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说明(月修改)

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说明(月修改)

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说明(月修改)
工程初步设计方案说明(月修改)

说明书

1.概述

省道301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位于自治区那曲地区,途经那曲县、安多县、班戈县。起点位于那曲县城西北方向约40公里的供加桥

主线全长170.328Km,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7.5m,路面宽6.5m,设计速度30km/h。

本工程共设支线5段,共长17.216Km,按照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4.5m,路面宽3.5m,设计速度20km/h。

线外工程<主线终点至班戈县段)长20.695 Km,路肩硬化采用4厘M沥青混凝土面层,20厘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硬化宽度两侧各75厘M,边缘采用宽30厘M水泥混凝土路边石,其他部分均维持原状。

1.1任务依据

<1)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省道301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测设的委托书》;

<2)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意见》<藏交计财委字[2006]5号)

<3)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藏交计财委字[2009]11号)

<4)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补充)意见》<藏交发字[2009]463号)

<5)交通运输部《关于省道301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交规划发[2018]130号)

<6)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关于《省道301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文件技术咨询报告》

<7)部颁现行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规、规程及办法。

1.2设计标准

根据《工程可性行研究报告》及工可批复意见,本工程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30km/h。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桥梁宽度为净7+2×0.5,涵洞与路基同宽。

拟建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1.3 测设经过

<1)测设经过

省道301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根据建设单位意见以及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采用两阶段设计。

2004年11月我公司接到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下达的省道301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测设的委托书后,公司领导极为重视,立即召开有关会议并进行安排布置,并成立了省道301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工程部,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编制了《省道301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技术准备书》及《省道301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大纲》,经公司技术部门审查后颁发执行。

2005年4月中旬先遣人员到达工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测设队于5月1日进入测设现场相继展开外业勘测及调查工作。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路线方案的基础上,测设人员首先对路线走向进行了认真踏勘,根据本工程工程性质以及沿线所经地形特征,路线采用实地定线与采集旧路中心线坐标,在计算机上拟合定线相结合,最终确定路线设计方案,然后进行了控制测量和实地定测放线。路线布设以少拆迁、少占牧区、方便村民出行、降低工程量并注重与周围环境协调为原则,在充分利用旧路的前提下,裁弯取直,改善旧路平面线型及纵坡。尤其针对困难路段进行多方面比选,反复斟酌,以确定合理方案。除定线组以外,还以GPS控制组、中线组、横断面三个操作组和路基路面调查、防护排水调查、桥涵调查、经济调查、交通工程调查五个专业调查组相继开展外业勘测工作。地质钻探队于6月17日到达工地开始地质钻探及调绘。历经110天,与8月17日完成了外业勘察工作。

2005年7月11日那曲地区交通局主持召开会议,对省道301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外业勘测工作进行了现场验收,听取了我公司关于本工程外业勘测工作的详细汇报,就技术标准、路线走向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7月20日我公司赴向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对本工程的外业勘察工作又作汇报。两次会议一致认为采用的技术标准符合要求,路线方案合理,并对下阶段设计中应考虑和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意见,随后开始了初步设计工作。在初步设计阶段注重设计质量,对路线方案比较、路线平纵面组合、桥涵构造物等结构形式、路基排水与防护等进行比选和优化,力求使初步设计方案优、投资省。

2018年5月20日至6月5日我公司组织测设人员对本工程进行二次测设,经过全体测设人员有序的工作,于2018年7月底完成了本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

2018年10月26日至10月29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组织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相关专家对本工程进行现场调研,由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有关领导主持召开了初步设计审查会。会后我公司组织人员对本工程进行三次补充调查及测量,并得到那曲地区交通运输局及班戈公路养护段的全力配合。根据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省道301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公路改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文件技术咨询报告》及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建设管理处关于本工程的评审意见进行修改,于2018年12月底完成了本工程的初

步设计文件的修改编制工作。

<2)控制测量

本工程平面坐标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投影方式采用高斯投影,椭球参考WGS84坐标系椭球参数,长半轴:6378137.000M,扁率:1/298.257223563。由于测区东西跨度大,为控制平面投影变形,共取两个投影面:起点~K70+000段取中央子午线为91°24′32″;K70+000~终点段取中央子午线为90°32′49″。测区长度归化到独立坐标系参考椭球体4600m的抵偿高程面上,按高斯正形投影计算平面直角坐标,Y 坐标自然值加500Km。

