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摘要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也是衡量现代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实现经营目标,进行风险防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内控管理不容乐观。中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控制环境,明确控制目标,改善控制技术,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本文从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入手,以百世汇通物流有限公司为例,着重剖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由此提出的一些可行性解决方案。百世汇通物流有限公司存在的一些内部控制问题包括: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缺乏一套合理、完整的风险评估机制;缺乏强有力的控制措施;信息沟通不畅;企业管理控制水平低等等。进而根据公司的实际状况分析,结合提出了企业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以及信息与沟通等方面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Abstract

Internal control is to achieve management objectives between various functional departments within the organization's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of the organization,constraints,evaluation and adjustment methods,procedures and measures,but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modern measure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and its ensur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the protection of investors'interests,to achieve business objectives,risk preven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MEs,but internal management is not optimistic.SMEs need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optimal control environment,a clear control objectives,to improve control technology,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s start toBaishi Huitong Logistics,for example,focuses on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internal control,and thus the feasibility of some proposed solutions. Some internal control issues exist Baishi Huitong include:inadequat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lack of a rational,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s;lack of strong control measures;poor communication;low level of corpor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nd so on.Further analy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combined with proposed measures to enterprises in the control environment,risk assessment,control activities,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other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ir internal controls.

Keywords internal control risk assessment

control environment control activitie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内部控制概述

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以百世汇通物流有限公司为例

一、引言

企业的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虽然关于如何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但是如何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保证其有效执行,仍是世界性的研究课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已加入WTO,我国的经济将会更快、更广泛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我国的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而且要面对异常激烈的全球性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企业要在新的环境、新的形势下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捍卫我国的国际地位。

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的规模越大,重要性越显著。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健全,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对提高企业生产、加强管理制度、确保经济效益、防范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含义、作用、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能防范经营风险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二、内部控制概述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1.内部控制的定义

1

浅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浅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摘要】本文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文中表达的基本观念是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内部控制流程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全方位再认识;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强化关键控制点及重点环节的监督,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以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趋利弊害,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关键词】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2008年6月28日财会[2008]7号发布,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有效地控制风险,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风险主要的控制点应该在三个位置上:一是资金管理,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调度等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体外循环,造成企业失血,所涉及到的业务流程有“筹资业务管理”、“货币资金管理”、“资金收拨款管理”、“承兑汇票管理”、“资本支出”、“应收账款”、“担保业务”等;二是成本费用管理,对支出项目及金额严格监督,防止循私舞弊,所涉及到的业务流程有“采购业务”、“生产成本”、“修理费”、“人工成本”、“科技开发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业务”、“存货管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三是权力使用,防止滥用职权,造成经济损失,制订《权限指引》落实分级授权制度,分层分级自上而下延伸权限,须按照“更严、更细、更具体”的原则设置权限,让员工明确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有什么责任、有什么提升机会。 有效控制以上三个主要风险的方法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核控制。 一、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十九条规定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如果上述每一步都有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分别实施或执行,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从而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企业要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梳理并按业务类型归类,使各项经济业务都有相应的业务流程来控制,然后把每项业务流程分解成数个或几十个可控制的步骤,每一

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北汽广州公司 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讨论稿) 企业管理部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一、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公司特制定《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 二、主要内容 按照北京市国资委“京国资发【2013】13号”《关于构建市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京汽集政企字【2013】823号”《关于成立集团公司内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通知》要求,此次内控建设具体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管理、采购业务、资产管理、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审计、法务、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在内的公司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三、组织机构保障 为确保公司内控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保证内控机制有效运行,公司将设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和内控建设执行小组,待领导过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是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对内控工作实施进行全面领导、决策、部署和指挥。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建设执行小组,内控建设执行小组组长由企业管理部部长担任,执行小组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王璋 副组长:郗建国王志芳兰纪红郭长义 成员:李红马庆恒熊买宝杜来成马学义叶春雷寇伟马铁利罗云坤李建伟张万涛何新康朱鸿岸邝军生 主要职责: 1)负责确定本次内控体系建设的范围; 2)负责明确本次内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3)负责确定本次内控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 4)负责本次内控体系建设的其他内容。 内控体系建设执行小组 组长:李红 成员:王益华冯葵钟志球黄建安宋振涛熊学兵朱亮赖学明张万涛陈志忠黄栋郑国平何伟聪陈永新 主要职责: 1)负责内控体系建设成员的职责分工; 2)负责确定本次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时间安排; 3)负责组织公司内部资源的协调,并积极与外部咨询机构的对接、沟通、协调; 4)负责审核本次内控体系建设费用预算; 5)负责本次内控体系建设的其他实施工作。 6)内控体系建设执行小组办公室设在企业管理部,是在内控体系建设

