了肯定就是少了,一般情况正好的情况少,这也就是税法和会计经常有差异,然后需要纳税调整的原因。 所以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来,所得时其实是税务局方面要求当期缴纳的税款,所得税费用是当期会计上应该确认的费用,也就是说税务局让你交多少钱,不一定都是你当期的费用,原因就在于税务局和会计处理有的是不一样的,那么一般情况都是需要纳税调整的。这就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所谓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资产和负债的余额概念问题,既然会计和税务上处理有差异,那么确认的资产和负载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也会有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范畴一般会通过递延所得税的形式来体现。为什么有个递延所得税科目呢?就是因为会计上不一定全部认可当期应交所得税。 所以有了下面的公式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其实这个公式是可以简化一下的。 应交所得税=(企业会计利润-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所以当期所得税费用=企业会计利润*所得税率(会计利润为调整完永久性差异之后的会计利润) 关于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顾名思义就是暂时是存在差异的,言外之意就是最终会殊途同归,“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因此判断一个差异是不是暂时性差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后会计和税法的处理是不是一样了,是不是最终原则是一致的。比如一项收入确认,是不是最终都要确认收入,仅仅是暂时会计和税法有争议呢。那怎么进一步去理解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呢?那应该从科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两方面去理解。 什么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什么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举个例子,会计上当期计提了折旧100万,风风火火到税务局报税了,税务局一看觉得100万太多,想让税务局今年喝西北风去吗?不行,少计提一点,直线法50万吧会计一听就急了,怎么不让我扣除呢?讲出个道理来!税务局就说了:别急,这是可以抵扣的,现在不可以,以后会让你扣除地。所以科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本质就是说当期税法上不允许会计扣除,允许以后在税前扣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包含的范围,会计上多计提了费用或者少确认了收入。比较经典的一些案例:会计多计提折旧;售后回购(会计当期不确认收入,但税法确认)、资产减值(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都是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的)。对于资产减值来说,税法上不认为资产减值了,因为会计上都是自己估计的,没有什么依据,估计这个东西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为了防止扯皮,税法就一概不予以承认,

会计学第一章 总论(答案)[2012]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 C )。 A.方法 B.形式 C.内容 D.特征 2,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界定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空间范围的是( A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期间 D.货币计量 3,会计分期是建立在(B )的基础上。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权责发生制 D.货币计量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收入要素内容的有( C )。 A.商品销售收入 B.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C.处置固定资产净收入 D.出租包装物取得的使用费收入 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D)。 A.发出商品 B.委托加工物资 C.待加工的半成品 D.待处理财产损失 6,某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机器一台,价值人民币67000元,该交易影响的会计要素是(A )。 A.资产 B.负债 C.收入 D.利润 7,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基本职能的是( D )。 A.会计核算与会计预测 B.会计预算与会计决算 C.会计分析和会计决策 D.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8,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的是(A ) A.增发新股 B.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C.提取盈余公积 D.提取公益金 9,会计对象是企业、事业单位的(C ) A.经济活动 B.经济资源 C.资金运动 D.劳动耗费 10,下列各项中,( A)属于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具体化。 A.会计要素 B.会计科目 C.会计账户 D.会计对象 11,下列资产中,属于企业流动资产的是( D ) A.专利权 B.厂房 C.机器设备 D.存货 12,下列各项中,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 B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收入—费用=利润 D.收入—成本=利润 13,某企业向银行借款100万元用于偿还前欠外单位货款,该项经济业务将会引起的企业变化是( A) A.负债总额不变 B.负债增加100万元 C.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100万元 D.资产增加100万元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工业企业资金的循环与周转阶段的是( D ) A.供应过程 B.生产过程 C.销售过程 D.分配过程 15,某企业资产总额为5000万元,负债为1000万元,以银行存款500万元偿还借款,并以银行存款500万元购买固定资产后该企业的资产总额为(C ) A.4000万元 B.3000万元 C.4500万元 D.2000万元 16,下列不属于流动负债的是( A ) A.应付债券 B.应付股利 C.应付票据 D.应付账款 17,企业以银行存款偿还债务,表现为( D ) A.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B.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C.一项资产减少,另一项负债增加 D.一项资产减少,另一项负债减少 18,下列会计科目中,不属于资产类的是( D ) A.预付账款 B.原材料 C.应收账款 D.应付账款

