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能量1

第二章 能量1

第二章能量食品学院食品化学教研室

雷红涛

第二章能量

一、能量的来源与能值

二、人体的能量消耗

三、能量代谢测定

四、能量平衡

五、能量的供给

新陈代谢—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物质代谢

同化作用能量代谢

异化作用

1 能量来源:

人体只能利用食物中蕴藏的化学能(C-H)。ATP既是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有时直接的功能物质,肌酸磷酸(CP)是ATP的主能库。

?单位:卡(cal,kcal),焦耳(J,kJ)

?能量来源: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Sarccharide糖类

?体内的主要功能物质,供给量70%的人体所需能量。

?特殊重要性:脑组织的唯一来源

贮能形式:

肝糖原:量少,维持血糖水平

肌糖原:量多,骨骼肌运动

供能途径:

有氧氧化

无氧酵解

FAT 脂肪

?特点:各种能源贮存的主要形式;

氧化时放能多,短期饥饿时供能。

?存在形式:

组织脂质:细胞成分,以类脂为主,

不是能源。

贮存脂质:供能物质。

PROTEIN

各种细胞主要成分,供能不如糖、脂重要。

特点:特殊情况下供能,极端消耗时

体内氧化不彻底,释放能量少。

不同的营养素蕴含的能量不同,它们为人体提供能量的多少还受消化因素的影响。

能值:能量值,或热能值。

?食物能值(热能系数):食物彻底燃烧(体外燃烧)所测得的能值。

?生理有效能量值:食物中人体可利用的能值。

生理有效能值=(食物能值-代谢废物能值)×相应的消化吸收率

如:蛋白质的食物能值为23.64kJ,代谢产物中含有具有一定能量的尿素、尿酸、肌酐,它们的能值为5.44kJ,蛋白质的消化率92%。蛋白质的生理能值为

(23.64-5.44)×92%=16.7(kJ)

不同物质的能值kJ/g(kcal/g)物质食物能值消化率%生理能值碳水化合物17.15(4.10)9816.8(4.0)脂肪39.54(9.45)9537.6(9.0)蛋白质23.64(5.65)9216.7(4.0)乙醇29.70(7.10)10029.7(7.1)

二、人体的能量消耗

成人儿童与孕

基础代谢基础代谢体力活动体力活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生长发育

(一)基础代谢

1.基础代谢(BM) &基础代谢率(BMR)

2.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

3.基础代谢消耗能量的计算方法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 BM): 指维持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18~25℃)条件下,禁食12h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能量消耗。此时能量仅用于维持体温、呼吸、血液循环及其他器官的生理需要.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

基础代谢的水平用基础代谢率表示,是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单位为kJ/(m2.h)、kJ/(kg.h)或MJ/d。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密切相关,体表面积又与身高体重有密切关系,根据体表面积或体重可以推算出人体一日基础代谢能量消耗

静息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 RMR)

指人体在禁食4h、全身处于休息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或每千克体重)的能量消耗。RMR 略高于BMR,但可行。

年龄11~

1516~

17

18~

19

20~

30

31~4041~5051以上

男195.4

[46.7]193.3

[46.2]

166.1

[39.7]

158.6

[37.9]

157.7

[37.7]

154.0

[36.8]

149.0

[35.6]

女172.4

[41.2]181.6

[43.4]

154.0

[36.8]

146.8

[35.1]

146.4

[35.0]

142.2

[34.0]

138.5

[33.1]

我国人正常基础代谢率

*方括号内数值为

“kcal/m2.h”

2.基础代谢消耗能量的计算方法

(1)用体表面积计算

BM=体表面积×BMR×24

其中:体表面积(m2)=0.0059×身高(cm)+0.0126×体重(kg)-0.1603

BMR查书

例:某男生20岁,1.75m,70kg,求其BM?

