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藻类植物Algae

第一章 藻类植物Algae

第一章  藻类植物Algae
第一章  藻类植物Algae

第一章藻类植物(Algae)

基本知识体系

本章内容为常见藻类植物门(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特征、分布、繁殖、生活史及代表物和经济价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各门及各代表物的特征、

难点:理解各种代表物的繁殖和生活史

基本要求

了解各代表物的分布、经济价值;理解各代表物的繁殖、生活史;熟练掌握各代表物的特征。1.藻类植物概述

藻类植物是植物界中一群最原始的低等类群。它们的基本构造和功能与高等植物有着本质差别,在植物学上常把藻类植物称为原植体植物

(t h a l l o p h y t e s)。藻类植物体的类型多种多样,但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1.1主要特征

藻类植物体构造简单,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多为单细胞、

多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和枝状体等,仅少数具有组织分化和类似根、茎、叶的构造。常见单细胞的如小球藻、衣藻、原球藻等;多细胞呈丝状的如水绵、刚毛藻等;多细胞呈叶状的如海带、昆布等,多细胞呈树枝状的如马尾藻、海篙子、石花菜等。藻类的植物体通常较小,小者只有几个μm,在显微镜下方可看出它们的形态构造,但也有较大的,如生长在太平洋中的巨藻,长可达60m以上。

藻类植物的细胞内具有和高等植物一样的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此外还含有其他色素如藻蓝素、藻红素、藻褐色等,因此,不同种类的藻体呈现不同的颜色。由于藻类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方式,故称自养植物(a u t o t r o p h i c p l a n t)。各种藻类通过光合作

用制造的养分,以及所贮藏的营养物质是不同的,如蓝藻贮存的是蓝藻淀粉、蛋白质粒;绿藻贮存的是淀粉、脂肪;褐藻贮存的是褐藻淀粉、甘露醇;红藻贮存的是红藻淀粉等。

1.2繁殖方式

藻类生殖一般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种。无性生殖产生孢子(s p o r e)产生孢子的一种囊状结构的细胞叫孢子囊(s p o r a n g i u m)。孢子不需结合,一个孢子可长成一个新个体。有性生殖产生配子(g a m e t e)产生配子的一种囊状结构细胞叫配子囊(g a m e t a n g i u m)。

在一般情况下,配子必须结合成为合子(z y g o t e),由合子萌发长成新

个体,或由合子产生孢子长成新个体。根据结合的两个配子的大小、形状、行为又分为同配、异配和卵配。同配相结合的两个配子的大小、形状、行为完全相同;异配指相结合的两个配子的形状一样,但大小和行为有些不

同,大的不太活泼,叫雌配子,小的比较活泼,叫雄配子;卵配指相接合的两个配子的大小、形状、行为都不相同,大的圆球形,不能游动,特称为卵,小的具鞭毛,很活泼,特称为精子。卵和精子的结合叫受精,受精卵即形成合子。合子不在性器官内发育为多细胞的胚,而是直接形成新个体,故藻类植物是无胚植物。

1.3生境与分布

藻类植物约有3万种,广布于全世界。大多数生活于淡水或海水中,少数生活于潮湿的土壤、树皮、石头、和花盆壁上。在水中生活的藻类,有的浮游于水中,也有的固着于水中岩石上或附着于其他植物体上。有些海藻可在100m深的海底生活,也有些藻类能在零下数十度的南、北极或终年积雪的高山上生活,有些蓝藻能在高达85°C的温泉中生活。有的藻类能与真菌共生,形成共生复合体,如地衣。

根据藻类细胞内所含不同的色素、不同的贮藏物、以及植物体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鞭毛的有无、数目、着生位置、细胞壁成分等方面的差异,一般将藻类分为八个门。这里仅就与药用以及分类系统上关系较大的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等简介如下。

2. 蓝藻门Cyanophyta

从古生物资料看,大约在35—33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蓝藻,到寒武纪时,蓝藻特别繁盛,称蓝藻时期。

2.1主要特征

1、是一类原始的低等植物,由单细胞或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群体或丝状体,

2、细胞内无真正的细胞核或没有定形的核,在细胞原生质中央含有核质,叫中央质(c e n t r o p l a s m),又叫中央体(c e n t r a l b o d y)。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的结构,但有核的功能,其中含有核物质(D N A),在电镜下可以见到呈颗

粒状或纤维细网状。此类细胞叫原核细胞,

由原核细胞形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现在生存的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细菌)、放线菌、古细菌、蓝藻和原绿藻等。

3、蓝藻细胞也无质体,色素分散在中央质周围的原生质中,叫周质

(p e r i p l a s m),又叫色素质(c h r o m a t o p l a s m),其中含有光合色素,但无叶绿体。蓝藻的光合色素主要是叶绿素ɑ、?胡萝卜素和藻蓝素,此外,还含有藻黄素和藻红素,因此藻体多呈蓝绿色,稀呈红色。

4、光合作用的贮藏营养物质是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

5、细胞壁是由三到四层构成。绝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都有一层胶质,叫做胶质鞘,其成分为果胶酸和粘多糖。胶质鞘无色,有的因含有非光合作用的色素而呈红、蓝、棕等色。

6、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含有特殊细胞——异形胞(由营养细胞在一定

条件下分化形成,但比营养细胞大,壁更厚,主要功能是进行营养繁殖和固氮。)

7、在进化上比具有真核的细胞原始,因此蓝藻在植物进化系统研究上有

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2繁殖方式

蓝藻的繁殖主要靠细胞的直接分裂,简单、原始,故称裂殖藻。没有

有性繁殖。

1、单细胞类型:细胞分裂后,子细胞立即分离,形成新的单细胞;

2、群体类型:细胞反复分裂后,子细胞不分离,形成多细胞群体,群体

破裂形成多个子群体;

3、丝状体类型:以形成藻殖段的方式繁殖。

藻殖段———是由于丝状体中某些细胞死亡或形成异形胞或在两个

营养细胞间形成双凹形隔离盘,以及机械作用等将丝状体分裂成若干小段,每小段各自长大成新个体。其中一段称藻殖段。

少数蓝藻还可产生某种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4、少数蓝藻还可产生某种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2.3生境与分布

蓝藻约有150属,1500种,分布很广,但仍以生活在水中的为

多,且淡水中的多,海水中的少;此外在潮湿的土壤中、岩石上、树干上也常见,温泉中也有;还可与真菌共生成地衣。

2.4代表植物经济价值

1、念珠藻(N o s t o c c o m m u n e V a u c h俗称地木耳、医学上称葛仙米)属于念珠藻科,植物体由许多圆球形细胞组成不分枝的单列丝状体,形如念珠状(如下图)。

丝状体外面有一个共同的胶质鞘,形成片状或团块状的胶质体。在丝状体上相隔一定距离产生一个异形胞,异形胞壁厚,与营养细胞相连的内壁为球状加厚,叫做节球。在两个异形胞之间,或由于丝状体中某些细胞

的死亡,将丝状体分成许多小段,每小段即形成藻殖段(连锁体)。异形胞和藻殖段的产生,有利于丝状体的断裂和繁殖。

分布于各地,生于湿地或地下水位较高的草地上。民间习称“地木耳”,可供食用和药用,能清热,收敛,明日。

2、发菜N o s t o c f l a g i l l i f o r m e B o r n. e t F l a h.是我国西北地区可供食用的一种蓝藻。

3、海雹菜 Brachytrichia quoyi. (C. Ag.)Born. et Flah. 是鞭枝藻科食用藻类。药用能解毒利水。

3. 绿藻门 Chlorophyta

绿藻化石很多,比较早的化石大约在14—12亿年前左右(元古代),在我国河北省蓟县震旦亚界地层中,发现了一种12亿年前的真核多核体藻类,个体中央有中轴,两侧有许多轮状排列的侧枝,经鉴定属于绿藻纲、管藻目、多毛藻科的真核生物,定名为震旦塔藻化石。

