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类试卷]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5及答案与解析

[工程类试卷]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5及答案与解析

[工程类试卷]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5及答案与解析
[工程类试卷]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5及答案与解析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5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标称电压10kV电缆线路的送电容量为( )。

(A)3MW

(B)4MW

(C)5MW

(D)15MW

2 高压6~35kV配电系统的中性点常用的接地方式没有( )。(A)直接接地

(B)中性点不接地

(C)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D)经低电组接地

3 对于6~35kV企业配电系统不采用( )。

(A)放射式

(B)树干式接线

(C)闭环运行的环式

(D)组合式

4 三相平衡线路电压损失计算公式为( )。

(A)△u=(R'cosρ+X'tanρ)≈2P1△u p

(B)△u=(R'cosρ+X'sinρ)≈I△u n

(C)△u=(R'cosρ+X'sinρ)≈1.15△u n

(D)△u=(R'cosρ+X'sinρ)≈211△u n

5 电阻炉热能输出与外施电压关系为( )。(A)端电压降低10%,热能输出降低19%(B)端电压升高10%,热能输出升高10%(C)端电压降低10%,热能输出降低10%(D)端电压升高10%,热能输出升高19%

6 电压波动和闪变的产生原因不包括( )。(A)炼钢电弧炉

(B)整流电源与直流传动

(C)循环变流器负荷

(D)小功率的电阻焊机和持续通电的排气扇7 人眼对闪变较为敏感的频率是( )。(A)10Hz

(B)15Hz

(C)25Hz

(D)50Hz

8 电压变动频度是在单位时间内电压变动的次数(电压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各算一次变动)。同一方向的若干次变动,如果间隔时间小于( )算一次变动。

(A)30ms

(B)20ms

(C)10ms

(D)5ms

9 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处对于高压HV长时间闪变限值P it为( )。

(A)1.0

(B)0.9

(C)0.8

(D)0.6

10 高压单个用户闪变限值的计算公式为( )。

(A)G MV=

(B)E iMV=

(C)E iHV=

(D)εu=×100%

11 谐波电流的危害有( )。

(A)使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附加损耗、加速绝缘老化、噪声加大、效率降低、缩短使用寿命

(B)在某一谐波频率下,电容器组与电力系统可能发生危险的并联谐振,引起很高的谐波电压

(C)产生脉动转矩,引起电机角速度脉动,严重时会发生机械共振

(D)减少测量仪表的误差

12 电网标称电压为35kV的谐波电压的电压总谐波畸变率限值为( )。

(A)3%

(B)2.4%

(C)1.6%

(D)1.2%

13 MV用户第一级限值10≤r≤200情况下k值为( )。

(A)0.4

(B)0.3

(C)0.2

(D)0.1

14 某60m高层办公楼中,自备柴油发电机房所配备的日用油箱间内的油箱容积须满足( )。

(A)应不大于0.5m3

(B)应不大于1m3

(C)应不大于1.5m3

(D)国标无硬性要求

15 标称电压35kV公共连接点的全部用户向该点注入的7次谐波电流分量(方均根值)应不超过( )。

(A)15%

(B)9.3%

(C)8.8%

(D)6.8%

16 电压偏差—10%对用电设备全负荷电流的影响有( )。

(A)23%

(B)19%

(C)17%

(D)11%

17 对于用于允许停电时间为毫秒级,且容量不大又要求直流电源的特别重要负荷要求的应急电源为( )。

(A)蓄电池装置

(B)静止型不间断供电装置UPS(UninterruptedPowerSupply) (C)应急电源装置EPS(EmergencyPowerSupply)

(D)机械储能电机型不间断供电装置

18 应急电源EPS的应急供电切换时间为( )。

(A)0.02s

(B)0.05s

(C)0.1~0.25s

(D)0.25~0.5s

19 额定电压10kV架空线输送距离为( )。

(A)3~1km

(B)10~3km

(C)15~5km

(D)50~20km

20 交流配电母线L1、L2、L3三相的涂色一般分别是( )。(A)黄、绿、红

(B)红、黄、绿

(C)红、绿、黄

(D)绿、红、黄

21 对于220V单相相电压供电部门与用户产权分界处的供电电压偏差允许值为( )。

(A)+7%~-10%

(B)+5%~-10%

(C)+7%~-5%

(D)十10%~-10%

22 城市架空110kv电力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 )。

(A)4m

(B)5m

(C)6m

(D)7m

23 10kV开关站的最大转供容量不宜大于( )。

(A)8000kVA

(B)10000kVA

(C)12000kVA

(D)15000kVA

24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原则不包括( )。

(A)在正常环境的车间或建筑物内,当大部分用电设备为中小容量,且无特殊要求时,宜采用树干式配电

(B)当用电设备为大容量,或负荷性质重要,或在有特殊要求,例如有潮湿、腐蚀性环境或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等的车间、建筑物内,宜采用放射式配电

(C)当部分用电设备距供电点较远,而彼此距离很近、容量很小的次要用电设备,可采用链式配电,但每一回路环链设备不宜超过5台,其总容量不宜超过

10kW

(D)在多层建筑物内,当向楼层各配电点供电时,宜采用分区树干式配电

25 单相三孔插座的接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面对插座时,插座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N线连接

(B)面对插座时,插座右孔与N线连接,左孔与相线连接

(C)面对插座时,插座右孔与相线连接,上孔与N线连接

(D)面对插座时,插座左孔与相线连接,上孔与PE线连接

26 选择63kV电压等级系统的室内电抗器时,环境温度应符合( )。

(A)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

(B)年最高温度

(C)该处通风设计最高排风温度

(D)该处通风设计温度

27 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小于10A及以下时,接地故障过渡电阻值为1000Ω时,接地系统β值( )。

