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热点图像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热点图像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热点图像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热点图像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热点图像解题技巧

《考试说明》中(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模型、图形、图表等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3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近年来,在高考化学试题尤其是新课程高考试题中凸现出了一种新的题型—动态多变量图像题。

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

(1图像在一个坐标系上有多个变化量,图像较为复杂;

(2图像中隐含信息量大,对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较高;

(3由于多变量的存在,要求学生会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探究问题,有效的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

(1看清横、纵坐标代表的含义,理解图示化学曲线的意义;

(2理清图像变化的趋势,重点把握起点、拐点、终点。突破口在于抓住图像中关键点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化学原理作出正确的判断。

1.(09年全国理综Ⅱ·27(15分

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由图中画出X、Y、

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t/min X/mol Y/mol Z/mol

0 1.00 1.00 0.00

1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0.90

10 0.55 0.10 0.90

14 0.55 0.10 0.90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

的平均反应速率:。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 的转化率α等于。

(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 随时间变

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右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①②③。

答案:(15分

(1见右图所示

(2X +2Y

2Z (311min L mol 083.0min 3L 2mol 50.0--??=?

(445%

(5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增大压强

2、铁在热的稀HNO 3中反应,其主要

还原产物为N 2O ,而在冷的稀HNO 3中

反应,其主要还原产物为NO ,当溶液

更稀时,其还原产物为NH 4+

。请分析右

图,回答有关问题。

(1假设在任一气体产生的曲线段内只

有一种还原产物,试配平由b 点到c 点

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Fe +HNO 3 ----- Fe(NO 33 + + H 2O

(2判断从O 点到c 点时的还原产物,应为 ,

(3a 点到b 点时产生还原产物为 ,其原因是

(4已知达到d 点时反应完全结束,此时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为。分析投入金属铁的物质的量之比 = 。 2、【思路探究】根据题意可知, 题给出的图象可分为两部分,其一为H +

浓度随n(Fe 的

改变情况;其二为产生气体的体积随n(Fe的改变情况,从题给条件知铁在冷稀HNO 3中生成NO ,在热稀HNO 3中生成N 2O ,Fe 与HNO 3 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图像中:oa 段产物为NO ;ab 段产物为N 2O ;bc 段产物为NH 4+气体总体积为一定值;cd 段 H +耗尽无气体产生,是Fe 与Fe(NO 33反应,气体总体积也为一定值。 n c (Fe n d (Fe

【参考答案】

(18Fe+30HNO3 === 8 Fe(NO33 + 3NH4NO3+ 9H2O

(2NO (开始为冷的稀HNO3

(3N2O ;反应为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后,则生成N2O。

(4Fe2+2:3 [ 2Fe(NO33 +Fe ===3Fe(NO32]

3.(09年宁夏理综·28(14分2SO2(g+O2(g 2SO3(g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

1mol SO3的Δ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E的大小对该

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

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理由是;

(2图中△H= KJ·mol—1;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4如果反应速率v(SO2为0.05 mol·L—1·min—1,则v(O2= mol·L—1·min—1、v(SO3= mol·L—1·min—1;

(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1,计算由S(s生成 3 molSO3(g的△H (要求计算过程。

答案:(1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2无降低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3—198 (4SO2 +V2O5=SO3+2VO24VO2+ O2=2V2O5(40.025 0.05

(5S(s+O2(g =2SO2(g△H1=—296 KJ·mol—1,SO2(g+1/2O2(g SO3(g △H2=—99 KJ·mol—1

3S(s+9/2O2(g=3SO3(g △H=3(△H1+△H2=—1185 KJ·mol—1

4、辉钼矿(MoS2是钼最重要的矿物。下图是辉钼矿多层焙烧炉的示意图,其中1,2,3,…是炉层编号。580,600,610,…是各炉层的温度(℃。图中给出了各炉层的固体物料的摩尔百分组成。

已知:MoS2焙烧生成1molMoO3的反应热为△H1= -1011KJ/mol,MoO2氧化生成1molMoO3的反应热为△H2= -154KJ/mol。试回答:

空/燃比

A B

C

A :NO X

B :CO

C :碳氢化合物 12 13 14 15 16 17 18

(1辉钼矿焙烧生成MoO 3的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指出辉钼矿焙烧生成的尾气对环境的一种危害: 。

(2第6炉层存在的固体物质分别是: ;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3辉钼矿焙烧生成MoO 3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4图中表明,中间炉层(4~6可能存在一种“固体+固体→固体+…”的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通过(3和(4你能解释为什么中间炉层(4~6的炉温比上下炉层的炉温低吗?

答案:(1Mo 和S ;形成酸雨(合理即得分。(每空各1分

(2MoS 2、MoO 3、MoO 2;1:1:3。(每空各1分

(3MoS 2 (s+ 3.5O 2 (g= MoO 3(s + 2SO 2(g △H 1=-1011KJ/mol.(2分

(4MoS 2 + 6MoO 3 = 7MoO 2 + 2SO 2(不标条件不扣分(2分

(5由① MoS 2 (s+ 3.5O 2 (g= MoO 3(s + 2SO 2(g △H 1=-1011KJ/mol 和

② MoO 2(s+ 0.5O 2 (g= MoO 3(s △H 2=-154KJ/mol

得反应③MoS 2 (s+ 6MoO 3 (s= 7MoO 2 (s+ 2SO 2(g

△ H 3=△H 1-7△H 2=-1011KJ/mol-(-154KJ/mol×7=67KJ/mol,因为△H 3>0,故反应③

是吸热反应,因其发生在中间层,故炉温降低。(4分

5、稀薄燃烧是指汽油在较大空./ .燃. 比.

