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宿迁市废黄河宿泗交界上段治理规划

宿迁市废黄河宿泗交界上段治理规划

宿迁市废黄河宿泗交界上段治理规划
宿迁市废黄河宿泗交界上段治理规划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一节概况

古黄河(废黄河)是历史上黄河侵泗夺淮行洪入海的故道,自宿豫县王官集镇朱海村入我市境内,蜿蜒流向东南,从泗阳县新袁漫水闸入淮安市。

据史书记载,黄河侵淮始于汉,公元前168年,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东郡,“河溢通泗”,既通泗,必通淮。这是黄河侵淮最早的文字记载。黄河大规模南泛,长期夺淮入海始于1194年,是年冬,杜充决河,此番夺淮历史长达661年,至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再度北徙,使夺淮历史告一段落。后来于1938年6月国民党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使北徙83年的黄河再次夺淮,历时九年之久,至1947年3月堵口完工,才结束了夺淮的历史。

数百年来,黄河两岸人民为了防洪保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今日废黄河两岸的堤防,就是黄河夺淮以后,随着河床不断淤高,逐步修筑而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对废黄河段进行了分段治理,对重要地段河坡进行了护砌。原宿迁人民于1963年、1975年、1982年对古黄河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整治;1998年,市委、市政府又一次组织宿豫县、宿城区人民对古黄河部分河段进行了综合整治;主要措施是:开挖中泓,出土结合筑堤,两岸修筑梯田,植树造林,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使昔日盐碱地,变成今日未粮仓。

古黄河穿越宿迁市区,是地级宿迁市区内两条主要河流之一(另一条为中运河)。古黄河宿迁市区段长约23.20km,

是宿迁市区的一道水域风景线。古黄河城区上段宿靳公路桥至永阳油毡厂长约6.5km,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宿迁人民几年的努力,疏浚了河道,加固了堤防,护砌了河坡,绿化了两岸,还兴建了河滨公园、黄河公园、水景公园等,现已成为宿迁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目前,古黄河部分河段还存诸多问题:一是河道淤积、河槽内埂坝阻水严重;二是堤防标准不足、土质差,水土流失严重,与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亟待进行治理;三是堤顶无防汛公路等。

第二节工程任务及规模

一、主要工程项目

㈠宿豫县

1、皂河引水闸东段3.97km范围内拆除埂坝8道。

2、皂河支口交界西段长2.6公里,在原南堤的基础上疏浚河道,增做北堤。改建农桥1座,拆除阻水农桥1座并建漫水闸1座。

3、右岸县区交界至张庙桥段长 1.1km,疏浚河道、填筑圩堤。

㈡宿城区

1、皂河与支口界至蔡支坝段长 5.5km,疏浚河道,加固圩堤。并改建农桥2座、排灌站1座。

2、蔡支坝至宿靳高速黄河桥段长 5.1km,疏浚河道,加固圩堤。

3、宿靳高速黄河桥至傅庄涵洞段长6.54km,清河道清障。

4、傅庄涵洞至南环路桥段长 1.3km,加固西堤,改建

涵闸1座。

5、南环桥至张庙桥段长2.21km,疏浚河道,加固圩堤。

6、张庙桥至朱闸与船行交界段长3.4km,加固左堤。

7、西环大道西500m至宿靳高速黄河桥段长2.5km,增做护坡长5.0km。

8、傅庄涵洞至果园橡胶坝段长 1.8km,增做护坡长3.6km。

9、河堤外侧植树种草,防止冲刷,保持水土,美化环境。

10、铺设沥青路长26.88km,路面12.9万m2。

二、主要工程量及投资

工程投资:2942.65万元。

主要工程量:疏浚土方113.14万m3;浆砌石0.84万m3;砼1.76m3(黄砂垫层0.28m3,碎石垫层0.28m3);土工布3.05万m2铺设沥青路面129000m2。

第三节编制依据

1、江苏省废黄河治理工程规划(1999年10月)

2、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3、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

4、宿迁市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

5、《江苏省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1996年12月

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7、《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第二章工程水文及地质

第一节水文气象

古黄河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交汇处,气候温暖温润,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900.6mm,汛期(6~9月)雨量最大值1156.1mm(1963年),最小降雨量321.4mm(1966年)。最大一日降雨量327mm(1974年8月12日),最大三日降雨量437mm(1974年8月11日~8月13日)。一年之中,7~8月份降雨量集中,占全年雨量的57.5%,特别是7月,雨量占全年雨量的30~40%;春天旱情突出,最长连续无雨有50天以上;夏季雨量集中,常有洪涝发生;秋季天高气爽,日照充足,秋雨稍多于春雨,仍是干旱为主,有旱有涝;冬季干燥。

该区平均日照2314.8小时,日照百分率52%,年平均气温14.1℃,一年之中,1月份全年最冷,年极端最低温度为-23.4℃,月平均气温0℃;7月份最热,年极端最高气温40℃,月平均气温26.8℃;无霜期211天。

第二节工程地质

一、区域地质

废黄河地表覆盖着5~10m厚的黄泛沉积物,主要为细砂和粗粉砂,产状水平,层理清晰。沉积层粗细相间,颜色以灰黄色为主,1m以下出现红棕色层,反映了沉积时期内气候有自暖湿向温凉的变化趋势,在整个废黄河范围内,沉

积物的纵向变化不大,而横向变化非常明显,以河槽为中轴,向两侧颗粒逐渐变细,河槽附近以细砂为主,细砂含量高达75~95%,向两侧细粉砂和粘粒含量逐渐增加,可达20~50%。

二、工程地质

沿线地质由黄泛冲积形成,地表面层多以砂性土为主,表层以下为粘性土。工程处于郯庐断裂带,第四纪活动断裂,新构造活动痕迹明显。

根据附近工程钻探资料,该段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粉土、粘性土层,自上而下分3层,评述如下:

高程22.0~17.4m。粉土,浅黄色,中等密实,局部夹粘土薄层。

高程17.4~14.4m。粘土,灰棕色,软可塑,局部夹淤泥粘土。

高程14.4~10.4m。粘土,黄色,硬可塑,局部夹粉层粘土。

三、地震裂度

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裂度区划图》,确定工程裂度为9度。

第三章工程任务和规模

第一节社会经济状况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1996年新成立的地级市,全市总面积8601.4km2,2000年底人口505万人,人口密度580人/km2。下辖四县一区,四县即宿豫、泗洪、泗阳、沭阳;一区即宿城区。共111个乡镇。

宿迁市地处淮、沂、沭、泗诸水下游,水域总面积303万亩,耕地面积675万亩,拥有京杭大运河、新沂河、淮沭新河、废黄河等流域性河道,洪泽湖、骆马湖镶嵌期间。

宿迁市经济资源丰富独特,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盛产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木材、花卉、水产品等。粮食总产量常年稳定在300万吨左右,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现有大中型企业3400多家,主要涉及酿酒、食品、纺织、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显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发展也初具规模。

2000年,宿迁市国内生产总值200.7亿元,财政收入11.2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7元,农业人均收入2906元。

第二节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古黄河是一条古老的河道,历史上黄河几经夺淮,淤塞

下游河道,淹没农田、村舍,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解放后,多次对废黄河进行了整治,洪水已不再泛滥成灾。九十年代徐洪河开挖后,隔断了古黄河与上游的联系,宿迁段古黄河已不再有客水入境。地级宿迁市成立后,对城区段进行了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已治理的地段集排涝、环保、旅游、休闲于一体,风光怡人,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为使古黄河风光带与城市品位协调,对古黄河宿泗交界上段的整治已显得十分必要。

一、整治废古河是提高城区防洪排涝标准的需要

古黄河是宿迁市城区的一条主要排涝河道,城区内有9平方km面积的涝水排入废黄河。古黄河上游虽然没有客水入境,但市区上段还有宿豫县73km2滩地面积来水。目前,除涝标准只有五年一遇,防洪标准只有十年一遇,与宿迁中心城市的防洪除涝要求相差甚远。因此,迫切需要对古黄河进行治理,以提高其防洪排涝标准。

二、整治废黄河是加快中心城市基础建设的需要

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宿迁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由于宿迁城区是在原县级城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市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通过该项工程建设,将美化废黄河两岸环境,为新宿迁增加又一亮点,吸引外商投资开发宿迁,推动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

三、整治废黄河是城市水土保持的需要

废黄河沿线以粉砂土为主,土质较差,沿线岸坡冲刷严重,河道淤积。因此,为保持废黄河沿线水土,必须对岸坡进行防护。

四、整治废黄河是水环境保护的需要

城区段古黄河沿岸居民的生活污水、垃圾排放到古黄河内,以及围拦养殖等,造成水质污染严重,河道淤积,芦苇、杂草丛生,通过整治工程,清淤除草,并结合古黄河上游皂河引水闸和下游果园橡胶坝的补蓄水工程,使古黄河的死水变活、污水变清、变净,提高水质标准,满足古黄河冲污和环境用水的需要。

第三节工程任务及规模

一、废黄河防洪工程规划

徐洪河开挖以后,宿迁市境内的古黄河与上游隔断,客水不再入境,按照废黄河“梯级控制、分段治理”的原则,根据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写的《江苏省废黄河治理工程规划》,宿迁市境内废黄河治理标准为:除涝十年一遇,防洪二十年一遇。宿迁市境内古黄河控制点水位、流量见下表。

废黄河控制点水位、流量成果表

二、工程任务

宿迁市古黄河宿泗交界以上段整治工程,将根据《江苏省废黄河治理工程规划》的要求,按照排涝十年一遇,防洪二十年一遇的标准,进行河道疏浚、圩堤加固、河坡护砌等,并按照《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对城区段古黄河两岸进行绿化、景观建设。

三、工程规模

宿豫县辖区的7.7km河道内的阻水埂坝、淤积、杂草,需进行全面清理,并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复堤,需完成土方27.8万m3。宿城区境内尚有16.4km的河道没有疏浚,水流不畅,堤顶无防汛道路,规划进行治理,需完成土方87.3万m3。主要工程项目及分段工程量如下:

(一)、宿豫县

1、皂河引水闸东段(桩号8+180~12+150)长3.97km,拆除埂坝8道,疏浚土方1.84万m3。

2、皂河支口交界西段(桩号12+150~14+750)长2.6km,在原南堤的基础上疏浚河道,增做北堤。疏浚土方 5.2万m3,加固圩堤21万m3,改建农桥1座,拆除阻水农桥1座建漫水闸1座。

3、右岸县区交界至张庙桥段(桩号35+300~36+400)长1.1km,疏浚河道土方3.0万m3,填筑圩堤土方5.0万m3。

(二)、宿城区

1、皂河与支口界至蔡支坝段(桩号15+750~21+250)长5.5km,疏浚河道,加固圩堤。疏浚土方22万m3,加固圩堤土方7.0万m3,并改建农桥2座、排灌站1座。

