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迷宫、梦境、循环、死亡——博尔赫斯作品意象解读

【文献综述】迷宫、梦境、循环、死亡——博尔赫斯作品意象解读

【文献综述】迷宫、梦境、循环、死亡——博尔赫斯作品意象解读
【文献综述】迷宫、梦境、循环、死亡——博尔赫斯作品意象解读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迷宫、梦境、循环、死亡——博尔赫斯作品意象解

博尔赫斯创造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迷宫,并且久久不愿出来,而他的迷宫伴随着一系列的梦境、循环以及死亡。

一、关于迷宫

“迷宫”,是博尔赫斯小说给予读者最大的意象,也是他的三个基本噩梦之一。博尔赫斯在与理查德·伯金的谈到自己六七岁时写的“那本糟糕的希腊神话手册”时指出自己写的主要是广域金羊毛、迷宫和他所喜欢的海格立斯的故事。莫内加尔说:“……迷宫则相反,它成了博尔赫斯最具个人特色的象征,代表着生活的荒唐与人类不解的窘境。”【1】以《小径分岔的花园》为例。作为博尔赫斯迷宫小说的代表作,侦探小说是读者可知可感的第一个故事,但“小说的题目泄露了第二个故事:任何交叉小径的花园都是一座迷宫,而迷宫正是该小说的主题与结构”【1】,而博尔赫斯小说的谜底也是一座迷宫,并且“从迷宫的多种意象中,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新的叙事法的象征”【1】。余华曾言“与其他作家不一样,博尔赫斯在叙述故事的时候,似乎有意要使读者迷失方向,于是他成为了迷宫的创造者,并且乐此不疲”。【4】莫内加尔也坦言“:他的幻觉在这平庸的现实里创造了一座迷宫,我也迷失在其中。”【1】而人类就是受到这样谜一般的生存方式的限定,受到谜一般的命运的支配,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世界里真实、现实已无分别。但他所建造的“迷宫”并非是为了迷惑人们的视线,在传统的观念里迷宫只是代表一种有秩序的混乱,一种屈服人类智慧的、具有自身法则的有意识的混乱,从本质上说迷宫其实是象征一种艺术创造的奥秘。正如他对西蒙所说:“这就是我领悟生活的方式,一种持续的迷惑,不断分叉的迷宫。”【1】由此,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主题“世界是混乱的,然而人必须在混乱中建立秩序,虽然这秩序最终还是虚无”。【2】

在与迪克·卡维特的交谈中,博尔赫斯指出“迷宫可以用一个事实来解释,即我生活在一个奇妙的世界上,我始终被各种事物所困惑,各种事物都是我惊讶。”【3】所以,并非是博尔赫斯选择了迷宫,他只是没有疑问的接受了迷宫成为他思想状态的正确象征,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并通过迷宫感受这个世界的迷惑茫然并以适合的方式生存下去。

博尔赫斯的“迷宫”大致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1、成长在图书馆“迷宫”

博尔赫斯认为“迷宫还代表了最远离人性的自然界……而一些最值得骄傲的人类成就,如图书馆,则是经过加工的树木的迷宫”,他一生中的头等大事是他父亲的书房,父亲的书房里有很多的英文书籍,这种神秘的文字,构成了他最初的文学意趣,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图书馆与他密不可分。从在日内瓦生活时的“法国流动图书馆”到后来的那个充满了耻辱感的米格尔·卡内图书馆的经历再到后来庇隆政权倒台后成为国立图书馆的馆长。而当最后他被任命为国立图书馆馆长的时候,“他终于找到了一个书籍与机遇和谐统一起来的地方”。【1】

2、生存环境在“迷宫”

博尔赫斯曾说过:“事实上,我的摇篮是铁矛栅栏之后的花园和意见拥有无数英文书籍的藏书室。”【1】所以,他的生活包括父亲的图书室和图书室外,由无数的英文书所堆砌的世界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真实存在所组成。首先,在各地的定居、旅行、度假中所经历的住所,后来就成了博尔赫斯小说中的背景,从巴勒莫的花园到拉普拉塔河对岸的乌拉圭,从快乐旅馆(HotelLasdellcias)到潘帕斯草原。其次,妹妹诺拉亦是博尔赫斯内心迷宫的引导者,在他的小说《星屋》中可以感觉到:在博尔赫斯的内心世界诺拉是指引他走出心灵的迷宫的阿里阿德涅。最后,失明也是导致他一直存在于“迷宫”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博尔赫斯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患有家族遗传的眼疾,多年来不断的阅读和写作并且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眼疾越发严重,“失明好似把他永远地送回了母亲的子宫”。【1】在与迪克·卡维特的交谈中,他说:“因为我发现我是在逐渐失明,……它像夏日的黄昏徐徐降临,……盲人与黑暗无缘,我的四周是发着光的朦胧一片。”【3】在朦胧一片中,他依旧在迷宫里行走。或者说,让他更加贴近了迷宫。

3、时间是他最大的“迷宫”

在与威利斯·巴恩斯通对话时,博尔赫斯直接指出“时间是一个根本之谜”。如收入《杜撰集》的一篇小说《神秘的奇迹》表现的是“客观时间、正常时序与主观时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时间的感受,同样是他一直在体验着的,并且在成为盲人之后他的体会更深刻。他认为作为盲人的那时,你和时间的从属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时间不再需要每时每刻都被填满,……只要活下去就行,让时间依赖你”,【3】他将这样的体验称为一种“伟大的奖赏”【3】,并且他认为对时间问题的讨论其实是对自我问题的讨论,若我们知道什么是时间,也就知道我们是什么。而如何给时间下定义又是一个大问题。对此,他很高兴这两