(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条件下的燃烧。随着全球能

源危机的加剧,稀薄燃烧技术的研究受到了人

们的重视,但稀薄燃烧时,常用的汽车尾气净

化装置不能有效地将NO x转化为N2。不同

空./ .燃.比.时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变

化如右图所示。

⑴稀薄燃烧技术除能节约能源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填一项。排放到大气中的NO x会导致酸雨、_____ ____等环境问题(填一项。

⑵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探究不同催化剂对NH3还原NO反应的催化性能。

若控制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在催化反应器中装载不同的催化剂,将经催化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过滴有酚酞的稀硫酸溶液(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为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

⑶若某一催化剂能同时催化NH3等还原性气体与NO x的反应。将该催化剂分别用于催化还原含等物质的量NO x的两种气体:①纯NO气体,②汽车尾气。消

耗NH3的物质的量较多的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①

B.②

C.都有可能

5、【思路探究】(1从坐标系多变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空/ 燃比的增大,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CO和碳氢化合物的含量均变得很小(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不能有效地将NO x 转化为N2,这说明燃烧越充分,污染物CO和碳氢化合物是很好的得到了控制。故稀薄燃烧技术除能节约能源外,另外的优点也就是减少CO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而NO x却不一定能够得到控制。(2控制相同的化学实验条件,来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也就只能看催化剂使化学反应发生的快与慢,即溶液[滴有酚酞的稀硫酸溶液(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显色所需要时间的多少。

(3消耗NH3物质的量的多少,这主要取决于汽车尾气中污染物成分的含量问题,问题的回答属于一个开放性问题,故有多种答案,但要一一对应。

【参考答案】(1减少CO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光化学烟雾或破坏臭氧层

(2溶液显色所需要的时间(3A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CO和碳氢化合物,少消耗NH3;或B,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NO2,多消耗NH3;或C,汽车尾气中同时含有CO、碳氢化合物等还原性气体和NO2等氧化性气体,二者相对含量的不同可导致消耗NH3的增多或减少。

6、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果汁中Vc含量,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Ⅰ实验原理

将特定频率的紫外光通过装有溶液的比色皿,一部分被吸收,通过对比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强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到溶液的吸光度(用A表示,可由仪器自动获得。吸光度A

的大小与溶液中特定成分的浓度有关,杂质不入射光透射光

比色皿

产生干扰。溶液的pH 对吸光度大小有一定影响。Ⅱ实验过程

⑴配制系列标准溶液。分别准确称量质量为1.0mg 、1.5mg 、2.0mg 、2.5mg 的标准Vc 试剂,放在烧杯中溶解,加入适量的硫酸,再将溶液完全转移到100mL 容量瓶中定容。上述步骤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容量瓶外还有。

⑵较正分光光度计并按顺序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实验中使用同一个比色皿进行实验,测定下一溶液时应对比色皿进行的操作是。测定标准溶液按浓度 (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

⑶准确移取10.00mL 待测果汁样品到100mL 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再加水定容制得待测液,测定待测液的吸光度。Ⅲ数据记录与处理

⑷实验中记录到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根据所给数据作出标准溶液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曲线。标准试剂编号①②③④待测液

浓度mg/L 10 15 20 25 — pH 6

6

6

6

6 吸光度A

1.205 1.805

2.405

3.005

2.165

⑸原果汁样品中Vc 的浓度为 mg/L ⑹实验结果与数据讨论

除使用同一个比色皿外,请再提出两个能使实验测定结果更加准确的条件控制方法。

6、Ⅱ⑴玻璃棒、胶头滴管⑶蒸馏水洗涤后,用待装液润洗由小到大

Ⅲ⑷

5 0

15 20 25 (mg/L

1.205

10 A

浓度 1.805 2.405

3.005 5 0 15 20 25 (mg/L

1.205

10 A 浓度 1.805 2.405 3.005

⑸180 ⑹每种溶液的pH应相同;操作迅速,防止Vc被氧化等

7、设反应①Fe(s+CO2(g?FeO(s+CO(g平衡常数K1;

反应②Fe(s+H2O(g?FeO+H2(g平衡常数为K2

测得在不同温度下,K1、K2值如下:

(1若5000c时进行反应①,CO2起始浓度为2mol.L-1,CO2转化率为

__________。

(29000c进行反应③H2(g+CO2(g?H2O(g+CO(g,其平衡常数K3为

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焓变△H___0(填大于、小于、等于。

(47000c反应②达到平衡,使得该平衡向右移动,其它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填序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

B.加入水蒸气

C升高温度到9000c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5下列图像符合反应①的是____ (填序号(图中v是速率、?为混合其中CO含量,T 为温度