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速度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组和配置的程度不断提高,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企业制度的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关系的探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内部控制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对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关注,研究日趋繁荣,但未形成共识。进入21世纪,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散见于专家学者的文章中,但也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来做研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兴起和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开始重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有关规定见诸于若干法律、法规文件,但至今尚未提出类似COSO 报告那样受到广泛认可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总体构想、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审计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以反映当今内控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提出一些实质性建议。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总体论述 吴水澎等(2000)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内部控制做了多层面的理解;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即COSO报告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提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和团体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 程新生(2004)以委托代理理论、组织学理论解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以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为核心,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为纽带,建立治理型内部控制;指出对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共同追求推动了内部控制演进。 林钟高、郑军(2007)在分析评述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引入契约经济学理论,首先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是一种评价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同时从新制度经济学出发,进一步论述了内部控制契约是企业理性的各个要素主体之间关于经济利益的分配而构建的一个旨在协调其经济活动有序、有效运行的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2)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为了整合和优化内部控制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式 1.独立模式 即建立独立运行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立独立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便于单位管理层和内部控制职能部门使用该系统开展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工作。该模式常见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初期,通常需将系统开发工作外包给有丰富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开发经验的第三方软件公司,对单位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要求不高,但随着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需要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单位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拓展及与其他系统的融合。 2.整合模式 即利用现有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整合模式是指将多个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的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与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形成单位整体的管控体系。比如,单位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中建立流程管理、风险管理、控制点管理、

自我评价管理、缺陷整合管理和内部控制报告等核心模块及功能,并建立该系统与单位ERP系统、办公系统、流程管理系统、审计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综合报告系统等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的集成关系,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其他各类系统的数据共享。整合模式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的边界逐渐模糊,内部控制将完全融入单位的管理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之中。 3.附加模式 即在现有管理系统中增加内部控制管理功能。对于内部控制信息基础较好,且有较强自主开发能力的单位,可以采用附加模式对已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比如,单位可以在已有审计系统或流程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内部控制管理功能模块。附加模式可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开发成本较低,但内部控制管理功能模块后续扩展可能会受到原系统架构和现有开发能力的限制。 (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步骤 单位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应当以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基础和起点。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同时规划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采用以下四个步骤: 1.内部控制体系建立 单位根据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要求,结合业务现状以及相关业务流程,梳理单位内部业务流程、主要风险及控制点,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doc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伴随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加重要,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文章围绕此问题展开,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中的执行状况,提出完善与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应规范的内容和相关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文献标识码:A 1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由企业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共同实施,旨在实现控制目标,内部控制贯穿企业经营和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完成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明晰各部门权责,从而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与单位间的相互协调与制约。内部控制的目标明确了管理控制在整个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作用,辅以财务控制,以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 2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2.1 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升经营效益,在健全的企业内部监督治理机制下,结合企业所处的内部特定环境,利用内部控制实施、评价系统完善企业决策、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的控制措施,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使企

业经营管理符合战略要求、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 2.2 保障企业经营决策的顺利执行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及时发现管理经营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帮助业务部门进行调整与纠正,促进企业各项决策的顺利实施。 2.3 提高信息、报告质量 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提高信息报告质量,通过对信息、报告系统的有效监督,确保企业能够提供可靠及时、准确而完整的内部管理信息和对外披露信息,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和对劳动活动及业绩的监控,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2.4 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日趋激烈,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通过内部控制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帮助企业规避、合理降低各项风险,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和长期发展。 2.5 保证企业财务安全 资产安全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定期盘点、限制接近、财产保险、记录保护等一系列的手段与方法,能够对企业财产的采购、验收、计量、仓储等诸多环节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监控,从而保障了企业财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为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XX公司内部控制 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进一步明确职责、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顺利进行,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体系及职责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是在总经理领导下建设和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责。 (一)领导小组与办公室职责 领导小组职责:学习贯彻国资委、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XX集团关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关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审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部署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人、财、物等资源,保障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开展;指导、检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实施、运行和内部控制建设期的评价工作;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研究、解决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阶段成果总结、组织建立长效机制。 办公室职责:贯彻执行领导小组决策和部署,组织制定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编制经费专项预算方案;组织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组织开展内部控制体系运行、建设期的评价、学习、培训、调研,宣传报道和信息报告等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牵头部门职责 1.财务部为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牵头部门

