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义空间的研究方法

语义空间的研究方法

语义空间的研究方法
语义空间的研究方法

新型城镇化的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优化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富有竞争力的城镇化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亟须进行区域布局优化。河南省作为我国典型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其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现状与问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河南省的实证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呈现明显的极化特征——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和较低地区在空间上均趋于集聚,且二者之间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为此,我国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应采取强化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实施和政策引导、实施城市群推动战略和差异化发展战略等措施。 标签: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实证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迅速提升,已进入提质增效的新时期,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3年的53.7%,年均增长1.8个百分点。然而,由于政策导向、经济增长、区位差异、要素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化态势,在地理空间上呈现集聚态势。而经济增长因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非均衡聚集又使得我国城镇化也呈现出空间差异性和空间依赖性的发展格局。 我国城镇化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区域、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省域内部的城镇化水平均存在明显差距。首先,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来看,2013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城镇化率分别为62.8%、48.5%、46.0%和60.2%,东部地区城镇化率高出西部地区16.8个百分点。其次,从四大区域内部来看,以东部地区为例,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上海达到89.6%,最低的河北仅为48.1%,两者相差高达41.5个百分点。再次,从同一省份内部来看,以河南省为例,城镇化率最高的郑州达到64.8%,最低的周口仅为35.1%,两者相差高达近3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无论是四大区域之间,还是四大区域内部以及省域内部,城镇化水平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当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各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以及省域内部城镇化水平差距过大,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严重失衡,从长远看会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从而影响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根据土地、水资源、大气环流特征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协调发展研究”(2014CJJ030);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研究”(142400410309);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项目“河南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研究”(2013B010)。

居民点的空间分布GIS研究

居民点的空间分布GIS研究 ----云南省拉祜族为例 摘要空间分析功能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利用ARCGIS软件提取了研究区DEM的高程、坡度、坡向信息与国家1:25万基础地理地理信息数据提供的居民点、水源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拉祜族居民点的空间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水源的定量关系,揭示了自然因素对本区居民的影响程度,为人们更好地了解拉祜族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提供了依据,也为政府做好本区的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 1 引言 居民地,又称“聚落”,是聚落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作为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占有一定的空间,且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1]。人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发展与特定地理环境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类型。不同的区域类型因自然环境和地理区位的差异,往往会形成不同形式和特点的居民点。本文选取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拉祜族居民点分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方法,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各地形因子,进行定量分析,通过量化研究区居民点分布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揭示拉祜族居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此来探讨云南省拉祜族自身发展与其所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拉祜族的生活环境,也有利于拉祜族逐步建立一个人地和谐的生态环境。 2 研究区介绍 拉祜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拉祜族人口为41.15万人,其中云南省为40.83万人,80%分布于思茅、临沧两个地区,其余分布在西双版纳、红河、玉溪等地州。1998年全省拉祜族有42.13万人,占云南少数民族的3.18%。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拉祜族有447631万人.云南省澜沧县是全国惟一的拉祜族单一民族自治县,共有拉祜族1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澜沧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动植物种类繁多。 拉祜族自称拉祜、拉祜纳(汉族称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拉祜普(白拉祜),他称倮黑、锅铁、苦聪、目舍等。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祜族源于我国古代氐羌族系[2]。拉祜族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传统服饰有着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且因支系、居住地不同而有所差别。拉祜族传统的住房为干栏式木桩斜顶楼房,部分为土掌房和竹木结构草房。拉祜族恋爱社交自由,婚姻一般为族内婚,普遍实行从妻居。拉祜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原始宗教、大乘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以原始宗教的信仰最为广泛。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扩塔节)、火把节、尝新节、月亮节、祭祖节、清明节、二月八、圣诞节、洗手节等。拉祜族的民间文学《牡帕密帕》是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于一体的拉祜族文化“百科全书”,是拉祜族民间文学的珍品。拉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的乐器有葫芦笙、小三弦、竹弦、口弦等,尤以葫芦笙最为普及。舞蹈种类繁多,其舞蹈形式多为大型集体舞,男女老少齐上场,用舞蹈再现劳动场面、模仿动物的动作,欢庆丰收,共同娱乐[3]。 党和政府在拉祜族主要聚居地区先后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和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研究区位置如图(图1):

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研究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

