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最终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16
第四章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与计算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与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安全性分析、稳定性分析电磁暂态分析的基础(稳定性分析和电磁暂态分析需要首先计算初始状态,而初始状态需要进行潮流计算)。
其根本任务是根据给定的运行参数,例如节点的注入功率,计算电网各个节点的电压、相角以及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分布及损耗。
潮流计算的本质是求解节点功率方程,系统的节点功率方程是节点电压方程乘以节点电压构成的。
要想计算各个支路的功率潮流,首先根据节点的注入功率计算节点电压,即求解节点功率方程。
节点功率方程是一组高维的非线性代数方程,需要借助数字迭代的计算方法来完成.简单辐射型网络和环形网络的潮流估算是以单支路的潮流计算为基础的。
本章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的节点功率方程的形成,潮流计算的数值计算方法,包括高斯迭代法、牛顿拉夫逊法以及PQ 解藕法等.介绍单电源辐射型网络和双端电源环形网络的潮流估算方法.4-1 潮流计算方程-—节点功率方程1. 支路潮流所谓潮流计算就是计算电力系统的功率在各个支路的分布、各个支路的功率损耗以及各个节点的电压和各个支路的电压损耗。
由于电力系统可以用等值电路来模拟,从本质上说,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首先是根据各个节点的注入功率求解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电压,当各个节点的电压相量已知时,就很容易计算出各个支路的功率损耗和功率分布。
假设支路的两个节点分别为k 和l ,支路导纳为kl y ,两个节点的电压已知,分别为kV 和l V ,如图4—1所示.图4-1 支路功率及其分布那么从节点k 流向节点l 的复功率为(变量上面的“-”表示复共扼):)]([lk kl k kl k kl V V y V I V S -== (4—1) 从节点l 流向节点k 的复功率为:)]([kl kl l lk l lk V V y V I V S -== (4—2) 功率损耗为:2)()(klkl l k kl l k lk kl kl V y V V y V V S S S ∆=--=+=∆ (4-3)因此,潮流计算的第一步是求解节点的电压和相位,根据电路理论,可以采用节点导纳方程求解各个节点的电压.2. 节点功率方程根据电路理论,要想求系统各个节点的电压,需要利用系统的节点导纳方程。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潮流分析是电力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计算方法,用于分析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电压、功率和电流的分布情况。
通过潮流分析可以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潮流分析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范围。
一、潮流分析的基本原理在电力系统中,各节点以母线表示,节点之间通过线路连接。
潮流分析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电压平衡原理:电力系统中的节点电压必须满足节点处功率平衡方程,即节点出注入电流之和为零。
2. 潮流方程:潮流方程描述了电力系统中各节点之间电压、功率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潮流方程是通过母线注入导纳矩阵、支路导纳和节点注入功率来表达。
3. 网络拓扑:电力系统中的节点和线路之间形成了复杂的拓扑结构,潮流分析需要考虑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
二、潮流分析的计算方法潮流分析通常采用迭代法来计算各节点的电压、功率和电流。
常用的迭代法包括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和牛顿-拉夫逊迭代法。
1.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该方法是最简单的潮流计算方法之一。
它通过假设电力系统中所有节点电压的初始值,逐步迭代更新节点电压,直到满足收敛条件为止。
2. 牛顿-拉夫逊迭代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功率不平衡方程的雅可比矩阵,采用牛顿迭代和拉夫逊补偿的方法来求解节点电压。
牛顿-拉夫逊迭代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计算精度。
三、潮流分析的应用范围潮流分析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规划:潮流分析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评估系统瓶颈、优化系统结构和参数配置。
2. 运行控制:潮流分析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评估节点电压的合理范围、分析负荷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3. 网络优化:潮流分析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网络优化,寻找最优输电线路和改善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4. 风电并网:潮流分析可以用于风电并网系统的规划和运行,评估并网系统的可靠性和电力系统与风电场的相互影响。
电力系统分析P-Q分解法潮流计算终稿《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复杂电力系统潮流分析程序设计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1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班学生姓名陈剑秋学生学号 202130088099 指导教师房大中提交日期 2021年 12 月 16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摘要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基本计算的核心部分之一。
它既有本身的独立意义,又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础。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对复杂电力系统正常和故障条件下稳态运行状态的计算,是电力系统计算分析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计算。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的各种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研究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分析功能,是进行故障计算,继电保护鉴定,安全分析的工具。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计算系统动态稳定和静态稳定的基础。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中,都需要利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来定量的比较供电方案或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本课程设计采用P-Q分解法对三机九节点系统进行潮流计算。
计算结果的得出是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实现。
