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生态学讲稿-第十章生物多样性原理和保护

森林生态学讲稿-第十章生物多样性原理和保护

森林生态学讲稿-第十章生物多样性原理和保护
森林生态学讲稿-第十章生物多样性原理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原理和保护

当今世界面临的五大生态危机和十大环境危机

人口,粮食,资源,环境,能源五大生态危机,其中环境危机又包括十个方面: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

当今世界面临的五大生态危机,均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有关,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

(一)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数以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所以它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概念,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二)层次

1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遗传变异的总和。

2物种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物种的多样性,指有生命的有机体即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3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4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可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和间接价值(不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1直接价值又分为:

(1)消耗性利用价值:指直接消耗性的(即不经市场交易的)自然产品上的价值(农民上山砍柴、猎取野物、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大多利用这部分价值)。并不反映到国民经济的总收入中。

(2)生产性利用价值:通过商业性收获供市场交换产品的价值。这类生物资源产品的生产性利用,如木材、许多药物、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粮食、建筑材料、果品等,对国民经济有重大作用。国家财政总收入中体现出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实质只是这部分价值,其余并未包括进去,这样容易造成人们的误解,从而忽视了其他价值(间接价值)。

2间接价值

间接价值常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有关,即与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有密切关系,如能量固定、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质,以及维持物种关系(协同进化),往往未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消费掉。一般不反映到国民经济的总收入中,但当进行计算

时,其价值可能远高于直接价值。

3美学、旅游和教学科研价值

很多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开展教学、科研的理想基地和旅游场所。

4存在价值:指其伦理或道德价值,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是指每种生物都有它的生存权利,不管它们有无经济价值或你喜欢与否,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类都无权伤害它们,使它们趋于灭绝。

三、物种多样性的测度

1物种多样性的测度:一般有三类指数:α多样性指数,β多样性指数和γ多样性指数。(1)α多样性指数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群落所含物种的多寡,即物种丰富度;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即物种均匀度。

(1)物种丰富度指数

a.Gleason(1922)指数

D=S/lnA

式中A为单位面积,S为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b.Margalef(1951,1957,1958)指数

D=(S-1)/lnN

式中S为群落中的总数目,N为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2)Simpson指数

D=1-ΣP i2

式中P i种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3)种间相遇机率(PIE)指数

D=N(N-1)/ΣN i(N i-1)

式中N i为种i的个体数,N为所在群落的所有物种的个体数之和。

(4)Shannon-wiener指数

H=-ΣP i lnP i 式中P i=N i/N

(5)Pielou均匀度指数(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例,Simpson指数也可计算)

E=H/H max

式中H为实际观察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 max为最大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 max=LnS (S为群落中的总物种数)

(6)举例说明

例如,设有A,B,C,三个群落,各有两个物种组成,其中各种个体数组成如下:

物种甲物种乙

群落A 100(1.0) 0(0)

群落B 50(0.5) 50(0.5)

群落C 99(0.99) 1(0.01)

来计算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Simpson指数:

D c=1-ΣP i2=1-Σ(N i/N)2=1-[(99/100)2+(1/100)2]=0.0198

D B=1-[(50/100)2+(50/100)2]=0.5000

Shannon-wiener指数:

H C=-ΣN i/N ln N i/N i=-(0.99×ln0.99+0.01×ln0.01)=0.056

H B=-(0.50×ln0.50+0.50×ln0.50)=0.69

Pielou均匀度指数:

H max=lnS=ln2=0.69

E A= H/H max=-[(1.0×ln1.0)+0]/0.69=0

E B=-(0.50×ln0.50+0.50×ln0.50)/0.69=0.69/0.69=1

E C=0.056/0.69=0.081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种类数目,即丰富度;种类中个体分配上的均匀性

(2)β多样性指数

β多样性可以定义为沿着环境梯度的变化物种替代的程度。不同群落或某环境梯度上不同点之间的共有种越少,β多样性越大。精确地测定β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它可以指示生境被物种隔离的程度;β多样性的测定值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地段的生境多样性;β多样性与α多样性一起构成了总体多样性或一定地段的生物异质性。

测度方法B 多样性的测度方法可以分成两类, 即二元属性数据测度法, 即物种的存在和不存在的定性测度法和数量数据测度法, 即每一物种有关信息的定量测度法。根据调查数据的特点, 并借鉴A多样性测度的经验, 采用物种个体数Ni 和重要值IVi 作为测度指标。与A多样性不同的是, B多样性测度可分成二元属性数据测度方法和数量数据测度方法两种。

二元属性数据测度法

(1)Whittaker指数(βw)

βw=S/mα或βw=(S/mα) -1

式中:S为所研究系统中记录的物种总数;mα为各样方或样本的平均物种数。

当各样方或样本物种完全相同时,mα= 1,S = 1,βw = 1或0,即β多样性最小。

(2)Cody指数(βc)

βc=[g(H)+l(H)]/2

式中:g(H)是沿生境梯度H增加的物种数目;l(H)是沿生境梯度H失去的物种数目,即在上一个梯度中存在而在下一个梯度中没有的物种数目。

(3)Wilson-Shmida指数(βT)