BM=(0.0059×175+0.0126×70-0.1603)

×161.5×24=6799(kJ)(1625kcal)

环境工程概论习题

环工习题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空白处) 1.废水处理的最终目标同该厂所在地区整体的环境目标紧密相关。 2.按作用原理,废水处理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基本类型。 3. 格栅按清渣方式分为人工格栅和机械格栅两种。 4. 利用重力沉降原理来完成固液分离目的的常见构筑物有沉砂池、初沉池、二沉池和重力浓缩池。 5. 影响废水中悬浮颗粒体沉淀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固液密度差、颗粒大小、水的动力学条件及水的粘度。 6. 沉砂池分为平流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两种类型。 7. 按池内的水流方向,沉淀池通常有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和辐流沉淀池三种。 8. 设置淹没潜孔、穿孔墙或导流窗的目的在于整流。 9. 斜板(管)沉淀池不适合于分离生物污泥。 10.从内部过程看,化学混凝分为凝聚和絮凝两种。 11.无机型混凝剂主要起凝聚作用,有机型混凝剂主要起絮凝作用。 12.聚合氯化铝的英文缩写是PAC。 13.聚合硫酸铁的英文缩写是PFS。 14.聚丙烯酰胺的英文缩写是PAM。 15.按离子型来分,聚丙烯酰胺有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种。 16.影响废水的化学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废水水质、混凝剂类型、混凝剂的配置和投加方法、混合和反应条件。 17.往往以药液的均匀性(是否有未溶解的粘性团块)及药液的粘度对聚丙烯酰胺的配置效果进行初步判断。 18.化学混凝系统的日常操作管理内容有混凝剂保存及药效分析、混凝药液配置、混凝条件控制与絮体性状观察、混凝效果测定及设备维护保养等。 19.石灰的投加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20.工业液碱中NaOH的有效浓度一般为30%左右,液碱投加前需配制成5%~15%的稀溶液。 21.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白云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CO3。 22.采用石灰石作为中和滤料时,要注意预防和消除滤料表面结壳和附着碳酸气。 23.通过降低进水中硫酸浓度和提高废水的水流速度,可以有效地消除中和时石灰石表面结壳。 24.通常将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物质称为吸附剂,如活性炭。 25.吸附剂是通过分子引力(范德华引力)、化学键力和静电引力来完成吸附作用的,相应地吸附也就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三种类型。 26.当吸附速度与解吸速度相等时,吸附过程才达到平衡。 27.沸石通常用于废水的脱氮处理,其作用原理主要为吸附与离子交换。 28.当使用粉末活性炭作为吸附剂时,必须考虑防火防爆措施。 29.吸附剂的再生方法主要有加热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 30.吸附法属于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只有当废水经过了充分的常规处理之后才使用。 31.吸附塔无法进水的主要原因有进水管堵塞、吸附床内部压力过高、出水阀门锈死或损坏等。 32.吸附塔吸附容量下降、出水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有进水水质不合格、反冲洗不彻底及吸附剂再生不当等。 33.吸附剂跑料过多的原因有反冲洗强度过大、底部配水系统损坏及吸附床的偏流或沟

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I 篇 习题解答 第一章 绪论 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