2、蔡支坝至宿靳高速黄河桥(21+250~26+350)长5.1km。疏浚河道,加固圩堤。疏浚土方27.0万m3,加固圩

堤土方31万m3。

3、宿靳高速黄河桥至傅庄涵洞段(桩号26+350~32+890)长6.54km,清河道清障。

4、傅庄涵洞至南环路桥(桩号32+890~34+190)长1.3km,加固西堤。加固圩堤3.3万m3,改建涵闸1座。

5、南环桥至张庙桥(桩号34+190~36+400),长2.21km,疏浚河道,加固圩堤。疏浚土方20.0万m3,加固圩堤土方18.0万m3。

6、张庙桥至朱闸与船行交界(左堤桩号36+400~39+800)长3.4km,加固左堤。加固圩堤土方9.0万m3。

7、西环大道西500m至宿靳高速黄河桥西200m(桩号23+650~26+150)段长2.5km,增做护坡长5.0km。

8、傅庄涵洞至果园橡胶坝(桩号32+890~34+690)段长1.8km,增做护坡长3.6km。

9、河堤外侧植树种草,防止冲刷,保持水土,美化环境。

10、蔡支坝至张庙桥段(桩号21+250~34+690)长13.44km,铺设沥青路长26.88km,沥青路面129000m2。

第四章工程布置与工程设计

第一节工程布置

一、布置原则

在满足河道防洪排涝要求的前提下,河道中泓走向尽可能维持现状,保留古黄河原有的曲线美,并与已经治理的河段平滑连接,护砌工程美观,尽量减少土地占用,降低工程造价。

二、工程设计标准

根据《江苏省废黄河治理工程规划》,该段河道设计标准为防洪20年一遇,排涝10年一遇。

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确定工程抗震烈度为九度。

第二节河道设计

一、河、堤线设计

该段河道桩号15+750以上段、15+750~21+250(右侧宿豫县境内)段、26+350~32+890段以及39+800~50+550段已于1998年治理完成,河道中心线比较顺直。此次治理工程,河道中心线基本采用老河道中心线,对局部河段予以顺直。

二、河道、堤防断面设计

为与上下游河道能够较好地连接,本段河道河底比降与上游相同,采用1/20000,河底高程按设计的排涝标准进行

推算确定。

考虑该段河道土质为粉砂土,在9度地震区容易发生边坡失稳等,拟定河道、圩堤整治标准。

⑴蔡支坝以上段(桩号21+250以上):设计河底高程为22.50~21.60m,河底宽为30m,河底比降为1/20000,边坡比为1:3;泓道两侧各留有5m宽的青坎,顶高程为25.60~23.60m;堤顶高程为26.0~25.0m,顶宽为6.0m,堤内、外边坡分别为1:3和1:2.5。

⑵城区段(桩号21+250~26+350、32+890~34+690段):设计河底高程为21.40~20.20m,河底宽为50m,河底比降为1/20000,边坡比为1:3;泓道两侧各留有3m和5m 宽的青坎,顶高程分别为22.40~21.20米和23.50~23.20m;堤顶高程为25.00~24.50m,堤顶宽为20.0m,堤内、外边坡分别为1:3和1:2.5。

⑶城区以下段(桩号34+690~39+800):设计河底高程为20.50~20.00m,河底宽50m,河底比降为1/20000,边坡比为1:3,泓道两侧各留有3m和5m宽的青坎,顶高程分别为21.50~21.00m和22.50~22.00m;堤顶高程为24.5m,堤顶宽:桩号34+690~36+400段为20.0m,桩号36+400~39+800段为6.0m;堤内、外边坡分别为1:3和1:2.5。

第三节护坡设计

护坡的型式很多,目前常用的护坡型式主要有:干砌块石护坡、浆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护坡等,护坡的目的主要是防护岸坡不受水流冲刷破坏,保持水

土,美化环境。现就各种方案比较如下:

方案一:干砌块石护坡

根据本段地形,从高程22.0m护到高程24.5m,坡比为1:2.5,护砌形式为0.3m厚干砌石,下垫0.1m厚碎石(粒径1~3cm)和0.1m厚黄砂(粗砂),顶部为0.4m×0.6m浆砌石盖顶,底坎尺寸为0.5m×0.7m,每50m设一道横向0.4m ×0.6m浆砌石格埂,护坡中间设一道平行于堤轴线的0.4m ×0.6m纵向格埂。

干砌石护坡建筑工程费为每平方米80元左右,其优点是造价低,施工方便;缺点是对块石要求高,易损坏,需经常维护。

方案二、浆砌块石护坡

浆砌块石护坡方案的尺寸型式与干砌块石相同,主要区别是干砌石改为浆砌石。浆砌块石护坡的建筑工程造价为每平方米100元左右。其优点是施工简单方便,对块石要求质量不高,易于管理;缺点是造价较高。

方案三、预制混凝土护坡

预制混凝土护坡,采用0.5m×0.5m×0.12m的正六边形混凝土预制块护砌,在正常水位以上0.5m设置冒水孔。预制板下以250g/m2的聚脂长丝土工布为垫层。护坡上下限分别设盖顶、底坎,每隔50m设横向格埂一道,中间设一道纵向格埂,盖顶、格埂尺寸为0.3m×0.3m,底坎尺寸为0.5m ×0.5m,格埂、封顶、底坎均采用浆砌块石。

预制混凝土护坡建筑工程费为每平方米100元左右。优点是简单方便、造价不高、外型美观;缺点是易被破坏,坡面太滑,与环境不协调。

方案四:镂空砼植被护坡形式

即采用0.5m×0.5m的预制砼方格,作为护坡框架,每个方格中间植草皮防护,单位造价每平方米50元左右,与环境生态协调。

根据以上四种方案比选,考虑施工简单方便,便于管理,以及环境生态的需要,拟在高程23.5m以下河坡上选用预制混凝土护坡,高程23.5m以上河坡上选用镂空砼植被护坡形式。

第五章工程管理

第一节管理范围

古黄河整治工程管理范围包括:河道堤防范围内的护坡、防汛道路和绿化工程。

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河道的防洪排涝、环保等综合功能,对工程进行维护、岁修,确保工程发挥综合效益。

第二节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

古黄河河道、堤防应实行统一管理,管理权交给宿豫县和宿城区水利局。管理单位依照水法规制定管理实施细则,依法管理河道。

第三节管理设施及管理经费

为保证工程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需兴建管理用房平方米,添置量测设备、交通车辆及通讯工具等管理设施。

运行管理费,由市、县(区)财政补助一部分。工程建成后,管理单位以发展苗木花卉,开发古黄河风光绿化带旅游资源为基础,发展综合经营,解决部分管理经费,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节施工条件

该工程位于宿豫县、宿迁城区内,陆路交通较为方便,且护砌工程均在宿城区境内,施工材料可以经市区内交通道路直接运地,或沿古黄河的左、右堤交通便道,到达工程所在地。

施工期间,应充分考虑古黄河涝水下泄,做好施工导流。河道疏浚时,要修筑上下游施工围堰,架机排水。大宗材料可就近取材,宿迁第三水泥厂、项王水泥厂可以提供水泥,黄砂可以从新沂购进,石料可以从徐州等购进。