(A)大于0.327

(B)大于0.655

(C)大于0.359

(D)大于0.756

28 变配电所直流操作电源中,所谓“端电池”是指( )。(A)放在端头的电池

(B)参与电压调节的电池

(C)基本电池

(D)备用电池

29 同步电动机拖动负载运行时,一般运行在( )。

(A)过励状态

(B)欠励状态

(C)正常励磁状态

(D)励磁电流保持恒定不变

30 在潮湿场所,电源插座安装高度距地应不低于( )。(A)1.4m

(B)1.5m

(C)1.8m

(D)2.0m

31 电压波动和闪变的危害不包括( )。

(A)电气照明灯光的闪烁,引起人的视觉疲劳甚至难以忍受

(B)电动机转速不均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损坏电动机

(C)电压波动会使电子控制系统失灵

(D)闪变会招引飞虫

32 电压波动是指电压的( )。

(A)快速变化

(B)慢速变化

(C)匀速变化

(D)快速或慢速变化

33 利用系数法的理论依据是( )。

(A)高等数学

(B)线性代数

(C)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D)微积分

34 同一路径的城市地下电缆数量在( )根以上,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电缆隧道敷设方式。

(A)18

(B)24

(C)30

(D)50

35 吊扇扇叶距地高度应不小于( )。

(A)2.3m

(B)2.4m

(C)2.5m

(D)2.6m

36 居住小区变电所内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 )kVA。

(A)500

(B)630

(C)800

(D)1000

37 三相异步电动机产生最大电磁转矩时对应的转差率称为( )。(A)最大转差率

(B)最小转差率

(C)临界转差率

(D)额定转差率

38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适用于( )。

(A)单相接地电抗电流比较大的电网

(B)单相接地电抗电流比较小的电网

(C)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比较大的电网

(D)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比较小的电网

39 10kV固定式配电装置的出线侧在架空出线回路或有反馈可能的电缆出线回路中,应装设( )。

(A)断路器

(B)接触器

(C)熔断开关

(D)线路隔离开关

40 五次谐波的频率是( )。

(A)50Hz

(B)150Hz

(C)250Hz

(D)500Hz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41 用于并联电容组的专用放电器选择原则有( )。

(A)当采用电压互感器作放电器时,宜采用全绝缘产品,其技术特征应符合放电器的规定

(B)放电器的绝缘水平应与接入处电网绝缘水平一致。放电器的额定端电压应与所并联的电容器的额定电压相配合

(C)放电器的放电性能应满足电容器组脱开电源后,在5s内将电容器组上的剩余电压降至50V及以下

(D)当放电器带有二次线圈并用于保护和测量时,应满足二次负荷和电压变比误差的要求

42 柴油发电机组容量在方案或初步设计阶段,按下述方法( )估算并选择其中容量最大者。

(A)按建筑面积估算。建筑面积在10000m2以上的大型建筑按15~20W/m2,建筑面积在10000m2及以下的中小型建筑按10~15W/m2

(B)按配电变压器容量估算。占配电变压器容量的10%~20%

(C)按电动机起动容量估算。当允许发电机端电压瞬时降为20%时,发电机组直接起动异步电动机的能力为每1kW电动机功率,需要5kW柴油发电机组功率

(D)柴油发电机的额定功率指外界大气压力为101.325kPa(760mmHg)、大气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50%的情况下,保证能连续运行12h的功率(包括超负荷110%运行1h)

43 关于电梯配电说法正确的有( )。

(A)每台电梯的电源线,应装设隔离电器和短路保护电器

(B)单台交流电梯供电导线的连续工作载流量,应大于电梯铭牌连续工作制额定电流的140%或铭牌0.5h(或1h)工作制额定电流的90%

(C)3台同容量同类型的电梯,其同时工作系数可取0.85

(D)即使是向电梯供电的电源线路,也不应敷设在电梯井道内

44 变压器二次侧电压为6kV或3kV的总开关,可采用隔离开关或隔离触头,当属( )情况之一时,应采用断路器。

(A)出线回路较多

(B)有并列运行要求

(C)有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要求(D)可靠性要求高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5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P31表2.4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表4.1.1。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2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2.2。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2.3。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4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P542表9-63。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5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2.2(3)。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6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3.1。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7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3。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8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GB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3.3。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9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GB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表4.2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3.3表4-3-6。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10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3.3公式(4-16)~公式(4-19)。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11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5.2。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12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表1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表4-3-10。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13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GB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表4.3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3.3表4-3-7。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14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2005版)》第4.1.10.2条。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15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GB/T14549—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表2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表4—3.11。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16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P256第六章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2.2表4.3.4。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17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5.1。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18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5.5。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19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20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GB50053—1994《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第3.1.1条。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21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GB12325—2008《供电电压偏差》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2.3表6-2-5。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22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GB50293—199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附录B。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23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GB50293—199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第7.3.4条。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24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1.2.3。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25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22.1.2条。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26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GB50060—200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第3.0.2条。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27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钢铁企业电力设计手册》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2表6.3.2。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28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29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30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GB50055—199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第8.0.7条。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31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3.2。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32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P261。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3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34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GB50293—199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第7.5.9.5条。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35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22.1.5条。

【知识模块】 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Oracle数据库作业 ——学生考勤系统的Oracle实现 1学生考勤管理系统背景分析 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的逐步完善,有效地借助网络、数据库等技术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如今针对师生的成绩查询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系统、BBS、校园网站等系统在各大高校纷纷出现,对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管理、办公带来了便利。因此学生考勤管理系统能进一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目前高校学生上课考勤管理都是以任课老师上课点名,记录学生上课情况,对于时间比较长的请假,需要通过递交请假申请让班主任、院系领导都批准方能生效。这种模式在目前高校管理中暴露了不可避免的弊端: 1、学生请假不方便; 2、学生请假对任课老师不透明; 3、学生对自己整个学期的上课出勤情况没有整体的统计信息; 4、班主任对本班学生整个学期的上课出勤情况不易查看; 5、院系领导、学校领导不容易把握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 因此一个好的学生考勤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弊端,本系统主要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在线请假以及学生上课出勤管理而设计的信息系统。本系统涉及到高校六大类用户:学生、任课老师、班主任、院系领导、学校领导、系统管理员。 2学生考勤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1 用户需求描述 用户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根据分析,本系统应当包括学生、班主任、任课老师、院系领导、学校领导、系统管理员六类用户,这六类用户对系统的需求简要概括如下: 2.2.1学生用户需求描述 学生对本系统的主要需求是:在线请假以及查看在校期间所有的上课出勤信息。 在线请假需求:学生请假的全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请假的详细进展情况。 查看出勤信息需求:学生可以查看在校期间所有学期上课出勤的详细信息,如:查看“Oracle数据库管理应用于开发”这门课程在整个学期请假、旷课多少次等信息。 其它需求:查看本人的基本信息,如本人的所属的院系、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性别等,以及修改个人用户密码。