βT=[g(H)+l(H)]/ mα

该式是将Cody指数与Whittaker指数结合形成的。式中变量含义与上述两式相同。

数量数据测度方法

二元属性数据B多样性测度方法的优点在于计算简便易用。然而, 若不考虑每一物种的个体数量或相对多度等信息, 必然导致过度地夸大了稀疏种、伴生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从而导致不合理的结论。为此, 生态学家试图利用数量数据测度B多样性, 提出以

):

下测度方法。常用的是Bray-Curtis指数(C

N

Cn=2jn/(aN+bN)

式中:aN为样地a的物种数,bN为样地b的物种数;jn为样地a和样地b共有种中个体数目(数量)较小者之和,即:jn=Σmin(jna+jnb)

(3)γ多样性指数

γ多样性指数是指地理区域的物种多样性。它主要用于描述生物多样性进化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γ多样性高的地区一般出现在地理上相互隔离但彼此相邻的生境中。在这类生境中常常可以发现一些生态特征相近但分类特征极不相近的生物种类生活在一起。Whittaker曾简单地定义地理区域生物多样性,即γ多样性为某一地理区域中的生物种类之数量。他认为γ多样性是地理区域尺度上的α多样性。但美国生态学家Cody 则定义γ多样性为地理区域尺度上的β多样性。

四、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及其解释

1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

纬度梯度:从热带到两极随着纬度的增加,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如北半球从南到北,随着纬度的增加,植物群落依次出现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苔原,伴随着植物群落有规律的变化,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逐渐降低。

美洲鱼类种数和纬度的关系

国家地区鱼类种数

加拿大22

美国126

墨西哥293

亚马逊河(赤道)>1000

中美459

南美182

海拔梯度:在大多数情况下物种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群落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

在海洋或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有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时间梯度:大多数研究表明,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随着演替的进展,物种多样性增加。在群落演替的后期当群落中出现非常强的优势种时,多样性会降低。

2物种多样性纬度变化的解释

进化时间学说:热带群落比较古老,进化时间较长,并且在地质年代中环境条件稳定,很少遭受灾害性气候变化,所以群落的多样性较高。而温带和极地群落从地质年代比较年轻,遭受灾难性气候变化较多,所以多样性较低。

生态时间学说:考虑时间尺度更短,认为物种的分布区的扩大也需要一定时间。

空间异质性学说:物理环境越复杂,或空间异质性越高,动植物群落的复杂性也越高,物种多样性也越大。如山区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平原;群落中小生境丰富多样,物种多样性越高。

气候稳定学说: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动植物的种类越丰富,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地球唯有热带的气候可能是最稳定的。

竞争学说:在环境严酷的地区,如极地和温带,自然选择主要受物理因素控制,但在气候温和而稳定的热带地区,如热带,生物之间的竞争则成为进化和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动力。

捕食学说:因为热带的捕食者比其他地区多,捕食者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水平,从而减轻了被食者的种间竞争。竞争的减弱允许更多的被食者种的生存。较丰富的种数又支持更多的捕食者种类。

生产力学说:如果其他条件相等,群落的生产力越高,生产的食物越多,通过食物网的能流量越大,物种多样性就越高。

五、生物多样性消失的原因和保护

1消失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消失的人为因素:(1)栖息地的改变、丧失和破碎化;(2)生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乱捕乱猎,过度放牧等);(3)环境污染;(4)农林业品种的单一化;(5)外来物种的入侵。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

有就地保护(in situ conservation)、迁地保护(ex situ conservation)和回归引种(reintroduction)。

(1)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

(2)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种子库、基因库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回归引种:某一地域内原来有这一物种,后来因自然或者人为的原因这一物种在此地域灭绝,于是从其他地域引种回来使其继续生存。

六、外来物种入侵与生物多样性

1外来物种(exotic species, alien species)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做外来生物,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历史上没有自然发生分布而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在当地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可自我维持的种群的物种。外来物种往往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和传播能力强的特点。

生物入侵:如果外来种由于缺少了原有生态系统中的制约因素,加上对其疏于管理和

控制,导致其快速生长和繁殖,逐步取代或危害新环境中的当地物种,最终改变自然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演变为外来有害生物。这一过程就是通常所称的外来生物入侵

2外来物种入侵现状

根据文献记载和初步调查,中国已知的外来归化植物超过600种,其中外来入侵物种(不包括海洋入侵生物)288种:微生物19种、植物188种、无脊椎动物58种、两栖爬行类3种、鱼类10种、哺乳类10种。在我国的3万多种高等植物种类中,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就有60多种,一般为杂草,危害最大的有紫茎泽兰、普通豚草、水葫芦、空心莲子草、大米草、薇甘菊、飞机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少花蒺藜草等,另外还有马缨丹、仙人掌、藿香蓟、一年蓬等。严重危害我国的外来动物有:哺乳类中的麝鼠、松鼠、海狸鼠等,鸟类中的小葵花凤头鹦鹉、加拿大雁、爪蛙禾雀,两栖类中的牛蛙,昆虫中的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蔗扁蛾、苹果绵蚜、马铃薯甲虫、小楹白蚁、红脂大小蠹、红火蚁等,甲壳类中大瓶螺、褐云玛瑙螺。

