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法治理河道污水

生态法治理河道污水

生态法治理河道污水
生态法治理河道污水

一、综述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慈溪市城河治理建成段水生态修复工程

1.1.2 建设单位

慈溪市城河治理工程指挥部

1.1.3 方案设计单位

宁波星荷园林景观发展有限公司

1.1.4 工程地址

慈溪市大塘江、浒山江、邵家路江、东城河、城东新村横江。

1.1.5 项目提出理由与过程

慈溪市随着其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需求和消耗量不断增多,相应的废水排放量也在不断的增多,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和面源控制的滞后等原因,城市水环境污染严重,河网水体己基本失去水环境功能,饮用水源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使慈溪这个严重缺水的地区正面临着水源型缺水与水质型缺水.日益加剧的水污染,正威胁着慈溪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慈溪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水体生态系统。防治河流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已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迫切需求。对此,慈溪市政府、市人大高度重视,对水资源实行外引内治策略。为了实现内治的目标,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从1997年开始对已发臭发黑城河进行了分区、分阶段清淤、截污治理,治理后的城河水质虽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水质仍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2004年3月以来又实施中水调控,以搞

活水体,但水质富营养化化情况仍未好转。为此,慈溪市环局、慈溪市建设局、慈溪市水产研究所,于2004年2月到2005年10月,在慈溪市峙山文化广场A区河道,开展了《城河生态修复治理技术研究》研究项目,2005年11月3日,通过专家鉴定,并建议抓紧做好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实施城河建成段的水生态修复工程,以控制慈溪城河的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从富营养型转到中营养型,使城河治理达到水质清澈、景观优美,对实现慈溪市成为生态模范城市的目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1.6 方案设计的依据及其采用标准与规范

1)《慈溪市城河治理建成段水生态修复招标文件》,慈溪市城河治理工程指挥部,2005年12月;

2)由业主提供的有关本方案设计的书面答疑文件,2006年1月;

3)《慈溪市城河治理建成段水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慈溪市城河治理工程指挥部;

4)《慈溪市城区河道污染治理图及河道断面图》;

5)《慈环监报水-2005-140号及水-2005-141号监测报告》;

6)河道规划蓝线(电子版);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8)《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

1.2 项目概况

1.2.1 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我国东部海滨城市浙江省慈溪市城区,北临杭州湾。

1.2.2 工程规模

对已经截污、清淤的大塘江、浒山江等5条(段)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河道总长9146m,蓄水标高以黄海高程2.00m计.具体见下表:

1.2.3 水质净化目标

在污染负荷能够控制,水位能调控的前题下,达到以下水生态修

复目标:

(1)水质指标

pH:6-9

DO:>3mg/L

COD Mn:<10 mg/L

BOD5:<6mg/L

NH3-N:<1.5 mg/L

TN:<2.0 mg/L

TP:<0.3 mg/L

SD:>1.0m

Chla:<0.015mg/L

(2)水生植被修复目标

使城河水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具有多样性种群的,暖季、寒季能自然交替的,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种群的稳定的植物群落。构建的水生植物面积占工程总水面的33%~50%。

1.2.4 方案设计的原则

1)原位治理为主原则。在所治理河道内就地构建水质净化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

2)清洁治污原则:治污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

3)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相结合。

1.2.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问题与建议

1)实践表明,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河道水质净化生态工程系统有除氮能力,但有限度,如水生植被覆盖度高达70%~80%的长江下游某湖泊,水生植被磷和氮的净化量仅为3.78 gP/(m2·a) 和29.8gN/(m2·a)。因此当用总氮含量高的污水厂中水作为城河补水时,河道水质难以达到目标。而用总氮含量高、C/N比低于6的中水(慈溪污水厂中水即属此类)补充城河时水质达标更难,不止于此,还会引起河水总氮含量增加,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发生。而且总氮含量会有所增加。鉴于此,建议中止对治理河道的中水补给措施。同时建议加强沿河截污系统的监管。

2)调查表明,本工程部分治理河段还污染较严重,水质条件难以满足水生植物种植等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建议对这部分河段可采取对河道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的人为强制清水措施和实行水位调控等,以促进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实施。

二、工程区环境概况

2.1 地形、地貌与土壤概况

慈溪市地处杭州湾周边的冲积平原河网区,地势平坦,河道密集,地表冲积和淤积层厚,土壤粘性较强,透气性较差,偏碱。

2.2 水文特征

本项目治理河段属慈溪市内河水系,建有多处泵闸、节制闸、橡胶坝等控制治理河道与周围河道的水力连通,治理河道控制水位2.0m(黄海基准),一般不存在防洪排涝问题。

2.3气候与气象特征

慈溪市位于亚热带北缘,属东亚季风盛行区,受大陆季风和海洋季风的交替影响,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温适中,但有台风、寒潮等不良天气影响。

多年平均气温16℃,最热月平均气温31℃,最冷月平均气温1℃。

多年平均降水量1170mm,年最大降雨量2030mm,年最小降水量650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的60%,降水月数较多的在3~6月,其间主要有春雨和梅雨。

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全年主导风向偏东南,其次为偏西北。7~9月台风盛行,并易生强台风灾害,最大风速40m/s。

空气温度较高且年变化不大,冷季易生雾天。

寒潮在当地1月和12月易入侵成不良天气。

2.4 水质污染状况分析

慈溪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03年~2005年对浒山江水质进行的监测结果和2005年12月2日对慈溪市城河十个样点进行水质监测的结果表明,五条河的水质均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Ⅴ类,污染物主要为总磷和总氮,以总氮的污染最为严重。

五条河中,城东新村横河和东城河的水质较差。

三、工程方案设计范围、边界条件与技术指标

3.1 工程方案设计范围

对河道总长9146m的慈溪市城河治理建成段水体的生态修复工程方案进行设计。

拟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的五条(段)河道的长度、河宽、水深和河段起止点列于下表:

3.2工程进度要求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方案设计应满足如下要求:

本工程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学的原因和实质,和以整体观为指导,

结合清淤、截污等多种措施,通过修复水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生产者高等水生植物及消费者水生动物,来抑制藻类,疏通与增加河流生态系统中有机质、营养盐等在河中迁移、转化、输出途径和量.将原已生态失衡的状况,逐步恢复生态平衡,从而改善水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体分以下步骤实施:

第一阶段(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调查、设计及管理措施制订阶段.一是对制约试验河道中水生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即水文、水质、底质、生物,以及外源污染负荷等进行调查。二是根据营养平衡、生态平衡原则,以及主导生态因子、生态适应性、物种耐性、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学原理,对先锋物种进行选择及植物群落的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进行优化设计。并根据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生产者与消费者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的情况选择水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以协调食物链中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三是制订出保护城河的法规、条例,以及建立一支切实保证治理措施和管理措施实施的管理队伍。四是水生生物资源的管理与利用计划,包括收割与渔业、畜牧业等利用技术。