机械系统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二.《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1) 三.传动系统设计 (3) 四. 主轴.传动组及相关组件的验算 (17) 五.设计总结 (35) 六.参考文献 (36)

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本课程后,进行一次学习和设计的综合性练习。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能够应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技能,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分析比较机械系统中的某些典型结构,进行选择和改进;结合结构设计,进行设计计算并编写技术文件;完成系统主传动设计,达到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的目的。通过设计,掌握查阅相关工程设计手册,设计标准资料的方法,达到积累设计知识和设计技巧,提高我们设计能力的目的。通过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创造一定的条件。 二.《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题目: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技术参数: =40r/min , =400r/min Z=6 公比 =1.58 电机参数: 电机功率 P=4KW 电机转速 n=1430r/min 设计对象: 本设计自选为普通车床,最大加工直径400mm. 设计要求: 1.完成装配图的设计,包括床头箱传动系统 展开图和床头箱剖视图。 2.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页数在20页左右,打印件,书写规格 按《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撰写规范》 书写。

三.传动系统设计 3.1 传动设计 3.1.1 确定转速数列及转速范围 由设计题目知最低转速为63r/min,公比为1.58,查文献[2]表2.12,查得 主轴的转速数列值为(单位:r/min):40,63,100,160,250,400. 转速范围Rn= ===10 3.1.2定传动组数和传动副数 本设计为6级变数,考虑到结构的紧凑性,在变速组后加一定比传动组。方案为: 6=3×2×1 3.1.3 齿轮齿数的确定 ≤≤2,因此≤≤,故取== ====4<8 所以满足条件 = = ==2.5<8 所以满足条件 由转速图上定的传动副和传动比,查文献[2]表4.1,齿数和最大不超过100~120,可得各齿轮组的齿数如下表:

信号与系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的)

信号与系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 ,共30分,每题给出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 1、 卷积f 1(k+5)*f 2(k-3) 等于 。 (A )f 1(k)*f 2(k) (B )f 1(k)*f 2(k-8)(C )f 1(k)*f 2(k+8)(D )f 1(k+3)*f 2(k-3) 2、 积分 dt t t ? ∞ ∞ --+)21()2(δ等于 。 (A )1.25(B )2.5(C )3(D )5 3、 序列f(k)=-u(-k)的z 变换等于 。 (A ) 1-z z (B )-1-z z (C )11-z (D )1 1--z 4、 若y(t)=f(t)*h(t),则f(2t)*h(2t)等于 。 (A ) )2(41t y (B ))2(21t y (C ))4(41t y (D ))4(2 1 t y 5、 已知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阶跃相应g(t)=2e -2t u(t)+)(t δ,当输入f(t)=3e —t u(t)时,系 统的零状态响应y f (t)等于 (A )(-9e -t +12e -2t )u(t) (B )(3-9e -t +12e -2t )u(t) (C ))(t δ+(-6e -t +8e -2t )u(t) (D )3)(t δ +(-9e -t +12e -2t )u(t) 6、 连续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 (A ) 连续性、周期性 (B )连续性、收敛性 (C )离散性、周期性 (D )离散性、收敛性 7、 周期序列2)455.1(0 +k COS π的 周期N 等于 (A ) 1(B )2(C )3(D )4 8、序列和 ()∑∞ -∞ =-k k 1δ等于 (A )1 (B) ∞ (C) ()1-k u (D) ()1-k ku 9、单边拉普拉斯变换()s e s s s F 22 12-+= 的愿函数等于 ()()t tu A ()()2-t tu B ()()()t u t C 2- ()()()22--t u t D 10、信号()()23-=-t u te t f t 的单边拉氏变换()s F 等于 ()A ()()()232372+++-s e s s ()() 2 23+-s e B s

信号与系统试题附答案

信号与系统》复习参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4、已知连续时间信号,) 2(100) 2(50sin )(--= t t t f 则信号t t f 410cos ·)(所占有的频带宽度为() A .400rad /s B 。200 rad /s C 。100 rad /s D 。50 rad /s

f如下图(a)所示,其反转右移的信号f1(t) 是() 15、已知信号)(t f如下图所示,其表达式是() 16、已知信号)(1t A、ε(t)+2ε(t-2)-ε(t-3) B、ε(t-1)+ε(t-2)-2ε(t-3) C、ε(t)+ε(t-2)-ε(t-3) D、ε(t-1)+ε(t-2)-ε(t-3) 17、如图所示:f(t)为原始信号,f1(t)为变换信号,则f1(t)的表达式是() A、f(-t+1) B、f(t+1) C、f(-2t+1) D、f(-t/2+1) 18、若系统的冲激响应为h(t),输入信号为f(t),系统的零状态响应是()

19。信号)2(4 sin 3)2(4 cos 2)(++-=t t t f π π 与冲激函数)2(-t δ之积为( ) A 、2 B 、2)2(-t δ C 、3)2(-t δ D 、5)2(-t δ ,则该系统是()>-系统的系统函数.已知2]Re[,6 51 )(LTI 202s s s s s H +++= A 、因果不稳定系统 B 、非因果稳定系统 C 、因果稳定系统 D 、非因果不稳定系统 21、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冲激响应曲线如图所示,该系统微分方程的特征根是( ) A 、常数 B 、 实数 C 、复数 D 、实数+复数 22、线性时不变系统零状态响应曲线如图所示,则系统的输入应当是( ) A 、阶跃信号 B 、正弦信号 C 、冲激信号 D 、斜升信号 23. 积分 ?∞ ∞ -dt t t f )()(δ的结果为( ) A )0(f B )(t f C.)()(t t f δ D.)()0(t f δ 24. 卷积)()()(t t f t δδ**的结果为( ) A.)(t δ B.)2(t δ C. )(t f D.)2(t f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项目组号 44 密级公开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学院 二○一二届毕业设计文档 项目名称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专业软件技术(CMU认证方向 指导教师刘炜 项目组成员秦世龙 2012年 6 月

