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新情境 遗传规律试题 01

新高考、新情境 遗传规律试题 01

新高考、新情境  遗传规律试题  01
新高考、新情境  遗传规律试题  01

新高考、新情境遗传规律试题01

一、单选题

1.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 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 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A.AADd 和 ad B.AaDd 和 Ad C.AaDd 和 AD D.Aadd 和 AD

2.某植物花的红色和白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用该种植物的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红花纯系(甲、乙、丙)分别与白花纯系杂交,其子一代都

开红花,子二代都出现了白花植株,且红花和

白花的比例分别为15:1、63:1、4095:1。下列描述正确是

A.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5对等位基因控制

B.只有当每对基因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才表现为红色

C.让甲和乙杂交,其子二代开白花概率的最大值是1/64

D.让甲与白花纯系杂交的子一代测交,其子代红花:白花为3:1

3.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

4.许多生物体的隐性等位基因很不稳定,以较高的频率逆转为野生型。玉米的一个基因A,决定果实中产生红色色素:等位基因a1或a2不会产生红色素。a1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a2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红色和无色比例为3︰1

B.a1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少的小红斑

C.a2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多的大红斑

D.a1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一半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且小红斑数量更多

5.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紫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全部表现为紫花。若F1代自交,得到的F2代植株中,紫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紫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紫花101株,白花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紫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F2代紫花植株基因型有2种

C.F2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比紫花植株的多

D.F2代白花植株全是纯合子

6.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花色有白色、粉色、红色三种类型,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其花色代谢机制如下图所示。现用白色花植株和粉色花的植株做亲本进行杂交,F1雌、雄株都开红花,F1雌雄杂交产生的F2中红色花∶粉色花∶白色花=9∶3∶4。分析上述杂交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基因与性状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B.上述亲代中,白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是bbX D X D

C.若F1雌、雄株分别测交,其测交子代中的红色花植株各占25%

D.F2红色花植株中雌株和雄株之比为1:2

7.某植物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表现为败育的个体基因型为:BBee、Bbee、bbee

B.BbEe个体自花传粉,子代表现为野生型∶败育∶双雌蕊=9∶4∶3

C.BBEE和bbEE杂交,F1自交得到的F2都为可育个体

D.BBEE和bbEE杂交,F1连续自交得到F2中b的基因频率为25%

8.喷瓜的性别是由3个基因a D、a+、a d决定的,a D对a+为显性,a+对a d为显性。喷瓜个体只要有a D基因即为雄性,无a D而有a+基因时为雌雄同株,只有a d基因时为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喷瓜的雄株基因型为a D a D、a D a+、a D a d

B.该种植物不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 d雄配子

C.该种植物不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的雌配子

D.a D a+×a+a d→雄株∶雌雄同株=1∶1

9.某非常大的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性状没有作用。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有A1A2和A3,它们互为等位基因,且A1对A2和A3为完全显性,A2对A3为完全显性,若三个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则在群体中表现出3A所控制的性状的比例为A.1/3 B.1/9 C.4/9 D.5/9

二、简答题

10.彩椒的颜色受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B(红皮)对b(绿皮)为显性,但A(黄皮)存在时,基因B和b均不表达。

(1)AaBb与AaBb杂交所得子代中结黄果皮果实的植株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

(2)现有三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的彩椒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请完成下列确定每包种子基因型的实验方案和结果预测。

实验方案:

①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____________植株杂交,得F1种子。

②F1种子长成植株结出果实后,按果皮的颜色统计植株的比例;若只有一种颜色的果皮,则让F1自交,得到F2种子。

③F2种子长成植株结出果实后,按果皮颜色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

①F1种子长成植株中,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

②F2种子长成植株中,若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若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

11.某二倍体植物具有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特性,其对细菌甲和细菌乙的抗性与不抗性是两对相对性状,其中抗细菌甲与不抗细菌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细菌乙和不抗细菌乙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已知不抗细菌甲或乙的植株一旦被感染就会死亡(无花粉败育和致死等异常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一代:

①若F2中抗细菌甲的植株占3/4,抗细菌乙的植株占15/16,则说明等位基因____________遵循分离定律,等位基因____________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第 2 页共10 页

②若F2中抗细菌甲和乙的植株占27/64,则F2中抗细菌甲、不抗细菌乙的植株占____________。

(2)假设等位基因A/a、B/b和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含基因A的植株抗细菌甲,不含基因A的植株不抗细菌甲;含基因B或D的植株抗细菌乙其他不抗细菌乙。基因型为AaBbDd 的植株(M)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若所得子代被细菌甲感染会有____________死亡,被细菌甲和乙同时感染会有____________死亡。

12.果蝇灰身(M)对黑身(m)为显性,长翅(N)对短翅(n)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将基因型为MmNn的雌雄果蝇多次重复杂交,发现F1中灰身长翅∶灰身短翅∶黑身长翅∶黑身短翅=7∶1∶3∶1。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M和m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对于F1中性状及比例的出现,第一小组提出:基因型为_______的雄配子致死,若基因型为MmNn的雄性果蝇与黑身短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后代将不会出现_______果蝇。

(2)若第一小组假设成立,题干F1中灰身长翅的基因型为_______,其中纯合子占_______。

(3)第二小组对第一小组的结论作了相关分析和评价:

①他们认为第一小组所用的探究方法为_______。

②他们认为第一小组应再设计一组“对照”实验以排除其他可能性,请写出相应实验设计和结论。

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雌雄同株植物黄瓜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苦味(A)对无苦味(a)为显性,果实苦味(B)对无苦味(b)为显性。研究人员发现,黄瓜只要营养器官无苦味果实就无苦味,而营养器官的苦味和无苦味不受控制果实有无苦味的基因影响。现用基因型为AABB与基因型为aabb的黄瓜植株杂交,所得F1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营养器官和果实器官都无苦味:营养器官和果实器官都有苦味:仅营养器官有苦味=4:11:1。

(1)根据F2中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知,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

(2)F2中仅营养器官有苦味的黄瓜占1/16,由此推知其对应的基因型为____,进而判断当营养器官含有__(填“AA”或“Aa”)基因时,无论有无B基因其果实都有苦味。

(3)F2的营养器官和果实器官都有苦味黄瓜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

(4)在一片温度适宜的农田间,存在各种表现型的黄瓜,但它们基因型都未知。请利用这片农田中的黄瓜设计杂交实验,以确定某一营养器官和果实器官都有苦味的黄瓜X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简要):,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14.已知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G(g)和F(f)控制,花色有紫花(G_ff)、红花(G_Ff)、白花(G_FF、_gg_ _)三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小组成员中有人认为G、g和F、f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G、g和F、f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让红花植株(GgFf)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3∶6∶7,则G、g和F、f基因__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1∶2∶1,则G、g和F、f基因______________;

③若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G、g和F、f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G 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2)若实验证实G、g和F、f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小组成员发现在红花植株(GgFf)自交后代的紫花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紫花,这部分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这样的个体在紫花植株中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据题意,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子代中雄蜂基因型是 AD、Ad、aD、ad,所以其母本的卵细胞是AD、Ad、aD、ad,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推出亲本雌蜂的基因型是AaDd,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子代中雌蜂基因型是 AADD、AADd、AaDD、AaDd,而卵细胞是AD、Ad、aD、ad,所以精子是AD,故亲本中雄蜂的基因型是AD。故选C。

2D

A、由分析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红花和白花的比例分别为15:1、63:

1、4095:1,说明只有纯隐性个体才会表现为白花;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15:1时,说明子一代有2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63:1时,说明子一代有3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4095:1也就是(1/4)6=1/4096时,说明子一代有6对基因是杂合的,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只要所有等位基因中任何一对有显性基因存在就会表现为红色,B错误;C、让甲和乙杂交,如果两个体的显性基因均不同,由以上分析可知,则不同的显性基因有2+3=5对,则子二代开白花的概率的最大值是(1/4)5=1/1024,如果有相同的显性基因,则没有开白花的个体,C错误;D、让甲与白花纯系杂交,子一代有2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一代测交,其

第 4 页共10 页

子代红花:白花为3:1,D正确。

故选D。

3C

A、据测交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比为1:3,说明有色籽粒和无色籽粒是受两对基因控制的,1:3的比例是1:1:1:1转化而来,因此植株X是双杂合;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也是双杂合的,与植株X相同,都是AaBb,A正确;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如果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测交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应该是1:1,所以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错误;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即Aabb、aaBb和aabb三种,D正确。故选C

4D

Aa1自交后AA:Aa1:a1a1=1:2:1,由于a1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因此代成熟果实红色和无色比例不为(大于)3︰1,A错误;由于a1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因此a1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多的小红斑,B错误;由于a2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因此a2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少的大红斑,C错误;a1a2自交后代为a1a1:a1a2:a2a2=1:2:1,因此后代成熟果实一半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且小红斑数量更多,D正确。

5C

根据题意“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紫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紫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上,相当于测交后代表现出1∶3的分离比,可推断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设相关基因为A、a和B、b,则A_B_表现为紫色,A_bb、aaB_、aabb表现为白色。A、控制紫花与白花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B、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C、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C正确;D、据分析可知,F2中白花植株中有纯合体和杂合体,D错误。

6D

F2中红色花∶粉色花∶白色花=9∶3∶4,推测为9:3:3:1的特殊形式,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基因型为BbX D X d,BbX D Y。A、据分析可知,该性状为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B、推测亲

本白花植株为bbX D X D,粉花植株为BBX d Y,B正确;C、F1雌雄分别测交即:BbX D X d×bbX d X d,BbX D Y×bbX d Y,子代中的红色花植株各占25%,C正确;D、F2红色花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为:

1/9BBX D X D、1/9BBX D Y、1/9BBX D X d、2/9BbX D X D,2/9BbX D Y、2/9X D X d,即雌雄比为2:1,D错误。

7D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由题意知,B、b和E、e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B_E_为两性花,bbE_为双雌蕊可育植株,bbee、B_ee为败育。A、由分析可知:由于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株表现为败育,所以表现败育的个体基因型为BBee、Bbee、bbee,A正确;B、按照自由组合定律,BbEe个体自花传粉,子代表现为野生型(B_E_):双雌蕊(bbE_):败育(__ee)=9:3:4,B正确;C、BBEE和bbEE 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EE,所以自交得到的F2代都为可育个体,C正确;D、BBEE和bbEE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EE,自交得到的F2代都为可育个体,所以自交得到的F2代中的b的基因频率为50%,D错误。故选D。

8D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题意分析,雄株的基因型为a D a+、a D a d;雌株的基因型为a d a d;雌雄同株(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 d,可见,喷瓜的性别是由基因决定的。A、由题意可知雌株的基因型为a d a d,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 d,因此该植物不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 D的雌配子,因此不会产生基因型为a D a D的雄株,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该种植物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 d雄配子,B错误;C、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 d,因此该植株可以产生基因型为a+的雌配子,C 错误;D、a D a+×a+a d→a D a+(♂)∶a D a d(♂)∶a+a+(雌雄同株)∶a+a d(雌雄同株)=1∶1∶1∶1,因此雄株∶雌雄同株=1∶1,D正确。