3.1主要特征

1、本门植物有单细胞体、群体、多细胞丝状体、多细胞片状体等类型。

2、绿藻的细胞内,都具有真核(1至多枚),有核膜、核仁。

3、绿藻具叶绿体,其形状多样,有的呈杯状,有的为环带状、螺旋带状、星状、网状等,叶绿体中含有和高等植物一样的光合色素,如叶绿素A、叶绿素B,?_胡萝卜素、P_胡萝卜素、叶黄素等

4、贮藏营养物质是淀粉,多贮存于蛋白核的周围

5、细胞壁分两层,内层主要是纤维素组成,外层为果胶质,常常粘液化。

3.2繁殖方式

绿藻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不少种类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

1、单细胞藻类依靠细胞分裂,产生各种孢子,如衣藻产生的游动孢子,小球藻产生的不动孢子等;

2、多细胞丝状体靠断裂下来的片段,再长成独立的个体;

3、不少的种类在生活史中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水绵、新月藻等具有特殊的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3.3生境与分布

绿藻是藻类植物中最大的一门,约有350属5000-8000种。多分布于淡水中,有些分布于陆地阴湿处,有些生于海水中,有的与真菌共生成地衣。

3.4代表植物与经济价值

1、蛋白核小球藻C h l o r e l l a p y r e n o i d o s a C h i c k.为单细胞植物,细胞圆球形或卵圆形,不能自由游泳,只能随水浮沉,细胞很小,细胞壁很薄,壁内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一个近似杯状的色素体(载色体)和一个淀粉核。小球藻只能无性繁殖,繁殖时,原生质体在壁内分裂1—4次,产生2—16个不能游动的孢子。这些孢子和母细胞一样,只不过小一些,叫似亲孢子。孢子成熟后,母细胞壁破裂散于水中,长成与母细胞同样大小的小球藻。

小球藻分布很广,多生于小河、沟渠、池塘中。藻体富含蛋白质,过去被用于治水肿、贫血。

2、衣藻

C h l a m y d

胞,球形、卵形或椭圆形,细胞前端有2条等长的鞭毛,藻体借鞭毛的摆动而游动。细胞质中多具1个大形杯状叶绿体(也有的为“H”形或星芒状,或片状),在叶绿体内靠细胞前部有1个红色眼点,有感光作用。1个细胞核,存在于杯状叶绿体凹入部分的细胞质中。在叶绿体的基部通常有1个大而明显的蛋白核,其表面由聚集的淀粉形成的淀粉鞘。此外,在2条鞭毛的基部通常还有2个伸缩泡。

衣藻结构图

生殖方式有无性和有性生殖两种类型。环境适宜时多连续进行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时:细胞常静止不动,鞭毛收缩或脱落。其内的原生质体经过1~4次有丝分裂,形成2、4、8或16个子原生质体,随后各自形成1个游动孢子,其结构和母体一样。待母细胞壁胶化破裂时,每个游动孢子即被释放出来,并在水中游动,各自长大成1个新个体。

I.蛋白核小球藻的构造

1.淀粉核 2.细胞

核 3.载色体

II、III.似亲孢子的形成和

释放

有性生殖时:先脱去鞭毛,原生质体经过3~6次分裂,产生8、16、32或64个具2条鞭毛的细胞,叫做配子。其形态结构和游动孢子相同,但更小些。配子释放出来后,成对地进行融合(大多为同配),每对配子产生1个二倍体的合子。合子分泌产生厚壁,经过休眠,当条件适宜时萌发,首先进行减数分裂,各产生4个单倍体的减数孢子。待合子壁破裂后放出,每个减数孢子各形成1个新个体。

衣藻种类很多,适应性强,各种淡水中都有生长,特别是有机质丰

富的小水坑中,常可发现成群的衣藻。少数种类可在4℃以下的低温下生长繁殖,如雪衣藻可在积雪上生长。由于其细胞内含有多量的类胡萝卜素,当它们在雪面大量繁殖时,即将雪“染”成绿、黄或橙红等颜色。衣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鱼类的天然食料

3、石莼U l v a l a c t u c a L.藻体由二层细胞构成的膜状体,黄绿色,边缘波状,基部有多细胞的固着器。无性生殖产生具有四条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具有2条鞭毛的配子,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直接萌发成新个体。由合子萌发的植物体。只产生孢子,叫孢子体(s p o r o p h y t e)。由孢子萌发的植物体,只产生配子,叫配子体(g a m e t o p h y t e)。这两种植物体

在形态构造上基本相同,只是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同而已。配子体的细胞染色体是单倍的(n);孢子体的细胞染色体是双倍的(2n)。由于两种

植物体大小一样,所以石莼的生活史是同形世代交替。

分布于浙江至海南岛沿海。供食用,叫“海白菜”。药用能软坚散结,清热祛痰,利水解毒。

4、水绵S p i r o g y r a n i t i d a(D i l l o w.)L i n k.植物体由一列细胞构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细胞圆柱形,细胞壁分两层,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手摸有滑腻感。

载色体带状,1至数条,螺旋状绕于细胞壁周围的原生质中,并有多数蛋白核纵列于载色体上。细胞中有1个大液泡,占据细胞腔的较大空间。细胞单核,位于细胞中央,被浓厚的原生质包围着。核周围的原生质与细胞腔周围的原生质之间,有原生质丝相连。

石莼的形态构造和生活史

1.孢子体 2.游动孢子囊的切面 3.游动孢子 4.游动孢子静止期 5.孢子萌发6.配于体 7.配子囊的切面 8.配子 9.配子结合 10.合子 11.合子萌发

水绵放大400倍

水绵的细胞构造和生活史

A.水绵的细胞构造

1.液泡 2.载色体 3.蛋白核 4.细胞

核 5.原生质 6.细胞壁

B.水绵的侧面接合

7-10.侧面接合各期

C.水绵的梯形接合

11-14.梯形接合各期

D.合子萌发

15_22.合子萌发各期

水绵的有性生殖比较特殊,生殖时在丝状体之间进行梯形接合或侧面结合。

梯形结合时由两条丝状体平行靠近,在两细胞相对的一侧互相产生突起,突起渐伸长而接触,连接成接合管,这时细胞内的原生质体收缩形成配子,通过接合管移至相对的另一条丝状体的细胞中,互相结合,形成合子。结合后,其中空的那条丝体是雄性的,另一条是雌性。

侧面接合是在同一条丝状体上相邻的两个细胞问形成接合管,或两个细胞之间的横壁上开一个孔道,其中一个细胞的原生质通过接合管或孔道移入另一个细胞中,与其细胞中的原生质融合成合子。合子从母细胞分离后,待环境适宜时,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水绵是常见的淡水藻,在小河、池塘或水田、沟渠中均可见到。全藻能治疮及烫伤。

