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高考历史(新课标Ⅲ卷)模拟考试卷(一)

广东省高考历史(新课标Ⅲ卷)模拟考试卷(一)

广东省高考历史(新课标Ⅲ卷)模拟考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西周时期某诸侯国君有四个儿子,依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甲、乙、丙、丁,其中甲、丁是庶子,乙、丙是嫡子,那么继承王位的应该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 (2分) (2017高三上·三明月考) 《汉纪》指出:“今汉人田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然豪强富人,占田逾多,其赋太半,官收百一之赋,而人输豪强太半之税……是以惠不下通,而威福分于豪人也。”据此可知()

A . 中央集权已削弱

B . 将实行盐铁官营

C . 低税率于民不利

D .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3. (2分)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以下能够佐证外国学者这一观点的是

A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 . 纸的发明

C . 火药的发明

D . 指南针的发明

4.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明清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判、诏诰表乃至律诗等。“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对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不许敷衍繁文。”这反映了()

A . 选才标准的根本变化

B . 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

D . 宋明理学地位的巩固

5. (2分) (2017高一下·河北期中)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

A . 暴露君主专制统治弊端

B . 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 . 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

D . 客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6. (2分)一日本学者在2004年对中日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中日战争的认识,90.6%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侵略战争,在日本青年学生中持同样看法的为66.5%;在回答靖国神社是什么样的神社这一问题时,64.8%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军国主义的象征,而71.3%日本青年学生则认为是祭奠战死者的神社。材料表明中日两国学生对上述内容存在历史观念上的差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 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进行抗日战争教育

B . 日本政府没有反省侵华战争,有意歪曲侵华战争

C . 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复活军国主义

D . 部分中国青年忘却历史、部分日本青年扭曲历史

7. (2分)(2017·安徽模拟) 1930年,中共中央在回应共产国际指示时说:党的任务决不是准备夺取部分的政权,如果认为现在还是准备夺取部分的政权,无疑是对革命形势估量不足的右倾观念。这一回应表明()

A . 中共找到符合国情的道路

B . 中共夺取全国政权时机成熟

C . 中共出现自主革命的倾向

D . 共产国际反对中共城市革命

8. (2分) (2018高二上·江门月考) “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这一运动”是()

A . 土地革命

B . 包产到户

C . 人民公社化

D . 社会主义改造

9. (2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 .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 . 奴隶主民主政治

C . 贵族专制政治

D . 平民民主政治

10. (2分)有学者认为:“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摘自《欧洲文化史》)它说明

A . 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 . 责任内阁实行独裁统治

C . 国王的权力远远大于议会的权力

D . 多数英国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1. (2分) (2017高一下·滨州期末) 下面是两则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苏联农业集体化海报

A . 海报的可信程度更高

B . 都能够全面反映历史

C . 对同一事件认识相同

D . 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性

12. (2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使用了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

A . 说明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 . 体现了各国分工合作精神

C . 象征着六国的合作

D . 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40分)

13. (10分) (2019高一下·湖北期中) 2019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纪念,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三月底对法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中法关系必将进入新的发展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法关系史话》内容简介:中国和法国,一个在东亚,一个在西欧,都是文化灿烂的大国。17世纪以后,由于商业的繁荣、西方传教士的东来,中国的文化艺术传到了法国,法国的科学技术也随之传到了中国,两国间一度掀起文化交流的小高潮。到了19世纪,自英国发动罪恶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之后,法国也趁火打劫,紧随英、美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从此,两国间的平等交流关系被侵略与被侵咯这种极不平等的关系所取代。

材料二: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近代前期史实说明“两国之间侵略与被侵略这种极不平等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历史背景。

14. (5分)(2017·郴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随着美洲及太平洋,大西洋的地理大发现,随着哥白尼的宇宙新发现,人类理智中蕴含的另一种力量——

对抗宗教神学,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力量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就开始了人类认识自身的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德国人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即十六世纪),西方著名文化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称之为“人的发现”的伟大时代。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人类认识自身的定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10分)(2019·上饶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隋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以后,为巩固统一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文帝即位当天立即宣布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师、三公、五省等中央机构。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三公“参议国之大事……无其人则阙”,实则只是给予大臣以荣誉的虚职。五省即尚书、内史、门下、秘书、内侍。秘书掌国家图书典籍,位高职闲;内侍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全是宦官;真正负责国家政务的是尚书、内史、门下三省。五省之外,设御史台掌监察;都水台掌水利。隋炀帝大业三年,又新置谒者台和司隶台,掌巡察内外百官和军民活动,与御史台合称三台,以加强对内外官员的控制和纠察。……隋炀帝时,把三师、特进官,以及上柱国以下十一等勋官等勋爵虚职进行废除。

开皇三年,文帝正式下令停止州郡中正官品评人物之权,同时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员,后隋炀帝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虽然仍是二级制,但魏晋以来州比郡高,以州改郡,相应也就降低了地方官的品级。同时还并省诸郡。官吏任用方面,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地方官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汇报工作)。隋炀帝“始建进士科”,进士、秀才等科,有的虽是沿袭前代故事发展而来,但至此已发生质变。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概括隋朝官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官制改革的意义。

16. (5分) (2020高二下·宜宾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 20 世纪 70 年代至 21 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7. (10分) (2018高三下·广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死者超过1000万人。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

——摘编自赵伦芬、谢晖《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并说明其当代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

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40分)答案:13-1、

答案:13-2、

考点:

解析:

答案:14-1、

考点:

解析:

答案:15-1、答案:15-2、

考点:

解析:

答案:16-1、

考点:

解析:

答案:17-1、

答案:17-2、

考点: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