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课堂教学是确保“轻负担高质量”的关键

有效课堂教学是确保“轻负担高质量”的关键

有效课堂教学是确保“轻负担高质量”的关键
有效课堂教学是确保“轻负担高质量”的关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21111308.html,

有效课堂教学是确保“轻负担高质量”的关键作者:韩江伟

来源:《师道·教研》2012年第09期

在无锡一中、常州一中跟岗学习一个多月,我们深深体会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理念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从课堂教学实践和听课观摩及同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无论我们走进哪一间正在上课的教室,都会感觉到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显得十分轻松和谐。然而我校课堂教学的改革尽管从主动性来看,是多了些“热闹”,却少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含金量减少了,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行深层次的指导。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我们认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有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优化,而学习方式讲求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只有真正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更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教学。

在现代教育观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所以,课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而是要把他们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因子,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发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还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她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知识,这不是简单的“告诉”所能够奏效的,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所以说,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联结、融会贯通的过程,只有我们了解了这些内在联系,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我们学校目前的实际出发,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要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

两者的结合反映了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这是一条认识的捷径,可避免人类曾经经历过的曲折与失败,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但是,即使这样,学生还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真正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完成学习的全部过程。

二、要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两者统一起来

现代教学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应避免高分低能现象,我们需要的是能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能动手的操作者。所以,在教学过程

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的实施主要按以下过程

课堂观察的实施对教学活动有重要意义,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的实施主要按以下过程: 一,准备阶段 进入课堂进行观察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有备而来。如果进入课堂前没有做好准备,也没有计划和思路,则听课后无法给予教师高效率的指导和建议。 首先,确立观察点。课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要求观察者进入课堂之前,应明确自己的观察目标,以便观察时能聚焦课堂中的某些问题/现象/行为。确立观察点的依据是课堂观察框架,从中寻找“我”感兴趣的问题,或被观察者的要求,或合作体的共同目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课堂现象都可以成为观察点,只有遵循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原则,才能实现观察目的。譬如,“探究精神是怎样培养的”和“探究能力是怎样培养的”这两个观察点,相比较而言,后者的可观察性、可记录性和课后的推论更具可操作性。 其次,开发观察工具。只带着观察点走进教室,可能依然难以观察,或者难以记录信息。需在观察前将观察点转化为可以操作的观察量表,在表中列出观察点

分解后的要素。但观察点都有许多构成要素,若将它们都设计成观察指标,既无必要也不太可能观察记录的了。解决的办法是先厘清观察指标的逻辑体系,再根据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抓大放小的原则筛选,譬如,表2。一般而言,观察量表的开发流程是:观 察者研究分析观察点的构成要素——观察者设计初稿——教研组研讨——观察者定稿。可见,开发观察量表的过程就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过程,量表具有“此人此表”的个人色彩、具有“此情此景此课”的针对性,它实质上反应了观察者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涵养,是决定观察质量最重要的因素。 二,观察阶段 对于事物的观察需要观察者对事物具有一定的敏锐度、善于捕捉事件以及现象的关键特征。课堂观察之所以可以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手段,是因为在教学研究中的课堂观察与诊断的效果可以通过明确观察目的、掌握相关概念、熟悉观察工具等环节切实得到保障,提升每一位教师对于课堂观察的敏锐性。课堂观察阶段工作的顺利推进得益于准备阶段所设定的观察目的、观察工具的便利性和准确性。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观察者应提前进入教室,与有关学生进行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及实施策略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其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需要确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及采用与教学原则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关教学关键环节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教学设计,关注教学全过程。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品质,努力增强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设计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和实践领域,所以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设计者。 教学设计: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和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活动的过程。 教学设计与备课有明显的区别:备课主要是基于教师的经验,侧重于计划自己在课堂上“讲什么”和“怎样讲”;而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应如图1 所示,需要考虑各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图 1 :完整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对象一般是指学生,对学生的分析时需要考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知识可以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需要创造哪些现实情境和实验场景让学生加深理解,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如何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对学习者进行分析,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纬度,