4.红藻门 Rhodophyta

4.1主要特征

1、植物体绝大多数是多细胞的丝状体、片状体、树枝状等,少数为单细

胞或群体。

2、细胞壁两层,内层由纤维素构成,外层为果胶质构成。

3、光合作用色素有藻红素、叶绿素ɑ、?和叶黄素、藻蓝素等,一般藻红素占优势,故藻体呈紫色或玫瑰红色。

4、贮藏营养物质为红藻淀粉和红藻糖。

4.2繁殖方式

红藻的无性繁殖产生不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和精子,精卵结合后

形成合子,合子不离开母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果孢子,萌发成配子体;有的不经减数分裂,即发育成果孢子体,果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雌配子体上,以后果孢子体产生2倍体的果孢子,又发育成二倍体的四分孢子体。由四分孢子体发育成四分孢子囊,每个孢子囊经减数分裂,产生四分孢子,再形成新的配子体。

4.3生境与分布

红藻约有558属,3740余种,绝大多数分布于海水中,固着于岩石等物体上。

4.4代表植物与经济价值

1、石花菜G e l i d i u m a m a n s i i L a m o u r o u x属于石花菜科。藻体扁平直立,丛生,四至五次羽状分枝,小枝对生或互生。藻体紫红色或棕红色。

分布于渤海、黄海、台湾北部。

可供提取琼胶(琼脂)用于医药、食品和作细菌培养基。石花菜亦可食用。入药有清热解毒和缓泻作用。

2、甘紫菜P o r p h y r a t e n e r a K j e l l m.属于红毛菜科。藻体薄叶片状,卵形或不规则圆形,通常高20_30c m,宽10一18c m,基部楔形、圆形或

心形,边缘多少具皱褶,紫红色或微带蓝色。

分布于辽东半岛至福建沿海,并有大量栽培。

全藻供食用。入药能清热利尿,软坚散结,消痰。

红藻门药用植物还有:海人藻Digenea simplex (Wulf.)C.Ag.,全藻能驱蛔虫、鞭虫、绦虫。鹧鸪菜(美舌藻、乌菜)Caloglossa leprieurii (Mont.)J.Ag,全藻含美舌藻甲素(海人草酸)及甘露醇甘油酸钠盐(海人草素),能驱蛔,化痰,消食。

紫菜的生活史

5 褐藻门Phaeophyta

5.1主要特征

1、褐藻都是多细胞植物体,是藻类植物中形态构造分化得最高级的一类,在外形上有: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有的成片状或膜状体。

2、内部构造有的比较复杂,组织已分化成表皮、层和髓部;

3、褐藻细胞内有细胞核和形态不一的载色体,载色体内有叶绿素,但常被黄色的素如胡萝卜素和六种叶黄素所掩盖,叶黄素中有一种叫墨角藻黄素,这一色素含量最大,因此,植物体常呈褐色。

4、贮藏营养物质为褐藻淀粉、甘露醇、油类等。

5、细胞壁外层为褐藻胶,层为纤维素。生殖方式基本与绿藻相似。

5.2生境与分布

褐藻约有250属1500种,绝大部分生活在海水中。30m处,是构成海底“森林”的主要类群。

5.3代表植物与经济价值

1、海带L a m i n a r i a j a p o n i c a A r e s c h属于海带科。植物体(孢子体)是多细胞的,整个植物体分为三个部分:基部分枝如根状、固着于岩石或它物上,称为固着器,上面是茎状的柄,柄以上是扁平叶状的带片。带片和柄部连接处的细胞具有分生能力,能产生新的细胞使带片不断延长,带片的构造比较复杂,有“表皮”、“皮层”、“髓”之分。“表皮”、“皮层”的细胞具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髓”部是输导组织。

海带的生殖:海带的孢子体一般长到第二年的夏末秋初,带片两面“表皮”上,有些细胞发展成为棒状的单室孢子囊,夹生在不能生殖的长形细胞的隔丝中,形成深褐色、斑块状的孢子囊群区域。在隔丝的顶端有无色透明的胶质,形成一层胶质保护层——胶质冠。在棒状的孢子囊内,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产生32个具侧生不等长双鞭毛的游动孢子。孢子成熟后,囊壁破裂,孢子散出,附在岩石上萌发成极小的丝状体——雌雄配子体(各半数),雄配子体细胞较小,数目较多,多分枝,分枝顶端的细胞发展成精子囊,每囊产生一个具侧生鞭毛的游动精子。雌配子体细胞较大,数目较少,不分枝,顶端的细胞膨大成为卵囊,每囊产生一卵,留在卵囊顶端。游动精子与卵结合成合子,合子逐渐发育成新的孢子体,细小的孢子体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即成为大形的海带。

海带生活史图解

1、2.孢子体横切,示孢子囊

3.游动孢子4.游动孢子静

止状态5.孢子萌发6.雄配子

体7.雌配子体初期8.雄配子体

9.雌配子体10.精子自精子

囊放出11.停留在卵囊孔上的卵

和聚集在周围的精子

12.卵13.合子

14.合子萌发15.幼孢子体

产生孢子的植物体叫做孢子体,属于无性世代(或孢子体世代),染色

体的数目是双倍(2n)的,产生配子的植物体叫配子体,属于有性世代(或

配子体世代),染色体数目是单倍(n),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互相交替发生,这现象叫世代交替,因为海带的孢子体和配子体是异型的,所以又称为异型世代交替。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沿海。现人工养殖已扩展到广东沿海。产

量居世界首位。海带除食用外,尚作昆布药用,能软坚散结,

消痰利水。用于治疗缺碘性甲状腺肿大等病。

2、昆布E c k l o n i a k u r o m e O k a m.(右图)属于翅藻科。植

物体明显区分为固着器、柄和带片三部分。带片为单条或羽状,

边缘有粗锯齿。

分布于辽宁、浙江、福建、台湾海域。全藻能镇咳平喘、

软坚散结。

3、同科植物还有裙带菜U n d a r i a p i n n a t i f i d a(H a r v.)

S u r i n g a r藻体大型,带片单条,中部有隆起的中肋,两侧形

成羽状裂片。

分布于辽宁、山东、浙江、福建沿海地区。

4、海篙子S a r g a s s u m p a l l i d u m (T u r n.) C. A g.

属于马尾藻科。藻体直立,高30_60c m,褐色。

固着器盘状,主干多单生,圆柱形,两侧有羽状

分枝。藻“叶”形态变化很大,初生“叶”披针

形、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5_7c m,宽2_12m m,

边缘有疏锯齿,具中肋和散生毛案斑点,但生长

不久即凋落3次生“叶’’线形至披针形,有时羽状分裂。侧枝自次生“叶”

的叶腋间生出,枝上又生出狭线形“叶”,其“叶”腋又长出具丝状“叶”的小枝,小枝末端常有气囊,气囊圆球形。生殖托单生或成总状排列于生殖小枝上,长卵形至棍棒状。

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沿岸。生于潮线下1一4m的海水激荡处的岩

石上。全藻称海藻(大叶海藻),能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同属植物羊栖菜S.f u s i f o r m e (H a r v.) S e t c h.藻体固着器假须根状;主轴周围有短的分枝及叶状突起,叶状突起棒状;其腋部有球形或纺锤形气囊和圆柱形的生殖托。分布于辽宁至海南,长江口以南为多。全藻亦作海藻(小叶海藻)药用。