3外来生物入侵途径

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有自然途径和人为途径两种。

自然途径通过自然媒介和生物媒介(1)自然媒介包括风、水流、重力、动物的取食或携带等;(2)人为途径有无意识的引入(船只、车辆以及进口货物等)和有意识的引入(如引种)。转基因生物在市场的投入也是一种途径。

4外来生物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外来种都有害,许多外来物种对人类是有益的,它们一方面增加了食物的种类,另一方面成为家禽和鱼类饲料,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对农业、社会和环境有所帮助,而且丰富了植物区系成分、植物群落类型。

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外来物种侵入使乡土树种栖息地片断化,造成一些物种近亲繁殖和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同时与乡土树种杂交使乡土树种遗传同化或者稀释。

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外来物种具有强的繁殖能力,通过竞争抑制、排斥乡土树种,使当地物种多样性降低。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外来物种还能够改变原有生态系统的生物链,占据本土物种的生态位,排挤本地种,改变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效率、稳定性和抗性。

对景观的影响:改变当地的景观格局,改变游憩场所的质量和美学价值。

5外来物种的控制:

首先要谨慎引种,并加强对已引进物种的管理;其次要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第三要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外来物种的控制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控制(人工去除等)、化学控制(除草剂等)和生物控制(天敌等)。

七、岛屿生物地理学说

1“岛屿”

“岛屿”既指真正海洋中的岛,但更主要的是指有着明显边界的某一生境或生态系统。所以大到海洋中的岛、高山、自然保护区,小到林窗、甚至植物的叶片,都可以看成是大小、形状、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例如湖泊可看作为“陆地海洋”中的岛屿,林窗是“森林海洋”中的岛屿等。

2岛屿生物学基本原理物种-面积的关系

早在1921和1922年,Arhenius和Gleason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揭示物种存活数目与所占面积(空间)之间关系的经验模型,即:

S=CA K

或㏒S=㏒C+K㏒A

式中:S某一分类群物种的数目;

A岛屿空间面积;

C物种的分布密度,即单位面积内的物种数目;它取决于分类类群和生物地理区域,一般情况下生态学意义不大。

K为某个统计参数或经过对数转换后直线的斜率。

幂函数并不能描述所有物种的数目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大多数情况下,将其对数转换更好。在这个关系式中,K值的生物学意义很大,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函数,目前仍未能揭示其完整的内容,更没有找到恰当的函数关系。不过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K值的经验数据在0.05~0.37之间,多数在0.3左右。

例如:K =0.5时,只需将岛的面积增加4倍即可将物种数加倍。如果粗略地取K =0.3,设S1=CA0.3,那么当岛的面积增加10倍,S2=C(10A)0.3,所以S2/ S1=100.3=2,即物种的数目增加1倍。反之,如果原始生态系统只有10%的面积保存下来,那么该系统将有50%的物种丢失;如果只有1%的面积保存下来,那么该系统将有75%的物种丢失。

实际上,K值还和岛屿与大陆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K值就增加;

K值还取决于我们所观测的目标是隔离种群还是样本有关,在这里隔离种群指组成一个生态群落的全部个体,而样本则是群落中的部分个体。一般说来,样本的K值(0.12~0.17)小于隔离种群(0.18~0.35)。样本K值同隔离种群的差异是因为样本不能代表某个群落的全部物种。样本一般包含较少的物种数目和较高的种/个体比率,即有些物种中只有一个或几个个体,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大,物种数不断积累,但新物种增加的频率不断降低,而物种中的个体数目增加。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区或其他生境景观都可以看作是代表当地更大群落中部分物种的样本。因为景观生境中不可能含有所有类型的生境,所以其内不是具有较少的物种数目,就是每个物种中只有几十个个体。由于不同的物种表现出不同的游动能力和传播能力,有些物种的隔离种群生境对其他物种可能是样本生境。例如,索罗门群岛上有的鸟类K值仅为0.025,表现出很强的游动性和传播能力,而有的物种则高达0.38,表现出明显的隔离种群的特性。

3平衡理论

鉴于物种-面积关系的局限性(仅是一种经验统计关系,只能说明静态的宏观模式;地球表面并非均一,自然条件随着空间变化的巨大差异,生物物种的固有特性以及对生存环境的选择等。)。MacArthur和Wilson(1963,1967)提出了著名的“均衡理论”或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MacArthur和Wilson认为岛屿生物种类的丰富度完全取决于两个过程,即新物种的迁入和原来占据岛屿物种的灭绝。当迁入率与灭绝率相等时,岛屿物种数目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即物种的数目相对稳定,但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和更新。这就是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核心。所以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也称平衡理论。

图1 物种-面积关系的示意图图2 岛屿上物种数量平衡模型示意图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内容可归纳如下:

1对于岛屿,物种侵移和灭绝的速率是岛屿上现存物种数量的简单函数。新物种迁入岛屿的速率随着岛屿定居物种的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因为空间和资源有限),而灭绝的速率则随岛屿物种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迁入率与灭绝率相等时,即为某一岛屿所能容纳的物种数量。

2“面积效应”:如果岛屿距离陆地的距离一样,从陆地迁入岛屿的速率将是一样的,但是岛屿上物种的灭绝速率则不相同,小岛物种灭绝率要比大岛高,这是因为小岛有限的空间使得物种之间对资源的竞争加剧,允许容纳的物种数就相对较少,并且每个物种的种群数量也小。当迁入率与灭绝率相等时,总的物种数也小。