第二节工程施工计划

河道疏浚,主要通过地方民力解决,用6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

河坡护砌,计划在2001年冬季或2002年春季进行实施,通过招标,选择施工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用30天的时间完成护砌工程。

沥青防汛道路铺设,可以在护砌工程结束后进行,以减少与护砌工程施工间的干扰。

河岸绿化工程需在2002年春季实施,护砌施工及道路施工需对绿化栽植的树苗做好保护。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现状环境

一、自然环境

古黄河以前曾疏浚过,由于当时民力有限,没有达到设计标准,加之河坡没有护砌,河床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淤积;沿线居民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的抛入,造成水质一定程度的恶化;徐洪河把废黄河从上游切断,古黄河下游又无出路,河道内的水几乎成为死水一潭,遇干旱月份,水质更差。目前,河道内,杂草丛生,水质较差;堤防矮小,防洪、排涝标准较低。

二、社会环境

地级宿迁市成立后,市内交通发展很快,商业繁荣,通过市区环境五大整治,人民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宿迁正在成为苏北新兴的区域中心城市。但由于市内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不足,特别是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与宿迁市的发展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宿迁的对外形象,制约着宿迁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现状环境的评价

古黄河,目前防洪标准尚不足十年一遇,排涝标准不足五年一遇,两岸居民经常会受到洪涝威胁,水质有恶化的趋势,自然和社会环境都急需通过对废黄河整治来加以改善。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一、有利影响

古黄河的防洪排涝标准不高,水质不断恶化,部分堤不成型,景观效果差,交通不便,通过整治,将使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得到提高。同时清淤除杂草,护砌河坡并结合皂河冲污补水和果园橡胶坝拦蓄工程将使河内水变活、水质变好,有利于古黄河两岸的风光建设,有利于市区人民的身心健康,铺设沥青防汛路面,将使两岸交通畅通,方便市民。

二、不利影响

工程建设时,将占用部分农田,砍伐一些树木,施工时还会带来一些噪声、废渣等污染,会给工程周围环境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三、减缓不利影响的对策

对占用土地及砍伐树木给予一定的赔偿,施工时所带来的噪声等污染也是暂时的,也可以通过施工的合理安排解决,当地群众也会给予谅解的。

四、综合评价

本工程建成后,不会产生新的污染源,将会提高城区的防洪排涝标准,改善废黄河内的水质,改善环境,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尽管工程建设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但工程对环境所引起的负面影响与工程带来的效益相比,负面影响很小。综上,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来分析,该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投资估算

一、主要工程内容

(一)、宿豫县

1、皂河引水闸东段拆除埂坝8道。

2、皂河支口交界西段长2.6km,在原南堤的基础上疏浚河道,增做北堤。改建农桥1座,拆除阻水农桥1座并建漫水闸1座。

3、右岸县区交界至张庙桥段长 1.1km,疏浚河道、填筑圩堤。

(二)、宿城区

1、皂河与支口界至蔡支坝段长 5.5km,疏浚河道,加固圩堤。并改建农桥2座、排灌站1座。

2、蔡支坝至宿靳高速黄河桥段长 4.0km,疏浚河道,加固圩堤。

3、宿靳高速黄河桥至傅庄涵洞段长6.54km,清河道清障。

4、傅庄涵洞至南环路桥段长 1.3km,加固西堤,改建涵闸1座。

5、南环桥至张庙桥段长2.21km,疏浚河道,加固圩堤。

6、张庙桥至朱闸与船行交界段长3.4km,加固左堤。

7、西环大道西500m至宿靳高速黄河桥段长2.5km,增做护坡长8.5km。

8、傅庄涵洞至果园橡胶坝段长 1.8km,增做护坡长2.3km。

9、河堤外侧植树种草,防止冲刷,保持水土,美化环境。

二、编制依据

1、采用定额

①《江苏省水利工程概算定额》(第一册,建筑工程)1990年版;

②《江苏省水利工程概(预)算定额(建筑工程)2000年动态基价表》;

2、编制规定

①苏水基(2000)110号“关于颁发《江苏省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2000年修改本)的通知”;

②苏水基(2000)111号“关于颁发《江苏省水利工程概算定额(建筑工程、安装工程)2000年度动态基价表》的通知”。

3、基础单价

①人工工资

根据概算编制规定确定22.04元/工日

②主要材料价格

根据市场调查的材料价格,确保主要大宗材料到工价见

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最新)

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X县X路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进行,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房屋征收相关规定,结合本次征收范围内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 X县X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是我县X年确定的重点城中村改造项目。棚户区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该项目的实施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X 县人民政府委托,X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主体为X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房屋征收相关规定、结合本次征收范围内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 X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年限 本项目拟定建设年限为一年,从X年10月10日至X年10月9

日。 (三)项目拆迁范围 本项目拆迁范围为东至太姒路东侧,西至城关小学西墙,北至文化路,南至X东西街。 (四)项目拆迁量 本项目拆迁总户数为491户(套),房屋拆迁总面积137629平方米,拆迁总占地115.8亩;涉及拆迁范围为X。(以上数据为初步摸底调查情况,实际面积、户数待征收工作启动后,根据被征收人提供的产权证件,以实际勘测的户数、面积为准)。 (五)拆迁补偿方式 本项目拆迁安置方式全部为纯货币化安置。 (六)征收范围确定后,自征收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进行下列活动,违反规定实施的,不予补偿。 1.新建、扩建、改建房屋; 2.改变房屋和土地的用途; 3.对房屋进行装潢、装修、抵押; 4.抢栽各种花木。 (七)征收范围确定后,自公告发布之日起,有关部门接到征收部门的通知,应当停止办理征收区域内所有房产、土地、工商、税务、户籍等涉及增加补偿费用的有关手续。 (八)对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对未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 总则 1.1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是与《城市规划法》和《省实施办法》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其适用范围同《省实施办法》。 1.3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线等适用本规定。 1.4 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本规定。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 - 90 )执行。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可以计人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小城市)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2.2.3。 表2.2.3 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表2.2.3规定的适建范围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实施。城市新建居住区应按国家和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城市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清稿