药用藻类的研究

藻类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我国利用藻类

供食用、药用的历史悠久,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

如海藻、昆布、紫菜、海蕴、石药、鹧鸪菜、葛仙

米等。

自60年代起,科学家提出“向海洋要药”的

口号,进行了大量的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以及化

学成分的提取分离、药理和毒性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已被人们广泛利用的褐藻、红藻和绿藻三大类群,约100余种。其中如褐藻胶在医疗上可作代血浆、抗凝血剂、乳化剂等。褐藻淀粉经磺化制成褐藻淀粉硫酸酯钠,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用治高血脂症、冠心病。甘露醇糖可作糖尿病人的食糖代用品,又可作细菌培养基。甘露醇烟酸酯具有明显的降血脂、降压作用。褐藻又是提取氯化钾和碘的原料,碘可治疗和预防甲状腺肿瘤、颈淋巴结肿大、水肿、喉炎及疮毒等症。藻胶酸钙盐制成人造羊毛,可作止血药。琼胶是一种有效的通便剂。

近年来又开展了从海藻中寻找抗肿瘤、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胆固醇、防止冠心病和慢性气管炎、抗放射性药物的研究。如发现羊栖菜的两种多糖样品S F P P、S F P P R R对小鼠S一180和F A C都有抑制作用。海黍

子S a r g a s s u m k j e l l m a n i a n u m J e n d o和鼠尾藻S.t h u n b e r g i i (M e r t.) O.K u n t z e的热水提取物对A型肉毒素中毒小鼠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S_180实验瘤均有抑瘤作用。鼠尾藻多糖还有一定的抗溃疡作用。海带氨酸的单草酸盐、二草酸盐及单盐酸盐都具降压作用。马尾藻素(s a r g a n i n)复合物是一种广谱抗菌物质,在体外能对抗多种细菌和霉菌。此外,从总状蕨藻C a u l e r p a r a c e m o s a(F o r s s k.)W e b.V.B o s.中分离蕨藻毒素(c a u l e r p i c i n)和蕨藻素(c a u l e r p i n),具有中等强度的麻醉作用及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促进莴苣根生长的活性。

藻类植物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很丰富,在开发蛋白质等营养源方面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对螺旋藻属(S p i r u l i n a)的

极大螺旋藻S.m a x i m a S e t c h.e t G a r d n.和钝顶螺旋藻S.p l a t e n s i s (N o r d s t.)G e i t l.的研究发现,它们的蛋白质含量达到干重的56%,比酵母(48%)、大豆粉(48%)、干乳(30%)和小麦(12%)都高。它们的蛋白质中含有多种重要的氨基酸,如天冬氨酸、酪氨酸等可同奶酪比美。并从螺旋藻中还提出具消炎、抗肿瘤成分。此外由于螺旋藻具有很强的光合作用能力,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含量极高,可作为提取这种酶的资源。

由上可见,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向海洋索取原料,寻找新的药物资源,发展海洋保健食品,对藻类的深入研究是有广阔前景的。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一、教材分析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多地介绍三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而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这三类植物的不同特征及生活环境,并归纳出与人类的关系。另外,教师最好课前准备好三类植物的实物,以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特别是对城镇的学生尤为重要。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在教材中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安排,如利用半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认识一下校园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总之,这些做法目的是增加学生对这些植物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有了感性认识,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比观察、独立思考、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四、教法设计: (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验、观察、查阅资料、讨论、质疑、释疑等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对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并借助多媒体等电化教学设备,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藻类和苔藓植物的有关知识。由静变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 五、学法指导: (1)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本,收集藻类、苔藓的各种资料,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2)通过收集所需实物和资料,合作实验,锻炼学生分工协作的能力。

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

1.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 活动目标: 1.认识海洋植物,初步了解海洋植物的种类和数量。2.了解海洋植物的用途,感受海洋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 感受海洋植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案重难点: 感受海洋植物的丰富性和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案准备: 教师准备:海洋植物图片、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海洋植物实物、图片以及含有海洋植物的食品等。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 2.出示有关海底植物丛生、动物穿梭的视频,提出问题:你都看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观、所想。 4.小结:大海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不但有鱼、虾、蟹等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还有海带、紫菜等种类繁多的海洋植物,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构成了“海底森林”、“海底草原”,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洋植物王国。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视频,欣赏生机勃勃、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海底世界,可以初步感受海底的美和海洋植物的丰富与多样,调动其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走进海洋植物王国 (一)认识海洋中的藻类植物 1.教师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海洋植物,咱们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搜集的海洋植物实物、图片等,比如:海带、紫菜、裙带菜。(学生可以介绍这些海洋植物的名字、描述它们的样子等等) 3.教师出示“巨藻”图片 ⑴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它的样子。 ⑵这是“巨藻”,从它的名字中你能知道什么? ⑶是呀,巨藻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它们最长的可达百M以上呢。 4.出示“马尾藻”图片:

植物学名词解释

绿色植物:从营养方式来看,绝大多数植物种类,其细胞中都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绿色植物或光能自养植物。 非绿色植物:另一类植物(如真菌、细菌)的体内不含叶绿体,称为非绿色植物。 寄生植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从寄主身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寄生植物。 腐生植物:从死亡的生物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腐生植物。 异养植物: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合称异养植物。 陆生植物:绝大多数植物种类都生长在陆地上,通称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少数植物生于水里,通称水生植物。 化能合成菌:非绿色植物中有少数种类,如硫细菌、铁细菌等,可以借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而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化能合成菌。 矿化作用:通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矿物质)的过程,称为矿化作用。 拟核:由一条环状DNA链构成,DNA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外无核膜。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根毛:幼根根毛区表皮细胞,常常向外产生一条长管状突起。 细胞壁: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结构,它构成了细胞的外壳。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而来,是细胞内有生命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后含物:一些细胞代谢产物如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等,常呈一定结构分布于细胞质内。 原生质: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具有一定弹性和黏度的,半透明的,不均一的亲和胶体。 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一类极其重要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又是细胞参与调节各种代谢活动,完成各种功能,维持生命活动过程所不可决少的重要物质。核酸:普遍存在于生活细胞中,担负着贮存和复制遗传信息的功能,同时还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脂类:是一类不溶于水非极性溶剂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胞间层:又称中层或果胶层,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向外分泌的果胶物质构成的。 初生壁:是新细胞最初产生的壁层,也是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是由邻接的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物质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 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表面继续积累的壁层。 构架物质:形成细胞壁网络构架中的物质。 衬质:是指填充在构架中的物质。 半纤维素:是存在于纤维素分子间的一类基质多糖。 果胶多糖或果胶质:是胞间层和双子叶植物初生壁的主要成分,而单子叶植物中含量较少。 细胞壁蛋白:包括结构蛋白,酶以及尚未确定其功能的蛋白质。 内镶物质:是指构架物质和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附着与生理功能分化的物质。 覆饰物质:是指覆盖在细胞壁外表的一些物质。 木质化:木质素填充到细胞壁中去的变化称木质化 角质化:在细胞壁上增加角质的变化称角质化 栓质化:细胞壁上增加栓质的变化 矿质化:细胞壁中增加矿质的变化 细胞膜:与细胞壁相邻,包围于细胞质外的一层膜 细胞内膜;细胞膜内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外周膜与细胞内膜的统称 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凹陷的较薄区域。 纹孔:在没有次生壁沉积的地方,只存在初生壁和胞间层,细胞壁的这种比较薄得区域就叫纹孔。 纹孔对:相邻细胞的纹孔相对而生的。 纹孔膜:纹孔对之间的隔层。 纹孔腔:纹孔膜两侧的空腔。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 细胞质:真核细胞核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由半透明的胞基质以及分布其中的多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组成。 胞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以外的、较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质(又名细胞质基质、基质、透明质)。 胞质环流:在生活细胞中,胞基质是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这种流动称为胞质环流。 旋转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只有一个大液泡时,胞基质沿细胞壁围绕着中央大液泡坐同向流动,称为旋转运动。 循环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存在多个小液泡时,胞基质以不同方向围绕着小液泡流动,称为循环运动。 细胞器:细胞质内由原生质分化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体积较线粒体大,在高等植物中常呈圆盘形、卵圆形成不规则形,直径5~8微米,厚约1微米。 片层:质体内部基质中着发达程度不同的膜系统。 类囊体:叶绿体内部的基质中悬浮着由膜所围成的圆盘状或片层状的囊。 基粒:一些类囊体整齐地垛叠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 白色体:一种不含色素的质体,多存在于幼嫩或不见光的组织中。 内质网:由单层膜围成的小管、小囊或扁囊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 细胞液:液泡内的液汁。 溶酶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的囊泡状结构。 微体:由单层膜包被的圆球形小体,直径约为0.2-1.5微米。 核糖体:一种无膜包被的细胞器,电镜下成小而圆的颗粒,其直径约为15~25纳米,主要成分rRNA和蛋白质。 原纤维:由α-微管蛋白质与β-微管蛋白质连接在一起形成二聚体,再由二聚体组成的线体聚合体。 中间纤维:由柔韧性很强的蛋白质丝构成,中空管状,直径约为10nm。 核孔:核被膜的内、外膜在一定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些环形开口。 核纤层:核被膜的内膜内侧一层蛋白质网络结构。 后含物: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包括贮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弃物和植物次生物质。 单宁:一种无毒、不含氮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存在于一些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液泡或细胞壁中。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纺锤丝:分裂前期之末当染色体形成后,从分裂极向细胞核中央放射状地形成许多由微管组成的丝状结构。 染色体牵丝:从分裂极发出并连接在染色体着丝点上的纺锤丝。 连续纺锤丝:从一极到另一极而不与染色体相连的纺锤丝。