3“距离效应:即岛屿离陆地和其他岛屿越远,其上的物种数目就越少。因为如果岛屿的面积相等,岛屿与陆地和其他岛屿之间的距离越远,其上的物种迁入就越慢。(距离是衡量岛屿隔离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对于陆地岛屿来说,绝对距离并非决定岛屿隔离程度的唯一因素。这是因为:①动物在一年中的不同月份迁移的距离不同;②不同物种的迁移能力不同;③不同物种对于不同环境条件变化的反应和忍耐程度不同;④植物资源多样性和生境质量也影响物种的迁入,如果没有植物,动物也不能生存。

岛屿大小与岛屿距离大陆远近对迁入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4平衡模型的主要不足

①迁入率与灭绝率曲线的确切形状无法估计,因此难以对某个时期的种群作出准确的估计。该模型缺乏预测性。

②在模型中,平衡态的物种数目是由迁入率和灭绝率决定的。这样的假设过于简单。在实际研究中有时难以区分这两个过程。例如,某一种鸟暂时路过某一岛屿,我们能称之为迁入吗?如果是的话,当它离开该岛时,我们是否可以称之灭绝呢?再者,如果某种生物的许多个体迁入某个岛屿,但如果它们找不到配偶,也是会很快灭绝的。

③对于不同的动物类群、不同岛屿或同一岛屿的不同时间来说,迁入率和灭绝率曲线是不同的。另外,灭绝率曲线还受物种遗传学机制的影响,例如,物种的稀有性影响基因频率,所以不仅生态学因子影响灭绝率,遗传学因素也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因素。

④平衡理论将物种的迁入和灭绝看作是相互独立的过程,但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同种个体的不断迁入以及伴随着的遗传变异能力的增加,均可减少岛屿种群的灭绝。

⑤平衡理论认为岛屿上物种存在的数目主要是由迁入率与灭绝决定的,忽视了其他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如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等)等调节群落结构的作用。

⑥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另一个缺陷是它假定同一个分类群内不同的种之间的迁入率和灭绝率是一致的。但是,同一分类单位的不同种之间其扩散能力与灭绝脆弱性是不同的。

八、复合种群理论(metapopulation)

1复合种群概念

复合种群最早是由美国生态学家Levins(1970)提出的,并将其定义为“由经常局部性灭绝,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换言之,复合种群是指在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或局部)种群组成的镶嵌系统。

2复合种群理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由于生境的破碎化,许多以前是连续分布的种目前都以复合种群的方式存在,物种的灭绝也往往经历了复合种群的阶段。事实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是从局部灭绝开始的,局部灭绝的后果可能导致物种的最后灭绝。

复合种群理论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主要涉及环境破碎化、种群动态、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理等。

1探讨环境破碎化对物种的影响:许多以前是连续分布的种,由于生境的破碎化而转变为复合种群。对于这样的种群进行动态研究是为了提出一些适当的管理方法,以保证这些物种不会灭绝。一个在刚刚破碎化的栖息地中生存的种通常还不具备复合种群的功能,因为这时个体也许只有很弱的迁移能力,因而这样的种很容易灭绝,。对于这种情况,有效的管理可以提供人工的迁移以防止种的灭绝。

2探讨种群结构与动态:复合种群结构在遗传进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种具有Levins模型的结构,则种群遗传杂合性的损失将在很大程度上被加速。Gilpin (1993)计算了复合种群中有效种群的大小N e,与经典的种群生物学和种群遗传学的理论相比,在复合种群中有效种群的大小N e可以充分的小。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着密切的相关。 标签: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多种生命资源的综合。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1.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才能使我们的食物品种不断丰富。虽然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再狩猎,但是在偏远地区,野生动物仍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例如非洲,野生动物的肉制品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物资,如果生物多样性进一步破坏,野生动物可能会进一步远离人类的活动范围,这些地区的人们生活会受到极大影响。 2.生物多样性可以保持土壤肥力 尽管人们可能很难直观的看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确定生物的作用。以我国的黄土高原为例,在几千年以前,它曾经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可以称得上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但是在千年不断的开发、索取之后,留下的是满是伤痕的土地。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的破坏,肥沃的土壤被黄河带走,留下的只有荒漠。可见,只有受自然植被覆盖和凋落层保护的优质土壤可以保持肥力、防止危险滑坡、保护河岸以及防止淤积,有树木的农田很大程度上使土壤的冲刷危害大幅减少,有利于保持土壤的完整性和减少侵蚀量。 3.生物多样性可以保护珍稀物种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利于保护一些濒危的物种。生物科学对古生物发展史的研究表明,任何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现。约6000万年前灭绝的恐龙就是一个例证,我们现在仍然没有办法复活这些已经确定灭绝的物种。据统计,目前物种(包含所含有的遗传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灭绝和丧失,目前物种的灭绝速度比人类干预前快1000-10000倍,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濒危物种,对于人类的未来,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中国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中国国土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有较古老的地质历史(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区已抬升为陆地),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繁复多彩的生态组合,是全球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中国是地球上种子植物区系起源中心之一,承袭了北方第三纪、古地中海古南大陆的区系成分;动物则汇合了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大部分种类。中国的种子植物有30000余种,仅次于世界种子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00余种,其中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数的13.7%,中国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数的20.0%,都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特有类型之多,更是中国生物区系的特点。已知脊椎动物有667个特有种,为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5%,种子植物有5个特有科,247个特有属,17300种以上的特有种。中国拥有众多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白鳍豚(Lipotesvexillifer)、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鹦鹉螺(Nautiluspompilius)、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biloba)、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和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等等,是人所共知的。 中国有7000年以上的农业开垦历史,中国农民开发利用和培育繁育了大量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其丰富程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些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不仅许多起源于中国,而且中国至今还保有它们的大量野生原型及近缘种。中国共有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1900多个。在中国境内已知的经济树种就有1000种以上。水稻的地方品种达50000个,大豆达20000个。中国的栽培和野生果树种类总数无疑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许多主要起源于中国或中国是其分布中心。除种类繁多的苹果、梨、李属外,原产中国的还有柿、猕猴桃、包括甜橙在内的多种柑桔类果树,以及荔枝、龙眼、枇杷、杨梅等。中国有药用植物11000多种,牧草4200多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2200多种。各种有经济价值植物的野生原型和近缘种,大多尚无精确统计。 据初步统计,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 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 关系的科学。 * 4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5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6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7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8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环境要素。 *9春化作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10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 响。 *11林火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12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13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 *14温周期: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 *15生理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16光补偿点:在微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 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17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