关键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P-Q分解法,三机九节点系统I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AbstractPower flow calculation is the core part of the power system analysis course basic computing. It has both the independent meaning itself, and is the power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basic operation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study.Power flow calculation i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steady state operation of normal and fault conditions of complex power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calculation of power system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Power flowcalculation is the basis of all kinds of power system calculation,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power system analysis study, is the fault calculation, relay pro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afety analysis tool. Power flow calculation is the basis of calculation system of dynamic and static stabilization. In the research of operation mode of power system planning and the existing power system, the rationality of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and economy of the program or run mode comparison requires the use of power flow calculation to quantitativeThe curriculum design using P-Q decomposition method for power flow calculation of the three machine nine bus system.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alculation result is achieved by MATLAB software programming.Keywords: power system power flow calculation, the P-Q decomposition method, three machine nine node systemII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目录要............................................................................ (I)Abstract ..................................................................... ............................................. II 一、绪论............................................................................ ................................... 1 1.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1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1.2.1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 2 1.2.2 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 2 1.2.3 基于MATLAB 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发展前景..................................... 3 二、设计目的............................................................................ ........................... 4 三、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 4 四、设计内容............................................................................ ........................... 4 4.1 选题内容............................................................................ ............................. 4 4.2 基础资料............................................................................ ............................. 5 4.3算法原理............................................................................ . (6)4.3.1 节点导纳矩阵形成的计算机方法........................................................ 6 4.3.2 电力网络的潮流方程.. (9)4.3.3 电力网络极坐标形式的潮流方程.................................................... 10 4.3.4 极坐标牛顿潮流算法的修正方程雅和可比矩阵............................ 10 4.3.5 PQ分解法潮流计算...........................................................................11 五、程序设计............................................................................ ......................... 13 5.1 主函数............................................................................ ............................... 13 5.2 子函数............................................................................ ............................... 16 六、输入与输出结果............................................................................ ............. 21 6.1 输入数据............................................................................ ........................... 21 6.2 输出结果............................................................................ ........................... 22 6.3 当bus4-6的发生故障被切断后,系统的运行情况................................. 25 6.4 两机五节点网络............................................................................ ............... 30 七、结果分析............................................................................ ......................... 34 7.1 三机九节点系统正常运行结果分析........................................................... 34 7.2 三机九节点系统故障切除后结果分析.......................................................35 结论............................................................................ ........................................... 35 参考文献............................................................................ .. (36)III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一、绪论1.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对复杂电力系统正常和故障条件下稳态运行状态的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一):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No.1电力系统的组成和接线方式1、电力系统的四大主要元件: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负荷。