最新植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2、营养器官:与植物的营养生长有关的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与植物的生殖生长和繁殖后代有关的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3、主根:胚根直接生长而成的根。垂直向地下生长。 侧根:主根等产生的各级分支。 4、定根:主根和侧根称之为定根。主根来自于胚根,侧根来自中柱鞘一定部位的细胞恢复分裂发育而来。 不定根: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不定根可产生各级侧根。 5、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有根毛的一段根,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 6、根的伸长生长: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根尖伸长区的细胞迅速伸长生长使根能够不断地伸长的过程。 7、初生生长: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产生各类成熟组织的过程叫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组织构成。 8、次生生长:初生生长完成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称为次生生长。 次生结构:由次生生长产生的各种组织所构成的结构。 9、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上有一条带状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结构,环绕成一圈,称凯氏带。 10、维管柱;由初生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发育而成,包括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薄壁细胞四部分组成。 11、外始式: 内始式: 12、内起源:根的中柱鞘一定部位。由于中柱鞘位于根内部,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外起源: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或第二、第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叶和芽的起源) 13、髓:有些植物根的中柱中央也有薄壁细胞,称为髓 14、苗:指除根系以外,植物地上器官—茎叶部分的总称。 枝条:着生有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 实生苗:指由种子萌发长成的植物体。 年苗:一年中苗的生长量(芽发育和生长成一段新枝条)。 15、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 节间:相邻两节之间的茎段。 芽:位于叶腋或茎顶端。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维管束痕:叶柄中的维管束断裂后留下的痕迹。 皮孔:周皮上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种通道。 芽鳞痕:顶芽鳞芽展开时,芽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 辨别枝条的年龄。 16、芽:芽是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17、定芽:生长在茎固定位置上的芽,有顶、侧芽(腋芽)。 不定芽:常是从老根、茎、叶上产生的芽,其位置不固定。 18、活动芽:在其生长季节中能开放的芽。 休眠芽:在其生长季节中不开放的芽。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集合

1 "虫瘿” insect gall 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子""。 引起植物产生虫瘿的生物很多,可分为动物和微生物两大类,常见的致瘿动物主要有昆虫、螨、线虫等,常见的致瘿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中 昆虫是植物虫瘿主要的致瘿生物。 2 "二叉分枝” diehotomous branching 植物分枝类型的一种。植物体的主轴重复地分成两个分枝。由于主轴顶端的原始细胞长成两个生长点,均等地长出两个分枝,分枝顶端重复这过程而不断 形成二歧的各级分枝。二叉分枝是原始的分枝类型,苔藓、蕨类(石松)等植物 均有之。高等植物的二叉分枝式曾称为“二歧式”。 3 "气室” air chamber 地钱目叶状体表皮气孔之下有菱形或多角形的小室,或蕨类孢蒴内的空腔部分,称为气室。 4 "气孔” air pore 指地钱目叶状体的气室向外开口处,叫气孔,是气体出入的通道。此种气孔与种子植物的气孔器不同,它由16个细胞组成烟囱状,不开闭。 5 "中肋” centre rib 指藓类叶片中央类似于种子植物叶脉的构造,通常由孢壁较厚的一群狭长形多层细胞构成,有长短及单、双肋之分,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6 "无性世代” asexual generations 植物生活史中,从雌、雄配子受精以后到减数分裂前,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双倍的,这个时期叫做无性世代,也叫孢子体世代。如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从合子形成到孢子母细胞的产生为无性世代。 7 "中轴” axile 在藓类位于茎的中央,由厚壁和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紧密。 8 "水孔” water pore 是指生在叶边排水的孔,比气孔较大,水孔两旁有分化不完全的保卫细胞,不能自动调节开闭。主要机能是排出植物体内过多的水分。 9 "叶状体” leaf shaped body 苔类植物中,植物体呈片状而没有茎与叶的分化,称为叶状体。 10 "叶鞘” leaf sheath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较宽而紧密抱茎的部分称为叶鞘。被子植物叶的基部扩大,包围着茎叫做叶鞘。禾本科和伞形科等植物,多具有明显的叶鞘。蓼科 植物茎节上的鞘状物是托叶的变态,叫做“托叶鞘”,也称“vagina”。 11 "叶耳” auricle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扩展而成耳状的部分,称为叶耳。禾本科植物叶鞘与叶片连接处的边缘部分延伸的突起,多呈耳状或镰刀状的叶耳。叶舌和叶耳的 形状、大小、色泽以及有无,常为鉴定禾本科植物种或品种的根据之一。 12 "生殖托” reproduction hold