八年级上册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3.说出保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关注一项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信息量能力。 2.通过参与“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锻炼胆魄、开发思维、认识到只有深入实际生活,处理调整好各种关系,才是解决各种生活实际问题的办法。同时也发展了决策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使同学们建立起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观念,增强保护动植物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意识。 2.通过探究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培养学生自觉保护和宣传有关保护措施的意识。 3.通过参与“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锻炼学生接近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章学习,增强和完善学生法制观念,弘扬敢于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有关“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情况。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观察法、分析归纳法和表演方式相结合。 ●教学资源 学习资源卡、学习指导卡、学习反馈卡、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聆听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引入课题:这个小女孩用实际行动,甚至用生命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过渡: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 2、请看摘自《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的内容:“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存。”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议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片大好,各种企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GDP年年上升,一片欣欣向荣之象。然而,大家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可曾想过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立的基础是什么?不错,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我国GDP总值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看看我们生活的周边:草场超载过牧,质量下降,退化、沙化加剧;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自然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北方地区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体受到污染;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持续不断。环境的破坏,直接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许多生物濒临灭绝!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在我看来,如下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就地保护。即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例如我国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岛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海丰公平大湖候鸟自然保护区等等,都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二: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等,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三: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动物的基因进行保护。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克隆技术的日趋成熟,让我们有能力通过基因技术来实现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尤其是对濒危动物的保护至关重要。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目前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虽有一定的进展,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法律需求还相距甚远,立法中存在着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立法上的空白、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地方法立法有待加强、立法文件的级别效力低等等。如果这些问题能逐步解决的话,对于物种的保护就会更加完善。 五:国家合作与行动。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世界各国的共识是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局部的、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部门认为国际合作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

(高考生物)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竞赛试题

(生物科技行业)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竞赛试题

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 一、填空式选择题 1.“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2001年起定为每年的()。 A.6月5日 B.4月22日 C.5月22日 D.12月29日 2.“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6月5日B.5月22日C.4月20日D.12月25日3.《生物多样性公约》于()通过,()正式生效。 A.1993年,1994年B.1992年,1993年 C.1997年,1998年 D.2001年,2002年4.《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A.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 B.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人体健康 C.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环境和保护森林 D.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 5.《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英文简称是() A.CBDB.CITESC.WTOD.GEF 6.生物多样性包括() A.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C.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 D.地球圈、大气圈、生物圈

7.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初步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为()。 A.39330亿人民币 B.1800亿人民币 C.220亿人民币 D.100亿人民币 8.目前世界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A.锐减 B.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C.物种不再灭绝 D.递增 9.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共有()个部门组成,由()牵头。 A.18,科技部 B.20,国家环保总局 C.22,外交部 D.21,教育部 10.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和履约办公室设在() A.外交部 B.国家环保总局 C.财政部 D.科技部 11.外来入侵物种是指() A.本地区的有害物种。 B.从一个地区进入另一个地区的物种。 C.一般指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或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进入另一个自 然生态系统,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影响、威胁及破

森林生态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名次解释 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 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或者,生活型是 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包含群落中最大物种数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 一个物种必将取代另一个物种。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 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 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或相 似的适应方式。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 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答: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额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环境调节、生态服务及教育及科学研究);备择价值;存在价值等。 3.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与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有何不同? 答: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其实是森林群落的逆行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群落结构简单化;群落生产力逐渐降低;群落环境湿生化或旱化;对土地的利用不充分,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减弱;物种多样性降低。 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是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面积增加;结构复杂化;生产力提高;演替缓慢;物种多样性增加;对环境修饰作用加强;群落中生化,植物间生存竞争激烈。 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 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 5.写出生物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及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分别介绍其生物学意义? 答:指数增长模型为dN/dt=rN或N t=N0e rt,其中,r为瞬时增长率;N t为t时刻的种群数量;N0为初始时刻的种群数量;e为自然对数的底(2.718)。指数增长模型描述的是种群在没有环境资源限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及保护