第二阶段:(2006年3月)消除危及水生植被生存因素。包括外源污染负荷的控制,消除草食性鱼类等。

第三阶段:(2006年4月到5月)实施水生植物与水生动物的修复.第四阶段:(2006年7月到2008年5月)在第三阶段的植物群落对其环境因子改善的基础上,建立多样性种群的,暖季、寒季能自然交替的,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种群的稳定的植物群落。从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建立良性的城河水生态系统。

第五阶段:(2006年3月到2008年5月):包括管理、水生生物资源的收割与利用以及水质监测等,该阶段贯穿于城河生态修复工的始终。

3.3 工程方案设计总体目标与具体技术指标

在污染负荷能够控制,水位能够调控的前提下,达到以下技术要求:1)水质指标

pH:6-9

DO:>3mg/L

COD Mn:<10mg/L

BOD5:<6mg/L

NH3-N:<1.5mg/L

TN:<2.0mg/L

TP:<0.3mg/L

SD:>1.0m

Chla:<0.015mg/L

2)水生植被修复目标

使该工程水体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具有多样性种群的,暖季、寒季能自然交替的,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种群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具体如下:

①植物种类:应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能反映生物多样性,生境复杂性。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各二种以上,并考虑景观效果;沉水植物包括暖季沉水植物与寒季沉水植物,暖季沉水植物以苦草、黑藻为主,寒季沉水植物以黄丝草等为主。

②水生植被面积:修复的水生植物面积为该工程整个水体面积的33%~50%。其中,挺水植物与浮叶植物的面积占10%,沉水植物的面积占23%~40%。12月、1月、2月,由于是大多数植物的越冬期,水生植被面积可相应减少50%。

③自然繁殖与自然交替:种植的植物经过越冬期或越夏期后,应能自然繁殖;暖季植物与寒季植物能自然交替。

四、工程方案设计

4.1水生生态系统现状分析

4.1.1水质状况

所有治理河道的水质状况均属超GB3838-2002标准Ⅴ类,超Ⅴ类的污染物主要为总磷和总氮,特别是总氮的污染尤为严重。

在列入本项目水体生态修复的五条河中,城东新村横河水质最差,水体受总磷、氨氮和总氮的污染严重,水体透明度低且处于缺氧-厌氧状态;其次为东城河,同样受总磷、氨氮和总氮的严重污染,水体透明度低亦处于缺氧-厌氧状态,水质状况比城东新村横河的稍好一些;再其次为邵家路江,水体受总氮的严重污染;大塘江与浒山河的水质大致相当,水质虽好于前述诸河,但仍受总氮的严重污染。

根据我们2006年1月5日对上述诸河水质的调查,发现各河底层水均严重缺氧,处于厌氧状态。城东新村横河河水还散发恶臭。

根据2003~2005年浒山江水质监测结果,可以明显看到,浒山江总磷和总氮的污染逐年加重,尤其是总氮的污染更为严重,值得特别关注。总氮污染是本工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难题。

4.1.2底质状况

约有6000m的河床铺砌毛块石,不利水生植物种植。根据2006年1月5~6日我们对河道底质的调查,发现各河流由于水体流动性很小和受到污染,底层水均缺氧,其溶解氧含量为0,因此河底底泥呈黑色,用竹竿触动表层底泥时,泥层中放出大量气泡,表明泥层处于厌氧状态。

对于铺砌毛块石的河床,河床上的沉积物较少,泥层厚度比较薄。

东城河底泥呈黑色且有腐质状烂叶。因河床上未铺砌毛块石,底泥稍厚些。

城东新村横河的底质状况最差,不仅呈黑色,且腐泥厚有恶臭。河边居民反映,夏季有时河水发臭翻泥。

4.1.3水生生物状况

1)浮游植物

2005年12月2日取样测定结果表明,河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已达到2.12×106~7.58×107个/L,虽然时值冬季,但河水呈绿色,河流已属富营养型-重富营养型水体。

在大塘江西闸处和浒山江南端橡胶坝前均看到蓝藻水华堆集。

2)高等水生植物

高等水生植物稀少,仅在大塘江和浒山江的岸边看到少量人工栽培的睡莲。

3)浮游动物

枝角类和挠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数量稀少,这可能与水体中小型鱼类资源丰富相关。

4)鱼类

在大塘江和浒山江的水面上看到数量可观的小型鱼类“晒太阳”。

5)底栖动物

由于水体底层缺氧以至处于厌氧状态,推测深水河床区缺少或根本无大型底栖动物存在。但在大塘江上看到一些吊养的蚌类、数量不多。

4.1.4水生生态系统现状评价

1)水体主要受到磷、氮特别是总氮的严重污染,解决总氮污染问题是本工程的关键与难点。

2)水体属藻型浊水态富营养型-重富营养型水体,如何使之逆向演替并尽快转变为草型清水态中营养型水体是本工程设计与实施追求的目标与挑战。

3)由于河道物理形态结构上存在的缺陷,水体多处于封闭、流动性差和无良好水交换的水文特征状态,以及由于水体地处人类经济、生产、社会活动最活跃的地理区域,受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大,从而导致本工程所治理河道的水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水底世界在构建和维护良性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作用被严重损害和破坏,因此,要在城河建成段水域建立起回归自然型的良性生态系统并非易事,应科学地谨慎行事,否则将欲速则不达。

4.2技术路线

以生态学和生态修复学原理为指导,针对水体生态系统现状和治理目标,采取相宜适用的水体污染原位治理工程技术来达到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与良性构建。采用的工程技术主要有:

1)高等水生植被构建工程技术;

2)水生动物种群构建工程技术;

3)高效微型生物净水系统构建工程技术;

4)轻便移动式辅助曝气充氧技术;

5)水体造流与引清冲污技术。

工程工艺流程如下: 河道

河道

水生植物构建工程水生动物种群构建工程高效微型生物净水系统构建工程轻便移动式曝气充氧工程水体造流-引清冲污工程

水生态系统长效管理工程

4.3工程方案设计

4.3.1水生植被修复构建工程设计

4.3.1.1概述

慈溪市城河治理建成段水体有5条河道,其特点:(1)约有70%的河床用毛块石铺砌而成,在块石之间有小缝隙;(2)约有30%的河床为泥质,但其中约50%河床一侧的护坡为铺砌混凝土空心砖护坡;(3)部分河道的两岸或一岸水下有宽0.3~0.8m 的截污渠顶板或底板平台,平台为混凝土质;(4)常水位2.0m 时河道中心线水深1.9~2.4m 。慈溪市城河治理建成段5条河道的分布情况如图1。