(城市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订版清稿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1年11月

第一章总则 1.1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城乡规划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城市和县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在此范围内制定城市规划、进行规划管理,须执行本规定。其他建制镇镇区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城市用地分类 2.1.1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和《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执行。 2.1.2与城市用地相连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其向公共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水域),可以计入公园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2.1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2.2建设用地的兼容性要求按照《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执行,在详细规划中规定,并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中明确。 2.2.3 在满足安全、环境等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提倡同一地块内不同使用功能的混合。 2.2.4 制定和实施新建居住区的规划,应按照国家和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标准、规范,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2.3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2.3.1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2.2.3的规定。 表2.3.1建筑基地面积下限指标

增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篇

第一节术语 1.1 建筑工程 指新建、改建、扩建各类永久性或临时性建(构)筑物以及原状维修工程。 1.2 城市居民自住建筑工程 指城市非农业人口居民凭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兴建的仅供自己居住的建筑工程。 1.3 建筑场地 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用地。 1.4 建筑工程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 1.4.1 指一定地块内建筑工程规划建设的总建筑面积,包括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建筑面 积的总和。具体计算方法应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执行。 1.4.2 建筑工程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可以分为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和自然计算的 总建筑面积。 1.5 容积率 指一定地块内,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与净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1.5.1 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包括: (1)地面以上建筑的建筑面积,但是地面以上的架空层、避难层、屋顶梯间和电梯机房的建筑面积除外; (2)以下建筑的建筑面积,但是地面以下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库、设备用房的建筑面积除外。 1.5.2 净建设用地面积是指扣除宽度为15米以上的城市道路、城市河涌等用地面积的 建设用地面积。 1.6 建筑密度 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净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1.7 规划户数 指一定地块内居住建筑所规划的居住人口户数。 1.8 建筑层数 指建筑层高2.2米以上的建筑自然层数(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1.9建筑控制线 122

指在一定地块内建(构)筑物的主体不得超越的控制线,又称建筑红线。 1.9.1 建(构)筑物的主体是指不包括建筑工程外部附属设施(如外伸台阶、步级、外 挑阳台及构件等)的建筑部分。 1.10 建筑高度 除有特别规定外,建筑高度是指计算建筑间距的建筑高度。 1.11 建筑间距 指两幢建(构)筑物外墙面(柱)之间的水平距离。 1.12 自身一方建筑间距 指一幢建筑工程的外墙面中点至其用地红线、城市规划道路中线或规划河涌中线的水平距离。 1.13 退让间距 指临规划道路的建筑工程的建筑控制线至规划道路边线最短的水平距离。 1.14 原状维修 指不拆除、不改变原有建(构)筑物的基础、外墙立面、建筑层数、高度、面积、使用性质的建设工程。 123

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

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 为全力推进我县棚户区改造工作,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确保我县20xx 年棚户区改造目标顺利完成,根据《大兴安岭地区行署、集团公司20xx年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和《大兴安岭地区20xx年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实施细则》,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水平、改善城镇环境为目标,统筹规划,精心组织,配套建设,高标准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二)工作目标 于20xx年底完成塔河镇城区棚户区改造建设6万平方米、1200户的目标。 (三)主要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各责任单位作为政府主导的责任主体组织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由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管理。坚持统一领导、因地制宜、分工负责、强化配合的原则。 2、坚持政府推进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棚户区改造要与房地产开发、经济适用房建设、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相结合。 3、坚持依法运作、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则。在棚户区拆迁补偿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好特困群体的住房问题。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土地使用、资金管理、城市规划、房屋拆迁、工程建设、物业管理、最低保障等方面的规定。 4、坚持科学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依据塔河城镇总体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功能完善。依据园林化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配套、分期实施的原则。

5、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既要立足长远,又要面对现实,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综合治理,稳步推进。 6、坚持促进棚户区改造与维护社会稳定兼顾的原则。要正确处理推进棚户区改造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棚户区改造既要逐步推进,又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在棚户区拆迁补偿安置过程中,妥善解决好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在政策上给予合理的照顾。 二、建设标准 1、棚户区改造的详细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容积率不超过1,日照间距系数不小于2.8,各项规划指标不能降低,必须按批准的规划方案完成改造区域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2、棚户区改造新建住房要设施齐全,达到节能型住宅要求。楼房立面造型要突出林区特色,层数为6层,层高不低于2.8米,住宅室内墙面刮大白、卫生间和厨房铺地砖、安装室内门、简易灯具、卫生间安装坐便器和洗手盆、厨房安装水池、水龙头,满足居民入住和使用功能的基本要求。小区环境要进行硬化、绿化和建设必要的服务中心,做到道路畅通,环境整洁,办事快捷。 3、棚户区回迁居民的楼房户型面积控制标准以40、48、58、68平方米四种户型为主,其中40平方米户型占25%,48平方米户型占45%,58平方米户型占20%,68平方米(含少量75平方米)户型占10%。具体户型面积的选择,在结合居民住房实际情况,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通过入户详细调查了解棚户区居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 4、改造后的住宅小区实行标准化物业管理,保证居民生活环境有明显改善,安居乐业,社区和谐健康发展。 5、工程所用材料、施工工艺、节能标准、施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施工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资质、资信和良好的业绩。 三、资金筹措与使用 (一)改造建设资金筹措 1、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补贴以及行署、集团公司配套资金。