主要职责:研究起草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向XX集团报送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其他相关工作。 2.党群工作部为内控体系建设监督评价工作牵头部门 主要职责:组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关业务培训;组织编制并更新《内部控制手册》;开展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对单位内控体系建设进行检查;其他相关工作。 (三)各业务部门职责 各业务部门职责:按照业务分工和职责,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结合内部控制目标,负责梳理相关规章制度,提出规章制度制(修)订计划,并修改完善;查找经营管理风险点,评估风险影响程度;结合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管理程序和业务流程,明确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负责运行和持续改进主要业务流程。各部门职能分工表见附件1。 (四)监督部门职责 党群工作部作为监督部门,主要职责:根据集团公司制定的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等管理制度,结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 二、任务分解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按照各部门职能定位,进行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各部门在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时,应当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大要素。建设任务计划表见附件2。

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设计1.doc

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设计1 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设计 作者:李春献徐华字数:2811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第10期 窗体顶端 所谓内部控制(InternalControl),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它是企业为管理当局的需要,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控制制度和体系。1992年美国国会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CFR)下属的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I)和管理会计协会(IMA)等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并将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测等五项要素。目前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结构理论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被认为是权威的专业机构对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最新解释,可以作为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理论依据。 一、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原则 1 适用性原则 每一个企业制定何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包含哪些内容,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

求,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相互协调的方针、措施等。 2 程式定位原则 企业应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地赋予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做到职、责、权、利相结合。岗位规则程式化,有利于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从而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感。 3 有效性原则 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对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按规定进行相应的惩处,并及时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结果与企业原定的经营战略方针比较,出现薄弱环节应时修正并完善。 4 健全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测等五项要素,并覆盖各项业务和部门。要求各子系统的控制目标,必须对应整体控制系统的总目标。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框架设计 1 营造良好的企业控制环境 企业控制环境包括公司董事会、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及管理哲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关键点及其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关键点及其控制 作者:高绍维 当前,企业要在世界资本体系中健康有序运行,首先要保障和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企业的发展轨迹发现,建立有效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保证企业有序运行,而且可以促进全球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规范市场经济。 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不断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控制水平,不管对企业自身还是整个经济社会的顺利有序运行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企业而言,强化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管理层理顺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及时发现和规避潜在风险,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经营。企业身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甚至致命影响,企业管理层只有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才能有效应对越来越多的风险,提升发展空间、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 其次,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要不断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深化管理改革。只有建立健全以风险方法和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深化企业改革发展,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唯有通过强化风险管控、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预防和抵御风险,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有效运行,从而推动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 最后,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证企业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而减少管理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从这个角度讲,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强化内部控制对于保障投资者和公众的合法权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点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面对日益融合的世界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外部条件,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这使得企业处于高风险之中。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战略风险、决策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这些企业内外风险都给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经营增加了压力,带来了不确定性,处理不好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企业要制定内部控制就要本着防范预防风险的目的去操作。如何把握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关键点和风险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应对,成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主要因素。 总的而言,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面临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内部控制的规划上,应当着重考虑如下情况:企业管理层有没有制订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划,以及制订的规划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是否仅仅将符合法律规定作为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只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不发挥实际效用、没有促进战略目标实现的积极意义;是否制订了内部控制年度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践中。这是内部控制在规划方面的关键点和风险点。 2.在内部控制的组织部门和机构方面,要考虑的风险点有:内部控制负责人与公司的主要领导是否为一人,这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落实;内控部门人员是否对内部控制法规和制度足够了解和熟悉;相关人员是否对内控工作

2021年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将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挑战,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经营所遇到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加之企业经营改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运作,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峻。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经济潮流中生存、竞争、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它是通过企业内部