环境工程导论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 1、环境容量 指地球生物圈或某一区域环境对人口增长与环境发展得承载能力。 ●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得自然资源得数量、 ●环境消解废物得最大负荷量、 2、环境自净 指受污染得环境,在物理、化学与生物等自然作用下,污染物浓度或总量得降低过程。 ●环境得物理净化 ●环境得化学净化 ●环境得生物净化 第二节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定义: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要素引起环境质量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类得生产、生活与健康带来不利得影响。 2.世界八大公害事件(Public Nuisance Events)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 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 第三节、当代世界面临得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 2、气候变暖 3、酸雨 4、臭氧层破坏 5、大气污染 6、海洋 生态危机6、水体污染7、固体废物8、森林与草原植被减少9、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得环保方针 ⑴早期“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⑵三建设、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 ?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得统一 国家重点控制项目 3河:辽河, 淮河,海河 3湖:太湖,巢湖,滇池 2控制:二氧化硫控制,酸雨控制 1海:渤海 第四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学得演化 1、种群:在一定地段上群落中得一个种得所有个体就就是一个种群。 2、群落:在一定自然区域得环境条件下,许多不同得生物相互依存,构成了有着密切关系得群体。 3、生态学得演化 第一阶段(个体生态学):研究生物个体与环境得相互关系,比如植物个体发芽-开花- 结果-落叶-休眠、 第二阶段(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得个体空间分布与数量变动规律 第三阶段(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群落与环境得关系 第二节、生态系统(ecosystem) 1、定义:生态系统就是指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得环境所形成得相互 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变、达到动态平衡,相对稳定得统一整体,就是生态学得基本功能单位、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群落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生态系统 非生物环境无生命物质与能量 2、、生态系统得结构 生物结构: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形态结构:生物成分在空间、时间上得配置变化、 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得途径,最重要得就是通过营养实现得3、生态系统得功能 (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 第三节、生态平衡 1、生态平衡: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其环境总就是在不断进行着能量、物质 与信息得交流,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得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平衡还表现为生物种类与数量得相对稳定。 第四节、生态破坏——生态平衡失调 1.生态平衡失调(ecological disturbance):当外界施加得压力(自然或人为)超过了生态系 统得调节能力或补偿功能后,都会导致其结构破坏、功能受阻,正常得生态关系被打乱、反馈自控能力下降,甚至不能自我修复,使整个生态系统衰退或崩溃,这就就是生态平衡得失调 2、生态平衡失调得标志 (1)生态平衡失调得结构标志:生态系统出现了缺损或变异、 (2)生态平衡失调得功能标志:能量流动在系统内得某一个营养层次上受阻或物质循 环正常途径中断、 第五章大气污染及防治技术 要掌握得内容: 污染得种类、来源及其危害 大气污染物扩散原理及其模式 大气污染控制(排放标准、综合控制措施)

环境工程制图第二章教案

第3章投影基础 第3次课日期周次星期一学时 3 内容提要: §3-1 投影的基本知识 §3-2 点的投影 目的要求: 1.掌握平行投影方法; 2.了解工程上常用的投影方法,掌握多面正投影法; 3.掌握点在投影体系中的投影画法,能够判断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关系;重点难点: 1.重点 (1)平行投影方法; (2)点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3)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关系判断; 2.难点 (1)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 作业、实验 《制图习题集》

§3-1 投影的基本知识 一、投影法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投影现象。工程上常用的投影法分为两类: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1、中心投影法 所有投射线交于一点的投影方法称为中心投影法(PPT P3)。 2、平行投影法 所有投射线互相平行的投影方法称为平行投影法(PPT P4)。 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的关系,分为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所得投影与空间要素距离投影面的远近无关。 (1)正投影法(PPT P4) 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 (2)斜投影法(PPT P4) 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 二、工程上常用的投影 §3-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点在一个投影面中的投影是唯一的,但不能确定其具体位置,为些,增加为两个投影面,用所得投影来判断点的空间位置。

1、两投影面体系 两投影面体系由空间两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组成的。直立的称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或V面;水平的称为水平面或H面,H与V面的交线称为投影轴X。由空间点分别向两投影面作垂线,与投影面的交点分别称为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 空间点------大写字母表示;(A) 正面投影----小写字母加‘表示。(a’) 水平投影----小写字母表示(a) 2、点的两面投影图 PPT11-13 3、点的投影规律(结合PPT的图讲解) (1)点的正面投影与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X轴; (2)点的正面投影到X轴的距离等于空间点到H面的距离;点的水平投影到X轴的距离等于空间点到V面的距离。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在两面投影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与V面和H面均垂直的侧立面W。 X轴----H面与V面的交线; Y轴----H面与W面的交线; Z轴----V面与W面的交线; 1、点的投影规律(结合PPT的图讲解) (1)点的正面投影与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X轴;正面投影与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Z轴; (2)点的正面投影到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到Y轴的距离,也等于空间点到H面的距离。点的水平投影到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到Z 轴的距离,也等于空间点到V面的距离。点的正面投影到Z轴的距离等于点的水平投影到Y轴的距离,也等于空间点到W面的距离。 2、侧面投影的作法 (1)过原点作45o分角线,用于作侧面投影。 (2)量取同等宽度。 三、点的投影与坐标的关系 PPT例题(PPT P14) 四、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的投影 1、点的相对位置(结合PPT的图讲解) 相对位置:点的前后、上下、左右关系。关键是判断点的绝对坐标的大小。