2012年第·2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 127期 Fe b2012 [摘要]论文试图将语义韵研究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其能否提高学生的词汇搭 配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验结果显示,语义韵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的词汇学习具有积极作用,能提高学生的词汇搭配能力,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语义韵;在线BNC 语料库;词汇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2-0136-03 附表:2005年至2010年高考江苏卷完形填空题考点效度统计 !!!!!!!!!!!!!!!!!!!!!!!!!!!!!!!!!!!!!!!!!!!!!!!!! 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研究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 张瑞芳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教育部于2007年7月27日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教学模式方面提出如下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因此,基于在线BNC 语料库的语义韵研究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正是积极响应了这一教学要求而进行的。 一、语义韵理论简介 语义韵理论是近十年来才引入国内的一种基于语料库研究的语言机制。语义韵是指词汇习惯性地吸引某一类具有相同或相似语义特点的搭配词,其语义互相感染、相互渗透,在特定语境内形成一种特定语义氛围的语言现象。对于本族人来说,语义韵信息是隐性的,不是 刻意学习获得的,但对于非本族人的英语学习者来说,由于缺乏语言环境,这种信息只能通过学习获得。利用语料库学习词汇,学习者可以了解词汇不易察觉的语义韵特点。 S tubbs 将语义韵分为三类:积极语义韵(po sitive pro so dy)、中性语义韵(neutral prosody)和消极语义韵(ne g ative pros ody)。在消极语义韵里,关键词所吸引的词 汇几乎都带有强烈的或鲜明的消极语义特征,它们使整个语境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负面的、消极的语义氛围。积极语义韵的情况正好相反,所研究的词项吸引的几乎都是些具有积极语义特点的词项,由此形成一种积极语义氛围;在中性语义韵里,搭配词语的语义特点既不消极,也不积极。也可以说,既有一些消极涵义的词项,也有一些积极涵义的词项,呈现出一种错综语义特点。绝大多数英语词的搭配行为呈现中性语义韵,而一些词项具有 136--

关中城镇群空间布局研究

第37卷第3期 2008年5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Journal o f Inner M ongo lia N o rmal U niversit y (Natura l Science Editio n)V ol.37N o.3M ay 2008 收稿日期:2007-12-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7814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XRK010)作者简介:王镇中(1982-),男,陕西汉中人,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研究. 关中城镇群空间布局研究 王镇中,段汉明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西安710127) 摘 要:从区域视角出发,运用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关中城镇群空间结构的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认为关中城镇群的空间结构与区域资源、环境、经济、政策等存在互动关系,其形成和发展是自然基础、交 通条件、技术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关中城镇群建设对于关中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 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压力、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全省区域竞争力具有显著推进作用.借鉴区域空间布局的相关模 式,指出关中城镇群空间布局模式将由线型向组团状发展,应采取一系列优化调控措施,推进组团状城镇群的发 展,最终实现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关中;城镇群;地理要素;互动;组团式城镇群 中图分类号:K 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35(2008)03--0407--05 区域地理要素,是指构成区域地理系统的主要成分或部门,它由社会环境要素和自然环境要素组成,社会环境要素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表和气候等.地形地貌、自然资源、气候、水文、人口、文化、交通条件、各经济部门、社会政治等都可以归为区域地理要素. 本文以关中城镇群为研究对象,将关中城镇群与资源、环境、经济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协同的角度,分析了关中城镇群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研究了关中城镇群与区域资源、环境、经济、政策等区域地理要素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关中城镇群空间布局模式的发展趋势,以及优化该模式的措施. 1 关中城镇群空间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不合理 关中城镇群现有特大城市1座(西安),大城市2座(宝鸡、咸阳),中等城市2座(铜川、渭南),小城市3座(兴平、华阴、韩城).各类城市数量比例为1B 2B 2B 3,首位度高达5.58,具有显著的单核式结构特征,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单核发展的城镇群.首位城市西安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具潜力的/增长极0,发展优势突出,其他城镇则由于区位及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基础较弱,发展较为缓慢,使得关中城镇群没能建立起多层级的城镇规模体系,呈现出明显的首位型分布特征. 1.2 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小城镇规模偏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作用不明显 关中城镇群内的西安、咸阳、宝鸡、渭南、杨凌、兴平和华阴7座城市均位于陇海线上,而在宝鸡北部和咸阳西北部的广大区域却没有一座城市[1].在大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沿线、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城镇分布较为密集,城市化水平也较高;反之,则城镇分布疏散,城市化水平偏低(图1). 近年来,虽然小城镇数量增加较快,但关中城镇群现有的400余个建制镇中,很多城镇起点较低,尚未摆脱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工业基础薄弱、环境状况与城镇建设标准差距较大等问题,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并不明显,对所在区域和周边地区所发挥的中心作用不强. 1.3 区域基础设施不完善,城镇空间网络不明显 关中城镇群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并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等较为齐备的交通体