9B

本题综合考查遗传平衡现象和分离定律中复等位基因情况,因题意中昆虫种群非常大,个体间随机

第 6 页共10 页

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性状没有作用,符合遗传平衡现象,解题可以用基因频率法。该种群符合遗传平衡现象,种群中A1、A2、A3基因频率相等,而A1、A2、A3基因频率相加等于1,故A1、A2、A3基因频率均为1/3,且A3对A1、A2均为隐性,则A3控制的性状的基因型为A3A3,根据基因频率法计算,A3A3的基因型频率为A3基因频率的平方,故A3控制的性状的比例为1/9,因此,本题答案选B。

10 6 1/6 绿果皮黄果皮:红果皮=1 : 1 黄果皮:红果皮:绿果皮=12 : 3 : 1 黄果皮:红果皮:绿果皮= 24 : 3 : 5

(1)AaBb与AaBb杂交所得子代中结黄果皮果实的植株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共6种,其中纯合子占

21 126

=。

(2)实验方案:①用3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绿色植株杂交,得到F1种子;②让F1自交,得到F2种子;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皮的颜色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若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AaBB与绿色植株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aaBb,即F1中既有黄色种子,又有红色种子。

若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AABB与绿色植株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让F1自交,得到

F2中黄色A___占3

4

,绿色aabb占

111

4416

?=,红色aaB_占

133

4416

?=,可知后代表现型共有三

种,比例为12: 1: 3。若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AABb与绿色植株aabb杂交,得到F1为1

2 AaBb、

1 2Aabb,让F1自交,若AaBb自交得到F2中黄色A___占

3

4

,绿色aabb占

111

4416

?=红色aaB_

占133

4416

?=。可知后代表现型共有三种,比例为12: 1: 3;若Aabb自交得到F2中黄色A_ bb占

3

4

绿色aabb占1

4

,则黄色:绿色=3: 1=12: 4。因此F2中黄色:绿色:红色= (12+12) : (1+4) : 3=24: 5: 3。

11 AaBbDd A/a、B/b和D/d B/b和D/d 21

64

1

2

5

8

(1)AABBDD×aabbdd,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Dd。①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所得F2中抗细菌甲:不抗细菌甲=3:1,抗细菌乙:不抗细菌乙=15:1(9:3:3:1的变式),由此说明等位基因A/a、B/b和D/d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等位基因B/b和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②若F2中抗细菌甲和乙的植株占27/64,而27/64=3/4×9/16,由此推测,F2中抗细菌甲:不抗细菌甲=3:1,抗细菌乙:不抗细菌乙=9:7,进而可得出F2中抗细菌甲、不抗细菌乙的植株占3/4×7/16=21/64。

(2)AaBbDd×aabbdd,子代中不含基因A的植株占1/2,即被细菌甲感染的子代中会死亡的有

1/2;子代中既抗细菌甲又抗细菌乙的植株占1/2×3/4=3/8,所以死亡的植株有1一3/8=5/8。

12 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Mn 灰身短翅MMNN、MmNN、MmNn、MMNn 1/7 假说一演绎法将基因型为MmNn的雌性果蝇与黑身短翅雄性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的果蝇,且比例接近1 ∶1 ∶1 ∶1

分析题文描述可知:两对等位基因M与m、N与n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MmNn的雌雄果蝇多次重复杂交,理论上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灰身长翅(M_N_)∶灰身短翅(M_nn)∶黑身长翅(mmN_)∶黑身短翅(mmnn)=9∶3∶3∶1,而实际上该比值为灰身长翅∶灰身短翅∶黑身长翅∶黑身短翅=7∶1∶3∶1,说明基因型为Mn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等位基因M和m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由题文描述可知:两对等位基因M与m、N与n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MmNn的雌雄果蝇分别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雌配子(MN、Mn、mN、mn)和四种比值相等的雄配子(MN、Mn、mN、mn)。将基因型为MmNn的雌雄果蝇多次重复杂交,所得F1中的灰身长翅与灰身短翅个体的数量比均较理论值(9∶3)减少了2份,说明基因型为Mn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若基因型为Mn的雄配子致死,则基因型为MmNn的雄性果蝇与基因型为mmnn的黑身短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后代将不会出现基因型为Mmnn的灰身短翅果蝇。

(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若基因型为Mn的雄配子致死,则题干F1中灰身长翅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MMNN∶MMNn∶MmNN∶MmNn=1∶1∶2∶3,其中纯合子(MMNN)占1/7。

(3)第一小组所用的探究方法为假说一演绎法。若要证明假说(基因型为Mn的雄配子致死)的正确性,需要排除“基因型为Mn的雌配子致死”的可能性,因此第一小组应再设计的一组“对照”实验为:将基因型为MmNn的雌性果蝇与基因型为mmnn的黑身短翅雄性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如果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的果蝇,且比例接近1 ∶1 ∶1 ∶1,则可排除“基因型为Mn的雌配子致死”。

13 两对因为F2出现了9:3:3:1变式的性状比例AAbb Aa 1/11 让该(营养器官和果实器官都有苦味的)黄瓜X分别与营养器官和果实器官都无苦味、仅营养器官有苦味的植株杂交。(相当于分别测交,且刚好各种交杂组合后代表现型和比例不同)