实际上也就是抓住了教学时机,这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猜想、动手、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将新旧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知识框架。 设计问题时应注意: (1) 趣味性: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2) 探究性: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3) 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 层次性:能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教学课例 1 :四年级多媒体制作《初识PowerPoint 》 【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学习过WORD 软件,这为PowerPoint 软件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对于PowerPoint 软件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有所接触,如观看过其他学科老师上课的PowerPoint 课件,但也从未深入、系统的学习过。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年半的信息技术课学习经验,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鉴于以上情况在本课教学中可采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式、协作学习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学片断】 师:我们已经学过word 软件,word 是office 软件包中的成员之一,而PowerPoint 软件则是office 软件包中另一成员,他们是兄弟俩,因此它们之间很多相似之处。想一想在word 中要做一张这样的封面,要经过哪些步骤? 启动软件—输入文字—修饰文字—保存文件。( 板书) 在powerpoint 当中采用这样的步骤是否就能作出标题幻灯片( 板书) 呢?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操作步骤在powerpoint 中试一试。 教师引导学生怎样把在word 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powerpoint 中,并教会学生解决问

教学设计六个关键环节

教学设计六个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设计是.对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师要采用的教学方和于段事先进行的一个精心安排和策划.尽管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内容多样,有的以概念学习为主,有些以习题练习为特征,还有必试卷讲评探究发现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等,但从学习者的角度看,还是有许多共性的十为此,本文提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抓住的六个关键环节,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达成教学日标. 一、指引注意,兴趣激发 所谓“注意”就是让学生的注意.力较快地集中在今天课堂学习的日标上。重点是:①创设能揭示学习月标本质的数学情境;②能较快地网忆起先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力一法;③能让一些不那么爱好 数学的同学也被吸引到学习中来。 片段1学习目标:“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会判定(证明)函数的单调性.”这一学习目标,表面看学生似乎都能理解,也会用定义证明,但若证明f(x)在某个区间不单调,则许多学生都会暴露出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不理解、不掌握.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的“注意”情境: 师:请问学生观察y=0.01x+1的图象,上升还是下降?并判断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生:难以判断?(引起注意)可计算函数值之差比较大小!(原有知识方法回忆)

师:计算有限次,如何判断一切值大小?(思维兴趣激发) 生;可用二个字母计算来突破无限个数值的大小比较0)()(21>-x f x f .(学生思维提升) 师;同学们能否自己设计单调涵数的定义?(学生认知的内化)不单调函数的定义如何设计? 上述做法,既揭示了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本质,义能让学生尽快回忆起作差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如何用有限次运算判定无限个数据大小,从而得到:用字母运算可以突破这一困境,接下来的学习显得思路清晰,方法自然,理解深刻. 二、共同探究,思维展开 共同探究,思维展开是指课堂教学设计第二个关键环节,此环节一方面要展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探究求解过程中要有数学的思维,体现学科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展示学生认知思维的特点,展示认知过程。即把“学术化”型态和“教育化”型态很好地结合起来,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真正得到提升. 片段2 师:如图1请同学们探究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内,是 否存在满足下列条件的点P ,使点P 到直线AB,111,D A CC 的距离相等. 生1:没有方法去找点P.(思维 受阻)观察后发现1DB 的中点E 可能 符合要求.点1B 似乎也可以。(思维 再次受阻〕

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众听周知,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传授与学生学习相统一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缺少任何一方都构成不了教学,缺少任何一方的积极参入,都难以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遵循“从知识到技能,从感性别理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进行教学,这样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提高课堂效率。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我是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的。 一、自学: 自学是让学生根据教师列出的提纲,认真地阅读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列出切实可行的提纲,列提纲时一定要抓住教材的要害,牵住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真正地引到教材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教材读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行动计划积极的思维,认真地思考,准备提纲的答案。 二、议论:

议论是学生在阅读时发现的问题进行议论评价有代表性的问题。议论的问题是教师备课事先准备好的,如教材的重点、难点、易出错的概念以及运算方法,证题思路及技巧等。同学之间可以自由讨论,要尽量使学生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这一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最积极,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刻,它可使集体智慧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点拨: 点拨就是教师活动的过程,主要讲清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规律要点,以及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做到:“开在塞处、导在疑处”。恰当地运用举例`、比喻等手法,把复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简明透切,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打开思路,使问题丝丝相扣,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思考,使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增长技能,给学生留下清晰、条理、深刻的印象。 四、练习: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进一步深化知识的过程,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习题应着眼于目的性和针对性,避免盲目性,精选或设计,做到源于教材,