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 管理规定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聊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稿草案) (二O一一年九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聊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镇规划建成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其它区域可参照执行;聊城市其它县、市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在聊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各类专门性建设项目应符合相关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 第四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详见附录B附表B1)。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详见附录B附表B2)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附录B附表B2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依据相关规范及总体规划确定其适建性。 第八条沿城市道路的建设项目用地,其用地边界规划至道路红线,若城市道路两侧有绿化带,则规划至绿线;沿小区级及以下道路的,应规划至道路中心线。 第九条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1的规定。 表1:建筑基地面积下限指标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节选)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第三章 建筑管理 第四章 市政公用设施与工程管线综合 第五章 城市景观与环境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3 建设基地控制指标 注:开放空间的条件和计算方法见附录五。 2.3.8 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人行通道且符合下列规定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范围: 2.3.8.1 通道内不设置商业设施,通道全天候对公众无偿开放; 2.3.8.2 通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0米,但穿越宽度小于16米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城市支路的通道下的净空高度可不小于4.5米。 第三章 建筑管理  3.1 建筑间距 3.1.1 建筑物的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环保、工程管线和文物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执行本规定。

3.1.2 根据居信建筑日照标准和我省实际情况,居信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低限什按表三-1执行。 3.1.2.1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 L=i:H 式中:L=建筑间距 i=日照间距系数 H=南侧建筑的计算高度(见附录二) 3.1.2.2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表三-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注:旧城区改造中局部地区确实难以达到规定标准的,按现状城市人口计,中小城市可减少系数0.05,大城市减少0.1,并应通过市县实施细则明文规定"局部地区"的范围。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住宅正南向东布置时的照间距。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版完整版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 术规定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0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市城市规划区。杭州市域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第三条详细规划编制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技术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确定的风景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地段等特定区域,在编制详细规划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确定专门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第四条各项建设项目,应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本规定执行。临时建设工程按有关规定执行。农民建房和城市居民私房翻建规划管理办法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后报市政府。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进行分类。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所附表(2—2)—《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 围表》执行。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地块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 出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实施方案

2018年-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实施方案 2018-18年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两治三改”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房屋调查摸底工作结果,为积极稳妥的推动我县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3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皖政〔2013〕44号)等规定,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18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7]10号)要求,为全力推进我县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工作,改善棚户区及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条件,确保我县2018-18年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目标顺利完成,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水平、改善城镇环境为目标,统筹规划,精心组织,配套建设,高标准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二)工作目标 于18年-18年9月20日前完成2018-18年“两治三改”棚户区改造及“城中村”改造项目。 (三)主要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各责任单位作为政府主导的责任主体组织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由老城改造指挥部办公室进行管理。坚持统一领导、因地制宜、分工负责、强化配合的原则。 2、坚持政府推进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个人、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 3、坚持依法运作、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则。在棚户区拆迁补偿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好特困群体的住房问题。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土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目录 第一部分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节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水平 第三章城镇体系布局规划 第一节城镇空间组织 第二节城镇等级规模 第三节城镇职能结构 第二部分泗阳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区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 第二节行政区划 第三节自然条件 第四节资源条件 第五节历史沿革 第六节社会经济 第三章城区建设现状分析 第一节建设用地现状 第二节主要存在问题 第四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 第一节城市性质 第二节城市规模 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 第一节空间管制 第二节布局原则 第三节布局结构 第六章土地使用规划 第一节公共设施用地 第二节居住用地 第三节工业用地 第四节仓储用地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一部分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说明 泗阳县的现状表明泗阳城镇化水平与市域经济水平基本协调,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双重落后的特点。城镇体系表现出中心城市的能级较低、城镇体系发育不全、城镇功能趋同、城市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等特征。因此,泗阳城镇体系面临着结构调整的任务,调整的目标是形成以泗阳为核心、镇乡为骨干、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 二、规划指导思想 1、突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发展; 2、握全球化背景,增强城市辐射力;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4、遵循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发展; 5、强调规划的系统性、动态性和适应性。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 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6、泗阳县近四年来已批准实施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 7、国家及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8、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9、《江苏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苏建规(2000)298号) 10、《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苏建规(2002)35号) 1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98—2020)》 四、规划期限和范围 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5年~2030年 规划范围:泗阳县域,泗阳县区、城市规划区、泗阳中心城区,本规划调整重点为中心城区高速公路环内的范围。 泗阳县域辖十六个乡镇,分别为众兴镇、王集镇、裴圩镇、爱园镇、里仁乡、庄圩乡、穿城镇、张家圩镇、三庄乡、南刘集乡、八集乡、临河镇、卢集镇、李口镇、高渡镇和新袁镇,泗阳县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包含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某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技术规定与控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 (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相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 第六条 (允许最小地块)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 (小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 (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 (专业用地控制原则)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

宿迁市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导则

宿迁市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导则(试 行)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工作水平,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加强对全市城市各类绿地规划建设的指导,规范城市绿地植物种植,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宿迁市城乡园林绿化全覆盖实施细则(试行)》,制定宿迁市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通则 2.1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统筹兼顾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着重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使每一块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2.2 城市绿化建设必须以植物造景为基本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并作适当调整和处理,创造多种植物生存空间,营造出物种丰富、配置合理、群落稳定、景观优美的植物景观。 2.3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从人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坚持经济、适用、实惠、美观、自然的原则。因循区域自然

环境和物候特征,利用丰富的本土植物和自然景物,并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互交融,凸现城市的绿化特色。 2.4 城市绿化是人工再创的“第二自然”,应克服铺张浪费、苛求形式、贪大求洋,或硬造人工景观等做法,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绿化种植面积比例不低于规划用地面积的70%。 根据我市所处的植被群落区系,城市绿化应多选择乔木,乔灌木种植面积比例一般应不低于绿地面积的70%,其余为非树冠下草坪和其它地被植物。 2.5 城市绿地植物配置设计和种植原则:掌握植物生态适应性;阴、阳、干、湿、冷、暖各得其所;利用物种多样性,合理组合配置,坚持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多层结构,考虑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考虑季相变化,突出景观特色,充分利用平面和空间,提高单位绿地的叶面积指数。 2.6 各类型绿地地形改造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保护湿地和天然水系,减少填挖工程、土方就地平衡,处理好地表排水,有利于植物生长,降低建设投资和养护管理费用。 2.7 城市绿化用苗规格应适当,速生乔木胸径6—10厘米,慢生乔木胸径8—12厘米;常绿乔木高度不低于2.5米。苗木要求带冠,冠形匀称,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相结合,不宜大量移栽胸径20厘米以上苗木。