本工程采用边连式布设四级

本工程全线高程控制点沿平面控制点统一布设,全线统一高程系,高程系统采用近似国家1985黄海高程系,高程控制点以四等水准观测法,用电子水准仪对相邻控制点进行往返施测。

1.4 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

拟建公路起点位于那曲县城西北方向约40公里的供加桥

主要控制点:供加桥、超限站、自日村、东则村、那么切乡、松柯、桑托、强玛镇四村、蓬错、北拉镇、巴木错及沿线既有旧桥。

所经主要城镇:北拉镇

路线所经主要河流有:那曲河、门多淌、恰尔倘、巴尔倘、弄仁达曲、拉青曲康、伸曲、恰热曲岗、曲可罗、桑曲等二十条较大的河流,由众多的流河所形成的湖泊有错鄂、蓬错、巴木错等。

主要公路:路线起点所连接的G109线、终点连接的班戈县至纳木错旅游公路。

主要铁路:路线在K0+660处下穿青藏铁路,交叉形式为下穿。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1)采用《工可》批复主线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30km/h,路基宽度7.5m。支线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20km/h,路基宽4.5m。

<2)维持了《工可》批复的路线起自那曲县城北供加桥附近,接国道109线,经那么切、北拉,止于班戈县德保,接已完成改建的纳木错至班戈公路。

<3)对蓬错常水位进行观测和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后,将蓬错湖畔路线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取消了《工可》报告中DⅠ、DⅡ比较方案,增加了D段旧路方案与新线方案的比选。

<4)沿线既有桥梁多为2005年按公路Ⅱ级标准修建,本次初设时对全线利用桥梁参考《公路桥涵养护规》进行评定。

<5)在《工可》批复的走廊带,路线进行局部优化,初设推荐方案路线全长

170.328km,较《工可》推荐线缩短832m;结合实地勘测之后,对《工可》报告中的部分偏离旧路较远路段进行了调整。

2. 建设条件

2.1 原有公路的等级、标准

省道301线那曲供加至班戈德保段现有公路为等外级公路,路基宽度5~8M不等,路面为天然砂砾。

2.2原有公路使用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05年开始交通部安排车购税资金对省道301线实施路基成型工程,并新建部分桥梁和涵洞,目前本工程段道路路基已基本成型;该段道路路线所经地形属高原低山陆湖盆区,地势平坦,旧路最低海拔4536.63M,最高海拔4788.42M,相对高差251.79M,总体平纵面指标较好,但局部路段平面线形指标低,线形不顺畅,纵坡大,纵坡指标不均衡;路基填土高度普遍不足,全线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路基排水设施设置不全,没有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全线无路面;全线已建成中、小桥梁共28座,涵洞53道,由于该路线距离长,沿线水系发育,现有的桥涵构造物设置还远不能满足公路运营的需要。下面对本工程现有公路的技术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段阐述。

<1)起点至东则桥段

该路段地形属平原微丘区,路线平面指标较高,但纵面指标较低,极不均衡,部分路段视线不连续。旧路宽 6.0M,路面为砂石路面,起点至K0+420段路基填高约1.0m,K0+420~K27+320段路基填高约0.2~0.5m,局部桥头引道段路基填高3~5m。

以及工程沿线实际情况,本工程公路交叉口均采用平面交叉。

2.8 交通组成特点对工程的影响

根据《工可》交通组成分析,按标准小客车计算,客车占17.0%,货车<含拖挂车、集装箱车)占75.0%,军车占6.0%,拖拉机占2.0%,说明工程交通流是一种混行交通。

货车交通量主要以阿里地区申扎等地的矿产品运输为主,普遍存在超载现象,对路面结构有较高要求。

2.9 沿线土地资源状况及对工程的影响

工程沿线自然环境较恶劣,无可耕种的土地。在本次初设中,路线设计尽量利用旧路,由于局部段落线形指标提高,避免不了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草场。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尽量少占草场,对临时用地,工程竣工后,必须恢复草场,以利牧区用地需要。