根据以上特殊条件,水生植物种植地区和种植技术如下:(1)选择适于石缝和浅泥层中生长和繁殖的水生植物,根据现场种植条件,灵活采取栽插式、抛种式、撒播式等种植法种植;(2)在截污渠平台上铺设C20预

制混凝土种植槽,填土后种植沉水植物;(3)采取原位强化净化水质技术,尽快提高河水透明度,争取能在河床深水区种植,以扩大沉水植物面积。

通过以上措施,五条河道水生植物种植面积为61900㎡,占总水面积的46.52%,其中: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的面积12720㎡,占水面的9.56%;沉水植物约49180㎡,占水面的36.95% 。(表1)

表1 慈溪市城河建成段水生植物种植面积设计

注:◎挺水植物主要种植在人工浮床上,浮床布局在河中水面。浮叶植物和部分挺水植物种植在钭坡浅水处。

◎设计在两岸截污渠平台上建筑水生植物种植槽,槽内填土后种植,主要种植沉水植物。

4.3.1.2东城河水生植物种植设计

1)河道全长1172m,河宽10m,面积11720㎡,常水位2.00m,河底高程0.13m,常水位水深约1.9m。左岸为铺砌C20预制混凝土空心砖护坡,右岸1.03m高程处有宽300mm的混凝土平台。

2)设计种植面积约4510㎡(包括建立在两岸截污渠平台上的水生植物种植槽,其种植面积约300㎡),占总水面积的38.48%。其中:挺水植物960㎡,浮叶植物210㎡,沉水植物3340㎡。

3)在南岸截污渠底板上铺设C20预制混凝土种植槽,面积约300㎡,槽中填泥土后种植沉水植物和少量浮叶植物。

由于河底水深1.9m,拟设法创造条件采用“浅水-逐步提高水位法”在深水区种植沉水植物,以扩大沉水植物种植面积。

4)除在左岸护坡浅水处适当种植挺水植物外,主要采取人工浮床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挺水植物。浮床面积约900㎡,每个浮床面积为15㎡,布局在河道中间水面上。

5)沉水植物种类以暖季植物苦草、黑藻、马来眼子菜,冷季植物菹草,常绿植物黄丝草为主;挺水植物以水生美人蕉为主,兼种香蒲、菖蒲、千屈菜;浮叶植物以荇菜为主,兼种睡莲、金银莲花。

6)水生植物的断面分布和平面分布见图2和图3所示。

4.3.1.3浒山江水生植物种植设计

1)河道全长2530m,河宽20m,面积50600㎡,常水位2.00m,河底高程-0.37m,常水位水深约2.4m。河床全部用毛块石铺砌。两岸1.13m高程处有截污渠底板平台,两岸平台宽550mm,东岸平台宽350mm,可设种

植槽种植水生植物。

2)设计种植面积24300㎡,占总水面积的48.02%。其中: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5000㎡,沉水植物19300㎡。

3)一部分沉水植物种植于水位高程0.13-1.13m,坡比1:3的毛块石铺砌的护坡上;另在两岸截污渠底板平台上铺设预制混凝土种植槽,种植槽面积约1660㎡,填土后种植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种类以暖季植物苦草、黑藻、马来眼子菜、狐尾藻,冷季植物菹草,常绿植物黄丝草等为主。

4)除在河两岸护坡上适当地种植浮叶植物外,另在河西岸宽0.55m的水下混凝土上,采用盆栽方法种植适量浮叶植物,种类有荇菜、睡莲等。

5)挺水植物采取人工浮床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浮床布设在景观节点和河中心水面,面积约4500㎡,种类有美人蕉、香蒲、菖蒲、伞草、纸莎草等。

6)浒山江水生植物的断面分布和平面分布见图?和图?所示。

4.3.1.4大塘江水生植物种植设计

1)河道全长2620m,河宽18m,面积47160㎡,常水位水深约2.4m。从呜山闸至住宅公司的河床已铺砌毛块石。

2)设计种植面积23000㎡,占总水面积的48.77%。其中:挺水植物种植面积约4000㎡,浮叶植物约500㎡,沉水植物约18500㎡。

3)一部分沉水植物种植于水位高程0.23-1.03m的毛块石衬砌的护坡上,坡比1:3。

另在浒山江至周家路区间江段两岸截污渠底板上铺设的预制混凝土种

植槽中,填种植土后种植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品种有苦草、黑藻、菹草、黄丝草、狐尾藻、马来眼子菜等;

4)浮叶植物种植区域与沉水植物种植区域相同,但呈分散斑块状分布在沉水植物种植区中,种植品种以荇菜为主,兼种睡莲。

5)挺水植物的种植采取人工浮床无土栽培技术,种类有美人蕉、香蒲、千屈菜、菖蒲、纸莎草、伞草等。浮床布设在景观节点和河中心水面, 浮床面积约4000㎡。

6)大塘江水生植物的断面分布和平面分布见图?和图?所示。

4.3.1.5邵家路江水生植物种植设计

1)河道全长1306m,河宽10m,面积13060㎡,常水位水深约2.0m。全河道河床均铺砌毛块石,其中毛块石护坡坡比1:3。

2)设计种植面积6500㎡,占总水面积的49.77%。其中沉水植物5500㎡,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1000㎡。

3)沉水植物种植在水位高程0.20-1.12m两岸毛块石铺砌的护坡上,种植品种有暖季的苦草、黑藻、狐尾藻,冷季的菹草,常绿的黄丝草等。

4)浮叶植物种植区域与沉水植物种植区域相同,但呈分散斑块状分布在沉水植物种植区中,种植品种以荇菜为主,兼种睡莲。

5)挺水植物采用人工浮床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种类有美人蕉、香蒲、菖蒲、纸莎草、伞草等。浮床布设在景观节点与河中心水面。

6)邵家路江水生植物的断面分布和平面分布见图?和图?所示。

4.3.1.6城东新村横河水生植物种植设计

1)河道全长1508m,河宽约7m,面积约10556㎡,常水位水深2.3m。

河床未做毛块石铺砌。

2)设计水生植物种植面积3590㎡,占总水面积的34.00%。其中沉水植物2540㎡,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约1050㎡。

3)本河道水质很差,透明度太低,须先采取特殊处理,待透明度提高后,再种植沉水植物。特殊处理技术有:原位生物膜法净水技术;在截污渠平台铺设水生植物种植槽种植水生植物;其他临时性预处理技术等。