解决特殊性状分离比的问题,需要根据性状分离比确定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如本题中按照题意基因型为A-B-和A-bb的植株都属于营养器官和果实器官都有苦味的,理论上应占F2的

12/16,但实际只占11/16,结合问题提示可知,Aabb表现为营养器官和果实器官都有苦味,而AAbb 为仅营养器官有苦味的。据此分析问题。

第8 页共10 页

(1)因为F2出现了4:11:1,是9:3:3:1变式的性状比例,所以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A基因控制营养器官有苦味,B基因控制果实苦味,所以仅营养器官有苦味的黄瓜对应基因型为:A_bb(概率为3/4 × 1/4 = 3/16),其中AAbb占1/16,Aabb占2/16。根据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营养器官和果实器官都无苦味(aa--):营养器官和果实器官都有苦味(9A-B-+2A-bb):仅营养器官有苦味=4:11:1,可知,仅营养器官有苦味的黄瓜实际占1/16,故其基因型为AAbb。所以,当营养器官含有Aa基因时,无论有无B基因其果实都有苦味。

(3)F2的营养器官和果实器官都有苦味黄瓜(9A-B-+2Aabb)中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占F2 的1/16,占营养器官和果实器官都有苦味黄瓜的1/11。

(4)让该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的植株X与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无苦味的植株(aa___)进行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可初步确定该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植株的基因型是AAB_还是Aa__,即若后代表现型为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则该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植株的基因型是AAB_;若后代出现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无苦味的个体,则该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植株的基因型是Aa__。若该植株基因型是AAB_,其与仅营养器官有苦味的植株(AAbb)进行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可进一步确定该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植株的基因型,即若后代表现型为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则该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若后代出现仅营养器官有苦味的个体,则该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若该植株基因型是Aa__,其与仅营养器官有苦味的植株(AAbb)进行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可进一步确定该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植株的基因型,即若后代表现型为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则该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若后代中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仅营养器官有苦味=3:1,则该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若后代中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仅营养器官有苦味=1:1,则该营养器官和果实都有苦味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14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g和F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红花:白花=1:1 GGff 1/3

(1)红花植株(GgFf)自交,可根据题目所给结论,逆推实验结果。若G、g和F、f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出现9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其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3∶6:7;若G、g和F、f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4GGff、1/2GgFf、1/4ggFF,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1∶2∶1;若G、g和F、f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4GGFF、1/2GgFf、1/4ggff,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

(2)红花植株(GgFf)自交后代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GGff∶Ggff=1∶2,其中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为紫花的植株基因型是GGff,其在紫花植株中所占比例为1/3。

第10 页共10 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遗传的基本规律提分训练2(真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选择题 1.(2011·广东高考)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Ⅱ-5和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解析】选B 。A项,根据5、6、11得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并且得出该病不在Y染色体上。该遗传系谱图提示我们此病既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项,无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5均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项,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那么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此概率为1/4。D项,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生男生女患病概率相同;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生女孩也可能患病。 2.(2011·海南高考)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 A.1/32 B.1/16 C.1/8 D.1/4 【解析】选B。AaBBCcDDEe×AaBbCCddEe得到的子代中一定含有Dd,因此只要计算出其他四对等位基因为纯合的概率即可:Aa×Aa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BB×Bb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Cc×CC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Ee×Ee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因此子代中,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为1/2×1/2×1/2×1/2=1/16。 3.(2011·海南高考)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

专题7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专题限时集训(七) (限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6·淄博检测)果蝇的隐性突变基因a 纯合时导致雌蝇不育(无生殖能力),对雄蝇无影响。一对基因型为Aa 的果蝇交配产生子一代,子一代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子二代和子一代中,雄性果蝇均多于雌性果蝇 B .子二代和子一代相比,A 的基因频率增大 C .子二代和子一代相比,各基因型的比值没有改变 D .因为没有致死现象,子二代果蝇和子一代相比未进化 2.紫罗兰单瓣花(A)对重单瓣花(a)显性。图示一变异品系,A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如图所示),该变异不影响A 基因功能。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现将该个体自交,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 ) A .1∶1 B .1∶0 C .2∶1 D .3∶1 3.(2016·石家庄二模)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8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 A .1118 B .49 C.56 D .35 4.(2016·德州一中期末)甜豌豆花有紫色和白色,两不同品系白花豌豆杂交

后代开紫花,F2代中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分别为1 801株和1 399株。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白花和紫花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两白花亲本植株的基因型相同 C.F2紫花植株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植株占4/9 D.F2紫花植株中,自交后代只开紫花的植株占1/9 5.(2016·黄冈检测)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友病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图是一种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15482045】 A.该病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 B.该病可能是血友病 C.如果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该男性家族中无此病基因,则他们的后代患该病概率为0 D.调查人群中遗传病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6.(2016·湖北联考)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为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其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一对男性正常的夫妻生育的4个孩子中,3个男孩正常,1个女孩患病,以下推断合理的是() A.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夫妻双方均为杂合子 B.子代三个正常一个患病的现象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 C.3个正常孩子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 D.该对夫妻中有一方可能为患病者 7.(2016·上海嘉定一模)某种植物细胞常染色体上的A、B、T基因对a、b、t完全显性,让红花(A)高茎(B)圆形果(T)植株与隐性性状的白花矮茎长形果植株测交,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红花矮茎圆形果∶白花高茎圆形果∶红花矮茎长形果∶白花高茎长形果=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亲代红花高茎圆形果

高中遗传学解题技巧(课件)