个问题永无解开之时,因为这样人类才能继续猜测。就如小径分差的花园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谜语,谜底是时间,所以作品中不能出现“时间”这个词,“自始至终删掉一个词,采用笨拙的隐喻、明显的迂回,也许是挑明谜语的最好方法”【5】。而时间也如小径分岔的花园般,我们在现实与虚构交错出纷繁奇异的万象里任凭时间将我们排列组合,我们只是时间碰撞时偶然却必要的物质生成。要明白并做到这一点就要摆脱自我。如何摆脱?这与佛教中的“无我相”以及庄子所言的“至人无己”很相似。博尔赫斯是很善于分离“我”和“自己”的。在那篇著名的《博尔赫斯和我》中他就说:“我的存在使博尔赫斯能够进行文学创作,他的文学作品证实了我的存在。……我希望自己永远是博尔赫斯而不是

‘我’……”【3】

二、关于梦境

梦境是博尔赫斯小说的另一个特点。叔本华说过“睡梦与失眠是同一本书的书页,按顺序阅读便是生活,匆匆翻阅就是做梦……”【1】叔本华的这个观点是博尔赫斯的文章《特伦》中的结语,由此可见博尔赫斯对“糅合现实与梦幻的作品从而产生的玄学效果很感兴趣”。【1】对于梦境大致可从下面两方面来说:

1、对《神曲》的推崇

博尔赫斯在印第安纳大学接受威利斯·巴恩斯通的访问时,有听者提出让他谈谈对意大利文学和但丁的感受时,他说《神曲》是“一切文学的峰巅之作”。【3】的确,他读过《神曲》的不同版本十到十二遍,而他的那篇《阿莱夫》其实是模仿了《神曲》而来。博尔赫斯在这篇小说中描述了阿莱夫的具体形象,“阿莱夫可以被看作是但丁的世界观的缩影”。【1】但很多读者都没看出这是一篇讽刺模仿文。博尔赫斯曾为西班牙文本《神曲》所作的导言中他指出:“在逆境中,我们会梦见交好运,而我们内心却知道我们是得不到它的,这就足以使我们的梦想破灭,给它戴上悲伤的桎梏。但丁的情况正是如此。”【1】看过这篇导言再看《阿莱夫》,会对小说的主题会有更好的理解。而但丁对贝亚特丽奇的想而不得最终使他在《神曲》中得到表达,不得不说博尔赫斯的《阿莱夫》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2、生在梦中

在博尔赫斯的意识中,只有感受、梦、写作是真实的东西。从本质上来说其实人类的“醒”和“梦”只是大家为了方便而作的说明,其实,两者并无差别,就像浮生若梦中的生和梦也只是一个词的不同表述。噩梦是一种深层次的东西,生命、世界都是博尔赫斯以及全人类无法逃避的噩梦,除了继续做梦、写作,别无他法。博尔赫斯认为“噩梦会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恐惧感。……它使我们产生的特殊的恐惧与我们醒来时所获得的任何感觉

不同”,【3】正如他在小说《等待》中描述的那个人一样“天亮时,他总是做一个背景相同,但细节各异的梦,……他正这样恍恍惚惚时,枪声抹掉了他”【5】,或许,在很长的时间里,博尔赫斯也等待过或梦见他等的人将他带走或者杀害。“我倾向于以寓言和隐喻的方式而不是以理性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我不得不时而做一些笨拙的推论,但我更偏爱做梦。”【3】他认为世界是一个梦,写作这个动作正是在丰沛这个梦,一个作为作家的人是一个不断做梦的人,“我喜欢做的……就是to dream away(让我把梦做下去)”【3】。他从来不擅长抽象思维,的确,如果生命中的所有东西都要用理科的思路来解答,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对于文学的说法,他指出那“只是几个隐喻……比如我们有时间与河流、生活与梦、睡眠与死亡、眼睛与星辰,这些东西应该就够了”。【3】

三、关于循环

循环,也是博尔赫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特点总让人联想到卡夫卡的无限之意。卡夫卡是博尔赫斯比较喜欢的作家,有些作品中也有学习卡夫卡的痕迹。

1、循环与无限

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而这些看似有前后之差的时间其实只是人类为了方便而自设的念想,却从来没有想过在那一秒一秒之间的间隙又存在着多少的可能性,这便是无限性。循环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无限。万物都可细分,如著名的乌龟赛跑的故事,只要时间无限细分,乌龟永远是跑在前面的那个。时间的分岔,只要人存有无限幻想,时间便能无限永存。因果因果,有因有果,有果有因,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但博尔赫斯也指出“并没有最初的因,每一个因都是另一个因的果。每一个事物都指向无限”。【3】龚丽萍在《解读博纳科夫和博尔赫斯作品中的无穷极限》中指出“……此外,在他们的作品中,主人公永远也不会达到目的,永远也逃不脱人世间林林总总的无穷极限的樊笼。”【8】

2、环形意识与表现

环形意识和环形表现是博尔赫斯作品种作为阐述他循环意识的一种具体物质。这是博尔赫斯脑中无限偶然的具体表现,环形其实是揭示了作者的一种重复意识,可以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那无法预测的过去催生的,而“历史始终在重复自己”【3】。唐蓉《从圆到圆:论博尔赫斯的时空观念》一文,指出“但多样的时间形式无不带有深刻的“圆形”痕迹,这是博尔赫斯世间轮回和存在虚无理念的一个体现。简单的圆形之间发生的两两或多个关系的无限可能性正是博尔赫斯对文本,历史和时空的无限可能的图解。而博尔赫斯的这种“相对”时空观念与他所在的时代的屋里时空观不谋而合”【7】。