2、动力系统包括动力部分(火电厂的锅炉和汽轮机、水电厂的水库和水轮机、核电厂的核反应堆和汽轮机)和电力系统。
3、电力网包括变压器和电力线路。
4、用户只能从一回线路获得电能的接线方式称为无备用接线方式。
No.2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1、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具有:①重要性、②快速性、③同时性。
2、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①安全可靠持续供电(首要要求)、②优质、③经济3、根据负荷的重要程度(供电可靠性)将负荷分为三级。
4、电压质量分为:①电压允许偏差、②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③公网谐波、④电压允许波动与闪变5、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①电压、②频率、③波形(电压畸变率)6、10kV公用电网电压畸变率不超过4%。
7、抑制谐波的主要措施:①变压器星三角接线、②加装调谐波器、③并联电容/串联电抗、④增加整流器的脉冲次数8、衡量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指标:①燃料损耗率、②厂用电率、③网损率9、线损包括:①管理线损、②理论线损、③不明线损10、线损计算方法:①最大负荷损耗时间法②最大负荷损失因数法③均方根电流法No.3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1、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也称电力网的额定电压)与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相同。
2、正常运行时电力线路首端的运行电压常为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105%,末端电压为额定电压。
3、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比电力网的额定电压高5%。
4、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相当于用电设备,其额定电压与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相同;但变压器直接与发电机相连时,其额定电压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即为该电压级额定电压的105%。
5、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相当于电源,其输出电压应较额定电压高5%,但因变压器本身漏抗的电压损耗在额定负荷时约为5%,所以变压器二次侧的额定电压规定比额定电压高10%。
6、降压变压器二次侧连接10kV线路,当短路电压百分比小于7.5%(变压器本身漏抗的电压损耗较小)时,比线路额定电压高5%。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与计算设计(P Q分解法)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与计算设计(p-q分解法)摘要潮流排序就是研究电力系统的一种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排序。
最初,电力系统潮流排序就是通过人工手算的,后来为了适应环境电力系统日益发展的须要,使用了交流排序台。
随着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生,1956年ward等人基本建设了实际可取的计算机潮流排序程序。
这样,就为日趋繁杂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提供更多了极其有力的排序手段。
经过几十年的时间,电力系统潮流排序已经发展得十分明朗。
潮流排序就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转情况的一种排序,就是根据取值的运转条件及系统接线情况确认整个电力系统各个部分的运转状态,例如各母线的电压、各元件中穿过的功率、系统的功率损耗等等。
电力系统潮流排序就是排序系统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的基础。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转方式的研究中,都须要利用电力系统潮流排序去定量的比较供电方案或运转方式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分为离线计算和在线计算,离线计算主要用于系统规划设计、安排系统的运行方式,在线计算则用于运行中系统的实时监测和实时控制。
两种计算的原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实际电力系统的潮流技术主要使用pq水解法。
1974年,由scottb.在文献(@)中首次提出pq分解法,也叫快速解耦法(fastdecoupledloadflow,简写为fdlf)。
本设计就是使用pq水解法排序电力系统潮流的。
关键词:电力系统潮流排序pq水解法第一章概论1.1详述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计算,它是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及系统接线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个部分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的电压、各元件中流过的功率、系统的功率损耗等等。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计算系统动态稳定和静态稳定的基础。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现有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研究中,都需要利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来定量的比较供电方案或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分析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而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与分析则是电气工程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潮流计算的基本概念潮流计算是指对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的过程。
它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潮流计算的目的是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相位角,以及各个支路的电流和功率。
通过潮流计算,可以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负载能力和输电能力,为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二、潮流计算的方法潮流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流潮流计算和交流潮流计算两种。
直流潮流计算是一种简化的方法,适用于电力系统中负载变化较小的情况。
它假设电力系统中的所有元件都是直流元件,忽略了电抗元件的影响。
交流潮流计算则考虑了电力系统中的电抗元件对电流和功率的影响,是一种更为精确的计算方法。
在交流潮流计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斯-赛德尔法、牛顿-拉夫逊法和快速潮流法等。