2018-2020年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实施方案

2018-####年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 实施方案 根据“两治三改”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房屋调查摸底工作结果,为积极稳妥的推动我县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项目,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发〔####〕##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皖政〔####〕##号)等规定,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年实施##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号)要求,为全力推进我县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工作,改善棚户区及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条件,确保我县2018-####年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目标顺利完成,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水平、改善城镇环境为目标,统筹规划,精心组织,配套建设,高标准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 (二)工作目标 于2018年-####年#月##日前完成2018-####年“两治三

改”棚户区改造及“城中村”改造项目。 (三)主要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各责任单位作为政府主导的责任主体组织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由老城改造指挥部办公室进行管理。坚持统一领导、因地制宜、分工负责、强化配合的原则。 #、坚持政府推进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个人、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 #、坚持依法运作、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则。在棚户区拆迁补偿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妥善解决好特困群体的住房问题。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土地使用、资金管理、城市规划、房屋拆迁、工程建设、物业管理、最低保障等方面的规定。 #、坚持科学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依据总体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功能完善。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配套、分期实施的原则。 #、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既要立足长远,又要面对现实,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综合治理,稳步推进。 #、坚持促进棚户区改造与维护社会稳定兼顾的原则。要正确处理推进棚户区改造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棚户区改造既要

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义乌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二节建设用地 第三节建筑容量 第四节绿地 第三章建筑管理 第一节建筑间距 第二节建筑退让 第三节建筑高度 第四节建筑基地出入口及停车 第五节城市景观与环境 第四章市政工程管理 第一节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 第二节管线综合 第五章附则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证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镇规划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义乌市市域总体规划》、《义乌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各类建设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本规定执行;尚无详细规划的,应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建设应按批准的专项规划执行,可不受本规定的限制。 在规划编制、管理中,涉及消防、人防、环保、交通等其他专业的,除符合本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其他专业的有关规范和标准。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结合本市用地的实际情况,本市城市

宿迁城市规划馆

宿迁城市规划馆 宿迁城市展览馆位于运河文化城东侧,布展工程由宿迁市规划局组织实施,工程于2013年3月中旬基本完成。展馆总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8000平方米,是一座兼具规划展示、数字中心、会议服务、招商推介、房产交易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展览馆。城市展览馆共分为三层,其中一层主要由历史展厅、生态宿迁、中国酒都以及建设成就展厅、规委会会议室和招商引资洽谈室等组成;二层是规划展厅,主要展示了宿迁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以及三县规划;三楼有目前国内最大的总规数字沙盘演示以及以未来宿迁为主题的3D影院,另外还设置了1000余平米的超大智慧宿迁亲民互动展区。 新城市展览馆的建成,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宿迁的又一新亮点,成为展示我市悠久的历史、辉煌的建设成就以及未来美好的发展蓝图的重要窗口,更将成为促进我市对外开放交流与合作的信息平台。 这里,声、影、光、电,浑然交织,用高科技手段多元化、立体化地展示了宿迁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远景,勾勒出一幅宏伟壮观的生态宜居城市蓝图; 这里,精、美、特、真,功能丰富,是一座集规划展示、信息管理、会议服务、招商服务、房产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展览馆; 这里,就是宿迁市2012年度中心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布展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宿迁城市展览馆。 全景式展现宿迁的发展与变迁 步入展览馆序厅,古朴的深木纹大理石材将整个空间营造得简洁而大气,给参观者高雅、沉稳、内敛的“第一感”。右边的展墙上镶嵌了一个大型无缝拼接屏,展示了历届领导调研、视察宿迁的照片,寄托了各级领导对宿迁发展的殷切期望。而左边,则是一幅巨大的城市笑脸墙,向每一位参观者展示着宿迁人民美好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宿迁城市的和谐与幸福感。 “宿迁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中心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历史回眸展厅,展厅通过环壕聚落、少昊遗墟、下相古城、宿豫古城、运河之都、老城逢春等七个时间为序的板块,结合精品复原模型,直观地向大家呈现了宿迁上古的文明、城池的演进和人文精神。影片《千年古韵,风雨宿迁》讲述了宿城三迁等宿迁城市历史演进的风风雨雨,真实再现了宿迁城市的发展变迁。

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某某棚户区改造工程 1.2项目承办单位:某某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1.3承担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 1.4本建设项目性质:棚户区改造工程 1.5项目地点:某某市某某路 1.6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某某市某某路棚户区改造工程主要拆迁范围是某某市某某路片区内的棚户区,拆迁房屋面积24528平方米,拆迁地块棚户区占地面积共47亩。为被拆迁居民提供2种安置方案(详见拆迁安置章节)。 安置区总规划用地面积为29411m2,总建设面积为73528 m2,其中:住宅53161 m2,商业、生产用房及综合配套用房20367 m2。总建筑密度46%,建设高度24米,容积率2.5,绿地率为30%。 1.7 本建设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建设总资金为14369.4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10262.4万元,其他基本建设费2063.4万元,基本预备费986.1万元,建设期利息1057.5万元。资金筹措方式如下:拟向银行投资固定资产贷款为10000万元,约占总投资比例的70%,建设期贷款利息为1057.5万元;业主自筹及其他配套为4369.4万元,约占总投资比例的30%。