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中国时空建构

2012年10月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Oct.2012第26卷第5期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26No.5 ●外国文学研究 论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中国时空建构 蔡乾 (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在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中,《女海盗金寡妇》、《小径分岔的花园》和《阿威罗伊的探索》这三篇小说带有明显的中国时空背景。小说中的中国时空是博尔赫斯对自身文化以外的他者的异国时空的虚构,通过对中国时空的一系列神秘化和边缘化操作,中国时空成为博尔赫斯搭建的、能根据上演剧情需要不时地改换布局的舞台。 关键词:博尔赫斯;小说;时空;虚构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334(2012)05-0069-03 收稿日期:2012-08-10 作者简介:蔡乾,男,河南商丘人,商丘师范学院教师,硕士。 同为拉美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曾经说过:“博尔赫斯通过繁多的变奏和固执的重复,不停地探讨那一个主题:人迷失在由不断重复的变化所构成的时间的迷宫里,人在不会破碎的永恒的镜子前精心打扮,人发现不朽又征服死亡却无法征服时间和老年。”[1]26帕斯恰如其分地借用了博尔赫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迷宫意象,用迷宫本身的空间性来比喻博氏小说中时间“迷宫”般的属性。吴晓东在《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一书中讲过:“‘迷宫’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的核心意象,也是图像、母题,同时也是一种叙事、一种格局与结构。”[2]166博尔赫斯对“迷宫”的迷恋体现了他对时间和空间相互关系的玄学体悟:在小说中有更抽象的时间主题隐藏在对空间因素的具体描写之中,对时间因素的有意控制,同样也使空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博尔赫斯对时空关系的建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他不同时期创作的有关中国的三篇小说《女海盗金寡妇》、《小径分岔的花园》和《阿威罗伊的探索》中可以清晰地寻找出博尔赫斯的探索轨迹。中国对博尔赫斯来说是完全有别于其自身文化的“他者”,博尔赫斯对中国时空的虚构其实反映了他自身对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独特理解。 一、虚构中国时空的探索 在《女海盗金寡妇》中当他描写金寡妇被朝廷大军围困的时候,博尔赫斯描述空间环境重复,时间流逝缓慢:“战斗一直没有开始。太阳懒洋洋地升起,又懒洋洋地落到摇曳的芦苇上。人们按兵不动,中午火伞高张,午睡没有尽头。”“天上月圆又缺,纸和芦苇秆扎的东西每天傍晚带来同样的消息,即使稍有变化也难以察觉。”[3]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这种手法同博尔赫斯的另一部小说《秘密的奇迹》[4]196加以比较:在《秘密的奇迹》里,在纳粹行刑队的排枪指向主人公拉迪克的时候,上帝出现了,拉迪克“肉体的世界停止了活动”,“那些要杀他的人却一动不动,上士的胳膊举在半空,停在那里……”也就是说,现实的时间凝固了。拉迪克利用上帝给他的一年时间,写完了剧本,然后,排枪还是响了。“拉迪克死在3月29日上午9时2分”。这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主人公拉迪克一年的时间是支配的心理时间,但仍然无权改变实际的时间。在这点上,博尔赫斯是有节制的,他点到为止,并没有让虚构的脚步走得太远。但《女海盗金寡妇》里官军对海盗的包围和劝降过程的推延也一样没有给金寡妇带来逃脱的机会。在《女海盗金寡妇》中这种明显拖延的叙事策略并没有给故事的发展带来有意义的、决定性的改变。但是,在《女海盗金寡妇》中,博尔赫斯已经开始试图通过空间中的环境因素来制约时间的流动。 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博尔赫斯运用了玄学思考和意识流手法把时间和空间构建成了一个迷宫。 主人公余准在去阿什格罗夫(ashgrove,直译灰树林)寻找汉学家艾伯特的路上有过一段意识的流动: “小孩叫我老是往左拐,使我想起那就是找到某些迷宫的中心院子的惯常做法。”这时余准开始怀疑自己的空间位 69

音乐作文之音乐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音乐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一: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大桥中心小学课题组主持人:朱慧黄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实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提出源于“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之后,关于教学实效性的话题 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从学习美国的carol marra pelletier的著作 《成功教学的策略——实效的教学实习指南》、顾明远和孟凡华主 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等著作中可以看出国外的实效教学研究开 展的时间比较长,研究的较为深入。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 实践》2000年第11期发表了《实效教学的定义》一文,文中指出 了国际实效教学的五条标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语言发展、学习背景化、挑战性的活动和教学对话。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也乘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开始了 一场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里面,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音乐课堂新的追求,如音乐课程标准就确定 了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课标”已经向我们提出了通 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这次音乐艺术教 育改革中为了更好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 及专家学者都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实效性:是指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发展。 课堂实效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效性不仅指效率,还包括质量,是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体,讲“实效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全面发展为代价。二是实效性不仅指教师教学的实效性, 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学生学习 的实效性,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实效的学习。 音乐课堂实效性: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 依据,通

国内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语言学流派。80到9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并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学者所接受和采纳。国内语言学界自90年代开始接触认知语言学之初,就发现其在解决汉语具体问题上的可适用性,从而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学派的动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此文主要就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同时简单回顾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综述 认知是当今人类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破译,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认知科学的研究。随着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学者们在语言学各领域研究的深入,他们越来越发觉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局限,为了解决现有理论方法力所不及的问题,学者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认知科学无疑给语言学家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就已经在语言学研究中加入了认知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认知与语言学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当这种趋势越来越显露,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认知语言学,从80到90年代开始迅速影响到其他国家,其发展势头大有成为继结构主义学派和转换生成学派之后又一个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学派,在21世纪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显学。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界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引进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势如破竹,几乎所有语言学的刊物中都会有相关论文。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都做出了许多贡献,特别是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中的具体问题方面。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最主要的是重理论引进和解释,轻创新。 一、何为认知语言学? 最早提出“认知语言学”这一术语的是Sidney Lamb,他在1971年就在论文中采用这一术语,并将其解释为:“用以指真正研究大脑中的语言,语言与心智、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界定,学者们从一开始就有所争议。于是跟其他的学科一样,学者们一般使用狭义和广义来区别不同的观点。认知语言学理论家Tayler(2002)在术语上用以区别狭义和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办法是: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而将广义的认知语言学用“cognitive linguistics”表示。显然作为心理学家的Sidney Lamb 的观点是广义的。在语言学领域里的讨论,一般都是从狭义的角度。国内学者王寅(2007)将狭义的认知语言学可以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①,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 ①王寅在《Lakoff和Johnson的体验哲学》文中提到,“Lakoff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既不是经验主义,又不是理性主义,而是体验哲学。”