语义韵与语义偏好的关系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第29卷第4期韩山师范学院学报Vo.l 29No .42008年8月Journa l of Hanshan N or m alU niversity Aug 2008 收稿日期:2007-09-27 作者简介:樊斌(1979-),女,湖北黄冈人,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 语义韵与语义偏好的关系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樊 斌,韩存新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摘要:语义韵和语义偏好是词语搭配研究中一组相关但不相同的概念。目前在国内专门介绍二者及 其关系的相关文献还比较少。该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简要介绍了二者的理论背景、关系以及对外语教学的 启示。 关键词:语义韵;语义偏好;关系;启示 中图分类号:H 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883(2008)04 0078 04 一、引 言 语义韵(se m antic prosody)是当代语料库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语义韵研究在国外早已形成规模,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由于它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在国内自然也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国内学者分别对语义韵理论的来源、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及意义都作了比较好的阐述,然而对于词语搭配行为当中的另一重要现象 语义偏好(se m anti c preference),人们似乎重视不够。语义韵与语义偏好是一组密切相关但又不相同的概念。目前在国内专门介绍二者及其关系的相关文献还比较少。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简要介绍了二者的理论背景、关系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二、什么是语义韵 语义韵这个概念主要是由后弗思(Firth)时代的三位语料库语言学学者Sinclair 、Louw 和S t u bbs 所阐释的。 [1](P131) 语义韵(se m antic proso dy),即关键词项的典型搭配词在语境中营造起 的语义氛围。[2](P300) 目前,国内广泛接受并使用的语义韵分类方法其实是由Stubbs 提出的。他认为语义韵大致可分为积极(positi v e )、中性(neu tra l)和消极(negative)三类。[3](P176) 在消极语义韵里,关键词吸引的词项几乎都具有强烈或鲜明的消极语义特点,它们使整个语境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消极语义氛围。积极的语义韵的情况正好相反:关键词吸引的几乎都是具有积极语义特点的词项,形成了一种积极语义氛围。在中性语义韵里,关键词既吸引一些消极涵义的词项,也吸引一些积极涵义或中性涵义的词项,形成了一种错综的语义氛围。因此,中性语义韵又可称 错综(m i x ed)语义韵。[4](P165) 语义韵并非英语所独有,而是所有语言所共有的一种现象。例如:英语词汇中的一些词,如:co mm i,t cause ,set i n 等,具有消极的语义韵特征,而在汉语词汇当中 的一些词,如: 充斥!、 陷入!、 摆脱!、 推波助澜!等,也都具有消极的语义韵特征。 语义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由于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语义韵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也会继续发展演化。一些旧的语义韵正在改变,