高层管理者乃至每一名员工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高效的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 一、科学合理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经营管理循环。就制定内控制度而言,我认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经营的设计理念上就应该高度树立制定内控制度的观点和意识,注意从建章建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做事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科学严谨的制定有序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经济越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就越重要。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在每项业务和环节上都必须按内控制度办事,使企业的内控制度真正起到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发现和纠正弊端和错误,确保企业的经营运作有序、科学、高效。企业可采用业务循环法,将企业整个交易循环事项的过程,划分为销售和收入的循环、采购和付款的循环、生产过程的循环、筹资和投资的循环、货币资金的循环五个关键性环节,并据此制定各环节的科学、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合法,保证经营活动的高效、经济,保证企业内部管

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_基于三星内控体系的一些思考

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 —基于三星内控体系的一些思考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杨颖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 体 化 ,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 现代企业面临前 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 内部控制越来越多地得到经营者的关注 ,成 为 企 业追求可持续发展长期研究的课题 。 尤 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的 颁 布 实 施 ,更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 。 实 践 中 ,自改革开发以来 ,外 资 在华投资创办实体产业的同时 ,也 带来较成熟较先进的内部控制经验 , 也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 在 这 里 , 笔者作为一个长期在三星的财务工作 者 ,站在内部控制的视角上 ,感 叹 其 历经多年商海沉浮 ,屡 屡 化 险 为 夷 , 成就今日世界商业王国 ,可 以 说 ,内部控制一直在为其迅速发展保驾护 航 。 关 键 词:内 控 体 系 构 建 完 善 一 、控 制 环 境 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 , 它确定了公司对风险管理总体所持的 态 度 ,提供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准则 ,直接影响整个内部控制体系执行力 度 ,为 风 险管理实施提供基本保障 ,为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确定前提 。 现就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 , 强调职业道德素质来谈谈笔者在三星的 一 些 感 悟 。 (一)核心价值观 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及如 何 实 现 , 主观上在于公司自上而下的价 值判断及经营管理风格 。 价 值 判 断则表现在公司奉行的职业道德价值 观与员工的诚信意识 。 三 星 形 成 的 是三位一体的价值体系 ,即 ,经 营 理 念 ,五大核心价值观和经营原则相 结 合 。 经 营 理 念 :以人才和技术为基 础 ,创造最佳产品和服务 ,为 人 类 社 会 做 出 贡 献 。 反映了企业存在的理 由 及 使 命 ,最终目标和方向 。 五 大 核 心 价 值 观 :人 才 第 一 ,最 高 志 向 ,引 领 变 革 ,正 道 经 营 ,追 求 同 赢 。 奠定了公司所认同的价值取向 ,代 表 持 续 内 在 的 信 念 、企 业 特 质 ,思考和行动基准 。 经 营 原 则 :遵守法律及企业伦 理 ;保 持 廉 洁 的 组 织 文 化 ;尊 重 顾 客 ,股 东 和 员 工 ;重 视 环 保 ,安 全 和 健 康 ;履行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 代 表了企业经营的基本准则 ,承 诺 应 履 行 的 社 会 责 任 。 (二)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 三 星 ,人才被看作最大财富 。 在 韩 国 ,它最早以公开招聘形式录 取 员 工 , 录 用 条 件 严 格 , 主 要 是 两 方 面 : 职 业 道 德 标 准 , 即 诚 信 与 合 作 等 ;技 能 标 准 。 注 重 人 的 才 能 ,但更注重人的品德 。 对 入 职 人 员 ,每 年 定 期安排后续职业教育 。 对不合格员工采取淘汰制度 。 二 、风 险 评 估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的任 何 阶 段 , 都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 种 风 险 ,管理层需要对各种风险进 行 评 估 ,识别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可 能 风 险 。 三 、控 制 活 动 企业管理层辩识风险 ,结 合 业 务 流 程 ,针对风险发出必要的指令 。 ※Note : FIRV (Financia l Review), ITAD (IT Audit), PRRV (Process Review), FSCS(FSCS), INAD(Interna l Audit), EHCS(EHCS), SIMS(SIMS), 通过对业务流程分析 ,考 虑 公 司 内 外 风 险 ,确定内部控制关键控制 点 , 并以此进行控制活动 。 细 化 业 务 流 程 , 结合组织治理模式 , 采 取 FIRV,ITAD,PRRV,FSCS,INAD,EHCS,SIMS 等 7 类 控 制 方 法 ,以 确 保 管 理 层的指令得以执行 ,如 分 工 ,核 准 、授 权 、验 证 、调 节 、业 绩 考 核 、资 产 安 全 等 。 值得一提的是 集团非常重视业务的授权审批权限和高度强调预 算 。 在 内 部 ,区分常规业务事项 和非常规业务事项 ,从而确定常规审批 授权和非常规审批授权 , 保 证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完成建立在系列授权 审 批 权 限 下 。 另 外 ,为实现无纸化办公 ,公司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 ,将 审 批权限通过程序 Workflow 进 行 后 台 管 理 ,高效地保证在授权范围内处 理被授权的经济业务 。 高 度 重 视 预 算 ,全 面 预 算 ,季度预算与月别预算 构成了集团完整的预算体系 。 四 、信 息 与 沟 通 公司在运营过程中 ,信 息 与 沟通指公允信息被及时 、准 确 完 整 地 被 收 集 并 以适当方式在公司内外部及时传递 ,沟 通 ,以便员工履行职责 , 及时处理的过程 。 信息是内部控制的生命线 ,内部控制是无止境的改善过程 。 不 同 的 部 门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 ,具 体 的 业务人员受文化 ,专业等因素的影响 , 对来源于公司内外的信息的接 受客观上是无法完全对等的 。 内 部 控 制 围 绕 信 息 展 开 ,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依据环境制定措施 ,反 馈 信 息 ,进 行 校 正 ,如 此 不 断 完 善 。 但 本 身 受成本效益因素的制约 ,随 经 营 要 求 而 不 断 改 进 。 在 今 日 社 会 ,信 息 技 术 发 展 ,流程管理软件普遍使用 ,内 部 控 制 越 来越多的借助程序嵌入技术 , 自动捕捉公司运营信息系统中的关键数 三星下属子公司依据营业特性 ,建立自己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 。 内 部 简 称 DC&P (Disclosure Contro l and Procedures ). 下 属 生 产 法 人 XX 为 例 ,控 制 细 项 达 到 328 条 。 如 图 , M o n e y C h i n a 财经界 35 Cycle FIRV ITAD PRRV FSCS FIHC SECL INAS Sub-total Total 53 46 28 53 22 6 71 328 Contro l Environment 0 0 0 0 0 0 11 11 Financia l Accounting 16 7 9 20 0 0 8 69 Genera l Affairs 2 2 5 0 0 0 0 11 HR 2 2 1 0 0 0 1 8 IT 0 2 0 1 0 6 0 9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0 0 0 0 0 0 4 4 Inventory 7 7 1 2 14 0 4 40 Monitoring 0 0 0 0 0 0 10 10 PP&E 12 7 5 0 6 0 6 43 Production cost 10 9 5 6 1 0 3 38 Purchase 1 3 1 14 1 0 3 35 Risk Assessment 0 0 0 0 0 0 6 6 Sales_ Domestic 0 0 0 0 0 0 1 1 Sales_Export 3 6 1 10 0 0 3 29 Treasury 1 11 14