从《博尔赫斯与我》到博尔赫斯与我

从《博尔赫斯与我》到博尔赫斯与我 乔良 我最早接触到的博尔赫斯,是他的诗。文革前出版的《诗刊》,记不得是哪一期,集中发表了拉美作家的作品。其中有一首就是博尔赫斯的《老虎的金黄》。那时正是文革中期,70年,我在齐齐哈尔第八中学读初三。记得是个合订本。当时的感觉是有点儿怪异,和中国大多数诗歌不一样。当时中国的主流诗风,大都受郭小川、闻捷,贺敬之、李瑛这些诗人的影响,明白,晓畅,旷达,直抒胸臆。而博氏的诗,初看之下,你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但是却绚丽,唯美,如虎皮一般斑斓。 之后就是八十年代早期,82、83年吧,从最早的一部外国短篇小说选里,看到了他的两篇小说:《玫瑰街角的汉子》和《交叉小径的花园》(现在翻译成《小径分岔的花园》)。这两篇东西对我的震撼比他的诗要大。有些作家,你读他的作品时,一上来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但博尔赫斯的作品,你要读到最后才知道他要说什么,甚至读到最后你也不知道。 博尔赫斯的东西,总是能够把作家的动机、小说的情节隐藏的那么深,而对人物的描写都漫不经心却又非常迷人。他看似并不刻意描写什么,但却能让你被他牵着走,不光是被小说的情节,他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也让你饶有兴趣。《交叉小径的花园》的主人公即叙述者,“他”自己对自己的那些描述都很让人着迷。 博尔赫斯是否受红楼梦的影响? 博尔赫斯把自己的一些小说的结构称之为“中国套盒”,认为是受了中国小说叙述的影响。但是他的作品和中国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他有本事把故事写的扑朔迷离,而中国作家一般都追求比较明确、比较肯定的表达,包括文字。读博尔赫斯的东西,你会觉得他的每一句话,至少是每一段都不那么肯定,让人可以有多种解释。有人说这是博尔赫斯作品结构上的独特性,但是我认为仅仅这么看是不够的。因为博氏写作的最大特点,不光是结构分叉,他的语言、语言叙述中的时间、情节都在分叉。这个特点,有人说他这是在故意和读者对抗,进行一种写作与阅读的竞赛,看谁能胜过谁。但我觉得这有点贬低博尔赫斯。在我看来,他根本就不屑与读者竞争。他天生就那么高蹈,那么高高在上,他在他自己的那个六角形宇宙中,居高临下地俯瞰芸芸众生,他自己就是自己的造物主,他一直在旁若无人地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他自己的世纪。这样的人,他是不屑于与你斗心思、逗闷子的。你懂就懂,不懂就不懂。然而,正是这一点,正是他创造的独一无二的文学世界,令人着迷,也因此被在他之后舞文弄墨的人肃然起敬,尊之为“作家的作家”。 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系,他是个没有生活经验的作家

论张爱玲笔下的意象世界

论张爱玲的“意象世界” 摘要:张爱玲,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用一个个穿透生命和人性的传奇性故事阐释着世间的悲凉。而意象伴随着她小说的全程,见证着她笔下的万千世态和悲喜人物。本文就将从张爱玲纷繁的意象中了解她的苍凉世界 关键词:张爱玲;月亮;镜子;风雨;音乐;麻将 张爱玲,一位有着谜一样传奇人生的传奇女子,她以自己的深艳和才情征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她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后面的“可怜”,心中的荒凉、笔下的苍凉,构成了张爱玲独特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老宅、天井、阳台、镜面、屏风、满月、蚀月、正午的太阳、下午的太阳、胡琴声、三弦声、锣鼓声……创造了一个浓重而又氤氲的意象世界。 月亮是张爱玲小说中的常客,她的月亮苍白、抑郁,总让人感觉到月光下的忧郁与癫狂。写月亮首先自然是构筑情绪氛围,如《金锁记》中的经典开头:“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读着这样的描写,故事必定是一个凄凉的故事,所以,曹七巧的前生后世,幸福的憧憬,人生的艰险,结果的凄惨,都在这轮月亮的闪烁中透射出来。 其次,月随情生,情随月长,月亮象征着情欲、情爱。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月亮成为情欲的隐语:当葛薇龙与乔琪相识时,乔琪明确表现了对她的热情,“那时天色已经暗了,月亮才上来。黄黄的,像玉色缎子,刺绣时弹落了一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这是写实,也指称着他们之间情欲初溢。野宴那日,道旁歇息,他说:“我打算来看你,如果今天晚上有月亮的话。”“你看,天晴了,今天晚上会有月亮的。”他所提供的不是真诚的爱情,只是所谓月夜中的“快乐”,以至于当晚他走时,“那月亮便是一团蓝阴阴的火,缓缓地煮着它。”这时的月光失去了玉色,沸燃着阴森噬人的火。“月亮仿佛是一头肥胸脯的白月亮”,然而“走到了,月亮便没有了。”这预示着她追求的爱情到头来只是一场虚幻。 张爱玲笔下的月亮多是变形的和蚀月,流露着冷酷的、暧昧的、忧郁的乃至死亡的气息。特别是写月亮蓝阴阴的状态。《沉香屑:第二炉香》写的是一个年轻男子罗杰在缺乏情爱知识的女子愫细面前自杀的故事。女主人公的愚昧与无知造成男主人公心理的压抑与走向自杀时的绝望。这里用的颜色就是蓝,“小蓝牙齿”。并且罗杰最后的自杀方式也是打开煤气,在那蓝阴阴的火苗的诱惑与陪伴下离开了人世。《金锁记》是一个发疯的故事,里面的月亮也同样发毛、发疯。在七巧与长白躺在烟榻上烧大烟时,窗外挂着的那轮月亮比室内的乌烟瘴气还要狰狞,“月亮缓缓地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天是无底洞的深青色。”接着,在月亮白花花的照耀下,长白的妻子自杀而死,完成了由月亮发疯到月亮杀人的意象创造,“今晚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遍地的蓝影子,……她的脚也在那死寂的蓝影子里。” 张爱玲描写月亮,既有对中国传统神韵的承继,又吸收了西方文化对月亮的设定,比如它的邪恶面。她与家庭的冲突,童年生活的创伤印记,再加上处在新旧时期的转型期,亲历香港之战,这些,形成了她的以悲观的观点审视人类生存意义的审美观,从而创造了能够充分体现荒凉意念的月亮意象。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文献综述资料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做出基本综述,为“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研究,三为我国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四为结语评价。总的来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立体的发展模式,但在实践上存在滞差,需要在实践执行方面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综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况 1.1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特征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1。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4。 生态文明的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认为,它有三个重要的特征: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具有,全面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和谐性、整体性、人本性和平等互利性。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书评