高斯-赛德尔法是一种迭代法,通过反复迭代计算节点的电压和相位角,直到满足收敛条件。
牛顿-拉夫逊法则是一种迭代法,通过对节点电压的雅可比矩阵进行线性化,求解节点电压的增量,从而逐步逼近潮流计算的结果。
快速潮流法是一种基于分解和迭代的方法,通过将电力系统分解为多个子系统进行计算,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效率。
三、潮流计算的应用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潮流计算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分配和负载能力评估。
通过计算各个节点的电压和功率,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负载水平,从而合理分配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
其次,潮流计算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和稳定性评估。
通过模拟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情况,可以评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依据。
此外,潮流计算还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输电能力评估和优化。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基础工作,主要用于计算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流动情况。
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得到电力系统的电压、功率、功率因数等关键参数,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规划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应用。
一、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基于电力系统的能量守恒原理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通过建立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和功率平衡方程组来描述系统中各节点间的电压和功率流动关系。
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可简述为以下三个步骤:1.建立节点电压方程: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将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流状况表达为节点电压和导纳矩阵之间的乘积关系。
2.建立功率平衡方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将电力系统中各支路的功率流动表达为节点电压和导纳矩阵之间的乘积关系。
3.解算节点电压:通过求解节点电压方程组,得到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值。
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常用方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常用的方法有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牛顿-拉夫逊迭代法和快速潮流法等。
其中,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是一种基于节点电压的迭代算法,通过在每一次迭代中更新节点电压值来逐步逼近系统潮流平衡状态。
牛顿-拉夫逊迭代法是一种基于节点电压和节点功率的迭代算法,通过在每一次迭代中同时更新节点电压和节点功率值来逼近系统潮流平衡状态。
快速潮流法则是一种通过行列式运算直接求解节点电压的方法,对于大规模复杂的电力系统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三、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应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运行中有广泛应用。
具体应用包括:1.电力系统规划:通过潮流计算可以预测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流动情况,为电力系统的设计和扩建提供参考依据。
2.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潮流计算可以帮助分析系统中节点电压偏差、功率瓶颈等问题,为系统的稳态和暂态稳定性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3.运行状态分析:潮流计算可以实时监测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流动情况,为电力系统的运行调度提供参考。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分析概述: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与分析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步骤,它涉及到对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线路潮流以及功率损耗等进行精确计算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潮流计算和分析,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可以获得关键的运行参数,从而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从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潮流分析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力系统的节点电压和线路潮流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计算。
在电力系统中,电源会向负载供电,而线路损耗会导致电压降低。
潮流计算就是要确定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线路潮流,以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得到节点电压、线路潮流以及负荷功率等关键参数。
潮流计算的方法:潮流计算可以分为迭代法和直接法两种方法。
1. 迭代法:迭代法是潮流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它基于电力系统的牛顿—拉夫逊法(Newton-Raphson method)来进行计算。
迭代法的基本步骤如下:a. 假设节点电压的初值;b. 根据节点电压初值和电力系统的潮流方程建立节点电流方程组;c. 利用牛顿—拉夫逊法迭代求解节点电压;d. 判断是否满足收敛条件,如果不满足,则返回第二步重新计算,直至满足收敛条件。
2. 直接法:直接法是潮流计算中的另一种方法,它基于电力系统的潮流松弛法(Gauss-Seidel method)来进行计算。
直接法的基本步骤如下:a. 假设节点电压的初值;b. 根据节点电压初值和电力系统的潮流方程,按照节点顺序逐步计算节点电压;c. 判断是否满足收敛条件,如果不满足,则返回第二步重新计算,直至满足收敛条件。
影响潮流计算的因素:1. 负荷:电力系统中的负荷是潮流计算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负荷的变化会导致节点电压和线路潮流的波动。
因此,在进行潮流计算时,需要准确地估计各个节点的负荷。
2. 发电机:发电机是电力系统的电源,它的输出功率和电压会影响潮流计算中的节点电压和线路潮流。
v .. . .. . . . 资 料. .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实验报告 :XX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XXXXXXXX 一、实验目的 掌握潮流计算计算机算法的方法,熟悉MATLAB的程序调试方法。 二、实验准备 根据课程容,熟悉MA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自行学习MATLAB程序的基础语法,并根据所学知识编写潮流计算牛顿拉夫逊法(或PQ分解法) 的计算程序,用相应的算例在MATLAB上进行计算、调试和验证。 三、实验要求
每人一组,在实验课时,调试和修改运行程序,用算例计算输出潮流结果。 v .. . ..