1.8 本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20某某年09月至20某某年08月),本项目按照建设进度分为四个阶段,即前期工作阶段、施工方案设计阶段、工程建设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1.9 项目目的 加快城市化建设,为弱势、贫困群体提供安居房,为棚户区居民提供回迁房,拟建大型农贸市场为数字化大棚种植反季蔬菜提供销售渠道,建设物流服务中心、加油站,为反季蔬菜提供运输服务,总体规划某某万平方米,集销售、配货、运输、住宿、餐饮一体化的商圈形成新的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为本地经济做贡献。 第二节项目研究范围 本项目拆迁某某路棚户区总住户某某户,共某某某某平方米建筑。按产权置换,应建设安置房某某某某平方米。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及深度要求,确定项目名称、性质、地点;分析项目的背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来源:规划局发表日期:2015-02-18 第一编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定。 第三条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坐标系应当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高程系应当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和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 第四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规划设计应当符合城市设计导则的要求。 第二编规划编制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五条规划编制应当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引导、统筹、调控等公共政策作用。 第六条本规定的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八条编制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九条规划成果文件应当包括纸质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具体的格式规范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十条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第十一条总体规划是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区县城乡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特定功能区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一般由辖区规划和城区或者镇区规划组成。 编制总体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方案阶段。 第十二条编制总体规划前,应当首先进行下列专题研究: (一)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即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调控内容,包括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等的落实情况; (二)城市发展定位,即根据城市区位、资源环境状况、现状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的政策要求,科学分析研究城市发展方向、途径和功、 (三)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即根据现状人口规模以及城市化发展水平,分析影响人口规模的因素,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采用多种方法综合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以及构成;

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

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逐步实施。通过规划,到2020年,宿迁市将下辖新沂市(现辖于徐州市)、沭阳市(原沭阳县)、泗阳市(原泗阳县)、泗州市(原泗洪县)、宿豫区(原宿豫县)、宿城区,共有四市两区,有81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有1441个村(居)委员。近期(2004-2010年): (1)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形成“亚铃式”新型城市,全市人口将达到615万人,总面积达到10126平方公里。(2)调整宿迁市区区划,使市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136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3)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城区区划,沭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1 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32平方公里;泗洪城区规划控制由目前的104.2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192平方公里;泗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2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62平方公里。(4)申报将沭阳、泗洪两县撤县设市。(5)申报撤乡设镇。通过近期调整,全市有86个镇,16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有 1441 个村(居)委员会。 中期(2010-2020):(1)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市)城区区划。城区规划控制面积:沭阳调整扩大到 390平方公里;泗洪调整扩大到347平方公里;泗阳调整扩大到305平方公里。(2)申报将泗阳县撤县设市。(3)调整部分农场区划,实行属地管理。(4)对全市范围内的乡镇进行适度规模的撤并,将其并入中心镇、重点镇。通过中期调整,全市有81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1441个村(居)委员会。 远期(2020年以后): (1)进一步调整宿迁市区区划,市区规划控制面积调整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不含新沂市)。(2)进一步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市城区区划,规划控制面积分别达到500平方公里以上。(3)撤销规模相对偏小、经济相对薄弱的镇,因地制宜将其并入中心镇。 第六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方案 一、近期规划(2004-2010年) (一)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 2003年4月和8月间,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先后两次到新沂市考察,明确指出该市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地处苏鲁边界和“三纵三横”的区位交通优势,建设成为“江苏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省委领导作出的这一战略决策,为拓宽江苏发展空间、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建设指明了路子,同时也为新沂依托宿迁加快发展,宿迁向北傍上东陇海产业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此情况下,建议将新沂市调整划入宿迁市管辖,有其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是有利于实现宿迁和新沂两地之间最大化的优势互补。应该看到,宿迁的最大优势是:宿迁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等的中心城市,具有一定的幅射和影响作用,拥有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宿迁最大的劣势是:地处苏北腹地,区位、交通不占优势。新沂的最大优势是:地处东陇海线上,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新沂最大的劣势是:距离中心城市徐州市较远(新沂市区距徐州市区120公里),难以接受到中心城市徐州市的辐射和影响,且缺少可依托的发展空间、腹地。如果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就能实现最大化的优势互补。届时,宿迁占据苏鲁

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全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 行)〗的通知? 呼政发〔2003〕89号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各委、办、局(公司) 现将?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三年十月三十日呼和浩特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间距 第四章建筑物退让 第五章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第六章建筑容量控制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 第八章建筑管理的其它规定 第九章附则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呼和浩特市城市道路一览表 附图一沿城市道路两侧建筑高度控制图 附图二建筑高度计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建设现代化首府城市的需要,加强我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结合我市

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本市临时建筑、农村个人建房另按有关规定执行。旗县所在地城镇和建制镇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各项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并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无详细规划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1、一类居住用地(R1) 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绿地率较高、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2、二类居住用地(R2) 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3、三类居住用地(R3) 指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的住宅用地、宅基地或住宅与工业、商业、办公等建筑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4、四类居住用地(R4) 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C) 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版)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 用地和建筑分册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 2017年

目录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 2.1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 (2) 2.2 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控制 (2) 2.3 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0) 第三章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13) 3.1 建筑间距 (13) 3.2 建筑退界 (18) 3.3 天府广场中央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 (22) 3.4 天府中心中央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 (25) 3.5 建筑形态及其他管理要求 (26) 第四章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 (30) 第五章附则 (34) 附录一名词解释 (35) 附录二计算规则 (39) 附录三建筑间距图示 (41) 附录四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42) 附录五成都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总平面图编制规定 (44) 附录六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46) 附图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形态分区图 (50) 附图二:成都市天府广场中央商务区、春熙路片区及天府广场范围示意图 (51) 附图三:成都市天府中心中央商务区范围示意图 (52) 附图四:成都市中心城区“四边”控制要素示意图 (50)

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成都市(以下简称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 1.0.2 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内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本分册为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部分。 第 1.0.3 条根据中心城区不同区域特点划定不同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时应当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要求。 第 1.0.4 条城市建设应以城市设计为重要手段,提升城市品质,强化精细化管理。在城市重点地区强调以城市设计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原则。 第 1.0.5 条已编制片区城市设计且已将容积率指标落实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片区(环城生态区除外),应按照本规定要求,结合片区实际优化完善片区城市设计,并将主要规划指标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规划管理。环城生态区按原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第 1.0.6 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规划控制指标及要求与本规定不一致时,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