答案:(150%(2分(2K3=1.50(2分(3△H<0(2分

(4B (2分( 5 a(2分

8、将2.5g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加入35mL盐酸时,产生CO2

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标准状况。

(3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及CO2体积

(mL

A

B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H + + OH —

= H 2O ,CO 32—

+ H + = HCO 3—

(2分 (2224 (3分

(3设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z ,则

x + y = 1mol/L ×(0.045-0.025L

z - y = 1mol/L ×[0.025-(0.045-0.025]L 84g/mol ·x + 106g/mol ·y + 40g/mol ·z = 2.5g x=0.01mol ,y=0.01mol ,z=0.015mol 所以,NaOH 的质量为0.6g ,(2分 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

%4.42%1005.2/10601.0=??g

mol

g (3分

9、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金属钒及其化合物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被誉为“合金的

维生素”。为回收利用含钒催化剂(含有V 2O 5、VOSO 4及不溶性残渣,科研人员最新研制了一种离子交换法回收钒的新工艺,回收率达91.7%以上。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物质 VOSO 4 V 2O 5 NH 4VO 3 (VO 22SO 4

溶解性

可溶

难溶

难溶

易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3V 在元素周期表位于第周期族。工业上由V 2O 5 冶炼金属钒

常用铝热剂法,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反应①的目的是。 (3该工艺中反应③的沉淀率(又称沉矾率是回收钒的关键之一,写出该步发生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该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

离子交换 NH 4Cl 反应③

焙烧调节pH 为8

反应④

①Na 2SO 3/H 2SO 4

废钒催化剂

(主要含VOSO 4、V 2O 5

粉碎、水浸

滤液

滤渣

滤渣

滤液

制砖

KClO 3

V 2O 5

反应② (VO 2+

NH 4VO 3

VO 3

过滤

还原、酸浸、过滤

(4用酸化的H2C2O4溶液滴定(VO22SO4溶液,以测定反应②后溶液中含钒量,写出

配平后完整的离子方程式。

VO2+ + H2C2O4 + H+→VO2+ + CO2 + ___ ___。

(5经过热重分析测得:NH4VO3在焙烧过程中,

固体质量的减少值(纵坐标随温度变化

的曲线如右图所示。则NH4VO3在分解过

程中。

A.先分解失去H2O,再分解失去NH3

B.先分解失去NH3,再分解失去H2O

C.同时分解失去H2O和NH3

D.同时分解失去H2、N2和H2O

9、(1四(1分VB (1分

3V2O5+10Al 高温6V+5Al2O3(2分

(2将V2O5转化为可溶性的VOSO4(2分

(3NH4++VO3—=NH4VO3↓ (2分

(42 VO2++ 1 H2C2O4 + 2H+ = 2 VO2++ 2 CO2 +2 H2O;(2分

(5 B (2分

10.(2010全国卷127.(15分在溶液中,反应A+2B 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0.100/

=及

c B m ol L

c A m ol L

=、(0.200/ =。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0/

c C m ol 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B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 的浓度为

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H ?_________0,判断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 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 实验②:B 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C 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②使用了(正催化剂;理由:因为从图像可看出,两者最终的平衡浓度相同,即最终的平衡状态相同,而②比①所需要的时间短,显然反应速率加快了,故由影响反应速率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可知是加入(正催化剂;③升高温度;理由:因为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所以不可能是改变压强引起速率的改变,又由于各物质起始浓度相同,故不可能是改变浓度影响反应速率,再由于③和①相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平衡时浓度更小,故不可能是改用催化剂,而只能是升高温度来影响反应速率的

(2不妨令溶液为1L ,则②中达平衡时A 转化了0.04mol ,由反应计量数可知B 转化了0.08mol ,所以B 转化率为

%0.40%100200

.008.0=?;同样在③中A 转化了0.06mol ,则

生成C 为0.06mol,体积不变,即平衡时C(c=0.06mol/L

(3 H ?﹥0;理由:由③和①进行对比可知升高温度后A 的平衡浓度减小,即A 的转化率升高,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升温是向吸热的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H ?﹥0

(4从图上读数,进行到 4.0min 时,实验②的A 的浓度为:0.072mol/L,则

△C(A=0.10-0.072=0.028mol/L

,

1

min

(007.0min

0.4/028.0/((-?==

??=L mol L mol t A C A υ,∴B v =2A υ=0.014mol(L·min-1;进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 难点23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两电极都不参加反应,反应的是通到电极上的燃料和氧气,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有难度。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 ℃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 负极反应式:2CO+2CO-2 3 ?→ ?4CO2+4e- 正极反应式:。 总电池反应式:。 ●案例探究 [例题]某原电池中盛有KOH浓溶液,若分别向________(填“正”或“负”,下同)极通入可燃性气体,向________极通入O2,则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试完成下列问题: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能力。 知识依托:原电池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错解分析:忽视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误以为负极能放出酸性气体。 解题思路:燃料电池中,负极通入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到较高价态:氢元素将被氧化到最高价:+1价,在碱性溶液中产物不是H+,而是H2O——H +与OH-结合的产物。 H2S中硫元素,含碳物质中的碳元素将被氧化到+4价,而+4价的硫(或+4价的碳) 又不能单独存在,在其常见形式SO2和SO-2 3 (或CO2和CO-2 3 )中,因周围环境显碱性生成 酸性氧化物是不可能的,产物应为SO-2 3 (或CO-2 3 ),O2-由谁来提供?显然是OH-,提供O2- 后裸离的H+怎么办?与别的OH-结合生成H2O。若燃料中含有+1价的氢元素,则它反应前后的价态不变(都是+1价),氢元素反应前在含碳燃料中,反应后在生成物水中。负极电极反应式可根据电荷守恒而配平。 燃料电池中,正极通入的O2得电子被还原,成为O2-。 O2-4e-====2O2- O2-被H2O分子俘获变为OH-:

高中化学平衡图像专题Word版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基础知识: 对于反应mA(g) + nB(g) pC(g)+qD(g) △H<0 m+n>p+q 条件改变变化结果 K变化平衡移动反应A的浓度C(A)A转化率C的含量条件改变ν逆ν正变 化 1C(A)增大 2C(A)减小 3C(C)增大 4C(C)减小 5温度升高 6温度降低 7压强增大 8压强减小 9加催化剂 课时探究 探究一、图像绘制,读图解题 例题1:氨气有广泛用途,工业上利用反应3H2(g)+ N2(g)2NH3(g) 来合成 氨气;某小组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a b两种条件下分别加入相同浓度 时间t/min02468 条件a c(H2)/10-2mol·L-1 2.00 1.50 1.100.800.80 条件b c(H2)/10-2mol·L-1 2.00 1.30 1.00 1.00 1.00 12 1 T2 下同),△H 0,根据表格数据请在下面画出c(H2)-t图: (2)a条件下,0~4min的反应速率为;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 平衡常数为; (3)在a条件下,8min末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1/2,11min后达到新的平衡,画出 8min~12min时刻c(H2)的变化曲线。

探究二、图像解题方法 1、反应mA(g) + nB(g) pC(g)+qD(g) △H <0 m+n>p+q 反应速率和时间图如图所示 ,t 1时刻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 ①图1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②图2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③图3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④图4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⑤图5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2、①对于反应mA(g)+nB(g) pC(g),右图所示, 请判断温度大小:T 1 T 2,△H 0 ②对于反应mA(g)+nB(g) pC(g),右图所示, 请判断温度大小:T 1 T 2,△H 0 P 1 P 2, m+n p 探究三、陌生图像的解题技能 1、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图像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该信息与所学知识的关联?能用关联解决问题? △H 0 mA(g)+nB(g) pC(g) ①y 是A 的浓度,△H 0,m+n p ②y 是C 的含量, △H 0,m+n p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类总结: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转化思维、转化思维妙用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类总结:整体思维、逆向思维、转化思维、转化 思维妙用 化学问题的解决与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有关化学问题,可以明辨概念,生华基本理论,在解题中能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达到准确、快速解答之目的。下面例谈化学解题中的一些常用思维技巧。 一、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就是对一些化学问题不纠缠细枝末节,纵观全局,从整体上析题,以达到迅速找到解题切人点、简化解题的目的。 例1、将1.92g Cu 投入到一定量的浓 HNO3 中,Cu 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将盛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求通入多少毫升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可使容器中充满液体。 解析:按一般解法解此题较为复杂。如果抛开细节,注意到它们间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相等作为整体考虑,则可化繁为简。浓 HNO3 将Cu氧化后自身被还原为低价氮的氧化物,而低价氮的氧化物又恰好被通入的氧气氧化,最后变成 HNO3 ,相当于在整个过程中HNO3的化合价未 变,即1 .92 g Cu相当于被通入的氧气氧化。由电子得失守恒知 1.92g 64g/mol ×2 = V(O2) 22.4L/mol ×4 解之, V(O2 )=0.336L 即通入336mLO2即可。 例2、某种由K2S和Al2S3组成的混合物中,这两种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含32g硫元素的这种混合物的质量是() A.64g B.94g C.70g D.140g 解析:由K2S和Al2S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其化学式为K6Al4S9。得K6Al4S9~~~~9S 6309×32 X 32g 用此方法,答案很快就出来了,为70g。 答案:C 例3、有5.1g镁,铝合金,投入500ml 2mol/L 盐酸溶液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再加入4 mol/L NaOH 溶液,若要达到最大量的沉淀物质,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多少?() A.300 ml B.250 ml C.200 ml D.100 ml 解析:物质之间的转化为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指导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试题的分析技巧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部分的试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根据概念判断一些说法的正确性;二是比较粒子中电子数及电荷数的多少;三是原子及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四是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此类试题的解法技巧主要有,逐项分析法、电子守恒法、比较分析法、分类归纳法、推理验证法等。 例题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方法:依靠概念逐一分析。 捷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而离子由于有电子的得失,当失去电子时,其离子的电子层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如Na+等。A选项错。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正确。氦的最外层为第一层,仅有2个电子,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正确。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D选项错。以此得答案为AD。 总结:此题要求考生对元素及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虽不难,但容易出错。 例题2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 C.离子半径 C>D>B>A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方法:采用分类归纳法。 捷径:首先将四种离子分成阳离子与阴离子两类,分析其原子序数及离子半径。阳离子为a A2+、b B+,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原子序数a>b,离子半径AD。再将其综合分析,因四种d D 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A、B位于C、D的下一周期,其原子序数为a>b>d>c,离子半径A

高中化学09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一、几大影响因素对应的基本v-t图像 1.浓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 2.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知识梳理

