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编教育管理学期末考试汇编

新编教育管理学期末考试汇编

新编教育管理学期末考试汇编
新编教育管理学期末考试汇编

新编教育管理学

选择题

1、教育管理学的产生p15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而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方法的引入下,这门学科逐渐趋向成熟,具备了独立学科的地位。(久下荣志郎----《现代教育行政学》达顿,斯奈登---《美国公共教育行政》

2、《学记》p26选择

儒家德治精神“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办学,即“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教育年限:两段五级九年。前一段:七年四级——小成

后一段:二年一级——大成

3、隋唐的教育管理体制p28

实行“崇儒兴学,兼用佛道”的文教政策。中央设立——国子监选择(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

旬考,岁考,毕业考教师的考核:一年小考,四年大考

4、书院教育p29

书院教育始于唐代,兴于宋朝。书院四大书院: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嵩阳书院(河南)白鹿洞书院(江西)岳麓书院(湖南)

5、蔡元培: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曾实行“兼容并包”政策,主张大学实行“教授治校”的方略p30

6、陶行知:人民的教育家中国平民教育乡村教育P31

7、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P33

苏格拉底

柏拉图:看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亚里士多德:构思了对青少年施以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的教育蓝图,倾向于通过教育去追求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8、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P37

教育理念如: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等。其管理思想核心:把儿童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为儿童提供全面有效的活动,使儿童积极主动的学习、发展。

9、组织的管理幅度P72

主要是指组织结构的层次及管辖范围,通常认为7人较为合适

10. P81学校行政组织机构有: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组、年级组

学校非行政组织机构:党支部、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研究性团体11、政策制定模式P99

(1)理性模式:指政策制定者根据一套近似完美的、合乎理性的政策制定程序来制定政策

(2)渐进模式:指制定新政策时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使新政策成为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

(3)团体模式:又叫政治协商模式,是指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广泛听取各政党、团体及不同职业的人的意见,在充分讨论、对话和协商的基础上,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最终达成具有妥协谅解色彩的决定。

12、教育法的体系P112

层级

形式

制定机关

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层级

教育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层级

教育单行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层级

教育行政法规

国务院

第四层级

地方性教育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第五层级

教育规章制度

部门教育规章

教育部及国务院其他部委

政府教育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13、教育行政行为形式p118

教育行政处罚:申诫罚、能力罚、财产罚、救济罚等

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教育行政机关

14、教师资格制度p122

《教师法》和1995年颁发的《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资格做了明确而详尽的规定

教师资格条件:(1)中国公民(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3)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育教学所必要的身体条件(4)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认定机构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30日内将认定结论通知本人15、我国新课程管理p200

课程主管:实行中央、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主管制度/

16、学校运动场地p230

运动场地边缘与教学楼的间距应不少于25米

教室的层高,小学为3.10米,中学为3.40米

教室内的噪音控制一般应控制在40分贝以下

彼得原理(名词解释)的小马现象(了解,要看书):领导者在其职位上取得了成就,便被提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当其在高一级职位上做出成就时,又被提升到在高一级的职位。这样,领导者就有可能被提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从而使领导者陷入尴尬的境地p146

18.古典管理理论:提倡制度化的教育管理p39

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古利克、厄威克

19.人际关系理论: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代表人物:福莱特、梅奥、罗特利斯伯

20学校行政组织: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组,年级组p83

21学校非行政组织:党支部,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研究性团体

德育管理的基础是建设队伍,德育管理的支柱是制定制度

体育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身体,卫生的最根本任务是预防疾病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卫生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有效地完成学校育人的目标。

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p21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也称为"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人种学研究法:这一方法是从人类学研究中演变而来的,强调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描述和定性判断,而不看重假设或坚实的理论基础。

2.后现代主义p46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它涉及哲学,文学,历史,艺术,建筑,语言,教育等社会文化诸多领域。

3.教育管理体制p51

即是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可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与工作制度的总称。

4.校长负责制p63

即校长对政府主管部门承担学校管理的全面责任。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应按有关规定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对外代表学校。

5.教育行政行为(P117):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对教育事务进行组织

和管理的过程中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6.校本教师培训p162

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培训的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7.课程管理体制:是指国家课程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权限及其隶属关系的划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

简答题

管理活动的特性p6

(1) 这种活动虽然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更多地受到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制约。

(2)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位的。

(3)管理活动就整体而言是一种过程,不是一种短暂的,即时性的动作。

(4)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5)管理具有层次性,现代管理是一种法制化的管理。

2、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p7

(1)现代教育已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在我国,与教育活动直接相关的并被专家们称为“教育人口”有两亿之多,教育经费庞大。对于如此庞大而又耗费资源的事业,需要进行有效的领导和管理。

(2)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国家愈大,各地的差异性就愈大,教育实施的主客观基础也就愈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活动来协调教育的发展。

(3)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一个国家再怎么富有,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通过有效的管理,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为了服务于教育。教育管理不单单是为了领导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服务于教育。

(5)教育管理在教育决策、教育行政监督、教育评价、促进教育改革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重用

3、教育管理活动的特征p9

(1)教育领域中有很多东西难以定论或把握,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态度、学

习氛围等

(2)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就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到评判标准。