人教版 选修6 环境保护 第二章练习(含答案)

第二部分环境污染与防治 1.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指水体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越强 B.由于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水体污染现象 C.当人类向水体中过量排放污染物时,水体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水污染现象 D.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数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下列水体类型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A.河流水 B.淡水湖泊水 C.地下水 D.咸水湖泊水 3.海洋石油污染中,危害最严重的是 A.近海石油开采造成的石油泄漏 B.石油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流失 C.偶发的油轮泄漏事故 D.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 4.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化合态磷,有以下几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A.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废液是很好的肥料,处理掉太浪费,不必处理 C.含磷污水排入自然水体中,能引起藻类繁殖,使水质变坏,应当除去 D.磷对生物无毒,除去与否都无关紧要 5.有学者将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型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源型缺水。下列城市中,水源型缺水严重的是 A.青岛 B.杭州 C.广州 D.喀什 2004年12月7日21时35分,两艘外籍万吨级集装箱船在珠江口担杆岛东北约8海里处发生碰撞,溢出燃油约450吨,造成我国最大的船舶碰撞溢油事故。交通部牵头全力组织清污,采用围油栏截污、向海上洒消油剂和吸油毡等来清除油污。据此回答第6~7题。 6.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10题。 8.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9.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提纲及答案

2011 级《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提纲及答案 1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2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分类 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 3环境污染物的远期危害 三致作用:即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 4可再生资源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5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可再生的能源是能够不断得到补充供使用的一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有时也称初级能源。 二次能源是经过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是须经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而短期内无法再生的一次能源,但它们又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 6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命物质四部分 7生态学的基本任务 生态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生态学规律,探讨生态自然保护的原则和机制,以减少对

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合理和综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协调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8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若大气污染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始物质,进入大气后其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则称其为一次污染物。(如SO2、H2S 、NO 、NH3、CO、CO2、CmHn , HF 、HCl 若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则所形成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如硫酸云雾和光化学烟雾、SO3, H2SO4、 MSO4 、NO2 、HNO3、MNO3 、O3 、醛、酮、过氧乙酰基硝酸酯。 9 除尘器分类 依照除尘器除尘的主要机制可将其分为机械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四类。 10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某些微量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 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11大气污染光化学污染 大气污染最通常的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12 大气圈 一般是将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叫做大气圈,其厚度通常是从地球表面到1000—1400Km 的气层。 13光化学烟雾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复习提纲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或 矿产: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气态如 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三种液态如 固态如,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常见的有等。 非金属矿常见的有 等,其中,以矿物和矿物最为重要。(二)岩石 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组成。 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侵入岩,如; 喷出岩,如、、。分类: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而形成。 如、、、。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页岩→ 二、地壳物质的循环 (一)地质循环 概念:是指和其下的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能量来源: 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产生的热能。 产生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与之相伴的是以及的持续转化。(二)岩石的转化 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作用和作用,岩浆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经作用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成为新的岩浆。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岩石圈由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运动或静止)当中, (2)板块相向运动,就会(碰撞或张裂)形成 。 板块相对运动,就会(碰撞或张裂)形成。 (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运动、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岩层下凹的称为。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作用。 原因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运动,、作用。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如我国的、、。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如我国的、。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 (3)现实指导意义:储油、储水;下方建隧道,原因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流水的侵蚀地貌:、,黄土高原的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河流中下游(凹、凸)岸形成平 原,山口。 风力的侵蚀地貌:、。 风力的堆积地貌:、的形成。 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第三节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 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原因是。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原因是。 适合于高空飞机飞行。 高层大气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是降低,一定高度后又上升很快。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性。平流层吸收紫外线;对流层 吸收红外线; 反射性。 散射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环境保护(化工环境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什么是原生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 2、什么是次生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3、什么是酸雨?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 降水(如雾、露、霜、雹等),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 4、酸雨中人为排放的哪两种物质是形成酸雨的两种主要物质。 人为排放的SO2和NOX是形成酸雨的两种主要物质 5、生物多样性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6、什么是优先污染物?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亦称优先控制污染物 7、什么是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指进人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或一次污染物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线的参与下引起光化学