4)本河道在部分河段的两岸(如三北大街桥处往南至大塘江处,两岸有截污渠平台)或一岸有宽约0.8m的截污渠平台,可在其上铺设填土的种植槽种植水生植物,种植的种类有沉水植物黑藻、狐尾藻、苦草、金鱼藻等,有浮叶植物荇菜、睡莲、金银莲花等,有挺水植物香蒲、菖蒲、美人蕉等。

5)挺水植物主要种植在人工浮床上,面积约800㎡,种植种类有美人蕉、香蒲、菖蒲、纸莎草、伞草等。人工浮床布设在景观节点与河中心水域。

6)城东新村横河水生植物的断面分布和平面分布见图?和图?所示。

4.3.2高效微型生物净水系统构建工程

由于治理河道中总氮和氨氮的含量较高,水体氮营养的去除主要依靠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生化过程脱氮其次为水生植物营光合作用吸收氮后通过收割移出水体而去除。但本工程按招标文件要求设计构建的水生植物净化系统的脱氮能力不能完全满足河水氮的去除,而依靠水体本身的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生化过程除氮又受到河水C/N的比值低和溶氧量高的制约,因此,必须构建强化水体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生化除氮过程的高效微型生物净水系统。本设计的这一系统是采用原位净化工艺,即直接在河床内建

生活污水处理方案总结

生活污水处理方案一、处理设施概况 大多数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病原性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可以通过各种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去除水中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各种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保护水资源环境和人体健康。尽管如此,某些生活污水站由于处理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污水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与规定排放标准相差甚远。因此,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前置A级生化池(水解生化池)—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成功地处理了该类生活污水,该工艺具有抗负荷性强、除磷脱氮处理效果好、运行管理自动化程度高,采用地埋式占地面积少,美观大方等优点。 一体化生活污水专用处理设备,埋地设计。该设备结合生活污水性质,采用世界上先进的生物处理工艺,集去除BOD5、COD、NH3 - N、病菌于一身,是目前最高效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它被广泛地用于各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及水质近似生活污水的工业水处理,替代了去除率很低,处理后出水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普通物理化学法及生化处理法。经过应用表明,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专用处理设备是一种处理效果十分理想且管理方便的设备。

污水处理池和地埋式设备均设计于地表以下,地表以上绿化。因此污水处理站不影响周边的整体环境和深化要求。 二、设计依据 1、废水排放执行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排放标准; 2、恶臭气体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3、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4、废渣排放执行《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73); 5、污泥执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三、废水处理工艺 1、工艺流程图如下: 生活 污水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探讨了河道治理中前期所采用的硬质驳岸技术的缺陷,从景观、生态、经济等多角度分析了硬质驳岸对河道的危害,提出了以生物生态技术例如生物菌、水下森林、水上森林、水湿生动植物等,以及曝气造流、生态护坡等工程技术来进行河道水环境修复的优点及技术手段。 【关键词】河道治理;硬质驳岸;生态修复;生物生态 水和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当前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和某些不当措施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和空气质量每况愈下。在水环境方面由于污染源增加以及在营建水利工程中偏重于水利安全的考虑,河道成为纳污渠,该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大量污水和垃圾的排入使得河道生态系统功能逐渐丧失,严重限制了现代城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历史教训表明,我国大部分城镇正在重蹈欧美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欧美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又花费巨资治理受污染河道,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后,许多城市河道水质已恢复正常。而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疏于管理,重视度不高,经济实力有限,并最终导致水体生态系统退化,水质恶化,黑臭和水华现象频繁暴发,丧失自净能力,水域栖息生物减少或消失,河岸自然生物群落消失、绿地人工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一系列恶果。 1 存在的问题 1.1 河道硬质化(硬质驳岸) 即采用水泥浆砌石块的方法形成排水沟渠 河道硬质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断面形态的人工化,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道截弯取直,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化河流;把天然河槽复杂多变的横断面改造成梯形、阶梯型和矩形等规则的几何断面。(2)建设材料的硬质化。采用混凝土、块石等材料浇(砌)筑护岸及河床,河槽严重硬质化。(3)滨岸带破坏或消失。滨岸带植被缩窄或消失,自然土壤,植被系统被人造道路、码头、步道等取代。 1.2硬质驳岸的缺陷 (1)天然美景破坏多少天然美景因硬质驳岸而消失。天然河流中的曲流、深潭、浅滩、河漫滩、积水沼地、阶地、三角洲等丰富的地貌构成了河流形态的多样性,由此形成流速、流量、水深、河床材料等多种生态因子的异质性,为多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整齐划一的河道断面、笔直的河道走向、灰白色的堤防护岸,极大影响了水体的可达性和景观质量。破坏了植被丛旱生向水体的过渡生长,从而使该区域最具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带消失 (2)亲水性下降,动植物失去生存空间。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则,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建设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长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 三、时间范围 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总体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2.4-2013.12)。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2013年6月底前,彻底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2013年底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基本框架。 (二)第二阶段(2014.1-2015.12)。2015年底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 四、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计划总投资74.07亿元。 (一)污染防治工程。1、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从2013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不得超过60mg/L、10mg/L。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措施。2、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程。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及处理场建设工程。到2015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15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723公顷。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15年,基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

2019河道治理技术层面(整理篇)

1. 整治原则 开展河道综合整治是恢复提高河道基本功能的根本措施,是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打造绿色生态河道的客观需要。在整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安全性:河道整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防洪排涝安全,更重要是为了供水安全、 生态用水安全和水环境的质量安全。水安全体系是构成河道生态系统的基础条件。 (2) 生态性:生态性是指河道整治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保证河道生态的健康发展为基础。河道整治应以生态性为基本原则,尽量保留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促使水体自然循环与净化,实现河道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3)自然性: 蜿蜒曲折是河道的天然属性,因此在河道整治中,应尽量保持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维持自然的水文过程,为水体自然流势创造条件。 (4)地域性: 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这种地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要求人们在进行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应的整治措施。如流经城镇居民区的河段在整治过程中宜注重景观功能,满足人们回归、 亲近自然的要求,把水利工程和城镇景观结合起来,造当地浓郁的人文气息。 河道治理策略 护岸工程 植 物 护 岸 绿化混凝土植被护岸 土木合成材料护岸 土壤生物工程护岸 水质修复治理工程 外源性污染物质的控制 方法 内源性污染物质的控制方法 蓄水减渗工程 硬 化 处 理 复合土生态减渗 复合土工膜减渗 膨润土防水毯减渗 黏土减渗 河道景观工程 河道平面恢复 河道断面恢复 生态河堤工程 滨岸植被缓冲带工 程