由曲线可知:当升高温度时,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吸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即υ吸>υ放,故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当降低温度时,υ正和υ逆 <υ放,故化学平降低,但吸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即υ 吸 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3.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且方程式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举例反应:mA(g)+n(B)p(C),m+n>p] 由曲线可知,当增大压强后,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 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增大的倍 数大于'υ逆增大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当减小压强后,υ正和υ 均减小,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逆 减小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减小的倍数大于'υ逆减小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对于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气体反应来说: *若容器恒温恒容,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虽然容器中的总压强增大了,但实际上反应物的浓度没有改变(或者说: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总压强没有改变),故无论是反应速率还是化学平衡均不改变。 *若容器恒温恒压,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为了保持压强一定,容器的体积一定增大,从而降低了反应物的浓度(或者说:相当于减小了与反应有关的气体压强),故靴和她均减小,且化学平衡是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汇总

策略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 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 例题1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B项中N与N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高三化学化学图象与图表专题

2009届化学图象与图表题 化学图形题是一种利用数学中的二维图象解决化学问题的题型。它考查范围广,中学化学中的所有内容,如元素化合物、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均可以此方式进行考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以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题目不断增多。 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图象是题目的重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知识寓于坐标曲线上,简明、直观、形象。解答图象题必须抓住有关概念和有关物质的性质、反应规律及图象特点。析图的关键在于对“数” “形” “义” “性”的综合思考,其重点是弄清“起点” “交点” “转折点(拐点)”“终点” 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 基础能力测试百看不如一练 1.在1 L 含0.1 mol NaAlO 2和0.1 mol Ba (OH )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0.1mol ·L -1的H 2SO 4溶液,下列 图象中能表示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硫酸溶液体积之间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2.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 A .NaHSO 3粉末加入HNO 3溶液中 B .H 2S 气体通入氯水中 C .NaOH 溶液滴入Ba (HCO 3)2溶液中 D .CO 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3、将足量的CO 2不断通入KOH 、Ca(OH)2、KAlO 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 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4.向用盐酸酸化的MgSO 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 与加入的体积V 之间的关系,关于下图曲线的推测正确的是 A .ab 段产生的沉淀为硫酸钡 B .ab 产生段的沉淀为氢氧化镁 C .bc 段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 D .bc 段产生的沉淀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镁 5.反应N 2O 4(g )2NO 2(g );ΔH =+57 kJ ·mol -1,在温度为T 1、T 2时,平衡体系 中NO 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C 两点的反应速率:A >C B .A 、 C 两点气体的颜色:A 深,C 浅 C .由状态B 到状态A ,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 .A 、C 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 > C m/g

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路及典型例析

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路及典型例析 摘要:利用图像能够拓宽学生的解题思维,学生在经过习题训练也能够掌握一 定的做题技巧。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减轻学生做题的压力,避免学生面 对难题时束手无策。本文主要通过一些经典例题介绍解题思路。 关键词:高中化学;图像题;解题思路;典型例析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阶段,掌握好化学知识能够有效进行化 学研究。图像题是一种重要的化学题型,利用图像能够更直观地解决化学问题, 图像题也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好坏的有效方法。在做题过程中合理使用画图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做题思路,同时加快学生做题时间并提高做题准确率,是高中 学生必须掌握的做题方法。 一、高中化学可逆反应解题思路 在做可逆反应习题时,首先要学会看图、分析图中内容,看图是最基础的 一点,分析很关键,最终达到用图的目的。在看图时,要先看横纵坐标的含义, 再看一下图中的拐点、始点、交叉点以及终点,还有线的变化趋势以及走向,等 压线等温线等等,最后观察温度或者浓度的变化。在分析过程中将概念规律以及 化学原理与图形结合起来,最终将原理与图像结合发挥图像的作用。在做题过程中,也要掌握定一议二这个做题方法,也就是说将其中一个量固定,讨论另两个 变量间的关系,得出关系后与可逆反应对照。常见的可逆反应有NH? + H?O ? NH?H?O ? NH??+ OH?;CO?+ H?O ? H?CO??H?+ HCO??等等,教师要要求学生理解并掌 握这些反应方程式,这样才能在做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接下来举一个相关例题例:有一种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表示的是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D.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我们继续固定压强不变,讨论温度与A的 转化率之间的关系。三条曲线任意挑一个,曲线上点的压强都是相同的,观察曲 线的变化趋势,可得出结论,温度升高,A的转化率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得 出结论,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此题的正确选项为D。 二、高中化作化学反应速率解题思路 一个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对其是否具有利用价值起决定性作用,在进行化 学反应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浓度、催化剂等条件控制化学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图像图表专题复习

高中化学图像图表专题复习 一、图象题 对于化学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1、(1)解题思路 ①看懂图象:要一看面(即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的趋势),三看点(即看线是否通过原点,两条线的交点及线的拐点),四看要不要做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浓度、压强、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的变化趋势)等 ②联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2)分析过程 对于化学平衡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①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相结合。 ②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③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 ④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⑤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象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⑥定一议二。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图像类问题是同学们学习离子反应中难点,采用“识图像 想原理 学整合”三步曲解决图像题,能提高解题效率。识图像——指理解图像中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曲线和点表示意义;联原理——根据题示信息,涉及到哪些化学反应原理,如化学反应,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并与数据结合起来;学整合——在识图像,联原理的基础上,将图像与原理结合起来思考问题,找准切入点。 (一)化学平衡图像 *已知图象判断反应特点 1.符合图象的反应为( )。 A.N2O3(g) NO2(g)+NO(g) B.3NO2(g)+H2O(l )2HNO3(l )+NO(g) C.4NH3(g)+5O2(g)4NO(g)+6H2O(g) D.CO2(g)+C(s) 2CO(g)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指导01 关系式法