珠三角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研究

珠三角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研究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添加日期:10年04月12日 在香港和澳门已经回归祖国并将这两大城市融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背景下,从整个珠江三角洲层面上构想出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功能分工并从城市体系空间布局模式(包括内外圈层发展模式、三大都市圈发展模式和点轴式发展模式)来综合考虑珠江三角洲城市体系的空间布局。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背景 珠三角的范围。1994年广东省政府界定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和惠州市的惠城、惠阳、惠东、博罗、肇庆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面积为41596平方公里,1998年的常住人口为2,238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00多人。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不少的学者都逐步认为,作为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和澳门,从地理位置来看,应该是珠江三角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不能把香港和澳门排除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之外,而应该把香港和澳门融入珠江三角洲,来研究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珠江三角洲城市体系的重新规划和城市功能的再分工。2001年底,香港土地面积为1076平方公里,人口约672.5 万人,澳门面积有23.6平方公里,人口约44万,这样包含了香港和澳门的珠江三角洲的土地面积为42695平方公里,人口为2954.5万人。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整个珠江三角洲已经形成了高起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高标准和大规模发展第三产业竞争力较强的主体产业群,在交通、通讯、金融、信息、科技、旅游、文化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形成了集体优势和综合优势。从速度上来看,珠江三角洲20年的发展,赶上或超过了韩国近40年的发展速度,接近日本近20年的发展速度。 城市等级体系。依据下面九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货运量(亿吨)、邮电业务总量(亿元)、外贸出口总值(亿美元)、医院年病床数(张)、卫生技术人员(万人)、每万人中科技人员数(人),对珠江三角洲原十二个主要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评价,可以将它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广州和深圳、第二层佛山、第三层珠海、惠州、肇庆、江门、东莞、中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城市。如果把香港和澳门考虑进去,可以将整个珠江三角洲重新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香港和澳门为第一层次、广州和深圳为第二层次、其它城市为第三层次。 二、主要城市功能分工 香港。香港在珠江三角洲所承担的功能主要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国际性航运和水运枢纽和珠江三角洲出口转运中转基地。根据传统基金会公布的

上海市中心城商业活力空间分布研究

收稿日期:2017-04-19。 项目来源: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研项目(2015K 012-1203-G ) 。 上海市中心城商业活力空间分布研究 黄浦江1,杜凤姣1 (1.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040) 摘?要:采用大众点评数据作为城市商业活力的衡量指标,对上海市中心城商业活力空间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选用空间热点分析方法对住宿与餐饮业、批发与零售业、其他商业服务业三类商业网点空间集聚特征进行综合测度。其次,选择居住区位、就业岗位区位、公共服务设施区位、用地多样性指数和房价等5个指标,分析城市商业活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上海市中心城商业网点的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显著,呈现冷点区域分割包围热点区域的特征。城市商业活力大小与公共服务设施区位、多样性指数和房价呈现显著正相关。关键词:大数据;商业活力;空间集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P 20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623(2018)08-0008-04 1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空间研究迎来了 重大变革。大数据提供了一种有效探索群体空间行为模式规律的可能性,在城市环境中的社会经济特征体现得尤为明显。如何有效定量分析这种空间行为模式成为新难题。当前,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学界已有相关研究 [1-6] 。本文基于大众点评网的网络开放数据, 运用空间热点分析方法,分别对上海市中心城不同类型商业网点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综合测度,同时对城市商业活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分析,以期为城市公共中心识别、商业网点规划与商圈评价等规划设计项目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空间集聚特征规律识别与评价建议。 2数据来源 上海市中心城商业网点坐标及其属性信息主要通 过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从大众点评(上海站)获取,以2015年为例,共计约8.5万个商业点位数据。点评数量作为最能够体现商业网点空间活力的属性指标,被用于本文的各种空间分析中。根据大众点评商业网点数据的分类特征,借鉴上海市基本商务区规划、第三次经济普查行业分类标准以及其他相关商业网点研究对商业类型的分类[6-8] ,选取批发和零售业、住宿 和餐饮业、其他商业服务业作为商业的基本类别并对 数据进行重分类。 3城市商业活力的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3.1 研究方法 空间热点分析可以识别3种商业类型中具有统计显著性的高值(热点)和低值(冷点)的空间聚类区域。本研究采用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 )中的Getis-Ord Gi*指数来检验基于点评数量加权后的局部地区是否存在统计显著的高值和低值,得到高值或低值要素在空间发生聚类的位置。其公式如下: G d i *()= ∑(1)n ∑ j i j j =(1) n ωj j =()x d x (1) 对G d i * ()进行标准化处理: Z G ()i *= **(2) 式中,E (G *i )和var (G *i )分别为G * i 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W i j 是空间权重。如果Z (G *i )为正且显著,表明位置i 周边的值相对较高(高于均值),数据高值集聚(热点区);反之,如果Z (G *i )为负值且显著,则表明位置i 周围的值相对较低(低于均值),数据低值空间集聚(冷点区)。3.2 研究结论 根据点评数据加权处理后的热点分析Z 值结果如图1所示,上海市中心城三种类型的商业类别冷热点分布呈现冷点区域分割包围热点区域的空间集聚特征。 热点区域均分布在内环内浦西以人民广场、打浦桥、徐家汇、中山公园、静安寺为核心的面状连片区域,浦东地区以陆家嘴为核心的中部与西南部区 doi:10.3969/j.issn.1672-4623.2018.08.002