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一般课堂教学包括六大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学习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环节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包括上课前的学生学习状态调整,也包括上课中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监控与调整。课前的组织教学有激发学习状态的作用,教师通过目光注视,师生问好,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课堂上的组织教学见环节四) 环节二:复习提问 对于复习部分要精心设计复习内容,复习要有目的,提问的问题要经过设计。(要求见下面“学习新课”部分中“问题设置”) 环节三:引入新课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导入新课的话。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语,可以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导入语的作用 1.集中学生注意力 注意是一种心理特性,任何心理过程的发生和进行都离不开注意的伴随。上课开始时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为完成新的教学任务作好心理上的准备,使学生的兴奋中心转移到课堂上来。 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不会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导入语可以采取出人意料的形式,看似与本课毫无关联,但通过教师的引导,不仅抓住了人的眼球,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且成功地实现了学生注意力的转移,激发学生对于进一步学习课文的主动性。 3.创设学习氛围 运用导入语,描述一幅画面,或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让学生身处其中,尽快进入教学的主题。

4.调动学生情绪 有经验的教师总在导入时主动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活跃课堂气氛。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老师,在快乐中学习。 教师如果紧扣教学内容以趣事开讲,就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 5.引起学生思考 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学习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好的导入语还应引起学生的思考,促使其主动寻求答案,进行探索式学习。 6.衔接新旧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设计的导入语将两节课相联系起来,在让同学们进入新课的学习之前帮助同学回忆旧课知识,从上一堂课的内容出发,找到两节课内容的关联性,则不仅能自然地引入新的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清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对于知识的记忆与运用。 7.明确学习目的 在导入的时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 (二)导入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语 要充分发挥导入环节的作用。导入语要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学习氛围;引发学生思考;衔接新旧知识。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2.导入语应简洁 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也要考虑课堂时间。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1到3分钟,最长不要超过5分钟,这是因为导入语并不是课程本身,而是新课程的引入。 3.导入语应有针对性 导入语的设计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去设计导入形式和导入语。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导入语在逻辑上操作方向明确,与内容有内在

三步七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于推行“三步七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 实施办法(试行) 为实现“低进高出第一校,高进优出特色校,重点中学示范校”的办学目标,认真贯彻学校提出的“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学会考试,掌握考试” ,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的教学模式,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跨越,拟在全校推行“三步七环节”高效课堂,为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彭小军 副组长:曾称生、谢月明、刘地洋、黄招喜、钟秋生、张海金、严霞 组员:各处室主任、各年级主任执行机构:教科研处、教务处 二、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试验阶段(2013 年9 月1 日~2014 年7 月1 日)学校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从各年级第二层次挑选出两个班级进行试点,实验班尽量在保证相同教师配置的前提下完成推选,教师要选择思想过硬,能吃苦,富有创新精神,做到老中青搭配。 第二阶段:推广阶段(2014 年9 月1 日~ )在全校推广 三、实施办法 (一)“三步七环节”教学过程(新授课) 设定目标】 制定学年目标制定学期目标制定单元(章节)制定课堂目标 ——教学过程与环节—— 【课前预习】学生在前一天要完成课堂预习,初步完成课本知识的构建。 【教学环节】 一、教师导学(8 分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示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就教学目标设计引导学生自学的问题(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并就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行指导,其流程如下: 1.目标引领(2 分钟) (1)提出目标:根据总体安排,提出本节课的课堂目标。 (2)提出问题:针对课堂目标,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方法引领(6 分钟) (3)示范演练:针对本节课内容,通过典型例题或设置典型问题,教师进行示范演练,规范答题步骤。 (4)提炼方法:针对演练例题,提炼解决问题的步骤及方法。 二、合作探究(25 分钟) 3.分组自学(6 分钟)