专题01 关系式法 【母题1★★★】为测定某石灰石中CaCO 3的质量分数,称取W g 石灰石样品,加入过量的浓度为6 mol/L 的盐酸,使它完全溶解,加热煮沸,除去溶解的CO 2,再加入足量的草酸铵[(NH 4)2C 2O 4]溶液后,慢慢加入氨水降低溶液的酸度,则析 出草酸钙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 2O 2-4 +Ca 2+ =CaC 2O 4↓,过滤出CaC 2O 4后,用稀硫酸溶解:CaC 2O 4+H 2SO 4=H 2C 2O 4 +CaSO 4,再用蒸馏水稀释溶液至V 0 mL 。取出V 1 mL 用a mol/L 的KMnO 4酸性溶液 滴定,此时发生反应:2MnO - 4 +5H 2C 2O 4+6H +=2Mn 2+ +10CO 2↑+8H 2O ,若滴定终点时消耗a mol/L 的KMnO 4 V 2 mL ,计算样品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分析】本题涉及到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为: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C 2O 2-4 +Ca 2+ =CaC 2O 4↓ CaC 2O 4+H 2SO 4=H 2C 2O 4+CaSO 4 2MnO - 4+5H 2C 2O 4+6H +=2Mn 2+ +10CO 2↑+8H 2O 【解答】由方程式可以得出相应的关系式: 5CaCO 3——5Ca 2+——5CaC 2O 4——5H 2C 2O 4——2MnO - 4 5 2 n 1(CaCO 3) aV 2×10-3 mol n 1(CaCO 3) = 2.5 aV 2×10-3 mol 样品中:n (CaCO 3) = 2.5 aV 2×10-3×1 0V V mol 则:ω(CaCO 3) =% 25%100/100)105.2(1 2032 1 WV V aV g W mol g mol aV V V = ????-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题解题技巧!

1、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①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油蒸馏实验”。 ②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55~60℃)”、“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③用温度计测温度的有机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催化剂的使用 ①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②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生成的溴化铁)。 ③铜或者银做催化剂的实验:醇的去氢催化氧化反应。 ④镍做催化剂的实验:乙醛催化氧化成酸的反应。 ⑤其他不饱和有机物或苯的同系物与氢气、卤化氢、水发生加成反应时,为避免混淆,大家可直接写催化剂即可。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高中有机化学推断题解题方法和相关知识点全总结

有机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和相关知识点全总结 一、常见有机物物理性质归纳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 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 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 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高中化学中各种颜色所包含的物质】{方便推断时猜测} 1.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磷(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血红) 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浓度,黄—橙) 3.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 (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磷酸银(Ag3PO4)工业盐酸(含Fe3+)、久置的浓硝酸(含NO2)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完整版)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完整版) 策略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 1、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 例题1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B项中N与N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

得到一个电子,正确。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A.空气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 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 捷径:因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组成。分析选项可得D。 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及有机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混在一起,它们虽是混合物,但却有固定的元素组成。此类试题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设问,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2020高中化学热点图像解题技巧.doc

高中化学热点图像解题技巧 2020年《考试说明》中(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模型、图形、图表等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3)能够敏捷、准确地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近年来,在高考化学试题尤其是新课程高考试题中凸现出了一种新的题型—动态多变量图像题。 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 (1)图像在一个坐标系上有多个变化量,图像较为复杂; (2)图像中隐含信息量大,对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较高; (3)由于多变量的存在,要求学生会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探究问题,有效的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 (1)看清横、纵坐标代表的含义,理解图示化学曲线的意义; (2)理清图像变化的趋势,重点把握起点、拐点、终点。突破口在于抓住图像中关键点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化学原理作出正确的判断。 1.(09年全国理综Ⅱ·27)(15分) 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由图中画出X、Y、 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t/min X/mol Y/mol Z/mol 0 1.00 1.00 0.00 1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0.90 10 0.55 0.10 0.90 14 0.55 0.10 0.90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

化学解题方法高中与技巧平均值法

化学解题方法高中与技巧平均值法 化学解题方法高中【说明】平均值法:就是根据两组分解物质的某种平均值来推断两物质范围的解题方法。 平均值法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xA<M<xB 只要知道x,便可判断xA和xB的取值范围,从而实现速解巧解,可见平均值法适用于两元混合物的有关计算,若混合物由两种物质组成,平均值法就是十字交叉法,只是在解题时没有写成十字交叉形式。 【误点】9.惯性思维 【题例9】把含有某一种杂质氯化物的MgCl2粉末95g溶于水后,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测得生成的AgCl为300g,则该MgCl2粉末中杂质可能是______。 A.NaCl B.AlCl3 C.KCl D.CaCl2 【纠错】此题若惯性思维为混合物计算,则运算过程复杂化,且花费时间较多。若用平均值法的技巧,计算过程简单、明确。 95克MgCl2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300gAgCl中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300/143.5大于2mol 说明杂质中含Cl的质量百分比大或提供1molCl-所需物质的质量小。提供1molCl-所需各物质的质量为: 【误点】10.考虑问题不全面 【题例10】18.4gNaOH和NaHCO3固体混和物,在密闭容器中