博尔赫斯天生不属于任何时代和地域,他的奇思妙想如天马行空,涵盖了魔幻、科普、天文、物理……诸方面,作为20世纪读书最多最杂的人之一,他的作品主题却出奇的单一,迷宫一般的循环往复,不管是时间,命运,自我意思等,一切到了博尔赫斯的作品中都会被卷进他那无数面镜子堆成的迷宫,玫瑰点缀期间….他有一个包含到中国元素短篇小说名为《小径分岔的花园》,在世界范围内都名声遐耳,因此中国的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大都取这个名字。 博尔赫斯名言:“我一直认为,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和我终生向往成为图书馆管理员的梦想不谋而合)年轻时候阅书无数,到老了功成名就之时却身患眼疾,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时,曾说道,“强劲的想象产生现实”初读博尔赫斯小说感到的震撼,使我差点失语,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他是一个掌握着语言之魂的巫师,是一个通晓了时间之谜的先知,是一个活在书与想象中的思想巨人。 尽管终其一生博尔赫斯都未能踏上中国的土地,但他始终对古老的中国和东方保有一份兴趣,博尔赫斯的中国想象涂抹着幽玄神奇的色彩。这个以在小说中建造“迷宫”著称的有着惊人想象力的大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正是把他笔下最神秘的一座迷宫安置在中国,于是我们读到了短篇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当我读到“在某一些里,您存在,而我不存在;在另一些里,我存在,而您不存在;在再一些里,您我都存在。时间是永远交叉着的,直到无可数计的将来。在其中的一个交叉里,我是您的敌人”。简直要击掌惊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文学化地阐述了,仿佛我也被使时间的“网“兜头罩住,这就是博尔赫斯的小说化的时间观,它是多维的,偶然的,交叉的,非线性的,最终是无限的。而作为空间存在的迷宫正象征这种时间的多维与无限,通过虚拟与现实营造了微观宇宙,这一主题也始终贯穿在博尔赫斯所有的创作中。 博尔赫斯另一篇公认的小说代表作《阿莱夫》。"阿莱夫"是博尔赫斯小说中最奇幻的事物之一,“它是包含着一切的点的空间的一个点”,是“一个圆周几乎只有一英寸的发光的小圆面”,然而宇宙空间的总和却在其中,从中可以看到地球上、宇宙间任何你想看到的东西,它是汇合了世上所有地方的地方。它当然是一个读者一旦读完了小说就随之消失的幻想世界。但博尔赫斯却想制造出一种阿莱夫真实存在过的幻觉。他是怎样处理的呢?“当我把阿莱夫作为一种幻想的东西考虑的时候,我就把它安置在一个我能够想象的最微不足道的环境中:那是一个小小的地下室,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曾经很时髦的街区一幢难以描述的住宅里。 这是他最为珍视的小说,博尔赫斯把拒绝了“我”的求爱的女主人公命名为贝娅特丽齐,然而当评论家认为这暗示了博尔赫斯的一次爱情挫折时,他既否定女主人公暗示了但丁的“贝娅特丽齐”,也否认了“我”是自己的化身。他始终是个带着神秘光泽的睿智长者,迷恋于镜子、梦、迷宫、死亡、永恒、微观世界......这是他唯一一次正面描写爱情,我们也知道他在爱情路上并不顺利,终身最依赖的人是母亲,因此憎恶父权。更多时候他在无限循环的时间阶梯,永无止境的时间通道里被镜中的幻影分割、占据,“我”最终消失。 博尔赫斯不仅为他笔下的人物创造了多元的、有无数可能的结局,也为读者创造了无数可能的想象,这样在文本上完成了最和谐的构造。

统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吴星星物流管理1301 1303131026 1、电子商务的发展 孙壮志(2016)认为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增长,中亚国家都出台了交通发展规划,努力改善本国的运输状况,并积极争取国外的支持。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为中亚跨境交通合作带来新的契机,也同样会遇到一系列难题和挑战[1] 。林文树,薛伟,董喜斌(2016)认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学生就业面的拓宽[2] 。张萌萌(2015)分析我国物流产业中,因“信息孤岛”使得物流资源闲置和社会物流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同时存在。这极大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急需对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更好的服务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以及电子商务物流[3]。刘鹤晗(2014)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物流电子商务潜力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各城市物流电子商务潜力。根据潜力值计算结果,结合相关数据和排名,分析大连市物流电子商务潜力的影响因素,提炼出大连市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的区位优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4]。雷宁(2013)分析到传统的物

