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现文物社会价值及文物保护规划的重要性

实现文物社会价值及文物保护规划的重要性

实现文物社会价值及文物保护规划的重要性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及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在博物馆工作中文物保护是其工作的职责,做好保护文物工作,确保其社会价值实现是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核心内容,为此必须在充分了解文物社会价值重要性的基础上,做好文物保护规划工作,进而传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文物保护;博物馆;社会价值

2015 年在考察陕西文物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文物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其不仅具备良好的艺术价值,更包含着每个历史阶段的经济、文化等信息,在社会经济文化研究方面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作为文物收集、存储场所,博物馆的工作职能就是文物保护、修复等,要求将避免文物遭受损坏作为自身必须承担的责任,做好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工作。

一、实现文物保护社会价值的重要性相比商品价值,交换也是实现文物社会价值的基础前提,两者具有统一性但又存在一定区别,如商品价值交换需要相应中介,如等价物或货币,但文物价值交换却属于非物质交换,也可理解为精神范围内的交换,由此可见,文物价值交换可等同于文化交换。大量文化因素涵盖于文物社会价值内,要求在逐步

研究、开发其主体的同时,文物社会价值则为通过精神形式向其主体思想传送,这种情况下文物客体以外将会呈现出文物社会价值量地增多,进而对社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在文物保护工作实施环节,要求始终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对文物保护工作实施科学管理,将其社会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实现博物馆文物社会价值往往需历经三大步骤:第一步,价值主体为专业人员,以此开展研究文物价值活动,为实现主体与客体价值交换提供便利;

第二步,保护与管理文物工作由博物馆实行,并进一步提升与展现文物社会价值,进而对大量游客、参观者起到吸引作用,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物价值交换活动内;

第三步,价值主体为参观者,其自主或由导游、解说员指引提升其对文物社会价值认识程度。在实现文物社会价值各个阶段,只有不断增加主客体之间的交换面、交换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物价值。

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博物馆文化体系内文物属于精神产品,其具备强大的教育作用,为此,应紧随时代步伐,加大创新力度,进行多样化博物馆展览活动的开办,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实现教育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也可利用学校与博物馆共建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文物价值认知度,并对博物馆教育内容加以延伸,真正发挥博物馆博学的特点。

二、文物保护规划的研究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需进行考

古、保护、展示及建设等各项规划的科学编制,有效保护文物本体及有关环境,且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文化、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也是实现科学化、法制化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在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时必须严格按照文物工作规范,以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文物工作现状为基础,在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建设中纳入文物保护,统筹规划部署,加大保护力度,实现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进。

1、重视文物社会、情感价值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参观者为馆藏文物社会价值的主体,客体则为文物自身,在主客体交换中,主体能够从客体方面吸取精神能量,因文物社会价值量化标准无法统一,需根据主体自身实际情况,如学历、职业等,进行文物价值的实现。在博物馆文物保护规划工作中,应重点研究、分析文物社会价值与情感价值,也就是利用多样化途径对文物价值起到引导作用,进而将其积极向上一面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以此达到激励人的目的。除此之外,要求在对其他价值不产生破坏的前提下,对文物社会、情感价值所涵盖的设施、场地等进行保留,如塑像、壁画等。

2、按照文物本身特征实施合理化管理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根本前提就是管理科学化,在规划与管理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时,需按照文物本身特征实施合理化管理,也就是分库分级,要求做到准确鉴定、账目清楚、保管得当。做好以上工作的直接原因在于博物馆馆藏数量较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文物受损现象,只有确保其管理制度的科学有效、规章制度的健全,才能确保顺利开展文物保护各项工作,如

接收文物、鉴定文物、定级文物等。同时,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博物馆也不例外,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培养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应用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才能真正实现其管理功能。

3、文物保护与周边各方面关系的有效处理

(1)文物保护与周边区域生产力布局关系的有效处理。文物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对城市布局发展模式先加以确定,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统一性。通过保护对象与单位周边环境的明确,可有效结合城市规划与生产力布局,为城市发展进行有利条件的创建。

2)文物保护与周边区域功能设置关系的有效处理。城市建设中应对历史复原、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充分利用与保护历史文物。为达到文物保护真实性、完整性要求必须对城市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协调保护和建设之间的关系。在规划设计中,尽量降低干扰文物形象情况的出现,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对历史遗迹保护工作,需根据古迹的类型、等级选取具体保护措施。

( 3)文物保护与周边群众关系的有效处理。文物遗产存在于特定的人文与自然环境内,无论是文化还是情感,文物保护都和当地群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时在文物保护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其对周边群众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尽可能为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做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物与人们的和谐发展,才能传承历史遗留的文化遗产。

三、结束语综上所述,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见证,文物能够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各个历程进行真实记录。作为华夏文明发展的记录者,文物能够对一个民族文明传承起到推动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文

化品位不断提升的今天,文物更是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如何实现文物社会价值都是摆在相关部门、人员之间的首要问题,为此,必须进行文物保护规划的科学编制,实现文物保护管理水平的提升,积极引导人们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实现文物保护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和谐发展,进一步展现文物的价值与魅力,为中华文化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欣;刘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A] ;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 2008 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 [C]; 2008

年 .

[2]李微;肖金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文物保护应对策略初探[J];城市环境设计;2006年04期.

[3]葛蔓蔓;吴伟进;挖掘?重现?永续一一杭州市塘栖

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概述[J];华中建筑;2006年

10 期.

[4]王华,史东梅,董奇 .省政协副主席陈天会督办重点提案保护古老民居重构飞檐青瓦 [J]. 湖北画报(上旬) . 2016 (03).

[5]赵中枢 .从文物保护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念的

扩大与保护方法的多样化 [J]. 城市规划 . 2001(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