(3)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因此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涉及其他管理活动不常碰见的伦理、道德及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4)在教育系统中,教育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教育管理者是在与一群并非十分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专业人员打交道

(5)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业绩评价的困难,为圆满履行教育管理职能增加了难度

(6)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驾驭的这一特点使得管理工作趋于保守,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采取非常保守的态度

4、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p40

(1)把高效率的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

(2)分工和专业化,认为这是管理活动最基础手段

(3)统一指挥,即在组织内部应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明确的权力等级系统,每个成员都要严格服从上级的指挥

(4)工作标准化,将工作细分成若干部分,从而使员工依标准程序开展工作

(5)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认为这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保证

(6)看重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7)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8)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原则就是管理规律的最好体现

5、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p42

(1)经济刺激并非唯一的刺激动因,实际上非经济的社会因素限制了经济动因的效力

(2)工人是以非正式团体成员的身份,而不是以单个个人的身份对待管理的

(3)与人的生理能力相比,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准则对产量的影响更大

(4)专业化并不一定导致最有效的生产组织

(5)工人们往往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捍卫自己,以免受专断的管理之害

(6)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是相互作用、相会影响的

(7)狭窄的控制幅度不是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

(8)非正式的领导常常跟正式的管理人员同等重要

(9)人不是机器中被动的齿轮,而不是能动的生物体

6、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学界的影响p42

第一:提倡改善学校人际关系、民主管理学校的著作、论文在当时大量涌现,推动了人际管理理论在教育界的传播

第二:学校行政人员对满足教师心理需要、提高教师士气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

第三:有识之士呼吁学校在制定计划是倾听教师的意见,做到民主参与决策,以求改善学校中上下级关系

第四: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7、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p45

“巴纳德是第一位将行政与行为科学加以联系的人物”,也是最在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研究组织问题的人。他的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对行为科学的创立起了重要的作用。巴纳德的理论内容丰富,包括对组织性质的分析、组织要素的理论、正式组织长和非正

式组织关系的论述、组织决策过程的分析等。由于巴纳德特别强调组织施以个内外协作、平衡的社会系统,因此在管理学上他被看作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

8、西蒙的决策理论p45

西蒙是当代行政学的代表人物,决策理论的创立者。西蒙在其理论中阐述了决策的意义、类型和过程,并对组织决策的合理性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他还主张以行政行为的研究替代行政学的传统研究方式,包括行政组织、人际关系、人员激励、行政程序等

9、教育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p76

(1)依法组建和按需设立的原则。教育行政组织若随意组建,不可能具有法定的行政权,也没有权威性;按需设立,即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人和机构,以实现“人(机构)一事”的协调和平衡

(2)完整统一和合理分权的原则。设置教育行政组织,实质上就是形成某种完整的教育管理网络结构

(3)精简机构和事权对应。精简要求一是不舍不必要的机构,二是保留高效能的机构;事权对应,一旦授权后,机构和人员要正确用权,既不能拒绝行政,也不能有越权和侵权行为

(4)适应变革和自我完善原则。教育行政机构和组织系统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每过一段时间需要变化和革新的;除了要适应变革外,教育行政机构也要谋求自身的发展完善

10、教育政策的特点p96

第一:指向明确。教育政策不同于教育规律,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因而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第二:相对稳定性。教育政策一经确定,一般总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会随意变动,否则就会影响人们对其信任程度和执行时的坚定性

第三:影响广泛。教育活动联系千家万户,因此佳偶政策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第四: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尽管各党派、各社会团体都可以制定教育政策,但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政策总是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第五:不具强制性。教育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人们的表率作用、组织约束、舆论引导等途径来实现,一般不具有强制性

11、教师的义务p122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2、班集体建设的举措p188

第一:选派合适的人选担任班主任。学校在安排班主任时,要严格把好选派关,将最适合的人员配置到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去

第二:确定班集体共同奋斗的组织目标。班集体目标是维系班级全体成员的纽带,是促进班级体发展的驱动力

第三:建立强有力的班级集体的核心。建立班集体核心的关键,是培养和选拔好学生干部。安排班干部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终身制”,二是“轮换制”

第四:健全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班风。规章制度对班级成员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是班级的各项活动保持正常有序的状态;良好的班风具有很好的德育价值,是巩固学生班集体的精神力量

13、教学管理的意义p197(注意P190)

第一:它是学校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现代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系列教学管理活动基础之上的,没有教学管理这一基础,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教学工作遭到破坏第二:它有助于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学上不去,其他工作也搞不好

第三:它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发展提高。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活动能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锻炼,加速其专业素质、教学水平的发展提高

第四:它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教学管理使教学潜能得以发挥,促使学校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教育质量层次上运行

第五: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和育人目标的实现。良好的教学管理有助于引导教师全面认识教学工作,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从而保证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学生的自我管理的途径p190

实施学生干部轮换竞选机制,构建学生自立管理环境。

建立学生校园生活自管制度,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提升学生主人意识。

14、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p206

第一:要对教学质量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教学质量绝不仅仅指学生的考试成绩,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就是要全面看待学生的发展质量,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展开教学质量管理活动

第二: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认识教学质量问题。教与学是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的有机统一