高中遗传学解题技巧 遗传学解题技巧 一、解题原则 1.乘法原理:这一法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做一件事,完成它平要分成n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又有m1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个步骤又有m2种不同的方法....,第n个步骤又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l·m2…·mn种不同的方法。...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例1】豌豆豆粒从子叶颜色看,有一半是黄色的,有一半是绿色的。从豌豆豆粒充实程度看有一半是饱满的,有一半是皱缩的;如果一个性状并不影响另一性状,那么一粒豌豆同时是黄色和饱满的概率是多少?...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解析]因为黄绿和满皱是两个独立事件,黄或绿的发生并不影响满或皱的出现,所以黄色和饱满这两种性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概率的乘积因为豆粒是黄色的概率与豆粒是饱满的概率均为1/2,所以一粒豌豆同时是黄色的和饱满的概率是1/2×1/2=1/4。...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加法原理:这一法则是指,如果两个事件是非此即彼的或者相互排斥的,那么出现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是两个各自事件的概率之和。做一件事完成它有几类方法,其中第一类办法中有ml种方法,第二类中有m2 种方法... ,第n类中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

件事共有N=m1+m2 +mn种不同的方法。...文档交流仅供参 考... 如例1中,一粒豌豆不可能既是黄色又是绿色——如果是黄色就不会是绿色,如果是绿色就不会是黄色,两者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豌豆是黄色或绿色的概率是两个各自事件的概率之和。如果问的是黄色或饱满的豌豆的概率则不能直接用此法则,因为黄色和饱满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豌豆中也就是说黄色和饱满不是相互排斥的。...文档交 流仅供参考... 3.分离定律中的六个定值 1.杂合体自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1AA:2Aa:1aa,表现型比例:3:1。 2.测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1Aa:1aa,表现型比例:1:l。 3.纯合体杂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Aa全显。 4.显性纯合体自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AA全显。 5.显性纯合体和杂合体杂交: AA×AA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1AA:1Aa,全显。 6.隐性纯合体自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aa,全隐。 单从一对基因的差异来看,即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组合情况,不外乎就是六种组合方式,亲子代之间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可总结如下表。(A表示显性性状a表示隐性性

遗传实验设计及解题方法归纳(超实用)

遗传实验设计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三、基因位置的确定 四、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 五、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 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1、相同性状个体杂交:(使用条件:一个自然繁殖的种群中,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 (1)实验设计:选多对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植物则自交)。 (2)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所选亲本性状为显性; ②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则所选亲本性状为隐性。 例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⑵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例1;答案:(1)不能确定。(2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5分)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7分)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1分)(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X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6分)

专题三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专题三遗传的基本规律【网络构建】 【重难点整合】 1.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假说—演绎法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 3.性状遗传中异常分离比的出现原因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Aa×Aa→1AA∶2Aa∶1aa ①2∶1?显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②全为显性?隐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 ③1∶2∶1?不完全显性,即AA、Aa、aa的表现型各不相同。 (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杂合子自交

AaBb ×AaBb →1AABB ∶2AaBB ∶4AaBb ∶2AABb ∶1AAbb ∶2Aabb ∶1aaBB ∶2aaBb ∶1aabb ①表现型比例9∶3∶3∶1的常见变式 ? ???? Ⅰ.9∶3∶4?aa 或bb 成对存在时就和双隐性表现出同一种性状Ⅱ.9∶6∶1?单显表现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正常Ⅲ.15∶1?有显性基因就表现出同种性状Ⅳ.9∶7?单显和双隐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Ⅴ.13∶3?双显和双隐及一种单隐表现一种性状,另一单隐表现另一种性状 Ⅵ.12∶3∶1?双显和某一种单显表现出同一种性状 ②测交时相应比例为: 3.两对等位基因(A 、a ,B 、b)在染色体上的可能位置 1.性染色体不同区段分析 2.仅在X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1)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①发病率男性低于女性。 ②世代遗传。 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2)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①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②隔代交叉遗传。 ③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3.XY 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1)现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 、a 位于XY 同源区段,则女性基因型可表示为X A X A 、X A X a 、X a X a ,男性基因型可表示为X A Y A 、X A Y a 、X a Y A 、X a Y a 。 (2)遗传仍与性别有关 ①如X a X a (♀)×X a Y A (♂)→子代(♀)全为隐性,(♂)全为显性。

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浅谈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谈谈粗浅认识。 技巧一: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 准确判断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是解遗传规律题的前提。 1.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的判断 [例题]下表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 第①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②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③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 分析: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首先是区分生物性状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方法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来判断。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且无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答案:细胞核中常染色体细胞核中性染色体细胞质 2.细胞核遗传方式的判断:下面以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为例来说明 1.典型特征

1.1确定显隐性: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例题1]分析下列遗传图解,判断患病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甲、乙是“无中生有为隐性”;丙、丁是“有中生无为显性”。 答案:甲、乙中患病性状是隐性,丙、丁中患病性状是显性。 1.2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类型特点 常染色体隐性无中生有,女儿患病 常染色体显性有中生无,女儿正常 X染色体隐性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X染色体显性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Y染色体遗传病男性患病 分析与答案:甲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乙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丙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丁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 [例题3] 根据下图判断: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遗传病。

生物试题分类解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生物试题分类解析《遗传的基本 规律》 生物试题分类解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1 (2012广东)25、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n -3和口-4所生子女是 A. 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 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 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 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答案】CD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推出,113的基因型为BbXAXa II4的基因型为BBXA丫分开考虑,后代关于秃顶的基因型为1/2BB, 1/2Bb,即女