加热到约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g。试计算原混和物中NaOH的百分含量。 【纠错】本题在1989年高考(也包括现在学生的平时练习)中,多数学生求解过程如下: 2NaHCO3=Na2CO3+CO2↑+H2O--------- 若NaOH过量,只发生反应,减少的1.8g为H2O。 设NaHCO3的质量为X, NaOH+NaHCO3=Na2CO3+H2O 8418 X1.8g NaOH%=10g/18.4g*100%=54.3% 若NaHCO3过量,发生的反应为、,减少的1.8g为H2O和CO2。 设NaOH的物质的量为y. NaHCO3+NaOH=Na2CO3+H2O ymolymolymol 2NaHCO3=Na2CO3+CO2+H2O 16862 4-124y1.8-18y 168/16=(18.4-124y)/(1.8-18y) 答:(略) 其实,上述求解过程中只有答案54.3%是正确的,答案39.1%不成立。因为,如果7.2g NaOH代入反应,所需的NaHCO3质量为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难点5设一法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纳 难点5. 设一法 设一法是赋值法的一种,是解决无数值或缺数值计算的常用方法。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现向 1.06 g 含杂质的碳酸钠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氯化氢溶液,得到标准状况下干燥纯净的气体 2.20 L,则该碳酸钠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A.碳酸钡和碳酸钾 B.碳酸钾和碳酸氢钠 C.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 D.碳酸钙和碳酸锌 ●案例探究 [例题]吗啡和海洛因都是严格查禁的毒品。 (1)吗啡中含碳 0.7158(质量分数,下同)、氢 0.0667、氮 0.0491,其余为氧。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 300,试求: ①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②吗啡的分子式。 (2)已知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酯,试求: ①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海洛因的分子式。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根据物质内所含元素质量分数,确定物质化学式的能力。 知识依托: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化学式的关系。 错解分析: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有效数字取舍不合理,再根据原子个数比列式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解题思路:(1)由吗啡中各元素的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断定吗啡分子中所含 N 原子数最少,设吗啡分子中含有 1 个 N 原子,则: M r(吗啡)=14.0/0.0491=285<300 符合题意;若吗啡分子中含有 2 个 N 原子,则: M r(吗啡)=28.0/0.0491=570>300 不符合题意。吗啡分子中含有 2 个以上的 N 原子更不可能,可见吗啡分子中只含有一个 N 原子,且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5。 吗啡分子中所含 C、H、O 原子个数分别为: N(C)=285×0.7158÷12.0=17.0 N(H)=285×0.0667÷1.00=19.0 N(O)=285(1.0000-0.7158-0.0667-0.0491)÷16.0=3.00 吗啡的分子式为:C17H19NO3。 (2)生成二乙酸酯的反应可表示为: ?R(OOCCH3)2+2H2O R(OH)2+2HOOCCH3?→ 显然,海洛因分子比吗啡分子多了 2 个 C2H2O 基团,则海洛因的分子式为: C17H19NO3+2C2H2O====C21H23NO5 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 r(海洛因)=12×21+1×23+14×1+16×5=369。 答案:(1)①285;②C17H19NO3。 (2)①369;②C21H23NO5。 ●锦囊妙计 遇到下列情况,可用设一法: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类总结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归类总结 化学问题的解决与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有关化学问题,可以明辨概念,生华基本理论,在解题中能独辟蹊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达到准确、快速解答之目的。下面例谈化学解题中的一些常用思维技巧。 一、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就是对一些化学问题不纠缠细枝末节,纵观全局,从整体上析题,以达到迅速找到解题切人点、简化解题的目的。 例1、将1.92g Cu 投入到一定量的浓 HNO3 中,Cu 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将盛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求通入多少毫升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可使容器中充满液体。 解析:按一般解法解此题较为复杂。如果抛开细节,注意到它们间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相等作为整体考虑,则可化繁为简。浓 HNO3 将Cu氧化后自身被还原为低价氮的氧化物,而低价氮的氧化物又恰好被通入的氧气氧化,最后变成HNO3 ,相当于在整个过程中HNO3的化合价未变,即1 .92 g Cu相当于被通入的氧气氧化。由电子得失守恒知64g/mol(1.92g)×2 = 22.4L/mol(O2)×4 解之,V(O2 )=0.336L 即通入336mLO2即可。 例2、某种由K2S和Al2S3组成的混合物中,这两种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含32g 硫元素的这种混合物的质量是() A.64g B.94g C.70g D.140g 解析:由K2S和Al2S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其化学式为K6Al4S9。得K6Al4S9~~~~9S 630 9×32 X 32g 用此方法,答案很快就出来了,为70g。 答案:C 例3、有5.1g镁,铝合金,投入500ml 2mol/L 盐酸溶液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再加入4 mol/L NaOH溶液,若要达到最大量的沉淀物质,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多少?() A.300 ml B.250 ml C.200 ml D.100 ml 解析:物质之间的转化为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答题技巧