苏科初中生物七下《水中的藻类植物》word教案 (3)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教案 课题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说出几种常见的藻类植物的名称;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描述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 3.区分“赤潮”和“水华”。 教学重难点描述水绵细胞的主要特征,概述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过程 环 节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自学与检测一、出示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教学目标阅读课本P49-51内容。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藻类植物 1.藻类植物是一个很大的类群,主要生活在中和中。 2.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如、等,也有多细胞的,如、等。它们都没有 的分化。 活动二:观察水绵,分析水绵的结构特点。 1.水绵是由许多结构相同的细胞连接而成。 2.水绵的细胞有哪些结构组成?它的叶绿体有什么特点?活动三:讨论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1.举例说明藻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 “赤潮”和“水华”在发生场所上有什么不同? 互 动 交 流 与 探 究 海带与紫菜的植物体内有叶绿体吗? 目标检测1.使用后能治疗和预防“大脖子病”的植物是() A 蕨类 B 海带 C 胡萝卜 D 桔子 2.形成“赤潮”和“水华”的生物中,很大一类是() A、单细胞藻类 B、多细胞藻类 C、菌类 D、鱼虾类 3.如果洋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 这是什么原因? 检测意图 教学心得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能力目标 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学习和观察,特别是观察这些植物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进而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激发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 3.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自主探究及互相合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课前带领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到学校附近采集含有衣藻和水绵的河水或池水,准备海带和紫菜(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集新鲜的)。 (2)寻找生长有苔藓植物或蕨类植物的区域,如蕨类植物一时难找到可用盆栽蕨类。 (3)实物投影仪,从生物实验室借放大镜,普通光学显微镜、模型,投影片。 (4)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生态图、录像,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其他有关资料。 2.学生准备: (1)生物课外小组同学随老师外出采集衣藻和水绵,采集后其他同学一同保管备用,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资料。 (3)复习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这样形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

植物学名词解释

人为分类系统: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一两个性状对植物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等不同角度给植物进行分类,试图寻找植物间的亲缘关系与演化关系。 颈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以颈卵器的形式出现的植物。 颈卵器:颈卵器植物(苔藓、蕨类、裸子)的雌性生殖器官,形如瓶状,腹部具有卵细胞。种子植物:由种子进行繁殖的植物。 孢子植物: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 显花植物:能开花结实的植物。 隐花植物:没有开花结实现象的植物。 高等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专门的繁殖器官,生活史中有胚出现的植物。 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专门的生殖器官,生活史中没有胚出现的植物。 双名法: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给植物取一个唯一的名称,该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通常还在后面加上命名人姓氏的缩写。 原植体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 异形胞:在蓝藻中,某些营养细胞特化,转变为能固氮的细胞叫异形胞。 藻殖段:丝状体的藻类,由于某种原因将藻丝折断,每一段都可发育为一个新个体,这样的片段叫藻殖段。 茸鞭型鞭毛:电子显微镜下,鞭毛鞘上有1列螺旋排列的鞭茸的鞭毛。 中核: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核膜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纤丝出现,细胞核靠溢缩形成两个核。 营养繁殖:植物体的一部分脱离母体发育为新个体。 无性繁殖:以无性孢子进行繁殖。 有性生殖:两性配子相互结合完成繁殖。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 异配生殖:在形状和结构上相同,大小和运动能力上不同的两个配子结合。其中大而运动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 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其中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 世代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单室孢子囊:为二倍体,分裂时只进行减数分裂的孢子囊。 多室孢子囊:为单倍体,不进行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孢子囊。 寄生:直接从活的有机体中获取营养的方式。 腐生:从动植物的尸体或其它有机物质吸取养料。 只能寄生,为专性寄生;只能腐生,为专性腐生;以寄生为主兼腐生的,为兼性腐生;以腐生为主兼寄生的,为兼性寄生。 根状菌索:高等真菌的菌丝体密接成绳索状,外形似根的菌丝组织体,外层为皮层,由拟薄壁组织组成,内层为心层,由疏丝组织组成。 子座: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构成。 菌核:是菌丝密接成的核状体,有的有组织分化,外层为拟薄壁组织,内层为疏丝组织,是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在条件适宜时,可以萌发为菌丝体或产生子实体。 双游现象:在鞭毛菌亚门中,产生连续两次的游动孢子的现象。 孢子囊的层出:孢子囊成熟后,顶端开一圆孔,游动孢子顺序的从孔口游出,此后在旧孢子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 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1.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标本,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1.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

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显微镜。 3.实验材料用具:新鲜的水绵临时装片;新鲜的海带、紫菜(带根状物);盆栽葫芦藓(6~8盆);盆栽铁线蕨(6~8盆)放大镜、培养皿、清水、尺子、小铁铲、水槽。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藻类植物1.生活环境2.形态特征3.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方案一:观察CAI课件(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等),观察模型、实物,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方案二:将课前采集的实物课上观察(根据地区差异有选择的采集海水或淡水中的藻类植物),也可观察装片以及衣藻的模型。合作探究,提出问题、思考交流、达成共识。探讨课本79页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方案三:有表情地朗读课本中的优美诗句,请见过诗句中景象的同学向大家描述介绍一下。观看挂图或书上的彩图。发散性思维,讨论书79页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展示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 1、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的加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些未增厚的区域称为纹孔。 2、年轮:在温带地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材的横切面上,一个生长季节内形成的早材和晚材组成的一轮显著的同心圆环。 3、双名法: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单词是属名,第二个单词是种加词,一个完整的拉丁文学名还要在双名的后面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4、通道细胞:根内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5、泡状细胞(运动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边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张开和卷曲有关。 6、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7、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他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8、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成熟的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

次生木质化增厚。 9、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10、无融合生殖:在胚囊中,不经过此雄性细胞的融合而产生胚的现象。 11、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12、厚壁组织:机械组织。细胞壁均匀加厚,一般为死细胞,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13、皮孔:周皮上的通气结构。该处的木栓形成层向外不形成木栓层,而是形成排列疏松的补充组织,以利于气体交换。 14、趋异适应:同一植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这种变异称为趋异适应。 15、胞间连丝:穿过相邻生活细胞壁的原生质丝。 16、细胞骨架:真核细胞内有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17、高尔基体:由平滑的单位膜围成的囊垛叠而成。有形成面和成熟面,具分泌功能,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18、真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一朵花相当于裸子植物的一个两性孢子叶球,主张被子植物是由早已灭绝的本内苏铁木中具两性孢子叶球的植物演化而来。孢子叶球基部的苞片演变为花被,小孢子的叶演变

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精选版

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1.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 活动目标: 1.认识海洋植物,初步了解海洋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2.了解海洋植物的用途,感受海洋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感受海洋植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感受海洋植物的丰富性和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海洋植物图片、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海洋植物实物、图片以及含有海洋植物的食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 2.出示有关海底植物丛生、动物穿梭的视频,提出问题:你都看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观、所想。 4.小结:大海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不但有鱼、虾、蟹等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还有海带、紫菜等种类繁多的海洋植物,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构成了“海底森林”、“海底草原”,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洋植物王国。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视频,欣赏生机勃勃、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海底世界,可以初步感受海底的美和海洋植物的丰富与多样,调动其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走进海洋植物王国 (一)认识海洋中的藻类植物 1.教师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海洋植物,咱们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搜集的海洋植物实物、图片等,比如:海带、紫菜、裙带菜。(学生可以介绍这些海洋植物的名字、描述它们的样子等等)3.教师出示“巨藻”图片 ⑴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它的样子。 ⑵这是“巨藻”,从它的名字中你能知道什么? ⑶是呀,巨藻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它们最长的可达百米以上呢。4.出示“马尾藻”图片: ⑴你认识这种海洋植物吗? ⑵补充有关马尾藻的资料(如:充满神秘色彩的马尾藻海等等)。5.教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海带、紫菜、裙带菜、巨藻、马尾藻都属于藻类。海洋植物以藻类为主,这个家族有8000多种呢。大的有高达几百米的巨藻,小的要用显微镜放大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才能看见呢。