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一、内部控制就是什么? 内部控制,就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与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的作用指内部控制的固有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与效果。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与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实施与否,就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 二、企业为什么难以解决内控上存在的问题? 一个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决策管理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制度缺陷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等。在风险面前,企业并不就是无能为力的,可以通过建立内控体系来防范与化解风险。 但企业最大的风险在于对风险的无知与无视,对已知的风险企业一定有相应的控制措施,而对未知的风险,往往就是防不胜防。企业常常发现不了自己存在的风险,一就是由于外部时刻在变化的复杂环境造成的,另一原因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知道风险在哪儿,当然不可能建立应对风险的控制措施了。我认识的一些企业家曾与我说,企业里面的人在做事上经常马马虎虎,在对待问题上经验主义,制度都有,但风险事件层出不穷。 三、内控体系建立的四大关键步骤 关键步骤一:搭框架 企业内控体系的框架搭建依据四层分法,也可以称为两横两纵—— 第一层分法(横向):按行业划分,分传统制造类、化工类、金融投资类、房地产类、建筑施工类、物流类、商业流通类、服务类、移动互联类……; 第二层分法(横向):按企业所处阶段划分,培育期企业、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衰退期企业; 第三层分法(纵向):按企业类型划分,分为多元化集团、专业化集团、单体企业、分支机构; 第四层分法(纵向):按专业分类,企业的内控包括公司层面的控制、业务层面的控制与信息层面的控制。公司层面的内控包括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业务活动层面的内控包括战略、人力资源、资金、采购、资产、销售、研发、工程、担保、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信息层面的内控包括内部信息传递与信息系统。 企业如果没有依据四层框架分析来搭建适合自己的内控体系,就会走入内控搭建的误区,要么就是走形式,要么建立的内控体系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就好比给自己穿了一件不合适的外套,内控变成了负担。 举例:某集团企业的内控体系,这个集团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无关多元化,分子公司多,站在集团的角度,如何实现对分子公司的控制,管哪些不管哪些,内控与集团管控如何融合,面对如此复杂的集团化企业的全面内控体系建设,我们建议企业的内控建设先从财务内控着手,开展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梳理与设计其原因有三: 首先,财务管理体系就是整个集团运营的核心,解决了财务管理体系的关键矛盾,整个集团的内部控制问题就至少解决了一半的内部控制难题。 其次,财务管理部门的经理业务水平较高,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均有深度的掌握与全面的认识,梳理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从财务管理往企业价值链的前端延伸,可以一直伸向销售、采购、生产、物流、研发、信息系统架构等各个环节,甚至可以将管控要求最终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组织架构、公司的治理层面等内控环境层面。