课堂教学环节五要素

浅谈课堂教学环节五要素 教育质量是学校追求的永恒主题,课堂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掌控好自己的主阵地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下面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谈谈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 一、课前准备 什么是“课前准备”呢?说起来好象每一位老师都能谈出几点来,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前准备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传统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现在,“备课”一词已经被一个新的概念所代替,它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备课”就显得比较简单,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既是一个复杂的物质准备又是一个理想的心理预期。 一提起教学设计,自然就要想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化,是用文本形式展示的教学蓝图。所以,教案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1、对老师来说,教案的内容是有用的,切忌走形式。 2、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3、教案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 4、在重视“预设”的同时重视“呈现”。预设越完美,给呈现留的余地就越少,要适当设计“留白”,给学生自由发展让出空间。 在教学设计理论中,对课堂教学的过程的认识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物理”系统(传统的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复杂个“生命系统”。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渐进过程,把教师的教学要素视为决定性因素,把教学过程视为刚性的过程,以追求教学“效率”为原则。在这重观点中是不具备成长的观念的。新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难以预料,具有不确定性,教学设计应该不应是完全预测的、精确的、而应是一般的、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的话语,进行师生交流,这样,必然导致教学过程的不确定状态。教学设计应该是宽松的、灵活的、多少带有不确定方式,以容纳和利用意外事件,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当在学生的挑战(质疑、不解、发问……)中使教学计划不断生成和实现。 二、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一般来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

高效课堂教学环节关键点

“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环节关键点 1、立即将下节课展示用的新“导学案”交到科课代表手中、吩咐其立刻分发到各小组负责“导学案”收发的学科小组长手中,并要求学科小组长在当堂课第35分钟结束收当堂课“导学案”时下发新“导学案”。 2、到达教室通过抽签形式确定好当堂课展示小组后,教师板书学习目标,各小组立刻开始在本小组固定黑板版面板书当堂展示内容。 3、教师快速板书好学习目标,立即开始到各组板书黑板前实行第一次“学情调查”,即在已经板书好的版面上发现问题并标识出“?”“。”“!”不同状态,个别小组如果发现老师标识状态后,允许对板书实行修改,老师观察如果经修改后的板书结果状态有变化,应立刻更正状态。通常用“?”标识有错误问题存有的、用“。”标识按常规思路回答全面的、用“!”标识有创新思维回答相当精彩的。 1、班长喊“起立!”、老师立即向全体问好即“同学们好!”、同学们回应“老师好!”后,老师明示、接下来5分钟站立研讨开始。 2、此时此刻老师开始进入第二次“学情调查”,即教师固定站立在教室中部位置通过缓慢旋转姿势观察各小组研讨情况、重点观察组内参与面和投入度。 关键点三:五分钟刚一结束、研讨结束、立马进入展示环节 1、老师示意同学们坐下后、提出在前面五分钟研讨优秀小组实行表扬并在“评分表”的其它栏目中给予加分,每节课提出最好的二组实行表扬即可,以此正式启动当堂课的激情展示。 2、随后、老师引导同学们聚焦“学习目标”、科代表起头、全班诵读

一遍。 3、随后按照抽签顺序、当堂展示开始依次实行,三十分钟、老师应固定到教室的四周某一位置,基本按学生在东面墙、老师就到西面墙角依次对应,以此督促学生大声发言,即便有点拨、不用板书,老师也不要到正在展示的学生处,老师最好不用板书点拨。 4、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生不退、师不进,生进师退”的原则。点拨语言以五句话为上限,否则即便是学生出现解题思路等原则问题也应让该组同学展示完,老师将点拨转变成纠偏、更正和点评来实行,时间控制在二分钟内。 5、每组展示时间老师应做到心中有数、一般平均按2.5分钟/组为佳。即便出现质疑、对抗也应控制在4分钟内。质疑方发问不超过30秒,对抗方话语权不超过1分钟为宜。 6、老师是否能够做到掌控时间,关键是要对“导学案”在展示中可能生成的新思路、新成果要有预见水平,即对以教材为蓝本编写“导学案”思路理解要有深度、对“导学案”设置的路径要做到可控。 7、优秀的老师应该将“导学案”问题展示控制在当堂课的第31分钟之内结束,留下4分钟在最后小组做“当堂小结”结束后接着做全堂课“纠偏”、“更正”、“点评”和“检测” 8、在展示环节老师进入第三次学情调查,做到“盯”住正在展示学生的思路、“观”看全班学生的认真度、“跟”进个别精力不集中的学生,还有看是否人人在课堂上都用“红色笔”,杜绝个别学生怕在“导学案”上的红色太多的虚伪心理抢“黑、蓝色”现象。