流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实际要求,而电子商务购物模式的出现则正好改变了这样一种格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物流电子商务的难点进行了说明和分析[5]。徐昕冬,卢剑炜(2012)本文结合企业实际运作,从物流电子商务的概念、国内行业现状、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要点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化发展的途径[6]。徐菱,康友才,尹莉(2012)本文根据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国内现有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的优缺点;同时,结合我国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功能需求,提出了物流电子商务模式向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演变的可能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的策略[7]。史秀鹏(2012)本文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日益转变,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特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铁路货运服务需要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扩大经营范围、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化水平,由传统货运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转变,以适应信息社会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8]。 2、物流业分析 叶燕(2014)从社会物流统计数据和福建经济地理特征两个方面对福建省当前的物流业进行现状分析,并就福建省物流业的发展提出对策[9]。陈德良,胡婉贞(2015)结合绿色物流管理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分析绿色物流影响的因素,构建了区域、企业多个层次的绿色物流统计指标体系[i0]。张敏彦(2015)通过对分析目前物流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物流统计的措施与方法[11]。马宜文,马登程,刘德良,袁堂梅(2015)以省为单位调研国内的区域物流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认为国内区域物流指数信息发布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统计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1ii]。张雪(2015)系统梳理我国物流业统计核算的基本情况,总结分析我国物流业统计核算的主要特点及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1iii]。胡婉贞(2015)应用绿色物流、物流管理、统计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对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统计与监测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分析[1iv]。曹海屏,樊凯非(2014)通过队当前我国物流统计领域存在的问题分析,系统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1v]。韩丽丽(2014)主要探讨了构建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物流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产物[1vi]。赵童(2014)从物流统计视角出发,试图构建我国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1vii]。佟畅翔(2014)对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新的探索[1viii]。张国强,李应(2014)阐述了建立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性,介绍了发达国家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分析及探讨了近年来国内物流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ix]。钱宏伟(2014)现代物流指的是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20]。秦俊杰,余文明(2014)主要介绍构建现代物流综合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具体的构

博尔赫斯经典语录

博尔赫斯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博尔赫斯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因为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未来。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我可能成为您的敌人。——博尔赫斯 2、我以忧郁的自负这样想:宇宙会变化,而我不会。——博尔赫斯 3、历史,其实也属于一种的幻想。——博尔赫斯 4、贫穷是难以忍受的,富有是庸俗的最不舒服的形式。——博尔赫斯 5、卡夫卡的命运就是把各种各样的处境和挣扎化为寓言。他用清澈的风格来写污浊的梦魇……他是犹太人,但就我所知,其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犹太人”这个词。他的作品不受时间限制,或许更是永恒的。——博尔赫斯 6、我们轻易地接受了现实,也许因为我们直觉感到什么都不是真实地。——博尔赫斯 7、他一再对自己说,可怕地是死亡地纯粹和总体行为,而不是具体地细节。……他后来想,现实往往不可能和预见吻合;他以狡诈地逻辑推断,预先设想一个具体细节就能防止细节地发生。他坚信那种靠不住地魔法,虚构了一些难以忍受地特点,为的是不让它们发生;最后自然担心那些特点真的应验。——博尔赫斯

8、我希望时间会变成一个广场,照相机只是一个让我的所思暂时安生的处所,一个压扁的铁皮罐子。时间的广场可以容纳很多意外。时间之外的一切,也许只是多余的忧愁。——博尔赫斯 9、衰老和恐惧也许误导了我,但我认为独一无二的人类行将灭绝,而图书馆却会存在下去:青灯孤照,无限无动,藏有珍本,默默无闻,无用而不败坏。——博尔赫斯 10、荒漠既是真实的存在又具有象征意义。它空无一人,英雄正等着人群出现。——博尔赫斯 11、从不认错的命运对一些小小的疏忽也可能毫不容情。——博尔赫斯 12、一个人命令听从他的人做一件事,下命令的人死了,另一个人至死一直在做那件事。——博尔赫斯 13、死亡是活过的生命,生活是在路上的死亡。——博尔赫斯 14、一个人进入暮年时,会有很多回忆,但经常自动浮现于脑海的,大概也不会很多,这当中会有一张年轻的脸,和这张脸引发的灿烂的记忆,这张脸不一定属于妻子,也不一定属于初恋情人,它只属于瞬间。——博尔赫斯 15、使他觉得遥远的不是时间长,而是两三件不可挽回的事。——博尔赫斯 16、创作就是把我们读过东西的遗忘和回忆融为一体。——博尔赫斯 17、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莎士比亚这条大河的水威胁到我渺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幼儿园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且让幼儿能够在音乐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并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但是,像是生活中的音乐教育环境以及音乐教学与音乐活动的开展,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要改善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就需要在完善音乐教学设备与师资队伍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并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切实可行的音乐教育活动。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概括了近年来有关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和几种国外有效地音乐教育理论。以期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幼儿园音乐教育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 幼儿园:幼儿学前教育机构。旧时称蒙养园、幼稚园。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逐步进行有组织的作业,如语言、手工、音乐等,并注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了便利教养,按照年龄划分为小班、大班等。 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含义是: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如何缺乏音乐天赋,不管他是否五音不全,他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总体目标是:面向全社会培养具有音乐审美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借助艺术手段,依据美的规则对幼儿音乐活动进行适当干预和引导,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感受美、表现美,发展美感、开启心智和创造意识的教育活动。 二、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己为越来越多的家庭及社会所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也与幼儿教育的发展相一致,已逐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国内外关于心理理论相关研究的研究综述(精)