第三:教学质量管理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针对少数拔尖学生。真正出色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现在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第四:教学质量管理体现一种全过程管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每个环节,都存在一个质量管理的问题,每个阶段、每一环节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达到整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第五:要确立全员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不但上课的老师参与,不上课的学校后勤辅助人员也要视情况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提供条件。学校要建立一种全员岗位责任制,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奖惩手段,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

15、德育队伍建设四方面内容p216

(1)思想建设。即通过组织理论学习、讨论交流、工作实践等途径,统一德育工作者的认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掌握先进的德育理论、工作方法和相关法律法规(2)组织建设。要保证德育工作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学校领导要熟悉国家对德育工作者任职条件的规定,按一定程序选好各级德育人员

(3)培训提高。国家教育领导部门要制定德育工作培训规划,明确规定培训要求,制定培训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即教育行政部门需根据上级指示做好各级德育人员的培训进修工作。

(4)考核评定。考核的内容和标准既要符合国家对各类人员的职责要求,又要符合实际情况。考核方法要科学,考核的结果应该归档,作为选拔、任免、评优晋级的依据

16、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p227

(1)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2)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3)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4)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精神。(PS:学校各项体育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根本任务来安排)

17、定性研究的特征p249

(1)强调背景,认为任何行为都在特定的背景之下才能被真正理解

(2)主张研究应在自然情境中进行,不对研究对象做任何控制

(3)在研究开始之前往往没有专门的理论假设或其他前提条件,理论在研究过程中渐渐形成

(4)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往往可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5)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的情境中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

(6)强调个人感受,认为事实和价值不能分离

员工参与决策五种方式(布里奇斯)p144

第一:照会式第二:寻求意见式第三:民主集中式第四:议会式

第五:参与者共同决断式

如何解释“小马现象”(借用彼得原理)p146

领导者在其职位上取得了成就,便被提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当其在高一级职位上做出成就时,又被提升到再高一级的职位。这样,领导者就有可能被提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从而使领导者陷入尴尬的境地(彼得和霍尔)

大题

1、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p54

中央集权制:在中央集权制下,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表现为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主要以实施中央制定的教育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指令为己任。

地方分权制:是指国家管理教育的权责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执掌,以地方自主管理为主的制度。

中央集权制的利处:

(1)有利于统一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2)有利于制定统一的教育发展规划,也有利于中央调节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强对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扶持和帮助

(3)促进了教育标准的统一,各地可根据统一的标准评估和检查教育的发展状况

中央集权制的弊端:

(1)容易形成不顾地方特点和条件强求一致的局面,从而对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教育造成不利影响

(2)教育管理的主要权责集中于中央,不利于调动地方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中央集中管理,地方缺少自主权,客观上使得地方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趋于保守、僵化、,缺少灵活性,降低了教育管理的效率

地方分权制的优点:

(1)教育行政权利分散,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负有发展教育的权责,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管理教育,使教育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教育的特点与需要。

(2)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执掌有关教育的发展权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地方自主管理教育事业,有利于地方及时处理和决断有关教育问题可以避免出现事事

请示中央的现象,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促使中央集中精力更有效地履行其宏观管理的职能。

地方分权制的弊端:

教育行政权力分散,不易在教育领域统一政令、统一标准、统筹规划及统筹兼顾;各地条件不同,对教育事业的认识不同,容易造成教育的不平衡发展;各地自助行政,中央调控能力减弱,不利于组织地方之间的教育协作。

学校组织的变革p86-89

(一)学校组织机构变革策略:

经验-理性策略:经验理性策略假定,个体和群体是有理性的,当资料和经验显示一项变革是合情合理的,并有充分证据证明这一变革会取得预期成就时,人们便会行动起来;

权力-强制策略:权力强制策略强调,把政治或经济的制裁作为发动变革手段,认为政治的、经济的权力是实现改革的基础,是改革成功的保证,这种策略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不合法的;

规范-再教育策略:人是有理性和智慧的,还认为动机和行动的心理基础不仅仅是逻辑,因为组织行为的方式除了社会文化规范的影响外,还受态度、人际关系、忠诚观念和技术特性的影响、因此,规范-再教育策略不仅探讨组织变革的目标因素,而且关心人的情感和价值观,认为教育变革的关键是实现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激发人的情感、意志等心理动力,开发人的创造力。

偏重:经验-理性策略偏重于理性的价值,忽视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外在权力的支持;权力-强制策略重视权力因素,忽视理性、情感等人的社会心理特征;规范-再教育在重视情感因素的同时,强调理性因素的价值,但却忽视了权利因素。

(二)学校组织变革的过程:

现实“危机”阶段:

决定阶段:

实施阶段:

(4)反馈调节阶段:

学校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

(三)学校组织变革的阻力:

教师因为知识水平高,对学校变革会产生一定的阻力。从心理学角度看,他们倾向于拒绝威胁他们安全的革新;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他们要求教育理论无法提供的证据;专业的角度来看,他们把从外界发起的变革看作是侵犯了他们权能所及的领域;他们看到业余作者不向他们请教,也没有预见到将惹起的困难便采取决定而感到恼火