观课议课的关键环节及操作要求

观课议课的关键环节及操作要求 观课议课活动包括六个关键环节,即“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记录详实的课堂现象、整理丰富的课堂信息、进行正确的课堂推论、作出客观的课堂评价”。各环节主要内容及操作要求如下。 一、选择合适的观察视角 课堂观察的要素应包括教师、学生两个大方面,其中,教师方面应包括教材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机智、学习监控、教师语言(指示语、提问语、评价语、过渡语、总结语等)、板书设计、媒体运用、情感投入等要素;学生方面应包括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思维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行为、课堂气氛、学习效果等要素。 操作要求:(1)观察视角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观察目的。教研组应根据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需要、侧重点等确定观察视角,再分配给每个观察者。(2)观察视角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视角的基本特征。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材整合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和可解释的。(3)观察视角符合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双向需求。要根据观察者、执教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尽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来确定观察点。 二、制作科学的观察量表

在确定课堂观察视角后,设计合适的观察量表,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需要课程理念、理论素养、教学价值等的支撑,它是一个研究课堂、理解课堂的过程。 操作要求:(1)根据确定的观察视角进行维度分析。如观察提问,可以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的回答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2)根据观察需要设计观察量表。确定了具体的维度后,就要着手设计可行的量表。其基本要求如下:第一,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观察提问为例,如果观察“提问的数量”,应采用定量的观察方法;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应采取定性的观察记录方式;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需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二,量表的设计要遵循两个标准。即效度标准和实用性标准。效度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这就要求所选择的观察指标既要有代表性,又不能相互涵盖。实用性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便于速记、反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记录详实的课堂现象 观察者应该在上课开始前进入现场,根据观察任务选择有利的观察位置,以确保能收集到可靠的信息。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 操作要求:(1)定量的记录方式是预先对课堂中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然后对在特定时间段内出现的观察量表中的行为进行记录,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优化,新课标对于数 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科学、更合理、更高效、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要求。为 了实现这一目标,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此作了分析,以期与各位教 育同仁探索交流。 关键词:新课标观念导课 一、更新观念,以平等尊重为前提,充分优化导课环节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要把新课改理念 充分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就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唯师独尊、唯教独领”的传统教学 观念,在新课程理念下以平等和相互尊重为前提,充分优化导课环节。 平等和尊重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学生个性养成、情感发展及创新 意识培养的基础。只有以平等和尊重为前提,充分优化导课环节,师生才能在情 境创设、活动开展中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为此教师就要利用一切资 源手段,精心设计课前活动及导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老师在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导课环节时就要突 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一开始就进入角色,这时教师只要因势利导,学生就 既复习了已学知识又在心里预测了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要学知识能提前形成 体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学习动力,这 为后边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改进教法,以合作探究为基础,实施好新知学习环节 教师在新知探究环节中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习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也 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适时引导、点拨。由于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他们是实施者、是主体,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活动水平,大大地提高了教学 效果,从而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三、丰富形式,以灵活运用为平台,搞好复习应用环节 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学必须的、有用的数学,要学会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针对这一点,教师搞好复习应用环节就不能简单 地让学生机械做题,而是要结合生活实际准备一些学生较为熟悉与所学知识有关 的生活事例,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的 作用,更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应用性,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所以我们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 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根据学习提出不同见解,这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有效 途径。