国内外关于心理理论相关研究的研究综述 教管 1103班王维彬摘要: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 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 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识。心理理论使得个体能过对自身及其他个体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 从而在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个体间理解与社会交往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的各种心理理论, 包括社会认知、内外情绪智力、游戏教学等理论。 关键字:心理理论社会认知情绪智力游戏教学 引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各种心理理论的阐述, 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 理论, 从而能使这些理论研究能运用的实际生活中去, 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认知理论、情绪智力理论和游戏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其特点等, 希望这些东西能对人们有所启示与帮助。接下来就一一介绍一下这三个理论:一、社会认知理论 (一、社会认知的简介 1、社会认知的概念 对“社会认知”的定义 , 不同的学者从他们各自的研究取向来定义 , 所以关于社会认知的定义有许多种。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社会认知研究包括所有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获得表征和提取的因素的研究 , 以及对这些过程与知觉者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2]。而社会心理学家则认为 : 社会认知代表着一种观点 , 即对认知过程的理解是认识人的复杂的社会行为的关键。弗拉维尔 (Flavell 1998 年提出 : 社会认知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类的事件 , 它是关于人和人的行为的知识与认知。方富熹认为社会认知是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 [3]。时蓉华认为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4]。 2、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博尔赫斯的名言名句大全100句.doc

博尔赫斯的名言名句大全100 句 博尔赫斯的名言名句大全 100 句 1、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博尔赫斯 《英文诗两首》 2、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 的瞬息——博尔赫斯《你不是别人》 3、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关于天赐的诗》 4、世界会变,但是我始终如一,我带着悲哀的自负想道。——博尔赫斯《阿莱夫》 5、任何命运,无论如何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 间:人们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瞬间。——博尔赫斯《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小传》 6、房子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大,使它显得大的是阴影、对称、镜子、漫长的岁月、我的不熟悉、孤寂。——博尔赫斯《死亡与指南针》 7、我如何对我的日子说:我住在你那里,却未曾抚摸你, 我周游了你的疆域,却未曾见过你。——博尔赫斯 8、命运之神没有怜悯之心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

——博尔赫斯《你不是别人》 9、在他的想象中,那些多梦的夜晚是他可以藏身的又深又 暗的水潭。——博尔赫斯《秘密的奇迹》 10 、使他觉得遥远的不是时间长,而是两三件不可挽回的事——博尔赫斯《等待》 11 、我心想,一个人可以成为别人的仇敌,成为别人一个 时期的仇敌,但不能成为一个地区、萤火虫、字句、花园、 水流和风的仇敌。——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12 、我滑下你的暮色如同厌倦滑落一道斜坡的虔诚,年轻 的夜晚像你屋顶上的一片翅膀。——博尔赫斯 13 、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 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博尔赫斯 14 、多年来我弄懂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 可能成为地狱的萌芽;一张脸、一句话、一个罗盘、一幅香 烟广告,如果不能忘掉,就可能使人发狂。——博尔赫斯《德意志安魂曲》 15 、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读了《呼啸山庄》后曾给一位友人的信中说:“事情发生在地狱,但不知为什么全都是英国地名。” ——博尔赫斯《私人藏书》 16 、人会逐渐同他的遭遇混为一体;从长远来说,人也就 是他的处境。——博尔赫斯《神的文字》 17 、没有比思考更复杂的享受了,因此我们乐此不倦。——

绿色经济与财务绩效文献综述

一、绿色经济文献综述: (一)与绿色经济相关的基本概述 绿色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也是一门关于生态经济的学问,致力于提高人类福利和社会公平,并且大幅度降低环境与生态风险。绿色经济区别于以往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对自然资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直接估价,通过生态系统外化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追溯某一具有危害性的实体经济,并将有关危害解释为该实体的负债。 1、绿色经济定义 绿色经济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 于1989 年在其著作《绿色经济蓝图》一书中提出的,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起来的“可承受的经济”——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能够承受的、不因人类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生态危机与社会分裂,不因自然资源耗竭而致使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国际绿色经济协对绿色经济定义是: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并保护环境为方向,以产业经济的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为基础,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经济增长成正比的可持续发展为表现形式,以提高人类福祉、引导人类社会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绿色经济定义为一种“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降低生态稀缺性的环境经济”,认为绿色经济收入、就业的增长可以通过减少碳排放和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防止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丧失的私营投资,公共投入等实现。 2、绿色产业链的概述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40万美元的资助下,进行了“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产业链的概念。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150)汇集全球环境管理及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在总结全世界环境管理科学经验基础上制定并正式发布了一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15014000系列,涉及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的环境行为。 国外对绿色产业链的研究国外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996年,Sarkis等人研究了将环境意识应用到企业内、外部物流及产品包装中,并要求供应链管理中的企业严格遵守15014000标准,并构建了一个系统评价体系。 1997年,Min等人讨论了在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中如何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及绿色采购减少废物的作用。 1998年Texas Tech大学在工业工程系建立了绿色产业链管理研究中心,并在网上发布了其概念、基本模型、实施手段等的研究成果。 2003年,Joseph Sarkis研究了怎样将环境决策整合到产业链战略决策中去,考虑环境因素的企业决策不仅对该企业有影响,而且它的顾客和供应商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整合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要素、功能和活动实质上是整合供应链系统中企业间的环境影响关系。 近年来,我国在在绿色产业链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绿色产业链管理发展现状:大多数企业积极主动地实施绿色产业链管理的意识相当薄弱以及绿色产业链管理的实施处于较浅的层次。实施的意义: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可拓市场以及实现整个供应链共赢。存在的问题:法规制度的不健全、消费者薄弱的环保意识、企业的抵触和观望行为、信息不对称以及技术方面的障碍,并给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如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由事后环境管理向全过程的环境管理的方式转变,构建网络化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幼儿园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幼儿园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且让幼儿能够在音乐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并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但是,像是生活中的音乐教育环境以及音乐教学与音乐活动的开展,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要改善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就需要在完善音乐教学设备与师资队伍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并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切实可行的音乐教育活动。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概括了近年来有关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和几种国外有效地音乐教育理论。以期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幼儿园音乐教育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 幼儿园:幼儿学前教育机构。旧时称蒙养园、幼稚园。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逐步进行有组织的作业,如语言、手工、音乐等,并注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为了便利教养,按照年龄划分为小班、大班等。 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含义是: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如何缺乏音乐天赋,不管他是否五音不全,他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总体目标是:面向全社会培养具有音乐审美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借助艺术手段,依据美的规则对幼儿音乐活动进行适当干预和引导,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感受美、表现美,发展美感、开启心智和创造意识的教育活动。 二、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己为越来越多的家庭及社会所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也与幼儿教育的发展相一致,已逐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提出了三个目标:“一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二是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三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①这是我国幼儿教育在艺术方面的总体目标,其具体的内容要求是: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 月版,第九页 但据了解,目前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存在幼儿园的音乐课往往被等同于唱歌、跳舞课,过于重视幼儿学习结果,轻视幼儿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幼儿音乐教师良莠不齐等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的反馈。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意义 儿童时期的智能发展是一个人智能发展的关键阶段,它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早期发展中,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儿童智力开发具有特殊的作用。早期的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特殊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若以十七岁的人的智力发展为一百,则儿童四岁时已具备50%,八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的从八岁到十七岁的九年中获得的。