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董涛,孟祥武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876) E-mail:tdong2005@https://www.doczj.com/doc/e213468017.html, 摘要:基于本体查询的语义检索是建立在Semantic Web基础之上的一种检索技术。与传统搜索引擎技术相比,它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文章首先介绍了语义网和本体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实际举例的概念层次图详尽地阐述了本体中概念及其关系的具体意义。最后利用本体构建工具Protege并结合本体的相关标准共同构建本体,通过Jena API实现了基于OWL本体文件的语义查询系统。 关键词:本体,语义网,OWL,Jena,Protege 0. 引言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上的信息正在随指数的速度在迅速增长,出现了信息爆炸的问题。在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检索到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当前计算机检索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信息检索技术成为当前热门的研究课题。 目前,最主要的信息检索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目录的检索技术,它将相关主题的页面组织起来,形成一棵目录树。因此,检索的过程,就是遍历一棵目录树的过程。另一种是基于关键字匹配的检索技术,也是最常见的检索技术[1]。 以上两种信息检索技术在查全率和查准率方面还存在着很多欠缺之处。例如:当用户查询番茄时,搜索引擎只会将包含有“番茄”一词的页面提供给用户,而不会把包含有“西红柿”一词的页面也返回给用户。因此,这就存在着查全率的问题。与此同时,搜索引擎会把包含有“番茄花园”的页面返回给用户,但这并不是用户想得到的,因此,这在查准率方面就出现了问题。 为了解决查全率和查准率的问题,就需要提高信息检索技术的精度和覆盖率。如何使搜索引擎更加智能化,使它能够充分理解用户的意图,是信息检索技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语义网的提出为增强搜索引擎的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它将网络中的各种资源结构化,使得计算机能够识别、处理。 计算机首先将检索词本体化,检索引擎通过解析、推理,然后将相关资源从本体库中提取出来,最后返回给用户。这种智能的检索技术能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减少不相关的结果,得到更多相关的结果。 本文从构建本体及其本体库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应用,阐述如何建立语义检索系统进行信息检索。 1. 语义网与本体的概述 1.1 语义网 在2000年11月的XML2000会议上,Tim Berners-Lee首次提出了语义Web的概念。他将语义Web定义为:语义Web是一个网,它包含了文档或文档的一部分,描述了事物间的明显关系,且包含语义信息,以利于机器的自动处理。他于2000年提出了语义Web的体系结构[2],如下图所示:

人口空间分布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人口空间分布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发展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口空间分布受到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第二,合理的人口空间分布也会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反之,则会阻碍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状况,并影响其动态分布特征。另一方面,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同特征也反映了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所以,人口空间分布是否均衡合理对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区域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的重要意义就是探索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和其动态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制订适合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政策,最终促进区域人口合理均衡布局,促进人口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区域人口空间分布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我国人口问题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因此,研究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成为当前人口问题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从1994年的《中国21世纪议程》开始,我国就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我国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提出“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胡主席在报告中又提出新的人口发展战略要求,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功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跟之前研究相比较,有关人口分布合理性的学术研究并不多。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用经济承载力指标考量人口分布是否合理,探讨人口空间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己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重庆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直辖市之一,2014年总人口己达1732.76万人。重庆市的人口分布格局是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研究重庆地区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从人口容量和自然、经济承载力方面研究重庆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均衡合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对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人口分布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这个时期的人口研究还不是独立的研究课题,它只是在研究空间问题时被涉及的某一个相关方面。主要代表学者有伯吉斯、霍伊特、罗西等人类生态学派和新古典主义学派。1951年Clark以20多个城市的人口数据为依据,研究人口密度与距离的关系,研究表明人口密度呈指数式衰减趋势,也就是人口密度与距离的关系呈现负指数的关系; Sherratt和Tanner随后研究得出新的人口密度理论模型一正态密度模型,Smeed提出了负 幂指数模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受地理学发展思潮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有人口空间分布特征,此外还有人口分布的数量模式,人们的迁居行为和因人口集聚形成的住房链问题。主要代表学者有克拉克、西蒙斯、劳瑞、摩尔、贝尔、布朗等。1969年,Newling 等深化了Clark理论模型,用二次曲线替代了一次变量,提出了二次指数模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时期主要以阶级关系、政治因素等社会结构深层原因为切入点来研究人口分布,研究人口分布的发展变化规律。代表学者有哈维、史密斯等激进地理学派。90年代,美国人口分布研究主要以国内国际人口迁移和人口特征的区域差异为主,此外还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引言 2018年四川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52.29%,新增城市人口144.9万人,仅成都市市政基础设施2,169亿元,建成区面积837.27平方公里,在全国城市城区面积排名第8位等都显示着四川省进入了城市化的加速阶段。然而拥挤的交通、环境的污染、人口的膨胀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国际经验和成都现实来看,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的成都正步入“城市病”的暴发期。学术界把由于人口过度集中于大城市以及大城市的某些区位,所引发的对城市经济、环境、公共秩序及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称为“大城市病”。现有研究中对于“城市病”的原因多基于体制、公共产品供给、城市发展空间等视角,如刘成玉(2012)强调公共产品向大城市聚集的这种格局是形成和加剧我国“大城市病”问题的根源之一,并在此视角下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朱铁臻提出未来城市发展的模式应该是生态经济城市,董国良创造的“节地畅通”城市也是解决“城市病”的方案。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建立城市综合体来缓解“城市病”。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梳理发现,学界已经关注到了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病”的影响,但关注的还不够,大多数只是笼统的提出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式范式等等。基于此,以一个特定地区为案例来研究“城市病”就很有必要。成都作为一个典型的“单中心同心圆”扩展模式的城市,去研究如何通过空间的合理布局来缓解“城市病”也是很有意义的。 一、成都市空间布局演化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成都市城区布局从直径4km左右到400km的同心圆扩展形态。纵观成都市空间开发历程,成都市空间扩张的形态是由孤立的单中心沿“环形十放射”状的交通轴线呈圈层状蔓延再向多中心组团式结构演变,空间机制是由孤立的点极化向点轴化发展,并初步呈现出了点、线、面相互联系的三层网络结构。由于成都市的城市空间增长形态和机制的变化对其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成都市产业空间布局模式逐步由均质模式向以市中心等经济高度集聚地区为“极点”的增长 极模式转变。同时,随着城郊交通联系的不断加强和城市副中心及郊区组团的发展在空间上进一步形成了点轴布局模式和网络布局模式。显然,从成都现在的发展来看,这种空间布局是合理的。然而,这种整体上呈现的“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扩展形态使之出现了居住区、商业区、文教区等清一色的分区规划。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城市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具体而言,成都市的产业和居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鸿沟,处在外城层和辅城层的高新区和高新西区作为产业集聚地,则产业发达,居住和娱乐氛围欠缺,由此也出现很多人住在城中,工作在近郊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一直以来的上班时间交通拥堵严重的状况,无独有偶,光华大道区域的城市发展,呈现出来的都是“住宅”集中化,目前暂缺少娱乐和产业的规划,这也会成为未来区域城市发展的掣肘。与此同时,以天府广场、盐市口为中心,半径1km范围的内核区人口活动高度密集、零售商业、商务楼宇和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集中,让中心城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一些矛盾的凸显, “城市病”成为成都市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 二、成都市空间布局演化导致和加剧“城市病” (一)“同心圆摊大饼”的空间扩张引导人口集中于主城区。“单中心”发展模式,使得商业、办公等城市就业过于密集在旧城区,从而导致的人口过度集中。截至2018年,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604.5万人,成都市主城区人口达1,020万人,比2000年增加672.9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为63.59个百分点,远郊的第三生活圈(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常住人口为445.59万人,比2000年的447.62万人减少了2.03万人;成都市人口的居住已向中心城区聚集。全市人口密度为1,109人/平方公里,主城区人口密度在各圈层中最大,为11,388人/平方公里。其中,武侯区人口密度居全市之首,为14,451人/平方公里,大邑县人口密度最低为391人/平方公里。 (二)人口集中导致“城市病”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文/李虹 (三亚学院海南·三亚) [提要]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城市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心蔓延的“外溢”模式曾是城市空间模式的主流;但随着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其弊病也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土地资源后备不足等“城市病”都是这种空间扩展模式的直接产物。为此,本文从空间布局规划制定、构建城市综合体、土地集约化发展等方面对成都市空间布局进行建议,提出缓解城市病的治理方案,以实现成都市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病”;城市空间布局;成都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14日 经济/产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6s2019 40--