前言 1.项目开发目的: “至诚至公,精业乐业”是HNS软件学院的宗旨,同时每个学期的项目答辩更是为学院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做了很好的铺垫,项目学生考勤管理系统的开发使学校可以解决学生请假不方便;学生请假对任课老师不透明;学生对自己整个学期的上课出勤情况没有整体的统计信息;班主任对本班学生整个学期的上课出勤情况不易查看等问题。 2.项目开发背景: A、软件系统名称: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B、任务提出者:HNS软件学院 C、本系统最终提供软件学院全体师生使用; 3.项目开发定义: 本项目包括用户注册登陆,在线请假,查看所有上课出勤信息,查看用户个人的基本信息。 4.项目开发技术: 本项目基于windows Server开发的门户网站。所用到的工具主要有BetBeans 等文本编辑器。所使用的技术为java框架技术。

目录 第1章项目开发计划书 (1) 1.1项目范围 (2) 1.2客户资料 (2) 1.3项目成果 (2) 1.4资源需求 (2) 1.5项目风险分析 (3) 1.6分配任务 (3) 第2章XXX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4) 2.1问题陈述: (5) 2.2要达到的目标: (5) 2.3具体的分析: (5) 第3章XXX系统设计书 (11) 3.1 命名规则 (12) 3.2软件结构图 (14) 3.3时序图 (15)

第1章项目开发计划书 文件修改记录

信号与系统试题附答案

信科0801《信号与系统》复习参考练习题 参考答案 信号与系统综合复习资料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题型:1、简答题(5个小题),占30分;计算题(7个大题),占70分。 一、简答题: 1.dt t df t f x e t y t ) ()()0()(+=-其中x(0)是初始状态, 为全响应,为激励,)()(t y t f 试回答该系统是否是线性的?[答案:非线性] 2.)()(sin )('t f t ty t y =+试判断该微分方程表示的系统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 是时变的还是非时变的?[答案:线性时变的] 3.已知有限频带信号)(t f 的最高频率为100Hz ,若对)3(*)2(t f t f 进行时域取样, 求最小取样频率s f =?[答案:400s f Hz =] 4.简述无失真传输的理想条件。[答案:系统的幅频特性为一常数,而相频特性为通过原点的直线] 5.求[]?∞ ∞ --+dt t t e t )()('2δδ的值。[答案:3] 6.已知)()(ωj F t f ?,求信号)52(-t f 的傅立叶变换。 [答案:521(25)()22 j f t e F j ωω --?]

7.已知)(t f 的波形图如图所示,画出)2()2(t t f --ε的波形。 [答案: ] 8.已知线性时不变系统,当输入)()()(3t e e t x t t ε--+=时,其零状态响应为 )()22()(4t e e t y t t ε--+=,求系统的频率响应。[答案: ()) 4)(2(52)3(++++ωωωωj j j j ] 9.求象函数2 ) 1(3 2)(++= s s s F ,的初值)0(+f 和终值)(∞f 。 [答案:)0(+f =2,0)(=∞f ] 10.若LTI 离散系统的阶跃响应为)(k g ,求其单位序列响应。 其中:)()2 1 ()(k k g k ε=。 [答案:1111 ()()(1)()()()(1)()()(1)222 k k k h k g k g k k k k k εεδε-=--=--=--] 11.已知()1 1 , 0,1,20 , k f k else ==??? ,()2 1 , 0,1,2,3 0 , k k f k else -==??? 设()()()12f k f k f k =*,求()3?f =。[答案:3] 12.描述某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122()y k y k y k f k +---=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市 1141 成员钟慧、吴和木、胡崴 杨可可、陈丹裕 指导老师夏长明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摘要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作为一个高校的基本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工作管理的基本依据。开发考勤管理系统,正是完善高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环节。人工考勤已很难满足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要求,面对庞大的信息量,该方式现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建立现代化的智能考勤管理系统势在必行。这样也大大减轻了考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原本复杂和枯燥无味的工作变得简单而轻松。 本文以“考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为例,系统地阐述了考勤系统的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包括系统整体设计,逻辑框架与数据流程,各个功能模块划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具体实现等部分。该系统侧重于学生考勤信息查询和数据库的维护,通过已编制好的程序,完成对用户的登录、考勤信息的添加、查询、统计,学生请假和销假等,本系统使用的开发工具是开发程序,采用VB和Access数据库。实现学生考勤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和信息查询过程的自动化,完善学生管理现代化,方便管理人员统计、考核学生出勤情况,方便学生管理部门查询、考核学生的出勤率,准确地掌握学生出勤情况和相关资料,有效地管理、掌握学生各项情况。 关键词:考勤管理;VB;Access数据库

第2章系统分析 考勤管理系统是高校对考勤实行了信息化管理,考勤管理中主要涉及的管理任务有4个方面:学生基本信息管理、考勤信息管理、考勤查询浏览管理以及系统管理,实现学生考勤的录入、按班级统计、浏览、查询某学生全部考勤、请假、销假等功能。因此,该系统使用VB及Access数据库开发系统作了考勤管理系统。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考勤、系统用户管理,适用于各高等学校单位。考勤系统的目的是为实现学生考勤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和信息查询过程的自动化,完善学生管理现代化,方便管理人员统计、考核学生出勤情况,方便学生管理部门查询、考核学生的出勤率;准确地掌握学生出勤情况,有效地管理、掌握学生流动情况。功能需求 基本功能需求 本课题要实现的是学生考勤管理系统,在设计时应该有友好的用户界面,便于考勤管理员的操作,系统应有基本功能如下: (1)考勤管理员用户登录功能; (2)学生考勤管理相关信息的管理功能; (3)统计功能; (4)查询功能; (5)非考勤管理员的使用。 用户界面需求 对于一个好的软件有一个友好的用户界面是很重要的。用户界面应尽量做的简单、层次清晰明了,以最大限度为用户提供操作方便。如尽量减少用户输入次数,多使用快捷按扭等。 开发环境介绍 本系统使用的开发语言是VB,数据库采用的是Access,以Windows XP系统为操作平台。 系统需求分析 考勤管理系统能够提供学生考勤的情况记录,方便地对学生考勤进行评定。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7级变速