植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生物学物种:生物学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即物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并能进行交配,产生能育的后代,有一定的地理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双名法:由林奈确定的生物命名法则。物种的正式名称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后面还常常附有定名人的姓名和定名年代等信息。 病毒:是一类形体极其微小,结构十分简单,能侵染特定活细胞的遗传因子。 溶菌性噬菌体:也称毒性噬菌体,能在寄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最终裂解细菌,使细菌破裂死亡。 溶原性噬菌体:参加到寄主DNA中的噬菌体DNA称为原病毒。溶原性病毒有时也能脱离寄主DNA而进入溶菌周期。 质粒:是较核质体小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互补的超螺旋结构的DNA。能独立复制,也能插入细菌染色体中或从中脱出。也可携带外源DNA片段共同复制。 藻殖段:藻类分裂繁殖时由异形胞、隔离盘以及机械作用分离而成的生殖段。 核质体: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核膜、核仁,不与组蛋白结合,无定形,大型闭合环状,超螺旋的双链DNA分子。 原植体植物:植物体结构比较简单,为单细胞或者是多细胞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无根、茎、叶的分化,称为原植体。低等植物也叫做原植体植物。 精子器:雄性生殖器官外形多呈棒状或球状,其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内有多数精子,精子长而卷曲,具2条等长的鞭毛。 颈卵器:外形如瓶状,由细长的颈部(1层颈壁细胞和1列颈沟细胞)和膨大的腹部(多层壁细胞、1个腹沟细胞和1个卵细胞)组成。 原丝体:苔藓植物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丝状体,形如丝状绿藻,称为原丝体。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叫原叶体,有假根,其贴地一面生有颈卵器和精子器。 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与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相互更替的现象。大孢子叶球:又称雌球花。大孢子叶特化为珠领、珠鳞、珠托和套被,丛生或聚生成大孢子叶球,其上着生1-数枚裸露胚珠,为裸子植物的雌球花。 小孢子叶球:又称雄球花,小孢子叶聚生而成小孢子叶球,其上着生2-数枚小孢子囊,为裸子植物的雄球花。 第二部分 春化作用:低温对花的促进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光周期现象:植物成花(或发育)对光周期作出的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一条木栓化的带状增厚,为凯氏带。 传递细胞:一种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包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真果:仅有成熟的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叫真果。 假果:除子房外,还有其他花部参与形成的果实叫假果。 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着生顺序),如互生、顶生、轮生等。 花序:被子植物的花在花序轴(总花柄)上有规律的排列。 花程式:用符合和数字列成公式,以表示花的对称性、性别、各部分的数量、组成、连合情况以及位置等性状。 不完全叶:托叶、叶片、叶柄三个部分结构中,缺少其中任意一个或两个部分称为不完全叶。不完全花:缺少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其中任意一个或几个部分称为不完全花 心皮: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是构成雄蕊的基本单位。

藻类植物-习题(含答案)

藻类植物-习题(含答案)

藻类植物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 1. 大气中近90%的氧气是由下列哪一类植物完成的()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藻类植物 2. 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会长出绿膜,水变成绿色,这是由下列哪种生物引起的() A. 细菌 B. 蕨类植物 C. 藻类植物 D. 苔藓植物

3. 海带是生活在海水中的大型藻类,素有“长寿菜”和“含碘冠军”的美誉,在沿海一带被广泛养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海带呈褐色,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海带是依靠种子进行繁殖后代的 C. 海带依靠根系吸收水和无机盐 D. 细细膜控制碘进入海带细抱 4. 下列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扩散到大气中,补充大气圈中的氧气 B.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给水中的植食性鱼类等动物提供食物 C. 许多的藻类,特别是海藻,如海带、紫菜等可供食用和药用 D. 由于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所以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 春天,某生物实验小组用显微镜观察变绿的池塘水,发现一种单细胞生物,体内有叶绿体.则该生物可能是() A. 单细胞动物 B. 藻类植物 C. 苔藓植物 D. 蕨类植物 6. 某植提供了气中绝大部分的氧气,有根茎、分化,分布在占地球面约71%的水域环中这类物是()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7. 地衣是自然界中一类特殊的生物,是下列哪两类生物的共生体() A. 细菌和真菌 B. 细菌和藻类

植物学名词解释(2)

(一)名词解释 1. 球果 球果由大抱子叶球发育而来球状结构,球果由多数种鳞和苞鳞及种子组成,是裸子植物松柏纲特有的结构。 2. 珠鳞与种鳞 在松柏纲植物中,大抱子叶常宽厚,称珠鳞,经传粉受精后,珠鳞发育成种鳞。球果成熟后,种鳞木质化或成肉质,展开或不展开。 3. 孑遗植物 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代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独的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灭绝之势的植物,被称为孑遗植物,如我国的银杏、水杉和产于美国的北美红杉。 4. 原叶体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特称为原叶体。原叶体多为心形叶状体。在其腹面有假根,并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颈卵器中的卵受精后发育成胚,再进而发育成抱子体,不久原叶体即枯萎死亡。 5. 聚合果与聚花果 聚合果是由一花雌蕊中所有离生心皮形成的果实群。 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故又称花序裹或复果,如桑、无花果及凤梨(菠萝)等植物的果实。 6. 柔荑花序 柔荑花序为无性花序的一种,有多数无柄或短柄的单性花着生于花轴上,花被有或无,花序下垂或直立,开花后一般整个花序一起脱落。如杨柳科、壶斗科、胡桃科、荨麻科植物的雄花序。这类具柔荑花序的植物称为柔荑花序植物。 7. 单体雄蕊与聚药雄蕊 单体雄蕊雄花多数,花药分离。花丝连合成一束或管状。这样的雄蕊群称单体雄蕊。单体雄蕊是锦葵科的主要特征之一。 聚药雄蕊为雄蕊连合的方式之一。雄蕊的花丝分离而花药连合,称为聚药雄蕊。聚药雄蕊是菊科的一大进化特征,是菊科植物对虫媒传粉的一种适应。 8. 侧膜胎座与中轴胎座 侧膜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边缘合生,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油菜、三色堇和瓜类植物的胎座式。 中轴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互相连合,在子房中形成中轴和隔膜,子房实数与心皮数相同,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绵、柑橘等的胎座式。 9. 蔷薇果 蔷薇属植物的果,为由多数分离的小瘦果聚生于壶状的肉质花筒内所形成的聚合果,如金撄子的果。 10. 柑果 外果皮革质,有许多挥发油囊;中果皮疏松髓质,有的与外果皮结合不易分离;内果皮呈囊瓣状,其壁上长有许多肉质的汁囊,是食用部分,如柑橘、柚等的果实。柑果为芸香科植物所特有。 11. 蝶形花冠和假蝶形花冠 蝶形花冠由5个形状不同的花瓣排成蝶形,最大的一瓣称旗瓣,在最外面;其内方两边各有一瓣,形较小,称翼瓣;翼瓣下方位2龙骨瓣,如大豆、蚕豆等的花冠。此种花冠为蝶形花科(或亚科)植物特征之一。 假蝶形花冠与蝶形花冠相似,但二者各瓣的位置和大小相反,即最上方1片最小,位于最内方,最下面两片离生而最大,位于最外方。花瓣呈上升覆瓦状排列。假蝶形花是苏木科的主要特征之一。 12双悬果 由二心皮二室有棱或有翅的子房发育而来,成熟时沿两个心皮合生面分离成两个分果片,顶部悬挂于细长丝状的心皮柄上,称为双悬果,也称双瘦果。双悬果是伞形科的主要特征之一,为伞形科特有。 13. 二强雄蕊与四强雄蕊 二强雄蕊一花有4枚雄蕊,2枚较长,2枚较短,如泡桐、连钱草、益母草等花的雄蕊。玄参科、唇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教学设计 一、课例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到绿色植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的学习,基于此,正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过程解决问题。同时注意总结区分比较各种绿色植物的要点在哪里,分析原因,使学生评价与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增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举一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较低等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和分布。特别重视这三种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在教材的编排中改变了原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状况,三类植物放在一节内介绍,而不象原来那样分为三节分别讲解。原因是,一方面这三类植物都是孢子植物,把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放在一节里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得出它们是逐渐进化结果的结论。但主要是新教材简化了这三类植物的知识介绍。删减掉“常见植物”介绍、三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关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方面等不必要的记忆知识,降低了知识难度,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具有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身边的绿色植物。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绿色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绿色植物种类如此之多,又该如何分类以及它们具体又有什么作用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 1.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教学重点 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名探险队员在原始森林中迷路,他身上没有任何可以指示方向的仪器,通讯工具也没电了,这名探险队员认真观察树干上苔藓植物的生长发布情况,并以此作为方向的指示,找到正确的方位,安全走出原始森林,你能说明其中蕴藏的道理吗?(PPT4) 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72~73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74~76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观察法。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1. 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 ①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②从形态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的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有关系吗? 问题(2) ①蕨类植物有哪些特征? ②蕨类植物为什么能长的高大?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认识到:(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2)认识三类植物的区别。 3.师生互动 观察常见的藻类植物。(PPT5~10) 教师点拨、讲解藻类植物的特征:藻类植物多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PPT11) 认识藻类植物的用途。(PPT12~16) 观察常见的苔藓植物。(PPT15~20) 教师点拨、讲解苔藓植物的特征:苔藓植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有茎、叶、无根。(PPT21) 介绍苔藓植物的用途。(PPT22~23) 引申:苔藓植物可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问题:对比藻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的区别。(PPT24) 观察常见的蕨类植物。(PPT25~29) 引申: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 教师点拨、讲解蕨类植物的特征: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有根、叶、茎,有输导组织。(PPT30) 问题:示例引导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区别与共同点?(PPT31~33) 4.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激励性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常见海洋藻类