目录 1 引言 (2) 2 生物多样性概述 (4) 2.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 (4) 2.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5) 3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6) 3.1概况 (6) 3.2、面临的威胁 (6) 4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7) 4.1、自然原因 (7) 4.2、人为原因 (7) 5保护对策 (10) 参考文献 (11)

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及保护 摘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生物多样性问题日趋严峻的现象,本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背景、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面临的威胁以及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着重对生物多样性原因和措施的探讨,旨在通本文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日后对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出自身看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保护对策 (一)引言: 1992年12月29日,由15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的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从2001年起,每年的5月22日被改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此后,每一年都会有一个主题,2001年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Biodiversity and Management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2002年主题为“林业生物多样性”(Forest Biodiversity)等。而今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早在2006年第61届联合国大会就通过决议,宣布2010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今年5月22日,又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今年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促发展、促减贫”。10月,在日本举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十次大会,这次会议将重申公约已有的承诺,并将减少生物多样性流失的承诺纳入到国家计划中,确保每一个缔约国都制定并通过一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家战略。 与此同时,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根据2010年5月10

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竞赛试题

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 填空式选择题一、 1.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2001年起定为每年的()。 A.6月5日 B.4月22日 C. 5月22日 D.12月29日 2.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 6月5日 B. 5月22日 C. 4月20日 D. 12月25日 3.《生物多样性公约》于()通过,()正式生效。A.1993年,1994年 B. 1992年,1993年 C. 1997年,1998年 D. 2001年,2002年 4.《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A.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 B.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人体健康 C.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环境和保护森林 D.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 5.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英文简称是() A. 6. 生物多样性包括() A.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C.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 D.地球圈、大气圈、生物圈 7.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初步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为()。 A. 39330亿人民币 B. 1800亿人民币 C. 220亿人民币 D. 100亿人民币 8. 目前世界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A.锐减 B.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C.物种不再灭绝 D.递增 / 7 9.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共有()个部门组成,由()牵头。 A.18,科技部 B.20,国家环保总局 C.22,外交部 D.21,教育部 10.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和履约办公室设在() A.外交部 B.国家环保总局 C.财政部 D.科技部

森林生态学考试知识点

森林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海克尔(Haeckel 1896)首先对生态学作了如下界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 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3.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处了乔、灌木外, 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其所居住的环境。 4.生境: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5.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增加,植物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放出 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6.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超过光补偿点继续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到一定水平不再随光 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光合速率达到光饱和时的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7.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8.耐荫性:树种的耐荫性是指树种能够忍耐庇荫的能力,或树种在浓密林冠下更新和生存的 能力。 9.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温周期现象。 10.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 11.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集合群。 1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年龄分布状况,即各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 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结构。 13.赤潮:是水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又称红潮。 14.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态

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渐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15.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 不多都是一样的,即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16.生态型:在生态特征上有差异的不同个体类型。 生态型主要有以下3大类: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17.生活型: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特别是能反映特定气候区内各种植物的越冬 方式。 陆生植物的5类生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1年生植物。 18.他感作用:也称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 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9.Gause假说:或称之为竞争排斥原理,两个对同一种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 共存,最后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种被淘汰。 20.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21.种间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共生进化的关系即为种间协同进化。 22.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23.建群种:优势层(乔木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种群的作用,常称为建群种。 24.最小面积: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 25.层片:即每一个层片均由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所构成。 26.群落交错区:当两个不同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可能有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是相 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区,通常称为群落交错区,也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27.边缘效应:在生态交错区内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目都比邻近生态系统里要多的这种现象, 称为边缘效应。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什么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什么? 1、提供食物来源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基本食物,全世界估计优万余种陆生植物,而迄今为止仅有150余种被人类大面积种植作为食品,世界上90%的食物来源于20个种。例如,目前人类所需的粮食的75%是来自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大麦、甘薯和木薯7种农作物。前三种又占总产量的70%以上。 各种家畜、家禽、鱼类、海产为人类提供必要的蛋白质,各种蔬菜、水果、菌类均为人类日常生活所必需。随着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改善,需要大力发展粮食作物和各类经济植物。 开发新的食品和改良作物及家畜、家禽和鱼类等的品种更是势在必行。无论是作物还是家畜等品种的改良,都需要抗性强的野生种或野生亲缘种与它们杂交,以提高它们抗病及抗逆境的能力。可见生物多样性为新型食物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2、提供药用价值 药物也是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物品,大部分是依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入药,而且一直延用到医药事业发达的今天。世界上各国、各民族都有源于物种的传统药物,如日本的和汉药、朝鲜的东药、印度的阿育吠陀药、中国的中药、藏药、蒙药等。中国有记载的药用植物已有5000种,常用的约有1000种,相当多的动物已经作为主要的药物,如水蛭素是珍贵的凝剂,蜂毒治疗关节炎,某些蛇毒能控制高血压,斑蝥素可以治疗某些癌症。我国是栽培大型真菌的大国,早期应用茯苓、猴头、灵芝、冬虫夏草等入药。 时至今日,科学家还不断地从生物中筛选药物的有效成分。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发展中国家80%的人口依靠天然药物进行治疗,发达国家有40%的药物来源于自然资源,或依靠从大自然发现的化合物进行化学合成。在全世界25万种显花植物中,科学家仅对具有潜在药物学属性的5000种进行过分析,还有数量庞大的物种潜在的医疗价值仍属未知。 超过3000种抗生素就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在医药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类利用抗生素已使天花消灭,霍乱、骨髓灰质炎等疾病得到控制。 动物对医药业发展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作为医药研究的实验动物,如猴类对小儿麻痹疫苗研制,犰狳对抗麻风病疫苗的研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和待开发的各实验动物,对人类医疗事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提供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如木材、纤维、橡胶、皮毛、皮革、香料、造纸原料、天然淀粉、油脂等等。微生物还可以用来大规模生产酶制剂、有机溶剂、酒及酒精、氨基酸、维生素、菌肥等等。 4、提供能源 煤、原油、天然气也都是由森林储藏了几百万年前的太阳能。现代工业生产需要开发更多更新的生物资源,以提供各种工业中必需的原材料和新型能源。5、基因资源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基因资源。每个物种或品种在遗传组织上都可能是唯一的,都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即使是一草一木也应该珍惜,谁能在若干年前就想到中药天花粉的蛋白质不仅能治愈绒毛膜皮癌,而且还是治疗爱滋病的良药?人类未来还会面临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挑战,那些看来毫无用处、微不足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薛达元蒋明康 ????210042 ?á1993年底 总面积66184100ha8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本文在总结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的基础上野生生物 包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各组分已建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分布及管理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为和 两种方式后者是补充措施生境的 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力和最力高效的保护方法 种群或群落保证了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问的生态学过程 因此物种和遗传多样性3个水平都是最充分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 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 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广全世界已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自然保护区8619个6万ha 1994中国自然保护区始于1956年建立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63个4万h8国家环保局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物种类自然 保护区717个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态系统多样性 2 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现状与评价 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分为森林荒漠海洋和海岸等5个类型1994已建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共433个  2 中国地域辽阔 分布很广据研究而森林生态系统就占了16大类陈灵芝 50年代和60年代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多半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全国共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371处另建有森林生境野生动 面积337两者面积合计1766占全国森林总面