盲的基因型为1/4XAXa,1/4XAXA, 1/4XAY, 1/4XaY,即生出换色盲女孩的概率为0,有1/4 的可能生出患病男孩。 2 (2012天津)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 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 韩都衣舍童装:https://www.doczj.com/doc/e216677084.html,/ 韩都衣舍淘宝店:https://www.doczj.com/doc/e216677084.html,/ 韩都衣舍童装时尚女装:https://www.doczj.com/doc/e216677084.html,/ 女人冬装:https://www.doczj.com/doc/e216677084.html,/ 韩都衣舍女士时装店:https://www.doczj.com/doc/e216677084.html,/ 网购韩都衣舍首选麦考林:https://www.doczj.com/doc/e216677084.html,/ 韩都衣舍官 方旗舰店:https://www.doczj.com/doc/e216677084.html,/收藏店铺韩都衣舍旗舰店::https://www.doczj.com/doc/e216677084.html,/

专题5 遗传的基本规律

5遗传的基本规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4*15=60分)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玉米的矮茎 2.某农场引进一批羔羊,群内繁殖七代后开始出现“羔羊失调症”。病羊于出生数月后发病,表现为起立困难、行起不稳,甚至完全不能站立,此病在羊群中的总发病率为2.45%,同胞羔羊中的发病率为25%,病羊中雌雄比为101:103。下列对此病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B.此病很可能是隐性遗传病 C.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D.因为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迅速降为0 3.二孩政策放开后,前往医院进行遗传咨询的高龄产妇增多。有两对夫妇,甲夫妇表现型正常,但男方的父亲患白化病;乙夫妇也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夫妇的女方家系无白化病史,则甲夫妇所生孩子不会患白化病 B.推测白化病的发病率需要对多个白化病家系进行调查 C.乙夫妇若生男孩,则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 D.乙夫妇若生女孩,则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4 4.果蝇群体的子代经药物E处理后雌性明显少于雄性,某同学提出两点假说:①药物E能选择性杀死雌性果蝇;②药物E能使雌性果蝇性反转为雄性,但不改变其遗传物质。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以若干纯合的红眼和白眼雌雄果蝇为材料,探究哪种假说正确,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经药物E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雌性果蝇的表现型 B.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经药物E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雄性果蝇的表现型 C.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经药物E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雄性果蝇的表现型 D.红眼雌果绳和白眼雄果绳杂交,经药物E处理子代后,统计子代雌性果绳的表现型 5.下图为某家庭肾源性尿崩症遗传系谱,经鉴定Ⅱ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Ⅰ1、Ⅱ2均为杂合子 C.Ⅱ1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2 D.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是1/4 6.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他们每次都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遗传规律题型

-- 遗传规律题型归纳 一、基础知识 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2.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3.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 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 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 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 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 4、水稻的糯与非糯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糯 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请回答: (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F1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花粉有__________种类型。 二. 根据一个亲本或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求解相应配子的种类或数目 1.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_个精子,_________种精子。 (2)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则另外3个精子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 (3)如果要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的两种精子,至少需要________个精原细胞。 2、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性动物,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种精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三. 根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求解杂交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或比例 1、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 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2、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甜玉米与红色非甜玉米杂交得到F 1 ,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错误的是()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为9∶1 B.自交结果中与亲本相同的表现型所占子代的比例为5/8 C.自交结果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 D.测交结果中红色非甜所占子代的比例为1/4 3、白色盘状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子一代全是白色盘状,产生的子二代中杂合的白色球状 南瓜有4000株,则纯合的黄色盘状南瓜有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株? 4.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个体杂交(无链锁无交换),求: ①双亲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 ②后代基因型种类及其比例 ③后代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 ④后代基因型为AaBbcc的几率为多少? 5、假如豌豆种子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现有基因 型为YyRr的豌豆和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杂交。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后代中,可能产生________种不同的基因型。 (2)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YyRr的概率是__________。 (3)杂交后代中,可能产生________种不同的表现型。 (4)杂交后代中,表现型为黄色圆粒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5)杂交后代中,纯合子、杂合子出现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 (6)杂交后代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占________________。 (7)如果杂交后代中,共有480万粒种子,其中胚的基因型为YyRr的种子在理论上有__________粒。 6、已知双亲正常,所生第一个孩子是女儿且患病,假如该夫妻生育4个孩子,试问两个正常, 两个患病的概率是多少? 7、YyRr自交后代的10粒种子中,出现5粒全显5粒全隐的概率是多少?

高考生物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高考生物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练习题(带答 案) 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下面是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项练习题,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江西名校联盟摸底]孟德尔遗传定律有许多适应条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来说要表现为完全显性 B. 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C. 一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分子基础是等位基因分离 解析:显性基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才能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A正确;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其行为与染色体行为一致,B、D正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C不正确。 答案:C 2. [湖南衡阳联考]若一植物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粉红花一定为杂合子,一白花种群出现了一粉红花植株A,植株A自交,后代表现型为粉红花与白花植株。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白花的基因型可能为DD B. 植株A的后代可能存在纯合致死 C. 该花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 植株A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可能为2∶1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依题意,控制花色的基因可能为不完全显性,则可能白花为DD,粉红花为Dd,红花为dd,Dd自交后代只有粉红花和白花,则可能是红花dd致死,分离比为粉红花∶白花等于2∶1,A、B、C说法正确;该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说法错误。 答案:C 3. [福建漳州七校联考]将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F1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Aa∶aa等于() A. 3∶2∶3 B. 3∶4∶3 C. 5∶2∶5 D. 1∶2∶1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遗传概率的计算。据题意,F1的基因型为Aa,F1自交得F2(1AA、2Aa、1aa),F2自交后代中Aa占1/4,AA和aa各占3/8,所以F3中 AA∶Aa∶aa=3∶2∶3。 答案:A 4. [江西上饶六校联考]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请选择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