(完整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准备,树立“有效”理念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没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有了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才有了方向,学生的学习才不会走向岔道。 2.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把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3.对于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反问自己: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我设计的这个问题,能否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我这样引入新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组习题,以什么方式让学生参与,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的目的。 二、激发兴趣,奠定“有效”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法则。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和愿望。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如联系身边的实际,把例题转换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的问题,教材中有些应用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学生常常感到这些题与己无关,因而探索活动显得不够主动积极。教师可以“换汤不换药”,将学习内容生活化,便于有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3、鼓励与宽容,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哪怕是在学习上表现出的一点点兴趣,教师也要珍惜与呵护。要多表扬,少批评,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一样,不可小觑。所谓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对课内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归纳总结进而转化升华的教学环节,它常用于课堂的结尾。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因为教学内容过多、时间不够等原因简化小结,三言两语仓促结束,或者干脆忽略,以布置作业而代之。还有一部分教师千篇一律的课堂小结方式让学生失去了进行小结的兴趣,也使课堂小结提升能力、自主生成、拓展知识面等教学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巧妙的课堂小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可以助推学生思维的高潮,启迪智慧;可以陶冶情操,升华情感,让学生体验到“课已止而意未了趣未停”。那么,课堂小结有哪些方法呢? 一、归纳概括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可能是零碎的,一节课下来有必要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且与已有知识相关联,这样便于记忆。 1. 总结法 总结法是课堂小结最常用的方法,它能把纷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把握重难点。如八年级下册Unit 7 和Unit 8 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请求和给别人提建议,在单元教学结束的时候进行总结,有助于学生对该内容的记忆和运用。

二、悬念思索法 1. 首尾呼应,点破迷津 教师导入新课时,提出问题,设下悬念,以引出下文。在授课的结尾,就应顺理成章地照应开头,点破迷津,解决悬念。这样一来,首尾呼应,水到渠成,整个教学过程和谐自然,完整无缺。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Unit 9 的“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一文时,在导入时先设置悬念:1. If you go to a newcountry, what do you usually want to know? 2. Whydo so many Chinese tourists choose Singapore? 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完后,在课的结尾导出答案、解决悬念,这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概括。 2. 层层诱导,启发思索 教师的教学重要的不是把知识倾囊而出,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层层诱导学生,启发学生不断思考,最终使学生获得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如在教学感叹句时,给出例句:Whata beautiful girl! How beautiful she is!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此句型由what 和how 引导,并且能初步提炼出这样的句型结构:How+形容词+主语+谓语!What+ a/an +形容词+名词。接着,教师再给出另外的例句:What tall trees they are!学生会发现what 除了可修饰可数名词的单数外还可以修饰可 数名词的复数。随着教师继续呈现例句“What hard work it is!”和“How heavily it rains!”学生又发现what 后面也可跟不可数名词,how 后面除了跟形容词也可跟副词。在课堂小结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再次思考,得出该课所学感叹句完整准确的句型结构。当学生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时,

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

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 教育质量是学校追求的永恒主题,课堂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掌控好自己的主阵地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下面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谈谈课堂教学环节的五要素。 一、课前准备 什么是“课前准备”呢?说起来好象每一位老师都能谈出几点来,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前准备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传统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现在,“备课”一词已经被一个新的概念所代替,它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备课”就显得比较简单,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既是一个复杂的物质准备又是一个理想的心理预期。 一提起教学设计,自然就要想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化,是用文本形式展示的教学蓝图。所以,教案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1、对老师来说,教案的内容是有用的,切忌走形式。 2、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3、教案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 4、在重视“预设”的同时重视“呈现”。预设越完美,给呈现留的余地就越少,要适当设计“留白”,给学生自由发展让出空间。 在教学设计理论中,对课堂教学的过程的认识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物理”系统(传统的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复杂个“生命系统”。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渐进过程,把教师的教学要素视为决定性因素,把教学过程视为刚性的过程,以追求教学“效率”为原则。在这重观点中是不具备成长的观念的。新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难以预料,具有不确定性,教学设计应该不应是完全预测的、精确的、而应是一般的、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的话语,进行师生交流,这样,必然导致教学过程的不确定状态。教学设计应该是宽松的、灵活的、多少带有不确定方式,以容纳和利用意外事件,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当在学生的挑战(质疑、不解、发问……)中使教学计划不断生成和实现。 二、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一般来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使的导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符合教学内容。 3、从学生是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不要用过深的教学内容作为引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5、导语要短小精悍。一般来说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 6、形式要多种多样。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基本导入的方法。 1、由问题导入