积的13 ?ü??òaμ?ê?±£?¤á??÷????óDμ?DíD?oí′ú±íD?μ?é-á?éúì??μí3 ?ò1úò??¨μ?é-á?ààDí±£?¤??2???êyá????à???ò·?2???1? ′ú±í×??÷??é-á??2±?ààDí±£?¤o???′???ò?á?μ?oúáú?-o??D±£?¤????ò?à?ò??ì??á?μ?oúáú?-·áá?±£?¤?ˉ??′???ò?à?ò?á?μ?áé?t°×êˉí?×óoó±±?íáéé?±£?¤??èè′???ò?°2???í×úá?μè±£?¤?? ??á1·??-?÷????é?o???é?1??÷′ó?÷é?????°§à?é?±£?¤èè′?óêá?o£???a·?á?????é?μè±£?¤?? ?ò1ú?1?¨á¢á?ò??ú±£?¤é?μ?é-á?′1?±·?2?′??×μ?±£?¤??é??÷ì?°×é?1ó?Yèó??é?1t°í??é?μè×?è?±£?¤?? ??óDò??¨μ??ù′? éDóDò??¨2??à ????á?òμó?μ????yμ?6 è???èè′?3£?ìà?ò?á?·?2?±è???ˉ?Dμ??£?¨???-×?è?±£?¤?????yó???é-á?×ê?′óμóDá??12??àêêó|′?íaì?DDé?μ??????′o-??á???μ?×?è?±£?¤???¨éèò2óDò??¨2??à 2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草原资源十分丰富占国土面积18陈昌笃 内蒙古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 草甸草原 我国草原和草甸自然保护区建设起步较晚至1993年底 面积137另建有草地生境野生动 面积4两者面积共计142约占我国草地面积的0 ±£?¤2Yμé2Y?-μ?oúáú?-???àot±£?¤μ?Dí2Y?-±£?¤?é2Y?-éúì??μí3μ??t?????íé?2Yμ?±£?¤???e?t?1é?μ?2Y?-μè±£?¤?? 2Y?-ó?2Yμééúì??μí3ààDí?ú?à è???????±£?¤??×üêyμ?2òà????±£?¤??×ü???yμ?2 áíía??óD±£?¤??ò2????2??ü?ú×??ò1ú2Yμ?×ê?′±£?¤ó?3?D?à?ó?μ?òa?ó 3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荒漠面积约19200万ha左右1987主要分布在西北 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典型荒漠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83年建立的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全国共建立此类型自然保护区7个7万ha?2??????ààDí×?

森林生态学

一.单选题(共5题,14.0分)1 ? A 凸型曲线 ? ? B 凹型曲线 ? ? C 对角线型曲线 ? ? D S型曲线 ? 正确答案:A 2 ? A 直接光 ? ? B

强光 ? ? C 可见光 ? ? D 弱光 ? 正确答案:D 3 ? A 瞬时增长率 ? ? B 内禀增长率 ? ? C 环境阻力 ? ? D 最大环境容纳量?