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企业管理|Management 同员工的需求和爱好越来越多元化,传统单一的福利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员工的需求。就福利的激励作用分析,能对员工起激励作用的是福利的形态而不是福利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福利项目选择不好的话,即使企业花了较多的钱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三)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薪酬系统 一个薪酬系统在其制定之初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执行过程中会逐渐反映出不够科学合理的一面。另外,即使薪酬系统在制定之初是比较合理的,也会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逐渐失去其合理性。这些情况都需要企业对薪酬系统加以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薪酬的重新调查和员工的薪酬座谈会等形式来了解薪酬系统的合理性,如果存在不科学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应该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调整优化。 (四)提倡全面薪酬管理制度 经济性报酬会在中短期时间内激励员工并调动其积极性,但经济性报酬的激励作用并非长期持续有效,非经济性报酬对员工的激励才是最根本的。所以,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把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的报酬结合起来激励员工,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为企业努力工作,这就是全面推进工资体系、福利体系和非经济性报酬项目的建设。 (五)合理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待遇差距太大的话,会引起广大员工的不满,有可能引发内部矛盾,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隐患。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要能平衡有关方面的利益,又能达到激励高管人员的目的就可以。在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时,要考虑遵循如下原则: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要由董事会或第三方确定;确定高管人员的薪酬待遇要充分兼顾中层和基层员工;高管人员薪酬待遇的主要部分应从企业的效益增量中解决。 研究薪酬管理,尤其是针对国内目前中小型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中小型企业的共同特点,进一步探索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科学方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研究薪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系统以满足员工的有关需求,使企业的薪酬系统及其管理过程规范透明,员工通过该薪酬系统能有较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公平感,从而保持企业组织的高效运作以及持续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汪婕。 浅谈电力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1(13) [2] 武娜。 完善中小民营企业激励机制[J]。企业导报。2010(12) [3] 张莎。浅谈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2010(06) [4] 张建。 浅议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14) 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史春光 郑州财经技师学院 摘要: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资金安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主要措施。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在分析内部控制依稀的概念能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水平。 关键词:内部控制;经营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2—0120—02 所谓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企业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行成的经过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不断完善的企业内部自我监督和调整的体系,是企业内部各种控制功能的方式、措施和程序的总成。内部控制体系既不同于规章制度,也不同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是一种特殊的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推动企业各种生产管理目标的实现,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防止财务管理中弄虚作假行为,保证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虽然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企业领导对此缺乏有效的重视,加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现在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环境还不完善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运行依赖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这里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指的是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依靠法人治理结构来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以保护所有者、经营者和企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从我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来看,国内的一些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极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股东大会还流域形式,监事会的设置形同虚设,懂事的监督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就是说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要素之间无法实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导致企业内部权力控制集中,内控制度中的很多措施在现代一些企业当中无法真正的实现,企业的内控制度成为企业当中的花瓶、摆设。这种公司治理环境,根本不适合内控制度建设与发展,也制约了内控体系作用的发挥。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体系作用发挥的基础条件,只有健全的内 上接(第119页) 下接(第121页) 东方企业文化 /120/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落地实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21248473.html,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落地实施 作者:何江娴 来源:《活力》2013年第15期 [摘要]纵观国内外企业的经营运作,内部控制体系已经实施十余年,这一管理机制不仅成为经营管理的基础更是公司抵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如何为公司战略保驾护航,内部控制怎样找准控制范围并避免内控的片面性,如何编写有效的内控实施方案并保证持续的监控等问题已成为企业管理的焦点。本文针对内部控制所遇到的难点,运用GRC管理理念,探寻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内控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疑难点进行梳理、分析,希望对国内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有进一步的完善和帮助。 [关键]词]内部控制;GRC;企业运营;风险管理 一、引言 西方企业一直把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关注的头等大事,所以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国内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相对于跨国企业明显薄弱。随着全球内部控制的趋同,我国企业开始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开拓历程。逐渐经历了一个渐进式的发展道路,从原先用来规范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继而扩展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最终转变为所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数年来,国家有关部委颁布了众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用于规范各行各业的职责、指导企业的相关工作,正是由于法律法规的原则性、理论性太强,缺乏操作实用性,导致国内企业难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许多中小企业中,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实施,即使实施起来也可能因为员工主观上反感或者流于形式而起不到积极作用,阻碍了企业的健康运转和稳定发展。至此,亟待一种新兴的管理工具出现,运用科学合规的方法进行内控管理,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正是在这一大环境下,GRC管理理念孕育而生,旨在建立一种 安全、高效的管理模式,不仅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而且帮助企业进行合规控制,规避风险,应对评估,全面契合企业战略目标。 二、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频频发生财务舞弊案件,信息失真一方面使投资者陷于不安全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出现经济的恶性循环。2002年美国国 会通过会计及公司治理的改革法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该法案的核心条款规定:公司对外披露的年度报告中必须包含一份“企业内部控制报告”。随后,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界定了内部控制体系的范围并且将内部控制关注点转向风险管理。