常见海洋藻类、川蔓藻1眼子菜科泽泻亚纲川蔓藻属开放分类:单子叶植物纲泽泻目山东、主要分部在辽宁、甘肃、青海、新疆、川蔓藻是眼子菜科,川蔓藻属的沉水草本。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及其沿海岛屿、海南、广西等Ruppia maritima L. 二名法:中文学名:川蔓藻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门:界:植物界 纲:(Alismatidae) 泽泻亚纲亚纲: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又称百合纲。 年经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中被分到泽泻目APG 亚目:在1998年的分类法和2003 目:眼子菜科在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被分到茨藻目(Najadales)中。川蔓藻属(Ruppia Linn.) 属:科: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 全球温带、亚热带海域及盐湖均产。分布:川蔓藻种: - 基本资料川蔓藻种中文名:川蔓藻Linn.Ruppia maritima 种拉丁名: 川蔓藻科中文名: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 科拉丁名:属中文名:川蔓藻属Ruppia 属拉丁名:国内分布:辽宁、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及其沿海岛屿、海南、广西等地。国外分布:全球温带、亚热带海域及盐湖均产。8:083 中国植物志:- 1 - - 基本特征川蔓藻生于咸水中;分枝、沉水草本,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的咸水中,我国南北均产之。纤弱、朵生于一短柄上由叶鞘内抽出,花-6叶纤细,线形,延长,基部阔鞘状;花小,两性,21,有胚珠2柄在花后增长;花被缺;雄蕊,花丝短而宽;花粉粒狭长形,稍弯;心皮4-6 颗,结果时有长柄;瘦果卵状,钝头或有喙;种子悬垂,无胚乳。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 同源器官(homologous prgan):来源相同,结构相似,而在形态上和功能上有显著区别的器官称为同源器官。例如马铃薯的块茎、毛竹的根状茎、葡萄的卷须等,它们形态和机能均不同,但都是来源于茎的变态。 同功器官(analogous organ):器官形态相似、机能相同,但其构造与来源不同,称为同功器官。如山楂的刺为茎刺,是茎的变态,刺槐的刺为叶刺,是托叶的变态,二者为同功器官。心皮(carpel):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 无融合生殖:不经过精卵结合,直接由某种细胞发育为胚的现象。有以下三种类型。(1)孤雌生殖:卵细胞发育成胚,如蒲公英、早熟禾。(2)无配子生殖:助细胞、反足细胞、极细胞发育成胚,如葱、鸢尾、含羞草。(3)无孢子生殖:珠心、珠被细胞发育成胚,如柑橘。意义:是被子植物用来代替有性过程的一种进化形式,它既不同于有性生殖(不受精),也不同于营养繁殖(通过种子繁殖)。 无融合生殖: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受精发育成胚,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也有胚囊里的卵或者助细胞、反足细胞,甚至珠心细胞或珠被细胞不经受精,直接发育成胚,这种现象叫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可分为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三种类型。 单性结实(parthenocarpy)和无籽果实:不经过受精,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这种现象称单性结实。单性结实过程中,子房不经过传粉或任何其他刺激,便可形成无子果实,称为自然单性结实,如香蕉;若子房必须通过诱导作用才能形成无籽果实,则称为诱导性单性结实(或刺激单性结实),如以马铃薯的花粉刺激番茄的柱头可得到无籽果实。凡果实里不含种子的,这类果实称为无籽果实,它包括两类情况,一是单性结实所形成的果实,另一种是胚发育受阻而形成的果实。 雄性不育: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地发育,成为畸形或完全退化,雄蕊发育不正常无生育能力。雄性不育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花药退化。(2)花药内不产生花粉。(3)产生的花粉败育。多胚现象:有些植物一粒种子中往往有两个或多个胚存在,这种现象称为多胚现象。原因:由于无融合生殖、受精卵分裂、1胚珠中具多胚囊的缘故。 原丝体(protonema):苔藓植物孢子萌发后,形成绿色分枝的丝状体或片状体。原丝体上产生芽体后,即发育成植物体。苔类的原丝体一般不发达,藓类原丝体在植物体成长后即萎缩,仅少数种类的原丝体是长存的。 原叶体(prothallus):是蕨类植物的配子体是由单倍体的孢子直接萌发产生,生活期短。常为具背腹面、扁平心脏形的叶状体,腹面有假根、颈卵器和精子器,它可以独立生活,在原叶体的颈卵器中,可孕育幼孢子体。 精子器(antheridium):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中产生精子的多细胞结构,棒状或球状,外壁由1层细胞构成,内有多数具鞭毛的精子。 颈卵器(archegonium):苔藓植物、蕨类和大多数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外形如瓶状,上部细狭,称颈部,下部膨大,称腹部,颈部的外壁由一层不孕细胞构成,中间的颈沟,内有一串颈沟细胞,腹部的外壁由多层不孕细胞构成,其内有1个腹沟细胞和1个大形的卵细胞。 弹丝(elater):苔类植物中,与孢子混生的长形不育细胞,通常胞壁具螺纹加厚,能帮助散放孢子。 纹孔(pit):植物细胞壁的次生壁在形成时,有一些中断的区域,即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它由纹孔腔和纹孔膜组成。其类型分为单纹孔和具缘纹孔。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电镜研究表明,胞间连丝与相邻细胞中内质网相连,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膜系统。胞间连丝主要起细胞间的物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