生物: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

技巧一: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 准确判断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是解遗传规律题的前提。 1?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的判断 [例题]下表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 试分析回答: 第①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第②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 于—遗传;第③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遗传。 分析: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首先是区分生物性状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方法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来判断。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且无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性染色体遗传; 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答案:细胞核中常染色体细胞核中性染色体细胞质 2.细胞核遗传方式的判断:下面以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为例来说明

(2)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 1.典型特征 1.1确定显隐性:隐性一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显性一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例题1]分析下列遗传图解,判断患病性状的显隐性。 分析:甲、乙是“无中生有为隐性”;丙、丁是“有中生无为显性” 答案:甲、乙中患病性状是隐性,丙、丁中患病性状是显性。 1.2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判断方法:

[例题2]分析下列遗传图解,判断患病性状的遗传方式 分析与答案:甲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乙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丙中的患病性状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丁中的患病性状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 [例题3]根据下图判断: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 色体上,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病。 分析:对于多代多家庭成员组成的系谱图要认真观察、寻找典型家庭,可以直接得出,也可分步得出。观察图甲,找到第H代3、4号家庭,属于典型家庭,“有中生无,女儿正常”,所以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观察乙图,不可能直接得出结论分步判断。找到第H代3、4号家庭,“无中生有为隐性”,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也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假如是常染色体隐性,代入题中符合题意;假如是X染色体隐性代 入题中,从I i、i 2到“2,或从n i>n 2到皿i不符合题意。所以是常染色体隐性。答案:甲病的致病基因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的致病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 2.没有典型性特征: 如果系谱图中不是典型家庭,则按照人类细胞核单基因遗传病的五种类型,任意假 设,代入题中。若符合题意,则假设成立;若不符合题意,则假设不成立。 [例题4]分析下列遗传图解,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甲图分析:观察系谱图没有上述典型特征,任意假设代入题中。假如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符合

生物必修2伴性遗传的解题技巧

高二生物辅导——伴性遗传的解题技巧 一、两大遗传定律的练习题 1、番茄红果(A)对黄果(a)是显性,圆形果(R)对长形果(r)是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用红圆果和黄长果的番茄植株杂交,所后代性状回答: (1)若后代全是结红圆果的植株,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2)若后代全是结红圆果和红长果的植株,且数量大致相等,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3)若后代全是结红圆果和黄圆果的植株,且数量大致相等,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4)若后代全是结红圆果、红长果、黄圆果、黄长果的植株,且数量大致相等,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2、某农场饲养的羊群中有黑、白两种毛色,比例近1:3。已知毛色受一对基因A、a控制。某牧民让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出现一只黑色小羊。请回答: (1)该遗传中,色为显性。 (2)若判断一只白色公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方法可有以上两种,请完成鉴定方案: ①;②;③; ④;⑤;⑥。(3)请画出第一方案的遗传图解。

二、重点知识整理 1、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__排列。 2、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_。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性精子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性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绿色盲是由________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Y染色体上_______这种基因. 4、正常色觉男性的基因型写作:_______,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写作:_____;正常色觉女性的基因型写作:_______;红绿色盲女性的基因型写作:_________。 5、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患者中____性多于_____性;多有________现象。女性若患病,其______、______必患病。 6、凡由细胞组成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_______;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也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 三、伴性遗传的解题技巧 ⑴仔细审题,明确或判断显隐性; 规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 双亲都没有的性状在子一代出现,则新出现性状为隐性性状; 双亲都具有的性状未在子一代出现,则原有性状为显性性状。 ⑵确定所研究基因的位置(常染色体、X染色体,伴Y遗传略): 步骤:先假设所研究基因在X染色体上,代入题目,若符合则假设成立;否则位于常染色 体上。 *在已经确定的隐性遗传中,双亲都正常,有女儿患病,一定 ..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在已经确定的显性遗传中:双亲都有病,有女儿表现正常,一定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性现象: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伴X显性遗传的规律性现象: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常染色体隐性常或X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常或X染色体显性 遗传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找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找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⑶根据题意初步写出亲本、子代基因型,显性性状须留空、隐性性状必纯合(伴性遗传男性

2018遗传基本定律经典习题汇编

2018遗传基本定律经典习题汇编 1.【2017海南卷】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解析】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黑色可能为显性或隐性,A错误;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显隐性,B错误;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量大于隐性个体数量,故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隐性基因频率大于显性基因频率,C正确;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栗色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D错误。 【答案】C 2.【2017新课标Ⅱ卷】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解析】由题可以直接看出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F2为52+3+9=64份,可以推出F1产生雌雄配子各8种,即F1的基因型为三杂AaBbDd,只有D符合。 【答案】D 3.【2017新课标Ⅰ卷】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 { 【解析】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子一代中残翅占1/4,而子一代雄性中出现1/8为白眼残翅,则雄性中残翅果蝇占1/2,所以亲本雌性为红眼长翅的双杂合子,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亲本基因型为BbX R X r和BbX r Y,则各含有一个X r 基因,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为纯合子,配子的基因型即卵细