汽车构造习题:1第一章总论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汽车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等四部分组成。 2.发动机一般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进排气系统)、(润滑系统)、(冷去系统)、(点火系统)、(启动系统)等部分组成。 3.汽车底盘主要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四部分组成。4.典型的货车车身包括(发动机舱)、(乘员室)、(货箱)等部件。 5.汽车等速行驶时,其阻力由(滚动阻力)、(空气阻力)、()等组成。 6.汽车的滚动阻力与(路面阻力)、(行驶车速)、(轮胎)以及(气压)有关。 7.汽车的空气阻力与(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相对速度)有关。 8.汽车的爬坡阻力主要取决于(车总重量)和路面的(坡度)。 9.JNl181C13汽车属于(货车),其总质量为(18吨)。 二、选择题 1.4×2型汽车的驱动轮数为(B)。 A.4 B.2 C.8 D.6 2.BJ1061型汽车属于( C )。 A.客车B.轿车 C.货车D.越野汽车 三、问答题 1.汽车是如何分类的? 按用途分成7类:载货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汽车与挂车,专用汽车,客车,轿车; 按汽车燃料的不同将汽车分为:汽油车,柴油车,液化气汽车; 按驱动形式的不同分为单轴(两轮)驱动,两轴(四轮)驱动,多轴(全轮)驱动。 我国的国家标准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将汽车分为:乘用车,商用车辆。 我国的国家标准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将汽车分为M类,N类,O类,L类,G类。 国际分类:乘用汽车,商用汽车。 2.轿车、客车、货车和越野汽车分别依据什么分类?各分为哪几个等级?

中级会计实务总论练习题

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 A.计划购买的原材料 B.待处理财产损失 C.委托加工物资 D.预收款项 2. 下列项目中,使负债增加的是()。 A.发行公司债券 B.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 C.发行股票 D.支付现金股利 3. 以下事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是( )。 A.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B.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 C.出售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流入 D.出租机器设备取得的收入 4. 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基本前提是( )。 A. 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5. 会计分期的前提是( )。 A. 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6.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体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 A.及时性 B.可理解性 C.相关性 D.可靠性 7.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可比性 8. 强调某一企业各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

A.可靠性 B.相关性 C.可比性 D.可理解性 9. 企业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这是为了满足( )要求。 A.可靠性 B.可比性 C.相关性 D.重要性 10.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这体现的是( )。 A.及时性 B.相关性 C.谨慎性 D.重要性 11.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体现的是( )。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及时性 D.可理解性 12. 企业将劳动资料划分为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是基于( )会计核算质量要求。 A.重要性 B.可比性 C.谨慎性 D.可理解性 1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 )为基础。 A.权责发生制 B.实地盘存制 C.永续盘存制 D.收付实现制 14. 企业确认资产或负债应满足有关的经济利益( )流入或流出企业的条件。 A.可能 B. 基本确定 C. 很可能 D. 极小可能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项目中不应作为负债确认的有( )。 A.因购买货物而暂欠外单位的货款 B.按照购货合同约定以赊购方式购进货物的货款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重点和难点分析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重点和难点分析,冲刺阶段看看那些问题没有梳理清楚 教材重点、难点内容提示 中级会计实务的学习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把握重点和难点知识继续吃透,把握中大部分的分数;把非重点知识再巩固一遍,把握好多选和单选题,让我们的分数锦上添花。大家检验一下哪些知识还没有学好,哪些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一章:会计基本理念。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着重掌握一下实质重于形式要求和谨慎性要求就可以了,这是以后经常会用到的。比如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运用: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售后形成融资租赁什么情况都不确认收入;谨慎性要求: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如果不能区分是更新改造还是修理的,按照谨慎要求就是要确认为当期的费用,按照修理处理。 第二章:存货。本章主要掌握一下存货外购的成本构成,能够计入到成本中的费用支出,其中要对于采购员的差旅费支出一般是要计入到当期管理费用中的,存货入库的时候合理损耗和非合理损耗如何处理等等,以及存货在保存过程中的费用支出问题,以及发生存货正常和非正常毁损如何处理的问题,其中涉及到增值税的进项转出的处理;另外盘亏和盘盈存货的处理以及后来的存货发出的处理,了解计划成本法的运用和成本差异分担的计算。存货发生减值的处理和转回的处理。 第三章: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比较重要的章节,从初始计量到后续计量到最后的处置等涉及到很多重要问题。初始计量中着重掌握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确定,另外了解一下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定,会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