(四)学校组织变革的对策

教育和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让所有人了解变革的原因、变革的内容、变革的步骤以及变革的目标;(2)参与与投入。参与方法的前提假设是个体很难抵制他们自己参与做出的变革决定;(3)提供便利和支持。学校变革推动者可以通过提供一系列支持性措施来减少由于资源不足导致的阻力;(4)协商和同意;(5)制度支持;可通过带有一定强制作用的相关制度,比如对抵制者实施调职等措施,但要小心谨慎用此方法

中小学教育科研应注意的问题p260

(1)基于解决问题的学校教育科研

基于解决问题的中小学教育科研不能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不能偏离学校发展的教育需要,要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在学校的发展矛盾中寻求鲜活的素材,这样才能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实效性,提高教师参与科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中小学教育科研必须做到:研究类型上倾向于应用研究,研究范围上不宜过大,应小而

集中,是学校能够承担的。研究方法倡导以行动研究为基本范式,研究时间不宜过长,力争正在两到三年内完成。

(2)校长对教育科研的重视

校长对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与方向

首先,校长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教育科研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要促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的现实力量

其次,校长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保证和引导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

再次,校长要有教育科研的决断能力

(3)妥善处理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的关系

当前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学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很多教师抱怨教学任务繁重,没时间搞科研,还有些教师为了科研而搞科研,结果出现了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现象

因此要让教师由被动从事研究到主动研究者

首先,要使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在中小学,教学与教育科研目标是一致的。

其次,学校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努力促进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

(4)加强教育科研的专家指导

中小学教育容易犯低水平重复的错误,因此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专家指导制度在具体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专家的指导作用

第一;有条件的学校,成立以专家为核心的课题组,通过专家的引领作用来保证研究课题的质量

第二;定期举办针对学校教师的校本科研培训

第三;借助校园网、互联网、网上专家信箱等现代信息技术开辟多种交流通道,以充分挖掘校内外专家的资源,为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解难答疑

案例题p166-170

(1)激励理论可分为内容型和过程型

内容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麦格雷格的X理论和Y理论等

过程型: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等

(2)激励理论的贡献及局限

教师管理引入激励理论之后,开阔了教师管理者的眼界,丰富了教师管理者的思想,也改变了教师管理者对教师管理的许多基本看法,并由此带来了一些新型的教师管理方式。局限:激励理论的失灵,林校长在分析教师需要时,方法过于简单,过于主观,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激励理论特别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本身的局限性。

因此当教师管理者将激励理论运用于教师管理实践时,应注意理论假设与实验结论的区别,应避免机械的套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之类的假设模型,应当在教师管理实践中探索激励教师的新思路,创造激励教师的新方法

教师激励的策略

物质激励:通过普遍提高全体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通过建立一定的物质奖励机制。

目标激励:设置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目标

制度机制:通过校内民主制度的建设,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同时,通过建立沟通制度,经常与教师沟通情况,交流思想

情感激励:学校领导通过与教师谈心、家访、探病、交朋友与教师建立正式或非正

式的情感联系

榜样激励:通过领导者的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等方式激发教师奋发向上

信息激励:通过各种方法向教师推荐报纸杂志有关教改的信息资料

(4)教师的群体激励

教师激励要考虑的,不是某一两个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问题,也不是将教师作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来考虑他们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调动问题,而是要在学校组织整体背景下考虑如何追求一种教师群体激励的效应

(5)教师激励中的骨干与全员兼顾

二八原理

学校校长的权力:p63

决策指挥权

干部任免权

职工奖惩权

学校财经权

红色加粗部分即考试题目2015年7月hytc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和答案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汇总课程代码(0458) 2004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管理学家【 A 】 A.法约尔 B.巴纳德 C.德鲁克 D.西蒙 2.教育质量分析分为两类:一是分层分析,二是【 C 】 A.状态分析 B.因果分析 C.状态分析和因果分析 D.系统分析和过程分析 3.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实际的【 A 】 A.行动过程 B.总结过程 C.实验过程 D.观察过程 4.县级人民政府设有教育局、 科或教育委员会,【 B 】 A.它是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机关 B.它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单位 C.它的职责就是管理乡村教育事业 D.它主要承担着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任 5.校长负责制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制度,也是学校的一种【 B 】 A.监督制度 B.决策制度 C.法规保障制度 D.参与制度 6.教育发展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做出的【 D 】 A.教育发展规划 B.教育发展计划 C.有关全局性的预测 D.有关全局性的发展对策 7.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是【 B 】 A.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执行、告诫 B.作出行政强制决定、告诫、执行 C.取证、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执行 D.间接强制执行、直接强制执行 8.教育经费构成主要包 括【 A 】 A.教育事业费、教育基本建设费、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 B.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人员经费 C.人员经费、公共经费、基本建设费 D.教学业务费、教师工资、 基建费 9.按照评价参照标准的不同,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A 】 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B.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C.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教育督导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 】 A.计划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处理 B.调查研究、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C.组织动员、调查研究、作出评价 D.深入实际、作出评价、总结指导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行政管理:是一种一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教育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需要,在确立教育发展总目标的同时,还要对教育发展的子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划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合理方法和途径。教育规划既为教育事业确定了行动的指南,又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 组织发展: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4.跳板原则:是在需要沟通的两个同级部门之间建立横向沟通渠道,以使组织中不同等级中的相同层次的人员能在有关上级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联系,以提高沟通效率。 5.松散结合理论:(loosely coupled theory),提出者:魏克(Karl E. Weick)。主要论点:组织内专业系统与行政系统的结合方式彼此联系并不严密各有特性。双核心(dual -core)现象:1 就权力而言,行政系统高於专业系统。2 就人数而言,专业人员多於行政人员。3 就变迁速度而言,专业系统反对由上而下的变革,变革阻力大,变革速度慢。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法约尔管理思想之主要内容? 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2、倡导管理教育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 2、教育政策的意义何在? 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有助于我们提高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的素养,有助于我们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我们推动教育法学学科的发展。 3、教学管理的内容? 包括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 4、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要程序? 开题、操作实施、结题准备、撰写报告、成果鉴定。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办学——“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教学活动安排多样化——“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即有课堂授课也有自习和课外活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文教政策:“崇儒兴学、兼用佛道”; 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中央设立“国子监”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官长史领导); 教学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如中央官学规定,14岁到19岁开始入学;每年举行旬考、岁考和毕业考;每年有旬假和长假等放假形式;对教师实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7章 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第9章