. . . 资 料. . 四、程序流程
五、实验程序 %本程序的功能是用牛拉法进行潮流计算 %原理介绍详见鞠平著《电气工程》 v .. . .. . . . 资 料. . %默认数据为鞠平著《电气工程》例8.4所示数据 %B1是支路参数矩阵 %第一列和第二列是节点编号。节点编号由小到大编写 %对于含有变压器的支路,第一列为低压侧节点编号,第二列为高压侧节点编号 %第三列为支路的串列阻抗参数,含变压器支路此值为变压器短路电抗 %第四列为支路的对地导纳参数,含变压器支路此值不代入计算 %第五烈为含变压器支路的变压器的变比,变压器非标准电压比 %第六列为变压器是否是否含有变压器的参数,其中“1”为含有变压器,“0”为不含有变压器
%B2为节点参数矩阵 %第一列为节点注入发电功率参数 %第二列为节点负荷功率参数 %第三列为节点电压参数 %第四列 %第五列 %第六列为节点类型参数,“1”为平衡节点,“2”为PQ节点,“3”为PV节点参数
%X为节点号和对地参数矩阵 %第一列为节点编号 %第二列为节点对地参数 %默认算例 % n=4; % n1=4; % isb=4; % pr=0.00001; % B1=[1 2 0.1667i 0 0.8864 1;1 3 0.1302+0.2479i 0.0258i 1 0;1 4 0.1736+0.3306i 0.0344i 1 0;3 4 0.2603+0.4959i 0.0518i 1 0]; % B2=[0 0 1 0 0 2;0 -0.5-0.3i 1 0 0 2;0.2 0 1.05 0 0 3;0 -0.15-0.1i 1.05 0 0 1]; % X=[1 0;2 0.05i;3 0;4 0];
clear; clc; num=input('是否采用默认数据?(1-默认数据;2-手动输入)'); if num==1 n=4; n1=4; isb=4; pr=0.00001; B1=[1 2 0.1667i 0 0.8864 1;1 3 0.1302+0.2479i 0.0258i 1 0;1 4 0.1736+0.3306i 0.0344i 1 0;3 4 0.2603+0.4959i 0.0518i 1 0]; B2=[0 0 1 0 0 2;0 -0.5-0.3i 1 0 0 2;0.2 0 1.05 0 0 3;0 -0.15-0.1i 1.05 0 0 1]; X=[1 0;2 0.05i;3 0;4 0]; else v .. . .. . . . 资 料. . n=input('请输入节点数:n='); n1=input('请输入支路数:n1='); isb=input('请输入平衡节点号:isb='); pr=input('请输入误差精度:pr='); B1=input('请输入支路参数:B1='); B2=input('请输入节点参数:B2='); X=input('节点号和对地参数:X='); end
Times=1; %迭代次数 %创建节点导纳矩阵 Y=zeros(n); for i=1:n1 if B1(i,6)==0 %不含变压器的支路 p=B1(i,1); q=B1(i,2); Y(p,q)=Y(p,q)-1/B1(i,3); Y(q,p)=Y(p,q); Y(p,p)=Y(p,p)+1/B1(i,3)+0.5*B1(i,4); Y(q,q)=Y(q,q)+1/B1(i,3)+0.5*B1(i,4); else %含有变压器的支路 p=B1(i,1); q=B1(i,2); Y(p,q)=Y(p,q)-B1(i,5)/B1(i,3); Y(q,p)=Y(p,q); Y(p,p)=Y(p,p)+B1(i,5)/B1(i,3)+(1-B1(i,5))/B1(i,3); Y(q,q)=Y(q,q)+B1(i,5)/B1(i,3)+(B1(i,5)*(B1(i,5)-1))/B1(i,3); end end
for i=1:n1 Y(i,i)=Y(i,i)+X(i,2); %计及补偿电容电纳 end
disp('导纳矩阵为:'); disp(Y); %显示导纳矩阵
%初始化OrgS、DetaS OrgS=zeros(2*n-2,1); DetaS=zeros(2*n-2,1); %创建OrgS,用于存储初始功率参数 h=0; j=0; v .. . .. . . . 资 料. . for i=1:n %对PQ节点的处理 if i~=isb&B2(i,6)==2 %不是平衡点&是PQ点 h=h+1; for j=1:n %公式8-74 %Pi=ei*(Gij*ej-Bij*fj)+fi*(Gij*fj+Bij*ej) %Qi=fi*(Gij*ej-Bij*fj)-ei*(Gij*fj+Bij*ej)