正确答案:D 4 ? A CH4 ? B CO2 ? C SO2 ? D O3 正确答案:B 5 ? A K对策 ? B C对策 ? C r对策 ? D S对策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共6题,16.8分) 1 下列有关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论述正确的是( )。 ? A适当疏植

? B营造混交林 ? C营造复层林或林农复合经营; ? D选育低光效、高呼吸的树种 ? E提供最佳的光、温、水、肥等环境条件正确答案:BCE 2 以下属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的是( )。 ? A气候条件 ? B无机物质 ? C有机物质 ? D微生物 ? E消费者 正确答案:ABC 3 ( )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 A能量流动 ? B生态平衡 ? C信息传递 ? D物质循环

? E水源涵养正确答案:ACD 4 ? A丰富度 ? B密度 ? C重量(生物量) ? D频度 ? E盖度 正确答案:ABCDE 5 ? A红橙光 ? B蓝光 ? C红外线 ? D紫外线 ? E绿光 正确答案:AB 6

? A迁入率 ? B死亡率 ? C迁出率 ? D出生率 ? E净增长率 正确答案:AB 三.填空题(共7题,19.6分) 1 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包括()()()()等4层次。 正确答案: 第一空: 乔木层 第二空: 灌木层 第三空: 草本层 第四空: 地被层 2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单元第三章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测试卷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一、单选题(每空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基因库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D.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 2.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基因多样性 B.环境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是利用了() A.基因的多样性 B.染色体的多样性 C.DNA的多样性 D.细胞的多样性 4.在我国拥有的以下各类植物中,植物种类居世界首位的是() A.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C.苔藓植物 D.被子植物 5.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是() A.沙漠 B.热带雨林 C.大草原 D.农田 6.下列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 C.我国特有的和古老的生物种类很丰富 D.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不会受到威胁 7.种植药材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A.潜在价值 B.间接价值 C.直接价值 D.没有价值 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观念中,不恰当的是() A.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B.生物多样性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 C.生物多样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材料、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 D.生物多样性可以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9.造成野生动物濒危灭绝主要原因是() A.同种生物的斗争 B.天敌过多 C.外来物种入侵 D.生存环境的破坏与改变 10.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迁出原地保护 B.建立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

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作者 单位 摘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是农业产业发展、资源开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农业病虫害防治以及生物安全等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现代农业框架下,是构建持续、稳定、健康、高产的农田生态系统, 持久控制有害生物的金钥匙。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调节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进行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 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将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在我国植物病害综合治理进行综述,分析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植物病害的原理,阐明了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植物病害控制;生物防治;原理和方法 Principl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control diseases Abstract:Agro-biodiversity play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 it is the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 resources exploitation,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the biological safety. Agro-biodiversity is a key to the stable, healthy, productive, sus-tainable field ecosystem and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pests. It has attracted increased att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ystems engineering to regulate the biodiver-sity in agro-ecosystems. This article will summarize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agricultural biodiversity in China, and analyze the principle of the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agricultural biodiversity and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Key words:Agro-biodiversity plays;Agricultural ecological system;Plant disease management;Biological control;Principle and method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及其与生存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称,是是地球上所有物种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和物种变异性的多样化,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农业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食物及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的总称,包括农业种质资源与基因多样性、农田生物物种多样性(包括半家化栽培种、栽培种和受到管理的野生种)、农业产业结构多样性和农业景观多样性[1]。近年来,农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保护已经逐渐成为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研究热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方法_工作报告

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方法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所以要保护好生物的多样性。那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呢?以下是橙子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迁地保护目的只是使即将灭绝的物种找到一个暂时生存的空间,待其元气得到恢复、具备自然生存能力的时候,还是要让被保护者重新回到生态系统中。 3、建立基因库: 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比如,1 / 5

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 4、构建法律体系: 为了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应积极的开展国际合作,并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与细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或法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等。 5、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人们共同的努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除发展外,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广泛、通俗、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培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信仰、宗教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和思想进行宣传教育。总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1、物种高度丰富 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占世界总种数10%,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裸子植物约250种,居世界首位;哺乳类、鸟类、鱼类均位于世界前列。 2 / 5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政策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但具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也有丰富的动植物饲养和栽培品种。但中国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弄清中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受威胁及灭绝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与对策,保护中国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中国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关键词:中国;物种多样性;濒危;灭绝;保护。 1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国家之 一。自人类社会出现以后,随着人口的剧增,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强度越来越强,最终导致自然生态系统恶化,物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据资料显示,目前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10000倍【1】。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成为人类的当务之急。本文着重于探讨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及对策。 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 2.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按照《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其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学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7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多样性的最大价值可能在于为人类提供适应当地和全球变化的机会。生物多样性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显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森林生态学

第一章绪言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就是生态学 2.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当今环境破坏问题哪些与森林破坏有关? 解: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2.什么是森林?森林有什么特点? 解:⑴森林是指由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⑵特点:①占据空间大,是物种繁多的巨大基因库 ②稳定性高,具有很高的自控能力 ③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 ④类型多样 ⑤有着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服务功能 3.举例说明森林三大效应? 解: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 第二章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生境:生境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生物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是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5.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概念称为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6.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8.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9.生态幅: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10.内稳态:是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问答题 1.根据尺度大小环境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解:可分为4类: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和微环境。 2.生态因子有哪些类型? 解:共有6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火因子和人为因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