第四篇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 第7章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 7.1 复习笔记 一、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 (一)领导的界说 1.斯多格迪尔的观点 (1)领导是团体过程的核心; (2)领导是个性及其影响的重合; (3)领导是一门引导服从的艺术; (4)领导即施加影响; (5)领导是一种行动或行为; (6)领导是一种说服的形式; (7)领导是达成目标的手段; (8)领导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9)领导是特别的角色; (10)领导是结构的创新。 2.汉森的观点 汉森认为,虽然有关领导的界说因作者的观点而异,但是有关领导的种种表述往往都涉及人、过程和系统三个基本要素。当然各种表述对每个基本要素的强调程度和角度是不尽相

同的。 (1)古典理论对领导的界说往往强凋心理品质(人)、强制服从(过程)和正式结构(系统); (2)社会政治理论强调行为特征(人)、引导服从(过程)、不同的问题情景和正式及非正式结构(系统); (3)开放系统理论则更注重人、过程和系统的动态性,强调对不同的情景应作出不同的反应。 3.我国学者的观点 我国有关学者认为领导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含义: (1)领导是一种过程; (2)领导是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3)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领导者的角色 领导者是组织中领导活动的主体。虽然,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中或在同一组织的不同发展时期,领导活动的侧重或重心会有所变化,但组织发展的导引者、组织运行的指挥者和组织沟通的促进者三种角色,乃是现代领导者必须要担当的基本角色。 1.组织发展的导引者 领导者是组织改革和发展的总设计师和导引者。对于领导者的具体要求包括: (1)应当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正确的管理思想; (2)必须能够客观地分析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和各种条件; (3)应善于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组织的发展方向; (4)应通过种种领导方法和管理手段,来影响组织成员,引导他们去认识组织发展规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

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1章 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是()。 A.《大学》 B.《学记》 C.《中庸》 D.《论语》 【答案】B 【解析】《学记》是我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后期,它是中外文明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学记》篇幅不长,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即使在今天依然能给人们深刻的启迪。 2.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是()。 A.学校管理 B.教育行政管理 C.教学管理 D.人才培养管理 【答案】A 【解析】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学校管理为核心,并探

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3.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B.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C.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D.教育管理学是程序化的科学 【答案】D 【解析】教育管理学的特点包括: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教育管理学并非是程序化的科学。这要求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4.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任务是()。 A.提高教育质量 B.教书育人 C.调动教师积极性 D.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 【答案】A 【解析】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A.方向性原则 B.权变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答案】B 【解析】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权变就是权衡应变的意思。它要求我们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6.下列关于管理活动的特性说法错误的是()。 A.管理活动不仅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还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的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的文化历史传统等社会条件的制约。 B.管理活动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位的。其所指向的对象有人、财、物、信息、事、时间、空间等。 C.管理活动就整体而言是一种过程,并不是短暂的、及时性的动作,这一过程大致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决算、报告等。 D.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在任何时代都是相同。 【答案】D 【解析】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表现为:19世纪以前,由于生产力的限制,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管理总体上属于一种家族式的专制管理,其

学校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决定学校管理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的是 A.学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B. 学校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C.学校管理要依据客观规律 D.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不等同性2.研究者通过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对其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叫 A. 调查研究法 B.人种志研究法 C.比较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3.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领导体制 D.学校管理原则 4.学校管理工作的导向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管理过程 D.学校管理手段 5.主要研究学校日常行政工作重要问题的会议是 A.校务会议 B.教学例会 C.校长会议 D.行政会议 6.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后勤事务工作的职能机构是 A.政教处 B.校长办公室 C.总务处 D.教导处 7.校长负责制的核心内容是 A.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 B.党支部保证监督 C.教职工民主管理 D.校长的职位内涵和职责内涵 8.自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曾实行过多少种领导体制? 种种种种 9.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计划 C.实施 D.目标 10.检查阶段的管理活动可分为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经常检查和集中检查,其划分依据是