某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

某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1中国****集团公司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建立以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的企业内控体系,健全和完善对全资、控股、参股公司的管理控制体系,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管理水平,强化集团公司在国际化建设过程中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方案。 一、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集团公司非常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这些制度的有效执行对提高集团公司管理水平和各阶段发展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我们对股份公司、****公司等单位内控体系建设调研的情况,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看,目前的各项管理制度还没有真正融为一体,成为一套系统化的体系。由此导致了职能部门之间管理界面不清晰、管理责任不到位;下级单位对上级多头汇报、多头请示;同级业务单位之间业务交叉,工作标准参差不齐。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制约着集团公司整体科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也不相适应,需要我们对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并系统化,以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制度化体系。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为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国内外企业长期管理实践经验的结晶,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的基本准则,有效规避风险。

(一)实施内控体系建设是实现集团公司整体协调发展目标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将以保障国家油气安全供应为己任,突出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战略,率先建成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尤其是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客观上需要集团公司理顺内部管理流程,针对关键的风险控制点,采取积极稳妥可行的措施,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抵御内外部风险的能力,为实现集团公司的整体协调发展目标创造适合的环境和氛围。 (二)实施内控体系建设是集团公司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的需要。 内部控制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依托。建立并认真执行一套设计科学、简洁适用、运行有效的内控体系,将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和掌握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风险,有助于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控制措施,有助于用规范和制度约束管理行为,有助于企业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通过对内控体系的长期有效执行和不断完善,将使集团公司各个层面的各项经营活动处于受控状态,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的科学管理水平。 (三)实施内控体系建设是集团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集团公司发展目标的重 要组织保障。这就要求必须推行内控体系建设,规范出资人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关系和授权管理,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强化信息获取、传递和沟通,促使被投资企业实现信息的透明化和信息披露的完整、充分、必要,使集团公司能够从管理上、制度上形成一套规避风险的运行机制,及时获取充分有效的信息用于分析和化解面临的各种风险,实施有力监督,增强有效防范风险的能力,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或降低内部人控制的程度,以维护集团公司作为出资人的权益。 (四)实施内控体系建设是集团公司实施依法治企的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