Cause语义韵研究与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启示9页

Cause语义韵研究与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启示 一、引言语义韵是语料库语言学中的一个较新的领域。"韵律"(prosody)这一词最早运用于语音学中, 指具有超切分特征的音韵现象。John Sinclair 从语言学中借用prosody这一词,并创造了一个新词(term):语音韵,用来指超出某一个词项所表达出的内涵意义。(Firth, Sinclair, 见纪玉华,吴建中 ,2000)。Susan Hunston也给语义韵下了定义, 她认为语义韵一般就是指一个单词由于经常用于某一个情景下,因此带有那个情景的韵义。 此后, Stubbs 把语义韵分成3类,即:积极语义韵,中性语义韵或混合语义韵,和消极语义韵。(Stubbs, 1996:176,见卫乃兴,2002)。如果一个单词具有消极的语义韵,与其搭配运用的词也都具有非常强的,明显的消极意义,所以整个语言特征或语言环境都是消极的。如果一个单词具有积极的语义韵,与其搭配的词也倾向于有积极的意义。混合语义韵,就如名字所示,既可以与消极意义的词搭配,也可以与积极的意义搭配。 综上所述,语义韵是词汇意义的重要部分,但是, 大部分的字典在定义词汇意义中,并不包括语义韵。在外语教学中, 教师也没有教授到词汇语义韵的相关知识,导致很多学习者虽然掌握了词汇的意思,却也会错误的运用该词, 本文将以"Cause"为例进行说明。 二、cause语义韵的相关研究 王乃兴研究过cause作为及物动词的语义韵(卫乃兴2002, ①②),他发现 "cause"具有消极的语义韵。与 cause左右搭配的词为"erosion, leaks, errors, inflation, undesirable等等。Cause 右边的搭配此为

基于语义理解的智能问答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语义理解的智能问答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网络数据规模急剧增长,传统搜索引擎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字返回相关网页链接的无序列表,检索结果包含大量无关冗余信息,无法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智能问答系统综合自然语言处理、知识管理等技术理解用户查询意图,将精确答案以自然语言形式返回用户。 然而现有问答系统大多采用大型语料库作为知识源,数据冗余且维度单一,同时受同义词、多义词的影响,用户问句不能清晰反映其查询意图,这造成了系统检索术语错配、返回出错等情况。语义Web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以上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将语义Web中的关键技术如本体构建、语义查询等应用于问答系统,以解决问答系统缺乏语义理解的问题。 本文将语义Web技术与问答系统相结合,使用本体作为问答系统的知识源,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增加了语义理解和知识推理,解决传统问答系统中问句匹配度差、用户查询意图模糊的问题,旨在优化智能问答系统的语义理解能力,提供准确、全面的问答服务。本文创新工作如下:(1)多特征融合的句子语义相似度计算。 在句子相似度计算中综合考虑句子的结构信息与语义信息,提取句子词形特征、词序特征及句长特征,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分配,计算结构相似度;给本体中概念间关系赋予权重,使用权重计算语义距离,基于概念间语义距离描述语义相似度;最终使用加权融合方法计算整体相似度。相较于传统余弦相似度算法和基于编辑距离的相似度算法,多特征融合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明显地提高了计算精度。 (2)基于语义的问句查询扩展。用户查询经问句处理后得到查询关键词序列,