A.内容 B.主体 C.形式 D.时间 11.学校管理活动过程的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是 A.计划 B.实行 C.总结 D.检查 12. 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班级制度 B.管理例会制度 C.教职工代表大会 D.教学例会制度 13.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时时体现教育性,处处着眼于育人的行为准则是指 A.教育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学校管理方法可分为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特殊的管理方法,其划分依据是 A.对象范围的不同 B.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不同 C.管理对象的性质不同 D.所运用方法的主次不同 15.通过对学校成员进行政策、法律等知识的宣传和理想等信念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的学校管理方法是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管理方法 C.法律管理方法 D.咨询参与方法

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一种管理方法。 预测: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环境进行预先估计,并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决策: 决策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即多方案择优。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是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激励: 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控制: 控制是指接受系统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对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系统按预定的计划运行,或适当的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C)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D)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B) 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A)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C)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C)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1章 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第3章 教育管理体

第1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是()。 A.《大学》 B.《学记》 C.《中庸》 D.《论语》 【答案】B 【解析】《学记》是我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后期,它是中外文明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学记》篇幅不长,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即使在今天依然能给人们深刻的启迪。 2.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是()。 A.学校管理 B.教育行政管理 C.教学管理 D.人才培养管理 【答案】A 【解析】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学校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3.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B.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C.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D.教育管理学是程序化的科学 【答案】D 【解析】教育管理学的特点包括: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教育管理学并非是程序化的科学。这要求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4.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任务是()。 A.提高教育质量 B.教书育人 C.调动教师积极性 D.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 【答案】A 【解析】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基础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信息传递方面角色包括监听者、__传播者____和____发言人 __。 2.按计划的期限可将其分为___长期计划___、__中期计划 ____和短期计划。 3.职权设计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____纵向__与__横向___两个方面的职权关系,将不同类型的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和部门,建立起高度协调的职权结构。 4.领导行为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具有__示范性____、激励性、互动性和__适应性____的特点。 5.按沟通的范围,可将之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6.按计划制定的层次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7.从决策的起点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8.领导活动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9.路径—目标理论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______教授提出来的,它以______理论为依据。 10.按控制的时机,可将控制分为______、______和事后控制。 1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人际关系方面角色包括______、______和联络者。 12.按计划内容的明确程度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13.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14.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的______,领导的目的是实现______。 15.按沟通的方向,可将之划分为______、______和平行沟通。 16.管理程序学派主要研究管理的______和______。 17.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18.勒温认为,领导者采取的领导基本作风有三种,即______、______和放任式 19.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人际知觉和人际沟通。 20.冲突管理有各种方法,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强迫、妥协与合作。 21.管理环境一般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2.从决策的主体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23.组织文化主要是由物质文化、______和______等三个层次构成的。 24.“社会人”又称“______”,这一假设来自20世纪30年代的______实验。 25.预算是______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的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预计结果,预算是使用最______ 的控制方法。 26.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______、良好的沟通和______。 27.从环境的可控程度可把决策分为______、______与非确定型决策。 28.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和上下级关系。 29.按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30.强化理论认为强化的方式有______、______、自然消退和惩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各种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是[ ] A.人 B.财务 C.时间 D.信息 2.梅奥认为工人是[ ]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3.中层决策大多是[ ] A.战略决策 B.管理决策 C.业务决策 D.技术决策

教育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40分) 1、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内涵是什么? 程序化决策的内涵: 程序化决策是指管理过程中经常反复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决策,由于是经常出现、反复解决的问题,所以在这类问题的决策过程中已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化的固定程序。这种决策是可以根据既定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把决策目标和约束条件统一起来,进行优化的一种决策。这种决策是可以运用筹学技术来完成的。在这种程序化决策中,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计量和统计调查得到,它的约束条件也是明确而具体的,并且都是能够量化的。对于这种决策,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让计算机代为运算,并找出最优的方案,都是在价值观念之外做出的,至少价值观念对这种决策的约束作用不是主导因素。 非程序化决策的内涵: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程序和常规办法处理,偶然发生的新问题的一次性决策,由于这类问题有很大的偶然性,管理者又没有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不论问题复杂还是不复杂,都没有现成的处理方案,因此不能按正常的程序进行决策,只能靠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才干和信念去解决。这种决策所赖以进行的信息不完全,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糊、不确定。约束条件是由各种各样的社会发展变量,比如社会需求、消费偏好、个人收入、消费习惯等等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社会发展变量的不确定性制约着约束条件的稳定性,而且这种决策的贯彻实施还会引起决策所影响对象的有意识反应,比如竞争对手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这就导致决策与决策实施结果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这种决策,是无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为决策人制定决策提供优化方案的,在这种决策中,变量更多的是人的意志因素。而人又是一个奇怪的存在物,他的意志和欲望多种多样,并且各自的评价又不同。所以,这种决策就不是一种可以在数理基础上完成的逻辑选择。 2、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管理体制的内涵: 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教育管理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保障,它对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有直接的影响.它涉及教育系统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隶属关系、权力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其外延包括以教育领导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制度。 教育运行机制的内涵: 教育运行机制是指教育机体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及与社会交互作用的运作方式是一种总体性、结构性、功能性的现实存在。 3、教育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过程管理的内涵:学校过程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为达到以育人为中心的预期目标,将管理要素进行组织协调,使其作用在积极相关效应中得以放大,从而共同进行的有组织、有步骤的活动程序。 目标管理的内涵:目标管理是指把管理系统的总任务转化为组织的共同目标,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所属单位、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学校目标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和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的总目标,然后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整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并以此推进学校管理活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管理方法。 4、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行政管理的内涵: 教育行政管理是国家权力机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根据一定的政策,对教育工作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和领导。为了充分发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不同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为其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社会发展、文化背景、教育思想有所不同,各自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与组织也就不一样。有中央集权,也有地方分权;有全面控制,也有宏观指导;有统一管理的,也有部分管理的;有中央与地方合作管理的,也有独立管理的。 教育学术管理的内涵: 学术管理是大学教学、科研活动中特有的现象,也是大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大学学术管理是指大学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依据学术发展及大学学术的特殊规律,通过组织与协调他人的共同活动,为实现大学学术目标而对学术事务及学术活动进行调控与规范,从而高效率地实现大学学术目标的过程。 5、教育管理学中控制与反馈的内涵是什么? 教育管理学中控制的内涵: 为了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各级学校管理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对学校教职工的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的过程。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对原计划进行修订或制订新的计划,并调整管理工作的活动过程。 教育管理学中反馈的内涵:

教育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2018年教育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有()三种形式。 A.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B.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C.集中授课、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D.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2.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学派。 A.人本主义 B.精神分析 C.行为主义 D.认知 3.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4.《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毕业生的英语词汇要求是()。 A.学习800一900个单词和7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B.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约700一800个单词和6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C.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D.词汇不作硬性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5.如果没有(),教师就不可能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眼光,教师的行动研究也就无法启动。 A.教师备课 B.教师学习 C.教师说课 D.教师上课

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7.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8.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9.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较高的(),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 A.同质性差异性 B.一致性差异性 C.一致性独立性 D.同质性独立性 10.小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的“私密空间”和()的特征,倾诉自己心中的矛盾和困惑,得到更多朋友的帮助,释放因学习等带来的压力。

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大全)

管理学考试试题和答案(全) 第一篇总论 1.管理的载体是( D ) A.管理者 B.技术 C.工作 D.组织 2.管理的对象是( C ) A.管理者 B.被管理者 C.资源 D.组织 3.在组织中,最有潜力、最为重要的资源是(A ) A.人力 B.物力 C.财力 D.信息 4.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的十大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即( B ) A.领导角色、人际角色与信息角色 B.人际角色、信息角色与决策角色 C.人际角色、信息角色与技术角色 D.领导角色、决策角色与技术角色 5.在管理者的技能中,将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 力是指( C ) A.技术能力 B.人际能力 C.概念能力 D.决策能力 6.群体行为学派最早的研究活动开始于( B ) A.铁锹试验 B.霍桑试验 C.搬运生铁试验 D.金属切削试验 7.三川旅行公司刘总经理在总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惊 险性旅游项目与40岁--45岁男性消费者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旅游路线和项目,并进行了前期宣传。因为涉及到与交通管理、保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新项目得到正式批准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整整一年,由此丧失了大量的市场机会。你认为下列那种说法最能概括刘总的管理技能状况?( D ) A.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弱 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强 C.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强,但概念技能 D.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强但人际技能弱 8.玛丽在某快餐店当了两年服务员,最近被提升为领班。她极想在新的岗位上 取得成功,所以去征求曾做过领班工作的一位朋友的意见。这位朋友向她道出了三大成功要素:第一,能理解人,能敞开地和人沟通,能在部门内外和他人一起工作;第二,能理解组织的整体结构,能解释组织计划和目标,并将其转换为本部门的目标,能够预见问题并对之进行处理;第三,能使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被上司接受;维护权威,尊重管理阶层。试问,玛丽朋友所提出的建议中哪一点涉及到人际技能?(B ) A.第一和第二 B.第一和第三 C.第二和第三 D.第一 9.某企业领导决定在整个企业里开展凝聚力工程,其目标在于建立员工对于企 业的归属感,并能做到以企业为家。以下是该企业凝聚力工程准备开展的几项工作,你认为其中哪项最无效?( B ) A.加强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密切挂钩。 B.加强对员工思想与行为的控制,确保员工关心企业发展。 C.在员工中开展关于如何以企业为家的大讨论,增强员工向心力。 D.即使会引起产品成本提高,也要切实改善骨干员工的福利待遇。 10.管理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而表现出的属性是( C ) A.政治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 D.文化属性 11.“经济人”假设是( B )的理论基石。

专升本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管理学试题及答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管理学基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A.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C.管理就是决策 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C.人际关系学说 3.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A.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C.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4.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 A.社会技术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经济系统 5.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C.《科学管理理论》 6.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 C.企业文化 7.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轰动,这就是()。 A.《企业再造工程》 B.《管理的革命》 C.《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8.中层管理者比低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B.个****力与技术技能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术技能 9、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出,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效率C、目标、部门和关系 10、经济活动中,指明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这就是()。A、策略 B、目标 C、政策 11、美国对企业70个目标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如果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高度重视,并亲身参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其生产率的平均改进程度可达到()。A、6%B、56%C、66% 12、人们除了生存需要外,还有安全的需要、寻求关心的需要、建立友谊的需要等社会需要,所以产生了()。 A、非正式组织