改进的化学实验有哪些优点: 1.(一个实验进行改正) ①用该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现象明显,说服力强,XXX的验证无干扰,反应现象直观可信。 ②现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几乎实现了有害气体的零排放。 ③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对装置的各部分作用以及对反映本质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④装置简单,仪器易取,操作简便,反应物用量少。 ⑤用针筒进行加液,克服了气压的阻力,适合教师演示或者学生分组实验。 2.(改进前与改进后,两个装置) ①从实现本身来讲,两个实验中所有条件除所加药品不同外,其他均保持一致,原理相同,具有科学性。 ②从实验现象来讲,由于同时进行,通过直接对比,与分开实验相比现象更明显,更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③从价值观角度来讲,可以节约加热时间及能量损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④从课堂效率上讲,同时进行,可以节省实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平时改进实验我们需要注意的哪些方面: (1)实验改进要具备科学性,原理正确,现象明显,通过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2)实验改进要便于课堂实施,利于学生观察和操作,体现实验对于提高学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 (3)实验改进要体现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不仅重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还要强化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实验设计有哪些优点: (1)将化学知识融入实验,结合其他学科创设情境教学。 (2)学生可以更多的学习和联系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3)学生可以学到有关实验设计的方法,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4)色彩鲜明的实验现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诊断题:错因分析 一般都是直接分析,点名错误原因,若需要答题语言,则有如下: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全面,仅仅知道片面的知识,不了解反应背后的原理,不能从根本上分析化学问题,进而得出了错误的理论。 案例分析题 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完整实现三维目标 (3)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题 答案参考模板: (1)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基本知识,基本内容,书上明确可以找到的知识点,黑体字。 例:了解乙醇分子的结构,了接羟基的结构特征,知道乙醇的化学性质。 掌握硫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例:过程与方法:通过……的学习,学到……的能力/的方法 通过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探究,学习观察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反映事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形成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观点。/培养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培养严谨求实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书中知识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和重点有关,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机理,硫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教学设计(重点在与教学互动,别的别出现知识性错误就行。)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2.师生互动,讲授新课/讲练结合,讲授新课 3.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高考化学图像专题

高考化学图像专题 一、考纲要求 2012年《考试说明》中(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近年来,在高考化学试题尤其是新课程高考试题中凸现出了一种新的题型—动态多变量图像题。 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 (1)图像在一个坐标系上有多个变化量,图像较为复杂; (2)图像中隐含信息量大,对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较高; (3)由于多变量的存在,要求学生会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探究问题,有效的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二、坐标图的特点及解题策略 坐标图是用来显示某一变量(应变量)是如何随着另一变量(自变量)而变化的。其优点是不但显示了所测量的点,还可以用来预测一些实验中没有测量的数值。解答时要求首先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各代表什么样的化学量,然后根据化学知识分析概念—图象—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具体步骤可以概括为“明确坐标”,“分析折点”,“认识曲线”。 1、明确坐标 明确坐标就是明确横、纵坐标的具体含义,分析出横、纵坐标所示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曲线的意义,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从进行分析和判断。 2、分析折点 分析折点就是分析坐标图中的关键点,主要有“起点、折点、终点”。 3、认识曲线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与技巧—关系式法对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尽管每一步反应都是各自独立的(反应条件和设备可能不同),但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根据中间产物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由关系式进行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并且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寻找关系式时要特别注意原料中的某些元素是否都转入了产物中去,中间产物是否又有原始原料参与,不可盲目地根据起始物和产物中的原子守恒直接得出关系式。常进行如下的相当量处理:①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损失率=该化合物的损失率;②中间产物的损失率=原料的损失率;③中间产物的转化率=原料的转化率。常见多步反应的关系式有:①工业制硫酸:FeS2—2S—2H2SO4;②工业合成氨:3C—2N2—4NH3;③工业制硝酸:N2—2NH3—2HNO3;④焦炭制乙炔:3C—CaC2—C2H2 另外,有些题目中常出现一些教材中未见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信息的形式作为解题的某些条件,此时要耐心地寻找物质或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以便得出正确的关系式。 练习题 1、用含FeS280%的硫铁矿生产硫酸,已知该矿石的燃烧率为95%,SO2的转化率为90%,SO3的吸收率为98%,若生产500吨98%的硫酸,需要多少吨原料矿石?多少升标况下的空气?(假设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0%) △ 2、工业生产电石是用生石灰与焦炭在电炉内加热进行的 (3C+CaO==CaC2+CO),假设原料利用率100%,则36吨焦炭可生产多少吨乙炔? 3、钢样中含铬约1.3%。测定钢样中铬含量的步骤是:在酸性条件下将钢样溶解并将其中的铬氧化成Cr2O72-离子,然后加入 20.0mL0.100mol/L的标准FeSO4溶液,令其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6Fe2++ Cr2O72-+14H+=6Fe3++2Cr3++7H2O 再用0.010mol/L的标准KMnO4溶液滴定过量的Fe2+,要求KMnO4溶液的用量在5.00~10.00mL之间,计算称取钢样的范围。(高锰酸钾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 4、为测定某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称取Wg石灰石样品,加入过量的浓度为6mol/L的盐酸,使它完全溶解,加热煮沸,除去溶解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