和摊销;后续计量中考虑折旧计提的时间和方法问题,发生减值以后折旧如何计提;折旧方法或者年限等估计变更以后折旧如何计提等;以及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的资本化和费用化支出的处理。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计算和处理,以及最终处置的时候的分录处理。 第四章: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掌握类似于固定资产。着重掌握无形资产计提摊销的时间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间的差别,另外对于后续计量一定要记住不存在资本化的问题。 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类似固定资产的处理,后续计量中需要考虑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的处理差异。成本法下需要计提折旧,基本处理类似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法下则是比较新的处理,考虑公允价值变化的处理,以及其中涉及的所得税问题,因为税法上对于公允价值是不予以承认的。另外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时候的会计处理,核算方法成本法转换为公允价值法的追溯调整问题,以及其中涉及的递延所得税问题。重点掌握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时候的分录处理,适当能够结合所得税的处理。最后处置的处理基本可以参照固定资产处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最终处置的时候还需要把之前的公允价值的累计变动重新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这个处理同时也是税法上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候。 第六章: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也是新增内容,其中思想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容易混淆,要掌握各自的核算除了需要彼此独立掌握之外,还需要相互对比和区

第一章 总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税务会计以()准绳。 A.会计制度 B.会计准则 C.国家税收法令 D.财务会计 2.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 A.所得税会计为主体 B.流转税会计为主体 C.流转税会计与所得税会计并重 D.以上都不正确 3.所得税递延的前提是()。 A.货币的时间价值 B.持续经营 C.纳税年度 D.年度会计核算 4.税务筹划的内在原因()。 A.纳税主体 B.持续经营 C.货币的时间价值 D.纳税年度 5.支持并规范“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原则()。 A.确定性原则 B.可预知性原则 C.配比原则 D.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的原则 6.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A.税收会计就是税务会计 B.税收会计的产生早于税务会计 C.税务会计是一个独立的专业会计 D.税务会计比税收会计简单 7.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A.税务与会计计量依据相同 B.税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全部经济业务 C.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原则 D.税务会计是应计制 8.关于纳税主体()是正确的。 A.税务会计纳税主体与财务会计中的“会计主体”相同 B.会计主体不都是纳税主体 C.纳税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 D.纳税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税务会计的应计制与财务会计上的应计制存在一些区别 B.税务会计的应计制必须考虑支付能力原则 C.税务会计的应计制可保护政府财政税收收入 D.税务会计的应计制与财务会计上的应计制相同 1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税务与会计目标不同 B.税务与会计计量所得的标准不同 C.税务与会计内含的概念不同 D.税务与会计计量的依据相同 答案:1.C 2.C 3.B 4.C 5.B 6.B 7.C 8.C 9.D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税务与会计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 A.目标不同 B.计量所得的标准不同 C.内含的概念不同 D.计量的依据不同2.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A.目标不同 B.对象不同 C.核算基础、处理依据不同 D.计算损益的程序不同3.税务会计的特点 ( )。 A.法定性 B.广泛性 C.统一性 D.非独立性 4.税务会计的目标是()。