OrgS(2*h-1,1)=OrgS(2*h-1,1)+real(B2(i,3))*(real(Y(i,j))*real(B2(j,3))-imag(Y(i,j))*imag(B2(j,3)))+imag(B2(i,3))*(real(Y(i,j))*imag(B2(j,3))+imag(Y(i,j))*real(B2(j,3))); OrgS(2*h,1) =OrgS(2*h,1)+imag(B2(i,3))*(real(Y(i,j))*real(B2(j,3))-imag(Y(i,j))*imag(B2(j,3)))-real(B2(i,3))*(real(Y(i,j))*imag(B2(j,3))+imag(Y(i,j))*real(B2(j,3))); end end end
for i=1:n %对PV节点的处理,注意这时不可再将h初始化为0 if i~=isb&B2(i,6)==3 %不是平衡点&是PV点 h=h+1; for j=1:n %公式8-75-a %Pi=ei*(Gij*ej-Bij*fj)+fi*(Gij*fj+Bij*ej) %Qi=fi*(Gij*ej-Bij*fj)-ei*(Gij*fj+Bij*ej)
OrgS(2*h-1,1)=OrgS(2*h-1,1)+real(B2(i,3))*(real(Y(i,j))*real(B2(j,3))-imag(Y(i,j))*imag(B2(j,3)))+imag(B2(i,3))*(real(Y(i,j))*imag(B2(j,3))+imag(Y(i,j))*real(B2(j,3)));
OrgS(2*h,1)=OrgS(2*h,1)+imag(B2(i,3))*(real(Y(i,j))*real(B2(j,3))-imag(Y(i,j))*imag(B2(j,3)))-real(B2(i,3))*(real(Y(i,j))*imag(B2(j,3))+imag(Y(i,j))*real(B2(j,3))); end end end
%创建PVU 用于存储PV节点的初始电压 PVU=zeros(n-h-1,1); t=0; for i=1:n if B2(i,6)==3 t=t+1; PVU(t,1)=B2(i,3); end end %创建DetaS,用于存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压幅值的不平衡量 v .. . .. . . . 资 料. . h=0; for i=1:n %对PQ节点的处理 if i~=isb&B2(i,6)==2 h=h+1; DetaS(2*h-1,1)=real(B2(i,2))-OrgS(2*h-1,1); %delPi DetaS(2*h,1)=imag(B2(i,2))-OrgS(2*h,1); %delQi end end t=0; for i=1:n %对PV节点的处理,注意这时不可再将h初始化为0 if i~=isb&B2(i,6)==3 h=h+1; t=t+1; DetaS(2*h-1,1)=real(B2(i,1))-OrgS(2*h-1,1); %delPi DetaS(2*h,1)=real(PVU(t,1))^2+imag(PVU(t,1))^2-real(B2(i,3))^2-imag(B2(i,3))^2; %delUi end end % DetaS %创建I,用于存储节点电流参数 i=zeros(n-1,1); h=0; for i=1:n if i~=isb h=h+1; I(h,1)=(OrgS(2*h-1,1)-OrgS(2*h,1)*sqrt(-1))/conj(B2(i,3));%conj求共轭 end end %创建Jacbi(雅可比矩阵) Jacbi=zeros(2*n-2); h=0; k=0; for i=1:n %对PQ节点的处理 if B2(i,6)==2 h=h+1; for j=1:n if j~=isb k=k+1; if i==j %对角元素的处理
Jacbi(2*h-1,2*k-1)=-imag(Y(i,j))*real(B2(i,3))+real(Y(i,j))*imag(B2(i,3))+imag(I(h,1)); Jacbi(2*h-1,2*k)=real(Y(i,j))*real(B2(i,3))+imag(Y(i,j))*imag(B2(i,3))+real(I(h,1)); Jacbi(2*h,2*k-1)=-Jacbi(2*h-1,2*k)+2*real(I(h,1)); Jacbi(2*h,2*k)=Jacbi(2*h-1,2*k-1)-2*imag(I(h,1)); else %非对角元素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