《教育管理学》试题

湖南女子学院201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教育管理学》课程考试(查)试卷(A)出卷教师:邵汉清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签字):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规定时间:120分钟适用班级:12级学前教育(专) 试卷份数:4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教学管理 2、教育决策 3、教育价值观 4、教育管理现代化 5、教育计划 6、校本培训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古典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领域的不足之处。 2、教育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什么异同? 3、简析教育管理体制中专家统治制的优缺点。 4、简述学校聘任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5、简述课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何理解“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以下是我国小学生守则的两个版本,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知识予以判断分析,你认同那个版本?为什么? 版本一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 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版本二 1、尊敬国旗,会唱国歌,升国旗肃立,敬礼规范。 2、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不欺弱小,礼貌用语。 3、遵守校规校纪,按时到校,有事先请假,不无故缺课。 4、勤奋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好预复习。 5、热爱科学,开动脑筋,敢于提问,乐于探究。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7、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坚持锻炼,讲究卫生,服装整洁。 8、关心集体利益,参加社会实践,热心公益,遵守公共秩序。 9、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爱惜粮食,勤俭朴实。 10、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被否定的作文批改法 我是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教研员,常下小学对学校进行常规检查。当翻开某班的习作练习本时,我发现前面的几篇作文,学生在老师批改后(主要是提出修改建议)又练习了一次,效果非常好。后面的几篇作文,不知什么原因,学生没有坚持下去。我正在惋惜,该班的语文老师解释道:“学校领导认为这样做有凑作文篇数的嫌疑,便规定不准这样来安排习作。”稍后我与该校分管教学的领导谈及此事,这位领导说:“个别老师对重写的作文只写了几个字的评语,但也要算一篇大作文。为了防止老师‘偷工减料’,便杜绝了此类做法。这样做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好管理。”据我事后了解,这所学校在教师工作量的考评中有明确规定,每学期要批改一定数量的学生习作。 请你结合教育管理学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校方这一做法。

教育管理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期末试题 《教育管理学》 一、科层制是德国学者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现代理性制度管理的一种重要模式,请详细描述韦伯所论述的科层制具有什么特点?并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觉得现代学校(中小学)是不是一种科层制的模式?为什么? 答: (一)韦伯所论述的科层制具有的特点 古典韦伯主义科层制的五个基本组织特征是: 1.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根据韦伯的观点,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是人们以某种固定的方式,将科层制支配下的组织结构所要求的种种正常活动变成正式职责。对单个人来说,大多数组织的任务过于复杂以致难以独立完成任务,因此,各种职位间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效率。 2. 非人格化取向: 韦伯认为科层制的工作氛围应该体现非人格化取向,“形式主义的非人格化精神的优势,没有怨恨或激情,也因此没有影响力或积极性。”即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凭感觉作出决策。 3. 权威等级: 科层制中的官员是垂直分布的,也就是说,“每一位下层官员都受控于其上层的监管”,这就产生了权威等级。 4. 规章制度: 韦伯断言,每一个科层体系都有一个规章制度系统,一个“通常都是根据一定目的建立起来的抽象的规则系统。此外,管理法规的实施体现在这些规则在具体案例的应用上。”规则系统包括每一个职位固有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规则系统也有助于等级体系中各种活动的协调。当人事有变动的时候,系统也保证了组织运作的连续性。这样,规章制度就确保了每一位职员行动的统一性与稳定性。

5. 职业取向: 韦伯坚持认为,任何时候都有这样的职业取向,“这是一个依据资历、成就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晋升体系,晋升取决于主管的判断。” 韦伯科层制的五个基本组织特征的功能的发挥可以使管理效率最大化,这种科层制概念是一种理想类型,在现实中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它凸显或强调了现实组织的基本趋势。 (二)现代学校(中小学)是不是一种科层制的模式?为什么?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类教育管理的研究开始集中探讨教育组织的科层制特性。M.Abbott等人指出,科层制的许多特点是符合学校组织的特性(Abbott, 1969)。比如,学校组织具有分工的专业化特点,学校内部有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学校管理的理性化程度高,教师按照自己的职务和工作量等领取工资。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学校组织不同于一般的官僚组织,而是官僚组织和结构松散的结合(Bidwell,1969),比如,学校组织的形式是多样的,学校并不是按照严格的规定来运作的,教师和学生也不是韦伯所说的等级式。 学校是与科层组织有诸多相同特征的正式组织。包括学校在内的几乎所有现代组织都具有韦伯所列举的特征:劳动分工与专业化、非人格化取向、权威等级、规章制度以及职业取向。所以与其讨论学校是不是科层制模式,不如用韦伯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考察学校的科层化程度。 运用霍尔的分析,霍伊等开发了学校组织结构的四种类型。 霍伊和斯维特兰提出了一种促进-阻滞连续统一体用以考察学校结构。将学校分为促进型学校结构和阻滞型学校结构。 明茨伯格对组织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他简单地将结构描述为组织根据任务进行劳动分工并促进员工相互协调的方式。用这一框架研究学校,就形成了除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