认知领域研究综述

认知领域研究综述

————————————————————————————————作者:————————————————————————————————日期: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研究综述 本研究报告中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综述从两个角度来阐述:学前儿童和早期教育。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早期科学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本研究综述中也会把早期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和概括。 一学前儿童认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有关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研究成果 1、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研究: 研究表明:个案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在两年中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表现出较大的个别差异。儿童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在两年中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中班上学期的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得分高的儿童在大班末时得分仍然偏高。儿童的基数概念、书面数符号表征能力以及书面加减运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得分组与低得分组的儿童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如在学习兴趣、注意力、自控力与坚持性方面高得分组有明显的优势。高得分组与低得分组的儿童的家庭教育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周欣,黄瑾等,4-6岁儿童书面数符号表征和理解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2、儿童运算能力发展研究: (1)该研究表明,幼儿6岁时的加减能力比5岁时有显著提高;在5-6岁期间,幼儿解决三种不同呈现方式加减问题能力的发展速度不同,符号加减题的解决能力发展最快。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改变以往过于注重技能训练与口诀背诵的教法,而更为重视幼儿数概念的形成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许晓晖,庞丽娟,陶沙,韩小雨,不同任务呈现方式下幼儿加减能力的发展) (2)在现有研究文献中,大多数是关于测量估算和计算估算的研究。许多研究已分析了计算估算所使用的策略种类,也有研究已经接触到计算估算技能与其他能力之间的关系,但关于数量估算的研究很少。根据现有的研究,估算能力不是一种整体的能力,即不同类型的估算任务,如数量估算和计算估算似乎需要不同的能力,并且在各种估算任务之间似乎不容易进行能力的迁移或转化。一个好的计算估算者并不必然是一个好的数量估算者。估算任务的多样性和儿童在这些任务上的表现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赵振国,儿童估算发展研究综述) 3、儿童排序能力研究: 该研究发现,4-6岁幼儿的排序有一个不断精确的发展过程,其排序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幼儿的排序能力受到排序对象数量、正逆排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排序策略的运用及数字排序能力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年龄差异。(戴佳毅,王滨,4-6岁幼儿排序能力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 4、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研究: 从生态观的角度研究儿童早期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数学问题解决是儿童早期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从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态观来看,儿童早期数学问题解决具有显著的文化特征,其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认知加工与情感态度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提取与知识建构的共生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开放式的循环渐进过程。(魏勇刚,庞丽娟,儿童早期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态观) 5、数感研究: 从数感的定义、教感的发展、数感的评佑及教学四个方面对国外学前儿童数感发展进行详细综述。(浦晓黎,国外学前儿童数感研究综述) 6、儿童科学、数学能力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 家庭与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关系:该研究从近年来相关的实证研究出发,进一步证明家庭对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是通过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为孩子提供和

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意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210004543.html, 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意象分析 作者:王盼 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06期 摘要:意象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真正盛行的是在诗歌的创作上,但其小说中的运用也较为 引人关注。本文以《白鹿原》为例,着重对小说中的白鹿意象加以分析,揭示意象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小说意象;典型意象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在叙事文学作品中,意象可谓是“点睛艺术”,是叙事过程中极为精彩、极为关键的笔墨。“它的运用,常会使作品拥有更丰富的意蕴,由于主题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① 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常见的意象,如: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但意象却并不单是诗人的专利,国内外许多知名作家也常常在其小说作品中使用意象,如阿来、沈从文、苏童、福克纳、博尔赫斯等都曾在其作品中赋予意象特殊的含义;村上春树善于刻画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意象,并将现实世界与一代人的情感世界巧妙地联系起来;严歌苓创作的一大特色就是运用多种意象,小说中设置的意象数量之多,寓意之广,可谓丰富多彩,异彩纷呈。鲁迅先生的《药》中,就设计了“药”这么一个典型意象。可见意象已成为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活跃在语文教学的舞台。那么意象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着作家们的笔触呢?我以作品《白鹿原》为例来探讨其中的原因。 一、意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作为贯穿作品始终的中心意象之一,“白鹿意象”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犹如一条延绵不绝的经线,穿梭于《白鹿原》这部小说的始终,为读者构建了一幅民族秘史之象。 在《白鹿原》中,白鹿已不仅仅只是吉祥、长寿、美好及贤明君主的象征,作者还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的含义,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超脱飘逸的白鹿作为小说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小说中整个故事的发展都若即若离的由这只美丽的白鹿所牵引,可以说,白鹿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意象的象征意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