哈尔滨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题目: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学院:机械动力工程学院 姓名: 指导教师:段铁群 系主任:段铁群 2013年08月29日

目录 第一章运动计算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 1.3 课程设计的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1.4 运动参数及转速图的确定 1.5 核算主轴转速误差 第二章动力计算 2.1 带传动设计 2.2 计算转速的计算 2.3 齿轮模数计算及验算 2.4 传动轴最小轴径初定 2.5 执行轴合理跨距计算 第三章主要部件的校核 3.1 主轴强度,刚度校核 3.2 传动轴刚度校核 3.3 轴承寿命校核 第四章总结 第五章参考文献

第1章运动计算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后,进行一次学习设计的综合性练习。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技能,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分析比较机械系统中的某些典型机构,进行选择和改进;结合结构设计,进行设计计算并编写技术文件;完成系统主传动设计,达到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的目的。通过设计,掌握查阅相关工程设计手册、设计标准和资料的方法,达到积累设计知识和设计技巧,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通过设计,使学生获得机械系统基本设计技能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创造一定的条件。 1.2课程设计的内容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内容由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图样技术设计和技术文件编制三部分组成。 1.2.1 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 (1)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设计方案的分析,最佳功能原理方案的确定。 (2)根据总体设计参数,进行传动系统运动设计和计算。(3)根据设计方案和零部件选择情况,进行有关动力计算和校核。 1.2.2 图样技术设计: (1)选择系统中的主要机件。 (2)工程技术图样的设计与绘制。 1.2.3编制技术文件: (1)对于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自我经济技术评价。

(完整)期末信号与系统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湖南理工学院成教期末考试试卷 课 程 名 称《信号与系统》 2010年度第 I 学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 分 得分 1. 已知 f (t )的傅里叶变换为F (j ω), 则f (2t -3)的傅里叶变换为 。 2、 ()dt t e t 12-?+∞ ∞ --δ 。 3 =-?∞ ∞ -dt t t )()5cos 2(δ= 。 4. 已知 651 )(2+++=s s s s F ,则=+)0(f ; =∞)(f 。 5. 已知 ω ωπδεj t FT 1 )()]([+=,则=)]([t t FT ε 。 6. 已知周期信号 )4sin()2cos()(t t t f +=,其基波频率为 rad/s ; 周期为 s 。 7. 已知 )5(2)2(3)(-+-=n n k f δδ,其Z 变换 =)(Z F ;收敛域为 。 8. 已知连续系统函数1 342 3)(23+--+=s s s s s H ,试判断系统的稳定 性: 。 9.已知离散系统函数1 .07.02 )(2 +-+=z z z z H ,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 10.如图所示是离散系统的Z 域框图,该系统的系统函数H(z)= 。 二.(15分)如下方程和非零起始条件表示的连续时间因果LTI 系统, ?????==+=++-- 5 )0(',2)0()(52)(452 2y y t f dt df t y dt dy dt y d 已知输入 )()(2t e t f t ε-=时,试用拉普拉斯变换的方法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t y zs 和零输入响应)(t y zi ,0≥t 以及系统的全响应),(t y 0≥t 。 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适用专业年级:2007 物理 出题教师: 试卷类别:A (√) 、B ()、C ( ) 考试形式:开卷( √)、闭卷( ) 印题份数: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56558

一、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 1.设计内容: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1、问题描述 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等信息。 考勤信息包括:缺课日期、第几节课、课程名称、学生姓名、缺课类型(迟到、早退、请假和旷课)。 2、功能要求 (1)添加功能:程序能够添加学生的记录和缺课记录,提供选择界面供用户选择所要添加的类别。添加学生记录时,要求学号要唯一,如果添加了重复学号的记录时,则提示数据添加重复并取消添加。 (2)查询功能:可根据学号、姓名等信息对已添加的学生记录进行查询,如果未找到,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如果找到,则显示相应的记录信息。还可以按课程名、学生姓名对缺课记录进行查询。 (3)显示功能:可显示当前系统中所有学生的记录和缺课记录,每条记录占据一行。 (4)编辑功能:可根据查询结果对相应的记录进行修改,修改时注意学号的唯一性。 (5)删除功能:主要实现对已添加的学生记录进行删除。如果当前系统中没有相应的记录,则提示“记录为空!”并返回操作。 (6)统计功能:能根据多种参数进行统计。能按课程名统计出学生旷课的信息、还可以按姓名统计出任一学生的旷课情况。需要排序。 (7)保存功能:可将当前系统中各类记录存入文件中,存入方式任意。 (8)读取功能:可将保存在文件中的信息读入到当前系统中,供用户进行使用。 目录 一、需求分析 (6) 1.系统设计目的与意义 (6) 2.系统功能需求(系统流程图) (6) 3.系统功能流程图 (7) 4.输入输出的要求 (7) 二、总体分析 (7) 1. 系统功能分析 (8) 2.系统功能结构图 (8)

1.类设计: (11) 四、界面设计与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12) 1. 界面设计 (12) 五、系统调试 (14) 1.首页进入学籍管理系统主菜单 (14) 2录入学生信息缺课界面: (15) 3.显示学生信息缺课界面 (16) 4.查找学生信息界面 (17) 5.删除学生信息界面 (18) 6.修改学生信息 (18) 7.统计学生信息: (19) 六、使用说明及心得体会 (20) 七、附件 (20) 一、需求分析 1.系统功能流程图