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它常比一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 8、我国的环境保护八项管理制度中原三项是什么? 原三项:三同时原则、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制度 9、什么是三同时原则?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这一规定在我国环境立法中通称为“三同时”制度 10、排污收费制度。 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按标准交纳费用的制度 第二章 1、磷肥工业用磷矿、焦炭、硅石生产黄磷。反应式中产生了哪些污染物? Ca3(PO4)2+5C+3SiO2=2P+5CO↑(废气)+3CaSiO3(废渣)2、污水中固体污染物常用哪两个指标来表示? 固体污染物常用悬浮物(SS:mg/L)与浊度两个指标来表示 3、什么是化学需氧量(mg/L )(COD)? 它表示在酸性条件下,用强的化学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 所消耗的氧量 总需氧量(TOD):污水在高温下燃烧所需的氧量。

环境工程学课后答案

环境工程学(第二版)课后答案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 第二章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第三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 第六章颗粒污染物控制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 第八章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 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 0-1名词解释: 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为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生产、生活)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况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

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或其它生物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产生了有害影响的现象。 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公害:由人为原因引起化学污染物滋事而产生的突发事件通常称为公害。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0-2 试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一词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即指的是人类的环境。人类与其环境之间是一个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的对立统一体。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同时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反过来,污染了的或受损害的环境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 0-3试讨论我国的环境和污染问题 0-4什么是环境工程学?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怎样? 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脱胎于土木工程、卫生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母系学科,又融入了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生态学 第二章 能量与环境

第二章能量与环境 温度与动物类型 1、动物体温高低:温血动物冷血动物 2、动物体温稳定程度:常温动物homeotherm 变温动物poikilotherm 3、动物体调节温度的能力:外温动物ecthotherm 内温动物endotherm 内温动物:1、主要由机体自身代谢产热2、代谢产热水平高3、机体热导率低 外温动物:1、体温的热源主要有外界环境获得2、代谢产热水平低3、机体热导率高 内温性Endothermy:是指动物利用自身的代谢产热调节和维持体温的特性。 外温性Ectothermy:是指动物从环境获得热能,依赖于行为调节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体温调节特性。 热中性区the thermoneutral zone: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动物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下降,直到达到一个温度区,其耗氧率才处于一个稳定水平,这个温度区称为热中性区。热中性区指一个温度范围,常用于描述内温动物或常温动物,另外热中性区的代谢率最低。驯化acclimation: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热水平会比在温暖环境中高,这些变化过程是由实验条件诱发的生理补偿机制诱导的,称为驯化 气候驯化(acclimatization):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热水平会比在温暖环境中高,其变化过程由自然界环境条件下诱发的生理补偿机制诱导的,称为气候驯化 →驯化和气候驯化都是需要时间的,这是生物机体使自身变化去适应于环境变化,以争取生存的生态适应 贝格曼规律Bergmann’s rule: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身体趋于大,导致相对表面积变小,是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小,有利于抗寒;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身体会趋于小。阿伦规律Allen’s rule:冷地区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位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却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动物的生理学机制:保持恒定体温①增加体温②减少与环境热量交换(逆流热交换机制、非颤抖性产热、热中性区、局部异温区) 生活在温带及寒带地区的小型鸟兽,在寒冷季节依靠生理调节机制,增加体内产热量来增强御寒能力和保持恒定的体温。通常是靠增加基础代谢产热和非颤抖性产热,而颤抖性产热只在急性冷暴露中起作用。非颤抖性产热(nonshinvering thermogenesis,NS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应产热的主要热源。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题库第二章复习过程