【新课标版】高考分类题库:考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0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选择题 1.(2011·广东高考)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Ⅱ-5和Ⅱ-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解析】选B 。A项,根据5、6、11得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并且得出该病不在Y染色体上。该遗传系谱图提示我们此病既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项,无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5均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项,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那么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此概率为1/4。D 项,如果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生男生女患病概率相同;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生女孩也可能患病。

2.(2011·海南高考)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 A.1/32 B.1/16 C.1/8 D.1/4 【解析】选B。AaBBCcDDEe×AaBbCCddEe得到的子代中一定含有Dd,因此只要计算出其他四对等位基因为纯合的概率即可:Aa×Aa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BB×Bb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Cc×CC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Ee×Ee出现纯合的概率为1/2,因此子代中,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为1/2×1/2×1/2×1/2=1/16。 3.(2011·海南高考)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解析】选C。A项,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子代全为红花,可以用融合遗传来解释;B项,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子代全为粉红花,可以用融合遗传来解释;C项,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出现了性状的分离,不能用融合遗传来解释;D项,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可以用融合遗传来解释。

高中遗传学解题技巧

遗传学解题技巧 一、解题原则 1.乘法原理:这一法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做一件事,完成它平要分成n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又有m1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个步骤又有m2种不同的方法....,第n个步骤又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l·m2…·mn种不同的方法。 【例1】豌豆豆粒从子叶颜色看,有一半是黄色的,有一半是绿色的。从豌豆豆粒充实程度看有一半是饱满的,有一半是皱缩的;如果一个性状并不影响另一性状,那么一粒豌豆同时是黄色和饱满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因为黄绿和满皱是两个独立事件,黄或绿的发生并不影响满或皱的出现,所以黄色和饱满这两种性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概率的乘积因为豆粒是黄色的概率与豆粒是饱满的概率均为1/2,所以一粒豌豆同时是黄色的和饱满的概率是1/2×1/2=1/4。 2.加法原理:这一法则是指,如果两个事件是非此即彼的或者相互排斥的,那么出现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是两个各自事件的概率之和。做一件事完成它有几类方法,其中第一类办法中有ml种方法,第二类中有m2 种方法... ,第n 类中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 +mn种不同的方法。 如例1中,一粒豌豆不可能既是黄色又是绿色——如果是黄色就不会是绿色,如果是绿色就不会是黄色,两者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豌豆是黄色或绿色的概率是两个各自事件的概率之和。如果问的是黄色或饱满的豌豆的概率则不能直接用此法则,因为黄色和饱满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豌豆中也就是说黄色和饱满不是相互排斥的。 3.分离定律中的六个定值 1.杂合体自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1AA:2Aa:1aa,表现型比例:3:1。 2.测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1Aa:1aa,表现型比例:1:l。 3.纯合体杂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Aa全显。 4.显性纯合体自交; 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AA全显。 5.显性纯合体和杂合体杂交: AA×AA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1AA:1Aa,全显。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四单元专题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试题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四单元专 题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试题 2017·高考仿真练 (时间:40分钟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小题,共36分) 1.(2016·四川成都七中检测)下列关于遗传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杂种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可称为性状分离B.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控制的性状不同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之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也发生自由组合 D.纯合子aabb(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减I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解析性状分离的概念是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错误;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本质区别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之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发生自由组合,C错误;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正确。 答案D 2.(原创题)“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的过程为提出问题→演绎推理→作出假设→检验推理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 D.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解析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的过程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A错误。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基因”一词是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于1909年提出的,B错误。根据孟德尔的假说推测出测交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C正确。孟德尔通过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D错误。 答案C 3.某种犬的毛色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B和b基因控制,XB表现为黑色,Xb表现为白色,XBXb表现为灰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雌性和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分别有3种、2种 B.白色雌性个体与黑色雄性个体杂交,后代中不会出现黑色个体 C.灰色个体与黑色个体杂交,后代中雄性个体不可能为白色 D.黑色雌性个体的后代可能全为黑色,可能既有黑色也有灰色 解析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Xb,表现型有黑色、灰色和白色3种,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BY、XbY,表现型有黑色、白色2种;白色雌性个体(XbXb)与黑色雄性个体(XBY)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XBXb、XbY,没有黑色个体;灰色个体(XBXb)与黑色个体(XBY)杂交,后代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Y、XbY,其中

生物遗传题类型及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有关题型及解题方法 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的有关题型及解题技巧进行简单的认识。 类型一:显、隐性的判断: 1、判断方法 ②杂交:两个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则为显性性状。 ②性状分离: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F1出现性状分离,则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原性状为显性性状;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多于隐性性状; ④分析遗传系谱图时,双亲正常生出患病孩子,则为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双亲患病生出正常孩子,则为显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⑤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2、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 类型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用待测个体和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只有一种 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2、自交:让待测个体进行自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类型三、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1、自交: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时一定要看清楚题目问的是第几代,然后利用图解逐代进行计算,如图 2、自由交配(随机交配):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为23AA 、13 Aa 的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配的情况 如 ?????23AA 13Aa ♂ × ♀????? 23AA 13Aa 欲计算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有以下几种解法: 解法一 自由交配方式(四种)展开后再合并: (1)♀23AA×♂23AA→49 AA (2)♀23AA×♂13Aa→19AA +19 Aa (3)♀13Aa×♂23AA→19AA +19 Aa (4)♀13Aa×♂13Aa→136AA +118Aa +136 aa 合并后,基因型为2536AA 、1036Aa 、136aa ,表现型为3536A_、136 aa 。 解法二 利用配子法推算:已知群体基因型23AA 、13 Aa ,不难得出A 、a 的5/6、1/6 配子♂ ♀ 5/6A 1/6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