CA6140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卧式车床CA6140机械传动系统课程设计 前言 在现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切削加工仍然是将金属毛坯加工成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主要加工方法。所以金属切削机床是加工机器零件的主要设备,它所担负的工作量在一般生产中占制造机器总工作量的40%~60%,一个国家机床工业的技术水平标志着自身装备国民经济的能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实力,反映着机械工业发展的水平。因此机床工业部门必须首先为各机械制造厂提供先进的、现代化的机床装备,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所具备的条件。显然,金属切削机床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金属切削机床的设计就是为切削加工设计出既经济而且满足加工要求的车床,CA6140车床加工范围广,能够满足各方面加工的需要,在这种车床的主传动中,采用齿轮传动,因为齿轮传动效率高,如一级圆柱齿轮传动的效率可达99%,这对大功率传动十分重要,因为即使效率提高1%,也有很大的经济意义。而且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寿命长,传动比稳定,在齿轮设计中,应该首先考虑齿轮的工作条件和用途,使所设计的齿轮满足工作的需要,根据齿轮的工作条件,得出齿轮最可能的失效形式,然后进行校核,如齿根强度计算和接触疲劳强度校核,使其在有效工作期内安全可靠,在国内外齿轮的设计中,如何提高设计效率是普遍面临的问题,所以为提高设计效率,人们借助与计算机软件UG软件,它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参数化设计平台。

目录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机床的概述 (4) 1.1机床的作用和用途 (4) 1.1.1金属切削机床的作用: (4) 1.1.2机床的用途: (4) 1.2机床的规格 (4) 第2章机床的主传动设计 (7) 2.1主传动系统 (7) 2.1.1传动关系的确定 (7) 2.1.2各种转速的传动计算 (8) 2.1.3主传动系统图及传动内部的结构 (9) 2.1.4设计机床的主传动的基本要求错误!未定义书 签。 2.2主运动参数的选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确定最低和最高转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确定其他参数 (13) 第3章机床传动装置的运动及参数的设计 (13) 3.1绘制转速图 (14) 3.1.1各轴转速 (14) 3.1.2各轴输入功率 (14) 3.1.3确定各轴的计算转速 (15) 3.1.4各齿轮的计算转速 (15) 3.1.5各轴的转矩 (15) 3.1.6转速图 (16) 3.2动力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带传动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齿轮的设计 (19)

信号与系统试题附答案

信科0801《信号与系统》复习参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4、已知连续时间信号,) 2(100)2(50sin )(--=t t t f 则信号t t f 410cos ·)(所占有的频带宽度为() A .400rad /s B 。200 rad /s C 。100 rad /s D 。50 rad /s

f如下图(a)所示,其反转右移的信号f1(t) 是() 15、已知信号)(t f如下图所示,其表达式是() 16、已知信号)(1t A、ε(t)+2ε(t-2)-ε(t-3) B、ε(t-1)+ε(t-2)-2ε(t-3) C、ε(t)+ε(t-2)-ε(t-3) D、ε(t-1)+ε(t-2)-ε(t-3) 17、如图所示:f(t)为原始信号,f1(t)为变换信号,则f1(t)的表达式是() A、f(-t+1) B、f(t+1) C、f(-2t+1) D、f(-t/2+1)

18、若系统的冲激响应为h(t),输入信号为f(t),系统的零状态响应是( ) 19。信号)2(4sin 3)2(4cos 2)(++-=t t t f π π 与冲激函数)2(-t δ之积为( ) A 、2 B 、2)2(-t δ C 、3)2(-t δ D 、5)2(-t δ ,则该系统是()>-系统的系统函数.已知2]Re[,6 51)(LTI 202s s s s s H +++= A 、因果不稳定系统 B 、非因果稳定系统 C 、因果稳定系统 D 、非因果不稳定系统 21、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冲激响应曲线如图所示,该系统微分方程的特征根是( ) A 、常数 B 、 实数 C 、复数 D 、实数+复数 22、线性时不变系统零状态响应曲线如图所示,则系统的输入应当是( ) A 、阶跃信号 B 、正弦信号 C 、冲激信号 D 、斜升信号

c 学生考勤信息管理系统

/*题目: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考勤信息记录了学生的缺课情况,它包括:缺课日期、第几节课(连续多节课用begin-end 的形式表示)、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中不会出现空格)、学生姓名、缺课类型(迟到、早退、请假及旷课)。试设计一考勤管理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 1.录入学生的缺课记录:从键盘输入数据(提示:为避免重复从键盘输入数据,测试时可将数据存储在文件中,利用输入重定向功能读入),输入格式为: 缺课日期第几节课课程名称学生姓名缺课类型 每行一条纪录。 例如: 2008-04-29 3-4 C++程序设计实验张三迟到 2008-04-28 3-4 C++程序设计李四旷课 2.修改某个学生的缺课记录:可以对缺课纪录的任意部分进行修改。 3.查询某个学生的缺课情况:查询结果按照日期升序排序,同一天内按照所缺课程的时间升序排序。 4.统计某段时间内(以天为单位),旷课学生姓名及旷课节数,查询结果先按旷课节数降序排序,旷课节数相同的学生按姓名升序排序; 5.统计某段时间内,有学生旷课的课程及旷课人次,按旷课人次由多到少排序,旷课人次相同的课程按课程名称升序排序; 6.系统以菜单方式工作。 通过几天的奋斗终于将这个设计做出来了,如下是该程序的详细过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Student_info{ int year,month,day,lesson1,lesson2; std::string course,name,type; std::istream& read(std::istream&); }; istream& Student_info::read(istream& in) { in>>year>>month>>day>>lesson1>>lesson2>>course>>name>>type; return in; }