中级会计实务,总论,章节练习-

中级会计实务,总论,章节练习|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B.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C.会计分期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D.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2.下列关于会计基础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B.权责发生制是指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C.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D.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都必须采用收付实现制 3.企业于7月初用银行存款3000元支付第三季度房租,7月末仅将其中的1000元计入本月费用,这符合()。 A.配比原则 B.权责发生制原则 C.收付实现制原则 D.历史成本计价原则4.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企业资产的是()。 A.商誉 B.预付的货款 C.经营租入的设备 D.融资租入的设备5.下列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来源的是()。 A.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B.留存收益 C.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D.企业借入的长期借款6.以下事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是()。 A.让渡资产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 B.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 C.出售无形资产取得的净收益 D.出租机器设备取得的收入7.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是()。 A.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加权平均法 B.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 C.固定资产折旧 D.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8.下列不属于损益类科目的是()。 A.资本公积 B.投资收益 C.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D.资产减值损失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会计分期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会计分期就是企业生产周期 B.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C.会计分期假设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 D.折旧和摊销的会计处理体现了会计分期假设2.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有()。 A.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与灵魂 B.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如果可以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相关信息的,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 C.因为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的存在,固定资产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一定的方法计提折旧 D.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以及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等,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3.下列会计处理中,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实质重于形式的有()。 A.企业对售后按照固定价格回购的业务在会计核算上一般不确认收入 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资产进行核算 C.期末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D.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4.下列各项中,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要求的有()。 A.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B.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C.固定资产大修理期间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D.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5.下列各项中,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经济法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C.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D.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2、甲、乙双方签订一份房屋装修合同,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是( )。 A.被装修的房屋 B.甲乙双方应当收付的款项 C.乙方承揽的装修劳务行为 D.甲乙双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3、下列各项客观事实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 A.某服装厂与供货商订立了一份合同 B.某沙漠三天没下雨 C.战争爆发 D.海底火山爆发 4、根据法的内容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属于程序法的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可以将法分为( )。 A.国际法和国内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6、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有关仲裁协议效力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B.合同无效,仲裁协议也无效 C.仲裁庭无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D.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只能请求法院作出决定 7、下列各项中,符合《仲裁法》规定的有( )。 A.仲裁实行自愿原则 B.仲裁一律公开进行 C.仲裁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D.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8、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委员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A.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关 B.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C.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 D.仲裁委员会与行政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9、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审判制度的是( )。 A.合议制度 B.公开审判制度 C.两审终审制度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强化训练题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强化训练题2017年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强化训练题 单项选择题 1.2011年7月1日,甲公司将一项按照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固定资产。该资产在转换前的账面原价为 4000万元,已计提折旧2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0万元,转换 日的公允价值为385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转换日甲公司应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的金额为()万元。 A.3700 B.3800 C.3850 D.4000 【答案】D 【解析】转换日甲公司应按转换前投资性房地产原价4000万元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 2.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初始计量时,下列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和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取得时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 C.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D.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答案】B 【解析】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或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都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是()。 A.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B.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旅馆 C.企业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D.企业开发完成后用于出租的房地产 【答案】B 【解析】选项B,企业拥有并自行经营的旅馆,其持有目的主要是通过提供客房服务赚取的服务收入,所以该旅馆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4.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转换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会对下列财务报表项目产生影响的是()。 A.资本公积 B.营业外收入 C.未分配利润 D.投资收益 【答案】C 【解析】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润)。

第一章 总论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对象是( )。 A.经营过程 B.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C.会计主体 D.社会再生产资金中的数量方面 2.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是( )。 A.确定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B.审查经济活动是否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C.将已经记录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计算和汇总 D.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提供特定主体的经济信息 3.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规范会计工作空间范围的会计前提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4.下列属于会计基本职能的是( )。 A.核算与分析 B.反映与控制 C.预测与决策 D.分析与监督 5.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 )。 A.会计职能 B.会计本质 C.会计对象 D.会计方法 6.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的是( )。 A.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B.确定会计要素 C.登记会计账簿 D.编制会计报表 7.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空间范 围的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8.会计分期是建立在( )基础之上的。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核算 D.货币计量 9.确定会计分期的目的是( )。 A.界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提供会计信息确定计量基础 C.正确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 D.财产物资按照历史成本计量 10.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11.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主要体现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 )。 A.可比性 B.明晰性 C.谨慎性 D.及时性 12.企业应对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运用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 )。 A.重要性 B.谨慎性 C.可比性 D.及时性 13.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依据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可靠性 B.可比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重要性 14.下列会计处理中,不符合谨慎性要求的是( )。 A.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B.计提“秘密准备” C.计提商品保修费用 D.不高估资产或收益 15.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实质重于形式 B.可靠性 C.权责发生制 D.相关性