2.治理方法 (1)护岸工程 河道护岸工程是防止城市河道崩岸的有效措施,在抗洪和维护河势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河道水下护坡工程,诸如丁坝、抛石、沉排、沉笼等,水上护坡结构主要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或现在比较流行的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坡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岸坡、维持河道稳定的作用;然而,一些传统的护岸结构严重破坏了河道自身的生态系统平衡,忽视了河道的其他功能。 ①.植物护岸 植物护岸是采用发达根系植物进行护坡固土的护岸工程,其在水土保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国内外对此研究也较多。植物护岸的目的就是形成以植被为重要组成的保护河坡的生态系统,即生态河堤。国内多条河道的治理都使用了这一技术,如在吉林省西部嫩江流域治理工程中,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许晓鸿等人提出了以当地的牛毛草、草地早熟禾、翦股颖等多种草本植物为护坡植物,河柳等灌木为迎水坡脚防浪林的植物护岸技术。国外加拿大、德国、日本北海道都曾采用草芦苇护坡,通过在堤坡上钉一排排桩,桩间栓夹带草芦苇种子的棕榈绳,草芦苇在棕榈绳中发芽,土堤上生根,逐步繁殖,对岸坡起到了较好的防护作用;瑞士苏黎世州米勒河采用了编柴施工法进行植栽护岸,即将柳条扎成捆,制成编柴,将一捆或数捆编柴横放在岸边,并以木桩固定,最后将沙土覆盖其上,待柳条生根以加固河岸。 ②.绿化混凝土植被护岸 绿化混凝土植被护岸技术起源于日本,广泛使用于堤防的迎水面和背水面,高水位或低水位。绿化混凝土主要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和表层土组成。多孔混凝土是绿化混凝土的骨架,其原材料是一般的粗骨料、细骨料、粘结剂、减水剂和水,其 中,粗骨料通常是碎石子,石子粒径控制在13~20mm之间,细骨料通常为增强粗骨料之间的黏性而采用水泥胶浆和高炉矿渣微末,水泥为一般的硅酸盐水泥及矿渣水泥;保水材料常用无机人工土壤、吸水性高分子材料、苔泥炭及其混合物;表层土铺设在多孔混凝土表面,形成植被发芽空间,同时提供植被发芽初期的养分。绿化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以下特点:1)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通水性;2)具有大孔隙,无论水上和水中均能生长植物,甚至有动物的生存空间;3)可以降低护坡造价,根据佐藤道路株式会社的介绍,可以节省10 %~30 %的工程造价;4)机械化作业可缩短工期,同时可保证工程质量。绿化混凝土植被护岸技术在日本早已大量使用,在我国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如江苏省水利厅以生态理论为基础,研发了生态型混凝土护砌材料,在江苏吴江东开发区的庞山中心河、治太重点工程太浦河蚂蚁漾段堤防的护岸工程中都得到了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此外,近年在我国江苏省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阳河Ⅳ标段、上海市嘉定区虬江河道等河道生态治理中也得到了应用。

河道治理施工组织设计99460

六、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五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六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七章工程进度与措施 第八章资源配置计划 第九章项目管理机构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 编制总说明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一期河道治理项目工程施工标段21的投标。我公司完全接受本工程招标文件提出的有关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及保修期的各项要求,并落实各项方案和措施,与本工程建设单位、设计院、监理公司共同协作建设本工程的施工,为本工程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做出我们应有的一份贡献。 收到招标文件后,我公司立即组织各方面的管理及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和研究了招标文件、有关设计图纸资料,并多次对现场进行踏勘。分析了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在积极响应招标文件各项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我公司的施工经验,认真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力争做到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利于操作;施工方案组织严谨、管理科学。我们有充分的信心,保证以高质量、如期完成本工程招标文件规定的工程范围内的任务。 如果我公司有幸中标,一定全力以赴,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和施工现场总体规划布置。我们将充分发挥我公司在河道整治工程等方面的施工技术方面的优势,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实施项目管理,通过对劳动力、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法和信息的优化处置,实现工期、质量、安全文明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 我们完全接受招标文件提出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并按国家、行业规定的质量标准及***质量标准进行施工。本工程质量确保达到合格且满足设计及使用功能。 我们将本着质量控制标准高于验收标准的原则,精心施工、精心管理,并服从监理工程师及建设单位代表的各项具体要求。在本工程的施工中实行质量目标管理体系,质量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我公司将严格按照有关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规定组织施工,

吨每天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400m3/d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设 计 方 案 设计者:刘校刚

一、工程概况(略) 二、设计范围 1、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电气设计、设备选型和说 明技术文件。 2、工程投资预算。 三、设计依据 1、业主方提供的水量及同行业同类水的水质指标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4、《居民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57-94) 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四、设计参数 1、污水性质:综合生活污水。 2、污水水量:400m3/d,平均每小时设计水量按照18m3/h, 安全系数为1.1。 3、污水水质及处理后出水指标:

五、处理工艺选择 本工程所排放的是生活污水,其特点是水质指标较为稳定,可生化条件较好且浓度不高,属低浓度有机废水。在进行本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如下几方面因素: 1、对废水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的处理方法,工艺先进、成熟,确保最终出水能稳定达到标准。并尽量减小污水处理工程投资和系统日常运行成本。 2、尽量节省占地,减少施工周期和投资,因此设计采用先进、新型的地埋一体化处理工艺

排泥 六、 生活污水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 自动格栅 调节池 消毒池 达标排放 污泥池 其中: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污泥池为一体化生化处理设备。 七、 工艺流程说明: 1、 格栅 泵