信号与系统期末试卷-含答案全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2)k k εδ-= . 2. sin()()2 t d π τδττ-∞ + =? . 3. 已知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为 1 s a -,若实数a ,则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不存在. 4. ()()()t h t f t y *=,则()=t y 2 . 5. 根据Parseval 能量守恒定律,计算?∞ ∞-=dt t t 2 )sin ( . 6. 若)(t f 最高角频率为m ω,则对 )2()4()(t f t f t y =取样,其频谱不混迭的最大间隔是 . 7. 某因果线性非时变(LTI )系统,输入)()(t t f ε=时,输出为: )1()()(t t e t y t --+=-εε;则) 2()1()(---=t t t f εε时,输出)(t y f = . 8. 已知某因果连续LTI 系统)(s H 全部极点均位于s 左半平面,则 ∞→t t h )(的值为 . 9. 若)()(ωj F t f ?,已知)2cos()(ωω=j F ,试求信号)(t f 为 . 10.已知某离散信号的单边z 变换为) 3(,)3)(2(2)(2>+-+=z z z z z z F ,试求其反变换 )(k f =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下列信号的分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数字信号和离散信号 B 、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 C 、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 D 、因果信号与反因果信号 2. )]2()()[2()]()2([2)(1--++-+=t t t t t t f εεεε,则)] 1()2 1()[21()(--+-=t t t f t f εε

CM6132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精密车床主轴箱与变速箱系统设计说明

目录 绪论 (1) 1.概述 (5) 1.1机床主轴箱课程设计的目的 (5) 1.2设计任务和主要技术要求 (5) 1.3操作性能要求 (6) 2.技术参数确定与方案设计 (6) 2.1原始数据 (6) 2.2开展CM6132功能原理设计 (6) 3.运动设计 (7) 3.1确定转速极速 (7) 3.1.1计算主轴最高转速 (9) 3.1.2计算主轴最低转速 (10) 3.1.3确定主轴标准转速数列 (11) 3.2主电动机的选择 (12) 3.3变速结构的设计 (14) 3.3.1 主变速方案拟定 (14) 3.3.2 拟定变速结构式 (14) 3.3.3拟定变速结构网 (15) 3.3.4 验算变速结构式 (16)

3.4绘制转速图 (17) 3.5 齿轮齿数的估算 (20) 3.6 主轴转速误差 (23) 4.动力设计 (26) 4.1电机功率的确定 (26) 4.2确定各轴计算转速 (26) 4.3 带轮的设计 (27) 4.4传动轴直径的估算 (30) 4.5齿轮模数的确定 (33) 4.6主轴轴颈的直径 (36) 4.6.1主轴悬伸量a (36) 4.6.2主轴最佳跨距0L 的确定和轴承的选择 (36) 4.6.3主轴组件刚度验算 (37) 5. 结构设计 (38) 5.1齿轮的轴向布置 (39) 5.2传动轴及其上传动元件的布置 (40) 5.2.1 I 轴的设计 (42) 5.2.2 II 轴的设计 (42) 5.2.3 III 轴的设计 (42) 5.2.4 带轮轴的设计 (42) 5.2.5 Ⅳ轴的设计 (43) 5.2.6主轴的设计 (43) 5.2.7 主轴组件设计 (43) 5.3齿轮布置的注意问题 (44)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1)

软件学院 综合训练项目报告书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项目名称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专业班级 组别 任课教师

目录 1.设计时间-------------------------------------------------------------3 2.设计任务-------------------------------------------------------------3 3.设计内容-------------------------------------------------------------3 3.1.总体目标------------------------------------------------------3 3.2.具体设计------------------------------------------------------3 3.3.系统功能模型-----------------------------------------------4 3.3.1.系统数据流程图-------------------------------------4 3.3.2.数据字典------------------------------------------------9 3.4.系统数据模型------------------------------------------------10 4.总结与展望----------------------------------------------------------11

1.1学生考勤管理系统零层图 1.2学生考勤管理系统一层数据流图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6级变速

哈尔滨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 题目: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院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摘要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内容有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图样技术设计和技术文件编制三部分组成。 1、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 (1)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设计方案的分析,最佳功能原理方案的确定。 (2)根据总体设计参数,进行传动系统运动设计和计算。

(3)根据设计方案和零部件选择情况,进行有关动力计算与校核。2、图样技术设计: (1)选择系统中的主要组件。 (2)图样的设计与绘制。 3、编制技术文件: (1)对于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自我技术经济评价。 (2)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关键词分级变速;传动系统设计,传动副,结构网,结构式,齿轮模数,传动比,计算转速 目录 一、绪论 (4) 1.1课程设计目的 (4) 1.2课程设计内容 (4) 1.3课程设计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 (4) 二、运动设计 (6)

2.1运动参数及转数图的确定 (6) 2.2核算主轴转数误差 (8) 三、动力计算 (10) 3.1.带传动设计 (10) 3.2.计算转速的计算 (11) 3.3.齿轮模数计算及验算 (11) 3.4.传动轴最小轴颈的初定 (13) 3.5.主轴合理跨距的计算 (14) 四、主要零部件的校核 (16) 4.1齿轮强度、刚度校核 (16) 4.2轴的刚度校核 (16) 4.3轴承寿命校核 (17) 总结 (19) 参考文献 (19)

一、绪论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后,进行一次学习设计的综合性练习。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技能,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分析比较机械系统中的某些典型机构,进行选择和改进;结合结构设计,进行设计计算并编写技术文件;完成系统主传动设计,达到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的目的。通过设计,掌握查阅相关工程设计手册、设计标准和资料的方法,达到积累设计知识和设计技巧,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通过设计,使学生获得机械系统基本设计技能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创造一定的条件。 1.2课程设计的内容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内容由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图样技术设计和技术文件编制三部分组成。 1.2.1 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 (1)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设计方案的分析,最佳功能原理方案的确定。 (2)根据总体设计参数,进行传动系统运动设计和计算。 (3)根据设计方案和零部件选择情况,进行有关动力计算和校核。 1.2.2 图样技术设计: (1)选择系统中的主要机件。 (2)工程技术图样的设计与绘制。 1.2.3编制技术文件: (1)对于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自我经济技术评价。 (2)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1.3课程设计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 1.3.1课程设计题目和主要技术参数 题目: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技术参数:Nmin=71r/min;Nmax=710r/min;Z=6级;公比为1.58;电