高效课堂的几个关键环节

高效课堂的几个关键环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那么它有那些关键环节呢? 1、总体要求:教学目标要简单,教学内容要简化,教学过程要简洁,教学媒体要简易,作业练习要精练,学生双基要扎实,学生思维要灵 活。 2、具体实施:(1)引出问题、接触重点要快(2分钟左右)。坚决去掉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如:片面追求情境创设,片面追求合作交 流、教学学活动等。 (2)引导探索、感悟新知要慢(10分钟左右)。问题的解决要体现“探究”和“原创”。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严整、推理与交流,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3)实际运用、深化理解要透(10分钟左右)。所谓“透”就是不但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明白其道理,也就是事情的来龙去脉。(4)巩固新知、括展联系要精(8分钟左右)。练习要及时,做到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反馈;习题必须精心挑选,更有层次有针对性,练习内容的设计要紧紧抓住知识的本质、知识的要害。要“条条有用”,“练一得三”。避免“面面俱到”、“贪多求难”的倾向。要尽量避免集中练习,而是把练习穿插于新课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学到

哪儿就应练到哪儿。组织练习要坚持“多、变、全”三个原则。“多”是指学生在练习中动脑、动口、动笔的机会及反馈的次数要多;“变”是指围绕教学目标,区别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把握练习时间,变换练习的形式和方法:“全”是指在同样的练习时间里,全体学生能同时练习,积极地自觉活动,使错误即使得到纠正,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5)10分钟的作业时间。这10分钟对我来说,也是一条底线,一般情况下不突破。前5分钟是我个别辅导学困生的时间。可以说,我的转差工作是在课堂内完成的,把补差工作费解到了每一堂课,也就 是课中补课。 3、教师要把握的几点 (1)、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也实现了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2)、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有一位教育专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老师的主导作用。如果一个小孩要喝水,你便去取一杯水给他,过了没多久他又要喝水,你又去取水给他,如此反复,他始终依赖于你,……但如果你在他第一次要喝水的时候就教会他怎样自己去取水喝,他便学会了取水这一技能,也就不会依赖于你了。因此,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的、发现式的学习方法。 (3)、抓课堂组织教学,排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课堂中教师要加强责任感,树立正义的形象,对学生的要求严中有爱,始终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与安排

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安排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教学环节设计是施教者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合理链接的设计。合理连接要考虑三点:1、教学容量(内容多少);2、教学课时(时间分配);3、课型(内容特征)。把握这三点是实施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 一般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教学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三到五个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进行,容易流于形式(学会懂得取舍抓关键内容就是现在所说的“低碳”课堂:一、清减教学手段; 二、精选教学内容;三、简化教学流程);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进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生成的机会。 那么如下就是课堂教学环节五要素: 一、课前准备 什么是“课前准备”呢?说起来好象每一位老师都能谈出几点来,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前准备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传统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媒体…..现在,“备课”一词已经被一个新的概念所代替,它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对这样的一个过程,“备课”就显得比较简单,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既是一个复杂的物质准备又是一个理想的心理预期。 一提起教学设计,自然就要想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本化,是用文本形式展示的教学蓝图。所以,教案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1、对老师来说,教案的内容是有用的,切忌走形式。 2、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3、教案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 4、在重视“预设”的同时重视“呈现”。预设越完美,给呈现留的余地就越少,要适当设计“留白”,给学生自由发展让出空间。 在教学设计理论中,对课堂教学的过程的认识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物理”系统(传统的观念),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复杂个“生命系统”。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线性的渐进过程,把教师的教学要素视为决定性因素,把教学过程视为刚性的过程,以追求教学“效率”为原则。在这重观点中是不具备成长的观念的。新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难以预料,具有不确定性,教学设计应该不应是完全预测的、精确的、而应是一般的、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的话语,进行师生交流,这样,必然导致教学过程的不确定状态。教学设计应该是宽松的、灵活的、多少带有不确定方式,以容纳和利用意外事件,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当在学生的挑战(质疑、不解、发问……)中使教学计划不断生成和实现。 二、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一般来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使的导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10种方法值得一试。 (一)“丢包袱”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统筹方法》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我考大家一道数学题。”语文课考数学,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挂出事先已设计好题目的小黑板:星期天,小明妈妈出门。走时,交代小明完成三项任务:煮饭、做作业、拖地板。假如每一项任务都须用一小时完成,请你想想:能否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统筹方法》。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二)“目标展示”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很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讲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骨气》一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