细格栅:1台 格栅规格:3000×800 格栅栅隙: 5mm 栅前水深:2.5m 格栅材质:不锈钢 生活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浮渣和一些大块的漂浮物,一旦漂浮物进入水泵或管道将会发生堵塞现象,故在调节池前设置格栅井一台,内安装格栅一道,用以拦截污水中的浮渣及大块杂物,保证后续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及减轻处理负荷,为系统的长期运行提供保证。 2、调节池 有效容积:220m3 有效调节时间:3.5 h 提升泵功率:3 KW 2台一备一用 调节池主要为调节污水的水量、水质。 3、水解酸化池 有效容积: 22.5 m3 有效调节时间:2.5 h 水解酸化的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对污水进行水解酸化,以保证后续污水生化处理装置的连续平稳运行。可以在池内悬挂YDT型立体填料,其具有使用寿命长,比表面积大,具有一定的柔性和刚性,回弹性能良好,所采用材质比水轻,能在水中均匀舒展加大了厌氧微生物的附着面积,更好的分解有机物为后步生化创造有利条件。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任务 (1) 三、项目规模 (1) 四、设计依据 (1) 五、设计原则 (2) 第二章技术分析 (2) 一、物理法 (2) 二、化学法 (4) 三、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4) 四、最终技术方案 (8) 第三章方案设计 (8) 一、设计水量 (8) 二、设计水质特征 (9) 三、治理目标 (9) 四、实施阶段 (9) 五、实施路线 (9) 六、方案设计 (10) 第四章投资运营费用估算及维护 (16) 一、投资估算 (16) 二、运营费用 (17) 三、系统维护 (18)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项目概况 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河流对外源污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恢复能力,然而城市河流由于沿岸居民数量众多,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城市河流造成巨大影响,致使城市河流生态功能在不断退化和丧失,出现黑臭、蚊虫滋生,不仅丧失了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反而成为城市负担:干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城市声誉。 根据“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的治理思路,在恢复河道原有自然功能的同时满足居民活动需求队河道进行治理规划和设计。 二、项目任务 本项目涉及35000m3河道水体的治理和维护,主要任务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污染物消减和生态自净功能恢复。去除水体中的氨氮、BOD等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建立河道稳定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维护水体水质。 三、项目规模 本项目设计规模35000立方,河道长约700m,河宽25m,平均水深约1.95m。根据现有水体的污染现状,对水体进行水质治理和生态维护。 四、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3、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施 工 方 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1) 二、管网施工 (2) 三、一体化雨水调蓄池提升泵站施工 (13) 四、箱涵工程施工 (31) 五、内源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43) 六、安装准备的技术文件 (63) 七、水利河道工程施工方案 (72) 八、河道土方开挖 (82) 九、生态护岸工程 (82) 十、景观提优工程施工方案 (85) 十一、电气与仪控工程施工方案 (105)

一、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1、编制依据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规程》 《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汇编》 《泵站施工规范》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地基处理规范》 《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2、编制原则 2.1严格执行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部及市制定颁布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和法规文件等; 2.2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确保实现业主制定的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目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实现工期目标; 2.3科学管理、文明施工、质量合格、保证工期,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 2.4严格按照业主提出的工期要求,科学安排施工进度、作业程序,认真组织劳动力,采取平行和交叉作业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控制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工期; 2.5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以及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组织施工,强化施工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3、工程概况 3.1本工程采用“管道截污与箱涵截污+输送”相结合的治理技术路线,新建箱涵2座。雨季初期雨水经调蓄池1座,采用压力管道排进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早季截流错接、误接污水,消减面源污染。

生活污水处理方案设计

生活污水处理方案设计 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污水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生活污水的处理呢?下面是XX分享给大家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案设计,欢迎阅读。 1、格栅法:可分为人工清理的格栅和机械格栅。 2、筛网法:筛网的去除效果,可相当于初次沉淀池的作用。 3、过滤:是以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如石英砂等,截留水中的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 4、离心分离法:它的作用是基于存在于水中的悬浮物和水的密度不同而产生的。主要设备有:离心机、水力旋流器及旋流池等。 5、沉淀池法:用于废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前的初次沉淀、生理处理后的二次沉淀及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池。 6、浮上法:适用于颗粒直径很小,很难用沉淀法加以去除时,主要有电解浮上法、分散空气浮上法和溶解空气浮上法。 污水生物学处理具体来说是通过微生物所产生的酶,氧化分解有机物,从而使水得到净化。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污水中可溶性的有机物直接被菌体吸收;固体和胶体等不溶性有机物先附着在菌体外,由菌细胞分泌的胞外酶分解成可溶性物质,再被菌体吸收,通过微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生化作用,把一部分有机物转化成微生物自身组成物质,另一部分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CO22、H2O等简单的无机物,从而使污染物质得到降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氧化塘法 氧化塘是一个大而浅的池塘,污水从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溢流出水。在氧化塘中,同时存在着三种生化作用:有机物的好氧分解,主要由好气细菌进行;有机物的厌氧分解,主要由厌氧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由藻类和水生植物进行。

好气细菌所需的氧气,除了来自大气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藻类光合作用释放的。细菌代谢过程中除合成自身的物质以外,还产生CO2、H2O和无机盐类,这些产物被藻类所利用。藻类细胞既能被细菌所分解,又能被原生动物吞食,使藻类不至过多积累。氧化塘的底部处于厌氧环境,过多的无机氮通过细菌的反硝化作用以氮气的形式逸去,避免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由此,氧化塘实际上是一个藻菌共生的生态系统,它常利用天然水域,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容易操作等优点。缺点是占地面积大。 2、活性污泥法 污水进入曝气池后,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连续鼓入空气,经过一段时间,水中形成一些褐色絮状泥粒,即所谓活性污泥。其主体部分是一些好气性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氧化分解能力,并以有机物为养料不断增殖。 活性污泥和污水的混合液离开曝气池以后,在沉淀池中沉淀,分离出来的水即为净化的水,排放出去。活性污泥除因增殖需排放出一部分多余的以外,其余的回流到曝气池,如此循环运行。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效率很高,它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率均达95%左右。但所产生的污泥量较大,有待进一步处理,运行中还容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3、生物滤池法 生物滤池包括酒滴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浸没法滤池等多种形式。它们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相同,池中装上碎石、炉渣、圆盘或塑料蜂窝等固体填料,当污水连续通过时,由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在填料的表面形成一层滑腻的暗色薄膜,叫做生物膜。在生物膜这个小环境中,表层是好气性微生物,内层是厌气性微生物,中层则生长着大量的兼性厌气菌。生物膜中除细菌外,还有以原生动物为主的动物群落,各种生物间形成食物链,污水中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的每个环节,都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而转变成CO2,最终能把有机物除去。 4、厌氧处理法

对生态河道治理思路探讨

对生态河道治理思路探讨 【摘要】本文在介绍生态河道治理的基础上,结合湖州市水利的发展现状,对生态河道治理中应当遵循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生态;措施;回归自然;以人为本 前言 生态河道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它以保护河道系统中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创造和谐的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改造成水系统、土壤系统以及生物系统三者相互涵养的近自然状态。构建具有良好循环功能的水生态系统,以实现人水和谐的关系,进而促进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河道治理 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及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定的人工修复措施,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从而构建完整、良好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 根据生态河道治理的要求和特点,在进行生态河道治理时,需要遵一定的原则,通过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目标、利益相关者、分析人类活动对河道功能的影响、识别河道主要天然资产、确定生态河道治理的有限次序,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资产保护和河道改善措施和策略,并对制定的策略和措施进行细化,制定出更加详细、可以度量的目标,对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制定和设计修复工程的详细计划和评估方案,进行修复工程的组织工作,制定时间进度表,明确施工任务,落实资金来源,在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再进行生态河道治理工程的具体实施,工程完成后,评估确定其达到了生态河道的治理要求后,即完成整个生态河道治理的工程。 生态河道治理需要遵循综合性、协调性、自然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生态河道治理的综合性原则,要求在进行修复方案的设计时,既要保证河道的基本功能,又要充分考虑到河流生态功能、景观等功能的要求,同时还要兼顾人们亲水活动的安全;生态河道治理的协调性是指河道要与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沿线的整体风貌相协调;在进行修复工作时,要坚持以人工修复辅助自然修复的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地利用河道周围的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及河岸、水下物种,以保证构建起的水生态系统能够有较强的自我维持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影响,在确保达到河道治理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统筹好前期的建设和后期的维护工作,减少维护成本,以实现河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2、河道生态治理思路