2.10 工程区域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情况,及对工程的影响

2.10.1 铁路

路线在K0+660处与青藏铁路交叉,交叉形式为下穿。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对青藏铁路正常运输造成不利影响,青藏铁路的运营可以为本工程建设期间材料运输、人员进出场等提供便利。

2.10.2 水路

工程区域河流均不通航,也没有通航计划,故与本工程建设之间无任何影响。

2.10.3 航空

工程区域无机场,故与本工程建设之间无任何影响。

2.10.4 管道

工程区域无运输管道,故与本工程建设之间无任何影响。

2.11 各种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及对工程的影响

2.11.1 地质

详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11.2 环保

详见《环境影响报告书》。

2.11.3水保

详见《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报告》。

2.12 筑路材料供应、运输情况及对工程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较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当地的建筑材料<原料)和电力等资源未能够很好地开发利用。现本路段围没有水泥和石灰的生产,没有现成的砂、石料的采石场<厂),所以地材需施工单位自采加工。沿线电力供应也非常紧,施工企业需自备发电设备。由于工程位于藏北高原,本地无木材供应,工程所用木材需从藏南远购,水泥需从购买;钢材、石油沥青、石灰等需从格尔木购买;那曲、方向筑路材料的运输主要依靠汽车经G109线运输至工地,而格尔木方向的筑路材料则需经青藏铁路运输至那曲,然后经G109线汽车运输至工地,总体认为工程区外围运输条件相对较方便,但区运输主要靠施工便道担负。

2.13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在路线布设过程中,尽量利用旧路,但局部路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新增占地。由于现有草场已分包到个人,对新增占用草场的路段,地方政府应向牧民做好解释工作,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3.总体设计

3.1 改建原则

根据改建的目标和要求以及本工程在路网中的地位,性质和功能,本次改建应在充分把握技术标准的前提下遵循以下改建原则:

<1)充分利用旧路是本工程路线布设的基本原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三级公路所要求的技术指标。充分利用现有公路路基,减少对边坡扰动,路线尽量沿老路布设。对不符合三级公路标准和线形太差的路段,尽量改善其线形;

<2)路线设计中,对平、纵、横三方面应作综合考虑,既要满足技术标准和病害治理的要求,又要力争少开挖扰动山体,避免诱发新的地质病害,同时满足路基填土高度和桥涵净空的需要。

<3)节约投资的原则,合理掌握技术指标,充分利用原有路基成型工程,对现有桥梁尽量利用,对结构完好的完全利用,局部有缺陷的加固利用。

<4)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老路路基、既有构造物,从而减少新的资源消耗。坚持“整治与改建并重,建设与养护并重”的指导方针,对沿线的地质病害,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5)环境保护的原则,工程位于羌塘草原,沿线生态环境脆弱,一但破坏恢复十分困难,路线方案选择、保通工程设计时应以“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为指导,在满足指标的前提下,尽量保持与自然及现状协调;

<6)确保行车安全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设计理念,改善影响行

车安全的主要指标,改造不符合技术标准的路段,解决影响道路安全问题,提高道路通行力。

3.2 工程起终点论证、及与其它公路<含规划道路)的衔接方式

3.2.1 工程起终点论证

3.2.1.1 起点

工程起点位于那曲县城西北方向约40公里的供加桥

3.2.1.2终点

工程终点与班戈县至纳木错旅游公路相接,终点设置在此处,可以实现本工程与班戈县至纳木错旅游公路通畅连接,同时也符合S301总体规划。

3.2.2 与其它公路衔接

<1)G109线:路线起点与G109线<三级公路)交叉,设置平交。

<2)班戈县至纳木错旅游公路:路线终点与班戈县至纳木错旅游公路<四级公路)交叉,设置平交。

<3)等外公路:路线与多条乡村道路交叉,均以加铺转角形式设置平交口。

3.3 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衔接过渡情况

3.3.1 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

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3.3.2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衔接过渡

主线全线采用30km/h设计车速的三级公路标准。支线采用20km/h设计车速的四级公路标准。线外工程现状为20km/h,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5.0M的四级公路建设标准。

主线与支线采用平交进行衔接过度,主线与纳木措至班戈段宽度渐变段的渐变率<1/30。

3.4 路线总体设计方案

见”路线总体设计方案平面布置图”。

3.5 安全设计措施

3.5.1 安全设施等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