202001. 电路中那些因素容易形成电气危害: 潮湿的环境过大的电流电路断路器规范的操作 正确答案是:ABC 202002. 电路形成的火灾可以用哪些物质灭火: 水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砂 正确答案是:BD 202003. 处理可能飞散于空气中的纳米材料时,应该使用什么装置 手套袋、手套箱通风橱密封容器风扇 正确答案是:ABC 202004. 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含下列哪些效应 热效应非热效应干扰效应累积效应 正确答案是:ABD 202005. 下列那些措施能够有效防护电磁辐射 屏蔽吸收接地穿戴专用防护服 正确答案是:ABCD 202006. 压力容器应当配备的安全附件 压力表安全阀爆破片防爆外罩 正确答案是:ABCD 202007. 操作强磁场的人员不能 使用铁制的工具穿戴镍制的装饰品塑料制品木制家具 正确答案是:BC 202008. 下列哪些属于激光危害? 热效应化学危害干扰效应间接辐射 正确答案是:ABD 202009. 开始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关于实验方面的安全知识?

实验的方法 可能会发生什么危 害 有什么保护措 施 有什么潜在危 险 正确答案是:BCD 202010. 减小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的措施 使用一切必要的屏蔽措施 全面了解使用的仪器及放射源参数 规范操作 不在实验室内喝水和进食 正确答案是:ABC 202011. 下列哪些物质可能会产生冻伤 液氮 干冰 膨胀的压缩气体 水 正确答案是:ABC 202012. 下列哪些物体可以用于取出低温液体中的物质 干燥的木制工具 金属工具 低温手套 塑料工具 正确答案是:AD 202013. 物理实验室可能产生的危害有 电气危害 火灾、爆炸 辐射、毒害 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是:ABC 202014. 下列哪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电离辐射 SEM,TEM STM 示波器 电子衍射仪 正确答案是:AD 202015. 下列哪些物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合格的食物 岩石 空气 人体 正确答案是:ABCD 202016. 进行完放射性实验后,应 清理实验物品 讨论实验结果 关闭实验设备 洗手 正确答案是:ACD 202017. 低温液体可能产生的危害是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汇总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 指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背景。指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并以人为中心围绕着人的物质世界。 2、环境问题 狭义上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广义上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3、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两点:其一是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其二是保存子孙后代发展的潜力。 4、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工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革除有毒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料到最终处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5、水体污染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用途。 6、BOD与COD BOD:在水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COD:在一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K2Cr2O7、KMnO4)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溶解氧量。 7、水体自净 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经扩散、稀释、沉淀、氧化还原、分解等物理化学过程及微生物的分解、水生生物的吸收等作用后,浓度自然,就这就是水体的自净作用。 8、水体富营养化 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水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可供水中藻类吸收利用的形式,因而藻类大量繁殖,成为水体中优势种群,使得鱼类死亡的现象。一般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超过20毫克/米3,300毫克/米3,就可以认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 9、大气污染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10、PM10 飘尘微粒粒径<10um 长期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 11、逆温: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12、固体废物 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 13、固化处理 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危险废物掺合并包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使其稳定化的一种过程 14、固体废物资源化 资源化就从广义来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指的是从原料制成成品。经过市场直到最后消费变成废物又引入新的生产—消费的循环系统。