河道治理工程--蓝山县舜水河综合治理防汛通道工程施工暗标综评1

内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1、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项目名称:蓝山县舜水河综合治理防汛通道工程施工第二标段。 建设地点: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境内。 建设规模:蓝山县舜水河综合治理防汛通道工程施工第二标段为河道-市政综合治理项目,对舜水河两侧河道进行治理并实施防汛通道及附属设施工程(机械土石方工程、防汛通道及附属工程、安装工程、绿化工程),本工程建设为第二标段,投资预算4400万元。具体内容详见工程量清单和施工图纸。 招标范围:蓝山县舜水河综合治理防汛通道工程施工第二标段招标范围:七里河大桥上游右岸+下游左岸工程。在河道两侧原现状基础上进行改造,对河道进行整体提升。 计划工期:333日历天,计划开工日期:2020年8月1日,计划完工日期:2021年6月30日,其中主体工程必须在2021年1月31日前完工。(主体工程完工是指道路工程、绿化工程、水利工程均按设计要求完工)。 质量要求:分别达到水利和市政国家标准合格及以上。 保修要求:按国务院279号令执行。 2、质量目标 合同履约率为100%,顾客投诉为零。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98%以上,确保工程合格率100%;工程优良率:土建工程优良率90%

以上。施工期间杜绝质量事故,确保工程总体质量达到优良,创优质工程。 3、安全目标 施工中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杜绝施工中的人身伤亡事故和机械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使负伤频率低于行业标准。 4、编制的完整性分析 施工导流从导流范围、导流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导流标准、施工导流及度汛要求、施工导流及度汛方案、导流建筑物设计、围堰施工、施工排水、施工期度汛措施、施工期防洪度汛预案、附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土方工程从概述、土方开挖、土方填筑、料场复查、资源配置计划、附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砌石工程从概述、水泥砂浆M7.5浆砌石施工、道路部分的人行道、侧平石、树池的砌石施工、资源配置计划、附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混凝土工程从概述、混凝土运输、模板制安、钢筋制安、止水、伸缩缝嵌缝材料、涵管混凝土工程、混凝土路面工程、沥青混凝土工程、排水沟及其他混凝土工程、夏季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混凝土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资源配置计划、附图等

污水处理方案

涂 装 废 水 处 理 方 案 山东亮光涂装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5月11日

一、概述: 根据有限公司提供的废水量,废水来源及废水的基本有害物质。结合我公司对废水治理的实际经验。为用户选择合理,经济,有效的处理工艺及设备。针对用户废水的特点,特制定本方案经治理后达到(GB8978-1966)二类三级排放标准后排放。 二、废水水质、水量、净化目标值: 2.1设计水量 综合废水排放水量3t/h(暂定) 2.2废水水质 清洗废水。 COD,SS,BOD5,石油类。PH值 2.3净化目标值 处理后达到国家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三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其中:PH值6-9 悬浮物(SS)400mg/L 生化需氧量变(BOD5)300mg/L 化学需氧量(COD)500mg/L 石油类20mg/L 三、设计依据: (1)、有限公司提供的污水水质、水量等基础资料 (2)、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三级标准。 (3)、《工厂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四、设计原则:

a:根据废水特点,合理选择工艺路线,做到技术先进可靠、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方便、容易维护。 b:在保证处理效果情况下,尽量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基建设备投资及 日常正常运行费用。 c:废水处理配套设备选用节能而又质量可靠产品,确保工程质量及投资效益。 五、工艺流程图: 六、废水处理运行说明: 车间废水进入调节池。打开调节池空气进行搅拌,促使水质均匀。然后由综合废水泵抽入斜前反应槽,反应槽内有溢流挡板及搅拌机,溢流挡板的主要作用是缓冲水流,配合搅拌机的搅拌作用,使药剂和废水充分反应。同时由药箱按照投加量分别投加(1)Ca(OH)2,调节PH值至此10.5-11.5,与废水中的磷酸盐反应生成羟磷灰石。(2)投加F e SO4、PAM进行混凝,通过搅拌机的搅拌作用能使药剂和废水充分反应,形成颗粒状凝聚物,进入斜管沉淀槽进行泥水分离,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修改套用)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 - 1 - 1.1 项目名称.................................................................................................... - 1 - 1.2 项目背景.................................................................................................... - 1 - 1.3 编制依据.................................................................................................... - 2 - 1.4 项目建设单位............................................................................................ - 2 - 1.5 项目建设地点............................................................................................ - 2 - 1.6 建设内容与规模........................................................................................ - 2 - 1.7 建设周期.................................................................................................... - 4 - 1.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4 - 1.9 工程管理.................................................................................................... - 4 - 1.10 综合评价.................................................................................................. - 4 - 第二章某某区概况 ................................................................................................ - 6 - 2.1某某区位置................................................................................................. - 6 - 2.2 某某区自然条件........................................................................................ - 7 - 2.3某某区背景............................................................................................... - 10 - 第三章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 12 - 3.1项目建设必要性....................................................................................... - 13 - 3.2项目建设可行性....................................................................................... - 16 - 第四章规划设计布局 ........................................................................................ - 18 - 4.1指导思想................................................................................................... - 19 - 4.2工程等级................................................................................................... - 19 - 4.3规划设计原则........................................................................................... - 20 - 4.4总体布局................................................................................................... - 21 -

河道生态治理项目技术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项目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述 (3) 1.1工程概述 (3) 1.2项目目标 (3) 1.3设计原则 (3) 1.4设计依据 (4) 第二章项目背景 (5) 2.1地理区位 (5) 2.2项目定位 (5) 2.3项目建设必要性 (6) 第三章现状问题分析 (7) 3.1 项目现状及周边环境分析 (7) 3.2现状污染源调查及分析 (9) 3.3工程现场重点问题和困难及应对措施 (10) 第四章生态技术简介 (12) 4.1工艺技术选择原则 (12) 4.2技术简介 (12) 第五章设计方案 (26) 5.1设计思路 (26) 5.2技术路线 (26) 5.3总体设计 (27) 5.4工程措施 (29) 5.5水质检测 (38) 第六章主要设备材料工程量 (40) 第七章目标可达性分析 (41)