(完整版)信号与系统习题答案.docx

《信号与系统》复习题 1.已知 f(t) 如图所示,求f(-3t-2) 。 2.已知 f(t) ,为求 f(t0-at) ,应按下列哪种运算求得正确结果?(t0 和 a 都为正值)

3.已知 f(5-2t) 的波形如图,试画出f(t) 的波形。 解题思路:f(5-2t)乘a 1 / 2展宽 2倍f(5-2 × 2t)= f(5-t)

反转 右移 5 f(5+t) f(5+t-5)= f(t) 4.计算下列函数值。 ( 1) ( 2) ( t ) t 0 )dt t 0 u(t 2 (t t 0)u(t 2t 0 )dt ( 3) (e t t ) (t 2)dt 5.已知离散系统框图,写出差分方程。 解: 2 个延迟单元为二阶系统,设左边延迟单元输入为 x(k) ∑ 0 1 1) → 左○ :x(k)=f(k)-a *x(k-2)- a*x(k- x(k)+ a 1*x(k-1)+ a 0*x(k-2)=f(k) (1) ∑ y(k)= b 2*x(k)- b 0*x(k-2) (2) 右○ : 为消去 x(k) ,将 y(k) 按( 1)式移位。 a 1*y(k-1)= b 2 * a 1*x(k-1)+ b * a 1*x(k-3) (3) a 0*y(k-2)= b 2 * a 0*x(k-2)-b 0* a 0*x(k-4) (4) (2) 、( 3)、( 4)三式相加: y(k)+ a 1*y(k-1)+ a 0*y(k-2)= b *[x(k)+ a 1 *x(k-1)+a *x(k-2)]- b *[x(k-2)+a 1*x(k-3)+a *x(k-4)] 2 0 0 0 ∴ y(k)+ a 1 *y(k-1)+ a *y(k-2)= b 2 *f(k)- b *f(k-2) ═ >差分方程

信号与系统试卷和答案

南湖学院机电系《信号与系统》课程考试试题 2013—2014学年 第 二 学期 N 电信12班级 时量:120分钟 总分:100分 考试形式: 开卷(A) 一、 填空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2()()(-t t u t f δ=( )。 2、=-*-)()(21t t t t f δ( )。 3、拉普拉斯变换是把时域信号变换到( )。 4、对一个频带限制在0~4KHz 的语音信号进行抽样,则奈奎斯特速率是( )。 5、从信号频谱的连续性和离散性来观察,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 )的。 6、线性时不变连续因果系统是稳定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是)(s H 的极点位于( )。 7、信号不失真传输的条件是系统函数=)(ωj H ( )。 8、若自由响应对应系统微分方程的齐次解,则强迫响应对应系统微分方程的( )。 9、零输入线性是指当激励为0时,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对各( )呈线性。 10、采用( )滤波器即可从已抽样信号中恢复原模拟信号。 二、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信号 x (-n +2) 表示( )。 A 、信号x (n )的右移序2 B 、信号x (n )的左移序2 C 、信号x (n )反转再右移序2 D 、信号x (n )反转再左移序2 2、二阶前向差分)(2n x ?的表示式是( )。 A 、)()1(2)2(n x n x n x ++++ B 、)()1(2)2(n x n x n x ++-+ C 、)2()1(2)(-+-+n x n x n x D 、)2()1(2)(-+--n x n x n x 3、在以下关于冲击信号)(t δ的性质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 A 、? ∞ ∞ -=')()(t dt t δδ B 、?∞ ∞ -='0)(dt t δ C 、 ? ∞ -=t t u dt t )()(δ D 、)()(t t δδ=- 4、下列4个常用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21ωπδ? B 、)(200ωωπδω-?t j e C 、()()[]000cos ωωδωωδπω++-?t D 、()()[]000sin ωωδωωδπω++-?j t 5、系统仿真图如图所示,则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t h 满足的方程式是( )。

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学 生 考 勤 管 理 系 统 可行性研究报告 作者: 日期:

目录 1项目背景 (2) 2任务概述 (2) 2.1项目目标 (2) 2.2项目范围 (3) 2.3初步想法 (3)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 3.2局限性 (5) 4所建议的系统 (6)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6) 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6) 4.3改进之处 (8) 4.4可行性分析 (9) 4.4.1 经济可行性 (9) 4.4.2技术可行性 (9) 4.4.3 运行可行性 (9) 4.4.4 法律可行性 (9) 5结论 (9)

1项目背景 目前国内高校中为保证出勤率普遍存在上课,开会,出早操等活动点名的情况,而且大部分是靠人工操作来实现,费时又费力。该项目针对这些活动考勤情况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总结利用网络技术代替人工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减少了考勤部门在人力物力方面的开资,并方便使用者和学生随时查看,体现了学生考勤的公平性与公开性。使用者为学校学生考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如各班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各学院辅导员、各学院领导、各位学生本人及部分学校领导。 该软件系统联入本校内部局域网,与其他与学生管理系统相关的系统联系,统一管理学生的考勤状况,使学校整体协调性更高;此外,各学院和各部门也可以通过共享系统信息,以更好地提高管理效果,为学校的教学活动带来更多的方便。 2任务概述 该系统主要功能模块为学生考勤管理中心信息管理、班主任对学生考勤信息的管理、任课教师对学生考勤信息的管理、辅导员对学生考勤信息的管理和学生对自己考勤信息的查询。系统能够使查询学生考勤信息变得更为轻易,并使这些信息更为一目了然。学生在登陆系统时,需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其他人员需输入验证码登录。只有通过验证的身份才能进入系统进行相关的操作。系统间信息的传递也需要进行安全设置,以防止学生的考勤信息被恶意篡改。 2.1项目目标 学生考勤管理中心的系统目标:建立一个能灵敏、高效、及时,全面提高学生考勤管理的集成系统,辅助管理决策者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 (1)实现学生考勤缺席情况的全面计算机处理,提高学校学生信息管理中心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及时提供学生考勤情况的统计信息,提高管理水平。 (3)与学生共享信息,使学生能随时查看自己的缺勤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