第二章 能量环境

第二章能量环境 地球上的能量类型 太阳能(光能): 植物可利用的能量;地热能;风能;化学能:少数低等生物可利用的能量;有机物中包含的化学能:高等生物可利用的能量;其他能量 地球上光的分布: (1)太阳辐射及其光谱组成 紫外光:波长<380nm,9% 可见光:波长380~760nm,45% 红外光:波长>760nm,46%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和光的分布规律 影响地表太阳辐射的因素:大气圈,太阳高度角,纬度和季节,海拔、坡度和坡向 光质(光谱成分) :(1)低海拔、高纬度长波光多,高海拔、低纬度短波光多(2)夏季、中午短波光多,冬季、早晚长波光多 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 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纬度升高、变化加大,两极有极昼、极夜 低海拔、高纬度光照强度弱,高海拔、低纬度光照强度大 夏季、中午光照强度大,冬季、早晚光照强度弱 (北半球)南坡光照强度大,北坡光照强度弱光照强度 地球上温度的分布 (1)地表大气温度的分布与变化 空间分布与变化: 纬度升高1°,气温降低0.5℃ 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地区变化大 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海拔升高100m,气温降低0.6~1℃ 逆温现象 时间变化: 日较差:随纬度增高减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年较差:随纬度增高增大,大陆性气候越强越大 亚热带地区间季节性气候模式不同。 (a)墨西哥中部的奇瓦瓦荒漠在夏天有一个雨季;(b)Sonoran荒漠在冬天和夏天都有降雨;(c)太平洋沿岸和莫哈韦荒漠冬季下雨,夏季干燥(地中海气候) 山脉影响局部降雨模式。在加州的内华达山脉,风主要从西部穿过加州的中央谷。当高湿度空气沿着山脉上升时,它变冷且湿气浓缩,导致西坡大量降雨。当空气通过顶峰到达东坡时,它变温暖并开始吸收湿气,产生大盆地的干旱环境 (2)土壤温度的分布与变化 土壤温度与气温相关 土壤温度变化与深度有关 土壤温度变化时间较气温滞后,且与深度有关 温度变化周期与深度相关 土壤温度的年变化与纬度、海拔有关 土壤温度季节变化的特点: (1)土壤表面温度的季节变化也像昼夜变化一样,比气温大。

环境工程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 1、环境: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 类周围的各种总自然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指的是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结果,指人类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职业分工文化艺术卫生等建筑和生产关系等。 2、环境保护: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措施,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保护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用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3、为什么将自然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是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的发展中国家,环境负荷大,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被不断破坏和浪费,已经出现 了资源短缺现象,为了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 能力的发展。 5、为什么需要全球合作:因为每个地区和国家之间情况不同,资源的多少的分 布影响着各地区的利用情况。只有达成一致才能使得资源合理利用。发达国家应注意不能过多的开采和利用某些落后地区的资源。而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应对实际情况分析,不能盲目的利用。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能形成资源共享。 6、为什么说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的过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再生资源”的封闭式经济流程,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从而把经济活动对 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7、什么事清洁生产?什么是清洁产品?举例说明: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产品:指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包括生产、流通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处置,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产品。 8、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物质循环,其特点如何? 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 9、当前人类的主要能源资源有哪些?那些能源对环境污染最严重?那些污染 小一些? 最原始的木材干草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自然能源风能水能新型能源太阳能氢气然后是概念能源 清洁能源:太阳能水、地热、天然气严重的:煤石油核裂变燃料 10、新能源有哪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能