第八章应急预案 (43) 8.1应急响应机制 (43) 8.2防汛应急响应机制 (43) 8.3重大活动保障响应机制 (43) 8.4突发水污染事件响应机制 (43) 8.5 应急响应小组 (44)

第一章综述 1.1工程概述 1.2项目目标 本方案采用水体生态修复综合技术,本着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亲水景观,对横一港进行原位生态净化,逐步恢复各种有益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形成完整的生态食物链,构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提高水体的环境容量,使被污染的水体恢复并保持长期的清澈、洁净。 具体目标如下: (1)2015年6月15日之前工程完工; (2)在现有实际条件,无暴雨排涝的情况下,通过生态示范河道验收,其标准参见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示范河道创建工作的通知》,其中建有河道长效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专人管理专人养护;河道沿线无污水排放口,雨水排放口无晴天出水现象;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氨氮和总磷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水体透明度0.8m及以上,目测表观水清、可见多种水生动物和沉水植物;同时保证设计方案中的水生动、植物存活率达90%及以上。 表1-1 横一港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水质目标值 1.3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 通过改善河道硬质河床、种植沉水植物、放养水生动物、高效曝气和人工生态浮床等措施构建人工水生生态系统,确保各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处于生态平衡状态,逐步使水体能进入良性生态循环; (2)系统开放性原则 水体的生态修复设计要将相关边界因素很好的相互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有序、有趣的线型空间系统,构建生态健康的城市河道。

河道综合治理及园林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与编制依据 1.1工程概况 XX河综合治理工程(东边江坝——田家湾桥)是XX市市政府安排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也是一项民心工程。为提高中心城区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快“两城”建设,建设该河道治理工程。该工程起于东边江坝,止于田家湾桥,桩号H0+600~H5+600,堤线长度5.0km。分为河道整治工程、环境治理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根据《XX市物流园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区内河段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为785m3/s,控制河宽45m,坡降3:1000左右,由防洪墙和土堤组成。防洪标准整治河道(含两岸堤防)5.0公里,按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干的排涝标准建设涵闸4座,按20年一遇标准建设撇洪渠8座。环境治理工程:驳岸、沿河亮化、硬质铺装、人行道、景观绿化、给排水工程,以及栏杆、废物箱等设施建设。 1.1.1设计概况 1.1.1.1河道整治工程 1、根据规划,本河段堤线基本沿现有河道两岸布置,控制河宽45m,对部分较窄河段进行扩宽,对横江洞“V”字型河段截弯取直。 2、河道疏浚按设计标高控制,原河底高于设计河底高程采用清淤挖除,低于设计标高不回填。 3、河堤采用C15砼复式防洪墙,墙高4.0m-6.0m,防洪墙内、外侧坡比为1:0.25,墙厚1.6m。防洪墙地基为岩石时,基础嵌入岩石0.3m;地基为砂砾石,埋深大于1.0m,遇河弯当冲段大于1.5m。墙后填土为砂壤土,内磨擦角大于26度,夯实相对密度大于0.65。防洪墙每隔15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cm,缝间嵌柏油杉板,间距

2.5m设?75排水管,呈梅花型布置。排水管进口设直径为0.5m碎石囊。 1.1.1.2环境治理工程 1、园林景观部分 1)江岸散步道:30厚花岗岩面板+30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100厚C15商品砼垫层+150厚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跌级花池:①跌落花池及挡墙h(墙顶与地面高差)<1000时,采用砖砌体结构做法,M7.5砂浆砌MU10砖墙,垫层采用100厚C15商品砼。②所有h(墙顶与地面高差)>1000的挡墙均做C25钢筋砼挡墙;选用国标《挡土墙》04J008第172页XJDA2~XJDA5。③花池面镶20厚芝麻灰烧面花岗岩和40厚芝麻灰自然面花岗岩,靠顶面一块刻槽;顶部采用50厚芝麻灰光面花岗岩压顶。 3)矮墙坐凳:M7.5砂浆砌MU10标准砖,墙体厚度42cm,1:2.5水泥砂浆抹面,6%防水剂,100厚C15商品砼垫层,面镶50厚芝麻灰粗面花岗岩,凳面采用150厚芝麻灰粗面花岗岩。 4)挡墙:M7.5砂浆砌MU10标准砖,墙体厚度42cm,1:2.5水泥砂浆抹面,6%防水剂,100厚C15商品砼垫层,面镶50厚芝麻灰蘑菇面花岗岩,顶面采用50厚芝麻灰光面花岗岩压顶。 5)排水沟:①排水沟一:沟内尺寸300*220mm,墙厚120mm,M7.5砂浆砌MU10砖排水沟墙身,沟内抹1:2水泥砂浆,380*680mm不锈钢雨水篦子,上铺Φ50-70黑色天然鹅卵石,100厚C15砼基础宽740。②排水沟二:沟内尺寸300*410mm,墙厚120mm,M7.5砂浆砌MU10砖排水沟墙身,沟内抹1:2水泥砂浆,400*500mm深灰色烧面花岗岩雨水篦子,100厚C15砼基础宽780。

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100m3/d生活污水处理 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设计范围 (2) 第三章设计水量与水质 (4) 第四章处理工艺的选择 (5) 第五章处理工艺设施简要说明 (12) 第六章系统技术性能参数说明 (15) 第七章电器与控制 (20) 第八章污水处理设施布置 (22) 第九章环境影响分析 (22) 第十章经营管理及运行成本分析 (24) 第十一章方案特点及售后服务 (25) 第十二章服务承诺 (26) 第十三章主要设备及部件配置表 (28) 第一章工程概况 该区所排放污水主要为日常生活污水,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有

关规定和相关条款,区内所排污水必需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污 水管道或纳入附近水域。 为严格遵守有关环境法规,保护环境,本着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三同时”原则。我单位受建设方邀请,在进行初步调研,并经多项生活污水处理成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该区内生活污水设计方案,以供有关部门决策、实施。 针对该区生活区的具体污水水质的特点,本方案拟采用常规的“A/O”工艺,该处理工艺成熟实用,操作运行方便,日常费用低廉,出水稳定,主要设备采用优质钢结构,考虑到区内周边环境和卫生问题,故该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决定采用全埋地式结构,上部覆土,可种植花木、草坪,进一步美化环境。 第二章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设计范围 (1)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3)室外排放设计规范(GBJ14-87); 4)环境噪声标准(GB5096-93); 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6)给水排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有关技术规范; 7)我公司所完成同类工程所取得的实际经验和实际工程参数。 (2)设计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