2020年中级会计实务章节试题:总论附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财务报告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B.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C. 财务报表仅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D. 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2. 关于收入和费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 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C.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D. 符合收入和费用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3. 下列各项业务中,不能使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时增加的是( )。 A. 支付借款利息 B.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上升 C. 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期末确认的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份额 D. 接受投资者投入的一台固定资产 4. 某企业2011 年8 月份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因暂时不需用,截至当年年底该企业会计人员尚未将其入账,这违背了( ) 要求。 A. 重要性 B. 客观性 C. 及时性 D. 明晰性 5. 关于会计基本假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B. 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一个会计主体 C. 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D. 货币计量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6. 下列各项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不能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是( )。 A. 在物价下跌时,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量 B. 对企业的管理用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C. 对购入时准备随时变现的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严重下跌时计提减值准备 D. 以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商品已经发出且办妥托收手续,但是风险和报酬实质上未转移,因此未确认收入 7.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收入和利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 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也可能源于日常活动 B. 收入会影响利润,利得也一定会影响利润 C. 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应确认为收入 D. 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得不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8. A公司拥有B 公司30%的股权,但根据章程、协议等有权任免B 公司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A公司能够对B 公司实施控制。企业会计准则的上述规定主要体现了( ) 要求。 A. 重要性 B. 实质重于形式 C. 相关性 D. 谨慎性 9. 根据资产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是( ) 。 A.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B.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 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D. 资产的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多项选择题 10. 下列有关会计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有( ) 。 A.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 一个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中级会计实务(2019) 章节练习 第01章 总论

直接打印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财务报告目标的是()。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会计信息 B、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 C、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D、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 2、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体现的是会计的()要求。 A、可靠性 B、可比性 C、重要性 1

D、谨慎性 3、 确定会计核算工作时间范围的前提条件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4、 下列会计处理中,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实质重于形式的是()。 A、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由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改为移动加权平均法 B、某公司持有35%股份,但能够控制该公司,对于持有的股份作为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对 C、期末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D、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5、 2

下列关于会计要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负债的特征之一是企业承担的潜在义务 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内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D、收入是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6、 下列关于会计要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D、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都应该确认为收入 7、 下列各项会计科目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是()。 A、其他收益 3

中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

中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判断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企业的会计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三)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 以下各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表述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企业的会计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三、追溯调整法的概念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追溯调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骤构成: 第一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第二步,相关账务处理; 【提示】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第三步,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 第四步,财务报表附注说明。 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累积影响数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 第一步,根据新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第二步,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 第三步,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应说明的是,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不会影响以前年度应交所得税的变动,也就是说不会涉及应交所得税的调整;但追溯调整时如果涉及暂时性差异,则应考虑递延所得税的调整,这种情况应考虑前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第四步,确定前期中每一期的税后差异; 第五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存货

20XX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存货(07.04))【知识点】存货 1.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存货的分类分为三类 (1)存货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 (2)存货按存放地点可以分为在库存货、在途存货、在制存货、在售存货。 (3)存货按取得方式可以分为外购存货、自制存货、委托加工存货、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接受捐赠取得的存货、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存货、盘盈的存货等。 3.存货的确认条件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4.存货的初始计量 (1)外购存货的成本即存货的采购成本,指企业存货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外购存货的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2)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 ①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委托加工物资=原材料采购成本+支付加工方加工成本+运费等合理支出+消费税(?) 企业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委托方将收回的应税消费品,以不高于受托方的计税价格出售的,为直接出售不再缴纳消费税;委托方以高于受托方的计税价格出售的,不属于直接出售,需按照规定申报缴纳消费税,在计税时准予扣除受托方已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委托加工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按规定准予抵扣的,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 ②自行生产的存货 自行生产的存货的初始成本包括投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库存商品=完工生产成本=原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

2020《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财务报告目标

XX《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财务报告目标不少考生开始备战xx年中级会计师考试,will帮助大家高效备考。下面是网提供给大家关于《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财务报告目标,供大家复习。 财务报告目标 企业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向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 企业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向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 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

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佘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主体不同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子公司不对外提供报表,由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