第二章 能量环境---2011级

第二章能量环境 太阳表面以电磁波的形式不断释放能量,为地球上所有生命系统提供了能量。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于植物体内,这一过程是生物圈与太阳能发生联系的唯一环节,也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基础。 太阳辐射又温暖了地球表面,使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和繁衍,并对生物的分布起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光和温度组成了地球上的能量环境。另外,风、水流和火也可看作能量环境的一部分。 2.1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的适应 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层时,其辐射强度大大减弱。而地球截取的太阳能约为太阳输出总能量的20亿分之一,地球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只占从太阳接受的总能量的千分之一。 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①大气层物质:臭氧、二氧化碳、尘埃、氧气、水汽和雨滴等可吸收、反射和散射光线,直接辐射到地球表面的仅为24%,散射到地面的为23%;总太阳辐射为47%。 ②太阳高度角:太阳入射光与地面的夹角即为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程越长,辐射面积越大,辐射强度越弱。 ③黄赤交角:地球一面自转,一面公转。有自转,地球就有赤道和赤道平面。有公转,地球就有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黄道面与地球自转形成的赤道面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这个夹角的度数为23°26′。这就导致地球南北半球的季节不同,不同纬度在不同季节的太阳辐射时间成周期性变化。 ④地貌:地面的海拔高度、朝向和坡度,都会引起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的变化。太阳辐射的强度、时间(代表辐射的量)和光谱成分(代表辐射的光质)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 2.1.1 地球上光质的组成和变化 光的生物学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光质、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三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提纲及答案

2011级《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提纲及答案 1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2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分类 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 3环境污染物的远期危害 三致作用:即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 4可再生资源 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5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可再生的能源是能够不断得到补充供使用的一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有时也称初级能源。 二次能源是经过加工,转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是须经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而短期内无法再生的一次能源,但它们又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 6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命物质四部分 7生态学的基本任务

生态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生态学规律,探讨生态自然保护的原则和机制,以减少对生 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合理和综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协调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8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若大气污染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始物质,进入大气后其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则称其为一次污染物。(如SO2、H2S、NO、NH3、CO、CO2、CmHn , HF 、HCl 若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 的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则所形成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如硫酸云雾和光化学烟雾、SO3, H2SO4、MSO4、NO2、HNO3、MNO3 、O3、醛、酮、过氧乙酰基硝酸酯。 9 除尘器分类 依照除尘器除尘的主要机制可将其分为机械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四类。 10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某些微量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11大气污染光化学污染 大气污染最通常的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 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12大气圈

(完整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知识点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内地壳运动-地震 能量来自力 岩浆活动-火山作 地球内部 用变质作用-变质岩 形成 风化各种 能量来自外 侵蚀 地表力形态 地球外部搬运 作 用沉积 固结成岩 【学考测试】 (新疆 201307) 1. 下列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为( . A. 地壳运动 B. 风化作用 C. 岩浆活动 D. 变质作用 (青海 201301)2.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区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平原 ) ,该地 成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3)板块运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 碰撞,形成山脉、海沟、岛屿等;一是板块与板块之间彼此分离, 形成裂谷或海洋。 3.六大板块示意图 A. 印度洋板块 B. 南极洲板块 C. 太平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江苏 2013) 3. 2012 年 12 月 14 日美国西南海域发生里氏6.3 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 千米。图8 为该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 图”。该海域地震多发,主要是因为其位于() 【学考测试】 (湖南 2010)1. 下图为局部板块构造示意图,图中城市A为智利 南部康塞普西翁市,2010 年 2 月 27 日发生里氏8.8 级地震,读 图,这次地震是南极洲板块与下列哪个板块碰撞形成的() A. 地壳运动 B. 流水作用 C. 外力作用 D. 内、外力共同作用 【知识点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边界类型宏观地形实例 生长边界海岭、裂谷、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海洋 消大陆板块与高大山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阿亡大陆板块高原尔卑斯山脉 边大洋板块与岛弧、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大平洋西部岛界大陆板块海岸山脉弧(菲律宾群岛);安第斯山脉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 美 洲 板 块 A 。 A. 海洋与陆地交界地带 B.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南极洲板块 C. 海啸多发区域 D. 大陆架区域 【高考测试】 ( 1998 上海地理) 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双选) A. 美洲板块 B. 非洲板块 A. 全球地壳共分为六大板块 C. 亚欧板块 D. 印度洋板块 B. 板块“漂浮”在上地幔的软流层上 (湖南2011)2.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 9.O C. 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很深的海沟 级地震。日本多地震,是因为处于亚欧板块与下列哪个板块的交 D. 板块碰撞地区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界处()( 2003 上海地理) 2.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各大洲之间距离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