使用概念占有率思想将查询关键词映射到领域本体,改进最小生成树算法生成最小查询扩展子树,利用有效路径扩展查询生成树,使用语义相似度进行扩展词集的筛选重排,最终生成用户查询的关键词扩展词集,从语义层面更加清晰的描述了用户的查询意图,提高基于本体的查询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与无扩展方法和关键词扩展方法相比,基于语义的查询扩展获得了更高的F﹣度量值。(3)搭建基于语义理解的智能问答系统。 以图书领域为背景,构建图书领域本体、常用问题库和寒暄问题库,设计常用问题库问答和语义问答结合的问答策略,实现对用户提问的准确回答。系统同时提供可视化界面对相似度计算、查询扩展和数据源进行展示,验证了上述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翻译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213468017.html, 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翻译研究 作者:汤益飞 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34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语料库数据中“导致”类动词的语义韵调查,本文发现翻译人员在“导致”类动词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语义韵冲突或非典型搭配。 关键词语料库语义韵翻译“导致”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Semantic Rhyme Translation Studies Based on Corpus ——Take Chinese "leading to" verbs as an example TANG Yif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Hangzhou,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rpus data "cause" semantic class of verbs rhyme investigation, we find translators in the "cause" category verb process will produce a semantic conflict rhyme or atypical match. Key words corpus; semantic rhyme; translation; "leading to"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语义韵的研究在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中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语义韵的定义由Louw于1993年正式提出,Louw将语义韵定义为“a consistent aura of meaning with which a form is imbued by its collocates”。本文以大量真实的源语语料和翻译语料探究“导致”类动词的语料韵特征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1 文献综述和语料库介绍 关于语义韵翻译的研究国内外研究就有涉及。Munday(2003)在英语与西班牙语的语义韵和翻译的跨语言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语料库数据对译者翻译大有益处。Stewart (2009)分析了英意翻译中的语义韵问题。 文本采用的语料库为兰卡斯特汉语平衡语料库(LCMC)和浙大汉语译文语料库(ZCTC)。本文运用软件Antconc3.2.1w(windows)2007对语料进行处理。搜索“导致”和

国内语义韵研究综述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2009年第2期(总第129期)  国内语义韵研究综述 翟红华,方红秀 (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 266510)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山东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研究及其应用” (Y 06512)阶段性成果之一。收稿时间:2009201220 作者简介:翟红华(1967-),女,汉族,山东蓬莱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生成音系学、应用语言学。 方红秀(1983-),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摘要:自2000年语义韵的概念被介绍到中国,对语义韵的研究一直吸引了国内广大学者的兴趣,涌 现出了大量的成果。对此,本文拟对近十年的研究成果从宏观的角度综合概述其研究特点、研究领域等,同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这将对语义韵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语义韵;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643(2009)022********.0引语 语义韵(Semantic Pros ody )是当代语料库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这一术语是Sinclair (1991) 借用Firth 曾经使用的“音韵” (pros ody )一词而新创的一个专为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使用的术语。Stubbs (1996)将语义韵分为消极语义韵(negative pros ody )、中性语义韵(neutral pros ody )和积极语义韵(positive pros ody )三类。其中中性语义韵又可称为错综语义韵。(卫乃兴,2002a )语义韵研究通常采用三种方法:基于数据的方法、数据驱动的方法和基于数据和数据驱动相结合的折中方法。卫乃兴是最早将语义韵概念介绍到国内的著名学者之一。自2000年,对语义韵的研究一直吸引着广大学者的兴趣。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对这一可喜的研究现象及成果进行全面概括,展现语义韵研究的全貌。2.0统计与分析 自语义韵的概念被介绍到中国,国内关于语义韵的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陆续出版和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四个数据库为来源,先后以“主题为语义韵”“关键词为语义韵”为检索项,检索并筛选出关于语义韵研究的文章38篇。 从目前国内语义韵研究的特点来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论文逐渐增多,特别是在2006年之后。具体分布见图表1。二是研究领域不 断扩大。从起初对语义韵对象、方法的简单介绍转入更广、更深的领域 。 图表1 从目前的研究方向上看,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语义韵的理论介绍、词汇语义韵的实证研究、语域的扩展及语义韵的实际应用。下面从这四个方面分别对近几年的语义韵研究进行介绍。 2.1语义韵的理论介绍 各个时期均有这方面的介绍性文章。纪玉华、吴建平(2000)的文章“语义韵研究:对象方法及应用”是最早有关语义韵的介绍。随后,卫乃兴(2002b )在其论文“语义韵研究的一般方法”中就语义韵研究的三种常用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即基于数据的方法、数据驱动的方法和基于数据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的折中方法。文章通过对语义韵的实例研究,揭示研究中的理念及具体步骤,分析每种方法的特点与实用性,并讨论语义韵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实用性极强。王泽鹏、张燕春(2005)在“语义韵律理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